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留学市场分析

留学市场分析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23 09:24:03

留学市场分析

留学市场分析第1篇

关键词:留学服务教育 国际竞争力 指标 政策建议。

1 概述。

国际教育服务是一种无烟产业,作为一个新经济增长点将越来越被重视,如今这已经是世界许多国家公认的看法,特别是发达国家。而留学教育服务又是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中国就要提高留学教育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使中国的教育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面向未来,迎接挑战,促进中国留学教育服务的发展。目前对中国教育服务贸易整体现状和竞争力的研究比较多,但是数据比较陈旧,针对留学服务贸易专门研究比较少。因此,文章利用最新数据分析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现状,运用定量方法分析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从而提出政策建议。

2 中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

2.1中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留学服务贸易才真正开始。从来华留学来看,1978年到现在,自费留学生开始进入中国,而且逐年增加。2009年在华留学生已将近 23.81 万人,相较于 1978 年增加了很多倍。从出国留学来看,2009 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22.93 万人,2010 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8.47 万人,又创新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规模逐渐壮大,如今正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2.2中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地区结构2.2.1我国出国留学生的地区结构分布。出国留学人员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大分散”是指我国出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分布于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小集中”即集中在一些西方国家,他们教育相对发达,例如美国是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的首选国。

2.2.2 来华留学生的地区结构 各个国家都有在华留学生,但绝大部分来自于亚洲,稳居首位。2010年全年在华外国留学生总人数首次突破 26 万人次。不仅人数越来越多,而且他们的生源国家和地区数、我国接受留学生单位数量及政府奖学金人数也出现最高值。

3 中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国际竞争力有两种定义,广义的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在国际市场上出售其产品的能力,这也就是市场占有率。

分析各国国际竞争力的差别,就必须用到市场占有率指标和 TC 指标。狭义的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从这个角度分析,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RCA)更能体现各国竞争力的差别。

3.1 国际市场占有率 教育服务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教育服务出口额与世界教育服务出口额之比,反映该国教育服务贸易占世界市场教育服务贸易的比例。市场占有率指标直接反映教育服务贸易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差距,它的计算方法是:一国家教育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 = 一国教育服务贸易出口额/世界教育服务贸易出口额。根据有关数据得出,美国在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上具有很大优势和领先地位,在 2002- 2006 年期间,美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占全球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市场大约 23%。其次是英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占全球大约10%;再次是澳大利亚、法国和日本。中国的市场份额很少,2006 年第一次超过 1%,增加到了 1.19%,份额提高了很多,但是与美国等国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3.2 TC指数 TC=(Xi- Mi)/(Xi+Mi)。Xi:某国或某一产业、某一产品的出口额。Mi:某国或某一产业、某一产品的进口额。TC 指数(竞争优势指数)的结果一般在 1 和-1之间,当比值是 1 时,表明该国完全出口专业化,服务贸易有很强的竞争力;当比值为-1 时,表示完全进口专业化,服务贸易竞争力很弱。TC表明越接近 1 竞争力越强,越接近-1 竞争力越弱。

根据各国报告数据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都小于零,即我国留学服务贸易在国际上处于劣势,国际竞争力比较弱。虽然美国的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竞争优势较明显,但是优势也在缩小。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有提高的趋势。

3.3 RCA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指数)是指国家在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可以用教育服务贸易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品占总贸易的份额之比来表示。RCA=(Xia/Xit)/(Xwa/Xwt)。Xia:国家 i在产品a上的出口。Xit:国家 i在 t 时期的总出口。Xwa:是 a 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总出口。Xwt:世界市场上在 t 时期的总出口。RCA指数表示的是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小于 1 表明教育服务贸易相对出口优势弱;等于 1 表示处于国际平均水平;大于 1 表示教育服务贸易相对优势较强。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RCA指数都大于 1,说明这些国家的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强。

在所有国家中,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最弱,只有德国的一半。

4 提升中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应该抓住机遇,提高国际竞争力。

4.1加大在国际上的宣传力度,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中国留学生的地区分布很不均衡,大部分来自亚洲国家,来自其他国家的人数很少。而且我国教育机构的国际营销做的不是很好,缺乏到国际市场上的主动性。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丰富经验,加大在国际上的宣传力度,大力发展海外办学,建立海外机构,招生信息,加强与国外政府、学校的合作,为中国教育机构的发展提供一切方便。

4.2 发展留学教育服务贸易重点在于质量提高和特色建设 一些发达国家发展教育服务贸易中的基本战略是形成本国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的教育竞争力较弱,但提供的教育服务在要素禀赋方面也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如充分发挥我们在汉语、中医、戏曲传统领域的优势,创设特有的专业,发挥专业特色,以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另外,要想赢得国际竞争优势,还必须与世界教育接轨,开设国际化的专业和课程,以吸引留学生来中国学习。

4.3通过设立奖学金制度,吸引国外的广大留学生我国对外国留学生实行的是高收费的政策,给留学生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在中国留学生大部分是自费,享受到政府奖学金的学生很少。而一些发达国家的奖学金制度非常优越,中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设奖学金制度来吸引外国留学生。为了吸引外国留学生,中国政府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奖学金的类型和数量,扩大享受奖学金的名额。

5 总结。

通过分析中国留学教育服务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我国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三个指标,并结合发达国家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解决其中存在问题的方案。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很快,特别是留学服务教育,提高中国留学服务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这将有利于中国留学服务教育的发展,使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提高留学服务教育的竞争力,进而使中国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高,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坚.中国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 ],商业时代。2009(10)。

留学市场分析第2篇

关键词:就业意向;影响因素;logit模型;大连;高校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8)09-0024-06

一、引 言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在大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大连市接收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大连市围绕重点行业、支柱产业、结合城市发展定位对毕业生资源的需求,接收各类毕业生约10万人,为超前吸纳、储备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大连市的人才状况从全国范围来看却不容乐观。在大连市高校2006届毕业生就业生中,仅有三成留连就业。据对16所在连高校统计,共培养2006届专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及毕业研究生42 872人,有16 300名毕业生在大连市实现意向就业,占2006届毕业生总数的38%,占大连市协议接收毕业生总数的32%[1]。根据2005年中国200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统计显示,大连市综合水平位于17位,落后于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等城市,但在人才能力指标方面大连市排在41位,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与综合指标相比并不相称[2]。

综合大连市人才的整体情况,可以发现,一方面,大连市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有数字显示,大连市吸纳的人才中外地生源毕业生为5.2万人,即多数本地高校毕业生并没能留在大连市[1]。另一方面,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北三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下同)和长海县接收各地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下降,出现人才匮乏的现象。而且,大连市在吸引高层次人才(如硕士和博士)方面也存在突出问题。针对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所出现的矛盾现象,本文通过对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旨在分析影响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以及影响程度和主要原因,并为政府制定相关人才政策提出必要的政策建议。

二、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理论分析

(一)基于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模型的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高校毕业生寻找工作时,是以劳动力的形式进入就业市场的,因此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与高校毕业生就业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由于劳动力供给一般随工资的上升而增加,故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而由于劳动力边际生产力递减和产品的边际收益递减,所以劳动力需求曲线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如图1所示)。由于近几年大连市经济保持了较平稳的增长态势,劳动力需求在高校扩招前后没有显著变化,我们假设需求曲线(D)没有移动;而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数量不断增加,所以劳动力市场供给曲线(S)由S0向右移动到S1。假设短期内高校毕业生对收入的预期来不及变化、市场来不及自身调节,于是,在W0的工资水平上增加了的供给,打破了原来的均衡点a,到达了不均衡的点b,这样,短期内就造成了L 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从长期来看,劳动力市场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身的调节,高校毕业生有足够的时间改变就业心理和自我预期。这样,工资水平向下移动到W1,劳动力市场达到了一个新的均衡点c。结果是以收入降低为代价,增加了L1-L0的就业。但我们同时发现有Lb-L1的高校毕业生仍将无法就业。另外,由于专业的限制,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需求方对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经验的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结构性过剩,供需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所以“招工难与找工作难”两难现象并存,“有事没人干,有人没事干”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基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分析

