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数学教与学

小学数学教与学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6 17:13:44

小学数学教与学

小学数学教与学第1篇

关键词:情商 小学数学 教学

长期以来,人们对情商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系问题缺乏整体的认识,导致部分教师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的原因归结为学生智力因素,而不从情商方面找原因。我认为,情商对于人的影响力极大,学习成绩的好坏,事业的成败,都有情商的原因。探究学生情商与学习的关系,将会使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你豁然开朗,走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的困境,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前景。

一、情商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情商包括人的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一切活动是在人的意识调控下实现的,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有意识的,肯定的态度,就会积极主动地关注、参与。因此,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激发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即通常所说的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学生一旦树立了“我要学”的理念,就有了强大的内驱力。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教学双方就会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共同托起提高教学质量的太阳。

人对数学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只能在生活、学习实践中产生,并获得发展。小学生思维活跃,随意性大,自觉性较差。教师要注重情商因素,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学生情商因素,激发学生兴趣,效果不错。如讲解分数时,将一根绳子对折剪断,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和“二分之一”的概念,再将一半对折剪断,再对折再剪断,让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有了感性认识,在教师引导下,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如让学生用硬纸做圆柱模型,从模型的开合中有了圆柱体与长方体的关系的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圆柱体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根据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道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情商因素,既活跃了课堂,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教学虽与生活密切相关,但其抽象性与概括性往往使部分学生感到乏味,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讲三角形内角和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考老师的游戏:课前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任意三角形,并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上课时,随意叫学生说出自制三角形两个内角度数,老师都能准确答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当学生急切地想探索其中奥秘,积极投入学习新知识之际,我将定理:“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写在黑板上。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就是根据这一定理,迅速准确得出已知两内角度数时的第三个内角的度数的。

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情商因素,留下让学生思索探究的空间,即通常所说,“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让学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以此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的兴趣,非常必要。如讲授圆面积后,让学生思考:半圆面积、扇形面积如何计算。这样,既引发学生探究和思考,又在成功后充分享受“跳一跳”摘下果子的愉悦,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健康成长。

教学实践证明,关注情商,利用情商因素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大幅度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情商有助于发展和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让学生走近数学,喜爱数学,学好数学。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发展和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和体验,充分利用情商因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智能,即由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乐观自信思想,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数学。要充分运用常识教育方法,不断激励学生进步,要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与每个人的亲密关系,培养热爱数学的美好情感。

我担任班主任时,利用班会时间开展有关数学的即兴演讲活动。一位学生在演讲中声情并茂地说道:“假如没有数学,科学研究将无法进行,人类的生产活动将无法开展,生命将失去精彩,生活将失去韵味,世界将一片暗淡。”通过这样的活动和贴近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数学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了学好数学的决心,从思想上完成了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的转化,为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思想基础。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之美,感受数学之美,如让学生称体重、量身高,从数据中体会健康之美。如让学生观察飞机、火车、汽车的运行,感受到速度之美。让学生对环绕速度(7.9km/s、第一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第三宇宙速度),认识人类航天之美。从买东西,购衣物,看建筑等活动中感受数学的精确完整……。数学之美无处不在,数学之美装点生活,数学之美激励人生,数学之美创造辉煌。

三、情商有助于锻炼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使学生锲而不舍地学习数学,从而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数学集判断、分析、推理、归纳、综合为一体,要学好数学,殊非易事。而学习的特性是日学日新,不像学技艺,可在不断重复中熟练,要学好数学,需要学生具备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商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自觉性、主动性、坚毅性和自制力。锲而不舍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在思考数学问题,就连卧病在床,也要思考,演算数学题,在数学领域刷新保持世界纪录,谱写一曲歌德猜想之歌。数学家华罗庚读大学时,每天凌晨4时起床学习,终成大器。霍金躺在轮椅上,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研究数学,研究物理,成为数学与物理学泰斗。所有数学家的成功,都是呕心沥血,锲而不舍的结果,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情商因素,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我在教学实践中,随时掌握学生心态,充分利用情商因素,启动赏识教育机制,注重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结果,回报丰厚,学生数学成绩大面积大幅度提高,验证了“天道酬勤”的道理。

