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6 15:56:32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第1篇

一、基本原则与工作目标

1、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坚持助产技术服务的区域规划,规范助产技术服务,保障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坚持政府主导,保障经费,加强监督,公平公开公正。

2、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国家住院分娩补助政策,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孕产妇医疗保障机制,逐步实现农村孕产妇在县乡医疗机构住院分娩正常产免费,提高广大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二、补助实施范围和对象

1、补助范围

全县持有农业户口的孕产妇。

2、补助对象

持有*省农业户口、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在取得助产技术服务执业许可的定点机构分娩的孕产妇。

三、实施时间

自2009年6月1日起实行。

四、补助资金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补助农村住院分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和新农合统筹基金组成。专项资金由财政局按照国家专项补助资金管理的规定加强管理,专款专用,保障资金安全,发挥资金效益;新农合统筹基金按新农合相关政策执行。

五、服务内容和补助标准

(一)服务内容及限价标准

1、基本服务内容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基本服务内容包括基本护理、常规检查、接产服务和基本用药等(具体内容见附件3)。

2、限价标准

全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基本服务内容收费实行限价。县级医疗机构:正常产限价700元,阴道手术助产限价900元,剖宫产限价2000元;乡镇卫生院:正常产限价500元,阴道手术助产限价600元,剖宫产限价1800元;双胎增加150元。

(二)补助标准

1、参加新农合的补助标准

(1)在定点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正常产每例补助500元,其中专项资金补助300元,新农合补助200元,实现乡级正常产免费。

在定点县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正常产每例补助700元,其中专项资金补助300元,新农合补助400元,实现县级正常产免费。

(2)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发生产科并发症或合并症,或有医学指征实行剖宫产手术,或实行阴道手术助产的,先由新农合按参合农民住院补偿标准进行补偿,再由专项资金补助300元。对个人负担较重的贫困孕产妇,依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规定救助。

(3)在县外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每例由专项资金补助300元,新农合补偿由农医局按有关政策执行。

2、未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每例由专项资金补助300元。

(三)其他服务

各定点助产机构根据产时需要,规范、合理采取诊疗措施,保障住院分娩质量与安全,保证产妇享受温馨、安全、质优的人性化服务。

确需提供基本服务内容以外服务的,应向服务对象告知,并经其签字同意,严格执行收费标准。

六、补助程序和资金管理

(一)专项资金补助程序

1、专项资金直补。农村孕产妇到县内定点医疗机构(附件2)住院分娩,凭住院分娩结算发票、出院小结、户口薄、生育证等凭证享受专项资金补助,医疗机构按标准先行垫付,对农村孕产妇实行直补,保留上述凭证的复印件(发票复印件应盖有定点医疗机构财务印章),并填写“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经费三联单”(附件4)。

在县外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凭住院分娩结算发票、出院小结、户口簿、生育证等凭证到县经办机构申领住院分娩专项补助。

2、专项资金报帐制。医疗机构每月凭住院分娩结算发票、出院小结、孕产妇户口簿、生育证复印件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三联单第三联等到县经办机构(县妇幼保健站)办理报帐手续,经办机构对相关材料进行审核,报县财政局复核后,由财政局在一个月内将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到医疗机构。

(二)专项资金管理

1、专项资金拨付。县财政局复核经办机构的报帐材料后,每月及时将专项资金直接拨付各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实行专户或专帐管理和核算专项资金。

2、专项资金监管。由县财政局制定我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加强专项资金监管,严格审计、监察,严禁挤占、挪用、截留,不得降低补助标准,不得虚报、弄虚作假套取专项资金。

(三)各医疗机构对新农合统筹基金补助同样实行直补,程序、资金与监管等,按新农合的有关政策执行。

七、组织管理

1、县卫生局将加强与财政、计生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成立由县政府主管领导担任组长,卫生、财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并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负责住院分娩补助工作的协调、指导,办公室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2、县卫生局委托县妇幼保健站作为我县的经办机构,抽调专门人员负责资料审核、信息统计报告等具体工作。

3、建立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信息月报制度,县经办机构每月对补助情况进行统计,填写“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正常产补助情况月报表”(附件5),于每月5日前报上月报表至市卫生局。

八、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将住院分娩补助工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画、黑板报等,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为落实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完善服务体系,定点机构分娩。以县妇幼保健站为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和管理中心,提高县乡两级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以妇幼保健站为主体,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为支撑,基本覆盖全县城乡的妇幼保健服务网络,为孕产妇享有规范、安全的孕产期保健及住院分娩服务提供保障。

