首页 优秀范文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11 17:26:39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第1篇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融资 党武乡

一、党武乡简介

党武乡,地处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花溪,距贵阳23公里,距花溪10公里,人口18000余人,辖18个行政村。2003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为775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78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5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25万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9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71.60元。

二、党武乡民营企业融资难在何处

1.该乡部分民营企业信誉度差,银行不敢放贷。该乡的一些民营企业存在“开门迎客,关门打狗”的短期行为,这不仅对企业的自身发展极为不利,同时加重了银行对放贷的担忧。同时,一些民营企业的纳税意识差,为了偷税漏税不惜违法做假账,使财物报表、会计表册失去可信性,“民营企业”=“违法乱纪”=“弄虚作假”无疑成了民营企业在银行心目中的形象;

2.银行贷款方面的非国民待遇。民营经济的融资困境源于金融体制对国有企业的金融支持和国有企业对这种支持的依赖性以及由此形成的信贷资本化。然而,即使在国有金融机构有大量资金贷不出去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仍旧得不到贷款,造成了很多资金被搁置。同时,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权限过于集中,信贷考核的利益激励机制与风险约束机制不相称,贷款审批环节过多,这些均不利于民营企业贷款融资。

三、党武乡民营企业融资难如何解决

1.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实现民营企业信用管理监督社会化。加大对企业违约的惩罚力度,增加违约人的违约成本,严肃惩处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及其负责人,以减少违约的发生。同时民营企业也应自律,按规章办事,清楚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不该做。

2.银行应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这要求银行注意以下几点:

(1)切实提高客户经理队伍整体素质,防范能力风险和道德风险。银行支持民营企业,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去适应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和对其贷款进行风险管理,因此,应抓好客户经理队伍业务素质的提高,同时加强客户经理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自律管理。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2)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积极拓展优良民营企业客户。这要求银行制定完善的民营企业优良客户分类标准,同时,要在了解当地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下,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度身定制融资、结算、理财等服务方案。这样,既帮助了优良民营企业的发展,又实现了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3)积极培育现代民营企业文化,积极加强与民营企业的合作。支持和帮助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民营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使民营企业逐步发展为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机构;推动民营企业完善财务制度,规范民营企业经营行为,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推动民营企业形象的改善,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提高民营企业的生存能力。

除此之外,银行可以尝试联贷联保这一方式――既可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能够控制自身风险。

四、拓宽融资渠道

1.建立民营企业融资担保资金,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民营企业取得银行信贷困难主要是由于信贷风险较大,如果能建立民营企业融资担保资金,则可缓解这一矛盾。据来自贵州省经贸委的资料显示,目前全省已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1个,分布在全省7个地州市:贵阳市5个(含省级担保机构3个)、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黔南州、黔西南州、铜仁地区各1个。截至2002年5月,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筹集担保资金共计17799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6794万元。11个担保机构已为178户中小企业提供87189万元贷款的担保。

2.大力发展以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为已任的地方性中小银行。如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全国性大银行还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其重点扶持国有大型企业的职能,那么,发展地方性中小银行以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则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相继成立了许多城市合作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等中小银行,但由于建造时间短、规模小、现代化程度低、储户小,其信贷能力极为有限,与众多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相距甚远,为此,地方政府应向这些地方性中小银行多注入一些资金,并加速其现代化设施建设,地方性中小银行也需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积极组织存款,吸纳客户,以增强资金实力,提高贷款能力,并制定相应的"鼓励、允许、限制、禁止"民营企业经营的贷款政策,进行产业引导,促进民营企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3)可由政府出资建立设备租赁机关,根据民营企业的要求购进所需的机器设备,然后租赁给申请企业,由企业分期支付租赁费,以解决部分民营企业一时无法筹集到大量资金购买设备的困难,从而进一步拓展民营企业的融资空间。

随着民营企业融资空间的不断拓展,为民营企业注入充足的"血液",必然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的竞争,并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社会稳定,以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雪岭 包中文: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6年第4期

[2]谈玉国:银行如何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J].现代金融,2005年第11期

[3]陈四清:论民营企业融资空间的拓展[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第2篇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 融资难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8-008-02

一、中小民营企业的界定及其特点

(一)中小民营企业的界定

在经济学界中,对于民营企业的概念看法各异。其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另一种是指相对国营而言的企业,其按照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从广义上看,民营只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而与任何非国有独资企业是相容的,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企业。因此,归纳民营企业的概念就是:非国有独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从狭义上看,“民营企业”仅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在2011年,我国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给我国企业划分提供了详细依据。具体的划分标准要按照企业的员工人数、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的特性来制定。

因此,笔者认为,中小民营企业是指满足《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民营企业。

(二)中小民营企业的特点

1.管理体系不规范。国营体系管理经过改良的简化版与中国传统家长管理制的结合,就是我国民营企业管理的实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制度的创新改革每每与正规化管理发生矛盾冲突时,总是会不了了之。虽然我们期待着中小民营企业能够坚持改革,努力创新,从而在强有力的领导下有望成功突破这个怪圈。但迄今为止,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始终都在小打小闹,无法逾越管理混乱的局面,只能在原地转圈,无法突破自己继续前行。

