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15 17:16:50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第1篇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

规模化养猪场中保育猪的养殖技术至关重要,与养殖户的效益有着直接的关联。保育猪在养殖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养殖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为养殖户带来损失。所以在保育猪的养殖过程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很有必要。

1养殖管理

在规模化养猪场保育猪的养殖管理中,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育猪阶段,要将猪群放在保育舍中。保育猪进舍之前要做好一系列的预备工作,首先对猪舍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通过高压冲洗来实现猪舍的完全清洁。其次要对保育舍内的基础设备进行综合性检查,主要是对保育舍的饮水器进行检查,查看饮水器设备能否正常运转,存在故障的设备维修人员要及时修复。管理人员要对猪舍的温度进行调节,适宜温度为28℃。在保育猪进入猪舍后,管理工作人员要对保育猪前3d的饮食、饮水、运动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为保育猪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1]。

2免疫管理

做好免疫工作在保育猪的养殖中能够有效避免猪群受疾病的感染。保育猪的免疫力较低,在其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病菌的侵害,致使保育猪在成长过程中患上各种疾病,不利于保育猪的正常生长。在引进保育猪之前,要对保育猪的相关免疫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了解,深入养猪场进行实地调查,掌握当地养猪场的疫病发生情况。对养猪场存在的一些疫病进行检测、分析,探明其发病规律。对保育猪群进行检测,以明确其带病情况。做好免疫程序计划,为保育猪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际养殖环节中,还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手段对患病的保育猪进行治疗[2]。

3饲料管理

在规模化养猪场保育猪的养殖工作中,对饲料的管理要做到合理性饲养和科学饮水。要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保育猪的生长需求条件不同,不同日龄的猪体消化特点有明显的差别,所以管理人员在饲养中要针对不同日龄的保育猪进行合理喂食。针对保育猪的日龄采取四次更换饲料。第一阶段实现25%的换料,第二阶段实现50%的换料,第三阶段实现75%的换料,最后阶段实现全部换料[3]。防止换料对保育猪的应激。保育猪阶段对饲料的管理也十分重要,饲料管理要确保饲料的新鲜和干燥,保障库房环境的干燥和通风。对保育猪喂食的料槽也要进行定期清理,以减少料槽中的病菌,避免引发疾病。饮水管理中,对保育猪的饮水温度要严格控制,水温不可过低,这对刚进入保育猪舍的猪群体温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避免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供水不足的现象,如果猪群饮水不足,会致猪群食欲不振,不利于猪群的健康成长。

4小结

在规模化养猪场中,保育猪的养殖技术关系到保育猪的健康成长。规模化养猪极大满足了市场的猪肉需求,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在保育猪的养殖过程中必须要重视饲料管理以及免疫管理,科学选择饲料并严格把控质量,重视饲料的营养搭配,为保育猪提供健康生长的环境,促进养殖户的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

[1]金旭光.试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6(18):255-256.

[2]李少怀.浅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J].南方农机,2017(1):42,51.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第2篇

1.1工艺设计

按照以往猪舍养殖的经验,首先生猪发酵床地势要高,防止山区洪涝大面积淹没发酵床,导致生猪过多死亡和发酵床污染。其次要确保排水系统的良好,空气的流通和生猪的成长发育有很大关系,而且也能减轻气味的沉积,因此良好的空气流通是发酵床重要的建设选择条件。除了地势和通风的问题,发酵床猪舍的方向和安全也是重中之重的关注点,日照的良好程度也和生猪的成长发育有很大关系,但同时也要注意防冻的问题。防火问题在发酵床的管理中处理要认真谨慎。综上,猪舍的方向应在以南和偏南方向为最佳。

1.2结构建设

在传统建设上,材料要有更高的质量要求。顶棚用石棉瓦或聚乙烯等材料进行覆盖,质量安全并且保温,防风、防雨雪还能阻挡大量紫外线。同时在屋顶延伸出一米多的屋檐,安装排气扇,让空气更加流通。塑料层以上高度不能低于1.5m。

1.3基本设置

虽然和传统猪舍相同,但要设置两个功能区,一个是发酵床,还有一个是硬化区。发酵床面积占整个猪舍一半以上,发酵槽的深度要根据材料性质和养主的个人条件来决定。发酵槽的底部可以简单,可以为土质地面,但密度要大,防止生猪的排泄物渗透到土壤下的地下水源。如果地理位置不够高,需要在发酵槽铺设垫料,这样才能在健康养殖下,防止污染环境。

1.4硬化区设置

发酵床既然占据了大多面积,硬化区的面积就较少了。建筑材料为水泥硬化地面,让生猪的日常生活有合理的场地。在高温季节中,硬化区的作用为生猪提供凉爽的休息区域。养殖待产的母猪和产后的母猪可以设置专门的生活区域避免母猪在群居过程中发生碰撞和踩踏的混乱问题。而成年公猪需要单独喂养,不适合群居。

1.5发酵床的设计

由于发酵床的微生物比较活跃,生猪的每天的排泄物很多,需要快速的降解,降解所产生的大量热量会大量释放,在冬季,发酵床的温度降保持在2.0℃以上,但发酵床的安装不当,所产生的高温将会影响生猪的生长,因此发酵床的设计需要注意尺寸长度的合理设计。并且冬季还要方便生猪的活动。