综上所述,情商与智商、德商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学习、事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利用学生的情商因素,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发展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产生学好数学的强大内驱力;有利于锻炼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总而言之,情商,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参考书目:

小学数学教与学第2篇

一、发现法的特点

发现法是近二十多年来国外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有人称为探究问题法。倡导者们认为发现学习的优点主要是:1.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他们的智力;2.可以较深地理解知识,并且较好地保持在记忆中;3.使学生更容易迁移,并且提高学习和研究较难的教材和问题的兴趣和信心;4.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纯发现法的教学,自始至终强调儿童自己独立进行活动。这种方法,国外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运用得多一些,在学校教育中也有运用。但是,纯发现法存在较大的缺点,它只适用于介绍新教材,有时儿童有困难,不能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因此有人(如美国的柯尔士)提出引导发现法,即在拟定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提出假设时,教师可以适当予以提示和帮助。这样,学生做起来比较容易,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发现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自从倡导发现法以来,在国外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些教师运用了发现法,但不普遍。最早在六十年代初,布鲁纳曾和美国数学家狄因斯合作,研究试用发现法教小学数学。他曾在小学三年级试用发现法引导儿童根据正方形的边长求面积,以后一些数学教学法研究人员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研究。现在从国外书籍中选几个例子来说明。

例1:一位数除两位数的教学。

给出一道题如39÷3。学生可以先拿39个物品,每3个一份,把它们分成13份。做几个这样的题目以后,可以让他们把物品组成10个一组。例如,给出这样一道题:“哈利买了4条糖果,每条有10块。他吃了1块,把剩下的每3块包成一包,分给同学,分给了几个同学?”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解法:

1.每3个分成一堆,然后数出分得的堆数;

2.从三个10中各先拿出1个,剩下的每9个分给3个同学,再把其余的也每3个分成一堆。

3.与2.相似,但他们看出有4个9。

4.他们看出3个10正好分给10个人,剩下的每3个分成一组。

5.与4.相似,但他们看出剩下的9个正好够分给3个人。

在学生得出解法之后,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对不同的算法不给出评价。再出一道题,许多学生会选用比他第一次用的更为简便的方法。教师进一步提出引导性问题,促使学生找出更为有效的计算方法,形成一般的竖式计算。

例2:乘法分配律的教学。

给出一道“一个数乘以两个数和”的应用题,例如:“有3个男孩和4个女孩,分给每人2块饼干,一共需要多少块饼干?”让各小组研究这道题可能有几种方法。学生想出下面的解法:

每人的块数×(男孩数+女孩数)=2×(3+4),(每人的块数×男孩数)+(每人的块数×女孩数)=(2×3)+(2×4)。

例3: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

开始先让学生各拿一张正方形纸,沿对角线折叠,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是由一个直角和两个半个直角组成的。随后让学生拿一张长方形纸,沿对角线剪开,再试试能不能发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有的学生很快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2个直角,因为一个长方形有4个直角,而剪成的两个三角形是完全相等的。

教师还收集了一些等边三角形容器。儿童发现可以把6个这样的容器拼成一个新的图形。而且可以把三个拼在一起立在桌子上(右图)。这说明每个角(根据已学的图形的对称很快发现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等于2个直角的三分之一。这再一次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2个直角。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能不能发现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教师建议学生各画几个不同的三角形,给每个角标上号。有的学生折叠三个角,使它们对在一起;有的学生撕开三个角,把它们拼在一起。他们发现拼成的角的边形成一条直线。有些学生试图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有不等于2个直角的。

最后教师建议,在一个球面上画一个三角形。学生很高兴地发现,在球面上画的三角形有些内角和是2个直角,还有一些却大于2个直角。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发现法,基本上符合前面介绍的几个步骤。几个例子突出的共同点是激发儿童动脑筋想办法发现规律。解决问题;不同的是,有的教师引导多一些,有的教师引导少一些。

