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专科论文

专科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18 10:42:45

专科论文

专科论文第1篇

1、专科生论文查重率一般都是要求在30%的,这主要是看自己学校的论文查重率没有有其他要求,但是同学们要要尽量将自己的论文查重率降低,这样就可以省去后续的很多修改时间。

2、论文的通过,一方面需要我们尽心去查找资料和获取实验数据,保证我们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在对论文进行查重时,选择一个准确的论文查重系统也是很重要的,有的查重系统有专门为专科生论文查重设计的系统,可以安全的进行论文查重,大家都能够顺利毕业。

(来源:文章屋网 )

专科论文第2篇

关键词:师范专科学校教师教育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师范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师专)已由单一的教师教育办学格局转为教师教育与高职教育共存发展。教师教育在“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转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培养目标的下移,由培养合格的初中教师转为培养小学教师;其次,小学教师已经由量的需求转为质的需要,必须以内涵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再次,教师要由熟悉的初中教师的培养方式转为小学教师的培养方式,这对每一个教师都是一种考验。新的挑战也为师专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明确发展路向,师专的教师教育,应该大有作为。

一、发挥优势,树立为国家培养基层人才的自信心

师专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功不可没。近十几年来教师教育改革进行得非常神速,中师资源几乎丧失殆尽,相当多的师专或独立升格,或与有关院校合并后升格。目前,仅存的师专不足50所,其中80%以上分布在地(市)一级,是地(市)唯一的一所高等学校。顺应师范教育的转型,师专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培养重点转向为国家培养基层人才(小学教师)。

一是源于转型的培养目标要求师范教育体系由三级向二级转变,取消原来的中师,小学教师的培养任务由师专承担。

二是源于师专大多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尤其是为基础教育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优势,为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本科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对培养普通小学师资兴趣不大。1998年教育部师范司正式启动“面向21世纪培养专、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业建设”项目,从此,我国开始了高师院校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尝试。2002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部设置的本科专业目录,小学教师培养正式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截止到2005年,全国高师本科院校有96所,培养本专科师范生的综合性非师范院校达到207所。而目前全国仅有97所高等院校开设小学教育专业,大多数高等院校对培养小学教师兴趣不大。“本来期望其他大学都来培养师资,但综合性大学对培养普通中小学师资根本没有兴趣”。这为师专发挥优势占领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四是本科师范院校(或综合性高校)在“教师职前培养中“去农村化”非常严重,师专仍是农村师资的培养主体。多数师范院校(或综合性高校)培养农村教师的目标不明,他们普遍缺乏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经验,相关师资也缺乏农村教育体验,对农村教育教学规律,农村中小学生的特点,适合农村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了解不够,培养的学生也极少愿意回到农村,特别是“村小”任教。而师专所具有的处于地级市的地理位置和培养农村初中教师的经验,使其熟悉农村、了解农村中小学校和中小学生,在培养农村师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见,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师教育在农村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要树立信心,加强内涵建设,努力为农村教育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的毕业生,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科学定位,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学校办学定位是事关学校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是大学的理想与价值追求的体现与反映,是办学成败的关键。师专的教师教育要走好转型发展这步棋,首先,要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对教师教育进行科学定位。师专教师教育的定位要立足于自身的办学实力和现实状况,从自身的校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同时要考虑地方性和市场性。只有准确、合理的定位,才能保证教师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师专教师教育的定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办学方向定位。师专大多分布在各地级市,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依托地方,这是师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而教师教育应以满足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主线来确定办学目标,为农村地区“两基”成果巩固和发展需要,做强做优教师教育。二是培养目标定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优质师资奇缺,部分边远山区的初中教师仍需要师专培养。因此,师专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服务地方农村地区小学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教育理念先进、师德良好、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强、体魄健全、学生欢迎、人民满意的优质基础教育师资”比较切合实际;三是服务面向定位。师专是地方高校,教师教育在服务面向上理应发挥地方优势。立足地方、服务基层,为提升地方基础教育品质提供丰富的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四是办学特色定位。办学特色对高校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高校只有在某方面有所突破,形成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发展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地方师范院校来说,其办学特色不能离开“师范性”和“地方性”两个基本前提。因此,师专应针对自身的特点培养优秀的小学师资,占领农村小学师资市场等方面形成办学优势和特色,从而更好地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服务。