2发酵床发展建设的难点和解决措施

成本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土地成本、技术管理难题、人工成本和养殖成本。

2.1土地成本

生猪发酵床的承载重量是有限的,生猪不能太密集,所以,生猪养殖需要更多的土地才能进行,由于国家土地利用的状态比较紧张,地价的不断上涨,审批程序复杂,租金相对较高等实际问题加重了养殖的成本和养殖人的负担。为了能合理推广,想要进行生猪发酵养殖技术的养殖人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进行立体化养殖降低土地利用率的制约。

2.2技术管理

2.2.1养殖选择

制作和材料方面还有很多过于专业的知识和技术,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改善。提高养殖的效果和使用率,从发酵床养殖的制作上来看,就需要很大的学习应用和发挥空间。因此积极学习养殖技术是推广发酵床使用的最佳途径。

2.2.2疾病的防控

通过以往调查和分析来看,发酵床养殖技术所出现的疫病防控还需要很大的力度去执行,虽然生猪发酵养殖技术对于疫病防治有很大的提高,但不代表能完全防控,还需要人为进行监督,需要人员进行不断地维护。生猪在出栏后,不能进行清洗和化学消毒。生猪在进行养殖后,在墙壁和护栏会产生各种污垢,污垢主要由生猪的排泄物等物质组成的。这会导致污垢中产生大量的有害病菌,因此要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以免生猪不断地被感染,造成猪肉的污染。

2.2.3设备问题

想要提高生猪养殖效率,就要完善养殖的场地,想让生猪发酵床养殖得到更好的发挥,就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建造生猪发酵床养殖场的时候就要记得改进翻动设备,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好的设计才能让发酵床发挥最大的功效,有利于生猪的健康生长,先进的翻动设备不但能发挥发酵的功效,还能节省人力物资,降低养殖的成本。

2.2.4新技术的合理使用

在实际推广中,调查人员发现很多养殖用户虽然使用了生猪发酵床的养殖技术,但还是按照传统养殖技术和管理进行养殖,这对于养殖技术来说是一项不合理的使用。虽然发酵床养殖技术是在原有的传统养殖技术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却是融合了现代生物技术进行改变的。很多养殖方法和管理模式都出现了变化,如果仍然按照传统养殖技术和管理进行养殖,势必会对生猪的养殖造成影响。发酵床只有在新技术、新工艺的融合下才能得到提升,而不是一种使用技术的嫁接。既然使用了发酵床养殖技术,就要相信新技术,改变传统管理观念,才能使新型的养殖技术得到更大的发挥,生猪养殖才能顺利的进行。

2.3人工成本

目前人工资源的使用虽然存在缺乏的状况,但随着养殖业和手工业的不断提升,使得人工成本也在不断的上涨。并且年轻人不愿从事养殖技术的行业,从事养殖业的大多都是中年年龄阶段的人,并且文化程度不高,对新型养殖技术了解相对困难,思想较为传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差,人工成本不断加大,制约了新型养殖技术的整体发展。

2.4养殖成本

发酵床的主要垫料是农作物废料,例如稻壳、花生壳和秸秆,以及木业废料,例如锯末等。但由于近几年经济发展的问题,价格会不断地上涨,某地区的发酵床垫料价格比前几天涨了一倍的程度,生物环保素也较往年有很大程度的涨幅,并且仍有上涨的趋势,这对养殖成本来说无疑是加重了负担。

3结语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第3篇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 保育猪 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280-02

仔猪的保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作。科学的养殖和管理技术能够促进仔猪的生长。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为了促进仔猪的生长和发育,应做好营养供给、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工作。在规模化的养猪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考虑全面各种养殖要点,使保育猪的养殖工作顺利进行。

1 饲料的管理工作

1.1 加强对饲料质量的管理

饲料是生猪生长的主要原料,所以饲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猪的生长和发育。如果饲料出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现象,就会导致猪出现中毒、免疫力低、繁殖能力下降等病症。这些病症对仔猪的危害极大,因为仔猪的身体及内脏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免疫力低,应激性差,如果吃了变质或霉变的饲料极容易对仔猪造成危害,甚至对其生存造成威胁。所以,在饲料选择和引进中,要严把质量关,在投放前也要对饲料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饲料符合投放标准。

1.2 加强对保育猪的营养管理

营养物质能够保证保育猪的重量和质量。通过多年的养殖试验表明,营养物质摄入的增加会使对饲料的转化也有明显提高,所以保育猪的体重随着增加。在保育猪的饲养中,保育猪体内的蛋白质含量的供给和饲料中能量具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在选择饲料的过程中,要对饲料的营养含量进行分析,并优先考虑能量,不能过分强调蛋白质的含量。

1.3 注意保育猪的饮水

在养殖保育猪的过程中,在保育猪饮水方面也需要饲养人员做好相关工作。保育猪良好的饮水,这非常有利于保育猪吸收饲料营养,使其更好的成长,要注意以下要点:第一,给保育猪提供的水最好是温水,尤其是在保育猪刚进入猪群,这对于保持保育猪体温有很大帮助。第二,在饲养保育猪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出现供水不足的情况。因为保育猪饮水不足,会使食欲差,相应的保育猪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第三,根据保育猪生长情况,在保育猪的饮水中适当的加入抗生素、维生素等药物,以提高保育猪的抵抗力,避免其感染病菌。

