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

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7 17:50:31

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

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第1篇

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构建初中体育课程目标指的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预测,通过构建体育课程目标,可以让学生和老师都能明白自身的目标,使初中体育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目标的构建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的内容,老师可以针对自己制定的课程目标来教学,使教学更加有序化,老师也可以根据课程目标的制定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地评价。在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老师必须结合新时期的教学特点,针对初中生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课程目标体系。

一、近年来初中体育课程目标的考评

最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体育课程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初中体育的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在《中学体育教育理念》中明切提出体育课程目标的概念,初中体育教学每一个目标的设定,都是要以加强学生的体质为目标的,通过分层次的目标设定,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自身的任务,让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地发展。

二、构建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应该遵循的相关准则

1.构建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要遵循课程整体性的准则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的时候,不仅仅要在课堂上完成学习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在课下学会自主探究,提高在课下的自学能力,实现学习的整体性。初中体育课程的结构与其他的课程相比是比较简单的,仅仅通过教学,学生就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要领。但是,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将体育方面的知识讲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活动,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但是,初中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自由活动来完成教学,也要通过老师的指导,让体育学习更加地规范化,确保初中体育教学是完整的。

2.初中体育课程目标要遵循健康为首的准则

国家的相关规定表明,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制定要以学生的健康为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通过初中体育教学,让学生放松身心,使学生的负面情绪能够得到宣泄。学生的健康不仅仅指的是身体的健康,同时,初中体育老师在制定课程目标时也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提高自身的协作能力,完善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初中体育老师在制定体育课程目标的时候,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肯定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矫正。

3.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特点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在成长的阶段,其心智在慢慢地走向成熟,在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中,老师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会运动项目,同时还要运用完善的结构,将体育教材中的内容串联,让学生学习到更多地锻炼技巧,实现体育知识教学的全面性。初中阶段的处于认知的初期,老师要通过运用正确的方法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初中生的可塑性强,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价值观,老师可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初中体育课程目标的内容构建

1.初中体育课程目标的框架

(1)初中体育课程目标的认知框架

在构建初中体育课程目标的认知框架的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同时,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体育技能,通过学习体育基础知识,让学生的技能得到深化。

(2)初中体育课程目标的情意框架

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情感,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白体育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塑造学生健康的心态,使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人。

(3)初中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框架

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设定要确保学生的健康和智力两方面的共同发展,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同时,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的智力能够得到开发。

2.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应该处理好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老师不仅仅要教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要领,同时也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讲授是基础,但是,通过体育教学,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中,体育情感构建与体育技能的讲授是相互促进的,体育情感的挖掘能够对体育技能的讲授起到支持的作用,技能的掌握总是在兴趣的基础上。所以,在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中,激发学生的体育情感是促进体育教学时效性的有效方法,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要处理好增强体质与技能学习的关系

增强学生的体制是初中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初中体育教学中对技能的学习是学生增强体质的基础,而且是密切联系的,但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也不能过分地强调增强体质的目标,不能给学生带来太多的压力,要提高学生的健康观念。

四、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后,对义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仅要有优秀的成绩,同时也要有健康的体魄,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的目的,老师也可以根据体育课程目标来制定科学的考评体系,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健康是最重要的,学生的健康不仅仅指的是身体的健康,同时,初中体育老师在制定课程目标时也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提高自身的协作能力。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在成长的阶段,其心智在慢慢地走向成熟,在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中,老师不仅仅要教学生学会运动项目,同时还要运用完善的结构,将体育教材中的内容串联,让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第2篇

【论文摘要】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研究者都提倡教师应成为“反思实践者”,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始终保持动态、开放、持续的状态。但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尚存在非持续性的特征。基于此,本文通过交叉学科研讨,导入管理学相关原理与模型,实现教师教学反思的持续性,提速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从而实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整体推进能力。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 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  "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标;德育要求;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120-01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落实到实处,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为此,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一、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正因为如此,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切实可行的。

由于物理学极强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历史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中外科学家无不经历了巨大的艰辛和磨难,尤其在他们发现新定律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很多次的复杂实验,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通过对中外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生活轶事、重大贡献、成功经验的介绍,让学生懂得物理学的每一项成果的获得,都与物理学家们良好的个性素质密切相关。我们应当从中学习他们永无止境地追求真理的信念,学习他们勤奋不息、不知疲倦的实干精神,学习他们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学习他们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他们为人类幸福终身服务的责任心。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1、对德育渗透的教学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和构思

