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子商务行业论文

电子商务行业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22 09:32:20

电子商务行业论文

电子商务行业论文第1篇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出现在世人面前,并在短短几年之内席卷世界。在本身迅速发展的同时,它还迅速与商业结合,宣告了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的诞生。在随后几年之中,大批商业网站迅速兴起,网络化成为一种时尚,电子商务也一时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理论研究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涌现了大批的研究成果。

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破裂,打碎了电子商务的虚幻光环。然而电子商务的脚步并未停止,在掠去互联网泡沫的表象之后,电子商务的真正主体——企业电子商务开始浮出水面。随着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日益重视,电子商务对企业竞争战略和行业竞争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论界和实务界也开始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个问题。实际上,虽然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非常显著,但真正的冲击是通过对基本经济单位——企业的影响来实现的。电子商务对传统信息传递方式和商品交易模式的冲击只是其影响的一个表象,更重要的是,它将引起企业经营环境的重大变迁,深刻影响众多行业的竞争结构,并进而影响企业的竞争战略和实现战略的方式。下面,作者将详细分析电子商务对行业竞争结构各要素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战略和行业格局的变化。

一、顾客议价能力显著增强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这句话很好地描述了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长期以来,企业在交易过程中总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即使在买方市场为主的过剩经济时代,作为卖方的企业依然是交易的主导者。企业这种优势地位的建立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作为购买主力的大多数消费者对产品的基本信息所知非常有限,而且消费者之间几乎隔绝,交流极少。例如,牙膏是非常普通的商品,但一般消费者几乎不可能知道牙膏的成分配方、生产成本、质量标准、有无副作用等方面的情况,而且也不大可能专门与其他消费者讨论一下此类问题。利用这种信息屏障,企业得以维持较高的利润以及市场的相对稳定。提高消费者信息地位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消费者之间的联合与相互交流。传统经济条件下虽然有消费者协会等自发组织来实现这一目标,但由于信息成本高昂,这些组织的作用是很有限的。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的传递更为方便、廉价和快捷,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和联合的步伐大大加快。

互联网上数不胜数的虚拟社区中或多或少都会与某些产品或服务相关联,所以,每一个消费者的点滴信息都能参与交流,最终结果就是每个消费者都很容易获得比较全面的产品信息。出于种种利益驱动,社区主持者还经常寻求各种专业力量的协助,使消费者得到的信息更为准确和详尽。因此,许多虚拟社区自然地演变成为自发的或营利性的消费者集团JohnHagelIII,ArthurG.Armstrong,1997)。例如,许多网站和大学的BBS上都有数量众多的讨论区,在相关版面一般都可以快速地免费找到相关商品的信息。即使是电脑、电器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商品,也会有许多专业化的讲解、质量鉴别方法以及其他消费者的购买经验可供参考。电子商务的普及还带来了一些新型的信息平台。这些平台提供实时的分类商品信息,并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加工,大大降低了信息搜寻的成本。例如,许多消费网站(如eBay、易趣、雅宝等)都提供广泛的搜索服务,消费者只要输入简单的需求信息,不但可以得到相关商品的几乎所有品牌、生产厂商、质量特点、各地当前零售价等详细信息,还可以看到其他消费者的经验之谈;有的网上销售商甚至提供自动比价功能,能自动搜索其他网站上同一商品的报价,消费者因信息不明而当“冤大头”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对于较大额的需求,许多网站还提供反向拍卖和集团购买的形式,代表消费者参与交易,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在交易中的地位。由此可见,电子商务虽然没有彻底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但已经使不对称程度大大降低。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展,购买方作为一支强势力量迅速崛起,企业凭借信息优势获取额外利润的能力将大大削弱。对多数行业而言,以卖方为核心的传统模式将逐渐改变,企业与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将显著降低,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最终使行业整体经营环境受到影响,企业为了维持市场地位不得不更加激烈地相互竞争。

二、企业竞争模式多样化

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以规模效益的竞争为主。规模优势一旦确立,其他企业就很难再对其形成挑战。根据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各种规模的企业会形成不同的战略集团,每个战略集团都有不同的市场层次定位,使整体行业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处于同一战略集团的竞争者之间,爆发激烈竞争的可能性很大;而处于不同战略集团的企业很少爆发激烈竞争。只有在市场处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企业之间不管规模大小都参与全方位竞争的局面(MichaelE.Porter,1980)。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由于信息传播不通畅,小规模的企业即使在某些方面取得领先于大企业的优势,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占领市场,发展壮大,而大企业则可以从容地进行赶超。例如,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IBM一直是计算机行业的领导者。虽然其竞争对手经常在产品技术、服务方式、功能设计等方面超过IBM,但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太小,外部条件所限,它们的创新很难迅速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最终,这些创新被IBM以技术模仿、人才挖取甚至企业收购的方式获得,反而成为IBM的竞争利器。虽然20世纪80年代IBM在PC机大潮中遭到重创,但其真正原因是领导层的极端保守,实际上当时IBM仍有足够的时间和实力故伎重演,并重新取得优势。电子商务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竞争模式,行业竞争更多地从“大鱼吃小鱼”变为“快鱼吃慢鱼”,即从单纯的规模效益之争转向速度效益与规模效益并重的竞争模式。

由于信息的迅速传播,市场的反应速度也明显加快,领先的产品与服务创新能迅速被市场接受(JohnM.DeFigueiredo,2001)。再加上一些有利的外部因素,如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融资条件日趋便利,以及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一个能对市场需求和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并创新出质优价廉产品的企业可以迅速扩张,占领市场;而规模较大的企业,如果只会后发制人式的模仿而不会创新,将逐渐被市场淘汰。因此,随着电子商务的引入,企业规模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明显下降。可见,电子商务为所有企业提供了一个全面竞争的舞台。小企业可以凭借某一方面的突出优势迅速崛起,挑战大企业的地位。由于这种“一招鲜”的获胜机会大增,行业的竞争结构将不再像以前那样稳固,尤其是领先者的地位更难以保持。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只有致力于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三、流通环节大幅压缩

流通环节是传统经济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层层的分销网络是商品和信息的双重载体。电子商务最初就是从流通领域开始的,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流通环节的重要性虽然未变,但本身却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覆盖全世界的配送网络不再需要多层的中间分销商,直销或一级渠道将成为主要的分销方式,流通环节的简化趋势不可避免。这对传统的流通企业可以说是一个灭顶之灾。比如,以亚马逊书店为代表的网上书店的兴起,使美国的连锁书店遭到惨重打击,独立式书店更是纷纷关门。其他产品也有类似的现象。流通环节对企业竞争战略选择有重要的意义,控制分销渠道是传统企业最重要的竞争战略之一(MichaelE.Porter,1980)。众所周知,大规模的分销渠道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较长的时间才能建立,而这种渠道一旦建成,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资源。许多大企业正是利用自己的分销网络控制客户群,同时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流通方式发生剧变,建立分销网的时间和成本都大大降低,渠道的垄断性不复存在,这意味着渠道资源大幅度贬值。例如,IBM和康柏等传统计算机厂商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建立起世界范围的计算机销售网络,并一直以此来阻挡其他竞争者的进入。然而,电子商务出现后,以Dell为代表的网上定制直销模式迅速崛起,在很短时间内就建立起了相当规模的世界网络。

在这种极具优势的新型模式面前,IBM和康柏苦心经营的传统销售网络在一夜之间就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个人计算机市场持续多年的格局很快就被打破。地区性和全球性的配送网络是电子商务环境下流通领域的发展趋势,这也意味着企业的竞争将突破地域界限,短兵相接。过去,地理距离曾经是许多弱势企业的一道坚强屏障,一般产品都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即所谓的“强龙不压地头蛇”。但随着电子商务的推行和生产要素,如人员、资金和信息的自由流动,企业跨地区甚至跨国经营的能力逐渐增强,地理屏障也不再不可逾越,弱势企业无法再凭借地利偏安一隅。电子商务的这个特点是一种典型的马太效应,优势企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胜者通吃”局面的可能性大增。对多数行业而言,行业的集中程度将迅速提高,甚至形成垄断或寡头垄断的局面,企业之间将呈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两极分化现象。

四、虚拟采购改变供应链管理方式

采购是企业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构成产业价值链的重要一环。对于许多制造业企业来说,稳定的原料供应是企业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之一,采购成本构成了产品成本的很大部分。过去,为了保持生产的稳定性,许多企业以价格让步为代价建立了长期的供应商关系。而电子商务的普及,尤其是BtoB模式的广泛应用,为企业间交易提供了一个虚拟的、无边界的平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因此变得更加微妙,供求双方之间的主从关系变得更加清晰。根据双方地位的不同,虚拟采购通常有3种形式。在买方主导的供应关系中,虚拟采购通常采用竞价式采购的方式,从而使买方降低了对长期合作伙伴的依赖程度,增加了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如通用电气、通用汽车、福特汽车、Cisco等大型企业建立的虚拟采购市场,把供应商范围扩大到了全球,简化了采购流程,降低了采购成本,同时加强了对采购过程的控制,使自身竞争力得以提高。而在卖方主导的供应关系中,一般采用类似于拍卖的形式,卖方藉此能获得最高的收益。如石油制品、芯片等行业就是如此。第三种形式是第三方建立的虚拟市场,如Com-merceOne、Ariba、eSteel等等。这种形式往往存在于有众多买家和众多卖家的供求关系中,供求双方的地位大致平等,定价模式与传统市场类似,主要目的是简化采购流程,降低信息成本。可见,电子商务下的供求关系同样呈现出一种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虽然供求双方都享受到了信息成本降低带来的好处,但获得的好处并不是对等的。在电子商务方式下,供求关系的主导一方议价能力得到了增强,而从属的一方地位削弱。由于现代经济中大多数的市场都是买方主导,总体而言企业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得到了增强。五、电子商务增加了虚拟制造的可行性虚拟制造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最典型的企业是耐克公司。所谓虚拟制造是指公司本身主要负责产品设计和市场开拓,而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采用外包的方式来进行。因此,虚拟制造本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供应商关系。因为不需要负担巨大规模的生产投资,虚拟制造企业机制灵活,对市场需求反应灵敏,有很强的适应性。但这种运作模式也有致命的弱点,就是要求公司具备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迅速协调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市场营销、产品开发与生产活动。在传统的信息环境下,这意味着巨大的管理成本。只有像耐克公司这样的大企业才可能用品牌优势所带来的超额利润作为支撑,但一般的企业是难以承受的。因此,虽然耐克公司的虚拟制造闻名已久,但模仿者寥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信息传递、储存、处理的时间和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为虚拟制造的普遍应用开创了良好的前景。这是因为协作成本的降低可以使企业专注于其最为擅长的产业环节,而将弱势环节交给其他企业进行协作,以此来提高经营效率。因此,虚拟制造的开展必然导致产业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产业价值链的重新整合,产业内的专业化程度更高,产业链的效率也同时会得到提高。很明显,对崇尚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企业来说,虚拟制造对企业制造系统的构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专注于自身优势,迅速找准自己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否则将面临“样样通,样样松”的尴尬境地。超级秘书网

