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10 16:28:37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第1篇

【关键词】家庭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 身心健康

1 基本护理

1.1日常护理

晨间护理可促进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和按摩受压处。

晚间护理: 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做1次晚间护理。除重复晨间护理外,给病人擦背和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等。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协助病人进餐: 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住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进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对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

1.2预防功能伤害体位的摆放

下肢瘫痪者极易形成足下垂,足部应给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枕头等物,使足与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预防跟腱挛缩。冬季保暖时,应注意棉被对足部的压迫,可用支架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指导帮助病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

膝关节畸形预防 膝关节下放垫子,可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度伸展,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去垫平卧。防止关节屈曲挛缩。

肩、髋部关节的预防。(1)平卧: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防止床垫太软,臀部凹陷,使臀部长期处于屈曲位而发生屈髋畸形。(2)健侧卧: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方置垫子;患侧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3)患侧卧: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运动锻炼可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变,这是保证康复期到来时关节活动的重要条件,可根据病情设定关节运动计划。

被动运动:病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可进行床上被动操锻炼。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小到大。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1~2次,速度要缓慢,手法轻柔,循序渐进。主动运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不限制活动部位都要保持活动,进行锻炼,可鼓励病人做床上操,手关节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展手指;足关节、踝用力背屈,足趾伸展活动,并经常保持手的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书写、用筷子进餐等动作。

2 个别护理

2.1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呼吸道感染

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预防功能减退,易发生吸入性和坠积性肺炎,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重要途径,因此,卧床病人在就餐后一定要漱口,必要时社区护士要亲自或指导家属做口腔护理,如遇限制饮水的病人,可利用全日饮水总量控制,分多次少量饮水,达到口腔清洁、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2.2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对于瘫痪或床上运动困难的病人,要有定时翻身和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1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1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夜间翻身可根据家属或照顾者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前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位,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做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对于在床上能活动的病人,视病情和耐受情况制定和指导自行翻身的护理计划,计划要切合实际,训练要循序渐进。

2.3针对大小便失禁病人的特殊护理

长期卧床且大小便失禁者,家庭护理中对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抗感染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基础护理技巧也很重要。首先,要分析病人的年龄、病情、失禁的原因,制定一个具体的护理方案,如果病人清醒,但虚弱无力,不自主排泄大小便,可告知家人这类情况可通过观察病人的二便规律设定护理计划,做到有目的、有准备的主动护理,减少在床上排便排尿的次数。如果病人痴呆,可在床上或内裤中放置吸水垫子,以吸附尿液。如果病人上肢可活动,且神志清醒并能配合护理,可在心理护理中应用积极的语言指导,鼓励病人自行护理,减少他人的照顾,可在床旁放置病人伸手可以拿到的专用便器。完成自我护理可使病人产生自信,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第2篇

关键词:长期卧床;高龄重症;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由股骨颈基底以远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粗隆间部位的骨质为海绵质骨,且老年人骨质疏松,轻度间接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对于一些高龄、体质太差、长期卧床肢体无法活动的患者,患有严重的内科疾病、心肺功能差的患者,或骨质疏松很严重,内固定也难以固定等情况,也只能采取加强护理等非手术措施的方法[1]。由于老年人全身各系统生理功能老化,再加上骨折的打击和骨折后需长期卧床及保持被动,骨折后易合并一些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从而增加了护理难度[2]。尤其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糖尿病等,很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各种并发症,因此,加强护理对促进愈合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2007年9月我科收治1例脑梗塞高龄患者,现卧床5年余。2012年12月26日给予翻身叩背时发现右侧腹股沟包块,X光片确诊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病理性),给予持续右下肢皮牵引治疗,其病情较重、病史复杂,护理难度极大,经医护人员积极治疗护理,病情得以较快稳定,两周后局部包块消失,无红肿热痛,两月后X片示骨折端愈合良好,无其他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96岁,于2007年9月13日因语言障碍、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诊断为"脑梗塞"收住我科,行头颅CT检查示:双侧基底节及左侧放射冠区腔隙灶;老年性脑萎缩。住院后给予脱水、改善脑循环代谢及防止感染等治疗,病情尚稳定,但肢体症状无明显减轻。患者既往有返流性食管炎及食管裂孔疝、心肌梗塞、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史,在5年住院期间因受凉或误吸曾多次出现肺部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好转。2009年6月因反复误吸致发热、吸入性肺炎而行鼻饲管置管,鼻饲饮食。2012年10月12日再次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给予抗生素治疗,29日复查血气分析提示:二型呼衰,于10月30日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抗生素控制感染,于11月15日行气管切开术。2012年12月26日,给予翻身时发现右侧腹股沟外侧包块,经X线检查及骨科会诊,确诊为右股骨粗隆骨折(病理性)、骨质疏松症。即给予持续右下肢皮牵引治疗、营养支持。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病情较快稳定,骨折愈合良好。

2 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病区创造一个清洁、安静、安全的环境。保持空气新鲜,通风2次/d,30min/次,尽可能使病室温度达18~22℃,湿度达60~70%。根据患者复杂危重的病情,及时调整护理等级,必要时给予特级护理。及时给予治疗和各项生活护理,并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全身症状及局部皮牵引情况,并将病情变化及时记录、报告医生。

