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31 15:00:37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第1篇

一、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应围绕第一课堂教学内容,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合理延伸和适当补充

开展第二课堂的科技活动,能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和提高深度难度,所以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因此“第二课堂”应服务第一课堂,配合第一课堂,其活动计划在本学期教学计划确定后,根据教学进度、内容要求,按照每章节内容计划,围绕第一课堂内容适当地组织进行。例如在刚开始学习电学时,我们安排了“电荷的产生”实验;学习电表应用时,安排了“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的内部结构”,在第四章电磁感应的学习中安排了“电动机与发电机结构观察”等。总之,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及时深刻理解和巩固课堂知识,另一方面为实验课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在学生实验中经常用到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箱等仪器,对它们的不同量程的原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掌握,但对其内部结构却没有机会观察,觉得神秘。我们安排这方面的活动后,学生看到并懂得了课堂讲过的并联电阻的分流作用和串联电阻的分压作用,对电阻的连接和量程的关系有了直观的理解。

二、第二课堂是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场所

开展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打破第一课堂的局限,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学生跟先进的学校学生相比,突出的不足之处是动手能力差,知识面窄、掌握的科技信息量欠缺,创造精神欠缺,应多安排实践性活动,接触社会,接触科技信息,多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要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与现代科技发展相适应

如何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扩展到生活实际中去?我们开展了“家电线路结构观察与简单维修”、“照明线路观察及常见故障排除”等活动。我们对每一问题进行质疑、启发,使学生们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只有掌握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才能对人类有所作为。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处理一些常见问题的应变能力,并为后续的电工、电子等课程也奠定了基础。为了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科技高速发展的状况和现代化设备,带领学生参观科技成果展览,举行科技讲座,介绍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讲述国家建设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等。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到国家建设需要的是懂科学会技术的人才,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这便是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第二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对某些问题,某些规律,某些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取证或查阅参考书籍、收集相关的材料进行推导、解释、论证获取比普通的学习得到更多、更广、更深的认识。学生在取证,实验,调查等的活动中,其思维处于广泛的联想状态,并要求具备严密的思考能力,开展这项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超导现象”、“生活中的超重与失重”、“手机辐射”、“红外线电动按摩”、“蔬菜大棚的功能”、“磁场对生物的影响”等,都可以成为第二课堂的教学研究内容。要求学生将研究成果写成研究报告或小论文。这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和探索的精神,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开展第二课堂给同学们提供了很好的社会实践机会,使同学们更加关注生活,很好的培养了调查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学们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创新意识、探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与抽象思维的能力等得到了很大提高。

开展第二课堂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也给学生一个表现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才华的机会。通过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吸引较多的学生参与,有较大的影响力,可以大范围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发散思维的培养。

第二课堂是补差补缺、因材施教的场所。科技小组是面向有兴趣爱好有特长的同学。对于好学生,让他们 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巩固兴趣、发挥特长,以他们为主参与各项竞赛,起到榜样作用,并委以组织领导职务。对于学习有困难,思想品质有缺陷的学生,注意发挥他们一技之长、培养好的学习品质,密切师生关系,沟通情感,以减缓课堂教学的压力,淡化他们的消极情绪和负面影响,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第2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效;新课程理念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然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往往是体现“以教师为中心”或“以教科书为中心”,而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方法和策略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只能被动地、机械地进行学习。而课程改革所体现的新教学规则要求我们的物理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有大的突破。所以,教师要想充分发挥物理的价值,要想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巧,也能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就必须要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以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点对如何实现高效的物理课堂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搭建自主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课堂,将不再是教师的“天地”,应该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而且,《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还指出:“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不难看出,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我采取了自主学习的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明确本节知识点包括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和适用条件。其中,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和理解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之后,我又引导学生事先做到这些预习:(1)机械能守恒定理是怎样推导出来的?(2)机械能守恒定理的使用条件是什么?(3)机械能守恒定理与动能定理在使用范围上有什么区分?……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学,并能掌握机械能守恒定理的基本内容。但并不是说,教师在这个过程就没有事情可做了,此时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自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以保证自主学习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借助物理实验,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实现,拉近学生与物理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价值,充分发挥实验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教学环境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从而为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伏安法测电阻》时,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本实验的基本原理:伏安法测电阻的基本原理是欧姆定律R=U/I,只要测出元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即可由欧姆定律计算出该元件的阻值,经常使用的方法是伏安法和半偏法。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测量出电路的系统电阻,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小组自主实验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借助电池组、电压表和电流表、开关、导线若干、待测电阻R等仪器设计电路图,之后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得出当Rx远大于RA或临界阻值时,采用电流表内接,系统误差使得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即。当Rx远小于RV或临界阻值时,采用电流表外接,系统误差使得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即。

