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幼儿园教育学论文

幼儿园教育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5 17:13:32

幼儿园教育学论文

幼儿园教育学论文第1篇

在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90年里程中,从理论上讲,保育工作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早在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就提出“保育教导幼儿”的保教宗旨,现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之一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学前幼儿仍不具备独立生存能力,需要成人为之提供生存必需的物质条件,身体处在迅速发展,神经系统不断成熟的关键阶段,又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他们更多需要成人的保育。学前幼儿的认知意志、个性的发展,均存在无目的,无意识的倾向,如能接受正常、健康、充满爱护的保育能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由此可见,幼儿园保教对象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保育人员在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具有专业素质高质量的专职保育人员队伍是幼儿园全面做好保育工作的保障,是幼儿园落实素质教育有效措施之一。随着《规程》精神的进一步落实,幼儿园保育工作更深层次地得到了幼教工作者和社会的重视。以保育员为例,她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与幼儿直接接触较频繁,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活动习惯乃至品德意志的培养都离不开保育员的精心护理和言行影响,换言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保育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工作任务很难使保、教工作完全隔离。孩子人小易模仿,保育员同时也承担着教育任务,因此,幼儿园专职的保育人员工作作用已被放在了很关键的位置。

二、我单位幼儿保育员基本情况调查现状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

1.保育员的在岗年龄趋于中老年,年龄结构不合理。

2.保育员的整体学历层次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居多,下岗安置人员占有一定的比例。

3.保育员的非正式编制占有比例较大,给发作带来不稳定因素。

4.保育员的培训、再培训机会很少,无论是幼教理论素养,还是业务能力都难以提高。保育工作往往凭借经验或展板他人操作方式,随意性大。这些调查现状可以看出,保育员队伍的素质与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已不相适应,文化层次的偏低、队伍的不稳定、加之没有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操作要求,保育工作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幼儿园保教质量难以提高,制约了当前幼儿教育高速度、高标准、高层次的发展。

三、对我单位幼儿园保育工作质量的误区认识

(一)重智商轻保育

就目前我单位保育工作认知而言,大多数保育员把幼儿的智育发展当做第一位的首要的。这其实是他们认知上的误区,而造成这种误区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受社会上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毫无疑问,作为针对青少年的学校教育,理应把“智育”作为首要的教育任务,但作为针对幼儿的学前教育则应把“保育”当成首要任务,一这种教育的过度超前意识,不仅影响众多家长,而且影响着本单位幼儿工作往往是重教轻保,重师资队伍建设,轻保育队伍建设,重教学工作研究,轻保育工作研究。二是缺乏对幼儿身心发展基本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正确认识而形成。幼儿时期,身体发育是主要的,占主导地位,心理发展是次要的,处于附属地位。正常的身体发育即使心理上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人生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对我单位幼儿教育来说,首要任务是通过保育工作实施对其身体进行保育,其次才是在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教育,何况整个幼儿时期心理属于启蒙阶段,尚难承载艰难的“智育”重压,幼儿的心理需要是伴随着重生理需求而产生而变动,具有表现性和短暂性。三是保育员把青少年的心理需求等同于幼儿的心理需求,把青少年的智育等同与幼儿的智育。都是未能正确地认识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而导致的错误作法。

(二)重心理轻习惯

承上所言,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无疑是正确的,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但这种重视,与习惯养成相比不应凌架驾其上。纵观幼儿教育和人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良好的习惯(包括自身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人的幼儿时期。英国有句俗语说:“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行为习惯的养成多么重要,它不仅决定了一个人在学校阶段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决定着一生的命运和幸福。从学校教育来看,良好的行为习惯即是其顺利接受学校教育的保证,又是其进行成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前提、许多所谓“聪明”的幼儿,到了学校学习并不好的原因,就在于其有不良的行为习惯,不良的行为习惯一但形成,日后是很难纠正和改变的甚至影响到其走入社会后做事的成功和生活的平安幸福。

(三)喜顺从恶好动

许多保育员对待幼儿,喜欢他们顺从而厌恶他们好动。这是保育工作的误区,顺从迎合了成年人的喜好却压抑了幼儿的天性,好动虽然给保育工作制造了麻烦,却张扬了个性,促进了其心理与思维的发展。同时,好动说明幼儿身体发育良好,四肢运动技能也能得到较好发展。对此,如果引导得当,必然会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自身素质基础。

四、以“关注细节,打造形象”提升保育员工作质量

幼儿的保育工作贯穿于幼儿在园的生活和活动中,很多常规细节教师都能做得很好,比如:洗手时为幼儿卷好袖子,指导幼儿正确喝水,室外活动出汗时为幼儿减衣服等等。可是有些细节却常常是教师没有考虑到的,这就需要我们保育员以“关注细节,打造形象”提升保育员工作质量。

