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3-07-03 16:07:22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第1篇

一、目标任务

2012年,草畜产业项目建设以“人均饲养两头牛”为目标,以“十园千户工程”和现有养殖公司(园区)巩固提升工程为抓手,继续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多元化牧草种植,破解饲草季节性不平衡难题;继续抓好架子牛补栏和良种母牛保栏工作,破解肉牛饲养总量不高难题。实现饲养规模由“小群多户”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提升,产品营销由“作坊式”向产、供、销一体化提升,饲养管理方式由传统型向科学化、现代化提升。始终抓好良种繁育、饲草加工、疫病防控、科技服务和市场营销“五大体系”建设,提升“肉牛发展模式”,推动肉牛产业上档次、上台阶。新建百头以上肉牛养殖园区(公司)10个;培育科技养殖示范户1050户,每户存栏肉牛5头以上,畜牧机械化程度、饲草加工调制率和标准化饲养普及率均达到100%;创建部级科技养殖示范基地1个、自治区级科技养殖示范基地3个;全年完成黄牛冷配改良3万头,保护良种基础母牛5000头;更新、补播紫花苜蓿2万亩,种植饲料玉米3万亩,推广玉米秸秆揉丝青黄贮5万吨,打捆包膜青贮10000包;继续落实以奖代补扶持政策,重点对规模养殖园区(公司)、养殖大户和招商引资及龙头加工企业予以奖励;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使免疫率、标识率和抗体检出率均达到100%。到2012年底,力争肉牛饲养量达到23万头以上,其中:存栏9万头,出栏14万头以上,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010元,增长18.8%。

二、实施内容

(一)肉牛养殖(园区)公司建设

新建存栏肉牛100头以上养殖园区(公司)10个,其中存栏肉牛500头以上园区(公司)2个,园区(公司)按规划要求建双列式标准化暖棚牛舍和青贮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齐全,配备饲草加工调制、配送及改良防疫设施设备,规范饲养管理,实现人畜分离。扶持引导开展肉牛规模养殖,增加经济效益,走自主经营、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原有规模养殖公司(园区)巩固提升工程

对历年建设的25个肉牛养殖公司(园区)进行巩固提升,指导开展标准化养殖:

1、规范养殖公司(园区)管理,指导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督促在家畜防疫、入园消毒、粪污处理等关键环节进行强化管理。

2、加大肉牛补栏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牛棚满负荷开展肉牛扩繁育肥。

3、制定饲养标准,加大科技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使其将配合日粮饲喂技术、玉米青黄贮技术、良种繁育技术和肉牛高效育肥技术长期应用于养殖生产。

(三)肉牛科技养殖示范户建设

1、建设数量

结合县委、政府确定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确定15个村,培育肉牛科技养殖示范户1050户。

2、实施地点

新民乡石嘴村、西贤村;泾河源镇南庄村、兰大庄村、龙潭村;兴盛乡红旗村、新旗村;香水镇下桥村、上桥村、暖水村;黄花乡胜利村、羊槽村;六盘山镇李庄村;大湾乡何堡村、大湾村。

3、建设内容

(1)每个村发展存栏肉牛5头以上科技养殖示范户70户,15个村共发展示范户1050户。

(2)示范户保证户均建有50平方米标准化牛棚一座,30立方米青贮池一座。

(3)示范户畜牧机械化程度、饲草加工调制率和标准化饲养普及率均达到100%。

(4)大力推广肉牛科技化、标准化养殖新技术,提高养殖示范户科技养殖水平。

(四)肉牛科技养殖示范基地创建

1、创建部级科技养殖示范基地1个。

建设地点:六盘山牧业公司。

建设内容:

(1)制定肉牛养殖技术规程,推广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购置TMR设备1套。

(2)加大肉牛补栏,养殖公司存栏肉牛达到1000头。

(3)建全自来水冬季提温及饮水系统。购置太阳能热水器10台,贮水箱20个,改造饮水管道500米。

(4)推广玉米秸秆揉丝青黄贮、打捆包膜青贮等新技术,配发秸秆揉丝机一台、饲草拉运三轮车一辆。

(5)培训高技能专业人员4人,养殖技术人员50人(次)。

2、创建自治区级科技养殖示范基地3个。

建设地点:大雪山牧业公司、泾水牧业、犇腾肉牛养殖公司。

建设内容:

(1)开展肉牛分群饲养及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

(2)加大肉牛补栏力度,每个养殖公司存栏肉牛均达到500头以上。

(3)每个示范基地购置饲草打捆机、包膜机1台,推广玉米青黄贮、打捆包膜青贮等技术。

(4)每个示范基地配备10吨型秸秆揉丝机一台,配备饲草拉运三轮车一辆。

(5)每个基地培训高技能专业人员2人,养殖技术人员20人(次)。

(6)使用自治区“良种肉牛管理系统”,对存栏肉牛全部建档立卡,建全肉牛饲养管理生产台帐。

(五)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1、黄牛冷配改良工作。全年引进优质西门塔尔、利木赞肉牛冻精6万支,采购冻精贮藏液氮2.4万立升,年内冷配改良黄牛3万头。

2、良种基础母牛保护补贴工作。建立改良基础母牛保护管理机制,年内保护良种母牛5000头以上。

3、维修、改建乡村两级黄牛冷配改良点5处。

(六)人工种草及草原管护工作

1、全年更新补播优质紫花苜蓿2万亩。

2、加大草原草地管护力度,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政策,积极开展草原病、虫、鼠害防治工作,加强草原防火工作。

(七)饲草加工调制工作

1、推广饲草打捆包膜青黄贮新技术,采购饲草青黄贮打捆包膜机5台,年内推广青黄贮打捆包膜饲草10000包。

2、加工调制青黄贮饲草5万吨。

(八)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1、大力实施龙头企业提升工程。扶持县内从事草畜产业种、养、加,产、供、销龙头企业,促进草畜产业链快速发展。

