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10 17:11:29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第1篇

【摘要】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并进行大量题目练习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新的教学要求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每一个知识点都详细地向学生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需要记忆,语文知识点和背诵重点段落,记忆题目的解题方法。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不利于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和教师进行有效互动,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他们对文章的理解。通过互相交流,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不断加深,他们在共同学习中不断使思维获得启发,学生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来感受其中人物的动作表现,体会到作者描写的深意。同时通过对重点字词句的分析和探讨,能让学生提高语文知识运用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能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断进行改进,提高了教学能力。

一、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就需要打消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以平等的地位来对待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对语文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教师要激励他们大胆地提出来,并对这些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使其他学生都向他们学习。

通过发现问题,促进思维的进一步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讲解,但是要精讲少讲,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深度,使他们在互助合作和探究过程中对语文知识进行主动思考,使语文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二、以多向互动合作为手段,积极尝试自主学习途径

多向互动教学中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合作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具有独立性和合作性,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自主性。学生的学习在积极互动下不断取得进步。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让他们通过认真阅读语文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能使课堂学习具有针对性。通过互动学习和探讨,学生掌握了不懂的问题,而教师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一带而过,既节省了教学时间,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又能让整堂课的节奏紧凑,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我在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后,让他们主动说一说感受,提一提疑问。学生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就提出了许多不理解但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为什么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槭裁辞嗤懿幌嘈判∧袼档幕埃认为它在说谎呢?青蛙最后相信小鸟的话了吗?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主动提出来的,是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反映了他们的思路方法。这些都是教学的宝贵资源,我及时加以开拓,运用使课堂教学教达到互动。

同时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提“两种问题”的教学方法,使师生、生生之间产生互动。

一类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看是否能懂的问题,可说:“我考考大家……”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教师,可说:“我请教大家……”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从而为多向互动合作教学策略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行多向互动时还应提倡生生之间两两互动或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包括组内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的内容可以是互相检查对方活动,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互相竞赛巩固认知,共同操作发现新知等。

三、以探究为目的,培养求异思维

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知识,需要学生通过探究来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才能体会到文字中蕴含的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来引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启发学生的语文思维,激发他们的语文智慧。语文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仅仅只有一个,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惯性思维,从新的角度去分析,获得合理的答案。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能大胆说出自己和他人不同的看法,对于和教师的讲解有疑问的地方也要大胆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语文思维发展。

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这一课时,学生阅读课文之后,我提出了如下问题:为什么雨来是小英雄呢?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雨来很勇敢,所以他是小英雄。”还有的学生说:“雨来面对鬼子不害怕,所以说他是小英雄。”还有的学生说:“雨来靠着自己机智和勇敢在鬼子的枪下活了下来,所以他是小英雄。”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他们说出来的答案也不同,这些答案虽然是片面的,甚至是幼稚的,但是都反映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条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并引导他们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感受。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第2篇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教学目标 兴趣激发 和谐 精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036-02

目前,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构建高效教学课堂已经日渐成为广大老师的追求。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不断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怎样去做才能使课堂高效,这也是我们每位教师永恒的追求。通过本学期对构建高效课堂的有关资料的学习,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把握语文教学目标是高效课堂的根本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落实高效教学的关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协调发展。但就每一堂课而言,要针对本堂课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学情实际,设计切合实际课时目标,让学生一课一得。简单的说,就是要学生获得一点什么知识,掌握一种什么方法,培养一种什么情感。我认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必须首先开门见山地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同时,告知本节课学习内容在整个知识能力体系中的位置、作用,并激发学生的目标意识。因此,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一堂课结束要检测这堂课师生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

二、选择高效的教学方法是高效教学的基础

教师都希望用最好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希望通过最好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常常在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研究“怎么教”,至于“教什么”也就只能围绕教的形式来确定。我们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学生的这个基础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关,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环境关系更大。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例如,怎样引出新知识、新句型,怎样用同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一个概念,怎样创造情景,怎样归纳学过的知识点等,都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起到高效的作用。教师要从教学内容的需要出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随时调整教学方案,让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听、说、读、写、背的系列语文实践活动中自然生成。