三、对发现法的评价

自发现法问世以来,国外对这种方法有各种各样的评价。除了象前面介绍的发现法的倡导者所指出的一些优点以外,也有不少人提出意见。

有些人对发现法持反对的态度。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加涅不相信只要使学生掌握思考方法,就可以培养学生能力。他强调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大量有组织的知识,教师要给以充分指导,使学生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学习。美国另一心理学家奥苏博则认为,大多数学习应当是学生主动解决问题,但必须由教师建立一个系统的序列和方式。他认为听讲也可以是一个智力上主动的过程,而在探究的情境中学生也可能是被动的。

小学数学教与学第3篇

第一,方程刻画的是等量关系,用等号将相互等价的两件事情联立起来。同时,在刻画过程中,把未知数看成和已知数同等的地位。

第二,把方程看成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相等关系的重要模型。因此,在学习中应该强调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因此,教学应该设置丰富的情境,使学生经历建立方程模型(在小学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

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首先需要学生列出方程,即寻找出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将此关系“翻译”成方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将经历两次转化:第一次,将情境中蕴含的等量关系转化为“自然语言表达的等式”;第二次,将“将自然语言表达的等式”用数学符号加以表达,转化为方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将面临两大挑战:第一,能否寻找出等量关系并加以“翻译”;第二,能否主动运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逐步“习惯”运用方程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取如下的策略。

一、先“翻译”,再解决

由于小学中所涉及的实际问题中的数理关系往往是比较简单的,学生有时确实可以直接方便地运用算术方法加以解决。例如,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妈妈买4听饮料和1袋饼干共花了11.4元,1袋饼干3.6元,1听饮料多少元?面对这样的问题,不少学生能够很动用算术的方法加以解决:■.而本题如果希望学生能用方程解决的话,在教学中不妨首先不提出要解决的问题(1听饮料多少元),而是提出一个思考的问题:你有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吗?能运用自然语言和符号加以表示吗?等学生表示完毕后,然后再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解决。

二、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在小学中也应该设计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方程解决的好处。实际上在目前小学教材中一般要求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如“和倍(差倍)”“相遇问题”“需要逆向思考的问题”等,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例如,下面的问题是分数应用题教学中“需要逆向思考的问题”: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八月份用水多少吨?这个问题如果运用算术方法,那么就要求学生明确此道题的单位1到底是什么,所求解的实际上是单位1,应该用除法,在此基础上还要把九月份的用水量和所对应的比率搞清楚,因此,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中往往错误较多。而此题如果用方程,学生只要理解了节约■的含义,把等量关系翻译为方程即可:设八月份用水x吨,则■=12.

三、注重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格式要求可以简单一些

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觉得运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比较复杂,从而体会不到方程的好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关注步骤的基础上,对于书写格式要求可以简单一些,只要学生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且想法是正确的话,不必要求所谓“严格”的“格式”。例如,对于设未知数,有的学生直接在题目中划出所设的未知数,如: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八月份用水多少吨?设八月份用水为x吨。随着学生进入到初中学习到更为复杂的问题,意识到有时需要设多个未知数或者所设未知数并不是要求的时候,需要清楚地描述所设的未知数是什么,学生自然就会意识到写一段文字表达的重要性。总之,在列方程解决问题中,首要的是使学生开始学习运用代数的思维解决问题,体会方程的好处,不必在一些书写上要求过严,打消了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

四、提前渗透代数思维――关系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学生不愿意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习惯代数思维,不习惯将等号看成连接相等关系的符号。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方程之前,提早设计一些好的问题,鼓励学生逐步关注问题中的“关系”,尝试运用关系来解决问题。例如,教材中,从一年级开始就设计了如下的题目:7+( )=10,学生可以利用尝试的方法得到7+3=10.进一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不用计算,能否很快得到8+( )=10,那么7+3=8+( )呢?又如,还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不用计算,判断下面两个式子是否相等:85+62+47;85+61+48,这些问题都引导学生开始关注运算式子中所存在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与学第4篇