2、充分利用六盘山活畜交易市场“洼地”效应,搞活全县肉牛流通、交易、屠宰市场。

3、创新宣传方式,通过举办肉牛加工产品推介会和建立网络网站等形式,加大对优质牛肉品牌的对外宣传力度,提高牛肉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4、举办2012年赛牛会(含肉牛交易会)。

(九)贷款贴息

对规模养殖公司、养殖大户及饲草加工配送企业给予养殖业贷款贴息。

三、政策措施

(一)项目建设补助标准

1、新建标准牛棚经验收合格后,每平方米项目补助60元,青贮池每立方米补助80元;新建养殖园区(公司)饲草料房也纳入补助范围,补助标准同牛棚建设。

2、新建养殖园区(公司)水、电入场,公司主要道路、场地用混凝土硬化的,经验收合格后给予5万元补助资金。

3、肉牛科技养殖示范户和良种母牛保护示范村存栏良种母牛全部实行建档立卡,经监测后,对长期保栏开展改良繁育的每头母牛每年给予500元补助。

4、新建一处黄牛冷配改良点(面积33平方米以上),并配置完备的冷配改良器械,给予补助资金1.8万元;维修改建黄牛改良点,每个改良点补助资金6000元。

5、养殖户每种植1亩紫花苜蓿项目补助2kg种子。

6、对规模养殖园区(公司)及养殖大户投放中型畜牧机械,散养户投放小型畜牧机械,畜牧机械享受自治区农机具补贴政策。对未纳入农机具补贴范围的饲草拉运三轮车,采取项目补助、政府采购的方式直接发放到养殖园区(公司),每辆补助0.8万元。

(二)贷款贴息

对新建的2个存栏500头以上肉牛养殖公司给予贷款本金50万元利息贴息。对其余新建规模养殖公司以及养殖科技示范村的养殖示范大户给予贷款利息贴息。

(三)落实以奖代补政策

1、新建养殖园区(公司)以奖代补。新建肉牛养殖公司按标准完工后,改良防疫设施设备齐全,水、电、路基础设施完善,能够开展规范化养殖,存栏肉牛在100头以上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200头以上的奖励10万元,300头以上的奖励30万元,500头以上的奖励50万元。

2、养殖园区(公司)巩固提升以奖代补。鼓励原有养殖公司(园区)加大肉牛补栏力度,经监测,牛存栏长年稳定在100头以上年终一次性奖励5万元;牛存栏在200头以上年终一次性奖励10万元;牛存栏在300头以上年终一次性奖励15万元;牛存栏在500头以上年终一次性奖励30万元;牛存栏在1000头以上年终一次性奖励50万元。

3、养殖示范户以奖代补。年内确定的15个村1050户养殖示范户,经对基础设施验收及牛存栏监测后均达到要求的,每户给予3000元的奖励。

4、科技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以奖代补。对于创建部级和自治区级的科技养殖示范基地,经验收达标后,分别给予以奖代补资金20万元和10万元。

5、饲草青黄贮以奖代补。饲草加工企业、规模养殖园区(公司)和养殖农户开展玉米青黄贮的给予一次性补助,补助标准为:500立方米以上的每立方米补助25元。大力推广打捆包膜青贮技术,每吨补助80元。

(四)龙头企业以奖代补

1、对当年通过招商引资或其它方式在我县从事肉牛屠宰加工的企业,年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年终一次性以奖代补100万元;

2、经检疫监测,年屠宰加工肉牛在10000头以上,年终一次性以奖代补50万元。

(五)建立保险制度

积极探索建立适合草畜产业发展的政策性保险制度,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六)举办2012年赛牛会(包含交易会)

举办2012年赛牛会(包含交易会),对县内养殖园区(公司)及农户饲养的良种肉牛进行选评,对获奖牛主给予奖励。

四、管理办法

采取政府引导,银行支持,协会管理,农民参与,自主发展的运行机制。

1、养殖园区(公司)建设管理。县委、政府与各乡镇签定养殖园区(公司)建设责任书,制定责任制、限时制。各乡镇要按照肉牛养殖园区(公司)建设规划设计建造,实行“八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建造模式,统一饲养模式,统一资金管理,统一污染治理,统一饲养标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订单销售。

2、良种母牛保护监测管理办法。对确定保护的良种母牛统一佩戴耳标,开展建档立卡,建立台账,全部录入计算机管理,长期进行动态监测,年底对存栏稳定,且能够繁育的良种母牛给予补助。

3、存栏母牛、犊牛保护办法。对全县存栏母牛和良种牛犊实行保护,对屠宰和出县境的母牛、良种牛犊实行逐级报批制度。

4、牛棚、青贮池建设管理办法。继续鼓励支持养殖大户建设肉牛集中养殖园区(公司),实行人畜分离,科学养殖。养殖示范村牛棚、青贮池建设实行报批制度。

五、主要措施

(一)抓责任落实。各乡镇要把草畜产业项目建设工作置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县农牧局、畜牧中心积极做好乡镇对接工作,负责选派畜牧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每人定点承担1个养殖园区(公司)、示范村的技术指导任务,全年驻村时间不少于9个月。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第2篇

1 肉牛的挑选和购买

在购买肉牛时,首先要注意根据肉牛的外貌特征予以观察,购买嘴和鼻孔比较大、眼睛有神的肉牛,同时,肉牛也要做到腿长、大腿粗、牛尾有力等特点。这样购买的肉牛其食欲好,并且更加健康。皮毛较软并且肉牛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这样的牛在发育过程中生长更为迅速,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较高。

选用高品质杂交牛能够有效利用牛的基因优势,使得牛能够在短时间内增长许多高品质的牛肉。如杂种牛较为缺乏,选用年龄在3岁到8岁的本地阉牛也能够实现短时期内牛肉的出产。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本地阉牛的健康和彪壮,这样在养殖过程中才能够实现出肉效率的增加。