2.缺乏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许多中小民营企业为了生存,往往把只能把精力放在业务上,而对于人力管理管理投入不够,缺乏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以至于对如何从市场招聘到合适的优秀人才、如何管理人才、如何留住人才,都缺乏相应的研究。因此,人员流动大,人才提升空间狭小,未能良好地调动员工的热情,同时也增加了人力成本。

3.中小民营企业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又是在就业压力和国内市场需求旺盛的双重作用下崛起的,顺应了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主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

4.中小民营企业业务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众所周知,我国人口总数众多,而我国的国民经济又正在发展中,这就造成人口与就业岗位的不对称,劳动力过剩,从而导致我国的就业压力始终存在。因此,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就业率,缓解市场就业压力,政府鼓励中小企业的创办。同时,由于这些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普遍偏低,便决定了它们的生产、服务无法打破限制面向国外,哪怕部分外向型中小企业能够突出重围,但也会因为种种因素,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而无法长久发展,最终使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生产和服务只能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二、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大多数的中小民营企业都有规模较小、财务制度不健全、资金来源不稳定、抵押担保物不足、发展前景不确定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很难得到金融机构有效的信贷支持。特别是一些经营状况不好的民营企业会向银行提供虚假信息;经营状况良好的民营企业则不愿意提供太多信息给银行, 唯恐泄露商业机密。很多民营企业信息管理混乱,财务信息缺乏规范性与真实性,发展方向和市场策略等方面的信息严重缺失,甚至自相矛盾,无法提供给银行值得信赖的信息资料,导致银行也是爱莫能助。加之民营企业融资需求“频、急、小”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成本,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难度,而银行又不愿与民营企业深度合作,因此造成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二)银行等金融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依然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占主导地位,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地撤并和收缩机构,在县域以下几乎没有网点,他们扶持的对象主要集中在经营效益好、规模大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而中小民营企业大部分处在县域以下,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虽然积极介入,主动为中小民营企业破解资金困惑,竭尽全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因自身的资金实力不足和受监管指标的限制,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虽然大力提倡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也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但是,由于政府在管理民营企业的过程中,监督职能并未充分发挥,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作为的行事态度,没有设身处地地为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更缺乏有效机制规范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引导他们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政府提供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三、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一)改善中小民营企业自身不足

1.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我国企业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机构,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合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由“家族式”管理模式向专业化方向转变,从人治管理转向科学制度管理,健全企业治理结构,适度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理性、制度化。

2.提高自身信誉水平。目前,因为中小民营企业在社会政府和银行的眼中其信誉度相对较低,所以要想赢得政府的扶持和银行的帮助,就需要提高自身信誉水平。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在为消费者提品和服务质量保证的同时,也要确保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努力提高企业自身在银行的信用等级,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建立安全可靠的信贷融资。

3.加大合资力度。中小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联营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取得外源融资,或者兼并资金周转困难但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来获得更多的资金收益。另外,引进外商也可以缓解资金压力,让中小民营企业的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成功使其在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技术的同时,打破所有制歧视,在银行取得相对良好的贷款优势,从而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水平。

(二)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

1.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由于中小民营企业预期偿债能力弱,可用的信用资源非常有限,而解决信用资源匮乏的问题,一般只能借助第三方信用,这就导致个体信用的范围由于社会信用的共享而被扩大。所以为了缓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帮助其扩大融资渠道,缓解融资压力,许多地区都将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作为手段之一。

2.完善创业板、中小板运行机制。政府为了鼓励人们创业投资和加快科技的发展,鼓励“两高”、“六新”(即高科技、高成长性、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等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性创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同时,也鼓励即将或已进入成熟期、盈利能力强、但规模较主板小的中小企业到中小板上市,这无疑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所以,政府应努力完善这些市场运行机制,加强监督,让其真正发挥效用。

3.引导并规范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为了获得更多的融资资金,政府应当利用其职能正确的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让其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采取公平公正的态度,使其能够得到更多的贷款帮助和其他金融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明确放贷的基本准则,创立公正平等的融资制度,尽可能打破和消除所有制歧视,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

综合来看,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中小民营企业应逐步健全自身的信息披露机制,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充分把握市场环境,调整资产结构,注重信用建设,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同时,政府的服务职能需要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提供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谭永有.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与对策[J].经济研究,2011(18)

[2] 杨轶.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障碍及其解决途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4)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第3篇

关键词:内蒙古;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及解决途径

近年来,内蒙古中小型民营企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充满活力的新增长点。中小型民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有力的资金支持,然而,其贷款融资的现状不容乐观。据有关资料统计,87%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资金来自民间借贷、亲朋筹措和自我积累,中小型民营企业只有所需资金的6.8%来自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近年来,中小型民营企业已走上了规范、快速发展的道路,同时对资金的需求也进入到更加迫切的阶段。然而银行在纷纷表示支持的同时,仍有“惜贷”和“恐贷”的心理。资金紧缺已成为困扰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基本状况:1.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中小型民营企业内源融资比重过高,外源融资比重过低;2.银行贷款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3.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信用体系建设的差异,非正规金融在江浙、中西部地区发育程度差异极大我区中小型民营企业更为严重;4.中小型民营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不仅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而且很难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

