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经济增加值与企业价值

经济增加值与企业价值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07 17:20:11

经济增加值与企业价值

经济增加值与企业价值第1篇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 价值管理 平衡记分卡

EVA是由美国的思腾思特公司于1982年推出的绩效评价指标,由于其是在将利润的基础上扣除了全部资本成本,包括所有者投资的机会成本,因而相对于传统的会计净利润指标,经济增加值能够准确地衡量股东财富是否增值。因此,经济增加值可以与价值管理相结合,通过绩效评价,为企业价值管理提供支持。在经济发达国家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经济增加值用于企业管理,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企业价值最大化已经取代了利润最大化,成为了公认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管理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然而,现代公司是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主要产权特征的。在两权分离情况下,企业实质上是由委托关系组成的契约集合体。在委托关系下,经营者与所有者存在利益冲突。受传统的经营者报酬契约的激励,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常常会偏离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目标,企业价值管理理论因此兴起。价值管理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取向的,其目标是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在价值创造上利益的一致性。公司治理是协调二者利益的制度安排,但是它需要有一个执行工具。在众多的企业价值管理工具中,经济增加值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工具之一。如果将经济增加值引入企业价值管理体系,就等于为企业价值管理注入了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

二、经济增加值对企业价值管理的驱动

经济增加值既是企业价值管理的评价指标、同时也是企业价值管理的重要工具,而且还是激励企业价值创造的机制。与其他财务分析工具相比,经济增加值理论是站在股东的立场上来考察企业的经济价值。扣除资本成本是经济增加值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理念,经济增加值理论明确指出,管理人员在运用资本时,必须“为资本付费”,企业获得的利润只有高于全部资本成本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据此,经济增加值的指标值为: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包含权益资本和债权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经济增加值用公式表示为: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若经济增加值为正,说明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增加了企业价值,即为股东创造了财富;若经济增加值为零,说明企业赚取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人预期的收益目标,企业价值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若经济增加值为负,则说明企业经营亏损,既损害了企业价值,也侵蚀了股东财富。

由于经济增加值指标全面考虑了股东投资的机会成本,因而经济增加值实质上是经济利润,而不是传统的会计利润,因而它全面地体现了“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管理思想。因此,相对于会计利润指标,经济增加值更有利于驱动经营者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三、经济增加值对企业短期行为的约束

传统的价值管理模式是以利润为中心的,而利润只考虑了债权人资本成本,而没有考虑股东投入企业资本的机会成本。在利润的激励下,企业经营者将会不断加大设备投入,扩大生产规模,以期增加收入;同时通过大量举借债务,为生产规模的扩大筹集资金。其结果是利润越来越多,负债比重也越来越大,占用股东财富也越来越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越来越高。随着风险的扩大,企业承担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则越来越高。如果从价值管理角度考虑,从利润中扣除全部资成本,那么企业所创造的利润将会所剩无几,甚至会出现亏损。不但没有为股东创造财富,甚至还可能会减损股东财富。根据经济增加值的理念,净利润扣除所有资本成本才真正为股东创造了财富。企业要想增加经济增加值,不但要做好利润最大化的加法,不断增加收入,同时还要做好资本成本最小的减法。可见,经济增加值非常有助于企业克服盲目做大做强的发展模式,建立起有效使用资本的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资本使用效率。

四、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价值创造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

目前,预算管理不仅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而且成为了企业管理乃至整个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但是,传统的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其结果是预算约束软化,与企业价值创造脱节越来越严重。因此,有必要改进利润指标,重构预算管理体系。如前所述,经济增加值是利润指标的改进版。而且自经济增加值指标产生以来,它不仅可以分析企业的管理绩效,而且也可用于资本预算、企业并购以及证券投资评价等。因此,完全可以把经济增加值指标引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全面取代利润指标,并以经济增加值作为预算编制的起点和业绩考核的依据,以增强预算管理与企业价值创造的相关性。

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定预算的目标,它能将企业的努力方向具体化、数量化,变成各部门的行动准则。合理的预算目标不仅可以使企业的工作重点突出,而且为工作绩效的评价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标准。企业的最高目标是创造价值,经济增加值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最恰当的目标。建立在经济增加值基础之上的管理体系密切关注股东财富的创造,并以此指导企业决策。经济增加值评价指标有较大的灵活性,决策者可以根据企业风险特征,设定不同的资本成本率。当企业风险加大时,可以提高资本成本率,从而调减经济增加值;当企业风险降低睦,则可以降低资本成本率,从而提高经济增加值。因而经济增加值可以使预算指标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

(二)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以及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国外传统业绩评价体系通过考核一些预先设定的指标完成情况,例如以会计利润为主体的指标评价体系,来考察企业绩效管理业绩。但是,我国传统的绩效评价,通常是建立在利润指标基础上的,包括净利润、每股盈余、股东收益率、或者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由于这些会计指标均来自于财务报表,不同程度地存在短期性、滞后性等缺陷。而且财务报表信息容易受会计政策操纵的影响,使绩效评价的结果不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与会计利润指标相比,经济增加值是在对因财务报告的需要而被公认的会计准则曲解的会计利润经过调整后得出的经济利润,而且扣除了所有者资本成本,因此以经济增加值作为企业绩效管理工具,将经济增加值与管理层的报酬挂钩,可以引导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股东的资源,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记分卡的融合

价值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目前企业价值管理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得不到有效的实施。经济增加值的确是驱动企业价值创造的因素,但是经济增加值毕竟只是一个单一的财务指标,而且只是一个结果指标,只适用于评估短期绩效。如果单独以经济增加值为考核指标,不能完全驱动企业长期价值的创造。因此,企业还应当结合其他价值驱动因素素,完善经济增加值绩效管理体系。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大卫·诺顿教授1992年提出的平衡记分卡,为寻找价值创造驱动因素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架构。平衡记分卡是以财务信息为基础,系统考虑企业业绩驱动因素,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业绩驱动因素相结合,多角度评价企业业绩和动态实施企业战略的战略管理系统。如果把经济增加值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与以平衡记分卡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整合起来,即把平衡记分卡中的财务纬度中基于财务报表的利润指标改为扣除了全部资本成本的经济增加值指标,将能够很好地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整合后的绩效管理指标由经济增加值、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等四个维度组成,四个维度指标因果关系明确,企业在学习与成长方面的提高,才有了内部流程的改进,进而赢得了顾客,取得了满意的财务收益。如此一来,经济增加值也有了驱动因素,企业价值管理的驱动因素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陈琼,谢赤.企业价值管理理论与应用及其最新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7(06).

[2]崔淼,李军.企业价值管理评价体系框架研究[J].经济经纬,2007(06).

经济增加值与企业价值第2篇

【关键词】 企业目标; 经济增加值; 业绩计量指标; 管理哲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6-0002-05

一、引言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央企负责人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以建立健康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秩序。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国资委颁布《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国务院国资委在其所监管的所有央企中施行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以引导企业进一步做强主业,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014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又印发《关于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 加强中央企业价值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中央企业进一步深化经济增加值考核,以资本管理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价值管理水平。该意见提出,要完善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将经济增加值作为主要业绩计量指标,逐步提高其在业绩考核中的权重。同时建立一套经济增加值诊断体系和监控体系,将经济增加值及其改善值作为央企负责人业绩薪酬核定的重要指标,按照薪酬考核办法确定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薪酬。

从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到价值管理理念,经济增加值的角色实现了一个从业绩计量指标到管理哲学理念的飞跃。

二、文献回顾

众所周知,企业目标是通过提高企业价值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的所有业务都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对企业进行了不同的定义,从对这些理论的解读中可以总结出企业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是基于投入产出市场的供需关系而作出相应决策的主体,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组织理论则将企业看成是一个不同主体之间的有意识地协调和活动的合作系统。对企业概念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是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是通过契约安排来节约买卖双方的资源交易成本(Coase,1993)。20世纪80年代形成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企业网络理论提出,网络组织是一种介于市场组织和企业层级组织之间的新组织形式,是处理系统创新事宜时所需要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是一种在其成员间建立的各种强弱不等的联系纽带的组织集合,企业的生产能力取决于通过一系列契约联动的外部资源。企业涉及的契约越多,在所在行业中产生重大影响的能力越强,其战略的优势也越大。