2 免疫管理

相对来说,保育猪的免疫力较低,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使保育猪感染病菌。为了使保育猪可以健康的、良好的成长,在运用保育猪养殖技术进行保育猪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免疫管理,提高保育猪的免疫力,增强保育猪抗病菌能力,以此来避免保育猪患病。在具体落实保育猪免疫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加强以下两方面。

2.1 了解保育猪免疫情况

对国内多地养猪场进行分析,确定目前比较流行的疫病是圆环病毒、猪繁殖呼吸综合症病毒,且日渐突出。经相关专家对我国多地猪场样本监测、分析、研究,确定流行疫病具有非常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同时也存在地域性别等。也就是说,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圆环病毒、猪繁殖呼吸综合症病毒传播程度不同。为了保证平定县规模化养猪场保育猪可以健康成长,需要对种猪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确定种猪是否带有病菌,在此基础上,对保育猪进行检测,确定保育猪免疫能力,进而综合分析保育猪免疫抗w水平,了解保育猪免疫情况和感染情况。

2.2 保育猪养殖的免疫管理

目前,大多数规模化养猪场常用抗生素类、大复方类的药品对猪进行治疗,保障猪的健康。而相关专家研究动物方面的药物,明确说明了动物药品主要为抗菌药、消炎药、免疫调节药等,对动物造成的副作用较小,比较适合应用的。为了避免平定县养猪场的保育猪患有圆环病毒、猪繁殖呼吸综合症病毒等疫病,可以根据保育猪生长情况,在加强基础免疫的前提下,合理的配制抗生素与消炎药,以此来预防疫病。考虑到猪场保育猪生长需要,最好采用治疗方案是消炎药、敏感抗生素、维生素、免疫增强药的组合,此方案能够做到标本兼治、缩短疗程、不易反复,用于预防保育猪患病是非常适合的。

3 猪群管理

3.1 做好准备工作

在保育猪发育完全后需要将其放到保育舍中进行养殖。但是,在将保育猪放到保育舍之前,需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第一,保育舍消毒。为了避免保育舍存在大量病菌,危害保育猪,进行保育舍消毒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饲养员需要对保育舍进行全面的、仔细的高压冲洗,将保育舍清洗干净。第二,检查保育舍设施。对保育舍设施检查,主要是检查饮水器,确定饮水器是否存在漏水现象、是否存在零件损坏等情况,如若饮水器故障,则需要相关维修人员及时维修处理障;检查保育舍电器及线路,确定是否存在线路破损、电器损坏等情况,以便及时处理,保证保育舍各项设施完好。第三,测定保育舍温度。因为将保育猪适应的温度是28~30℃,所以在将保育猪放入到保育舍之前需要测定温度,进而适当的调整温度,使保育舍内适合保育猪生长需要。

3.2 加强前三天观察。

通常,保育猪到一个新环境需要逐渐适应的。将保育猪放到保育舍后,前三天内一定要要观察保育猪进食情况、饮水情况、营养吸收情况等相关问题。要了解保育猪是否适应保育舍,如若保育猪不适应保育舍,做到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影响保育猪生长。

4 结束语

基于以上内容分析,确定在利用保育猪养殖技术来进行保育猪养殖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养殖技术的要点的掌握,做好这一方面工作,既可以使保育猪良好的、健康的生长,也可以降低其患病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范天林.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273-273,277.

[2] 黄得光.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8):138-138.

[3]连冬梅.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6(8):243.

[4]王祖兴,向远波,田友宏等.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J].农家致富顾问,2015(24):71-72.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第4篇

一、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开放型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生猪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核心,以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一化带四化”的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发展规模化生态养猪小区建设,培育以生猪为主的优势产业带,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管理,加快生猪业增长方式转变,培植和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生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立生猪品牌,促进我县生猪及其产品的全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

本推进计划从2007年开始实施,通过四年的努力达到以下目标:

1、到2010年,全县生猪出栏115万头,平均增长10.8%,猪肉产量达到8.9万吨,年均增长11%。规模化和生猪屠宰深加工企业1个,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60万头;生猪产值达10.2亿元。

2007年重点培植发展60万头生猪屠宰深加工龙头企业及生猪生产龙头企业4个。

2、建立和完善省一级种猪场10个,组成联合育种公司1个,乡镇人工授精站10个,完善二级扩繁场10个。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比重提高到90%;比2006年增加10.5个百分点。

3、建设完善生态养猪小区50个,年出栏千头以上商品猪养殖场400个,其中建设规范化示范小区20个,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00个,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90%,比2006年增加20个百分点。

4、建立和完善合作经济组织1个。

2007年重点建设完善生态养殖小区3个,千头以上商品猪养殖场100个,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75%,增加5个百分点。

(三)产业布局

按照“一乡一品、一品一片,一条产业带”区域布局原则,重点在生猪发展基础较好的孝岗镇、圩上桥、邓家、虎圩、岗上积、占圩、小璜建立生猪产业经济带。加大生态养殖小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力度,充分发挥资源区域优势,坚持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的原则。

根据生猪产业发展变化,年度计划可适当调整重点乡镇。

根据建设内容重点乡镇,要选择生猪重点发展区域。

二、建设内容

(一)良种繁育体系

以全县9个省一级种猪场及6个二级扩繁场为依托,积极推广和应用三元杂交及四系配套技术,加快我县品种改良步伐,通过省级种猪场,二级扩繁场,商品猪生产场的配套建设,形成完整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开展种猪测量,拍卖,建立供猪站,开展和应用人工授精技术,促进联合育种,提高种猪质量和供能力。