六、行业壁垒的变化

由于信息的迅速传播、流通环节的大幅减少和地域限制的逐渐消失,许多人预言电子商务将使企业进入“无边界竞争”的时代,认为行业的界限将变得更为宽松,甚至消失,企业的市场选择更加自由(ThomasM.Siebel,PatHouse,1999)。从表面上看,企业进入和退出一个市场所受到的限制的确少了很多,行业壁垒似乎显著地降低了。例如,在常规模式下开一个书店,就必须有合适的地段空隙,还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较长的准备时间;而在电子商务方式下,只需要建立一个售书网站,雇几个送书工人就行了。然而正是这种“无边界竞争”,使得多数行业的进入壁垒反而升高。在传统经济下,虽然新的市场进入者大多没有能力在短期内胜过现有竞争对手,但通常都能找准市场空隙分一杯羹。然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虽然进入限制少了,但先行者优势却扩大了,有优势的企业可以覆盖整个市场,留给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很小,新进入者只有超越现有竞争者才能在行业内立足。因此,虽然有优势的进入者可以迅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不能超越现有竞争者的新进入者想分一杯羹却更难了。网络界有一句名言:“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说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单纯模仿而不创新是没有出路的。还是以书店为例,如果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一家新开的书店即使在地段、价格、质量、服务等方面都不占优势,总也会吸引一定量的客户群,可以惨淡经营;但是,如果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这样的网上书店很可能连一个顾客都不会有。因为各个网上书店的报价和服务条件就出现在同一个计算机屏幕上,任何理性的消费者都不可能选择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差的书店。与进入壁垒不同的是,退出壁垒呈现普遍下降趋势。由于电子商务的应用,企业立足一个市场的初期投入明显减少,企业退出市场的代价也就相对变小,不会难以割舍。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这种相反变化趋势,最终会导致行业集中度的上升。七、企业的整体外部环境的变化电子商务的普及,不但在行业结构层次上深刻地影响企业战略实施,而且逐渐改变了企业所处的整体外部环境。几年前电子商务对企业来说还是遥远的事情,但今天许多企业已经不可避免的涉足电子商务。由于电子商务能提供个性化和全天候的服务,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媒介会成为顾客的主要购买方式之一,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不得不紧跟电子商务的步伐。金融系统、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经济服务部门和政府政务逐渐实现网络化,这些都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基础。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没有“触网”的企业将逐渐显示出与外部环境的反差。其他企业,尤其是同行业企业的电子商务化更是给这些企业造成了一种不进则退的局面,促使他们加速电子商务化的进程。从前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电子商务不仅仅只是简单地改变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和交易模式,而且将深刻影响企业的市场格局和行业竞争结构。电子商务使市场参与者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创造出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对于企业来说,这既是一次迅速发展的机遇,也是一场事关生死的挑战。因此,如何明确电子商务对传统经济的冲击,把握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并进而正确制定企业在新环境下的竞争战略,是所有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JohnHagelIII,Gain:ExpandingMarketsthroughVirtualCommunities[M]Boston: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1997.1018

[2]ThomasM.Siebel,PatHouse.CyberRules.CurrentDoubleday,1999.3046.

电子商务行业论文第2篇

【关键字】:电子商务网站评价

随着互联网商业化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网站大量涌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网站经营者需要知道网站受用户欢迎的程度,用户们如何使用该网站,网站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并找到进一步改善的方法。网站投资者需要了解网站的运营状况、品牌实力和发展潜力等,评估网站的价值,以便作出投资决策。消费者需要了解如何寻找最好的网站,以获得最好的服务和最大的价值。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采用合适的标尺和方法来评估网站。因此,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强烈社会需求促使网站评价的研究和实践活动蓬勃发展起来。本文拟对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研究与应用进行分析,以利于进一步推动这一研究的深入开展和促进电子商务网站评价应用更健康地发展。

1.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作用

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与指标对电子商务网站运行状况和工作质量进行评估。作为电子商务市场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推动力量,电子商务网站评价不仅使自身得到快速发展,并且通过评价活动促进电子商务网站的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监督和促进电子商务网站经营规范和完善,从而推动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具体而言,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被评价的电子商务网站

通过网站评价,网站经营者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网站实际运行的效果以及客户的满意程度,认识自己的网站的地位、优势和不足,作为网站维护、更新及进一步开发、完善的依据。而参加网站评比对扩大网站知名度具有无法替代的特殊价值,文献[1]对此作了全面的分析,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扩大知名度。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往往会得到多种媒体的转载,产生良好的新闻效应,对扩大网站知名度比常规推广手段具有更为明显的效果。

(2)吸引新用户。互联网新用户几乎是每半年增加一倍,对于许多新用户来说,可能并不十分了解现有网站的状况,因此,网站的综合评价结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上网者可能首先成为知名网站的用户。

(3)增加保持力和忠诚度。优秀的网站大都有相似的特征:良好的顾客服务、有价值的网站内容、生机勃勃的商业模式。在同等条件下,顾客显然对榜上有名的网站拥有更高的忠诚度。优秀的网站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承诺和顾客的信任。

(4)了解行业竞争状况。尤其对于比较购物模式的网站评比,通过网站评比和排名,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本行业竞争对手的整体状况和各项指标的排名,从而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便于改进。

(5)促使网站更加重视客户的满意度。由于电子商务重视客户关系,以“顾客为中心”,电子商务网站的评价指标体现出客户服务的重要性。因而评比网站根据多种因素、按“服务质量”的差别对网站进行排名,这样有利于促进商家从总体顾客满意入手改进经营模式,而不仅仅是价格竞争。网站评比对扩大网站知名度的效果早已为各大网站所认可,而且逐渐成为一种常用的网站推广手段之一。

1.2测评机构和评比网站

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社会需求促使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产生:比较电子商务。评比网站作为比较电子商务的主要组织形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发展,其作用日益重要。它根据特定的网站评价方法和指标,以一定的商务网站为分析评价对象,为顾客、被评价网站及其投资方提供相关的分析与评价结果。测评机构和评比网站作为中立的第三方通过提供信息增值服务——网站测评、排名及其分析报告等而抓住了市场机会,快速地成长。如美国的两个著名的评比网站(,)对电子商务网站的排名,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专门的评价网站作为一种电子商务模式出现了并蓬勃发展起来。

因此,评比网站是电子商务网站与消费者之间联系的通道,为消费者提供中立、公正的被评网站的信息,帮助消费者选择合适的网站。另外评比网站还能监督促进电子商务网站的经营逐渐趋于规范和完善,它关于网站的评价及其评价指标对网站经营管理者具有指导意义,起到了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作用。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评价网站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1.3顾客

电子商务网站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商务网站和顾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顾客可以根据中立的网站评价结果,获得可靠的各个商务网站的评价信息,从而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并且有助于更方便、更迅速地选择合适的网站进行商务活动或获得最好的服务。例如,在网上购物方面,消费者利用网站评分结果,就可以从产品的价格、质量,网上商店的特别优惠措施等各方面比较不同的网上商店,从而使消费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到最合适的网站,并能买到价廉物美的产品。

2.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类型

根据目前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实践来看,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有多种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由于参与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主体一般包括顾客(消费者)、相关的专家、网站管理和技术人员,因而根据网站评价的主体不同,可分为消费者评价、专家评价、网站自身评价。根据被评价网站的性质不同,可划分为商业性网站评价和非商业性网站评价。

根据网站评价的方法不同,可划分为网站流量指标评价、专家评价、问卷调查评价和综合评价。

根据被评价网站的行业范围不同,可划分为综合性网站评价和专业性网站评价。其中专业性网站评价按行业又可划分为各个不同行业网站的评价,因各行业有其特殊性,故其评价标准有一定区别。

根据网站评价活动的组织者不同,可分为官方或非官方的行业性评测机构、商业性的专业评比网站、各类咨询调查公司及有关的媒体、民间的“品网”。各类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机构以其独有的方法展开对电子商务网站的评价,各自的目的和服务对象不尽相同。

(1)行业性组织的测评机构。行业性组织的测评机构,在我国又称为官方的测评机构。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该中心是成立于1997年6月3日的非赢利管理与服务机构。从1997年开始,CNNIC每年组织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并分别了有关的调查报告。CNNIC主要采用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并在调查报告的末尾有一个基于用户调查推荐形成的分门别类的“10佳优秀站点”。

美国消费者联盟(CU)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电子商务网站测评活动,CU是一个独立的、非赢利性的测试和信息组织。自从1936年起,CU的使命一直是检验产品,向公众检测报告,并保护消费者。CU的非赢利性质有助于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公正形象。目前其管理的网站ConsumerReportsOnline主要对如下9类网站进行评比:服饰、器具、汽车、书籍和音乐、目录、电子、玩具、家庭装饰与家具。

(2)商业性的专业评比网站。比较著名的商业性评比网站有美国的Gomez和Bizrate。

BizRate1com公司成立于1996年,号称是第一网上购物门户网站。它采用“在线调查法”收集对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评比的资料,即BizRate所有资料全部来自对真实顾客的在线调查。通过向数以百万计的网上购物者收集直接的反馈信息,对近4000家网上商店进行评分。由此得出的评比结果可以被认为是顾客满意度的标准。

Gomez是一个为电子商务用户以及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基于因特网服务质量评测的机构。即Gomez通过综合业界专家意见,通过全面、广泛、客观的因特网评价法,高质量的社区评比,以及在线企业的评论,为网络用户和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用户经验评测、电子商务基准测试和用户导购等服务,以帮助企业建立成功的电子商务和指导网络用户进行在线交易。Gomez的企业目标是成为业界第一的提供电子商务决策支持和在线用户经验评测的企业。