实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机构定点管理,符合产科服务基本标准、具备助产技术服务资质、承诺执行本方案有关规定的机构,自愿申请经县卫生局和经办机构确认,签订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协议书后,作为定点机构,并实行动态管理。严禁助产机构扣减或变相扣减基本服务内容;严禁将基本服务内容变为产妇自费服务内容,基本服务内容收费超出正常产限价标准的费用由定点机构负担;严禁将正常产划为异常产。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第2篇

【内容摘要】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渐提高。在护理学中,妇产科护理是一个重要的分支。目前,我国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数量多,护理人员涉及面广,护士自身原因成为了护理安全的主要隐患。因此,应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找到安全隐患并消除,深入贯彻人性化服务要求,做到以人为本。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 安全管理 人性化服务

一、 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管理

(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妇产科护理工作具有的特殊性

现代医学水平的发展对妇产科的某些特殊情况还不能准确的做出预测和判断,分娩的过程是动态的,并且复杂多变。产妇及家属不了解其特殊性,他们认为产妇就是健康群体,而分娩实际上就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出现问题很难理解,认为是助产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或是不负责任造成的。

2、 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及专业水平问题

现在医院妇产科产室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许多基本医疗服务不到位,护士医师专业水平相对落后等,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影响了医院工作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可能造成患者家属不信任医院的情况。同时,也给刚出生的婴儿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还有很多医护人员缺少耐心,为患者服务缺少足够的热情。对于当前的一些医护管理来说,多项检查都没有落实到实处,过于应付。对医院的评比,一些医护人员只是当时认真,过后就失去了意义。

3、 质量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助产人员缺编

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就是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如:管理层不重视各种制度的建立健全,约束的力度不够,护理人员的配置明显不合理,这些因素都很容易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由于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助产士注意力不集中,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这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各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没有进行及时的护患沟通,使产妇的满意度下降。

(二) 加强妇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采取的对策

1、 加强医患沟通,给患者人文关怀

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医院应该坚持推行“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提前做好医患沟通,开展产前宣教,让产妇及家属对妇产科的特殊性有一个清楚地了解。在产室内,护理人员不仅要做好助产操作,还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使病人达到较高的满意度。

2、 提升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及专业技能水平

对不同的问题应该拿出不同的对策来解决,重点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并做到不留有任何隐患,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妇产科的护理人员服务应做到企业化、专业化、全面化,一心一意为患者服务,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另外,医护人员还要积极参加培训班,加强工作技能,掌握最新的医疗技能,在护理过程中认真地执行操作规程,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3、 加强监督管理,开展医护工作检查

在医护工作的检查过程中,要坚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患者着想,这样才能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条件好的医院还可以设立一个开放日,让每一个患者都参与到医院的建设当中来。在医院检查时,医护人员可以找到自身的不足,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妇产科的医护配备应该是最先进的,并且也应该是学习性最强的,所以妇产科的医护人员应该多外派学习,学习新的理念新的知识。

二、 妇产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服务

(一) 主动和患者沟通

在临床工作当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相对较为频繁,所以每位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沟通方式,主动的和患者进行充分交流。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较为详细了解,可以通过语言交流这一方式,有效的交流往往能够使得患者与临床医护人员达成诸多共识,更有利于开展临床医疗服务工作,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开展“以人本为5S” 护理模式的培训 1、对妇产科的全部护士进行“以人本为5S”(人本化的服务语言、人本化的服务行为、人本化的服务环境、人本化的服务流程、人本化的服务品牌)的护理模式培训,通过看录像,来讨论学习,调动起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摒弃之前的服务理念,做到人性化服务理念。

2、派护理人员参加学习护理礼仪培训,培训的重点内容包含:服务心理指导、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服务与礼仪形体等,培训结束后将培训的内容直接传授给每位护士,提升全科的护理标准。

(三) 加强妇产科手术前、后的人性化护理

在妇产科护理工作当中,有很多临床护理相关性操作,如:手术、分娩之前位的清洁处理、灌肠、尿管导入以及手术、分娩之后的填塞阴道、留置导尿等,这些操作是大多数患者都会接触到的。但是,有一些患者在心理上很难接受这些情况,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他们做出合理的解释,耐心的劝慰,并在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暴露,动作要轻柔,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克服患者的心理障碍。

(四) 创造良好的医院护理环境

良好的医院护理环境对患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病房的布置也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对患者的治疗成效带来影响。一个轻松、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可以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患者更容易积极配合治疗,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

