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幼儿的音乐教育

幼儿的音乐教育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2 09:15:01

幼儿的音乐教育

幼儿的音乐教育第1篇

关键词 音乐;游戏;教育;整合

美国音乐教育学家雷默曾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及其情感原理的教育,促进幼儿发展音乐审美的感知与领悟”。幼儿音乐教育可通过丰富的形式和多彩的内容为幼儿提供非常独特的非文本学习的形态,让幼儿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动作和头脑,通过在声音世界的徜徉和体验而丰富、发展自身的认知和社会情感。其中,幼儿的音乐游戏就是一种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音乐教育与音乐游戏的概述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学中一项主要的教育课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幼儿情操,增强幼儿对美的意识和理解,还能够激发和培养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调,并有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具有音乐和动作相结合的特点,对幼儿动作的发展、音乐的感受力以及活泼乐观情绪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农村幼儿音乐活动教学的实践中发现,目前农村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重视技能的模仿和训练,忽视审美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传统教育中,老师还停留在教几首歌,跳几支舞,在黑板上打几个叉用手拍就是打节奏,这样的教学结果是幼儿艺术感受力下降,审美经验缺失,不但掌握不了学习音乐的技巧,反而失去了儿童特有的表现音乐的天性。

2.重视灌输知识技能,忽视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纲要》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音乐表现活动”。强调了音乐与生活联系,明确了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重视教师对艺术活动的评价,忽视幼儿个体差异性

传统的教育评价,总以提问“好不好、美不美”来让幼儿作划一评价,束缚了幼儿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现在,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发挥所有的机会。

三、在农村幼儿音乐教育教学中应更新观念

1.从以“知识的灌输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观念

以往我们音乐教育的目标意识只停留在需要提供给幼儿智力发展方面的经验,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上,意识不到幼儿发展是整体的、相互联系和促进的,更别说从幼儿素质教育方面考虑,每学期计划中有唱歌、舞蹈的内容就行了。现在新课程中的音乐活动目标则指向培养和塑造人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通过综合整体的素质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透过提供的音乐活动,建构丰富多元的音乐经验,让幼儿成为一个能享受音乐、自主欣赏、积极体验、感受表现音乐的快乐者。

2.从“教师本位”观念转变为“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念

当前,农村私立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跳不出幼儿围绕教师转的怪圈。教学活动由教师支配,幼儿只能在里面打转,幼儿只能被迫放弃个人“异端”的想法和探索行为。新《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把幼儿的主动学习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要求我们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重新确认自身的角色定位,从“权威型”的发号施令者,转变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3.从“重视技能的模仿”的观念转变为“审美教育”的观念

长期以来,幼儿教师制定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把注意力集中在技艺训练的目标上,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所以,我们要摒弃“以技艺训练为中心”的观念,把“审美教育”作为艺术教育教学的目标。

四、音乐游戏与音乐教育的整合

所谓“教学游戏化”,就是要求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淡化教育目的,强化游戏的手段,轻结果重过程。音乐游戏与音乐教育的整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创设音乐游戏情景,让幼儿感受音乐

每一种音乐、每一首歌曲都描绘了一种情绪、情景。当幼儿进入游戏,进入游戏中的情节时,他们也就进入了音乐之中。

2.设计音乐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学习音乐

(1)角色游戏。

(2)听觉游戏。我们在解释音的高低、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等一些知识时,单纯的理论解释,幼儿觉得枯燥乏味,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只是被动的,如果我们通过听觉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理解,就会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声音的强弱》活动时,让幼儿接触、感受自然界、生活中的声音的强弱,搜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地、不同音色的各种材料所发出的强弱不同的声音,让幼儿在静中有动,动中有乐的听听、想想、打打、敲敲、玩玩、创创中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幼儿的兴趣浓厚,在他们玩的过程中知道了音的强弱。