这样的自主操作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保证高效物理课堂的顺利实施。

三、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物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生活中所用的电、光、热等都与物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将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引入课堂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帮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理解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并提高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以此来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圆周运动》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导入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小球在水平面内圆周运动;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动画以及花样滑冰视频等,目的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圆周运动,明白圆周运动的特点,进而将学生引入正文的学习中。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的是成功的一半。”形象的、生活化的展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前提工作。

四、创设和谐环境,营造轻松课堂氛围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处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的师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那么,我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呢?该如何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呢?我认为,合理、真诚的鼓励性评价就是改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环境的方法之一。所以,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师要改变传统终结性的评价模式,采用形成性评价;要改变只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让学生在教师准确的分析与评价中学会认识自己,并找准自己的优缺点,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以积极的心态走进物理学习中,最终大大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就是要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允成.浅谈如何打造高中物理课的高效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第3篇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课堂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主阵地,所以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入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科技发明和创造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教材的设计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展示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通过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观察,让学生总结、概括、抽象出物理概念、定理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深刻体会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避免概念、定理的抽象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科学、热爱科学,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

2.结合物理学史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物理知识以及物理学的发展过程,选择恰当的物理学史材料,以材料中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为基础,有机地渗透有关历史、社会和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精神,同时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例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也可以将物理学发展过程与当代科技进步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意识。通过这些物理史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蕴藏的奥秘,学习科学家们探究科学的方法以及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知道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

3.强化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很多物理知识也是需要实验验证的。所以,平时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分组实验,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实验,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观察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课堂演示实验,不能停留在教师动手实践上,应尽可能让学生上台演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分组实验时,教师可以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实验步骤展开,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与书本知识矛盾时,要组织学生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情况填写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情况设计实验习题,让学生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二、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科技意识,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1.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课外活动

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这些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2.督促学生读些相关的科普读本

科普读本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物理科技读本很多,教师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有选择性地帮助学生选择科普读本,以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大有益处。

3.开展物理科技小制作竞赛活动

物理科技小制作竞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科技意识,还能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平时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简易收音机、针孔照相机、望远镜、设计楼梯电灯的开关电路等,这些科技制作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科技的认识,让学生在科技制作竞赛中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4.定期举办物理科普知识讲座

通过科普知识讲座,让学生不仅获得科普知识,同时启发学生用科技的眼光看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举办科普讲座时,首先要认真选择材料,收集学生最感兴趣的素材,比如:军事科学、航空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以及近几年对人类贡献较大的科学家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养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资料在科普讲座上进行专题交流,还可以利用黑板报或手抄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等。

(责任编辑易志毅)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第4篇

关键词:电子线路;小组合作;实践;探索

新时期下,电子线路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来自企业和学校双方的影响,学校结合企业的用人模式调整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应用型人才;随着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对职校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但是当前大多数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参照了普通高校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即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知识被动传输的模式。受其影响,学生所收获的理论知识多于实践操作能力,这就与“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相悖。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践的“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就有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和实践魅力。

