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一年级语文德育渗透

一年级语文德育渗透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03 04:56:28

一年级语文德育渗透

一年级语文德育渗透第1篇

一、汉语拼音中的德育渗透

汉语拼音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贯穿一年级学习的始终。它的内容多且枯燥,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音方法和拼读技巧,还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

1.观察情境图,联系实际生活,挖掘德育内涵

一年级语文的每课都有形象生动的情境图,教师可用来指导学生观察,学习相应的字母,进行德育教育。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学习了知识,又向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2.巧编故事,联系品德行为,指导现实生活

一年级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与人相处的意识差。在拼音教学中,我把拼音规则具体化、形象化,渗透与人共处的理念,培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习惯和意识。

3.结合教学细节,拓展德育外延

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应该以拼音教学为主,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在教复韵母“ài”时,我问:你爱谁?我又问:我们要爱护什么?学生说:我们要爱护小树苗;我们要爱护地球妈妈。这些只是细节,每次只要三言两语,对学生却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二、识写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根据汉字结构规律,结合美学原则,渗透德育。如教学“从”字时,我故意把“从”字左边的点写长,让学生与书上的“从”比较,看两种写法有何不同,哪种写法好看。学生发现书上的“从”左边“人”末笔改捺为点,书上的好看。我又问:谁知道为何“从”左面的“人”末笔要改捺为点?学生回答:这样写能使字美观。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后,点拨: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有“互相谦让”的好传统。“人”左面末笔改捺为点,可使右边“人”舒展,字就挺拔有生气了;如不变化,各占一半,互不相让,挤在一起会影响字形的美观。字如此,做人更是这样。学生通过分析,不仅记住了字的形体特点,还受到品德教育。

三、看图写话中的德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差,喜欢直观事物,对美丽图画感兴趣。抓住这一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话时,可进行德育教育。

一年级语文德育渗透第2篇

(一)层次分明

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层次分明,课本内容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划分与编排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也有层次之分。像低年级课文中的《刘胡兰》,就是非常直接地学习主人公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在中年级的课文中,《》则要让学生学习热爱人民,憎恨敌人的思想;而在高年级的课文中,《舍身炸碉堡》进一步学习了同志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甘愿献出宝贵生命的崇高品质,强调树立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思想。这样的教学不仅全面,而且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认识生字的同时,也接受了精神品质的影响。

(二)渗透性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讲解、课外阅读、作文教学等各个方面的教学,都可以对道德教育进行很好的渗透。其中,阅读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其中的教育要点。例如,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道德品质;坚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可以扩展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作文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途径,在写作教学和学生的写作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还能使学生养成认真、诚实、善思、笃行等优良品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情感。

(三)共鸣性高

在语文课文中,好的文章都饱含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深度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对词语的意思进行讲解,还要充分挖掘出渗透在词语中的真实感情,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利用语言解析进行道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进行讲解是一项基本内容,而这也正是开展德育的良好时机。需要强调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时,不能过于注重德育渗透,而忽略了基本的语文教学任务。在教学时,通过分析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句子,使学生在学会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充分理解其中的思想内容、深刻含义以及深厚情感,从而达到基础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二)利用教材内容进行道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德育内容,但是有些德育内容并不明显,具有一定的隐含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教材内容,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的字词和语句,理解字词的深刻含义、句式的变换、修辞的运用等,使学生认识并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以及魅力和妙处。

(三)利用情境感染进行道德教育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多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尽力模拟出真实的情境,制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和深刻地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四)利用课外阅读进行道德教育

课外阅读是进行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许多课外文章都包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利用课外阅读来渗透德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向学生推荐适合实际的课外读物,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读书。教师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尽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注重运用评价与欣赏的方法,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得到更多的收获。

(五)利用课外活动开展道德教育

语文课外活动也是实现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的语文教师可以举办讲故事比赛、辩论比赛、主题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在真实的感受中提升道德品质。并且这些活动还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六)教师自身的榜样影响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和身边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态度、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好的榜样和各种方法,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做好。

三、总结

一年级语文德育渗透第3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 英语 课堂教学 渗透

德育教育一直以来备受学校和社会的关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当作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来抓。而教育本身具有培养人的品德、丰富人的情感、树立人的向善的精神追求等一系列基本目标的功能。《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教材编写原则也明确强调了思想性原则:英语教材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任何一门学科都或多或少渗透着德育因素,英语教学也不例外。新目标初中英语以话题为纲,注重能力培养。内容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如学校、家庭、动物、环境、交通、旅游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包括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品德方面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养成教育。

