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常规教育

常规教育赏析八篇

时间:2023-08-07 17:19:56

常规教育

常规教育第1篇

【关键词】常规教育幼儿园教育

目前我们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处于关注的中心,虽然我们不能说父母及其它长辈不注重对幼儿的教育,但过分的关注和宠爱使他们与长辈的交往中往往不会体验到真正的平等交往和相互协作;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与成人一样过多地参与社会生活,对幼儿而言,幼儿园的生活无疑是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感受集体和社会、接受集体生活的纪律和规则约束的最主要场所,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情景中,如果每个幼儿都不知道哪些行为必须控制或不对某些行为进行自我控制的话,那么教学秩序的混乱和无序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幼儿园教学如果缺乏常规制度或者这一常规建立得不够完善显然是不行的。上正是由于上述背景之下,我们的常规教育在观念和方法上也就产生了一些误区:

1.强调有序性而忽视了自主性

在教育实践中,经常通过检查评比来检测班级常规,这就迫使教师在常规教育时,还是会延续着“一步到位”或“到什么时间就必须做什么事情”等来要求幼儿,导致了教师在抓常规时忽视或无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有时为了有一个安静、有序的教学环境,强制性地要求幼儿要遵守成人制订的规则,即使有些教师偶尔会组织一些让幼儿参与的讨论,其实质仍然是教师控制着讨论的主动权,讨论最终以符合教师意愿的结论而收场。将常规视为限制,从而使常规失去了对幼儿行为指引的作用。幼儿园新纲要颁布后,指导教师在常规教育观念上进行了转变,更强调教师在教育中尊重幼儿自主性的特点。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原有的学习经验不同,同样的教育在每个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有序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2.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将“维持即时纪律”作为常规教育的唯一目标

例:托班美术活动。今天是A老师面向全园教师上公开课。事先,她精心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青蛙跳水”,让托班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的绘画技能。为了保证公开课时有良好的课堂秋序,A老师在上课前专门对小朋友强调“今天,许多客人老师要到我们班来听课,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要很乖,坐在位置上不能动,也不可以跑来跑去,如果大家表现好,老师下课后给每个小朋友脸上贴一个粘纸宝宝!”。然而,让A老师意料不到的是,当她刚在黑板上出示画有荷花和青蛙的图片,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时,小朋友们都兴奋地离开座位跑到黑板前面,学着青蛙跳起来。这个突然出现的混乱场面让A老师难以收拾。尽管A老师想了许多办法让小朋友回到座位上去,但效果甚微,公开课也就只能草草收场。我们暂且不讨论教师用利诱让幼儿暂时守纪的做法是否合适,但仅就结果而言,为什么A老师同样的做法却收不到同样的效果呢?这里,除了A老师作为新教师缺乏组织课堂纪律的经验外,最主要的就在于把常规当作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而不是在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方面,使常规教育“过分强调环境的有序性,忽视幼儿的自主性,过于强调常规教育的共性,忽视遵守常规中的个体差异”。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其自控能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在面临新奇刺激时容易兴奋而难以抑制,因此当幼儿第一次看到青蛙的图片时就难免会兴奋,这时老师先前所提出的要求都被抛到脑后了;如果对大班的幼儿来说,其生活经验和自我控能力的发展,使他们能够为了事后得到老师的奖励或肯定而放弃直接的冲动,自觉地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A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保持不动的常规要求,强调共性而忽视了差异性,幼儿的表现也就很难符合她的预期。

基于常规教育中的相关误区,我们有必要对这项常规性的工作进行新的思考和调整,从而使我们的常规教育更趋合理、有效。

2.1常规的建立由教师规定转变为教师引领下的幼儿自我管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下,我尝试将常规内容由老师安排制定,幼儿被动接受转变为重视幼儿体验习得,主动构建自我管理。体现在三个方面:

2.1.1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变空泛的教育为适时适度的引导。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有这样的阐述:“儿童是按他自身的大纲来学习的,他们所经历的阶段的顺序性,是由儿童从周围环境中攫取什么来决定的。”这首先表现在他们学习或游戏什么是由兴趣和需要决定的,他们对什么感到有兴趣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由成人来选择的。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要依照幼儿自身大纲来进行。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心理需要,制定可行、有效的教育措施,长时间的积极引导与耐心指导。