一、小组合作探索的意义、价值与表现

(一)小组合作探究的意义

在电子线路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是通过将课堂教学内容项目化管理与分配的方式,分配各小组合作,各小组通过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合作完成教学课程中的部分任务,最终合并班级任务,从而达到整个课堂教学项目。这一方法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促进了课堂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过渡的转变;给学生动手操作带来机会,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提高;同时也转变了教学模式,简化了复杂的、理论性极强的电子路线教学内容,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校企培养优质人才提供了保障。

(二)小组合作探究的价值

在当前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之下,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学校也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发现不足,结合社会需求,改进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与效果。在电子线路等理论性极强、教学内容复杂、实践操作要求高的课程中,小组合作探究不仅可以轻松实现“三个转变”,更是最大限度地将实践引进课堂,成为了新时期下职业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方案。

(三)小组合作优势的表现

在电子线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课堂的科学分组和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上。课堂分组方面,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要求对课堂资源进行科学的划分和整合,针对不同基础的同学,科学地分组,实现优秀的带动普通的,普通的影响较差的,这一划分方式极大地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结构,有利于提高整体课堂效果。学生兴趣方面,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可以结合自己的实践操作,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且小组的模式之下,教师通过奖励和竞争的方式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设计

(一)科学分组,项目化分配教学任务

在设计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科学划分任务、科学分配小组成员。在人员分配上,要充分考虑学生基础的差距,每个小组划分1-2名优秀的学生来带动小组合作探究,从而带动所有,补齐短板;任务划分上,将复杂的教学任务项目化管理,分配各小组完成项目内容,从而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导向,将奖励机制带进课堂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一个极好的锻炼,对复杂的教学内容和枯燥的理论知识也是一个很好的分解。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时候,将奖励机制带进课堂,教师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同学进行激励,对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是很好的提升。

(三)延伸课堂,促使学生自主研讨提升

在开放实验室的前提下,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延伸到课外。对于复杂的、深奥的电子线路教学内容,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索和学习之外,要充分利用延伸课堂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梳理好可以由学生自主讨论完成的任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电子线路中的复杂问题、已经学过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三、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几点注意

(一)评价机制要完善

小组合作的成果是整个小组学习能力的主要表现,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中激励机制对学生的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作用,评价机制也对学生的积极性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性。教师要通过评价机制,及时掌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做好调整,奖励优秀的同时,也要鼓励基础薄弱的学生。

(二)监督机制要存在

监督机制要存在,是为了杜绝小组成员在合作完成任务时投机取巧,将任务包办给组内基础较好的学生。其目的在于敦促小组所有成员合作完成学习内容,从而起到实践锻炼的效果,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不仅能够实现“三个改变”,更能够极大的将实践与课堂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有极大的提升作用。但是,对这一模式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课程和班级学生状况,不能盲目套用。只有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适当的应用,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电子线路教学由于内容复杂、原理枯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无论是对课堂质量,还是人才培养,都是极具推动力的尝试。

参考文献:

[1]谭学文.新时期小组合作在中职电子专业课堂实践中的运用[J].西部皮革,2016,04:292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第5篇

【关键词】普通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普通化学是整个化学学科的导言,它将叙述化学科学的事实与理论化学解释相互穿插,简明地阐述了化学学科的一般原理,是高等工科学校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和工程之间起着重要桥梁作用。普通化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和物质结构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框架,并能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处理环境污染、能源获取、各类材料制备、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问题[1]。在我校,普通化学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普通化学存在教学内容多、授课学时少、教材更新慢、教材与教学内容不配套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足、学习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我院无机化学课题组周旭光教授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相关改革,先后出版了《普通化学实验与学习指导》和《普通化学》教材。其中《普通化学实验与学习指导》从2009年开始使用以来,深受学生的欢迎,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普通化学》新教材已于2011年9月出版,并已作为建筑环境专业本科生普通化学授课教材投入使用[2]。而如何在《普通化学》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巩固普通化学的教学改革成果,将是课题组下一步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一方面,必须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不能一味地照搬教材,而忽略了化学知识与专业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必须了解学生所处的年级特点,不能全部采用“填鸭式”教学[3],而忽略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主动创新能力。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探索新的途径来提高普通化学教学质量,在实践中深化和固化普通化学教学改革成果。

