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06 17:05:06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第1篇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疮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是临床中发生压疮并发症的主要群体[1],伴随我国老龄化加剧该类病患的压疮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压疮主要由于活动障碍、肢体与神经功能退化以及循环功能下降所引发,发生压疮后病患的生活质量会严重下降[2],如并发症程度严峻甚至会引发致命性感染事件,一直是临床护理学领域中所面临的的主要研究课题。本院为进一步改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针对部分病例开展了预见性护理干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84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均为本院在2013年1月~2014年6月所收治,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干预组中有男23例,女19例,年龄62~84岁,平均(73.4±1.7)岁;对照组中有男22例,女20例,年龄61~86岁,平均(74.1±1.4)岁。两组样本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病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采用气垫床,定时对患者进行1次翻身措施,为每位患者均设置翻身卡,保证良好的护理交接。卧床期间保证干净、整洁的病床环境,采用左卧位、右卧位与平卧位三种不同交替,并且增加营养干预内容。

1.2.2 干预组 干预组病例则在病床环境、心理干预与营养干预的基础上增加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开展内容如下。

1.2.2.1预见性健康教育 定期对老年患者开展访视工作,给予详细的压疮预防知识宣教,将并发症的主要发生部位与防治方法详细交代,增加对并发症危害的灌输增加患者自身对并发症预防的重视程度。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以示范的方式将预防方法详细告知,完全掌握防范内容后增加主动预防意识,进而确保降低压疮的发生机率。

1.2.2.2 预见性风险评估 应用Braden量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并发症风险评估,评分结果在16分或以下者则提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压疮风险,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风险程度的了解来针对性的给予预防干预处理。

1.2.2.3预见性皮肤护理 经常对老年患者进行皮肤清洁工作,患者如存在呕吐与排便失禁等情况则立即给予相应的处理,确保皮肤干燥、清洁。采用气垫床,并每隔2h完成1次辅助翻身,卧床变换依次为左卧位、平卧位与右卧位的方式。给予适宜的肢体摆放,经常给予背部与受压部位的按摩措施,促进局部的血运循环,避免长期压迫下引起并发症。

1.2.2.4家庭养护干预 要求患者家属保证老年患者家庭居室环境的干净与整洁,采用盆栽或花卉等植物进行室内装点,以此增加室内的良好生活气氛,进而促进患者面对疾病的良好心态与信心。

1.2.2.5预见性运动干预 长期卧床状态下患者肌肉组织存在萎缩的风险,会影响到正常的肢体功能,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床上运动的鼓励机制,自行运动受限者则要求家属给予一定程度的协助。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老年患者发生压疮的实际例数,计算不同组别的发生机率,并给予统计学比较与处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病例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压疮是老年卧床患者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3],主要由于老年患者肢体、神经以及循环系统障碍而引发,其多发于患者的肩胛、尾骶、髋部以及椎体隆突处等[4]。疾病不但会降低患者的生活状态,也会引发继发性感染等危险事件,存在一定的生命威胁程度[5]。

良好的护理干预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最有效方式,为进一步探寻最佳护理方法,本研究针对42例老年患者开展了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其护理内容主要在常规病床、心理与营养干预的基础上增加早期预防宣教、风险评估、皮肤护理与床上运动等措施。本组患者经过临床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其压疮发生率仅为4.76%,而同期常规护理患者的发生率为16.67%,两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充分降低压疮发生机率,减轻病患痛苦程度。

综上所述,针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机率,减少患者的生理损伤,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熊慧,郑聪,彭晓玲,等.泡沫敷贴在老年卧床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老年医学,2013,1(9):788-789.

[2]胡佩芬,张凌.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卧床患者院外压疮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9):6147-6148.

[3]张慧雪,陈秀珍,苗兰,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91-92.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第2篇

方法:对卧床病人进行评估,根据得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26例患者均未发生院内压疮。

结论:对骨科卧床病人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压疮发生及降低压疮发生率。

关键词:骨科卧床病人预防压疮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70-01

在我国,骨科长期卧床的病人越来越多。对于这些长期卧床,局部肢体活动不便的骨科患者,压疮的预防尤为重要。压疮是指局部软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从而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局部软组织溃烂和坏死病变。如果病人一旦发生压疮,不仅耗费的巨大的经济费用,还使得住院周期延长、出院后医疗费用增长,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所以,预防压疮的发生非常重要。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以来,对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所收治的126例骨科卧床病人进行评估。其中男性84例,女性42例;年龄5―74岁,平均年龄46.3岁;收治病人中脊髓损伤病人3例,骨盆骨折病人18例,四肢骨折病人7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16例,其余患者10例;所有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患者26例,合并高血压患者38例。