(一)循序渐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例如,午睡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环节之一。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起床习惯,保育员应提前几分种叫醒幼儿,让他们先清醒一下,有的孩子睡眠比较沉,不容易醒,这时,保育员应轻轻拍拍该幼儿,柔声说:“××小朋友,该起床了。”待幼儿醒后,先让他们稍躺一会儿,然后再让其穿好自己的衣服、鞋子。待大部分幼儿全部穿好后,让幼儿学保育员整理的样子,把被子翻过来,使被里朝上。中班、大班的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叠被子,整理床铺。整理完毕之后,保育员应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使室内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病菌的传播,减少传染病的发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培养,幼儿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起床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又如:良好的排便习惯是指有规律的,不随意便溺的习惯。排便的时间一般在清晨最好。在培养孩子的排便习惯时,应固定位置,这样时间长了,就能逐步地建立起孩子的条件反射。有时幼儿因活动时间过长而疲劳,或做某件事情聚精会神时,会忘记大、小便而弄脏衣服,这是正常现象。保育员教师不应加以训斥,而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安排活动时,应事先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时提醒幼儿大、小便。教育幼儿定时排便是一日生活环节中韵重要内容。建立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创设愉快的生活环境,对于幼儿定时排便也是十分有利的条件。保教人员还应该多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饮食、排便情况,做好保教记录,因人施教,因人训练,做到耐心、细致。

(二)结合生活内窖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是生活卫生习惯养成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单位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经常会遇到一些令我们意想不到但很有教育价值的机会,我们决不可以机械地执行教案,而应随时抓住这些有益的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在一次活动时,一个不爱吃青菜和水果的小朋友突然鼻子出血了,保育员马上带这位小朋友到卫生间冲洗。其他幼儿都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其中有个小朋友说:“我知道××的鼻子为什么会出血,她就像老师给咱们讲的故事《奇奇和鹏鹏》中的奇奇一样,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吃饭挑食,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所以她的鼻子才会出血。”这时保育员马上意识到这是培养幼儿饮食习惯的良好机会,便及时进行引导。大声说:“××小朋友说得对,小朋友在吃饭时不光要吃青菜,还要不挑食,多喝水,这样,鼻子就不会流血了,小朋友们就会长得更健康。”孩子们都信服地点点头。这事情是孩子们亲身经历的,十分真实可信,因此这时的随机教育易于被孩子们接受。

(三)培养幼儿自我动手的能力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保育工作应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小班的小朋友自己用勺子吃饭的,总会把饭菜撒得满桌、满身都是,有的吃得很慢。这时,如果喂他吃,可能会吃得快一点,不会撒饭菜,不会弄脏衣服,但却剥夺了孩子动手锻炼的机会。长此下去,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特别是手部技能的发展。俗话说:“心灵手巧”,要使幼儿更聪明,就应使他们多动手。为此,保育员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创造让幼儿动手的机会,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包办、不代替,让幼儿在实践中提高动作的精确性,训练动作的协调性。

(四)创造一个尊重、关心幼儿,宽松和谐的氛圈,满足幼儿心理的安全需要

在单位幼儿园里,幼儿心理上的安全感主要是与教师对待幼儿态度,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有关,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尤为重要。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重要前提。例如,有些幼儿需要入厕时,只要老师不加以提醒,他们宁愿憋着或尿在裤子里,这往往是幼儿心理畏惧、性格内向的表现。又如,有的幼儿不愿意上幼儿园,追问其原因,竟是““××小朋友老跟我打架,不跟我玩”等。这种现象过多,就会使幼儿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感觉在幼儿园里不安全,不自在,不如呆在自己家里好。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心理健康将受到严重的影响,形成孤僻的性格。所以,保教人员一定要时刻关注幼儿心理安全的需要,让幼儿在一个宽松愉快没有外在心理压力的环境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五、在一日细节活动中做好保育工作

单位幼儿园是单位员工孩子集散地,可以使员工对孩子放心,因此,一日活动是保育员做好单位幼儿保育工作的重任,是关注细节保育的最好时机,抓住一日活动,就抓住了细节保育。

(一)入园活动

热情迎接幼儿,师生互相问早、问好,幼儿与家长再见。了解幼儿在家的健康和表现情况。观察、了解幼儿的情绪及身体状况,特别要关注患病儿、体弱儿。对身体有异常的幼儿,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对个别幼儿要重点观察或送保健室观察。热情接待单位家长职员,与之进行简单、必要的交流。指导幼儿整理好鞋、帽、衣、裤等物。指导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根据季节及幼儿穿戴情况,随机进行指导教育,养成幼儿自我保护的习惯。检查幼儿是否带有不安全的刀、棍、钉等异物,一经发现立即没收,并进行进行安全教育,以免发生事故。

