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讲课的基本要求

讲课的基本要求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15 17:16:55

讲课的基本要求

讲课的基本要求第1篇

关键词:“可理解输入”;“可理解输出”;基础英语;演讲艺术;相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80-02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语言交际能力。而这项能力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语言交际能力不仅是开口说话的能力,更是一门语言的艺术。针对上述需求,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英语演讲艺术课。但孤立地讲授这门以语言输出为主的课程,由于语料的输入有限,学生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因此就要与强调语料输入的课程相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传统的基础英语课程(即精读课)主要以阅读(语料输入)为主,恰好符合这一要求。同时,基础英语课程本身也存在着“重输入,轻输出”的弊端(孙,2009),需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在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假说”和Swain 的“可理解输出假说”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这两门课程相融合的实践活动。本文除描述实践过程外,还记录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尝试探究解决方案。

二、理论基础

语言学家Krashen(1982)在“可理解输入假说”中指出: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可理解的,有趣或相关的,不按照语法顺序进行的。此外他还认为输入应当是“i+1”的形式,即语言输入要略高于语言能力。但这一理论还不够完善。长期致力于研究加拿大法语沉浸式教学的语言学家Swain(1985)又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假说”。该理论强调语言输出对第二语言习得者同样重要。他们必须使用所学的语言才能达到流利的水平。

结合上述理论,笔者认为,将“可理解输入过程”与“可理解输出过程”相融合,连接两门分别以“输入”和“输出”为主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语言资源,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三、可行性研究

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当中,基础英语作为主干课程,以阅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其优势为课时充足,输入的“语料”比较丰富。基本满足Krashen“可理解输入假说”中的大部分条件。但其弊端是基础英语课堂上受诸多因素限制,很难做到有效的输出即学以致用。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传统的口语操练方法往往是教师采取问答的方式,模式单一,枯燥,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受课本限制较大,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机会。因此,根据Swain的“可理解输出假说”还应当给学生创造有效的输出环境,帮助他们有意识的关注新的语言信息,纠正错误,激发输出的积极性,因而得到充分训练(马,2010)。

英语演讲艺术课程可以完成上述任务。在课堂上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演讲训练,可借助基础英语课程丰富的输入资源,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活动。同时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将基础英语课程与英语演讲艺术课程相融合,可以平衡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学习。

四、具体实施办法

笔者首先选择沈阳建筑大学英语本科专业11级新生为受验对象。大一上学期,在该班开设基础英语课程(每周6学时,授课16周,共96学时)。在该课堂上,首先进行四个阶段的语音训练,为期一个月。四个阶段分别为:单个音标发音矫正训练,语音语调训练,绕口令和美文诵读训练。在学生语音语调基本达标后,要求他们每周在第一次的基础英语课堂上进行两人对话训练。话题选自前一周的基础英语课本内容,要求尽量使用学过的词组句型,时间要求为每组3分钟。一个月后,在不间断对话训练的同时,进入介绍性演讲阶段。首先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基本演讲方法,规定演讲时间(每人3分钟),演讲题目(自我介绍),提出演讲要求(突出个人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给学生讲解具体范例,提供范文,播放并分析相关演讲视频。随后依次上交演讲提纲,第一稿,第二稿。在定稿后的一周内进行演讲练习,教师进行指导。最后,学生在课堂上演讲,并将演讲过程录制下来,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逐个点评。

大一下学期在该班同时开设基础英语课程和英语演讲艺术两门课程。其中基础英语课程为每周6学时,授课16周,共96学时;英语演讲艺术课程为每周2学时,授课16周,共32学时。在基础英语课堂上继续开展丰富的口语训练活动。如每次课安排1名学生进行1分钟新闻报道等。在英语演讲艺术课上系统地讲述演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按部就班地安排演讲活动。三种演讲中的介绍性演讲已在上学期完成,因此下学期的主要演讲活动为说明性演讲和说服性演讲。下学期的基础英语课本中有关于“环保与经济发展”的话题。因此,教师指定两次演讲活动均以这一话题为主题,副标题自拟。说明性演讲中,学生选择了如何进行废物利用,濒危动物的生活习性,水资源的循环,怎样合理地购置衣物等话题。而说服性演讲中,学生又相应的选择了废品处理及塑料袋使用的相关政策的讨论;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紧迫性;过多购买衣服及过度消费背后隐藏的对环境的危害等问题。两次演讲均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依次安排提纲、一稿、二稿撰写,定稿,准备演讲等任务,并提前下发评分标准。最后录制演讲过程,并逐一点评。

(上接第380页)

讲课的基本要求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实训实习

一、“小学数学基础理论”课程对小教专业学生实训实习能力的影响

(一)教学的目标

有了理论依据才能联系实际,所以学生有了“小学数学基础理论”这一工具,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实训实习能力,即备课讲课的能力,首先要提高其自身的知识储备,然后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与教师指导,才能提高实训实习的能力。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小学数学基本理论知识,学会正确表述小学数学知识,并初步了解讲解知识的方法;明确小学数学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规律;熟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等,掌握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规则教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统计与概率教学和数学问题解决的理论依据,使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初步具备未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较全面、较系统的掌握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理念,明确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掌握儿童数学学习规律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较弱,尤其是数学基础知识,所以在本课程中,部分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主要体现在:1.不能正确的叙述数学概念,不会用数学语言来组织教学;2.本课程要求学生站在数学老师的角度上去进行学习,所以对一些知识,要求学生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部分理论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证明,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不高,所以对于证明这一部分显得比较吃力;3.学生对于题目的讲解练习比较薄弱,不知道从何讲起,抓不住重点。

