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对航天事业的认识

对航天事业的认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07 17:19:58

对航天事业的认识

对航天事业的认识第1篇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践行中国航天“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的公益责任,再次加入到中国科协大型科普活动行列,为青少年搭建一个参与航天高科技活动、与航天专家直接交流的科学实践平台。举办航天专题营活动,让青少年走进中国航天,增加他们对航天科技的感性认识,对于激发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引发青少年立志航天的理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活动意义深远。

了解中国航天

3天的航天专题营活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特为110名航天专题营的营员们安排了参观体现祖国航天事业辉煌成就的中华航天博物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会展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让师生们亲眼目睹中国航天取得的辉煌成就,了解祖国航天事业5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航天为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青少年通过走进中国航天,亲眼目睹火箭、卫星、飞船的实体和模型,身临其境感受中国航天,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北京中关村中学的王君恺同学在参观过后的感想中写道:“以前我见过不少类似的博物馆,它们也都介绍中国航天的历程,但航天城不一样。资源卫星1号、航天员手套、‘神五’返回舱这些实物是我看过的其他博物馆所没有的。航天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般简单,它并不是仅仅用算式就可以推导出来的。我看到卫星上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一根根露在外面的细细的铜丝,这凝聚了科研人员的多少汗水和心血啊!”

感受航天科技

航天专题营的营员们在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进行了多转轴旋转、旋转座椅、太空行走等身体素质训练,感受和了解了航天员的基本训练和身体素质要求;营员亲自动手制作模型火箭并进行发射,了解火箭的基本构造和原理;营员们在“神舟”飞船模拟发射中执行各项任务,体验发射飞行任务中高度紧张和成功喜悦的心情。

来自广西的宫殿龙同学说:“制作航模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的乐趣,很好玩儿,也让我认识到我们教育的短处。我们应该注重课外实践,注重动手能力,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出真知’。”

航天科普报告

戚发轫院士作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报告,营员们了解了老一辈航天人在技术空白、设备落后、面对美国和前苏联封锁压制的情况下,怎样凭着勇攀高峰的坚定信念和为祖国增光的一腔热血,突破一个个技术难关,走出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谱写了中国航天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同时营员们也了解到了伴随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时,培育形成的新老航天人传承的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北京市航天中学的方志航同学在听完讲座后感慨地说:“戚院士的讲座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是航天大国,却还不是航天强国。我们作为当代青少年,有责任与义务了解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了解我国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方向。”

此外,科普专家金声老师的“飞向太空”报告,让营员们了解空间环境下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和工作情况,通过小实验,学习航天科技知识;数字地球实验室杜小平博士的科普报告,向营员们讲解了遥感与地球科学、利用遥感卫星对自然灾害灾情监测等知识。

对航天事业的认识第2篇

这究竟是正常,还是不正常?

说不正常也正常。因为,航天活动毕竟离老百姓的生活比较远,不仅与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没法比,就是与NBA、中超(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明星八卦、肥皂剧等所谓精神需求也没法比。虽说公众每天关注的天气预报甚至电视信号都是拜航天技术所赐,但那技术毕竟看不见摸不着,能通过看天气预报就能认识到航天重要性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说正常又不正常。因为,航天活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最高科技水平,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在塑造、凝聚民族精神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一个在国家硬实力、软实力中都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重要产业,只是在每隔一两年或者两三年才有一次的重要航天活动中才能引起人们关注,又怎不令人叹息。

这种热与冷的转换,虽让人无奈,却又是现实,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恐怕也不会有根本改变。这便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航天热”时,航天专家们成了电视台等各种媒体的“抢手货”,成为“著名专家”;“航天热”一过去,便再也没人认识他们,其名气甚至连一些中超联赛的替补球员都不如。那么,作为在冷热之间不断转换角色的航天从业者来说,又如何适应这种冷热不断变换的环境呢?

热中需有冷。热中有冷,是指在航天热时,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有冷静的思考和清晰的判断。虽然中国航天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但与美、俄这样的航天强国相比,在各方面部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就拿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行来说,虽然突破了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技术,但此项技术美、俄均在上世纪60年代既已掌握;至于女性航天员上天,俄罗斯美女捷列什科娃也早在近50年前便成为第一个尝螃蟹者,我们今天所为,均不值得过分夸耀。因为媒体热炒而跟着头脑发热甚至飘飘然,断然不可取;只有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真正在太空中创造出前人所未曾有过的业绩,才值得骄傲。

对航天事业的认识第3篇

[关键词]航天领域;系统工程;工作标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055

[中图分类号]V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03

0 引 言

国内外航天产品研制发展历史表明,航天工程研制具有极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航天事业事关国家安全、形象和地位,“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是中国航天的质量理念,反映了中国航天事业质量的重要性和航天人的价值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一院)建院以来,一院人充分认识到了航天工程的复杂性、科学性、创新性,始终把握型号飞行试验成功的工作目标,把成功作为一院人的信仰与追求,认真履行国家和民族赋予一院的历史使命,不断追求型号产品的高质量、高可靠、高安全,同时在系统工程理论的框架下,持续推进型号质量与可靠性工作的实践、创新、再实践、再创新。

航天一院在型号研制历史上,也经历了不少失败,失败之后的整顿或强化措施,对于扭转当时的被动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痛定思痛,为什么整顿不能永久保持型号和组织的成功和持续成功?为什么不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航天型号项目管理是落实系统工程理论的成功典范,但周期性的管理低谷,说明一院对系统工程的研制规律把握上还有差距,应对复杂系统的复杂问题,特别是解决管理与控制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方法。

2011年,一院在总结和反思其发展历史上重大挫折的同时,提出要用“维度、深度、细度、力度”等“四度”的工作标准来提高系统工程理论在方法应用层面的有效性,来衡量组织的工作成效,实现由型号成功向组织成功的转变。

“四度”明确了零缺陷系统工程的工作标准,提出了研究复杂系统的分析、认识、保证和评价方法。

1 “四度”的含义和要求

20世纪末,世界著名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在美国的一次几千人参加的大会上,以90岁高龄作了告别全世界企业界和管理界的主题发言。他说:“将要过去的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将要到来的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所谓“将要过去的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是指在20世纪关注点聚焦于产量、产值和生产效率,是粗放型的。所谓“将要到来的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就是说在21世纪关注点聚焦于产品质量,着眼于质量产生的综合效益。因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竞争的核心是质量,竞争的本质是质量观念、素质、技术、条件、服务及价格等一系列综合的评价、比较和改进,产品质量是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的综合反映,是集约型的。因此,人们不仅要关注质量,更要关注质量的有效性,那么就要提高关注的全面性、关注的深度、关注的细致程度,以及投入多大的精力和资源,才能实现质量制胜战略。

航天事业发展伴随着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由以军事国防为重点的单一发展方向,向军民一体、服务对象多元化发展方向转变,对企业成功的评价也向以组织成功发展为重要评价体系转化。航天型号研制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看待和思考复杂系统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找到系统解决方案,从而顺应市场化竞争的需求,使企业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四度”理念方法正是运用系统的视角,从多维度,用量化的概念和方式去评价组织、项目和任务工作成效的系统工程方法,即通过牢牢把握“维度、深度、细度、力度”实现航天系统工程项目内各环节管理的精准,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工作有效性不高的问题。

