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健康数字教育

健康数字教育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23 09:24:20

健康数字教育

健康数字教育第1篇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总体部署,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是建设好“三通两平台”。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已经引起各级各类学校的高度重视,从国家到地方各级主教育管理部门同样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数字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已经建设好的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自学提供了服务。但本人通过对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内容的调查发现,现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是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而体育与健康方面的教学资源极少,并用极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又很少利用。所以,中职体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也是需要我们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作用

数字时代的来临,为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也为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惊喜与震撼。尤其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不仅给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空前的便利与支持,给教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意义,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

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建构知识的能力首要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利用等环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从以教师主讲、示范的单向指导的模式而成为一次建设性、发现性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而成为主动学习,由教师传播知识而到学生自己重新创造知识,研究表明,在数字化时代和信息社会,学生达到能够自主学习的重要的前提还取决于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让学生直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大好机会,也是检验其学习能力、学习收获的最佳方式和途径之一。

二、中职体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1.建设内容和形式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对中职学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基本内容: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理论)、田径类项目(跑、跳、投)、体操类项目(支撑、攀爬、悬垂、腾跃)、球类项目(足、篮、排)。一部分是拓展内容:拓展模块A(健身类、娱乐类、养生保健类和新兴类运动项目)、拓展模块B(水上运动、野外运动、冰雪运动和防卫运动)。

所以,教学资源的建设内容要围绕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也可以在结合学校条件,适度调整拓展模块。

教学资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形式有素材、课件、网络课程、虚拟仿真、案例、数字图书、学习网站。

2.建设的原则

1)执行资源开发规范要求。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基础教育资源元数据规范》和《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要求。

2)突破重点,破解难点。教学目标清晰、定位准确,重点难点突出,启发性强、引导性好,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能对破解重难点。

3)身体训练为主,体现学生主体。体育教学资源开发要充分体现课程的宗旨,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训练,老师的理论教学指导和示范动作为辅,教学资源的开发也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和自主性。

3.建设的途径

1)教师自行开发。教师结合自己的技术能力自行开发一些教学素材、课件等,这些资源技术要求不高,只要有一些基础的技术能力就可开发建设。

2)团队建设开发。对于网络课程、虚拟仿真、案例、数字图书、学习网站等开发技术要求高的,个人开发存在困难的教学资源,就要组成一个资源开发团队,各尽所能,集体开发教学资源。

3)收集整理网络资源。现在数字信息传播快捷,网络上有许多教学资源,但需要有人去收集、整理和分类。

4.审核验收

教学资源数量和形式很多,但能否对中职体育教学有所帮助,是否是优质教学资源,这就要有相关部门对照相关标准进行审核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上传教学资源库,供老师教学、学生自学使用。

三、中职体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利用

1.教师教学应用

可能会有人认为体育课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很少,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就更少了。其实,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有很多情况下都适合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在阴雨、下雪天,学校又没有足够的室内体育训练场所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室内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授课。对于在训练中有一定难度的动作,需要分解成慢动作解讲时,同样应用到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需求合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使教学和学生训练效果达到最佳为目的。

2.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如果对某些动作要领理解或领会不透,在业余时间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利用手机或电脑进行学校教学资源库、教师的教学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两样也可以在课前对下次课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还可上网学习或观看自己感兴趣的数字化体育类资源。

健康数字教育第2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媒体形态[1],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大范围、有效的健康知识宣教。因此,要鼓励健康教育工作者使用微信,加强对微信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掌握微信这种新媒体的使用方法,进行成本低、覆盖面广的健康教育[2]。在微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天津市健康教育中心开通了“天津健康教育”“天津健康大讲堂”官方微信。“天津健康教育”官方微信主要各类健康教育信息,“天津健康大讲堂”官方微信主要健康讲座现场信息、健康讲座视频。这两个微信公众平台加强了传统传播方式与新媒体的融合,完善了天津市健康教育体系。为了解天津市健康教育中心官方微信使用情况,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为微信健康教育方式在全市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以天津市健康教育中心开通的“天津健康教育”“天津健康大讲堂”官方微信为对象,收集其创建以来的全部数据信息,分析公众通过使用这两个平台获取健康知识情况。同时讨论如何使健康教育形成一个立体的多元的传播体系,建立更符合公众需求的健康教育模式。

