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赏析八篇

时间:2023-09-01 16:48:27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第1篇

关键词:军校大学生;团体辅导;心理健康

近年来,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虽然已逐步开展,但团体心理健康活动训练形式远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团体心理活动具有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效果容易巩固等特点[ 1] ,因此对军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团体训练是军事训练所需。团体心理训练是在吸取团体动力、需要层次等心理学原理精髓的基础上,将具有同质性的大学生组织起来,在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通过开展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团体活动[ 2] ,引导大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体验,了解心理健康对自身发展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

有效的心理健康团体训练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品质、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已有研究调查表明,18%的大学生经常选择消极方式来宣泄心理压力,成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 4] 。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不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

本研究以前任研究为基础,探索如何引导军校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建构和谐人际关系,形成合作的团队精神,为提高军队战斗力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首先在军校校园里张贴心理健康团体训练活动海报,招募队员,根据问卷调查和面谈,挑选出自愿参加的20名军校大学生。男生16名,女生4名,年龄在20~22岁之间。工作、学习能力正常水平。

(2)团体训练活动目标:①引导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自身发展和成功具有的重要影响,了解心理健康的类别,学会体察自己的心理健康;②掌握拥有快乐心情的心理学方法;③学会恰当发泄愤怒的心理方法;④掌握快乐心理管理技能,为提高军队战斗力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3)团体活动方法 每周1次,每次90分钟,共计5次。活动地点在大学多功能厅,宽敞明亮,有沙发软座,茶几,多媒体设备。

(4)评估工具:①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有90个项目,采用1~5级评分,共有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和其他共10个因子,信效度可靠[ 5] 。②团体活动效果评定量表。量表有10个项目,采用1~5级评分,1代表非常不符合,2代表符合,3代表不符合,4代表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

(5)团体活动方案(见表1)。

注:**p

二、结果

(1)总分的前后测差异。根据总分评定公式,减分率=[ (前测总分-后测总分)/前测总分]×100%。一般以为减分率不低于50%为显效,不低于25%为有效。20位团体成员中, 75%~50%区间的减分率占总人数的2/3,即显效人数超过半数以上;49%~25%区间的减分率占总人数的38.5%,即有效人数占1/3左右。

(2)因子前后测差异比较。因子前后测的差异比较见表2。在恐怖因子(t=3.29,P

(3)个别成员分数的报告。有3名成员的SCL-90总分在前测试比较高,达到阳性水平(>160分),分别是199分,184分,179分;后测的分数分别为104分,132分,124分。

(4)参与成员的问卷分析。86%的参与成员认为本期团体活动“非常符合”自己的情况,在团体活动中感受到了真诚、接纳、信任等快乐气氛,喜欢 团体中合作的团体建构风格,在团体中能够真切、专心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期待以后有机会再参加类似的团体活动。

三、讨论

本次团体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

(1)大学生团体辅导活动需要明确辅导重点。目前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困扰现象比较严重,是多年来困扰军校教育管理的顽疾。由于笔者在本次团体活动之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征和心理健康困扰问题做了大量的调查,对其情况有着充分的了解,因此本次团体辅导有着明确的辅导重点,为一系列团体主题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2)大学生团体活动的时间需要适当安排。大学生团体活动不宜过多,也不宜过于紧密。每周一次,既有利于学生及时有效巩固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消化吸收。大部分学生表示,通过本次团体活动,他们掌握了一些有效的心理健康管理技能,增强了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也提高了心理健康管理助人水平。

(3)大学生团体活动需要营造人性化的团体气氛。教师一方面要认识到热身活动的重要性。每期活动前通过热身活动来营造温馨、友好、接纳、真诚的团体氛围,使学生降低心理防御水平,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体活动的动机。另一方面,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引导技巧,无条件积极关注、接纳每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积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渴望。

(4)本次团体辅导活动的不足之处。由于人数较多,有些学生在某些分享活动中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自我暴露程度较低。也有个别成员的深层心理问题没有及时得到更深度的发现和维护。这也是今后组织团体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 1]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 [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7―10

[ 2] 赵福才, 周君倩.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团体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1):1391―1392

[ 3] 张玉群,王晓军.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智力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 21(6):926―927

[ 4] 司家栋,张付山.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主题方案 [ M].北京:蓝天出版社, 2012:115―132

[ 5] 汪向东,王希林,马 宏,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4):8

作者简介:刘邦春,博士,中国人民装备学院基础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和平心理学与和平教育;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第2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习压力;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8)12-014-03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目前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但受改革时间和周期的影响,中小学教育还不可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因此,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不容小觑。

对于不少青少年而言,家庭、学校乃至于社会要求他们惟一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中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学习压力而陷入痛苦的青少年屡见不鲜,这其中不乏重点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考试焦虑、厌学甚至恐学等颇为常见。北京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1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中学阶段是决定一个人今后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中学生尤其是重点中学学生会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如何才能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种种压力,尤其是学习压力,并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是我们急需探讨的。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法:自编中学生学习压力调查表,并检测其信度与效度,并作适度修改。

整份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的中学生学习压力调查表。

2.研究对象

以整体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初中一至三年级各一班,高中一至三各一班。两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发放289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有效率为95.2%;自编的中学生学习压力调查表,发放289份,回收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为96.9%。

3.研究工具

SPSS10.0。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习压力的现状分析

从调查数据统计看,中学生普遍感到自身的学习压力较高(见图1)。有超过65%的学生自认压力较大,甚至非常大。而认为学习压力较小的比例数呈现明显的倒置。其中初二年级最具有代表性,就是说,没有一个学生认为学习压力比较小。这一方面说明目前初中教学竞争的激烈程度,另一方面说明了初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所处的特殊性。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相对表现出持续性,高一年级由于学生对高中教学的不适应,造成压力水而高于其他年级。