从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难”已经成了制约我区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而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自身与金融体系特点相冲突的一般因素与源自中国体制转规时期经济与金融发展不相适应的特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自身原因

就一般因素而言,与其他企业相比,主要有四个特点:1.经营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说企业存续的变数大、风险大;2.实物资产少且一般流动性差,负债能力极为有限;3.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导致融资复杂性加大,融资的成本和代价高;4.信息透明度极低,进而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严重。显然,这几个特点直接决定了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

就目前我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在这些问题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其在申请贷款时无力提供必要的抵押品――鉴于包括在中国在内的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动产几乎是实践中惟一被银行等贷款机构认可的抵押物,而中国目前仍然实行土地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的制度,导致很多私有企业并不拥有可用做抵押的土地使用权或房屋建筑。

(二)外部原因

主要指的是在当前这样一个国有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1.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尤其是作为主体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处于转型之中,远未真正实现市场化与商业化,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实际上转向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在贷款管理权限上收的同时撤并了大量原有机构,客观上导致了对分布在县域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大量收缩;2.由于资金来源以及自身经营能力有限,加之市场定位不清,我国现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目前发展战略的重点在于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争夺城市的大企业,客观上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

三、解决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一)构建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构建并逐步规范、完善我区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近年来我区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的主要着力点。鼓励政府和民间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担保市场。虽然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贷款风险并不能通过担保机构而减少,但可将风险的一部分从银行转移到担保机构。因此,成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开辟多条渠道筹集担保资金,对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有重要的作用。对处于初创期找不到担保单位的民营企业,可由工商联、工商部门和民营企业协会牵头,由民营科技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借贷担保协会”,发挥联保、互保的作用;由银行、相关企业与政府财政合作建立中小型民营企业风险担保基金,实行有偿服务。支持那些属于政府扶持的行业,如高新技术企业、可替代出口产品企业、有市场有潜在市场的朝阳产业等。但对基金准入条件应做出严格限制,像信用级别低、有不良信用记录、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不得进入担保协会,基金也不提供担保支持。在基金组建发展的初期,应更多地依托行业协会或一些社会团体,以得到业内人士的专业指导和社会方面的支持。

(二)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体系

1.加快国有银行的信贷机制改革,建立与民营经济贷款配套的政策体系。当前国有银行对民营经济的支持,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改革银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和信息获取渠道,形成适合民营经济贷款要求的运作机制和政策方针,同时尝试设立民营经济贷款的专门部门,专项负责解决民营经济的信贷问题;二是要逐步改革和完善国有银行的授信办法,要给分支机构一定的贷款权限,充分调动基层机构的积极性,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在完善第一责任人基础上,将责任分摊到各级负责人并逐步量化,充分调动信贷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责权利的统一,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三是可以尝试在管好对大型企业贷款利率的同时,适当放开对民营经济的贷款利率,形成一种类似“双轨价格”的利率体系,这可能会对我们的利率自由化起到相当的推动作用。2.积极发展民营银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困难,必须通过引入民营产权和加强竞争来强化银行的利润动机。加入WTO后,随着中国的金融领域不断对外国金融机构开放,政府应该允许国内的民营金融机构介入金融领域。民营金融机构将不大会受到国家政治因素所左右,其经营将更多服从于利润导向,这样,新的民营银行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尚未开发的市场领域,特别是那些小型公司和刚成立的企业身上。为了减少在管制方面的疑虑,在开始阶段,政府应该对民营金融机构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进入和谨慎的资格审查。3.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至少有下列优点:首先机制灵活,运作成本低,资金较少,能够与民营经济一起成长,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推进力量;其次非国有银行一般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对当地的客户情况较为了解,从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再次非国有一方面使银行运作有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一切成本都体现在价格中,用不着担心“寻租”现象的产生。

(三)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体系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第4篇

【摘要】我国的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民营经济必然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研究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及问题是为了能更好地提出对策以解决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原因分析融资对策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我国企业融资难,难在融资渠道不畅,难在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多。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只有少数企业可到资本市场融到资金。融资渠道的单一不仅制约企业的发展,而且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压力和风险。自2005年起,中央政府已从财政资金中拿出6.5万亿元资金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但是截止2008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仍然高达25%。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旧的未消化,新的又不断增加,其深层次原因是我国企业融资市场格局的不合理,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狭窄,众多的企业将融资的负担都压在商业银行的肩上,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决策极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干预。因此,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是更多的去考虑借贷风险和风险规避,从而导致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同时我国经济中涌现出一批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本来应以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己任。但在实际中,这些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上与国有金融机构有趋同的趋势,不能真正面向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信贷歧视现象。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国债,对急需贷款的民营企业却不予支持。另外,我国地方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信社已成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力量。地方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没有建立,实际资本充足率偏低,在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有心无力的局面。