(五)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涉及到多个方面,如:患者入院后发放医患联系卡;给患者作功能检查有护理人员陪,产后及时为产妇送杯热乎乎的糖水;产后用轮椅护送至母婴同室病房等,从多个方面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三、 结束语

总之,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责任,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加强对管理理念的研究。此外,还要通过实施人性化服务,改善了护患关系,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同时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了医院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慧群、胡杰、张明英《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05期。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第3篇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风险控制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生活服务的质量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与人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医疗服务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改变,以满足新时期的市场要求。尤其是妇产科方面往往涉及到整个家庭,所以医院需要在立足于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进行医疗服务的改善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对其加强控制,建立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以便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内容见下:

1 妇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护理人员职业素养不够

妇产科护理任务多,工作量大,整体性和专业性强[1],要求护理人员有全面的护理技能和较高的护理水平,即需要护理人员有相关的专业妇产科护理知识,而医院目前的妇产科护理从业人员的现状是普遍年龄比较大,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在业务上无法提供更为专业有效的护理服务,在工作上无法保证足够的精力完成护理相关的体力劳动。从而造成服务不到位,态度不积极。因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对产妇的护理工作认识不深,工作责任心相对缺乏,工作态度消极,倦怠。有时会将消极情绪带到护理工作当中,导致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产妇出现异常情况无法及时发现排除,延误对产妇进行第一时间的抢救,有时因为自身专业水平有限,无法配合医生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护措施,造成新生儿和产妇发生医疗事故。

1.2沟通缺乏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妇产科护理不仅仅是对产妇进行病理方面的护理也要对其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一般产妇在治疗和住院期间都会出现情绪的波动,表现出心情低落的情况,严重的还会对产妇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产妇家属和产妇本身因为不具备专业知识,对病情缺乏了解,无法正确看待治疗和护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认为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失误或者工作不负责任所导致的结果,护理人员如果不能及时的与产妇及产妇家属进行沟通,消除家属的疑虑和不满,在对待家属和病人的询问中态度冷漠,语气生硬[2]等都会进一步激化医患双方的矛盾,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

1.3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院虽然对于妇产科护理工作有质量管理制度,但在具体实施中并没有落实到位。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考核也是停留在表面,只是在年终或者定期检查中点到为止。这使得护理工作无法责任到人,出现问题和事故后,相互推诿。奖罚制度不明确也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在进行护理服务时,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和正确的服务态度。医院无法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调度和配置,人员的短缺和护理工作分配的不合理造成护理工作无法全面到位,降低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2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2.1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养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并在上岗前进行考核,要提高护理人员对于临床上常见的妇产科危重情况的处理能力,使护理人员对于产后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羊水栓塞,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危急重症的救护流程做到烂熟于心[3],在突发情况下做到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科学,规范的救治。避免慌乱紧张和业务生疏而造成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实践表明高水平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缩短产妇生产用时,避免新生儿的死亡,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等情况。

2.2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是市场化竞争下的产物,随着近年来市场化机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往的医患关系过于制度化和冷漠僵硬,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式要求。医院要及时做好角色的转换,将自己放在服务者的位置上,改变以往的行政色彩管理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尊重产妇和家属意愿,在提高专业护理的同时,和产妇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对患者情绪进行关注,多用关心和鼓励性话语,加强护理人员和产妇的感情交流,改善医患关系。对产妇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帮助产妇和家属全面的认识病情,正确的对待面临的治疗问题。以便得到产妇和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2.3建立合理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奖罚分明的考核制度,落实责任到人,对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分级管理,具体工作制定相关的执行标准和安全质量标准,根据标准进行一月一次的业务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进行护理人员的奖金和薪资的调整。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明确其工作责任。统一的制度管理也方便了医院管理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度,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利用率,提高护理服务的工作效率。

3 小结

妇产科的护理项目多样,工作量大,护理内容涉及到新生儿的护理,一般护理,手术护理和产妇产褥期的护理等多个方面[4],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高要求,医院只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优质服务的护理能力,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为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要建立完善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实践证明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对加强安全管理有促进作用。加强风险控制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妇产科护理的服务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刘礼梅,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4):2776-2777.