1、以现有省一级种猪为主,通过改(扩)建联合或兼并,股份制建立一个大型生猪育种公司。建设内容为种猪引进,场内测定设施设备、栏舍、疫病监测、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改造完善。

2、建立人工授精网路,在全县建设11个猪人工授精站,其中建立1个县级人工授精中心站和乡镇人工授精站10个。主要建设内容为种公猪的引进,栏舍和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种猪测是,质量检测和分装等设备的配备。

(二)生猪规范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1、规范化生态养殖示范小区:在重点乡镇选择20个进行规范化生态示范养殖小区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基础设施建设、疫病监测、粪污无害化处理系统等。

2、养殖示范场:在全县选择100个养殖示范场,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完善配套环保设施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

3、技术推广与培训:为规范化生态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开展新技术和技术培训。

(三)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

在全县建立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龙头企业4个,(其中生猪养殖3个,屠宰深加工企业1个),对现有生猪养殖省级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建立和引进先进的屠宰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扩大猪肉的加工能力和提高产品质量。

(四)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建立和完善生猪产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猪产业组织化程度。逐步完善专业合作组织、完善效益机制,提高养殖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和完善合作社服务场所和服务设施,以及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

三、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一)投资概算

1、良种繁育体系建设:2000万元。主要用于优质原种猪引进与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生猪人工授精站设施建设。其中财政支持800万元,单位自筹1200万元。

2、规范化生猪养殖基地建设:6000万元。主要用于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水、电、路设施和粪污无害化处理,防疫消毒等设施建设。财政支持1400万元,单位自筹4600万元,

3、龙头加工企业建设:2000万元。主要用于生猪屠宰加工,环保处理设施建设。财政支持800万元,单位自筹1200万元。

4、合作经济组织建设:100万元。主要用于办公、培训设施建设和必须的服务设施投资。财政支持100万元。

5、科技推广与培训:40万元。主要用于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示范。财政支持40万元。

本推进计划总投资10140万元;其中国家财政支持2740万元,单位自筹7400万元。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公益性、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和技术改造、财政补助和财政贴息等,经营性投资以单位自筹为主。

(二)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1)通过推进计划的实施,到2010年全县生产出栏115万头,比2006年增加38.6万头,猪肉产量8.9万吨,比2006年增加3万吨,生猪产值10.2亿头,比2006年增加3.2亿元。

(2)种猪生产:到2010年,全县10个省一级种猪场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种猪5万头,10个二级扩繁场每年可提供种猪2万头,可增加产值1.5亿元。

(3)生猪屠宰深加工:计划建立年屠宰加工60万头生猪生产线,通过屠宰加工产值增加4亿元以上,增加利税6千万元以上。

2、社会、生态效益

通过本计划的实施,全县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健全,规范化生猪养殖小区、养殖场迅速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明显提高,可极大地增强我县生猪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推进,可吸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围绕生猪产业还可带动产品加工、汽车运输、饲料加工等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增加大量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立。

规范化生态养殖模式推广,通过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证生猪产业推进计划的顺利实施,成立县生猪产业推进计划实施领导小组;由分管畜牧业的县长任组长,畜牧水产局局长任副组长,畜牧技术推广、疫病防治、饲料业管理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畜牧水产局,具体负责推进计划实施的协调,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

为了确保推进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县生猪产业推进计划技术小组,由畜牧水产局组织专业技术支撑单位的专家组成。

各乡镇为了促进生猪产业推进计划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负责制订本区域的产业发展计划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并抓好落实。

(二)整合各方力量

充分发挥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和执法职能、科研能力、技术优势以及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示范和推广优势,整合各方力量,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实施推进计划的积极性。

(三)落实各项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里支持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有关产业政策;继续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生猪生产发展的决定》。落实养殖业为农业用地、畜牧生产用水用电为农业用水用电待遇政策;落实好畜禽养殖和经营等环节税费减免政策;严格规范税费征收行为;认真落实好借贷政策;大力支持生猪产业发展;加大畜牧良种补贴和养殖小区建设补贴力度;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按规定减免有关税费,特别是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加快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加大生猪产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的投资,不断优化畜牧业投资环境,建立生猪产业发展基金,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吸引企业、个人等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入兴办养殖场和加工厂,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吸纳各方面资金投向生猪产业,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资新格局。

(四)推进科技进步

实施“科教兴牧”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是促进生猪产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出路。要进一步深化畜牧科技体制政策,创新推广机制和方式,健全畜牧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提高畜牧业整体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广泛开展畜牧科技进场入户等系列科技活动,大力推广生猪品种改良、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新型饲料及添加剂应用、畜产品深加工等,提高产品质量和兽医卫生安全,建立和健全县、乡、村三级畜牧技术服务体系,完善技术装备和手段;加强农村畜牧业科技能人的培养,加大对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建设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水平。

(五)推行标准化生产

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是提高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的保证。要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标准化生产,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生猪疫病、药物残留、违禁药物使用等一切严重影响生猪及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加强防疫体系、质量监督检查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生猪生产及产品的标准档案管理及标识制度,进一步完善生猪生产及质量追溯制度。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第5篇