2.1.2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变被动接受常规为规则的主动建构。蒙台梭利早在十九世纪就提出“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形象地解释为: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就记住了;亲手做了,就自然理解了。说明孩子是在体验中学习的。因此,必须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修改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要给幼儿提供真正能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机会,这样既给幼儿从错误和成功的结果中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学会自觉规范行为和承担起行为后果的责任,教师的任务不是替代儿童做出“明智的”选择,而是帮助幼儿作出自己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感到规则是他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强加。比如在中大班,玩具摆放的常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交给幼儿自己讨论建立。再如例:游戏时有些小朋友为了能进入自己喜欢的区域而争抢,导致游戏前的秩序混乱。我与小朋友一起商量,对规则做了新的调整:事先规定每次进入游戏区选择的顺序,让每一组小朋友都有轮到优先选择游戏区的机会。

在上述案例中,我是通过常规教育,引导幼儿运用合理的社会规则来解决日常游戏活动中遇到的冲突。在规则的调节下,幼儿逐渐学会放弃原先的冲动,不再通过争抢来达到目的,而是自觉地轮流、等待,从而使游戏活动的秩序由最初的混乱逐渐变得有序。在这一常规教育中,我并没有强迫幼儿接受某一个规则,而是通过具体事件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体验有规则和无规则对游戏活动的影响,从而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游戏常规。

2.1.3抓住冲突情境加以引导,变外在的常规要求为幼儿的内在需要。在常规教育中,教师如果能敏感地抓住冲突情境并加以合理引导,就能为幼儿提供大量运用规则解决交往冲突的机会,从而使幼儿学会用规则来调节、约束自己的行为。

3.常规的功能由限制幼儿活动转变成以幼儿发展为目的

例:午睡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进了午睡教室。老师因为正在招呼活动室里的孩子,还没有进午睡室,那些先进去的小朋友们就开始大声地嬉笑打闹起来,有的拿毯子当披风装扮奥特曼、有的把脱下来的衣服抛来扔去、也有的小朋友故意以怪声怪腔引逗别人……老师闻声进来后大声地训斥道“哪个小朋友还想闹?等会儿其他小朋友起床了我让他再补睡,而且我也不会带他到外面玩游戏去的!”很快,所有小朋友都安静下来了。那么这种依靠教师权威和惩罚威胁的常规教育是否起到效果呢?从短期看,这种常规教育的效果的确非常明显,老师训斥后,没有一个小朋友敢胡闹了。那么,其长期的效果又是如何呢?这种暂时的秩序和即时的纪律都不是真实的。由于幼儿不理解教师制定午睡前保持安静的规则,是为了让每小朋友都能不受干扰地入睡,他们就不会认识到在午睡室里大声吵闹的行为有什么不妥当,因此也就不会有遵守这些午睡纪律的内在动力。他之所以做到不做声和守纪律,只是因为害怕老师和惩罚,或者是为了得到奖励,而并不是真正地理解其行为自身给集体和他人带来的后果。而当遵守纪律的动力不是来自幼儿自身时,一旦没有人监督,幼儿就特别会违反纪律。蒙台梭利指出采用种种强迫的手段培养的外表纪律,完全是虚假的,而且是不能持久的。真正的纪律是积极的、活动的、主动的、内在的和持久的。这就是说,常规教育不仅要落实维持教育秩序的短期目标,更要追求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我们对幼儿常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成为更听话的人,而是希望他们能成为具有一定是非判断能力和能够根据社会规范约束自己行为的“懂事”的孩子。许卓娅教授指出,“纪律”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本身也不是目的,而通过纪律、管理等手段来促进学生“自律品性”的发展才是课堂纪律和管理所要达到的“真实性的教育目的”!用这一观点去反思我们在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无疑有助于确立正确的常规教育目标。