三、产学结合,实现校校合作双赢

产学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师专教师教育产学结合主要是通过教学与生产冲小学校)、科研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地方输送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在“依托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三个不同层次上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依托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应紧紧依托农村基础教育对人才的素质需要、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资源、学校的教育教学场地等进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农村学校的实际,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设置、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教育提供较高水平的师资来源;让中小学及其优秀教师参与到教师教育体系中来,共同培养未来教师。通过选派中小学的优秀教师作为师专的兼职教师、为师范生开设专题讲座,使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实践层面的最新发展动态,丰富师范生的感性经验;依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场地和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共建教育实践基地,搭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的桥梁,为师范生的教育见习、顶岗实习提供便利,为师专教师的教育研究提供平台。

服务基础教育。这应该是师范院校的一个重要使命,一项基本职能。因此,师专教师教育要立足于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不断引导教师面向基层,服务农村基础教育。教师要主动走出去,进入地方,深入农村中小学,在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为农村中小学校提供全面支持。首先,积极回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充分考虑并满足中小学的需要。其次,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不仅进行理论培训,还要参与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指导。再次,主动与中小学开展课题合作研究。使研究做到即时现用,有效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引领基础教育。实质就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引领具有以下特点:客观性(依据客观实际情况);创新性(提供有效的帮

助);示范性(发挥辐射作用);实践性(深人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高师院校积聚了一批教育研究人员,其学科构成与中小学相对应,并有一定的沟通渠道,高师院校引领基础教育比其他院校更有优势。“引领的基础是研究和参与。师专的研究人员和教师要深人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与教育实际工作者展开合作对话,在合作对话中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一线教师并开展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应避免教育研究人员与中小学一线工作者之间产生“生产——消费”“传授一接受”的单向关系。

在产学有机结合中,中小学校可以获得师专的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支撑和研究成果支持得以实现改善。教师可以获得师专的专业人员支援得以发展,师专在人才共育和实践基地共建中达成人才培养日标,教育研究人员能够在一线的研究中获得新的理论生长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为专业的持续发展注入生命力,从而实现产学结合、校校联动、合作共赢的格局。

四、加强建设,以品牌求发展

师专的教师教育要做强做优,关键在于加强建设,把教师教育打造成品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与本科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师范大学拼学术研究、全国知名度不是师专的长处,坚持打造“精品师范”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求特色、创品牌,在地方形成一枝独秀不是不可能。因此,要加强建设,完善机制,重视规划,保证投入,确保形成地方品牌。须抓住几个最关键环节:

一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国以来,师专办学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培养合格的初中教师。教学过程普遍存在重教师传授,轻学生研究;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应用;重专业知识,轻职业技能。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足,工作的适应期长。在新的形势下,师专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为迫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下移的现实,可采用“l+l+l”的培养模式,即建立“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小学教师需要的是宽广而不是专深的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而且他们最好在艺术方面有所专长。因此,在第一年的通识教育阶段,应注重文理渗透,重视培养艺术修养,学生集中修完公共专业课、专业通修课。第二年学生集中一年时间修完学科专业课程,最后一年修完教师教育课程,完成教育实习、自主研习和实践活动训练。该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有利于综合型、多能型小学教师的培养。

二是课程建设。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在课程设置方面不能简单照搬原来培养初中教师的课程来培养小学教师。应以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的新要求和农村学校的实际设置课程。在课程体系、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要加大课程建设的力度,建立课程负责人制,由课程负责人组建教学团队,围绕该课程进行精品课程、网络课程、重点教材、教改项目等建设。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力求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了解,树立扎根农村教育的信念。:

专科论文第3篇

当前,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专业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同时,设计说明书还应达到一定的书写要求,需要达到通俗易懂程度,还应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深度和技术难度。当然,我校对毕业设计要求更高一些,就是需要具有专题研究,该部分要求和毕业设计说明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创新性等,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当前的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一般部分(含设计、图纸和说明书)及专题部分,部分学生的设计质量大部分都偏低,甚至有的学生都不能满足最低要求。综上所述,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如下问题:

1.1毕业设计选题简单及内容相近

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一般采矿工程专业院校都按照既有模式进行,设计选题题目根据毕业实习矿山为背景,设计题目没有针对性或比较肤浅,有的甚至不科学,重复以前的题目,缺乏对应的研究。这不仅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拓展,而且阻碍了学生对生产问题、技术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

1.2书写功底差

毕业设计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能力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特别是摘要和设计说明书中阐述的设计过程不够严谨,表述不清,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能把问题解释清楚,把说明书写成记账式说明或敷衍了事的概述。另外,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排版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条理不清晰、计算错误,甚至有的学生把导师名字都写错,可见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写作功底比较差,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1.3工程制图漏洞百出

毕业设计工程制图要求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绘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图文表达能力,学生在制图过程中不断提高绘图能力。通过毕业设计,采矿工程本科生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图能力和追求完美的视观感受。但在实际毕业设计过程中,甚至最后提交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还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说明书和设计图纸不符合、CAD制图的比例不对应、工业广场留设不合理、代表符号混乱不合要求、矿块布置不合理、通风线路标示错误、平面图和剖面图不对应等。这严重影响整个制图效果,并直接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4低级错误多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不足在于设计中所犯低级错误、原则性错误较多。比如:具有高瓦斯矿井,很多同学没有在设计及说明书中阐述如何抽放瓦斯,更不用说如何实现煤与瓦斯共采等深奥问题;在地面上有构建筑物需要保护区域没有留设保安矿柱;通风系统混乱,污风相互混合,形成不通畅系统等。这些问题都属于采矿工程本科生最容易犯的低级错误,违反了相关安全规程和设计规程,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经常犯这些低级错误,说明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如果一直马虎下去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5设计内容高度相似

由于扩招等各方面的原因,现在每个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都带3-8个毕业生,项目多的老师相对简单,但对于项目少的老师只能给学生为数不多的设计任务,也就说,指导老师给的任务就比较相近。有的同学的毕业设计大部分内容照抄其他同学的,或者从前几届毕业的学生那抄袭和照搬。虽然设计题目不尽相同,但设计内容和说明书高度相似,导致说明书前后表述矛盾、不一致,相似错误频发等等问题。

2问题产生的因素

导致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低下的原因较多,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指导教师的原因,甚至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2.1前期准备不充分

因为采矿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实践性强的学科,毕业设计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复习,经过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不断进步,应该可以作出质量较高的毕业设计和说明书,毕业设计前期准备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1)矿山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指导教师联系实习地点困难,一般靠老师的学生在矿山当了领导以后才能给安排。所以,矿山对学生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2)实习经费不足,学校提供的实习经费一压再压,已经完全不能适合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实习费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习需要;(3)实习内容不够全面,由于实习经费不足,致使指导教师无奈把实习时间从3周压缩成2周,甚至1周,促使实践性很强的实习不能完全联系实际;(4)实习过程过于简单,由于实习时间的压缩,导致实习过程相对简单,不跟班实习,不能切实体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5)有些同学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积极性不高,采矿工程专业属于高危行业,学生对从事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厌烦和恐惧感,特别是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打算到矿山工作,致使毕业设计和实习成为这些学生的艰巨的任务和负担,使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对毕业设计和实习重视的态度不够;(6)指导教师人员匮乏,难以胜任繁重的实习指导任务,缺少用制度管理学生的经验,对学生产生的众多问题及指导教师提出了要求和修改意见后学生无动于衷的问题束手无策;(7)考核制度不够健全、实施不够严厉,成绩评定过于简化,造成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失公平。

2.2指导教师自身因素

由于采矿工程专业就业压力小,相对10年前,招收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幅度提高,导致每个教师需要指导的学生数逐渐增多,因此,产生了如下问题:(1)指导教师的投入得不到保障。从时间和精力上讲,大多数高校教师承担着大量教学和科研任务,另外还需完成大量的考核指标,比如:每年要完成多少高水平的论文、获得的科研奖励、专利、著作、指导研究生数量、上讲台课时数、在研科研项目数、是否有纵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职称、无休止的会议等等,在高校激烈竞争的今天,指导教师的自由度相对较小。很多指导老师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只能把握方向;(2)指导教师相对缺乏采矿设计方面的知识。一部分高校教师本身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经历,尤其是作为毕业设计指导为主体的年轻教师,个别教师没有很丰富的采矿工程方面的经验来有效地指导毕业设计。同时,也存在个别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现象,没有很好地起到监管作用,放松了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要求。导致毕业生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过场,不可能在最后还不让过。