关键词: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后,人们也对食物有了更多的担忧,绿色食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生态猪养殖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壮大。生态猪养殖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健康的养殖技术,在保证肉食品安全的同时又降低了猪的死亡率。使人们的肉食安全得到保障,也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生态猪养殖技术

1.1生态猪养殖技术的优点

非生态猪养殖以圈养为主,很难对养猪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合理处理,造成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利用生态猪养殖技术,可在养猪场周围挖出沼气池,使猪粪发酵,农民可利用发酵后的沼气池作燃料。同时,发酵后的沼液还可作为农作物的肥料,这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1]。生态猪养殖技术未出现以前,养殖户大多使用饲料喂养猪,这样的猪虽然生长迅速,但是由于某些饲料中含有抗生素及金属元素,会影响猪肉质量,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生态猪养殖技术通过对猪饲料进行了改革,并在饲料里加入了中草药,这不仅提高了猪肉的质量,还使猪的抗病能力大大提高。目前,生态猪养殖模式正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发展,既可以提高猪的专业化水平,也可以为猪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促进我国猪肉市场健康发展。

1.2遗传改良技术

当前,我国对生态猪养殖模式的一个重要尝试———遗传改良技术,是指从国外或其他地区引进优良种猪,利用高瘦肉率、生长快等显性性状对适应性强的地方生猪进行遗传改良,以促进生猪生态育种技术的发展。但生态猪的遗传改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关部门和人员结合生态猪的不同品种进行实践探索,才能把不同品种的优势结合起来[2]。

1.3生态饲养

在生态猪养殖过程中,生长环境起主导作用。生态猪应选用高质量、无污染的饲料进行饲养。应注意母猪与仔猪及时分离,并根据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对生态猪进行不同养分饲料分配,以确保各阶段生态猪养殖符合标准。此外,不能简单地对生态猪进行饲养,还必须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放养,这样才能使猪得到很好地运动锻炼,从而使猪肉更加紧实,保证猪肉的质量和风味。

1.4合理建设猪圈及有效的水源监管

生态猪猪圈的定位和位置非常重要,坐南朝北比较合适。如此可使猪圈在夏季通风良好,并设置遮阳膜,合理控制猪圈温度。在冬季,猪圈也会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另外,猪圈内应加强水泥池的设置,这样既降低了温度,又便于猪圈后期清理。非生态猪水源主要来源于饮用水,而生态猪水源则主要来源于大自然,因此放牧场水源管理尤为重要。建立放牧场前应进行水源调查,生态养猪养殖过程中还应定期进行水源安全调查。水环境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必须定期进行抽查监测,确保水源安全[3]。

1.5清洁技术

生态猪养殖猪场一般建在通风、排水、采光良好且地势较高的地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进入沼泽系统进行能量处理,形成其他生产和生活所需的能量和物质。例如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居民的生活能源,沼液可以制作叶面肥或直接作为液体肥用于农作物浇灌。另外,沼渣等废弃物还可以制作固态有机肥料,用于周边农作物生态种植。通过高温灭菌等发酵,生产的有机肥用于农业栽培,为生态养猪技术在农业循环经济中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4]。

1.6加强疫病防控

疫病防控防治是生猪生态养殖的关键,生态猪如果出现疫病现象,将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为防止疫情暴发,在实际养殖前应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如果生态猪发生疫病,应在第一时间进行隔离治疗,并要全方位地对整个养殖场进行每天2次的消毒和卫生管理,并严格控制水和食物,防止疫病的蔓延。

2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2.1生态猪散养模式

生态猪养殖与非生态猪养殖模式有明显的差异。具体来说,生态猪是采用放养方式饲养的。整体而言,为促进生态猪的健康生长,可在有机草场中饲养生态猪,这样也可体现绿色无污染、实用、可食用的特点,提供足够的饲料也可显著改善猪肉的品质。

2.2生态猪集约及规模化养殖

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我国生态猪养殖将进入工业化阶段。为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可采用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提高养猪业的竞争力,避免养猪业大幅波动,影响对国肉的供求。当前,我国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模式是:企业+基地+猪场,这对生态型养猪业具有借鉴意义。采取统一供应、统一材料、统一采购的供应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的压力。但这种模式还存在诸多缺陷,这便需要在生产技术上不断地发展[5]。

2.3立体养殖技术

在生态猪养殖技术中,立体养殖广泛应用,能促使养殖户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提高生态猪的质量,对一定规模的生态猪品种和密度进行合理配置,这便是立体养殖技术。将生态猪养殖与有机农场绿色种植结合,形成系统的生态环境链,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

2.4发酵床养殖模式

生态猪养殖结合发酵床养殖模式,可确保养猪场环境无污染并具有环保性。为促进优质有机肥的形成,在生态养猪场中,利用植物研磨产生的发酵物作为粪肥的重要铺垫,这便是发酵床养殖模式。采用发酵床培养模式,可避免生态养猪排泄物对整个猪舍造成污染,提高猪场抗病性。

2.5远程监控技术

伴随着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先进的网络技术逐步进入了生态养猪场内,极大地提高了养猪场的整体效益。生态养猪场安装远程监测装置,可随时监测其发展动态,猪圈内的环境也可利用自动检测设备时时跟进。自动检测设备的使用,猪圈内的温度和湿度可以随时进行更新,从而使养殖户对猪圈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远程调整,既保证了猪圈的环境,又为养殖户节约了时时查看猪圈状况的时间。利用电子设备还可全面展示生态猪的健康状况及防疫状况,从而保护生态猪免受病原危害,为防疫检疫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结语

生态猪养殖技术在提高猪肉产量与质量的同时,还能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对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所以,生态猪养殖技术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趋势。将现代科学技术与生态猪养殖技术相结合,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生态猪养殖技术,再加以创新,使生态猪养殖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更新换代,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印向东.生态猪养殖与粪污处理技术探究[J].兽医导刊,2020(21):52-53.