1.2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天津市健康教育中心“天津健康教育”“天津健康大讲堂”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数据,对公众关注情况、微信内容阅读情况及反馈信息等进行分析。

2结果

2.1“天津健康大讲堂”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次

两年来,“天津健康大讲堂”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次呈明显上升趋势(见表1)。

2.2“天津健康大讲堂”微信内容阅读次数

对“天津健康大讲堂”微信内容阅读次数,按照从图文页阅读、从公众号会话打开、从朋友圈打开、分享转发、微信收藏5方面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其中从图文页阅读次数最多,微信收藏次数最少。

2.3“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次(见表3)

表3显示,两年来“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次呈明显上升趋势,从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关注人次逐月上升,2016年2月关注人次突增,随后出现人次的高位波动现象。

2.4“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内容阅读次数

按从图文页阅读、从公众号会话打开、从朋友圈打开、分享转发、微信收藏5方面,对“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内容阅读次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从图文页阅读次数最多,达697983次,微信收藏次数最少,为1465次。阅读次数从高到低分别为从图文页阅读、从朋友圈打开、从公众号会话打开、分享转发、微信收藏。

3讨论

3.1借助新媒体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疾病预防控制宣传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健康教育中心可以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微博等大众传媒工具,大力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和疾控中心对外服务项目等。微信在现阶段被广泛使用,在健康宣教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经统计,本中心两个微信公众平台关注者达23575人次,通过开设疾控动态、疾病预报、健康教育、卫生法律法规、有关政策信息等专栏,方便基层群众和职工获取卫生知识,了解最新疾控工作动态[3],为提高公众健康素养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3.2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

(1)微信普及率高且使用方便,具有比传统传播媒介受众更广、针对性更强等特点。2016年2月由于本中心开展了一次健康素养巡讲师大赛活动,“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关注人次出现突增现象,达28328人次,至2016年6月一直处于高关注度状态。可见,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吸引微信关注者,虽然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但能有效拓展健康教育范围,效果较好。(2)微信可以传递文字、图像、音频、动画等信息,形式多样且新颖,与传统利用文字或图片的健康教育模式相比,更容易被公众接受。关注者可以通过直接阅读、朋友分享、收藏等多种途径了解微信内容,关注健康信息。调查结果显示,仅从图文页阅读一项两个微信平台达到733656次,另外从公众号会话打开、从朋友圈打开和分享转发达到183060次、227447次、44265次。这表明微信公众平台使健康宣传教育成本大大降低,并达到广泛传播的良好效果。

3.3微信公众平台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优势

当今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内容纷繁复杂,真伪难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为公众辨别信息、去伪存真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以有效减少伪科学对公众的不良影响。微信平台还具有用户投票、问卷调查、用户留言等功能,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能够及时有效地收集用户反馈信息,了解公众需求,丰富传播内容。此外,微信的应用也增强了健康教育信息的时效性,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开展二次传播更加便利。随着新媒体健康教育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健康教育工作曾面临的人才力量薄弱、健康教育手段缺乏创新、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专业技术能力低的状况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面对现阶段健康教育经费短缺的难题,怎样用最少的人力、物力来扩大健康教育的影响力,提升公众健康素质,是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规范化培训,对其综合能力(包括新媒体使用、工作方法、人际交往沟通、组织管理、调研、科研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此外,健康教育内容要具有科学性、需求性、新颖性、兴趣性等特点,让更多的人受益。同时,建立以政府或健康教育相关机构为主导的信息平台,传播权威的前沿的健康知识,打造一个更先进、更开放、更具有时代特征的传播系统[4,5]。

参考文献:

[1]胡洋,刘秀荣,魏娜,等.北京健康教育微博体系初建参与者网络及微博使用习惯的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8):706-708.