根据劳动力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特点,我们可以考虑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和市场存在人才缺口的问题。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存在于高校毕业生在寻找工作中,费尔浦斯(E.S.Phelps)等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求职者的求职行为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提出了“工作找寻”(Job Search)理论[3]。麦肯纳发展了该理论[3],提出一次搜寻的表达式:

其中,R(r)代表一次搜寻的收益,r表示保守工资(即求职者所能接受的最低工资),每一次搜寻活动所碰到的工资不小于r的概率表示为P(w≥r),小于r的表示为P(w

通过(2)式我们可以看到:搜寻成本C和保守工资r这两个变量在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搜寻活动(如图2所示)。搜寻成本C上升,将使搜寻数量n*下降。当边际搜寻成本从c0上升到c1时,理想的搜寻数量从n0*降至n1*。另外C增大,R(r)减小,这些都减少了求职者搜寻到理想工作的机会。可是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求职的搜寻成本仍然逐年上升。从(2)式中可看出,r越大,R(r)越小,求职者找到工作的可能性也越小,就业越困难。

在劳动力市场上,每个用人单位对劳动的报酬是不同的,而由于信息不充分,高校毕业生不可能从一开始就知道什么单位劳动报酬最高,因而必须不断地在劳动力市场进行工作找寻。而搜寻成本的逐年增加导致就业更加困难。虽然大连市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政策,但多数人不了解大连市的人才引进政策,很多人对于大连市的企业信息也不了解,求职过程中带有盲目性,从而增加了搜寻成本。可见,由于信息不充分,会延长高校毕业生工作找寻的时间,降低高校毕业生在毕业时的就业率。此外,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保证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供求信息的沟通,也很可能会造成或扩大高校毕业生供求结构性失衡的程度,从而导致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增加。

除了上述的信息不对称外,在企业招聘过程中同样也存在信息的不对称问题。求职者的一些公开的信息,如年龄、学历、毕业学校、所学专业等等,雇主很容易获得。但是求职者的实际能力、个人性格与爱好、勤奋程度等私人信息,雇主则不易获得。雇主总想找到最好的雇员,但他们拥有的信息比求职者少。因此,雇主就把一些指标量化,例如,高校毕业生手里拿了多少个证书来判断其能力。基于上述两种情况,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导致就业市场出现了“逆向选择”问题,即雇主招聘到的高校毕业生不一定就符合企业的要求,从而导致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产生怀疑。大连市的高校毕业生和本地企业之间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三)基于激励理论的分析

虽然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市场属于买方市场,但各个区域和各个行业发展的不均衡,给作为人力资源供给方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根据各自需求进行不同选择的机会。如何留住本地人才或吸引外地人才,则需要借助激励理论来加以探讨。

激励理论是研究如何根据人的行为规律来提高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也就是激励主体制定一定的遵循人们行为规律的激励措施,使激励客体采取有利于激励主体目标利益的行为的过程。激励目的的实现是通过激励主体创设满足激励客体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其动机,从而使之采取符合激励主体利益的行为,同时也使激励客体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激励过程的起点是激励的客体因某些需要(生理或心理)得不到满足而激发其满足需求的动机,在动机驱动和目标导向下,产生某种行为,从而最终实现激励主体的目标;同时激励客体根据其需求满足的程度,不断更新其需求并开始下一轮的激励过程。激励理论强调应该根据不同类型人的不同需求,给予相应的激励。而激励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激励措施对激励客体需求的满足程度。

大连市作为一个区域性的人才市场,人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对于需求的满足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本地政府为了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分析不同人才群体的需求,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来制定人才强市战略,善尽其才,并合理地分配人才。高校毕业生作为知识技能型人才的主体,把握住他们的需求,并相应地采用合理的激励措施,才能防止本地高校毕业生的外流并吸引外地的有用人才。

三、基于logit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抽样调查样本及影响变量说明

为了对大连市高校毕业生是否愿意留在大连市,高校毕业生的择业选择影响因素有更好的把握,我们采取了抽样调查方法,对大连市东北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包括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80份,每所高校根据毕业生学科和学历层次按一定比例大约发放16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25份,其中男生总数246人,女生总数179人,男女比例为1∶0.73;东北财经大学共155份,大连理工大学共123份,大连海事大学共147份。

对样本的毕业生而言,一部分愿意在大连市寻找工作机会,而另一部分则不愿意留在大连市工作。是什么原因决定毕业生留在大连市寻找工作与否?根据调查问卷的设计,本文将影响高校毕业生去留的因素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学生的基本情况。(1)学历层次,分为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种;(2)性别。

第二类,大连市的基本情况。(1)人才引进政策;(2)经济发展情况;(3)自然环境;(4)薪酬福利水平;(5)消费水平(房价等);(6)企业的规模与名气;(7)对口工作岗位的多少。

第三类,学生的发展情况。(1)是否有个人发展空间;(2)是否了解大连市的人才引进政策;(3)是否肯定在大连市的工作前景。

第四类,学生的家庭情况。就业地点是否受家庭地理位置的影响。

(二)基于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

由于我们把是否留在大连市的机会界定为被解释变量 Y,属于二分变量。而当被解释变量出现二分位的特点时,残差项存在异方差性问题,且无法保证估计值一定会落在单位区间内,同时被解释变量也不满足一般回归分析的假设,因此,无法采用传统的普通线性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而需要采用离散被解释变量数据计量经济模型[4]。离散被解释变量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包括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由于probit模型需要对多元正态分布的整体进行评价,所以它的应用受到限制。而logit模型的样本不需要服从正态分布,更适合于效用最大化时的分布选择。logit模型是根据Logistic概率密度函数而来的,若变量t是Logistic函数的随机变量,则它的概率密度函数是:

其中,P 表示不留在大连市寻找工作机会的概率,P/(1-P)是不留在大连市的概率与留在大连市的概率之比,定义为不留在大连市的机会比率。解释变量Xi的含义为不留在大连市寻找工作机会的影响因素。各个系数βi表示解释变量对不留在大连市找寻工作的影响,其取值等于机会比率的变化率,正的系数表示该解释变量会造成毕业生不愿留在大连市工作,并且系数越大表示不留在大连市的概率就越大(同一解释变量的不同取值之间的比较)。ε表示随机扰动项。对于分类解释变量,我们采用的是设置虚拟变量的方式。

本逻辑回归模型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大连市高校毕业生不愿留在大连市的影响因素,因此在为被解释变量“是否留大连市”设置虚拟变量时,把“留在大连市”作为基准变量,设值为0;把“不留在大连市”作为观测变量,设值为1。其他各影响因素的赋值情况如表1所示。

我们利用SPSS软件进行逻辑回归,剔除掉薪酬额、消费水平和对口岗位三项非常不显著因素,其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三)计量分析结果说明

Hosmer-Lemeshow检验为0.769,表明被解释变量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模型的拟和效果较好,因此本回归模型的结果可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在表2的回归结果中,回归系数的符号表示各因素的观测变量与“不留在大连市”之间的相关关系:符号为正,二者是正相关关系,即观测变量会造成毕业生不留在大连市;符号为负,二者是负相关关系,即基准变量会造成毕业生留在大连市。

从显著性水平考虑,各影响因素中,薪酬水平、学历、人才政策和名企数量四项对不留在大连市的影响最大。其预测正确率总共可达到86.866%,也就是说,这四项变量的拟合值与观测值有86.866%以上是吻合的。因此,我们把这四项作为影响毕业生不留在大连市的主要因素。而其中薪酬水平又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卡方检验值达到60.5%。也就是说,毕业生不留在大连市的主要因素就是觉得大连市的薪酬水平太低。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60%的毕业生的期望薪酬值位于3 000元以上。由此,可推断出大连市给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平均工资水平远远低于3 000元。