2.3外部环境因素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每个学生均有4-5个单位可以选择,但有一部分学生把主要心思放在考研、出国、考公务员上,从主观上对毕业设计没有足够的重视,加上毕业设计期间是求职择业的最佳时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均不在毕业设计上。当然,也有为数不多的毕业后去矿山的学生可以完全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拓展自己的思路,把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

3结论

专科论文第4篇

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语文教育专科毕业论文范文示例”,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语文教育专科毕业论文范文示例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语文教育专科毕业论文范文示例”,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

专科论文第5篇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及《婚姻法解释(一)》第二十八条用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四种情形下,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这四种情形是: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除此之外,不能请求损害赔偿,范围明显过窄,不利于无过错方利益的保护。

(一)通奸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确立

从现行法律和司法实践看,配偶一方有通奸行为,另一方是无法获取精神损害赔偿的。而笔者认为,婚姻法确立通奸的精神损害赔偿是必要和可行的。婚姻法应当对夫妻忠实义务的内容作例举式和概括式相结合的陈述,并明确将通奸行为作为另一方配偶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理由。直接将通奸规定为提起精神损害损害赔偿的事由,法官可以根据造成损害的大小判定精神抚慰金的多少,这样对行为人和受害人而言应当是公平合理的,也不会出现滥诉的情形,能更好地起到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的作用。

(二)受欺骗抚养非亲生子

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在离婚时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男方由于偶然的事情发现自己抚养多年的子女并非自己的骨肉,自己多年来对子女的感情付出突然付之东流,面对这样的打击男方往往会愤而提出离婚,要求女方返还抚育费并给予精神损害赔偿。对于这样的情形如果处理,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对于这样的情形,不给予受欺骗的男方适当的精神赔偿显然有失公平,受欺骗者不仅无端支出的抚育费有去无回,受到欺骗后心中的郁闷、愤怒、伤痛是可想而知的,法律对其伤害视而不见,有失公正。

(三)配偶一方有**嫖娼行为

配偶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事实**嫖娼行为,显然与通奸一样,违背了夫妻忠实义务,其应当作为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的法定事由的理由与通奸相同,笔者不再重复。

(四)婚前隐瞒患有精神病

对于有精神病史或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配偶,在婚后发作,而另一方在婚前基于一般的接触又是无法发现的,并且患病一方具有故意隐瞒情形的,受害人因此受到精神损害,应当赋予其赔偿请求权。

(五)一方骗取结婚证导致婚姻被撤消或无效的

一方在结婚时隐瞒对方,弄虚作假,如未到法定结婚年龄而虚构,或隐瞒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的疾病,最后导致婚姻被撤消或无效的,另一方在这个过

程中势必有可能身心受到打击,特别是对于女方而言,在农村结过一次婚会影响其再次择偶,或错误的婚姻浪费了其宝贵的青春,使其失去许多择偶的机会,这样往往会使其精神受到伤害,法律赋予其精神损害赔偿权方显法律的公正。

(六)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重大犯罪行为

专科论文第6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招聘部门对人才的需求有单一专业人才向合素质人才转变。因此,语文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中职教育的教学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存在理论多于实践、容易脱离现实等问题。因此,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不受重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

二.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一)中职语文教学的地位亟待改变

由于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高,加之语文教学脱离实际,造成了学校不重视、教师观念旧和学生没兴趣学习的现象,语文在中职学校俨然成了“副科”。中职语文教学要改变这种尴尬地位,就必须与专业学科有机结合,使语文学科具有专业特色,增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这不仅能改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使教育部门重视语文学科。从而改变中职语文教学的尴尬地位。确立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地位。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必然要求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原则,但传统的语文课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切合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因此,语文课程也应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课程内容与专业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这不仅可以突出中职专业特色,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突出职教特色,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需要