(二)户外游戏活动

由于单位幼儿区活动空间不大,在活动之前,保育员应检查、选择适宜、卫生、安全的器械,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排除不安全隐患。同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不同的要求、内容、方法及其到达度。在游戏活动中,准备充足的游戏材料,符合安全、卫生和教育要求,提供游戏活动需要的宽敞的场地,幼儿所需的充足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尊重幼儿意愿,适时介入、适当指导,并保证集体游戏和自由游戏活动的时间,即:保证幼儿有机会参加集体游戏活动和愉快有益的自由活动,避免游戏中不利于幼儿健康的行为。

(三)生活活动

提醒幼儿饭前便后洗手,培养幼儿正确洗手的习惯,注意节约用水。提醒幼儿按需入厕。照顾个别需要帮助的幼儿。进行必要的餐前教育,创造安静愉快的进餐气氛。介绍、分发饭菜,激发幼儿食欲。精心照顾幼儿。观察幼儿食欲和进食量,纠正偏食、挑食习惯。提醒幼儿饭后漱口、擦嘴;组织幼儿进行餐后散步活动。保证每天的饮水量,提醒幼儿按需要随时喝水。创设温馨、舒适的睡眠环境,指导并帮助幼儿有顺序地穿脱衣服。细心照顾好幼儿,盖好被子,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午睡值班时保持安静,坚守岗位,勤巡视、勤护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起床时观察幼儿情绪,指导并整理幼儿仪表。提高幼儿生活能力,并做好个别幼儿记录。进行家庭教育宣传并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

(四)学习活动

根据单位情况,创设必要条件,为每个幼儿的发展提供学具和用具,控制集中教育活动的时间,学习的要求内容、形式等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注意幼儿用眼卫生、书写姿势、坐姿等习惯的培养。给幼儿必要的个别指导。

幼儿园教育学论文第2篇

大环境主要指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的观念、科学技术的发展、学前教育培养目标、政府决策和相关制度等。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像教育一样受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决定了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而在一定时期的这些东西会逐渐与民族的传统文化、观念融合在一起形成这一时期社会的学前教育理念。这些都将间接作用于学前教育,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纵观世界学前教育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发展,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支持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基础条件。在我国,《规划纲要》中提出“明确政府职责”这是改革当下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快学前教育普及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结合我国国情,创设适宜学前教育发展的大环境至少需要做到两方面:一方面,加快立法,建立合理的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有研究表明,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幼儿园班级教育环境质量总体上明显优于其他类型幼儿园。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办园能够享受到在经费、教师培训等多方面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因此,要建立各项适宜学前教育发展的法规与制度,尽快完成学前教育立法,出台有关学前教育的投入、管理监督、质量评价、师资准入等规章制度,让各级政府依法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依法规范各学前教育机构教育环境创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逐渐建立起一套学前教育保障体系,并形成长效运行机制。另有一方面,正确的舆论引导。无形的社会舆论会使学前教育机构做出违背学前教育规律的教育,去追求或达到某种单一的目标。如,在“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舆论影响下,催生了幼儿教育“小学化”。政府应该对学前教育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支持,这将有利于树立现代学前教育的地位,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时,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只有社会这个大环境适合学前教育发展,学前教育质量才有了最基本的保障。

二、创设适宜学前教育发展的中环境

中环境主要指与学前教育机构直接相关联的环境,包括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社区环境等。以瑞吉欧教育为例,在意大利瑞吉欧这个地方,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区共同合作,所创设出良好的学前教育环境,成就了世界最好的学前教育。

1.创设家园一致的教育环境。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组成的整体,其中家庭和教育机构对幼儿影响最为直接。只有家庭环境与学前教育机构环境紧密相连,两者协调一致才能更好的保证学前教育质量。在协调教育环境的一致性上,学前教育机构在思想上认识到家庭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而且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实际操作中,充分发挥学前教育机构的专业性,积极主动与家庭建立联系,取得家庭的配合,并对家庭学前教育环境创设进行指导,让双方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环境创设等方面保持一致,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2.创设良好的社区学前教育环境。社区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一直深受重视。良好的社区学前教育环境对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营造社区学前教育软环境。社区通过多种形式的组织活动和宣传,努力提高社区家长素质,让家长认识到学前教育的价值,让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真正走进家庭,在整个社区形成一种重视学前教育,关心学前教育,关心每一个社区儿童健康成长的风气。为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区相互合作,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营造精神环境。其次,实现学前教育在时间、空间上的融合。在空间上,学前教育走出学前教育机构,拓展到社区这个更大的环境,形成资源共享的环境。社区资源和学前教育机构的资源要综合利用,尤其要发挥社会机构,如社会福利设施、文化娱乐体育设施、博物馆等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在时间上,学前教育从3~6岁的幼儿园教育延展到从胎儿时期直至上小学这一整个学前阶段。