从具体学科上看,中学生在各学科学习中的压力也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给中学生造成的压力从大到小依次是英语(40.41%),数学(37.58%),理科综合(物、化、生)(35.50%),语文(24.43%),文科综合(政、史、地)(21.79%)。

中学生学习压力普遍过重,究其原因,一是学科教学内容太难(29.64%),二是对任课教师教学方法的不适应(20.71%)。此外,作业多,休息时间少,也是造成学生学习紧张、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据调查,中学生的睡眠时间和休息时间普遍不足。有超过半数的学生睡眠少于8小时。有77%的学生抱怨作业太多,占去了他们原本可能休息的时间。尤其让他们无法忍受的是,一些教师的拖课,使学生不能正常如厕,从而产生极度的心理紧张与焦虑。

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压力来源呈现多渠道的趋势,但主要来自于考试(62%)的压力。此外,来自家长压力、作业压力和老师压力也占有很高的比例。

2.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1)依据调查结果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降低(见图2:分值越高,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在SCL-90量表的十指标中,从初一到高三,明显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一至初三心理健康水平呈现下降的过程,高一至高三又是一个明显下降的过程。在这连续过程中,初三至高一出现了一个转折,量表分数出现下降。

研究发现,从初一到高三,中学生在抑郁和焦虑这两个因子上,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其他各因子水平在初三后出现明显的回落。这与中考后学习压力暂性解除有很大相关。到了高二,由于压力的增加,各项因子又逐渐上升,在高三时出现最高点。

(2)各年段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表1看,整个中学阶段,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尤其是初一与初三、初一与高三,几乎在所有的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从我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来访接待统计也可发现,2005年度共有178人次来访,其中初一年级为1人次,初二为7人次,初三为33人次,高一为21人次,高二为53人次,高三为63人次。总体上与测试的结果保持一致。

(3)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别差异也较为明显。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接待的来访者看,女生要明显多于男生。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除了“敌对”、“偏执”这两项外,男女生在其他各项因子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

(4)独生与非独生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在人际敏感(-2.36)、抑郁(-2.51)、恐怖(-2.79)、焦虑(-2.89)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

(5)调查中发现,高中文理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恐怖”一因子外(p<0.05),其余都无显著差异。单亲与双亲家庭以及各成绩段的中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均无显著差异。

3.学习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情况

(1)从测量结果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体与其学习压力呈负相关。将学生的学习压力分为比较小、一般、比较大、非常大四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因子的得分都随学习压力的增大而增大。以抑郁为例,检验数据分别从1.43、1.93、2.09、2.75依次递增。

(2)将各种程度学习压力的中学生按其心理健康状况分为两种类型――SCL-90的总分大于等于3分的中学生为“心理不健康者”,SCL-90的总分小于3分的中学生为“心理健康者”。不同学习压力的中学生中,心理健康者比例有所不同(见表2)。

4.总体原因分析

一个现象的产生必然受一定因素的影响,学习压力大,特别是中学生的高学习压力,也有其特定的影响因素。

首先是社会对学业成就的推崇。我国历来是一个重学习的国家,在古代表现为“学而优则仕”;到现代,则是有名校、高学历就有高地位、高待遇。学校教育受高考这一指挥棒影响甚大,老师为升学而教,学生为升学而学,导致学生过分看重分数,看重成绩。正如调查结果显示的一样:有76.79%的中学生很在意自己的学习成 绩。考试前总是会担心考不好,感到紧张与焦虑;考后一旦成绩下降,就更觉得自己无用,自信心受损。如果有几次考试持续失败,就会产生学习上的一种“习得性无助感”;即使考得好,也有学生担心某一天会掉下来。

其次是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望。一些家长由于自己的学习经历十分坎坷,就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同时,在社会舆论的影响下,家长以各种形式向子女施加压力――进入高一级重点学校,成绩进入班级或年级前几名等,都对中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有些家长还惯用“棍棒政策”,使子女超负荷地学习,脱离了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有13.93%的学生反映,家长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使他们时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

再次从中学生自身发展看,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自觉地领悟、体会到社会、家庭对自己的期望,以及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与义务,这些都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他们,心理承受力差,性情多变,对于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挫折的应对机制不健全,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一旦出现问题,便难以承受,容易出现自我否定等消极情绪,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情绪不稳定及学习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中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较大,主要压力源为考试、升学、家长等因素,其中英语、数学等学科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压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降低,且除成绩和家庭两项外,不同年级、性别、生源、独生与非独生、文理科等中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程度的负相关。

2.建议

首先,应从源头上采取措施减轻中学生的压力感。学校、家庭与社会都要相应地转变观念,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尤其是在“减负”问题上落到实处。如控制作业量、学习时间和考试次数。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尤其是要严格禁止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公开排序。

其次,家庭、社会与学校要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为当前中学教育的一项专门课程。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看待,充分认识到培养健全人格、良好情绪和适应能力对学生的重要作用,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

第三,我们提倡中学生自己形成适度的学习压力,以确保身心的健康发展。在调查中,中学生们纷纷表达了他们对学习压力的想法、建议和要求:应减少考试、减少作业;不排名次、不发成绩单;教学方法应征求学生意见,提高课堂效率;减少竞赛辅导和一系列补课活动、多安排课外活动;实行学分制,可在家自习……不难发现,中学生对自己的处境有明确的认识,对如何使自己学得更好也有不少好的想法。因此,当专家、学者为如何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烦恼时,不妨走出研讨圈,走进真实的学习环境,与学生进行交流,也许会有不少收益。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第3篇