(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首先让学生把相关的概念按照书上的顺序归纳总结,然后进行理解并背诵,在牢牢记住了之后,给出一道相关知识的题目,让学生针对此题目应用上述数学概念进行讲解,先从一道一道题开始,而不是直接让学习进行整堂课的实训,这种训练要贯穿在学生上课和下课中,让学生养成有空闲时间就自己实训的习惯;2.针对高职学生数学能力普遍一般的情况,采用由简到繁或者去繁的方法,对于部分理论知识先由简单的开始让其充分的理解证明,然后再把难度一步步提上去,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类比学习,从而对一些较难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证明,但是对于一些很难的理论知识点,就要去繁,把重心放在理解和应用上,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学生证明,否则使得学生产生厌恶感,从而不利于数学学习;3.抓重点是每一个学生的难点,但是也是必须要掌握的,特别以后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更是如此,所以可以应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组成学习小组,对于每一章节的内容先自己进行分析,标明自己认为的重点和相关题目的讲解过程,然后在课上进行汇报交流,由大家讨论,老师引导,最终得到准确的答案,这样比起老师一言堂的教授效果要更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掌握规律。

二、“小学数学基础理论”课程在小教专业学生实训实习中的应用

(一)在实训中的应用

小教专业的学生的实训要贯穿始终,即从大一入学开始一直到实习毕业结束,那么,在“小学数学基础理论”这门课程当中,笔者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模块实训练习,即理论讲练实训和习题讲练实训。一堂完整的数学课,分为引入、新课讲授、练习讲解、总结归纳和布置作业五大部分,但是其中新课讲授和练习讲解为重中之重,因此,“小学数学基础理论”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笔者一直注重在这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模块实训,即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理论讲练实训和习题讲练实训,先不急于让学生进行整堂课的讲练实训。先让学生分四人小组,然后布置任务,每两个小组的任务重复,这样可以达到让学生进行自我比较的过程,产生竞争意识。任务一是一个理论知识的概念、定义或者定理的正确叙述以及相关证明,让他们在课下进行讨论交流,这样让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理论知识,还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叙述和讲解,这对一名预备数学教师非常的重要;任务二是一道应用此理论知识的具体题目,要求学生对其进行讲解,并且要明显的表现出两点:1.用数学语言进行讲解,即语言上要应用到理论知识;2.表达出题目的重难点,要对其进行细致的讲解。然后在课上让每组选派两名代表上讲台汇报自己的任务一和任务二。这样,学生就能够比较系统的进行实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题目当中,既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小学数学的基础理论,又能够锻炼学生的讲解能力,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讲课的基本要求第3篇

关健词:网络工程;链式教学;即讲即练

中图分类号:TP316.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Linux 是类Unix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统称,它是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发展中最著名的例子。它使用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规范,软件实现了免费应用,计算机内核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用户根据需求下载源代码来修改和扩充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由于Linux的这些特征,Linux操作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相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Linux系统的学习难度较大,社会对于Linux人才的要求较高,加上高校在Linux课程教授方式、内容等方面的存在很大不同,在市场需求上Linux人才严重不足。高校为了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Linux人才,加大了Linux课程教学改革,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

Linux课程实践性很强,必须坚持以理论做基础,动手实践为根本。笔者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对实践教学模式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做了探索与思考,我们采用的总体思路是理论为基础,“链”式教学为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化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而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

1 教学内容选择

计算机专业发展很快,现在有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嵌入式开发和物联网技术等多个专业,专业不同讲授Linux课程侧重点也应该不同,在Linux教学内容上不同专业也不应统一化,而是具体根据其专业特点安排不同的重点内容。专业不同,学生的培养方向也应区别对待,笔者主要从事网络工程专业方向教学,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例,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网络规划与集成、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等工作,根据这些要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Linux教学版本可以选择红帽的企业版RHEL 6.0版本,内容应该包含Linux系统安装,文本编辑器的使用、系统管理、磁盘与文件管理、

Linux局域网组建和shell编程等各种系统命令,Linux网络系统安全管理,MySQL、Oracle等数据库管理系统在Linux系统上安装及配置等。

2 教学方案体系

教学方案是贯彻教育理念,服务培养目标,体现课程特色,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蓝本,是反映课程改革与建设成果的最系统的文本,对于教学过程的实施与控制、课程改革与质量提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通过改革与建设,要构建一个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一体化的、多元结构的教学方案。通过设计明晰的多元化的结构,增强教学过程的计划性,保证学生的参与,落实交互式教学,真正使课堂活起来。