1.2方法。

1.2.1Braden评分:对于卧床患者采用Braden评分标准进行评分,Braden评分是一种判断压疮发生危险性的一种重要评估方法,[1]评估的具体方法为六项,其中包括:感知能力(完全受限计1分;大部分受限计2分;轻度受限计3分;无损害计4分);潮湿程度(持续潮湿计1分;常常潮湿计2分;偶尔潮湿计3分;罕见潮湿计4分);活动能力(卧床计1分;坐椅子计2分;偶尔步行计3分;经常步行计4分);移动能力(完全不能移动计1分;非常受限计2分;轻微受限计3分;不受限计4分);摩擦力和剪切力(存在问题计1分;潜在问题计2分;不存在问题计3分)营养摄取(非常差计1分;可能不足计2分;充足计3分;丰富计4分)。根据对患者进行评估取得的分数进行登记,分数小于等于12分为高危者,13~14分中度危险,15~17分低危险,大于或等于18分无危险。

1.2.2高危病人上报:如果发现有压疮、疑似压疮病情,要及时对病人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向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逐层报告备案;做好交接班,认真填写压疮报告单上报护理部。针对不同程度的压疮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认真落实执行预防措施,预防压疮的发生。

2结果

2.1所有的126例患者Braden评分结果见表1。

2.2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26例患者均未发生院内压疮。

3护理措施

骨科卧床病人由于肢体活动受限,局部软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皮肤及皮下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容易导致局部皮肤受压引起压疮,所以我们要积极预防压疮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3.1压疮风险评估:对全病区所有卧床病人进行正确的评估,这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的环节。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诱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对疑似压疮病情进行风险评估;患者收治后我们先给病人进行评估,然后进行登记。如有病情变化时再次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得分随时调整护理计划。病人手术后根据手术部位,病人的生理状态进行评估,轻度危险及以上的病人,每三天进行一次评估并进行登记。

3.2制订压疮护理措施:分析影响压疮愈合的主要诱因;全方位评估影响压疮愈合的因素;确定主要因素;针对诱因分析制定解决方法。对不同级别的压疮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指引,包括转换、受压部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压力减缓用具的使用;营养支持;皮肤护理;健康宣教等。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必要时可指定专人负责。

3.3压疮预防护理措施的落实:对皮肤高危因素的患者,病区或科内组织护理查房,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执行预防措施,压疮预防效果的跟踪。病区护士长根据病人具体病情组织实施。护理部或专科护理小组成员每周组织1~2次查房,听取病区护士长汇报,对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

3.3.1转换:实施有效到位的翻身来缓解局部软组织压迫,是预防压疮最为有效、简单易行的措施。肢体活动受限卧床病人每间隔1―2小时翻身一次,发现皮肤变红,则应每小时翻身一次。我们鼓励患者转动,建立翻身计划单,每2小时给病人翻身并记录,严格做好交接班,鼓励病人配合护士进行操作。

3.3.2减缓压力,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造成压疮的力学机制中三个主要物理力为压力、摩擦力、剪切力,三个共同作用导致皮肤受压(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而损伤而发生压疮。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倡导使用气垫床,肘部和足后跟使用压力减缓装置,如靠垫、翻身枕、气圈的使用等。对使用夹板支具病人需经常调整夹板位置、松紧度、衬垫等。在移动患者时要正确使用移动技巧。半卧位时,可在足底部放坚实的木衬垫,屈髋30度,臀下衬垫软枕,防止身体下滑移动,避免产生摩擦损害皮肤角质层引起后续伤害;及时更换病人专属床单、内衣;搬动病人时绝对禁止生拉硬拽;平卧位时抬高床头一般不高于30度,以防剪力。

3.3.3保持皮肤清洁和完整是预防压疮的必要措施。①患者每天用温水清洁皮肤2次以上,以保持皮肤清洁及凉爽;②对皮肤易出汗部位(腋窝、窝、腹股沟部)随时擦拭,出汗多的部位不宜用肤疾散等粉剂。③及时用温水擦拭被大小便、伤口渗出液污染的皮肤。

3.3.4加强营养: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因为肢体活动障碍,使得他们的食欲受到影响,因此要鼓励病人均衡地摄取六大类食物,包括主食类、肉鱼豆蛋、奶类、蔬菜、水果、油脂等。

4讨论

压疮好发于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枕部等处。骨科病人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成为压疮易发生的高危人群。[2]所以,对于压疮,重在预防,及早治疗,科学护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3]

