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足球赛总结

大学足球赛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26 01:58:50

大学足球赛总结

大学足球赛总结第1篇

关键词 进球特征 曼联队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1射门方式特征

曼联队的进球多数是用脚踢进去的,占所有进球数的53.3%,其中不停球直接射门得分的占脚踢进的总数的35.9%,有一半多是以这种射门方式踢进球门的,说明曼联队现在出现了进球机会,它绝对不会延误战机,而是等防守队员还没有布防好就射门了,这样会给守门员增加很大的难度,因为他预判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射门突然就无形中提高了得分的效率。而接球调整一下再射的进球数就少很多了,只占用脚踢进去的总进球数的11.2%,这更能体现上面的结论。而运球射门得分的进球数为11个,占其用脚进球数的20.8%,所以,在防守曼联的时候要多注意他们的关键进球人物,一定要重点保护,进行协防。运用头顶球进球的数量一共是11个,占有总进球数的12.4%,不是很多,可以看出曼联队还是以地面进攻为主。

2进球数量特征

曼联的近八个赛季一共获得冠军4次,亚军3次,季军1次。连续八个赛季都进入了英超联赛的前三名。这样的成绩,曼联的进球数也都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曼联队近八个赛季的进球总数平均为76.8个,2011/12赛季进球数最多达到89个,远远的高于平均值,通过视频资料的观察,本赛季曼联队进攻以鲁尼为核心,是队内最佳射手,同时纳尼和瓦伦西亚的成熟也给曼联队的进攻增添了更多的活力。

3进球时间特征

从上下半场来看进球分布,下半场进球数为60个明显多于上半场的29个,曼联队下半场会加强进攻,效果也会比较好。把全场比赛以15min为一个时段划分,其中上半场补时阶段和下半时的补时阶段另外分开。进球时段最多的是76~90分钟,再加上全场的补时阶段,一共为27个,占全部进球数的30.3%,因此,曼联队在比赛的最后15分钟会加强进攻,抓住对手的注意力和体能的下降这一因素。另外,61~75分钟的进球数为18个,占总进球数的20.2%,一般来说,这个阶段是各队换人的阶段,我们可以看出曼联队在这个时段,会改变一下进攻的方式,调整进攻阵容,效果也比较明显。在中场休息的前十五分钟和后十五分钟也都是出现进球较多的时段,分别进了13个和15个,这两个时间段也是值得注意的时间。

4小结

本届英超联赛,曼联队的进球多以接球后直接射门得分为主。曼联队进球数高达89个,进攻方面较上个赛季有了明显的提高。曼联队利用最后15分钟的进球数是最多的,高达27个,占全部进球的30.3%。

在探析足球进球规律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足球比赛的复杂性,加强常规训练的同时,去指导球员了解足球比赛进球的潜在规律,以促进球员在比赛中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双方情况的不断变化,掌握和运用足球比赛规律的能力,提高比赛作战能力,从而能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

参考文献

[1] 江武贵,李涛.2005年联合会杯足球赛进球特征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4):61-62.

[2] 孔德银,熊涛,刘明军.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1):13-15.

[3] 王世华,尹忠斌,栗晓亮.第十八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进球特征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09(3).

[4] 杨建华,李建勋.第42届美洲杯足球赛进球特征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4):67-68.

[5] 侯会生,李凤桥.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各队进攻能力的综合评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38-41.

[6] 张贻琪.世界杯足球赛进球规律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11).

[7] 王巍,伊志强,王新宇.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射门进球统计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1999(1).

大学足球赛总结第2篇

[关键词]初学的学生;足球裁判;心理素质;培养

[作者简介]丁长海,泉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福建泉州362000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2―0221一03

公正、精彩的足球比赛离不开球员高水平的发挥,离不开球迷的热烈的支持,更离不开裁判员有效的执法。高校初学裁判的学生在初学阶段执法一些比赛的时候,往往都会受到一些自身或外界因素的干扰,情绪容易产生波动,心理素质不够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及抗干扰的能力较差,因而影响了水平的发挥,造成不应有的错判、漏判。作为高校初学足球裁判的学生来说,应从一开始就注重对裁判心理素质的培养。

目前,对心理素质做专题概述的极为少见,人们对心理素质的认识,基本上还是统一在科学心理学的大范畴之内,是一种广义的、泛指各种心理素质的品质及其构成要素的认识。足球裁判员的心理素质可表述为:裁判员在执法足球比赛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判罚的效果,对比赛顺利进行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本文通过对高校初学足球裁判学生在初学足球裁判、执法足球比赛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进行调查分析,就初学足球裁判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影响初学足球裁判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因素等方面作出分析与总结,努力为培养合格而优秀的足球裁判员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泉州师范学院足球裁判班22名学生、泉州黎明大学足球裁判班13名学生、华侨大学足球裁判班18名学生、仰恩大学足球裁判班20名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采用了实验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座谈法、数理统计对比法等进行综合研究。通过执法各高校联赛后,在学生中对初学足球裁判学生在执法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进行评价调查,并发放问卷73份,回收率、有效率均为100%。

二、结果与分析

(一)初学足球裁判的学生的主要心理压力

通过座谈访问、问卷调查,高校初学足球裁判学生在执法联赛时所产生的主要心理压力归结如下:

1.鸣完开场哨后,常会出现脑子一片空白的情况,跟着球跑来跑去,感到无所适从,非常紧张,心跳加快,手脚发麻。

2.在判断是否犯规时犹犹豫豫,不敢果断地鸣哨,引起了队员的不满,造成了心理压力。

3.有的比赛,双方的攻防节奏很快,使自己的体能消耗过大,无法跑动到位,不敢肯定队员是否犯规,造成了错判、漏判,结果引起了球员的不满,造成了心理压力。

4.怕场上的队员出现谩骂对方球员、裁判,双方球员打架斗殴,一方罢赛等场面较为混乱的情况,常不知所措,感到极大的心理压力。

(二)初学足球裁判的学生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1.注意品质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注意品质的广度、深度、集中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足球裁判员所需要的注意品质是全面型的。作为初学足球裁判的学生来说,对其注意品质要求有如下几点:第一,注意的范围要大。按照裁判法中主裁与边裁的分工与配合,把场上的22名球员的攻守动作和与比赛有关的所有情况,时刻置于注意的范围之内。第二,注意的稳定性要强。由于有的初学足球裁判学生的情绪不好或者受到其他事情的刺激,很容易使自己的注意力不能稳定在判罚上,则出现开场与结束,上半场与下半场,比分悬殊与平分时判罚尺度掌握得不一样,直接影响着判罚的尺度。第三,注意的分配要合理。初学足球裁判学生在执法比赛时,要把注意恰如其分地分配到与比赛有关的对象上。不仅要看球,而且要看人;要看场上的双方队员,也要时刻留意两名边裁(看是否有旗示)。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与比赛有关的问题。

2.意志品质

足球裁判员的临场目的,就是要按照规则,保证球队双方技、战术的合理运用,提倡对抗,制止比赛中运动员、教练员出现的各种各样非体育道德行为,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裁判员要做到客观地反映比赛情况,反映运动队的实际水平。这就要求足球裁判员必须具备沉着、冷静、大胆果断等意志品质。只有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仔细观察和正确分析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才能果断地作出判断和处罚。在各校联赛中,常会见到有的初学足球裁判的学生在临场中对运动员、观众的不良行为及不正确的动作,犹犹豫豫、举棋不定、优柔寡断,原因就是意志薄弱,缺乏临场经验。缺乏临场经验的人,容易在遭受失败、挫折和打击后产生恐惧、怀疑、动摇不定;初学足球裁判的学生要努力地克服初学阶段执法比赛的时候意志薄弱的缺陷,多创造执法比赛的机会(如执法各种业余足球赛),增加临场经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3.自制力品质