理论和现代管家理论研究了企业管理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理论认为,人拥有的信息比委托人多,并且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逆向影响委托人有效地监控人是否适当地为委托人服务。该理论还假定委托人和人都是理性的,他们会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各自财富的最大化。此类冲突的解决措施是增加监管成本或设计有效的激励方案(Jensen and Meckling,1976)。现代管家理论认为所有者授予管理者(管家)对于其资产的管理权,而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组织的经营管理干涉很少或者并不干涉,他们只能从企业对外报告中获得企业经营信息。但是股东或是所有者可以经过投票来解雇令他们不满意的管理者。所以管理者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企业组织。只有当管理者自身地位遭到威胁时(例如企业被并购或接管),管理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才会存在冲突(Davis等,1997)。资源基础理论把企业看成是资源的集合体,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之间的差异取决于企业是否将这些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Wernerfelt,1984)。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是知识的大仓库,知识能给企业创造竞争活力,学习、创造知识是企业维持持续活力的基础。企业通过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来避免知识交易而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Harold Demsetz,1998)。

综上所述,设计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在不确定环境下的资源效率、设计有效的社会网络、降低交易成本等方式可以有效协调利益相关者和管理者的利益冲突,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本文研究经济增加值指标通过有效计量企业业绩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来实现企业目标的有效性。

三、传统的企业业绩计量指标

投资者需要对企业的整体业绩进行正确评估以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而管理者薪酬往往也与企业业绩挂钩,因此选择正确的业绩计量指标对管理者和所有者都至关重要。好的企业业绩计量指标不仅能有效计量企业在单位时间内的价值创造或价值增加,而且还能在指标本身的精确性和计量成本之间进行权衡。换言之,业绩计量指标需综合考虑计量的精确性和复杂性。计量过程越复杂,计量指标的主观判断成分越多,计量成本也会越高。

企业业绩会通过资本市场影响企业市场价值,而企业的市场价值又是投资者对企业当期业绩的判断和未来表现的预期。业绩计量指标的使用者包括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管理者、原材料和服务的供应商、员工以及企业的产品和劳务的最终用户,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取决于企业的未来情况。业绩计量指标不仅能计量企业当前业绩,而且还应该包含企业未来增长方面的信息。即使企业当前业绩尚佳,预期增长不足也会逆向影响到企业价值。有效的业绩计量指标必须反映企业当前业绩以及企业未来增长趋势。因此对业绩计量指标的有效性判断还需要对该指标与企业市场价值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稳健性检验。然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任何业绩计量指标都不可能与企业市场价值完全正相关,因为企业的基本面并不能完全解释其市场价值,企业投机行为、市场环境以及宏观经济等因素也会影响到股价波动。所以业绩计量指标的选用也只是看其是否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是指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进行有效整合,而不偏袒某一个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能整合不同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业绩计量指标方能成为有效的业绩计量指标,但这样的指标很难找到。传统的企业业绩计量指标都是以历史记录为基础,再根据风险因素进行相应的调整。最常用的业绩计量指标是投资回报率,其判断标准是:只有当企业投资回报率高于其资本成本时才能创造价值,资本成本即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此类投资回报率指标包括权益报酬率(ROE)、总资产报酬率(ROA)、销售净利率(PM)等。其中:权益报酬率从股东权益角度计量企业的投资回报率;总资产报酬率计量企业全部投入生产用资产的投资回报率;销售净利率则反映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所得的回报率。但这些基于投资回报率的企业业绩计量指标也存在问题。一方面,这些指标都无法反映企业的全貌,须和其他指标配合使用;另一方面,这些计量指标在计算时也受到会计利润及资产、负债的估值方法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对项目投资进行评估时采用净现值指标,即项目未来现金净流量的现值扣除投资成本后的净值。全面计量企业业绩也应该坚持这一原则,而将这一估价原则用于企业业绩的总体评价便是经济增加值。

四、经济增加值的深度解析

(一)概念的提出

经济增加值是产生于18世纪70年代的“剩余收益”的新说法。经济增加值和剩余收益概念都基于这样一个原则:企业只有创造高于投资资本成本的收益才能为股东创造财富。经济增加值的创新点是引导企业从重视当前会计利润到重视经济剩余值,并由美国思腾思特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将其重新命名为“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

经济增加值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学术界对其有效性做了大量的实证检验。经济增加值的支持者建议将此指标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认为该指标充分考虑了企业整体的现金流和资本成本,并将这两个因素作为企业价值的决定因素,他们认为经济增加值指标可以克服企业的顽疾,增加股东财富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2009年12月28日),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公式为: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资本成本率原则上定为5.5%。对于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较重、资产通用性较差的企业,资本成本率定为4.1%;对于资产负债率超过75%的工业企业和资产负债率高于80%的非工业企业,资本成本率上浮0.5个百分点;资本成本率确定后,三年保持不变。

从计算公式上看,经济增加值是将资本成本从净利润中扣除后得出的剩余收益,但这只是对经济增加值的一个片面认识。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考核方案,企业投入资本的总额,并非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而是除了包括资产负债表中需要付息的短期借款、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之外,还充分考虑了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研发支出资本化等因素的影响。

笔者认为,有效考核管理者是否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努力,一方面需要准确度量企业价值增加幅度,另一方面还要能有效激励管理者的价值创造活动,此二者相辅相成。因此本文从业绩计量指标和管理哲学两个视角来分析经济增加值在实现企业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业绩计量指标方面考察,经济增加值是否为投资者作出更优决策提供信息?从管理哲学考察,经济增加值在管理决策制定过程中是否有效?能否帮助管理者作出增加企业价值和整合企业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决策?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价值提升是长期的概念,任何旨在提升短期经济增加值的激励措施都不会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二)业绩计量指标

传统的企业业绩计量指标如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等都是基于会计数据计算的。然而资产负债表体现的是基于历史数据的资产账面价值,利润表上则是以当前价值体现收入和费用(除折旧外),权益报酬率和总资产报酬率都是用当期利润除以股东权益或企业总资产的账面金额即历史成本,时间上的不配比使这些指标无法反映投资的真实收益率,而且在早期会低估,后期会高估。此外,上述业绩计量指标只考虑债务成本,忽视了权益成本,使得在项目评估时忽视了风险要素,也没有在资产回报中考虑风险因素。其结果是企业投资项目虽然回报可观,但其资本成本高于管理者设定的投资回报底线,并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所以使用会计收益率指标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可能会将投资回报率降至基准回报率之下,最终毁灭企业价值。同样,如果以传统的投资回报率指标为基础来设计管理者薪酬,也不利于管理者作出价值创造的决策。价值创造和利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提升企业短期盈利的行为是短期的,而价值提升行为必须致力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经济增加值是将会计利润进行调整后计算的经济资本。调整的目的有:按当前价值度量资本;考虑所有的被会计处理为期间费用的投资金额(例如研发开支);使经济增加值更接近于企业真实的现金流。最早提出经济增加值概念的思腾思特公司对经济增加值提出了近160个调整项目,使得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变得十分复杂。很多企业不愿意花过多的精力来计算这些调整项,且外部人也无法取得与此相关的详细信息。如果内部人希望取得相关数据,还需要聘请专业咨询师来做复杂的调整和计算,这又给企业带来不小的额外成本。而且,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调整后的经济增加值也不会比未调整的指标提供更多信息。鉴于此,思腾思特公司提出可以根据相关性和额外信息来适当降低调整范围,只有下述几种情况才需要做相应调整:金额较大;管理者对调整项目的结果有影响能力;需要的信息充分;便于非财务人士理解等。160个调整项目中只有15个被认为是需要调整的重要项目,近年来又被精简到5―6个,大大降低了经济增加值的计算难度。