[2]张艳,沈调英,王兆钢,等.应用微信平台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J].浙江预防医学,2016,28(1):90-92.

[3]董秀晴.推进“疾控文化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1):35-36.

[4]刘松涛.社会化媒体概述与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4(3):290-291.

健康数字教育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新媒体;心理健康;工作建议

新媒体,从严格意义上该称之为数字化媒体,它与传统媒体差异甚大。新媒体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同时也无形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影响深远。

一、新媒体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新媒体指的是数字杂志、数字电视、网络和手机媒体等,它们均是继广播、报刊、户外、电视等传统媒体后出现的新媒体形态。这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概念。新媒体是一种通过互联网、有线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数字电视机、手机、电脑等终端并运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与娱乐的媒体形态。这是一种宽泛的概念。而由其另一严格意义上的概念--数字化新媒体可以得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的主要特征如下:1.交互性与即时性;2.海量性与共享性;3.多媒体与超文本;4.个性化与社群化。由此可见新媒体在迎合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追求自我的需求的同时,也会在各方面对大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新媒体在对大学生心理影响方面的体现

1、新媒体下多元化的信息在大学生认知能力方面的影响

新媒体所具有的信息资源丰富、交流快捷便利等特点可以使大学生快速便捷地获取需要的信息。同时我们也看到,网络中各种价值观、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使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可以自由地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分享和信息。这既加强了大学生和社会间的联系,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和学习阵地。然而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其选择信息的能力及是非善恶的辨别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部分辨别信息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在面对西方国家所谓的“自由、民主”和本土文化宣传的片面报道时,极易被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思潮影响,从而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偏差。

2、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中交往的虚拟性对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

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新媒体时代下主要是以文字、音像及图片的形式进行虚拟交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人人网等任意的社交平台与其他人接触并交流。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使大学生即使是面对刚刚结识的交往对象也可以宣泄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不良情绪,或者对其吐露自己的秘密,并且不必担心遭到其嘲笑或者泄露给现实中身边的人,而且很多时候还能得到对方的开导。这有利于大学生缓解内心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然而,新媒体的过度使用会让大学生对虚拟身份产生依赖感,长此以往会降低大学生的现实人际沟通能力,使他们不自觉中陷入孤立的境地,难以体会到面对面交流的乐趣,从而产生孤独、情绪低落、压抑等心理问题。

3、新媒体下环境的虚拟化在大学生行为方面的影响

环境的虚拟化提供了有利于大学生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的环境和机会,但另一方面可能会引发违背道德和伦理甚至是网络犯罪行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具有更丰富、更自由与更开放的特征,这迎合了当前大学生的求知欲强且对外界信息敏感的需求。虚拟化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交往的能力,并且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提高其人际认知能力乃至提高其综合素质。但过度沉溺于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也会导致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思考能力一定程度的下降。另一方面,新媒体监控性的缺失使人们在虚拟环境中不必承担责任,从而导致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做出一些诸如损害名誉和人格、情感欺骗、传播虚假信息、黑客攻击等道德失范的行为,甚至是网络犯罪行为。

三、新媒体环境下正面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它除了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个人能力的培养外,还注重对学生兴趣、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切实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要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切实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牢固的基础。新媒体时代重在预防,因此当前大学应利用新媒体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发现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早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有效教育和疏导。

2、重视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能给个体性极强的大学生群体提供和谐、广泛的人际交往的良好平台,它也蕴藏着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调节人的心理,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的意志,还能规范人的行为。因此,当前大学要着力于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利用校园中的墙报、校刊、书籍、广播、学生社团、校园网络等宣传渠道的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3、建立健全、多元的心理预防和干预机制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就目前各高校现状而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当前大学应当普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心理指导等常设机构,或者设立专门的学校心理咨询论坛,训练一支由心理学专业人员、辅导员及学生干部担任心理问题咨询专家的队伍,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方面的工作,倾听学生心理诉求,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并及时疏通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以及其他心理问题。同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从而整体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到多个领域,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经过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以及受咨询队伍的健全才能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专业化服务,从而达到更佳的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的效果。