2.2 护理 无论牵引还是小夹板固定,护理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重要护理内容。在牵引的第1~2w,此期为新鲜骨折期应以制动、止痛为主,为使局部肌肉松弛,患者作肢体牵引时,下肢各关节应稍屈曲外展,防止内外旋活动。盖被不能压在脚上,以免导致患肢外旋[3]。患肢置于外展10~15°中立点,踝关节保持90°背伸位,足跟垫小棉圈,以保持正常功能位[4]。平卧时,在两大腿之间夹一个枕头,以控制患肢内收。不当易造成骨折重叠移位或成角畸形而导致治疗失效。处理大小便和更换床单时,先取下牵引物及腿套,请陪护及家属协助,3~4人共同完成,使腿部与身体成直线,动作轻柔,不可使髋膝关节弯曲或动作过猛。完成后,尽快回复右下肢的外展内旋位,并加以固定。早期应尽量减少更换床单等搬动患者的活动。

2.3皮牵引的护理 首先应正确使用牵引装置,保持牵引装置正确、有效,牵引重量不随意增减,注意观察有无松脱,经常观察患肢血运、皮温、足背动脉搏动以及感觉,在足部垫砂袋防足下垂;在膝外垫棉垫防腓神经受压;在牵引架与大腿小腿接触处垫海绵垫或用棉线毛巾包裹,防止局部压力过大使血运减少导致坏死和皮肤破损。患者应仰卧抬高床尾15°-30°,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保持牵引绳与患肢的长轴一致,保持针眼处清洁,可用75%乙醇滴入,1~2次/d,以防感染[5]。

2.4皮肤护理 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患者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该老年患者本身长期卧床,存在发生压疮的危险,加之骨折后不宜频繁搬动,长期受压部位更易发生危险,尤其骶尾部及足跟部。使用软垫科学安置,根据安置原则安置,搬动时先抬高患者再移动患侧臀部,健侧肩、臀、膝、足部垫软垫避免直接拖、拉,减少剪切力和摩擦力的不必要损伤[6]。除保持床褥平整干燥外,可采用气垫床、R型枕等护理用具协助,采取平卧位和左侧卧位交替的方法,左侧卧位1~2h,平卧位2~3h。左侧卧位时,保持右腿与右侧身体成直线,背下及臀下垫两个R型枕,使身体受力受压均匀。足踝部及大小腿用棉线毛巾包裹再固定腿套,并且定时松开牵引打开腿套观察局部皮肤,防止受压时间过长造成损害。

2.5预防感染 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处每日定时换药,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使用营养泵进行恒温恒速鼻饲饮食,适当摇高床头30°,喂水喂药不超过100ml/次,喂后30min内除非必要时,否则不可吸痰给予强烈刺激,防止返流和误吸,预防肺部感染。每日晨晚间行会阴护理,适当增加水的入量,记录24h尿量,预防泌尿系感染。

2.6功能锻炼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加强患肢小腿肌肉收缩,健侧肢体给予抬高、屈伸、蹬腿等被动活动,双上肢进行内收、外展、向上伸展的活动。每6h进行一次,预防深静脉血栓,同时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观察肢体水肿程度、肤色、温度、浅静脉充盈及感觉的情况,双下肢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反应,及时处理[5]。

3 体会

该股骨粗隆间骨折非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卧床时间长,病史复杂、病情危重。精心护理在整个治疗恢复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全科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找出主要的护理问题,实施科学护理,在机械通气、鼻饲饮食、深静脉置管基础上,正确实施皮牵引治疗和护理,同时加强基础护理、皮肤护理、护理,使病情尽快稳定,并避免了各项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常树松王玉兰.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3):180-184.

[2]高琴.老年股骨颈骨折43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2):10-11.

[3]李晓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2004,17(6):710-711.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第3篇

【摘要】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综合护理。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科室收治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例,探讨此类患者的围术期综合护理特点。结果:100例均健康出院。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综合精心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非常必要。

【关键词】围术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脊柱方面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以2O~5O岁的青壮年为发病的好发人群。其发病机理主要是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其内主要成分如蛋白多糖、胶原、弹性蛋白和水等的丢失和成分比例的失衡并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起向椎管内突出压迫血管、神经、脊髓,从而引起的以腰痛为主,合并有坐骨神经改变性疼痛等一系列症状[1]。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病程时间长、症状时常反复、保守治疗效果差,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多采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融合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内固定术,同时实施围术期的相对护理,对解除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2009年2月一2011年7月我科收治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椎板减压+髓核摘除,同时加强了围术期护理并配合传统热敷和中药熏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月-2011年7月我科手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病人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29岁~61岁,平均40.5岁;均行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本组病人均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出现脑脊液漏4例,神经牵拉性损伤l例;术后住院两周,出院后随访6周~12周。

1.2 在院围手术期护理包括:1.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2.术后:绝对卧床、基本护理、热敷、中药熏洗、康复功能锻炼。