三、创设适宜学前教育发展的小环境

小环境主要指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创设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指学前教育机构内能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精神环境主要指学前教育机构的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创设是整个教育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学前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是学前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

1.创设儿童需要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保证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当今的学前教育机构的物质环境创设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若要避免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条件是掌握学前教育机构物质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学前教育机构物质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安全性原则、目标一致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平衡性原则、效用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等。在物质环境创设中儿童需要是所有原则的价值导向,因为学前教育机构是为了促进儿童发展的地方。因此,在具体的环境创设中,学前教育机构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综合考虑以有效的落实这些原则,创设适宜儿童发展,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环境。

2.创设和谐的精神环境。从蒙台梭利教育、华德福教育到瑞吉欧教育,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到建构主义,学前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都告诉我们,精神环境创设与物质环境创设同等重要,甚至在物质相对发达的今天,精神环境创设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学前教育机构环境创设中要求创设一个让儿童感到安全、温馨、自由的生活学习氛围,创造一个和谐的、充满爱的生活环境。学前教育精神环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机构中的领导和教师。一方面,学前教育机构要加强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园风、班风,保持干群、师幼、同事、家园等多方面的人际和谐。另一方面,教师要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良好的专业能力,对幼儿做到多关注、多尊重、多信任、多赏识、多支持,营造出宽松、民主的氛围。此外,在整个学前教育机构环境创设中还需要考虑能够影响环境教育质量的结构变量,主要有师资队伍状况、师幼比、班级规模和收费标准等。大量研究证实,这些结构变量与托幼机构教育的总体质量和过程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因此,在学前教育机构环境创设中,要在深入考虑这些结构变量对幼儿园教育物质和精神环境质量的影响基础之上,思考如何创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良好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

幼儿园教育学论文第3篇

1.家长的教育理念陈旧

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在不少人的心中生根发芽,但还是有很多的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仍仅限于分数上,这样的传统理念不知不觉中也影响到了我国的幼儿教育。此外,有的家长盲目攀比,幼儿家长在进行聊天时常常会提到自己家的孩子能够认多少字了、能够背诵多少诗词了,他们认为孩子掌握的知识能够体现出孩子的聪颖,也为自己争光,长久以来家长之间形成了一种竞争,也就更加关注幼儿的知识掌握情况,这也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成因。

2.师资力量问题

幼儿园的教师不是年龄过大,就是年轻的女老师造成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老龄化教师,一般在工作上没有创新性,知识结构也相对较陈旧,只能对幼儿进行识字、算数等教学。而年轻的女教师,她们普遍缺乏生活经验,不懂得如何尊重幼儿的发展,也缺乏一定的责任心,对幼儿园的孩子无法正确的引导他们去从生活中认识世界,只能采取相对简单的“读书、写字”方式来教导幼儿。此外,很多教师都不是专业院校毕业的,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种种因素造成了幼儿园教育越来越趋向于小学化。

3.教育部门的失责

我国对幼儿园的关注和投入相对起步较晚,也没有预防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相关法律规定。其次,政府及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缺乏一定的考核和审批制度的标准,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得以在幼儿园中长期的存在。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才造成许多的幼儿教育机构缺乏幼儿教育的标准和规范,失范行为也得不到法律和制度的监管。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和表现

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对幼儿产生的危害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事实上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尊重,采用揠苗助长的方式使幼儿强制性学习知识,这样的方式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抑制了幼儿的童年乐趣。在幼儿阶段应主要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和情感态度,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而小学化的教育,却正是遏制了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不仅限制了幼儿的成长,同时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扭曲了家长的教育方式。幼儿教师在小学化倾向的推动下,影响了正确的教育观念,例如:有些教师本按照游戏的方式来当做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但去其他幼儿园进行观摩时,也会受到示范园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影响,从而按照小学化模式进行幼儿教育。而家长普遍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望子成龙”的迫切心理虽然能够得到理解,但长久以来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2.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用小学的规章制度来限制幼儿。小学的孩子因为年龄较大,所以有一定的自律性,因此可以按时上下课,而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玩耍的年纪,他们精力不足,因此根本不能长时间听课。因此不能将小学的规章制度拿到幼儿园中,更不能将二者划为等号。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小学化。许多的幼儿园为了配合家长的需要,开设了许多的特长班,占用了幼儿本该玩耍的时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可能学会了一定的技能,但却丧失了基本的生活常识。

三、幼儿园教育走出“小学化”误区的相关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首先,政府应加大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强调幼儿是一个社会的人,与成人一样应该享有被尊重的权利。幼儿时期的教育能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但更重要的是幼儿应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政府要积极的宣传这些正确的教育观,家长和教师应从观念上改变原有的教育观点和看法,避免出现忽略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小学化”教育现象。