“四度”的理念方法是从不同视角关注复杂系统的过程中,从多维度、多角度认识与把握复杂工程系统的内在规律,系统性提高工作有效性的思想方法。

第一,维度,强调工作的系统性、全面性。事物是多维度的,例如,为了保证飞行过程识别要素的全面性,提出了飞行时序动作确认方法,即要保证按飞行时序的相关要素的全面性和解决相关飞行动作在空间上、在环境上的相互影响问题。又如,为了控制系统的接口,提出了ICD(Interface Controlling Document)和IDS(Interface Data Sheet)接口控制方法。

“维度”要求在技术上消除认识上的盲区,在管理上,杜绝失控和工作漏洞,在产品质量管控上,能够识别关键特性、识别风险源,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

“维度”强调了工作的全面性、覆盖性及协同配合,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与要求:一是产品的“维度”,航天工程涉及的专业技术广、产品类型多。对于航天产品全寿命周期中发生的问题,都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从多维度、多角度全面、系统地看待,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并解决问题,由“吃一堑长一智”提升为“吃一堑长多智”,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综合权衡,周全考虑,坚持目标导向,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业务维度和知识维度上系统思考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二是工作质量的“维度”,组织的任何部门和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质量,都有自己的质量职责,不同工作具有各自不同的质量属性,质量管理渗透到组织的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已不是一个部门所能单独完成的,而是由许多组织共同协作完成的。各级组织在各个“维度”都要关注、识别、评价和改进各自的质量特性,不断适应企业发展和产品竞争的需求,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维度解决组织结构中各个要素的协同性,使方方面面的质量要素共同作用,指导产品质量的管控,最终在产品上反映不同工作的质量属性,在产品上凝聚企业质量理念。因此,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产品这一核心,以追求产品价值最大化、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用户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各相关部门要持续改进工作质量,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保证能力。

第二,深度,强调要把工作做深、做透、层层分解落实到底。事物是分层次的,从系统、分系统、单机、到元器件,按照唯物主义观点是无限可分的。通常航天型号质量要管控到影响系统特性的层面上,例如:某型运载火箭首飞失利是一个元器件引起的,引起元器件失效的原因是内部电气互联工艺在金导线与半导体芯片的铝电极连接面发生了金铝扩散效应,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降低了连接强度,导致界面脱开,引起失效,由于质量没有管控到这个层面,因此付出了失败的代价。

“深度”强调了层层落实到底,要把工作做深、做透、精益求精,特别是要对产品持续进行再分析、再设计和再验证,同时要解决工作标准层层衰减的问题。“深度”代表了工作的系统性,以型号质量保证工作为例,要对每个层次的产品形态及其质量要素,如系统、单机、器件、原材料、工艺过程、设备等各个环节、各个层次进行精细化管控,通过责任链条的层层分解与深化落实,实现产品质量,保证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要将单点失效识别与控制、拧紧力矩量化、测试覆盖性分析与控制等量化工作进行到底,要将不可测、不可检环节转化为过程的可测、可检,产品过程质量控制工作深入下去,管得彻底。以科研生产计划质量工作为例,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不断优化设计上下游传递与流转关系,在空间维度、时间维度、成本维度上精确管理各项协同性工作,提升计划管理质量。

第三,细度,强调要学会把工作做细,养成做细工作的习惯,找到做细工作的方法。事物的表征是可以量化的,细度主要解决一个量化问题。“细度”强调要养成做细工作的习惯、找到做细工作的方法,注重在过程中量化评价各项质量要素。细度就是量化,达到一定细度的量化是管理成熟度提高的表现。以型号产品研制工作为例,“细度”要求型号研制队伍对设计、仿真、试验等摸清余量,找到边界;对生产、装配和检测等环节要实现精确度量,各方面的工作都要有量化值。以财务及成本质量管理工作为例,要细化分解产品研制流程,全面、准确设置成本控制点,在性能维度、材料维度、工时维度、能源维度上实现成本精确可控。同样,各职能部门都要深入一线,结合基层实际需求,科学管理,统筹安排。

第四,力度,强调要提升识别、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担当、坚决执行、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到位的工作作风。事物是相互作用的,解决问题,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发生改变,才能有本质的变化,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力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没有量变的持续积累就不能发生质变,就不能推进事物的发展与目标的实现。从管理上讲,“力”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是执行力,二是能力,两者缺一不可。执行力不代表言听计从,而是正确把握工作目标,将工作落实到位。

“力度”强调要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执行力。在人员素养上要具备识别、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已经认识到的问题,就要有一个时间表,下决心去彻底解决;对于已经有要求和相关标准的工作,必须坚决的、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和贯彻落实,这是确保成功的基本要求。纵观航天型号产品发生的问题,很多都是重复性问题,说明举一反三工作的力度不够,一方面说明人们对问题的原因分析不透彻,纠正和纠正措施不具体的情况,缺乏对质量问题的总结提炼;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普遍存在漠视别人的问题,不能主动吸取别人的教训。

2 “四度”为质量要素的把握指明了方向

航天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航天型号规划、计划、预研、研制、试验、生产以及人才、物资、保障条件、经费的科学体系与方法。航天系统工程管理本身具有多维性,包含时间维、空间维、业务维和知识维。其中,时间维是指研制流程的各个阶段;空间维是指系统的分解、配套组成;业务维是指型号管理的各项业务;知识维是指型号研制过程中各种专业、不同素质人员的知识组成。航天系统工程是面向型号系统,从方案可行性论证、方案设计、工程设计、工程研制到设计定型和生产装备的全过程,在技术、计划、组织、进度、质量等方面,对人、财、物、技术、信息与知识等多个基本要素实施的管控。

“质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微观质量,例如产品质量,也包括宏观质量,例如经济运行质量和绩效,其外延构成包含诸多要素:①实物产品质量;②系统管理与运营质量;③人员质量,如素质、知识、技能;④工作质量,如设计、制造;⑤规划质量,如战略方向、产业布局;⑥计划质量,如计划完成率、资源利用率;⑦服务质量,如技巧、态度;⑧财务质量,如效益、收益;⑨成本控制质量;⑩培训质量,如对员工的重视等;协同质量;知识产权质量;品牌质量;创新质量,如组织、机制、管理、技术;质量优先性;注重环境保护和相关方利益。

“四度”揭示了航天产品质量的评定法则,其不能简单用“好”或“不好”这一概念,而是各个质量要素识别、分析与综合评价的结果。产品的综合质量指标可用下式表示:

f(Q)=f(Q1)*f(Q2)*f(Q3)*f(Q4)*f(Q5)*f(Q6)*…*f(Qn) (1)

其中,f(Q1),f(Q2),f(Q3),…,f(Qn)分别代表实物产品质量、系统管理与运营质量、人员质量、工作质量、规划质量、计划质量、服务质量、财务质量、成本控制质量、培训质量、协同质量及创新质量等各项工作质量要素的分立指标,其量化取值范围为0~1。综合质量指标(f(Q))是各分立指标的乘积,其极限值为1。从公式1可以看出,只有各项质量工作相应的分立指标均向满分为1的极限逼近,综合质量指标才可能实现“零缺陷”的最终目标。并且,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和企业认识水平的提高,分立指标是动态发展、不断扩充的。

“四度”的四个核心要素――“维度”“深度”“细度”“力度”四者具有内在的辩证关系,即存在“维度”“深度”“细度”的渐进与递推层次、螺旋上升,并通过“力度”保证其他“三度”在推进过程中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在提高工作有效性的过程中,首先,要抓“维度”,即把工作项目识别全面,完成无遗漏;其次,要抓“深度”,即把确保工作项目完成的所有活动识别到底,并逐项严格执行;再次,要抓“细度”,即把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量化,并据此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而“力度”,是启动各项工作的初始要求,并且始终伴随着工作持续改进的过程,确保了组织工作有效性的持续提升。

