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特色街道设计

特色街道设计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4 09:45:13

特色街道设计

特色街道设计第1篇

关键词:商业街;绿化景观设计

现代化城市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涉及环境心理学、道路美观、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城市设计等多门学科知识,其有助于改善城市道路环境,提升城市商业街道的景观风貌。商业街绿化景观设计应遵循相关设计原则,结合当前城市道路绿色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设计策略,提高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水平,推动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现状

1、没有体现人性化

很多城市的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没有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原则,例如,有些商业街用绿地设置隔离带,没有考虑到人们交通出行的方便性,有时很短的路程需要走很长时间;有的商业街没有为幼儿和老人设置专门的休息场所,并且没有考到残疾人的出行需求,绿色景观设计比较单一,没有准确、真正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街道环境。

2、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失衡

各种花卉植物是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的重要要素,其以独特的布置形式和特有的韵、姿、香、色,不仅有助于改善商业街道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有助于强化人们香化、彩化、美化商业街环境的意识[1],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益。但是很多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人员的植物造景意识淡薄,在商业街有限的绿化空间中,设计大量的假山叠石、走廊、亭台等景观,绿色植物景观较小,植物造景设计和布置不合理,没有考虑到改善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导致商业街的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失衡。商业街道上过多的硬质景观,虽然迎合了一部分人求超越、求新、求快的心态,但是破坏了商业街整体绿色景观效果。

3、花卉、树种选用不当

很多城市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过度追求时尚、新颖,购买一些外地的昂贵花卉和树种,不但增加了很多的绿化费用,而且很多花卉和树种讲究维护管理难度较大。同时,商业街绿色植物设计不重视草木、灌木和乔木的复层植物结构,单位面积的绿化量较少,没有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另外,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平面布局不合理,忽视了草坪和地被植物的分层搭配以及垂直空间的乔灌木配合,没有体现出多样化的绿色景观效果。

二、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原则

1、功能性

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在选择树种时,应重点考虑不同植物调节小气候、净化空间、减弱噪音的功能。商业街两边和道路中心位置绿化带,应结合人们的步行习惯和速度,合理设置绿色景观的距离,体现出商业街立体和平面的美感,为人们一个舒适的道路环境,特别是在十字交叉路口和丁字路口的绿化景观设计,应避免遮挡人们的交通视线[2],确保商业街交通安全。

2、生态性

绿色植物叶面积和植物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成正比,因此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应尽量增加绿色植被数量,采用草木、灌木和乔木混交的复层结构,增加绿色植物叶面积,在商业街有限的绿地空间中,获得较高的环境效益。

3、融合性

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应突出融合性,结合不同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等内容,实现艺术、文化和绿色景观设计的融合,处理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

三、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策略

1、突出以人为本

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最主要的是为广大市民服务,因此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到人们到商业街来的需求和行为规律,将商业街规划布景和绿色景观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并且合理设置休息设施和服务设施,由于商业街人们主要是以步行为主,在浏览过程中人们的体力消耗较大,因此可在商业街的合适位置布置专门供老人和小孩休憩的绿色景观区域,设置供人们休息的凉亭、座椅等,充分体现商业街的景观美、自然美和植物美,满足商业街的绿色景观和功能要求,促进城市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

2、合理选择植物

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应合理选择植物和花卉,注意不同植物和花卉的色彩、形态,使其和商业街的自然生态环结合起来,乔木应雄伟挺拔、冠大荫浓,树形应整齐,花灌木应无异味、无刺、花期长,例如,种植杜鹃、月季等色叶灌木或花灌木,云杉、珍珠梅、玫瑰、紫薇、丁香等中层乔木,国槐、油松、垂柳、杨树等上层乔木[3]。考虑到商业街道的日照和遮阳要求,在商业街的休息空间区域种植落叶乔木,冬季乔木的树叶脱落,可使人们享受到充足的日照,在夏季乔木高大浓密的树冠可以为人们遮阳避暑,在不同季节为来到商业街的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应考虑到地域特点,合理布置绿色植物,北方城市商业街尽量多种植暖色调植物,南方城市商业街可布置冷色调植物,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街道环境。

3、协调硬质景观和绿色景观

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应考虑街道两旁的建筑群体和各种硬质景观,在原有的建筑空间上合理规划绿色景观设计,形成错落有致的街道空间,利用不同花卉和植物色彩、形态的差异性,精心规划商业街绿色景观布局,突出商业街的娱乐性特点,合理控制绿色景观和硬质景观数量。

4、突出绿色景观设计的文化特点

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应突出城市的文化内涵,绿色景观是商业街道的一种立体造型,应展现鲜活的生命力,通过各个层次的绿色群落布置,使商业街常年保持绿色,并且还可在商业街中心位置设计水帘或者喷泉,周围搭配合适的绿色景观,美化商业街的自然生态环境,使人们在购物之余,可以亲近大自然。另外,城市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应突出文化特色,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文化结构和文化肌理,通过强烈鲜明的文化特色,展现城市风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在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应从全局出发,配合独特的雕塑、景观小品等,在街心适当设计一些花坛,增加商业街的绿色景观特色和识别性,融合生活、科技、教育、哲学、艺术、历史、文化等多种元素,采用独特、先进、健康的设计理念,创造具有鲜明性格和特征的绿色景观,实现人与大自然和谐统一。

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商业街越来越繁荣,而商业街的绿色景观设计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是自然环境和人为设计规划的一种创造和有机结合,是自然生态景观在商业街道的再现和提炼,是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一个缩影,是展示城市形象、文化和意境的一个窗口,因此商业街绿色景观设计应难满足现代化城市道路设计的功能性、生态性、融合性等要求,优化绿色景观设计,种植合适的花卉和绿色植物,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健康、舒适的休闲娱乐环境。

参考文献:

[1] 马丽.天津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D].天津大学,2013.