论文摘要:目的考察大学生的自杀危险性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自杀危险性评定问卷(sr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甘肃省三所高校的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对两组变量的典型相关分析发现,两组变量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典型相关系数是0.584)。构建的结构模型发现,心理健康的强迫因子对自杀态度和自杀动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心理健康水平的抑郁因子和敌对因子对自杀危险性的负性情绪因子、态度因子、动机因子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精神病因子对认知僵化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结论大学生的自杀危险性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杀危险性;典型相关;结构模型

大学生自杀现象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自杀问题是整个庞大的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终极指标。自杀作为一种无法让社会和大众普遍认同的非正常死亡,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行为过程包括自杀意念、自杀企图和自杀行动。自杀意念指一个人开始在头脑中酝酿自杀的想法,在这一阶段自杀意念一般没有外显行为表现,自杀欲望的程度不强烈。但是,当一个人产生了自杀意念,而没有被别人及时察觉并加以关注,随着各种自杀刺激因素的增多,个体渐渐地就会产生自杀企图。自杀企图,是指个体自杀的想法在头脑中反复出现,自杀的欲望非常强烈,这时个体通常伴有生与死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同时个体会有无意识的自杀性言语表达、行为习惯有很大的改变。随着刺激程度的增强和各种求助努力的无效,到最后个体会有明确的自杀计划。自杀危险性指个体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指向自杀行动的线索和可能性征兆,如行为的改变、自杀意念和自杀企图的出现、自杀的言语性表达和非言语性暗示等。

目前我国有关对大学生自杀的原因的大量的文章指出,心理健康水平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很少研究通过实证的方式来证实心理健康和大学生自杀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技术分析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杀危险性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心理健康水平各维度与自杀危险性各维度之间的结构模型,进一步确定了心理健康水平和大学生自杀危险性之问的关系。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了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三所院校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68份。其中男生122,名,占46%,女生146名,占54%。其中大一学生52名,占19.4%,大二学生¨名,占41.8%,大三学生56名,占20.9%,大四学生48名,占17.9%。其中文科生154名,占57%,理科生114名,占43%所有被试平均年龄20.5岁。

1.2材料

1.2.1自编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测验日期年级、专业类别、民族、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水平等项目。

1.2.2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用于测查个人精神健康状况,采用1~5记分,包括9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还有一个附加项。

1.2.3大学生自杀危险性评定问卷(sirs)用以测量自杀意念和自杀企图来估计发生自杀行动的可能性,测量的内容是个体受长期因素影响而表现出来的短期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sirs量表有两个维度:时间维度和内容维度。时间维度,包括个体过去的经验一现在的情绪状态一未来的期望;内容维度,包括负性情绪、自杀态度、认知僵化、自杀动机。量表有20个题目,采用从不、有时、经常、总是四点记分,总分范围为0~60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a=0.791,p=.000<0.01。采用奇偶分半的方法,可以得出r=0.660,p=.000<0.01,布朗公式校正后的信度为cp=0.642。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2结果

2.1两组变量的典型相关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是进行两组变量之间相关的分析技术。我们把scl一90的十个因子作为自变量,把大学生自杀危险性的四个因子和四个因子的总分作为因变量,对这两组变量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产生了四个典型相关系数,经纬度递减检验之后发现只有两个典型相关系数统计显著(如表1),

从冗余分析的结果发现,第一组的第一个变式解释了第一组所有变量的46.8%,第二组所有变量的20%;第二组的第一变式解释了第二组所有变量的59%,第一组的所有变量的16%,第一组的第二个变式解释了第二组的所有观测变量的2%(冗余指数是0.019)。因此,第二个典型相关系数不予考虑。

典型负载系数如表2,它是典型变量与本组的观测变量之间的两两简单相关系数。在此,我们只考虑大于0.3的典型负载系数。从表3的结果发现,心理健康的10个因子的典型负载系数都大于0.3,并且与心理健康水平是负相关的;自杀危险性的四个因子的典型负载系数也都大于0.3,并且与自杀危险性是负相关的。

2.2两组变量的结构模型

2.2.1模型1在典型相关分析中,我们发现,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杀危险性两组变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确定两组变量间的结构关系,我们假定心理健康水平的10个变量,对自杀危险性组的5个变量都有影响,基于这一假定构建了两组变量之间的一个全模型。分别把症状自评量表的10个因子各个项目的总分作为外显指标,10个因子分别作为外源潜变量;分别将自杀危险性问卷的4个因子各个项目的总分作为内生指标,4个因子分别作为内源潜变量。结果显示,只有ga 1.2、ga 1.4、ga 1.6、ga 2.2、ga 2.4、ga 2.6.ga 2.9、ga 3.2、ga 3.9、ga 4.2、ga 4.4、ga 4.6、ga 5.2.ga5.4、ga 5.6、ga5.9de效应是显著的。

2.2.2模型2删除模型1中不显著的路径后得到模型2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很好:(34)=70.17,rmsea 0.063nnfi=0.97,cfi=0.99。结果还显示,ga 1.2、ga 2.9、ga3.2的效应是不显著的。

2.2.3模型3除模型2中不显著的路径后得到模型3。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很好:(37)=73.18,rmsea=0.061,nnf=0.97.cfi:0.99。见图1。