作者:窦芳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王虹、刘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潘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

健康数字教育第4篇

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归宿,教育要以生命为本。教育是因为人生命的特性和需要而存在的,人的生命又由于教育而绽放迷人的光彩。生命教育的主题是关爱生命,教育要遵循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在小学儿童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前提下,教师借签字方式督促家长及时关心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求得家长配合,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并希望家长对教育教学多提意见以获得自己的进步,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的生命能健康成长。家长签字这一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耗时短,频率高,内容多,持续时间长,适合现代快餐式的生活,但又能产生持续长久的影响。现如今,社会中充斥着浮躁的气息,功利主义盛行,这样的氛围对儿童形成健康的价值观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就儿童本身来说,他处于道德规则形成时期,可塑性强,需要外界正确的引导,而多数家长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心理健康发展。儿童期除了主要的学习任务之外,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从而为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的家校联系手册便体现了我们的教育是以生命为出发点,教师和家长就学生的学习问题、品德表现、体育锻炼等多个方面在联系手册上提出想法并签字,以便双方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签字、检查作业给家长和孩子进行感情上、生活上的沟通提供了契机和话题,以便家长及时对孩子的生活态度进行引导。教师和家长通过这一方式来浇注儿童生命成长的沃土。

二、“家长签字”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儿童的生命健康成长

生命教育的目的除生命之外无它。现代教育使人获得知识和技术,使人获得丰厚的物质享受,却使人失去了自我和迷失了生命的意义,给人增添了诸多纠结和苦恼。儿童时期是正确人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重视儿童的身体状态、心理感受与精神需要,关注儿童的生活经历、活动体验与心灵成长;不再是将儿童的生命置于掌握知识之工具地位,而是能使知识学习成为促进小学儿童生命健康成长的一部分和重要手段。”生命是教育的归宿,以儿童的生命为本、促进儿童生命健康成长是小学教育的应然追求。生命的健康成长是指通过教育使儿童生命健康得以保障,生命需要得以满足,生命潜能得以开发,生命价值得以实现,使儿童具有“生命感、自主性、动态超越性及幸福感”,最终实现“成为优质自己”。但“家长签字”这种方式在发展过程中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1.“家长签字”成为了应试教育的助推剂

多数情况下家长签字是在学生的各种作业和试卷上进行,签字的作业和试卷实际上还局限在语数外等主要科目上,即应试教育中选拔性考试的科目,而目前这些科目中存在的机械的教学方式和作业形式是不符合儿童天性的。儿童时期正是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时期,素质教育正是要培养儿童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创新实践素质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强调要快乐教育,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那他将可能体会到生活的快乐,初步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从而促进生命健康成长。而“家长签字”却隐形地将学生学习生活的重点都引向了语数外知识学习上,这使得儿童生命的活力和冲动被压抑。

2.“家长签字”忽视了对学生生命独特性的尊重

遗传学的研究表明,每一个个体生命的遗传性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后天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个体生命成长独特的经历与经验,这就导致每个人的素质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优势和弱点,所以学校教育要建立在生命独特性的基础上,发现学生智慧发展的最佳点,促进学生成为“优质自己”。然而在作业或试卷上签字,是教师抛给了家长一份评价孩子的无形的统一标准,即都必须在这份作业或试卷上达到优秀。有的孩子可能学习天赋在艺术或体育方面,不擅长某些学科的学习,有的孩子可能擅长动手探索,故作业、试卷这种考查方式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同时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处理信息不能像成人那样思维缜密,逻辑清晰,所以总会在同一个问题上不停犯错,而家长却认为孩子粗心不长记性。父母在面对作业、试卷签字的任务时,可能气上心头,对孩子严加呵斥,这样长此以往孩子的天性被抑制,特长得不到发挥,将影响其生命潜能的绽放。