(3)体育游戏。当我们提到“体育”二字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累”,其实体育当中一些趣味的游戏,对我们的音乐课堂很有帮助。如在感受十六分音符时值及其音响效果,可以选用《捉尾巴》的游戏,每个幼儿身后吊一条“尾巴”,听到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开始捉,一边游戏一边体验音乐快速的节奏、紧张的情绪,这样就自然降低了幼儿对十六分音符时值的理解难度,让幼儿在“玩”当中,理解这些乐理知识。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而音乐游戏能很好地启发幼儿创编音乐,发展音乐。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BG《2009》GO996。

参考文献:

[1]雷默.音乐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幼儿的音乐教育第2篇

一、流行音乐贴近幼儿具有客观性

幼儿对音乐有本能的兴趣。早在婴儿阶段,他们躺在摇窝里,受到外界的音乐刺激,往往都会手舞足蹈。在幼儿时期,他们受外界音乐的反复刺激,会逐渐形成“动机呼唤”,上升到自觉的兴趣。幼儿不会孤立地生活,都活动在人群之中。流行音乐对幼儿的影响是顺乎自然的。流行音乐来作为这个时代的产物要比已往所形成的音乐艺术品种,更多地赋有时代的特征,需要我们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可将流行音乐视为我们音乐专业教育的另类 。

首先,他们在家庭要接受影响。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歌唱或欣赏流行音乐,使他们能获得学习流行音乐的好条件。其次,他们在社区要接受影响。叔叔伯伯、邻居姐妹兄弟们歌唱或欣赏流行音乐,会使他们深受影响。特别是在同小朋友的玩耍中,相互愉快地接受流行音乐。再次,音像、传媒、电视大大扩大了幼儿的音乐眼光,扩大了幼儿接受流行音乐的渠道。只要一打开电视,幼儿往往要接触到流行音乐。幼儿对一个流行歌曲,往往会多次反复接触。现代信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流行音乐贴近幼儿的速度和频率,也不断在提高幼儿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幼儿接受能力强,一有兴趣,他们就会很快学会。08奥运前后,奥运歌曲比比皆是,《北京欢迎你》这首脍炙人口的歌声,在大街小巷中反复响起,很多孩子都会哼这首歌。今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在电视上不断能听到《歌唱祖国》的歌声,不少幼儿都会大声地歌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词。这就说明,流行音乐贴近幼儿是客观必然。幼儿跟唱流行音乐,几乎成了时代潮流。谁要想去阻断,是阻断不住的。重视对孩子良好的情感培养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音乐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受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音乐学习 。

二、对流行音乐的认识要有科学性

幼儿音乐教师对流行音乐要有科学认识。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流行音乐。所谓流行音乐,简而言之,就是在时间上能持续流传,在空间里能广泛盛行的音乐。对流行歌曲,也可以这样界定。在新中国,流行歌曲很多属于红歌。在当前,社会上对流行音乐存在着两种极端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流行音乐为群众所喜爱,植根于群众土壤,都是值得肯定的,幼儿园可以搬来让幼儿学唱;另一种观点认为,流行音乐良莠混杂,它们对官方来说,大都是杂音,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判断能力,也缺乏接受流行音乐的水平,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应否定流行音乐,要让幼儿远离流行音乐。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从幼儿音乐教育同流行音乐的关系来讲,既不是对流行音乐的正确认识,也不利于幼儿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历史唯物主义有一个重要观点认为,凡是合乎必然性的社会事物,它的存在就是合理的,是必定要在社会上成为现实的。

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流行,总的来说,就是因为它具有某种合理性,为社会或某种人群所需要。其次,对流行音乐要进行具体分析。作为流行音乐,其情况是各不相同的。比如:那种歌颂祖国、歌颂先进、歌颂英雄的流行音乐,能激发人们对国家、对英雄、对先进人物的敬爱,对幼儿也有促进和激发作用,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积极作用。孔子有一个著名的论点:“成与乐”。说明从古到今,音乐对人生能起积极的作用。那种歌颂爱情、歌颂友谊、抒发感情的流行音乐,不但能引起成人的共鸣,也能激发幼儿的情趣和对生活的某种想象。那种轻松快乐、逗人喜笑的流行音乐对成人对幼儿都能起到愉快身心,活跃情绪的作用。