作为一个业绩计量指标,经济增加值既能反映净利润、剩余收益等绝对数指标,又能反映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和销售净利率等长期被管理者和股东重视的业绩计量相对数指标。经济增加值指标既可以用于评估管理者业绩、薪酬设计和投资决策等内部方面,又可以用于投资者评价企业业绩和未来增长等外部方面,与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会计收益率等指标一起为企业管理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当然,前文所述的传统业绩评价指标的局限性也存在于经济增加值。从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公式可知,计算经济增加值时也使用了会计利润指标。与传统指标相比,经济增加值的区别仅仅是在剩余收益的计算中考虑权益成本,而且这一优点在现实中还不一定能体现出来,因为权益资本成本计算起来很复杂。权益资本成本不等于市场收益率,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计量也有很大的难度,因为无风险收益率、贝塔系数和市场溢价等参数都很难计量。在中国的经济环境下,市场利率调整频繁,资本市场波动较大,监管条例变更频繁,上述指标的估算尤为复杂。实证研究显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强于发达国家(郭树清,2014);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贝塔系数是不稳定的(袁超,2010);加之中国资本市场只有20多年的短暂历史,且波动较大,市场溢价也很难确定。所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也有问题,因为并没有采用可行的经济模型对资本成本进行估计。目前国务院国资委使用单一的资本成本的做法就忽视了与企业有关的风险差异。采用统一的资本成本率只是权宜之计,选择5.5%的资本成本率是按照长期贷款利率来计算的,也只是对国有资本的投资回报提出了不低于银行贷款利率的要求而已。

(三)管理哲学理念

适当的企业管理哲学应该能为股东创造财富,并引领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朝着既定的目标和企业战略前进。只有达到最优生产力,企业才可以提升价值。企业管理中有很多提高生产力的工具和方法,如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流程再造(BPR)、企业资源计划(ERP)及品牌价值评估等。这些工具和方法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商品或劳务的成本,但不一定能增加股东价值。而且由于没有计量不同经济行为产生的经济剩余,所以在管理中很难识别哪些活动会创造价值,哪些活动可能毁灭企业价值。

在经济增加值理念下,企业管理者会致力于创造经济剩余,而且通过创造高于资本成本的剩余价值来提升企业价值,使得经济增加值的理念优于企业管理的其他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与企业真实的现金流量较为接近;其二,易于计算和理解;其三,与企业市场价值高度相关;其四,将其应用于公司内部治理设计,可有效缓解冲突从而降低管理者的逆向选择行为。其中,后两个优点是前两个优点的具体体现。如果经济增加值能够有效反映企业的真实现金流,并方便计算和理解,自然就会更接近企业市场价值并缓解投资者和股东的矛盾冲突。可见,正确反映市场价值和缓解冲突是经济增加值胜出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个管理哲学理念,经济增加值包含了企业的所有决策背后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管理者努力向全体员工传达的思想。笔者认为,将经济增加值作为一个企业文化概念的符号,甚至可以不必准确计算其数字的大小。也就是说,计算经济增加值时的一些困难不足以成为企业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的障碍。和其他工具相比,经济增加值的优点是易于理解、表达清晰,最重要的是考虑了资本成本,有助于提升企业文化。企业可以估计出一个大致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作为资本预算决策的参考,也可以估计出一个大致的经济增加值数额来作出相应的经营决策。一些全球性大公司(如可口可乐等)都采用经济增加值作为企业文化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激励员工进步。在央企实施几年的经验也证明,基于经济增加值的业绩考核体系能更有效地降低成本、改善企业内部治理,并激励管理者投资于那些增加股东财富的项目(池国华,2013)。

一个理想的管理控制系统应该促使管理者自律而不是他律。将业绩考核与经济增加值挂钩,可有效引导员工自我检查,以确保他们的每一个行动都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增加值。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设计管理制度时,将经济增加值与业绩考核挂钩更要十分小心,因为管理者可能为了提升短期经济增加值而牺牲长期价值创造,拒绝好的投资机会,或降低酌量成本,或选择短期内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资本结构,从而增加企业的长期财务风险。当然在薪酬制度设计时,可以通过推迟激励支付(如股票期权)来解决这一问题。

实证研究还发现,把经济增加值作为一个业绩考核指标,能有效引导管理者进行价值创造活动从而提升企业价值(刘凤委等,2013)。使用经济增加值指标作为业绩考核指标,能通过加快资产周转提升经营效率,放弃特定资产和降低新投资水平(如果这些资产无法获得高于资本成本的回报率),以及更多的股票回购(给股东更多回报)。可见,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进行价值管理,能改进企业的内部治理水平,缓解企业内部冲突,是一种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引导企业文化建设的管理哲学理念。

五、结束语

经济增加值的概念产生于这样的经济原则:只有当企业产生高于资本成本的经济剩余时才能增加企业价值。这一概念有坚强的理论基础,强调了为股东创造财富、增加企业价值的企业目标。中国央企中采用经济增加值作为计量指标能有效提高企业生产力,为股东创造财富。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全世界的会计准则都提出充分披露原则。市场会利用这些充分披露的信息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但在市场上经常会用一个单一指标(如投资回报率)作为好消息和坏消息的信号。只有当经济增加值能提供更好的信息时,该指标方能成为投资回报率的一个替代指标。有研究认为,即使经济增加值与股票市场表现相关,其相关度也不一定会高于会计利润和股票回报率的相关度,从这一点看,经济增加值并没有更明显的信息优势。而且至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的实证研究都无法找出证据证实经济增加值与资本市场的完全正相关。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不及发达国家,所以上述二者相关性的结论在中国也不会例外。所以,笔者认为,将经济增加值用于企业业绩评价及管理哲学时,也要谨慎对待。

【参考文献】

[1] Coase R. The Nature of the Firm[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2] Micheal C.Jensen and William H.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4):305-360.

[3] Davis J. H. and Donaldson I. Toward a Stewardship Theory of Management[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7(22):20-47.

[4] Wernerfelt.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171-180.

[5] Harold Demsetz and Belen Villalonga.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1(7):209-233.

[6] Stern Stewart Co.Stern Stewart's EVA Clients Outperform[J].The Market and Their Peers,2002(10):7-9.

[7] 郭树清.2014年政府工作核心要求“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EB/OL]. http:// / shandong/

yuanchuang/2014/0117/1832402.shtml.

[8] 袁超.上海证券市场不同行业板块贝塔系数的研究与检验[J].商场现代化,2010(8):157-158.

经济增加值与企业价值第3篇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 资本成本 价值管理

EVA体系是1982年美国斯腾斯特公司创立的一套进行业绩评估和管理的理论与操作体系,其核心理念是:企业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取该收益所投入的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股东带来价值。我国通过研究国际上二十多年里应用经济增加值管理公司实例和经验,发现其在指导企业战略评估、财务预算及核算、薪酬设计、兼并收购、价值提升等方面具有其他管理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并于2007-2009年进行EVA试点工作,在引导企业科学决策、控制投资风险、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等方面经济增加值考核发挥了积极作用。2009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从2010年开始在中央企业全面施行经济增加值(EVA)考核,并将经济增加值(EVA)作为权重最高的指标,和利润指标一并作为基本指标来考核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经营业绩。而经济增加值(EVA)不仅仅是针对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它代表着价值,或者说代表着企业股东所追求的﹑超过其原始投入的经营剩余或股东价值。将经济增加值(EVA)考核导向作用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切实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是现阶段中央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经济增加值(EVA)的含义及公式

经济增加值(EVA),又称经济附加值、经济利润,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部分的价值,或者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折现后的现值大于零的部分。更通俗一些,就是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全部资本成本后的余额。

在实务中,需要在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对税后净营业利润和投入资本总额进行一些调整,消除财务报表对真实结果的扭曲。国务院国资委目前对中央企业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采取的计算公式为: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投资资本收益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投资资本总额=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2 经济增加值与利润指标对比分析

案例:某公司2010年实现税后利润700万元,2010年末的所有者权益平均额为6000万元,其资金成本率为15%,其中普通股1000万股,面值为1元,长期有息负债平均额为4000万元,其年利率为10%。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计算该公司的经济增加值。

计算与分析:

长期有息负债的资本成本率=10%×(1-25%)=7.5%

所有者权益的资本成本率=15%

投资资本总额平均数=6000+4000=10000万元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7.5%×4000/10000+15%×6000/10000=12%