民营企业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补充成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中国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民营企业,在金融支持方面却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客观地说,为了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下了很大的力气,也出台了一些具体政策措施,但是,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些措施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治短不治长,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现实表明,民营企业融资难表面上的反映是渠道狭窄,而深层原因则是各方面的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出发来综合考虑民营企业融资发展的问题。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途径

1.不断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

(1)调整和完善银行体系,加强安全管理。现有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仍然持续了国家银行高度垄断的局面,民营中小商业银行数量严重不足。这种畸形结构,不仅严重降低了融资效率,影响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加大了金融风险,并使风险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应该创立金融社区服务模式(如农村信用社),使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深入到当地众多的个体私营企业,形成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局面。

(2)扩大市场准入领域。一方面,要全面检查有关民营投资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认真清理限制民营投资增长的不合理规章和收费。凡国家、省、市已废止的和不利于民营投资的规定和办法要坚决废止,彻底清理各种行政性收费。对企事业单位的行政性收费应坚决取消,对确需保留的收费在经过测算后实行一次性、“一门式”收费,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财政预算;对取消和保留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要进行公示。另一方面,要改变行政审批事项多、手续繁、透明度低的状况,对非政府投资项目原则上实行登记备案制。

(3)系统地调整有关制度,努力改变对民营企业的错误歧视。

①实行同等待遇。在国家金融、财税、土地、技改等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要取消不同经济政策的制定,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各类市场主体都必须履行法定职责,制止凭借审查、审批或核发许可证的行政管理职能,向民营企业收取部门管理费和不公平、不合理行为。

②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政府应进一步改善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服务,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机制,为民营企业融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在各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务,如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理财服务等。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探索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③研究探索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多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力争使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可通过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相对中小企业来说“门槛”过高,为适应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需要,有必要为其开辟一个合法的股权流通场所,即开辟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二板市场。

④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中的高新科技企业。充分创造投资便利,吸引国际国内风险资本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制定完善的市场监控机制,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问题。

2.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的内部因素

随着1999年把非公有制经济明确写入宪法后,我国的私营经济更加如火如荼。私营经济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民营企业的观念和体制也应该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强化企业凝聚力。

民营企业主必须改变落后的用人观念。(1)民营企业只有让员工的待遇,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两者之间有公平合理的关系,才能有效减少员工因横向比较感到待遇不公而流动。(2)明确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企业使命说明企业存在的目的,也是企业行为追求的价值所在。民营企业通过企业使命和勾画中长期战略目标,可以把员工的目标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并赋予员工美好的远景,增强民营企业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吴丽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市场论坛,2009,(2).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第5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现状 原因分析 融资对策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我国企业融资难,难在融资渠道不畅,难在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多。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只有少数企业可到资本市场融到资金。融资渠道的单一不仅制约企业的发展,而且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压力和风险。自2005年起,中央政府已从财政资金中拿出6.5万亿元资金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但是截止2008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仍然高达25%。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旧的未消化,新的又不断增加,其深层次原因是我国企业融资市场格局的不合理,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狭窄,众多的企业将融资的负担都压在商业银行的肩上,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决策极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干预。因此,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是更多的去考虑借贷风险和风险规避,从而导致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同时我国经济中涌现出一批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本来应以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己任。但在实际中,这些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上与国有金融机构有趋同的趋势,不能真正面向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信贷歧视现象。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国债,对急需贷款的民营企业却不予支持。另外,我国地方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信社已成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力量。地方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没有建立,实际资本充足率偏低,在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有心无力的局面。

民营企业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补充成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中国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民营企业,在金融支持方面却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客观地说,为了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下了很大的力气,也出台了一些具体政策措施,但是,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些措施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治短不治长,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现实表明,民营企业融资难表面上的反映是渠道狭窄,而深层原因则是各方面的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出发来综合考虑民营企业融资发展的问题。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途径

1.不断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

(1)调整和完善银行体系,加强安全管理。现有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仍然持续了国家银行高度垄断的局面,民营中小商业银行数量严重不足。这种畸形结构,不仅严重降低了融资效率,影响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加大了金融风险,并使风险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应该创立金融社区服务模式(如农村信用社),使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深入到当地众多的个体私营企业,形成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局面。

(2)扩大市场准入领域。一方面,要全面检查有关民营投资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认真清理限制民营投资增长的不合理规章和收费。凡国家、省、市已废止的和不利于民营投资的规定和办法要坚决废止,彻底清理各种行政性收费。对企事业单位的行政性收费应坚决取消,对确需保留的收费在经过测算后实行一次性、“一门式”收费,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财政预算;对取消和保留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要进行公示。另一方面,要改变行政审批事项多、手续繁、透明度低的状况,对非政府投资项目原则上实行登记备案制。

(3)系统地调整有关制度,努力改变对民营企业的错误歧视。

①实行同等待遇。在国家金融、财税、土地、技改等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要取消不同经济政策的制定,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各类市场主体都必须履行法定职责,制止凭借审查、审批或核发许可证的行政管理职能,向民营企业收取部门管理费和不公平、不合理行为。

②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政府应进一步改善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服务,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机制,为民营企业融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在各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务,如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理财服务等。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探索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