三、对流行音乐要讲究对幼儿的适应性

幼儿音乐教育,当然要拒绝和否定那些对幼儿有不利影响,甚至会伤害幼儿的那种流行音乐。流行音乐一般是着眼于成人的,就是流行音乐中的精品,如果歌词深奥、音域过广、结构过长、节奏过于复杂,也是不适应于幼儿教育的。例如:《青藏高原》、《天路》等歌曲,它们都是优秀的流行音乐,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好,但它们的音域太广、音调颇高,节奏结构较复杂,这些歌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来说都是不太适合的,因此对流行音乐,一定要讲究对幼儿的适应性。讲究流行音乐对幼儿的适应性,着重把握好两点:一是选好材;二是进行必要的加工改编。

流行歌曲在幼儿园的运用也是多样的,可以是歌唱活动,可以是欣赏活动,也可以是韵律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而在开展这些活动时需要运用各种策略,如:肢体语言、音乐图谱、替换歌词等,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记忆音乐,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例如:《隐形的翅膀》,我们把它作为早操音乐,将幼儿喜爱的流行歌曲与健康整合。每天在孩子们手舞足蹈的同时,渗透了歌曲中流露的那种坚强与不怕挫折,对生活永远充满激情的美好感情。这样不仅使每位幼儿更加喜欢音乐,能主动探究、学习音乐。体会到其中特别的乐趣;而且帮助幼儿树立了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形成了健康的行为、健康的心理。

幼儿的音乐教育第3篇

 

柯达伊·左尔坦是20世纪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匈牙利作曲家、哲学家和音乐教育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柯达伊教学法”是当代世界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一、柯达伊的音乐教育目标及其内涵

 

音乐是匈牙利人生活的一部分,早在20世纪初柯达伊在匈牙利最高音乐学院李斯特学院考察时,就对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感到惊讶,学生能流利地读谱和写谱,可是对自己国家的传统音乐却一无所知。柯达伊深深地觉得要肩负起让匈牙利人民掌握自己的传统音乐的责任,提高音乐技能水平,不仅是音乐专业的学生,还包括匈牙利的全体国民。他明确地提出“要使音乐属于每个人”的普及音乐教育的思想。柯达伊的“音乐应该属于每一个人”的音乐教育目标有两层含义:

 

1.站在民族音乐的立场上

 

当时匈牙利的音乐文化落后,不仅是普通人民群众,就是有文化的中产阶级也不懂得识谱、记谱。柯达伊提出让音乐属于每个人的音乐教育目标是为了拯救民族音乐,提高国民的音乐素养。

 

在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中添加包含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文化也是意义非凡的,一方面保存和继承了民族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让幼儿对没有“营养”的音乐有了免疫功能,还培养了新世纪幼儿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音乐本身对人所起的作用

 

柯达伊认为,音乐和人的生命本体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生命不能没有音乐,没有音乐就没有完满的人生。音乐是心灵的表现。音乐可以发展人的情感、智力和个性,丰富人的内心世界,音乐是每个人的精神食量。简单地从音乐对幼儿的角度来说,音乐可以愉悦幼儿的身心,丰富幼儿的精神生活,是幼儿感受生命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幼儿的成长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在培养一个社会。尤其是早期音乐教育,它对培养儿童的艺术情趣和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柯达伊教学法

 

柯达伊教学法是柯达伊所倡导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套音乐教育思想体系。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与达尔克罗斯体态律动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学法。

 