息前税后利润=700+4000×10%×(1-25%)=1000万元

投资资本收益率=1000/10000=10%

经济增加值=(10%-12%)×10000=-200万元

从上例可以看出“有利润的企业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企业不一定有利润”中的前半句,税后利润为700万元,考虑到没有免费的资本,在考虑到资本成本后,投资资本收益率为10%,没有达到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12%,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经济增加值计算结果为负值,传统的利润指标和经济增加值计算财务结果大相径庭。传统业绩衡量指标在计算时没有扣除资本成本,造成公司在追求业绩指标最大化的同时,可能会偏离“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的目标。总之,由于没有考虑股本资本的成本,传统业绩衡量指标最大化并不意味着股东投资价值最大化,这是传统利润指标的最大缺陷。而当经济增加值大于零时,说明企业经营增加了价值;当经济增加值等于零时,说明企业的经营情况仅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目标,价值得不到实现;当经济增加值小于零时,说明企业经营损害了价值。这就使我国引入EVA经济增加值和其他考核指标一起来作为战略投资检验工具成为必然。

3 经济增加值(EVA)的优缺点

3.1 经济增加值(EVA)的优点

①更为全面地考虑了资本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充分地体现了企业创造价值的先进管理理念,有利于促进企业致力于为自身和社会创造价值财富;②考虑了资本成本(包括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和股东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扭转了经营者权益资本免费的意识。避免了会计利润存在的局限性,有利于消除或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机会,使得企业经营业绩反映更加真实,有助于控制财务风险,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③有助于企业实施科学的价值管理和业绩衡量指标。EVA仅作为一种新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而不与企业经营者的薪酬相联系的话,其作用是相当有限的,因此要将业绩评价指标考核与经营者的薪酬制度紧密结合起来,使得EVA成为经营者和股东利益趋同一致的纽带。加上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薪酬制度,这样就会避免经营者的短期行为,驱使经营者持续创造价值,EVA价值管理结果终将成为全员盛宴。

3.2 经济增加值(EVA)的缺点

①经济增加值计算建立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上,对于长期现金流量缺乏考虑,但还不能直接从财务报表获得,需要进行会计调整,斯图斯特公司的经验是调整160多项,但大多数公司实际的会计调整是5-10项,事实上EVA还是无法对无形资产等进行有效地计量。因此调整无法保证把被扭曲的会计信息纠正过来,也无法保证调整后的结果不会对企业的财务信息造成另一种扭曲,EVA还要基于财务报表的准确性;②有关资本成本的预测和参数的取得有一定的难度。多数企业资本成本率要求在10%以上,中央企业为7-10%,国资委本着至少要得到回报的原则,将央企资本成本率设定为5.5%这一稳健数,三年保持不变,这一点上充分体现了引入EVA指标同时又适合我国企业情况的灵活性,但同时体现了没有按照市场基础来确定资金成本率,而是依据行政规定的不合理现象;③经济增加值方法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局限,需要结合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做出合理有效的改进;④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企业之间EVA无法简单比较。EVA只能说明经济效益的大小,无法说明经济效益的相对高低。比如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即使经济增加值相等,也不能说明这些企业创造的价值相等。

4 如何实施EVA经济增加值价值管理

4.1 建立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企业财务战略。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正逐步向价值创造和以价值最大化为基本目标的方向转化,因此财务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子系统应当以价值为基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设计财务和非财务业绩衡量指标体系及具体的发展目标,作为管理层实现其发展战略目标而应当完成的指标。关键性的财务业绩指标以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为核心,再辅以长期盈利能力、长期现金流量现值等目标,如总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净现值等。

4.2 加强EVA的培训和教育。从总公司、集团公司、三级子公司到企业每一位员工自上而下对EVA的培训教育认知是价值管理过程的一个巨大挑战。组织专门小组制作培训材料,包括通过案例学习、总结成功经验、和EVA如何应用于管理者经常要面对的投资决策,统一开展培训和教育,形成对EVA经营理念的认同,树立创造价值的观念,使全体员工意识到,只有当EVA为正值时即资本回报率超过资本成本率时,才是真正创造了财富,应该从以前的追求会计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从而促进EVA价值管理的平稳过渡,推动管理水平提高。

4.3 管控影响EVA的关键性变量。加强经营管理,促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降低成本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资产运营质量,这些都是使EVA增加的直接途径。具体办法是成立EVA价值中心,落实价值创造责任与价值管理机制,关注关键的价值驱动要素,比如处理不创造或较少创造价值的资产,采取行业退出、缩减生产线及减少存货和应收账款水平的手段,处置不符合企业战略规划及长远来看回报远小于资本成本的业务;对现有的投资回报高于资本成本的业务,应采取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寻找价格更合理的原料供应商等手段,提高利润率和资本周转率,进一步提升资本收益率;对投资收益率高于资本成本的项目,应加大投资规模,提高总体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这样就将价值最大化战略转化为长期、短期的目标和任务,最终实现企业管理者的期待目标。

4.4 建立以EVA为中心的考核激励体系。EVA考核激励体系的核心是EVA一定要与薪酬挂钩,激励体系以企业长期和持续价值创造作为业绩考核导向,将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平衡积分卡和经济增加值等指标和方法结合起来,并与企业管理层和员工薪酬紧密挂钩。EVA奖励办法上不封顶,极大限度地激励管理人员积极发现并成功实施使股东财富增值的行为,会使股东更加富有,管理者也得到高额回报,这样的运营机制使管理层、企业股东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关系得到协调,使利益相关者思维、行动和目标得到统一,共同营造创造财富和价值的企业文化。

4.5 完善EVA内部评价机制。EVA内部评价应评价与组织的治理、经营、信息系统有关的主体、客体、指标体系以及相关的激励体制等方面的成果和风险因素,如财务和经营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资产的安全防护、法规及合同的遵守情况等。通过内部评价的反馈,不断加强或修正EVA价值管理,规范管理行为,增加企业价值和财富。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企业可以建立起EVA价值管理框架,促进战略和目标的转化,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从而全面推进价值管理,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国家会计学院.《高级会计实务》2012年.大连出版社.

[2]郝洪,杨令飞.国资委经济增加值(EVA)考核指标解读.国际石油经济,2010.04.

[3]迟鸣,段洪义.中央企业深入推进经济增加值(EVA)管理应用的实施研究方案.商业经济.2011.09.

经济增加值与企业价值第4篇

一、概述

经济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考核的是企业当期创造的财富,从股东财富增值角度衡量和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经过调整,将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产生这些利润所需的全部资本投入,包括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当经济增加值为正,税后净营业利润大于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说明公司股东财富实现了增值,较为高效地使用了资产;反之,当经济增加值为负值时,企业则未能实现价值创造,即使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净利润为正,公司的经营状况也可能并没有得到较好的维持,这是因为由经济增加值反映的公司价值降低了;结果为零,则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最低报酬刚好能够通过盈利来满足。

经济增加值的基本计算模型为:

EVA=NOPAT-TC×WACC

其中,NOPAT表示调整后的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项目的数量和具体内容根据行业环境、企业特征等综合决定,目前大多数文献都倾向于主要调整研发费用、减值准备和营业外收支等项目。TC指资本总额,WACC是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经济增加值直接反映了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相对于传统会计利润更具有公司治理参考价值。

二、经济增加值对公司治理的意义

1、增加股东财富,使决策与股东财富增值目标一致

企业所有者的目的是用低的成本创造财富,获得高的回报,使自己投入的资本得以增值。企业以经济增加值的持续增长为目的来进行经营决策是促进公司治理效果改善的有效途径。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现股东财富的增值:一是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在不增加资金投入的前提下提高调整后的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比如科学降低成本费用、合理减少纳税,加强企业宣传和项目研发,提高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二是优化投资结构,为了提高资金利用的有效性,应投资于调整后的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大于资金成本的项目;三是及时叫停不良投资项目,回报低于资金成本的资产或业务对企业来讲是非健康的投资项目,应当停止投资或将其出售。

2、注重持续发展,防止管理者短视行为

仅仅通过财务报表上的会计利润数据来评价经营者绩效,很容易造成管理者的短视行为。在传统公司治理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经营者为了满足私人利益,往往只注重短期利润的提升甚至粉饰当期业绩。而引入经济增加值理念会对公司经营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资产的收益,创新价值增长点,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将其投资于高于加权资金平均成本的项目;注意规模和效益的平衡,将低效资产降到最低水平;控制资金成本,及时评价并剔除效益低下的投资项目,创新融资渠道;加强风险控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等都是企业经营需要改善的方向。