学历变量的相关系数为-1.27,即硕士和博士学历一般不选择留在大连市,与本科生相比,就是说学历越高,越不愿意留在大连市。对这样的结论,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相比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的期望薪酬额与大连市可提供薪酬水平的差距更大。

对人才政策了解情况的相关系数为1.902,也就是说,对大连市人才政策的不了解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毕业生不愿留在大连市。

名企数量的相关系数为1.069,也就是说,毕业生不愿留在大连市的原因是认为大连市的名企数量偏少。对名企数量变量的如此看重,我们认为是毕业生普遍认同在名企工作可以给个人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或是即便在名企工作的发展空间有限,但凭借名企良好的培训、管理等,工作一段时间后跳槽的几率可大大上升。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的结论是:在大连市的高校毕业生中,影响其就业意向的重要因素是薪酬水平和拥有的名企数量,但薪酬水平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四、促进高校毕业生留连就业的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大连市的高校毕业生多数选择毕业后不留在大连市发展,本文基于调查数据、采用计量回归方法,分析了为什么大连市的高校毕业生不愿意选择留在大连市工作的原因。其中有经济层面的、社会层面的、还有政治层面的原因。为了能更好地吸引优秀人才建设大连市,实现高校毕业生的高效就业,合理就业和调整大连市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我们根据大连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一)建立信息网络,实施校、企、政协同的资源库管理体制

政府、企业同大连市的高校联合制定人才库管理机制,充分掌握人才资源、行业信息,并配合就业指导,实现校、企、政三体联合。通过政府补贴,高校和企业联合建立“毕业见习基地”。在当今社会,高校、企业、政府三方都不能孤立生存,必须加强合作与联系,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信息网络的建设,不仅可以降低高校毕业生寻找工作的成本,提高找到合适工作的数量;而且可以降低企业招聘人才的成本,促进企业吸收应届高校毕业生。

高校要多到企业中调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1)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否则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中看不中用”;(2)要把企业状况、企业用人标准等向学生宣传;(3)要把自己培养的学生向企业宣传,让企业了解学生的优势;(4)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合作,通过科研合作,提前使学生参与到企业的运作中。

鼓励企业主动地与高校就业管理部门联系,在他们的安排下,宣传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员工的福利待遇、在该单位的发展空间等,让学生知道企业的发展、用人动态等。

(二)加强人才市场和行业协会的建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人才市场是企业和高校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的有效平台,行业协会是高校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随着人才市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面的扩大,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加大人才市场对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的服务力度,建立、完善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服务的窗口,广泛收集企事业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并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效地结合。政府部门应积极促进各地方行业协会的建设和发展,使行业协会成为高校毕业生择业和行业内企业人才需求的“双选平台”。

政府要加大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深入到各大高校,使高校学生在校在读期间就能了解到大连市的人才引进政策,合理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符合企业、社会要求和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政府也应多到企业、高校中去,加强与企业、高校在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理论研究合作,制定科学的、合乎时代要求的政策、法规。

(三)鼓励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硕士、博士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自主创业的倾向比较高。建设“数字化大连”,主要依靠其相对比较发达的软件产业。该产业规模效应较小,比较适合高校学生毕业后创业;且该产业可接收学生的学科范围比较广。目前大连市的软件产业主要集中在软件外包,研发层次较低,经济增加值不高。因此,要真正使软件产业发展起来,就必须要鼓励创新,而在这方面,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层次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具有很大的优势。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主要方式,也能促进地区经济存量的快速增加。设立“大连市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资金”,根据高校毕业生的实际需求,为其小额贷款进行担保,资助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兴办企业,并提供长期的跟踪服务。因此,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应设置较低的进入门槛和一定的优惠政策,以留住大批高层次人才。

(四)发展经济,保持第三产业的优势,积极发展第二产业

引进人才与发展经济是互为影响的两个方面,充足的人才资源储备,是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的保证;而经济的发展状况及潜力又是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政府在制定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应考虑人才培育和引进战略的相互匹配。因此要吸引人才,应该从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从2005年大连市统计数据来看(仅考虑大连市四个区的情况),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为41.5%和55.2%。这与一般全国的统计数据中,第二产业产值高于第三产业产值的情况有所不同。一般认为,经济的长期发展应建立在合理的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因此,大连市应在保持其第三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 王承敏.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讲话[OL].大连人事编制网,2007-01-19.

[2] 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 大卫•桑普斯福特,泽弗里斯•桑纳托斯.劳动经济学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4] 罗伯特 S.平狄克,丹尼尔 L.鲁宾费尔德.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5] 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6] 曾湘泉.中国劳动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留学市场分析第3篇

关键词 蔬菜;来源;农药残留;监测;阳性率;贵州毕节

中图分类号 S63;S48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145-02

毕节市是“开发扶贫、人口控制、生态建设”试验区。全市市区人口超过40万人,为保障人民群众食用蔬菜安全,在2012年开展了蔬菜的品种分类、来源、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该市区在销售环节蔬菜农药残留的情况,为下一步制定蔬菜销售环节的农药残留的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速测试点选择在能代表市区蔬菜销售特点的农贸市场、蔬菜批发市场、超市蔬菜销售柜台3个蔬菜销售的重要环节。在选定的3个蔬菜销售环节,选用销售量较大的5种蔬菜品种(叶菜类、甘蓝类、果菜类、瓜菜类、豆类)进行抽样速测,并对样品的来源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将所抽取的样品来源分为3个(区内、省内、省外)来源。对3个蔬菜销售环节,每7 d随机抽取15份样品进行速测,全年抽取48次,每个试点抽取720份样品,共抽取2 160份样品。供试仪器设备为GNSPR-80农药残留快速测试仪(厦门绿安)。

1.2 试验方法

采用GB/T5009.199-2003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方法规定进行[1-2]。当蔬菜样品提取液对酶的抑制率≥50%时,表示蔬菜样品中有高剂量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存在,样品为阳性结果,阳性结果的样品重复检测1次,仍表现为阳性样品的即判定为阳性结果[3-6]。

2 结果与分析

2.1 来源统计

分析按抽取样品的来源、品种、试点3个要素进行统计。由表1、表2、表3可知,市区主要蔬菜销售环节都以销售省内来源的蔬菜为主,分别占各销售点的百分率为:批发市场76.7%、超市68.5%、农贸市场63.3%;区内来源的在销售点的百分率分别为:批发市场10.2%、超市31.5%、农贸市场36.3%;省外来源的在销售点的百分率分别为:批发市场13.1%、超市0、农贸市场0.1%。总的来看,在随机抽取的2 160个样品,以省内来源的最多,为1 497份,占抽样总数的69.3%;区内来源的565份,占抽样总数的26.2%;省外来源的最少,为98份,占抽样总数的4.5%。

从品种来源分析,按品种占3个来源点抽取总数的百分率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区内来源(叶菜>甘蓝>果菜>豆类>瓜菜);省内来源(果菜>叶菜>豆类>瓜菜>甘蓝);省外来

源(甘蓝>果菜>叶菜>瓜菜>豆类)。

2.2 检测结果

由表4可知,省内来源的蔬菜检测数量最高,阳性率也是最高,为11.0%,其次是省外来源,阳性率为6.1%,区内生产的阳性率为4.4%。由表5可知,在同样的检测样品数中,批发市场阳性率为10.7%,其次是农贸市场阳性率为9.0%,超市的阳性率为7.3%。由表6可知,省内来源的叶菜、甘蓝、果菜的阳性率为最高为10.8%,最低的是区内来源的豆类为2.6%,省外来源的瓜菜、豆类检测的数量少,但阳性率偏高。

3 结论与讨论

分析结果表明,毕节地区的蔬菜生产品种单一、产量低、规模小,除叶菜和甘蓝在当地常年生产外,其余品瓜菜类、果菜、豆类靠省内各大批发市场供应,毕节地区内来源的蔬菜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要求,省内来源的蔬菜数量多、规模大、品种全成为市场的主导,而省外来源的蔬菜由于运输等条件的限制,只作为市场的补充。

从检测的结果可以得出,在下一步的检测工作的开展,应将检测的重点放在省内来源的蔬菜上,在蔬菜的销售环节要着重抓好批发市场的的检测监管工作,检测的主要品种应放在对叶菜、甘蓝、果菜类的检测上,对省外来源的品种要抓瓜菜和豆类。

4 参考文献

[1] 王淑梅,王江,桥海鸥.2006年陕西省六地市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状况[J].职业与健康,2008,24(16):1619-162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GB/T5009.199-2003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快速检测[S].1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标准NY/T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检测[S].北京:农业出版社,2008.