一、结合专业特点,精炼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对于非化工专业的本科生,学习化学知识不是为了培养化学家,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化学思维,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他们学习建筑类专业的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吃透新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必须结合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和专业需要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应该通过生动直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和细节放大等手段,多层次、多角度地讲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化学理论深奥难懂和课时偏紧等难题。比如:在讲解酸碱缓冲溶液时,利用播放flas课件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对酸碱缓冲对的认识更为具体直观。同时,在有限学时的教学过程中,精炼课堂教学,合理分配教学时数,从学科的交叉性出发,在课堂教学中更新与建筑环境专业后续课程相关的化学知识,将与专业相关的应用实例引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具体的实践中。

二、结合学生的年级特点,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与其他院校多为大一新生开设普通化学课程不同,我校建筑环境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修读普通化学。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1年多大学生活和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开始尝试独立思考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也有部分同学在大一期间就学习懒散,随着课业任务的增加,会因为自身控制力不强而放弃学习,得过且过。因此,在教学期间,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精炼教学内容,除了“教师讲-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不断启发和引导学生,加强师生互动,并通过分组讨论、学生互评等方式加强生生互动,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习差的同学共同进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针对大部分学生对电池正负极的概念比较模糊的现状,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别从常用标准电极电势表中选取几个电对,以抽签的方式分组配对组成原电池,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加强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三、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校建筑环境专业的普通化学课程总学时45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5学时,实验10学时。以往考试成绩是作为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必须的重要手段,考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督促学生的学习,检验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4]。很多学生平时学习松懈,期末考前突击,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考试结果也不能真实反映一个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因此,在理论部分考核方式上不仅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在平时多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遵守学校有关成绩管理规定的情况下,适当减少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从80%下调为70%),增加平时成绩比例(从10%上调为30%),增加与专业相关的综合性知识问答、分专题分组布置作业,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多交流学习经验与体会。实验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从实验的准备、实验的态度、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上学期期末开始,普通化学成绩考评方式调整为:总成绩=课堂成绩+实验成绩,课堂成绩占90%,实验成绩占10%。课堂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笔试70%。平时抓的紧,大部分同学们感觉期末应考较为轻松,还可以缓解期末同时应对几门专业基础课的压力,大大提高了及格率。

四、更新实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兴趣

普通化学实验学时较少(10学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动手能力,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注重基础、突出能力、体现应用,加强实验教学,删减实用性和趣味性不强的实验,增加了一个趣味实验(振荡反应)和一个制备实验(无水硫酸铜晶体的制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优良素质,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通过上述途径,学生们开始重视平时的学习与总结,能够抓住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充分发挥出主动学习的能动性,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邓建成,王学业,周元清,苏国军. 工科普通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2005, 83(1): 32-34.

[2] 周旭光. 2011. 普通化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 王震平,刘媛媛,杜金花,李国祥. 普通化学课程教学方法思考与实践[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19:99.

[4] 金秋徐,翠莲,胡晓娟,潘振良,等. 普通化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探讨[J]. 课外阅读:中下,2012,14:12.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第6篇

(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上好《电工技术》的第一堂课是讲好《电工技术》课程的先决条件。可以采用生活经验引入法、设问引疑法、悬念激趣法、实验引入法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后续的理论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电工技术;第一堂课;悬念;演示实验