七年级英语下册第12单元“Don’t eat in class”,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单元话题就是讨论各种各样的道德规范。那么,在对本单元的教学进行设计时,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公开讨论生活中的“规范”(Rules)――哪些可以做、哪些应该禁止。同时,本单元的主要语法是学习和运用祈使句,这也为我们的课堂德育教育提供了条件,因为这当中我们必然会涉及一些生活中的道德规范问题,比如不要随处扔垃圾(Don’t drop litter everywhere)、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Don’t smoke in public)、吸烟有害健康(Smoking is harmful to your health)等。由于跟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既教育了学生自觉遵守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又促进了他们对英语的学习。

二、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英语教学中有不少的文明礼貌用语,它们也可以成为英语课堂德育教育的素材。通过文明礼貌教育,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比如同学们经常挂在嘴边的:“I’m sorry.”“Thank you!”“It doesn’t matter.”“Excuse me,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he hospital is?”可以说,类似的文明礼貌用语还很多,在教学中应该提醒学生深刻理解和体会其中的意义,理解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真正起到教育的目的。

三、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比如九年级英语第九单元“When was it invented”,在设计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时,结合中国一系列伟大的发明创造,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为生长在这样的国度而感到自豪,并为此树立学习和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新目标英语教材中也渗透了环保意识教育。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Why do you like koalas”,向学生展现了一幅幅完美的“动物世界”画面;九年级英语第十五单元“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中那一幅幅濒临绝种的珍稀动物的图片,激起了学生们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让学生明白了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插入有关环保题材的阅读材料,比如“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Save the Earth”、“Save water”等等,都是很好的环保教育材料。如此设计,既可以激起学生的参与欲,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达到寓德育教育于英语教学中的目的,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关系,做到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此外, 在我们的教材中、生活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助人为乐、做人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礼仪教育。作为教师,我们应善于发掘。

总之,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把德育教育内容科学、灵活、生动地融入教学过程中,把德育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任务来完成。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教材,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曹新美 让德育之花在英语教学中绽放[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1年,Z4期。

[2]郗玲娜 浅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第8期。

一年级语文德育渗透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

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必须要重视学生品德修养、审美情绪,使其在学到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进而促使其全面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必须要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将知识能力培养和德育教育融合到一起,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和知识能力的提高。大多数语文教师还兼任班主任一职,担负着班级管理的重任。鉴于学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其自我意识正在形成,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并且背负着沉重的升学压力,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和工作方式。面对这一特殊的群体,语文教师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显然是不恰当的,并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就可以采用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让学生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并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进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目的[1]。

(二)语文渗透德育教育可行性分析

与其他的科目相比,语文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文教材中浓缩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2)语文教材中体现了坚持真理、严谨的治学态度。(3)语文教材中积淀了人生最真挚的情感。(4)语文教材中更加关注下层百姓生活的疾苦。可见,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烈的情感性,这个特点与德育教育非常契合,因此德育教育可以比较容易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二、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

(一)将德育目标渗透于语文教学目标中

作为语文教师,无论是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还是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都必须要明确一个目标:“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并在此基础上将德育教育目标融入语文教学活动中,力求在提升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引领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体来说,在实现二者教育目标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三点:首先,将学生的道德修养融入语文教学目标中,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真正意识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并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道德修养,真正成为一个君子。其次,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目标中。学生正值人生的重要阶段,是国家重要的人才储备,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树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人生目标。最后,将学生心理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心理教育也是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证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二)以语文教材为出发点,渗透德育教育

现行的语文教材基本上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名篇佳作,蕴藏着“立德、立志、做人、爱国”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文章的特点,将德育教育完美地渗透其中,使学生在文章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进而不断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2]。例如,在《沁园春雪》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毛泽东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领其树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人生目标。

(三)阅读渗透德育教育,在朗诵中感受中华传统美德

古典文学是语文课本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佳作不仅文笔优美、语言精练,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塑造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的优秀品质。在当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古典文学中的思想仍然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并且成为启迪人们进行思考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古典文学这一载体。在利用古典文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大声朗诵的过程中感受文章中传递的思想,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而不断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在教学《项脊轩志》时,教师可引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使得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祖母、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学生在读完这种至情至孝的文章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父母为我们付出了一切,我们拿什么回报父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感受到父母的恩情,并在生活中学会尊重和感恩父母,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传承[3]。