[4] 杨江龙,刘拉平,李岚.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研究及对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25(6):370-372.

留学市场分析第4篇

摘 要:以市场细分理论为基础,研究沈阳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需求特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选择市场细分变量,确定主要目标市场,对不同目标市场的消费行为差异化分析。

关键词:沈阳;乡村旅游;目标市场;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09102

1 研究设计与过程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借助SPSS软件,选择市场细分变量,确定主要目标市场,对不同目标市场的消费行为做差异化分析。问卷内容如下:第一,样本人口统计特征;第二,乡村旅游者的需求认知和资料搜集;第三,乡村旅游者的购买决策。研究对辽宁省内东陵、新民、铁岭、丹东、本溪五个乡村旅游景点的游客进行调查(乡村游客源市场多为近程旅游,故省内居民是沈阳市乡村游的主要客源市场)。调查方式是将印制的300份问卷发到旅游者手中,现场填写、现场访谈、现场回收。共回收有效问卷242份,回收率81%。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样本结构分析

调查样本包括不同年龄(20岁以下5.8%、20~30岁35.5%、30~45岁34.7%、45~60岁17.4%、60岁以上66%)、不同性别(男488%、女512%)、不同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16%、高中、中专及职高165%、大专及本科562%、研究生及以上157%)、不同职业(政府工作人员16%、公司职员33%、个体职业者83%、离退休人员83%、学生19%、工人83%、军人3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99%、其他83%)和不同收入水平(1000元以下206%、1000~2000元256%、2000~3000元298%、3000~5000元190%、5000元以上50%)的乡村旅游者,样本涵盖面广,调查对象随机性强,大大提高了分析结论的可靠性,为该项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证分析基础。

2.2 沈阳市乡村旅游目标市场选择

游客在目的地停留时间的长短和旅游消费额的高低,是衡量细分市场重要性的关键。研究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月收入水平五个角度对沈阳乡村游市场进行分类,借助SPSS软件,运用方差分析法,逐一调查分析其停留时间和日平均消费额,进行卡方检验,验证其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而确定有效的细分市场变量。通过数据分析,选取年龄、职业、月收入水平作为客源市场的细分标准。根据调查数据,结合访谈结果,沈阳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情况如下:

从年龄角度看,客源市场可细分为“20岁以下”、“20~30岁”、“30~45岁”、“45~60岁”和“60岁以上”四个子细分市场。通过对企业和游客调查访谈,客源以30~60岁年龄阶段的游客为主,20岁以下年龄阶段的游客为辅。

从职业角度看,客源市场可细分为“政府工作人员”、“公司职员”、“个体职业者”、“离退休人员”、“学生”、“工人”、“农民”、“军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其他”十个子细分市场。通过对企业和游客调查访谈,客源以公司职员、工人为主,学生为辅。

从月收入水平角度看,客源市场可细分为“1000元以下”、“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5000元”和“5000元以上”五个子细分市场。通过对企业和游客调查访谈,客源以“2000~3000元”为主,“3000~5000元”为辅。

综上所述,沈阳市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应选择四个目标市场:年龄“30~45岁”、职业“职员和工人”、收入“2000~3000元”的旅游者;年龄“30~45岁”、职业“职员和工人”、收入“3000~5000元”的旅游者;年龄“45~60岁”、职业“职员和工人”的旅游者;年龄“20岁以下”、无收入的学生群体。

23 沈阳市乡村旅游目标市场间消费行为差异分析

研究借助SPSS软件,采用多元对应分析法,分析不同目标市场间的消费行为差异。

2.3.1 细分市场1(“30~45岁”、“职员和工人”、“2000~3000元”)

第一,旅游动机。调查显示,该群体的旅游动机主要为健身休闲、放松心情,次之是对田园风光的向往。原因在于该群体生活工作压力很大,通过乡村游,可以亲近自然、亲近乡土,让美丽的乡村自然风光净化他们的心灵,忘掉他们的工作生活的烦恼,使自己在心理、生理上得到彻底地放松。

第二,出游方式。调查显示,该群体最喜欢与家人一起出游,其次为同朋友、同事出游。可见,家庭市场与伙伴市场是乡村游的开发的重心,它是联络亲情、增进友情的一个手段。相关企业在开发乡村产品时要兼顾游客的情感需要,突出产品的“乡村性”,营造亲情和友情氛围。

第三,获取信息的渠道。调查显示,该群体主要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各类旅游网站获取信息,旅行社方式也占有一定比重。可见,对于该市场,口碑宣传和网站宣传是旅行社的工作重点。

第四,购买决策。调查显示,该群体停留时间倾向为一天,日人均旅游消费为200元左右。在交通工具选择上,主要为旅行社包车、其次为自驾游。该市场规模很大,对乡村旅游需求欲望较强,多为城市各个行业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出游频次较高,但由于收入限制,对的价格颇为敏感。

2.3.2 细分市场2(“30~45岁”、“职员和工人”、“3000~5000元”)

第一,旅游动机。调查显示,该群体的旅游动机主要为健身休闲、放松心情。这部分群体经济条件好、知识视野开阔,工作压力大,他们真正参与乡村旅游活动的机会并不多,对乡村性要求不高,喜欢的景点类型为康体休闲型,希望在有限的休息时间内身心得到彻底地放松。对于该市场应抓住游客休闲度假的需求,打造乡村度假品牌。

第二,出游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同细分市场1,不重复叙述。

第三,购买决策。调查显示,因为该群体经济条件较好,对产品、服务要求较高,日人均旅游消费为300元左右。由于工作、社交的繁忙,在停留时间倾向为两天。在交通工具选择上,主要为自驾游,其次为利用公共交通自行安排。

2.3.3 细分市场3(“45~60岁”、“职员和工人”)

第一,旅游动机。调查显示,该群体的旅游动机主要为怀旧情结,其次是对田园风光的向往。可见老年游客多有怀旧情结,选择乡村游多是对过去“知青情结”的追忆,喜欢民俗风情型的乡村旅游产品。

第二,出游方式。同细分市场1,不重复叙述。

第三,获取信息的渠道。调查显示,该群体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报刊杂志比率都相对较高,旅行社方式也占有一定比重。可见口碑宣传、报刊杂志是旅行社宣传工作的重点。

第四,购买决策。调查显示,该群体停留时间集中在两天,日人均旅游消费为200元左右。在交通工具选择上,主要为旅行社包车、其次为自驾游。可见该市场群体以家庭或旅行社组织为主,旅游花费偏低,强烈的回归愿望导致农业节庆、民风民俗等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

2.3.4 细分市场4(“20岁以下”、无收入的学生群体)

第一,旅游动机。调查显示,该群体旅游动机主要为扩大知识视野和品尝乡村美食。这主要是因为生活经历影响,城市学生从小在城市长大,缺少对农村的认知,因此他们对乡村各种事物和农事活动充满好奇,有强烈求知欲望。因此,该群体最喜欢的景点类型是民俗风情型,其次为特色餐饮型、农事体验型。