2.1 教学栏目

(1)教学目的要求。每章开头设置该章的教学目标。为充分体现本章特点,教学目标明确区分。

(2)回顾与说明。每次授课的开始,教师应对上节课的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知识做简要回顾,并阐述本次课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3)教学重点。由教师用生动、鲜明的语言,对本节所讲重点内容进行高度浓缩概括或是精彩的描述,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给学生一个鲜明的印象。

(4)讲授与训练。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主要包括教师讲授与学生的各种形式的参与训练。在所讲授的内容相对应的位置标出讲授方法及时间分配。教师对关键知识点的内容要做到精讲,基础知识将明白,通过事例进行补充;学生可自行学习一些而非重点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最好控制理论教学在课堂时间不超过三分之二,其余时间由学生进行实际动手练习。

(5)经典实例。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在讲课的过程中适时地插入Linux认证考试中的实例。

(6)单元小结。在一个单元知识点讲授之后,教师对本单元所讲的内容作简要归纳,串成一条线,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

(7)自我评估。课程教授结束后,课外时间,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对本单元内容进行自我测试或评估。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课堂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8)实践训练。课上教授案例之后,学生结合所讲内容做针对性的实践训练活动。这部分的成绩作为学生总成绩的组成部分;避免期末一张试卷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现象,坚持从始至终全过程进行考核。通常每章结束后都要进行专门单元的上机训练。

2.2 “链”式教学模式

2.2.1 “链”式教学定义

“链”式教学主要是指即讲即练,讲练结合,以练代讲。

2.2.2 “链”式教学组织实施过程

(1)基础知识掌握以“讲”为主,包括讲解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扩展思维,开阔眼界。在授课过程中,讲是重要的环节,讲的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是初步讲解,包括讲解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将来提升能力的根本,只有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才会为实际的工作留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其次是深入讲解,这部分主要针对重点、难点知识采用案例的形式,使用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之后,再分析重点难点,进行总结,这样知识才能掌握牢固,印象深刻。

(2)难点处理及实践能力提高主要以“练”为主,“练”不是单纯的课后练习,主要指“边讲边练”,教师讲解重点、难点示例,学生课上进行模仿示例,提升动手能力。通过实践的“练”达到对知识的基本应用,示例来源于具体案例,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学生通过模仿示例,运行程序,查看结果,提高自信心。

(3)创新能力以“做”为主,教师课后布置作业,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后完成。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实践能力作为基础,必须在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实践后才能真正提高。实践的题目具有可操作性,小而精。布置课外作业,通过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这种“链”式教学模式将课堂理论知识最大化的与实际结合,利用实验室设备对Linux课程进行“操作”性实践,更多的要求学生进行“动手”性实践,将实际问题、解决方法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中,显著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增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参加工作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艳翠.案例讲解+任务驱动的Linux教学模式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J].2012,2.

[2]陆冬磊. Linux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5.

[3]董迎红. Linux 教学中目标驱动法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12.

[4]黄东,蒲玲.高校Linux 课程建设研究[J].福建电脑,2010,4.

讲课的基本要求第4篇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课堂教学 教学组织

在我国,各高校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比例逐年上升,青年教师和那些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老教师相比具有较高学历,很有发展前景,但由于很多青年教师一毕业就直接走上讲台,在教学意识、教学艺术与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不足,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青年教师即将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所以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对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舞台,也是教师诠释师道风范的场所,更是教师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的主要平台。因此,课堂教学组织的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高校青年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组织既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也是锤炼教学基本功的重要途径。要想上好一堂课,不仅仅要把握好课堂上的90分钟,还要在课前做精心的准备,以及课后做细致的总结。

一、课前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要想讲好课,首先必须重视课前的备课环节。首先要分析教学对象,其次,对所要讲授的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授课策略等,精心进行设计和编排,编制出高水平的教案才能为课堂讲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对象分析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做过教师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用同一本教案,同一种授课方法,对于不同的授课对象,授课效果会相差很远。这是因为由于授课对象的不同,其培养目标的不同,授课对象的群体的特点不同,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在高等教育中,各专业都有各自的培养目标。作为教师在授课前,首先要明确所授课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以及该学科在这个专业所处的地位(例如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是考试科目还是考查科目),从而明确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在课前要了解授课对象群体以及个体的特点,包括生源渠道、理想信念、兴趣爱好、组织纪律、学习风气以及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通过走访班主任和已经给这部分授课对象上过课的教师,或通过其它活动主动接触授课对象,力求在课前掌握较多的信息,使得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大纲在内容选取、讲课手段、授课方法的运用时考虑到授课对象的特点。

(二)教案编写

首先,教案内容要规范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是形成教案的基础和依据,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依托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根据自己的思路、特长和兴趣谋篇布局。因此,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消化教材的基本内容,吃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是编写好教案的关键。当然,教案作为教员备课的文本形态,不同于讲稿,更不能是教材的“搬家”。任课教员要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每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结合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形成的教学风格,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选用先进、适宜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个性、特点和才华,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案。

其次,教案内容要与时俱进。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然而,教材内容与建设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往往滞后于时代科技的发展,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课堂教学内容必须体现最新的时代精神,才能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为此则要求青年教师编写的教案中,必须包含能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的重要内容。换句话说,青年教师编写的教案中,除了贯穿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覆盖教材的主要内容,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外,还应根据本学科及交叉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动态,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创建有特点的教学体系,从而形成具有时代性与个性化特色的高质量教案。