中职教育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突出职教特色。职教的语文教学应具有操作性强和职业化的特色。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生,他们的基础薄弱,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高,但是他们易于接受新知识,动手能力也很强,因此,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由于中职学生学习时间紧,语文也仅有一年的课程,时间紧迫、任务重,语文教学内容的编排尤为重要。通过语文教学嵌入专业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清晰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语文教学中融入专业学科知识的措施

(一)教学贴近专业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贴近学生的专业需求和职业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把教材变为学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添生动实用的情景训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突出专业性。只有把教学的课程内容贴近专业需求,符合本专业学生需要,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作用。

(二)调整语文课程内容,分专业细化教材内容

首先,确定语文教学的一般基础知识,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应当学习的这部分内容。这是构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其次,可按照文理科将语文知识分为两大模块,根据每个学科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内容的编排,凸显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化的特点。比如文科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可在这部分多加入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将语文学习和专业课程学习有机结合,融会贯通;而理科的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在学习好核心模块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其口语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职业素质。第三,根据具体专业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可适当增加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结合专业特点丰富课堂活动

传统语文教学是灌输式教学,新课改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必须对每一节课认真编排,加入一些课堂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并且,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活动,这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语文和专业知识。

四、结语

专科论文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对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学理论教学目前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教学管理、转变思想观念、合理分配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体育实践机会、积极开展网络教学等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建议。

运动人体学科学是一门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相互交叉的学科。培养把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理论和试验探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练习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1988年30多所体育院校、师范院校相继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同意、备案,泰山医学院、温州医学院、赣南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6家医学院校相继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概论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运动练习学》等体育学课程列为泰山医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必须课程或选修课程。

最初,由于是医学院校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生物学课程依托医学背景,而体育学教学,我们和体育院校相比,我们没有雄厚的体育专业师资背景,体育学理论课程由基础部体育教研室教师担任,尽管教师具有多年的体育授课经验,和体育院校体育理论专职教师相比,还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不当等现象。再就是从学生调查中显示96%的学生没有运动练习实践的基础,学生对体育学知识的领悟能力和感知能力差,经常存在教师讲课,学生茫然的现象。这两个方面影响了体育学的授课质量。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内涵建设的发展,我们较好的完成了体育学理论的教学,在体育学理论教学中也取到了较好的成果。结合近年来该专业体育学理论课程的教学,针对该专业学生的特征,我们对体育学理论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加强教学管理,以科研促教学

充分利用2006年我校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契机,充分探索体育学理论授课存在的师资情况,通过学校有关部门,从基础部体育教研室选调部分责任心强、有上进心、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到运动人体科学系体育理论教研室,相对固定了体育学教师的授课课程和探究方向,同时外派学习和进修。由2至3名教师固定教授1门课程,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学术讲座等教研活动,以此提高教学能力和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级、省部级等课题,以科研促进教学,目前,教师承担校级课题9项,参加省部级课题3项,逐渐形成了教师人人有课题的良好局面。

二、师生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教和学的方法

学生从第二学期就逐渐学习体育学的各门理论课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往往还沿袭着高中时代的学习方法,但面对厚厚的书本和大量的生疏知识,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如何才能把握和理解这些内容。作为教师,如何为他们架起一座从中学到大学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成功的关键,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熟悉到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转变教师和学生思想,更新了观念,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积极主动地推进了创新性体育学理论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密切结合学生专业特征,合理分配教授任务

俗话说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体的体育学知识和运动技巧固然重要,学习方法及对正常人体的认知能力更加重要。学生将来要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康复指导和医学相关的工作,不可能在学校把知识都学到,将来工作后还要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细化、强化。对他们来说把握所有体育学理论知识显然不现实,能够更好地将体育学理论和他们的专业方向紧密结合起来,显然更为重要。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体育理论,了解国家体育战略方针,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向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的影响和需求;教授运动练习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课程,让学生理解、把握运动的基本规律、练习原则、练习方法、队员、学生的心理状况等基本知识,结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特征,适当调整教学大纲,重点突出“运动和医学”的结合,使学生形成较强的专业知识体系,为胜任未来从事的运动康复、体育健康促进、运动医学服务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主动式实践教学法,使学生称为教学主体