第二,出游方式。同细分市场1,不重复叙述。

第三,获取信息的渠道。调查显示,该群体主要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旅游网站。可见口碑宣传、网站建设是旅行社宣传工作的重点。

第四,购买决策。调查显示,该群体在交通工具选择上,主要为旅行社包车,停留时间为三天、一天,日人均旅游消费为100元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群体可分为两类,一是中小学生群体,一类是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中小学生一般是由教师、家长带领,停留时间为一天。高中生、大学生一般是与同学、朋友结伴自由行,停留时间倾向为三天。同时,由于学生群体在经济上存在依赖性,所以旅游花费偏低。

3 结语

前面的调查结果显示:第一,沈阳乡村旅游市场细分标准为年龄、职业、月收入水平。第二,沈阳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有:年龄“30~45岁”、职业“职员和工人”、收入“2000~3000元”的旅游者;年龄“30~45岁”、职业“职员和工人”、收入“3000~5000元”的旅游者;年龄“45~60岁”、职业“职员和工人”的旅游者;年龄“20岁以下”、无收入的学生群体。第三,主要目标市场的消费行为除出游方式外,在旅游动机、获取信息渠道、购买决策等多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相关企业应加强对客源市场的调查,挖掘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分析其消费行为,针对不同目标市场群体的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肖飞,沈雪梅.江苏省台湾客源核心细分市场筛选及旅游资源吸引力相应分析[J].旅游学刊,2010,25,(6).

留学市场分析第5篇

[关键词] 入境 客源市场 旅游开发 南宁市

一、引言

旅游区稳定地占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旅游客源市场,是保证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在旅游市场发展规划中,游客人数预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科学的客源市场分析和旅游预测是实现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近年来南宁市充分发挥近海、近边、沿线和沿江的区位优势,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等多重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入境旅游市场得到了持续快速增长,但是在全国而言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通过对南宁市近年来的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并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目标市场定位和入境旅游人数的预测,最终提出未来南宁市入境旅游市场开发的策略,以期为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总体规模及增长态势

除了2003年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南宁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整体出现下滑外,2000年以来南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从2004年起每年在南宁市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极大地促进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入境旅游市场一直保持27%以上的年增长率,截至2007年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4.11万人次,首创历史新高。其中,外国人10.29万人次,来自东盟国家的有6.47万人次,港、澳、台同胞3.81万人次。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旅游人数与收入略有下降;至2009年,南宁市接待入境旅游者12.27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9.37万人次,港、澳、台同胞2.9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下降为0.39亿美元

(如图1、2)。

三、入境旅游市场特征分析

1.入境旅游者构成特征

南宁市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较好,2000年入境游客人数为4.64万人次,至2009年增至12.27万人次。从2009年南宁入境旅游者人员结构看,外国游客9.37万人次,占入境旅游者总数76.37%,港澳台同胞约占24%,其湾同胞超过2.07万人次,增长速度较快,如表l。

表1 2000-2009年南宁市接待入境游客情况(单位:万人次)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合计 4.64 5.67 5.92 3.49 6.56 8.33 10.65 14.11 13.85 12.27

外国人 2.37 3.16 3.67 2.43 5.12 6.54 8.39 10.29 10.38 9.37

香港同胞 1.5 1.26 1.09 0.57 0.63 0.82 1.06 1.74 1.26 -

澳门同胞 0.07 0.15 0.06 0.03 0.04 0.06 0.18 0.17 0.12 -

台湾同胞 0.72 1.11 1.1 0.46 0.77 0.91 1.01 1.9 2.07 -

数据来源:广西旅游年鉴

(1)总人数以外国人为主,港澳台同胞中以台湾同胞为主

如表2所示,2001-2009年间南宁入境旅游者中外国人平均占69.8%,港澳台同胞平均占30.2%,总人数中以外国人为主,港澳台同胞占据重要地位。其中,自2004年起台湾同胞开始赶超香港同胞,至2008年台湾游客总人数为2.07万人次,已超过港澳游客人数1.4万人次,现阶段港澳台游客中以台湾同胞为主。

表2 2001-2009年南宁入境旅游者人数及其比重

年份 旅游人数(万人次) 旅游人数比重(%)

外国人 港澳台同胞 外国人 港澳台同胞

2000 2.37 2.29 51.08 48.92

2001 3.16 2.52 55.73 44.27

2002 3.67 2.25 61.99 38.01

2003 2.43 1.06 69.63 30.37

2004 5.12 1.44 78.05 21.95

2005 6.54 1.79 78.51 21.49

2006 8.39 2.25 78.78 21.22

2007 10.29 3.81 72.93 27.07

2008 10.38 3.47 74.95 25.05

2009 9.37 2.9 76.37 23.63

数据来源:广西旅游年鉴

(2)从入境旅游的各大洲来看,南宁市入境客源市场集中度比较高,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或地区

自2001年至2007年连续七年亚洲客源市场占南宁市入境国外市场的60%以上,主要包括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除了亚洲客源市场,中国传统的客源市场美、加、英、法、德在南宁也占据一席之位,但是市场份额比较小(图3)。美国市场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主要是认养孤儿和商贸往来,其他客源国来南宁旅游很大部分是因为南宁是桂林和北海的重要旅游集散地,但是自2004年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在邕举办以后,南宁市与这些国家的商贸往来有所增多,对入境旅游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3)从十大入境客源国来看,东盟市场份额比重居高不下

2008年与2007年相比,前十大旅游客源国基本上变化不大,占入境外国游客总数比例均超过50%。作为南宁市第一大国客源国越南客源市场持续火爆,仍稳居第一,主要是由于南宁市与越南的各层交往比较多。2008年排名前五位的国家依然是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和泰国,其中韩国客源市场强劲增长,从2007年的十大客源国之外跻身至前十名,取代美国上升至第四名。值得一提的是,连续两年排名前五位的国家中仅东盟国家就占据有四个,分别是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35.5%、44.2%,在入境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表3 2007-2008年南宁市入境十大客源国

2008年 2007年

国家 游客量(人次) 市场占有率(%) 名次 国家 游客量(人次) 市场占有率(%) 名次

越南 26203 18.92 1 越南 48595 34.44 1

新加坡 9009 6.51 2 马来西亚 6267 4.44 2

马来西亚 8069 5.83 3 美国 5164 3.66 3

韩国 6171 4.46 4 新加坡 4634 3.28 4

泰国 5861 4.23 5 泰国 2866 2.03 5

美国 5842 4.22 6 日本 2185 1.55 6

日本 2693 1.94 7 英国 2032 1.44 7

英国 1918 1.39 8 加拿大 1444 1.02 8

加拿大 1798 1.30 9 德国 1193 0.85 9

澳大利亚 1745 1.26 10 澳大利亚 1146 0.81 10

数据来源:广西旅游年鉴

2.入境旅游者消费特征

(1)旅游外汇收入项目构成上的不平衡

虽然近年来南宁市旅游外汇收入总量增长较快,但是从构成上来看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其中长途交通费所占比重最大,相对而言饮食销售收入所占比重较低,只占到7%的比重,这与南宁市传统的饮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餐饮特色极不相称,另外景区游览和文化娱乐费合计只占到总收入的10%左右(如图4所示)。在此情况下,可从调整旅游产品结构着手,延伸旅游相关服务,加强对购物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扩大旅游者的娱乐范围,从而改善旅游消费结构,最终达到提高入境旅游非基本消费比重的目的。

(2)旅游者人均停留时间短

数据显示,每年南宁市入境旅游者的平均停留时间均不足两天,以2007年为例,全国入境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均超两天,其中外国人平均停留天数达到2.91天,远远超过南宁市入境旅游者停留时间1.72天(如表4、5所示)。较短的入境旅游者人均停留时间直接导致南宁入境旅游外汇创收能力有限,如何延旅游者停留时间,这在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的设计上应予以考虑。