二、课堂讲授

经过课前的精心准备与设计之后,就要进入课堂讲授阶段。虽然课堂教学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但课堂讲授法是一种最主要的方法,具有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地位。这就告诉我们,课堂讲授的效果和质量是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直接体现。然而课堂讲授决不等同于“满堂灌”,为此,要求青年教师在授课时必须贯彻“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思想。

(一)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角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与学必须同步互动,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不善于把握好自身所担当的角色,把“主导、主讲”变成“独导、独讲”,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心向与反映,满堂灌到底,自然收效不大。这里的核心是角色的分权问题,正确的做法是,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思想权、参与权和话语权,让学生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能力。变“要他学”为“他要学”,变“学会”为“会学”。当然,教师绝不能放弃教学“主导与主讲”的地位和作用,盲目地让学生充当“小先生”,必须对学生参与的时机与内容等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通过“教”与“学”互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在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与思想启迪。

(二)授课内容

这里有该讲与不用讲,详讲与略讲之分。第一,课程中的重点和问题的关键。如基本的概念、原理、结论和规律等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关键,这部分的内容要提纲挈领地讲。第二,学生易产生误解和不易理解的内容。如课程中的难点、疑点,这类问题要结合案例想方设法详讲。第三,要向学生介绍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是为学生提供课后复习乃至今后读书的“钥匙”和“地图”,这方面内容必须精讲。至于那些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则不宜在课堂上浓笔详讲。

总之,对于学生遇到的无法拓展、难以深入的问题,教师就要“雪中送炭”,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通过精讲点拨,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之功效。而对于那些平铺直叙的问题,则留给学生在自学时解决为宜。

(三)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教姿教态

首先,教态一定要端正,守时、准时是一项基本要求。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教师,经常迟到、拖课,必将损害教师的威望,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要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激情勃发,以感染和激发学生,带动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良好的学习氛围。

2.语言及非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是决定课堂讲授质量的关键因素。课堂教学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讲授时的语言及非语言的表达能力。开讲、施教、设疑、举例、应变及结课等口头语言,一是要连贯流畅;二是语气和语调要灵活多变,抑扬顿挫体现节奏感;三是要幽黙风趣,幽黙风趣的语言是营造课堂气氛的至宝。教师除运用生动、简洁而流畅的口头语言组织教学外,还要借助一定的表情、手势、姿态等外部动作向学生传递各种信息,如教师对学生的肯定、鼓励和期待等。

3.潜移默化、深入浅出

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心理发展规律和内容的逻辑顺序,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进而通过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案例剖析、拓展思维的讲授法,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在展示教师广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4.精选设问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其主动求知欲望是教学互动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之一。如何调动学习兴趣的方式多样,其中,设疑解疑、以疑引趣应用广泛,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主体意识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合理设计、精心组织课堂提问环节,把握好针对性、启发性、递进性、鼓励性等原则,通过“以疑引趣、以疑导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在活跃融洽的课堂气氛和求疑、解疑的求知过程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拓展和提高。

三、课后总结

对于一个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而言,上完一节课,在某种意义上说,只完成了一半的工作,另一半就是课后的总结与提高。应做到:

(一)回顾预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二)客观地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

(三)找出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与办法。

具体而言,包括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满意;哪些地方讲得好,哪些地方讲得不好;概念、定义、公式、理论是否表述清楚;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阐明,是否遗漏了某个方面内容;语言表达是否科学、准确等。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学生中听取意见,了解学生对自己授课的反映和建议。只有不断地总结提高,不断地扬长避短,才能不断地提高完善。

四、总结

讲课的基本要求第5篇

关键词: 电路课程 自主学习 教材建设

教材是为学生而写的,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作指导,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地获取更多的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主学习从教材中获取更多的必要的基础知识,为日后的创新打下基础。正如叶圣陶所言:“教师当然需教,但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知,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大学电路课程教材《电路分析基础》是2004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电路基础》教材的修订版,正是基于上述教学理念,通过这次对教材的修订更加突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写作时特别注意讲解内容时由浅入深,易于理解;详简结合,易于教学。主要是尽量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力争使理解力比较薄弱、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学习本教材时也能做到基本无障碍学习,无师自通。建议使用本教材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和训练学生自主学习部分内容,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即便教师课堂讲得再多,也只是知识的冰山一角,无法满足未来创新的要求。只有使学生建立起学习主体观念,并依靠自主学习获取绝大部分知识,才能开展深入的发现性和个性化学习,才能为其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特别是二、三类院校学生由于入学成绩较低,理解力和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自主学习意识过低,仍旧处于应试教育下的思维模式,即从主观上就想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对教师指定的教材的模仿式学习,不敢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更多和更深入的知识,更谈不上树立创新意识。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人才质量的提高。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影响了更深层次的教学改革。例如,基于自主学习的发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实际应用或工程应用范例的学习和仿真应用的学习等不易展开,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由良好的初衷变成了放羊式的教学,不得不放弃又回到了原点。迫切需要在教材编写上就注重引导学生首先树立起较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指导、组织学生通过对教材的自主学习,不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独立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学生通过主动自觉的自主学习,获取绝大部分知识,部分学生还能够在发现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方面有所收获,从而大幅度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