初学足球裁判必须要有良好的自制力,不管比赛中发生什么问题都要随时控制自己的情绪。裁判员对参赛队的整体印象或某一突出特点印象较深,比如对该队的教练比较了解,名气较大,或该队去年取得了好名次等等,结果在比赛中有意无意地偏于该队从而影响了对该对象的某种特征的认识和评价;再如联赛在进入半决赛、决赛的时候,运动员在比赛中,情绪很容易激动,有时对判罚会出现不文明甚至不礼貌的举动,此时,就要控制情绪,保持冷静的头脑,用规则进行处理。聪明的裁判员总是在忍中制怒。对运动员在火头上过激的活动和行为,不火上浇油,不动感情,不以牙还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行使裁判权,才能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裁判员是比赛的组织者、教育者。因此,在场上执法要有修养、有理智、有自制力。

(三)影响初学足球裁判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因素分析

1.执法能力

裁判员从进入比赛场起,就开始执行规则赋予他的权力。当比赛开始后,就享有全权,他的判罚具有“终审判决”的意义。如果初学裁判的学生的执法能力不强,在执法比赛的过程中就会心虚,判罚不果断,结果造成自己先给自己施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业务水平

近年来,足球规则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改,制定的新条款更趋于合理,内容更加简洁明了。如果初学足球裁判的学生不能够总结以往的执法经验和教训,进一步理解和弄清规则的精神实质,就容易造成误判、反判或漏判,这些会使初学足球裁判的学生铭记于心,造成心里压力的连续性,甚至延续

到下一场比赛,形成了较高的焦虑水平,进而影响了判罚的准确性。

3.外界环境

比赛本身紧张激烈。联赛中,在比赛场下两队的啦啦队常会对裁判员的判罚不满,大喊“黑哨”,甚至指责、辱骂裁判员,使裁判员感到所面临的工作非常困难。作为运动竞赛评定行为主体的裁判员,在场上应该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裁判员的判决往往会影响到球队的成绩。院校联赛中,场下观众所期待的是对自己班级更为有利的判罚。这样裁判员的判罚往往被双方的利己意识所否定,就会遭到强烈的指责和谩骂等,对初学足球裁判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

4.身体状况

联赛中,初学裁判员常会在执法一段时间后就气喘吁吁,出现体力不支、跑动不到位的现象。身体疲劳给判罚带来不便在比赛中经常出现,这不仅直接影响到裁判的判罚,也会因此造成双方队员及观众不满。裁判员在比赛中精力旺盛,跑动到位。注意力集中,他的判罚一定比较准确;反之,因体力下降,跑到不及时,就出现漏判或错判。只有平时加强自身锻炼,才能保证旺盛的体力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比赛中去。如果不能合理安排体能,裁判员精神萎靡,体力不支,跑动不能及时到位,造成不良后果,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三、建议与结论

(一)建设培养初学足球裁判学生的心理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执法能力

无论是误判还是反判,裁判员的判罚都将是最终的判罚,将直接左右比赛的结果。所以提高裁判员的执法能力是保持初学足球裁判学生的稳定的心理素质的关键,具体表现为四方面:第一,裁判员执法行为的公正性;第二,裁判员判罚的准确性;第三,掌握判罚的有利性;第四,掌握判罚的适度性。

2.进行业务训练,提高业务水平

业务训练包括理论和实践方面。裁判员是足球场上的法官,规则是裁判员临场执法的唯一依据。作为初学足球裁判的学生来说更应重视、加强规则的学习,总结以往执法经验和教训,进一步理解和弄清规则的精神实质。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创造条件参加各级各类的足球比赛的裁判工作,通过实践,学生之间要组织讨论,进行业务上的探讨,提高判罚的水平。

3.摆脱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对错判的顾虑

足球比赛本身紧张激烈,由于动作速度之快而允许判决的时间之短,一般地说裁判员绝不可能完全杜绝错误的判决。正式的足球比赛,都会有纪律监督,有维持赛场内外安全秩序的组织机构;一般的院校联赛的每一场比赛都有相关的老师在场坐阵。所以,作为初学足球裁判的学生应有充分的认识,减少对错判的顾虑,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但决不能放松要求,比赛后要认真的总结。学生应建立一个有利于培养自信心的成功与失败的标准。赛前、赛中采用表情调节法、活动调节法、暗示调节法、呼吸调节法等心理调节方法,尽量减少因环境因素的不可控制而造成的心理压力。

4.加强锻炼,减少因体力消耗带来的错判、漏判

作为初学足球裁判的学生来说,平时应加强自身锻炼,保证旺盛的体力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比赛中去。这是保证正确判罚,做好裁判的又一重要条件。

大学足球赛总结第3篇

高校足球战术教学任务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安排,即战术理论教学阶段与战术训练阶段.战术理论教学主要根据教材的战术安排对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等进行讲解[5],并对当前足球赛中主要应用的战略部署进行讲解,并通过实际的比赛让学生了解不同战术在比赛中的应用.战术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足球比赛来实施,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的短时比赛,让学生掌握战术的应用,去自我体验攻防战术的应用,队员之间的配合,队员的攻防部署安排等,包括以何种队型去做好进攻与防守等[6].让学生在比赛和比赛观摩中,切实体会战术的应用,并灵活应用技术.同时,通过切身体验,总结技战术的实际应用经验和教训,并对比赛中技战术应用不足的地方进行分析,总结技战术的应用知识,并形成经验在同学中共享,使学生在比赛中不断提高技战术的应用能力[7].

2足球技战术教学改进实验

2.1实验目的与对象

2.1.1实验目的从我国当前的高校足球教学实际来看,很多教师在足球技战术教学中采用的是技术教学和战术教学分开教学.并且技战术都是教材上比较陈旧的内容,并没有当前足球赛事中的技战术分析,也未有组织学生就当前的各种足球比赛去分析球队在比赛中运用的技战术,更没能经常组织比赛让学生去领悟足球比赛中技战术的应用,从而导致学生在足球比赛中只会用蛮力,难以发挥出足球技战术的魅力,使得学生的足球比赛缺乏看点.基于此,在此对足球技战术教学进行改进尝试,目的在于借助教学创新,帮助学生提高技战术的应用能力.

2.1.2实验对象选取河南城建学院2011级自己任教的两个班级,选取20名男生作为足球技战术教学创新的实验班学生,选取20名男生作为对照班学生.

2.2教学实验设计

2.2.1实验前的准备实验班的20名学生采用新的足球技战术教学方法上课,对照班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上常规的足球教学课,实验期限为2012年9月初-2013年6月初,即一个学年.在教学实验开始前,对照班学生分4组,实验班的男生分4组,分别与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平顶山教育学院、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等四所高校的校足球队进行了比赛,以比赛最后的进球命中率为成绩,对学生的技战术应用情况进行测试,其中进球命中率=进球数/射门次数.

2.2.2实验课程设计对照班的足球技战术教学课程设计:第一阶段:技术教学阶段,学习时间为一个学期.主要教学任务是对基本的足球技术进行讲解,主要以技术训练为主,让学生加强技术应用训练.第二阶段:战术教学阶段,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主要教学任务是讲解足球比赛中的攻防战术,以战术训练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两两练习如何攻防,对照班的学生每周安排一次分组比赛,每月组织一次外校的足球比赛.实验班的足球技战术教学课程安排:第一阶段,技战术理论与分析教学,从9月中旬开始到10月底结束,教学时间为一个月.主要教学任务是给学习讲解主要的技术和战术,让学生观摩世界杯足球赛,教会学生如何去分析和揣摩足球比赛中双方的技战术安排,让学生明晰如何利用球员的技术优势去组织全队的足球战术[8];同时让学生明白只有了解球员的技术优势,才能够使各个队员都能够明白整个战术安排的深奥之处,才能够互相配合将技战术的优势给发挥出来,从而打一场漂亮赛.这个阶段的创新就是将基本的理论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领会技术要领,自己去分析战术的运用,自己揣摩如何运用战术等等.第二阶段,足球技战术比赛训练,教学时间为1个学期零3个月.第二阶段的足球技战术教学任务是在课堂上学生分成4组进行足球比赛,比赛时剩余的2组组成教练组,分别给比赛的2组做教练,给比赛中的球队出谋划策,并观摩2组的技战术应用优势.比赛结束之后,对每个队员的技术优劣势进行分析,讨论每个队的战术运用的失误之处,互相听取别的同学给自己的建议等等.同时,为了检验学生的技战术应用情况,每周组织实验班学生与河南城建学院自己的校足球队或平顶山其他高校的校足球队进行一次比赛,让学生通过与强队的比赛,检查自己的技战术方面的差距,从而学习强队的经验,对自己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让学生学会自主成长,锻炼学生自主运用技战术的能力.此外,每个月组织学生观摩一次在平顶山举行的足球比赛,让学生去现场观摩强队的技战术应用,使学生从中寻找自己的榜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应用,从中领会其他球队与球员是如何在比赛中合理应用技战术的.