一、教学方法的衔接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都讲解得比较详细,学生练习也较多,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到了初中,数学教师讲的都是重点部分,学生练习得较少,并且内容也与小学数学内容相比较为抽象。由于小学数学较为容易,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十分钟教师用来讲课,学生练习十五分钟,十五分钟用于写课堂作业,最后五分钟是批改课堂作业。现在不少小学实行托管制,会出现抄袭作业现象,数学知识缺乏越来越多,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做好衔接工作。

1.新旧联系,强化概念衔接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示:学习者需要主动让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这样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巩固旧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新知识的时候,必须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初中数学老师对小学内容有所了解。例如,有理数除法法则与小学数学除法法则的差异,主要在于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重点在于倒数上。

2.激发兴趣,进行学习心理衔接

学生从小学步入初中,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特殊时期学生在学习方面,依赖性与独立性、被动性与主动性同时存在。所以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这几方面。首先,要使师生关系和谐。小学生刚升入初中,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对教师既信任又害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消除这种阻碍,去感受学生的内心,在讲课的时候,应形象讲解,讲话幽默,让学生感到民主。其次,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合理采用课内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数学游戏,提升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兴趣。

3.针对重点,重视认知规律衔接

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往往比较直观,他们是在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同时进行思考。而初中数学则需要教师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其抽象思维能力,这就需要采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学习技巧,采用模型、图片和实物等启发学生思维。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拿一些具体的三角形物品,像三角形教具、三明治等,让学生见到实物,然后再将相关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小学,由于学科较少,知识层浅,再加上学生年龄不大,又十分重视及格率,为了取得短期速效成果,小学数学教师往往给困难生进行学习内容辅导。而到初中阶段,学科陡增,学习内容也由浅到深,要想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在学习方法上做好衔接。

1.重视预习,指导自学

预习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往往不受重视,所以不少初中新生不会预习。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就应该给学习布置预习内容,加强提前预习。

2.专心听讲,勤于思考

小学生在上数学课时一般不重视思考,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必须得有思考价值。

3.强化训练,规范作业

从书面练习来看,小学时期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师应让学生从思想方面重视作业,避免不规范现象。

4.及时复习,温故知新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复习意向,对于所学的知识,要经常复习,牢固知识。

5.注重学习习惯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与学第5篇

1.数学素质与数学素质教育

(1)数学素质,是指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能用数学的观点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简捷、准确地表达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培养学生忠诚、坚定、自信、严谨、求实的品格等。

(2)数学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与基础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及身体心理素质的素质教育内容是吻合的。因此,数学教学同样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教学素质,其教学活动就是数学素质教育。但由于过去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轻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重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轻视了社会实践及应用,因而使数学素质教育停留在低层次水平上,削弱了数学素质在人的素质中所占的成分。因而,在数学教学中纠正这些做法,才能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

2.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

所谓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概括认识,也称数学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想倾向,它一方面是人们的哲学观念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又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数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一些数学知识,而应该是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结构,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自觉的数学意识,逐渐形成数学观念。数学思想方法和基础知识都属于数学知识的范畴,教科书的每章每节及每一道习题的解答都是知识、思想、方法的有机结合,它们共同构成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同时,数学思想方法以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为其形成展示的载体,在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无处不以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指南。教学中要以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为背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观念不同于具体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石,由此可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以数学思想教学为途径,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个讨论的热点。首先,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素质教育应加强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的教学,注意概念形成过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将基础知识讲精、讲透、讲活,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其次,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是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知识最为本质的、高层次的成分,它具有主导地位,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

4.以开发非智力因素为契机,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数学历史以及教材中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勇于求知、勇于追求、勇于创造的精神品质。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个性品质,使学生学会做事。数学是一门理论体系严谨的科学,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学习、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所以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精神品质对于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十分重要,而且这种品质能保持和延伸到其他领域并发挥作用。

小学数学教与学第6篇

(一)课前预习策略

我们的学生几乎不预习,认为反正要上课,预习不预习无所谓。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其实课前预习的优点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可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有的放矢。小学生年龄小,不可能每堂课都保持充沛的精力,听课时可将重点放在预习中遇到的“难点”“要点”和“疑点”上。