2 肉牛的饲养

在肉牛的饲养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实现精细饲养模式,另一方面要通过改善饲料的配比,满足肉牛营养的供给。在喂养过程中,实现通过氨化处理的草料对肉牛进行喂养,提高饲料到牛肉的转化比例,增加饲料的口感以促进肉牛的食欲。同时,适当对肉牛补充混合肥料,通过玉米和麻饼以及面饼等的混合,降低肉牛饲养的成本。饲料的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肉牛的出肉率,使得在同等时间内,肉牛体重增长更为迅速。使用范围比较大的是增重剂技术,使用该种添加剂能够有效提高饲料的回报力度,使得肥料得到最大限度利用。

做好饲料的处理对于肉牛的饲养来说也极为关键,在通常意义上来说,有两种方式进行饲料的处理。一种是使用青贮的方式,凭借乳酸菌在大自然中的发酵作用,使得饲料的口感发生改变,更适合喂养肉牛,同时也提高了其营养价值,延长了其保存年限。另外一种饲料处理方法是氨化处理,其相比较于青贮处理来说,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不受季节的限制。被氨化处理的麦秸在与其他饲料搭配使用中也能够发挥很好的效果,能够作为肉牛在缺草季节时的应急饲料。

2.1 增强管理

由于肉牛的饲养区别于奶牛,其在饲养要求低于奶牛,但在整体的喂养阶段也是不能忽略的。从整天来看,肉牛的喂养管理需要做到几个方面,一是对饲料的调配,二是建立日常饲料的配比和饲养时段,同时,也要保证饲料的健康与安全,建立卫生和消毒的制度。

在饲料的调制方面,可以将干草进行切短后再投食,这样能够减少肉牛咀嚼和消化的时间,肉牛更容易上膘。同时,可以将切短后的饲料进行三至五个小时的浸泡,之后在其中掺入精料,并通过不断搅拌后,实现其对肉牛的饲养。在使用青贮处理或者氨化处理的肥料时,都可以直接使用进行喂养。

在喂养过程中,需要注意,增加在夜晚的饲料喂养量。这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养殖动物来说,牛的消化系统具有夜食的特点,在夜晚其消化能力比较强,在夜晚投喂也能够保证肉牛的肉量增多。在肉牛的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将其放置在室外,保证其日光的照射和空气的流通,这样能够有利于牛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在夜晚,将其带入室内进行管理。给牛饮水时可以适当添加食盐和苏打,这样能够提高肉牛活力,增加其生长态势。

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给牛洗刷体表的毛发也能够促进肉牛的血液循环,这样能够使得牛的生长和发育得到促进,在冬季时,该种做法更为有效。

2.2 加强防疫

疫病的防治在肉牛的饲养过程中极为重要。疫病的发生或多或少会对肉牛的出肉率造成影响,甚至导致牛的死亡。虽然牛的体格较为健壮,因此不易发生疫病。但在养殖过程中,仍然要加强对疫病的防治。

2.3 保持环境清洁

保持养殖场地的清洁能够有效避免肉牛感染各类病原和细菌。在养殖过程中,通过对牛圈的消毒和驱虫达到防治的目的,与此同时,保证牛在生长过程中牛圈的清洁卫生,当牛感染某种疾病时,要对其进行隔离处理,保证牛摆脱疾病后,再将其放入牛群之中。在场地门口要建立消毒池,外来的人员和物体都要通过其进行消毒。同时对于肉牛的粪便和因病而死的小动物的尸体也要及时进行清理,避免病菌的滋生和变异。

2.4 做好免疫防治

对于养殖场中新购进的牛,要对其进行隔离处理,十天后如果发现没有异常情况和患病情况,才能够将其与其他肉牛进行混合饲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传染病由外部在养殖场内扩散。同时,对于不同年龄的牛适当进行分开饲养,避免抵抗力较弱的牛在与其他牛共同饲养时,其病菌也会相互传播。

定期对肉牛进行驱虫,使用口服除虫药剂即可对肉牛的体内和体外病虫进行清除,对于存在于肉牛体表的寄生虫和螨虫等,可以使用药物进行喷洒,保证肉牛皮毛的光洁和干净。

良好的免疫措施是防治牛的传染病和牛冬痢等疾病的关键。在应对牛的某些传染病时,要注意对牛进行免疫注射,做好免疫防范工作。由于牛的体格较为健硕,因此在防治时大可以采用免疫代替治疗的方式。建立肉牛的免疫档案,使得牛能够在常年免除疫病的威胁,保证健康的生长。

3 总结

因此,在肉牛的饲养过程中,其主要是通过对饲料的处理和对养殖的管理来增加肉牛的产量,增加其出肉率。同时,做好免疫防治工作,避免疫病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与此同时,做好肉牛的品种挑选工作,选取良种进行培育的同时,还要对肉牛的毛色和体表特征进行观察,挑选精力较为旺盛的肉牛进行饲养。综合利用牛的养殖技术,实现肉牛的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张卫红,谭哲,吴妞霞,刘丁荣.牛的养殖技术[J].环球人文地理,2014,16:67.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第3篇

1、指导思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施肉牛产业化为方向,以发展肉牛养殖公司、建设养牛小区、培育养牛大户、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为主要模式,依靠科技,强化政策扶持,着力发展基础母牛,迅速增加肉牛养殖量,逐步使肉牛产业走上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真正把肉牛产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2、发展目标:从发展基础母牛着手,逐年引进良种母牛、改良地方牛,培育养殖能繁母牛专业大户和肉牛养殖大户,引导、鼓励农户养母牛、繁小牛、出栏商品牛。力争用2-3年的时间,全市培育发展2-3个年供良种母牛500头、出栏商品牛1000头以上的养殖公司,建成20个肉牛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以上),培育200户养牛大户(户均出栏百头以上),带动2000个肉牛养殖户(户均出栏5头以上),基础母牛存栏10万头,新增出栏商品牛5万头。5年内,实现目标任务翻一番。

二、发展肉牛产业的扶持政策

1、项目扶持。对达标的肉牛养殖公司、养殖小区和加工企业优先进行项目申报,加快产业发展。

2、信贷扶持。采取金融部门发放货款,市财政贴息代补的形式。扶持对象:养殖能繁良种母牛5头且饲养1年以上的专业户;存栏商品肉牛50头且饲养4个月以上的养殖大户;入住养牛小区的养殖户;规模化种牛繁育场。扶持措施:对良种母牛养殖专业户和规模化种牛繁育场,按每头种牛贷款3000元,市财政贴息300元;对肉牛养殖大户和入住小区的养牛户,按每头肉牛贷款500元,市财政贴息50元。