[2] 戚琳,武建岭,浅谈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6(6):268-267.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第4篇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产科湖北武汉430030)【摘要】由于产科孕妇具有病情变化快、服务技术标准高及突发急症较多的独特特点,如何加强保障产科孕产妇的护理安全是当前产科护理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依据本院多年的临床经验,本文将对产科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如何加强产科中孕产妇的护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产科;风险分析;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348-01 产科由于其发生意外情况率高的特征而普遍被作为医院门诊中的高风险和高责任的科室之一[1]。如何在产科中较好的保护孕产妇身体健康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新生婴儿的健康是每个产科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因为在工作时的任何大意都会造成恶劣的后果,甚至会引起一定的法律纠纷。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病人对医院的服务质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鉴于此,传统的单纯护理模式日益转向了保障人类健康的综合护理模式。如何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关系到医患关系的友好和谐与否,同时对减少患者不必要的伤害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为了充分了解产科护理的风险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能够更好地为孕产妇服务,更多的保障母婴安全,从而有效的避免发生经济与法律纠纷,本文综合我院产科多年的护理经验,对产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和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1、产科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产科护理的好与坏严重影响着母婴的身体健康,经过我院多年的临床观察,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管理体制方面:在产科的护理中,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是做好产科护理的重要前提,经过多年的观察,多数医院主要存在以下的管理体制缺陷:对护士的技能培训不够重视,造成其护理能力与护理要求不能建立相适应的关系;另外护士在人数上也存在不足,导致在产生护理需要时没有充足的护士;助产士的大量流失也对产科的护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规章制度缺陷主要有:在护理中经常出现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常规操作,如没有遵守医生的嘱咐要求进行每20-30分钟一次的病房例行巡视,从而有可能造成发现病情不及时的状况;抢救器械未准备到位达不到对产妇及新生婴儿进行抢救时的要求,造成不良后果;另外对病房管理疏忽导致产妇财物以及婴儿被盗事件的发生等。1.2 护理人员方面:产科护理人员由于对护理缺乏足够的责任心而容易导致护理中的意外事故发生;助产工作人员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部分助产人员没有按要求严格执行助产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而造成助产中的不良后果;护理人员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在处理临床实例时缺乏实际经验;部分护理人员法律观念淡薄,观念迂腐陈旧,对护理文书的书写表现出不重视的态度,从而造成处理出现差错;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沟通技能,没有对产妇做好心理疏导和教育,与产妇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造成产妇家属对医务人员的误解[2]。1.3 孕产妇方面:产妇在快要临盆之前,会发生明显的临床症状,且变化速度加快,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周期性的护理,才能在有准备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障母婴的安全,然而有些时候产妇或者其家属对这些注意事项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导致意外的发生。产妇存在的心理障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有效的护理,另外产妇或者亲属对治疗的不配合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1.4 隐私权方面:由于产科工作需要了解孕产妇的家族史、婚育史,并且入院评估的内容可能涉及患者不愿公开的隐私,如未婚先孕、性病等。医护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同情与理解,并且对其隐私做好保密工作。对产妇进行护理操作时应该注意遮挡其隐私部位,对于男医生进行检查处置时,要有女护士在旁陪同,以减少产妇的心理不适[3]。在日常工作中,很多的医务人员都忽视了这几点,从而造成患者的不适,引起护理纠纷。2、加强产科护理的对策2.1 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产科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在产科护理中提高护理的质量以保证母婴的平安是产科护理工作者的重心[4]。护理人员应该不断的探索新型的综合护理模式,严把质量关,注重对护士基本功和抢救技术的训练,从而确保护理的高效与安全;针对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问题,应不断的加强护理人员的相关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护理的行为,从而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发生;对有限的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分工,从而将护理资源应用到最重要的岗位中,为产科患者提供优质、舒心的护理服务,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2.2 营造良好的分娩环境:大部分的分娩产妇都是第一次分娩,没有相应的经验,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该要以热情诚恳、文明大方的方式和患者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并主动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和其他需求,对产妇存在的心理障碍给予一定的疏导,同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以消除产妇紧张的情绪,使其分娩信心增加,从而能有效的减轻分娩痛苦,提高顺产率。2.3 提供优质服务:护理人员应该换位思考,用热情主动的服务来带给产妇温馨的感觉,同时介绍科室的其他人员,介绍病房的环境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给予产妇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护理,以提高护理的内涵。热情、积极、具体的解答产妇及产妇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及时通报产妇产程进展及宫内胎儿情况,为产妇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2.4 加强风险评估:接诊护士应该对入院后的产妇进行资料收集,针对临产后产妇的各自特点,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接诊护士提供的资料对产妇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评估其相关风险;在产程监测过程中、助产过程中对产妇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评估出风险;同时根据评估的相关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让产妇配合医务人员以至于顺产。2.5 加强病房的安全管理:护士在巡视病房过程中除了观察患者治疗情况外还要注意观察有无可疑人员进入病房,同时加强对探视人员的管理,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院相关人员来处理,以防产妇财物及婴儿被盗。做好床上安全护理措施,以防产妇及婴儿坠床。保持病房整洁,防止地面湿滑,以免产妇及家属摔伤等。3、总结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产妇对产前、产后的护理要求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孕妇从入院到分娩至出院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一过程护理的好坏关系到母婴健康状况。经过本文对产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分析以及相应护理措施的提出,相信医院的产科护理能更趋于科学化和合理化,同时为母婴带来更多的安全与安心。参考文献[1]陈涛花.产科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4[2]何利琴.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55-56[3]曹启莲,闫正芬.人性化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 (3):256-257[4]钟银彩.产科护理模式的转变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0)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第5篇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99-0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1]。尤其是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安全,而潜在的安全问题则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加强妇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是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值得探讨。