2.加强数学计算的牢固性。

3.预习是独立地进行阅读、分析、思考,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堂学习策略

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专心听讲。也就是说,课堂40分钟要集中注意力,紧跟教师的思路去领会教学意图,要多开口说,多用耳听,多用脑想,特别要注意上课的时候紧紧盯着教师的眼睛,跟着教师的眼睛方向转,这样上课的时候不容易走神。

2.当堂消化。要尽量消化当堂所学的知识,如有消化不了的,要尽快在课后解决。

3.多做笔头练习。现在同步辅导的数学题很多,可以有选择地订一份参考练习题。

4.有效组织小组学习活动,实现任务的目标,使学生感受成功。

(三)课外复习策略

1.加强对题型的认识,巩固记忆并发展应用。在学生理解每一章节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练习,从中培养学生运用的能力。

2.每一节都会有一些不易记住的计算要领,专门用一个小本子,把这些题总结在一起,经常看看效果会很好。

3.课后要及时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以便解决、消化课堂上的遗留问题。

4.循环复习。一般说来一个星期学习一个模块,每个模块的问题必须在本星期内解决,不能“欠账”。

(四)教师方面

1.课前准备。

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备课具体详细,准备充足,并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预习,要做到有的放矢,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白具体干点什么,并完成到什么程度。

2.课堂中。

(1)多用生活语言,讲话时带点小幽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热情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上注意教师,喜欢教师。学生只有喜欢教师这个人了,才有可能喜欢教师所教授的这门课,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教师在每节课后都要留有几分钟时间。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复习是学习之母。”不通过有效的复习,就不能把新旧知识加以对比、联想、融会贯通。只有靠及时复习才能“趁热打铁”。这是数学学习策略中很关键的一步,把所学内容作一小结,这是很重要的。而且每隔几个模块都有一个侧重点,因此做好每一阶段的学习小结是很重要的。

(3)倡导任务性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

(4)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这对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

(5)激励性策略。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进行,让学生在享受精神奖励的同时,又可以享用物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本人的积极性,又可以触动其他学生,两全其美。此种策略非常实用,有时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6)我认为,在操作中还很有可能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应当主动找学生聊天。我们可以采用朋友式的聊天策略,就是聊家常性质的,当碰到一时间很难下手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换位式考虑策略,让学生帮教师一把,让他们做“老师”,思考面对他们这样的学生时,应该怎样做。我们有时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想出办法,而且他们自己想出来的办法往往很容易得到实施。

(7)当然,我们在每一学期中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实施学生自我比较与他人比较策略,进一步帮学生树立信心。

(五)家校合作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成绩的好坏是天生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家长应该在教师的指引下,督促自己的孩子在家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及时地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并与孩子进行心连心的沟通,在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能及时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做到把问题大之化小,小之化无,奉行快乐学习的原则。

二、结语

小学数学教与学第7篇

一、读懂教材,领悟教材意图

作为教材使用者的教师,首先应该尊重教材,深入钻研教材,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不可浮光掠影,只看到表象。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征”,很多教师认为人教版教材对三角形稳定性的处理欠妥,不能将“拉不动”作为判断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标准。其实如果认真研读教材,领悟教材的意图,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你会发现教材并没有详细阐述什么是三角形的稳定性,三句简单的提示语只是告诉我们该怎么做、做了会怎样。教材的意图并不是让学生从数学的本质上去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而是通过实验感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而很多执教教师过度挖掘教材,探究三角形的“边长确定,大小、形状也就确定”的性质。

二、活用教材,动态生成学习过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论,而且提供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教法和学法,教师要能够把握这条教法脉络和学法线索。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大多是让学生经历“现实题材―――提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准确、有效地还原和丰富这些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和学习活动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教材首先呈现的是乌鸦喝水的故事,由杯中的石头占了一定的空间导出体积的概念。在教学这个知识点前,如能让学生在家做这个实验,体验过程,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为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计算不规则图形埋下伏笔,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