2.2.3实验后的成绩测试在教学实验结束后,仍然是实验班的男生分4组,对照班的学生分4组,分别与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平顶山教育学院、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等四所高校的校足球队分别进行比赛,依然以比赛最后的进球命中率为成绩,对学生的技战术应用情况进行测试.

3教学实验结果分析与建议

3.1教学实验结果分析根据足球技战术教学实验前后对照班学生与实验班学生分别与其他4个校队进行的比赛,统计每个队的最后进球命中率结果,将结果按照对照班与实验班分成4组数据.根据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进球命中率情况,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处理,得到了如表1所示的结果.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对照班学生的进球命中率的p值水平为0.046<0.05,说明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后进球命中率也有所提高,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实验前后,实验班的进球命中率p值水平为0.0012<0.01,说明实验班学生的进球命中率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进球命中率都不高,都约为17%,实验班只比对照班高一点0.26%,经过p值检验,对照班与实验班之间的p值水平为0.894>0.05,这说明实验对照班男生与实验班男生在进球命中率表现上没有差异,双方水平比较相当.实验后的对照班与实验班的进球命中率都有所增加,实验班的进球命中率提高了36.82%,对照班的进球命中率提高了8.96%;对照班与实验班在实验后的p值水平为0.0029<0.01,说明实验后,对照班学生与实验班学生的进球命中率有了显著的差异.由此验证,实验教学中采用技战术比赛训练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进球命中率,使学生的技战术应用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大学足球赛总结第4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我县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建设,完善校园足球训练竞赛体系与专业化青少年足球训练竞赛体系有效对接、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和完善科学规范、衔接紧密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推进全县校园足球活动有序开展,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足球运动,不断壮大校园足球规模,发掘和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确保精英球员能够在“最优VS最优”的竞赛环境中持续提升竞技能力,打造全州一流青少年足球队伍。

二、组织机构与职能

(一)工作机构

训练营建设工作由县教育局体卫艺科开展、统筹推进,具体工作由县校园足球协会组织实施,开展相关工作。

(二)工作职能

1.贯彻落实州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有关要求,开展我县训练营各项工作;

2.聘请、聘用校内外技术总监、教练员和工作人员;

3.组织我县训练营教练团队对各学校训练营和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练员开展培训与技术指导;

4.开展我县训练营营员选拔和日常训练,并随着我县青少年足球发展形势,逐步扩大各年龄段覆盖面;

5.建立我县训练营营员档案,开展动态追踪管理;

6.推动各学校训练工作,对日常训练、比赛等进行监督;

7.组织我县训练营营员,参加国内外青少年足球竞赛、文化交流等活动。

8.为我县训练营营员提供进入职业队、国字号队伍机会。

三、建设步骤

(一)营地校。全县各级各类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营地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校内足球比赛,选拔优秀足球运动员,加强日常训练,代表学校参加县级选拔赛和各级校园足球比赛。

(二)学校训练营。各学校训练营可借鉴县训练营模式,分年级选拔本校各年龄段最佳阵容,开展日常训练,进行赛前合练,参加县训练营选拔赛和各级校园足球比赛。

(三)县训练营。每年开学初举办全县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选拔赛,选拔各年龄段最强阵容,组建县训练营。县训练营将利用周末、节假日、假期等时间,开展集中训练。

四、县训练营营员选拔和管理

(一)训练营营员年龄

小学丙组: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间出生;

小学乙组: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间出生;

小学甲组: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间出生;

初中组: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间出生。

每个组别营员人数控制在25-30名左右,最终人数根据参赛学生的足球综合水平确定。县训练营训练本着自愿原则参加,并代表县参加全国、省、州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

(二)评委组设置

邀请足球专业人员、优秀教练员组成评委组,对参加全县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选拔赛的足球运动员进行评分,并根据学生自愿原则,最终确定县训练营营员名单。

(三)评分内容

1.技术部分:进攻和防守能力、第一次触球能力、控球和接球连接能力、运球能力、传球和长传能力、射门(得分能力)、头球能力、双脚使用能力、抢断能力。

2.战术部分:阅读比赛的能力、组织能力、利用空间的能力、防守积极性、无球战术能力、摆脱压迫的能力。

3.体能部分:速度、爆发力、协调和灵敏、耐力(负荷能力)。

4.团队精神:毅力、创造力、积极性、领导能力、自信心、为团队牺牲精神、交流能力。

(四)选举方法

1.小学组:

(1)每场比赛,评委组根据每名运动员在各场上位置上的表现,选最佳阵容;

(2)比赛全部结束后,根据最佳阵容,初选30—40名县训练营营员;

(3)初选运动员将参加县训练营第一期培训班,进行复选,由县训练营教练团队根据运动员实际表现选拔25—30名县训练营营员。

2.初中组:

(1)每场比赛,评委组根据每名运动员在各场上位置上的表现,选最佳阵容。

(2)比赛全部结束后,根据最佳阵容,初选30—40名县训练营营员。

(3)初选运动员将参加县训练营第一期培训班,进行复选,由县训练营教练团队根据运动员实际表现选拔25—30名县训练营营员。

(五)县训练营营员管理制度

1.营员要积极参加县训练营安排的训练、比赛等活动,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向教练员请假;

2.未经教练员批准无故不参加活动3次,将取消当年营员资格,并取消下一年县训练营试训资格;

3.营员获得教练员批准前提下,未能参加当年总训练时间的60%(受伤等特殊原因除外),取消当年营员资格;

4.上半年,营员参加训练时间不到60%,取消参加全国、省、州校园足球夏令营资格;

5.营员要遵守训练、比赛、活动时间和相关纪律,凡出现打架、斗殴、破坏队内团结、报复队员、作风恶劣的,视情节严重程度,取消当年营员资格,并取消下一年县训练营试训资格;

6.上述规定中,初中组营员必须遵守第五项规定,并根据参训次数或年末技能测试结果,颁发结业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

五、竞赛体系

(一)校内竞赛。校内竞赛是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在校内开展的足球竞赛活动。小学低年级要以兴趣培养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活动和趣味性足球技能竞赛,中高年级以上建立足球代表队,开展5人制或8人制校内足球竞赛。初中、高中(包括职业高中)建立班级、年级、学校足球代表队,开展8人制或11人制校内足球竞赛。

(二)县级竞赛。县级校园足球竞赛以学校为参赛单位,分别开展小学、初中、高中三级比赛,并在其中选拔优秀队伍参加全州校园足球比赛。

(三)全州竞赛。全州校园足球常规赛事有,全州校园足球冬训检验赛暨州训练营选拔赛(以县市为代表队参赛,参赛范围为小学、初中)、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比赛(以学校为代表队参赛,参赛范围为高中)、校园足球夏令营比赛(以县市为代表队参赛,参赛范围为小学、初中)、“州长杯”青少年足球比赛(以县市为代表队参赛,参赛范围为小学、初中、高中)、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以学校为代表队参赛,参赛范围为小学、初中、高中)、“体校杯”青少年足球比赛(以学校为代表队参赛,参赛范围为小学、初中)等。