特色街道设计第2篇

【关键词】视觉秩序;街道建筑空间;建筑平面布局形态

前言:街道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受历史背景、人们行为习惯等影响,在长期的积淀中逐渐形成生活场景、空间序列、形态肌理、功能关联等内在秩序,人们对这一空间进行感知的时候会形成敏感的视觉秩序,但由于建筑平面布局的丰富多样,使街道的空间形态的尺度、空间闭合、空间划分等受到破坏,街道的视觉秩序也因此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其研究力度,提高街道的视觉秩序。

1建筑平面布局形态与街道人文特色

1.1延续城市肌理

材料表面的细微的结构就是肌理,肌理的色彩和变化会赋予空间一种物质知觉。城市的肌理的构成通常是包含城市的建筑等实体的结构组织、方位、格局、大小。例如北京的城市肌理,从微观尺度、宏观尺度来看,可以发现城市具有一定的规律,从而形成古城城市特有的肌理和格局,但是当代的街道设计,则淡化和毁灭了古城原有的城市特征。因此,在进行街道建筑平面设计时,应当在保证原有的城市肌理不被破坏的前提下进行,对建筑物临街处的组合方式、面宽、体量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如在更新改造中华门东地区时,保持了城市原有的肌理,采用量体裁衣的方式,保证建筑体量上不被破坏,使当地的文化得以延续[1]。

1.2保持地域特色

在进行街道建筑空间的设计时,设计来源的重要源泉之一就是城市代表性的特征符号,加强对延续地域文化的重视,有利于在街道平面设计时创造出更加鲜明的街道形象。例如在设计昌都昌庆街时,以当地传统民居柱网为建筑柱网的基本参考模型,同时保留当地传统民居的柱廊、三合院、天井等建筑特色进行平面空间设计,另外采用曼陀罗的平面形状,以几个重要的生活广场为中心节点进行街道建筑空间设计,然后根据广场的形状对建筑平面形状进行削切处理,从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街道空间。

2建筑平面布局形态与街道视觉美学规律

2.1节点空间

在面对一条长度相对较长的街道时,如果在设计中没有进行适当的节点划分,就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乏味。街道空间如果缺乏明晰的层次,就会使街道变得平淡。利用建筑平面布局等要素,对街道空间进行恰当的尺度划分,可以增加街道的趣味性。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亲切的城市空间布局中,街道的宽度通常小于24.38米,文雅的空间布局中,街道宽度通常小于137米。因此,相关学者提出,可以在街道每隔30米处设置一个节点,构建成一个新的节点空间,有利于序列创造街道空间。另外设计节点空间还可以根据街道地势地貌变化、街道转折处和交叉处、绿化广场、标志性建筑、历史性建筑等特点。例如根据标志性建筑物设计节点空间,节点之外的建筑平面设计采用整齐的布局方式,节点处的建筑平面布局可以在平面形态、体量、距离、方向、组合方式等方面突出设计彼此间的差异性,形成强烈的主要空间、次要空间,塑造出具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的整体形象[2]。

2.2空间层次

在街道空间层次的设计中,可以采用主从法进行明晰,主要是突出视觉的中心和街道的重点,将街道次要要素进行弱化。可以利用形态变异的基本原理,在进行建筑平面布局时利用对比街道动与静、规则与特异、繁杂与简洁、大与小的方式,或者通过位置、方位、构图、轴线等明晰空间的主次。例如在严整的街道建筑空间构图中,在轴线中心位置上的建筑和中轴线位置上的建筑,使整个建筑布局中的最重要的建筑。而在不对称的街道建筑空间中,中心位置是最为重要的。如圣马可广场上的钟塔[3]。

3建筑平面布局形态与街道自然特征

3.1地形特征

在平坦的街道中,通常以交通性来进行构建街道视觉秩序,重视顺应街道的实际走向,同时削减街道的单调性,在视觉感知能够连续的基础上,对建筑和街道进行有节律的组合。在街道地形起伏的情况下,就会增大可见范围,与街道相组合的建筑艺术的构图也不存在视野限制的问题。当街道两侧的地形存在高差时,就会增加街道两侧建筑的景深层次,从而增加视觉在平坦处的停留视点,因此在建筑设计时要注意建筑间的层次关系,突出地形的特征,根据地形形态的风格进行协调的设计,达到丰富街道景观、强调街道地形特征的目的。例如某山地海滨城市,利用街道的自然地形,设计出垂直等高线的道路,从而形成特色的街道建筑空间。

3.2自然要素

街道的自然要素主要包括植被要素、自然水体要素。植被要素和自然水体要素中的味、影、色、光、形等是城市进行街道建设和建筑设计时不可多得的创作素材。在街道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精心设计、审慎利用,为街道设计增光添彩。当面对点状自然要素时,应当将其设计为视觉秩序中的焦点,根据使用需要和地形特征可将建筑平面设计成众星捧月形或原地退让,以此来节省出更多的节点空间,使街道和建筑平面形成独特的标志性场所。当面对线状自然要素时,可以根据建筑平面之间的排列特征,设计出相应的街道特征空间,建设人们休闲的场所。例如香港某街道,该街道总长达370米,在进行设计建筑时使用形式和材料比较的单一,建筑平面整洁,凸显出街道中心成排的老榕树,从而形成街道休闲、散步的特色[4]。

结论:综上所述,街道视建筑空间觉秩序在构建的过程中,有效的结合建筑要素、非建筑要素、人们生活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才有利于建造生动的城市环境。同时加大对建筑平面布局形态的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完善的设计,有效利用环境因素,不断创造出更加和谐优美的街道建筑空间,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岑. 城市外部空间构形手法对建筑复合空间设计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杨书群. 现代建筑创作中结构与建筑形态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特色街道设计第3篇

Abstract: The city street is the city's framework which links with each functional area. This paper will first explore the concept of gardens, green, landscape,then analyze the streetscape features, landscape problems in our streets, streetscape design principles, and finally analyze urban street greening from several aspects of landscape design with focus on street greening so as to present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streetscape and design proposals.

关键词:街道;景观;设计

Key word: streets;landscape;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025-01

1概念探讨

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城市街道景观则涵盖城市街道的所有景色。景观原于英语“Landscape”。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城市街道景观不仅有街道绿化要求,还要顾及园林城市建设,体现该城市的文化和艺术。

2街道景观功能

2.1 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有人把城市街道景观比喻成城市景观的血管,在城市交通运输、购物、交往都离不开城市街道景观。

2.2 城市街道格局是城市特色的重要反映不论哪种形式的城市,其街道格局都反映着历史的发展过程,记载着重要历史事件和故事。生活在其中的人在这些特殊的地点就会产生相应的联想,想的是这个城市曾经发生的一切,可以说城市街道记载着城市的历史,蕴涵城市的文化。在城市中由于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格局,也就确定了该城市的发展形态,由此形成了城市空间布局的特色,从而在市民中形成相应的文化特色,可以说城市街道格局反映了城市的特色。

2.3 城市街道代表城市的形象人们对街道的感知不仅涉及铺装本身,还包括两侧的建筑、绿化、配套设施等。这些共同作用形成了街道的整体形象,而其中任何一种事物质量的低下,都影响整个街道的形象,而街道的形象又影响城市的形象。

2.4 城市街道是展示城市景观的舞台一般人很少从城市形态、城市发展史这些专业角度来认识。一个城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街道上的景观、街道上的尺度,街道两侧建筑物的体量和风格,色彩各异的广告牌匾和指示标牌,独具特色的绿化、小品、设施,以及街道上穿梭的车流,或漫步或急行的人们,或驻足聊天或看热闹的市民……这些城市街道上的情景往往成为这座城市景观的代表。