基于自主学习的教材编写的教学理念的实施要和课程的考核改革相结合。传统的考核以一张试卷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更多知识,也不利于开展更高水平的发现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实际应用和仿真应用等学习。对学生的考核应以综合评价取代单一试卷,这样才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树立创新意识。综合评价的考核模式为:试卷成绩+自主学习成绩。自主学习成绩不以试卷的形式考评,而由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总结报告,发现性学习或个性化学习论文,实际应用实例学习报告,仿真应用实验报告等组成。试卷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左右,基于自主学习的平时成绩应占60%左右。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学生靠模仿无创新的学习习惯,养成以模仿为开始、以创新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学习习惯。

由于一些传统的经典教材是大学电路课程通用的教材,讲解比较抽象、难度比较大,适用于研究型一类院校的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但是与二、三院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太相符,不利于这类学生自主学习,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教材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在修订时进行了彻底改进,继承了这些优秀教材传统的好的地方,同时针对理解能力差和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的特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更利于学生理解,而且独具特色,例如率先加入了实际应用或工程应用的实例、仿真应用的实例、把理论知识与实验融合在一起,等等。本教材的修订充分考虑了二、三类院校学生的认知能力,编写修订时本着易于理解、易于教学的原则,对于绝大部分传统的重要内容给予了详尽细致的讲解,有些很重要的内容或者是可选内容。鉴于学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可能没有时间详细讲解,只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还有些内容现在可能已不是很重要了,只要了解即可,讲解时宜避繁就简,使学生易于掌握基本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给予整合或简化处理后精炼讲解,做到详简结合,有的放矢。这些内容包括:回路法糅合在具体例题中、二端口网络整合在拉普拉斯变化的网络函数中、图论基础知识提前至电路的一般方法中等。教材的框架结构为:正文(内容简介、具体内容、归纳总结、习题、习题答案)、实际应用举例(针对主要章节)、仿真应用举例(针对主要章节)、各章实验(针对主要章节)。

讲课的基本要求第6篇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与创新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得到了中央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05年,、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决定把1998年方案中的七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调整充实为四门,并将思想政治理论教材的编写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之中,作为重大项目组织全国教育科研骨干力量编写教材,胡锦涛总书记和政治局常委还亲自审定了这四门课程的教材编写提纲…。为了高质量贯彻落实新方案,我们从如下各个方面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一高度重视,积极准备,全面落实

从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始普遍执行“05方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四门必修课之一,既陌生又熟悉。说它陌生,是因为这门课程有了新的指导思想、体现新的时代特点、结合新的实践要求、力图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作出全面的、完整的、准确而又符合实际的新阐释,增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部分(硕士研究生课程);说它熟悉,因为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基本思想与98方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基本一致的。wwW.133229.Com要开好这门课,教师是关键;教师要讲好这门课,教学准备是关键,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知识、教案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为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新方案高质量实施,确保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任务进一步落到实处,学校首先对任课教师进行课前动员和课程分组,广大教师要从思想上统一认识,高度重视新课程的贯彻和落实。我们利用假期,分组分批进行了新课程的培训,集体备课,统一制作多媒体课件,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安排。通过2006级全校本科二年级学生的全面授课,我们收集到教学一线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对照以往的教学经验,系统地进行教学总结和改革,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05方案和98方案在内容和体系方面有直接的联系和教学的衔接,课程减少了,但涵盖的内容并没有减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过去三门课程的内容纳入一门课程来讲,课时还减少了很多。这些内容的合并,决不是简单的叠加,新课程的内容和体系都必须有所创新,这必然增加教学的难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自己的特点,其思想性、政治性很强。怎样把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有机结合;如何处理好这门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衔接?如何协调基本原理各部分之间及与其它三门课程之间的关系?我们按课程的大纲要求集体进行教学攻关。

二明确目的,改进方法,注重实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认识和解决问题,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懂得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坚定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中央对本课程的要求,在编写教案时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力求准确地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认真贯彻”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注重理论和实际的密切联系,全面反映当代中国实际和时展的特点,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仅进课堂、进教材、更要进头脑。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力量和巨大魅力,以此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威信,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分文理科进行不同理论层次的教学

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全面研究,以及在教学中的调查,我们发现,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内容有许多与中学的政治课内容重复,文科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教学。加上应试教育的高要求,有的省份文科政治教学已经超出教学大纲的常识要求,学生的学习和考试题目难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大学的课程考试要求。而且大学教师一般有较长时问没有接触中学教学内容,不了解现在的中学政治教学情况。虽然知道大概的科目,但对具体的知识点、以及知识掌握的程度不清楚,只按照大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来组织教学,而大学文理科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考试要求等没有区别开来,影响了文科专业的教学安排和实施。

而绝大多数理工科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有的虽然接触过但只限于了解几个概念。为了照顾不同专业学生理论基础的实际情况和专业要求,我们建议学校分文、理专业排课,区分专业的不同要求与基础,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其中最难协调的是文理兼招的专业,讲课时总有顾此失彼之感。