参考文献

[1]吴成敏.骨科卧床病人压疮预防的护理干预[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9:32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第3篇

1综合护理措施

1.1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热情接待患者,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缩短患者对环境的适应时间,使患者产生亲切感;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把握交流技巧,具有足够的耐心和同情心,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了解患者的思想顾虑,平等待人,尊重患者人格,操作时动作轻柔、熟练、体贴周到,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感。适当而亲昵的称谓是沟通护患之间情感的桥梁,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以恰当的尊称或职务称呼取代直呼其床号和姓名,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亲切感[1]。在此基础上,使患者充分表达患病后的真实思想,对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疑问给予合理的解释并采取积极的态度有针对性的给予解决。在进行各项治疗操作时要保护患者的隐私,为患者创造相对私密的治疗环境,使患者感知被关心、被重视、被尊重而获得心理满足。

1.2疼痛护理

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早的临床症状,有些患者因疼痛剧烈导致坐卧不宁,烦躁不安。由于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在护理过程中,我们把对疼痛的护理作为重点,尽量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疼痛这种不愉快的感觉。首先向患者讲解卧床休息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其次向患者介绍针刺治疗、物理治疗(包括中频电治疗、艾灸或红外线等)、推拿等治疗的作用;指导患者如何使用特殊的认知方式控制疼痛,如注意和分散注意、引导想象、自我催眠等;使其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和优势,正确面对疼痛的现状,以渡过心理危机,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对疼痛剧烈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护士陪伴在床边,在抚触、安慰患者的同时,根据患者的爱好,让患者听音乐,讲述患者感兴趣的话题,引导患者想象美好的事情,回忆过去愉快的经历,使患者转移注意力,提高痛阈,缓解或减轻患者的疼痛[1]。

1.3卧床护理

告知患者卧床的重要性。不同对腰椎间盘所产生的压力不同,坐位时最高,站位次之,平卧位最低,平卧可以使脊柱得到充分放松。在患者了解卧床重要性的基础上,根据症状的轻重及治疗情况要求患者卧床休息4~7d。床为硬板床,上面铺以棕垫,还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在腰部放一软枕,软枕的高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1.4日常活动的护理

卧床1周或者患者疼痛症状略有减轻后,在不加重腰腿疼痛症状的情况下循序渐进的进行限制性活动,为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患者积极的进行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告知患者活动的重要性。同时指导患者在起床和睡眠时,要用手臂支撑帮助起身和睡下;穿、脱鞋时要蹲下,尽量避免弯腰;站起时要借助手臂的力量支撑,尽量避免腰部承受身体的重量,并且戴腰围保护,活动或改变时要小心谨慎,避免腰部扭伤。

1.5康复护理

术后视病人腰痛、腿痛及恢复情况下床活动,病人翻身时无腰痛,可指导并协助病人做以下功能锻炼。腰背肌训练俯卧位,颈部后伸,稍用力后抬起胸部离开床面,两上肢向背后伸,两膝伸直,从床上抬起双腿,使腹部为支撑点,身体上下两头翘起。病人仰卧位,进行双下肢抬高训练。抬高角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准,幅度逐渐加大,2次/d。进行以上两种锻炼时,注意耳垂、肩、髓成一直线,并以轴线翻身,勿扭曲,避免再损伤[2]。

1.6出院

指导病人出院后在家康复期间,保持与病人联系,对病人提出的询问,及时给予恢复指导,教会病人功能锻炼要领,加强功能锻炼,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经常改变坐姿,不可长时间站立或坐下,不宜长期卧床,要卧硬板床,起床时可系一腰围,睡觉时脱下,但腰围不可系得过久,无症状即可除去,恢复期禁止举重和弯腰。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第4篇

【关键词】关键词 骨科 体位 护理

骨科病人多数卧床时间长,常需身体的某部位的固定制动,活动受限;脊柱疾患者潜在继续损伤危险,甚至导致部分或全部丧失自理能力,因此骨科的体位护理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如何为特殊体位病人提供既舒适、安全、省力,又保证其生理与治疗要求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是目前待于进一步摸索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在积累长期护理工作经验及结合人体力学原理的基础上总结出若干护理措施,并已在临床实践中取得很好效果,为我科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提供了帮助。现将此内容介绍如下。