3.“家长签字”让许多孩子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生命之重

一张糟糕的试卷上,父亲竟然签字“打过了”,这几个令人震撼的字眼后面掩藏的是这个孩子不堪的遭遇和受伤的心灵。“家长签字”意味着家庭成了学校教育阵地的延伸。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对孩子的成绩和表现态度五花八门,这也导致签字的许多负面影响。家长签字,要求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情况,发现错误让孩子及时纠正后才签字,而有的家长要么是没时间细看作业、试卷做得是否正确,要么是不懂得教育方式,只认分数高低,看到好的成绩就高兴地签上字,看到不好的成绩就对孩子吹胡子瞪眼,打骂训斥,闹得孩子哭哭啼啼,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每一次考试同学们都忐忑不安,他们害怕什么?害怕的是父母签字,害怕的是父母失望的眼神和不满的唠叨。这比无情的责骂更让人难以接受,谁受得了这种直穿内心的责备与沮丧呢?所以,每当考试来临,同学们都是惶恐不安。我们太辛苦了,渴望老师有一天对我们说:不签字了。”有这样心声的孩子应该不在少数,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殊不知一味的高要求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若孩子们长期处于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若我们的教育方式连孩子的生命健康都要去伤害,何谈“人的教育”?

4.“家长签字”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生命态度

生命是有尊严的,即便是儿童的生命我们也应怀揣敬畏之心,签字本身隐含着一种不信任意识,作业让家长签字,孩子会认为老师对他不信任,不相信他能独立完成好作业,从而对孩子的自信心造成伤害。表现不好的孩子为了躲避家长的打骂训斥,同时又为了应付老师的责问,只好模仿父母的笔迹或让他人代签,这对学生的人格成长十分不利。相反考得好的孩子带试卷回家签字,得到了表扬和鼓励,这或许会激起孩子更高的求知欲,但也有可能会使孩子因此骄傲自满、不求上进,甚至会激起孩子无理的物质要求。孩子的学是会起起落落,偶尔的失误,有可能导致他们心态的失衡,担心家长唠叨,觉得自尊心受挫。这时若家长和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一不良情绪的话,将导致学生有一种人格被贬低的情绪,这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命态度。

5.“家长签字”导致孩子生命的被动成长

熊俊杰(男,六年级):说实话,我不喜欢家长签字的做法。虽然说家长签字能够起到督促和检查学习的作用,但时间久了,肯定会让我们养成依赖的习惯,如做作业不动脑筋,马马虎虎,光指望着家长来给自己纠正。长此以往,我们的学习能力就难以提高。并且,签字也容易流于形式,一些同学不愿或不敢找家长签字,就让别人代签,老师往往也看不出来。“家长签字”不仅不能使孩子养成自我检查、自我督促的良好习惯,反而会使他们养成依赖性,不仅成绩很难提高,有的甚至呈下降趋势。教育中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生命为本的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行为能力。学生在家长和教师密不透风的监管下,久而久之自主意识减弱,学习成了家长的事,学习好不好自己不在意,而是家长在意,孩子被外界拉着前进远远不如自己走得快走得好,这很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导致厌学情绪,不利于儿童的终身发展。未来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不要让我们的行为摧毁了孩子自主前行的能力,磨灭了孩子追求生命价值的动力。

三、结语

健康数字教育第5篇

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发展使大学生交往方式出现了新变化,因此,需要掌握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以及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现状。

1、新媒体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即受众提供媒体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信息的一种传播形式。

从内容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像;从过程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

2、新媒体发展特征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具体讲:

第一,媒体个性化突出

新媒体却可以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每个新媒体受众手中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受众选择性增多

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者,这就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

第三,表现形式多样

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

第四,信息实时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影响

大学生是具备一定知识,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人群,在新媒体环境中面临着学习和生活问题,还包括人际交往等问题,新媒体的发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着巨大影响,包括学习、价值观、情感、能力四个方面。

1、盲目追求,忽略学习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带来了庞大的信息量,当信息量超过一定承载又无法甄别时,就会导致思维混乱,无所保证学习的质量。

2、大学生价值观易迷失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及使用,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元化,传统意义下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被颠覆,同时一些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观等也会跟随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进入大学生的视野中,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扭曲。