主动式实践教学法正是基于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着眼未来而构建的,它主要是实行PBL(Problem-BasedLearning)模式,PBL强调“先新问题,后学习”,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等重要,包括围绕新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强烈而又稳定的新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是促进者和设计者。应用于体育学教学的主要过程是摘要:把学生分成小组。学生针对某一阶段要学习的体育学理论内容先自学,在自学中提出许多新问题,针对新问题去积极查阅参考资料,并且寻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案。然后进行讨论,每组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新问题做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补充发言,甚至可以争论。老师只是针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课堂的主体不再是老师,而是变成了学生。

五、增加学生体育实践的机会,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是从高中理科招生的,大部分学生没有运动练习的实践基础,学生对运动知识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较差,缺乏对体育理论现象和运动规律的了解,这就不利于学生正确的理解体育学理论。为之我们采取了有效的办法,也取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一,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体育术科观摩课,包括田径、球类及武术等课程;第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运动练习和比赛;第三,充分利用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体校、运动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体验运动现场情况。

六、积极开展网络教学

结合我校开展网络教学,体育学理论课程大部分进行了网络课程制作。通过网络课程的开设,补充了书本上没有且学生感喜好的知识;网上进行模拟测试,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通过视频资料下载观看,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抽象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喜好;通过网络教师及时布置作业,通过答疑讨论区及时解决了学生提出的困惑和疑问,通过交流,解决了学生和老师当面不方便交流的新问题,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密切联系程度。

总之,进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学理论课程教学探索,主要是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专业特色,培养高级人才。以上是笔者在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学理论教学和管理的一点心得,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摘要:

[1姚洪恩.等,办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理论和实践.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摘要:1.

[2李裕和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能力结构调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4)摘要:188.

专科论文第8篇

“教育要面向未来”,意味着教育所要造就的是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人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理念要成为现实,必须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就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培养,这一任务能否完成关键取决于幼教师资的质量。为适应师范教育改革和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及素质教育的要求,自1996年开始,我们对本地区幼儿教育的师资状况进行了全面地调查和了解。在广泛搜集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人员编制了《三年制幼儿教育专科专业培养方案》。1997年我们向省教委申请开办三年制幼儿教育专科专业,1998年开始招生。由于目前国内开设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院校为数不多,缺乏这方面可以借鉴的经验,整个工作还处于探索和总结经验阶段。专业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本文就专业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同仁。

一、专科层次幼儿教育的专业特性

对专业特性的准确认识,是高效、有序地进行专业建设和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的前提。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师范性

师范教育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即学生既要具备从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师范教育特有的教育专业知识,接受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师范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学科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融入教育的思想,注重对陶冶年青一代有价值的知识的研究。教育课程的开设在于营造教育研究的氛围,构筑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素养,造就未来的教育家。幼儿教育专业更应体现师范性特点,因为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有特殊的要求,幼儿教师除了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艺术教育素养以外,更应具有如何实现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方面的知识,这也是能否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的条件性知识。因此,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是其显著性特征。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专科的层次性

幼儿教育师资的培养有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以及幼儿师范等多种学历层次。各层次的培养规格存在着区别。《高等教育法》规定:“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专业必备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中等幼儿师范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当代幼儿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幼儿教师”。很明显,对专科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上均高于中等幼儿师范教育。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必须反映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更体现在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方面。

(三)专科层次幼儿教育具有其专业要求的特殊性

高等师范教育长期以来以培养中学教师为主要任务,学校已形成了一整套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幼儿教育专业对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必须从幼儿教育专业的特点出发,认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二是幼儿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能胜任多学科的教学,尤其是幼儿教育的包班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三是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和艺术教育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即能承担一门以上艺术课的教学。因此,培养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不能套用中学师资的培养模式,必须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科学的设计。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