1 脊柱损伤病人的特殊体位和护理措施;适于脊柱骨折、脱位、肿瘤及脊柱手术后的病人。

1.1 颈柱损伤

1.1.1 体位:应平卧于硬板床上,保持头颈中立、平直位,防止向任何方向弯曲的原则,应用一薄枕理平后垫于肩、颈、头下,必要时左右各放一砂袋或颈围制动,围颈围者颈下的枕垫应理凹使之悬空,防止患部受压,以平仰卧位,左右侧卧交替,q2h1次。

1.1.2 翻身法:有条件由1个护士配1个助手操作,无条件由1个护士操作即可。方法是先将患者两臂交叉置于胸前,两膝屈曲并翻向操作者近侧,操作者身体贴于床缘,两脚前后分开,一手插入枕垫下。手腕、前臂横置于患者枕、肩部,另一手放于患者臀部,以颈部为轴,协同翻转至近侧,尽量让病人向前倾,然后用3个枕垫分别垫于头、肩部的枕垫后,腰骶部及两膝之间,再作局部调整至病人感到舒适。若有助手,可站操作者对侧,辅以臀部的翻转及协助垫枕。恢复平卧时,先将患者两腿伸直放平,取出腰骶及膝部枕垫,操作者站在患者背侧,手插入枕下扶住头肩部,缓缓取走支撑在后的枕垫,将病人身体放平。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病人的呼吸和表情,若有呼吸改变或不适应暂停操作,颈柱手术要避免颈部受压,曾有一患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由于护理的疏忽,家属不适当的加枕后,病人出现一侧上肢麻木,酸痛,CT示对侧椎板“活页”处塌陷骨折,出现“再关门”现现象,结果行第二次手术,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和经济损失。

1.2 胸腰脊柱损伤

1.2.1 体位:平卧硬板床,在顾及脊柱曲线及病情的基础上,可在腰下垫5公分以下的薄枕,使病人更为舒适及使用便盆时减轻疼痛,以平仰卧、左右侧卧交替,q2h翻身1次。

1.2.2 翻身法:与颈椎损伤基本相同,但翻身时应以胸腰脊柱为制动部位,肩胛部和臀部应同时翻转。

1.3 脊柱侧弯手术后和体位护理:正常脊柱失状面有4个生理弯曲,额状面为一直线,脊柱失去这一正常形态则造成畸形,并影响正常生理功能,脊柱侧弯80%为特发性,青少年多见,尤为女性,畸形不仅向侧凸且向后凹,因此平卧硬板床有一定困难。我科对该病采取剃刀背切除,哈氏棒矫形内固定术85例,效果95%,院内无1例因护理不当发生脱钩、褥疮等并发症。做法是术后常规硬板床上加5—8cm海绵垫,术后4—6小时平仰卧,以压迫止血,以后则以左右侧卧为主,2小时更换一次,侧卧应完全侧卧或稍前倾,翻身方法同胸腰椎操作,防止脊柱旋转或单纯肩部抬高,以免发生脱钩,该手术后需卧床2—3周后上予加速干固。 转贴于

2 单侧下肢活动受限患者的体位护理措施:单侧下肢活动受限常见于单侧下肢骨折、脱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骨肿瘤及结核有病理性骨折可能及牵引患者等。该类患者由于活动受限加之疼痛,不便变换体位,易引起,骶尾部褥疮,不正确的翻身可增加病人曲,以健侧下肢足底及双侧上臂的手掌或肘部为三个支点,支撑起下段躯干,使臀部离开床面,护理人员酌情给予协助,并对骶尾部及受压处进行按摩,q1-2h1次,此方法简单易行,预防褥疮及肺部并发症效果显著。此外病情允许可半卧和平卧交替,对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髋关节脱位的患者应摆正骨盆,保持患肢外展,可在两腿间放一枕头;穿“丁字鞋”,防止足外旋,若要侧卧则应侧向患侧;牵引病人要抬高床尾,保持反牵引作用。

3 双侧下肢活动受限时的患者的体位护理:双侧下肢活动受限常见于双下肢的骨折、脱位、广泛软组织损伤或血管损伤及牵引的病人等,该类病人体位护理最为棘手,病人配合困难,最为发生褥疮。我们采用患者身体重心移动及配合躯干托起法为对策,做法是备1绿豆壳制做的长枕或2个短枕,将枕理为坡形,而后把病人一侧略抬高,将坡枕低的一边嵌入患者的大腿根部、臀部、躯干的一侧,坡枕高的一边向外,使患者身体重心向对侧偏移,同样方法1—2小时后换至另一侧,一个回后需2人分别站在病人的两侧,将病人躯干部托起,以臀部离开床面为度,使骶尾部和背部解除压迫并通风透气片刻,这样周而复始即能达到目的。

