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24 16:31:53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第1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B-0130-02

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内容有着许多重叠的地方,同时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高中阶段物理课程的有效开展。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初中物理教学的最后阶段以及高中物理教学初始阶段,教师一定要充分地研究初中与高中物理的主要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物理学习的实际基础,制订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方案,使得学生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对物理知识进行进一步地探究,进而在物理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提升升学竞争力。现阶段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对于中学物理衔接的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以满足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需求。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基础条件

(一)知识框架体系的衔接性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提供基本保障

初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的内容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课程知识的深度和难度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但是其整体的课程内容仍然能够相互衔接,构成了中学物理的总体知识框架。例如初中物理的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等课程内容能够与高中物理光的折射、透镜成像公式等内容进行有效衔接,为初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以及课程教学的衔接提供基本的保障。在这一条件下,教师可以从基本的教学内容着手,来构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基本方案,进而为衔接教学的有效开展创设一条绿色通道。

(二)教学方式的相似性为衔接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初高中物理教学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差别,但是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开展都有提高学生物理知识储备、学生升学竞争力的共同目标。就物理课程教学本身的特点以及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初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工作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基本概念的教学、生活实例中的物理现象解释、物理实验的开展、物理课程任务的指导等工作往往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环节,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三)初高中教学的有效探究为探究物理衔接教学绿色通道提供基本的条件

随着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条件的优化以及通讯工具的便利化,初中与高中教学工作的交流逐渐频繁,教学研讨会的开展、初高中教学学术成果交流等活动的开展都较大地促进了初高中教师的交流。这些有益的教学探究活动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初高中教师可以从课程教学内容、自身采取的教学方法、学生物理学习的实际状况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交流,进而找寻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有效切入点;同时按照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特点分配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如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物理基础知识进行一定的探究,并通过物理实验、课程任务等内容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而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师则根据初中阶段物理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复习教学,进而再一次巩固学生物理学习的基础。

二、在现有条件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绿色通道

现阶段中学物理内容的衔接性、教学方法的相似性、初高中教学的有效互动为建设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笔者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在此阐述建立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的方法。

(一)以学生自主性回忆与引导式课堂的构建推动衔接教学的开展

经过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后,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基本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学习基础,因此,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教师可以先安排一段教学实践来指导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进行自主性回忆,并结合学生在回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构建问题引导式课堂,以保障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衔接。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物理光现象的基本内容来让学生回忆初中物理的基本知识,并结合学生回忆的内容,对高中物理光的折射、光源与激光与初中物理光现象教学内容的差别进行疏理;对初中光实验内容与高中光实验内容的差别等问题进行解答,以构建个性化的高中物理课堂,引导学生把初中物理知识融合到高中物理的课堂中来,进而实现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

(二)以教学方法的衔接推动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联系性教学

初高中物理教学除了采取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方法外,还会借助物理实验、课题任务等形式不断地提升学生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在建设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绿色通道的过程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初高中教学探究的成果来推动衔接教学的开展。

如以初中物理摩擦力章节的知识内容为背景为学生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探究物体在不同路面上运动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通过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回忆初中物理的内容,为高中物理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继而从教学方法方面构建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绿色通道。

(三)积极构建初高中物理教师交流平台,建设网络绿色通道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第2篇

一、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运用生活案例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基础环节。教师只有以引人入胜、吸引眼球的教学内容或方式手段,才能将学习对象的内在能动情感充分激发,主动探知的潜能充分挖掘。认知发展学指出,初中生作为特殊时期的学习群体,其认知特点既呈现积极性、能动性的一面,又呈现波动性、不稳定性的一面。贴近初中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初中生更为喜爱,更为亲近。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要切实做好“基础性”工作,做实“铺垫性”工程,为有效课堂教学深入开展“开好头”、“布好局”。在导入环节教学内容设置中,教师应将现实生活案例融入其中,引导初中生在真切体会感悟中,形成“认同感”、“亲近感”,情感得到“共鸣”,欲望得到挖掘,为课堂教学深入推进做好“铺垫”。如“重力”一节课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在课堂导入内容设置中,利用初中生对生活案例的亲近特点,将“月球绕地球运行”渗透其中,设计出“我们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为什么月球绕着地球运转时不会飞出去呢?”教学氛围,让初中生在真实、亲切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心态上得到“放松”,学习情感得到“提振”,保持积极情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设置现实生活案例,是情景式教学方式的形式之一,教师在设置过程中,要紧扣认知实际,不能设置高于初中生理解力的现实案例,避免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二、在新知讲解过程中设置生活事例