3我国城市街道景观现状

3.1 功能设施不健全在我国有许多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环境现状,仅仅考虑道路交通的基本要求,忽视街道各种设施的建设,如交通标志,街道照明,以及其他供人使用的各种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3.2 环境质量差我国街道现状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环境质量问题;街道绿化系统不健全,对缺损绿化修补不及时;沿街建筑形式杂乱无章,没有特色;交通标志缺乏系统的精心的设计。街道配套设施缺乏系列化、标准化设计,整体性较差。

4我国街道的共性

4.1街道共性同环境存在的问题我国街道现状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环境质量问题。

4.2 尊重、继承和保护历史的作用城市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这就为城市个性建设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城市有历史意义的场所的建筑形式、色彩、空间尺度和生活方式,恰恰与隐藏在市民心中的产生地域文化认同的社会价值观吻合,因此能引起市民的共鸣,唤起对过去的回忆,产生文化认同感。因此,街道景观需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同时要向前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3 整体性原则城市街道格局的设计要从城市的整体出发,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要体现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个性。

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要为突出城市的个。

4.4 可持续性原则随着城市的发展,环境也不断在恶化,环境的恶化警醒了人们,可持续发展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主题,它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强调满足人的需要,以提高人的生活水平为目标;一层是关注影响发展的因素。

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街道环境设计中也要遵循这一点,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力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街道景观设计中要注意加强自然景观要素的调整、运用和恢复。

5城市景观设计分析

5.1 街道形式的考虑对于交通性街道,我们要以直线大半径的曲线为主,通过道路两侧的建筑和植物景观的配合,给人以空间感受。也为行驶的车辆提供刺激服务。

步行街是交通性街道的延续,在设计时要注意功能的需要及景观环境的点缀,如雕塑小品,水景、绿植的合理布置,及配套设施的合理安排等。这些都会增加步行街整体环境。

5.2 配套设施设计风格统一,所用材质协调,色彩和谐,造型上要具有变化。这些要素的组合既要满足功能需要,又要能达到现代都市人的审美观点。

5.3 城市街道绿化设计城市街道绿化设计是城市街道设计的核心,良好的绿化构成简洁、大方、鲜明、自然、开放的景观。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增多,功能各异,形成了各种绿带。也有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的。街道绿化设计同其它绿地一样也要遵循统一、调和、均衡、节奏和韵律、尺度和比例五大原则。

城市街道绿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街道形式的选择要根据街道环境特色决定。街道绿化有其特殊性,其植物配置最为重要。道路绿化的植物配置要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结合的美学的思想;在立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隔离带配置中、小乔木和花灌木,真正达高低错落,使街道景观呈现层次化。同时也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大力推广本地自然条件适宜的树种。

另外,在选取行道树时,不要为了美观而忘了行道树的遮阴功能,例如广州的滨江路就一味的追求美观忽视了行道树的功能。

参考文献:

特色街道设计第4篇

关键词:小城镇;街道景观;体验式景观设计

“小城镇”通常是指规模较小、人口在20万以下的小城市(县级市)和建制镇。[1]国家2014年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与传统城镇化相比其“新”在于“人”的城镇化,发展重点是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2]体验式设计最早出现在美国捷得建筑事务所,他们在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实践中将设计重心从关注建筑风格转向“社区性”与“体验性场所制造”,[3]开创了体验式设计的先河。体验式街道景观设计是对该理念的延伸和拓展,是以“用户”至上的观点作为基石,打破传统街道景观静态化的局限,重新赋予街道景观新的历史维度、时间维度和感官维度,以创造具有丰富情感和经验性的街道空间场所为设计目的。

一项目背景

巴彦浩特坐落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东南部、贺兰山西麓,建成区面积约为25.6平方公里、人口8.78万人,是阿拉善盟阿左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联系门户,是蒙西地区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和丰富民族特色的文化名城。巴彦浩特古名“定远营”,雍正十年旗府迁于此,直至新中国成立均作为阿拉善的旗府驻地。现今的王府街是古时定远营和亲王府所在位置,是巴彦浩特新老城区之间的重要主干道,全长1228.4米。2011年政府筹集资金,按照“修缮、复古、创古”的原则对王府街定远营亲王府、古城墙、城门及街道周边景观进行恢复修缮工程,工程在保持特色风貌的基础上更新了街区功能,充实了旅游购物、特色餐饮、奇石展销等地域文化内容,使王府街成为充满活力的特色街区,更是带动提升了巴彦浩特的旅游增长及知名度。凯文•林奇在其著作《城市意象》中把道路作为城市意象构成的首要元素,[4]王府街景观修复营造工程充分体现了街道景观对于城市印象营造的重要作用。

二小城镇街道体验式景观的空间组织及场所制造

1.D/H值对小城镇街道景观空间组织的影响。引用建筑中常用的空间比值概念D/H(其中D为街道幅宽、H为建筑高度),将街道空间的封闭程度与人的身心感受相联系,营造街道空间的第一视觉心理体验。王府街为东西向单板形式主干路,道路红线宽度35米。路北侧城墙最高近12米,路南侧为道路绿化及低层民居建筑。王府街对应D/H比值约为3:1,街道空间视线开阔,这时城墙既能起景观立面背景的作用,又可以让人们舒适清楚地观看其整体走势与面貌。城墙、道路、远山,共同营造出宽广悠远的视线效果:一侧悠悠古城墙,远处巍巍贺兰山,展示出蒙西苍茫辽阔的大漠神韵,更能使人体会到巴彦浩特“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且形势扼瀚海往来之捷路,控兰塞七十二处之隘口”[5]边陲要塞的独特魅力。人们置身于街道景观之中,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自身与周边空间的相互存在关系,将空间的D/H值与地域历史文化、建筑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相互结合,给予人们特定的视觉心理活动视角,更易为小城镇营造出不同的城市氛围以及空间形象。

2.小城镇街道体验式景观的场所制造。场所是具有一定精神内涵的区域,由特定空间、环境及特定的使用者构成。[6]街道的空间场所,是小城镇居民生活、外来观光者游览的必经之路,是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外部空间。阿拉善盟著名作家张雄志在其散文《悠悠古城》中是如此描写定远营古城的:“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儿,就是放学后三五成群的结伴爬上城墙玩耍。定远营古城完完整整的,依地形的走势而错落有致,周长六华里,城高六七米,城墙窄处两三米,宽处七八米。城墙用僵土夯筑,坚实厚重;紧要处用见尺的青砖灰浆砌建,经久耐用”。[7]当时的儿童或已暮年,小时的记忆已成为永久的珍宝。王府街景观的修复营造,复原了历史中的古定远营,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使命,使得老一代的居住者重温了城镇的记忆、新一代的居住者能够亲身感受城镇的沧桑历史,而各地来往的游客也能产生对巴彦浩特的独特体验与记忆。这印证了“真正的场所并不存在于大楼之间,而是存在于人们值得记忆的体验中”,[8]美国著名建筑师CurtisJ.Scharfenaker对“场所制造”理念的这一高度概括。