1 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 护理人员缺乏足够的法律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人们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越来越懂得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妇产科的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安全,当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责任积极性不高,缺乏现代化护理理念,不能将自身的工作与患者的生命安全紧密联系时,很可能造成较大的安全问题。如:护理人员对待孕妇时未能认真负责的进行产前检查,生产过程中,未能严密观察产程进展,从而造成了新生儿窒息、死亡或产后出血等安全问题,这主要与护理人员对妇产科护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不强有关[2]。

1.2 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的规章制度 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涉及到的诸多安全问题都与护理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护理操作的规章制度有关。有的护理人员自认为经验丰富,想当然地处理问题,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查对制度,可能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甚至发生抱错婴儿的问题,将阴道填塞的纱布遗忘而引发产褥感染的问题,严重影响医患关系,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的护理人员未能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进而导致产妇会阴切口感染、裂开、新生儿院内感染等[3]。还有的护理人员未能规范安全用药和用血,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够,导致患者用药和用血出现差错,甚至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

1.3 护患之间缺乏沟通 妇产科护理人员工作紧张繁忙,很大程度上缺乏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难以完全照顾患者的情绪,满足患者的全部需求,还有的护理人员态度生硬,冷漠,缺乏热情,对待产妇缺乏关爱,对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表现的疼痛、焦虑、恐惧等情绪;未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指导和人文关怀;未能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泄露患者的月经史、婚育史、个人史等个人资料,在选择分娩方式、胎盘的处理、采集脐血方面没能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常常导致患者对于护理服务不满意,甚至引发护理纠纷[4]。

2 妇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

2.1 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妇产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护理质量的优劣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全面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护患纠纷,降低母婴死亡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在熟练掌握自身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树立为患者服务的理念,热情、耐心为患者服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降低妇产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2.2 健全妇产科护理操作规程 完善的护理操作规程对于保证护理工作安全准确意义重大,因此,要根据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详细制定操作规程,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5]。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重视产房、治疗室、洗婴室及爱婴病房的消毒工作,尽量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规范护理记录的书写,加强设备和药品的管理,产程的监护及新生儿管理等。设置婴儿交接登记本,当婴儿送出产房后,由其监护人确认并签名。配备安全配套设施及婴儿丢失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紧急状况,护理人员必须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全方位寻找婴儿。

2.3 加强妇产科护患之间的沟通 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切实为患者提供服务,主动耐心做好母乳喂养知识和卫生宣教工作,消除孕产妇的不安和忧虑,尽量用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患者及家属。善于运用语言沟通技巧解决实际问题,树立主动沟通的服务意识,融洽护患关系,及时了解孕妇的情绪状态,对可能存在的产后抑郁症等问题及时处理,减少护理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3 讨论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妇产科作为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高风险科室,具有变化快,风险大,技术性强,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多的特点。护理管理者有必要明确护理操作中常见的和潜在的安全隐患,不断加强安全管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慎独的精神,紧紧抓住每一个护理工作细节,把护理中的安全事故杜绝在萌芽中。还要使每个护理人员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加强法制观念,融洽护患关系,做好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管能动性,最大程度避免医源性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石一复,周郁鹤.重视妇产科医疗安全妥善处理医疗纠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2):705—706.

[2]刘娴音.基于人性化服务的产科护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4):118.