3、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薪酬激励机制

根据委托理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了委托问题。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的诸如利益不协调、信息不对称等矛盾也由此产生。委托―理论和应用模型创始人威尔森、罗斯、米尔利斯、霍姆斯特姆认为,“在委托人与人之间应按一定的契约财产剩余索取权的分配,将剩余分配与经营绩效挂钩”,这也是现代企业建立激励制度的理论借鉴。引入经济增加值后,管理层薪酬直接与经济增加值绩效评价制度挂钩,企业经营者为了获取较高的工作报酬,就会促进自己“像股东一样思考和行动”。另外,研发费用、广告费用、员工培训等也是能带来未来收益的投入,通过对每一层级的员工设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将绩效奖金与股东财富增长相挂钩,使每一层级员工都认识到,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及增加股东财富的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

4、能有效地衡量公司绩效

会计利润长期以来作为企业业绩评价最重要的标准,并没有考虑权益资本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实际上,企业在使用权益资本时放弃了其他的投资机会,因而使用权益资本也是有代价的,即企业为之付出了机会成本。经济增加值认为企业使用的权益资本并非“免费的午餐”,故剔除了所有的成本,减少了对企业真实业绩的高估和歪曲,因而能较准确地衡量企业的绩效。企业的收益大于所有资本的成本时,股东财富才实现了增值。以此为基础制定考核标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传统会计利润评价失真的影响,提高了业绩评价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三、经济增加值的运用――以格力电器为例

本文分析所用数据(见表1、表2)取自格力电器2010年、2011年、2012年度财务报告数据。

1、税后净利润的调整

税后净营业利润由净利润调整得到,本文在进行调整时主要以下述几个目的为导向:预防管理层的短视行为、尽量减少管理层的盈余操纵行为、减少传统会计政策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不实反映以及反映企业核心业务运营情况。

(1)非主营项目的调整。将营业外收支的税后净值从净利润中扣除,剔除非主营项目的影响。

(2)会计准备调整。准备金不是企业当期的真正损失,予以加回调整。因为会计准备的计提实际上不会导致公司当期资产的减少,准备金余额的变化也不真是当期的费用支出。

(3)财务费用调整。利息支出是列入财务费用减少企业利润的项目。计算利润时应将作为减项的利息支出,作加回处理。具体金额按财务费用中利息支出明细项目的金额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这里对其进行调增,是为了降低对业绩判断的影响。

(4)研发费用的调整。计算本年应摊销的研发费用金额时,将当年计入费用的研发支出减少利润,时间按规定少于十年;已资本化的开发支出,按应摊销额减少利润。为了给企业研发提供支持,税法规定研究开发费用、已资本化的摊销额在缴纳所得税时加计50%的扣除额,作为增加利润计算。

(5)广告促销费用的调整。广告及促销费用主要是为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品牌创造服务,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判断其收效与否的时间较长,短期内可能效果不明显。对当年利润影响很大的一般以营业收入的2%列入当年支出减少利润,摊完为止。

2、资本投入总额的调整

资本投入总额的调整主要包括债务资本、权益资本和其他项目的调整。债务资本中的无息负债企业不付出代价,故应扣除,主要包括应付账款、应交税费、应付利息等七项;在计算权益资本时,本年未分配利润是管理层经营的结果,而非企业所有者的资本投入,应予以扣除;其他项目的调整应视不同情况而定,比如在建工程如果是使用长期借款、专项应付款,则应调减,因为其本质上是当期的无息负债。在建工程若使用的是企业自有资本,则应减少相应的权益资本金额。

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调整

为了适应格力公司情况,对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调整计算如下: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WACC= D/(D+E)×KD×(1-T)+

E/(D+E)×KE

D为企业债务的市场价值,E为企业股本的市场价值,KD和KE分别为债务成本率和权益成本率,T为企业适用税率。为简便起见,债务成本率取格力公司2010年年报中反映的利率的算数平均数3.2%。权益成本率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KE=Rf+β*(Rm-Rf)计算。

其中,无风险收益率Rf采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010―2012年分别为2.75%、3.50%和3.00%。β值估算方法很多,可采用近10年数据进行股票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回归分析,估算为1.20。风险溢价Rm-Rf估算为6%。公司从2008 年1月1日起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所得税税率为15%。由此计算2010―2012年格力电器的资本成本率分别为4.26%、4.44%和4.64%。

4、格力电器经济增加值分析

格力电器作为白色家电巨头,2005年起空调销量便稳居世界第一。近几年来格力电器更是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抓高端消费群体,开拓国际市场,其价值创造在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企业通过有效管理和竞争策略的优化,实现了利润的稳步提升。但是,企业高估了价值创造能力,将经济增加值作为绩效评价指标能更好地协助企业管理者改善公司治理模式。

通过图1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经济增加值与净利润的差额很大,但是二者趋势基本相同。显示了会计利润虽然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较经济增加值有一定的虚增,高估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不能精确地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情况。首先,样本企业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的净利润分别比同期经济增加值高出224.30%、121.65%和60.40%。说明了传统会计利润对经营业绩评价时确有较大的高估。其次,净利润2011年比2010年增加23.10%,2012年比2011年增加40.56%。这说明企业近期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另外,经济增加值2011年比2010年增加80.11%,2012年比2011年增加94.23%。说明格力电器真实的价值创造能力良好并有大幅提升。

两者之间的差距主要由于经济增加值对公司资本成本的调整扣除。经济增加值相比于会计利润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另外,格力电器由于收到节能惠民政府补贴款项数额较大,2010年计入营业外收入的补贴款就高达224364万元,比2009年增长463.61%,2011年与2012年分别收到补贴款182027万元和7324万元。不同企业对经济增加值的调整计算不尽相同,本文只选取了较为重要的项目进行调整,可以推断的是,企业单一计算会计利润并不能如实反映真实的经营业绩,而经济增加值对会计信息进行了科学的调整,减少了对企业绩效的高估,有利于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行为约束和绩效评价,增强公司治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四、经济增加值运用的结论

1、经济增加值可以真实反映企业业绩

经济增加值对传统会计利润的计算进行了调整,降低了对评价对象的高估,真实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在优化的公司治理模式中使用经济增加值作为参考指标,有利于使用者掌握更加全面的财务信息,更加准确判断企业经营状况和管理业绩,有效对未来的经营方针进行决策并对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提供依据。

2、经济增加值强调对资本使用效率的重视

将权益资本纳入成本范畴,全面体现资本代价,企业对股东投入资本的使用效率被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来,使股东财富的增加反映的更加真实,股东借此可以更加深入了解自己资本投入所获得的收益。

3、经济增加值强调关注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增加值与企业价值第5篇

【关键词】中央企业 业绩评价 经济增加值

2009年12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办法》(第22号令),在新的业绩考核办法中,“经济增加值(EVA)”这一考核指标取代了“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与“利润总额”一起成为国资委对央企负责人进行考核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这意味着中央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目标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意义上的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盈利水平的“做大”方式演变为提升发展质量,尤其是要提升主业竞争能力、增加股东价值的“做强”方式,中央企业已然进入了以经济增加值(EVA)考核指标为核心的价值管理阶段。

一、经济增加值方法综述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 EVA)于1982年由约耳·斯特恩(Joel stern)和G.贝内特·斯图尔特三世(G.Bennett StewartⅢ)所领导的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咨询团队商业化开发而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它已经扩展成一个集业绩评价、资本预算、财务决策、经理人员激励及价值评估等功能于一体的财务管理体系,因为其看待公司真实盈利性的创新性方式,这一财务指标类似于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利润,很快就被企业界所接受。与传统的利润指标,如净利润、息税前利润(EBIT)和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以及净资产收益率不同,EVA考察公司的“剩余盈利”,即扣除债权资本的直接成本和权益资本的间接成本之后的净值。经济增加值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近乎相同,因此成为了现今衡量公司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2]。

国际许多知名的大企业都已经使用经济增加值理论来指导为股东进行经济价值创造,不但在公司层面的广泛运用,而且还延用到企业内部考核中,这些公司将管理者在公司运营部门内创造经济增加值正值的能力(或缺乏这种能力)作为构建薪酬奖励方案的基础。对于部门营业利润总的来说超出相关资本成本的管理者,会给予正向的报酬激励,而如果某部门的利润长期达不到总的资本成本,将会给予负向的报酬激励。由于EVA既考虑了债权资本成本、又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能够激励管理者就像股东一样来进行公司投资决策。