三小城镇街道体验式景观的感知设计

基于第一视觉心理和场所感体验,人们对街道中各种存在物及各种活动的感知中渗透着各种类型的体验。综合而言可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基本的“自然感知”,二是外在的“行为感知”,最后则是内在综合的“精神感知”。

1.自然感知。自然是一切景观设计的基础,强调“与自然对话”,为人们提供与大自然互动体验的场所和机会是景观设计的根本。为加强小城镇街道景观的自然感知体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应尽可能就地取材,利用本土植物,争取达到自然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与节约,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王府街道路两侧种植了榆树、油松等本地树种,保证了道路绿化成活率,也提供了具有塞外田园风貌的大地景观和当地特色风貌自然体验。

2.行为感知。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将户外活动分为三种类型,[9]结合街道空间,针对上班、上学等必要的行为活动,街道及环境景观设计应首要满通穿越的基础,具有便捷性、可识别性及可通过性;自发性活动和参与性活动在街道景观环境中都是人们更深层次的要求,只有当人们休闲需求和审美需求满足时,才能促成人在街道空间环境中良性积极的交往与活动行为产生,从而产生人与人、人与街道周围环境的互动。王府街为主干道,道路平坦、视线良好,车辆通行顺畅,街道两侧人行步道休闲座椅等休憩设施齐全,在保证了主干道的基本功能前提下,充分考虑了行人及游客的行为需求。在此基础上可以创造更多参与性与交往性空间,例如可以结合定远营入口、宣传栏及街头休息区设计加入互动式触摸感应设施,动态地展示当地人文历史,进一步提升街道景观环境的吸引力。

3.精神感知。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出发点,要实现最基本的安全需求满足到最高级别自我实现需求满足,在小城镇街道景观设计中需要结合各种景观载体来实现。王府街基本道路标识、景观小品设置合理,能够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出行辨识及休憩需求;候车亭、公益宣传栏、果皮箱等公共设施具有浓厚的蒙西地域文化元素,与定远营城墙建筑及其他景观元素共同营造出独特的塞外地域氛围,让人印象深刻。基于基础需求的满足,再结合人们在街道空间中对参与性环境的交流互动及产生的各种情感、记忆,最终形成和实现人对街道空间环境的熟悉感、认同感及归属感。

四小城镇街道体验式景观设计的营造途径

结合小城镇街道景观的空间组织、场所制造及对出行者的感知体验把握,小城镇街道体验式景观设计营造途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以地域人文历史为主线,以街道景观为载体,制造“主题性”空间场所。小城镇的特色在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及独特的城市个性,街道景观的场所是空间形式的内容存在,要从小城镇的现状模式和城镇发展历史、人文环境为出发点,赋予其特定的“地域主题”,结合主题以街道景观元素为载体进行情境打造,创造出一个与景观互生互融的情境空间,带给人们独特而愉悦的体验,挖掘出街道景观的真正价值所在。

2.强调街道景观元素与人的沟通,创造人对街道环境的感知体验。环境感知的体验性在于所处环境的真实存在和人们感觉器官的全面调动。街道景观元素可以带来视听嗅觉等感知,通过道路、建筑、水景、植被、车流等要素带给人们形、质、色、气、声等直观感受,再传输给大脑进行串联整合,最终使人们留下印象,心生感知。具体途径则可以完善沿街建筑形象,控制天际轮廓线对城镇空间意象和人视觉感受的影响;实现沿街绿植的“本土化”,做到四季有景、景景特色的季相效果等,通过协调各种环境要素对人的感官影响来增强小城镇街道景观的综合体验。

3.创造多种活动空间,提高街道景观的可参与性。街道是小城镇居民体现参与性、联系性最为密切的地方之一,结合街道本身的地理、景观资源特性来创造多种活动空间,设置更多的合理空间让人们参与到街道环境当中,都能有效增加环境的互动性和直接体验效果。可以根据道路形式,合理组织道路两侧景观空间,保障各景观空间之间的连续性;利用街道中小尺度外部空间和休闲设施营造交往空间,为人们之间的交往提供舒适的场所;具有旅游景点的街道还可结合自身优势设置新型装置设计等,形成亲切互动的空间。

4.加强地域传承,塑造整体意象,增加人们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对地域文化内涵的研究与挖掘,将能体现地域特征的元素进行抽象化、艺术化提炼并运用到街道景观要素中,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符合现代审美体验规律的小城镇街道景观空间。可以通过建立地域品牌、商标、标语等方式并将其运用到具体街道景观载体中,例如使用统一的导视系统、设计具有同一元素的公共服务设施、广告设施及地面铺装图案等、设置体现当地文化精神风貌的环境艺术小品等,保证街道景观要素的空间意象整体性。这些包含当地历史人文、地域性民俗文化在内的非生命要素,均能增加人们对街道感情的归属感及认知感,实现人们对街道景观最高级别的体验。

五结语

小城镇街道体验式景观营造,由景观的“功能需求”提升为“体验需求”,把小城镇的历史文脉、地域特色和街道景观要素有效结合,创造具有丰富情感与经验性的场所空间,更加注重人在街道景观中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感受性,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最终营造出人们对街道景观的独特感受和小城镇的特色城市意象。

参考文献

[1]袁中金.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70-113.

[2]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Z].北京:中共中央、国务院,2014.

[3]赵仁冠.美国捷得建筑师事务所:体验性设计和场所塑造[J].时代建筑,1996(2):1-13.

[4][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1-78.

[5]王卓男,王敏,李志忠.阿拉善定远营古城建筑文化研究[J].南方建筑,2015(1):49.

[6][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36-115.

[7]内蒙古旅游网.内蒙古资讯定远营古城的前世今生[EB/OL].

[8]邢千.商业建筑设计中的体验模式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1.

