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赏析八篇

时间:2023-06-01 15:51:29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第1篇

我们课题组曾经就英语学习习惯对我校1560名高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据统计分析,造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约占40%,兴趣约占3070,智力约占15%,家庭影响约占5%,其他约占10%。总结发现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因此高中英语教学就要从高中第一学期开始,根据具体教学条件、学生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

一、攻克听力难关。在我们湘西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来说,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很少用英语授课,绝大多数学生接触不到诸如英语广播、电视台播放的英语节目、英语辅导软件、网络上的有声材料等这些能为学英语提供极为方便的学习听说的机会。很多刚上高一的学生第一反应是高中英语课听不懂。因此,在高中入门阶段,教师尤其要加大听说训练的比重。我们可以就地取材,要求学生除了仔细听懂英语老师上课用语,将常用课堂指示语整理打印出来让学生熟悉、教材磁带认真模仿朗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二、养成开口说英语的习惯。英语是一中语言,从学习第一个字母起,就要乐于开口。学习课文时,尤其要把好开口关。每天早晨或晚上要坚持课文的朗读训练。较短的课文要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较长的课文要坚持会改写成短文,并在写好短文的基础上口头复述课文。要养成课堂上大胆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尤其要养成用英语回答老师的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养成积极参与英语课堂的习惯。英语是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学科,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同学们是大有益处的。首先,学生们每一次的课上积极发言都是一次听说的训练;其次,培养积极发言的习惯可以使同学们课堂上集中精力,对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都做出积极的反应,不至于脑子“开小差”;再次,课上积极发言可以使学生们对较难或者模糊不清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要怕说错,不要当哑巴。因此,学生们应该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争取四十分钟的高效率。

四、养成认真记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充分道出了勤记笔记的重要性。老师讲课时,学生们要使自己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转。老师讲的内容都是语言规则、重点和难点,要及时记下来。这样,一方面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致走神;另一方面,以便课后复习,若有不懂,可及时询问。课外,记一些谚语、名句等,作为朗读的材料;也可记录一些生词,以便自己能常常地背诵、记忆。这样,日积月累,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也可以记一些日记或周记,以便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复习即战胜“遗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遗忘的速度减慢。因此复习要及时,要在学后当天进行,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复习要分散复习与集体复习相结合,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但集中复习也必不可少,复习时可先尝试回忆,然后反复阅读教材,对照笔记,记忆掌握重点内容。

六.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作为高中生,从获得英语单词的拼读能力后,即应开始自主学习。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等环节。课前自学可以发现疑难并引起思考,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词典,自己记例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型、典型的表达法进行模仿,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难点,在充分利用课本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英语,保证学生的课前自学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第2篇

习惯就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习惯直接影响我们对时间的使用和效率,习惯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一个人做事的成与败。学习也是如此。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保证、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使英语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使教师得到实惠,为教师减负。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英语老师的首要任务也应该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教学的过程,尤其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

要培养良好的高中英语学习习惯,首先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让学生明白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

1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

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汉语与英语在某些方面有相似的特征,这是英语教学和学习中可以有效利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英语知识的。同样,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更需要注意,这正是造成部分知识学习困难的原因所在。

2初、高中英语学习的纵向对比

和初中相比,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之一是知识量加大,知识面加宽。它能使学生眼界开阔,见闻丰富;但同时也会让学生觉得任务繁重,难以胜任。特点之二是知识程度加深,难度加大。在初中阶段,机械记忆占了主要成份。但进入高中之后,理解记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据统计分析,机械记忆在记忆中所占的比例为:小学一年级是72%,初二是55%,高二只占17%。特点之三是学生的思维由经验型逐渐向理论型发展。到了高中,学生的思维更趋严密,并带上理论色彩,但同时学生感到头脑比以前更复杂一些,心中的问号也以前更多一些。

3高中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间的横向对比

和其他学科相比.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之一是要进行长期的努力。英语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通过短期突击来大幅度提高英语成绩,它靠的是长期的努力。