表4 2000-2007南宁市入境旅游者停留情况

年份 外国人 香港同胞 澳门同胞 台湾同胞

人天数(人天) 平均停留(天) 人天数

(天) 平均停留(天) 人天数(天) 平均停留(天) 人天数(天) 平均停留(天)

2000 42132 1.79 231113 1.54 1253 1.75 11434 1.6

2001 49598 1.57 18909 1.51 1977 1.36 18828 1.7

2002 62447 1.7 19226 1.77 807 1.45 16821 1.53

2003 43015 1.77 9758 1.72 699 1.96 7046 1.53

2004 83210 1.63 11901 1.88 862 2.01 11333 1.47

2005 122281 1.87 13533 1.66 1074 1.88 12333 1.35

2006 139286 1.66 17049 1.61 2589 1.39 13370 1.33

2007 176827 1.72 27081 1.55 2256 1.32 25211 1.33

数据来源:广西旅游年鉴

表5 2007入境旅游者停留情况

外国人 香港同胞 澳门同胞 台湾同胞

人天数(人天) 平均停留(天) 人天数(人天) 平均停留(天) 人天数(人天) 平均停留(天) 人天数(人天) 平均停留(天)

南宁 176827 1.72 27081 1.55 2256 1.32 25211 1.33

全国 123384260 2.91 42656299 2.23 5514395 2.31 23525349 2.57

数据来源:广西旅游年鉴

(3)平均每一入境旅游者消费额较低

2008年南宁市平均每一入境旅游者消费额仅为2070元,相当于全区水平,与桂林市相比仍显较低(如图6所示),较低的消费额与入境旅游者强大的出游消费能力显然不成正比。

表6 各地平均每一入境旅游者消费额(单位:元)

年份 2000年 2005年 2007年 2008年

广西全区 1756 1774 2039 2079

南宁市 1258 2439 2247 2070

桂林市 1986 1918 2110 2179

北海市 2197 1762 1851 1944

数据来源:据广西旅游年鉴数据整理

四、目标市场定位

基于上述南宁市入境旅游市场特征分析,对入境目标客源市场细分为一级目标市场、二级目标市场和机会市场三个层次。

1.一级目标市场:港澳台、东盟国家

港澳台、东盟各国家近年一直是南宁市重要的入境客源市场,2007年南宁市接待来自东盟各国的旅游者6.4万人次,占海外旅游者总数的45.3%。由于南宁市与这些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文化方面也有共同的因素。除区位和文化优势明显外,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使商务旅游兴起吸引了众多东盟客商来邕考察、旅游,未来东盟国家旅游市场的总体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港澳台地区尤其是台湾入邕旅游者人数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广西与之经贸合作比较密切,特别是近年来南宁经常举办经贸合作洽谈会等吸引投资商前来投资,凭借其发达的经济水平、高消费水平、高出游频率以及地理区位等优势,港澳台地区确定为南宁客源市场中的核心目标市场。

2.二级目标市场:日韩及英美等发达国家

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一直都是南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2009年韩国入境旅游者人数达6171人次,与2007年相比近翻5倍,美国、日本和英国入境旅游者人数分别为5842人次、2693人次和1918人次,属前十位入境客源国之列,在南宁入境旅游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加上这些国家其具有较为强大的出游能力,因此列为二级目标市场,其市场潜力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3.机会市场:欧美等远程客源市场

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以外的客源市场,可作为机会市场,由于受地域距离太远、文化差异、旅游目的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南宁来说,除一些发达国家外,一般占南宁入境市场份额较小,因此把欧美远程市场作为机会市场。短期开发不宜作为重点,可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适度开发。

五、入境旅游市场预测

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旅游市场预测模式和方法很多。对南宁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预测,在此选择较为常用的预测方法,即趋势外推法,对南宁市入境旅游人数增长趋势进行预测。

从图6可以看出,对应的回归方程为y=1.1523x-2301.2,回归的拟合拟合优度为0.7975,其中受到2003年“非典”以及2008年的金融危机等不稳定因素的不利影响。通过趋势外推法,可预测出未来5年乃至更长年份的南宁市入境旅游人数,据预测结果显示,2015年入境旅游人数为20.68万人次,至2020年发展至26.45万人(如表7所示)。

表7 未来南宁市入境旅游人数预测值(单位:万人次)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人数 14.92 16.08 17.23 18.38 19.53 20.68 21.84 22.99 24.14 25.29 26.45

六、入镜市场开发策略

根据对目前南宁入境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南宁入境客源市场还将大幅扩展,如何拓展更广阔的旅游客源市场,可考虑以下策略:

1.在明确旅游客源目标市场的基础上,实行分级开发的战略。

遵循以一级市场为核心,二级市场为主导,机会市场为辅助的拓展原则,把资金、宣传促销重点放在重要客源市场,积极培育东盟客源市场实现南宁入境游规模化增长,努力拓展日韩美英等发达国家和亚洲中程旅游市场,并不失时机地开发欧美远程机会市场。

2.加强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提升旅游品牌形象。

要提高入境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就要从调整旅游产品结构着手,延伸旅游相关服务,发展适销对路的旅游精品,加强对购物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扩大旅游者的娱乐范围,最终达到提高入境旅游非基本消费比重,从而改善旅游消费结构的目的。同时,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加强对已开通国际航线旅游客源地及重点旅游客源地的宣传促销,促进旅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3.加快旅游发展由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

目前南宁市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游览型为主,但是这种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模式难以满足旅游市场日益休闲化、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要加快旅游发展由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从总体上增强南宁旅游的吸引力,延长客人停留时间,刺激并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通讯等一系列消费,为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4.发挥中国一东盟联系枢纽作用,加强区域合作。

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举办的良好机遇,重点突出东盟区域旅游合作,尤其是加强双方在旅游交通、旅游促销和旅游企业等多方面的合作以及旅游线路的对接等,共同构建南宁―东盟旅游圈,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流、市场对接、联动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70.

[2]刘宇峰 孙虎等:陕西省入境旅游市场分析及规模预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1):113-117

[3]吴必虎 徐斌等: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1

[5]程成 廖燕玲:广西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2):50-51

留学市场分析第6篇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市场机会;目标市场

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牢固的市场份额和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能够为客户创造的价值。传统的管理会计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传统的管理会计忽略了企业的外部环境,所提供的信息同企业的战略决策失去相关性,不适应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新的制造环境:同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管理会计很少涉及现代先进的管理方法,如价值链分析法、平衡记分卡等。从应用的效果上看。传统的管理会计主要将目光放在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而对企业的营销环节考虑不多,无法满足营销管理层的需求。营销作为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市场机会分析中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方法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平衡计分卡这一战略管理会计方法来进行市场机会的分析。

平衡计分卡是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以管理为核心,以各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前提,以综合、平衡为原则。从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4个层面出发,建立起来的一个周密、完备的业绩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中的目标和评价指标来源于组织战略,它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它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以管理为核心,以各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前提,以综合、平衡为原则,从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和学习与成长4个层面出发,同时兼顾4个方面的相互影响。

第一,客户方面。

管理者确认了组织将要参与竞争的客户和市场部分,并将目标转换成一组指标。如市场份额、客户留住率、客户获得率、顾客满意度、顾客获利水平等。

第二,内部经营过程方面。

为吸引和留住目标市场上的客户,满足股东对财务回报的要求,管理者需关注对客户满意度和实现组织财务目标影响最大的那些内部过程,并为此设立衡量指标。

第三,学习和成长方面。

确认了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的业绩而必须进行的对未来的投资,包括对雇员的能力、组织的信息系统等方面的衡量。