六、保障措施

(一)经费保障。县训练营经费主要来源于州校园足球协会、县政府拨款。训练营资金使用范围包括聘请教练团队及工作人员;开展各年龄段营员日常集中训练及比赛;举办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班;购买足球相关器材;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比赛和交流活动;支持各学校训练营建设。

(二)场地保障。县训练营场地主要设在一小、二小、四小、五中、二中、四中。

(三)教练员保障。县训练营采取州教育局选派、自行聘用等方式,聘请国内外优秀教练员或在我县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练员中建立教练团队,聘用协议一年一签。

大学足球赛总结第5篇

作者筒介:徐金111(1950-),男,浙扛宁波人,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与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我国足球职业联赛引进外籍球员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外籍球员引进对提高我国职业足球联赛的水平,促进球市发展,引入职业足球运动员素质、球队竞争机制和作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有效地推动了我国足球职业化、国际化和与世界接轨的进程。同时发现我国引进外籍球员总体水平不高,缺乏名人效应,影响国内球员的锻炼与培养等问题。从而对中国职业足球的持续发展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国职业足球;外籍球员;引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2―0159―03

引进世界各国优秀球员加盟本国职业足球联赛,是国际足坛发展的趋势和我国足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中国足球走向世界、融人世界足球大家庭、与国际足球接轨的需要。外籍球员引进推动了我国足球职业化进程,引入了新的足球理念、技术和战术,提高了比赛水平和观赏价值,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球迷和观众,促进了我国球市的发展,有效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足球需要。但是,我国外籍球员引进与世界足球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如何做到既引进外籍球员又培养本国球员;学习外籍球员职业足球素质,促进我国足球运动员职业素质的提高;如何处理好引进外籍球员与中国足球发展的关系等,是目前足球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主要通过对我国引进外籍球员状况的分析研究,为我国更好地引进外籍球员、提高职业足球联赛水平、促进足球运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甲级职业足球俱乐部1994―2003赛季引进的外籍球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主要内容,查阅国内1994年以来引进外员方面的有关论文、报道、评论、中国足球协会历年甲级俱乐部竞赛规程、中国足球协会关于引进外籍球员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国外俱乐部引进外籍球员的相关资料。

1.2.2 专家访谈法 利用职业足球俱乐部集中冬训期间对多名教练员和球员进行了访谈。

1.2.3 问卷调查法 2002年2月在昆明海埂基地对集训甲A甲B的20多个足球俱乐部发放问卷,其中俱乐部管理人员与教练员问卷74份,国内球员问卷262份,有效回收率均为100%。

1.2.4 数理统计法 数理统计使用软件Microsoftexece15.0。

2.结果与分析

2.1 外籍球员引进的基本状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外籍球员引进成为可能,外籍球员引进是中国职业足球10年中最典型的特征。根据中国足协1994-2003年甲级足球俱乐部外籍球员引进的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共引进897名外籍球员,外籍球员42,4%来自欧洲;33.3%来自南美洲;引进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外籍球员分别占14.3%、8.8%和1.3%(表1)。

根据对中国甲级足球俱乐部1994―2003年引进外籍球员其中的428名比赛赛场位置的统计表明,前锋占总数的41.6%,前卫占总数的31.3%,后卫占总数的20.8%,守门员占总数的6.3%(表1)。

根据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引进外籍球员的水平层次看,55.6%的外籍球员来自国外的甲级队,24.9%的外籍球员来自国外的乙级队,19.5%的外籍球员来自国外的乙级以下球队。

上述数据反映,虽然我国职业足球引进外籍球员在付出大量学费和不断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国际足联转会章程》使引进外籍球员逐渐趋于理性化,但从10年职业联赛的总体上看,还存在量多水平低,来源不稳定,挑选余地小,缺乏名人效应等问题。而世界足球强国强队引进外籍球员的成功经验表明,引进外籍球员原则上都是国际一流的球星。尽管如此,根据我们对224名国内球员和42名教练员对外籍球员引进态度与必要性的问卷调查,100%的教练员表示外籍球员引进是必要的,86.2%的国内球员对外籍球员引进持欢迎态度,表明我国引进外籍球员是得到俱乐部教练员和球员肯定的。

2.2 外籍球员引进促进了我国球市发展,提高了足球联赛的观赏性 我国足球改革的重大举措就是引进外籍球员,外籍球员登上比赛舞台是中国职业联赛的一大亮点。“英超”、“德甲”、“意甲”等欧洲五大联赛球市的火暴与众多的外籍球员加盟有着密切的联系。足球比赛是以射入对方球门球的多少决定胜负的运动项目,比赛所有的技术和战术都是围绕射门这个中心环节展开的。攻守转换越快,射门越多,比赛越精彩激励,观赏的效果就越好。为了说明引进外籍球员在这方面的贡献,我们对1995―2001赛季甲A甲B足球俱乐部外籍和国内得分球员人均进球数进行了统计(表3、4)。

表3反映甲A甲B职业足球联赛外籍得分球员和国内得分球员入均进球数,从1997年联赛开始外籍得分球员人均进球数就一直领先国内球员的人均得分数,经检验,P<0.05,表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外籍球员的得分能力强于国内球员,在我国职业足球联赛中具有重要作用。据中国足协资料统计,到2003年为止,我国职业足球联赛和足协杯赛的现场观众达4500万人次,年均500万人次,这不能说与外籍球员引进没有关系。

然而,近年来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的球市正在不断萎缩,这与前些年国内球市的繁荣情景形成鲜明的对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不是引进的外籍球员,而是我国职业足球联赛出现了“假球、黑哨、”等诸多的问题。所以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制订相关的法规,整顿职业足球俱乐部,强化球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净化联赛环境,逐渐恢复我国职业足球联赛应有的魅力。

2.3 外籍球员引进使我国职业足球遥渐与世界接轨 世界足球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引进外籍球员,这与世界各国经济和文化的广泛交流一样,足球市场也不是封闭自守的。南美各国的足球传统和球员的相互交流使巴西、阿根廷等为首的球队始终代表世界足球先进水平的一部分。欧洲对外开放程度最大,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足球环境,成为世界最优秀足球选手集聚的地方,吸引着众多世界顶级球员的加盟。各国球员的频繁流动,对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1998―1999年欧洲主要联赛外籍球员引进人次占本国球员总数百分比的统计,法国占20.1%;英格兰占20.8%;西班牙占36.9%;德国占34.4%;意大利23.5%,足球发达国家外籍球员引进的数量远高于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2001赛季统计的13.97%和2002赛季统计的12.31%。而这种做法并没有影响他们国家的整体水平。因此,中国足球要改革与发展,必须解决好外籍球员引进与本国队员培养的问 题。

引进外籍球员是我国融人世界足球大家庭的需要。广泛吸引各国优秀球员到本国的职业联赛中来,是世界足坛发展的大趋势,日、韩足球水平的跨越式提升也证明了引进外藉球员的必要性。我们应学习与借鉴国际足球引进外籍球员的成功经验,在解决好引进与培养关系的前提下,更多地吸收优秀外籍球员加盟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促进我国职业足球联赛的国际化进程。

2.4 外籍球员引进促进了我国职业足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

足球是世界性的运动项目,赛事多、交流广,尤其是优秀球虽的流动对促进各国足球运动的发展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外籍球员的比赛经验、控制比赛的能力较国内球员相对成熟,因而对比赛的结果影响较大。为了了解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引进外籍球员所带来足球新的理念、技术和战术,我们对俱乐部管理人员、教练员和国内球员共296人就该方面的内容开展调查。结果表明,外籍球员引进能提高球队技、战术水平和整体实力的占81.08%。由于他们介入,有效地巩固了球队的防守,增强了球队的进攻能力。因此,得分能力强的前锋、攻守兼备的前卫和稳固的中卫往往是各俱乐部外籍球员引进的主要对象。不同风格、不同特长的球员在一起训练与比赛,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对各俱乐部国内球员足球竞技水平的提高和球队整体比赛实力的增强无疑是肯定的。如大连实德、山东鲁能和上海申花等足球俱乐部因为引进外籍球员“得法”,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