(四)在作文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但是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将重点放到对写作技巧的教学中,而忽视了作文的育人功能。正所谓“文如其人”“文为心声”,作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心灵品德、道德素质。对此,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做好文,首先应学做人。”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应将作文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力求让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做人的道理。

结语

一年级语文德育渗透第5篇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德育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并未得到体现

近些年,我国教育界虽然已经认识到了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但是德育教育的内容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甚至有所忽视。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但就目前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没有真正地发掘出德育教育的内涵,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述一些道德观念,达不到德育教育的真正效果。

2.开展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增加对祖国、人民和家庭的热爱,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康向上、热爱祖国的思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德育教育的教学理念,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将德育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德育思想,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课文背景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强调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个别课文提前进行背景介绍。在课文背景的介绍过程中便开始渗透德育教育。因为有的课文讲述的内容距离现实有着较大的差距,需要对课文背景进行介绍。例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学生对当时的历史环境还不是很了解,很难体会课文的真实思想,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课文背景时,应当对当时的历史情况进行介绍,着重说明八国联军的残忍无情和圆明园毁灭的惨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与课文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深刻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体会课文中更深层次的感情。在教师介绍课文背景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时代背景的感染,更好地体会课文蕴含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德育教育的效果。

2.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在课文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渲染教学气氛,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课文内容,从而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视频、图片和音乐,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更深刻地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小学语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关于荷花的视频和图片,结合课文内容和课文的层次结构,按照课文结构逐步诠释荷花的形象,让学生感受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气息,使学生体会荷花所代表的清廉品格,促使学生形成清廉思想,不被世俗利益所诱惑,面对诱惑能够把握自己的本心,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3.分析课文人物形象,在人物描写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语文课文都通过对人物的心理和行为描写来突出教学主题和道德思想,通过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还能够有效地揭示道德情感。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来使课文中的人物更加丰满,使学生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用人物分析的形式来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我不能失信》一课中,讲述的是宋庆龄儿时诚实守信的故事,通过对宋庆龄人物性格的分析,来揭示课文的情感态度,宣扬课文的价值观。通过对课文中人物的分析,向学生灌输诚实守信的思想,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发现生活中诚实守信的故事和行为,并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使学生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督促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一直履行诚实守信的守则,让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用小学语文教学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体现德育教育的意义。

三、结语

一年级语文德育渗透第6篇

关键词:德育;初中英语教学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趋向多元化的今天,初中生作为一个未来社会的中坚群体,社会阅历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存在着道德标准的选择和道德价值的判断模糊化的特点,这正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老师予以认真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 因此,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德育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任务,还应渗透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即寓德育于智育之中,结合英语教学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它既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最基本最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

一、新标准英语教材的特点

新标准初中英语教材的内容范围很广,其中大量的内容是有关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口、环境、生态、能源、灾害、饥饿、贫困等当代世界热点的问题,这些材料的呈现都突显了德育的实践性、科学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实现了德育的生活化和科学性,极大的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思维的过程,增进了学生对自然的关爱,积极主动,有意识的参与社会服务。

(三)侧重文化交流,通过语言,文化传递的形式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传统教育的代表人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说过:“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是在知识基础上产生的,而教学是形成人的品德的基本途径。因此,外语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要有强烈的人品意识和文化意识,利用这些英语教学材料,以课文内容为核心,把正确的人生哲理渗透到课堂当中去,让学生通过内心体验,引发心理结构上的变化,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进而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二、渗透德育的英语教学实践

基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新标准英语》教材的内容,就地取材,让英语教学成为德语的载体。笔者实践尝试如下:

(一)利用英语对话渗透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品德,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社会意识

新标准英语教材突出强调了听说技能,每个模块的第一单元都是对话,其中有许多的材料是引导学生对礼貌用语的使用,如:“Excuse me ”. “Thanks”.“It doesn’t matter”. “That’s kind of you .“Would you like-----?”. “Can I help you?”课堂上让学生在操练这些技能的同时用心体悟,并使用于课内课外其他的学习生活环节,潜移默化,文明行为成自然。

九年级上册Module 5第一单元的对话是关于博物馆规则的内容:No shouting! No smoking! No photography! 等禁令标语让学生清楚了在公共场合做一个文明人的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列举一些校园的不文明行为,然后商定学校以及班级公约,在学生分析总结后,文明的行为予以肯定、鼓励、表扬。不文明行为予以指正,这些都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