3、人际交往有所下降

新媒体如互联网、微信等长时间的使用会导致人际交往能力下降,文字、符号等代替了面对面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域和实践的限制,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同时,也让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程序化,?亩?导致学生丧失直接表达情感的能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4、自我思考能力受限

新媒体的开放性特征对于大学生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的,在这种开放式的虚拟环境中,学生的思考受到严重影响,产生对于网络等新媒体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使得学生心理十分脆弱,无法承受强大压力,从而导致情绪失控,自我思考能力也就受到严重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创新教育

借助网络化的载体以及跨学科整合等方式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转变教育观念,借助新媒体如微信等传播特点,改革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模式,加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创新教育。

1、有效利用新媒体,积极转变思想

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现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导向,充分认识新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新媒体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等的现代化转变。同时也要意识到新媒体环境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压力,从容面对新媒体环境给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挑战。

2、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媒体素质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良信息、消极价值观等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加强新媒体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是提高新媒体运用素质的核心。

3、加强宣传力度,创新教育方式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合理运用新媒体信息传输方式的多样性,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增加互动沟通,在调动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有效利用新媒体资源,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及时把握大学生心理动向,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主学习。

4、学科融入整合,拓展教育范围

健康数字教育第6篇

【关键词】 骨科; 康复;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106-02

临床骨科中绝大多数骨伤患者均是受到意外的创伤而导致[1]。患者发病突然,一旦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且患者住院时间和康复周期长,很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严重时会使得患者出现身体残疾。同时很多患者在相关疾病、护理、康复知识缺乏了解和认识也是导致其残疾的隐患之一。为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痛苦,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2011年10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对收治的125例骨伤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75例骨伤患者,其中男125例,女50例,年龄28~56岁,平均(45.5±2.0)岁;其中股骨干骨折50例,骨盆骨折50例,脊椎骨折45例,髌骨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1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125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传统手术复位之后,对患者进行饮食、心理等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文字、电话、实践、语言等综合教育方法进行护理,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相关的教育和集中教育以及随机教育等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宣教方式:①个体教育: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对每天的住院患者和下一天进行手术以及出院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晚班和中班由当班护理人员负责执行。每周需要安排2~3名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以及心理、文化等情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相关知识宣传和教育。要建立起严格的责任制度,实行护士长负责制。要定期地对病房进行巡查,要严格执行反馈机制,对实行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实时的评价和分析。②集中教育:每周五要对相关的病区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讲座,要引导和鼓励患者和家属参加听讲[2]。在讲座上,要采用录像、宣传册、幻灯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教育。在会后要进行积极地讨论,另外还可采用患者现身说法来加深大家的印象。③随机教育:护理人员要利用早晨和晚间护理以及查房等护理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采用正确的谈话和交流以及沟通技巧,将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纠正,同时还要做好各位家属们的思想工作,让家属共同参与进来。(2)宣教内容:①入院宣教:在患者入住病房时,给患者介绍主治医生和护士长以及护理人员的情况[3]。另外还要为患者讲解病房设施的使用方法,发放入院须知和健康宣传手册。鼓励患者与病友进行沟通和交流,以便能够获取更多的疾病知识。待患者住院一段时间之后,情绪稳定之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住院评估,收集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习惯进行详细了解。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相关的病情和治疗方法以及护理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介绍。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用药。②术前宣教: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对手术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手术过程等相关情况对患者进行详细介绍,让患者注意在手术中的事项。在进行手术前,要提醒禁食和禁水的意义和作用[4]。患者在手术中要配合医生,避免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要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进行解答,及时地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将以往的手术成功经验给患者进行讲解。要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让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进行关心和心理疏导,使得患者能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去接受手术治疗。③术后宣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的麻醉方式。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和饮食指导,为患者讲解引流管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嘱患者不能将引流管弄弯曲和受压,保持引流管畅通。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如果患者出现疼痛和体温升高的情况,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护理。同时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指导和引导患者学会一些基本的护理技巧。④功能锻炼知识宣教:为患者讲解进行功能锻炼的目的和意义,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演示,对运动的动作进行示范和讲解,进行正确而有效地功能训练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避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相关的功能训练方法,对患者在进行锻炼时的问题进行及时地发现和纠正。⑤预防并发症:让患者学会正确的咳嗽和深呼吸方法。采用吊环的方法进行扩胸运动和进行上肢肌肉的关节锻炼。嘱患者每天多喝水,同时还要多食用含纤维丰富的食物,每天对患者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促进肠的蠕动。对瘫痪患者,教其学会一些基本的护理技术,如翻身和拍背以及大小便等功能锻炼,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鼓励患者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刷牙和洗脸等。⑥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1 d,通过对患者进行提问和检查以及让患者对相关训练动作进行示范等,了解和强化患者相关知识的教育。嘱患者在出院之后,保持心情愉快,注意营养协调,注意做好保暖措施,为患者发放医患联系卡,方便了解相关的知识和咨询。在患者出院之后,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在出院之后,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家庭访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经过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对相关的问题不断的反馈,改进教育的方法,使得健康教育的效果不断提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有效地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压力和痛苦,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对骨伤患者在手术之后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护理,让患者对疾病护理相关知识得到了了解和掌握,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与患者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塑造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邱伟.健康教育处方在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12(11):1105-1107.