国内的购物比较网站,如易购网等也属于此种类型,只是国内的购物比较网站的功能比较简单,主要是对各购物网站的商品价格进行比较。

(3)各类咨询调查公司以及有关的媒体。著名的研究咨询公司ForresterResearch在电子商务的大潮中也曾进入了电子商务网站评比领域,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电子商务网站评价做出了突出的贡献。Forrester是用在线消费者调查、站点表现的统计数据以及公正的专家分析相结合的“强力评比法”(ForresterPowerRankings)对某个站点进行评价,为消费者提供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做出在线消费的决策,同时也能给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努力做一个公正的评价。

我国的赛迪网、CTC中国竞赛在线、《中国计算机世界》等机构或媒体也相继开展了电子商务网站的评价活动,评选优秀的网站,在国内已产生一定的影响。

(4)民间的“品网”。所谓“民间品网”是指国内非官方的、非赢利性质的评比网站。与CNNIC互联网调查报告是为国家和有关部门提供政策性咨询的目标不同,品网网站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网友,其目的是向网友们推荐可看、耐看、好看的站点。考虑到一些“重量级”的站点在网友当中是人尽皆知的。因此,其品评的对象也主要是一些个人站点,尤其是一些比较优秀但同时又不太为众人所知的个人站点。国内比较有名的“品网”有:梦想热讯品网,网星品网等。国内的“品网”,严格来说还只是比较电子商务的雏形。原因有二:一是它们的评比对象主要是一些优秀的个人站点而较少涉及电子商务网站;二是它们的评比标准侧重于网站技术方面的因素,没有充分考虑到顾客服务方面的因素。

3.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方法

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所采用的方法很多,从评价所需数据资料的获取方法来看,目前通用的有以下四种:

(1)网站流量指标统计。网站流量指标统计就是通过特定的软件统计、分析网站的浏览量。国际上著名的咨询调查机构如MediaMetrix公司、ACNielsen媒体研究所等采用独立用户访问量指标来确定网站流量,并据此定期网站排名。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网站访问量统计机构,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三方网站流量认证系统、网易中文网站排行榜也是采用网站流量指标排名方法。网站的排名一般有每周排名、每月排名,也有昨天最新排名。国际上对独立用户通用的定义是:在一定统计周期内(一个月或一个星期),对于一个用户来说,访问一个网站一次或多次都按一个用户数计算。

但是,国内外关于网站流量指标的定义并不一致,国内各网站采取的定义方法也有所不同,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网站流量排名的权威性和一致性。而且,最重要的是,国外咨询机构采用的是实际监测的手段,而上述国内网站流量主要采取在被测网站加入代码的方式,并且对于是否参与排名、是否公开排名结果完全出于自愿,这样,网站访问量排名的真实性、全面性等均无法保证。即使如此,参加类似的网站排名对于提高网站知名度仍然起到一定作用。

(2)专家评价。专家评价法是一种采用规定的程序对专家进行调查,依靠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由专家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对问题作出判断、评估的一种方法。

例如,CTC中国竞赛在线于1999年10月举办的“99中国优秀网站评选”,将网站分为综合与门户、政府与组织、电脑与网络等10个类别。初选由评选机构选定20个以内的候选网站,评选活动首先由公众在网上投票并发表意见,最终结果则由评选委员会根据综合因素评定,实际上主要决定于专家评价。

专家评价法有集思广益的优点,可以对各被选网站进行综合评价,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例如,专家团人数有限,代表性不够全面;难以避免部分专家的倾向性;个别权威人物或言辞影响力较大的专家可能左右讨论结果;有些专家出于情面因素,即使不同意他人观点,也不便于当面提出,从而影响整个评价结果的公正性。

(3)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方式,通常有抽样调查和在线调查等形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历次中国十大网站的评比结果都是基于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这种形式的主要弊端在于有人为作弊的可能,为剔除无效问卷要花费较多人力。

但是,由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可信水平与问卷的设计、抽样方法、样本数量、样本分布、系统误差、调查费用等多种因素有关,问卷调查的结果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网站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对于任何一家评比网站来说,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并保持自身的公正形象至关重要。但是无论是在线调查还是专家评价,都摆脱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因为各人的经历、偏好有所不同,对每种标准的判断就会有差异。所以,无论定量分析还是定性描述,各种评比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4)综合评价方法。鉴于以上各种网站评价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电子商务网站评价需要一种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即动态监测、市场调查、专家评估为一体的综合评价模式,这需要有科学的分析评价方法,全面、公平、客观的评价体系,权威、公正的专家团体,也需要有科学、合理并有足够样本量的固定样本作为基础。

在这种评价方法中,首先是建立加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技术测量、专家调查、用户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并建立监测数据库、调查数据库等;再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比较分析方法、模型分析方法等对数据库存及其相关资源进行挖掘和分析。例如文献[2]对综合类证券电子商务网站(主要是包含ASP平台服务、ICP内容服务的非券商类电子商务网站)在技术指标、功能模块和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测试了各网站的技术指标,综合比较了其各功能模块,对其商业模式进行了基本面战略能力描述,并做出了优劣势分析比较评介。

建立这样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综合评价体系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据报道,这样的综合评价网正在建设之中。

4.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体系

如前所述,电于商务网站评价类型众多,由于不同的网站所设定的目标不同,所以不同的网站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文献[3]列出了信息服务型网站、教育咨询网站、商品分销网站、销售网站等不同类型网站的主要评价标准。其中,网站的访问量则是所有网站共同的评价指标。

Gomez和BizRate主要从客户需求、客户满意的角度来制定网站的评价内容和指标。Gomez制定了5个一级类指标:易用性、用户信心,站点资源、客户关系服务和总成本。

BizRate制定的电子商务网站的评价指标共有10项:再次光顾网站、订购的方便性、产品选择、产品信息、产品价格、网站外观与表现、物品运输和处理、送货准时性、产品相符性、顾客支持、订购后跟踪。

消费者联盟(CU)网站ConsumerReportsOnline的评价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网站流量,销售额,网站政策(安全性、个人隐私、装运、退货、顾客服务),使用方便性(设计、导航、定单及取消、广告)和网站内容(分类深度、产品信息、个性化),然后专家根据各项指标的综合结果对电子商务网站进行排名。

CNNIC的评价指标有:站点的浏览器的兼容性,引擎上的出现率,站点速度,链接的有效率,被链接率,拼写错误率,站点设计。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网站的评价内容因各网站的目标不同而不同,有的侧重于技术指标的测评,有的侧重于信息服务评价,而有的侧重于客户满意度的评价。对于商业性电子商务网站而言,我们认为至少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价:①技术指标。包括站点速度、系统稳定性与安全性、链接的有效性等。②界面指标。包括整体视觉效果、美工设计、页面布局、网站结构与分类深度、使用的方便性等。③资讯指标。包括提供信息的数量、质量及种类、信息更新频率、个性化信息服务等。④功能指标。包括网站功能的完备性、功能实现的有效性、特色产品、特色功能和特色服务等。⑤客户服务指标。包括物品配送的收费和配送方式的选择性、送货准时性、顾客支持的水平和质量、个性化定制能力、网站与用户的交互性、个人隐私保护等。⑥经营业绩指标。包括网站流量(点击率)、交易额、成本利润率、甚至股票价格等。

5.我国电子商务网站评价展望

正如前述,电子商务评价的社会需求促使了许多评价机构的诞生,也促进了评价研究的发展。从总体来讲,国外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研究和实践要比国内成熟。

首先,在评价内容上,国外的评价内容更注重网站的功能与业务,以及客户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而国内的网站评价还主要是对网站的技术性能进行评价。这既反映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差距,也反映了我国电子商务活动中对客户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存在不足。

其次,在评价方法上,虽然国内外网站评价都普遍采取网站流量指标评价、专家评价、问卷调查评价等方法,但国内网站评价所采用的问卷调查,其数据采样中存在数量上的不足,因为我国真正参与电子商务交易的网民数量有限。此外,在数据处理与分析时,较少采取加权指标评价、模型评价、动态分析评价等方法,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

再次,虽然我国易购网和CNNIC在网站评价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们在评价方法和内容上都存在不足。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形成有品牌的专门的评价网站,影响了评价网站价值的发挥。

因此,我国的电子商务网站评价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应用:一是要加强网站评价原则、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一方面,根据行业的不同特点,确立不同行业网站的评价内容与指标体系;另一方面,积极应用多指标的加权评价法、模型评价法和动态分析评价法等更为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二是要大力发展作为中立机构的评价网站的建设,将之作为一个完善和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的举措,作为市场监管的手段之一。正因为如此,面对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的潮流,我国的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无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冯英健.网站评比:扩大知名度的有效方式——网站评比的主要形式及价值.2000-05-29

2欧森,杨冰之.证券电子商务网站测评报告(摘要).信息产业报,2000206212

电子商务行业论文第3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借助网络经济、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适应未来的有效手段。目前,美国超过95%的大型企业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一个或多个方面使用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当代各个行业以及各个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建筑行业也不例外。

一、大势所趋

建筑行业发展电子商务不仅仅是时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更是由该行业的地位、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所决定的:

1、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影响很大。

建筑行业的任务主要是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建国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每年都有很大增长,改革开放后增长速度和幅度更大。我国1994年至200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中约60%是通过建筑行业实现的,而且工程建筑业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由此可见,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影响甚大,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必然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所以,建筑行业应该首当其冲地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行业信息化。

2、建筑行业的分散性。

建筑行业本身具有分散的性质,并且随着越来越多国内建筑企业加入到国际竞争的行列,从事国际工程承包事业,更加充分地体现出“分散”的特点:一是可能需要横跨多个市场,在短时间内切换于不同的工程领域;二是往往是在远离指挥中心的异地进行生产活动;三是具有复杂的物流,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将比其他行业更加需要且更受益于电子商务,所以建筑业比其他任何行业都有更充分的理由发展电子商务。

3、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日益增长以及WTO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冲击

自1985年以来,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以年递增25%的速度实现了快速增长。随着加入WTO以及国际建筑业投资的加大,各国市场的开放度增强,会使国际工程承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建筑行业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目前国内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普遍低于国外同行,主要差距就在于管理,而电子商务就是弥补管理缺陷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实现电子商务对建筑企业,尤其是国际工程承包公司的优点。