《电工技术》最为工科的基础课和核心课程,普遍存在难度大、挂科率高等问题,如何提升《电工技术》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觉得上好第一堂课非常的重要。第一堂课即指学期开始的第一堂课,也指每章的第一堂课。如果能在第一堂课上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对于后来的教学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上好第一堂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认真上好绪言课。教师多介绍一些电工理论在生活中、生产中、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以及与学生生活体验联系密切的事例,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无处没有电,电工技术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联,电工基础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加学生对电工基础学科的亲切感。其次,教师要讲清本课程与专业理论课及实习操作技能课之间的关系,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最后教师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一些方法。这样,先入为主,无疑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会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情感,使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而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形象,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去。其导入方法必须依据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基础进行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生活经验引入法。它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联想,自然地导入新课。例如,照明电路为什么忽明忽暗?变频空调为什么比定频空调省电并且昂贵?而短路跳闸时电力系统中又会产生哪些异常现象?电费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耳机与MP3的阻抗匹配等,这些都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就是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设问引疑法。在课堂教学之初,认真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联想,或渗透本课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串联谐振时,可以这样引入课题的:“大家都用过收音机吧?普通收音机如何调台?调台时到底调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收音机杂音较大,而有的却很小呢?短短的几个似懂非懂的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过来了,学生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倾刻活跃起来,并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之中。本节课就可沿着这几个问题逐渐展开。

3)悬念激趣法。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时,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成情况,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出简单的介绍。学生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很感兴趣,他们会不断向教师提出问题。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把探究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磁悬浮列车的安全性是如何得到科学保障的。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了。

4)实验引入法。演示实验不受场地限制,占用课时不多,操作简易方便,现象明显,且可边演边教,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使学生住意力集中,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的印象,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电工技术》中演示实验较多,成功地演示好每一个实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授电磁感应现象时,演示实验的演示可以使抽象的电磁感应定律的教学变得具体生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为后面的理论讲解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例如,在讲单相或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时,首先应找一台单相或三相发电机,拆开让同学观看其结构,条件许可时还可演示一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些基础上再讲解原理时,学生一般都会主动思考,配合教学并且对学习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此外,还有我们较为熟悉的开门见山法、类比引入法、复习引入法、演示现象导入法等,可以根据本章节的具体内容灵活选择。总之,只要我们敢于面对现实,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一定能讲好《电工技术》的第一堂课。

参考文献

[1]翁亦飞,王瑾.电工课学习兴趣培养的几点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8):54-55.

[2]颜莉.电工电子技能教学的几点体会[J].科学文汇,2009.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第7篇

 

一、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微课”的概念最早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提出的。2013年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微课比赛,反响非常热烈。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1.教学时间较短:“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微课集中某一知识点和技能点,教学主题聚集,教学目标明确,课程资源量小,适合网络学习和移动学习。

 

4. 使用广泛。微课应用面广,适合不同对象,教学效果显著。

 

利用微课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实现了教学的大跨越,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现状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相关专业普遍开设。本课程的特点是信息量大,知识面宽,涉及包括电工基础、模拟应用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电类课程;包含强电、弱电的各个学科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上内容抽象,学员普遍感到难学,教员也感到难教,和其他课程相比往往有“出力不讨好”的感觉。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仍然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采用的是“灌”、“输”,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接受现有的知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无学习兴趣可言,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学员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对学员进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依附于知识体系的课堂讲授,高职学员本来就基础理论知识差,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高职生感兴趣的是动手实践,这也是高职教学的特点。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还是停留在定理定律验证、简单电路、元件的测试等简单实践,缺少新器件、新技术的引入,或者是教员直接把整个实践过程详详细细写好,给学员讲解得清清楚楚,让学员依葫芦画瓢,按教员讲的一步步去做;有的甚至先把线路连接好,只让学员看,不让学员动手。导致学员在实践教学中难以有动手操作的机会,独立操作自由度几乎为零,导致学员的专业动手能力极差,根本不能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学员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微课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目前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的人才,将微课融入现代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中,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可以将微课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根据学员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员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例如:“可控硅”这节内容,将事先制作好的可控硅引脚判别与可控硅导通性能测试的微课视频,让学员在课前先观看视频,对可控硅这个元件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帮助学员更快的理解与掌握这部分内容。

 

2.新课导入。教员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员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员看此视频。例如:“多谐振荡器”这部分内容,就可以通过播放报警器视频,然后再引出报警器电路实际就是多谐振荡器的形式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