第四。财务方面。

平衡计分卡保留了财务评估,财务业绩评估指引公司的战略,并检验经理人和行政部门是否对底层的开发有贡献。每一个财务指标的选择必须融合进一种达到提升财务业绩的因果关系中去。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想突出重围,争取到顾客,出色的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成功的客户关系管理不仅能留住客户,靠客户的辗转介绍取得新客户,还可以就所得客户资料推介新产品。客户关系的管理目的就是通过不断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扩大企业市场占有份额,实现尽可能多的利润,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实现客户方面的目标,在平衡计分卡顾客层面具体可以设立以下指标:

第一,市场占有率。

通过市场占有率来调查研究企业的经营战略,可结合销售额或销售量分析,该指标反映企业市场营销方面的业绩。可以根据政府或其他公众组织对市场的总体规模的统计数字进行计算。设立这个指标的目的是促使企业争取客户,扩大销售。一般而言市场份额越大。从客户处获得的利润总额也就越高。其公式为:

市场占有率=本期企业某种产品的销售额/本期该种产品的市场销售总额×100%

相对市场占有率=本期本企业市场占有率/本期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100%

市场占有率高。说明企业在市场处于优势,适应市场能力强:而相对市场占有率则表明了企业市场竞争地位的高低和竞争优势状况。对于生产复杂产品的公司还可为客户提供培训教程,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使用产品。良好的售后服务对保护客户经济权益、维护公司的形象和声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客户满意程度。

客户满意程度是指客户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等的满意程度。客户满意程度首先取决于企业所提品及服务的质量,从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质量来看,客户所关心的是事情有4类,即提品和劳务的时间、质量、成本和售后服务。评价顾客的满意程度可以对公司业绩进行反馈,这个指标表明顾客如何判断一个产品或一个公司可信赖程度。客户满意程度指标反映了顾客的需要。可较好地预测企业前景。只有当客户对购买经历完全或特别满意时,企业才能指望客户继续购买自己的产品,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客户获得率。

客户满意度可用老客户的保持率、新客户获得率及产品交货及时率3项指标来衡量,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客户保持率=(企业当期客户或业务量一企业上期客户或业务量)/企业上期客户或业务量x100%

新客户获得率=当期新增客户或业务量/上期客户或业务量x100%

产品交货及时率=本期产品及时交货的次数/本期产品交货的总次数x100%

对客户保持率进行衡量,能促使企业想办法留住客户。显然,留住客户是扩大市场份额的前提。新客户获得率反映企业新客户的获得能力,可以用经营单位赢得新客户及业务的比率来计量。企业在寻求扩大业务的过程中,通常是要增加其目标范围内的新客户。一般来说,这3项指标值越高,客户满意度也就越高。客户的满意度可通过向客户直接发放调查表询问取得。

第三,从客户处获得的利润率。

提高市场份额、留住客户、赢得新客户和使客户满意只是企业获取更多利润的一种手段,成功地做到提高市场份额、留住客户、赢得新客户和使客户满意并不一定能保证企业可以从客户身上获取利润。企业不仅希望赢得较高的客户满意度,更希望赢得客户利润率。所以有必要用这个指标来衡量某项交易是否有利可图。计算公式为:

客户利润率=从客户处获得的净利润/客户的服务成本×100%

这里净利润指扣除支持客户所需要的服务成本后的净利润。客户服务成本是指运用作业成本法分配给客户承担的研发、营销、分销和售后服务费用。从客户处获取利润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在满足客户需要方面的所得与所费,体现了企业的财务利益和经营目标。通过该指标,企业可以发现在新客户身上可能是无利可图的,因为企业获得新客户的成本较高,对于这些目前无利可图的客户要考虑他们是否有增长潜力来决定是否放弃。

随着全球化进程,公司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面对环境状态的改变,为重要的客户绩效变量设置衡量指标是必须的。通过顾客的眼睛来看一个企业,从时间、质量、服务和成本几个方面关注市场份额以及顾客的需求和满意程度,客户方面体现了企业对外界变化的反映。这将促使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将视角投向企业的外部环境,使管理会计人员熟悉市场竞争、理解战略管理,进而促使企业强有力地抓住市场,占有市场。

参考文献:

1,王耕,郑晓枫,战略成本管理在营销过程中的应用探索[J],会计研究,2002(3)

2,扬中军,市场营销的会计创新:竞争分析、市场选择与费用控制[J],江苏商论,2002(11)

留学市场分析第7篇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各国高等教育在立足国内的基础上面向世界的一种发展趋势,是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是把跨国界的或跨文化的氛围与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功能相结合的过程。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国际教育、海外教育、跨国教育、多国教育、教育服务贸易、跨境教育等。世界高等教育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发展,流通资源与服务,实行高等教育的跨国贸易、竞争与整合。我国《教育法》第67条规定“国家鼓励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14条规定“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高等教育国际市场的解读

如今高等教育国际市场发展新的趋势是学生与教师的流动、项目的流动及机构的流动。学生在高等教育国际市场中的流向主要有两条线,一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向发达国家流动;二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学生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如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之间的学生流动。在高等教育国际市场中,欧盟、北美、大洋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享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优良的高等教育质量及社会声誉和评价,作为高等教育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人才接收国,发展中国家因国内高等教育供需失衡,以及教育、科技处于相对劣势而成为教育服务的主要消费者和输出国。我国学生在高等教育国际市场流动选择中既会受制于人才接收国留学政策的影响,同时会受制于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变化的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市场上,主要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成为高等教育出口大国,而新兴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则成为高等教育进口大国。

三、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的现状

根据《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行业研究报告》,2015年有近46万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增长速度超过20%,这已经是连续4年增长比例超过20%。该报告系统地分析了自1978年以来的留学人数的变化。报告显示,出国留学在30多年来,明显出现了两次跨越式发展,第一次出现在2002年前后,第二次就是最近几年。根据公开的数据,2015年出国留学总人数达到46万人,约是2009年的一倍。根据美国开放报告,2015年仅赴美的中国留学人数就超过了30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留学也逐渐从精英教育演变成大众化教育。

四、我国学生出国留学问题分析

我国学生出国留学现象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背景是息息相关的。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文化学术交流氛围中,国家关于出国留学的政策也趋于合理和宽松,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得追求跨境高等教育成为可能。出国留学成为一种热潮,并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政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市场化

大众化的理念为学生出国留学营造了有利环境,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社会的到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使得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成为各国竞争力的核心因素,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当今任何发展中国家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提升本国竞争力、取得主动的必要条件。在这一背景下,海外留学的诸多优势也吸引着众多中国的学子选择出国留学,以获得良好的个人发展,成为具有国际视野与能力的世界公民。

(二)持续增长的国民收入为我国学生出国留学创造了条件

国家统计局的报告中指出: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5.2万元,经济的持续增长对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技术革新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尤其是经济转型时期对劳动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要求更高,这些都进一步激发了旺盛的高等教育市场需求。一方面,高等教育不仅被认为具有提高全民整体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的长期作用,中短期内还可增加社会需求、居民消费,带动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了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热情及对跨境高等教育的追求,民众对高等教育的支付能力相应提高,能够轻松地承担跨境高等教育的费用。

(三)单一的教育模式与人才多元化发展需求的矛盾

严格的高考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选拔人才的主流模式。在我国,学生要想读上好的大学,就必须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方能榜上有名。高考这种一锤定音的录取方式,在确保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录取质量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限制着学生美好的愿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压力、高校单一化的教育模式和激烈的就业竞争,着实让很多学生心生畏惧。现今,越来越多的学生基于自身的学习成绩、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以及对高等教育人才发展多元化需求和对职业生涯的期望,在考虑自身发展前途时,从主观愿望上倾向于选择出国留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市场背景下,我国学生出国留学面临着单一的教育模式与人才多元化发展需求的矛盾。