1、能够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时效性是项目管理一个很重要的要求,电子商务的实现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弥补了项目管理传统模式中的不足。它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获得项目的各种信息,及时注意发生的情况,适时给予监控,实现了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实时化和规模化,有利于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尽早发挥投资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

2、可以降低项目直接成本。

网络有助于提高透明度,对价格造成向下的压力。通过网络,承包商可方便地进行询价,及时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发现更多新的契机,而不会仅仅局限在某一范围内选择供应商;而且现在网站上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拍卖,在反拍卖中供应商彼此竞争,说明在什么价格上他们可以满足某一特定的订单,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直接成本。

3、能够降低管理成本。

随着市场的开放,我国建筑行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工程的竞争,网络则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在接触全球各地客户的同时又降低交易费用和缩短沟通时间的机会:提供了一个可与客户直接联系的、即时双向的交流通道,使企业可以避开传统的或业已存在的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

据调查,在传统企业交易方式下,企业交易流程需要19个环节,而在电子商务方式下只需要7个环节。传统的企业交易方式是一种建立在纸面贸易单据(文件)流转基础上的贸易方式,每做一笔生意需要大量的纸面单证,工作量繁杂。电子商务则使承包商和供应商之间不再需要过多的纸上文件,从而也节省了发送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和合同的时间。

而且对于供应商而言,买方的市场范围超越了传统界限,这将降低进行大范围宣传联系的成本。除此之外,还会大大减少有关人员,工作效率也会提高。企业管理成本从各个方面均大大降低。

4、可以增强企业间的资讯交流。

网络可以使整个建筑业进行高度快速的资讯交流,让从业人员能够更高效快捷地得到各网上企业的营运资料。而且随着加入系统项目的不断增加,网上还可以为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一阶段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5、为实现横向联合生产模式提供了便利。

中国的建筑企业想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有必要在扩大公司规模、承揽大型项目和提供更加广泛的服务等方面有所突破,需要实现纵向一体化模式,或是采用横向联合生产模式。

采用前者会使承包商难以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在每一个领域都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所以实现横向联合生产才是明智之举。而只有使用了互联网作为商业活动的平台,并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多媒体通讯手段,在承包工程领域,横向联合生产模式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种可行的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

6、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便利。

建筑企业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不仅要协调企业自身内部运营的各个环节,还要与包括供应商等在内的上下游企业紧密配合,实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而B2B电子商务正好面向整个供应链,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利用互联网,整合企业的上下游产业,构成一个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使得企业供应链上的所有参与者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资料互换、信息共享,整合合作共同体的资源,消除了整个供应链网络上不必要的动作和消耗,促进了供应链向动态的、虚拟的、全球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根据建筑在线网的调查结果显示,通常由于丢失文件和缺乏沟通使施工成本增加20—30%,而由于网站的使用英国建筑市场每年可以节约大量资金,同时施工工期缩短15%.美国的招标网站和建造网都宣称通过将建筑市场带入互联网可以节约30—35%的项目成本。

美国的麦克姆贝公司即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公司与其他公司联合,在波士顿设立了“互联网项目管理”网站。该网站为所有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在线设计”平台,借助各种工程设计软件和现代化的网络通讯手段,大大缩短了工程周期;合作伙伴之间实时的通讯使并行设计易于进行;项目各方的共同参与保证了工程设计质量。该网站还提供“在线管理”服务,使承包商可以对几大洲的工程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实时跟踪与控制。电子商务的应用使该公司的投入产出比率由过去的1:2提高到现在的1:6。

总之,建筑行业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不断创新,利用电子商务从多方面改革业务与管理,更好地求得生存和发展。当然,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还只是初级阶段,存在着种种障碍:网上结算不便、网络基础设施不够完备、网上缺乏安全认证、信息产业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等等。这必将对企业造成一定压力,不敢贸然投入。但是我们必须消除这种顾虑。IBM大中华地区软件部总经理宋家瑜就曾说过:“我不知道你今天拿出的(电子商务)方案会不会错,但可以告诉你的是:你今天不做,肯定是错了。”

三、因企业制宜。

电子商务行业论文第4篇

(一)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各经济体之间的商贸往来也更加紧密。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更迭,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外贸新手段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据统计,截至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已达到6.3万亿元,同比增长23.5%。估计2017年,中国跨境交易规模可达到7.5万亿元,而2018年,该数据会有8.8万亿元。

(二) 国内外电子商务学习资源的快速更迭

《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的知识更迭快速,教材内容跟不上市场变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参阅国外教材,而市面上大量国外教材是经过中文翻译的。这类教材通常有两类缺陷:一是翻译过程过长使得教材较晚于市场变换,经常会遇到在教材出版之时,市场规则已发生新的变化;二是翻译这些教材的人大部分为外文工作者,其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和行业的了解并不深入,做中文翻译较为生硬,用词并不符合专业特点,不如阅读原版英文教材更为直接。

(三)加强中外办学交流,提高专业国际化教学水准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提升,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中毕业生来到中国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以苏州某经贸类职业学院为例,近年来陆续招收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学生,全校留学生比例不断上升,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同时上课,这对学校教师开展双语课程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挑战。同时,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使得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有了持续学习外语的环境,为学生参加中外合作班级和国际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 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符合地方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行业需求,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下的苏州某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做了大量工作,不断完善专业建设,滚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在分析过行业产业之后,对目前苏州地区市场上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做了细致调研,发现当前外贸型企业电子商务渗透得非常深入,比如婚纱礼服类企业,大部分涉及外贸出口,此类型企业对具备双语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巨大。

二、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国家专业技能人才输送基地,应当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地方产业特点和企业实际需求,培养既懂电子商务实操又懂外语使用的复合型人才,为提升自身办学水准,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起到相应的作用。

三、《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实施模式

《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可分为理论授课和实务演练两部分开展。

(一)理论授课

1.授课素材。《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教材选用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自编教材和Brian Patrick(美国)的《Selling on Shopify: How to Create an Online Store & Profitable ECommerce Business with Shopify》。教材编订的结构内容依据于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的知识模块,以及当前实际经营活动的应用规则。考虑到现实中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在阅读英文版教材时有难度,自编教材主要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点主要用中英文对照描述,业务应用实例部分用英文展示。外文教材是教师授课的补充资料,也是学生课后主要读物和作业参考资料。在课程的教学大纲方面,由于《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双语教学是一次新的尝试,教学大纲需要在原大纲的基础上修订。

在教案及电子课件方面,根据教育厅和学校要求,为课程编写双语教学教案。在教案中详细说明每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与和教学难点,同时,对于关键知识点做中英文标注。电子课件的制作详略得当,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案为依据。在授课过程中,电子课件采用全英文制作,授课语言主要以英语为主,关键专业词汇在课件中做中英文对比。

2.教学方法。在理论授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注重案例的导入和练习。同时,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时要多用启发性的提问,沉浸式引导,多运用视频、时讯、应用程序、反转课堂等多媒体手段情景直现,使课堂讲述更加生动形象。

(二)实务与实践

《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实务与实践由项目驱动+沙盘对抗+创业实战三部分构成。

课程的实务模块采用项目驱动式方式开展,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空间。每学期班级会进行小组分组,通过小组案例讨论分析,商业企划书编写,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等环节带动学生主动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利用实训室资源组织学生模拟真实商业环境进行跨境电子商务沙盘对抗,对抗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参加商业类英语能力竞赛,提高自身的商业水平和英语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跨境电子商务技能比赛,参与模拟沙盘对抗,增强学习,鼓励学生通过速卖通、兰亭集市、wish、whatApp等平台实际创业,通过实战演练,将课堂知识内化成自身能力,提高与外语人士合作、交流的勇气和实力。

(三)强化电子商务英文行业术语学习

由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学生的英语短板,学生参与双语课程的难度较大。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英语不可能一蹴而就。?b于这个现实,快速提高学生电子商务专业英语水准显得十分关键。因此,在编写教材和电子课件时应当注重行业专业词汇中应用对比,快速提高学生记忆效率,促进知识点的吸收,也有助于留学生快速适应中国电子商务环境。

电子商务行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信息生态链 信息生态系统 信息生态

分类号 G250.252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Domestic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Ecological Chain of E-Commerce

Chen Minmin, Shao Bo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information ecological chain of E-commerce has been a hot research topic over the past decade. This paper classifies related articles by the statistics and induction, reveals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domestic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information ecological chain of E-commerce and points out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study. At last it puts forward thre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academic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combi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empirical research, creating core research groups to promote the core influence.

Keywords E-commerce. Information ecological chain. Information ecosystem. Information ecology.

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可谓是不负众望,硕果累累。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仅11月11日淘宝就创造了191亿的交易业绩,远超美国2012年“网购星期一”15亿美元交易额水平。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为8.1万亿元,增长27.9%[1]。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电商企业抓住了商机,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上信息主体之间的信息流动与转化也持续地发生创新与更迭。从信息生态的视角研究以网络环境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模式演进和信息流转显得尤为重要,而将处于竞争与协作关系中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独立出来研究必将成为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研究中的关键。

信息生态链(information ecology chain)的概念是伴随着信息生态(information ecology)概念的提出相继产生的。目前,国外学者主要是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电子商务的信息生态,专门诠释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文献较少,虽然国内对于信息生态理论研究起步晚于国外,但在信息生态链的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却慧眼识金抢占先机。早在1998年,我国李美娣就在其信息生态系统结构的研究中,明确提出了信息生态链的概念[2]。信息生态链是存在于特定的信息生态中的、由多种要素构成的信息共享系统[3]。2002年之后,国内对于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研究逐步开始,大致集中在从概念、本质分析、类型划分、构成及流动方向及其在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方面的描述,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

本文尝试在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相关概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与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相关文献的分析统计与主要内容的归纳,了解目前国内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理论研究现状,掌握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文献检索情况与分析