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德育时,经常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总体的规划和构思,这使得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状况处于分散、混乱的状况,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实上,教师应当将德育渗透与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每学期开始教学前,应结合该学期的具体物理学科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年龄和思想状况,在明确物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应对该学期的德育教学目标、方法、手段、内容都要进行详细计划,从而保证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能够有步骤、分层次的有序进行。

2、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隐性的有机渗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进行学科内容教学时,将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道德等德育内容作为授课内容,逐一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就会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尤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章节内容的德育因素并不突出,而是融汇在对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对于这些内容,应将德育内容渗透于知识讲解过程中,并不一定非要将德育内容提到课堂教学的高度。因此,“德育渗透”的重点在于渗透,即如何在不影响物理学科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将德育内容隐性地穿插于课堂教学内容与过程中,使学生在学到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在讲解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时,教师可提示最大静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的临界点,这实际上就渗透了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观点。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并不需要将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从哲学角度进行详细地教学,而是通过对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相互转换的介绍,引发学生的类比思想,使他们自觉地将两者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再如,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物态的改变,而物态的改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等量的变化,让学生进行比较,自然地渗透量变、质变规律的教育。

3、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评价

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第4篇

本学期初一初二年地理以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初中教学中从传授知识为重点,转变从能力的培养中获取知识,做到能力和知识并重,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情感目标的评价。

完成初一年上册共有五章,初二年上册共有四章的各章教学任务。

注重导学案的应用和系列练习的编写,导学案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系列练习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做到不遗漏重点,不全面铺开,做到少而精。

教学中加强了地图知识的讲解和地图的应用。

全面完成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二.备课组常规活动

加强集体备课,每一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根据教材和教法确定教学目标,特别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确定,以达到完成知识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加强重点的学习和突破难点的教法和学法,应用何种教学手段激活课堂。

在学校公开课周认真听初中地理课和其他学科的课,了解各个教师上课的特点和吸收其优点,了解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知识渗透。

平时也能听高中地理课,分析高中课程如何应用初中的地理知识,如何用高中的理论分析初中的地理现象,在教学中才能如何为学生在今后的高中地理学习打好基础知识,尽量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听其他学校的课,比较其他学校的地理课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学习众教师各种优良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所用,衡量自己在厦门市地理教师中的水平地位,树立信心,超越他人和超越自己。 本学期多人次参加厦门市地理课堂教学研究,听了多节其他学校的地理课,学习了其他学校教师的优点,也衡量了解我校地理教师的优秀水平。

三.备课组的教研活动

继续进行初一、初二地理中进行网络教学的研究,完善情境教学的课题研究,分析初中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如何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强化和突破,分析教材中的那些内容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激活课堂,为今后建立情境教学资源库提供理论基础和方向

参加初中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学生撰写创新论文,成绩不理想。

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 问题 对策

目前,随着课程改革日益深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要求在实践教学当中得到了广泛体现。初中阶段是小学阶段以及高中阶段过渡和衔接的阶段,在整个教学期间显得非常重要。与此同时,课程改革也对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应针对教学期间出现的问题,采取合理化手段,促进教学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初中英语教学的问题分析

1.初中英语教学目标不合理。教学目标属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以及最终归宿,若是缺少合理化以及科学化的教学目标,则会使教学失去发展方向与教学评价标准。然而,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期间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的时候存在目标本位化、模糊不清以及单一化的不良问题,最终影响到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初中英语教学手段单一。在应试教育影响之下,部分初中英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形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日常教学,教师控制着整个课堂教学,大部分时间是在滔滔不绝地讲知识,但是这种知识传授方法却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实质上,这些英语教师在教学期间尽管费时费力,下了苦功,然而成效不大,而且还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培养与自主发展。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问题的对策分析