(四)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分割与社会阶层流动

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建立在选拔机制之上的,由此造成高等教育依据学生能力进行选拔,把不同能力的学生划分为是否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及接受哪个层次和哪个类别的高等教育。人们选择高等教育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投资,因为“高等教育是把不同的人配置到社会不同职位最合法和最容易为人接受的途径”。社会分层是一个社会结构化的特征,它使社会的资源和机会在构成社会的成员和群体之间分配不均。在境内或境外获得的高等教育证书实现了教育作为社会流动或分层工具的功能。社会分层在自费的境外高等教育中表现尤为突出,高等教育具有这样一种位置商品的作用,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本质上是对社会分层和流动的需求,追求的是高等教育作为社会位置符号作用的功能,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实现追求较高社会地位的一种手段。

五、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在高等教育国际市场背景下,我国政府要继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改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科研计划,建立科研基地,增加人才研究的资金支持,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增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扩大高等教育对外贸易,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确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争夺高等教育的国际市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增强对外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需要用流动的视角来透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分析学生的跨境流动,重视高层次人才流动的问题,创造有利条件,营造优良环境,吸引人才归国创业。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分会.大学国际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留学市场分析第8篇

【摘要】 目的: 了解贵州省贵阳市市售蔬菜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为进一步保障居民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50份蔬菜样品中15种有机氯的含量。结果: 各类蔬菜样品中均检出有机氯农药,各种有机氯的检出率达到8%~40%,有机氯类农药残留以α-硫丹、β-666、狄氏剂、γ-666为主;三类蔬菜之间有机农药的残留量依次为:根茎类、叶类、果实类。结论: 贵州省贵阳市市售蔬菜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现状不容乐观;蔬菜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来源于土壤。

【关键词】 蔬菜; 农药残留量; 杀虫药,有机氯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residues on vegetables in Guizhou province, 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health protection of residents. Methods: The contents of 15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n 50 specimens of vegetables were tested by using vapor phase chromatography method (GB/ T.5009.146-2003). Results: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residues were found in all of the vegetable specimens, and the detection rates of these pesticides were 8%~40%. The main categories of the pesticide residues were α-sulfur, β-666, dieldrin and γ-666. Conclusions: The situation of the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 residues on market vegetables does not allow us to be optimistic,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levant authority should pay high attention, and adopt powerful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situation.

[Key words] vegetables; pesticide residues; insecticides,organochlorine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已逐渐重视蔬菜的质量问题。由于有机氯类农药在环境中的强持留性和在脂肪中的高度累积性,因食用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而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1986年我国就在农业上全面禁止使用有机氯农药,但禁用20年后的今天,仍可从各种环境介质样本中检出有机氯农药残留物[1,2]。为了解贵阳市蔬菜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情况,对市场上销售的蔬菜中15种有机氯的残留进行检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根据贵阳市蔬菜基地的分布状况,抽取了3个蔬菜基地的50份蔬菜样品(其中叶类13份、根茎类20份、果实类17份)进行检测。

1.2 检测依据

GB/T.5009.146-2003

1.3 仪器设备

气相色谱仪(安捷伦6890,美国);色谱柱:石英弹性毛细管柱OV-101,0.25 mm×15 m;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组织粉碎机、旋转蒸发仪、布氏漏斗、抽滤瓶、分液漏斗、层析柱

1.4 试剂

农药标样购于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包括:六六六4种异构体(α-666、β-666、γ-666、δ-666)、滴滴涕4种异构体(OP-DDD、PP-DDT、PP-DDE、OP-DDT)、七氯、六氯苯、艾氏剂、环氧七氯、α-硫丹、狄氏剂、异狄氏剂,均为分析纯,纯度为99.9%;其他试剂:石油醚、丙酮、无水硫酸钠、弗罗里硅土,均为分析纯。

1.5 样本处理

准确称取100 g蔬菜,剪刀剪碎,组织粉碎机制备成匀浆,取20 g匀浆,加入30 ml丙酮、30 ml石油醚,摇匀10 min,抽滤,滤液移入250 ml分液漏斗中,加入100 ml 20 g/L的硫酸钠溶液,充分摇匀,静置分层,将下层溶液转移到另一250 ml分液漏斗中,用20 ml石油醚萃取,合并3次萃取的石油醚层,经无水硫酸钠层,旋转蒸发仪上浓缩至2 ml,加入已处理过的净化柱中,用100 ml石油醚加乙酸乙酯(95 ml+5 ml)洗脱,收集洗脱液于蒸馏瓶中,于旋转蒸发仪上浓缩近干,用少量石油醚多次溶解残渣于刻度离心管中,定溶至1.0 ml,供气相色谱分析。

1.6 气相色谱条件

1.6.1 气体流速 氮气40 ml/min,尾吹气60 ml/min,分流比为1∶50。程序升温至230 ℃保持30 min;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50 ℃。

1.6.2 色谱分析 吸取1 μl试样液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高,重复1次。根据组分在色谱上的出峰时间与标准组分比较定性,用外标法与标准组分比较定量。

1.7 统计处理

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15种有机氯标准品检测结果

由图1可见,在检测条件下,六六六、DDT各异构体能清晰分离,所检测的15种有机氯的出峰顺序:六氯苯、α-666、γ-666、七氯、艾氏剂、β-666、δ-666、环氧七氯、α-硫丹、PP-DDE、狄氏剂、OP-DDT、异狄氏剂、OP-DDD、PP-DDT。

2.2 50份蔬菜有机氯农药残留检出情况

由表1可见,所采50份蔬菜样本中,15种有机氯农药均有检出,检出率在8%~40%,其中以α-硫丹、β-666、狄氏剂、γ-666等为主。

2.3 不同类蔬菜中有机氯残留状况由表2可见,三类蔬菜之间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农药残留量依次为:根茎类、叶类、果实类。

3 讨论

农药残留问题,直接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有机氯自上世纪80年代禁用以来,直至今日仍可从环境介质和人体中发现,有机氯引起中毒事件国内时有报道[3,4]。本次对贵州省贵阳市3个蔬菜批发市场的50个蔬菜样本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测,发现市售蔬菜中存在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有机氯农药的检出率达到10%~44%,其中α-硫丹、β-666、狄氏剂、γ-666是主要的残留类型。

此次检测蔬菜样品的采样时间是12月份,由于天气寒冷,蔬菜生长过程中尚未开始使用农药杀虫,提示蔬菜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主要来源于土壤。土壤中农药残留的高低,与农药用量、农药种类及土壤环境条件、农作物对土壤残留的吸收及作物种类等因素有关。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类蔬菜中有机氯残留量的分析发现,有机氯的残留量大小依次是根茎类、叶类、果实类,说明不同类的蔬菜对有机氯农药的富集作用是不一样的,根茎类、叶类、果实类是由下向上的不同部位,根据其有机氯的残留量情况,说明它们是由底部向上转移的,也说明了表1 蔬菜中不同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检出情况蔬菜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来源于土壤,本检测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一致[5]。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是控制农药残留超标的重要环节。剧毒、高毒类杀虫剂农药用量过大、易储留是造成蔬菜残留量超标而引起中毒的客观原因。此外,在我国生产的所有农药制剂中,乳油、可湿性粉剂等剂型占60%以上,也成为影响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因素。各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要利用各种媒介,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和进行农业综合防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蔬菜水果市场的卫生监督,不定期、经常性地进行抽查,以求从根本上保证人民食菜安全。引导消费者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购买绿色无公害蔬菜、水果,并根据蔬菜类别及食用习惯选择针对性的消除农药残留的方法,如采用清水、盐水浸泡、去皮食用、沸水烫后再烹调食用等方法,尽可能、有效地去除残留农药。表2 不同类蔬菜中有机氯残留状况(1)相互两两比较,P

参考文献

[1]龚钟明,董元华,安琼,等.无锡鼋头渚夜鹭卵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环境科学,2001(2):110-113.

[2]袁旭音.太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及风险评估[J].环境科学,2003(1):121-125.

[3]张荣全,李彦.我国蔬菜中农药残留污染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蔬菜,200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