3讨论

典型相关分析技术是对两组变量进行分析的技术,因此它所描述的是两个变量组之间的整体相关形式,而不是关于两个变量组中变量的相关。我们在此分析的两组变量分别是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杀危险性水平。通过对这两组变量的典型相关分析发现,心理健康水平的第一典型变式解释了其10个维度的46.8%的变异,说明提取的这个典型变式基本上代表了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自杀危险性的第一个典型变式解释了其4个维度的59%的变异,说明提取的这个典型变式很好的代表了自杀危险性的整体水平。提取的两个典型变式之间的典型相关系数是0.584,这说明两组变量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但是从冗余指数我们发现,心理健康水平的第一个典型变式仅仅解释了自杀危险性四个变量的20%的变异,而自杀危险性的第一个典型变式仅仅解释了心理健康水平的16%的变异。从这一结果我们得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的自杀危险性有直接的影响,这一结论刚好验证了王瑞全、罗军席等人的研究结论。王瑞全、罗军席等人的研究指出’,抑郁症自杀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绝望感、妄想、兴趣缺失、情绪低落、自罪自责、早醒失眠等。朱国平对18例住院精神病人自杀死亡进行分析,发现自杀绝大多数是在幻听、妄想、自罪自责等精神症状支配下造成的。荆春霞等采用统一调查表对广州市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的风险因素进行研究,指出自杀意念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有:曾患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服用成瘾性物质、以往有过自我伤害行为、喜欢从阴暗面看问题等。

为了进一步确定心理健康的各个维度和自杀危险性的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我们构建了两组变量的结构模型。从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我们可以得出,心理健康水平的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和精神病性四个因子对自杀危险性有显著的影响,其余六个因子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说,强迫症状对自杀危险性的态度因子和动机因子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也就是说,强迫症状分数高的大学生在自杀态度上和自杀动机因子上的得分也高,说明存在强迫症状的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更加宽容,自杀的动机也比强迫症状分数低的大学生更加明晰,这一结论梁军林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梁军林等研究发现,影响中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有抑郁、强迫、精神病性因素,是否独生子女,内外向人格维度,家庭结构和消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的抑郁因子和敌对因子对自杀危险性的负性情绪因子、态度因子、动机因子有显著的正面作用,说明高抑郁和高敌对的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更加宽容,自杀的动机也更加明晰,这一结论与宋专茂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宋专茂等人研究发现,有自杀风险者存在孤独、紧张、情绪不稳、敏感、忧郁、怀疑、刚愎、自责、焦虑不安、朋友少、常感挫折气馁、易激动、神经质等特征。心理健康水平的精神病性因子对自杀危险性的自杀意念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也就是说,精神病性因子分数高的学生在认知僵化因子上的分数也高,这一结论刚好验证了王伟勇、刘华清等人的结论。王伟勇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具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兼有妄想症状。研究表明,如果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精和药物依赖并发出现,则会大大增强自杀的风险性。刘华清等人“纠认为大多数精神分裂症自杀者伴发抑郁,并由此加大了自杀的可能性。从这一模型我们也发现,心理健康的其它六个因子与自杀危险性的关系并不显著,这一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第4篇

论文摘要:作者对一个学年近400名女大学生参加健美操筱炼与未参加健美操筱炼进行了对照试脸,运用对比分析统计的方法,分析健美操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健美操运动在改善高校青年学生旁体形态机能、提高旁体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发辰以及培养他们终旁体育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问题的提出 

    高校教育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的改善、身体素质的提高,发展学生的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终身体育意识及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体育习惯的形成及体育兴趣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对健美操运动可改善机体、增进健康、塑造形体,陶冶情操的功能,又可在优美的动作及音乐中收到美的享受,提高音乐的欣赏水平,塑造美的形体和高雅的气质,促进高校体育朝着健身性、人文性、娱乐性、主体性、多样性等方向发展作如下分析与研究。 

2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哈尔滨学院学生,实验组为2004级女生200人,进行一年的健美操专项课学习;对照组为2004级女生200人,进行普通体育课的练习。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差异。数据以新生人校后参加体育锻炼达标测试数据为准。 

研究方法   

   采用对比分析数据统计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形态机能测试指标:身高、体重握力、肺活量、立定跳远、哈佛台阶测试    心理健康测试:选用《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评价方法。此量表由10个分量表(因子)组成,每个分量表各有8项。每一项采用5级评分,每个因子的项按此标准计分之和除以8,就得出核心因子得分。将因子分除以2为简单判断标准分数线。 

    由总平均分判定心理健康状况。2-2、99分为轻度心理健康向题。3一3、99分为中度心理健康向题。4一4, 99分为较重心理问题。达到5分则是非常重的心理问题。 

    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运算处理,P<0.05为显著差异,P<0 .01为有极显著差异。心理健康症状问卷、自评抑郁量表和自评焦虑量表,以团体测试的方法进行,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填写。数据处理利用统计对所有测得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分析。 

    在体育教学中,实验组为健美操专选课,对照组为体育基础课。实验组的基本内容为有氧健身操、形体姿态练习、垫卜练习及柔韧练习。有氧健身操的运动使心率保持在120一126次/分,持续时间为30一50分钟;形体姿态练习通过头、颈、躯干、四肢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按照多变的节奏、韵律、力量、速度、幅度及人体重心的变化,产生“静”与“动”完美的艺术造型,培养学生端庄的体态和正确的姿态,使学生具有健美的体型及一定的审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3结果与分析 