[2]张秋霞.系统健康教育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4(1):98-99.

健康数字教育第7篇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学校卫生工作,保障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我县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根据《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做好2011年学校卫生工作通知如下:

一、健全学校卫生工作体系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和国家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学校卫生工作的根本目的。各学校校长为学校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分管校长—总务主任—校医(保健教师、食堂从业人员)工作体系,逐级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根据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

二、积极改善学校卫生工作条件

各学校要对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规定的要求,结合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实施教室“光明工程”,采取有效措施,把改善教室照明、宿舍通风、厕所卫生、学生食堂、学校生活饮用水和卫生保健室设施与设备条件作为工作重点,不断改善中小学卫生工作条件。

三、加强学校食品安全和疾病预防工作

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做好学校食堂、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针对常见的流感、麻疹、流脑、腮腺炎、结核病、肝炎等重点疾病积极有效地开展校园内的预防工作。要落实好晨检及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建立以班主任和校医或保健教师为主的传染病监测网络,要管理好日常卫生,认真落实环境和个人卫生制度,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清扫、消毒杀虫工作。切实加强校舍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四、规范学生健康体检和评价

各学校要根据《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的通知》求,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认真组织开展每年一次的学生常规健康体检,确保学生体检率100%。要加强体检质量控制,及时录入评价体检结果,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反馈给学生或学生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局,做好学生体检数据的情况分析、结果反馈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切实做好小学、幼儿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登记工作,确保新生预防接种率100%。

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各学校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通过学科教学和班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小学阶段还应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中学阶段应与《生物》等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努力提高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卫生知识和健康素质,在校园内形成人人重视健康教育、人人关心学生健康的良好氛围。

2、启动中小学生近视、龋齿和营养不良防治工作。学生防近工作要前移,重点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各学校(含幼儿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原则,落实《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中的各项工作措施。学校(幼儿园)每班配发眼保健操挂图和近视力表,提高每天两次的眼保健操质量,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以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3、开展学校红十字会活动。学校红十字会是中国红十字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辅助形式和措施。各中小学要健全学校红十字会组织,广泛开展红十字献爱心、救死扶伤、贫困助学活动,积极开展红十字示范校创建活动。

4、加强学校控烟工作。各校要认真执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加强控烟宣传教育,发挥教师控烟表率作用,落实控烟规章制度。要采取主题班会、同伴教育、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控烟教育教学活动,向师生传授烟草危害、不尝试吸烟、劝阻他人吸烟、拒绝二手烟等控烟核心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无烟学校创建活动,到2011年底,校园内不设置吸烟点,不摆放烟具;重点区域均有醒目的禁烟标识;无烟学校达标率不低于75%。到2012年底,中小学校全面禁烟,无烟学校达标率为100%。