1.明确初中英语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工作最终需达到的目的,可以为教师有效指明教学方向,从而保证课堂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期间,在教学目标设计工作上应该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英语教学目标应做到清晰以及明确。通常情况下,模糊不清的目标将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会让学生丧失学习方向。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在目标设置的时候必须要保证目标的清晰化以及明确化,特别是在英语用词教学层面,应做到用词恰当,不能够出现歧义。其次,实施初中英语教学三维目标。在课程改革基础上,英语教师应提倡多目标的结合运用,包括知识目标、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等,从根本上促进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全面发展。最后,教学目标应具备一定的层次性。英语教师在目标设计的时候,应该对学生起点能力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所了解,在兼顾教学整体效益时,有效兼顾初中生的个体化差异,从教学实际出发,实现教学目标的分层次化,保证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借助教师引导、自身努力以及同伴互助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2.优化初中英语教学方法与手段。英语属于一门语言学科,实际课堂教学应该将传授语言知识作为核心,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学会以及运用好语言知识。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借助合理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来达到该目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是优化教学方法,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就要求教师们改变之前相对陈旧的教学方法,多为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机会,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要优化教学手段。为让初中英语教学可以更好地跟上时代步伐,初中英语教师应采用现代化英语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录音教学、幻灯片教学以及投影教学等手段,实现英语教学的直观化。例如,多媒体有着非常强的直观性,而且容量非常大,在传输速度上也相对较快,可以把静态化的课堂逐渐转化成动态化的舞台,从而为学生提供真实性较强的交际环境,实现英语知识拓展的最大化。此外,初中英语教学期间,教师还需结合教学内容,对教学手段进行合理选用以及适时切入,进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水平。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现阶段,我国初中英语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心,很多时候都是教师在唱主角,而学生仅仅是扮演者观众的角色,英语教师讲语言知识传授放置到首位,能力培养退而求其次。而且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以考试作为前提条件的,严重忽视了英语这门语言的实际价值。因此,教师们应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应从自身做起,不断更新教师观念,促进自身角色的快速转变,建立起良好的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逐渐变教学主体为教学主导,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恢复学生主体性地位,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具备持续性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Y语

总而言之,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初中英语教学已经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然而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肯定成绩,并采取科学化对策来积极应对,把先进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实际教学中,最大限度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体现英语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楠楠.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5, 02:164-165.

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第6篇

一、衔接问题的客观原因分析

1.教学管理制度引起的地理衔接障碍

第一,缺乏重视影响地理学科教学工作

近年来,虽然地理学科在中学基础教育中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部分地区仍然受到“副科”“小学科”等不正确的待遇。德国著名地理学者赫特纳1927年描述过:“在学校中,地理学的地位仍然不明确并受到非难,像小媳妇儿似的受到歧视。它经常只能充当小伙伴的角色,不能同语文及数学甚至不能和历史及自然科学平起平坐,而必须在楼底下当杂役。”[2]。虽然现代中学课堂中的地理学科并没有这么严重的受歧视,但是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中,上到学校,下到教师、学生,甚至家长们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还是不足的。

第二,学习阶段“断层”引起学生知识储备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地理教学呈现着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初中地理教学阶段中,7、8年级安排地理课程,9年级空缺。又因为9年级学生和教师忙于复习其他学科以备中考,地理知识便被搁置甚至遗忘,而在升入高中的第一年,即高一年级的地理学习内容为自然地理和系统地理,因此,区域地理的学习可以说是遭遇了初三和高一年级两年的断层。

2.教学内容和标准差异引起的地理衔接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的差异是地理教学衔接的重要原因。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教材直观性强、可读性和趣味性高,教材中对新知识的导入和教授多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较形象,一般遵循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作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与发展、资源与环境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侧重的是从系统地理角度来阐述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着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以寻找促进人地关系协调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1]。

其次,课程标准在初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差异

(1)教学理念的差异

对比初高中地理课标基本理念可以看出:初、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基本一致的,都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重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需要的地理,重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之处,初中更侧重知识的获得和学习方法的形成,而高中地理的学习更侧重地理抽象思维的形成,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是初中的继续和升华,高中地理课程重视问题的探究,强调多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在地理教学衔接的过程中,既要以初高中基本理念的紧密联系为有力条件,也要注意到理念上的差异和过渡,以此做好基础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衔接。

(2)教学三维目标的差异

从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来对比,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知识面进一步拓展。初高中的目标动词使用有明显差异,从“了解”“初步认识”向“学会”“掌握”“分析”等要求较高的行为动词,说明初中阶段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是基础,高中的教学目标设定要求更高。

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中,都强调了信息收集的过程,但是在要求层次上有所不同。初中侧重概念和地理原理的获取以及分析的过程,而高中则要求在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学过程。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方面,初中阶段要求提出探究思路,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设想,但高中则要求根据探究方案,摸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于学习态度和兴趣方面,高中课程标准更强调了对学习动机的解读;都要求关心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初中强调了乡土地理的要求,而高中不仅关注国情现状,更引导出对趋势的强调;关于全球意识方面,初中区域地理学习中注重了解和认识异国文化的多样性,强调民族自信心,高中则更加强调全球范围内的人口与发展、资源与环境等问题,强调公民责任感的形成。