1.3 疗效标准

腰部及下肢神经症状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直腿抬高试验为阴性,并且下肢抬高大于9O°以上为优;腰部及下肢神经症状基本消失,腰腿部轻度疼痛并且直腿抬高试验大于70°为良;腰部及下肢神经症状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角度较前改善为中;症状无明显改善,不能恢复工作为差[2] 。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病人由于患病时间较长、疼痛及生活自理能力受限使病人对手术的期望值较高,同时由于对该手术不了解,甚至会产生恐惧负性心理,导致患者术前极度焦虑。经研究发现,焦虑情绪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内分泌系统和免疫功能,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护理人员应针对病人存在的心理,多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向其讲解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优点,手术的方法和手术的效果,同时还要着重说明术后的注意事项,让病人做到心中有数;多向病人介绍成功病例,增强病人对手术的信心,解除其心理负担,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

2.1.2 术前准备 协助医生尽快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同时应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及床上训练大小便。指导其俯卧位训练,以使其适应手术。教会病人术后的辅助训练的方法,如直腿抬高、股四头肌锻炼、飞燕式训练等。术前一天备皮,上应至肩部、下应至大腿根部、两侧应过腋中线。术前12 h禁饮食,术前晚可考虑适当用镇静剂,以保证术前充分休息。

2.2 术后护理

2.2.1 绝对卧床休息:而椎间盘内的压力在坐位时较大,平卧位时最小,因此必须绝对卧床,在绝对卧床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卧硬板床,切忌床褥过软。② 要选择适宜的,一般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均可,但对L4/5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应强调采用屈髋屈膝仰卧位。③ 对于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的可适当给予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止痛。④ 要保证足够的卧床时间,一般行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后患者卧床不得低于3周,同时应要求患者吃饭、洗漱,二便尽量在床上进行。

2.2.2 术后基础护理:术后24 小时内应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同时应去枕平卧尽可能不翻身,以利于止血;密切观察尿色、尿量,经常行尿道口护理;定期指导患者翻身联系,防止压疮。 对于引流情况也应密切观察,若24 小时后引流量不减少或是减少后增多,且引流液为清亮淡黄色,伴头痛、恶心、呕吐时,应高度考虑为脑脊液漏。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同时应注意,给予病人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情绪,并且要注意保持保持床铺清洁干燥,以防逆行感染。

2.2.3 中药熏蒸:本院采用自制中药熏蒸治疗腰突症,中药熏洗的基本组方为:白芷、川芎、独活、防风、桑枝、五加皮、艾叶等为基本组方。将配制的中药放人治疗床盆内,加温水浸泡药材,温度控制在39~45℃ ,以不引起患者局部疼痛为易,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 12到15次一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有无心慌、头昏、呕吐感,如有不良反应应停止治疗,以免引起休克或虚脱。

2.2.4 热敷的护理:在熏蒸的同时,用热敷理疗的办法在腰部行局部热敷,可有效缓解腰部疼痛,减轻症状,但应预防局部皮肤烫伤。一般病人每次热敷不能超过20分钟,每天也以不超过两次为宜。

2.2.5 康复功能锻炼:康复功能锻炼以加强背肌及腰部肌肉锻炼,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同时减少原有神经的粘连为主要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①直腿抬高练习,术后第1天即可在有家属陪同的情况下指导病人做直腿抬高练习,可由30°开始,先被动练动练习,逐日加大抬腿幅度,同时指导病人练习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每天至少3次,每次至少300次,直至最后直腿抬高达9O°[3]。在直腿抬高锻炼的基础上,可指导病人做一些屈膝、屈髋的运动,以增加双下肢肌肉的力量,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术后神经根的粘连[4]。腰背肌的锻炼对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也很关键[5],可一开始用五点式,即用两足跟、两肘、后枕支撑抬起身体,使肩部、腰背部向上抬起,悬空后伸。待第3周后可改为飞燕式,即俯卧位,头、双上肢、双下肢同时抬起后仰,注意锻炼需循序渐进,逐步增加次数,同时锻炼应当坚持,出院后康复功能锻炼也应坚持锻炼半年以上[6]。

3 结果

从随访结果看:本组共100例,优70例,占70% ;良20例,占2O% ;中4例,占4% ,差6例,占6% 。有效率94% 。综上所述,认真做好围术期综合护理工作对患者康复很重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进行围术期综合精心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非常必要;只有正确的治疗、精心的护理以及病人积极的功能锻炼配合,病人的生活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邱贵兴.八年制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64―1065.

[2]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0.

[3] 孟宪国,孟宪中,申勇,等.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5):405406

[4] 何丽英.早期直腿抬高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10.