但是,由于我国各俱乐部引进外籍球员的指导思想多少带有急功近利的色彩,引进外籍球员主要是为了球队的比赛成绩,缺乏引进外籍球员与俱乐部长期发展的思考;缺乏本俱乐部引进与全国范围内整体水平提高一盘棋的战略部署;没有充分利用外籍球员培育我国足球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而,我国务俱乐部引进外籍球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球队技战术水平的提高,但整体上没有实现我国足球运动水平“质”的变化。

2.5 外籍球员引进有助于我国球员职业素质的提高和球队竞争机制的建立 提高球员的职业素质,建立球员竞争机制是职业足球俱乐部建设的重要内容。调查结果表明,外籍球员的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得到认可的占74.3%。他们训练刻苦,比赛全力,生活自律,遵守俱乐部规章制度,服从俱乐部管理,给我们带来了国外职业足球球员良好的道德风范。而我国职业俱乐部的一部分球员恰恰在这些方面是一个比较薄弱环节,外籍球员的表现为我国球员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在球队建立竞争机制方面,调查反映,外籍球员引进俱乐部能产生竞争机制的占76.1%,表明认同率较高。但是,由于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与世界足球发达国家相比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职业联赛到目前为此,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精力、财力,主要的投入在职业俱乐部。因此,青少年优秀足球运动员涌现的数量较少,对职业俱乐部球员的冲击就更小,各俱乐部球员“安居乐业”没有竞争压力,即便是流动,也不怕无去处。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俱乐部建设,而且不利于球队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事实证明,在国内竞争对手不多的情况下,通过外籍球员引进,使外籍球员之间、中方球员之间和中外球员之间都有了一定的危机感,增强了竞争意识,有效促进了球队的作风建设和训练、比赛水平的提高。

然而,依靠外籍球员的引进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俱乐部缺乏竞争机制的状况,要建立常效竞争机制,必须狠抓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梯队建设,只有青少年优秀球员不断涌现,各俱乐部有充沛的后备人才,才能真正建立俱乐部竞争机制和促进球队训练、比赛水平提高。

2.6 外籍球员引进吸引了球迷和新闻媒体,扩大了俱乐部影响 外籍球员进人本国足球职业联赛对广大观众和球迷来说是比赛的一大看点,由于足球比赛足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因此,外籍球员所在俱乐部的训练、外籍球员的技战术能力与比赛表现等情况使新闻媒体有了积极“抄作”的价值。世界足球强国引进外籍球员在吸引球迷和新闻媒体关注、扩大俱乐部影响等方面已具有较成熟的经验,他们通过现场电视转播、重播和各种报刊杂志的报道,使俱乐部在本国和世界都产生重大的影响,有效地扩大了俱乐部的宣传力度,对俱乐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品牌效益等方面都带来了较好的影响。同时,对于俱乐部开拓海外市场,创建跨国公司,输出俱乐部的各种产品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好处。英超联赛大量的一流外籍球员登场,吸引了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参与电视转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但是,在这方面本次调查反映,我国引进外籍球员在吸引球迷与媒体关注和扩大球队知名度的认同率较低,只占被调查对象的33.8%。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职业足球联赛的整体水平较低,难以吸引世界高水平的外籍球员;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各俱乐部已引进的外籍球员水平还不能满足更多、更高层次的观众和球迷对职业足球联赛的需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1)广泛吸收各国优秀球员加盟到本国的职业足球联赛中来是世界足球发展的大趋势。我国引进外籍球员,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促进了球市的发展,推动了足球职业化、国际化和与世界足球接轨的进程。2)外籍球虽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职业球员素质、竞争机制、先进的技战术等新的足球理念。对提高我国职业足球联赛的水平,增强球队的整体实力,形成队内竞争机制,吸引球迷和媒体,扩大俱乐部影响和球队作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3)我国甲级职业足球俱乐部在10年的联赛中引进的外籍球员,总体上看,量多水平低,缺乏名人效应;同时,引进外籍球员主要为比赛成绩、职业足球联赛环境不健康、没有正确处理好引进与培养的关系,尤其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等问题对外籍球员引进工作的改进与提高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2 建 议 1)外籍球员引进不能只顾比赛的眼前利益,而是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学习他们对足球的新理念、先进的技术、战术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带动球队水平走高。同时,必须结合联赛和创造实战比赛的机会培养本国球员。2)规范职业联赛环境,不断提高联赛水平,吸引优秀外籍球员。只有我国足球有所“为”,才能在世界足坛有所“位”。俱乐部要重视开发与经营,为高水平外籍球员引进提供资金支持。要借世界足球强国各俱乐部的训练环境、比赛环境、职业化管理体系等优势,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培养本国球员。3)坚持引进外籍球员的政策。改变注册外籍球员人数与上场人数不等的现状,实现俱乐部投资的最大效应。注册外籍球员人数与上场人数不对应的优点主要是产生外籍球员的间竞争和备用外籍球员,但这对俱乐部资金投入来说是得少失多,应进行适当调整。4)俱乐部要有专人负责外籍球员的引进工作,研究俱乐部的需求和外籍球员的情报,根据《国际足联转会章程》规则,通过观察、筛选、试训、比赛磨合等严格的程序,确保外籍球员引进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小鸽。从外籍球员看中国足球俱乐部的价值观――试评1996年中国足球联赛外籍球员[J].中国体育科技,1997(1):17―18.

[2]邱晓德.足球引进外籍球员实行配额制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9(9):46―47.

[3]王立虹.中国足球引进外籍球员情报盲区的形成及改革措施[J].山东体育科技,2000(2):94―95.

大学足球赛总结第6篇

【关键词】高校;足球团队;竞赛培训;目标体系;构建

A Stud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etition Training System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Football Team in China

SHANGGUAN Yi-qin, WANG bin

(P.E College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450002, China)

Abstract: After the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etition training system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football team in China, using experimental method, the paper propo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hree-level” college football league system and the “two-level” “race education” training system and other measures, builds “a foundation, four-level, three goals"”“race education” training target system and two actual combat training model, and cracks down the two bottlenecks of the development in “Grade-two players” and “Team backbone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football team and department football team, which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cultivation of excellent sports talents, optimization of student football team-building, enrichment of campus sports and cultural lif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competitive level of the school.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f public PE and speci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otball team; system construction

足球是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已经普及,[1]但专项教学竞赛培养体系还不完善:缺乏“校代表队”建制和“竞赛教育”培训体制。根据22所高校的调查,校内虽有“选项课”和“校联赛”的设置,但参加“校联赛”的院代表队员主要是高年级学生;普及的“选项班”教学与“校联赛”不能很好地结合,两者在参与人数比例和竞技水平需求上差距较大,“选项课”教学效能与“校联赛”竞技技能之间缺少合理过渡、有效转换,中间缺少一个“年级联赛”环节的过渡;在专项顶层设置上,没有“校代表队”建制的高校比例约占70%,“竞赛教育”培训仅限于少数学生裁判方面、缺乏参赛学生运动训练和竞赛方面的指导。现实中,有“选项课”普及而无“校代表队”提高,有“校联赛”组织而无“竞赛教育”培训,这种重视课堂、忽视课外、忽视竞赛教学培训的思想倾向和部分教师对体育专项教育培养目标层次的模糊认识,以及教学与赛制不能系统衔接的现状,直接影响了高校体育教育功能的整体发挥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未来10年,“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因此,本文提出学生足球专项团队“竞赛教育”培训目标,完善高校足球教学竞赛制度,建立“竞赛教育”培训以及校院团委管理体制,在探索高校体育专项教育整体改革、培养学生体育优秀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目前,在全国中文期刊文献资料中,对此方面的研究非常少。为此,将我们多年专项教学、竞赛教育培实验的结果总结出来,供参考。