3 “四度”与系统工程的辩证关系

航天工程包括运载火箭、航天武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卫星等多个工程系统。其中任一工程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生产都是一个复杂的组织管理过程,首先,必须考虑到从概念研究到部署、使用全寿命周期活动的要求;其次,必须综合集成多种学科和专业技术,包括一些必须事先攻关的前沿技术;再次,必须组织成千上万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十几年的研制过程中协同工作;最后,必须保持在整个研制过程中技术、经费和进度的协调进展。航天工程系统极端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要求必须建立一种“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这就是航天系统工程管理。它是航天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是组织管理航天型号系统研制工作的唯一选择,也是航天领域必须系统解决的问题。

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纲。质量职能可以用“螺旋上升过程(PDCA循环)”来检验,螺旋形上升过程的旋转是从产品研究与开发开始的,在这旋转的末端,再发动一个新的螺旋形旋转,以进一步改进,质量管理的过程就是质量改进的过程。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精髓,也是系统工程管理的问题导向。质量改进与质量管控要素在维度上是一致的,同样包含实物产品质量改进、系统管理与运营质量改进、人员质量改进、工作质量改进、规划质量改进、计划质量改进、服务质量改进、财务质量改进、成本控制质量改进、培训质量改进、协同质量改进及创新质量改进等各项工作质量改进。

在唯物主义的观点下,系统工程与“四度”二者的核心理念和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实现“复杂系统的质量改进”和“零缺陷”;二者的实现途径也是一致的,都是要“建立高效有序的组织管理方法”。

进一步讲,“四度”在方法论层面上,强调了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是对系统工程理论的深化和细化的表现方式,是精髓与高度概括,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及操作性。

因此,“四度”与系统工程理论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四度”是运用系统工程学,是研究复杂系统的分析、认识、保证和评价方法,是从本质上解决组织有效性的一种工作方法,是系统工程在航天工程领域的新发展。“四度”是项目成效改进工作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精炼阐述了工作标准,指明了改进工作的具体方法。

4 零缺陷系统工程的应用情况及前景

在系统工程思想方法的指导下,将维度、深度、细度、力度等“四度”作为零缺陷系统工程的工作标准纳入质量文化,并深刻解析其准确内涵和具体要求,为运用系统工程学对复杂系统进行分析、认识、保证和评价,并从本质上为提高组织有效性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为系统解决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瓶颈,始终保持型号矩阵式质量管理工作纵横均强、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和谐发展的发展态势,“确保成功、永葆成功”,提供了思想方法基础,明确了工作标准,指明了改进方向。

今天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从试验阶段走向应用阶段,而国民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国家安全对航天型号在技术水平上、质量上、数量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为了保持航天的持续发展,有必要重新认识航天科技工业整体发展目标,进一步调整系统结构和组织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研制周期、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研制成本、满足性能指标要求,确保产品质量。航天产品及其服务,需要以质量和技术为顾客、社会、国家创造价值,同时以质量和技术来体现自身价值和合作伙伴的价值。

质量是民族素质的体现,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在后续的航天型号研制中,要坚持运用系统工程学的科学方法,遵循“维度、深度、细度、力度”四度工作方法,清晰认识新世纪航天事业的风云变化,深入分析航天工业系统复杂的发展规律,系统解决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瓶颈,始终保持型号矩阵式质量管理工作纵横均强、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和谐发展的发展态势,“确保成功、永葆成功”。

主要参考文献

[1]栾恩杰.航天系统工程运行[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0.

[2]许达哲.树立航天可靠性工作理念、推进零缺陷系统工程管理[J].质量与可靠性, 2007(2).

[3]胡世祥,张庆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成功实践系统工程的典范[J].中国航天, 2004(10).

对航天事业的认识第4篇

【关键词】渔船事故;产生原因;特点;防范措施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quality of the crew,ships and equipment,weather and navigation environment,safety management,and detail the boat accident causes,accident-prone lis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shing vessels,puts forward a fishing accident prevention measures.

【Key words】Fishing accident; causes;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6-0117-02

我国是一个渔业大国,渔业生产分布面广,作业地点分散,流动性大,作业环境恶劣,渔船事故频发。渔船事故不仅会给遇难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灾难,而且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如何减少渔船事故,把损失降到最低,切实保护好渔民利益,对于实现渔区经济稳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海上救助工作经验,粗浅地谈谈对渔船事故的产生原因、特点以及防范措施的认识。

一、渔船事故的产生原因

1、船员素质的原因。船员素质是产生渔船事故的首要原因,主要表现在:(1)部分船员文化水平低,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和航海经验,操船能力差,有的船员甚至不会使用船上的助航仪器,不会进行基本海图作业。(2)缺乏责任心,安全意识淡薄,没有认真执行值班制度,忽视了望,忽视安全航速,不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抱侥幸心理,超航区、超抗风等级冒险出海作业。(3)部分船员心理素质差。航海是高风险性行业,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应对突发性险情时就会手忙脚乱,不能果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险情发生或把损失降到最低。(4)部分船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海上救生知识,在海上作业时不穿救生衣,遇到突发险情时采取救生措施不当,有的自认为水性好,仓促跳海逃生,往往不被淹死就被冻死,获救的概率极低。

2、船舶和设备的原因。(1)船舶质量差。我国的渔船大部分是木质结构,相当一部分木质渔船不是正规厂家生产,而是来自“沙滩船厂”。这种渔船在生产时无设计图纸,仅凭经验粗制滥造,甚至连捻船缝的桐油都是不合格的劣质桐油,安全性能极差,经常发生船体进水和机械故障。(2)渔船老龄化严重。由于部分渔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渔船的维修和养护方面投入不足,致使渔船抗风浪能力减弱,适航性能差,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3)安全救生设备不足。相当一部分渔船未按要求配备灭火器、救生衣、救生圈等安全救生设备,这样就会大大缩短待救时间。(4)助航和通讯设备简单。部分小型渔船没有配备导航设备和定位设备,通讯主要是单边带,多数小型渔船只有手机,这就增加了救助的难度。

3、天气和通航环境的原因。(1)天气条件的影响。主要是受台风、东北季风、风暴潮以及大雾天气的影响。①夏秋季是台风的多发季节,每次台风都会造成多起渔船事故和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②在冬季,我国沿海受东北季风的影响,近海风力一般多达7―9级,给渔船作业带来极大威胁。③较大的风暴潮,特别是风暴潮和天文潮高潮叠加时,会引起沿海水位暴涨,海水倒灌,狂涛恶浪,给港区和沿海渔船造成严重危害。④秋冬季是我国大雾多发季节,大雾造成海上能见度低,给渔船航行安全带来很大影响,也是渔船碰撞、搁浅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2)其他通航环境因素。如地形、海况、礁石、浅滩、潮汐、流速、流向、航道状况及通航密度、渔区渔网的分布,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4、安全管理的原因。(1)渔船安全管理工作薄弱。沿海渔区比较分散,渔船作业基本仍以家庭经营为主,各自为战,管理难度大。执法单位人员少,执法手段单一,经费不足等原因,致使管理工作只停留在港口检查上,缺乏有效的海上监督管理手段,存在着不少管理漏洞和空白点,给“三无”船舶带来可趁之机。(2)渔船船长管理不到位。一方面,船员大多都是亲戚、朋友或熟人,部分船长撕不开脸,管理上缺乏力度,致使部分船员作风松散,责任心不强。另一方面,有些船东直接干预船长管理,无视安全,片面追求效益,瞎指挥。