    实验组与对照组机能形态指标结果分析,经过一年的体育课教学,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在身高上没有明显差异,体重有不同程度的减小,说明健美操运动可使皮脂厚度减少,从而引起体重的减少。实验组与对照组身高、体重、握力、立定跳、肺活量、台阶测度指标对比分析

分析一:从表中看出实验组学生体重比对照组学生减少显著;肺活量增加极为明显,运动恢复到安静心率机能明显增强明,这是由于健美操运动属于有氧运动,具有强度低、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有利于肌肉运动时氧气及营养物质的供应与能量代谢,使肌纤维变粗,皮脂减少,体型匀称。肺活量能综合反应人体肺部和胸部的弹性以及呼吸肌的发达程度。肺活量越大,肺功能越好。进行健美操运动时使肺部通气量明显增加,肺泡张开率提高,从而增大了肺部的容积和吸氧量;经常参加健美操运动呼吸肌产生运动性肥大,安静时呼吸加深,减少呼吸次数,改善呼吸系统功能,增加肺活量。 

实验前后各因子的评分比较(X一S) 

   分析二: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实验表明,经常参加健美操运动对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明显效果,其中速度、耐力、肌肉力量等素质表现尤为突出。表二显示健美操调节学生身心,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卷评分结果,学生练习健美操后,强迫、忧郁、焦虑及精神病症等各因子得分显著低于练习前测试结果。学生练习健美操后问卷评分均低于练习前,且差异极显著。上述结果说明,学生练习健美操后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练习前。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第5篇

关键词:12分钟跑 运动起源 理论依据 大学生 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33-01

一、理论依据

“12分钟跑”的理论根据是当人体运动时达到最大心输出量的运动强度时,锻炼效果最好,而且每次有氧运动中维持适宜心率时间应超过10分钟。12分钟跑控制了时间、距离和脉搏数。这样就科学地控制了运动强度、运动量,不会产生运动过量问题。其创始人美国运动医学专家肯尼斯・库珀博士认为,如果以脉搏数为指标,那么用接近极限运动时的脉搏次数(MHR)减去安静时脉搏数(RHR),然后乘以70%,再加上安静时的脉搏数,此时的运动量最适宜。

肯尼斯・库珀博士首先提出健身和训练的界线。关于跑步,他有一段名言:“长跑运动量与健身效果的正比关系在某一点终止,如果你一星期跑20英里(32公里)以上,那就是训练而不是健身了。”

二、国内外12分钟跑开展状况

“12分钟跑”自问世以来,很快被众多健身爱好者所接受,在12分钟跑问世后的几年间,全美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下降。此后,12分钟跑很快风靡全球。库珀用计算机经过几万例的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发现,对13岁到70岁的人,以跑12分钟为最适宜。“12分钟跑”是目前国内外提高心肺机能的最简单、实惠、有效的长距离慢跑,它通过一定时间的健身跑来改善人体的心肺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增强身体素质,目前一些名牌大学已经有所尝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作为公共体育课教学,当前仍处于探索阶段。12分钟跑能有效评价大学生的有氧工作能力,能较好地推测最大摄氧量,且方法简单易行,便于运动场上的实际操作。开展背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测试的1000米、800米其实对测试者的心肺功能要求很高,加之近些年全国从小学到大学学生体质明显出现下降,学生心肺功能下降尤为显著;因此一些心肺功能不好者容易出现猝死现象。面临当前形势,东校区通过全体教师认真研讨、论证、实践,一年来“12分钟跑”运动开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现状分析

体质现状:大学生有氧耐力素质逐年下滑严重;肺活量指标下降;BMI指数增高群体增大;引体向上指标下降;50米速度素质下降;弹跳力素质下降;虽然各高校采取了各种手段,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整体提高幅度不大。

现状分析:影响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决定因素的有氧耐力素质没有明显提高。原因是当前大学生大多数身体素质基础差、运动能力不足――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前些年国家相关部门已认识到有氧耐力素质对学生达标率、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规定有氧耐力素质不达标,体质健康测试就不达标。普遍大学生对800米、1000米测试非常反感,更不用说积极锻炼了,再因为一些学校发生800米、1000米测试学生猝死现象,这一硬性规定立刻被叫停,大学生有氧耐力水平逐年走低,致使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没有发生显著性改变。结果是:(1)取消单项达标硬性标准;(2)采取增加测试项目、调整测试项目得分标准、得分比例。可虽变换了各种花样,至今仍没能改变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状况。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第6篇

关键词: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布局

中图分类号:G643?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47-02

建设成为特色明显、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学校提出的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要达成这个目标,要理清几个问题:什么是教学研究型大学?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标志是什么?我校与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差距在哪里?

一、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提出及内涵

教学研究型大学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而提出的。1810年成立的德国柏林大学,开创了大学“研究与教学的结合”的先河,被认为是研究型大学发轫。后来德国学者这一理念引入美国。此后研究型大学内涵不断发展,关于大学分类,学术界也有了越来越明确的定义。关于本科层次以上大学的分类,国内学术界已有较为统一的看法。总体来看,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的分类更加适合我国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特征。什么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直观地理解就是以教学为主、研究为辅的高等教育机构。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称其是“教学与研究并重”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介于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之间,其数量约占全国大学总数10%左右,目前中国约有200所大学符合这样的标准。“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教学与科研并重;二是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举。”教学研究型大学总体特征是在保证本科生教学基础上,更加重视科学研究成果取得,更加重视从事科学研究人才(主要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