总之,由于初高中阶段的课程目标要求差异,导致学生在进入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构成导致教学有序衔接的一大原因。

二、衔接问题的主观原因分析

上述客观原因仅从教学的外界环境阐释,而主观因素的发展和变化才是衔接出现各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对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观因子的研究和分析才是从根源上解决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关键。

1.学生心理特点差异造成学习差异

初中阶段的学生偏重于依存方式,更喜欢表征地理事实明确、详尽、富有条理、生动活泼的讲授;而高中学生则更偏重于独立方式,学生较能适应结构松散、时有“布白”的地理教学,因为此时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会有所提高,能善于用自己的认知方式来重组地理结构[3]。

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年龄和阶段差异主要由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具有阶段差别。因此,协助学生从初中阶段向高中学习阶段的顺利过渡才能解除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不适应,也是解决的对教学衔接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

2.高中教师对衔接问题的忽视

现阶段由于高考压力,高中地理教学任务较重,课时和进度安排较紧,再加之大部分教师对初中地理教学的不熟悉,部分高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首先,大多数高中教师对初中教学没有实践经验,不利于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工作开展。很少教师在从事高中教师工作之前做过初中地理教师,绝大多数教师只从事过高中地理教学的工作,说明对初高中两个阶段地理课程的衔接有较为实际的难度。

其次,日常教学中,高中课堂对初中知识的渗透较少。在高中知识的学习中,应该做好初中知识点的渗透,以便更好的引导学生唤起已有的基础知识储备,但在实际教学中,情况似乎有些差异。

所以,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初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衔接的情况并不乐观。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我们才能有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

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第7篇

一、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法规和国家具体标准

1. 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法规。

(1) 《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2) 《课程方案》和《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规定:由教育部制订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下文简称《课程方案》)是初中学校规范开设课程门类的国家标准。《课程方案》明确规定,“生物”是初中必需开设的一门国家课程。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 (下文简称《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程的国家标准。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2. 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的国家具体标准。

(1)开课的年级和周学时设计标准。 《课程方案》明确规定,初中生物课的开设年级为七年级和八年级;周学时设计为:七年级每周3学时,八年级每周2学时,即初中学段生物开设学时为每周5学时。

(2)教学的具体内容标准。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将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规定为10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一般由若干二级主题及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其中,具体内容标准用行为动词标注,规定了相应的学习内容应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基本学习目标的要求非常明确和具体。

二、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是深化高中生物新课程和生物新高考的基础

1. 从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发展看,新课程背景下的初、高中生物是一个有机整体。《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下简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础,初、高中生物教学应是一个有机整体。

(1)初中生物的学科知识是学习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的基础。初中生物知识中,其基础性表现特别突出的内容有:观察细胞的结构、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等等。

(2)初中生物的学科能力是发展高中生物学科能力的基础。对比分析《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时发现,初中生物课程能力的具体目标,其显著特点是:初步的和基础的。如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要求为: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而高中生物课程能力的具体目标,其显著特点是:较高层的和发展的。如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要求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初中生物的学科能力是发展高中生物学科能力的基础。

2. 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接近。

(1)实施新课程前,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低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前,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相比,高中生物学科的总授课学时数少,高考生物学科的赋分占理科综合(以下简称“理综”)总分的比例低,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远低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前,高中的生物、化学、物理的总授课学时数和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见表1和表2。

(2)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接近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实施新课程后,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相比,高中生物必修课的总授课学时数完全相等,都为108节;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例非常接近。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相比,高中生物的学科地位大幅度提高。实施新课程后,高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必修课的总授课学时数比以及在高考理综中的赋分比见表3和表4 (以2011年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高考理综各学科赋分为例)。

(3)新课程的高中教材建设,大幅度增加生物的知识内容和知识难度。新课程高中教材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科的知识内容和知识难度与国际发达国家接轨。如绝大多数学科的知识内容都略有减少,知识难度都略有降低。但生物学科,不仅知识内容大幅度增加,而且知识难度也大幅度加大。

3.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的学科地位接近。

(1)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在高考命题时的立意相同。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00年开始,实行高考命题改革,强调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一样,都以能力立意命题。