[2]邵景望,王志伟.生态猪养殖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兽医导刊,2020(9):80.

[3]祁永峰.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分析[J].养殖与饲料,2020(10):20-21.

[4],蒋向君.现代化猪场环保处理模式[J].业,2020,15(4):73-74,79.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第6篇

关键词:生猪养殖;生态型;规模养殖;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2)03-0024-03

1 河北省当前生猪养殖模式概况

河北省目前的生猪品种主要有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斯格猪、冀合白猪以及其他地方品种,品种结构较全,但优质品种的比例不高。河北省生猪出栏数量仅次于四川省而居全国第二位,而生猪出栏率、外调和出口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是全国生猪生产大省和商品猪调出大省。在养殖模式上,主要有农户散养、适度规模养殖、养殖小区、万头养猪场等。目前仍然是以农户散养为主,适度规模和养殖大户约占45%。

(1)农户散养。生猪散养模式具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泔水缓解人畜争粮等优势。但通过对养殖户进行调查发现散养户存在饲养品种杂、饲料质量差、大小猪混养、猪舍简陋、忽视消毒、滥用药物、疫苗接种不及时等弊端。实行无害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是生猪养殖的发展方向,在此趋势下,河北省生猪散养呈下降趋势,2007年之前散养户占七成以上,现在已降至六成以下。生猪散养户的逐年减少,一是因为散养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小,价格波动时容易亏本;二是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对养猪的依赖性大大降低。此外,政府缺乏对农户散养的扶持也是生猪散养逐渐减少的一个主要因素。

(2)养殖小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优惠政策的鼓励引导下,养猪小区成为河北省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养殖小区有一定技术含量,能基本按照养殖技术进行生产。但养猪小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小区选址不科学、建筑布局不合理、公用基础设施不配套、整体规划布局不到位。二是防疫制度不健全、服务措施不配套。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则容易产生疫病。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的养殖小区不是集中建成一个投入使用一个,而是边建边使用,没有合理规划,常常是有的饲养户已装栏开始饲养,另一些小区内的饲养户还在进行土建,战线拉得较长,对生产经营不利。

(3)规模养殖。规模养猪经营规模大,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猪群生长育肥迅速,出栏周转加快,栏舍利用率高。规模养殖猪场采用标准化技术,在生产中实行科学管理,做到了品种标准化、日粮标准化、饲养科学化。规模养猪十分重视彻底消毒制度、定期防疫制度、定期驱虫制度、紧急防疫制度等卫生防疫制度。由于规模化养殖对饲料需求大,应建设相应规模的饲料加工厂。而且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保压力大,要求有综合处理利用猪粪尿等废弃物的设施。目前河北省规模化养猪的主要模式有公司一体化经营和“公司+农户(农场或基地)”两种模式。

2 现代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及模式

(1)生态型是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养猪业是高有机物、高氮、高磷污染的产业,很容易造成周围环境的富营养化。养猪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要把环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放在重要位置。虽然国家已颁布《畜禽饲养场污染物排放标准》,但环保设施设备投入较大,一般一个万头规模养猪场就需投资60万~80万元。按照科学发展观,结合河北省基本状况,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养猪业,推行养猪、沼气、种植(粮、菜、牧草)等多位一体的生态种养模式,实现对养猪排放污染物的合理综合利用,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生态养猪模式是解决河北省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新的生态养猪模式将是多样的、不同规模的、运用现代养猪技术的、现代化的养猪方式。

(2)现代养猪业发展模式。河北省养猪业正处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只有生猪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等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保证养殖效益和生猪及其产品质量。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生猪饲养方式是今后养殖业发展的方向[1],但考虑到大多数农民既是猪肉的主要生产者也是猪肉的消费者,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规模饲养模式与家庭散养模式将同时并存。如上所述,尽管散养存在一系列的弊端,但毕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广大农村肉类消费的主要来源。同时家庭散养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一方面可以利用一些非常规的饲料资源如剩饭、剩菜、泔水、野菜等;另一方面给农业提供大量的有机肥,也减轻了环保的压力。

3 促进河北省现代生猪养殖的政策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生猪业作为河北省畜牧业支柱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围绕产业链的品种、饲料、兽药防疫、技术管理、土地资金、加工、流通中介、环保等作长远规划。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生猪产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加大对养猪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快生猪基地建设。对养殖场建立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二是针对生猪养殖制定财政补贴政策。补贴的重点是良种、标准化猪场建设、防疫设施建设、环保设施建设、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等。三是加大对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和养殖农户的扶持力度。对有诚信、信誉好的龙头企业实行政府担保贷款,予以贴息。对生猪加工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应纳入国有企业技改优惠政策扶持范围,并适当降低增值税税率。