三、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是高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标提出来:“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日益重视在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关注,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上,在学生为主体的高效教学过程,要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都应把学生的自主实践放在首位,让学生尝试性学习,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索的乐趣。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真正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调控的能力,不能放任自流,学生的自主探究要引导,学生的理解错误要纠正,学生确实难以理解的问题,就要耐心地进行讲解,把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结合起来,实现有效的教学。

四、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高效教学的前提

语文教学中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设计精炼的课后作业是高效教学的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作业非常必要。好的作业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课外作业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课外作业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高效的语文教学,教师要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兼顾学生的感情和教学实际,精心预设,用简约有效的教学方法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只有构建起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 2009,(36):14-16.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第3篇

(一)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1.素质教育是什么?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素质教育实质是党的教育方针在基础教育阶段得以贯彻落实的更高的要求,是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具体化。

2.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语文学科是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贯彻始终的主要学科,课时最多,在教学计划中的位置最为突出。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其责任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

(二)语文教育应当是素质教育。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素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他素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

(一)发挥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如何发挥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呢?我认为,首先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全国小语会会长高惠莹也谈到:“语文学科是工具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和基础性的统一体。基础工具性是它最基本的属性,由于它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课本中多是经过选择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因此工具性和思想性的辩证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些特点的优势,就能收到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二)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目的。

2.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将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要从两个方面训练学生。一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二是激发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学。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个性的技能发展。

(1)素质教育作为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们抓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层次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的安排,要适应于受教育的不同层次、不同情况,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第4篇

关键词:轻松;开放式;教学实践

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了三年,对于新课程改革教师要理性地看待,既要从中学习新的、适合我们课堂的教学理念,又要对一些不适合我们课堂的思想进行摒弃,同时,还要及时对我们的教学活动做出反思。也就是说,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课堂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也不再是只注重学生的分数,更重要的应该是深入挖掘语文教学的价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放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进而逐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有人说: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也就是说,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的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于学习语文充满兴趣的时候,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事半功倍了。比如,在学习口语交际《春天是我们的朋友》时,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外活动,去寻找春天。学生们要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春天,从花草树木中寻找春的痕迹,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

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以前的语文课堂就是老师讲学生听,根本没有适当的交流。开放式教学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同时能增强师生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比如,我们在学习《风姑娘的照片》时,就可以给学生们观看不同风级带来的不同效果,可以有微风拂面的温柔,可以有秋风的萧瑟,也可以有冬风的凛冽,也可以有暴风及龙卷风的破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印象或想象中的风,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快乐学习。

三、注重教学实践

单一的课堂讲解模式不能使学生们更好地学到知识,应当给学生们实践的机会,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在学习《妙趣横生的太空生活》时,可以鼓励学生们阅读课外材料,了解关于太空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太空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课上朗读课文,配上音乐及图片,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想。

四、鼓励式教学

鼓励式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爱上学习,而且能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的一次鼓励、一句表扬,可以使学生产生不断上进的信心和动力。在这种得到肯定后的成功喜悦中,学生们的思维变得活跃,兴趣更加浓烈,为更好地教学奠定了基础。在课堂上,我们要注意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不偏爱优等生,不放弃后进生;批改作业时,写上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在课余与学生聊天时,要适当表扬有进步的学生。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暑天寒。”鼓励、肯定性的话语不仅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良好心理,还能使学生逐渐建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育的几点理解和认识,在这里将我的想法抛出,希望能为各位教学同仁在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上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总之,在我们教学中,按照新课标要求,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们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让学生们拥有快乐学习的时光。

参考文献:

[1]陈洁.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J].课外语文,2013(14).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第5篇

关键词: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40-01

藏区中小学的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汉语教学可以帮助藏区学生掌握汉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为其进一步发展和深造打下坚实基础,促进藏族和汉族之间的民族文化交流与发展。识字是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的基础,所以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教学是中学小工作的重点内容。为了研究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教学现状,本文通过对20所藏区中小学一共1785名学生和251名汉语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为藏区中小学学生的识字数量、识字准确率以及识字教学的效果,研究的主要方法为调查问卷法、汉字认读测试卷、教师访谈等。下面对调查研究的结果作一些分析。