[3]杨亚娟,周立.我国护理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J].上海护理,2005,5(1):56—58.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第6篇

【关键词】 产科护理;风险因素;风险管理;满意度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5.210

在医院医疗护理中, 产科护理工作具有纠纷多、风险高的特点。在产科护理工作中, 胎儿及产妇的高危因素较多, 且病情变化快, 多危及母体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故护理管理者应对产科风险因素进行预见性识别, 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以确保母婴安全, 避免护患纠纷[1]。本院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产科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 分为对照组(2013年10月~2014年4月)和研究组(2014年5~10月), 各2500例。对照组年龄22~39岁, 平均年龄(26.8± 4.7)岁, 研究组年龄23~40岁, 平均年龄(27.6±5.2)岁。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护理, 包括为产妇提供整洁、干净的病房环境, 常规健康宣教, 基础护理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增加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内容具体如下。

1. 2. 1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产科护理人员除了要参与院内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外, 还要参与科内每月开展的操作技能培训及业务知识学习。学习内容包括产科专业知识、国内外先进护理经验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授课老师由经验丰富的助产士担任, 年轻护士可在课堂上提问和相互交流。授课形式灵活, 每月组织一次考核, 对于未达标者, 需补考, 并将考核成绩与个人绩效直接挂钩。另外, 还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预见性教育, 让护理人员意识到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 强化其风险意识。

1. 2. 2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产程管理指引、产科技术操作流程、分娩接产流程、差错事故报告防范等风险管理制度。科室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母婴保健法》及医院相关规章制度。让广大护理人员学会维护产妇权益及自我保护, 从而在工作中始终将母婴安全放在第1位。

1. 2. 3 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根据产科实际情况, 优化人力资源, 可推行连续排班制度, 以减少交接班次, 实现护士层级管理, 从而为产妇提供高质量、个性化、连续性的护理服务。针对责任心不强、工作能力较低、综合素质不高的护理人员, 要重点管理。在就诊高峰期、节假日等时间段, 要做好细节管理, 及时调配人员, 确保护理人力资源充足。

1. 2. 4 提高沟通能力 对科室护理人员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让广大护理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 在护理工作中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精神, 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性与热情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注意了解母婴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 并尽可能地满足其护理需求, 多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 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减少护理投诉、护理纠纷事件。年轻护士在工作中要多向高年资助产士学习, 学习其处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产妇提出的各种问题, 要细致、耐心地予以解答, 注重自身沟通水平的提高。

1. 2. 5 健全病区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病区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 让护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以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科内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感染管理小组、并指定负责人, 定期对科室的护理质量、感染情况等进行检查, 收集产妇反馈意见, 以改进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

1. 2. 6 做好高危时段、高危病例管理 在临床产科中, 节假日、夜间、午间都是收治分娩病例的高峰时段, 也是最易发生护理投诉事件的时段。因此在护理管理工作中, 应注意加强这些高危时段的护理工作管理, 注意以老带新, 也可配置有经验的二线护理人员, 以缓解工作压力, 保障该时段的护理质量。对于危重症产妇、特殊患者要进行重点交班, 所有护理人员都务必对患者引起高度重视, 重点观察其病情变化。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的护患纠纷发生率, 并应用本科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结果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护患纠纷比较 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84%, 对照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7.00%,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89.9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9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产科护理工作中, 存在着多方面的护理风险因素, 具体包括护理人员、技术、管理、法律意识和沟通几方面因素。①在护理人员因素方面, 主要体现人力资源不足、整体素质低下、自我保护意识欠缺方面。产科医护比失调、护士缺编、护士超负荷工作等使得部分护理人员身心俱疲, 所以容易在工作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责任心不强、情绪波动大等情况, 进而严重影响护理质量[2]。产科的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不少护理人员都缺乏工作热情及责任性, 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且临床经验欠缺, 对新技术掌握不到位, 这些都是潜伏的护理安全因素。产科作为手术科室, 护理人员常会接触到患者的体液、血液, 若护理人员没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如操作时不按照规定戴手套, 在操作时发生损伤, 接触了患有传染疾病患者的体液、血液, 就容易引起传染[3]。②在技术因素方面, 产科不少匆匆上岗的护理人员由于缺乏系统、专业的产科护理知识培训, 对产科知识缺乏了解, 如会阴切开不规范、产程观察不准确、仪器使用不熟练等, 都可能影响母婴安全[4]。③在管理因素方面, 不完全的管理制度, 不健全的操作流程, 或者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未严格按照制度、规程操作, 都可能埋下安全隐患。④在沟通因素方面, 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缺乏, 对患者提出的问题未耐心解答, 都容易使患者产生误会, 激化护患矛盾[5, 6]。

本次研究中, 针对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 实施了风险管理, 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对各种护理风险因素采取护理风险管理, 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改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 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钟际香.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护理风险管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24):135-136.