(二)仔细钻研课文,联系背景知识,挖掘思想内涵,弘扬中外传统道德的精髓

新标准英语教材每个模块的第二单元都是课文,里面蕴涵德育的素材不少。八年级上册Module 9是有关濒危动物故事,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乃至世界现在很多的动物面临灭绝的状态,提问:“Why do so many animals have no place to live?” “How can we protect the animals in danger?”分组讨论得出:环境的恶化,人为的屠杀是动物濒危的根本原因,只有从我做起,人人增强社会责任感,保护环境,制止大肆屠杀,才能解救濒危动物,最终也就解救了我们人类。随着分析的层层深入,学生公民责任道德意识得到了升华。

(三)应用于现实生活,进行课后的延伸,使学生更有积极性,德育教育更有实效性

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应向课外延伸拓展,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样德育渗透会更有实效性。

例如,学生在学了打招呼时,为了带动学生张口说,我早晨见到学生,主动对他们说:“Good morning,--”Hello,--“刚开始,学生们也羞于张口,日久天长,我的行动感染了他们,学生们也渐渐养成了习惯,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能用英语主动、热情地打招呼。这种鼓励的结果是学生不仅巩固了语言,更重要的是还培养了他们的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当学生看到需要援助的时候会主动提供帮助“Can I help you?”学生在文明行为的过程中,不断得提高了他们的文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通过课后现实生活的实际运用,学生不仅训练了语言,应用了语言,又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这样做可以发挥课内发挥不了的作用,使德育渗透更加深入。

为了了解三年来初中英语学科德育渗透对学生们思想品德素质的影响,我做了一份所教班级问卷调查,收回来自110位我校在校生的反馈:95%的学生认为入学后他们思想品德素质得到了一定提高,不明显的只占5%, 87%认为英语的学习对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提高有一定帮助。由此可见,通过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

结语

总之, 实践表明,利用英语课堂学科教学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机会很多,只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所含的思想性, 适时适度的进行德育渗透,(德育渗透不能喧宾夺主)这样,德育便很自然地融入英语课堂教育之中了,教书和育人的双重目的就很自然的达到了。

参考文献:

[1]葛琦.简析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8—50.

[2]李丽生.英语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一年级语文德育渗透第7篇

【关键词】德育;语文教学;低年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全面实现三维目标。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进行德育的最佳年龄段。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内容更是丰富多彩的,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就是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将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一、将德育渗透于拼音教学之中

拼音教学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重要内容,也是整个低年级的教学难点,它也就成了学生学好语文的“入场券”。此时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音方法和拼读技巧,也要抓住良好的教育时机渗透德育。如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时,可以给小朋友们讲《 助人为乐的声母 y》的故事 :有一天,声母宝宝 y、w和单韵母宝宝i、u、ü在草地上玩耍。单韵母 i对大家说:“我们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如果谁俩的名字相同,他们俩就是好朋友,好不好啊?” i跑到 y身边,撒娇地喊:“大y哥哥,我们俩的名字相同,我们俩是好朋友了 !”大y笑着说:“好,好,我们是朋友,我们俩就叫整体认读yi了。”w 和u的名字也相同,他们也走到一起兴高采烈地手拉手成了好朋友,他俩组成了 wu。草地上突然传来“呜―― 呜――”的哭声,原来 ü看着自己孤零零的没有朋友,他好伤心啊。y听到哭声,他急忙拉着ü的手说:“小 ü,小 ü你别哭了,我和你做朋友,好不好?我们组成一个新家,叫整体认读 yu。”小 ü 这下高兴了,他用手擦掉眼泪,嘻嘻地笑了。 i、u和w 看到这些,都夸y 是助人为乐的好宝宝。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字词教学之中

字词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进行字词教学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相机点拨,渗透德育。为了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生字,有必要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如教学“打”字时,我让学生做个“打”的动作。有的学生做了打鼓的动作,有的学生做了打字的动作,也有的学生做了打人的动作。这时我及时问孩子们:“这样做,对吗?”(不对)我接着说:“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可千万不能打人。”让学生组词的时候,也可以恰当而自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活动。如教学“话”字,有的学生会组词――“说话”,老师随机说到“组得对。我们平时说话要讲文明,讲礼貌,不能说脏话”;还有的学生会组词――“空话”,老师再随机点拨“我们要说到做到,不能说空话”……如此,看似寻常的三言两语,其实对学生良好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三、将德育教育渗透于阅读教学之中