1.对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1.1汉语识字教学效果的分析。为了了解藏区中小学学生对汉字的掌握情况,本文设计了汉字认读测试卷,汉字认读测试卷上的测试汉字范围为《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汉语课标》上对每个学习阶段应该掌握的汉字都提出了要求,分为"掌握"和"认识"两个类别。"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仅要求学生会读,还要求学生会写,能够理解汉字的意义;"认识"的要求较低,只要求学生会读,知道基本的意思即可。汉字测试卷包括40个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汉字,其中20个汉字为"掌握"要求,20个汉字为"认识"要求。由于条件所限,只选择了20所学校中的小学二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测试。下表为测试结果。

(1)学生对汉字的掌握程度较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来,学生对汉字的掌握较差,没有达到《汉语标准》的教学要求。小学二年级对"掌握"要求的汉字准确率只有58.1%,对"认识"要求汉字的准确率只有52.2%。初中一年级就更差,对"掌握"要求的汉字准确率只有48.9%,对"认识"要求的汉字准确率只有53.2%。可以看出来,随着年级的增加,要求掌握的汉字数量越多,学生的掌握情况也越差。

(2)对"认识"要求的汉字掌握程度略好于对"掌握"要求的汉字。小学二年级对"认识"要求汉字的准确率比"掌握"要求汉字的准确率高4.1个百分点,初中一年级对"认识"要求的汉字准确率比"掌握"要求的汉字准确率高4.3个百分点。由于《汉语标准》对"认识"要求的汉字教学要求比较低,学生普遍能够读出来,而对"掌握"要求的汉字教学要求比较高,学生不仅仅要读出来,还要能够写出来,还要能够理解这些汉字的意义。要求的高低不同决定了学生的掌握情况不一致。

(3)对常用汉字的识别准确率较高。本文还对汉字认读测试卷中的汉字进行了分类,分成"常用汉字"和"不常用汉字",分类是以藏区中小学教材中出现的频率为依据的。发现藏区学生对"常用汉字"认读的准确率比较高,能够达到75.3%,而对"不常用汉字"的认读准确率比较低,只有36.2%。这个现象反映了常用汉字因为出现的频率高,学生经常接触到,学生掌握的就比较好,而学生接触不常用汉字的机会比较少,自然认读的准确率就比较低。

2.汉语识字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调查

为了了解教师在进行汉语识字教学时,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本文对教师进行了调查,同时结合了一部分教师的访谈。汉语识字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调查问卷如下:

2.1汉语识字教学任务普遍不能完成。通过问卷调查整理,发现对于"每节课的汉语识字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怎么样?"这个问题选择A的只有51.3%,说明汉语教师在完成识字教学任务时,遇到了不少困难,这些困难导致了汉语教师基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2.2要求太高是完不成教学任务的首要因素。下面表格是对《汉语标准》对学生掌握汉字数量的要求。《课程标准》对每一个阶段学生应该"掌握"和"认识"的汉字数量都作了具体的要求,但是要求明显是比较高的,这个标准已经接近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了。因为藏区学生的母语不是汉语,学习汉语的困难比较大,藏区学生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也比较缺乏,这个标准对藏区中小学学生而言肯定是偏高了。

2.3学生接受能力差到致使完成不成教学任务。藏区中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这个因素也到导致了藏区中小学在完成汉语识字任务教学时遇到了困难,再加上有些学校教学条件比较差,汉语教师教学技能欠缺,对汉语的教学规律不了解等因素,使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

3.对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教学提出的建议对策

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教学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中小学普遍完成不了《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教学任务。下面对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3.1修改《汉语标准》,降低教学要求。修改《汉语标准》,降低对藏区中小学的汉语识字的要求。可以将一些比较常用的汉字挑选出来,作为教学的重点,不常用的汉字可以不作为教学要求。这样可以降低藏区中小学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可以让学生打下坚实的汉语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帮助。

3.2将识字教学和词语、作文结合起来。在调查中可以发现,藏区中小学在进行汉语识字教学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讲识字教学与词语教学和作为教学隔离开来。这样做不能够让学生理解汉字的内在含义,致使学生不能对汉字进行长期记忆,导致识字教学效果不好。如果能够把识字教学和词语学习、作文练习、阅读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学习,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3.3创设汉语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创设汉语学习的环境是解决识字教学困难的根本解决出路。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使用汉语授课,学生在汉语课堂中也尽量讲汉语,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要尽量使用汉语,只有不断地使用和练习,才能使学生认识汉语,掌握汉字。