4.常规的内容由一刀切转变为随年龄逐步深化

常规教育第2篇

关键词:幼儿;常规教育;生活常规;教学常规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意味着幼儿园给幼儿的自由不是让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也不是通过捆绑幼儿的手脚来让他安静、听话,而是让幼儿更好地专注于自己所感兴趣的活动,从而获得更多的乐趣和知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幼儿的生活常规教育

1.幼儿生活常规的制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在制订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也参与,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幼儿在遵守规则的时候会更积极,更感兴趣。

2.幼儿的模仿力极强,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早晨入园时,自己首先要主动和幼儿问好,这样幼儿才会主动和老师、小朋友问好。

3.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进行及时的表扬,就能对其他幼儿进行随机性的教育。例如,每次午睡时,孩子们总是把鞋子乱放到地上,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幼儿总是把其他幼儿的鞋子摆整齐才上床睡觉。我马上表扬了她,并让她督促其他幼儿把鞋摆放好。几次下来,其他幼儿也想改正自己的缺点,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4.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理能力逐渐提高。于是我在班里安排值日生为大家服务。比如,分发餐具,饭前擦桌子,整理玩具、图书等。

二、幼儿教学常规和游戏活动常规

1.要想让教学活动做到井然有序,教学常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上课时,有意识地经常提问坐不住的孩子和爱玩闹的孩子。班级中的教师要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观点要一致,行动统一。

2.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反复去抓某一件事情,不断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积极应用音乐律动,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

3.在游戏前,要让幼儿制定游戏规则,并监督幼儿的遵守情况,这样幼儿才能安全、快乐地进行各种游戏活动。

4.幼儿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冲突,让幼儿自己讨论、协商,制订出相应的常规,最后教师加以肯定。这样可以让幼儿感觉到自己的意见也是很重要的。

三、通过家园共育来进行幼儿的常规教育

1.教师与家长多沟通,及时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

2.教师可以利用问卷的形式,了解幼儿的个人特点和家庭情况,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采取家长的意见,取得家长的配合,充分利用家园共育的形式,努力培养好每一个幼儿。

常规教育第3篇

一、良好的常规培养,有利于身体健康

对幼儿进行良好常规的培养,为幼儿拥有一个健康体魄奠定了基础。只有保证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其各种能力的良好发展。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幼儿时期就好像一张白纸,可塑性非常强。培养幼儿拥有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防范甚至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在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幼儿用正确方法洗手的同时,要经常不断的进行提醒督促,使之成为习惯。孩子们使用口杯时必须让孩子明白,用自己口杯喝水,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吃饭时要求孩子有一个正确的坐姿,可以避免很多麻烦,如避免撒饭和烫伤,并且有利于吞咽。正确的坐姿还可使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消化吸收。吃饭时要求幼儿安静进餐,可避免说笑造成的呛饭。儿童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好的习惯易于塑造,坏的习惯易于纠正。

二、良好常规培养,有利于幼儿能力的发展

有一位名人这样说:“好的习惯让人利于不败之地,坏的习惯让人从宝座上跌下来。”有一个美国投资商来华考察,当他即将结束在一家公司的考察时,正准备签合同,这时,有一位华方陪同人员随地吐了一口痰,使这位投资商改变了他刚做出的决定,放弃了与这家公司的合作。如果这位陪同人员从小就养成了不随地吐痰的习惯,那么就不会有今天这么惨痛的教训。一个人没有良好的习惯,将来即使事业有成,也会遇到不必要的麻烦。常规培养在幼儿时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内容,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可见幼儿常规培养之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说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幼儿时期常规培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学后的学习。在幼儿园,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听故事时,不做任何事情,不玩玩具,不看图书,听完后能说出故事中的角色,能讲出发生的事情,最好能复述出经典语句。这样,幼儿听指令的能力增强了,就不会漏听,错听,随之而来的是正确的行为。这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倾听能力,代表着一个人做事的专注性。手工活动中,小丫的作品还没完成,就坐不住了,一会儿离开座位喝水,一会儿跑到其他幼儿那看看,就像《小猫钓鱼》的故事中那个不专心钓鱼的小猫一样,待别人的作品出来了,不专心做事的她开始着急了,寥寥草草的将作品完成,可这样的作品是不能得到表扬的,这样的孩子哪来的自信?成功需要自信来支持,它能给幼儿以成就感。可成功是在良好习惯的伴陪下取得的,“细节决定成败”。有一个四年级的聪明小男生,数学总是80来分,从没得过满分,新来的班主任好奇的把他叫到身边说“考你一道题,7X8是多少”男生随口答到“7X8=58啊”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老师说,你好好演算一下,7个8相加是多少?孩子算完不解的说:“7X8=56啊,我一直认为7X8=58呢。”老师说:“你都错了三年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这个小男生从幼儿时就养成了细心的习惯,就不会有这种错误的记忆,如果一开始成人就帮他纠正这道题,也不会出现今天的尴尬局面。