(二)注重教学内容与中学政治理论课的衔接。

我们首先对照中学的教材,把中学已经讲授过的内容标示出来,对已经学过的内容,少讲、不讲或让学生参与课堂讲学;要求学生在回顾所学原理的基础上,深化理论要求,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文科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部分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哲学。政治经济学中有关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价值量与价值规律,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等基础部分;哲学中有关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本质和特征、认识的本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关于意识的能动性、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与发展、三大规律,都详细地讲述。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社会意识、人的本质与价值、国家的本质与职能等都已涉及。因此,要避免上述内容的简单重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材注重体系的联系和整体性,中学已讲授的内容作为基本原理体系仍然需要体现,但比较简略。如唯物辩证法的全部原理浓缩为一节的内容,而中学几乎是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在讲述这一节的内容时,重点要放在过程论、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和规律及其内在联系、辩证思维方法等新增内容上。

理工科和艺术类的学生,还有部分文理兼招的专业,我们根据教材进行教学,因此可以按照教学大纲,从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到具体应用,都有详细讲解,内容很多。这里的问题是教学时间如何分配,第一次教学中,时间安排很紧,后面的内容只能概述地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部分有较大的理论深度,讲课中要紧扣教材但不能照本宣科,要结合实际例子一一讲解。既要注重理论性也要讲究教学实效。

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教学的创新要求

中学阶段的学习重在知识的掌握,为了高考,主要是熟记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内容。把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当作知识点进行传授,教学的重点放在“知其然”面不是“知其所以然”。在大学,应调整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一方面要提升科学性、理论的说服力,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学阶段是理论学习和方法论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在于基本观点的知识传授,而在于大学生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塑造,在于理论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哲学是对世界的本原、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本身的存在的寻根究底的追问,并不提供对事物认识的某种具体答案,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哲学最重要的精神是怀疑和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一种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创新的智慧,不仅能够提升人的思维质量,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也能提升人的人性质量,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并以其高度抽象和思辨的特性显示着它独特的力量。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它的理论魅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探究理论形成的过程和现实意义,这才是我们需要追求的教学目的。

讲课的基本要求第7篇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非化学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学专业开设的传统课程,主要面向非化学专业本科生。现在已成为与化学密切相关且必需开设化学课的非化学专业如药学、生物学、医学等专业的本科生重要公共基础化学课程。该课程是上述专业所有化学课程的基础,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化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及专业课程的学习都起到基石的作用,即“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基础的基础。

在武汉大学,自从设置生物专业以来就有此课程,目前是药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及医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公共基础课。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上述专业的院系安排化学课程学时逐年减少,比如药学专业,开始是108学时(包括化学实验),后减为90学时,目前再减为72学时(不包括化学实验课)。学时少或学时逐渐减少,而专业所需化学基础知识内容很多,再加上由于高中课程或高考科目的不断改革,除个别参加过化学奥赛的学生外,这些专业本科新生大多数化学知识基础薄弱。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学基础课的基础,所以上述专业的各院系多年来都是放在第一学期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由于专业科研创新的深入和研究热点的涌现,对这些专业本科生的化学知识与化学教学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除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必须扎实外,还要有熟练的实验操作技术。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和不系统,学生创造能力就成为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所以教好和学好这门课程对新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积累和科研素质培养至关重要。

本课程的教学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化学基础,为其他化学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石。该课程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还要效果好。我们根据学生的现状和专业特点对化学知识的要求,提出我们的教学目标:打下扎实化学基础,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强调效果和分数的统一。

下面根据我们多年来教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亲身经历,谈谈非化学专业本科生“无机及分析化学”这一基础课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体会,与兄弟院校同类课程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一、教学过程

该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课堂提问与练习,师生互动,结合化学实验课,进行教学。

课程排在第一学期,现总学时72学时,每周6学时。要求学生掌握很好的化学知识特别是作为基础化学知识的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知识,要预先了解新生高中阶段化学知识状况:大多数学生没有初步系统学过化学,约1/10没有学过化学,个别人是通过化学奥赛班学习较系统的化学知识。所以说,整体化学知识底子薄。根据新生情况,无机化学内容比例要大,占42个学时,分析化学30学时。

1.教学目的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药学等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不但授予学生必需的理论知识,还要根据该课程实用性较强的特点,培养学生严谨、精细、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了解该课程内容以及与其他课程和科学知识的关联,积淀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特别打好无机化学基础。分析化学要求树立起一个严格“量”的概念和如何实现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反应、基本公式、基本计算和基本实验(“六基”)。

2.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对课程中知识点、难点、重点明确掌握,思考题和习题都会独立正确完成;如果有学生不听课保证可以获得修课通过,教师可以同意其直接参加考试。考试成绩绝大多数为优良。按照这样的要求精心组织教学、进行教学和检查教学。具体到课程内容,要求学生熟悉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定义。重点掌握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元素与化合物的基本性质、酸碱反应、络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沉淀反应与平衡以及基于四种化学反应的容量分析方法的有关理论、概念和计算。熟悉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和重量法、吸光光度法的方法及原理,熟悉分析化学中的试样分解和数据处理。