过去二十多年里,国外公司通过应用经济增加值这一管理工具,发现它在指导企业目标设定、战略评估、财务计划及核算、资源分配、薪酬设计、兼并收购、价值提升等方面,具有其他管理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经济增加值方法的特征

经济增加值其历史根源可被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剩余收益”这一概念,古典经济学家认为:除非该公司的收入已经补偿了企业运作所产生的经常性生产和营业费用,以及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提供了正常的回报,否则公司没有真正盈利。经济增加值理论基本上依赖于如下两个原则性的假设:一是公司只有所获得的资本回报超过资本的机会成本时才是真正盈利的;二是只有当公司的管理者为其股东所做投资决策的净现值(NPV)为正值时才会创造财富,这里的资本包括债权资本和股权资本。其核心理念是:投入资本所获得的收益至少要能补偿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从其本质上看,包含计量系统、激励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三方面。经济增加值的恰当执行,将使企业业绩的核算摆脱现有会计准则的固有缺陷,使企业管理人员的利益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

经济增加值的主要特征反应在:一是在核算上考虑了资本成本在内的各项成本要素,这是它与传统净利润、资产收益率、现金流等评价指标的本质区别,只有考虑了资本成本的业绩指标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二是减少了会计准则导致的信息失真的影响,因而能够更全面和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助于对企业经营业绩的正确评价。三是注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反映绝对数额越大越好的指标[1]。

三、经济增加值在我国中央企业的应用现状

中央企业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力量,为了在与经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不可避免地通过规模扩张、产业集中等方式来取得全球相关产业中的领导性地位,由此才能获得全球市场的定价权、规则制定权与资源垄断地位,这就给央企的规模和增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同时提出规模与价值共同增长的战略,是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增长速度中的瓶颈、经营中的风险、全球化过程中的资本问题。

在2010年前,中央企业的业绩考核体系主要考核企业的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这两类指标在单独使用时都存在一些弊端,由于目前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经理人员薪酬与业绩评价指标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为了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中央企业在单纯追求规模与增长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盲目多元化带来的经营风险、不受资本成本约束带来的资产质量下降、低研发投入带来的核心竞争力削弱以及资本运作受制于融资平台搭建缺乏规模和效率等。“扣除所有资本成本才真正创造了股东财富”这一理念对促进企业经营者和员工重视资金的使用成本并提高利用效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采用严格计算并全面贯彻的经济增加值的考核体系,有助于企业实施规模与价值共同增长的战略,是希望中央企业从根本上解决增长速度中的瓶颈、经营中的风险、全球化过程中的资本问题,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能显著提高企业竞争的能力。

这次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的经济增加值考核,表面上看不过是替换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微调了指标计分标准,而从理论层面上看,其核心是引入了价值的概念。从实际操作层面其核算方法又远较国际流行的经济增加值应用模式简单易行。但从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看,这次经济增加值考核体系的引入是对国有企业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模式、从运行机制到经营者切身利益以及国企产权委托关系的深刻变革,甚至可以说是一场企业管理的革命[3]。

经济增加值不是单纯的对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它体现了企业股东(出资人)所追求的、超过其初始投入的经营剩余或股东价值。价值指标和概念的引入,带给企业管理一个不同寻常的导向效果,那就是:通过经济增加值作为一个考核指标的导向作用,剔除了非经常性损益因素,促使企业经营者自觉地关注、重视并强化主营业务;企业在技术、产品、与战略性资源开发与商业模式创新为目的的研究性支出不再作为当期费用而冲减利润,而被资本化;同时扣减债务资本成本和股东权益资本的成本,从资产质量。经营效率的角度管理资本支出、节约资本的使用,自觉提高企业投资门槛。经济增加值指标的引入来看,新的考核办法办法确立了价值理念。价值管理在中央企业的核心地位,在以上三个方向的导向作用上,将对中央企业的战略、经营与投资产生深远的和实质性的影响,充分反映出国民经济转型中的国家战略导向。

四、中央企业经济增加值的定义和计算方式

经济增加值定义:是指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50%)×(1-25%)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为了推进经济增加值的实施,国资委同时实施了鼓励和限制并行的四个政策:研发费用视同企业的利润、符合主业要求的在建工程从资本成本中扣除、对于企业一些战略性风险投资按照一定比例视同企业利润、限制性政策就是对于非经常性的收益要减半计算,其中,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包括:变卖主业优质资产收益;主业优质资产以外的非流动资产转让收益;其他非经常性收益,即与主业发展无关的资产置换收益、与经常活动无关的补贴收入等。此外,办法还对资本成本率作了详尽的规定,其中:中央企业资本成本率原则上定为5.5%,承担国家政策性任务较重且资产通用性较差的企业资本成本率定为4.1%,资产负债率在75%以上的工业企业和80%以上的非工业企业,资本成本率上浮0.5个百分点,资本成本率一旦确定后,三年保持不变。

五、经济增加值方法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相比传统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如绝对数形式的净利润、边际利润和以相对数形式的投资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评价指标,经济增加值方法的积极意义包括:一是经济增加值较为充分地体现了企业创造价值的先进管理理念,有利于促进企业致力于为自身和社会创造价值,二是经济增加值的业绩评价方法可以避免会计利润存在的局限性,有利于消除或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机会,三是比较全面地考虑了企业的资本成本,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但经济增加值方法目前仍处于尝试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增加值是在利润的基础上计算的,基本属于财务指标,未能充分反映产品、员工、客户、创新等非财务信息,二是经济增加值是一种经营业绩指标,未能融合外部市场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主要用于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绩效评价,三是经济增加值方法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缺陷,需要结合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作出合理、有效的改进,四是经济增加值对于长期现金流量缺乏考虑,且计算经济增加值需要预测资本成本并取得相关参数,有一定难度。

综上所诉,经济增加值已成为衡量公司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与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相比,经济增加值全面考虑了企业所占用资本的成本,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与债权资本成本。按照经济增加值理论,即使一家公司的会计利润为正值,它也可能是一家破坏财富和企业价值、虚盈实亏的公司。因为会计利润为正值仅仅代表了一家公司所获得的资本回报大于负债资本的成本,这一会计利润还有可能不足以补偿权益资本成本。只有为其所占用的所有资本(包括权益资本和负债资本)提供了正常回报公司,才算得上是真正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公司。由此可见,经济增加值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近乎相同,与价值创造这一现代企业的根本目标紧密呼应,与价值管理这一企业管理的大趋势相互支撑。这也正是经济增加值迅速流行起来并很快被实务界所接受、被学术界所关注的相本原因。尽管经济增加值得到了很多赞誉,“价值为导向”的管理概念也值得借鉴,但其引入到中国的时间尚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经济增加值一个指标并不能解决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问题,只有合理地去选择发展战略、风险控制、构建和谐企业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指标与经济增加值配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引导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岩贵.挖掘企业真实利润的新方法[M].EVA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09):3-5.

[2]詹姆斯.L.格兰特.经济增加值基础(第二版)[J].东北财经大学出版,2005(03):1-6.

经济增加值与企业价值第6篇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EVA;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价值

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起主导地位,国资委下属企业涉足重大行业的100多个公司,近3万亿资产。在庞大的国企系统中实行管理制度改革无疑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慎重,全面的考虑。在多方面权衡之下,国资委决定将EVA理论引入到下属国有企业的管理中。

新政策执行:核心企业引入EVA

在2010年初,国资委提出绩效考评制度,以三年为政策执行时间,引用经济增加值法(即EVA)作为绩效评估的标准。经济增加值(EVA)是一种现代企业绩效财务评价的方法,最初由美国学者提出,并迅速在企业界得以广泛的应用,引起普遍的关注。在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经济增加值的作用和应用价值是十分明显的。

在当前企业负债率水平较高、投资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尤其要避免盲目投资,减少资本占用。提高经济增加值水平,既要靠增加净利润,又要靠降低资本成本。新政策的执行意味着企业盈利模式可能有所转变,并将影响绩效评估和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制度。

新政策的指导原则简单而直接:要求国有企业的高管,更为有效地管理资金。实际上这和民营企业的经营模式在大致相同。从2010年起,投资回报率高于资本成本已成为一个主要的绩效标准测量,这同时是薪酬激励的评价基础。虽然在指标中,销量增长率比重将仍占评估的60%计算,另外的40%比重是一个简化版本的EVA或经济增加所占。但即便如此,40%的EVA加权也可以部分衡量经理人在经营活动中集中资金的使用效率,是一个重大的改变。