3、财政扶持。鼓励农民利用民间资本发展肉牛产业,对养殖能繁良种母牛5头且饲养1年以上的专业户,市财政按每头良种母牛奖励300元;对存栏商品肉牛50头且饲养4个月以上的专业户,市财政按每头肉牛奖励50元;对达标的肉牛小区,市政府奖励5万元;对建成并发挥社会效益的肉牛品改站,市政府奖励3万元;对肉牛养殖大户每年进行评比,前10名每户奖励1万元。

三、发展肉牛产业的主要措施

1、搞好技术服务。(1)加快品种改良。要指导各乡镇或专业大村建立肉牛品种改良站(点),大力开展人工授精技术,提高肉牛良种率。以市场为导向,以民营化为主要形式,等乡镇(场)建设标准化肉牛品改站和养殖基地,年在全市普及。(2)加强技术培训。多层次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和应用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及肉牛安全生产等技术,从整体上提高农户肉牛养殖水平。(3)加大指导示范。分区域建立养牛示范户,技术骨干对养牛小区或示范户实行包联,全程跟踪技术服务,以点带面,拉动肉牛产业发展。

2、鼓励种草养牛。积极鼓励养牛户大力发展牧草种植,以牧草种植带动农村种植业结构的优化,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带动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各地要根据各自肉牛养殖规模,及早动手,科学规划,保证肉牛饲草需求。

3、培育龙头企业。依托新美香食品公司,利用所属新盛公司现有场地和设施,组建肉牛屠宰、分割、熟食加工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之路,延伸产业链。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为建厂提供便利条件。对养殖户的扶持、奖励兑现与公司收购挂钩,公司应按市场价收购。

4、发展经济合作组织。要把民间协会建设作为促进肉牛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积极引导镇、村、组分别组建肉牛合作社,向农户提供市场、技术等系列化服务,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经济合作组织健全合作章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5、严格考核结账。市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经常性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深入小区、深入大户,积极开展督促检查、现场办公、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并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要层层研究制定肉牛产业发展的考核结账办法,并严格考核结账。

四、加强对发展肉牛产业的组织领导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第4篇

关键词:牛羊;原生态养殖;思考

1改变传统的放养模式

我国传统牛、羊养殖多为散养、放养,且一般为农户养殖,喂养时间在3~5年以上,这样的养殖方式产出的牛羊肉肉质老化,牛品质无法保证,无法保证肉质的健康营养;另一方面,散养的牛羊较规范化的圈养来说,容易产生更多的疾病,牛羊本身疾病不能得到更好地防治,严重影响到动物健康,很难产生优质的牛羊肉产品。生产营养丰富、健康安全的优质牛羊肉,需要改变原有的养殖模式,采用原生态的养殖方法,将牛羊的养殖与生态的保护相结合,形成一套有利于牛羊健康身长的标准化养殖模式:牛羊的生长环境怎样监控,怎么科学喂养,生长周期怎样控制,牛羊的饮食结构怎样进行调整,对于常见的疾病怎样进行防治,才能保证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饲养出更加优质的牛羊,是养殖户必须思考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应该有科学依据地形成各自的标准化操作套路,这样才能保证牛羊原生态养殖的顺利开展。

2树立原生态养殖意识

我国现阶段,原生态养殖的意识还未深入走进养殖户心中,很多养殖户还没有健康养殖的意识,不能将我们的养殖与生态的发展相结合起来,发展原生态养殖,部门养殖户只注重短期的养殖利益,完全将环境的保护与养殖业的协调发展置之不理,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破坏严重,对于养殖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强。引导养殖户形成生态保护的意识,是一项非常重要也是巨大的工程,牛羊的原生态养殖,要树立正确的养殖意识,提高养殖户的文化素质,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全然不顾养殖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和发展压力,一旦破坏,就会发更大的力气无修复,所以,生态养殖的意识,让养殖户从开始就能将原生态的发展考虑周全,保证养殖过程的健康、绿色、安全。

3引用先进管理技术,保证养殖环境安全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养殖环境还较差,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造成牛羊的生长环境污染严重等,这些都会产生很多隐患。牛羊的原生态养殖,首先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加强牛羊生长环境的监测,逐渐实现自动化的管理:对牛羊生长过程实现自动化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对环境进行微生物、污染情况等自动监控,可以保证其原生态养殖的各项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做到随时监控,及时调整。

4借鉴先进养殖技术,把握生态养殖科学性

落后的养殖技术是牛羊原生态养殖的一大阻碍,目前,我国牛羊的养殖主要表现为技术落后,很难实现与国际接轨,很多地区对于牛羊的养殖缺乏管理的经验,很少关注牛羊饲养饮食搭配等方面的问题,饲料补营养,搭配不合理,养殖环境不能达到安全环保要求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牛羊的饲养,没有合理的规划,牛羊的养殖也会造成很多环境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饲料的不合理使用,从而产生空间和财力的不必要浪费。更新养殖技术,合理利用资源,是我们进行牛羊原生态养殖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养殖规模和管理模式比较规范和成熟的养殖单位经验,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学习配制优质的营养饲料为牛羊的生长提供更加优质的食物,对于饲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杜绝使用不合格的饲养产品,保证牛羊肉质产品的安全性。

5做好疾病防疫防治工作

疾病同样是牛羊养殖的一大威胁,在牛羊的生长过程中,疾病会影响其健康,从而影响生长。发展原生态牛羊养殖,必须建立好对牛羊疾病的防治预案,制定好防治的方法,在养殖过程中,总结牛羊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并在不同的季节提前进行各种疾病、疫情的防治准备,在养殖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养殖的方法,也要学习涉及到动物医学方面的知识,对牛羊的生长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首先,保证生长环境的卫生,从源头减少疾病的滋生;其次,保证其饮食健康;减少不安全食品带来的牛羊疾病,还要关注气候对其影响,减少牛羊流行性感冒的发生,有效防治疫情,减少病害的传播,严重影响环境。