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规定的,“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在成人的帮助指导下,学会自己吃饭,自己剥鸡蛋皮,自己盖被子自己睡觉,自己穿衣服,自己脱衣服,而且还要叠起来放到指定的位置;按照正确的方法自己搬小椅子,玩完玩具自己收拾,并且要分类装筐。这些每天都要重复的事情,经过长期反复的练习,不断地积累经验,就成了幼儿自主的习惯,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很自然地完成自己的事情时,幼儿自信心的增强了,做其他的事情就更有自信了。这个过程便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也促进了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它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良好的常规培养,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常规教育第4篇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幼儿园老师与家长的积极配合与长期的坚持,是日常生活的点滴积累。然而现在孩子的家长多半攀比心强,注重物质与名次,唯恐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被别人比了下去。他们评价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就是长挂于嘴边的“你今天在幼儿园吃了什么?”“你今天学了什么?”受此评价尺度的影响,幼儿园老师也逐渐形成了“保证孩子的日常安全,让孩子多写字、多做题”以迎合家长的口味。事实上,这与现今的“关注幼儿终生发展、倡导养成教育” 理念相去甚远,过早地禁锢了孩子的思想,从而扼杀了孩子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开发。因此幼儿教师应有自己的理念与坚持,应结合自己班级的整体情况与孩子的个别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与自信心的培养,主动与孩子家长沟通配合,做到有耐心、尊重关爱每一个孩子,允许他们犯错与反复,成为孩子心灵的工程师与成长的见证人。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滴积累、循序渐进

在日常生活中,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培养孩子的成就感与自信心。譬如从孩子吃饭方面来说,为什么有的孩子吃饭又好又快,而有的孩子吃的又慢又少,甚至不想吃呢?经过与家长交流,我们共同商定:对那些不好好吃饭的孩子,可以给他们少点饭,并注意督促与适时鼓励表扬,然后再逐渐一点点加饭,直到他们可以独立地又快又好地吃完,别忘了我们的微笑和赞许的眼神。也许这一过程会持续一周、两周或许更长时间, 但是孩子的进步、良好的吃饭习惯及自信心的增强却是对我们的最好回报。

第二、尊重孩子, 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

一位家长曾告诉我说,他的孩子快5岁了还得抱着洗澡洗头,说孩子怕洗淋浴,怕水流入眼睛里。后来为了帮助孩子克服这个障碍,她与儿子共同商量,决定在孩子5周岁生日那天开始洗淋浴。结果发现孩子不仅说到做到,还顺利地通过了这一难关,很快地,孩子不仅愿意洗淋浴,还学会了自己洗头。由此可见,尊重孩子, 与孩子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比粗暴地强制孩子更为有效。为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友爱树立了榜样。

第三、及时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

有一天的活动课上,我们要求孩子们写出自己的名字,却发现有的孩子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有板有眼,而有的孩子不是趴在桌子上写,就是不能正确握笔。我与带班老师当机立断,给孩子示范了正确的写字姿势及握笔方法,对班上孩子的不正确的姿势与方法给与纠正与耐心指导,并告知家长回家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欣喜地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都能正确地握笔写字了。这一良好习惯的及时养成,以后不知可以帮助多少小朋友远离近视的困扰呢?