国资委下属企业运用EVA理论进行评估引发对EVA法融入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对我国企业是否会有影响,对经济体制的完善是否会有积极作用?下文将阐述EVA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EVA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EVA是衡量企业业绩最准确的标尺,会对一个企业各阶段的业绩和效益作出合适的评价,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产生重大的影响。经济增加值的指标和计算方式,能够突破过去企业传统的利润核算模式,并对企业会计体系的观念进行校对与调整,帮助企业重新衡量财务管理的终极目的所在。在我国,无论是民营的中小企业,还是大型的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往往陷入片面追求利润指标、盲目多元化经营和短期化经营的泥淖,这其实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偏失和迷茫。经济增加值的出现及应用,能够帮助企业迅速脱离财务管理目标的错误轨道,回到以追求企业长远发展价值的道路上来。要认识到,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要偏向科学经营和精细化管理,而不是过度追求资产的目标。

二、EVA能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在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绩效考核是一个重要的内容。EVA已经公认成为企业绩效考核的核心标杆,这是因为EVA可以做出对企业“真正利润”的客观评价,并对企业的财务决策产生正面的引导作用。所以,经济增加值的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从数学计算角度看,EVA等于税后经营的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的成本,剩余的利润是企业真正的核心利润。因此,EVA 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最科学、最准确的数据支撑和参考,深受企业的信赖。同样的,现代企业在开展财务绩效考核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透过对EVA数据的分析和解读,能够得出绩效的核心指标和要素,进行对员工价值进行考核、评估。所以,EVA在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方面,作用明显。

三、EVA能帮助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成本控制和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企业缩减开支、增加利润的主要途径。所以,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必须想方设法的控制成本支出,提升企业的净利润。比如,通过EVA的股利进行负债和权益筹资,就是企业在不增加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开展的削减成本、增加价值的策略。类似这样的办法,其实是众多企业基于价值最大化的前提,将价值管理融入企业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分解和落实责任,来实现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在企业的资本利用方面,财务管理者们同样运用EVA来寻求资本利用的价值最大化,降低资本的成本,减少资本运作的费用。总之,经济增加值的应用,是对企业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的正面影响,其核心诉求是帮助企业提升价值,保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 婧:经济增加值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与意义[J].中国科技信息.2010(03).

[2]周 颖 诸 鸣 张军贤 杜国敏:经济增加值(EVA)考核与提升公司价值的关系及影响因素[J].国际石油经济. 2010(07).

经济增加值与企业价值第7篇

关键词:企业绩效评价;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

传统企业制度分为业主制和合伙制,主要特征为:企业归业主所有,业主对企业负债承担无限责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企业制度演进为现代企业制度,主要特征为:股权结构分散,所有权与控制权(经营权)分离。由于企业不是自己的,所以做不好,最后就会像冰棍一样逐渐融化。与其让冰棍完全融化掉,不如趁它还没有完全融化之前就送人,即经理人收购。由此导致了委托理论的产生,从而产生了需要对高管层进行绩效评价来衡量其经营业绩以及企业的运营情况,由此引出现代公司绩效评价方法――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记分卡。

一、战略性经营业绩评价模型――EVA和BSC

1、经济增加值(EVA)

经济增加值作为战略管理工具,就是运用和整合公司所有的资源,持续增加公司市场价值,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经济增加值是税后营业净利润扣除所有资本成本(包括股权和债务资本成本)后的经济利润。据此定义,EVA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如下:EVA=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成本=调整后税后营业净利润-资本投入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目前我国企业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权益资本成本的观念非常淡泊,更谈不上资本成本的概念,EVA作为绩效评价标准相对于会计利润的优点之一在于一致性和准确性较高,能够比会计利润指标更准确的结合以反应股东财富的增减情况。它相比于传统的业绩评价标准有以下独到的优势。其一,它考虑了资本成本,将其从税后利润中扣除,能真实的反映通过生产经营创造的新增经济价值。其二,通过剖析EVA的计算公式,得出提升公司价值的3条途径:①更有效的经营现有的业务②投资预期回报业务③放弃对公司价值的毁损业务。可见,深入的理解该方法的内涵,可以指导公司决策的制定和运营管理,使战略规划、资本分配、并购和出售等公司行为更符合股东利益。其三,建立在EVA评价方法基础上的激励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把EVA增加的部分按不同比例回报给投资者,而且奖金不封顶。这样,EVA激励制度就把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在同一目标下很好的结合起来,防止部门经理决策与公司财富最大化决策的不一致,导致资本的低效率使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短期行为,缓解因委托关系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其四,以往的很多绩效评价方法都与资本市场上的股价挂钩,使用对象只是上市公司,而对于非上市公司无能为力,但是EVA克服这一弊端,使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有进行业绩比较的共同基础。

虽然EVA有诸多优点,相比以前的方法有很大改进,在我国有很好的适用性,但是还是存在一些缺点:只注重财务方面的评价,而忽视了非财务方面的评价;不能充分反映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规模差异;EVA是一个计算数字,它依赖于收入实现和费用确认的财务会计方法,为提高部门的EVA,部门经理可以通过设计决策顺序,来操纵这些数字。在今天以知识竞争和全球竞争为主的环境中,即使最好的财务评价方法也难以涵盖绩效的全部动态特点,由此引入平衡记分卡评价模型。

2、平衡记分卡(BSC)

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绩效考核体系,对公司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出一个关注关键管理过程的框架。平衡记分卡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的对企业各个部门的综合考核体系,它把企业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目标。它以企业远景为核心,从财务、顾客、内部运作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不同方面,提供了一种考察企业价值创造的战略方法。在平衡记分卡中,“创新与学习”是核心,“内部业务程序”是基础,“客户”是关键因素,而“财务”仍是最终目标,四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全面的反映了企业的业绩。在保持对财务业绩关注的同时,BSC清楚的表明了长期的公司价值和业绩驱动因素的关系。应该说,BSC不仅是从财务的角度,而且从战略的角度体现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思想,它是一种典型的综合业绩评价系统,把财务目标和非财务目标变成具体的目标和衡量内容。

但是,平衡记分卡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会受到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制约。由于BSC的实施需求大量的关于企业经营各个重要领域的一手资料,因此企业运用它之前必须在信息获取、整理和运用方面具备先天优势。而这一必要条件是为许多中小型企业所不具备的,事实上,即使是在某些大型企业在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也还有许多工作有待完成,此外,信息系统的建设本身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对信息系统的过高要求就给BSC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制约和不便。同时,给财务指标在使用过程中最大的缺陷与难点在于它的量化比较困难,有些甚至不可能,但是量化对其使用至关重要,可增强其客观性和可理解性。

二、平衡计分卡与经济增加值整合的可行性

1、战略目标相同使两者的整合成为可能。

平衡计分卡中的财务指标主要体现增加收入、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改善公司对资产的利用及注重资本资产等方面的内容,经扩展后就是公司总营业额、人均创收、总收入的相对增加、净利润、总成本、单位成本、费用降低率,投资回报率、资产回报率、占用资本回报率、现金流、债务、资产负债率、各种周转率等指标,可以说,它还包括了经济增加值这个指标。对这些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可知,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公司的成长和增加盈利,或者说是增加股东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经济增加值最主要的优点是用实际数据而不是预测数据来衡量公司的业绩。经济增加值使控制人成为“准所有者”,这样就实现了经理利益和股东利益的一致,就不会出现经理通过盈余操纵或牺牲未来业绩等方式来提高目前业绩的短期行为。总的来说,经济增加值是一个以薪酬激励计划为核心,为各个方面决策提供依据的财务管理系统。经济增加值绝对不仅仅是财务上计算出来的一种结果,不仅仅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它涉及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包括设计、生产、营销、财务以及组织结构的改进,促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合乎经济增加值的增值目标,从而满足股东乃至所有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增值的需要。

比较两者的终极目标,都是实现股东或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增值,这就使两者的整合成为了可能。