参考文献

[1]赵卫东,柯丽白,刘宜勇,杨菊清,王锡波.新疆犁河谷细毛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草食家畜,2016(01).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第5篇

关键词:肥牛;养殖;技术;饲养;品种

牛肉在肉类市场中比较受欢迎,因为牛肉的营养价值比较高,而且口感也比较好。育肥牛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牛肉在市场上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对养殖户有着一定诱惑,很多养殖户都开始学习育肥牛的养殖技术,这促进了肥牛养殖业的发展。只有掌握育肥牛养殖技术要点,才能保证养殖的经济效益,这包括品种选择、饲养方式、饲养管理等方面,如果饲养方式不当,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1]。

1育肥牛的选择

为了保证育肥牛的质量,养殖户首先需要选择肥牛的品种,这还包括对肥牛体重、年龄、外貌特征等方面的选择。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肥牛品质主要有: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等,为了保证肥牛能卖一个好价钱,应选择肉质口感比较好的肥牛品种。比如养殖西门塔牛,应保证成年公牛的体重达到1000~1200千克,母牛应该达到600~700千克,选择时还要对牛的外貌特征进行观察,保证其四肢健全,而且形态正常,避免选择病牛。

2育肥牛养殖技术要点

2.1饲养方式

2.1.1散放圈养散放圈养主要是针对幼龄肥牛,一般是将月龄相当或者体重相当的牛放在一起圈养,这种饲养方式可以增加牛的体重,而且在进食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抢夺、打架的情况,避免了幼牛受伤,也避免了肥牛生长出现发育不良的情况。2.1.2栓系饲养栓系饲养主要是针对成年肥牛,这种饲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肥牛的进食量,控制其体重。在饲养的过程中,饲养员需要对每头牛进行编号,这可以了解每头牛的进食情况,也可以方便对肥牛进行疾病检测,对生病的牛进行特殊照顾。

2.2适应期饲养管理

2.2.1饮水在饲养肥牛时,应控制好饮水问题,不能放任肥牛暴饮,这会影响牛的肉感,也不能让肥牛长期处于缺水状态,这在肥牛运输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一定要保证肥牛正常饮水。在适应期,首次饮水后,应间隔4~5小时后再饮水,而且需要在水中加一定量人工盐,这可以及时补充肥牛体内散发的水分。2.2.2喂养优质干草肥牛饲喂的干草对其肉质也有一定营养,为了保证育肥牛的经济效益,饲养员需要控制好喂养的饲料质量。在肥牛饮水后,应喂适量优质干草,一般每次饲喂的量都不一样,一般是逐渐增加的方式,比如饮水后第一进食5千克优质干草,间隔2~3天后适当增加优质干草的进食量,再间隔5~6天让肥牛充分进食优质干草[2]。2.2.3混合精料的饲喂在饲养肥牛时,为了提高其抵抗力以及免疫力,也会饲喂混合精料。一般是饲喂2~3天粗饲料后,再饲喂混合精料,而且混合精料也是采用逐渐加量的方式进行饲喂,不能一次进食过多,也不能忽多忽少,这都会引起疾病。

2.3育肥期饲养管理

2.3.1饲喂方法在育肥期,饲喂方法与肥牛的体重有着较大关系,这一时期需要控制好饲喂的时间,也要设定好饲喂的次数。对于幼牛,一般是3次喂食/日,而且每次喂食的时间在1小时左右。如果是月龄较小的肥牛,或者体质比较弱的肥牛,则需要延长喂食时间。2.3.2管理方法肥牛饲养员需要掌握专业的饲养技术,为了保证养殖效益,需要加强对饲养员的管理。对于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应安排特定数量的饲养员对肥牛进行饲养,不同的饲养员负责不同的工作,管理者要安排好每一位饲养员的工作量,保证饲养工作合理、有序地进行。

2.4出栏判定

2.4.1采食量判定根据采食量进行判定是指,当采食量不超过正常数量的1/3时,肥牛就可以出栏了。这一般是以干物质为判定标准,肥牛采食量低于活重的1.5%时,则为出栏的最佳时期。2.4.2脂肪沉积程度判定脂肪沉积程度判定是指,肥牛某些部位脂肪的沉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出栏。当肥牛过了成年期,体积就会停止生长,某些部位脂肪增厚,比如坐骨端、腰部、腹肋部,这时候则为出栏最佳时期。2.4.3育肥度指数判定育肥度指数判定是指,通过科学计算的方式判定肥牛是否可以出栏。在计算时,主要是根据肥牛体重与身高的比例,计算公式是:育肥度指数=体重/身高×100。当指数越大,则证明肥育度越好,当指数在500~526时,则为最佳出栏时期[3]。

3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为了提高育肥牛的养殖技术水平,需要做好肥牛品种选择,还要加强适应期、育肥期的饲养管理,加强对饲养员的管理,保证其采用正确的饲养方法,这样才能加快增肥速度,才能保证养殖肥牛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邵燚.育肥牛养殖现存问题与科学养殖策略探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11):23-24.