常规教育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教育

幼儿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规则,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

1 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学习能力

通过教师的努力,学生对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充满了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教学活动,喜欢参与操作性较强的活动,如美工活动,音乐活动等,并能学习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表达和交流,大部分幼儿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自己动手操作进行的探索活动和表演活动充满了兴趣和热情,乐于勇敢地在集体面前发言和表演。幼儿在兴趣爱好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各项娱乐表演活动。

2 让幼儿学会简单的的礼貌用语,如:老师早、你早、你好、再见、谢谢等,遇到熟悉的人会问好。

2.1 能与其它小朋友和睦相处,不争抢玩具,懂得爱护玩具和日用品,不摘花,不把玩具带回家。爱护园内的公共设施。

2.2 学习洗手、漱口的方法,懂得水的宝贵,会节约用水,在洗手的时候,不玩水,不把别人和自己的衣服弄湿。会识别自己的物品,会用自己的毛巾、杯子,学会独立入厕,不随地大小便。

3 赏识教育在常规教育中的重要性

有句话叫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足以说明赏识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有时候老师的一句夸赞,比妈妈给孩子买了一件新衣服还让幼儿开心。因此,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不妨多说几句夸赞幼儿的语言,认真随时随地观察幼儿,发现幼儿有进步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增强幼儿自信心。

4 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常规教育中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学指出:“模仿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幼儿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高大的,是学习的典范,教师的举手投足,常常引起幼儿不自觉的模仿。你常常会听到幼儿说‘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我们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幼儿会毫不怀疑地接受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的身上常会反映出教师的某些个性品质,可以说,幼儿教师劳动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发展水平,所以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提高修养,完善自我,才能成为幼儿的表率。

5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巩固幼儿的良好常规

儿童的自觉性和自我认识是通过实现锻炼获得的。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有自我教育的方法。因此,通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活动区活动,能引导幼儿在自由与尊重中获得发展,形成良好的常规。在幼儿操作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儿童、相信儿童、深入地了解儿童,要做一名幼儿学习的观察者,细心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即使发现幼儿做错也不急于干预,而是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自我教育。当然,由于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经验缺乏,正处于获得感知印象的阶段中,因此在幼儿的常规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我们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巩固。

5.1 教师良好的榜样作用。教师在幼儿园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得体。因为在你不经意间,你的一言一行就会影响到幼儿。为孩子们树立一个积极良好的正面榜样,孩子们也能习得相应的积极的行为方式。在生活中,我与幼儿就是朋友、伙伴,什么事都是一起探讨,我把他们作为一个成熟的个体,进行平等、友爱的交流,比如我让小朋友帮忙的时候,我会对他说:“请你帮我个忙,好吗?”小朋友在排队接水的时候,我也是其中一员,和他们一样安静、有序地接水。

5.2 语言提示。这个方法因简捷、方便具有时效性而经常被采用。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指导语的艺术性。有时可以是直观的,即用正向语汇代替负向言语,如告诉孩子“不要浪费水”,不如告诉孩子:“请节约用水!”这样在小朋友意识中就只有“节约用水”这个概念。在小朋友争吵的时候,不要告诉他们:“不能吵架!”,而要说:“我们都是好朋友,如果有问题可以小声交谈,自行解决,不要影响其他小朋友。”有时可采取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如数学区的幼儿因为某一个工作材料而发生争抢时,教师可以启发他们进行协商,引导幼儿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

幼儿阶段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也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要巧妙的运用已有的常规教学来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儿童的规则意识,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的情境中习得课堂规则,有效地为儿童的后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常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老师要有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和恒心,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从小就养成好的常规。

参考文献:

[1] 邹琼瑶. 对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研究和思考[J]. 教育科研论坛2007年08期.

常规教育第6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83-01

攀登英语是一种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在攀登英语课堂中,学生占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激励者。这种课堂模式还坚持“English only”原则、“容错”原则、“动静结合”原则等。这些好的教学理念和常规英语教学整合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自从承担了攀登英语实验课的教学任务后,笔者发现攀登英语学习实验的先进教学理念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笔者积极地在常规英语教学中努力辐射和延伸攀登英语的先进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方法。