1研究方法

根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的和课程目标、任务以及学校体育竞赛工作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专项发展的潜能和需求,我们将构建学生足球团队教学竞赛培训目标体系作为研究对象。

1.1访谈法

课题组通过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的校院代表队员,正在北京、南京、广州、西安、湖北、四川等农业院校和上海交大、西南财大、重庆工学院、天津商大、河南大学等22所国家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攻读农工、财经等学科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对河南省10所高校的调查,了解该校体育教学和足球竞赛培训情况。

1.2实验法

2000年3月至2010年11月,通过河南农业大学举办“大二教学联赛”、“校联赛”和校代表队参加“高校联赛”,赛前采用技战术训练方法指导、专题理论讲座、分析比赛和准备比赛、执法比赛、联赛总结等方法,对河南农业大学的99--09级足球项目的二年级院队、学院代表队“组织者”、“裁判员”和校代表队员进行“裁判员”和“教练员”的培训。

1.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的各项数据和实验所得的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处理。

1.4逻辑分析法

根据足球教学竞赛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专项发展的需求,从建立校园“三级联赛”制度和二级“竞赛教育”培训体制出发,探讨竞赛培训体制建立和实施培训教育对学生体育人才成长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揭示其内在的成长规律和各个层次之间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逻辑发展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学生足球基础不同则发展目标各异。在我校,大学一年级参加足球选项课学习的人数达780人占年级总人数的16.6%;大二时学生足球技能提高则参加比赛的需求增加。通过建立“大二教学联赛”、“校联赛”和校代表队参加“高校联赛”的“竞赛教育”培训体制,培养学生裁判员833人,其中主裁判323人、助理裁判510人,获得国家二级裁判员53人,自1999年实施“双裁制”以来,学生独立执法比赛600多场,成效显著,开创了大学生自我管理“校联赛”的新局面。其次,培养学生教练员438人,其中院队教练306人,校代表队员132人,“校联赛”评选最佳射手8人、最佳阵容运动员88人。在上述1270余名体育骨干中,有83人考上本专业硕士研究生、12人考上博士研究生,还有毕业留校、高校任教等10多人。在2000-2006年期间,校代表队在参加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河南赛区中,连续三届获得名次奖和连续五届获评“体育道德风尚奖”。

2.1建立高校“三级联赛”竞赛制度和二级“竞赛教育”培训体制,培训学生裁判员、教练员,拓展参赛运动员实战技能

根据多年竞赛实践,在体院支持和专项教师指导下,逐步完善“大二选项班教学联赛、校联赛和校代表队参加高校联赛”的“三级联赛”竞赛制度,建立专项教师指导、院团委管理“大二联赛”、“校联赛”以学生工作为主培训“裁判员”制度以及院代表队参加“校联赛”和校代表队参加“高校联赛”专家指导院队组织者、校代表队员培训“教练员”的二级“竞赛教育”培训体制。如图1所示:

第一、培训学生裁判员:主要采用师生组合、学生以老带新的“双裁制”培训方法[2-3]。

(1)低年级学生裁判员培训,组织“大二选项班教学联赛”,由专项任课教师指导、足球教研室管理培养低年级学生裁判员,15个学院可培训校内“助理裁判员”60人。

(2)高年级学生裁判员培训,组织“校联赛”,由专家指导、院团委管理培养高年级学生裁判员,可培训校内“裁判员”60人。

第二、培训学生教练员:主要采用专题讲座、技战术训练、竞赛指导与总结等方法。

(1)院队助理教练员培训,在“校联赛”中,由专家指导、院团委管理组织院代表队组织者培训学生“教练员”30人。

(2)院队主教练员培训,在“高校联赛”中,由专家指导、校团委管理组织校代表队训练、指导校代表队员(部分院队组织者)培训“院队主教练”25人。

第三、提高学生运动员比赛技能:举办“大二选项班联赛、校联赛”,组织校代表队参加“高校联赛”,发展参赛运动员技能,形成“二年级队、院代表队和校代表队”的运动员层次。

2.1.1创办“大二选项班教学联赛”,建立学生裁判员培训制度,发展大二年级团队协作配合意识、拓展参赛学生实战技能

根据22所高校的调查,各个高校足球竞赛体系还不完备,校内仅有一个“校联赛”, 而参加“校联赛”的院代表队员主要是高年级学生。普及的“选项班”教学与“校联赛”不能很好地结合,两者在参赛人数比例和竞技水平上差距较大、中间缺少一个“基础”环节的衔接。

在我校,通过对大二足球选项课的调查,有89%的学生希望参加正式比赛,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专项训练、备战与指挥比赛的知识和技能,其中12%的学生希望学习裁判知识、掌握执法比赛技能。因此,我们在大一足球选项课基础上,创办“大二教学联赛”,将足球选项班教学与校联赛衔接起来;普及的专项选项班教学为“大二教学联赛”的开展奠定了基础。10多年的教学竞赛实践证明,“大二教学联赛”在选项班与校联赛之间架起一个桥梁,为选项班学生提供一个发展平台,可以弥补足球课中竞赛学时的不足,也为学生裁判知识技能“实践”提供机会,拓展了体育专项教学的空间和时间,补充了教学内容和方法[4]。

2.1.2建立“校联赛”以培训学生裁判员、院代表队教练员为主的培训制度,发展院级团队协作配合意识、拓展院队运动员实战技能

普及的专项选项班教学和大二教学联赛为“校联赛”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技能基础和“骨干”人才储备。“校联赛”为“大二教学联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校级竞争的舞台。

根据22所高校的调查,“校联赛”安排已成制度,各个院系都非常重视并提前予以准备,学生足球干部已经成为各个院系代表队训练和比赛的“教练”。但是,“学生教练”处在专项选项课教学和校代表队培训之间,学校没有安排专门的培训。因此,我们以“校联赛”的准备期为主,建立院代表队备战“校联赛”培训“学生教练员”制度和“校联赛”由学生裁判员工作、实行“双裁制”方法培训“学生裁判员”制度[5-6],提高院队骨干训练竞赛的组织管理和指导能力,以弥补高校体育专项竞赛院代表队“教练员”、“裁判员”知识技能培训的不足;建立“校联赛”团体名次奖、学生最佳裁判员、最佳射手和最佳阵容运动员评选奖励制度,逐步形成“校联赛”学生工作、教师指导和院团委协调一致的“绩能效”管理模式,促使校园足球运动健康发展。

2.1.3 建立参加“高校联赛”以培训校代表队运动员、院代表队教练员为主的培训制度,发展校级团队协作配合意识、拓展校队运动员实战技能

根据22所高校的调查,平时能够坚持“校代表队”培训的学校不多,有7所高校能够赛前组建“校代表队”、参加本省市的高校联赛,另外,还有70%的学校存在日常没有“校代表队”、而不参加高校联赛的情况。在我校,自2000年以来,在举办“校联赛”之后,我们注重选拔各院核心队员和表现突出、有发展潜能的运动员,组建学生校足球团队包括最佳射手、最佳阵容运动员和最佳裁判员,安排“校代表队”训练和对外比赛,建立专家指导、校体委与院团委管理、参加“高校联赛”制度[6-7] ,见图一,我校共6次参加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河南赛区比赛,连续三届获得名次奖和连续五届被评为“体育道德风尚奖”。实践证明,“高校联赛”后,校代表队员回到各个院系组织院队参加来年的“校联赛”,带领学生进行的课余训练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明显增强,促进了院队整体竞技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以校队员促院、以院队发展促校队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提高了学校整体竞技水平。

2.1.4建立二级“竞赛教育”培训体制,制定完整培训计划,确保竞赛教育培训成效

根据大二教学联赛、校联赛和参加高校联赛“三级联赛”制度的安排,我们以教练技能和裁判技能培训为主,主要采用专题讲座、技战术训练、热身赛、联赛实战与自修、联赛总结与指导等方法,建立实战培训模式,确保二级“竞赛教育”培训成效。在培训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学生教练、裁判“竞赛教育”培训内容安排如下:

(1)在训练指导方面,必修内容是比赛位置技能与战术训练、体能与技战术训练,必修补充内容是比赛取胜规律与整体攻守方法,自修内容是基本技术训练;

(2)在竞赛指导方面,必修内容是赛前对手技战术分析、布置本队比赛阵型与打法,必修补充内容是比赛观察分析、比赛阵容调整与指挥,自修内容是局部战术训练;

(3)在保健指导方面,必修内容是比赛的自我保护与损伤预防处置方法,必修补充内容是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体能疲劳、恢复与营养,自修内容是体能、身体机能评价;

(4)在裁判指导方面,必修内容是专项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裁判员哨声、手势、旗示技能和选位跑位原则与方法,必修补充内容是双主裁判与助理裁判的配合,自修内容是裁判执法分析与总结[10]。如表1所示:

在培训的课时安排上,

(1)在培训教练员方面:学生“助理教练”即“校联赛”院队组织者的培训课应达到13次,每次60分钟。其中专题理论讲座、技战术训练方法指导4次应占总数的31%,余下的69%为指导球队比赛、总结比赛的实战锻炼;学生“主教练”即“高校联赛”校队队员的培训课应达到41次,其中专题理论讲座、技战术训练22次占总数的54%,其余46%是在专家指导下准备比赛、执行比赛方案、参与比赛、总结比赛的实战锻炼。

(2)在培训裁判员方面:学生大二联赛“助理裁判员”培训应达到42次,其中,比赛执法场次和赛后小结37次应占总数的88%,余下的12%为专题理论讲座和裁判基本功训练;学生校联赛“裁判员”培训应达到42次,其培训方法和次数与“助理裁判员”培训相同。

经过多年培训和比赛统计,学生裁判员比赛执法场次两届联赛相加在8次以上、助理裁判执法场次在6次以上,均能胜任校联赛的裁判工作[8];学生教练员由于他们自身专项技能发展、主持院代表队工作实践和参加校代表队的培训经历,使他们由低一级层次逐渐向高一级层次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个人特点兼有院队特色的教练指导技能。

2.2建立“一基础、四层次、三目标”教学竞赛培训目标体系,破解“二年级院队”、“院队骨干”层次向上发展的瓶颈

根据竞赛培训实验的结果,我们提出建立“一基础、四层次、三目标”教学竞赛培训目标体系,即以选项班(爱好者)为基础、“二年级院队(助理裁判员)、学院代表队、院队骨干(裁判员、助理教练员)和校代表队(院队教练)”为四个层次、学生“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为三个目标。如表2所示:

在构建“三级联赛”塔式“竞赛教育”培训体制中,我们以“选项班”为基础、以校代表队为最高层次,以“大二联赛”培训年级骨干和“校联赛”培训院队骨干为突破口,破解“大二院队”、“院队骨干”层次向上发展的两个瓶颈,弥补足球选项课中竞赛学时不足和院队骨干缺乏培训的不足,优化“院代表队”建设、促进“校代表队”发展,形成学生“教练员裁判员二级、参赛运动员三级”培养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足球发展的特殊需求,将选项课教学效能持续发展成为联赛实战技能,巩固足球选项课教学效果、提高足球竞赛培训成效和体育人才培养质量,为高校实施健康教育、专项技能培养和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服务。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提出建立普通高校学生足球团队“以足球选项班为基础,以二年级院队、学院代表队、院队骨干和校代表队为四个层次,以学生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为目标”的教学竞赛培训目标体系,强化课内与课外、普及与提高结合,巩固体育教学效果和提高竞赛培训质量。

3.1.2通过采取创建“大二联赛”、“校联赛”制度和参加“高校联赛”等措施,建立专项教师指导“裁判员”和校队运动员、院代表队“教练员”的“竞赛教育”培训体制,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提高校联赛执法管理水平和院代表队整体竞技水平。

3.1.3确定“竞赛教育”培训内容和二级实战培训模式,拓展体育教学的空间和时间,补充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专项选项课教学与竞赛培训的协调发展,提高实战技能,培养高等教育兼有一技之长全面发展的体育骨干人才。

3.1.4专项选项课教学、院队骨干培训和校代表队建设是高校体育发展的“三驾马车”,采用以“大二联赛”培训年级骨干和“校联赛”培训院队骨干的方法,破解“大二院队”、“院队骨干”层次向上发展的瓶颈,完善高校体育专项教学竞赛培训体制,培训校院级优秀体育人才和体育骨干。

3.2 建议

3.2.1高校体育应进一步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密切课内与课外之间的联系,增加实战教学内容和竞赛培训方法,以实现健康教育、专项技能培养和终身体育为目标。

3.2.2高校应加大体育教学竞赛经费的投入,保障校代表队的常规训练和竞赛,校代表队应采用“派出去,请进来”和参加高校联赛的方式,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专项综合素质和团队配合技能。

3.2.3补充完善校内各级代表队获得优异成绩的奖励政策,健全学生参赛防止意外伤害发生的医疗保险制度,形成大二年级、院级和校级专项骨干培训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上官义勤等.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两年制专项教学模式的研究[J].洛阳大学学报,2003(4):120-121.

[2]上官义勤等.对高等学校学生足球裁判员培养的实验研究[J]. 洛阳大学学报, 2001(2):90-91.

[3]赵自明,上官义勤.“双裁制”在高校足球比赛中的运用与研究[J].洛阳大学学报,2000(2):90-91.

[4]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404-441.

[5]亚洲足球联合会编著;中国足协翻译审定.亚洲足球教练员c级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09-169.

[6]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06-169.

大学足球赛总结第7篇

关键词:中学足球;现状;对策;建议

Abstract:Through literature,questionnaires,statistics survey conducted in middle school football situation,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measures,put forwar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high school football level.

Keywords: high school football Curr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前言

现代足球竞技水平的高速发展现使得青少年足球训练成为各国足球人才竞争的焦点,抓好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基础工程保持青少年足球人才的优势,才有资格去竞争高水平的角逐,才能为足球运动持续发展创造根本条件。

青少年足球运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足球人才的基础。开展中学足球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增强团队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本文在对我市中学足球开展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制约中学足球运动发展的诸因素,为我中学生足球运动的发展献计献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本市49所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登陆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查阅文献及有关资料。

1.2.2问卷调查法:

选用随机抽样,利用面对面等形式对相关中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8份,回收率为98%。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校的在校人数、学生喜欢足球的程度、学校体育教师的人数、足球专选教师的人数、体育教师学历、足球教学经费的投入、标准足球场和足球数、学校足球课的开展、学校足球训练和竞赛的开展情况。

1.2.3访谈法

采用面对面交谈、问答等方式对相关学生进行调查。

1.2.4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将问卷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用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2.调查与分析

2.1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喜好调查结果分析

市内49所中学随机调查了20个班级(高中12个班级、初中8个班级),其中初中调查学生有412人,比较喜欢和喜欢足球的学生占了调查总人数的55.2%;高中调查学生有969人,比较喜欢和喜欢足球的学生占了调查总人数的78.7%,说明足球运动还是深受中学生的欢迎的。

2.2体育师资力量

中学体育教师与学生是300:1的比例,调查的49所学校中高中5所专职体育教师1―3人,11所4―7人,5所7人以上,初中6所学校有足球专选教师,且各只有1人,其它22所都没有,高中12所学校有足球专选教师1人,5所2人,其它4所没有。由此看出,足球专项教师的缺乏是制约当前中学足球运动开展的重要因素。

2.3学校的重视程度

49所学校中,无教学经费投入的29所,投入500-1500元的14所,投入1500-3000元的4所,3000元以上的2所;有标准操场的15所;29所没有足球,4所只有2个足球,3个足球以上的学校有16所。

2.4中学足球教学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49所学校中,29所没有开展足球课,占总59.2%;开展1个学时的有8所,占总16.3%;开展2个学时有7所,占总14.3%;开展4个学时的有5所,占总10.2%,全市开展足球课的学校还不到全市所有学校的一半。