③研究探索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多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力争使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可通过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相对中小企业来说“门槛”过高,为适应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需要,有必要为其开辟一个合法的股权流通场所,即开辟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二板市场。

④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中的高新科技企业。充分创造投资便利,吸引国际国内风险资本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制定完善的市场监控机制,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问题。

2.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的内部因素

随着1999年把非公有制经济明确写入宪法后,我国的私营经济更加如火如荼。私营经济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民营企业的观念和体制也应该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强化企业凝聚力。

民营企业主必须改变落后的用人观念。(1)民营企业只有让员工的待遇,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两者之间有公平合理的关系,才能有效减少员工因横向比较感到待遇不公而流动。(2)明确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企业使命说明企业存在的目的,也是企业行为追求的价值所在。民营企业通过企业使命和勾画中长期战略目标,可以把员工的目标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并赋予员工美好的远景,增强民营企业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吴丽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市场论坛,2009,(2).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第6篇

【关键词】 经济复苏 民营企业 融资 对策

自改革开放,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自身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然而,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企业也未能免除灾难,很多民营企业都在这次金融危机的暴风雨的洗礼中倒下,或者大伤元气。随着经济的复苏,各行各业都慢慢恢复了原有的生机盎然的景象。 然而,由于内部外部等多种原因,融资依然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济复苏时期的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迫切需要重新获得市场,但是由于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一、经济复苏时期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一)经济复苏时期民营企业生存环境现状。

经济复苏时期我国民营企业面临诸多问题,如筹资时面临着不公平和歧视,使得民营企业只能在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产业链上苦苦挣扎,市场空间制约了民营企业的成长升级。经济复苏时期行业准入门槛高,存在“玻璃门”和“弹簧门”的现象,“非公经济36条”的很多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有人形象地称为,“上面放,下面望,中间制造顶门杠”。此外民营企业还面临税收及税外负担重、融资难、国际市场萎缩、转型压力加大、经营风险加剧、管理风险要求提高等挑战。

(二)经济形势对民营企业的冲击。

随着进出口贸易额的不断增长,我国企业的外向型程度不断提高,对外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外部需求锐减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影响在所难免。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对外出口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缩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出现亏损,金融危机以来中小民营企业倒闭,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增长。

(三)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经济复苏时期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市场萎缩、税费趋重、融资艰难、竞争不公、创新不足和责任加重,有一个统计,银行贷款中民营企业只得到了贷款当中的8.5%。政策“兜底”也使国企的竞争优势加强,例如在航空领域,同样是亏损的情况下,我国很多民航几乎是惨淡经营,而国营的航空公司得到了大量的贷款。民营企业在经济复苏时期,即使发展良好,由于信贷政策的压力,也很难融资,更不用说得到政府的财政补贴。

中国股市多层次细分的市场架构民营企业基本成形。但实践证明,在资本市场上,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门槛较高,加之上市融资成本代价大,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望而止步。我国对于新股发行一直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总量控制的办法,2000年实行“核准制”以来,符合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寥寥无几。虽有几家民营控股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但融到的资金数量很少。根据《公司法》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对发行债券的企业有基本要求,民营企业很难取得发行债券融资的资格。

二、经济复苏时期影响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因素

(一)民营企业自身原因。

首先,民营企业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不仅仅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其管理者也大多缺乏管理的意识和决策能力,对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的理念缺少认识。同时财会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会计账目混乱,使得银行无法从其账务中分辨出其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其次,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效益不高。因为民营企业普遍规模小,经营管理不规范、产业结构层次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等级低、自主创新能力弱等,这些问题导致资金周转能力差、抗风险能力低。再次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缺少诚信意识,存在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加深了社会各界对民营企业的偏见。最后,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仍然选择家长式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体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经营者既是企业的所有者,也是企业的经营者,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

(二)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管理力度还不够。

在当前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经济复苏的特殊趋势下,要想使民营企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政府十分有必要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帮助。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资助民营企业创业、实行税收优惠等,但是这些举措执行力度不够,有些政策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配合,例如我国目前缺乏和信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完善社会信用。现在处于经济复苏时期,银根缩紧,本来贷款就困难的民营企业的状况更加恶化。不健全的政府融资服务体系,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三)金融管理体制不健全。

资本市场是所有企业融资的直接渠道,但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规模小,不能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直接进入资本证券市场融资。经济复苏时期,我国经济面临风险的影响,我国股市不景气,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雪上加霜。我国资本市场虽然不断发展,但是对于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进行筹资的门槛依旧十分高。虽然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是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局限。

近几年,中央银行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但仍未彻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首先,对金融机构来说,民营企业的交易成本高,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审核、发放、催还及提供存取、代收、转账等服务时,需花费更多的人力、财力,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其次,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银行很难掌握民营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对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流动资金比例、产品销路、信用度、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等情况很难做出正确的评判。部分民营企业向银行提供的账目不完整,财务报表经过粉饰,使银行很难掌握其真实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用状况,严重损害了民营企业的整体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降低金融风险,很少向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不完善,信用担保体制是许多发达国家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有效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中国实际的效果并不好,主要原因是担保公司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经营运转资金有限,无法满足广大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况且我国企业通过抵押、担保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时,必须面对去政府部门登记、进行评估等复杂的环节,还得为各环节支付高额的手续费。我国的担保制度尚不完善,担保公司的担保资金风险分散转移的能力很弱,使得民营企业通过信用担保手段筹措发展资金也十分困难。