在新知讲解过程中,教师经常借助于典型案例,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向初中生“讲清楚”物理知识点的内涵要义,帮助初中生更加深刻全面地掌握物理新知内容。笔者发现,在新知讲解过程中,很多初中物理教师经常借助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或案例,引导初中生将现实事例与新知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将新知内容要义“反射”在所呈现的生活真实事例上,让初中生能够对新知内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因此,笔者以为,初中物理新知教学环节,设置典型生活事例,不失为推进新知讲解活动进程的有效“手笔”。初中物理教师应根据新知内容要义、注意点以及教学要求,选取与之相对应的典型事例,以事例讲解新知,以事例映衬新知,推进新知教学进程和成效。如“压强的大小关系”教学中,教师通过研究分析教材认识到,“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为保证教学活动的效果,初中物理教师设置“在冰天雪地里,有一个小姑娘穿着普通棉鞋站在雪地里,双脚陷入雪里;而一个大人穿着雪橇站在雪地里,却几乎没有陷入雪地”事例以及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初中生结合事例进行探知分析。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压强与哪些因素存在关系?”、“如何增加或减小压强的大小”等问题,初中生在认真研析案例的过程中,认识到“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以及物体的重量之间存在关系”。这样,初中生所探析得到的“压强的大小关系”内容,认知和理解时,更加真切和深刻,有利于初中生对该知识内容的灵活运用。

三、在物理案例探知中设置生活实例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生活化 教学改革 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81

物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也需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初中物理教学人员需要明确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物理知识去解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自我探索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所以,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进行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提升教学成效最有效的工具。如果学生可以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必定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深层次的挖掘学生具有的潜能。物理知识过于抽象化,如果教师只是死板的对教学内容讲述,不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必定会使得学生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甚至对物理知识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对学生的成长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将抽象化的物理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中接触的现象进行融合,能够使得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的对学生进行呈现,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生置身于教师所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在一些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

(二)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物理在初中学生眼中一直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物理知识过于抽象化,这也是限制物理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因素。但是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能够将深奥的物理教学内容,转变为学生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可以触摸到的具体现象,加强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还能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降低了初中物理课程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

(三)呈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往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教师对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一定的尊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利用题海战术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和运用,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能够充分的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物理教学课堂良好的联系起来,应用物理知识去引导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将物理知识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更为良好的引导学生健康成长[1]。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实践

(一)课程教学导入生活化

课程教学导入与教学成效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颖并且具有趣味性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集中到课堂学习中去,使得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导入设计,主要是以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为主,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物理教学内容的熟知感,从而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例如,初中物理教师在讲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的设计教学导入,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前为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有一个飞行员在高空飞行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脸庞附近有一个小东西在飞,他以为是一个小虫子,就一把将它抓住了,最后发现手中抓住的是一颗子弹。子弹也是在空中飞行的,同学们能抓住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是否也存在这种情况。要求学生发动自己的思维,对生活中自己遇到的众多现象进行反思。这样物理教学课堂导入设计,能够将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起来。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学过程生活化是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模式创建的关键。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死板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讲述,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和掌握。想要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题解和掌握,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那么教师就需要进行教学情境的构建,使得学生发生情境转换,让学生在教师所设定的教学情境中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索。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为基础,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实验室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讲述液化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将一杯开水上面盖上一个盖子,然后将水杯放在冷水中冷却,一段时间后将盖子取下。让学生观察盖子有什么变化,并且思考盖子上为什么会出现水珠。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讲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冰镇饮料从冰箱拿出后表面会存在一些水珠[2]。

(三)作业生活化

作业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并且提升对于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是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的重要手段。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不能只是让学生进行书面练习,而是需要设计多元化的形式。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调查性的作业,促进学生对于信息采集、整理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找寻其中存在的物理知识。这样的作业设置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让学生用物理知识去解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3]。

初中物理教学还存在很多的不良因素,不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对学生的成长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物理教学生活化能够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将抽象化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的对学生进行呈现,使得学生在实际探索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源新.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才智.2012(9):85-87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物理 生活化教学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n程应以学生生活为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课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在生活中的物理规律,并不断地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得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生活化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融合,切实的感受物理学科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作为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和要求转化成为生活系列的主题内在要求,进而强化学生物理的综合技能和素养。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一、生活化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成功则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物理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起来感觉枯燥、无味,教师更多的是采取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从而使得学生被动的学习物理,甚至有的学生对物理失去了兴趣,不利于自我今后的发展。生活化教学则不同,它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为背景开展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思维之光。笔者在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借以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学习中去。

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介质”教学内容时,笔者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融合,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辅助教学内容的展示,即:在地里的两端,一个人呼唤另一个人的名字,远处的这个人需要过一会才能够听到呼唤声。