3.2 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加强良种的引进、繁育、推广是搞好养猪业的关键。一是切实加强生猪“原种场―原种扩繁场―种猪生产场―人工授精网”的三场一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特别是在生猪主产区建立骨干种猪场,加快瘦肉型猪改良推广步伐。二是进一步加大人工授精站的建设力度和服务范围,向社会大量提供优质种公猪和进行人工授精技术的培训,加快生猪品种改良速度。三是建立河北省种猪质量检测中心,开展全省种猪测定工作和联合育种,提高生猪选育水平。四是利用杂种优势培育出适合本省地域特色的优良生猪品种(系),创建冀猪品牌。

3.3 加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治体系关系到养猪业的成败,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检并重的原则,建立防疫保障制度。一是逐步规范各种规模养殖场的防疫消毒工作,做好春秋两季常规性的防疫、消毒,坚持对引入引出活畜进行严格检疫。二是推广程序化防疫技术和科学保健计划,对各类种猪场重点应抓好防疫工作,根据当地猪传染病流行的种类,确定应该接种的疫(菌)苗种类。三要采用科学的免疫程序并对疫苗免疫效果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随时调整免疫程序。

3.4 注重饲料的科学与安全

在养猪业的成本中,饲料支出约占70%左右,为了解决人猪争粮的矛盾,必须多种饲料搭配,彻底改变传统的饲喂方法,避免饲料单一引起营养缺乏症和代谢病。在配合饲料加工生产中,要做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科学配方。充分利用生物酶制剂等现代生物技术[2],不但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提高生长速度,还能降低粪便中毒素的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不断开辟新的饲料来源,以减少土地的承载力;加强对饲料业的质量卫生监管,保证生产的猪肉健康环保。

3.5 加快行业协会建设

近年来,河北省一直在尝试和探索公司与农户的关系。例如双鸽公司采用“公司+标准化示范区+科技研发+合作社组织”的养殖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用药、统一培训[3]。但总的来说,目前河北省农户和小规模生产者获得的信息渠道还十分有限,难以有效地对成本、收益和风险做出预期评估,养殖者往往盲目生产、销售。应在养猪业相对集中的地方和养殖小区建立养猪业协会,增强服务功能。通过协会互相沟通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趋势信息,全面掌握养猪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商情变化,稳定价格,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3.6 推进粪污生态处理

猪排泄物和各种废弃物污染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应依靠科技、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争取实现污染物零排放。①合理设计[4],减少废弃物产生。一是在配制饲料时采用“理想蛋白质模型”平衡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粪便中氮的排出;二是改进集粪系统的设计,实行干清粪,猪粪与污水分开收集处理;三是在饲料中添加生物除臭剂,减少臭气的排放。②循环利用,实现生态持续发展。一是采用“厌氧处理―生物发酵―肥水还田”的处理工艺,将粪便制成种植业的有机专用肥,生态循环利用;二是建设沼气池,利用粪便产生的沼气取暖、照明。

3.7 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

发展规模化养猪与养殖小区建设是生猪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与技术,加快传统养猪业向产业化模式发展,促进养猪业的发展。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农户、规模养殖场(户)签订订单生产,形成“公司+基地+养殖户”和“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养殖户”的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基地建设带动农户生产,走出一条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之路,实现生猪养殖的产业化。

3.8 建立健全行业发展的预警系统

深入开展生猪供求预警机制(科学的调查、分析、评估)、盈利周期预警机制(科学计算、调查印证,得出合理的分析)、生猪生产预警机制[5]以及加强价格预警机制(定时定点跟踪、统计、分析价格的涨跌),便于政府及行业部门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向,及时市场预警分析报告,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正确引导生产和经营决策,防止养猪行业大起大落的被动局面。

3.9 加大养殖技术推广力度

一是建立健全科学养猪培训体系,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养猪农户技术水平;二是应用现代科技理论将各生产工艺群按饲养标准配制各类猪群所需的饲粮开展标准化饲养,按“全进全出”流水式生产工艺过程要求组织生产[6];三是进一步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及时为养殖户解决技术难题,全面提高河北省养猪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建立一支较高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职工队伍。

3.10 深入开展产品深加工

开展产品深加工,不断实现增产增值,才能促进养猪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深加工可以增加产品的销售品种,进而增加产品的销售总量;深加工可以延长产品保质期,有利于产品的销售和市场价格的稳定;深加工还可以变废为宝,挖掘生猪的经济价值,实现增产增值增效。实行产品的深加工可增加生猪的附加值,提高养殖户收入,从而激发生产者的养殖热情,持续扩大生产规模,保障养猪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窦炳军,尚 慧,潘 斌.养猪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科技,2011(5):33.

[2] 闫永刚. 养猪业如何走“低碳经济”之路[J].中国牧业通讯,2011(9):37-38.

[3] 孙德林.多元化发展的美国养猪业-美国养猪业考察见闻[J].猪业科学,2011(7):27-29.