一、转变教师角色

在攀登英语课堂上,教师不只是传输知识的工具,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激励者,倡导快乐学习,课堂就像是一片欢快活泼的学习海洋。笔者对这一点特别认同,不仅在攀登英语课堂中充当学生的学习伙伴,而且在常规英语的教学中,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高高在上地教授知识,不再像以前那样让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每节课下来,我都会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给了学生多少时间去说、去练、去思考。

二、坚持“容错”原则

攀登英语学习实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容错”原则,教师要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给学生成长的空间,不要过于心急,要耐心等待花开,艺术性地引导学生进行纠错。笔者在常规英语课堂中同样坚持了这一原则。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质疑,我允许他们犯错误,也明确地告诉他们:“人人都会犯错误,但一定要知错就改,老师最欣赏知错就改的学生。”我始终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批评并不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一个明智的教师会拿起表扬的武器,让学生在温风细雨中成长和进步。我想:教师只有对学生多一些欣赏,少一些严厉的批评,才会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教师只是学生学习之路上结伴而行的朋友。我希望能陪他们走过一段快乐的路程。

三、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要让学生持久保持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关键在于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实施评价。比起小学一二年级欢快的课堂气氛,小学高年级的常规英语课堂稍显沉闷。学生的常规习惯虽然养成了,但是他们不会经常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能够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也不愿举手。那么,怎样改变这一现象呢?我很快就想到了运用攀登英语的评价武器来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因为攀登英语学习实验有一套系统完整的科学评价机制。虽然高年级的常规英语课堂在授课方式和教学侧重点等方面和攀登英语有区别,但我认为攀登英语的科学评价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常规英语教学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攀登英语强调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良性互动、情感交流和精神鼓励。对于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我会注意对他们进行口头表扬和鼓励,对他们示以真诚、赞许的眼神,为他们的精彩回答竖起大拇指,也会在提示学生们“Excellent、Wonderful、Big hands”后,和全班同学一起鼓掌。渐渐地我发现,愿意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多。我还根据学生在一周内课堂上的表现来进行表彰,如“课堂优胜奖”、“英语学习之星”、“英语进步之星”等各种小表彰卡都深受学生的喜爱。对于书面作业的批改,我也尽力做到与学生真诚地交流和沟通。每次给学生批改作业,我总是会在作业本上加上几句赞赏和鼓励的话,如“最近你进步很大、真棒!不要骄傲哦,继续努力!”“你的作业写得认真极了,看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希望你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嗯,现在的你比起以前真是有很大的进步,教师真心为你高兴,你还要加油努力哦!相信你的英语会越来越棒。Come on!”

常规教育第7篇

以素质教育为动力,我校化学竞赛活动正在健康地、稳定地发展着。

14年来,我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化学竞赛共获奖162个,其中省级一等奖81个,二等奖38个,三等奖22个;部级一等奖14个,二等奖1个,特别是从1993年至1997年5年中,共有6人参加国际化学奥赛,获金牌4块,银牌2块。我校成为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化学奥赛获奖牌最多的学校之一。

这些成绩充分显示了我校在培训化学竞赛选手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显示了我校化学教学质量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广泛地开展化学竞赛活动,能够有效地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它是常规教育的有益补充,更是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提高。

一、化学竞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

抓化学竞赛培训,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1.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而科学素质的提高是后天勤奋努力和培养的结果。

兴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前提。化学竞赛具有兴趣性、竞争性和创造性的特点,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参加化学竞赛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因而他们以极大的兴趣和爱好自觉地参与。兴趣与主动性、与热情同在,兴之所致,甚至废寝忘食。据调查,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都主动地阅读过课外化学读物,做过一定量的化学竞赛题,参加过化学课外活动,这对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勤奋上进的优良品质都很有好处。

化学竞赛活动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每一次活动都是竞赛选手个人价值的自我发现和自我体现的机会,也是他们经受磨炼、提高能力的过程。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经常研究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既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激烈的竞赛环境里,每一个选手都面临着强手的挑战,面对众多的强手,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善于独立思考,要有较强的综合、推理、分析、判断、评价的能力。因此,通过竞赛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参赛学生的智力闸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如一泻千里的洪流,得到充分地发挥。虽然许多竞赛选手将来并不以研究化学为职业,但他们从化学竞赛的文化熏陶中所获得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将受益终生。