4.结束语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汉语识字测试卷,访谈等方法研究了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教学的现状,发现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是《汉语标准》制定的教学任务偏高,没有较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学技能有待提高等。要想提高在藏区中小学汉语识字的教学水准只有从这些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第6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识字教学 现状 对策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237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部分,汉字传承着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而且在新课程改革中大力强调识字教学的重要性,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提升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多运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

一、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主要现状分析

1.识字任务繁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求小学生不仅要认识汉字,还会正确写出汉字,认识常用汉字三千五百个,能够写出来的为三千个,这对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来说识字教学任务繁重,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任务也十分重,同时,教师还需培养他们对汉语文字的热爱之情以及使用习惯。

2.汉字自身原因,汉字的结构较为复杂,仅在造字法方面就有形声、会意、指事和象形等,而且还具有大量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量较大,再加上多义、同音和形近等复杂情况,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一接触学习语文知识就面临着大量的生字,对于他们来说学习难度较大,而且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提升。

3.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普遍识字水平较低,写字能力较差,容易出现错别字,由于生字较多,认识之后的汉字也容易遗忘。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较差,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尚未完全形成,认识生字的速度较为缓慢,识字量严重不足,教师与家长都十分着急,从整体情况来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二、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质量的对策

1.将抽象汉字符号具体化。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少汉字都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教师可以将部分抽象的汉字符号变得具体化,充分利用形声造字的方法,从直观形象思维出发,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识字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识字学习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他们体验到认识汉字的乐趣,只有这样,低年级小学生才能够主动识字、乐于识字。例如,在进行汉字“水”教学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象形文字“水”,让小学生认识,当他们脑海中产生“水”的形象时,然后使用线条勾勒出“水”的轮廓,在心中产生“水”的印象,之后再写出水字,并标上拼音,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加强学习印象,并且记忆深刻,像“火”“木”和“山”等汉字,教师都可以采用此种识字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2.在游戏过程中认识汉字。游戏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是他们的天性,游戏也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形式,而且他们的表现欲望与模仿能力较强。因此,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使用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认识生字,与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相比,更具生机、活力和乐趣。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常见的识字游戏有词语接龙、猜字谜和找朋友等,比如,在猜字谜游戏中,小学生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例如,在学习“默”字时,教师可以使用字谜:一只黑狗,不叫不吼;再如,在学习“拿”字时,可以使用字谜: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以此开展识字教学更具趣味。

3.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小学生性格比较活泼纯真,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有待提升,为有效提升识字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参与识字学习的兴趣。常见的情境教学法包括故事情境、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一些生字融入到具体的故事情境中,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认识和学习汉字;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然后认识汉字;而生活情境更为常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部分真实的生活情境,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结合,拉近识字教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课堂教学变得具有生活化色彩,而小学生能够释放学习压力,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汉字,以此提升识字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运用实物调动多种感官。在小学低年级教育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事物难以理解,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物开展教学活动,把一些较为抽象、复杂、难以理解的汉字通过实物方式展现在小学生的面前,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理解和掌握汉字。通过实物开展识字教学,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多个感官,包括视觉、触觉和嗅觉等,从而提升他们学习汉字的质量。例如,在进行“桃”字教学时,教师可以直接把实物“桃子”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近距离的观察,或者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关于“桃”的图片,包括桃树、桃花等,提升识字教学的趣味性,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得积极主动,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效果也会有效提升。

5.密切联系生活,灵活识字。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不少教学内容都源自实际生活,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能够接触到大量的汉字,所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识字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发现生字、学习生字、感受生字和使用生字,同时鼓励他们随时随地地自主认识汉字。比如,在书店中有大量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和儿童刊物,在超市购物时,可以认识各种商品的名称和说明书等。在识字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从课堂教学走向实际生活,指导小学生转变角度学习汉字。例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把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贴上汉字标签,在见到或使用时都可以学习上面的文字,通过日积月累,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识字量;也可以鼓励他们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在了解课外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认识更多的生字。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学应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根据他们的具体学习情况开展识字教学活动,充分联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灵活运用多种科学合理的识字教学方法,帮助他们认识和掌握更多的汉字,逐步提高其语文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田立英.如何开展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J].学周刊,2015(30):66.