柯达伊不但继承了匈牙利民族文化艺术传统,而且吸收并综合运用了欧洲传统优秀的音乐教学手段。他的基本音乐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一是以民族音乐为基础。柯达伊认为,简练、淳朴、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是引导孩子热爱民族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二是将歌唱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柯达伊认为,儿童只有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才可能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唱歌是普及音乐教育的切实可行且有实效的途径。三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柯达伊倡导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法”,而不是简单地按照学科知识结构的一般规律来进行教学。这是从总体的角度对柯达伊的音乐教育思想进行的概括。以民族音乐为基础的意义我已经在上文进行阐述。第二点和第三点的实践意义也是巨大的。

 

“以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切合实际的。柯达伊认为歌唱是培养音乐素质的最好途径,歌唱也是最容易表达思想情感的音乐形式。通过歌唱最容易接近音乐,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够得以发展。幼儿教师应以教会和培养幼儿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而不是盲目地鼓励幼儿去学乐器,歌唱是表达情感的基本途径,注重培养幼儿的歌唱能力才是最主要的。

 

在歌唱中,柯达伊更多的是强调合唱,合唱具有影响和促进群众音乐文化发展的功能,“可以发展听觉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的无伴奏合唱,对于那些即使不会演奏乐器的人,也可以向他们展示世界著名作品,唤起千百万人心灵上的共鸣”。合唱所产生的社会作用,是音乐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合唱中,人们学会倾听、配合,对于艺术和谐、完美的追求和自觉形成的统一意志,取代了行政的约束。它所形成的纪律性来自人的内在要求,而不是外在压力。柯达伊积累了大量关于多声部的合唱训练、优秀的民族歌唱教材和教学方法等,为儿童音乐教育提供了相当完善而富有特色的模式。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和使用的。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最具有特色的一点,就是早期的音乐训练都是采用民谣为教学材料。因此,任何国家采用了这个教学法后,都可以从自己的民谣素材中找出教学资源。这样不仅可以保存自己传统的音乐文化,更可以鼓励本国的作曲家运用民谣素材创作具民族风格的音乐,促进民族音乐的蓬勃发展。

 

柯达伊还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柯达伊提出,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幼儿园教师首先要理解音乐教育的原则,由此来相应地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其次,改革创新也很重要。

 

总之,柯达伊在音乐教育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所创立的“柯达伊音乐教学法”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这是我们完善本国音乐教育的重要参考教材,其中音乐教育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和推广的。他对祖国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和热情,以及他的奉献精神也是我们应该推崇的。柯达伊是伟大的音乐教育家,他的精神和学术思想都值得我们继续学习和思考下去。

幼儿的音乐教育第4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幼儿园音乐教学;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极具创造力的音乐教学方法,应用于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可有效调动起幼儿音乐学习主观能动性。幼儿音乐教师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将奥尔夫音乐教育应用于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可使幼儿充分体验到音乐的魅力,并使幼儿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由此可见,对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概述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提出的音乐教育理念,推崇为儿童创造满是音乐的氛围,采取最易为儿童所接受的学习方式、生活素材,包括熟悉的语言、肢体、歌唱、舞蹈等,再辅以即兴创作、游戏,指引儿童基于肢体对外界进行探索,感受音乐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创造力,进一步调动起儿童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奥尔夫音乐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我国得到推广,并对我国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发展起到了很好地推进作用[1]。尤其是近年来,伴随我国学龄前儿童教育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重视,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在众多幼儿园中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学前音乐教育在我国的兴盛发展。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全面幼儿园音乐教学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引入先进理念、成功发展经验逐步强化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科学合理应用,如何进一步促进幼儿园音乐教学有序健康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一)应用多种艺术形式开展教学