对民营企业来讲,融资的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如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但比较而言,融资租赁的进入门槛较低,适合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首选方案。然而,目前我国融资租赁发展水平滞后,融资租赁在民营企业融资中发挥的作用更小。融资租赁机构不多、经营规模较小、发展速度缓慢,远没有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的潜在作用。

(四)融资环境不佳。

经济复苏时期宏观经济形势风云变幻: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上升;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民营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不断攀升,带来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挤压着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局部地区用工难、用工荒问题十分又减少了民营企业的利润;输入型通胀,严重影响了中国对外出口规模的增长;外汇储备面临贬值风险等。与此同时,央行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抽紧市场资金的流动性,引起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营企业融资环境不容乐观,金融环境不佳制约民营企业融资。

三、经济复苏时期民营企业融资策略

(一)加快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

民营企业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关键在企业应该加强自身体系的完善和经营水平的提高,首先民营企业应完善财务制度,通过健全的民营企业的财务制度,为企业的各利益相关方提供真实、公允的财务。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在市场的信用水平,有效的解决融资难问题。另外,还应切实加强公司管理体制的建设,促进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以市场和品牌建设为重点,着力增强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民营企业适应贸易方式的变化,充分利用网络交易、电子商务、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全面提升民营企业拓展市场能力。深入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创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以品牌提升民营企业产品美誉度。尤其在经济复苏时期,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品牌效应,使企业可以在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优势。民营企业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赢得更多的“信任和融资”,最终才会产生“服务”和“效益”。

优化企业结构,转型升级。金融危机时受影响最大的是那些技术含量低、处于产业链底层的劳动密集型、纯加工型或初级生产企业。要改变这种状况,民民营企业营企业必须借此全球经济复苏的势头,优化民营企业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升级,提升民营企业在企业链条中的位置。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素质。济复苏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是民营企业是发展力量培养的重点对象。金融危机民营企业给民营企业引进人才提供了机遇,民营企业未来的竞争主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应该培养一支职业管理者队伍并进而建立起民营企业良好的运行机制与监督机制。

提高民营企业对融资方式的认识,让民营企业认识除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外其他的融资方式,如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信贷、政府贷款补偿贸易、项目融资、租赁等。

(二)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在经济复苏时期,世界处于缓慢恢复阶段,民营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国家要大力扶持民营企业,解决它们发展中的困境: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提供信贷;在财政和税收上适当予以减免,帮助企业摆脱目前的困境。政府还应该在财政中增加对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投入,吸收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作为信用担保机构会员,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同时政府为民营企业要制定一些特殊的扶持政策。

完善政府融资服务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经济复苏的特殊时期,民营企业对经济的发展起着特殊作用,政府对民营企业经济的发展和健全中仍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出现的融资难问题,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完善政府融资服务体系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从而使得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政府应该充分重视产业集群的发展,以产业集群的理念考虑产业的地区布局和引导地区经济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产业集群倡导计划.并根据产业的经济特征,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相关企业在地域的相对集中,注重培育集群的形成,吸引要素集聚的机制以推进科技创新为突破,提高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完善金融机构管理体制。

首先,加快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使银行真正树立竞争和服务意识。从对民营企业的“惜贷”转为对民营企业的“争贷”;简化贷款程序,适度的简化审批环节,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快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村镇银行、科技银行等中小银行;发展和规范私募基金和股权风险投资,拓展民营企业融资通道。其次,加强创新的融资方式建设,让营企业融资更快捷有效。大多数民营企业贷款信用匮乏,这时民营企业可以利用自有资金互相提供担保获得银行贷款的模式,大大增加了民营企业的流动资金,缓解了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供应链融资方式主要帮助那些位于供应链上端的民营企业获得资金,通过供应链最下端的企业与银行签订协议,保证供应链上端的民营企业的现金流,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供应商的资金问题,也解决了民营企业原材料供货的衔接,达到多企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梅浩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9).

[2]侯春来.如何破解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J].中国商贸,2012(4).