朗读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最初的阅读活动。朗读并非机械地把原文读出来,而是通过语言,把文中的优秀的思想内化为孩子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师可以在朗读中巧妙地渗透思想教育。如《儿子们》一文,一开始写两位妈妈夸孩子:“我那儿子灵巧、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我那儿子唱起歌来赛过黄莺,谁都没他嗓子好。”这两句话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慢慢地读,要读出妈妈的骄傲和对儿子们的喜爱之情。但是,第三个妈妈面对老爷爷的询问,却说“有啥可说的?他没什么出奇的地方。”这时候,通过指导,让学生读出第三位妈妈的平常之心。这时候“三个妈妈提着水桶,走走停停,手都痛了,腰也累得直不起来”。这时三个孩子跑来了,一个“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转,真好看!”另一个“唱起歌来,像黄莺一样,真好听!”再看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在此要引导朗读时把握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变化,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思想内涵。

四、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写话训练之中

写话是低年级作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更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俗话说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语言是心灵的镜子,在写话中肯定会体现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他们思想品质、道德素质的自然流露。所以在教学中要把写话和育人结合起来。如在教学看图写话《节约用水》时,先让学生看图想一想:图上都有谁?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他们在做什么?会说些什么?然后以图片为依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降低写话难度,让学生合作讨论。这样,既完成了写话任务,又培养了学生节约用水和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五、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口语交际之中

一年级语文德育渗透第8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渗透

一、前言

改革开始之后,我国经济水平以及综合国力都发生了显著地增强,但是与此同时,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也发生了显著地增长。这个现象的出现与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不到位。我国的教育学家就说过,“做人最为根本的就是道德,若是没有道德,那么再大的学问也没有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而学问与本领越大,对于没有道德的人来说为非作恶的可能性就越大。”英语对于我国来说是一门外来的语言,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重点都放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对于道德教育的引导与渗透却是忽视的。但是道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道德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思想道德教育,并且思想道德教育还贯穿了所有的科目中,融入了所有的教学内容中。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同时对于学生整个人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与思想观的树立也是具有关键作用的。而英语作为一门外来的语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对于英语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渗透问题却是被忽视,进而可能就会导致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能力,但是素质却是较为低下的。这个问题的存在主要就是由于教师忽略了英语教育中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思想品德并不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实现的,是需要日积月累,较长时间培养而形成的,另外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还需要学生在结合书中知识以及自身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制定思想道德教育渗透的计划与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中强化思想道德品质。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真正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内容

实行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道德、智力、体育、艺术与劳动全方面发展,所以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涵盖思想道德教育。我国目前所大力推进的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就是贯彻实行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初中教学中,英语教学作为基础教学内容,与其他的学科之间的教学目标是相同的,同样在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文化素质上是具有责任的。

2、英语新课程教育要求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初中教学作为基础教学,将英语教学列入了重要科目之中,英语教学主要就是所有学生而设定的,并且英语教学与素质教学进行了综合考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教学任务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更好的满足实际使用需要;最后就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发散思维,并且通过英语学习使得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开阔眼界,树立爱国主义意识,从而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有所受用。因此可以说,道德教育的渗透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二)可行性

1.语言所具有的社会性

语言也就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一种工具,同时也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存在的。首先,语言可以说作为社会的附属品而存在的,也就是说社会产生的时候语言才能够存在。第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语言也可以说是社会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主要就是由于社会的运行是需要靠语言来协调、组织与传播的,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离不开语言的。这也就是语言的社会性,该特性也就决定了在教育语言中是可以进行各种教育的渗透的,其中也是包括道德教育的。所以通过英语教学不仅仅可以实现语言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语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英语教学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通过学习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从而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2、英语教学为渗透道德教育提供了条件

根据初中英语教材建设的基本构成可以了解到,在英语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对学生渗透热爱党与祖国的思想,从而使得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的英语教材中有以下内容:如Unit 7“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Unit 9“When was it invented”.(2)向学生明确的指引学习的目的,将学习的目的提升到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中,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心。同样是在人教版九年级的英文教材中有以下内容:Unit 1“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Unit 4“W hat would you do”,Unit 8“I'll help clean up t he city park”,Unit 15“We're tryingto save the manatees”.(3)向学生传递热爱集体,正确的对待集体与个人的信息,从而使得学生的集体观念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的英语教材中有以下内容:Unit4“What would you do”.(4)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同学、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在人教版八年级英文教材中有以下内容:Unit 5“It must be-long to Carla”,Unit 11“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 is”,Unit 12“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Unit 10“By the time I got out side,the bus had a ready left”.可以发现在英文教材中进行不同方面的道德素质的培养可以是同时进行的,而能否有效的发挥教材中道德教育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进一步的渗透是非常关键的。想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实现全面发展,需要将道德渗透融入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四、初中英语教学道德教育渗透的发展现状