[4] 刘一文,张争劲.养猪业发展方向及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315-320.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第7篇

[关键词] 生猪养殖 猪舍 环境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48-01

一、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的分析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将建筑技术(科学化的猪舍基地)、与猪舍基地相关联的各种配套服务、优良品种选取配对技术、养殖模式科学管理技术、病毒预防技术这五种技术融合起来,进行生猪养殖探究,本文就关键部分的技术进行探究。

1.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主要有四种方式,一种是单面式阳光基地,另一种是双面式阳光基地,还有一种是封闭式阳光猪舍基地,而单面式阳光基地也包括两种,分别是单列式和双列式。

1.1单面式阳光基地

1.1.1 单列式

单列式的基地一般为了更好的通风,通常都是南北走向,为了更好的保温,在房舍的南方都用塑料薄膜裹卷着,在舍顶部由彩钢板固定,这样的建筑更加稳固,猪栏是单列的。

1.1.2双列式

单面式中的双列式和单列式有较大的相同点,都是南北方位,通风效果较好,也用塑料薄膜包裹,用彩钢板来固定支架,唯一不同的是,猪栏的排列方式,顾名思义,它是由两列排成的。

1.2封闭式阳光猪舍

这种猪舍和单面式、双面式的基地有相似地方,就是南北方位,但是没有薄塑料膜的包裹,除此之外,基地的房顶是双破式,顶部用阳光瓦、阳光板或者是擦钢板。其猪栏的排列和双面式一样。

2.与阳光猪舍基地相关联的配套服务

2.1电地热。电地热的设置主要是维持屋内的气温,如果温度过低,那么对于刚出世的小猪来说,可能难以生存,尤其是冬天,需要电地热来改善外部环境。

2.2地窗、天窗和正压通风设备。为了保持室内通风,猪舍地址除了南北方向那里,还专门建筑了地窗和天窗,更好地保持了通风的情况。正压通风设备的主要形式是通风管,为了通风和降温,保持室内通畅。

2.3卷帘机和卷帘被。帘部的设计主要是维持气温和挡盖阳光,避免强烈的阳光进行直射,防止太过干燥。

2.4喷淋设备。在基地内设立喷淋设备,更好地降温,同时也提供基地的危机水源补给。

2.5增效料槽。这种设备可以有效地节约饲料,防止饲料流失。

2.6可调节饮水器。提供水源,保持水源的及时供给和使用。

3.病菌预防控制技术

在病菌防控这方面,要提高警惕。加大对其他病毒的研究力度,防止任何变异病毒的侵入,同时,对已有控制的病毒不断进行强化和研究。在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要控制病菌的来源,主要是保持猪舍的卫生条件,保持空气清新。

二、生猪养殖健康模式的效果

1.使猪舍基地的生活环境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技术分析,提高猪舍生活环境,主要依赖于房舍的特殊建筑和改变房舍气温和湿度、通风的设备。就气温来说,良好的设备有效地控制了气温,使冬天夏天的温度适宜,使生猪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猪的生活率。就湿度来说,猪舍的相关设备一方面防止了猪舍太过干燥,有一点的湿润程度,另一方面防止了猪舍太过湿热,整个室内湿度的情况掌控较好。就通风条件开看,地窗、天窗等其他设备的设立使猪舍的通风环境较好,这样一来,猪舍的通风条件便利,防止因为通风不好而使猪舍成为病菌的培养器皿。

2.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通过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养殖户在为生猪提高较高的环境的同时,其经济效益也快速增加,为养殖户带来了较好的收入情况。由于生猪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变,生猪的生长速度得到提高,猪肉的效果性价比较高。通过选取优秀的品种,进行,使养殖户的生猪类型不断丰富,生长势头比较好,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收益。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与传统养猪模式相比,仔猪成活率提高5个百分点,保育猪日增重提高8%左右,料重比降低5%左右;育肥猪日增重提高10%左右,料重比降低8%左右,大大降低了后期风险和后期成本的提高。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第8篇

2、整合项目,增加投入。年上半年示范片实施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地震后恢复重建畜牧产业发展项目、农村沼气项目、农村道路建设项目、红层找水项目、农村扶贫项目等等。项目共投入550余万元。

3、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组织养猪户发展。年下半年成立了“养猪合作社”和“兴达养猪专业合作社”,今年又成立了“县宏隆生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共有社员杂烩网户。

4、引进龙头企业,带领农户发展。引进温氏集团,在仓山镇成立了“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公司在建有饲料厂、销售部,并在乡建成一个纯原外种母猪3200头的生猪扩繁场。公司采用“五包一保证”(包圈舍设计、猪苗供应、饲料供应、技术服务、产品销售,保证养户有适当的利润)的方法与农户合作发展养猪。即农户只要按公司技术员的规划和设计,建好猪舍,并在公司开户后,并可先免费得到公司提供的猪苗、饲料和技术服务,育肥后公司负责销售,公司除去猪苗、饲料等费用后,保证养户每头猪有100元左右的利润。公司现已在示范片发展温氏养猪合作户156户。引进隆生集团,采用“五包一保证”的方法发展肉鸡养殖户,现已发展45户。

5、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保证基础设施质量。下发了省农村户均纯收入1.5万元畜禽养殖指标设计表和省畜禽适度规模养殖标准化圈舍建设方案图的同时,县畜牧局技术组为示范片统一设计改扩建猪舍和新建猪舍图纸。示范片改扩建猪舍统一施工;新建猪舍,农户自购材料,主体工程统一施工。

6、加大扶持力度。新建存栏100头的养猪户,每户补3万元;按温氏公司要求修建猪舍的温氏养猪合作户每户补2万元;新建存栏50头的养猪户,每户补1万元;改扩建猪舍的养猪户,每户补5000元;新发展的竹林生态鸡养殖户,每户补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