2.优化教师团队

首先应保证教师持证上岗,组织全方位的考核来选出一些优秀的教师。其次应建立起完善的培训体系,让幼儿园教师能够得到定期的培训,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3.和资源配置

在幼儿园教育中应注意幼儿教育资源的配置,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好的教育,并在课程上作出一些调整,可以让大班或学前班的孩子所学习的知识以及作息时间上更贴近小学的阶段,而对小班的孩子注意兴趣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四、结语

幼儿园教育学论文第4篇

(一)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可行性

由于幼儿园的学生们的年龄大多数为3—6岁,他们的社会阅历以及认知水平较低,因此,有着良好的可塑性,如果对这些学生们开展礼仪教育,则他们能够有效掌握礼仪教育内容,并且在其未来发展过程中会正确应用礼仪来对生活上、工作上的事情进行处理,由此可见,礼仪教育对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故礼仪教育值得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

(二)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加强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礼仪教育则能够很好的结合幼儿学生们的成长特点而渗透于教学活动中,从而促进学生们健康、乐观、和谐成长。另外,幼儿园教育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领域,其能够将语言教育、健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艺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而这些方面的教育如果有了礼仪教育的渗透,那么就会促进幼儿学生们全面发展,从而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新型、高素质的人才。

二、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相关对策以及建议

(一)有效的将礼仪教育生活化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来将礼仪教育渗透其中,例如:在学生们睡觉、进餐、洗刷等活动中,教学教师可以正确指导学生们进行基本的礼仪行为,问好、道歉、体谅等,这些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仪,此时礼仪教育的渗透不仅使得学生们懂得如何和他人和谐相处,而且还有效培养了学生们与人沟通的技巧、能力,从而促进幼儿人格的发展,由此为其终生如何将礼仪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康佳幼儿园吴玲玲良好的发展做好了基础性准备。

(二)在幼儿园教学课程中融合礼仪习惯

为了使得幼儿学生们的人格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则幼儿教学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以及其个性特点将相关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教学课程活动当中,例如:在指导学生们练习弹钢琴的时候,教学教师需要告诉学生们首先学会聆听别人的演奏,当某位学生们弹完初次学会的钢琴演奏后,教学教师需要指导其他学生们给予掌声鼓励,并且问学生们“弹得好不好”来诱导学生们说“好”,从而以鼓励初次弹奏钢琴的学生,由此长期下去,幼儿学生们会逐渐形成日常行为规范以及道德要求。

(三)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们与其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因此,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游戏活动当中,则有助于学生们与他人和谐、团结、友好相处下去。例如:在“警察抓小偷”游戏当中,教学教师通过角色分配后,表演“警察”与“普通民众”的幼儿会通过沟通、交流而提升自身的礼仪水平,同时,教学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告知幼儿与他人相处的正确方法,使得学生们能够深刻体会到如何与人相处才会获得和谐、友好的发展关系,从而使得幼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结语

幼儿园教育学论文第5篇

1.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就幼教工作而言,将传统启蒙读物运用进去,能够很好地丰富幼儿教育内容,帮助幼儿实现全面发展。现在很多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愈加重视多元文化以及国际化,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不但涉及了传统的数学、文字、生活常识,还涉及了英语和美术等等。现在幼儿在幼儿园中需要学习的知识不断增加,这也给传统启蒙读物的应用提供了条件,而《三字经》等一系列的启蒙读物本身含义丰富,朗朗上口,学生学习的时候兴趣比较高,将其加以应用,能够很好地对幼儿的知识面进行扩展。

2.对孩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有一定帮助幼儿园是孩子认识世界和事物的重要时期,所以,必须做好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若是将传统启蒙读物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去,能够灌输给幼儿传统文化方面的思想,这对我国的文化传承是有重要帮助的,所以应该将其引进幼儿教育中去。

二、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传统启蒙读物的时候存在的一些问题

1.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启蒙读物的次数比较少现在,很多幼儿园在教学的时候,对幼儿文化知识培养以及幼儿兴趣培养是非常看重的。但是由于幼儿比较小,学习能力比较差,认知能力也不够成熟,所以,更多的幼儿园对幼儿兴趣的培养更加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启蒙读物的次数是比较少的,这对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选择读物的时候比较盲目现在,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将传统启蒙读物应用了进去,但是在进行读物选择的时候,科学性比较差,很多老师在进行读物选择的时候,没有深入地进行读物的研究,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强,甚至有些老师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读物,这也导致了很多读物不适合幼儿阅读,这对幼儿身心更好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必须有针对性地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读物的选择,帮助其更好地学习发展。