我国的幼儿教育师资一直是两级培养体系,一是师范大学的本科层次,二是幼儿师范学校、师范学校附设幼师班的中专层次。前者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对从事幼教工作所需要技能的训练。学生毕业后难以直接到幼教第一线开展工作,大多是到中等师范学校或师范专科学校从事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后者的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时,在幼教工作的技能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但在理论知识,尤其是教育理论方面却显得极为不足,这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和改革意识受到限制,难以适应当今幼儿教育理论多样化、课程模式多元化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体系化的改革趋势。很多幼儿园的教师除少数来自幼儿师范学校外,绝大多数是各地中等师范学校、职教中心的幼师班和幼儿师范教育应用型自考班的毕业生。由于办学层次、培养目标及学生来源的限制,各个中专层次培养机构的教学主要侧重于基础文化课和幼教技能课,而与从事幼教工作相关的教育类课程的开设显得不足,大多只开设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和各科教学法等课程,不能使这些“准幼儿教师”们获得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影响他们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及教育质量观等理念的形成,也不利于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教研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从事幼教工作的后劲。这种幼教师资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幼儿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既不能类同于中等幼儿师范教育,也不能与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看齐。其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确定要从幼儿园对幼教师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出发,既能弥补中专和本科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又能反映高等教育的水平,符合地方幼儿教育发展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既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基础,又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为走向教育工作岗位成为集“教育家型”和“技艺型”为一体的专业幼儿教师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家型”意指专科层次的幼儿教师应具有科学设计和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依据教育科学原理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办法的能力;“技艺型”指既具有对幼儿实施教育和教养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较强的艺术教育技能。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认为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科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城乡幼儿园工作要求和现代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管理工作者。具体规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懂得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践行党和国家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以及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精神;有健美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广博的一般文化素养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正确而先进的儿童观与儿童教育观;掌握学前儿童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了解现代教育及幼儿保健、教育、教学和幼儿园管理的一般原理;掌握幼儿教育科研与实践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具备对幼儿教育现实问题进行调查、诊断、咨询和辅导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的正确组织游戏、唱歌、弹琴、跳舞、绘画、手工制作、口语表达以及进行各类常识小试验等基本技能;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够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三、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

课程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的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它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达到德智体

全面发展,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课程结构是各类课程按一定比例的有机组合,其组成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构建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

1.理论教学与技艺训练的问题

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广泛的学科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以满足现代教育对专家型教师的要求,还要具备开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和艺术表演(表达)能力,以满足幼儿教育自身的特殊要求。因此,理论教学不以单纯地传授知识为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尤其是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要在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过程中,获得教育理念和研究教育的方法,为他们形成教育智慧奠定基础。技艺训练要在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他们的艺术感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2.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的问题

幼儿教师是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知识,还要求具有相当丰富的幼儿教育的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既包括了解如何在幼儿园情景中开展教学和保育的知识,也包括个人在选择、适应和改造幼儿园环境方面必备的知识。这些知识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各种不同的教育环境,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支配教育资源。因此,为了有效地实现培养目标,必须克服高师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传授,忽视实践学习的倾向。切实加强职前培养中的教育实践训练,以积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缩短职业适应期。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应该贯穿于师范教育全过程,成为一系列从早期就开始的、经常性的活动。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时间须大量增加,形式要多种多样。

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问题

适应幼儿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幼儿教师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内容,又要有满足职业需要,体现学生自身发展特色的内容。也就是况,要依据当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整体素质合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要针对学生发展的实际和优势领域进行定向指导和因材施教或施训,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和特长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也为他们自我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

基于以上认识,专科层次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计划由普通教育课、专业教育课、技能教育课和实践教育课四大部分组成。

1.普通教育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这类课程是体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即“两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教学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提高政治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从知识、修养和能力等方面入手,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这既是全面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

2.专业教育课:这类课程的设置由本专业的性质和师范教育的“师范性”所决定,也是课程设置的“职业原则”的要求。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的课程。主要是通过对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游戏理论、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史及教学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现代幼儿教育思想观念,懂得幼儿“保教”规律,掌握对幼儿进行各种知识的教学和组织幼儿各种活动及管理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教学与科研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及有机结合“三位一体”的幼儿教育的能力。这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同时,开设教师口语、书写和电化教育技术课程。教师口语和书写是师范专业学生首要的职业基本技能,作为达标课程开设。电化教育技术是现代技术的产物,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也有利于以后进行微格教学。通过加强专业基础教育,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促进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增强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信念和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3.技能教育课:也称为艺术教育课程,设置这类课程既是幼儿教育的任务决定的,又是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旨在使学尘获得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主要开设乐理与视唱、乐器、唱歌、舞蹈、绘画和手工等课程。艺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它既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而且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增加活泼愉快的气氛。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纸工)、演(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并擅长其中一、二项,既有利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超级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