奥尔夫教育主张对音乐、舞蹈、动作等多种艺术形式开展结合。鉴于此,在开展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结合幼儿主观需求、课堂客观环境以及实际教学内容,引入多种不同教学方式,包括声乐、舞蹈、走动等;鼓励幼儿开展乐器独奏;鼓励幼儿开展合唱等。以歌曲《小雨沙沙沙》课堂教学为例,音乐教师可指引幼儿感受歌曲的音乐节奏,然后要求幼儿采取击打乐器对歌曲予以演奏,进而调动起幼儿参与歌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等到幼儿对该首歌曲形成一定认识后,音乐教师应当再引导幼儿依据音乐旋律及舞蹈动作演示展开表演,积极促进收获可观的教学成效[2]。

(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往往有着极为惊人的创造力,特别是在艺术创造方面,他们总是能出人意料。针对幼儿该方面特征,音乐教师应当鼓励引导幼儿对学习的音乐予以改造。这一改造,既可以是歌曲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演奏形式方面的。并且,教师还应当对幼儿开展价值方面的指引,防止幼儿将音乐改造成与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歌曲内容。就好比,中班音乐活动《胖厨师和小老鼠》即为依托奥尔夫教育理念,使幼儿参与进音乐游戏中来的同时,利用参与性故事情节,让幼儿掌握不同小型打击乐器名称及基本演奏方法[3]。教学活动以胖厨师和小老鼠相互间发生趣味故事作为纽带,并实现了乐器与故事情境的有效结合。诸如,用沙锤声代替厨师刷锅的声音,用鼓声代替脚步声等。一种乐器即代表一种特色声音,由幼儿与教师共同演绎整个故事,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趣味性十足。

(三)引入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用以幼儿音乐教学素材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主张复归本源,推崇教育教学就地取材,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我国各地区、各民族都形成各自特有的文化,这无不为幼儿园音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奥尔夫音乐素材。无论是对于幼儿音乐教师,还是对于幼儿而言,这些素材既经济、又简单,对强化幼儿音乐素质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音乐教师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应当注重就地取材,充分挖掘地区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引导幼儿将自身身体作为乐器,将音乐训练、身体活动与地区民族文化开展有效结合,对幼儿开展长期系统的训练。就好比,音乐教师在开展《元宵灯会》该游戏过程中,一方面应引导幼儿对音乐进行赏析,一方面应带领幼儿通过肢体感受节拍、重音,此外还可指引幼儿们领略深厚的元宵节风俗文化。引入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用以幼儿音乐教学素材,长期以往,一方面可收获可观的音乐教学成效,一方面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举两得。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当今幼儿音乐教学而言,将奥尔夫音乐教育应用于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这是一种将传统音乐教学方式与音乐实践开展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奥尔夫音乐教育内涵,全面分析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应用多种艺术形式开展教学”、“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引入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用以幼儿音乐教学素材”等,积极促进幼儿园音乐教学有序健康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翼如.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优化应用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29(3):247-248.

[2]张超,王艳芝,王宁云,刘晶.浅谈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9:162-163.

幼儿的音乐教育第5篇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独创的音乐教学体系。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奥尔夫自1924年与友人创办京特学校起,就痛感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从根本上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提倡将音乐教学与动作紧密结合起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奥尔夫才将幼儿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将幼儿音乐教学实况通过广播和电视进行播放,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到1963年正式成立了奥尔夫学院,世界性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国际中心,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授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最初、最原始,将戏剧、音乐和舞蹈融为一体的艺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有完整的体系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无论从教学理念到教材、教法等,都具有十分完整的体系。它是以节奏为基础,在旋律、和声、曲式及配器等方面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它虽以器乐为特色,但又是声乐与器乐并重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拍拍打打。

2.富有很强的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的源泉,也是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同时奥尔夫通过对幼儿的特性深入研究后,认为在幼儿教育中打击乐器是最好的学习乐器,通过击打乐器鲜明的节奏感和简单易学极大的满足了幼儿们的好奇心,同时通过语言和动作极大的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