三、重建教材,提升教材的开放性

一套教材,要面对众多有着地域文化、社会背景、生活经验、知识层次差异的学生,在使用中教师必然要在读懂教材、深入教材的基础上,走出教材,适度地创新,这也是新课程倡导的观念。要学会利用教材赋予教师的开发空间,进行合理的、适度的、准确的开发:可以重组知识性教材,迁移学法;开发体验性教材,感悟数学;开发整合性教材,渗透德育;补充前沿性教材,完善系统;开发开放性教材,拓宽知识。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总复习中的一道习题的教学中,我将它的宽改为20厘米,设计了如下的练习:

1.如果从四个角剪去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无盖的盒子,这个盒子的容积是多少?

2.如果从四个角剪去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无盖的盒子,这个盒子的容积是多少?

3.请你设计一个方案,使这个无盖盒子的容积更大一些。画出设计图,并计算出盒子的容积。

4.通过探究你发现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与学第8篇

论文关键词:卫星教学资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用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贫乏,手段单一、陈旧,教育教学质量与发达地区存在着巨大差距。2003年9月,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4年9月,我校安装了远程教育站。从此,我校开始了运用卫星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探索。我校重点对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整合及应用进行了探索,探索出了“教师研讨、分类整合、提出问题、学生观看、交流答疑、辅导反思”六步教学法。

1六步教学法的具体做法

1.1教师研讨

由专任教师定期按时下载卫星教学资源的“空中课堂”内容与配套光盘内容存储到电脑中。然后定期组织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观看,观看时要求教师眼、耳、手、脑并用,针对卫星教学资源内容的优点、缺点提出自己的建议,指定专人记录,由教研组长最后归纳总结。

1.2分类整合

通过研讨后,对卫星教学资源的内容进行分类。对适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直接应用到教学中;不适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运用媒体手段,进行有效地加工、整合。

1.3提出问题

对直接应用到教学中的内容,教师要根据研讨的建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对整合后的内容要结合农村学生实际,根据要完成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进行反复思考推敲,然后设计出教案和学案。

1.4学生观看

组织学生观看时,首先要出示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以便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然后,导入新知,提出在观看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观看时,任课教师要随时巡回进行指导;学生要聚精会神,仔细看、认真听、用脑想、动手写,把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保证观看效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5交流答疑

新授知识播放完后,学生进行分组互动,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要进行巡视,随时指导。通过互动交流、主动合作、亲身体验来提高对新知识的巩固效果。交流时学要随时记录同学共同的疑问,交流结束时提交给老师,由老师解答。

1.6辅导反思

教师对作业要进行辅导,并运用检测、提问等形式进行知识的反馈,检查学生是否已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写出课后反思。经过反思,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并在反思中改善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运用卫星教学资源的“六步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运用卫星教学资源的“六步教学法”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六步教学法”在课堂的有效应用,促进了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有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方法,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一位数学教师谈了对运用卫星教学资源后的感受:“以前上课时总怕学生学不会,多讲,恐怕有讲不到的地方,到最后学生还是掌握不了。通过观看整合后的卫星教学资源,加强了与学生的互动、合作,学生上课积极、主动提出问题,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2.2运用卫星教学资源的“六步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2.2.1运用卫星教学资源的“六步教学法”,创设探究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合后的卫星教学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以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入境动情,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时,整合后的“空中课堂”内容把课本上插图变成实景、显示出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率提高了。

2.2.2化静为动,学生感知知识形成过程

整合后的“空中课堂”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使数学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规律的揭示等都能清晰而形象的显示出来,能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如在《圆柱的体积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是由长方体体积转化而来的,整合后卫星教学资源运用动画先将圆柱体等分成许多小块,然后又将这些小块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从而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2.2.3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发展了学生思维

整合后的卫星教学资源能充分展现多样、生动、有趣的现实生活情景,有利于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变抽象为具体,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解,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运用整合后的卫星教学资源,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用可视图形线段图,创设了按题意配制的活动物景。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l”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发展了学生思维。

2.3运用整合后的卫星教学资源教学。创设教学情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整合后的卫星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教学情景方面,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培养创新能力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