笔者利用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中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外文文献的检索,输入(“E-commerce”OR“E-business”)and(“information ecology chain”)等类似的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3年4月23日,得到与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相关的外文文献3篇,Xiong GJ[4]在介绍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结构时提到了信息生态链概念,Phan DD[5]分析了因特尔公司成功的信息生态系统案例,可见国外在具体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研究相对匮乏。对于国内学者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方面的理论研究现状,笔者通过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三个主要的中文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输入“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作为“主题词”“关键词”和“篇名”等检索字段进行检索,检索时间2013年4月21日,得到相关文献89篇,笔者经过仔细地阅读所得文献,考虑到主题相关度、文献被引频次、时间等相关因素,对检出文献进行精心筛选和去重,最终确定了30篇中文文献,以这些文献作为研究样本,进行相关内容的统计分析和研究。

1.1 文献数量随时间分布情况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自2002年之后成为国内的研究新课题,笔者将文献按照发表期刊类型大致分为四类并绘制了文献数量时间分布图,通过对样本文献发表时间走势的描绘,可以大致了解国内学者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方面的研究随时间分布的情况,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文献数量时间分布图

由图1可见,2009年至2012是国内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研究的高峰时期,其中2009年的文献数量最多,其次是2011年,而最早将电子商务与信息生态链明确结合起来研究的文章出现在2003年的经济类文章中,图书情报类的文献出现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概念最早是在2009年,相对经济类文献较晚。总体来说,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研究文献呈增长趋势,未来的文献数增长指日可待。

1.2 文献期刊来源分析

对文献的来源期刊情况的分析,可以探究不同领域学者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方面的研究情况,明确研究主题文献的空间分布,揭示研究主题的主要刊载期刊。笔者将30篇样本文献根据其来源期刊学科类型的不同,分为四类,分别是:经济类、图书情报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计算机与信息类。其中来源于经济类期刊的文章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0%,主要刊载的期刊有:《经济实务》《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商场现代化》《中国商贸》《现代商贸工业》《商业时代》《中国经济信息》;其次是图书情报类的文章,占总数的26.67%,核心的期刊主要有:《情报科学》《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学研究》,其中在《图书情报工作》中发表了3篇;另外还有一些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硕博士学位论文,以及分别发表在《软科学》和《中国制造业信息化》上的3篇计算机与信息类文章。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主要研究阵营还是聚集在经济和图书情报领域的。

1.3 文献关键词分析

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挖掘、分析、构建、绘制和显示知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6]。笔者基于文献题录信息的挖掘技术方法,通过中文检索的三大数据库导出文献题录信息,利用SATI①软件进行关键词共词矩阵的构建,然后运用SATI软件的Netdraw②功能实现关键词网络关系图谱的构建,进一步揭示目前国内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相关理论研究之间的联系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研究文献关键词网络关系图谱

由图2可以直观地看出目前国内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研究之间的关联还不够密切,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信息生态圈三者之间形成交互圈,电子商务系统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理论、生长模型、企业价值等方面,企业生态圈和信息管理之间也进行了研究的交流,而在企业经营、战略资源分配、信息生态因子方面的研究略显独立,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相关研究分散核心研究优势尚未突显。

2 国内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概述

2.1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目前,国内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却有很多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描述,如: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群、信息生态链、信息生态因子、信息生态环境、信息生态等。

胡岗岚[7]认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是由一系列关系密切的企业和组织机构,超越地理位置的界限,将互联网作为竞争和沟通平台,通过虚拟、联盟等形式进行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结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张向先[8]、周璇[9]等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补充,认为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是指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信息人之间以及信息人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循环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王晰巍[10]、汪景粱[11]等对信息生态因子的概念进行了描述,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晰巍等人认为信息生态因子是指信息生态中对人类及社会组织的成长、行为、发展、流动和分布以及社会进化与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包括信息人和信息环境。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是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灵魂”,脱离了信息生态链,任何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都无从谈起。

2.2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特点及构成

2.2.1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特点

实现同一链条和相关链条之间的信息流转是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功能实现的本质,而其本身必须具备一些特点。国内学者对其特征的归纳比较一致,具有代表性的是:徐绪堪[12]从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了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一般特征,即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张向先[8]在认同他们的观点的基础上增加了协同性。

2.2.2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构成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构成以信息生态环境的构成为基础,张向先[13]、郑金帆[14]认为信息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社会体系有四个组成成分:信息生产者、信息消费者、信息传递渠道以及信息环境;张向先[15]提出了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由主干链和支撑链组成,主干链由信息生态环境的四个组成成分相互寄生、共生和转化而来,而支撑链由内外部的信息环境所组成,主干链和支撑链共同组成了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生态链。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中各节点发挥效用离不开以基础网络为支撑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外部环境的支持。

2.3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信息流转与模型构建

2.3.1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信息流转和演化形式

信息在不同信息人之间主要表现为信息流动,而在信息生态链的节点上主要是信息的转化[16]。郑金帆[14]借用生态链的原理,描述了信息生态链的三个构成:信息企业、信息机构、信息用户之间的信息流动方向;张向先[15]强调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是电子商务经济活动的三个基本的组成要素,用“供应商―电子商务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顾客”这样一条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来表示以互联网条件下虚拟交易为本质的企业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息流转方向。信息链的动态演化可以从信息链节点间的关系变化及其对信息链功能、结构的影响来考虑。张军[17]等对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动态演化的表现形式也进行了特别的描述。

2.3.2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模型构建

关于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模型的构建,各学者研究的侧重不同,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构建、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电子商务系统生态链的设计、以人为本的电子商务系统生态生长模型的分析、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信息生态视角下电子商务知识管理技术框架、B2B在线支付信息生态链模型设计以及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模型的构建等相互联系的方面。

王晰巍[10]等结合中国电子商务特点以及发展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信息生态因子、信息生态链、信息生态圈为主体构建了电子商务信息生态模型图;马捷[18]在知识流程基础上,提出了电子商务生态视角下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的技术框架图;徐绪堪[12]结合电子商务系统生态特征,分析了以人为本的电子商务系统生长模型,构建企业层面的信息系统生态循环模型;王俊[19]应用序参量理论对B2B在线支付信息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设计B2B在线支付信息生态系统的价值协同机制框架,构建B2B在线支付信息生态链和信息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企业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建立在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和信息生态圈的基础上,郑絮[20]、刘鲁川[21]、张海涛[22]等结合系统理论,构建了企业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模型。王娜[23]在进行移动电子商务的价值网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移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模型图。

由上可见,各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模型构建研究的侧重有所不同,核心内容却一致地采用系统的思维方法,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生态系统模型内外部环境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功能,从而更好地满足电子商务终端消费者在新时代下的新需求。

2.4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具体应用的实例分析

纵观文献样本,笔者发现将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理论与实例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尤其以阿里巴巴的商业系统为典型案例的研究居多,其次是以淘宝网为例,以及近期分别以奇虎360和大学C2C商城的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的信息生态理论为主的分析研究。

谈进[24]、胡岗岚[7]结合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集团阿里巴巴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目前最成功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关系协调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信息协调机制、运作协调机制在整个生态系统起到的作用。乐天舒[25]将阿里巴巴的五大业务比喻成“达摩五指”,考究马云的商业逻辑、绘制阿里巴巴的商业梦想,将其商业模式归纳成一个CBBS的生态链。王晰巍[10]、张向先[8]都以淘宝网为研究对象,分析淘宝网中的信息生态因子、信息生态链和信息生态圈,诠释淘宝网的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情况。与前面学者分析应用的主体不同,汪景粱[11]从系统的视角构建了电子商务中的信息生态模型,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影响因子方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进行电子商务创业的因素,并结合“大学生C2C商城”进行典型案例研究,分析其成功运营的信息生态因子和构建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模型。任翔[26]基于云安全技术的防毒软件商业模式的研究,对我们熟知的奇虎360公司的电子商务生态链模式进行了分析。

众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实例研究丰富了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理论研究体系,为当今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及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3 国内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理论研究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3.1 国内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已经产生了一些颇具价值的成果,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3.1.1 概念的重复研究,名词之间的界定不明显

我们在肯定学者们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方面的研究所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不难发现,目前研究的关键词仍然集中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和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两个概念之间,对一些名词的界定尚不明显,出现相同概念的重复研究的现象,譬如: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和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和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信息生态环境和信息生态系统、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群和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这些概念的定义不明确,名词之间的界定不清晰,容易出现换个主题名词的重复研究。

3.1.2 理论研究居多,实证分析较少

国内学者对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概念界定、特点和构成、形成演进和运行机理、模型构建这样的理论层面,定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案例较少,虽然已经结合了著名的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的实例分析,但是模式的构建和信息影响因子的分析略显重复,总体来讲,定性分析较多,实证分析偏少,所构建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模型的实用性有待提高。

3.1.3 研究重点分散,核心研究尚未形成

由绘制的关于文献关键词的网络关系图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我国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主要理论研究内容分散,各学者研究重点之间的关联性不强,甚至有学者为了标新立异另辟疆土,研究的中心内容相对独立,尚未形成研究的理论核心区和研究的核心人物群,此外一些学者的研究不够深入,只停留在概念整合和拓展别人研究成果的表面,研究内容的原创性值得深究。

3.2 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理论研究的改进策略

3.2.1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避免信息孤岛

学术交流和合作是研究保持新颖性和创新性的必要条件,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专研需要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论支持,各学者的研究除了要有个人独特的创新点之外,也要加强与各领域优秀学者的交流和合作,取其精华,把握相关联学科的最新脉搏,避免闭门造车式的低效率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研究的深入,带动相关学科的学术进步,在协作与竞争中求发展。

3.2.2 定性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理论运用于实践,再完美的理论研究如果脱离了实际应用的检验都只是空中楼阁,电子商务方面的研究尤为明显,加强理论构建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模型在电子商务实例中具体应用的分析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阿里巴巴和淘宝网这类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的评价,例如慧聪网、物友网、中国制造交易网这类以B2B为主体的电子商务网站的信息生态链发展模式也是可以考虑的,从整体来把握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的信息生态链模式现状,追求定性研究与实例应用研究的相结合。

3.2.3 建立核心研究群,推动核心影响力

结合样本文献的被引情况、作者的文献发表量、作者单位的分布情况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不难发现目前国内电子商务信息生态链的研究相对分散,文献质量也是良莠不齐,除了吉林大学的张向先、郑絮发表了三篇文章之外,其他并没有形成核心的研究人物和研究单位,核心影响力尚未形成。笔者建议可以建立一个或多个以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研究为核心的研究群,形成核心研究影响圈,以核心研究推动整体研究的繁荣和发展,实现原始理论与跟踪理论相结合。