二、渔船事故多发的特点

1、风暴来临和结束时容易发生渔船事故。风暴来临和结束时也往往是鱼群相对密集的时候, 部分渔民为了捕获更多的鱼,可能会不考虑到自身渔船的性能,去抢风头、赶风尾, 超航区、超抗风等级冒险出海作业。

2、鱼汛期是渔船事故多发季节。鱼汛期是渔民们捕鱼的最佳季节,有大量鱼群来觅食,渔船出海频繁,渔民们风里来,浪里去,难免会有事故发生。

3、在台风移动路径上的渔船易发生翻船事故。渔船抗风能力差,遭遇台风,极易发生翻船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

4、在夜间和大雾天气易发生碰撞事故。在夜间和大雾天气,由于能见度低,如果对周围海况不熟悉,望疏忽以及受助航仪器不足的限制,极易发生碰撞事故。

5、在通航密度大的航道附近捕鱼作业的渔船易发生碰撞事故。另外,木质渔船的雷达回波较弱,如果不仔细分辨,容易发生碰撞事故。

三、渔船事故的防范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渔民的安全意识,使之转化为自觉行动,这是避免事故最有效的办法。提高渔民安全意识应从宣传教育入手,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经常性的宣传,也可以通过制作安全小册子、下乡普法活动等多种形式,对渔民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也可以通过召开渔业安全生产座谈会、走访船东、船长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宣传教育的重点应集中在:普及渔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通报发生的海难事故,利用典型事例,进行警示教育等方面。通过深入细致地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渔民的安全意识,提高遇险时互救自救能力。

2、重视技能培训。针对当前渔船船员业务素质差的实际情况,要加大对渔船船员的培训力度,严格执行渔业船员考试发证制度,坚决摒弃不切实际,只图形式、走过场的培训模式,注重培训质量,真正做到培训要有实际效果。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渔民进行操船技能、避碰规则、船舶消防、紧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尤其要重视对船长和职务船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3、提高渔船修造质量。严把渔船修造质量关,从事渔船设计、制造、修理业务活动的单位,应当按国家规定进行资格认定,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严格渔船审批制度,未经管理部门许可,不得批准造船、验船。取缔擅自承造渔船的“沙滩船厂”,造船要严格按照图纸技术资料施工,严禁使用劣质假桐油捻船缝。对部分缺乏维护保养的老旧渔船,技术状况差,装备陈旧老化,应严禁其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冒险出海作业。对擅自改变渔船结构,使船舶稳性降低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应责令其及时整改。

4、按规定配备通信助航设施和安全救生器材。渔船须按渔船检验机构的规定,配备消防、救生、通讯、导航和号灯、号型、声响等安全设备。根据本地财力和物力实际,适时开展渔船安全设备安装补贴活动,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渔船装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等助航设备,远洋作业的大功率渔船还必须配备航海图书及海图。对于适航性能差和不按规定配备通讯、救生、等消防安全设备等有安全隐患的渔船,如不及时整改,坚决不准其离港。

5、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监督管理,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1)加大海上执法力度, 在重点水域、渔区进行水上设卡检查,严厉查处“三无”渔船,对超航区作业、超吨位装载、超抗风等级生产和临水作业不穿救生衣等违规行为进行必要的教育或处罚。(2)严格渔船进出港签证手续,并在签证前对渔船应持的各种证书,是否按规定配备消防、救生、通信、导航设备,船体机械的技术状况进行认真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对不适航的渔船禁止其出港。(3)加强对恶劣天气渔船出海作业的管理,遇有大风浪天气或大雾能见度极差的天气情况时,应设法告知渔船船长,动员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遇有台风等灾害性天气来临时,应禁止渔船出海作业。

6、完善渔业保险制度。渔船出海作业风险较大,一旦渔船遭受灾害或意外事故,往往会使船东蒙受重大损失,难以恢复生产,因此完善渔业保险制度尤显重要。渔业保险风险大、赔付率高,加之渔业生产技术落后、渔民收入低、保险意识不强等原因,商业保险难以维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渔业实际情况,推行渔船船东互保制度,有利于渔船安全生产,也有利于渔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我国的渔船船东互保协会是非营利性社团组织,采取合作互助的形式,满足所有成员对保险保障的需求。而且不需向国家缴纳税收,会费相对较低,符合了广大渔民的需求。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渔船船东互保在提高会员防灾抗灾能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限于目前的规模,无力向渔区更多的渔民提供更广泛、更优质的保险保障服务。目前迫切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以渔船船东互助保障为基础,逐步建立和健全保障范围更广、保障程度更高的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从而完善渔业生产防灾减灾体系,促进渔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7、提升救助能力。(1)提升自救互救能力。坚持自救互救为主,公务船救助为辅的海难救助模式,积极引导渔民进行渔船编队生产作业。每次出海(尤其是远洋)作业,要组成三艘以上的渔船编队,同进同出,由经验丰富的船长作为队长,负责编队船安全以及与岸台的沟通工作,以增强渔民自救互救能力。(2)加强专业救助和公务救助力量建设。加强对专业救助人才的培养,加大对救助装备的投入,逐步形成全方位覆盖的海空立体救助体系。积极整合现有的海上救助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关口前移,动态待命,不仅要在船舶过往密集的主要航道部署救助船舶,还要在渔船作业比较集中的海域部署高速救生船,确保一旦发生险情,可以快速施救。(3)建立和完善海上救助联动机制。建立有政府牵头,海事、救助、海军、边防、渔政、港务、海洋、新闻媒体等单位的合作组织。统一通讯联络方式,实现救助信息共享,整合海上救助资源,定期开展搜救联合培训与演练,提升协调配合能力,科学实施海上救助。通过区域海上安全会商制度,协调关系、沟通信息,拓宽合作领域,完善海上救助快速联动机制,增强海上事故预警预控能力和科学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学东,《我国渔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载于《中国渔业经济》2008 年第5期

2、种生辉、王守泰,《对渔业安全生产的几点认识》载于《中国水产》2003 年第9 期

3、吴金锋,《渔业船舶事故防范与遇险搜救措施》载于《中国水运》2008年第5期

4、刘华章、伍徐俊,《关于建立海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对策与措施》载于《现代渔业信息》2007、5

5、董加伟、周蓉、沈林、仲伟华,《近海渔业安生生产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载于《齐鲁渔业》2005年第22卷第8期

对航天事业的认识第5篇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十万大军中,共产党员已成为航天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与战斗堡垒作用,是我们集团公司新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是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再创航天事业新辉煌的坚强保证。

党的先进性从来都是具体的。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发射“两弹一星”到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航天事业发展之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旺发达的一个缩影。

不断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航天高科技作为当代先进的高新科学技术,对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几代航天人克服经济、科技落后的困难,不断攻克航天高科技的制高点,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成为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总书记指出:“发展航天事业,是党和国家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而作出的一项强国兴邦的战略决策。”航天事业的飞跃进步,成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综合国力的重要一翼,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极大地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同志在视察载人航天工程时指出,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人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20世纪70年代,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它壮国威,振民心,使各条战线的人民群众增强了自信心,焕发出自强不息的精神。21世纪初,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突破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全国人民一片欢腾,中华儿女扬眉吐气,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示出崭新的精神面貌。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振奋了精神,壮大了力量。在航天事业发展中孕育、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已经在全国人民中得到弘扬,成为全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准则。航天高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发展,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提供了重要保证。30多年来,我国的长征系列火箭已进行了84次发射,共发射各种用途的国产卫星60多颗、外国卫星30颗和飞船5艘,特别是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42次发射成功,卫星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涉及科学探测、通信广播、气象、资源、导航、海洋等领域,把航天技术移植和推广到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部门,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做出了贡献。