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的核心性内容,也是知识渗透以及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可以说,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源泉。新课改一直倡导生活化物理教学,主要是希望教师能够将原本的理性的物理知识转化成为学生熟知的生活,进而一方面促使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拉近学生内心对物理的认知,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关联性,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等,增强自我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我们知道,生活是物理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映现着物理原理。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转化成为生活常识,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借以来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和了解。

如:在学习“光的色散”教学内容时,教材中单一的知识讲解,以及配图学生很难真正的感受到,对知识产生不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对此,笔者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雨后彩虹”现象来作为教学案例进行构思教学内容,即:大雨过后天空有时候会出现彩虹,但是有的时候就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很容易就会说出其中的奥妙:大雨过后,出太阳,太阳照到空气中一些残留的小水珠就会出现彩虹。笔者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运用物理术语进行解释,从而学生很容易掌握其中的原理内容,即:大雨过后,阳光穿过空气中残余的小水珠时,产生了色散现象,进而形成了肉眼可以看到的七色彩虹。

三、生活化的实验活动

实验室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最为喜欢的内容。通过物理实验能够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以及物理的相关原理。实验教学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端正科学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性,决定了初中物理实验的生活化开展。新背景下,初中物理一直强调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切实的了解科学,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创造更新的价值。对此,笔者则在教学中较为侧重生活化的实验活动,一方面生活化的实验活动可行性较强,另一方面生活化的实现活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强化学生的技能和素养。

如:在学习“大气压”教学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矿泉水瓶做实验,即:将矿泉水瓶里边放满热水,之后将瓶盖拧紧,上下摇一摇,再将这个装满热水的矿泉水瓶放在冷水口下或者冷水盆里进行观察,看矿泉水有什么变化,切实的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再如:学习并联、串联教学内容时,鼓励学生制作“小汽车”、“小灯泡”等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物理知识,促使学生技能和素养的双重提升。

总的来说,初中物理知识与生活是相通的,生活化教学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整个物理教学的质量。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的适当的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借以来深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最大限度的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组. 初中物理教学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第5篇

一、传统物理课堂中存在的误区及问题剖析

(一)在课堂中存在主次颠倒的误区

物理教学课堂本应是探究性课堂,而探究主体也本应是学生,可是在传统课堂中,存在老师为主、学生为次的教学现状,老师在课堂上依照成人的思维去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却没有让学生自主地发现物理知识和探究物理内容,以主观的“师情”替代了“学情”,这是一种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误区。

(二)在课堂中存在“讲”和“做”颠倒的误区

初中物理的学习应是融入生活的实践性活动,学生只有在实践的亲身体验中,才能深刻领会物理内容的精髓,可是在现实教学实践中老师却只讲物理实验内容,而不做物理实验;老师在黑板上列举实验,而学生在本子上记物理实验的教学误区,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也没有激发学生的探索激情。

(三)在物理实验课讲解中存在实验过程与结论颠倒的误区

为了让学生掌握物理相关的实验内容,老师片面地采取要学生强制性记忆的措施和手段,误认为学生会记忆了,就证明其掌握了物理实验知识,而无视物理实验本身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思考和思维过程,没有意识到物理实验活动对学生科学探究心理的构建,也不注重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的快乐体验和成功的创造过程。

二、新课程理念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渗透性应用建议

(一)要注意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物理是一门自然性学科,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是进行科学探索的原动力,是在对社会和自然进行科学认知的成功性体验,是学生创造力创设和构建的基本内容,因此,教学过程要激发和保护好学生的物理兴趣,实现教学设计内容。

1.正确规划好物理教学的导学方案

老师要熟悉学生的生活环境特点,并且了解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和心理,从学生喜爱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导入学习,编排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物理知识导入,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回忆和选择,提出与物理知识切合点相宜的问题,引入新的物理知识内容。例如:对声的物理学习课程中,通过击打鼓乐或者扬声器的播放来体会声音的振动,如图所示:

敲鼓时纸屑上下跳、扬声器发声时纸片跳动、发声和音叉激起水花,这些生活中学生平时可接触、可看到的现象都可以用来导入物理知识的学习。

2.从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入手,创设独特的小实验

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中,存在不同的物理知识内容,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回忆,诸如:学生喜爱玩的磁铁,在对细针进行吸引的同时,想象和实验插入不同的中间隔板,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再让学生回想:在秋冬之季,晚上睡觉的时候,脱掉身上的毛衣,是不是会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是不是会看到有火花的闪现?还有,让学生堵住自己的耳孔,能不能听到敲击金属器材发出的声音?在光的反射的物理知识学习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设性小实验,例如:让学生观察平面镜对光的反射,如图所示:

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实验的同时,传授光在平面镜和凸透镜后的径迹。

在小实验的观察中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对科学世界进行探索的动力支撑。

3.要创设出以实践为特色的问题情境

对问题的探究或者对错误知识的剖析与认知,其本身就是一种引导思维的方式之一,通过对问题不同层面的揭示,以贴近生活的讲述与卡通人物的对话等内容呈现出物理情境的趣味性,体现了“苏教版”初中物理新课程理念中的人本主义关怀,促进了学生积极性思维的创立。

4.要遵循物理科学中的认知规律,呈现层次性的递进教学

很多初中生觉得物理课程难学,尤其是女学生,更是对物理存在畏难情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层次性的递进原则,在教学内容中要体现从简及繁、由易到难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先进行简单的认知学习,再逐步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例如: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力”的结构的学习,就要进行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认知学习,从初识“力”的基本概念中,从学生可以感知的运动肌肉紧张中体会到力的存在,再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的学习体会力的三要素,认识力的相互性,体现了物理知识的逻辑递进式循环式上升的累积。

(二)要以物理实验为基础,观察探索科学物理的本质内涵

1.注重学生的小组实验活动

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分组实验,进行合作式的物理实验活动,可以让学生形成动手操作能力,增强手脑并用功能,要学生学会使用物理相关仪器器材,诸如:天平、台秤、温度计等,在对物体质量测量的类似实验中,掌握初中物理的技能训练,把握物理课程中的规律性知识。

2.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性的实验和验证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第6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复习;策略

物理复习的任务是使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和总结,并使之系统化。物理复习教学,可以弥补和纠正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认识上的错误与缺陷,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

初中物理复习的知识内容较多,不仅包含力、热、光、电、声、磁等知识,而且各部分内容要求的难易程度和目标层次都是不同的。因此,面对有限的复习时间,科学、高效地完成复习任务且保证良好的复习效果,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物理复习课安排、设计得不好,就容易步入简单罗列复习知识的误区,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面,笔者就对初中物理的复习策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考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复习不应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教师必须要认真钻研《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及每年的物理中考指南,知道各个知识点的教学层次,根据不同的目标层次要求来安排教学计划。在物理复习过程中,更要突出复习的重点和关键,比如对力学、电学这些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应作为复习重点来安排指导。在新课标的推动下,“生活、物理、社会”题型越来越成为考试题目的关键点。因此,教师在精选复习题目时,要特别留意一些物理知识联系新科技、新技术、生活实际的好的命题形式和新颖的表现形式。教师在复习时不要机械地重复知识,要避免对复习内容平均用力,这样不仅复习效率低下,并且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二、注重归纳,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新授课上,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一个一个学的,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复习和使知识系统化。因此,物理复习要从教材整体性出发,按知识体系或按章节单元,抓住知识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归纳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努力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在物理复习中,作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进行认真总结、归纳、理解和记忆,要帮助学生把知识整理成稳定而清晰的结构体系,使知识系统化。这样,学生就能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一定的把握,并且对重点与难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既避免了复习中知识点的遗漏,又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融类旁通”,使得学生在考试中比较容易地找到解题的思路,有利于提高解题的质量和速度。

三、巧用物理实验进行复习

在新课标中,十分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广东省及省内几个重点城市的中考试题中,探究性实验的试题层出不穷,并且比重逐渐增加。因此,加强物理实验的复习与指导,是初中物理复习中又一个关键点。可是,在实际的复习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不会要学生再次做实验进行复习,而是要求学生死记实验步骤与内容,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易导致思维的僵化,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笔者认为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以致用”,任何知识只有经过实际应用才能对其熟练掌握和加深理解,并达到灵活运用。因此,在物理复习中可以利用部分时间,让学生走进物理实验室,动手再次完成所学过的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实验的理解运用,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物理复习课中,教师也要注意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在课堂中演示一些微型或者趣味的实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所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益。

四、合理安排复习内容,提高记忆效果

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曲线可知,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是一种普遍的自然规律。因此,教师按照遗忘规律安排复习内容,可以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强化记忆,提高复习质量。

在实际的复习教学中,由于复习的知识容量大、难度大,学生普遍反映虽然上课时已经基本掌握了课程内容,可是不用过多久,又记不清自己上课学习的知识了。在此,本人提出一种较为有效抗遗忘的复习策略:教师在复习课后,不要让学生一次做完所有对应的作业,可有意将一部分题目留下,要求学生在3至5天后根据老师的要求逐次完成。这样的方法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并且能有效地预防遗忘,巩固知识。