二、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征

教学研究型大学一般是从教学型大学发展而来的。这类大学特征是:第一,具有较齐全的学科专业和少数优势学科;第二,以本科教育为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培养具有相当能力;第三,师资力量较强,拥有部分知名学者和专家。根据最新的2013年武书连的《中国大学评价》,我校排名在180位,在办学层次上,属于教学研究型大学。根据国内大学办学水平,排名在100~150名左右的大学属于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应该具有研究型大学某些特征,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比普通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更高科的研水平。而更高科研水平评价指标很多,其中最主要体现在学科水平、人才培养、师资水平及科研实力等四个核心指标上。这四个核心指标由很多因素构成,其中研究生教育是重要因素。

三、我校与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存在的差距

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必须具有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而与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在学科水平、人才培养、师资水平及科研实力等四个方面相应地也有具体标志。其核心的评价指标见表1。为了更加契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选取了太原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5所高校进行分析。他们在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中排名都在100名~200名之间,并且与我校学科背景相似,可以更好地进行横向比较。

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我校存在以下差距:

1.一级、二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数量偏少。从表1可以看出,5所高校都有多个博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点,目前我校为博士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通过验收,我校在一级、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方面仍与5所高校存在一定差距。

2.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数量少。在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方面,我校比南京邮电大学略高,与其他高校差距较大,仅为平均值的54.5%。南京邮电大学较我校而言,具有更加典型的行业背景,其一级学科偏少与此有关。

3.研究生教育规模小。人才培养方面,我校在校生总数比5所高校都要大,主要得益于学校的本科生招生快速扩张。虽然近几年研究生规模也不断扩张,但因为基数小等客观原因,总体数量仍偏少,特别是研究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低于5校平均水平。一般认为,教学研究型大学中,在校研究生比例以超过15%为宜。而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所占比例应该在20%以上。

4.师资水平较高。师资队伍是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与5所高校相比,我校在师资方面差距不大,我校高级职称教师数量已接近5校平均水平,但博士生导师数量明显偏少,今后除了引进人才之外,在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之后,学校将开展自主博士生导师遴选,博士生导师的数量应该会有较大幅度增长。综合分析在四个核心指标中,博士学位授予权方面存在客观因素;师资等方面差距不大。关乎我校教学研究型大学办学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更多取决于另外三个因素,即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研究生培养规模及研究生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比例,而这三个因素跟我校研究生教育的总体布局直接相关,提高我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调整研究生教育的总体布局。

四、我校研究生教育总体布局与现状分析

我校目前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共有15个研究生培养学院,包含一级学科13个,二级学科57个(含自主设置二级学科14个),总的在校生规模为2515。研究生教育总体布局需要衡量培养学院、研究生导师、硕士学位点、学科总体布局等诸多方面因素,其中学科布局是最重要的一点。学校前一段时间进行了学科大调整,设立了新学院,依托现有一级学科自主设置了若干二级学科,并对有些重点学科进行了重新组合和调整。学校上一轮的学科调整与新增二级学科工作,加强了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我校传统优势学科的布局,同时对数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应用经济学等学科进行了扩充,使原有布局更趋合理,数量和类别有所扩充。总体来看,一级学科的数量仍然偏少,在2011年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38个工学类一级学科,我校仅新增了软件工程,总体数量只有8个;理学类14个一级学科,我校仍然只有2个;管理学类5个一级学科,我校只有2个。经济学、法学、文学等门类也有待进一步拓展。总体来看,我校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数量尚有较大发展空间,特别是理工类,发展空间更大。从招生数量和分布上看,现有的研究生招生指标分布基本合理,部分优势学科规模较大。但是目前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类别进行大调整背景下,我校没有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招生数量难有增长,而有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今后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应对策略

我校要建设成为特色明显、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应该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教育总体布局与结构。

1.突出重点、提升整体,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由教学型大学发展而来,学科布局不够完善。首先,要确立重点学科的龙头地位,要保持学校原有学科优势,确立一批对学校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的重点学科。其次,要不断寻找学科建设新增长点。在巩固现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依托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大力培育新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尤其是工学类和理学类。工学类重点培育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通运输工程等一级学科。理学类重点培育物理学、海洋科学、系统科学等一级学科。管理学类重点培育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2.依托相关学科,大力拓展专业学位授予点。39种专业学位中,先期突破相近专业,积极准备有一定基础的专业。积极准备开展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审计硕士、保险硕士、出版、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授予权。

3.积极扩大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稳步扩大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积极申请增列新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尤其注意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专业和招生规模。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第7篇

论文摘要:军校研究生教育起步比较晚,很多军校对如何搞好研究生教育缺乏经验和研究。本文结合研究生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院建设、评估体系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军校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了探讨。

军校研究生教育起步比较晚,起点比较低,很多军校都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承担研究生教学任务,对于如何抓管理,如何抓教学,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深人的研究,导致教育质量普遍不高,和地方院校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提高军校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是一个值得深人研究的课题。我结合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加强学科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结构和学位授权体系

学科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发展研究生教育首先必须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水平。高水平大学的基本标准体现在三大功能上,就是能够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服务。对军校来说,学科是学校发挥教学、科研和服务部队二大功能的基本平台,学科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主要体现。

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加强学科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面对新形势,要有新思路,用新的思维、新的视野,在新的高度上明确学科建设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从立足国防、服务部队的角度对学科建设进行科学定位,大力发展重点学科。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学科。在我国军校教育投人还显不足的今天,发展重点学科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更能发挥自我优势。集中力量建设重点学科,从而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使军校教育能力得到加强。

在学科建设中要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发展优势,形成特色,增强学科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步实现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学科结构的综合化与学科建设的现代化,为研究生教育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发挥集体指导优势