巩固国防、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大业是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重要任务。经过近49年的发展,我国已经研制了各种战略导弹、防空导弹、海防导弹、地对地战术导弹,形成了完整配套的导弹武器装备系列。航天高科技的成就,增强了国防实力,为促进祖国的完全统一,增添了可靠力量。

针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实际,集团公司党组认为,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是看党员素质是否提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充分发挥。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圆满完成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为代表的科研生产任务,实现铸造国际一流宇航公司的宏伟目标,集团公司党组提出,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坚持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坚持”,树立“五个意识”,争做“五个模范”,做到“五个始终”,努力使先进性教育活动收到实效。

树立“五个意识”,就是从我们承担任务的光荣而艰巨、神圣而责任重大的角度,要求广大党员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勤于探索、善于借鉴、勇于创造、敢于超越的气魄,以更严、更细、更高的标准,投入一线,服务群众,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组织纪律性强、政治素质高的党员队伍。

争做“五个模范”,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榜样表率作用,努力争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政治、顾大局的模范;做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模范;做立足岗位、勤奋学习、钻研技术、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成功的模范;做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模范;做拒腐防变、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勇于奉献的模范。

为此,集团公司党组要求以牢牢把握“五个始终”来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

一是始终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集团公司党组要求广大党员和干部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自觉付诸实践,努力做到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有更深入的理解,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有进一步提高,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有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完成科研生产和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中有进一步提高。

二是始终用崇高精神教育全体党员。我国航天事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孕育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航天事业之魂。为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集团公司以这些精神为灵魂,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提炼形成了以企业使命、 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具有航天特点、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集团公司党组要求全体党员和干部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牢记“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的神圣使命,牢固树立“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的共同价值理念,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工艺、一流的质量、一流的业绩,实现“用成功报效祖国”的庄严承诺,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体现在圆满完成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为代表的各项工作中。

三是始终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全体党员。在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征程中,涌现出了钱学森、罗健夫、杨敏达等一大批先锋模范人物,他们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航天事业作为报效祖国的舞台,在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殚精竭虑、忘我工作,用智慧、汗水乃至生命书写了一部激情豪迈的壮丽诗篇。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集团公司注重典型示范作用,开展了向先锋模范人物学习的系列活动,举办了由20名航天楷模先进事迹构成的图片巡回展,编辑出版了反映48名航天优秀人物先进事迹的图书《航天人生》,举行了人民科学家、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回国50周年铜像揭幕仪式,开展了请航天英雄杨利伟和马祖光先进事迹报告团作报告等活动,旨在通过学习身边有影响力、感染力的典型人物,激发全体党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四是始终用神圣的事业激励全体党员。集团公司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形势任务教育,将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世界航天的发展态势、我国航天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集团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承担任务的重要性向党员和干部讲深讲透,使大家充分认识责任的重大与神圣、任务的艰巨与光荣。在执行重大发射任务前,试验队临时党委都要举行隆重的出征仪式,每名党员面对庄严的国旗都要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从而激发党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榜样意识。

五是始终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全体党员。集团公司紧密围绕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为代表的各项科研生产任务,广泛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手中无次品、争做型号线上排头兵、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立足岗位完成任务、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成功中体现先进性。集团公司还在试验队广泛开展了共产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在生产一线开展了向全国示范班组——“唐建平班组”学习的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努力做到岗位技能高于群众、工作业绩优于群众、创新成果多于群众、道德情操好于群众。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激发出来的巨大热情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4月12日,集团公司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亚太六号卫星,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和执行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火箭的研制、生产和各项测试工作进展顺利,党中央提出的“两不误、两促进”、实现“双丰收”的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

我国航天事业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未来5到15年,乃至整个21世纪,作为人类活动和发展第四自然疆域的外层空间将成为世界各国探索、开发、应用的热点和焦点。同时,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和实现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也对航天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为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我国航天事业正面临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

对航天事业的认识第6篇

以“黄金水道·绿色水城·蓝色海洋”为主题的2012年珠江片区“中国航海日”庆祝活动,于7月6日在广西首府南宁圆满落幕。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杨道喜、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宋家慧、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局长任建华、南宁市市长周红波等出席了当天上午的庆祝大会并致辞。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珠江航运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洪善祥、国务院参事室参事郭廷结、南宁市副市长石文怀以及流域各省市领导、港航单位、海事部门以及航运企业代表4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据了解,这是“中国航海日”自2005年设立以来,珠江片区弘扬郑和精神、推动珠江水运和航海事业发展的第8次活动。

聚焦珠江 深度访谈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郭廷结、南宁市市长周红波、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局长任建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潘巍、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晓华、贵州省黔西南州州长龙长春齐聚南宁电视台演播厅,聚焦珠江,共商加快珠江水运发展之良策。他们以战略眼光认识珠江水运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探讨珠江水运发展的宏图大计,解决制约珠江水运发展的瓶颈问题,谋求加强区域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

六方之水 合聚南宁

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巡视员姜志刚、贵州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韩剑波、广西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黄汝生、广西海事局副局长张志颖、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晓华、广东海事局党组副书记张性平等六位领导分别将采自珠江源、红水河、西江干线、东江、北江和珠江出海口磨刀门的“六方之水”倒入聚水盆中,寓意桂粤滇黔四省区“同饮一江水、同心谋发展”的美好愿望,也象征着要把桂粤滇黔四省区各个方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推动珠江水运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评选珠江水系十佳单位、个人

广西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杨道喜、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珠江航运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洪善祥、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宋家慧、广西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潘巍、珠江航务管理局局长任建华、南宁市市长周红波、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李宏印、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晓华、贵州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韩剑波、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巡视员姜志刚等共同为珠江水系“十大港航明星企业”和“十佳船员”颁奖。

颁发珠江航运奖(助)学金

南宁市委常委、秘书长杨维超、交通运输部人劳司副司长李良生、国务院参事室参事郭廷结、广东海事局党组副书记张性平、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韦勇球、集美大学党委副书记叶美萍等为获得“珠江航运奖学金”的学生代表颁发奖学金。

黔西南州州长龙长春、珠江航务管理局党组副书记朱论发、南宁市副市长石文怀、广东省海员工会主席康盛忠、广西自治区港航管理局局长杜敬民、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谢宏飞等为获得“珠江航运助学金”的学生代表颁发助学金。

青少年航海交流营授旗

珠江航运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洪善祥为2012年港澳台、粤滇黔桂七地青少年航海交流营活动授旗。

会旗交接仪式

在欢快的民族歌声里,周红波代表本次活动承办城市——南宁将活动会旗交给下一届承办方——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韩剑波。

中国航海日:携手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

7月11日,以“感知郑和,拥抱海洋”为主题的2012“中国航海日”大会暨中国南京郑和国际文化旅游节在江苏南京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隆重举行。航海日活动组委会主任、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出会并致辞。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省长李学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副省长史和平等出会。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常务副主任、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主持大会。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关水康司发来贺信。航海日组委会成员单位代表和国内外嘉宾、游客和市民代表约3500余人参加了大会。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宣布大会开幕,并为航海日活动题词“扬中华文化,展世界之帆”。