2.5中学足球场地建设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场地、器材设备是学校开展足球运动的最基本条件,调查中说明,在场地设施方面无运动场地的学校占调查总数的18%,有场地的占82%,有200m场地的18所,占总数的37%;,有场地300m的17所,占总数的14%;有400m场地的15所,占总数的31%。由此可见场地器材设备严重阻碍了中学足球运动的开展。

2.6中学足球运动训练及竞赛开展情况分析

调查统计:近年来有组织的中学生足球比赛少之甚少且规范程度较低。调查(1000人)中显示:有14%的学生非常了解足球运动、38%基本了解、有26%有所了解、22%完全不了解;10%的学生1-2天进行足球运动一次、23%的学生3-4天一次、15%的学生一周一次、52%的学生没有参与。数据表明,各中学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非常少。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调查发现制约学生参加足球运动的因素有:对足球运动的认知与参与、没有场地、没有比赛等。其中认知与参与为首要因素,场地器材相关比赛为重要因素。

与之相关还有学生对足球运动的意向,师资力量和教师的专业技能,场地配备和经费投入及学校重视程度。

3.2建议

3.2.1健全中学足球竞赛体制

以竞赛促训练,以竞赛增兴趣。竞赛是训练的指挥棒,有了长期的竞赛可以引起各学校对足球运动的重视与参与,吸引更多的青少年积极参与进来从而使学校队伍建设形成常态。

3.2.2加强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

加大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切实解决经费的标准。除自筹资金外,应当最大限度地借助商业性运作,通过市、区、县、校各级学生足球联赛获得企业、个体的赞助和支持。

3.2.3加强高师体育教育

师资力量欠缺,教师学历结构偏低,教学经验不足,因此必须使体育教师年轻化、科学化、知识化,建议加强高师体育教育力度、加大体育教师的培训。

3.2.4足球赛制的改革

进行足球赛制的改革,推广小场地比赛和“五人制”比赛,这样即可以解决场地,又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

参考文献

[1] 张锐;南昌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奎;关于地级市中学足球场地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05期

大学足球赛总结第8篇

关键词:足球联赛;青少年;上海市:年代

上海市早在1952年就举办了首届小学生足球联赛,“一代英豪”张宏根与国脚张水浩也在那时初露头角,以后每年都举行沪东中小学生足球传统赛。小橡皮球群众性活动也在大街小巷遍地开花,成为沪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进入八九十年代,上海市积极响应国家体委、教育部、发出《关于在全国中小学中积极开展足球活动的联合通知》大力提倡和推动足球活动的开展,据统计:1984―1990的七年中,由市、区布局,重点开展足球运动达783次,经常参加训练人数达29783人次。2007年市教委召开了“上海市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提出办好体育传统足球学校的具体要求,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小学生足球联赛整体水平,学校作为主战场,有效对接训练、竞赛组织工作。以杨浦、普陀、虹口、闸北四区开展最为广泛,成绩尤其突出。上海市小学生足球联赛具备以下几个优势。

一、联赛政策引导得力

上海市小学生足球联赛组织开展工作,长期以来政府给予高度关注、政策大力扶持。七十年代末专门成立了上海市中小学足球中心协作组(88年后改为教研组)。八九十年代主要由上海市足协和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承办,赛制、赛程更加细化及规范化。到二十世纪上海市大力发展校园足球,从各区到市教育局、体育局共同管理,协作举办联赛,每年定期拨款,建立足球专项经费(翻修场地、增添器材、教师训练补贴、参赛费补贴、表彰费、福利补贴等)。2009年颁布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上海市教委、体委在传统足球学校的基础上,又增设了一些校园足球试点学校,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本市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沪委发[2012]3号),2012年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成立,本市11所大学、35所高中及其所在的本市16个区县教育局,共同签署了《上海市校园足球“一条龙”建设联盟结对单位合作共建协议书》。[2-5]构建起大学、高中、初中、小学“1-2-4-8”足球项目布点体系,即每所高校对应2所高中,每所高中对应2所初中,每所初中对应2所小学;同时,上海市教育局规定各学校要做好足球特长生推荐工作,将学校参与足球联赛的成绩和以“足球”为主题的课余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学校年终评定的重要指标。许多学校由原来的一个队伍发展到各班有球队,各年级队,每周都会组织校内对抗赛和校外交流赛。[6]通过区级联赛选拔,优胜队伍晋级参加市一级比赛。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得小学生足球联赛近年开展火热,硕果累累。

二、联赛形式新颖丰富

近年来上海市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青少年儿童为重点,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小型多样的比赛。统筹成年,坚持常年不间断,举办小学各级(校、区、市)、各类及各年龄段的联赛。上海市各区每年都举办各具特色的足球比赛,从中选拔出冠军、亚军或组成混合队参加市级比赛。市级比赛有:锦标赛(上海市U系列小学生足球锦标赛、上海市校园足球联赛),杯赛(“育苗杯”、“雷锋杯”、“雏鹰杯”、“新长征杯”),选拔赛(上海市U系列精英赛、东亚俱乐部青年选拔赛),国际邀请赛(中日韩朝四国邀请赛、“上海杯”国际足球邀请赛)和企业赞助赛(肯德基杯冠军赛、百事可乐杯冠军赛、JVC美津农杯青少年足球赛)等。不同类别的比赛有效检验了各区足球的综合实力和阶段性成果,体现了上海市基层足球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联赛规模逐年扩展

自1993年我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工作全面开展,由于国家改革足球体制的各方面原因,到90年代末,上海参加联赛由1990年115所学校回落至44所,但上海市勇于探索,做出改革性举措,有了较大起色。近年来上海小学生足球联赛在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承办的情况下发展迅速,联赛水平逐年提高,赛程安排详尽规范,赛制更加科学,独具儿童比赛特点。参加联赛的学校发展到72所。2012年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成立,小学组作为联盟“金字塔”结构基础段,规模更加壮大。2012年举办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联赛。其中小学组有114个参赛学校,场次共285场,是近年来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2013年在上海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开幕式上初步确定三段式赛程体系,即每一学年的上学期为各联盟成员学校参加的联盟联赛;下学期为各分联盟参加的联盟杯赛,以及每年暑期举办的校园足球国际邀请赛。[7]同时,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四级联赛将小学组年龄段更加细化,分为U9和U11的男子及女子组。这套联赛体系更加吻合学校教学安排节奏,保证学生们在整个学龄期都能踢上球,踢好球。

四、联赛深受学生喜爱

上海市小学生足球联赛极大丰富了孩子们的业余生活,许多家庭将小足球联赛作为周末家庭日的最主要活动。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孩子们在意志品质、团队协作、身体体质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学校作为联赛的主战场,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比赛,场下的拉拉队员们也在紧张、兴奋、激动地心情中体味足球比赛的激情与魅力。联赛的举办带动学校其他相关足球活动的开展,很多学校每周逢双,早操改为足球操、足球舞。[8]足球文化自然融入学校教育,正如平四小学的校训“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时刻激励着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上海市鼓励开展足球项目的学校与上海市俱乐部青少年梯队(申花、东亚国际、申鑫、根宝基地等)联合签约培养,采取开展暑期夏令营和国际俱乐部合作的形式,共同承办沪上国际青少年足球联赛。

五、联赛广受媒体关注

上海市小学生足球联赛深受媒体关注。上海的文汇报、体育报、东方卫视、五星体育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甚至列为报刊头版和特期节目,联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高。媒体的广为关注,为青少年足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也为发掘足球天才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为我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伍绍祖.中华人共和国体育史(综合卷)「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184一185

[2]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54号文附件),2009

[3]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一2010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规程,2009

[4]上海市校园足球办公室.200梦一2010年度上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工作总结,2010

[5]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促进省级校园足球活动及全国布局城市中报、降级事宜的通知,2010

[6]徐金山,李滨.影响上海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11月,第5期第2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