4 髋人字石膏固定后的体位护理:髋人字石膏固定是髋部、大腿部骨折及某些矫形术后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股骨截骨术、髋关节融合术、髋关节病灶清除术等的常见石膏固定法,是将髋关节固定外展20°,轻度外旋,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90°[1],加之石膏未干固前,易引起变形、折断,因此体位护理有其特殊之处。术后24小时内应平仰卧位,尽量减少搬运,排便便时应把整个臀部托起,勿折下肢石膏筒,48小时可以翻身,平低仰卧与健侧卧为宜,翘起的患侧用支架或矫橙支撑,架上放上枕为佳,侧卧角度尽量前倾,更为稳定,石膏全层干固需5—7天,因此要求动作轻,石膏部位要暴露。

5 下肢截肢术后患者的体位护理:截肢通常是为了挽救生命,但必然给病人带来身体的缺陷和不同程度的精神打击,安装假肢是患者功能重建及心理上的一个补偿,术后正确的体位是为安装截肢奠定良好基础的保证。因此要求术后2天内抬高患肢,以减少出血及利于静脉回流,以后应予伸展位,体位应于平仰卧或健侧卧位,在膝上或膝截肢者可俯卧位,不要在两腿间放枕,以免造成残肢上方关节的屈曲、挛缩及外展,侧卧健侧时应在残患和臀部放一枕垫,增加支撑面,病情允许2-3日可坐起,但不宜让残肢垂于床缘,5-6天可扶拐下床活动。

褥疮是骨科最常见的并发症,合理的体位与翻身是预防褥疮的最直接措施,对褥疮的高危患者可辅以气垫、水垫等设施;一些骨科病人减少活动的强度是有益的,但身体骨、肌肉及关节的固定可造成严重的永久性病变。常见肌肉、骨骼方面的疾患有虚弱无力,背部疼痛,肌肉萎缩,关节强直及挛缩,废用性骨质疏松等[2],因此在体位护理时应注意关节活动,肌肉收缩与按摩等方面的锻炼;在体位护理前应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说明体位和翻身的意义,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加病人床上无能运动,提高肺活量及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参 考 文 献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第5篇

【关键词】被迫卧位;癌症病人;气垫床;压疮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24-3650-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Observing the effects on preventive pressure sores by air cush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cancer of compelled position

LIANG Mu-zhen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Central Hospital of Jiangmen,Jiangmen 52907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ompelled posit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cancer on preventive pressure sores by air cushion. Methods:We randomly divided 62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experimental group (n=30) and control group (n=32).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water cushion,whil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air cushion,the oppressive position in both groups was rubbed with 50% alcohol and patted gently every two hours one time for 3~5 minute. Pressure sore status was observ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rate of pressure sores after two weeks and one month between two groups (P

【Key words】Compelled position;Cancer patient;Air cushion;Pressure sore

三阶梯止痛法对于控制晚期的顽固性疼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减轻了许多癌症病人的痛苦[1]。尽管如此,但有些病人因肿瘤局部压迫引起的疼痛加剧,或一侧肺肿瘤阻塞气道,影响气体交换致气促症状加剧,使用止痛剂疗效不大或兴奋剂效果不明显,而采取某一卧位能缓解或减轻症状时,病人常取被迫卧位,而长期取被迫卧位易引起压疮,增加病人痛苦。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于2003年7月~2007年6月对本科被迫卧位的晚期肿瘤病人采用了气垫床预防压疮的效果观察,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病人62例,男35例,女27例,其中肺癌23例,肝癌20例,胆管癌9例,卵巢癌5例,结肠癌2例,鼻咽癌3例,平均年龄53岁,纳入标准均是影像学检查或病理活检确诊的癌症病人,无手术价值及无放疗、化疗价值、大部分伴骨及其他部位转移癌的取被迫卧位的长期卧床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32例,观察组为30例,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在住院过程中,对长期卧床被迫卧位病人予床上垫水床于受压部位下,每2小时观察1次并予50%酒精按摩或轻拍受压部位3~5分钟。

1.2.2 观察组:在住院过程中,对长期卧床被迫卧位病人采用山东陆陆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LT-200型球形波动式“路通”牌防压疮气垫垫于受压部位下,每2小时,观察1次并予50%酒精按摩或轻拍受压部位3~5分钟。