三、在幼儿教育中运用传统启蒙读物的对策

现在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传统启蒙读物的选择应用也不够到位,所以,老师在进行读物选择的时候必须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保证选择的读物是真正符合幼儿需要的。

1.提高对传统启蒙读物选择的重视程度现在很多幼儿园在教学的时候,传统读物选择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老师在选择读物的时候,首先必须真正地认识到读物选择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高传统启蒙读物的比例,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发展,老师在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不但应该重视学生知识能力培养,还应该培养幼儿的道德能力,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其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幼儿园教育学论文第6篇

一、论文的年份分布

表1是研究论文的年份分布表。

如表1所示,关于我国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论文数量呈逐年波动增长的趋势。2001年教育部颁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将幼儿园的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并在科学领域积极倡导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自此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广泛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虽然在2007年论文数量暂时呈现出低迷状态,但明显可以看出自2006年《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颁布以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成为了研究重点,对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也随之增多。2012年,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的进一步推动下,此方面的研究论文数量达到高峰。

二、研究者的来源分析

表2是论文作者的来源分析表。

从表2可以明确地看出,现阶段我国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主体主要是幼儿园,发表的论文占总论文的一半以上。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则显得对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关注不多,支持力度不够。

三、研究的热点分析

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步骤研究”“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研究”“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研究”“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四个方面。

1.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步骤研究

关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来自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和其他研究者都进行过探索和研究,如朱玉华认为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为: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动态开发;以主题教育活动为中心的线性开发;以地方特色为背景的发散性开发;以自主节日资源为落点的点状开发。[1] 李槐青认为可以通过开展亲子活动;请家长到幼儿园来当助教;给家长作培训等途径来实现对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2] 蔡英英认为对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科学活动;利用社区内的公共场所;邀请“一次幼儿教师”进入科学课堂;聘请园外科技辅导员等途径来实现。[3] 魏红认为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开发利用社区、家长资源的途径有将社区资源充实到区域活动中;以主题探究活动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和挖掘家长资源;采用“请进来”的形式,充分利用社区中的人力资源;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举办家庭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科技制作比赛;请家长做助教;开展亲子活动等。[4]

彭爱莲在挖掘利用农村资源进行科学教育时采用的步骤为:先确定利用农村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目标体系(先确定总目标,再根据总目标分解为分类目标,再确定与大班、中班、小班各方面适应的阶段目标);然后在目标体系的指引下,根据农村资源,确定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内容(首先是确定主题,根据主题,结合各班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水平,选择各自的教学内容);最后挖掘农村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5] 王丽则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班级家长资源;再将家长资源进行分类梳理;然后通过多载体家教指导、多形式亲子互动、多渠道对话沟通等方式挖掘家长资源。[6] 孙艳华在开发家庭科技资源时使用了广泛收集挖掘家庭科技资源;科学分类梳理家庭科技资源;共享整合优化家庭科技资源;互动交流激活家庭科技教育资源的方式。[7]

2.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研究

关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很少有研究者进行专门的论述。但在幼儿园教师呈现与分享其开发利用资源的经验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家庭、社区、幼儿园、网络以及自然资源一直是被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除此之外,研究者也一直都在开发利用其他课程资源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如刘占兰提出幼儿园的主墙面可以用来记录幼儿科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教育资源。[8] 尹坚勤认为种植园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教育资源,在让幼儿习得研究能力、培养其综合能力、体现其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9] 陈晓芳认为幼儿的生活、兴趣、疑问、幼儿间的谈话甚至幼儿的错误都可以作为幼儿园的科学课程展开的生发点。教师的生活及教育经验、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偶发性事件也是可以加以利用的宝贵的科学课程资源。[10] 另外,还有研究者认为科普影视、传统地方节日、浅显的科学技术等都可以作为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

3.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研究

对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研究者多针对某一种特定的资源提出建议,如李槐青提出在利用社区资源时要做到:一是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来选择社区资源。二是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力及需要选择社区资源。三是利用社区资源时要注意各种资源的综合运用。[11] 蔡英英认为在运用社区资源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了解和熟悉社区的各种资源、分析社区资源的利用价值、明确社区资源利用的具体形态。另外在运用中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性。[12] 王海燕认为在幼儿园科学课程中使用多媒体资源时必须有“一切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思想,且要切合时宜地运用多媒体;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不能忽略自己的主导地位;多媒体的应用必须有利于促进幼儿参与游戏和各类活动,并能帮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和活动中思考和学习;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完全代替科学实验活动。[13]