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军队院校,导师身兼多重身份。他们既是高水平的学者,专业学术研究工作的先驱,又是研究生学习和研究上的指路明灯及领航人,更在思想上、生活上直接影响着研究生,是研究生学习的楷模。由此可见导师肩上的担子有多沉、多重。此外,由于军校研究生规模的扩大,而导师队伍的增加速度远远跟不上研究生规模的扩张步伐,这也进一步加重了研究生导师的负担。我们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保证我们始终有一支充满活力、优秀的导师队伍。

首先,导师要跟上时展的步伐,加强自身修养,积极更新观念,用知识经济提出的新理念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目标,要有为军队、为国家培养合格的高层次人才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作为研究生学习的典范,导师要不断提升白己的学术水平,站在学科前沿,从事对学科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国防现代化建设有重要价值的工作。

其次,为缓解导师渍乏的问题,成立研究生指导小组将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我国研究生的指导方式在很大情况下还是一带一的“单兵”指导模式。这既加重了导师的负担,又不利于导师指导。成立研究生指导小组可适当改善这一问题。研究生指导小组主要由本专业的导师组成,并适当加人一些相关专业,甚至跨专业的导师。指导小组是多位导师简单地相加,他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工作可以缓解人手不足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这种团队合作方式增加了学术交流,促进了整个指导小组知识面的扩大、学术水平的提高。事实证明,研究生要在学习上有所提高、研究上有所创新突破,不仅要靠自身的努力,而且要靠一种学术氛围,靠一个好的集体的熏陶和启迪。在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社会里,孤军奋战是难有所成的。

最后,积极培养青年教师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批年老导师的退休,加剧了导师不足的困境,以至于不得不采取返聘制度,但这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只解燃眉之急。所以说,要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青年教师的培养不容忽视。在青年导师的培养上不要盲目扩张,要做到宁缺毋滥,讲究高质量,保持青年导师队伍在质量和规模上协调发展。

三、加强研究生院建设,发挥研究生院督导管理作用

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少不了一流的研究生教育。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与具体组织实施这项工作的管理机构—研究生院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应充分发挥研究生院的作用,做好研究生教育的督导管理工作。

根据对部队用人单位的调查可看出,当今,部队不只是对人才数量需求的增加,同时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要求培养出来的研究生高素质、知识丰富、工作能力强。这对培养单位提出了较高要求,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水平受限于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水平。在某种程度上,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程度与其管理机构—研究生院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要加强研究生院建设,就得勤调查、多创新。近几年,军校培养的研究生数量有了很大提高,不过,部队用人单位却反映已毕业研究生素质较差。这说明研究生院还要对培养方式不断进行改进,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起到监督、导向作用,在关键时刻对研究生教育作出创造性革新。在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工作方面,要像对待专业技术一样建立研究生教育管理岗位,像高科学研究一样研究研究生教育的规律,有一支稳定的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和政策研究的专业队伍,保持一流的管理,做到管理出质量。

四、建立多元化的质量标准,健全评估制度,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发展军校研究生教育必须坚持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的方针。特别是在研究生规模快速发展的现阶段,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尤为重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在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拔尖人才的培育。

军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我国国防建设的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己经进人了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多模式发展的时代,过去单一、统一的质量标准已经不能适应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部队发展的需求,必须依据研究生教育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多模式的教育格局,建立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研究生的多元化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健全评估制度,定期评估,以评促建。逐步实施对课程质量的评估,对教师和导师的评估,对学位论文的评估和对管理工作的评估。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第8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下午好!

我院题为《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研究》之课题,是2006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课题。在院领导、院特教所的大力支持、课题组相关老师的积极配合下,今天顺利开题了。下面我代表课题组,就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作如下汇报: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聋校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不足是当前聋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本课题从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形成机制及培养对策方面开展研究,因此,对于促进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二)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语言学界和教育界关于正常人书面语言发展的研究及成果较为丰富,但在聋人书面语言发展机制及书面语言发展培养对策方面,有深度、有创见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填补了语言学和语言教育学在特殊人群语言发展研究方面的空白,而且还将为聋人教育和聋人书面语言发展与培养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三)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聋生学习语言的最大目的是能与人(更多的是健听人)交往、交谈,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只有培养和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言发展水平,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因此,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聋生融入主流社会,全面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意义重大。