(2)实施新高考后,高中生物与高中化学和高中物理所确立的高考试题难度接近。教育部考试中心于2002年秋季明确提出:高考理科综合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科要平衡难度。从2003年高考开始,理综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三个学科的难度值比较接近,并呈波浪式前进,共同维持着理综的难度值控制在理想难度值0.55左右。2003年~2011年全国高考理综(湖北卷)学科难度值见表5。

注:2003年~2005年的难度值,引自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中国考试(高考版)》杂志;2006年~2011年的难度值,引自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提供的《普通高考成绩分析与中学学科教学诊断报告》。

三、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是促进学生继续高中学习的基础

1.加强初中生物的终结性评价,可促进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终结性评价最重要的形式是生物中考。大量的调查和实践证明:将初中生物纳入中考考试科目,能有力地促进初中学校规范开设生物课。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配好老师、按《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上课,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2.规范初中生物教学,为学生在生物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打牢基础。

(1)初中生物的教学规范,学生在生物高考中能取得理想成绩。如2003年~2005年,荆州市将生物纳入中考科目,初中生物的教学比较规范。3年后,即2006年~2008年,当年中考考生物的学生参加高考,生物高考成绩非常理想。2006年~2008年,荆州市生物高考平均分与湖北省的比较以及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对荆州市的评价见表6。

注:①表中“+ +”或“––”表示水平差异,荆州市非常显著高于或低于湖北省;“*”表示水平差异不显著。②荆州市的人口数占湖北省总人口数的比例为10 . 57% 。2006年~2011年,荆州市参加高考理综·生物的考生数占湖北省高考理综·生物总考生数的比例依次为11 . 82%、11 . 74%、12 . 34%、12 . 38%、12 . 84%和11 . 76%。

(2)初中生物的教学不规范,学生在生物高考中不能取得理想成绩。如2006年~2008年,荆州市未将生物纳入中考科目,初中生物的教学不规范。3年后,即2009年~2011年,当年中考未考生物的学生参加高考,生物高考成绩不理想。2009年~2011年,荆州市生物高考平均分与湖北省的比较以及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人才测评中心对荆州市的评价见表6。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高考理综·生物卷(湖北卷),近几年都非常重视对初、高中生物知识整体性的考查,而2010年又表现得特别突出。这也是我市2010年高考理综·生物的成绩特别不理想的重要原因。现将2010年全国高考理综·生物(湖北卷)的第32题介绍如下:

例: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 中,神经中枢位于 中。

(2)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 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剌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

解析:除第(2)小题考查的属于高中生物知识(共2分)外,其第(1)(3)小题考查的都属于初一年级下学期所学的生物知识(共8分)。如果初中学校能规范开设生物课,学生在生物高考时,解答此题应该非常轻松。

四、新课程背景下,规范开设初中生物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初中生物教师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是初中生物教师教学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达成知识和能力等基础性目标,更要重视学生达成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发展性目标,为学生继续高中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第8篇

一、情感教学法能够帮助教师更为有效和合理地制定初中生物教学目标

情感教学法是通过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感情需要来提升学生对于初中生物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次数以及交流质量必然得到相当程度的加强。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交流过程中对当前初中生物课程学习过程中不理解的地方、急切需要理解的地方以及根据初中生物教学课程的目标,综合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初中生物教学目标。这个初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能够有效的建立起学生对于初中生物课程学习和掌握的希望,同时也要给初中生一定的学习压力,要求其必须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完成初中生物课程制定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还能通过对情感教学法的应用单独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初中生物教学目标,在不影响班级整体初中生物学习内容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能够对其单独的初中生物教学目标努力地学习,完成教师与学生共同设置的生物课程学习目标,有效地提高教师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情感教学法能够帮助教师营造更适合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

情感教学法是架起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沟通的一道宽阔桥梁,通过情感教学法的积极应用,能有意识地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气氛。通过应用情感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快乐的、更适合初中学生生物课程内容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的营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快乐程度,帮助其能够更为有效地听从教师的引导和管理,从而更加努力、更加专心地进行初中生物的课程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三、情感教学法能够帮助教师建立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师生关系

在将情感教学法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课程的过程中,情感教学法能够通过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来同时增强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良好的心理地位,从而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师来讲,爱护学生,对学生进行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关怀本身就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情感教学法能够对这一工作内容的重要性进行加强,并且积极地帮助教师去实现这一工作内容,通过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让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内心中的情感需求以及学习性格,从而更加有效的去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运用教师自身的强烈影响力去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情感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