[3]李云燕.民营企业筹融资难问题探讨[J].企业研究,2012(12).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第7篇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民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推动科技进步等,这一切决定了我们必须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几年来,国家为改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先后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从实践上看,仍然存在某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中融资难问题成为制约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只有切实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才能把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在能量发挥出来,使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产值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有率已达到一半以上,甚至更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财政收入的顶梁柱。据不完全统计,在广东省,私营企业已有十四五万户,占全国私营企业总数的1/10还多。综观全国,凡是经济发展快的地方,民营经济尤其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也比较快;凡是民营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地方,经济发展也较迟缓。目前,众多学者普遍认为,从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的发展轨迹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91年,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为特点。由于我国早期改革政策对非国有经济的产业进入设置诸多限制,特别是这时是民营企业从消亡走向复兴的初期,极度缺乏其自身发展所必须的资金,所以劳动密集型方式作为进入产业的选择,是其唯一的可能。

    第二阶段是1992年至今,民营企业进入空前的高速发展时期。由于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开始,此时期以温州企业为代表提出民营企业要在数量发展的同时进行“二次创业”的观念,这在全国民营企业界迅速得到响应。与早期传统的民营企业不同,20世纪90年代后,民营企业的发展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由家族式管理向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转变,注重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即“二次创业”概念;二是民营科技企业与巨资的结合。

    然而,同民营企业发展不协调的是,它只占用了我国金融资源的极小部分。据有关资料引用的数据表明:我国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中自我积累约占56%,向亲友筹资约占13%,有近80%的经营者几乎无法获得稳定的追加资金;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例虽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与国有企业的贷款份额相比仍然较低,和民营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极不相称。

    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各方面管理不规范

    民营企业大多是以个体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低,缺乏创新机制再加上负债多、积蓄少,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抗击市场竞争风险能力很低,极易被市场所淘汰;此外,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在财务等许多管理方面不够规范。据调查,多数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有的甚至就没有会计报表。

    (二)信息不对称,银行惜贷现象严重

    银行惜贷说到底是为了逃避风险,而风险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借款人拥有信息优势,贷款人很难收集到有关借款人的全部信息。而且,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单个企业需要资金量少、财务管理透明度差,这就造成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极低。此外,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银行追求规模效应等原因,大型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冒险为资金需求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三)政府的扶持力度对民营企业融资难也有一定影响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企业发展极快。但是由于存在为赶超发达国家而重点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部门的现象,导致我国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我国金融机构也以大银行为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产业中的高度垄断相一致,大银行与大企业之间的互生关系非常明显,导致大银行不愿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这就必然造成民营企业贷款难的现象。

    三、制定正确决策,打破融资僵局

    (一)加强中小企业的公司自身建设

    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家族特色,任人唯亲,家族成员占据重要管理岗位,决策上独断专行。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中小企业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不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导致银行和投资者不愿向其贷款和投资。鉴于此,中小企业应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解除家族制对其发展的束缚,进行所有权结构调整,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这样才能提高信用水平,增强融资能力。

    (二)选择最佳融资机会

    把握好商机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同样,企业融资过程中选择最佳的融资机会至关重要。中小企业的最佳融资机会就是由有利于企业融资的一系列因素所构成的有利的融资环境和时机。企业选择融资机会的过程,就是企业寻求与企业内部条件相适应的外部环境的过程。因此,中小企业要想把握住最佳融资机会,首先要对影响融资的所有因素做具体分析。虽然企业本身会对融资活动产生影响,但与最佳融资机会这种企业外部客观环境相比较,企业本身对整个融资环境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既然不能改变环境那么企业只有主动地去适应外部融资环境,对于商家来说,谁占有主动权,谁就是赢家。这就要求中小企业要及时掌握银行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信息,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等各种外部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寻求最佳融资时机。

    (三)发展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解决大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惜贷问题

    发展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是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向大银行贷款难的问题。中小银行和民营企业极具亲和力,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可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机制,成为市场化的担保机构。目前,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主要是在地方财政支持下,组成的担保中心。其担保基金可由地方政府,受益的民营企业,社会中介组织自愿者等多家出资。担保基金可存入商业性金融机构,由商业金融机构协助管理。

    尽快搭建民间金融机构平台,例如允许开办私人银行或民营股份商业银行等。最大程度为民营资本的流通与扩张提供舞台,让民营企业可以平等地讨论贷款问题,不再看国有大银行的脸色。但与此同时应当建立起相应的资本流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仲裁监督监管机构,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当然,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为民营中小企业营造出风险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需进一步健全

    1、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制定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市场竞争风险大,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和信用担保,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受到严重制约。我们应大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组织成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统一承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

    2、让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法律化。国家应制定和出台有关中小企业信贷担保的法律法规,并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实施细则,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在有关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得以完善,充分发挥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3、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1)该项基金应具备以下特点:它是一笔政府主导性的基金。只能作为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担保之用。它是一笔公平性的基金;加入基金的各利益主体均享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没有加入基金,但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也可以申请基金担保。它是一笔非赢利性的资金,但可存入银行获得利息收入以及不超出规定的担保费收入。(2)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如下运作模式:单个中小企业向担保基金提出贷款担保申请,由担保基金对该企业进行评估。只有通过担保基金评估的中小企业才可获得担保贷款,而且贷款机构提供的每一笔担保贷款都需要经过担保基金的同意,其自身没有权力单方面扩展中小企业的担保贷款额。

    四、避开融资误区,保证融资安全

    不少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把企业融资当作一个短期行为来看待,希望搞突击拿到银行贷款或股权融资,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很少。民营企业要想改变融资难的局面,必须走出以下融资误区。