[2]任丹.育肥牛养殖常见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6(05):33-34.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第6篇

关键词:金沙县 肉牛产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养牛业成为产业结构的亮点,也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金沙县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开展肉牛育肥示范基地建设。农户从过去的粗放型放牧逐步转变为规模化、标准化方式饲养,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良种牛不断引进,管理技术和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以龙头企业的带动为主,引导和带动农户积极参与,使得肉牛产业得到稳步健康和持续快速发展,养牛农户不断增多,促进地方的经济、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解决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而言,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金沙县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1.1自然生态条件

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东部,地处乌蒙山山脉与娄山山脉交界处,坐落于乌江流域与赤水河流域,东经105°47′ — 106°44′,北纬27°07′— 27°46′之间【1】。全县总人口为678496人,其中农业人口610929人,非农业人口67540人。全县国土面积为2528㎞2 ,耕地面积184万亩,牧草地54万亩,其他用地13万亩。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气温12.1℃—16.5℃之间,年平均降水量1046㎜,因此,金沙县可以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大力依靠科技进步全力发展可持续生态畜牧业。

1.2肉牛的饲养现状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和金沙县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依托该县优质的草场资源大力发展可持续生态畜牧业,建设肉牛育肥示范基地,肉牛产业成为金沙县的产业发展之一。金沙县发放各项惠农补贴3.87亿元,流转土地14.21万亩[1],到2011年,全县牛存栏8.88万头,出栏1.39万头,分别比2010年同期增长14.2℅和2.2℅,养殖大户已发展到2725户,其中养牛大户121户,占全县养殖大户的4.4%,规模养牛场7家,牛人工授精配种11685头,产犊8296头,设牛冻配点28个,共输配母牛12215头。

1.3 金沙县发展肉牛的生产模式

为了不断提高肉牛产业的经济效益和提高产业化生产,金沙县组建育肥示范基地和肉牛生产合作社作为龙头企业,农户的有机结合,即是运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利益均沾的产业化之路,以“生态循环、种养结合、订单购销”的形式发展肉牛产业。由公司向农户发放母牛和免费为农户进行冻精配种,公司按市场价10%的价格回收犊牛进行育肥,由企业引导和带动农民积极参与,形成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肉牛产业化的经营发展和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1.4 基础设施建设

金沙县基础设施有一定的基础。其标准化圈舍及配套设施3.2万㎡,如:肉牛养殖场4个,饲料加工厂1个,畜产品加工厂1个,技术培训站40个;产地检疫报检点47个,县级动物疫病监测中心1个,乡镇兽医站4个,乡级兽医室26个等设施。

二、金沙县发展肉牛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整体养殖规模小,经济效益不高

贵州省金沙县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养牛的数量和规模较小,未能形成比较稳定的龙头企业为主和新的生产模式为主线的养殖方式。农户的生产方式还是传统的饲养方式,圈舍空间狭小,光照条件差,饲养科技含量低。因此,生产农户饲养牧牛的生产效益低,对市场价格信息反应落后和承担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因素影响了金沙县肉牛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2]。

2.2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较低

目前,由于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的几乎是养殖技术水平低和无饲养管理能力的老人、小孩或文化程度较低,而养殖肉牛周期时间长,成本高,效益低,农户没有大面积的养殖场所和大量的养殖资金,难以使肉牛的体格、体质和层次提高,而有条件的地方,产业结构还没有建立,因此,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沙县的肉牛产业发展。

2.3 基础设施薄弱

金沙县肉牛产业的发展虽然有一定的基础设施,但随着其发展和资金不足,将会面临着对外交通、供水、饲养管理、圈舍设施等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前服务设施方式和服务体系建设落后,设施陈旧、设备不完善,而且资金和新技术、新设施的筹备不足,是难以满足长期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

三、金沙县发展肉牛产业的对策

3.1 大力改造传统的经营方式,促进养牛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金沙县政府应积极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肉牛养殖基地,以龙头企业作引导,积极培植专业合作社的饲养员、人工繁育技术员和大力培植肉牛现代养殖户,加强推进一体化经营,大力扩建标准化的养殖基地,引导和带动农民积极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推进减贫和脱贫致富进程,实现有由传统养牛业向现代养牛业转变的经营过程,从而促进养牛业增长。

3.2 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

金沙县地区肉牛养殖企业和农户的资金主要是以自筹的为多,导致发展规模小、速度慢、周期长、饲养方式落后、经济效益低。因此,要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就必须强化政策扶持力度,给予育肥基地、专业和作社和农户建设饲养圈舍场所,利于提高肉牛产业发展环境和促进发展。

3.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金沙县应完善公司及农户养殖的基础设施,譬如青贮池、沼气池、兽医化验室、技术培训中心站等配套设施,给农户配套饲草加工机械和安排农具购买补贴,应提高肉牛饲养科技管理水平,强化科技支撑,全面推进金沙县肉牛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健全科技推广机构,不断提升肉牛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贵州省金沙县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2013年—2020年),金沙县人民政府.2012年10月

[2]曹建民,张越杰,田露.我国肉牛产业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现代畜牧兽医出版.2010年3月

[3]若见,靳义超,陈龙.化隆县肉牛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青海省畜牧兽医杂志出版.2006年第36卷第1期

[4]李义书,陈斌玺.海南肉牛业发展历史、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海南省畜牧技术推广站.2010年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第7篇

关键词 城郊畜牧业;现状;亮点;制约因素;思路;对策;青海湟中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340-02

1 湟中县城郊畜牧业生产现状

湟中县总面积2 700 km2,有耕地5.65万hm2、林地2.81万hm2、草地9.65万hm2。辖10镇5乡、393个行政村、总人口50.25万人。2011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1.99亿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9.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894.27元,畜牧业人均纯收入占1 212元。全县猪、牛、羊、鸡存栏分别达到17.55万头、10.76万头、33.94万只和34.75万羽,出栏分别达到14.91万头、6.65万头、26.45万只和39.39万羽;肉、蛋、奶、毛产量分别达到25 792、2 440、65 922、487 t,同比增长17%、36%、18%和11%。

近年来,湟中县畜牧业依托三面环卫省会西宁的区位优势,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把推进规模养殖作为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着力点,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以小南川奶牛养殖、康城川肉牛肉羊养殖和西川生猪养殖及仔猪繁育三大生态养殖示范园为主的青海湟中湟水源地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养殖园区内基地总量达到95个。2011年园区总产值达到1.672 7亿元,比2010年增长0.121 7亿元、增长率为7.8%。目前园区内良种奶牛、肉牛、肉羊、生猪和良种蛋鸡存栏总量分别达到0.5万头、2.3万头、1.9万只、4.2万头和10万羽,肉牛、肉羊、生猪、肉鸡出存栏总量分别达到1.8万头、0.8万只、4.9万头、12万羽。