二、课程建设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主要在教师队伍及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1.教师队伍及教学指导思想

该课程历史上就由分析化学专业教师开设。化学分析方法原理建立在无机化学反应的基础上,因此要求任课教师不但有熟练的分析化学知识,还要有更扎实的无机化学知识,因而教师队伍建设也成为该课程建设的根本。需要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知识水平,注重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梯队层次和年龄结构等,将打好学生的化学基础作为教学指导思想。我们选择高水平的教师和老教授负责主讲“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主讲教师的培养和传承,坚持老、中、青传帮带机制。课程讲授分A、B角,采用课程教学组负责制,前者为课程负责人。

2.教材建设

该课程的教材初版于1994年。教材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最重要工作,能使教师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和熟练,有利于教学效果提升。讲授该课程的教师先后合作编写了多版《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在教材修订中,在保留上一版教材特色的基础上,坚持精选教学内容,强化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紧密联系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基础作用。更新教育观念,注重素质、能力和思维方法培养,拓宽知识范畴,适当反映学科发展新成果。第三版除了系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外,编入了许多在无机化学方面出现的新研究成果,如锂离子电池和超导材料等。按课程建设要求,每过几年都要编写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编写人员是该课程的主讲教师,他们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丰硕的科研成果,能使教材具备良好的系统性和先进性。

3.教学方法

我们多次对上述专业(如药学专业)的新生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地区不同化学课程或有或无,即使有化学课开设时间也不同,较好开设化学课的不到10%,没有开设过化学课的有20%,所有新生基本没有做过化学实验,总的情况非常不乐观。由于该课程内容多、学时相对少、学生基础化学知识薄弱等因素,需要从教学方法上着手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既打下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基础,也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基础,突出重点与解决难点相结合。结合课程特点,加强“六基”(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反应、基本公式、基本计算和基本实验)的系统学习,要求所有学生会背元素周期表和知道变价元素的所有价态。所有学生基本做到“六基”优良。实行学习课程知识与提高综合素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化为学生思考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课堂强化训练,随时布置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看书,不可讨论,当堂交卷。也专门进行课堂教学讨论,随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解答,比如分析化学内容中的络合反应与络合滴定中的副反应系数。加大课堂提问和练习力度。从严要求,加强课堂管理,坚持课堂提问和课堂强化练习,多用时间每课必问,多问少讲,边问边讲。巩固所学知识,牢固掌握,针对不肯记忆的学生,重点加强记忆并考查其化学知识熟练程度。

(2)组合兼并和协调相关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教学内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多,要突出重点,还要保持连贯性和系统性,所以要对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避免重复。比如,把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涉及的四大反应类型和化学反应平衡内容整合在一起讲授;分析化学的滴定分析原理和具体技术操作与分析化学实验课放在一起介绍,让学生了解滴定分析原理和多次练习掌握分析操作技术,包括阿司匹林药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的测定(酸碱滴定实验),胃舒平中Al3+、Mg2+含量的测定(络合滴定实验),高锰酸钾法测定医用双氧水中过氧化氢含量(氧化还原滴定实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与分析化学中沉淀滴定原理、氧化还原滴定方法和试样分解结合在一起讲授,如卤素、氧族、氮族变价元素及化合物与碘量法、高锰酸钾法、重量法和有机试样的消化分解可以结合在一起,这些内容涉及许多反应,如通过控制pH值进行氢氧化物沉淀,氨水-铵盐和氧化锌缓冲法,硫酸盐沉淀,卤化物沉淀,硫化物沉淀和磷酸盐沉淀等,略举反应方程式例子如下:

这样既能表达元素和化合物性质,也能说明它们的应用原理和用途,能够实现用较少的学时讲授较多的内容,同时避免重复。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这样的可结合点非常之多。

(3)有针对性地认真备课和讲授,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根据授课对象讲授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有快有慢,循序渐进。先讲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运用好教材,基本按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行教学,穿插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的例子,但要灵活掌握,以学生学到知识、效果好为目的。

(4)理论课主讲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的实验课。注重化学实验,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理论课生动、有趣。理论课教师不能脱离实验课,同时要和其他教师沟通,除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外,还要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参加开放实验,结合开放实验弥补理论课的遗漏和巩固重要知识点,如无机离子鉴别和络合滴定副反应系数及能否准确滴定判别式应用。通过实验、实践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操作技能和技术。

(5)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坚持定期进行答疑和习题课。新生第一学期相对课程较少,可把更多时间用于化学课程学习,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分类辅导讲解,如概念类、原理类、反应类、方法类、浓度类和计算类等。比如,提出难题供学生练习,去开放实验室做化学实验,多布置完成课后作业。注意课后搜集课程意见和辅导。

(6)课程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多与管理新学生的院教学干事和学工部人员联络,查找对学习该课程不重视的学生(如缺课,经常迟到和作业完成不好的),对他们还要补漏和加强课程重点知识的学习。