3.富有创造性

一般在音乐教室里老师弹琴,没有强制行为,幼儿在地毯上唱歌、跳舞、敲打节奏乐等,幼儿们还可以自己动手、动口、动脚,去唱、去跳、去做游戏,他们的音乐天性可以得到自由发挥,在自己设计的音乐和动作中快乐地学习感受音乐。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重视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对幼儿们来说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强调的是即兴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从音乐产生的本质出发,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幼儿的情感和丰富的想像力,从而激发幼儿的音乐灵感和兴趣,达到“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的目的。总体而言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最适合幼儿的启蒙教育,本文笔者从奥尔夫教学法的内涵入手,深入探讨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给幼儿带来全面的审美体验

在实践中要求幼儿能通过演、奏、唱、跳及临场设计和创作,完成自我学习和培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要结合自由朗诵、歌唱、乐器及即兴舞蹈来引导和鼓励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和表演中去,这种音乐学习是集歌、舞、乐三位一体综合教学模式。这种能将音乐、美术、舞蹈和戏剧等融合在一起,给幼儿视觉上、心理上及身体活动上都创造了全面又丰富的审美体验。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挖掘幼儿的自然天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强调还原幼儿的天性,这种教学法能挖掘幼儿的自然天性,让幼儿在唱、跑、跳、笑的同时更开心快乐。如,教师在教幼儿们《两只老虎》的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自己身体各部分做乐器,拍打出歌曲的节奏来。当唱“两只老虎时”,幼儿们的表现形式就有点五花八名,拍手的,拍肩的,甚至拍腿的;唱到“跑的快,跑的快”时,幼儿们不约而同跺起了脚;当唱“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耳朵”时,幼儿们的天性就被挖掘出来了,拍屁股,拍脸蛋,拍肚子;唱到最后一句,幼儿们撅起小嘴做出思考的表情,幼儿也变得更加活泼快乐。

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的音乐教育第6篇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最具灵魂、最为核心的原则就是即兴参与原则。奥尔夫曾指出:“从音乐教学范畴来讲,教学应当以即兴参与为基础,并以应用节奏形式为支柱,而后才能进行记谱和音准的教授。”“以人为本是演奏音乐的出发点,而人对音乐最本初的表达方式就是即兴参与演奏及演唱。”“从即兴参与出发,开放、自由的音乐教学模式永远是音乐教育领域优秀的范本。”基于奥尔夫的这一思想,课堂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将肢体和思维跟随音乐运转起来,并根据自身的理解用各种简单乐器或嗓音表达情感和思维,达到了能动的即兴参与和创造目的,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即兴参与原则有别于以往任何一种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彻底投入地说、唱、演、奏,进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思维。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

(一)基于奥尔夫教学法有机综合原则的启示第一,顺应课程综合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加强学科间的交流,突出音乐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学科间的有机综合性,致力于让处于个体身心发展初期的儿童获得综合、全面的艺术审美体验。从各类艺术形式的本源上看,音乐与语言、舞蹈、戏剧本来就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

奥尔夫体系的有机综合性原则启示我们,儿童音乐教学应当将欣赏、表演、诵读、歌唱、舞蹈、演奏等多种艺术表达方式综合到一起,让儿童在音乐综合教学模式中调动多方位思维,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奥尔夫这种将音乐知识同动作、语言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加深儿童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增进其对音乐的情感,达到“将音乐移植到躯体中”的素质教学目的。这种艺术学科间的有机综合、情感与知识间的体验整合给单调、枯燥的中国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提供了实践和理论的参考和借鉴。音乐与舞蹈、文学、美术存在着许多共通的审美要素,音乐教师需要将这四种形式通过情感、直觉、通感等方法进行渗透、迁移,实现学科门类间的综合。从完善儿童人格的高度出发,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融入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使儿童在音乐中获得更加广泛的文艺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审美素质,最终构建起健全的审美心理。第二,从儿童特质出发,选择最符合其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多元化教学素材。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针对的是全部儿童,而不是特定的、有音乐天分的儿童。因而,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尽量多元化,这既是奥尔夫教学法有机综合原则的具体要求,也是儿童天性与特点的需要。具体来讲,在教学材料和课堂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以生活与自然中常听到的声源为切入点。例如,选择杜鹃叫声下行三度作为旋律与音准学习的起点,以儿童熟悉的童谣、儿歌、地名或者花草树木的名字作为歌词学习的起点,这样儿童就能根据自己常见的事物进行音乐模仿,不但能使学生快速掌握音乐知识,更能实现多学科的综合学习。以奥尔夫本人撰写的《儿童音乐教材》为例,这本教材融合了民歌、谚语、儿童游戏、戏剧等多种形式,自然而富有综合性。