电子商务行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会计环境;会计理论

[DOI]10.13939/ki.zgsc.2016.02.118

1引言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正在全球蓬勃发展,成为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交易不可或缺的工具。电子商务浪潮席卷世界,加强了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打破了时间与地域约束,节约了交易成本等。另外,会计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特定的商业环境有密切联系。会计理论必须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保持生命力。

1.1电子商务的定义

电子商务也称Electronic Commerce或Electronic Business。世界贸易组织在《电子商务与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一书中认为,电子商务通过电子通信网络进行商务活动。国际商会于1997年11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电子商务会议(The World Business Agenda for Electronic Commerce)上将电子商务定义为: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从技术方面可以定义为:电子商务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交换数据(如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邮件(E-mail))、获得数据(共享数据库(Database)、电子广告牌(BBS))以及自动捕获数据(条码(Bar-code))等。

1.2电子商务的特征

(1)实时性。电子商务所依赖的信息技术不受时间与空间约束,网上的交易信息以及会计信息都可以实时地更新。商品和服务可以实现不间断的流动和供给,交易双方不受时间限制。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电子商务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源源不断。

(2)无纸化。从购销合同到销售发票和运输单据再到货款结算,电子商务全过程都必须实现无纸化操作。电子商务的无纸化也使得会计记录的无纸化,这对传统的会计记录方式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3)电子化。由于计算机所处理以及传输的都是代表特定信息的电磁信号,于是以因特网为载体,计算机处理为特征的电子商务各方的交易记录,使用的货币甚至商品本身都是电子化的。

(4)低成本性。电子商务不需要店面以及专门的销售人员,也没有库存压力,这是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商务的优势之一。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性对交易各方都非常具有吸引力,不论在电子商务实践中有多少模式,无一不体现了低成本的特性。

2电子商务与会计环境

会计理论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会计环境,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技术等。所谓会计环境是指影响会计理论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之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会计理论的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环境的变化进而对传统会计理论构成了挑战。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管理对象、管理方式、组织结构发生的变化导致了管理环境的变化,进而改变着会计环境。电子商务与会计环境互动关系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电子商务与商务环境

第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生业务,例如网站建设、域名购置、数字化产品的产生等。这与传统商务环境截然不同。第二,企业内部的购销活动,支付手段,管理手段逐渐信息化和电子化。这些电子化的金融活动使得传统的会计确认出现一些问题,如电子货币的确认和计量问题。第三,电子商务使得企业的信息和人力资本重要性不断加强,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模式。

2.2电子商务与法律环境

第一,电子商务交易各方身份认证的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电子商务交易身份认证程序和方法;第二,确定电子商务合同的规则与电子书写文件和原始文件条件的合法性程序;确认支持数字凭证与数字签名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规定,以及其他认证合法性的规定;第三,要明确电子支付命令签发与接收程序规范和交易各方的权利、责任、义务的规定,又称电子支付管理。

2.3电子商务与市场环境

传统企业面对的是简单、狭小的市场环境,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企业的市场大幅扩张。互联网上的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潜在的顾客。顾客需求也从传统的单一性走向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时代。这种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对内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来达到增值效应。

2.4电子商务与竞争环境

电子商务的出现加剧了本已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间的竞争从线下拓展到了线下和线上的双层次的竞争状态。与此同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一些企业通过B2B等方式实现网络合作共赢。在互联网上的合作中,合作企业可以借此实现资源整合、业务互补最终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一合作模式直接导致了虚拟企业的诞生。

2.5电子商务与技术环境

第一,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企业传统的生产管理活动过程全都可以在信息平台上进行,实现了无纸化运作。无纸化的管理是技术环境的重要升级。第二,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种凭证也实行无纸化,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企业价值。第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子商务的各方都使用网络和计算机作为交易载体,具有电子化、无纸化与数字化的优势。

3电子商务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3.1电子商务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有关会计目标的研究早已有之。佩顿、利特尔顿等在其专著中对此都有精辟的论述。一般认为,会计目标有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利益相关者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且其本身也作为一种信息获取的渠道影响着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例如,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相关的信息并做出决策。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和便捷。电子商务的出现支持并促进了决策有用观的发展。事实上,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不互相排斥,委托人通过财务报告评价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目的也是在于做出是否继续和终止受托责任关系的决策。

3.2电子商务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影响

虚拟企业对传统的会计主体理论构成了挑战。虚拟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在完成既定的目标后即宣告解体,因此与传统的会计主体理论有冲突,甚至有人们认为不应该将其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对待。笔者认为事实上虚拟企业尽管有其特殊性,但是也是一个具有自身现金流和运营管理机构的组织,本质上和传统的会计主体并无根本区别。因此建议仍将虚拟企业视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

虚拟企业对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的挑战。虚拟企业的明显特征就是存续时间短。这与传统的会计假设相矛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主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无限经营下去,这也产生了会计分期报告的需要。而虚拟企业的特征是存续时间短,这违背了持续经营假设,进而也没有会计分期的必要。

3.3电子商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第一,电子商务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利益相关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自己需要的各种相关信息。与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相比,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信息更加具有相关性。第二,电子商务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会计采用的计量模式更加丰富。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的采用可能减弱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第三,电子商务影响重要性。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无形资产和一些其他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但未纳入会计核算范围的资源(如品牌、文化、人力资源、电子数据产品等等)将被纳入会计管理。第四,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及时性。第五,电子商务带来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问题。第六,电子商务增强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透明度是新兴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透明度有助于增强信息使用者对于真实的经营及财务状况的了解和判断。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以用下图表示: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3.4电子商务对会计确认的影响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数据产品也异军突起。围绕电子数据产品的会计确认问题,会计界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电子数据产品是数字化的音乐、软件、书籍、杂志等。电子数据产品的边际成本较低、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对传统的会计确认理论构成了挑战。由于销售模式较常规的商品销售模式有较大差异(如确认时间、确认条件),电子数据产品的收入与成本难以进行配比。即使对电子数据产品的收入进行确认,也存在着具体分类的问题。电子数据产品的收入应当确认为一般收入还是使用费收入也存在较大争议。

3.5电子商务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葛家澍教授指出,“随着会计电算化以及商务活动网络化的普及,计算机系统可以及时和有效地搜集和处理大量的市场价格资料一并处理以及计算不同的预期交易模式和计量结果,信息处理成本相对低廉,计算相对准确,从而为应用非传统计量模式提供了操作可行性”。庄明来教授也认为计量技术作为会计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是如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打破货币计量之框框,变仅有的货币计量为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3.6电子商务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推进网络财务报告的发展。网络财务报告的披露语言从最早的电子文本发展到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延伸性标记语言XML,再到现今流行的可拓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体现出电子商务对财务报告的深远影响。早在2005年4月,上证所就以单位会员的身份加入XBRL国际组织,成为国内第一家加入该组织的会员。特别地,XBRL现今已成为全球通用的商业报告语言。XBRL降低了用户获取和处理信息的难度,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及时性。

4结论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导致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环境的改变使得会计理论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正如查特菲尔德在 《会计思想史》 中指出的:“会计主要是适应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由于电子商务仍然处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之中,笔者对于相关问题的论述不免陈旧,这也要求研究者持续地关注电子商务和会计理论的动态发展,深入思考两者的内在联系。

参考文献:

[1] 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杨坚争.杨立钒,张建新.电子商务统计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

电子商务行业论文第7篇

    校电子商务专业特点、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的设置、社会条件和学生特点等出发。探讨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电子商务 教学 问题 措施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开展并在未来将有可能改变传统商务的状况,引发一场商务领域的革命。我国电子商务正处于发展时期,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纷纷采取一些措施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需求。同时也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过去那些仅具有技术背景的人才或仅略懂商务的人才已经很难满足企业和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

    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与能动水平,满足国家和企业对现代化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是所有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所面临的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但现在中职学校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师资力量紧缺,专业水平不充分 就我校情况来看电子商务专业本科毕业的教师不到五人,大部分都是从会计、旅游、计算机方面转型过来的。他们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认识掌握的不够深入,不够细化。

    缺乏实训条件,实训目标不明确 我校的电子商务实训条件还不成熟,仅有的几台设备基本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计算机也比较落后。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是打开网页浏览网站,就是在聊天,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目标。更缺乏与企业合作的电子商务实习基地,不能很好的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培养目标不明确,就业方向不清晰 许多学校和家长都不能很清楚的说出电子商务专业究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从事什么工作,学生对于所从事的专业更加模糊。而学校在就业方面也没有进行深入的可行性论证和认真的分析,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在教学中专业目标空泛,就业岗位前景缺乏明确的导向,专业化方向不够细化并且与现实岗位脱节。

    专业课程所占的比例太低,课程安排不合理 2002年4月,中国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电子商务专业的10门专业必修课程:①电子商务概论基础/原理/导论;②网络经济学;③网络营销;④电子商务管理(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管理);⑤网上支付与结算(网络银行与支付/金融与电子支付);⑥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与物流管理);⑦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系统);⑧电子商务安全;⑨电子商务技术基础;⑩经济法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法)。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师资条件、实验设备、办学特色等具体情况有侧重地选择6门主干课程。但在我校的专业课程中,涉及商务方面课程仅占四分之一,大部分为计算机和基础文化课。这样导致学生头脑里没有在线商务理念的培养。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电子商务网站的策划及应付瞬息万变的商务网络环境。 

    专业方向太笼统,课程设置不适应社会需求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综合商务类专业,我校电子商务培养方向大多偏向于技术信息和计算机类。不适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但这个问题却没有受到领导和教师的重视,考证多样无序等问题突出。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金钱的浪费。使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降低。 

    采取的措施  

    提高教师的自身知识水平 

    电子商务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全面、体系化的素质,即使跨专业的老师或者和电子商务领域沾点边,如果没有对这个领域的整体理解和把握,也是没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的。因此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积极地探索新路子。这就要求教师们应该从电子商务这个专业的特点出发来安排自己所教的每一门课程,而不能仍然局限于原来的专业。自己所代的每门课程,在电子商务学科中处于什么地位,心里要清楚。对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各门课程之间的接口和逻辑关系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应付自如。 