[5] 侯艳玲.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08,21(7C):1915―1917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第4篇

【摘要】目的 对ICU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对30例ICU卧床并发便秘患者原因观察及分析,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对ICU卧床患者早期采取干预及护理措施,降低了ICU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结论 从心理、饮食、用药治疗等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预防便秘的健康指导,通过对便秘者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护理治疗,临床效果满意,从而为患者解除痛苦,促进康复。

【关键词】 ICU;便秘;护理

ICU长期卧床患者,胃肠蠕动减弱,加之饮食和排便习惯的改变,常引起便秘。便秘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可见于多种疾病的症状群,是以下三种排便障碍中的任何一项或组合: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粪便干结坚硬。 便秘可以是功能性异常或器质性病变的一种表现,是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便秘,将会对患者产生心理、生理影响,严重时影响到疾病的治疗与康复。采用科学完整的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现将本科对30例卧床并发便秘患者实施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4-95岁,平均年龄67岁。其中神经系统疾病13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骨折及多发伤5例,术后及其他6例。临床表现为粪便干结、排便费力、常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口腔内恶臭味、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2 便秘的原因

2.1 疾病因素。疾病导致患者不能正常进食或拒食及活动减少,食物摄入量不足,经胃肠吸收后剩余的食物残渣对结肠壁产生的压力过小,不能引起排便反射。

2.2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影响便秘的主要因素[1]。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悲观、心情抑郁这些心理上的变化可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出现胃肠蠕动的减弱导致便秘。特别是老年卧床患者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

2.3 药物因素。许多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临床中某些药物常有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毒副作用,如环丙沙星、喹诺酮类药物等,易导致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引起便秘。

2.4 环境因素。住院环境改变使患者原有生活规律被打乱,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代谢率降低,使患者肠黏膜应激性减退,肠蠕动反射功能障碍,导致张力减退性便秘,是卧床患者便秘的主要原因。

另外,的改变使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便意,结肠的活动受到抑制,引起排便放射的刺激减弱或消失而导致便秘。

3 护理措施

3.1 观察评估病情。评估并记录患者排便次数、性状及排便难易程度,向患者或家属解释引起便秘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3.2 心理护理。陌生的环境、人际关系的生疏,易引起患者的强烈情绪反应,住院后考虑问题多,担心预后不好,治疗时间长连累家人而产生忧郁情绪;卧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单调而呆板的生活使患者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护士应因势利导,有足够的耐心和同情心去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感到亲切的同时,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和认识,消除紧张和焦虑的心理,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以减少患者的恐惧,精神紧张,心理不安,避免抑制排便。

3.3 饮食指导。在保证每日营养、能量的基础上,增加饮食中膳食纤维含量和饮水量。同时保证充足的进水量,每日清晨空腹饮温开水或蜂蜜水200~300ml,刺激胃肠蠕动。多食润肠通便的粗纤维食物,粗粮如玉米面、荞麦面、糙米、豆类等,蔬菜如韭菜、芹菜、大白菜、萝卜、菠菜、丝瓜等,水果如苹果、香蕉、梨等,嘱患者蔬菜和水果不能相互代替。留置胃管鼻饲时可将蔬菜、水果拌成匀浆从胃管内注入。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4 腹部按摩。 卧床病人病情稳定后尽早床上被动活动,定时翻身、叩背,有轻度腹胀的患者,可按摩下腹部。按摩方法:患者排空膀胱后取仰卧位,双下肢尽量屈曲,腹放松,用双手食、中、无名指重叠在腹部,由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作环形按摩,按摩力度由轻至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按摩时嘱患者深呼吸,20min/次,2~3次/d。腹部疾患、血小板低于20×109/L、应用者禁止腹部按摩。按摩后,按气海、天枢、双下巨、双三阴交穴,每个穴位按压lmin左右。也可在足内踝后方、向上四横指,做向心方向按摩[2]。此区是直肠反射区,按摩有利于排便排气。

3.5 适当的治疗。对于 3 d 未解大便者,要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在做按摩的同时配合服用胃肠动力药,如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如果效果不理想、对便秘较顽固者,如既往有便秘史的患者可适当使用缓泻剂,如番泻叶5~10g代茶饮可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排便。若有便意但排出困难者,可予以开塞露纳肛,软化粪便刺激排便反射。经上述方法仍排便困难者,可用开塞露40ml或60ml抽入60ml注射器连接吸痰管,让病人取左侧卧位,将吸痰管插入15~18cm,将开塞露全部挤入肠腔,尽量保留15~30min。必要时温盐水1000ml灌肠或戴手套抠出干硬粪便。

4 结论

排便是人类的基本生理需要,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3]。解除卧床患者便秘的痛苦,护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ICU卧床患者便秘很容易发生,所以护理人员应掌握便秘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早期预防便秘的发生。针对ICU卧床并有便秘倾向的患者,医护人员应“以人为本”,对护理对象的多个层面进行系统护理,尽可能地降低便秘的发生率,从而为患者解除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满足患者基本的生理需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殷磊,于艳秋.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22.