1.2.3 评价方法:局部皮肤受压出现红、肿、热、痛或麻木,短时间内不见消退,为压疮的淤血红润期;红肿部位的血液循环仍得不到改善,静脉回流受阻,局部静脉瘀血为压疮的炎性浸润期[2]。病人受压部位皮肤出现异常:持续发红(淤血红润期)及紫红色(炎性浸润期)为压疮表现。

1.3 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受压部位2周后皮肤情况比较:见表1。

2.2 1月后两组病人受压部位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出现压疮的相关因素:病人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因疾病或治疗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为被迫卧位[2]。卧床的晚期癌症病人,由于肿瘤体积增大压迫邻近脏器或牵拉组织引起疼痛或气促,使用药物不能缓解症状时,往往取被迫卧位才能减轻症状,尽管护士已向这些病人及家属进行翻身的重要性等健康教育,但当护士协助这些病人翻身时,病人勉强接受翻身让护士观察受压皮肤情况或让护士轻拍、按摩受压部位,翻身后不到10分钟,因忍受不了翻身后疼痛加剧或气促加剧而转回被迫卧位。这些病人虽每2小时1次用50%酒精按摩或轻拍增强血液循环,但因常伴恶液质,且长时间的被迫卧位,容易使骨隆突出及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出现压疮,增加病人痛苦。

3.2 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2]。既要被迫卧位,又要间歇性解除受压部位的压力,避免局部持续受压,“路通”牌防压疮气垫满足这一要求,它具有两个交替分布又完全独立的球形气囊,采用微电脑控制,每隔一定时间对两个气囊轮换充放气,随着病人身体着床不同部位轮换与气垫分离,病人身体的支撑点不断改变,它既模仿了人工按摩,又相当于每10分钟给病人翻1次身,使病人的肌肉始终有血液循环;水床虽能减轻受压部位压力且感平软,但局部持续受压时间过长,血液循环受阻,使受压部位皮肤出现压疮。采用防压疮气垫的观察组2周后压疮发生率为10%,1月后为14.8%,采用水床的对照组2周后压疮发生率为43.75%,1月后为55.56%。所以,对被迫卧位的卧床癌症病人预防压疮用防压疮气垫比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 敏.评估控制癌症疼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现代护理杂志,2007,5(13):1252.

[2] 殷 磊.护理学基础[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8.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第6篇

【关键词】骨折;健康教育

实施前的评估 通过与病人沟通收集资料分析病人状况、病情、病人实际情况,以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实施方式与时期 护患间开展健康教育的时间是入院后23天病人容易接受的方法是结合病情进展的不同时期进行教育而希望家属参与学习。

1实施内容

对疾病的认识 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病情适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一律,知道其了解疾病的转归(发展过程及预后知识)。介绍同种病例康复病例,可让康复者与病人直接交谈,消除不健康的意识,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合理用药 对需要用药物治疗的病人,应该向病人讲解药物的用法、剂量及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合理用药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以达增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同时用于房病人乱用土方、秘方,以免影响治疗计划,延长病情。

饮食指导 让病人明白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作用,并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进行正确指导,经常知道病人做好饮食调整,减少卧床病人腹胀及便秘的发生,多饮白开水,减少输尿管和膀胱结石的可能。

2预防并发症

2.1预防压疮 骨折病人(如脊柱骨折、下肢骨折、骨盆骨折等)长期卧床、制动、卧硬板床、使用牵引架、石膏固定等,极易发生压疮,应建立皮肤护理卡,每2小时用红花酒精按摩受压处及骨隆突处,促进血循环,责任护士操作后签名,班班交接,保持连续性,避免物理性刺激,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渣屑,防止便器损伤皮肤等,并教会病人及家属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

2.2预防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病人尤其是老年人要定时叩背,叫会病人有效的咳嗽、排痰,以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3 预防泌尿系感染 骨折病人最易放生泌尿系感染,应嘱咐病人多饮水,不要因排便不方便而限制饮水,女病人每次便后用问谁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洁净,减少细菌入侵机会。

2.4卧位 正确的卧位是骨科护理的基础,如股骨颈骨折的病人保守治疗时应平卧位,换肢行皮牵引(或骨牵引),外展15°中立位,不可外旋,为防止外旋,可穿“丁”字鞋固定,并做到不侧卧,不屈脚等。不正确的卧位如外旋可致“八字脚”侧卧使牵引无效,骨折处错位等,故卧位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预后。