针对以上几个特点,高中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3.1制定计划,科学安排学习时间: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实是没有明确目标的,觉得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完成作业就可以了。可是这样很盲目,临时的计划很容易因为当天不同科目授课内容和作业量而有变化。学生因此常常觉得很忙,但也只是勉强应付作业,并没有太大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样的学习产生厌倦。有了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但是制定学习计划要有切实可行的短期计划,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的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2培养学生记忆单词的良好习惯。单词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没有词汇基础,学任何语言都是空中楼阁。记单词对于学生来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了,有的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记,却成效不大。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的方法不正确。记忆单词不单单是记忆单词,要从记忆理解到使用,需要反复接触,反复练习。另外还要掌握一些规律。不少同学想利用整块时间一次记忆几十个,而且还希望一劳永逸,记一次永远不忘,然后好几天不记单词。这违背了最基本的规律。单词记忆要有计划,每天不能太多,以五到十个为宜。这样每天负担不重,便于反复复习。对于有些不但要知道拼写词义还要掌握用法的单词,放到具体的句子中去记忆会更好,这不仅能有效掌握这个词汇,长期坚持对句型结构的分析,部分语法的理解甚至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好处。

3.3大声朗读的习惯:大声朗读是东方人学习语言的长处,大声朗读能够加深对语言的感知。我们英语很少有时间听和说,但是我们有英语早读,通过朗读培养语感。老师可以在教室大声读,不仅带动学生,还能自我提高。

3.4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预习和复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是不容置疑的。很多学生的问题还是在于难以坚持。而难以坚持的原因是觉得自己欠缺的东西太多,预习和复习时幻想短期内弥补长期的欠缺,其实就是急功近利,自己给自己增加过重的负担。归根结底还是方法不科学。预习和复习一定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针对当天所学内容,其实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但必须在每天的学习计划中留出这部分时间。

3.5上课会笔记:上课记笔记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要做的事情。有不少同学笔记记得很漂亮很整齐,但是学习效果依然不理想。显然不少同学没有正确理解记笔记的本质! 课堂上记笔记决不是机械的动作,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学生要在领会老师所讲的内容的同时,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将重点部分或自己认为值得注意的部分简明扼要地记录下来,以备课后复习时用。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

3.6建立“错题集”或“锦句集”的习惯:建立“错题集”是高效学习的一个“捷径”,高中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和培养自建“错题集”的习惯。建立“错题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得失, 查补缺漏,节约复习时间,避免做题一错再错。整理错题要放在关键点上,并非做错了就要整理,如果看上去错误一目了然的,就不需要整理。只有一些疑难点和反复出错的才需要整理。逆向思维,错的需要多注意,好的要多积累。学外语事实上是学他人的东西,重在模仿不提倡创新。英语中会有一些非常好的句子,不断的积累这这些句子也是学好英语的有效途径。

3.7重视交流与沟通。有句古话说得好:学而无友,孤陋寡闻。在学习过程中多方交流,互通有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与老师、同学、朋友、及在网络上进行多方交流,将会极大地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高中学习忙碌,学生也出于心理上的因素不太愿意主动找他人尤其是老师交流,这种情况下,老师应主动找学生沟通交流甚至可以“逼迫”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第3篇

一、提倡多开口,培养高中生的自信心

针对高中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状况,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高中生,熟悉教材。对高中生进行严格要求,勤于督促检查,并指导高中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培养高中生用英语会话能力出发,从高一开始,我每节课利用几分钟时间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英语会话,内容有日常生活中的天气,问路和指路,询问病情,购物爱好等,营造讲英语的氛围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高中生们的语言有了一定的积累, 我安排了每日英语值日生汇报,逐步培养高中生单独用英语讲一段话,如每日见闻,谈所熟悉的人,节日,爱好,景色等。一般先安排口语较好的高中生,给其他高中生做个榜样,每个人都有机会。对于稍差的高中生,在课前把任务布置好,帮助他们做好准备,让高中生能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出色, 使高中生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绩,感到自己正在不断进步,有所收获。高中生有了“成就感”就会逐渐消除畏难情绪。