[2] 俞伟珍.足部按摩结合穴位按揉治疗脑出血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7,14(8):73274.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第5篇

【关键词】 压疮;预防;经穴按摩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rospective study investigated massage of acupuncture points for the precaution of decubitus associated with ambulatory patients of orthopedics.methods the 265 patients of orthopedics involved with moderate risk and above were operated with massage of acupuncture point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year of 2009. in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with the research of 2008, the incidence of decubitus and comfortabl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are statistical.results decubitus does not happen in the patients at all and the content of comfortable satisfaction is the percent of 84.9.conclusions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test, massage of acupuncture points is very effective, convenient and operative in the precaution of decubitus, including the advantage of non-trauma and non-paining.so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decubitus;precaution;massage of acupuncture points

压疮的发生不仅导致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而且增加医疗负担,压疮的发生趋势被很多医院和医疗机构报道,发生率为4.7%~18.6%不等,而来自欧洲压疮顾问小组的权威数据提示高达18%的住院患者发生过压疮,在英国每年用于治疗和预防压疮的费用更是高达数亿英镑[1],探寻行之有效的预防压疮的方法一直是护理界同仁不懈的追求。骨科病人卧床时间长,而且因为治疗的需要及疼痛等原因而采取被迫,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现行护理常规如定时翻身、受压处皮肤按摩、理疗等因被迫而难以实施。我们从2009年1月起根据中医腧穴近治作用和远治作用的原理,在身体非受压部位循经取穴,实施手法按摩,不仅解决了卧床病人预防压疮的难题,而且病人舒适度大幅度提高,对融洽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共265例,男144例,女121例;年龄最大94岁,最小的12岁,平均年龄56.6岁。颈椎骨折伴脱位18例,其中颅骨牵引10例;胸腰椎骨折45例,其中手术32例;骨盆骨折23例,其中手术20例;下肢骨折179例,手术134例。卧床时间最短的5天,最长的90天,平均卧床时间45天。

2 方法

2.1 对压疮危险因素进行评估 针对骨科病人的特点,我们在braden评分的基础上改良制成骨科病人压疮发生高危因素评估表,评估内容从原来的五项增加到了十二项,评估分值从28~96分,分值越高,危险越大。本组病例评估分值均在38~62分之间,属于中度及重度危险。

2.2 循经取穴方法及常用穴位 根据卧床病人,在压疮好发部位的同一经络,在身体非受压部位,循经取穴5个,也可视病人情况随时增减。常用穴位见表1。

2.3 按摩方法 病人入院或手术后取被动,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在压疮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循经取穴5个,每穴用拇指指腹逆时针环揉按压1min,力度以皮肤微热,患者感觉酸、麻、胀、痛为宜,然后逆向经络(足三阳经从下到上,手三阳经逆心方向)推拿10min,每次共15min。入院后或手术后前5天每日早中晚各1次,5天以后可改为早晚各1次直至解除被迫。表1 循经取穴常用穴位

3 结果

3.1 判定标准 (1)压疮的判定标准及分期,参照《基础护理学》执行。(2)舒适度的判定分为很舒适、舒适、不舒适、很不舒适四个等级,按摩结束后由患者自行评定。

3.2 效果评价 本组病例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压疮,低于2008年全年1.7%的压疮发生率,两年压疮发生率见表2。卧床患者的舒适满意度由2008年的20.9%提高到了2009年的84.9%。两年病人卧床舒适度比较见表3。据spss17.0统计分析,2008年和2009年两年病人总数、骨折类型、病人卧床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2 2008年和2009年压疮发生率

4 讨论

4.1 经穴按摩预防压疮的理论依据

4.1.1 循经取穴的原理 中医经络腧穴理论认为,每个穴位除可以治疗局部及邻近部位组织器官病症外,还可治疗同一经络远距离组织器官的病症[2],根据压疮的好发部位,在非受压部位循经取穴,既方便按摩,又避免受压部位的再次损伤。有学者认为,受压部位的按摩不但无助于预防压疮,反而加重局部组织的损伤[3] 。我们采用循经取穴手法按摩,避开受压部位,也正好与这一观点相吻合。

4.1.2 按摩手法的依据 中医认为压疮是毒邪内结、瘀血、寒凝气滞而成[4],邪气盛则实[5],压疮属实证。《黄帝内经》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遵循中医推拿理论,“顺经为补,逆经为泻”,“向心性为补,逆心性为泻” [6] 。我们采用泻法,即逆时针按摩和逆向性推拿泻其实邪,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驱湿除寒,驱淤散结的作用。

4.2 经穴按摩预防压疮是对护理常规的完善和补充,它具有操作方便,无创伤、无痛苦、无经济负担的优点 观察表2,我们对2008年4例压疮患者进行了分析,4例患者均于入院或手术后1周内发生压疮,发生原因与疼痛和护理措施掌握不够有关,因此,加强早期的预防护理至关重要。我们对2009年265例压疮发生高危患者,结合护理常规,及时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和经穴按摩方案。如:对下肢骨折病人,我们指导患者利用4点或3点支撑法(双上肢、双下肢和头共5点)抬高臀部,以缓解局部的压力,也便于取穴;对脊柱骨折或手术患者给予轴线翻身暴露受压部位;骨盆骨折的病人给予气圈垫于臀部,以减轻身体局部压力,再根据受压部位,循经取穴,实施按摩。对完全制动的患者,增加按摩穴位和按摩时间,以达到预防压疮的目的。

4.3 经穴按摩提高了卧床病人的舒适满意度 从表3可以看出,2008年的骨科卧床病人由于被迫,病人的舒适满意度极差仅为20.9%,病人的痛苦可想而知;而2009年病人的舒适满意度提高到84.9%。因此,经穴按摩不仅疏通经络,预防压疮,而且由于某些穴位的独特功效,还起到安神醒脑、强身健体、预防便秘、缓解肌肉酸痛等作用,大幅度提高了卧床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融洽了护患关系。

5 小结经穴按摩预防压疮属于中医护理特色项目,是中医“上医治未病”理念的实践,是博大精深的祖国传统医学在护理领域的延伸和发扬,经临床验证,效果满意,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李小青,李金辉,罗俊.压疮的预防和护理的最新进展.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2008,23(2):428.