(一)过度洋化

我国传统文化中是有非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内容,但是现在在学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过度的洋化,bye-bye、hello、good等极为简单的词语成为了学生最为常用的语言,而代替了我国传统使用的再见、你好等充满感情的词语。而过度洋化的结果就是学生对于教材或者教学中存在的道德教育渗透的敏感程度降低,无法及时的了解到这些内容对于自身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是具有积极影响的。

(二)忽视道德教育的渗透

由于我国目前整个教育体系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将考试视为所谓教学的目的与内容,教师将英语教学的目标仅仅是设定为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而导致在英语教学中无法将道德教学的渗透作为基本的教学目标。这是导致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无法有效渗透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因。

(三)过于简单的道德教育方式

我国现在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大体上仍然是灌输式教学,也就是生硬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对于道德教育,很多教师在渗透的过程中仍然是采取最为简单的方式,填鸭式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道德教育更好的渗透。有学者就曾经说:我国教育最大的失败之处就是极不尊重学生这个主题,将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强行往里加塞知识。则句话就是反应了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主要现象。

五、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更好的渗透道德教育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词句教学的作用

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语言是最为直接也是必要的工具,在实现人们思想感情表达的同时,也会展现出人们的生活习惯与风俗。所以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仅仅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英文知识的传授与英文能力的提高方面,还需要通过英文向学生介绍使用英语的国家的风俗习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增长更多的见识,对于英语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并且在介绍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的过程中与我国的风俗习惯进行对比也是非常必要的,能够提高学生对我们国家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词汇是非常丰富的,同时句子的结构也是非常多样化的,若是教师在重视词汇与句子结构的讲解中,渗透更多的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想必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充分发挥课文教学,实现道德教育的深化

课程的开展基本上都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也是在教材的基础上来组织教学内容的,可以说学生所获得的所有知识都是来自教材。在我国,学校使用的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学者共同商讨与研究而决定的,所以可以说教材中已经融汇了我国知识中的精华部分,其中也包含了对学生所要进行的道德教育渗透。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对于道德渗透的部分进行下意识的讲解,从而更好的实现道德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并且初中英语教师要是想要更好的达到该目标,还需要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从视觉、听觉以及感觉三个方面综合运用,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而形成较好的道德观念。

(三)与话题相结合,强化道德教育

在我国当前的教材中,可以说所有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之间都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所以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组织一些话题的探讨,而向学生深入的展示中西方生活中的差异,并且通过这种问题的探讨方式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人类在发展与进步过程中所需要面临的多种问题。另外就是提出一些贴近生活的话题,例如与教材内容结合,探讨生活中不文明的行为。通过这类问题的探讨与总结,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到道德方面的不文明行为。在结束了这种理论性的探讨之后,教师还应该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不仅仅能够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够更加真实的接触道德教育,为道德教育的渗透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四)提高教学中的目的性教育

对于传统教育中的教书所占的重要地位需要进行一定的转变,将教书与育人进行有机结合。想要提高初中英语教育中的道德渗透效果,转变教师的观念是极为重要的。教师首先需要认识到道德教育在初中英语教育中的重要性,对于传统观念中的应试教育思想进行改善;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关注,包括情感、思想与生活中的各方面变化,对于学生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从而进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培养;第三就是在教学中要综合英语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英语教学对于开放性特别高的现代社会是极为关键的,所以重视英语教学质量并没有错误,只是应该结合多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其中就包括对学生成长极为关键的道德教育。在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课文学习或者英语文章阅读的过程中,带领学生了解更多国外的风俗习惯,对西方的知识进行更多的了解,使得学生更能够感受文化的美好,进而使其精神与思想受到熏陶,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教师重视言传身教

道德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不仅仅需要通过语言进行讲解,实际行动也是极为关键的内容,所以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教师要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首先要保证自己具备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对于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妥善解决。教师要时刻铭记自己就是学生的典范,需要为学生的成长起到带头作用。而作为学生在道德品质极高的教师的影响与带领之下,道德品质肯定也会逐步提高,进而对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起到积极作用。

结束语:

道德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入,能够在提升学生英语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实现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学习都是有着积极作用的。而想要保证道德教育更好的渗透于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综合考虑,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实现教学模式的革新,更好的达到教学的目的,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喜荣.德育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