    完善电子商务课程结构柜架 

    电子商务专业对文化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不能只一方面的强调专业知识而忽视文化基本教学,文化课要在三年中的前两年安排,包括语文、数学、电子商务英语、普通话、礼仪等,另外还应当开设适当的应用文写作、法律等。因为电子商务专业要求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法律常识,如案例分析、商务文件撰写、电子支付等。职业教育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如何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教师们安排教学计划的关键所在。把理论课程和实习课程才者结合起来,使二者全方位渗透,才能形成有益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课程结构。 加强实践性教学,丰富实训内容 首先,

    要加强实验室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许多课程都要进行实验,而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件。除必须配备满足电子商务环境的实验软件外,还应满足相关课程的实训条件,例如,配备常用的办公设备供学生实训。其次,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学校可以通过自建或与电子商务企业联建等方式建立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电子商务的实际活动,体会电子商务的运营情况,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目标要明确,专业设置要合理  中职学校应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将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细化为不同的专业方向,如电子商务营销方向,商务网站维护与开发方向,电子商务网络财务方向和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方向等,传统的电子商务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一般是计算机类课程和经济管理类课程各占半壁江山,为了培养出特色鲜明、技能突出,能很快切入企业岗位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应将本专业细分为网站建设、网络营销、物流管理这三个互为依托的专业方向。电子商务是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这“四流”的统一体,对中职层次而言,其专业设置方向应立足于为中小企业培养“信息流”和“物流”方面人才。以培养出既熟悉电子商务全面知识,又掌握重点技能,能从事实践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力争办出有自身特色的电子商务专业,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朱玉春.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等农业教育,2006;6

    [2]黄敏学 《电子商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1日 96-103页

电子商务行业论文第8篇

Abstract: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conception model to identify the E-Readiness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of 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y. Then, we conducted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six factors on e-commerce readiness of 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y. 179 valid data had been collected from 300 companies and the data was analyzed with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reported the most positive influence to the producer services companies for their e-commerce readiness: strategy and leadership, business activities, human resources,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which strategy and leadership, business activities influence have greater impacts. However,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business process and IT resources on e-commerce readiness of producer services enterprises was not significant.

关键词: 生产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能力;影响因素;结构方程分析

Key words: production-oriented service enterprises;e-commerce;E-Readiness;factors;SEM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8-0001-05

0 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商业环境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己经不能够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企业抓住电子商务带来的机遇,对企业进行变革,才能够继续在新的商业环境下生存与发展,免于被淘汰的境遇。

生产型服务企业作为为工业化生产过程提供各种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近几年来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中的主力军。那么,生产型服务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之前会出现哪些问题?什么因素会影响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就绪能力?如何识别生产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就绪的影响要素,弄清各个要素对电子商务就绪的不同影响,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生产型服务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国内外对电子商务就绪模型的研究主要从两个层面,一是地区电子商务就绪能力的影响因素对地区电子商务就绪能力的影响;二是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能力的影响因素对电子商务就绪能力影响。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地区电子商务就绪能力的研究,对企业和行业的电子商务就绪能力的研究文献较少,仅有的为数不多的相关文献还大都为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针对生产型服务企业,相关模型要素的适用性也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构建电子商务就绪能力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和假设,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各要素对生产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能力的影响。

1 文献综述及模型假设

文献分析表明,战略与领导、业务流程、商务活动、人力资源、IT资源和外部环境均会影响企业的电子商务就绪能力。因此,本研究借鉴相关理论和文献成果,结合对生产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的实际调研,提出生产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就绪的六大要素构建出整合模型,并通过实证数据来检验相关假设。

1.1 电子商务就绪理论 自思科公司最早提出网络就绪(Net-Ready)的概念后,电子商务就绪的概念根据研究者的不同背景和研究目的有着不同的内容。但总体来说电子商务就绪可以认为是企业为了确保实施电子商务过程的有效性,需要根据自身的电子商务就绪水平有针对性的对企业资源进行配置,并且在战略层面进行规划,识别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因素,从而通过判断企业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电子商务就绪程度来评估电子商务成功的可能性[1]。

国内外对于电子商务就绪的研究范围逐渐从宏观层面延伸到行业和企业组织层面[2]。在就绪研究应用方面,对电子商务就绪从研究范围内容到模型的构建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当前,一些电子商务就绪的研究是从组织感知水平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找出哪些因素将影响企业电子商务就绪。例如,Molla和Licker提出的“感知电子商务就绪模型”从感知组织就绪(POER)、感知环境就绪(PEER)两个方面进行评估[4]。Mutola强调信息是电子商务就绪中的关键部分,他们提出了包括五个维度的电子商务就绪整体工具,这些因素包括人力资源、信息、ICT基础设施、外部环境以及企业整体状况[5]。黄京华根据国内企业电子商务就绪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定量的分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包含了企业需求、外部环境和信息技术与企业文化三大类[6]。生产型服务企业以提供无形的服务或者智力资源为主营业务,高度依赖于员工的参与,这决定了生产型服务企业的电子商务就绪研究应该结合行业特征。电子商务可以优化生产型服务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资源配置,克服“条块分割”、“技术孤岛”、和“资源孤岛”现象,而财务资源、企业边界与环境也对电子商务价值有重要影响[7]。目前研究者通常会关注企业战略、领导者、企业管理方式、硬件设施、人力资源、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并将各指标的得分作为评估的依据,进而对企业电子商务就绪现状进行综合评估[8]。

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根据生产型服务企业的实际情况,以现有的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评估体系为主要参考依据,本研究确定了评价电子商务就绪的主要形成型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生产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就绪的影响因素模型。

1.2 电子商务就绪能力影响因素

1.2.1 企业组织 企业组织层面关注组织企业自身的特点对电子商务就绪的影响,因为实施电子商务有赖于企业组织具备一定的能力。组织各方面表现出适合进行电子商务的特征时,对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有着较大的积极影响[9]。Tornatzky等人提出的TOE(技术,组织,环境)框架认为,绝大多数影响因素都可以被概括为技术,组织,环境三大类因素。但由于其是一个分类框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所以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借鉴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撑[10]。Porter认为:“在Internet时代,忽视战略就等于丧失核心竞争力,战略定位处于所有因素中最关键的地位”[11]。电子商务战略的目的在于通过战略思考和分析,优化流程,制定战略实施计划[12]。企业只有具备不断整合、重新配置和获取自身资源的战略能力,才能响应变化的市场需求,在竞争中取得优势[13] [14]。许多对信息系统的研究表示,缺乏管理上和组织上的保证是影响信息系统项目的关键因素[15]。由于中小企业的决策权在企业领导层,“领导层的支持是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信息系统实施成功的关键”,如果缺少了领导层的支持,大多数电子商务项目都会失败[16]。Galliers和Madon也验证了领导层支持对电子商务的采纳和制度化的重要性[17]。

基于上述论述,提出以下假定:

H1:战略与领导对企业电子商务就绪有正向显著影响。

1.2.2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决定了企业内部间的相互关系,也决定了企业外部客户之间的关系管理所设计的内容,有助于企业完善一个合法机构所必备的规则和条例。企业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控制、义务、责任和权成。这些因素的动态关系决定了一个企业在面对外部世界的不停变幻时,如何使企业调整自己迅速回应并同时保持自己的完整性[18]。

在网络化之前,企业的系统缺乏集成性,Internet 的特性用来去除系统间的不相容性,以达到不同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之间的技术集成,应用电子商务首先要求企业内部流程信息化和系统集成化[6] [19]。业务流程是一个多维系统。企业资源理论(RBV)认为,流程是开发企业资源的直接途径,企业执行各种商务流程(例如客户服务)是达到企业的战略目的根源[20]。在企业微观层面,电子商务主要面向不同的商务对象实施电子化的商务流程,如客户关系管理等流程。商务活动的信息化与企业电子商务就绪的关系非常密切[21]。企业商务活动就绪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实施电子商务,Alavi和Leidner认为企业商务活动中的知识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对企业内部信息化与外部的整合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22]。企业管理更加程序化、科学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本要求。而组织环境也必将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变得更加具有复杂性和变动性,因此企业规范化的商务活动对电子商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23]。

基于上述论述,提出以下假定:

H2:业务流程对企业电子商务就绪有正向显著影响;

H3:商务活动对企业电子商务就绪有正向显著影响。

1.2.3 企业资源 人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又是知识的载体。Saeed和Grover指出:人力资源直接决定了商务过程和信息技术的执行程度[24]。Wade和Hulland也认为员工IT相关的知识结构以及利用IT技术进行商务活动的经验和能力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有力保障,能够提高组织执行电子商务的效率;员工IT的技术技能是一种配置信息技术的高级能力,这种技能不仅包括技术知识,同时还包括利用这种知识进行企业管理的复杂的综合性能力[25]。人力资源是员工IT的相关知识、组织培训状况、员工态度的综合体现,是电子商务执行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资源[26] [27]。Molla和Licker则认为,IT资源包括一个组织的IT基础、信息化的程度、网络应用经验等[4] [28] [29]。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科技发展的产物,企业要实施电子商务,首先需要接入互联网,然后进行有关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活动[30]。 Park和Lee在建立电子商务就绪模型时,认为电子商务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以及网上交易的安全性等问题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网上商业活动需要提供大量的公司真实信息,而且很多又是属于敏感信息,因而在电子商务交易环境中交易双方都承担了较大的风险[31] [32]。Dholakia和Kshetri在研究中也认为只有企业交易双方认为电子商务是低风险的,才会有利于合作联盟共同采纳电子商务系统[33]。作为面向电子商务交易的电子商务就绪模型组成部分,IT资源就绪这个维度重点评估企业在应用电子商务之前所必须的设备及技术。

基于上述论述,提出以下假定:

H4:人力资源对企业电子商务就绪有正向显著影响;

H5:IT技术及基础设施对企业电子商务就绪有正向显著影响。

1.2.4 外部环境 Chwelos和Benbasat在文中也阐明,所有的理论和研究框架都需要考虑创新类型以及其采纳情景。也就是说,在研究组织对一项创新的采纳行为时,要关注该项创新被采纳的具体情景[15] [34]。Tornatzky提出的TOE框架中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企业所处行业、竞争者、资源、行业规则和与政府的关系[10]。环境是组织进行技术创新的外部因素,也是给组织带来约束和机会的外部条件[35]。Holzmulle和Schluchter则重点关注现有的政策、市场及行业就绪度等环境特征对企业电子商务就绪的影响[36]。实施电子商务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外部环境在电子商务交易形成之前提供的各种支持条件[37] [38]。基于上述论述,提出以下假定:

H6:外部环境对企业电子商务就绪有正向显著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本文的研究架构(见图1)。

2 调研设计

本文研究模型考虑的主要构面中有战略与领导,业务流程,商务活动,人力资源,IT资源,外部环境、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能力,参考了Mutula(2006)[5]、黄京华(2004)[6]、Janom(2009)[39]、赵晶(2006)[40]等的研究设计,各变量均得到了良好验证。所有计量项目均以Likert七级量表从评分数值1(极不符合)到7(非常符合)进行测量。量表设计参考了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结合了本文研究问题的实际和专家咨询,也经过了两轮的预调研和分析修改。本文的各研究维度定义及量表发展简述如表1所示。

3 数据分析及结果

3.1 样本描述 本研究调研对象为生产型服务企业的管理层。参加调研的企业全部已经开展电子商务或者即将开展电子商务。问卷发放主要通过三个渠道。一个渠道是高校MBA学员、在职研究生班、函授学员中来自生产型服务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发放了110份纸质调查问卷,另一个渠道是安徽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电子商务分会的企业会员,共发放90份纸质问卷。此外,通过QQ、Email等网络工具在线发放问卷100份。纸质问卷回收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19份,有效回收率59.5%。网络问卷回收76份,其中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78.9%。有关问卷情况的其他信息如表2所示。

3.2 探索性因子分析 利用 SPSS 19.0对所有关键因素的测量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数据KMO的值为0.949,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特征根大于1为标准提取公因子,经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进行矩阵旋转,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共析出6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累计解释方差达79.356%。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提取的因子与模型中的六个维度相吻合。

3.3 测量模型评估 偏最小二乘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 PLS)是一种新型的多元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由于其在构建复杂关系时相对简单,它已经成为MIS领域研究人员从事实证研究的最佳工具之一。Ringle等人通过研究国际信息系统领域顶级期刊MIS Quarterly过去20多年发表的论文发现,PLS对于处理小样本数据非常有效,并且及时对于非正态数据、形成型指标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考虑到本研究所用样本的实际情况和PLS的上述特性,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软件SmartPLS 2.0对测量模型进行分析[41] [42]。

我们进行了测量模型的检验,根据各构面的可靠性、各构面之间的内部一致性、模型的收敛和判别效度来判别测量模型是否可接受。表4给出了复合信度系数(C.R.)、潜变量平均提炼方差(AVE)、AVE 值的平方根以及各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对于内部的一致性,各变量的复合可靠性值均为0.707以上,说明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其次,每个潜变量的AVE值均大于0.50,表明测量项目对各潜变量的解释程度比误差项高,模型各变量间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此外,每个潜变量的AVE平方根均高于该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验证了模型各变量之间具有良好的区别效度[43]。

表5给出了各潜变量测量指标的因子载荷系数和T值。各测量指标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7且在0.01水平上达到显著[44]。

3.4 假设检验结果 为了研究基于前人理论提出的六项要素对生产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能力是否具有显著影响,及判断假设模型的适配度,我们进行了假设检验,结果表明,上述6项假设中有4项假设通过检验,得到了支持,2项假设的检验没有达到显著性,由分析结果可推估出本研究模型是一个整体适配度较好的理论模型。本研究将统计分析验证结果汇总如表6所示。

另外,由SmartPLS计算并得到的路径系数模型如图2所示,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能力的R2值分别为0.73,说明电子商务实施效果得到了很好的解释(73%)。研究发现,战略与领导和商务活动就绪是企业电子商务就绪的重要决定因素,并且战略与领导的影响效果要强于商务活动。人力资源和外部环境也是影响企业电子商务就绪度的显著因素,但明显没有前两者的效果强。这个结果表明战略与领导不仅在企业战略的制定过程中产生影响,还直接影响了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的执行程度。同时,不同部门在商务活动中的协调程度和集成程度也影响到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从而促使企业电子商务就绪。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借鉴相关理论和文献成果,构建出生产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能力整合模型,并通过实证数据来检验相关假设。研究结果显示,战略与领导、商务活动、人力资源、外部环境等四个维度皆对生产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能力呈现正向显著影响。业务流程和IT资源目前并未对生产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能力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领导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并积极推动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的规划和制定,促进商务活动协作程度,注重企业人才的培养,关注当前社会及行业环境,才能有助于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能力的提高。此结果有助于企业在电子商务转型实践中更好地抓住重点,有目的的投放资源,解决关键问题。

本文对于影响电子商务就绪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基本均为企业可控制要素,没有把企业文化、合作伙伴等列入研究框架。但实际上,这些要素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电子商务的就绪,因此有必要在后续的研究中,建立更加全面的研究模型,并进一步扩大数据收集范围,基于更多样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Huang J H, Huang W W, Zhao C J, et al. An e-readiness assesment framework and two field studies[J]. The 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2004, 14(1): 53.

[2]Wang S, Cheung W. E-business adoption by travel agencies: prime candidates for mobile e-busines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2004, 8(3): 43-63.

[3]Vaezi S K, Bimar H S I. Comparison of E-readiness assessment models[J]. Sci Res Essays, 2009, 4(5): 501-12.

[4]Molla A, Licker P S. Perceived e-readiness factors in

e-commerce adoptio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2005, 10(1): 83-110.

[5]Mutula S M, Van Brakel P. An evaluation of e-readiness assessment tools with respect to information access: Towards an integrated information rich too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6, 26(3): 212-223.

[6]黄京华,黄河,赵纯均.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3):63-69.

[7]Zhu K, Xu S X, Dedrick J L. Assessing Drivers of E-Business Value: Results of a Cross-Country Study[C]//ICIS. 2003: 181-193.

[8]Series L.G.F. The wisdom exchange e-business readiness assessment[J]. Queen’s Printer for Ontario,2001.

[9]Grandon E E, Pearson J M. Electronic commerce adop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small and medium US businesses[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04, 42(1):197-216.

[10]Tornatzky L G, Fleischer M, Chakrabarti A K. The process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M]. Lexington, MA: Lexington Books, 1990.

[11]Porter M E. Strategy and the Internet[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1,79(3):63-78.

[12]Chen D Q, Mocker M, Preston D S, et al. Information systems strategy: reconceptualization, measurement, and implications[J]. MIS quarterly, 2010, 34(2): 233-259.

[13][Byrd T 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re competenci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Journal (IRMJ), 2001, 14(2): 27-36.

[14]Hidding G J. Sustaining strategic IT advantag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ow strategy paradigms differ by speed[J]. 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2001, 10(3): 201-222.

[15]Ghobakhloo M, Arias-Aranda D, Benitez-Amado J. Adoption of e-commerce applications in SMEs[J]. 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 2011, 111(8): 1238-1269.

[16]Daniel E M, Grimshaw D J. An exploratory comparison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doption in large and small enterprises[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2, 17(3): 133-147.

[17]Galliers R D, Madon S, Rashid R.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culture: applying' stages of growth' concepts to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1998, 8(2): 89-100.

[18]Palacios J J.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in Mexico: a business-led passing boom or a step toward the emergence of a digital economy?[J].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2003, 19(1): 69-79.

[19]Zhu K, Kraemer K L. E-commerce metrics for net-enhanced organizations: assessing the value of e-commerce to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2, 13(3): 275-295.

[20]Zhuang Y, Lederer A L.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electronic commerce[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06, 43(2): 251-261.

[21]Feeny D F, Willcocks L P. Core IS capabilities for exploi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8, 39(3): 9-21.

[22]Alavi M, Leidner D E. Review: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s[J]. MIS quarterly, 2001: 107-136.

[23]赵晶,朱镇.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实施关键成功因素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46(S1): 914-922.

[24]Saeed K A, Grover V, Hwang Y. The relationship of e-commerce competence to customer value and firm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 22(1): 223-256.

[25]Wade M, Hulland J. Review: The resource-based view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Review, extension,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 MIS quarterly, 2004, 28(1): 107-142.

[26]Powell T C, Dent-Micallef 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role of huma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18(5): 375-405.

[27]Bharadwaj A S.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MIS quarterly, 2000: 169-196.

[28]Hartman A, Sifonis J, Kador J. Net Ready: Strategies for Success in the E-economy[J]. New York: McGraw-Hill,2000.

[29]Nevo S, Wade M R. The Formation and Value of IT-Enabled Resource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ynergistic Relationships[J]. Mis Quarterly, 2010, 34(1): 163-183.

[30]Armstrong C P, Sambamurthy V.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imilation in firms: The influence of senior leadership and IT infrastructures[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999, 10(4): 304-327.

[31]Lee D, Park J, Ahn J. On the Explanation of Factors Affecting E-Commerce Adoption[C]//ICIS. 2001: 109-120.

[32]Bélanger F, Crossler R E. Privacy in the digital age: a review of information privacy research in information systems[J]. MIS Quarterly, 2011, 35(4): 1017-1042.

[33]Dholakia R R, Kshetri N. Factors impacting the adoption of the internet among SMEs[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4, 23(4): 311-322.

[34]Chwelos P, Benbasat I, Dexter A S. Research report: empirical test of an EDI adoption model[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1, 12(3): 304-321.

[35]Zhu K, Kraemer K, Xu S. Electronic business adoption by European firms: a cross-country assessment of the facilitators and inhibitors[J].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 12(4): 251-268.

[36]Holzmüller H H, Schlüchter J. Delphi study about the future of B2B marketplaces in Germany[J].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02, 1(1): 2-19.

[37]Mehrtens J, Cragg P B, Mills A M. A model of Internet adoption by SMEs[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01, 39(3): 165-176.

[38]Jutla D, Bodorik P, Dhaliwal J. Government support for the e-readiness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C]//System Sciences, 2002. HICSS. Proceedings of the 35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02: 11 pp.

[39]Janom N, Zakaria M S. B2B e-commerce readiness assessment indicators based on 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 2009. ICEEI'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09, 2: 405-411.

[40]朱镇,赵晶.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组织行为与战略整合视角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2): 79-86.

[41]Ringle C, Sarstedt M, Straub D. A Critical Look at the Use of PLS-SEM in MIS Quarterly[J]. MIS Quarterly (MISQ), 2012, 36(1).

[42]Sharma P N, Kim K H. Model Selection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Bas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