2 邱建华,周海英,郭清凤,等.艾灸预防压疮.中华护理杂志,2002,37(6):446-447.

3 赵霞,周立颖. 国内压疮的研究及护理新进展.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6,4(4):227-228.

4 董文军.压疮护理的新进展.甘肃中医,2007,20(4):37-38.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第6篇

 

关键词:骨折;健康教育

    实施前的评估  通过与病人沟通收集资料分析病人状况、病情、病人实际情况,以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实施方式与时期  护患间开展健康教育的时间是入院后23天病人容易接受的方法是结合病情进展的不同时期进行教育而希望家属参与学习。

    1实施内容

    对疾病的认识  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病情适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一律,知道其了解疾病的转归(发展过程及预后知识)。介绍同种病例康复病例,可让康复者与病人直接交谈,消除不健康的意识,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合理用药  对需要用药物治疗的病人,应该向病人讲解药物的用法、剂量及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合理用药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以达增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同时用于房病人乱用土方、秘方,以免影响治疗计划,延长病情。

    饮食指导  让病人明白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作用,并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进行正确指导,经常知道病人做好饮食调整,减少卧床病人腹胀及便秘的发生,多饮白开水,减少输尿管和膀胱结石的可能。

    2预防并发症

    2.1预防压疮   骨折病人(如脊柱骨折、下肢骨折、骨盆骨折等)长期卧床、制动、卧硬板床、使用牵引架、石膏固定等,极易发生压疮,应建立皮肤护理卡,每2小时用红花酒精按摩受压处及骨隆突处,促进血循环,责任护士操作后签名,班班交接,保持连续性,避免物理性刺激,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渣屑,防止便器损伤皮肤等,并教会病人及家属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

    2.2预防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病人尤其是老年人要定时叩背,叫会病人有效的咳嗽、排痰,以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3 预防泌尿系感染  骨折病人最易放生泌尿系感染,应嘱咐病人多饮水,不要因排便不方便而限制饮水,女病人每次便后用问谁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洁净,减少细菌入侵机会。

    2.4卧位  正确的卧位是骨科护理的基础,如股骨颈骨折的病人保守治疗时应平卧位,换肢行皮牵引(或骨牵引),外展15°中立位,不可外旋,为防止外旋,可穿“丁”字鞋固定,并做到不侧卧,不屈脚等。不正确的卧位如外旋可致“八字脚”侧卧使牵引无效,骨折处错位等,故卧位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预后。

    2.5 功能锻炼  分早期床上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向家属及病人说明功能锻炼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并教会其功能锻炼的方法、运动量、开始时间等,正确的功能锻炼能预防废用性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等并发症,功能锻炼的关键是护士要教会病人锻炼的方法、运动量、开始时间、具体锻炼部位等,并鼓励病人要持之以恒。