物理复习课,不仅是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全面梳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再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复习教学时只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选择适宜的复习策略,交替使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可以达到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第7篇

一、灵活应用物理教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编排的科学合理,添加了大量的图片,不仅有利于学生结合文字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还能让枯燥的物理理论知识变得更有趣味.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材对教学内容以及顺序的设计更加科学,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物理知识地系统性与连接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联系不同的物理知识,构建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材,每一小节的内容都有一个简短的科学故事作为引言,不仅富有物理知识,还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物理教学内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灵活应用物理教材,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从教材中选择合适的科学故事,用于课堂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化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例如,教授有关光的特性的知识时,可以引用凿壁偷光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物理知识与其他领域知识的相关性,并让学生明白光的传播特点.

另外,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材,实验教学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中巧妙安排物理实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将自己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深化自身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安排物理实验时,可以灵活设计实验形式,在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将实验变换成趣味性游戏、活动,对于某些演示实验,可以合理设计成游戏程序,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材中演示实验的展示,教师不必局限于手动操作,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的实验视频,在课堂中播放给学生看.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比较新颖,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实验视频可以让学生更清晰的看到实验的细节,有利于学生把握实验的操作流程.

二、巧妙结合知识与应用,深化知识理解掌握

物理规律与知识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表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帮助学生结合生活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物理中的很多知识与规律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实际的例子,例如,光速比音速快,生活中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见打雷的声音;杠杆原理,在压水井时,握在手柄的末端更加节约力气;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力量相同时,用圆珠笔轻扎手背比圆规尖疼,等等.学生通过生活实际体验物理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尚未学习的知识,通过一定的生活现象,学生也能够初步了解,在之后的理论知识学习中会更加容易.教师在对于这些理论知识的教学时,要适当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例如,教学三态变化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观察茶壶烧水冒“白气”的现象以及冰的饮料瓶外出现水珠的现象,然后再讲解液化和气化的原理以及热量变化,学生就能够更快掌握.同时,对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进行解决.比如,体育课上,学生要想在4分10秒内跑完1000米,平均速度至少需要达到多少?对于这一问题,路程s=1000 m,时间t=250 s,根据v=s/t,可以算出平均速度v=4 m/s,学生的平均速度至少要达到4米每秒.

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加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初中物理知识内容第8篇

关键词:生物教材;光合作用;初高中教学;衔接

中学生物教材有完整的编排体系,根据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水平,高中教材在初中基础上,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了拓展和延伸。目前关于初高中生物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比较多,但这些研究过于宏观且理论性较强,基于课程内容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很少。本文针对初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光合作用”部分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以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初高中“光合作用”教学内容及目标的比较

通过对初高中“光合作用”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初高中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但是也有着明显不同的侧重点。

1.初中和高中生物内容具有递进关系

从知识目标来看,初中介绍部分科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精神;高中则较为详细地介绍其发现过程,使学生了解生物学史实,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通过强调光能捕获与叶绿体结构特点,使学生领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初中只是介绍知识点,而高中则重在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从能力目标来看,高中在初中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建立在初中生已有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之上的,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升华到理性认识。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看,初中重点是热爱自然,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而高中在此基础上,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对现存生物的重要性,还要理解其在生物进化方面的重要意义。高中生物教材会介绍通过光合作用维持氧气与二氧化碳之间的平衡,引导学生形成环保意识,防止温室效应;通过对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分析,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进耕作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对学生的STS教育。

2.比较初高中生物教材关于“光合作用”知识的内容

第一,初中“光合作用的定义及表达式”与高中“光合作用的过程”。第二,初中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与高中“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第三,初中“验证并形成光合作用的表达式的相关实验及海尔蒙特和普利斯特里的实验”与高中“光合作用科学史包含6个经典实验(普利斯特里、英格豪斯、梅耶、萨克斯、鲁宾和卡门、卡尔文)”。第四,初中“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与高中“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第五,高中生物教材还增加了“化能合成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针对初中知识主要侧重于光合作用的原料及产物,从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高中主要学习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学生要能写出反应式,为大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高中教师要熟悉学科,通过色素的吸收光谱分析,引导学生将物理学知识应用到生物学上;通^各步反应式的准确书写,加强生物与化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为顺利解决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研究教法,推进学生学法的转变。初高中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和因性别施教。初中阶段重点可以放在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及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两个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完成;高中阶段重点放在学生在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的过程要弄清楚什么是光反应、暗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其次,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要吃透初高中教材,理解教材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中实现循序渐进。对“光合作用”部分知识,高中教师应该把叶绿体的结构及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作为教学重点,将初中知识巧妙地融入教学中,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