总之,将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教材进行综合性编排能够更多地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儿童综合审美意识的提高。但在进行综合性音乐教材编排时,教学工作者还要注意儿童的适应性等问题,在保证符合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贴近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编制多艺术、多学科的综合音乐教材,努力融入社会生活、艺术和科技发展等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

(二)基于奥尔夫教学法即兴参与原则的启示第一,以练习实践为主线,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意识和创造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学生主动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这种课堂模式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只充当引导者,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诱发其创造兴趣,最终提高他们的自主参与意识和音乐创造能力。音乐是一门强调实践的艺术,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体系逐渐替代以乐理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学观念的今天,音乐教学的实践性越发重要。奥尔夫用他的实践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尝试和参与是一切音乐灵感的源泉,人的切身体会是理解音乐的关键。当前,我国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尚处于转型时期,音乐教育工作者要以奥尔夫教学法的即兴参与原则为指导,加强教学实践性,鼓励学生用朗诵实践、动作实践、演奏实践、演唱实践等方式参与音乐活动。例如,在唱、奏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身的视听体验感受声音和乐谱的魅力,由浅入深、由粗及细、由表及里地获取音乐知识。这种以实践为主线,培养儿童自主意识与创造力的音乐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进而产生探究音乐的学习欲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具有深远的意义。

幼儿的音乐教育第7篇

一、引言

音乐作为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幼儿音乐教育的开展更要以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来开展。在幼儿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幼儿音乐兴趣、基本音乐欣赏能力的基础,提升幼儿音乐教育的生活化水平,是实现幼儿园学习环境、教学手段潜移默化影响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基础。本文以幼儿园音乐教育作为研究的主题,结合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究。[1]

二、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开展策略

1.幼儿音乐教育的开展,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征

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实施的理论依据是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等。在幼儿早期发展的过程中,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会在不断的增长,其对不同乐曲的感知有其特有的情绪反应。同时,幼儿早期对自然界等各种声音的模仿,也是判断其感知能力的标准。鉴于幼儿早期的思维特点的直观性,其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幼儿音乐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幼儿园和教师要为幼儿音乐教育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生活化素材、环境、教育等方面的支持。让幼儿在逐步社会化成长的过程中,帮助和培养幼儿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技能。在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一天在园的不同时间,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播放与幼儿学习、活动、课间等相关的音乐。例如:结合幼儿广播体操播放《世界真美好》这首歌曲,幼儿在做操的同时,也学会了歌曲的,同时有助于幼儿体验以拟人化的语言来规范自身行为的艺术。又如:结合幼儿园开展的角色游戏,播放《办家家》这一音乐,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友好的相处,此类音乐的使用让幼儿的音乐表象积累更加的丰富。[2]

2.以日常生活物品,引导幼儿对音乐的感知

音乐是源自生活的艺术,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丰富物品来表现音乐的效果。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击打乐器的模仿和创新,以常见的锅碗等作为素材,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中不同物品的声音。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各种物品的好奇心强等,因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用茶杯、碟子、盆子等物品,为幼儿演奏出不同的声音,让幼儿在听觉识别的过程中,更好的了解和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音乐其本质是听觉展开的艺术,因此听觉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幼儿音乐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自然生源的教学入手,让学生感知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在感知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声音高低、悦耳程度的分析。由于这些声音都是源于生活的,幼儿在接受了此类训练以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变得对自然界的声音更加有心。这也为幼儿音乐教育的后期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根据幼儿已有生活经验,构建幼儿音乐教育环境