    (一)不注重企业包装或过于重视企业外表

    有些民营企业认为只要自己经营效益好,融资就会很简单,因而不愿意去包装企业,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但却不知道企业短期的利润并不能吸引资金方的目光,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及企业面临的风险才是资金方更为重视的方面。但也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融资,不惜一切代价去作宣传搞美化工程,使本来效益就不好的企业雪上加霜。

    (二)目光短浅,临阵作难

    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在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时才想到去融资,不了解资本的本性。资本的本性是逐利,不是救急。企业在正常经营时期就应该考虑融资策略,和资金方建立广泛联系。要学会放长线,钓大鱼。不能鼠目寸光,临时抱佛脚。

    (三)把融资简单化,缺乏专业的融资顾问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中真正理解融资的人很少,不能把融资简单化。专业的融资顾问是目前民营企业所严重缺乏的。企业融资是非常专业的,融资顾问有丰富的融资经验,广泛的融资渠道,对资本市场和投资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有很强的专业策划能力,能够考虑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聘请专业的融资顾问对于企业的融资大有帮助。

    (四)忽视企业内部整理,不注重通过让企业走向规范化提升融资能力

    民营企业融资时只想到要钱,一些基本的工作也没有及时去做。民营企业融资前,应该先将企业梳理一遍,理清企业的产权关系、资产权属关系、关联企业间的关系,把企业及公司业务清晰地展示在投资者面前,让投资者放心。企业融资是企业成长的过程,也是企业走向规范化的过程。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不断促进企业走向规范化,通过企业规范化来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五)不注重塑造企业文化和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只顾企业扩张,忽视了塑造企业文化,最终导致企业规模做大了,但企业却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企业集团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协同能力。很多民营企业通过融资不断扩张,但企业管理却越来越粗放、松散。随着企业扩张,企业应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使公司决策走上规范、科学的道路,通过规范化的决策和管理来规避企业扩张过程种的经营风险。

    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对于我国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和实现十七大所确定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重要意义。而解决好目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的关键所在。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国勋.二十一世纪: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第8篇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

近期温州老板集体外逃和温州企业的倒闭潮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时间温州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长期以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关键的制约和影响其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

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问题主要集中在:(1)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有限。我国货币市场存在极大缺陷,发育程度低,一直没有形成规模,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贴现、承兑来进行短期融资存在很大难度;债券市场起步早,但发展慢,且融资门槛高,大部分中小企业几乎不会也不能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对我国中小企业民营来说直接融资的几种融资渠道都存在这较大的缺陷,资本市场融资门槛较高,风险投资基金融资运作难度较大,私募方式融资风险大,成本大,商业信用易于获得,但期限较短。而属于间接融资的银行贷款,理论上讲应成为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但现实生活中难度相当大。(2)通过银行贷款筹资困难。不健全的银行金融体系导致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审批门槛过高。大中型国有企业占用了绝大部分的银行贷款,而中小民营型企业得到的银行贷款数量少、期限短、成本高。(3)从资本市场上筹资困难。我国资本市场成熟度很低,适合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不多,配置不合理。民营中小型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主板市场的准入门槛高、上市成本较高,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进入主板市场融资。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属于传统的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难进入创业板市场。(4)企业自身缺陷导致融资困难。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人员少、资产有限、可抵押品少。使得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达到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所要求的抵押贷款条件,获得得抵押贷款,而其他商业银行也会因为中小民营企业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考虑到可能产生的违约风险而减少贷款。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范围较小,涉及的产品行业、市场范围有限,抵御市场和行业波动的能力低,经营稳定性差,生产周期短,经营风险大,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成本高,负债能力有限,中小企业的企业制度不健全,治理结构不规范,经营透明度低,尤其是其财务制度不合理,财务机构不健全,财务报表账簿不完善,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存在作假帐的现象,很难向银行和其他投资者提供经过会计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这些原因导致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这样一来自然就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或其它外部资金融资。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分析

要解决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改善自身缺陷,加快企业发展

中小型民营企业应当关注市场,注重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不可避免的存在规模小、人员少、资产有限、经营范围小等问题,但是我们要紧跟市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尽快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中小民营企业应该健全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水平,尤其是要健全财务制度,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改善财务状况。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强化信用意识,提倡“信用文化”,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缓解信息不对称现状,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改进金融机构融资服务体系

首先要积极发挥中小银行在支持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优势。中小银行由于其地域性的特点,长期接触中小民营企业,可以比大型银行获得更多的非公开的信息,他们更加了解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融资风险。通过政府的适当干预通过制度改革、政策倾斜等措施把中小银行发展成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门化银行。中小银行也应该在市场竞争中找准市场定位,认真分析自己业务覆盖区域的中小企业的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大力加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完善金融服务功能,这样既可以避免与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同一市场的竞争,又可以找到差异化市场的生存空间。其次要加强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大型国有控股有商业银行还是要发挥自己在资金实力、信贷审核等方面的优势,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要增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服务意识,公开信贷政策,简化贷款业务流程,合理配置贷款权限和资源,拓展面向中小民营企业的业务,把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措施落到实处。最后要加快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商业银行针对中小民营企业信贷融资需求的特点,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是解决中小民营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中小民营企业抵押不足等问题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