二、以高中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多样化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高中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高中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高中生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外语教学最有害的缺点是讲得太多,练得太少,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高中生什么也学不到。教师利用教学艺术,根据高中生的好胜心、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把所学的内容用多种练习方式,通过启发高中生思维,让高中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引导高中生在大量口语练习中形成能力。使高中生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要做到这些,教师要精心设计,把每一课都导演成高中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语言情境,让高中生比较轻松、自然地达到训练目的,培养高中生良好的语言素质。

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

教师要教高中生怎样记笔记,切记只说而不记笔记。应当指导高中生该记什么,怎样记,格式怎样。笔者认为把解释的疑难点记在书上比较恰当,便于阅读与复习。另外,还应该强调要边听边记,先听后记,千万不能不听只记,这样的方法根本没有用。高中生要尽可能记下老师讲的语言规则、重点和难点内容,使自己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转,同时又练习了写的能力。

四、预习和复习习惯

1.预习习惯。“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前预习就是寻“疑”。预习能为听课做好准备,也是获得上新课主动权的最佳手段。

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内预习,教师都要向高中生提出预习的内容、方法、速度和达到的要求,让高中生明确通过预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严格检查。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引导高中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高中生发现疑难问题,并带着问题听课会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和更自觉地掌握知识。每课学习之前,高中生根据预习要求,有的放矢地研读课文,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基本内容,记录预习中碰到的疑点,教师要指导高中生使用英语词典和其它工具书, 培养高中生利用多种渠道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复习习惯。遗忘是英语学习的一大障碍。保持是相对的,遗忘是绝对的,在英语学习中要不遗忘是不可能的。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减少遗忘, 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英语学习要战胜“遗忘”,就不能忽视强化学习,即复习。为了组织好复习, 教师要向高中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力求具体、明确;要安排好复习的时间,及时进行,不要仅仅为考试而复习,“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要注意复习方法的多样化,如抄写、朗读、背诵记忆等,运用多种感官协同复习,做到脑动、眼看、耳听、口讲、手写,五官并用。这样复习,使用英语的语感就会培养起来,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是巩固知识的主要手段。它可以使知识在记忆中强化、熟练,加深高中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高中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高中生养成经常复习的学习习惯。

五、课外学习的习惯

学习英语仅靠课堂45 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应相辅相成。因此,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 还应重视指导高中生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多读、多写、多思、多想等习惯。

1.课外阅读的习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读是中心活动。从教学实际来看,朗读、精读、课内读总是受到重视,通过课文教学就可基本上实现教学要求。而默读、泛读、课外独力读却是薄弱方面,但又是必不可少的阅读能力。高中生掌握知识, 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囿于课内,高中生可接触的英语知识太狭窄。课外阅读范围更大,有更广阔的天地,每个高中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材料。

2.课外练“写”的习惯。“写”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书写或书法,包括字母、单词、句子、标点符号、国际音标的正确写法。二是写作,即笔头表达,如作文、写课文概要、写信、便条、通知、日记等,体现了自我运用的要求。

书写技巧是一种习惯,写得快,写得好的高中生学习效率必然就高,为此,从一开始就应培养高中生书写的习惯,严格要求高中生认真观察, 努力在大脑里形成鲜明而精确的视觉表象,训练高中生的拿笔、下笔、运笔和连笔、顿笔、停笔等,使高中生养成看———想———写一体化,或动眼、动脑、动手一体化的良好习惯。这样,既可节约时间,又能培养对“写”的兴趣。

3.课外勤思多想的习惯。中高中生记忆力好,肯下功夫学,但很多高中生上课“老师讲,我听;老师板书,我记;老师布置作业,我做。课后死记硬背,过分依赖教师和教科书,往往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一旦离开教师这个“拐杖”就不知所措,其结果是:高中生整天在“题海”中挣扎,学习被动,效率不高,真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因此,教师要培养高中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学会自己支配课外时间,自己整理、感悟已学知识。每节课、每个单元学完后,要求高中生自己进行整理,包括课本、笔记、练习等,找出自己的知识缺漏,即是补救。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第4篇

学习习惯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制定有效的计划

要想把学习成绩搞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了计划就不会手忙脚乱,就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恰当地分配精力。有了计划就拥有了正确的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的方向。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长远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的短期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其学习效率。