 

3.知识理解。教员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员探究规律。在学员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例如:“二极管”这部分知识操作性强,教学中多借助实验来辅助教学。我根据以往教学的经验,利用课件和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制成了教学案例,效果不错。将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实验录制成微课,教员可以直接通过微课作为该知识点的讲解呈现给学员,学员课外也可以通过看微课视频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4.课堂辅助教学。微课的讲解内容时间较短,但是内容质量却是浓缩的精华。教员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微课辅助教学,将课堂中不易理解或者无法呈现的内容通过微课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便于学员对知识点的更好把握,也可以适当调节课堂气氛,集中学员的课堂注意力。在课堂的授课过程,教员可以自己根据课程安排控制微课的播放进度,进行适宜的知识讲解,帮助学员理解记忆,并且可以依据教材与自己的理解对微课视频进行修改,使之更符合课堂讲解的步骤。通过微课的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员与学员之间的学习交流,也带动了教员的积极性,增加学员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质量。

 

四、微课应用的注意事项

 

1.要注重导入环节。微课时间短,不允许在导入环节花费过多时间,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与课堂教学紧密关联,并力求做到新颖独到、引人注目。

 

2.要重视讲授线索。尽管所有的课都要求讲授线索清晰醒目,但在微课的讲授中,更要求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显露出来的是内容的主干。

 

3.收尾要快捷。一节课的小结石必不可少的,它是内容要点的归纳、指出和强调,目的是使得讲授内容进一步突出,好的总结往往给一节优质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教学模式改革和学习方法提供了新的途径。实践证明,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应用微课,提高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员学习的兴趣,并提高了教学的效果。随着微课资源的建设和发展,微课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并广泛应用。

电力知识科普小课堂第8篇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我、喜欢我。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我担任四、五、六年级的科学,成为学校专职的科学教师,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们学校也申请了科普学校,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

工作更加完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的:

1、课前准备:课前要备好课,一定要准备好科学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实验非常重要,所以,我会提前准备好,如果仪器室没有的材料,但是为了上好课,我就自己找材料或动手制作。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节课的总拿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在根据每节课堂上的情况,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因材施教,有效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

3、研究教学方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我教了三个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各年级的科学教学内容及重点培养方向不同,所以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另外,一个年级的几个班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各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学习态度上重视科学课,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实验操作,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多鼓励,多使用加到好处的评价性语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

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做到自主探究,使科学课成为孩子们心目中一门有趣、重要的学科。

5、做到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课堂表现不好的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不能一味地批评,要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改变学习态度,学习才能有进步。

6、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不懂就问,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开展科学活动,全面普及、注重提高。

科普活动是科普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我指导学生进行的科学活动如下:

1、指导学生在学校、家庭及社会进行“家庭和学校节能减排调查”和“一次性物品使用情况调查”活动,使学生对科普知识有了些了解,更加深了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了解,也懂得了平时如何在自己的身边做好一些节能、节水、节电的方法。

2、让学生制作科普手抄报,使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

3、开展读科普书籍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以达到从课外书籍上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的目的。

4、成立科学兴趣小组,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操作,展示自己的科技才华,活动的目的不仅对学生进行科技素质

教育,更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科技带来的快乐,在活动中注重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

四、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这学期为了扎实地推进新课程,我积极地去外校听科学交流课,多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还积极参与学校分配的各项活动,协助其他老师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有老师请假,也能够服从学校安排,认真代课,批改作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更好。平时能及时把工作情况、问题、困难向领导请示、汇报,并得到领导的鼓励和指导。同事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五、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书到用时方恨少,没办法,只能平时自己多看些杂书了,在头脑中多储备一些知识,这样面对学生的难题时,能够坦然相对。另外,多争取外出听课的机会,以学习外校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先进理念,自

我感觉在教学理念上,在自己的教学中为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一套思维。另外,我还趁假期参加河南大学的本科进修,希望自己能够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