[2]张凤雪.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效果的方法与途径[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4):121-123.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第7篇

为了了解和掌握在校师范生和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认识与意见,以及他们对该课程的需求,笔者特进行了问卷调查.

1.1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的调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主要从对“教育学”“心理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方面的认识进行的.81.5%的教师认为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能够促进教学, 是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知识.62.3%的教师对于课程、反思型教师、教学设计、综合性学习等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紧密联系的知识比较熟悉,而对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建构主义理论、隐性课程则比较陌生.为了适应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自己急需提高的方面有:科研能力(71.2%)、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51.4%)、学生学习理论、学习策略和心理知识(50.6%)、课件制作与多媒体的使用(49.4%)、获取信息的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方法(39.6%).有78.3%的教师认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师范院校应对师范生加强说课、模拟课堂训练,增加实习的时间与次数,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师范生走进小学课堂,亲临教学现场,缩短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1.2对师范生进行的调查25%的师范生认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对培养小学语文教学技能作用较大;12%的师范生认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与教学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63%的师范生认为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不是很好;54%的师范生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设置不够合理有效;42%的师范生认为教学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渗透不够.可见,对于“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困境

2.1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进入新世纪,随着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的蓬勃兴起,增加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性学科,淡化“师范性”与“非师范性”的界限,“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界于语文与教育学的边缘性学科,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有些院校将课程与教学论教师进行整合,归属于教育学专业;有些院校将其挂靠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处于不被重视的边缘地位.在课程设置上,重视学科专业课程,忽视其他教育类课程,一般在学科专业课程之外,另加“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三门课程,并将其当作点缀课程.教育课程门类单一、教学时间偏少,忽视师范生专业发展的需要.专业课程受到公共课程挤压,课时一再减少,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不合理,选修课程设置随意性大,教育教学缺乏针对性,没有形成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立体发展模式.

2.2专业教师队伍力量薄弱“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由于设立该学科硕士点、博士点比较晚,大多数教师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知识结构不完整.一般情况下,该学科教师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担任,其汉语言文学知识扎实,但对“课程与教学论”理论知识缺乏深入的理解与把握;二是由教育院系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师担任,对课程与教学论理论分析得深入而透彻,但缺少基础教育教学经验,教学中缺少鲜活的课例,理论教学脱离教学实际;三是由来自中小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担任,具有丰富的基础教育教学经验,但习惯于用实践代替理论,缺乏理论层面的提升.[3]因此,缺少具有教育教学理论高度,又具备学科专业背景的优良师资.3.3教学内容脱离教学实际通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应使师范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知识,把握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教学改革的前沿动态,形成一定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但教学中,缺少具体、可操作、可量化的课程培养目标.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对于教学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则不够重视;重视知识的获得与经验的积累,忽视广博知识的掌握与个体的整体发展;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忽视教学实践能力与教学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主要采用讲授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过于注重规律与原则的教学,课堂教学缺乏师生双边活动和信息的双向交流,新课改教学理念涉及较少,侧重讲授课程论部分,而淡化教学论部分,所授理论知识空洞,缺乏针对性,缺乏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联系.师范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活动很少,备课、试讲以及社会调查等实践性活动也很少.没有充分拓宽教学视野和课程空间,很少结合案例教学、观摩教学、合作探究等,深化师范生对语文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2.4教学实践措施不够扎实有效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然而,教学中,重理论教学轻技能训练,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实践.很少结合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长期扎实的教学技能训练.很少结合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活动,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即使训练,也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与讨论交流,缺乏相应的检查督促手段,教学技能训练、教案设计、模拟试讲等也只是走形式,致使教学技能训练不到位,师范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语言表达能力差,缺少逻辑性,缺少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不了解小学语文的知识结构,搞不清教材中知识点的前后联系,不会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不会分析教材,照抄教参与教案“.三字一话”基本从教技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仅仅限于理论上的感知,谈不上熟练掌握,有关课件制作更是大多数师范生的知识盲点,难以满足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要求.教育实习时间短、方式单一,师范生难以培养起相应的教学素养.

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的现状、面临的困境以及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认识上存在误区和实践上缺乏重视.