鉴于幼儿思维能力、审美感知能力发展的限制,在幼儿音乐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从感受入手,帮助幼儿全面的感受音乐所表现出的内容和情感。在这一前提下让幼儿更好的理解音乐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歌曲《办家家》的时候,教师通过安排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愉悦感。在学习《小猫窍门》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小猫窍门时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从而为幼儿教育的开展创设更为真实的内容和环境。在幼儿园音乐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幼儿的生活环境等情况,来选取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通过借助音乐教育来强化幼儿生活中的健康、积极的情绪表现。其次,音乐教育也可以改正幼儿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的习惯,让幼儿在活动中接受良好的习惯教育。比如:针对小班学生依赖性较强、玩具乱扔等问题,可以选择《爱劳动》等歌曲作为小班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也可以让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爱护环境的情感。[3]

4.以丰富的生活化音乐教育方式,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常见的基本互动方式,游戏的假想性等特征,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教师通过将游戏融合到幼儿的音乐教育,让枯燥的音乐教学更有动感,从而吸引更多幼儿的积极参与。以游戏来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是以幼儿好动的天性为基础,结合游戏的内容而实施的音乐教育方式。例如: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精选一些有趣的谜语同音乐结合在一起,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声、形之美。在幼儿生活的环境中,有很多的画面都是音乐教育的素材,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此类素材,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联想,帮助幼儿从小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创新的音乐欣赏能力,从而为幼儿初期音乐兴趣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幼儿的音乐教育第8篇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联想学习法

幼儿教育主要是对3~6岁的幼儿所进行的教育,美国心理学家杰明斯在曾经的研究中指出“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由此可见,幼儿教育是教育中较为重要的部分。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可以塑造幼儿的情感特色,建立幼儿的兴趣爱好,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联想学习法是针对幼儿的特点而建立的教学方法。幼儿时期,幼儿好奇心强,理解能力薄弱,但学习能力较高,采用正确合理的方法教学是对幼儿开启学习的关键。

一、联想学习法概述

幼儿时期是“想象力”和“模仿力”最强的时期,因此,合理的开发利用幼儿的优势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联想学习法主要是将音乐通过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进行有方向,有目标的情景联想,从而培养幼儿的听力、声色、节奏感等,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在音乐中的学习。

二、联想学习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1.结合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模仿能力

幼儿的年龄小,好奇心大,理解力较差,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形象化”处理是对幼儿直观教育的最佳方法。幼儿的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身体、智力、情感的发展,合理地定位幼儿音乐教育中的目标能够制订出符合现实的教学方案。

联想学习法将幼儿的“想象力”和“模仿力”合理结合,教师通过动作、语言、声音、情感将音乐展现,形成生动有趣,简单易懂的联想情景,让幼儿能够深刻全面地理解音乐。模仿是幼儿最大的天性,在音乐中情景联想可以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提高音乐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进幼儿模仿能力的提高。

2.培养幼儿地学习能力

联想学习法将音乐以“视觉”“听觉”“动作”等方式表现,通过幼儿的“想象力”和“模仿力”提高幼儿的兴趣爱好,开阔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学习音乐。模仿是学习的开始,兴趣驱使幼儿参与模仿,达到学习的目的。在音乐教育中,幼儿通过自己的记忆、模仿和创造,培养了幼儿的节律感、表现力和创造力。

幼儿音乐教育的联想学习法是通过发现幼儿的特点应运而生的,其通过有效的方法将音乐知识生动形象地传输给幼儿,提高幼儿的音乐学习效果,促进幼儿的全方面发展。对幼儿进行的早期音乐教育必须建立在幼儿自身的特点上,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是教育幼儿认识事物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