    3结论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第7篇

(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安徽合肥230061)【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6年11月-2007年10月我科住院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高龄、卧床时间长,合并鼻饲管饮食、意识障碍、假性球麻痹、糖尿病、COPD、房颤、心功能不全等多种基础疾病是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经积极治疗和护理,90%以上获得痊愈 结论 高度重视相关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加强呼吸道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加患者机体抵抗力等可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关键词】脑卒中;肺部感染;护理【中国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85-02 脑卒中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患者往往年龄大,卧床时间长,加上有多种基础疾病,容易合并感染,以肺部感染最常见,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和护理,可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引起呼吸衰竭,而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防治措施,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减少合并肺部感染的机率,从而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对我院2006年11月~2007年10月间的脑卒中合并有肺部感染和无肺部感染并发症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6年11月-2007年10月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并发肺部感染者(感染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0~88岁,平均71.9岁,其中60岁以上者27例。无肺部感染者(非感染组)30例,男性 17例,女性 13例,年龄 43~81岁,平均63.7岁,其中60岁以上者 22例。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之间进行年龄、卧床时间、意识障碍、假性球麻痹、鼻饲饮食、合并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1.2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标准[1]  ①CT确诊脑卒中②脑卒中前无肺部感染③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体温升高等④血常规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升高⑤肺部听诊有音⑥胸部X线检查示肺部感染⑦痰培养查到致病菌。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学分析方法选择率的卡方检验。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相比,患者在合并有基础疾病及临床特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年龄超过60岁,卧床1周以上,鼻饲管饮食,有意识障碍、假性球麻痹、合并糖尿病、房颤、心功能不全等多种基础疾病是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相关危险因素。见表1。表1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基础疾病和临床特点比较3 讨论3.1长期卧床、年龄大的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长期卧床,一方面由于患者活动受限,呼吸功能受到限制,分泌物不能及时排除,而致细支气管被分泌物阻塞, 造成肺小叶膨胀不全, 在机体抵抗力低下时,易并发肺部感染。另一方面长期卧床时患者长时间处于一个, 引起肺下部循环不良, 易发生瘀血水肿、分泌物增多,而并发肺部感染。年龄越大肺部感染发生率越高,是由于老年人呼吸系统退化、胸廓弹性降低、呼吸肌收缩无力,引起肺容量和肺活量减少,纤毛运动减弱,肺泡周围弹力纤维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使呼吸功能低下,咳嗽无力,排痰困难,加之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呼吸道防御功能差,易发生肺部感染[2]。3.2意识障碍、假性球麻痹易并发肺部感染:脑卒中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时,由于舌肌松弛,引起舌后坠,加之咽喉肌有不同程度的麻痹,保护性咳嗽反射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致使鼻咽部的分泌物被吸入肺内,并同时将鼻咽部寄生菌带入引起吸入性肺炎[3]。假性球麻痹是由于脑卒中患者支配延髓运动神经核团的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的,使其支配的舌肌、软腭、咽肌和喉肌出现功能障碍,表现为言语构音和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易造成吸入性肺炎的发生[2]。3.3留置胃管患者易引起肺部感染:留置胃管可造成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 ,影响胃肠道功能 ,并且刺激咽部使局部黏膜损伤 ,使细菌易于在咽部存留。鼻饲管的置放,造成喷门括约肌机械分开,引起胃内容物返流,在吞咽动作时吸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4]。鼻饲时, 如果患者不当, 食物易误吸入气管内,也易诱发吸入性肺炎。王荣等[5]分析了在排除意识障碍等因素存在下,置胃管仍作为影响肺部感染的独立因素存在 ,且停留时间越长 ,感染可能性越大。3.4基础疾病:卒中患者既往吸烟、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如COPD者 ,气管上皮纤毛受损,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影响对分泌物的清除,抑制杀菌功能,又可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而分泌物增加,增加感染机率[6]。脑卒中合并高血糖时机体免疫球蛋白、补体、抗体等生成减少,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另使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降低,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故患者极易感染[7]。房颤、心功能不全患者常存在着肺淤血,肺部血液循环障碍也是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此,脑卒中患者是否并发肺部感染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心肺状况等临床特点有着密切关系。3.5抗生素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脑卒中后反复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常高于其他患者,其死因往往是大量抗生素耐药后肺部感染得不到控制,引起呼吸、循环衰竭,使大脑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最终导致多脏器衰竭而死亡[8]。因而积极防治与护理肺部感染是降低脑卒中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4 护理对策4.1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在各项护理操作中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技术,认真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医务人员操作前后正确洗手,并向患者及探视者宣传洗手的重要性,家属接触患者前后洗手,陪护人员如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者,劝其暂缓探视或提供一次性口罩,加强对呼吸机、雾化吸入装置、氧气湿化瓶、鼻导管等的消毒管理,是降低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做好空气消毒,以防院内感染。4.2早期发现肺部感染征象:对于高龄、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作为重点观察对象。首先观察体温热型,并做好记录,要密切关注脑卒中患者的发热特点,特别是脑卒中急性期过后,出现发热,首先考虑感染的可能。对伴有呼吸道症状者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相应的检查,包括x线检查、血常规、血及痰的病原学检查等。4.3促进排痰、正确放置鼻饲管:为防止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采取侧卧位,头稍向后仰,以防舌后坠,也利于咽部口腔分泌物引流,定时翻身拍背,加大肺部通气量,刺激咳嗽使分泌物排出,并及时吸出口腔分泌物。脑卒中患者痰多且粘稠又咳嗽无力时,可予以雾化吸入,尤其对意识障碍及咽神经麻痹者,必要时予以气管内吸痰,可行插管或切开,及时清除气管内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有意识障碍和吞咽困难患者及时行鼻饲饮食,注意放置胃管的长度和鼻饲流质饮食的温度,每次注入前要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并要注意速度,不要过快,以防引起患者不适和呕吐,诱发肺部感染。4.4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加强教育:本组数据显示,合并COPD、心衰、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提示脑卒中的基础疾病是感染的内在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有助于减少感染的发生,护士应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对于合并COPD或吸烟患者做好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及家属的不同文化层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其以积极的态度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只要生命体征平稳 , 即可鼓励他们起床活动 ,而不必严格卧床 ,从而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9]。