健康数字教育第8篇

[关键词]:数字公民;数字社会;知识产权;高中生

中国分类号:G455

随着数字社会的逐步形成,数字公民随之诞生。在这个疆域辽阔、资源丰富、自由开放的虚拟空间里,高中生所具备的数字公民素质不仅对他们在数字社会中个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也直接影响到数字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间接影响现实社会的发展情况。然而,通过观察当今高中生的数字活动,发现他们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因过度享受数字娱乐而耽误学业;在论坛、博客、微博等大众平台进行情绪宣泄与人格诋毁;参与网络、网络诈骗……上述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因为高中生尚未明确他们在数字社会中所肩负的责任,不具备正确的意识与能力,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究。

1.参与数字社会建设

1.1诚信参加数字社会活动

维护公平正义是社会建设的第一要务。对高中生而言,从事的最主要活动是学习,社会竞争集中体现在考试上。而数字社会所带来的技术创新为考试作弊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考试作弊现象不断考验与冲击着现代高中生。考场中经常会看到有同学在手机中储备答案、短信传递答案或者用手机上网查询答案,这些现象将会使个人信誉丢失,影响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察,影响到学生评价的公平性。因此,高中生在参与数字社会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教育诚信和学术诚信,以维持数字社会的公平正义。

1.2积极传播有价值的数字资源

在数字社会中,高中生要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创造与传播数字资源的重任,用所学的知识及技术利用数字化的媒体手段,制作出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呈现方式的信息资源,并将其分享给大家,以达到知识共享与文明的传播。

1.3主动帮助他人解决虚拟与现实中数字化难题

生存于数字社会的优势之一就是网络获取答案的方便快捷,因此,高中生在看到周围同学遇到技术化难题时,应该积极走上前去尽己所能地帮助他;百度知道、搜搜问问等问答平台中提出的问题,也应该积极上前给予作答。在这样互帮互助的氛围中,数字社会才能够以一种欣欣向荣的姿态健康有序地发展。

2.规范数字社会行为

2.1下载网络资源要尊重他人版权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著作权、专利权等传统知识产权变得越来越难以保护,不少学生在引用他人成果时未能标明来源与出处,同时,学生对盗版软件、歌曲、影片习以为常,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教育,尊重他人智力成果。

2.2公布信息时注重保护隐私

计算机信息存储技术、数据处理和挖掘技术、软件跟踪和搜索技术以及网络监控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公民之间的隐私变得越来越透明,作为数字社会的积极实践者,高中生应该从自身做起,自觉保护个人及他人隐私。将个人的照片、信息、心情等资料公布于空间、博客、微博等公开场合,要注意添加密码及保护措施,防止个人的生活领域被非法侵入和窥探。

3.维护数字社会秩序

3.1文明礼貌从事数字化沟通交流

数字社会使人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与频繁,高中生是乐于交友的群体,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应时刻注重良好的道德言行。做到对他人尊重与宽容,从点滴中体现出对他人的理解和关怀。尤其是在虚拟世界里,要做到对他人诚实守信,养成对自己言行负责的美德。只有这样,高中生才能在良好的交往氛围中,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良好数字公民。

3.2积极净化数字社会环境

数字资源数量与种类的增多使各种网络色情、暴力、、迷信等有害信息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危害着数字公民的身体健康与价值取向的形成。不少高中生对这些不良信息缺乏防范意识,甚至参与其中,成为受害者中的一员,未能履行好扫黄打非的责任,未能为营造绿色数字社会做出应尽的义务。每个高中生都有责任加强自律,时刻审查自己所关注信息的品质与健康程度,自觉抵制影响社会形象的网站与信息,并积极勇敢地向有关部门举报。

作为数字公民,高中生责任意识与行为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现实社会秩序。数字社会中的责任意识、行为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共同成为影响现实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因此,不但要培养高中生树立健全的思想意识、良好的行为能力,还要促使其不断地锻炼与提高自己,最终成为数字社会合格的建设者与参与者。

参考文献:

[1]浙江教育厅教研室.《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案例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08

[2]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信息技术基础教师教学用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