(7)建立符合课程特点的有公信力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学生课程成绩由课后作业、课堂练习、期中考试与阶段考核和期末考试构成,期末考试比例最大(50%~60%)。从严要求进行教学和评价教学效果与质量,是该课程建设的宗旨。从不向学生划定课程考试重点,哪怕占课程成绩比重较大的期末考试,提醒和告诉学生课程知识重点随时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六基”从严要求和练习,每次课堂练习就是相当于一次考试。多年来不及格比例1%左右,超过80分的达50%以上。不及格者确实是不够给及格分数,坚持“给分有据”。

(8)教学效果应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与重点及难点的关系。基础知识有许多是重点,重点也包括难点,有些难点不是重点。首先要学生掌握好课程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牢牢记住重点,能够理解难点。考试和考核内容就是重点知识和基础理论,如化学键和分子间的力、化学反应类型与化学反应平衡、变价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分析化学基本知识、分析数据统计处理、滴定分析原理和方法等。

三、体会与思考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以学生学好基础知识为第一中心,做到学生化学知识的系统完整和熟练运用。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堂强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非化学专业新本科生化学基础薄弱,但他们都是高分考入大学,天资聪颖,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再加上作为新生,求知心切,渴望在大学课程学习方面再有新绩,只要善于引导,教学方法得当,完全可以把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学好,并具备丰厚的化学基础知识。开课时间为第一学期,对于新生,开头开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事实上,新生(药学等专业)学习非常努力,绝大多数学生听课非常认真,课堂纪律很好,使人欣慰。讲课时教师心情愉快,有问必答,师生互动相得益彰。由此联想,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后学工管理要注意新生的渴求和心态变化,所以要加强新生的微观管理,让他们短时间从思想上真正成为成年人。

该课程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还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课堂教学管理。从严要求,不准迟到,有事请假,抓住班干部和学习委员示范配合课堂教学效果,多年到课率基本100%。

(2)针对课程部分章节内容,如元素和化合物性质,开展学生互动。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开放实验,让学生课下准备、课堂表达、互相提问、老师检查,尽可能全面掌握该部分的教学内容。

讲课的基本要求第8篇

【论文摘要】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以前英语教学多年来一直沿袭课堂讲授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此以往的结果是英语初学者的热情减退,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在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时,英语仍是“夹生饭”。 为使学生在英语这门学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借此以资共赏。 

 

英语教学中方法的选择,从很大程度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好的教学方法会使老师教得自然,学生学得轻松,教会学生学习英语这一国际语言,同样,在当代教育改革的大形势下,教师的教育理念越发显得关键。为使学生在英语这门学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借此以资共赏。 

一、树立信心,明确目标 

信心是动力,目标是方向。我们知道九年级英语生词多,课文长而且难,听、说、读、写要求高。学生在学习中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信心十足,目标明确是成功地进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教师要上好课。如:备好课,吃透教材,抓住重点、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提高授课的效率,注重授课的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英语学习切不可盲目,一定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周密有效的计划。同时老师要给学生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目标的实施,要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互相渗透,寓思想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如:向学生讲述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的外语人才、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更需要更多的人会讲英语等,让学生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好英语。 

二、夯实基础,查缺补漏 

英语基础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对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更应加强这一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这一点呢? 

1.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我们知道,九年级英语学习主要是以深化基础知识为主。我想,在学习中要分阶段学习,在第一阶段要以大纲为标准,以课本为依据,按照课本的编排顺序,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课都要细致地学习,力求基础,全面。所谓基础,是指学习要抓住“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解题方法。所谓全面,一是指学习要全面覆盖所学知识,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防止“片面追求高分”现象,绝不能冷落“差生”。 

2.找出不足,查缺补漏 

查缺补漏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日常交际用语上。语音和词汇的补漏工作应穿插在教学单词的时候进行。在教新词的过程中及时讲解有关的语言知识和单词辩音,及时归纳所学过的单词;在复习时要善于触类旁通,形成语音类、单词串,力争使没有掌握的语音、词汇逐一巩固。日常交际用语的补漏要融汇于“四会”的语言运用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技能,要不断提高英语的日常交际能力,力争做到听得懂、说得脱、读得畅、写得神。 

三、模拟训练,综合提高 

查缺补漏后,学生的基础知识已比较全面、系统、完整。但是对于重点内容还要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训练,以便于进一步突出重点。同时要强化易错点,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选取高质量的模拟训练题进行训练,然后进行讲评。那么,如何讲评呢?好的讲评应该在讲评之前认真地分析,找出学生的错点,并在课堂上讲评时抓住这些错点,帮助学生弄清出错的原因,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同时 ,讲评不能就题论题,而是应该抓住试题中的典型题目,讲清原理,归纳方法,总结规律,并对典型题目进行引申、推广。要做好这一点,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课本为主,资料为辅 

那种迷信资料而放弃课本的做法是本末倒置的,同时,那种排斥资料中所提供的先进信息的做法是固步自封的。无庸质疑,课本是基础,而好的资料则是加深课本、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任何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但资料可以突出课本的重要内容,可以提供课本中所不具有的先进理念和与时俱进的信息。因此,无论是开始复习的夯实基础阶段,还是构建知识网络、归纳基本方法及技巧阶段,都要在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进行。但同时,也要精选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资料,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 

2.讲练结合,练重于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