2.做好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高中生学好英语新课,取得较高学习效率的基础。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课前自学的一种主要方法,就是通过阅读教科书,独立领会教材知识,把握概念的本质与内涵,分析知识时要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就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目的是为了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3.专心上好每节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上课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知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它要求学生要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眼到、心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和重要句子,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知识内容记住,做到当堂消化。

4.务必勤记笔记

有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有必要。”因为笔记是一种永久而系统性的记录,做好笔记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也非常重要。记笔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提高学生浓缩信息的能力。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和新观点,听课笔记可用自己的话,也可用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提纲挈领地记录。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应扼要地记些笔记,做些索引、摘录等,这对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都大有好处。

5.及时复习巩固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第5篇

【关键词】自我锻炼习惯;培养;高职体育教学

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强烈的体育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体育教学效果。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还对其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些,在高职体育教学期间,要努力提高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促进良好自我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

首先,是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体育教师对于技术动作的讲解、示范,要正确、规范、准确。并且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练习过程的全面指导,也就是练习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体育练习过程中,体会到练习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正确的、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其逐步培养良好的自我锻炼的习惯。

其次,是在体育教学中,也要积极培养学生自我练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在教师教学和指导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技术动作,独立自我练习,自我提高的过程。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技术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自我锻炼身体的方法,而且还从中培养了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指导学生掌握良好自我锻炼的方法

正确的、科学的运用体育锻炼身体的基本技术、原理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才能更好的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反之,则影响锻炼身体的效果,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身体的伤害。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术、原理和方法的培养和传授,使之掌握自我锻炼身体全过程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身体的兴趣,并建立良好的自我锻炼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自我锻炼身体的习惯

形成良好的习惯,是需要个体自身意志与毅力努力的结果,并且只有通过学生经过严格的要求、刻苦的训练、艰辛的努力而实现的。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它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促使学生为之奋斗一生。

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所教其学生们的具体情况,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制定科学的、严密的、有计划的教学内容,有步骤的让学生在练习中反复得到训练和提高,使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和训练中,熟练的掌握技术动作,并完善练习过程。同时,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也要经常指导和检查其练习情况。只有这样,通过学生的自身努力,和教师的指导,才能逐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总之,高职学生良好自我锻炼身体习惯的形成,是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协同配合才能完成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辉.对高校体育课程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J].当代教育研究,2006,6(12):

94-95.

[2]粘忠宜.坚持特色项目教学,探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出路[J].福建体育科技,2006,25(4):60-61,64.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第6篇

>>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浅谈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浅析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浅析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习惯 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一开始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字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段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更应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倾听老师和同学的评价,才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也确保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活而不乱,学生的兴趣盎然。

答问机会要多: 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手授必缺乏让学生参与的意识,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缺乏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

课堂动静要结合: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因为讲授需要通过练习加以消化理解和巩固运用。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设计的艺术。单调、机械的练习形式会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下降。因此,在练习过程中采用一些小游戏、小竞赛,调节学生的情绪。如,我们在学习十以内的口算加减法时,由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计算方法,如果再反复讲怎样算,同学们会一点兴趣也没有。于是就在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上下功夫,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奖惩要分明: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做到认真的听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此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都“动”起来。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及时对好习惯进行鼓励、表扬,奖励一个笑脸,一颗红五星,以他为榜样,让大家学习他.以榜样带动大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对于不良习惯也要及时给予纠正。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进行正确解题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解决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做题时,首先学生应正确理解题意,读懂题目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

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四、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质量;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两次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从学生刚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至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的书写,都要养成对已做作业进行再思考的习惯。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第7篇

【关键词】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所谓习惯,是指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的倾向。良好的习惯,对人的成长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初中生,随着心理、生理的变化,处于叛逆期年龄阶段,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是使健康人格的形成,又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德育工作更应该注重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1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1.1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指出:“良好的习惯是人类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不断增值的道德资本。”教育家洛克甚至断言:“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根结底为培养儿童的良好的习惯。”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的养成,莫不由“渐”而来。做人是挺难的,一定要从小减少许多问题。“慎始而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由此可见,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培养一代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且,这对于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青少年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1.2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