[2] 王敬荣. 产科护理风险的调查探讨. 医学信息, 2013, 26(4): 481-482.

[3] 蔡亿群.产科护理风险及对策.医学信息, 2013(24):157.

[4] 王晓红.护理风险背景下产科护理管理的对策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3):307-308.

[5] 史春霞, 黄媛媛.浅谈产科护理风险的防范与管理.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4, 14(3):194, 200.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第7篇

【关键词】基层医院;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29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科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任何不安全因素都会可能导致不良事件,对母婴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还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护理安全是在护理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或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外的心理、生理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损害、缺陷或死亡等[1],护理安全长期以来是公共卫生领域备受关注的课题。因此在产科护理中,应深入分析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积极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产科护理流程,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800例产妇临床资料,探讨产科护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总结管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产科2014年1~12月收治的8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7.61±1.23)岁;经产妇180例,初产妇620例;剖宫产324例,阴道分娩476例。

1.2 方法

结合我院产科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满意度问卷调查;在护理过程中,对产妇病情、护理时间、护理内容等进行详细记录,总结护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此探讨相关的防范管理措施[2]。

2 结果

在我院产科收治的800例产妇中,有24例住院期间发生不安全事件,比例为3.00%。导致不安全事件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因素、医院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以及产妇和家属因素等,

2 结果

在我院产科收治的800例产妇中,有24例住院期间发生不安全事件,比例为3.00%。导致不安全事件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因素、医院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以及产妇和家属因素等,见表1。

表1 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类别 不安全因素 例数 比例

业务不规范 3 12.50%

护理人员因素 记录书写不规范 2 8.33%

缺乏沟通 2 8.33%

缺乏责任心 1 4.17%

管理制度不完善 2 8.33%

管理因素 规章制度执行力低 2 8.33%

人员配置不合理 1 4.17%

环境因素 设备因素 2 8.33%

医院环境因素 2 8.33%

产妇及家属因素 产妇不良情绪 4 16.67%

家属不合理 3 12.50%

3 讨论

3.1 基层医院产科护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3.1.1 护理人员因素

产妇生产后往往体质虚弱,心理状态变化复杂,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体护理质量。由于新进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及专业技术水平等,无法及时迅速评估病情;产科存在较多的侵入性操作,护理人员护理操作不规范,缺乏一定的责任心,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影响护理质量;在产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忽视了护理记录书写规范,无法客观地反映产妇的病情变化;加强与产妇及家属的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产妇信任与配合,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可见沟通不到位也会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3.1.2 环境因素

医院环境因素包括院内环境及监护设备使用因素等,如光线昏暗、地面湿滑易致产妇或家属跌倒;产妇身体虚弱,婴儿自身抵抗力较低,若病室不定时通风,消毒不完善,可能诱发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监护设备使用不当或陈旧也会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出现。

3.1.3 管理因素

产科住院对象包括产妇及婴儿,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压力大,护理工作繁琐复杂,若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可能降低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管理制度不健全、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等,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3.1.4 产妇及家属因素

在分娩后,产妇体内激素会有大范围变化,其心理状态必然受到影响,情绪波动较大,意外事件发生风险较高;家属缺乏产后康复及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增大了临床护理工作的难度。3.2 管理措施

3.2.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工作

基于产科护理特殊性,医院及科室应结合实际情况,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如操作技术培训、法律教育、健康知识培训、业务能力培训、沟通心理学教育等[3],提高护理人员综合水平;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以耐心、爱心、细心、诚心的工作态度取得产妇信任及配合,提高护理效果;规范护理人员护理文件书写记录,科学评估病情,认真执行医嘱,加强患者健康宣教,提高产妇治疗依从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与产妇及家属交流沟通,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3.2.2 环境因素

在产妇床头、地面、墙面等建立警示标识,定期通风换气,严格执行消毒流程,给产妇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同时加强科室仪器的检修,规范化仪器使用规则,严格制定探视时间,尽可能减少探视次数及人员,避免造成交叉感染。根据产后恢复情况,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走出病室,呼吸新鲜空气。

3.2.3 完善规章制度

结合医院发展特点,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执行力度,尤其是护理人员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使其认识到护理记录的意义和重要性,维护双方权益[4]。根据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合理配置人员,尽可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交接班及分级护理制度,最大程度降低坠床、跌倒发生率。

3.2.4 加强与产妇及家属沟通

孕产妇入院时,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向其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师、责任护士、作息时间等,耐心倾听孕妇主诉,解答孕产妇及家属的疑问,加强健康教育,尽可能缓解孕产妇不良情绪,降低护理风险;鼓励家属给予孕产妇最大亲情支持和安慰,使孕产妇感受到被关爱和尊重,取得孕产妇及家属的信任与配合。产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等知识宣教,避免产妇产后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艳明.基层医院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147-148.