特色街道设计第5篇

【关键词】:“三孔”传统文化;现代意义;商业文化;地域性

1、 “三孔文化”对地域文化形成的促进

孔文化自他诞生直到现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洗礼,历经千年的传统文化不仅自身在不断变化发展着,还被发扬光大,走向世界。随着世界各地孔子文化学校的设立,中国儒家文化也在世界各地传播,被世人所学习和了解。近年来,中国的孔子学院在世界上百个国家中建立了上百个点,这些学院的建立对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一种文化被世界所传扬,人们便会慕名到文化发源地去参观,所以曲阜“三孔”文化胜地区域性文化深入打造不仅可以促进本地文化的发展还可以以文化促进旅游,旅游进一步传播文化,进而打造一个良性循环的文化之旅。

在地域文化的促进上本文主要从“三孔”文化周边商业街的创新设计谈起。孔府、孔庙、孔林传统文化胜地与周边的商业街在环境关系上密切,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除了“三孔”被完整保留下来周边的建筑已然是现代化的面貌,目前周边的商业街在外形设计上与传统文化建筑有统一的地方,对于曲阜地域性文化的促进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成效。为了进一步推广传统“三孔”文化,对其周边商业街的全方位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对于地域性文化的宣传和促进旅游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2、“三孔文化”与周边商业环境的文化交互设计

曲阜“三孔”周边的商业街在外形整体上与其相互呼应,商业建筑外观上采用古代建筑的黑色带檐子的瓦,墙体通体采用红色,红色与黑色的颜色搭配与周边的文化旅游胜地比较统一。经过对“三孔”周边商业街的考察,商业街建筑除了在外观上做了颜色的统一,在其他形式上的设计并不是很多,如何更好的将孔文化深入影响到周边,甚至整个地区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孔”周边商业街的创新设计不仅仅应该在外形颜色上去改变,更应该将整个商业街区包括道路交通、交通工具、周边各种做成文化特色,形成整个周边与孔文化相互融为一体,体现地域性文化特征。

如何将周边商业文化街打造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街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改造:

2.1传统符号元素的现代化设计

商业街文化在设计上采用“三孔”文化中的传统元素符号,在外观设计上,原有的商业街建筑在颜色和屋脊的设计中沿用了传统元素符号,使得商业街在整体色调上与“三孔”文化建筑相得益彰、相互辉映。具体运用体现在商业街区建筑整体采用了黑色的砖瓦做成古建筑的房檐,远远望去,“三孔”古建筑群与周边商业建筑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环境;在建筑颜色上采用中国古代建筑墙体通用的砖红色,使得整个文化景区及其商业街区与现代化的城区既有相同,也保留了传统应有的韵味。

2.2商业街周边环境的营造

除了商业街本身的建筑外,在周边环境的设计上也应该做到统一,周边环境建筑在一定高度上做到适度,树木植被的设计规划也应该做到一致。周边外环境的营造给人以从“三孔”城内到一层一层过渡到现代化建筑,周边环境除了在建筑外观上做到与传统相协调,在其他方面的设计营造上也要做到与文化景区相统一。商业街区的宣传画面除了使用现代化的霓虹灯外,在造型、材质上都要加入具有文化意义的设计才能体现古文化商业街区的特色文化价值。

2.3商业街交通道路系统设计

在道路交通系统设计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3.1商业街区道路指示系统设计

商业街区的道路指示系统其实也就是对整个“三孔”景区及其周边环境的指示系统,在道路指示牌上要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手法,将道路指示系统牌使用中国的木、竹等等元素,运用竹简这种古老的方式来表现“三孔”景区商业街的指示,使游客在游览景区同时不仅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建筑的魅力以及孔文化的影响,还能够在阅览竹简道路指示系统时感受到远古时代文人读书的场景,使人身临其境。

2.3.2商业街区道路改造

在商业街区的道路设计上遵循主街区采用现代化道路,方便车马等交通工具的通行,次街道等行人街道采用碎石铺路,运用各种图案造型、字体造型设计等,可以展现时展的痕迹,游客走在这样的道路上也宛若回到古人生活的年代,通过现代设计去感受古代是古今文化融合的良性设计。

整改道路周边临时摊点的使用,统一规划设计,除了在位置设置上还要在谈点车的造型设计、摊点喷绘等细节进行设计,加入文化色彩,让游客在吃、喝、玩等体验不同的地域文化,防止景点文化全国一致化,打造本土特色,特色文化才能体现其文化专属性和特有性。

2.3.3商业街区交通工具的使用

商业街区作为传统古老城区相统一的周边环境,在道路工具的使用上,旅游区内有马匹的使用,在新设计后,将旅游城区内做大型地下停车场,将“三孔”周边地面上的现代化车辆进入停车场,减少街区内现代化车辆的气息,尽最大可能的保留传统复古气息;街区内保留车马交通工具,体现慢城曲阜街区的特色。

通过在以上几个方面的设计,能够让传统文化依托现代得以更好的传承发展,也能够让现代化快餐文化的今天通过传统的展现放慢速度,古今相互借力发展会是传统流传发扬的新途径。

结语

曲阜作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仅是因为它所具有的传统文化,

更在于经过成千上百年后“三孔”深厚的文化沉淀对于现代文化价值观的影响,通过“三孔”文化以及周边商业街的创新改造,让传统文化以旅游的形式传播,深入人心,旅游周边商业街的文化性设计又为文化的渗透增砖添瓦。传统文化商业街不同与普通的繁华商业街区,要“化”而非“华”,传统文化商业街的改造必须要以传统文化内涵为依托,做到在旅游中得到文化的熏陶,传统文化以旅游的方式被传播和发扬是其最好的发展传承方式,做好文化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传统在现代中传承的良好方式。

【参考文献】:

[1]高文麒.山东-齐鲁文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03.

特色街道设计第6篇

【关键词】:空间形态 美化与装饰 城市形象 街道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城市是人们居住、工作、业余休闲和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街道便是城市中的“客厅”,是当今文明社会里彰显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未来街道景观的发展应该是可持续和多角色功能的,可持续意味着对自然景观和人工环境进行适度开发和介入。一方面是对有的传统优秀街道和广场的保护,一方面对新建和重建的力求公正的策略。

街道景观设计大部分来源于人的参与和历史的沉淀,是人与环境共生共存的双向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所以对历史街道的改造、保护以达到再应用的更好效果是国内外街道历史演变的重要部分。国外街道历史的演变大多以方格网状布局思想贯穿其中,和中国古代街道及城市规划思想有很多相同的演变历程。大多数城市致力于对就建筑和景观的修复,在不破坏原有的历史建筑上进行填充和修补,这种方式大大的保存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感,同时也带动了老城区的经济发展。像巴黎的老城区随处可见具有历史特色的街道及建筑,成为了旅游观光的圣地。中国也是如此,在发展新建的基础上对老城区街道进行保护、保留和修复。像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市静安区陕西北路,正因为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累使其成为了现今上海中西交融层次较高的住宅区,给人们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气息还有优质的空间。