4.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关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财务资源短缺;幼儿园对幼儿科学态度和情感的培养不够重视;幼儿园科学活动形式单一;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对资源的利用率低,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教师缺乏开发科学教育资源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课程资源基础理论知识的缺乏;教师自身科学素养不强;家长和教师缺乏对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中自身角色和地位的认知;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资源的认识不到位等。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策略,如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资源开发提供资金支持;幼儿园应扩大渠道,不断丰富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幼儿园要建立科学课程资源库,提高对科学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多元培训,如开展专家讲座、进行园本教研等,不断强化幼儿园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开发管理以及利用科学课程资源的能力;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开办家园联系栏、家长信箱等;幼儿园要采用多种形式沟通,搭建家园合作平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如请家长协助收集材料、组织高质量的科学开放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科技活动等。

四、结论与展望

1.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要加大对幼儿园的理论牵引和科学指导,各研究主体间要加强合作和对话,形成学术共同体

由以上的论文研究作者来源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主体主要是来自一线的幼儿园教师,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对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关注不多,支持力度不够,研究主体间合作水平较低。这将对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科学有效的开发利用造成影响,进而阻碍幼儿园科学课程的纵深发展。因此,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要加大对幼儿园的理论牵引和科学指导,各研究主体间要加强合作和对话,形成学术共同体,以幼儿园本身为基地,共同致力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2.对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深度有待加强

因为研究主体主要为幼儿园教师,所以以往研究呈现出经验总结多、系统研究和理论研究少的现象。一些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往往只停留在实践经验总结的层面上,缺乏理论的提升。其他研究者也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提出一些理论层面的建议和指导,很少真正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所以提出的建议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没有突出, 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研究不够。

3.幼儿园应扩大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范围

幼儿园科学课程中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种类很多。有关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分类,这些分类具体到科学领域同样适用。之所以对资源进行分类,主要是为了是方便研究,更重要的是为资源利用者提供一个资源库,以利于课程的实施和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但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幼儿园教师对资源的开发集中在对本土自然资源、家庭、社区、幼儿园及网络资源的挖掘利用上。对其他资源如文字资源、各种生成性资源、民俗资源(如民间游戏、民间科技等)的开发利用明显不足。因此,幼儿园应开阔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视野,充分挖掘各种可资利用的资源为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撑。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北碚,400715)

参考文献:

[1]朱玉华.植根生活 整合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6).

[2][11]李槐青.对幼儿科学教育资源的再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

[3][12]蔡英英.社区资源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6).

[4]魏红.有效利用家长社区资源实施科技教育优势互补[J].当代学前教育,2012(1).

[5]彭爱莲.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J].教育艺术,2002(10).

[6]王丽.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活动中挖掘家长资源[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5).

[7]孙艳华.让家庭科技资源放光彩[J].好家长,2012(2).

[8]刘占兰.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J].幼儿教育,2003(9).

[9]尹坚勤.重要的科学教育资源[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6(3).

幼儿园教育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大庆市;幼儿体育;现状调查

幼儿体育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体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幼儿的体质,增进幼儿的健康。科学的、适合于幼儿的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最积极、最有效的因素,也是增进幼儿健康的一种积极手段。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大庆市市区25所幼儿园体育活动情况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幼儿园园长、教师、幼儿家长发放问卷。由于所调查的幼儿园小班(3岁前)的体育活动基本以手拉手的走步为主,其它形式较少。因此本研究所调查的体育活动主要指中班、大班(3-6岁)的幼儿体育活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查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从中国知网以幼儿、学龄前儿童、幼儿体育活动等为关键词,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由此了解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前沿水平,为本课题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园长、教师与家长的幼儿体育观

1.园长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态度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要实行园长负责制。园长对体育活动经费投入多少、对教师体育技能再培训机会的多少,直接反映他们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态度。调查显示,在经费投入中75%的幼儿园少于1万元,对于教师体育技能再培训中教师的选派,偶尔选派的占30%,根本不选派的占70%。不难看出绝大部分园长对幼儿体育活动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大庆市幼儿园的体育观还主要停留在体质论的认识水平上。

2.幼儿教师对体育兴趣的程度

3.家长对幼儿体育活动的了解和认同

《纲要》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研究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的家长对幼儿体育的重视程度差异显著,文化程度高的要比文化程度低的了解程度要好。因此,提高家长的文化水平,普及幼儿体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家长与班级实施同步教育,更好的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二)幼儿体育活动状况

1.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械设施

2.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

3.幼儿体育活动的时间

《纲要》规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

(三)师资情况

1.幼儿教师的性别结构

在所调查的幼儿园中,幼教老师均为女性。传统的观点认为,女性在从事幼儿以及初级教育的时候具有一定的性别优势,因为女性的温柔、细心、体贴等心理特点更适合幼儿教育的需要。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幼儿园引进男性教师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平等的两性角色意识,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幼教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2.幼儿教师的年龄结构

3.幼儿教师的学历结构

三、结论

(一)大庆市幼儿体育活动开展不够理想,幼儿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不能有效地提高基础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这将对他们的发育生长带来一定影响。