例如1994年我校高中毕业的一位同学,曾获省化学竞赛一等奖,通过参加化学竞赛,他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他被保送上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后,一年级英语通过了四级,二年级英语通过了六级,而且他的各科成绩在系里名列前茅,系里决定他提前一年毕业,并以第一名的总分考取吉林大学化学系硕士研究生。他在写给老师的信中说:“在师大附中三年的学习给我最大的益处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了这两种能力,在学习中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我在大学里所取得的成绩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化学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在课堂教学之外获取新的知识信息的机会,与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信息相比,这种新的知识信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因而具有发展型和探究型两大特征。

发展型知识结构是知识信息的时代特征。化学竞赛活动的内容不再封闭在传统的教学之中。现代化学的内容经过化学教育专家之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再现在中学生的面前,使中学生及时地受到现代化学思想与方法的启迪。甚至于有些化学家苦心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很快的速度,就到达中学生的手中。例如C60是美国科学家在1985年通过实验得到的碳的同素异形体,在1992年1月全国化学竞赛时就出一道有关C60的试题,这道试题对每个中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这种传播方式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渗透了现代化学的内容,为学生知识结构的进步更新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探究型知识结构是科学人才的突出特征。化学竞赛内容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仿型。与课本上的常规题不同,高层次的化学竞赛题大多是非常规题,所谓“规无定规、法无定法”,就是说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是需要自己去探究问题的解法,解题的途径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独辟蹊径。学生通过这种训练,养成了独立钻研的习惯,学会了独立解题的方法。

2.造就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化学竞赛活动造就了学生追求科学发现的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化学竞赛活动的经验告诉我们:竞赛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自觉的学习动力;竞赛要有坚强的意志,冷静的头脑,灵活的应变能力;竞赛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有不服输的精神,必须好强而不呈强;竞赛要有很强的自信心,而不是夜郎自大,盲目乐观,善于调整竞技状态,抑制临考前的紧张情绪,相信天下的事都可以做好,因而要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直至成功。化学竞赛活动给予学生的上述经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攀登科学高峰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在化学竞赛活动中,教师不仅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他们做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经常通过介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勤奋求实、献身科学的教育。

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他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我们应该发扬他那种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学习他那艰苦朴素、勇于实践、不断进娶无私奉献、执着爱国的高贵品德。

作为竞赛的参与者,他们有激情,有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把个人竞赛的优劣与集体荣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每一次竞赛都是一次生动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将他们参加竞赛的激情转化为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二、化学竞赛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化学教师

化学竞赛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高水平的智力竞赛,不是一两个教师能胜任和承担得了的,需要一批甘为人梯、富有理想、乐于奉献、事业心强、勤学好钻、勇于带领学生去拼搏的教师队伍。要适应化学竞赛培训的要求,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就要求教师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学习,加速知识更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的教师,为了辅导好学生,除重新深入钻研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外,还要重新阅读一些有关的大学教材,同时还要经常关注化学课外书籍及报刊杂志的最新化学研究课题,拓宽知识面、研究大量的化学竞赛试题,进一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又提高了自己。我校化学教研组共12名教师,其中有7名教师,均能参加指导竞赛培训。在这些教师中,尤其一批年轻教师是在化学竞赛中成长的,他们努力钻研,勤于思考,不但能教好高中的化学课,还利用假期到湖南师大化学系去进修提高,读函授研究生,从而使自己能胜任大学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的教学,促进了我校化学竞赛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化学竞赛有力地促进了化学教育教学的改革

化学竞赛活动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习科学的兴趣与爱好,培养了他们的全面素质与能力,同时也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化学教育教学的改革。

1.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传道、授业”为己任,大多采用被动式的灌输方式,即遵循“学习、复习、再复习”的模式,这种模式使知识在原有的框架内重复出现,是一种再现性思维的模式。它是思维的低级形式,它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忽视了学生思维的能动作用。而化学竞赛活动则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就是要贯彻“学习、学习、创造”的新教学模式,它十分强调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引而发之”,像放鞭炮一样,教师点着引线,使学生内在潜力迸发出来。如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个例题,学生学习、模仿,称为学习阶段,那么给学生留下的课后习题,就不应是例题的简单重复,而是让学生看书、钻研教材后才能解出的题型,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又有了新的见解,称为第二个学习阶段,然后在此基础上独立地判断题型,解题,称为创造阶段。这时学生可突破原有的知识构型,超出教师的思维模式,甚至达到一种新的知识境界。几年来,我校在竞赛中能取得这样突出的成绩,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化学竞赛活动,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导向、启发作用,促进了我校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2.丰富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