街道不仅承载着历史和发展同时也是人们沟通交流的一种媒介,通过街道对一个城市进行欣赏和审视,人们通过街道进行各种活动。无论多么破败多么原始的街道在人类社会的进化中都得到了改善和重视。人们开始不仅仅拘泥于街道的便捷流动作用更注重景观的建设,这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共同发展的结果。街道两边由以前的自然生长环境变成了有序的经过设计的更加完善的自然人造景观,或者以联排的建筑作为街道两旁的幕布演绎了街道另一种风采。不光是街道的两旁发生了变化,街道本身也在平面上产生了变化,彩色的地砖或者各种高低错落充满设计感的特殊材质被应用了进来,增添了街道的层次感。在细节上做好文章是如今街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式,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同时也给人以人性化的感觉和家的温馨。好的街道景观也展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和个性,成为了一个城市的标志,其更加简洁醒目的识别性也更加方便的满足了人的各种不同需求,充分做到了街道与景观与人文的结合。

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变化是影响传统街道景观装饰性的主要因素。进入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材料的兴起,促进了铺地景观尤其是人行步道的装饰图案的丰富性,由于建设者多将资金运用在汽车道等车道的建设上所以导致了人行道发展的滞后,人行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无趣的乏味的,同时材料的缺乏也是导致人行道景观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所以在现今街道的发展中由地面作为切入点为例,应该将硬质铺地景观、人工铺砌的图案、软质铺地景观,三者更好的有机结合起来,既要符合功能上的要求,又要体现很好的装饰效果。正如《美化与装饰》(作者:芒福汀)一书中的一段话所写:“它在脚下被感知,可从近距离观看,雨水从地面溅起,热气从地面升腾,因此,他的设计十分重要”。

在从空间立体的角度看,雕塑和地标共同组合成了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所说的通道和节点的定义范围内,雕塑作为三维物体出现在城市装饰中,有着悠久而独特的历史。在中国古代,多以神兽形象出现在屋檐和私家庭院的入口处,用以趋吉避凶的象征意义。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动物和有着丰功伟绩的个人雕像。在国外,像美国的自由女身像或里约的基督纪念像的巨大国家纪念物,几乎可以从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看的见,为城市提供了辨识的特征。现代的公共雕塑在街道中的作用除了起到视觉焦点和标志的作用,它还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影响着周围的环境,配合上带有铺地景观的构成图案,起到强烈的向心力的作用。单从开敞的空间造型艺术形式的分类中,笔者认为比较全面和与时俱进了。不同类型的雕塑不仅要符合类型多样的街道空间,雕塑自身也要有很好的装饰意味。互动性雕塑对人们在街道中停留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为人们的欣赏这种互动性雕塑才产生了艺术价值。互动性雕塑常以人们所熟知的符号或者形象出现,能让人们尤其是儿童,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参与的行为动作,并且带来近距离的触摸感。互动性雕塑在商业街或者大楼门前等除了以交通为主的街道中再合适不过。它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公众的参与性,并融合了社会的公共关系。

色彩在街道景观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色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在绘画和雕塑中所重视,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也是把红、黄、绿等纯色系作为等级的象征用在宫庙殿宇等有着权利的建筑中,普通百姓的房屋更没有机会得到运用。而在国外传统建筑中,古希腊建筑和雕塑由一个长久错误的观点认为:建筑的颜色只是自然打磨的结果。正是那些古代文明的建筑的灵感,单色系长期占据在画布上而作为人们绘画的主题。 城市中有四种区域的色彩:(1)城市整体区域划分的规模;(2)城市中的街道和广场的规模;(3)单个建筑的规模;(4)街道景观细部的规模,如室外垃圾桶、灯具等等。在整体设计要考虑观看时可能在阴影处,或在阳光充足和明亮的蓝天背景下。受阴天、晴天;冬季、夏季不同情况对同一色彩可能呈现出的不同颜色。

很多世界级的城市都有其自己独特的城市色彩,这种色彩加上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整个城市的特点,增加了城市的设计感使其变的更加吸引人。如北京在厚重的城墙掩映下以沉稳的灰色为主,凸显了大都市的庄严和特色。

随着科技的发展,夜晚逐渐的被我们点亮,在夜晚的映衬下街道衍生了新型的观赏角度,街道夜景被逐渐的重视起来。人们在夜间环境中,需要在视觉恒常性即有内在联系和统一秩序的背景下,下意识的找到视觉注意的中心。所以对照明也提出了要求,从生理要求看要有清晰视看的轮廓和有安全感的投射方向,从心理要求来说要有积极的视觉信息提示和清晰表达的方式。一般来说,大体量的建筑时常在低位置中照明,能突出建筑物在夜间的效果。

综上所述,人的参与式是街道景观形成的直接原因,所以在街道景观的建设中包含大量人类的思维感知结果。这种结果的产生是人对空间的一种认识和历史经历的沉淀,是各种方面的综合作用。

特色街道设计第7篇

【关键词】瀛湖 规划设计 安康

一、规划项目概况

该用地东西长约288.5米,实际建房用地长为240米,南北宽为50米,现状用地内基本无建筑,入口处有两幢建筑需拆迁,最低高程为330.0米,为可耕种坡地,这条新开辟的街道位于流水客运与货运码头之间,街道正对瀛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交通 便捷,地理位置优越。

二、规划设计原则

1.用自然美的手法塑造景观,体现人工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仿古民居一条街街景规划方案以创造一个美好而令人愉快的公共环境为目标,充分尊重地方特色和风貌,把地方建筑及地域风格元素合理地在街景中表达出来,按照 现代 美学原则进行设计,使街景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具有时代特征,调动一切极积因素,准确把握外部空间尺度与比例关系,使环境与公共活动达到高度一致。

河湖水系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没有水系的点缀和丰富的水面与景观相映衬,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就不会充分体现。具体来说:一是要充分利用水资源,蓝天、白云山水相映,天人合一。二是要充分利用天然地理条件,仿古民居街道连接客货码头,天然的地理优势形成便捷的交通,它的建成不仅成为立于流水镇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且成为浮出于湖面上的绿色临江走廊。三是充分利用绿地资源,在宏观上把握绿地的整体效果。在中观上要突出重点,以仿明古居为基调,具有流水特色的建筑群落。微观上要注重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观赏树种与经济树种相结合,充分考虑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特征的 规律 ,山石,水体相结合,共同构筑街景的自然美、环境美,创造出人性化、生态化、 艺术 化的人居环境。通过小品的材质,造型,色彩,图案等变化体现一种自然、休闲的风格,营造生动清丽的水系景观风景线。

2.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与自然的结合。

规划方案以满足居民及游客的活动为重要原则,确保细节设计的合理性,充分尊重人的行为与基本要求,使街道的空间整体结构和建筑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和行为要求,要充分考虑各种景点、景物的相互渗透,处处体现悠然的情调与勃勃生机,并使人中有景、景中有人,给人以源于自然、融于自然、又回归自然的感受。一是要满足人的合适感,绿荫下,说古道今,吹拉弹唱;堤上休闲、晨运、清水台边老人、小孩、男女青年、一群群,一对对悠然自得。二是要满足人们心理安全感,通过设围栏,防滑花岗岩和灯光处理满足居民心理安全感受的需要。