大会开幕式以“向海”为主题,通过《大江》、《大海》、《大潮》三个篇章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航海日活动弘扬航海文化、传承郑和精神、连通国际贸易、促进海洋经济的特色。舞台利用了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多媒体屏,其规模在江苏省演出历史上罕见。舞台正中的巨型郑和宝船,蔚为壮观,船头船尾由多媒体屏装饰,舞台上方的主屏、舞台四周的环屏、地面的地屏,甚至舞台上的楼梯全部是用多媒体屏铺就。全方位、立体式的多媒体屏带来的效果极其震撼:随着开场汽轮的呜呜声响起,一条金灿灿的龙从地屏打造的碧蓝海洋中一跃而出,翻转几下、升腾到主屏打造的天空中,海天一色,金龙飞天,蔚为壮观。也是在这片巨型多媒体屏上,明代的造船场景、江苏发达的造船工业,以及南京投拍的“郑和下西洋”动画片等将和观众见面。开幕式演出中,还有浪漫的沙滩椰林女声小合唱、抒情悠扬的民乐演奏等。

大会举行了“八方之水”聚水仪式。组委会从郑和当年下西洋的八个代表地:长江南京段、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文莱、印度、沙特、莫桑比克、肯尼亚采集的“八方之水”在南京汇聚后,融入长江。

大会了《中国航海日南京宣言》,还表彰了一批积极推进航海文化建设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活动期间,还举办一系列专项及配套活动,主要包括国际江海航运物流发展论坛、中国引航论坛、仿古郑和宝船船体落成暨南京郑和文化旅游精品专线开通等。

走进书城办船模展

7月11日,深圳海事局走进深圳中心书城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航海日”主题展。展出内容涉及海洋、航海、船舶和海事知识,36个宣传版面和50艘船舶模型共同组成的这次规模宏大的“航海日”展场,吸引了诸多市民的兴趣和关注。

现场,工作人员对市民感兴趣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答和指导,更有许多小朋友对航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频频提问并与船模合影。

据了解,这是该局首次在较大公共场所宣传“航海日”。

走进航运企业开设“流动课堂”

7月11日,惠州海事局开设“流动课堂”庆祝第八届“中国航海日”。

当日,惠州海事局副局长杨晖来到惠州市金桥船员培训有限公司,给培训班的船员们上了一堂特殊的辅导课。他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航运经济的形势,深入剖析了航运市场对高素质船员的需求,帮助船员规划未来职业发展,鼓励船员不断提高航海技能,并带领船员宣誓“共护海洋环境清洁”。

同时,该局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深入辖区航运企业,宣贯新版《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解析船员考试发证的新动态,为不同层次航海教育和培训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开通新浪微博船员考试培训新资讯;通过手机短信平台等多种方式对船员进行心理疏导。

举办“海事宣传开放日”活动

7月11日,广东海事局宣传处、团委及广州海事局联合在中大北门码头举办了“海事宣传开放日”活动,邀请广大市民和学生代表走进海事、了解海洋,向市民普及海洋、航海及海事知识。

当天,海事工作人员在中大北门码头活动现场向市民派发海洋知识手册、水上安全知识手册,开展海事管理、行政许可知识答疑,介绍广东海事局现代化的海事装备,展示“海巡31”船、60米海巡船、海事直升机等模型。在活动现场,海事人员还与市民和学生代表亲密互动,开展乘坐船艇安全知识和海上救生的培训,演示了穿戴救生衣的方法,并举行了一场小型的海洋知识问答有奖比赛。随后,还组织广州海员学校的学生代表参观广州海事局水上指挥中心,并观看了航海日宣传短片。

参加活动的市民表示,通过“海事宣传开放日”活动,了解了海事机构的主要职能,学到了不少海洋知识,也增强了热爱祖国蓝色国土的意识。

协同学生开展“江河巡航港口行”活动

7月11日,佛山海事局携同南海桂城中心小学开展“江河巡航港口行”活动,18名小学生乘坐“海巡1527”船巡航东平水道、参观三山港、宣传航海知识,感知郑和精神。

当天上午,简短而隆重活动仪式结束后,小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登上“海巡1527”船,海事工作人员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知识以及航海日的由来和主题,并结合“海巡1527”船现场讲解了海事工作和船艇知识。

当天参加活动的学生陈建欣表示,“今天的活动让我增长了见识,第一次乘坐海巡船艇,第一次参观港口码头,非常幸运。长大了,我也要像郑和一样,航行世界。”

海事港航携手举办航海日图片展览

7月11日,为庆祝“中国航海日”,向市民普及航海和海洋知识,茂名市港航管理局和茂名海事局联合在水东港码头举行庆祝“航海日”仪式,并在该市图书馆举办为期三天的“感知郑和、拥抱海洋、7·11中国航海日图片展”。

据悉,此次航海日图片展共分为“蓝色国土-爱我海疆、维护海权-扬我国威、平安港口-科学发展、海之骄子-企业同采、滨海茂名-蓝色崛起”等五大部分,共展出100多幅航海相关图片。活动中,海事和港航人员向参观展览的群众发放纪念第八届“中国航海日”宣传画册《滨海茂名,蓝色崛起》,介绍中国航海、中国灯塔、中国船舶、中国海岛维权等知识,并结合茂名市滨海新区建设实际,让社会民众了解海洋,热爱海洋,认识“蓝色国土”,提高民众的海权意识。

走进校园开展航海日活动

7月11日,浮海事局结合辖区实际,开展了“海事走进校园”的活动,通过一系列水上交通同知识的讲解,使广大学生了解了航运安全知识,增强了他们热爱祖国蓝色国土的意识。

活动当天,海事工作人员一方面通过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说明了设立“中国航海日”的由来,并就当前的南海、东海等问题与广大师生进行了交流;另一方面结合云浮海事的实际工作,就基本的水上安全知识进行普及,告诫学生不能乘坐无牌、无证的渡船、渔船、自用船,要掌握落水后的自救常识、防溺水知识及逃生技巧等,教导学生们理解水上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执法人员还在现场为学生们演示了救生衣的使用方法和穿法。

组织开展“‘海巡1981’开放日”活动

7月11日,桂林海事局在桂林市解放桥六匹马码头通过组织“‘海巡1981’开放日”活动庆祝第八届“中国航海日”。

作为广西内河最大、最先进的海事巡逻舰船,“海巡1981”在水上事故险情搜寻救助、保障水上人命安全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当天,海事人员向中外旅客、小学生及市民介绍了“海巡1981”上先进的设备仪器,讲述了漓江水上人命救助经历,宣传讲解了海事围绕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开展的各项工作。很多小学生被现场气氛感染,纷纷坐到驾驶台的位置感受航海带来的快乐。

随后,海事人员、桂林水上搜救中心招募的首批外籍志愿者在中外游客、市民中开展了“水上交通安全知识、游泳溺水自救知识”宣传活动。其中的“航海日有奖知识问答”更是极大地提高了航海日活动的群众参与度。

组织小记者开展“走进海事”活动

7月9日,揭阳海事局组织揭阳市小记者站的十几名小记者开展“走进海事活动”庆祝第八届“中国航海日”。

当天上午,揭阳海事局组织小记者们参观了该局的指挥中心,介绍了VTS、甚高频等设备,讲解了揭阳市的水域分布情况,并随海巡船巡航至炮台水域,海事局工作人员为小记者们简要讲解了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经过和历史意义,还为他们讲解了如今揭阳“海港经济”的发展态势。

巡航途中,小记者们还与海事局工作人员一同动手制作了色彩缤纷的小纸船,并在纸船上用彩笔写下了各自对中国航运经济、航运事业发展的美好祝愿。

据介绍,揭阳海事局通过组织“走进海事活动”,结合“安全知识进校园”、支部结对“学生渡”等长效载体,从娃娃入手,进一步加强揭阳市民的“蓝色国土”教育,增强社会公众的航海意识、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