新时期,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是必须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高素质的公民。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是成长中的小公民。他们道德素质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从长远看,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青少年道德教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广大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重中之重。青少年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是处于生长发育中的社会公民,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他们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

1.3抓好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就现在初中生状况来说,他们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学生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初中学生正处生理变化阶段,心理要求独立、自作主张,但缺乏把握好自己的能力,小学升到初中又是从严格管教到逐渐向自觉自立管理的过渡阶段。现在农村留守学生增多,学生行为习惯差,抓学生养成教育,抓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4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就我国目前中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又忽视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个尴尬事实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居然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当程度的行为习惯教育和基本的道德教育,为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补课。可见,培养青少年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青少年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另外,从行为习惯的培养人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养,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青少年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

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学校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二是培养学生把良好的行为作为一种习惯。其中活动的开展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只有坚持不懈的去规范,良好的行为就能够成为习惯,才能称得上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1组织活动,规范行为,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在每学期开学可以组织学生诵读行为规范诗歌,日常行为规范歌、一日常规歌,组织师生搜集、制作诗歌和诵唱诗歌活动。借助多媒体和校园广播的诵唱,通过此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知道良好行为习惯的标准。

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经过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因此教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根据思想品德教学的需要,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让学生在锻炼中反复训练。同时教师还要经常督促检查,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与激发学生对习惯的兴趣相结合

兴趣指的是对某种活动产生的积极情趣,从而逐渐形成习惯。要让学生在整理书包习惯养成中寻找乐趣,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兴趣,如:从每节课课前谁最先放好书本,谁能迅速的拿出学习用品的比赛中激发兴趣。并且能体验到良好行为习惯带来成功的愉悦,他们比赛的过程是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

3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因素

3.1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服饰,必须具有示范作用。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并且去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的每时每刻都能感受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逐渐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习惯。

3.2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第8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习惯;良好;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18-01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有效进行学科学习的重要保障,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保障学生高效进行学科学习的条件之一。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化学学科学习经验,因此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的大好时机。本人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希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科学习习惯,使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更好地获取知识。

1.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教师在培养高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化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更好地进行学科学习。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化学学科学习经验,因此学生能否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化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日常的学习中就会产生更加强烈的激情,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化学学科学习,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就显得更加水到渠成。

2.培养学生听课的好习惯

现代教学主张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讲解依然必不可少,尤其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2.1通过听课消除知识盲区。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学习的化学知识点还较为基础,然而对于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化学学科学习而言,对很多知识点的掌握,都需要教师的讲解与指导,否则在理解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极大的偏差。

2.2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学生听课的过程,既是理解知识点的过程,同时也是记忆知识点的过程。现在教学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课堂要效益,学生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听课习惯,那么就能够在课堂上及时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对学生如此重要,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呢?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认真听讲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悬念,学生为了得到答案,自然会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化学虽然是一门研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现象的学科,然而学生想要学好这门学科,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良好的思考习惯,不仅对学生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化学学科学习也有重要意义。高中阶段学生的精力十分旺盛,记忆力很强,然而学生却不善于思考,因此,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思考习惯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并积累了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思考习惯的方法。

3.1巧设悬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思考的乐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思考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思考并不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学生一旦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即使在教师没有设置悬念的情况下,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

3.2通过化学题目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学生在独立做化学题目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灵活应用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思考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化学题目的作用。教师应该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及时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目,引导学生在做化学题目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

4.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好习惯

化学是一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一些现象的学科,因此为了学生更好的进行化学知识点的学习,同时也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学习的知识点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好习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遗留了很多环境问题,例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我们不仅肩负着治理污染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保护环境的重任。

化学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很多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化学知识的应用加以解决。高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只有具备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意识与能力,才能更好地认识实际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好习惯呢?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将很多知识点以生活中的例子为支撑呈现在学生面前,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意识与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教师在讲解与大气污染相关的知识点时,可以与现实生活中的雾霾天气为例子,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更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5.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