二、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为把握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我们查阅了2000年至今公开出版发行的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两家特殊教育理论刊物(《中国特殊教育》、《现代特殊教育》),翻阅了特殊教育的相关文献,并通过google.com进行了网络搜寻,在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我们发现:(1)研究者普遍认为,聋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关键在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培养上。(2)对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培养方面的研究集中在:①聋生掌握书面语言的情况。大量文章主要是罗列聋生在掌握书面语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②对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调查研究。如阅读能力、书写能力的调查,总体反映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低下,大部分学生九年级毕业时阅读普通报刊还比较困难,写出的句子语法错误很多等。③对提高聋人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教学法的争论与探讨。研究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的争论与探讨上,对研究过程的更多关注导致了对研究目的的弱视。④对聋人书面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重提书面语教学法,呼吁直接用书面语教学法来培养聋生的书面语言能力。综观这些研究,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教学实践层面的经验描述上,总的来说比较浅层、零碎和粗糙,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缺少对聋人书面语言发展不足原因的机理性的本质分析和系统研究,因而难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聋人书面语言发展问题作出深刻的思考和回答。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思维与语言》一书中论及关于思维和语言的发展理论时,强调了两种关系:①语言与思维发展的相互关系。语言和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但又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统一体。“词义”和“言语思维”是维果茨基用以表述和分析二者关系的基本概念。维果茨基认为,词义是一种言语思维现象。一方面,言语借助于概括(思维)实现对客观现实本质的反映;另一方面,思维借助于词义来进行,是在言语中实现的。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儿童的言语和思维的发展经历着先后(前智力运算和前语言运算)、交叉(自我中心语言和内部语言)和重合等不同阶段,但无论是在哪一个阶段,词义的概括化(概念或词义的理解)和系统化的方式及水平既是言语思维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决定言语和思维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机制。教学的本质及重要作用就在于通过发展人的概括化和系统化能力,促进言语和思维发生结构性的突变和新质的建构。②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基于语言和思维的理论分析和儿童科学概念形成的实证研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实际的智力年龄与他在有帮助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显示儿童的发展存在一个“最近发展区”。因此,“一种合理的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头,并引导发展”,教学必须面向未来,而不是面向过去。维果茨基关于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理论对于本课题研究和形成主要观点的影响是深刻和多方面的,概括的说,主要有以下三点:①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辨证统一关系。“言语思维”这一概念深刻概括了这种关系。因此,关于聋人书面语言发展的研究应从言语思维的辨证关系入手,但是以往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和片面的,研究语言的就只研究语言,研究思维的就只研究思维,因而就难以从言语和思维的辨证关系把握上深刻揭示聋人书面语言发展的本质和动因。②在言语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词义概括化(概念或词义的理解)、系统化的方式及水平,是影响、决定言语和思维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内在机制。由于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造成聋生早期言语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词汇量和语法结构)的不足(可能还有聋人手语对思维发展的负面影响等),因而导致了聋生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的低下,进而造成聋生学习书面语言的困难。书面语言写作过程其实是一种更为高级和复杂的言语思维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刻认识聋人书面语言发展的方式和机理,而且可以使我们在认识聋人言语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更加有效的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培养对策。③聋人的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要立足于聋生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发现和早期干预,着眼于聋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样,教学才能事半功倍,聋生的书面语言发展才能更快、更好。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思维与语言的发展观点”为理论支撑,以系统的理论思维方式,通过对近年来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培养的文献研究和对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调查入手,考量聋生言语思维的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寻找影响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相关因素,从言语思维的角度,着力分析聋生学习语言的困难和书面语言发展低效的原因,探究他们书面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为全面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提供有效对策。具体来说有以下四方面的内容:(1)运用文献研究法,对近年来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培养的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研究,明确已有研究的进展、主要成果、不足以及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重点。(2)运用调查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现状调查入手,研究聋生言语思维的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3)运用调查法、观察法、分析综合法,以问卷调查、课堂实录、作业试卷分析、小型座谈会等形式,考察聋校语文课堂教学,分析聋校现行的语文课程教材,了解聋生与语言发展相关的非智力因素等,综合研究影响聋生言语思维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发展的各项因素,着力揭示聋生书面语言发展低效的原因,探究他们书面语言发展的内在机制。(4)运用访谈法、实验法,针对聋生书面语言发展低效的原因,从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聋校语文课程教材、聋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验证性的实验研究,提出培养聋生书面语言的有效对策。

五、本课题的研究步骤、研究成果及人员分工

(1)第一阶段(2006、12—2007、3)通过对近年来关于聋生书面语言发展培养的文献检索和综述研究,了解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趋势,形成《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现状研究及趋势分析》的综述报告。此项任务由课题负责人陈蓓琴完成。(2)第二阶段(2007、4—2007、12)①(2007、4—2007、6)分析试卷。对我院近年来五年制聋人工艺设计专业单招入学考试语文试卷进行分析,了解九年制聋校毕业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状况,并形成相应的论文报告。此项任务由××完成。②(2007、7—2007、8)编制问卷。根据现行《聋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制针对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进行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调查的问卷,问卷应通过重点考量聋生言语思维的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来反映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此项任务由××完成。③(2007、9—2007、12)进行调查。在江苏省内选择3-4所全日制聋校,对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进行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调查;分别形成《关于聋校低(中、高)年级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现状的调查报告》。此项工作前期问卷调查由××等负责完成,后期调查报告的撰写由××完成;期间接受中期检查。(3)第三阶段(2008、1—2008、6)①深入聋校语文课堂,广泛听课,运用课堂实录法,对聋校不同年级聋生在课堂环境下学习书面语言的情况及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考察聋校语文教学中影响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各种因素。此项任务由陈蓓琴负责进行。②研究现行聋校语文课程教材,分析聋校低、中、高年级教材的编排是否与该年龄段聋生的思维发展相一致,聋校的语文教材是否有助于促进聋生言语思维概括化和系统化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助于聋生书面语言的发展等。此项任务由××负责进行。③编制问卷,调查聋生书面语言发展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作用。此项任务由××负责进行。④文献研究,对2005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教学丛书《聋人学习语言方法》一书中40位聋人学习语言的经验进行分析研究,概括、总结出促进聋人书面语言发展的各项积极因素,并加以述评。此项任务由陈蓓琴负责进行。⑤编制访谈提纲,运用个人访谈法,对我院聋人教师辽师大硕士毕业生任媛媛进行访谈,从她个人学语言的经历来进一步考证影响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诸多因素。此项任务由××负责进行。(4)第四阶段(2008、7—2008、12)对上述各项研究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归纳和综合,着力揭示聋人书面语言发展低效的原因及生成机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验证性的实验研究,提出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的有效对策。撰写论文《提高聋生书面语言发展水平之有效对策》,之后申请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