中央及广东省主流媒体走进硇洲灯塔宣传航海日

7月10日,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等中央和广东省9家主流媒体来到湛江航标处,走进硇洲灯塔,开展“爱海岛、爱海洋、爱海事”主题宣传活动,庆祝第八届“中国航海日”。

据了解,硇洲灯塔现为“湛江八景”之一。1996年11月硇洲灯塔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6月,又被中国航海学会批准为首批“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

灯塔的古朴韵味、灯塔石块与石块之间浑然一体的相互吻合、打磨精细的水晶牛眼透镜、灯塔的精湛工艺和硇洲岛人民的智慧,让每一位采访团成员叹为观止。而湛江航标处利用灯塔文化,让社会了解海洋,认识航标,传承“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的文化建设更是赢得了采访团的高度赞赏和肯定。

涉海多部门联合庆祝2012年“中国航海日”

7月11日,北海海事局、南海救助局北海基地、北海市航务处、北海引航站和北部湾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涉水单位、航运企业在侨港国际客运码头联合举行庆祝2012年“中国航海日”活动。

当天上午,北海港在港的所有中国籍船舶统一悬挂满旗,并持续鸣笛一分钟以示庆祝;海事工作人员在侨港客运码头开展航海日宣传活动,设置宣传台,向广大游客、船员发放“航海日”知识和海上安全常识等宣传资料。

据介绍,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各涉水单位、航运企业将开展一系列活动,弘扬和传承航海精神,庆祝中国航海日。

海事部门走进航海院校共庆航海日

对航天事业的认识第7篇

关键词:航行情报服务;现代航空;作用;安全;影响

1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飞机出行已经成为现在很多人出行的选择,飞机以其安全、速度、方便的特点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是,航空事业的发展并不是完全成熟的,毕竟飞机在天空中飞行时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像火车、汽车这类地面的交通工具益于联系,这也更加的体现了航行情报服务对于现代航空工作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近些年来飞机的失事事件屡次发生,使得人们不得不对飞机飞行安全引起重视,而航行情报服务作为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2什么是航行情报服务

说到航行情报,不得不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航行情报,目前在国际上来看,并没有一个标准、统一的说法来定义航行情报,不同的专家、不同的研究领域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用通俗的话的来说,所谓的航行情报服务就是为飞机航行过程中提供各种各样情报的服务。由此可见,航行情报服务对于航空事业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航行情报服务主要是为了能及时将各种各样的情报、信息及时、准确的传达给飞机驾驶员,使得飞机驾驶员或机长能够根据及时、准确的航行情报做出飞机的飞行计划。尤其是当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遇到突发状况时,航行情报服务就更加显得重要,及时准确的航行情报服务能够帮助飞机做出正确的应急方案,对机处理突况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我们所了解到或者我们所认知的航行情报服务主要就包括提供通信导航、天气状况等气象信息以及交通管制等等。但是飞机在高空中飞行是非常严谨的一个过程,整个航行都是形成了一个科学合理的系统,所以航行情报服务还包括其他一些我们平时不太了解的内容,比如公安、卫生、机场场建、油料等等,只要是影响到飞机飞行或者是对机飞行有利的一些信息因素都应该涵盖在航行情报服务中。比如航空、限制区、危险区的提示,在飞行过程中所飞行区域的气象如气流、风向、降雨、可见度等等的的实时监控,所要降落机场的跑道、障碍物等位置的准确提供等,这些都属于航行情报服务的领域。航行情报服务必须要涉及到航空过程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细节,才能为飞机的安全飞行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3航行情报服务的现状分析

目前,航行情报服务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系统,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近些年来,因为航行情报服务不够到位而造成一些损失或者误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虽然造成严重航空事故的事件不多,但是由于航行情报服务与航空事业的安全息息相关,所以航行情报服务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不容忽视,下面主要针对目前航行情报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3.1没有认识到航行情报服务的重要性

航行情报服务是近几十年来才渐渐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慢慢形成系统的。所以从事航空事业的一些工作人员还往往不能够认识到航行情报服务的重要性。在一些工作人员眼里,航行情报服务只是在为飞机航行提供一些基本资料而已,也可能大概知道会关系到飞机的飞行问题,但是往往不能够真正的从根本上认识到航行情报服务对于航空事业安全问题的重要影响,而且也有很大一部分员工不能够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责任意识不够强烈,吧航行情报服务仅仅是当作一个工作而对待,却不知道航行情报服务有可能关系到上百甚至上千人的性命。责任心不够和对于航行情报服务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到航行情报服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

3.2航行情报服务体系不够系统

这里所说的航行情报服务体系既包括航行情报机构建立不系统也包括从事航行情报服务的工作人员工作不系统。航行情报服务体系的形成并不是很久之前的事,它是在近几十年才渐渐受到重视并且形成系统的,所以可想而知,航行情报服务体系一定还不够成熟,还需要再不断地实践过程中逐渐寻找漏洞、缺陷以及补救的办法,使得我国的航行情报服务体系逐渐的完整科学,使其越来越完善、合理。另外就是工作人员对航行情报的获得、处理、传送、交换等等不够熟练速度,使得航行情报服务的效率上不去,这也是航行情报服务体系中缺乏合理有效的情报处理方式以及员工管理方式所导致的。

4航行情报服务对于航空和事业的重要意义

航行情报的目的是为了飞机的飞行安全而服务的,所以航行情报服务对于整个航空系统都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我国航空系统的完善和健全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健全航行情报服务体系对于整个航空系统的发展都有特殊意义。为了将航行情报服务更加系统科学化,我国应该让从事航空事业的工作人员从根本上认识到航空情报服务的重要作用,使其具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大力的宣传渗透航行情报服务的重要性。而且要重视航行情报服务领域的管理,是情报的管理和员工的管理都形成系统,使其得到合理的统一,不断的健全航行情报服务的工作体系。只有将航行情报服务的工作体系逐渐完善,才能保证飞机飞行过程中的信息来源。

5结语

总而言之,航行情报服务对于航空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做好航行情报服务是完善航空体系不可忽视的工作内容。近些年来,航行情报服务也逐渐的引起了我国以及世界各国的重视,国家对于航行情报服务的规划与完善也逐渐提上了日程,在不断地研究探索中,航行情报服务体系定会越来越完善。

作者:武连威 单位:民航山东空管分局

参考文献:

[1]高燕华.SVC报在NOTAM处理中的作用[J].空中交通管理2013(04):57-59.

[2]陆海翔.中国航行情报服务的回顾与展望[J].江苏航空2013(03):19-20.

[3]孟爱民.从全球航空情报大会看我国航行情报事业发展[J].空中交通管理,2014(07):6-12.

[4]刘军等.民航航行情报处理系统的维护管理与常见故障处理[J].硅谷,2015(05):170-171.