化学竞赛是化学科技活动的一种形式。化学竞赛活动包括竞赛培训和经常性的化学科技活动的全过程。化学竞赛活动通过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化学小论文撰写、化学竞赛培训、化学魔术表演、举办化学游艺会、办化学小报、组织参观工厂等的深入广泛的开展,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了课内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在课外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激发了兴趣爱好,发展了个性能力,陶冶了情操,锻炼了意志品质,形成特长,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近几年来,我们请专家来校进行讲学。请他们讲化学的最新成果、化学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化学与生活、化学教育与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发展概况等。通过化学讲座拓宽了学生的科学视野,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因而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

组织学有潜力的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兴趣小组的主要活动方式是在自学基础上的集体讨论,通过讨论,相互启发,得到新的思路,引出新的设想。特别是那些各抒己见的争论,对于激发参与者的灵感和培养他们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大有裨益。课外兴趣小组是学生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

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我们还经常组织同学撰写化学论文,并进行评选活动。小论文从搜集信息到提炼主题,从谋篇构思到行文表达,都有赖于科学而周密的思维活动。好的文章还推荐到有关杂志发表,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感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使他们觉得在化学领域一旦自己的能力智慧得到老师的承认,甚至还能在杂志上发表的话,更会迸发出学习的热情,从而爱好化学、探索化学、献身于化学。

根据教材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组织学生参观与化学化工有关的工厂,学习了解化学在社会中的地位。不仅扩大了学生知识的领域,同时也使他们对工人师傅的辛勤劳动和技术改革的日新月异有了新的感受,从而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能力,吸引了广大中学生参加,因而大大丰富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

常规教育第8篇

【关键词】小班幼儿; 班级常规; 含义; 必要性; 要素; 措施; 表扬; 惩罚Discussion on small children with regular class education

Yang Meimei

【Abstract】" General education" is our teachers often say, let's active and orderly is a conventional one of the aims of education, children's routine stability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children in the garden health, lively growth (1) by la. Just for the admission of children in small classes, class is added to the first formal social organization. In the new class, the children can gradually develop the corresponding organization consciousness, standard consciousness, and restrain their behavior, and group living requirements of social role norms consistent, is the important way of children's socialization. But the small children '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s at the lower stage, in th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period of heteronomy, so small children with regular class cult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eachers' work was (2) by the.

【Key Words】Small children; regular class; meaning; necessity; factors; measures; praise; punishment 对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说,常规教育是如何的重要。一个班级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对小班而言,建立良好的常规会显得尤为重要。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

1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1.1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3]。

1.2班级常规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1.2.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1.2.2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7]。

2班级常规教育的具体要素

2.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6]。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常规管理的工作。

2.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方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总之,幼儿各项常规的培养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不能靠一时一会儿、一天半天就能形成的。常规培养是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因此在任何活动中,我们老师既要用心,又要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且在工作中要求“全”“活”“异”“新”,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教师与教师密切地配合,这样才能让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我们都注意要求在先,让幼儿明确规则。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逐步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常规。参考文献

[1]袁贤桢、闰汝莹统稿,[幼儿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l987年11月,第9次(第l版),页码范围:272—294

[2]郑三元著,[幼儿园班级制度化生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页码范围:97—105

[3]张燕编著,[幼儿园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l997年11月第l版,页码范围:106—140

[4]张斌著,[新课程成功班级管理实用手册M],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页码范围:187—203

[5]丁榕著,[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页码范围:222—2 31

[6]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页码范围:194—232

[7]叶立群著,[教育学原理M],福建教育出版社,页码范围:111—131

[8]黄人颂著,[学前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版,页码范围:23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