2 工作中呈现的五大亮点

一是建基地。新建各类养殖基地15个,其中生猪养殖基地3个、奶牛养殖基地1个、肉牛肉羊养殖基地6个、家禽养殖基地2个、特种养殖基地3个,新建基地数量位于全市第一,全县养殖基地总量达到80个,处于全省领先。二是扩规模。对17个基地改造升级,基地畜禽出栏和存栏都比2010年显著增长,园区总产值达到1.672 7亿元,比2010年增长0.121 7亿元、增长率为7.8%;良种奶牛存栏数量总量达到5 095头,出栏肉牛7 650头,肉羊8 200头,存栏良种蛋鸡5万羽。三是提标准。按照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标准,通过改造升级,2012年认定部级标准化养殖基地3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基地12个,已建成基地中已认定部级标准化养殖基地数量达到了4个、省级标准化养殖基地数量达到了34个。四是促改良。2012年引进各类良种畜17 955头只;完成牛改1.8万头(其中冷配1.15头),绵改3.2万只,猪改1.6万头,推广良种雏鸡28万羽。五是抓补奖。按村进行联户承包,全面完成了各乡镇的基本情况统计、414个村实地构图和室内电子绘图、16个乡镇12.97万hm2基本草原划定和10万多户农户信息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录入等工作,现已通过省级验收[1]。

3 发展城郊畜牧业的制约因素

3.1 基础设施仍薄弱

由于长期的农牧业投入不足,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起步晚,覆盖面小。受客观条件限制,农机具配套率低,机械化物质装备较差。特别是长期以来,对农业区的草地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严重不足,水土流失严重,饲草料产业发展滞后,草场得不到有效治理和充分利用。

3.2 经营方式仍粗放

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起步晚,传统的“一家一户”为主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农牧业结构调整缺乏重大农牧业项目支撑,特色优势产业尚未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之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低,没有形成品牌。

3.3 农业人才仍匮乏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村精英阶层的大量农业劳动者流失,素质老弱化,缺乏懂知识、有技术、有素质的农业人才,影响现代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型经营方式在农村的扩散。

3.4 支持资金仍不足

示范区建设迫切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县级财力有限,争取中央和省级建设项目较困难,整合县政府各部门的资金集中打造示范区的机制尚未形成,农民贷款难,企业流动资金紧缺,融资渠道窄,招商引资难度大。

4 发展城郊畜牧业的思路

重点创建奶牛、肉牛肉羊、生猪三大特色产业核心示范园,并在空间布局中的“三带”区域内,高标准建设生产示范基地。

4.1 奶牛产业示范园区

产业展示园:按照“完善功能、扩大规模、设施配套、提升档次”的建设原则,扩建现有的田家寨镇新村青海圣亚高原牧场、李家台村春源奶牛养殖场2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基地,形成“一园双核”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园,建成全县奶牛发展的展示区和样板区。

园区功能定位:①全县奶牛规模化养殖示范中心;②现代化养殖设施与装备展示中心;③奶牛规模化养殖技术孵化基地;④全县重要的奶牛生产及饲料种植基地;⑤龙头企业奶源供给基地;⑥奶牛产业化经营的典型和样板。

主攻方向:坚持以奶牛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为重点,集中打造全县的奶牛产业带和重点乡、村奶牛基地,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和产业集中度,加大品种改良,推广良种、良料和良法,推进青贮玉米等饲草料基地建设,率先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奶牛单产,增加牛奶总产。

核心区:以田家寨镇李家台和新村为核心区,按“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模式构建。

辐射区:辐射带动田家寨周边其他村,并在上新庄镇、大才乡、多巴镇、拦隆口镇、鲁沙尔镇、西堡乡、汉东乡、上五庄镇和李家山乡9个乡镇中的20个重点村,建设高标准规模化养殖小区。

4.2 肉牛肉羊产业示范园区

产业展示园:在上五庄镇友爱村,高标准、高起点建设1处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园,细分功能分区,配套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成全县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展示区和样板区。

园区功能定位:①全县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示范中心;②现代化养殖设施与装备展示中心;③肉牛肉羊繁育和育肥技术、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展示中心;④全省重要的肉牛肉羊生产基地;⑤龙头企业优质牛肉、羊肉原料供给基地;⑥肉牛肉羊产业化经营的典型和样板。

主攻方向:以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为重点,集中打造全县肉牛肉羊产业带和重点乡、村肉牛肉羊养殖基地,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和产业集中度,加大品种改良,推广良种、良料和良法,推进饲草料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养殖技术,增加牛肉羊肉总产。

核心区:以上五庄镇友爱村为核心区,按“园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模式构建。

辐射区:辐射带动大才乡、共和镇、上新庄镇、上五庄镇、拦隆口镇、田家寨镇、土门关乡、鲁沙尔镇、多巴镇、西堡镇、李家山镇等11个乡镇中的59个重点村,建设高标准规模化肉牛肉羊养殖小区。

4.3 生猪产业示范园区

产业展示园:在李家山镇崖头村,高标准建设1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园,配套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成后,成为全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展示区和样板区。

园区功能定位:①全县生猪规模化养殖示范中心;②现代化养殖设施与装备展示中心;③生猪高效繁育和育肥技术、全价饲料配方技术、机械自动化养殖技术展示中心;④全省重要的生猪生产和猪肉供给基地;⑤生猪产业化经营的典型和样板。

主攻方向:按照“统一规划、规模建棚、提高档次”原则,着力建设高标准规模化养殖小区,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单产水平和生猪育肥效果,提高全省市场猪肉供给能力。

核心区:以李家山镇崖头村为核心区,按“园区+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的模式构建。

辐射区:在“三带”中的拦隆口、多巴、共和、李家山、西堡、上新庄、鲁沙尔镇、田家寨镇等8个乡镇的30个生猪重点养殖村建立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

5 对策

5.1 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科学发展畜牧业,以保证农户的收入为主线,从传统的畜牧业生产转变成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明确每个领导的发展目标任务,使领导参与到实际的监管监督中去,并对领导的工作结果进行考查与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其年终奖的考核项目之一,推进现代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快速发展。