2、应用结构有相似之处为两者的整合提供了条件。

(1)、经济增加值的应用结构。

经济增加值是促进企业创造股东财富的战略管理工具。通常,经济增加值能向管理者说明是哪些财务指标反映了股东的长远利益、推动了股东长期价值的增长。价值增长的过程通常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收入、成本、使用的资本及资本成本。经济增加值来自于与收入、成本、使用的资本及资本成本有关的要素。经济增加值计算过程所使用的价值的定义与设计的提高价值的行动计划有关,而每个行动计划与进程的业绩评价有关。

(2)财务视角的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结构。

平衡计分卡的业绩评价框架从股东价值管理视角出发,通过详细说明推动收益增长的因素来促进收益的增长。这些推动收益增长的因素有:对目标顾客确定清楚的目标和评价标准;有差别的顾客价值观点;创新和增进顾客关系的内部经营流程;在人、系统和组织联盟中的系统投资。财务视角的平衡计分卡是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来确定相应的财务指标的。公司管理层可以把财务目标分解成能够反映战略主题的各类不同目标,设计好平衡计分卡,并设定相应的绩效指标。股东价值主要来自于新销售收入、投资增值和营运成本的降低,我们只要在计算经济增加值时把行动计划规定为与财务衡量标准有关的指标就可以了。此外,以这种方法来使用经济增加值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在组织内部把经济增加值作为刺激报酬的基本变量。但财务维度只是传统结构的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中的一个,以这种方法来整合平衡计分卡与经济增加值,其重要意义在于剩余的三个维度会产生额外的利益。

由以上分析可知道,将EVA和BSC两个系统是可以整合的,整合的关键就是要将超前和滞后的业绩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量化,即可使它们成为一个全面的公司战略管理框架体系。

三、经济增加值与平衡计分卡模型整合设计

EVA作为将股东价值衡量的终极标准,将其它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最终导向价值创造。BSC根据公司战略,制定当前、近期、未来需关注的最重要的目标。通过EVA指标分解和敏感性分析,可以找出对EVA影响较大的指标,从而将其他关键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与EVA这一企业价值的衡量标准集成,形成一条贯穿企业各个方面及层次的因果链,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BSC”。将EVA置于BSC的顶端,处于BSC的最终环节,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优势都是为实现EVA增长的总目标服务,企业及各部门的商业计划不再特立独行,而是融入到EVA的进程中。这样,EVA就像是记分卡上的指南针,其他所有的战略和指标都围绕其运行。从而有效的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将经理人的工作绩效比较客观真实的反应给股东,在某种程度上比其他的绩效评价方法更胜一筹。具体步骤为:

第一、选择适当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建立一个战略管理的多层次结构模型,最顶层是公司战略目标(如提高EVA),第二层(准则层)是公司的各个策略目标,第三层(方案层)要明确公司的价值驱动因素;

第二、在建立多层次结构模型后再通过层次总排序,确定对公司成功实现其EVA值的各个价值驱动因素的相对权重。

第三、根据这些价值驱动因素的权重建立一个全面的战略管理体系和业绩评价体系,并综合运用这些关键的业绩评价指标监督公司战略的执行情况和评价公司绩效。

四、结论

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都是战略管理工具,两者作为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工具能帮助经理人集中精力创造股东价值。比较两者,经济增加值在跟踪组织及其组成部分的业绩方面很有效,而平衡计分卡在制定管理战略和提高价值的行动计划方面是强有力的补充工具。把两者整合起来作为一种工具是管理上的创新,也为现代公司管理层创造股东价值和利益相关者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杨兰昆、李湛。基于EVA的管理绩效评价方法[J].理论与方向研究,2000年第4期。

[2]丁宁、仇向阳。从公司价值最大化角度看绩效评价方法――EVA和BSC的整合[J].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第7期。

[3](美)罗伯特。S.卡普兰、戴维。P.诺顿。战略性绩效管理平衡分卡的应用[J].中国企业家,2002年第4期。

[4]王慧彦、黄炜。谈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J].经济师,2007.4期

[5]大卫。格拉斯曼、华彬。EVA革命――以价值为核心的企业战略与财务、薪酬管理体系[M].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赵红梅、詹俊琼。基于EVA 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方法的研究[J].价值工程,2008年地8期。

经济增加值与企业价值第8篇

由于煤炭企业大部分由国企改制而成,管理方法及经营理念还未完全脱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有模式,相当部分企业还在沿用过去的考核与业绩评价方法,仍以会计利润作为项目投资决策以及对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考核的依据。由于此项指标没有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未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导致经营者在决策时片面追求短期利润;由于传统会计利润指标只考虑了会计成本,未考虑股东投资回报,造成名为盈利实为亏损的现象,不断减损企业价值,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未能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若长期以此项指标作为决策和考核依据,将导致经营者的决策失误,降低经营者的积极性,使企业失去活力。

二、将经济增加值引入煤炭企业

经济增加值又称经济附加值,是指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扣除企业全部资本成本后的余额。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就是最大的经济增加值。将经济增加值指标引入企业,作为投资决策及业绩评价等的主要工具,并建立一套业绩评价考核体系。由于此项指标考虑了股权投资的机会成本,因而是一个更为全面地衡量经济效益的指标。

用公式表示如下: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三、经济增加值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一)经济增加值作为项目投资的决策依据

从项目投资来看,由于使用经济增加值评估方法,既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又考虑了投资风险,在做决策时,减少了企业内部冲突和多标准困惑。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评价依据,通常企业的经济增加值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第一,经济增加值>会计利润,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获得超额利润,现有投资方向和决策是合理的,并优于其他投资方向,这时企业应该继续保持原有的选择。

第二,经济增加值一会计利润,这种情况下,企业正好能够获得正常经营利润,虽然没有经济利润,但也不会轻易改变投资方向,除非新的投资方向能有稳定的经济利润。

第三,经济增加值

(二)经济增加值用于经营业绩评价

会计利润的计量方法以利息费用的形式反映债务融资成本,但它却忽略了股权投资的资本成本。在会计报表上,出资者的股权资本投入对公司来说是无成本的。如果考虑了股权投资的资本成本,结果将会怎样呢?经济增加值的现值小于投资资本总额,也就是说投资资本正在缩水。主要原因是会计利润忽略了资本成本,仅仅扣除了债务利息,在考虑了股权投资资本成本的情况下,其经济增加值却是负数,这样的经营业绩还能说好吗?

不难看出,经济增加值就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部分的价值。企业只有获取足够利润,并超过所投入的资本成本的机会成本,才真正为股东创造了财富,这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利润,也是利润最本质的定义。因此,从投资者的角度看,经济增加值才是真正的财富,而会计利润仅仅是纸面上的财富。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利润,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利润。如果一家企业未能获得超出资本成本的利润,那么它实际上就处于亏损状态。

由于国有资本所有者地位的长期虚置,煤炭企业对国有资本的成本基本没有概念,造成很多煤炭企业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配置,所追求的目标也不是国有资本的回报最大化,而是追求规模经营或利润最大化,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等决策行为,形成国有资本回报率低下的状况。会计利润的幻觉正是造成我国众多煤炭企业实盈虚亏的根源。所以,我们好多煤炭企业将会计利润作为对经营者的业绩考核依据,不利于使经营者作出正确的决策,也不能真实的反映出经营者的管理水平以及贡献大小。为此,使用经济增加值来评价经营者的业绩,作为对其的考核指标,才能真正体现出经营者对企业所作出的贡献,才能驱动经营者为企业更好的服务。

(三)经济增加值作为价值管理的核心

企业财务战略的核心是价值管理。而价值管理则是一套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分析指标,包含了持续盈利能力、长期现金流量现值,企业可持续成长等辅助指标的一套体系。可见,经济增加值对于企业价值管理和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一个企业来说,收益率的真实衡量指标是扣除了资本使用成本后的净利润,这个指标就是经济增加值。也就是说,所谓价值管理,其核心就是经济增加值。在价值管理的模式下,企业的价值就等于资本投入量,加上相当于其预计经济增加值现值的溢价或折价。即:

企业的价值一投资资本+预计经济增加值现值

这就说明,在投资资本不变的条件下,

当经济增加值>0时,企业价值是增加的;

当经济增加值=0时,企业价值保持稳定:

当经济增加值

事实证明,传统的财务衡量指标,例如利润、收入、每股收益等在很多时候并不能真正反应公司的价值创造情况。在很多情况下,煤炭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在不断增长,但是经济增加值却在减少,换句话说,股东的价值在不断地被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