3.充分把握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

方案根据流水镇的地方风格和基地的具体物质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特别是原有的客运货运码头,最大可能保留并加以扩展,流水镇街景规划方案以“土方就地平衡”为原则进行竖向设计,组织景观。

由于规划基地为可耕种坡地,坡地高程在334.0米-340.0米之间,方案设计时,根据用地情况规划设计为台阶式上下两排建筑,靠近瀛湖街道线型上栽弯取直,街道规划宽度为11.5米,其中包含2.5米垂钩台,3米绿化带和6米人行道,靠近集镇街道宽度为11.5其中包含2米绿化带,人行道宽度分别为5.5米各4.5米,两条街均为步行街,上下两条街之间的台阶高3.6米,靠近集镇压的街道为双石街(即街道两则均为门面),靠近瀛湖的街道与单面街建筑的二层楼地面相连接,即增加了活动面积又统一了空间效果。在靠近湖面沿线设置了三个观景亭,即有利于游人观景又成为流水仿古街景的点缀。

三、规划设计构思

由于仿古民居一条街连接流水镇客运,货运码头, 交通 便捷,街道正对瀛湖,处于天然的山水之间,交通便捷,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条绿色临江走廊按“三线一体”的思路进行总体设计,即临湖街道为垂钓养性线,步行街为观景线,内廊为购物、餐饮线。休闲、观景一体化。再配以小品、花划、树木进行点缀。成为具有流水特色的建筑群体,与瀛湖二岛紧密相连,交相辉映的仿明清建筑。

1.山形水系的建设

依照规划区域的地形条件,通过适度的土方调整,形成了北侧为天然人工湖,南侧为特具民俗风情的建筑群落。 自然 形成了农家街半抱湖水的格局,以此来构成街景的景观框架,以此来作为街景功能分区,空间序列组织和景观环境设计的基础。

瀛湖是街景的主要景区,由于湖水位置较深,沿湖垂钓台以北至观景亭的水深尽量控制在5米以内,为保证安全,在垂钓台,观景廊两侧均设防护栏杆。三个观景亭是连接湖面与道路的重要建筑,它的存在,自然的将整个建筑群落融入山水、人工天然、一气呵成,台阶以下,道路均为步行街,并设绿化带,丰富了平面景观和空间组合。

2.功能分区的组织

规划区内功能组织充分尊重城镇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充分利用基地的现状条件进行合理规划,对不同类型活动的需要进行合理安排。规划主要分为民俗生活区和观景游览区。

3.色彩与序列设计

规划景点是一个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有机融合的统一体,规划设计时强调各自的特征,并在和谐统一前提下追求对立与变化,产生强列的视觉冲击。自然要素的色彩主要表现为蓝色、绿色和部分石材颜色,而人工要素则以灰青、白、粟等,显然大片的自然颜色成为景点的背景色,而人工构筑体的色彩是自然色映衬下的合谐色彩。

景点的主轴线为入口码头一民俗风情大道一绿化垂钓台一观景亭,保证了景点的整体效果和良好的大局观,强调了景点与镇景观的有机交融与互补,为细部设计提供了一个尺度合理的框架。

4.绿化设计

道路中的绿化带均为草坪铺地,在此基础上设置半园型连续图案和线条优美的丝带状图案,配以青山绿化,更显天然、人工的合谐与统一,并插建桂花等树木,更显小镇幽香径远,为体现亲和性和环境节约性,路灯为目标灯,间距为40米。

参考 文献 :

[1]安康县县志.

[2]安康是总体规划.

[3]安康汉滨区流水镇 旅游 规划.

[4]小城镇建设.

特色街道设计第8篇

关键词:招牌设计 城市认同感 地域性文化 街道建筑要素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035-02

招牌广告在人类的商业活动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最初的招幌到现代化的招牌广告,从古至今招牌都是城市的一道特色风景。城市中大同小异的方盒子式建筑物几乎被招牌广告包裹得密不透风,我们的视觉神经不可避免地被这些充满商业气息的招牌广告刺激着,所以给市民和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那些城市街道中的招牌设计。每一个招牌都争先恐后地抢占人们的眼球,肆意张扬的个性导致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时表现出的混乱与无序。招牌设计随意的风格设置让城市本身缺失了个性,城市间的视觉风格越来越雷同,市民和游客逐渐失去了对城市的认同感。所以招牌设计与城市的形象息息相关,必须在设计时注意以下几点:招牌所在的地域性文化特征、街道设施限制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招牌设计对建筑物风格完整性的影响等多个方面,才能有效地恢复和提升城市魅力,增强城市认同感。

1 城市地域性文化与招牌设计

不同的地域诞生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滋养了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文化发展出丰富多样的城市风格。当我们真正走近一个城市,它的形象除了来自于历史的记载和媒体的介绍,最直接的视觉感知来自闯入我们眼帘的各式招牌。对于城市文化水准的判断,很大一部分人会取自对街头招牌的印象,不论你是否喜欢这儿,招牌都会充斥其中。商家总是错误地认为可以通过夸张的尺度、艳丽的色彩、怪异的形态来吸引路人的注意,殊不知这不但不能向行人传达有效信息,反而会打乱城市视觉秩序使之陷入混乱的局面,使人心情烦躁。那么,这些屹立于公共场所中的招牌,自然就不能只顾放大品牌形象而需要兼顾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公众也会因为这种文化气氛的融入而更加认可品牌,自然的招牌设计就关系着品牌认同感和城市认同感,也承载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印象。

比如西安市,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十三朝古都,其雄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每个人都期待着一睹历史名城的风采。如果只顾建设商业城市,忽视城市文化的暗示,导致一座城市将失去与其他城市的本质区别,使得市民和游客逐渐忽略城市的独特性并失去认同感。西安市具有传统与现代并重的特点,西安市雁塔区的大唐不夜城再现了盛唐的繁荣景象,尤其傍晚华灯初上,琼楼玉宇令人流连忘返。其大部分招牌设计也充分契合了汉唐文化的内涵,融入建筑,街道景观之中。木质的匾额上用书法体刻着自家的名号,庄重而大方的形式让古朴的风格在这里衬托出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对城市地域性文化保护的楷模当数奥地利的萨尔兹堡,那里的招牌都是被严格控制的。在萨尔兹堡旧市区里,蜿蜒曲折的盖特德大街吸引了如潮的游客。在这个有历史、艺术文化传统的城市里,古老的石板大街不仅以鳞次栉比、各具特色的精品商店而闻名,每家店铺前以铸铁打造、型制典雅,并且大部分以金色来彰显其高贵风格的传统招牌。就连麦当劳招牌也不例外。(图1)麦当劳的招牌一改往常霸气的红色与黄色,而是变身为精致而华丽的古典风格,自然形态的铁艺招牌融入在地方特色中。这种异域文化与地方特色的温暖结合,不仅不会让人忽略这个快餐店,反而因为这一分尊重地方环境特色的创意用心,让游客对它好感倍增。