5.2 打造示范园区

加强湟中县示范园区的建设,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头作用,重点推进小南川奶牛养殖区、西纳川肉牛肉羊养殖区和西川生猪养殖及仔猪繁育养殖区建设,提高园区畜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5]。

5.3 增加资金投入,加大项目建设

积极争取各级支农资金,完善多方式、多渠道、多元化畜牧业投入机制体制。加大养殖场建设、病虫草害防治、畜禽良种工程等项目的建设。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

5.4 推广现代科技

一是加强科技培训。培养一批懂知识、有技术、有素质的畜牧生产队伍。二是加强科技推广,大力推广科技新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建立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三是加强良种引进和繁育,提高养殖效益。引进良种畜,全面提升畜禽生产性能和品质。通过推广现代科技,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6-8]。

5.5 强化防检监管

认真贯彻畜疫防治的“双轨”目标责任制,强化行政轨的工作力度,完善“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机制,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以及执法监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防止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为养殖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4,9-11]。

5.6 加强草原保护

一是积极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促进绿色、生态、有机的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大天然草场保护和建设力度,积极争取草场建设和保护项目。三是扩大人工种草规模,努力推进草业产业化进程。四是积极开展种草养畜,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饲养方式,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1,12]。

6 参考文献

[1] 杨永奎.加快推进湟中县现代畜牧业进程的思考[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2,42(2):50-51.

[2] 安维军.青海省湟中县畜牧业“十一五”发展取得的成就及“十二五”发展规划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3):64-65.

[3] 王燕明.湟中县特色畜牧业发展思考[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1,41(2):40.

[4] 李积花,王曙光.湟中县畜牧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9(3):57-59.

[5] 李启光,伊万娟.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 培育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J].青海草业,2005,14(2):39-41.

[6] 周明秀.玛沁县畜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青海草业,2004,13(3):54-56.

[7] 王慧.湟中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380-381.

[8] 刘春鸽,孟繁锡.中国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世界农业,2006(11):18-21.

[9] 彭中山.湟中县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草业与畜牧,2007(5):58-60.

[10] 李启光,董伟.湟中县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青海草业,2008(1):51-54.

肉牛养殖技术与管理第8篇

一、发展肉牛产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施肉牛产业化为方向,以发展肉牛养殖公司、建设养牛小区、培育养牛大户、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为主要模式,依靠科技,强化政策扶持,着力发展基础母牛,迅速增加肉牛养殖量,逐步使肉牛产业走上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路子,真正把肉牛产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2、发展目标:从发展基础母牛着手,逐年引进良种母牛、改良地方牛,培育养殖能繁母牛专业大户和肉牛养殖大户,引导、鼓励农户养母牛、繁小牛、出栏商品牛。力争用2-3年的时间,全市培育发展2-3个年供良种母牛500头、出栏商品牛1000头以上的养殖公司,建成20个肉牛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以上),培育200户养牛大户(户均出栏百头以上),带动2000个肉牛养殖户(户均出栏5头以上),基础母牛存栏10万头,新增出栏商品牛5万头。5年内,实现目标任务翻一番。

二、发展肉牛产业的扶持政策

1、项目扶持。对达标的肉牛养殖公司、养殖小区和加工企业优先进行项目申报,加快产业发展。

2、信贷扶持。采取金融部门发放货款,市财政贴息代补的形式。扶持对象:养殖能繁良种母牛5头且饲养1年以上的专业户;存栏商品肉牛50头且饲养4个月以上的养殖大户;入住养牛小区的养殖户;规模化种牛繁育场。扶持措施:对良种母牛养殖专业户和规模化种牛繁育场,按每头种牛贷款3000元,市财政贴息300元;对肉牛养殖大户和入住小区的养牛户,按每头肉牛贷款500元,市财政贴息50元。

3、财政扶持。鼓励农民利用民间资本发展肉牛产业,对养殖能繁良种母牛5头且饲养1年以上的专业户,市财政按每头良种母牛奖励300元;对存栏商品肉牛50头且饲养4个月以上的专业户,市财政按每头肉牛奖励50元;对达标的肉牛小区,市政府奖励5万元;对建成并发挥社会效益的肉牛品改站,市政府奖励3万元;对肉牛养殖大户每年进行评比,前10名每户奖励1万元。

三、发展肉牛产业的主要措施

1、搞好技术服务。(1)加快品种改良。要指导各乡镇或专业大村建立肉牛品种改良站(点),大力开展人工授精技术,提高肉牛良种率。以市场为导向,以民营化为主要形式,2007年在郢中、胡集、石牌、东桥、柴湖、九里、洋梓、丰乐、罗汉寺等乡镇(场)建设标准化肉牛品改站和养殖基地,2008年在全市普及。(2)加强技术培训。多层次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和应用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及肉牛安全生产等技术,从整体上提高农户肉牛养殖水平。(3)加大指导示范。分区域建立养牛示范户,技术骨干对养牛小区或示范户实行包联,全程跟踪技术服务,以点带面,拉动肉牛产业发展。

2、鼓励种草养牛。积极鼓励养牛户大力发展牧草种植,以牧草种植带动农村种植业结构的优化,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带动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各地要根据各自肉牛养殖规模,及早动手,科学规划,保证肉牛饲草需求。

3、培育龙头企业。依托新美香食品公司,利用所属新盛公司现有场地和设施,组建肉牛屠宰、分割、熟食加工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之路,延伸产业链。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为建厂提供便利条件。对养殖户的扶持、奖励兑现与公司收购挂钩,公司应按市场价收购。

4、发展经济合作组织。要把民间协会建设作为促进肉牛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积极引导镇、村、组分别组建肉牛合作社,向农户提供市场、技术等系列化服务,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经济合作组织健全合作章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5、严格考核结账。市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经常性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深入小区、深入大户,积极开展督促检查、现场办公、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并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要层层研究制定肉牛产业发展的考核结账办法,并严格考核结账。

四、加强对发展肉牛产业的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