3.1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一:对专业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的关系认识不恰当.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忽视对广博的基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学科专业课程,忽视其他课程以及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教育理论课程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与教学设计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导致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地位下降.没有紧密结合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特征和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特点,构建科学的学科体系,以提高师范生的专业化水平.误区二:对掌握知识、获得经验与提高能力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恰当.当前很多师范院校,追求综合化发展、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办学理念,削弱专业课程,弱化专业基础,师范教育边缘化倾向日趋严重.师范性决定了实践性,师范生既要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而经验的获得与理论知识的指导密切相关,需要实践中的锻炼与积累.然而,师范院校注重师范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对于教学技能训练则重视不够,缺乏实践中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没有突出实践环节,体现教育实践以及教学技能的培养.误区三:对专业课程与专业基础知识的关系认识不恰当“.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应结合基础教育的需要,为基础教育服务.理论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教学中应精讲基本的、适用的理论,结合教学实例,降低师范生接受理论的难度,增补实用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师范生内化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对师范院校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处理不当,盲目的向综合性院校看齐,没有将为基础教育提供合格师资的任务落到实处,没有充分体现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3.2实践上缺乏重视从实践过程来看,缺乏扎实有效的训练体系,主要表现为:(1)教学实践目标不明确通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应夯实师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语文课程的现状,关注语文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学习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经验,掌握从事语文教学所需的基本技能,了解常见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独立进行教学设计,掌握教学评价的意义、内容和方式,能够选择恰当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然而,“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中,没有体现明确的教学实践目标.(2)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课程论部分,应通过分析教学论中呈现的典型案例,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教学论重在培养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能力,强化教学能力的理论支撑与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教学中,应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科学的方法论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教学案例进行点评分析,以帮助师范生掌握、理解、运用理论知识,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链接,基础理论与实用知识的联系,使本课程能够有效的指导语文教学实践,架构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然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没有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教学技能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语文教学技能,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记忆,增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专业技能训练不到位教学基本技能,如语言表达、板书设计、组织教学等,没有形成训练制度化,缺少针对性,没有定期组织师范生进行试讲.忽略对师范生读书的指导,忽略读书能力的训练,解读文本能力较差.缺少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能力较差,没有有效地吸纳新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实施和评价教学方法陈旧,没有有效地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没有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自身特点等进行独立、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引导师范生理解、分析、把握、处理好教材,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第8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

(一)教师上课方式呆板,缺乏灵活性

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我们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也是与时俱进的,在不断发展进步。但是有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并没有紧跟时代,还是延续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这种现象在乡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小学语文课堂尤其明显。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还是很陈旧,停留在传统的语文教育教学层面上。上课方式呆板,缺乏灵活性。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比如课堂上,老师就是带着学生读拼音、认字、读课文,小学生被动跟着老师这样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填鸭式灌输方法,再加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这样的上课方式引不起小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很难真正吸收到知识,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对语文课认识片面,兴趣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

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影响,学生对小学语文也存在片面的认识,理解不深,认为小学语文不是很重要,就是一些基础的认字教育。所以一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对老师所讲的也不感兴趣,有时候根本不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兴趣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殊不知正是因为小学语文教育都是一些基础的知识,这是为学生以后的写作和阅读能力打下结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小学语文教育的奠定铺好基础,学生以后的学习会遇见不少阻碍的。当然随着新课标的颁布,现在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当前小学语文课堂陈旧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对语文课的片面认识,导致这种语文教育教学效果低下,更达不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程度。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一)重视小学语文教育,更新观念与方法

首先教师自身要重视小学语文课,根据社会发展进步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熟悉新课标与学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准确把握好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点、难点。

(二)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方法灵活多样

改变传统呆板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意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制作动感精美的教学课件,改变传统模式的单纯的口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从生动的直观思维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粉笔、黑板”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丰富、拓展了教学情境,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

同时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分层次教学。由于各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背景情况,教师应该按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次教学。如果不分情况地统一讲解知识,基础好的同学已经没有兴趣听,基础差的同学又听不到。渐渐地,同学对这门课都会失去兴趣。

(三)构建和谐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育

就上面所说,由于大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这门课程,对小学语文课存在认识误区,所以不能够认真学习这门课程,出现在课堂上捣乱、不认真听讲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构建一个和谐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育。同时善于运用情感教学法,告知学生,小学语文教育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认字的层面,这门课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课程,打好这个基础,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