4.5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院内感染发生:患者一旦出现肺部感染,应强调早期、足量、联合用药原则,应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要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护理人员应正确掌握抗生素的给药时间、间隔,观察抗生素的毒副反应,及时为医生提供信息,注意菌群失调,防止二重感染。4.6营养支持:脑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加上病后长期卧床,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极易引起营养不良。治疗肺部感染期间应注意全身情况 ,在维持出入量平衡 ,防止电解质紊乱的同时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适当静脉补充氨基酸、维生素、白蛋白等营养物质,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满足机体能量代谢需要,有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很复杂,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影响疾病的康复,因此,护理人员要熟悉引起肺部感染的原因, 掌握好预防及控制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然后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除极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外 ,在护理过程中,要认真的对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作出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及时的对护理措施进行改进,以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康复。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314 -320.[2]谢克亮.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及其对死亡率的影响.当代医学, 2010,2,16(4):16-18.[3]张利峰.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8,19(3):17-18.[4]郑莉莎,王哲,韩杰.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医学进修杂志,2005(8):86-87.[5]王荣,薛彦俊,吴振宇,等.围手术期肺炎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武警医学,2004,15(1):25228.[6]叶筱红,周晓红.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8,16(22):3229-3230.[7]张国林,陆琳,刘梅娟等.糖尿病患者肢端的感染的局部治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27-128.[8]刘芳龄,封锦芳,王风红,等. 脑血管与感染(附118例报告)[J].中国精神疾病杂志,1999,25(4):222-224.[9]张利峰.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8,19(3):17-18.

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第8篇

[关键词]老年人; 骨质萎缩;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1-204-0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要求全社会更多地关心老年人健康,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由于年老体弱,多数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一般情况下护理老年病人的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尤其是骨科的病人,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有赖于他人的帮助,如何做好对老年病人的护理,一定要掌握老年人的特殊性,提高老年人工作效果是护理人员的责任义不容辞,2010年1~11月我院骨科共收治老年股骨骨折患者30例。 现将我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71岁(62~89岁)。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粗隆骨折13例,股骨干骨折2例。外固定架固定15例,髓内针固定9例,关节置换5例,其他内固定1例。29例痊愈,1例迁延不愈。

2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骨折发生突然,适应患者角色慢,表现出烦躁、焦虑和攻击心理。语言是心理护理的关键因素,语言美能使患者精神愉快。因此护士要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兴趣和爱好,给予他们时间和空间,巧妙地引导,使患者宣泄出他们不良的情绪。同时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使其消除思想顾虑,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为手术成功和肢体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2.2基础病的护理: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基础疾病是否控制得当直接影响到骨折的恢复进程。因此对骨折护理的同时,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护理。定时测量病人血压、脉搏、呼吸和血糖等,根据检测结果和临床症状调整药量。

2.3专科护理:下肢骨牵引的病人仰卧抬高床尾15°~30°,患肢需保持外展中立位,保持牵引线与患肢的长轴一致,保持针眼处清洁,可用75%乙醇滴入,每日1~2次,以防感染。在牵引期间鼓励病人进行活动,锻炼患肢,积极进行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及踝关节,足部其他小关节活动,以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手术病人术后应避免患肢出现外旋和内收,可用丁字鞋,抬高患肢,指导保持外展中立位,做到不盘腿,早期不下地。

2.4潜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4.1压疮:长期卧床,加之疼痛不愿意变换,患者容易发生压疮。要保持患者床铺平整、清洁、干燥。衣服和被褥潮湿、污染后要随时更换。每2 h协助患者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身体极度虚弱的患者于压疮的好发部位加用软垫、海绵。采用以上护理措施,本组无一例发生压疮。

2.4.2坠积性肺炎:老年患者肺功能减退,特别是长期吸烟患者,气管内分泌物多且不易排出,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护士应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及扩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协助患者翻身时,用手轻轻叩打患者背部,促进其排痰。鼓励患者多饮水,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遵医嘱给予化痰药或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咳出。

2.4.3心、脑血管意外: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由于长期卧床,血液循环减慢,加上疼痛等不良因素刺激,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护士应鼓励患者在床上做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消除疼痛等引起血压升高的不良因素。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2.4.4泌尿系感染:老年男性患者肾功能随年龄增加而减退,加上前列腺肥大、不习惯卧位排尿等因素,容易发生尿潴留而继发泌尿系感染。因此,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多饮水,有尿及时排空,排尿时挤压下腹部使膀胱内残余尿量降至最低水平,有前列腺疾病的患者可用药物治疗。不习惯卧位排尿者可适当改变或让患者听流水声等促进排尿。老年女性患者应特别注意会卫生,每天用温开水冲洗会。

2.4.5便秘: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食欲不振,肠蠕动减慢,易发生便秘。鼓励患者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如出现排便困难不要勉强用力,可采用开塞露或排便灌肠的方法,以免出现心脑血管意外。

2.5饮食护理:由于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加上长期卧床引起食欲不振。应鼓励患者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少食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应采用少量多餐的饮食方法,特别是晚餐不易过饱。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限盐、限水。有糖尿病的患者请营养师制订糖尿病膳食,限制糖的摄入。

3护理体会

老人股骨骨折后卧床时间长,而且患肢必须制动,易产生并发症。手术又可能对基础病加重,因此需要我们护理人员更加细心,加强基础病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正确的功能锻炼是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吕式瑗.创伤骨科护理学.北京:论文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