2.5 功能锻炼 分早期床上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向家属及病人说明功能锻炼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并教会其功能锻炼的方法、运动量、开始时间等,正确的功能锻炼能预防废用性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等并发症,功能锻炼的关键是护士要教会病人锻炼的方法、运动量、开始时间、具体锻炼部位等,并鼓励病人要持之以恒。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第7篇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牵引治疗 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采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牵引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无痛苦,患者容易接受,但牵引治疗期间的护理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而治疗期间的护理对牵引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我科是本地区最大的推拿专科,自2006年2月以来对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切实加强护理,实施健康教育,取得明显的效果,现就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护理问题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0例,男170例,女130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37.5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1个月;病变部位:L3-410例,L4-5125例,L5S160例,L4-5L5S1105例。

2 治疗方法

2.1 用物 牵引架1个、腰椎牵引带1副、牵引绳2条、毛巾2条、腰枕1个、镑饼10-20kg。

2.2 方法 置牵引架于床尾中部,腰椎牵引带及毛巾铺于硬板床床上,帮助病人取平卧位低枕(或去枕平卧),先扎骨盒盆带(皮带平髂脊),后扎胸段带(皮带扎在肋弓下),垫腰枕,固定胸段带牵引带于床头,系好牵引绳放于滑轮上,上镑饼(牵引重量:遵医嘱10-20KG),采用间断牵引法,每次牵引30-60min,每天牵引2次,10天为1个疗程,在牵引治疗期间配合手法推拿,药物营养神经,中频等理疗。

3 治疗效果

本组300例中,显效: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消失,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正常180例,占60%;有效: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减轻,活动进步102例,占34%;无效:腰痛伴下肢放射痛未减轻,18例,占6%;治疗时间15-21天。

4 常见护理问题

4.1 心理指导 由于疾病本身引起的腰腿痛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及担心治疗效果,病人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告知病人10天为1个疗程;突出物复位,神经根炎症水肿的消退,神经功能的恢复等过程最短也需要8-10天,让病人安心治疗;通过交谈了解病人的情况,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让病人在良好的心态下接受治疗,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4.2 确保有效的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的突出,刺激与压迫硬脊膜及相应部位的神经根,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腰椎牵引可使椎间隙增宽,降低椎间盘压力,使突出椎间盘复位或减轻突出物对硬脊膜及神经根压迫,并有利于组织充血与水肿的吸收,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在牵引过程中,除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外,尤其是注意观察牵引力是否保持平衡,牵引锤、牵引绳有无受阻,牵引重锤距地面高度数40-60CM,过低易与地面相触失去牵引作用,过高容易受到碰撞,以保证有效牵引重量。牵引时注意保护骨突部,预防发生褥疮。牵引结束后,先取下镑饼,再缓慢解开牵引带,嘱患者继续卧床休息,避免引起再损伤。

4.3 严格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可以减轻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避免因负重而加重损伤,有利于突出的椎间盘和附近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消退。以往治疗期间病人往往不重视卧床休息或不能坚持卧床休息,通过加强护理,向患者强调卧床休息的重要,使患者坚持严格卧硬板床休息,卧床期间改变时要采用轴向翻身法,防止腰部做旋转动作,平卧时腰部加垫小枕,并逐渐增加小枕厚度,疼痛基本缓解后,可在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起床时先束好腰围,再侧身缓慢起床,慢慢增加活动量,再巩固治疗2-3个月,以减少复发的可能。

4.4 腰背肌功能锻炼 适当的腰背肌锻炼,能增加腰背肌肉的反应性和强度,提高腰椎的稳定性、灵活性和耐久性。以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行保守治疗的患者,我们不太强调腰背肌锻炼,现通过加强护理,使病人认识到腰背肌锻炼的重要性,掌握其锻炼方法,很乐意配合治疗、坚持锻炼,腰背肌的锻炼方法有:飞燕式、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四点支撑法。一般先行飞燕式,然后再用五点支撑法,再行三点支撑法和四点支撑法,每日3-4次,每次30-50下,坚持锻炼3个月到半年以上,护士应耐心,细致地讲解锻炼方法,动作要领,作出正确示范,可待病人症状缓解后指导其进行。锻炼时根据病人的体质择适宜的运动量,以不感疲劳,疼痛为宜,并嘱患者锻炼时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加大运动量,夏天可参加游泳锻炼。

4.5 健康宣教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及急性或者慢性损伤的外因所致。保守治疗的复发率较高,因此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使病人对本病的发生原因,诱发因素,病理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指导病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保持正确的站、坐、劳动姿势,减少慢性损伤的发生,避免本病的诱发因素(如突然负重、闪腰、腹压增加等),可降低复发率。指导病人进行合理饮食,不吃酸辣、寒凉,鲤鱼、竹笋等食物,宜食补肝肾祛风通络养血之食品如蛇、水鱼、中药杜仲、枸杞等。多进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用力排便致腹压增大,髓核脱出的现象,对巩固疗效有重要作用,嘱患者少吸烟或戒烟,可防止烟中尼古丁致椎体内血容量减少,从而加快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康复期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从事较轻的工作和家务劳动,时间不宜过长。若感不适应应立即停止,嘱患者1个月内不宜弯腰,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卧床病人护理要点第8篇