[2] 图雅.产科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调查及防范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4):138-139.

妇产科安全管理的内容第8篇

[关键词] 妇产科; 护理安全; 护士长; 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3-89-0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医患纠纷也曾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护理安全问题现受到各临床工作的高度重视。妇产科是一个具有极强专业性的特殊科室,由于它的患者多是孕育着新生命的产妇――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具有病情变化快、工作预见性差、急诊夜诊多、病人周转快等特点,成为医疗纠纷高发科室。针对这样一个工作性质,就要求妇产科的管理人员,尤其是护士长,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并围绕质量管理,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认真落实护理措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确保护理安全。

1 方法

1.1 加强学习,重视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妇产科护士长要加强对护士的护理安全和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责任心,要学习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刑法》、《民法通则》以及《护士条例》等,认真学习《母婴保健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献血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还必须格外重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学习,操作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在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法律意识,做到学法、懂法、守法,并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工作中时时约束自己,提醒自己,提高业务能力,维护自己白衣天使的形象。

1.2 认真落实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为病人提供一个周到、安全的治疗环境

妇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它所面对的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特殊患者,故它的多变性是必然的。医院要制定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和质量控制护士组成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明确职责,加强监控,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妇产科的助产人员要认真观察产程,对产妇做好心理护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急救药品、急救设备的完好率,要达到100%。护士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和护理操作常规,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落实到实处,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

1.3 尊重病人的隐私权和知情权

妇产科由于其医护工作的需要,在护理中常会涉及到病人的隐私,如月经史、婚育史、个人史,且必须是病人的真实资料,在护理操作中也会暴露病人的躯体隐私,妇产科护士要用屏风遮挡,并注意与病人建立互信,做好操作前解释、操作中和操作后的嘱咐,同时也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及时与病人沟通,取得病人的合作,如在选择分娩方式、胎盘的处理、采集脐血方面要充分尊重病人的意愿。

1.4 注重护士礼仪、服务态度方面的培训,不断学习,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树立护士良好的自我形象

护士在工作中往往因为语言不当引起家属不满而引发纠纷,特别是妇产科的工作性质比较繁忙和病人的需求较多,这就要求妇产科的护士在工作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全面提高护理技能和服务方面的能力,在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今社会,对护士在与病人接触过程中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妇产科的护士长要组织全科护士分次分批参加护士礼仪培训班,保证全员参加培训,并制定各种岗位的规范语言,如接待病人要实行“三个一”服务,即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个礼让,在护理操作前征得病人的同意并做好解释,操作后做好嘱咐,并感谢病人的配合,多与病人沟通,密切护患关系,提高自身素质,更不能把工作外的不满情绪带给病人,造成病人的不满,增加护患纠纷的产生。

1.5 重视护理缺陷,强化护理质量“零缺陷”意识

质量“零缺陷”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最高要求,即要求第一次把工作做好,不做重复工作,实行自我控制、自我改进[2]。护理工作做到“零缺陷”就能预防和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妇产科的护理工作更要做到认真细致,忙而不乱,防范于未然,围绕病人和医护人员两方面,开展“百日无差错”活动,工作中善于总结,分析不安全因素,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找出护理安全隐患,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缺陷控制,使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降到最低限度,从而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1.6 严格护理文件管理,重视护理文书书写

在法律意识增强的今天,护理文件书写最具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应准确、及时、完整,包括体温单、护理记录单、产程图、医嘱执行后签字及新生儿护理记录单等,增强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可每月进行护理病历展评和点评,每季度进行病历交叉检查。工作中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及可能出现问题承担风险的义务。

1.7 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强化院感意识,提高护理安全性

妇产科是一个手术科室,尤其产房是院内感染发生的重点部门,医院要对妇产科的全体医护人员进行院内感染和标准预防的重点培训,使其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强调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护理安全性。

2 体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纠纷也日益多样化、复杂化,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妇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由于其多变的性质,许多病情在无法预料、无法沟通的情况下即已变化,极易产生纠纷,妇产科护士长要加强对护士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主动为病人服务的意识,按法律与医护管理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全面提高自己,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工作中处处体现人性化的原则,把护理安全放到工作的第一位,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 王炳华. 现代护理管理[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