再说日本的京都和大阪,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两个城市有怎样的文化差异,那么看看他们的街头招牌就会有所感悟。大阪街头狂放夸张的招牌,与京都小情小调的温和做派所形成的极致对比,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地域文化滋养下所形成的公共性特征的趋同力量。可见一座城市要树立起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鲜明形象就必须考虑城市的地域性文化。

2 街道建筑与招牌设计

城市中的街道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有机体,建筑、景观建设、招牌等各个要素在人们眼中产生不同的张力,张力之间相互作用,只有不同要素的张力达到平衡,街道风景才能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而招牌产生的张力不可或缺,甚至可以影响整条街的风格。在街道中的店面前优秀的招牌设计不但可以担任地标的职责,为建筑单体增光添彩,而且能丰富与完善街道景观设置。

2.1 招牌作为公共空间的地标

当代公共建筑空间环境多呈网络状布局,在错综的过道两边布满了种类繁杂的公共空间,而空间的形式上却往往比较单一,建筑单体的设计也以类似的长方体为主。单调乏味的空间容易让人们缺少方向感和场所感,在陌生环境中体现为紧张感和焦虑感。在这样的环境中,优秀的招牌设计可以成为标志性设施,帮助人们定位定向,缓解紧张情绪。位于西安大差市的一得黄金以其金光闪闪的大型招牌让人们眼前一亮,书法体的几个大字圆润有力,代表着富贵与可靠,从车窗里远远望见它看―次就记得住,熟悉带来的安全感会逐渐转化为对这家店铺的亲切感,再次经过时就有了豁然开朗的喜悦,即使从来没进去过也已经心生爱慕之情。

2.2 招牌与建筑物的关系

街道上不是每一家店铺都有雄厚的财力让自己的招牌成为地标,但每一块招牌都应该融入在街道建筑之中,与建筑物相得益彰,而不是变成建筑的创可贴。在西安的大雁塔广场附近街道两侧皆为仿唐风格建筑,引人进入唐风古韵之中,却偏偏在楼阁之间挂着一块白色与绿色为主的某牛排店的塑料招牌。这样刺眼的组合实在难以让人心生愉悦,没有独树一帜的效果反而破坏了其品牌形象。由于招牌主要是由图形、文字、色彩、材料等形式出现,建筑作为设置招牌的载体与其产生了互为图底的关系,因此招牌要素与建筑形态应成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招牌设计与建筑界面元素结合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招牌的面积与其所在建筑界面面积的比例关系,建筑原本的设计意图不应该被随意篡改,粗制滥造的招牌设计只会破坏建筑和城市的形象;二是招牌设计与构成建筑表面的其他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在美学构图原则及视知觉理论引导下设计。注意大小适中、相互呼应,避免出现凌乱模糊的整体形态,并强调主次关系以免陷入无重点的状态。

2.3 招牌与街道的关系

城市街道中的招牌展示方式可将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街道侧面建筑的门廊、过梁和立面等将广告招牌吊挂、悬挑的方法布置在建筑自身结构上;另一类则是利用支撑构件将广告招牌固定在地面上。可惜目前我国的招牌形态基本是自成体系,与其他要素毫无联系,破坏了街道景观。招牌设计者应主动地考虑到招牌与其他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当然在街道设计时也要为招牌展示留有合理的空间,并将其纳入街道界面景观体系中。

赖特曾说:“有机意味着本质、内在的哲学意义上的完整性,在这儿,整体从属于局部,就像局部从属于整体一样。”街道景观的设置和招牌设计必然存在着整体与局部的必然联系。

城市街道景观被设计成一个有秩序的有机系统,在街道的空间中,如果每个要素的形式、色彩和尺度都能有效地融通到整体的街道景观中,就能创造一种优良的环境。比如,街道的宽度D与招牌的高度最大值H的关系应该是H≤D+视平线高度h。因为人的一般视角高度在45°范围内,如果招牌的高度过大就会加剧逛街时的疲劳度。(图2)街道内的招牌既希望有独立个性,又需要服从于街景的群体协调。在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招牌的处理应注意协调,同时应从人们的心理需求来分析如何使街道具有协调性。当街景中的变化因素与协调重复因素大致成1:1.6的关系时,大脑就会从复杂的个体提炼出整体的统一性。因此街道招牌中的一致性应该大于个性的变化因素,这样才能使整个街道景象在大脑中形成一种和谐的统一美。

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弗洛德街跟第7路交叉三角地带的纽约时代广场,作为美国的文化中心,高容量、高质量的商业招牌信息将时代广场的金融功能与文化娱乐地位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这么密集地商业招牌安置中表现出有序和统一,可算现今城市中的典范了。

3 店铺的个性与招牌

招牌对营造城市文化氛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它本身最重要的还是其商业价值,在街头招揽生意是它的本职工作,吸引顾客的目光,树立区别于其他商家的品牌形象。招牌设计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更要强调企业的个性化特征和设计带给消费者的信任感。在保持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材质、色彩和图形设计等手段来加强店面招牌的吸引力。

3.1 招牌的文字与图形运用

文字作为招牌的主体元素,将其进行图形化设计可以传达出更多的意义。汉字虽然不像英文的字形结构简单便于构图,但汉字的每一个字体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图形,巧妙地利用这些图形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招牌图形元素的应用可以强调趣味性,可以时尚可爱,也可以高度概括、简洁明了、强化视觉质感。通过图形的象征性来直接传达商业信息,不仅巧妙地体现了招牌的个性语言,也提升了城市的艺术性。

3.2 招牌的色彩运用

招牌的色彩应用可以考虑根据区域功能的不同进行规划,尽量避免破坏建筑的整体风格色彩,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在商业区可以考虑丰富的色彩关系和轻松自由的视觉效果;在旅游区特定的色彩风格就很必要了。色彩作为重要的视觉信息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以科学合理地运用色彩非常有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

3.3 招牌的材料运用

招牌所用不同的材料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常用的材料有喷绘布、亚克力、金属、木材、玻璃,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天然石材、竹材、砖料等用来丰富视觉效果。喷绘布成本较低,使用十分广泛,但其表现效果单调,质感单薄并且容易损坏,不提倡大面积使用;亚克力表现力较丰富,结实耐用是一种适合普遍使用的材料;木材和砖料既能保留建筑的整体性又很环保。利用材料的不同质感巧妙构思使招牌设计个性十足且增加了城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