作者简介:李艳芳,本科,主管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激光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经皮穿刺激光减压术治疗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生活习惯及训练等措施。结果:96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患者术后1天戴腰围下床,术后2~3天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卧位、饮食、功能锻炼等指导,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激光汽化;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

椎间盘突出的激光疗法是利用激光能量使椎间盘内的髓核空洞化,降低椎间盘的压力,缓解和消除神经的压迫而达到治疗目的,此疗法称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是一种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技术。而高度重视PIDD围术期的护理工作是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并发症减少、成功率提高的重要保证。本文旨在探索PLDD的围术期护理方法以提高PLDD的疗效。通过对96例PLDD病人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均获得满意疗效,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间行经皮穿刺激光减压术共96例,其中男54例,女42例;年龄19~65岁,平均38.5岁;病程3个月~10年;全部病例均有腰部疼痛症状,其中89例患者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实验阳性,多数病例均经过多种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效,严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

1.2 方法。手术方法:患者穿刺均在局麻下进行。患者俯卧于CT机床上。定位病变椎间盘并行穿刺。与症状较重侧,将穿刺针头送达椎间隙中心处,拔出枕芯,导入光纤,汽化髓核组织。产生腰部胀痛或肢体发热、发麻、发胀等症状,可暂停,拔出光纤,进行负压抽吸,减轻椎间盘内压,汽化过程中可嗅到焦臭味儿,并能观察到穿刺针尾端冒出黑黄色液体或白色烟雾,即示手术成功。术后腰围固定。

1.3 护理

1.3.1 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做PLDD前经过各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故对此疾病的康复缺乏信息而产生悲观心理:①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PLDD手术的方法、疗效及安全性,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安全感,②术前晚可适当给予镇静剂,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2)改变生活习惯的训练:包括:训练在床上大小便,卧位进食,术中训练,术后卧位训练。

1.3.2 术中护理:(1)准备物品:2%利多卡因、0.9%生理盐水、空针、纱布、棉球、穿刺针、光导纤维、无菌治疗巾等。(2)配合手术医师进行定位、麻醉、穿刺,根据手术医师要求调整激光仪的各项参数。(3)术中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疼痛感觉等,根据医嘱及时处理。(4)术后将担架车与CT操作床平齐,把腰围平铺于担架车上,嘱患者翻身仰卧于担架车上,带腰围后护送患者回病房。

1.3.3 术后护理:(1)呼吸道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2)护理:术后要注意保持腰椎的稳定性,腰托制动或腰椎两侧用沙袋固定,保持腰椎中立位,,翻身应轴线翻动。(3)感觉及运动功能观察: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如有感觉运动减退甚至消失,应警惕术中损伤脊髓神经的可能,立即通知医师积极救治。(4)病人初次起床活动时必须注意姿势,起床时必须先侧卧,再起床活动。

2 结果

96例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患者术后一天戴腰围下床,术后2~3天病情好转出院。

3 讨论

3.1 治疗方法的优点: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疗效佳的特点,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3.2 观察和护理的重要性:因这类手术是在病人清醒的情况下施行,所以术前、术中、术后均应做好舒适护理,术前进行全面完善的健康宣教,消除病人及家属的思想顾虑。使病人对治疗方法充满信心,主动配合各项工作,并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术后回病房患者取平卧位,腰部带腰围,翻身时引导病人回忆术前轴样翻身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早期下床最好有人陪伴。

3.3 在病人出院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宣教;积极鼓励病人术后三个月做康复操。①5点式:取仰卧位,头枕部、双肘、双足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尽量使腰背离开床面。②飞燕式:取俯卧位,双下肢并拢,双手分开置于身侧并同时伸直及抬头,双手后举,腹部为支撑点,形式飞燕。以上两种方法视病人情况选择,2次/d 20min/次。功能锻炼不仅是康复,还是治疗的一种手段。

PLDD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先进技术,其特点是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但其适应症有限,治疗效果存在差异。针对这一情况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术中配合手术,术后配合康复治疗有重要意义,通过我们科学周密的护理,为医师的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大的提高了治疗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减少术后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任龙喜.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