(二)幼儿园园长不同程度存在轻视幼儿体育活动的现象,且在对幼儿体育活动经费投入上力度不够。

(三)幼儿园教师学历水平较高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相当贫乏,专职体育教师少,大部分教师体育技术较粗糙,幼儿体育活动创新方面较少。

(四)幼儿园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有一定组织形式和内容,幼儿园幼儿体育活动时间基本能够按照《纲要》规定时间执行,加上幼儿教师对体育兴趣程度提高、幼儿家庭对幼儿体育作用均有认同感,这些社会因素对幼儿体育活动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还是以传统的幼儿体育活动基本动作为活动内容的主体。对于现代学前体育教育理论指出的,应开展武术、游泳、轮滑、远足、赤足、水浴、园际间运动会等。

四、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幼儿园体育认识,强化健身为主,全面发展的幼儿园体育价值观。

(二)加大政府投资的力度,明确幼教经费的比例,确保幼儿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械设施的基础建设。

(三)合理构建幼儿园体育课程。

(四)加强师资培训,注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中规定的比例配备幼儿教师。

(五)建立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化的幼儿体育新理念。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学论文第8篇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念;课程游戏化建设;幼儿教育;实践活动;发展进步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基石与精髓,主张教育源于生活,要密切联系社会,不能脱离生活。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幼儿园师资条件、硬件资源、周边环境等千差万别,课程游戏化建设很难做到整齐划一,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是课程游戏化项目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契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的要求。本文以淮安市延安路幼儿园为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进行探究。

一、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游戏化教育内容设计

1.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幼儿教师要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意识,使生活教育与日常活动相互渗透,结合“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主题设计框架,制定幼儿学习发展目标,设计适宜有趣的学习内容,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幼儿共同商讨和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一日教育活动和主题探究活动相互补充下,幼儿的发展更全面、更均衡,能独立完成一些复杂任务,遇到困难时能积极面对并寻找解决办法。2.围绕节日设计教育内容。我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教师可将课程内容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开展环境创设活动、游戏活动、家园互动活动,有针对性地实施生活教育。节日的教育价值不仅表现在认知方面,还体现在情感方面,通过节日教育,能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3.围绕季节、节气变化设计教育内容。每个季节大自然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景致,二十四节气综合了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等多方面知识。教师应紧扣季节变化,设计具体生动的教育内容,如围绕二十四节气教育主题,可带领幼儿探索大自然,观察季节轮回、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让幼儿获得丰富的体验和认知。此外,教师可与幼儿协作,共同布置环境,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节气独特的文化内涵,提升幼儿审美能力。4.围绕民俗文化设计教育内容。教师应根据幼儿能力及兴趣点,把传统民俗文化内容融入教育活动,让民俗发挥其深厚的文化价值,促进幼儿发展。如大班可开展“温馨茶社”生活教育,在活动中,幼儿既能学习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又能认识各种各样的茶,还能体验温杯、醒茶、冲泡、赏茶、饮茶等过程。

二、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

1.利用幼儿园内部环境开展课程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内部环境,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内部环境资源,开展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例如,可利用种植园开展种植课程主题探索实践活动,让幼儿一起参与“春天适合种什么”的讨论,开展“大家一起来种植”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参与选种、播种、肥、浇水,对植物生长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幼儿在观察中,能感知到植物的生长速度不一样,同一时期种下去的植物,有的长得高,有的长得矮。这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让幼儿从生活中、书本中寻找答案。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带领幼儿学习测量方面的知识。通过种植课程主题探索实践活动,幼儿不仅能了解种植方面的知识,还能提升综合能力。2.利用幼儿园周边环境开展课程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幼儿园周边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生活教育资源,是开展课程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的载体。幼儿园周边环境千差万别,为幼儿园开展个性化课程游戏化探索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如何适应幼儿发展、科学合理地加以利用,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如目前各幼儿园开展的远足活动,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欣赏美景”这一基本目标,还应该深入思考,科学设计活动方案,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例如,本园地处京杭大运河畔,幼儿园附近有所在地区的地标建筑———淮安市大运河桥。在远足活动前,教师可针对远足需要带什么发放调查表让幼儿说说和画画,家长帮助记录。远足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沿着大运河风光带一路观赏,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叫运河、为什么要修建运河、修建运河用什么工具”等一系列问题。幼儿在游览过程中,能观察到各式各样的货船,包括船的构造、船在码头如何停靠等。行至淮安市大运河桥,教师可引导幼儿了解桥的造型和结构,在建造中使用了哪些材料。远足活动后,教师将幼儿在远足活动中的直观经验带到游戏中,让幼儿绘画“我设计的大桥”,并把桥的设计图投放到建构区,鼓励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搭建。

三、生活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游戏化材料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