对航天事业的认识第8篇

关键词:航天产品研制队伍;心理压力;分析;对策研究

一、压力管理在组织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一)压力的概念和影响

美国压力管理方面的著名研究学者Richard Lazarus教授给“压力”的定义是:压力是个体体验到的超出其能够动员的个人或社会资源的一种状态或感受。

工作压力对于个体和组织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关键在于压力是否在人们的控制范围内。在压力水平较低时,随着压力的增加可以增加工作的动机和挑战性,激发员工潜力,使工作绩效不断提高。当压力超过压力的最佳水平时,就会造成个体的紧张、焦虑,情绪低落,使员工不满意工作、绩效下降、缺勤、较高的事故率等。

(二)航天企业实施心理压力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时展与社会需求的变化,航天企业正在逐步从计划经济的传统管理模式转变到市场经济管理模式,使航天企业在内外部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同时,航天企业大多属于国有军工企业,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工作的质量要求高、工作时间长、业余时间少等是其特殊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

随着航天产品任务的急剧增加,员工队伍面临着艰巨、急迫的高负荷工作,使广大员工的身心健康状况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科学技术创新难度加大,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也在不断地加大。员工个人还要面临来自生活和经济上的压力,特别是年轻的职工,更加注重公平、尊重、发展等更为高层的心理需求。

组织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个组织能否有竞争力关系到组织的存亡。所以,航天企业需要也有必要通过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以提高竞争力。

二、对航天产品研制队伍进行心理压力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航天产品研制队伍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是从事某特殊领域设计的纯军品单位,自1971年成立以来,一直肩负着捍卫国防安全基石、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其中,航天产品是主业和立所之本,在所的发展历史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历程中航天产品研制队伍功不可没,为研究所的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

(二)航天产品研制队伍的特点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是航天产品研制队伍的真实工作写照。尤其是在产品即将交付的攻坚阶段,加班加点的状况已成常态,可以说,“一切为了成功”的忘我品质就是航天产品研制队伍最大的共有特点。

(三)航天产品研制队伍的压力特征

全体员工在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同时,普遍感到压力也越来越大。任务量大、工作节奏快、不允许失败、上级领导的重托令航天工作者们倍感疲惫。此外,随着院“二次创业、市场化转型”的持续深入、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组织对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目标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外安全形势越发严峻,对产品要求及标准越来越高。以上问题,使航天a品研制队伍感到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四)分析、研究航天产品研制队伍心理压力的必要性

在对全院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行业差异检验时发现,产品研制队伍职工的情感衰竭和消极冷漠维度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7个因子得分;强迫因子得分;“贝克抑郁量表”平均得分明显高于服务业职工。由此可见,航天产品研制队伍作为全院员工冲在一线的排头兵,其面临的压力之大毋庸置疑。同时,由于航天产品研制队伍的重要性,保持其队伍稳定也显得更加重要。

三、航天产品研制队伍压力状况分析

2014年《火箭技术研究院员工疲惫状况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研制人员的心理压力相较于其它岗位最大,很多具体的因素对航天产品研制队伍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我们认为,去除全体员工面临的共性原因,航天产品研制队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殊原因。

(一)从事国家重大工程的工作性质,使航天产品队伍肩负巨大的责任和使命

航天事业关系到国家的高科技发展及国防现代化建设,航天产品关系到中华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进一步增强。由于航天事业特殊的工作性质,航天产品研制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始终保持较高的警惕,不允许犯错使员工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二)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当前航天企业现有机制体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竞争和完成任务的需求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缺少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效率、效益、公平等理念,从这一侧面体现出了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性。院“二次创业、市场化转型”的过程,航天产品研制队伍首当其冲承担组织转型的巨大压力。

(三)航天产品项目管理不够科学、效率较低

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当前,在努力寻求发展的道路中,传统的航天产品项目管理模式出现了很多不适应。例如现有的管理模式、制定计划过程中缺乏科学性、管理上欠缺精细化、自动化水平低,设备更新维修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对航天产品研制队伍产生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也严重影响了航天产品研制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四)特殊工作性质衍生出的特殊的价值理念,带来了“一切围绕成功”的压力

每一类航天产品的最终定型,都要经过多项研制程序,但在研制过程中,由于产品的特殊性,衍生出了航天所特有的价值理念。“零缺陷”、“一次把事情做对”等要求的提出,是国家和人民的重托。特殊的价值理念使航天产品研制队伍面临确保成功、永葆成功的巨大压力。

(五)航天产品研制队伍突出的个人价值实现和成长压力

当前,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航天产品研制队伍,每年招聘的在校大学生基本为国家“211”重点院校的优秀毕业生,这一群体知识水平高,后备技术力量强且有发展实力。处于知识结构上层的他们也出现了诉求多、自身期望高、成长愿望迫切的特有问题,使得他们在同事间形成更加激烈的竞争压力与自身成长

压力。

四、营造“舒心、快乐、无忧”的工作环境――心理压力管理举措

在对压力源及产生压力的原因进行充分分析后,作为以航天产品研制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单位,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以下简称所)开展心理压力管理迫在眉睫。

(一)从机制体制出发,减少流于形式、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提升管理科学性,使员工工作更加“舒心”

1.梳理、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与流程,加强企业内控建设。为了更好地加强制度管理部门和流程管理部门对工作流程细节的优化,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制度与流程的梳理,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效率,让更多的机关管理人员参与到该项工作中,进而将航天产品研制人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2.强化激励机制,提升员工工作热情。加强“英才”工程、任职资格体系建设工作,拓宽员工成长平台,提升员工工作的成就感。利用创新基金、增量绩效等激励机制,满足不同员工的价值实现需求。拓宽员工成长通道,增加员工成长上升空间的出口,减少因成长发展通道拥挤、上升空间狭窄所导致的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压力,激发员工潜能和工作积极性、创造性。

(二)从人文关怀出发,提升组织认同感,使员工工作更加“快乐”

1.畅通领导与员工间的沟通渠道,帮助员工释放压力。开会作为最常见的沟通方式很难让领导与员工之间进行深度沟通。为使沟通渠道更加畅通,利用时下流行有效的微信群、微信公号等方式作为沟通平台,有效地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有助于让员工正确认识组织所分配的任务,使沟通渠道更加畅通。

2.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员工减压。在企业内部以各类文体协会为牵引,打造员工参加文体活动的重要平台;以一系列高参与度、高关注度的活动,有效提升了组织凝聚力,为员工拥有健康的体魄与阳光的心态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3.加强思想引导,传播正能量,让员工“累也快乐”。创新形势任务教育活动形式,改变传统式的“说教”方法,针对员工关心的热点、改革的难点,从正面引导,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同时,把营造和谐工作氛围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之一,逐步打造一支关心员工、帮助员工的领导干部队伍,为缓解员工身心健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从员工需求出发,提供差异化帮扶,使员工工作更加“无忧”

1.开展EAP员工帮助计划,提高员工自我压力管理能力。持续开展员工心理健康调查,采取分层取样的问卷调查方式,深入细致地对员工心理状况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及时对员工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测评预警。特别关注航天产品研制队伍中压力较高的重点人群,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和保健。同时,在内部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素质与知识水平的心理咨询师队伍,使心理疏导更加“润物无声”。

2.加强对航天产品科研人员的后勤保障。结合航天产品科研人员出差较频繁、周期较长的情况,企业开展长期出差人员差前需求的调研,并对出差人员的合理需求进行了解决,并定期开展长期出差人员慰问工作,让出差员工时刻能感受到组织关怀。

3.设立青年周转房,解决后顾之忧。为缓解青年员工购房压力在允许新入职员工居住在青年公寓三年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立了可维持三年居住的青年周转房政策,让有需求的青年员工得以安居,进而心无旁骛地从事航天产品研制工作。

4.帮扶机制贴心、有效。为将帮扶工作落在实处、真正发挥其作用,企业从不断细化不断扩大帮扶范围,提高帮扶力度,从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及法律援助等方面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帮扶机制惠及真正有需求、有困难的员工。

五、结语

妥善解决航天产品研制队伍的压力问题,需要在人文关怀及制度保障两个层面的双管齐下。特别是在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深入推进“二次创业、市场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做好航天产品研制队伍的压力管理工作,把握员工思想动态脉搏,因势利导,保障队伍稳定,做到充分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尊重他们,在圆满完成各项军品任务的同时,实现快乐航天的梦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