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公允价值评估方法

公允价值评估方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22 16:32:14

公允价值评估方法

公允价值评估方法第1篇

关键词:资产评估 公允价值 联系 前景

一、引言

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开始执行,逐渐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全面趋同。新准则提出的公允价值计量成为改革的一大亮点,受到广泛的关注,例如,新准则中指出,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等会计业务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而在此之前的企业会计准则比较着重于历史成本的计量方法。利用资产评估结果作为会计计量基础在国际上已广泛应用:如国际会计准则中明确鼓励,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法时由专业评估师对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在美国, FASB曾明确提出“公允价值的估计应当建立在评估技术结果的基础上”。在我国,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会计业务多样化,资产评估准则日益完善,资产评估在会计计量中发挥重大作用为势所必然。

二、简述资产评估与公允价值计量

1、资产评估概述

资产评估是指专业评估机构和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根据特定目的,遵循评估原则,依照相关程序,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运用科学方法,对资产在某一时点的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资产评估的日常应用有:资产交易、融通资金、资产清算、债务重组等,这些项目大多会涉及会计计量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有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比较法三种,针对不同的市场经济条件及评估客体自身特点,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评估。目前机器设备、房地产、无形资产、企业价值和商誉等的评估都已有明确的准则规范,在企业现实交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概述

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被表述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定义与国际准则类似。公允价值的应用有三个层次:第一,当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第二,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第三,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资产,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这些规定使得资产评估对会计计量变得重要。公允价值的运用强调资产的现时价值和预期经济利益,这点与资产评估的宗旨不谋而合,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通过对资产的计量,为公司决策层提供了资产预期经济价值的参考,符合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资产评估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关系

资产评估是以提供估价意见为目的的专业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不仅在评估理论方面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而且在实务方面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评估结果是评估人员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得出的,具有客观公正性,能够满足公允价值计量提出的要求。而新会计准则虽然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是并未对公允价值的在实务中的具体应用作出确实指导,会计人员在需要对资产作出公允价值模式下的确认与计量时,资产评估的结论就成为会计计量的依据。评估师在进行资产评估时,也需要大量参考使用会计账务数据、财务指标及财务预测数据等。

四、资产评估在公允价值计量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是现阶段我国的资产评估市场并未完全成熟,相关人员的执业水平参差不齐,公允价值的应用存在着隐忧。首先,公允价值计量在目前我国市场很可能成为一种盈余管理手段,由于资产评估方法多种多样,会涉及许多存在争议的参数,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评估师的主观判断,这就为企业管理层利用公用价值计量操纵利润提供了可能性,例如:公司高管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人当期损益,改变了通常的收益观,使企业盈余的弹性增强,企业管理层在需要时,就会利用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权,以新的盈余管理手段来创造账面利润;又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由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多变、不同评估师所获得的信息数量不同、采用的评估方法不同等因素,对同一资产进行评估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公允价值,某些存在利益相关关系的企业,会利用公允价值难以准确认定这一特点进行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活动来制造虚假利润;其次,公允价值计量会增加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波动性,由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的变动将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而公允价值在评估时受经济环境、供求情况、市场预期、企业信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容易导致企业财务信息随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波动,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全面收益,误导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加之在某些情况下,市场信息失灵,价格波动与企业经营决策的无关性都会导致公允价值不公允,这些都会最终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上,导致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针对以上所述的缺憾,为有效降低因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企业财务报告风险,充分发挥资产评估在会计领域的作用,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对资产评估进行改进:首先,要统一资产评估和会计的口径。由于受各自学科的局限,二者对很多要素都有不同的解释,有些概念在新准则中已经取消,但在资产评估准则中却还存在,有些会计科目已经更换了名称.但是评估准则中还在使用,这都对资产评估在会计计量中的应用带来滞碍;其次,资产评估行业要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加强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监管。资产评估和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都还处在起步阶段,具体操作规范还未出台,政府公众的信服力有待提高,这些都需要一个完整详细的资产评估准则及准则规范的出台;最后,要提高评估人员知识结构水平,健全资产评估师管理制度。这对提高资产评估行业的社会公信力,促进资产评估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公允价值评估方法第2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评估 博弈论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等特殊业务和事项的出现,历史成本计量已经显现出相关性不强等不足。应运而生的公允价值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从现实来看公允价值计量已在部分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支持者声称公允价值能够更好地提供相关财务会计信息,准确地反映公司基本经济状况。然而,反对者认为公允价值的评估问题让其可靠性受到严重挑战。金融危机更是让公允价值再次成为众矢之的。尽管对于投资者来说公允价值信息比历史成本信息更加有用,但当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增加不足以弥补其可靠性的丧失时,公允价值也就被认为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但是某一方面的不足并不能成为放弃研究和使用公允价值的理由。我们似乎不应该停留在讨论公允价值是否有用这一问题上,而是应致力于让公允价值信息更加可靠、更加有用,让财务会计系统更加完善。

二、相关文献简述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于1967年颁布的总括意见是世界上最早记录公允价值的文稿。四十多年来,公允价值不断地深入会计领域的各个方面并逐渐发展和完善。1990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主席查理・C・布雷登经过多方的合作研究发现以历史成本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并不能解决金融风险,于是他首次提出了引入公允价值并将其作为金融工具计量模式。

我国关于公允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允价值的本质、公允价值取得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缺点及其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现状的科学使用方法、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以及公允价值评估的改进手段。葛家澍(2009)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指出,公允价值的计量信息最好在其他财务报表或其附注中提供,财务报表还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最好。陈丽花、黄寿昌、杨雄胜(2009)指出,收入费用观正在向资产负债观转变,并且将成为现今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资产负债观不仅不会减弱会计信息质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关于公允价值取得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张勇(2011)认为,为确保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公允价值的确定应该坚持可验性、独立性、适用性和充分性等四个原则,并提出了市场法、收入法和成本法等三个科学确定公允价值的基本方法。郝振平和赵小鹿(2010)认为,在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层级中,第一和第二层级公允价值较为可靠,而第三层级公允价值由于其不可靠性,需要在必要时对估计价值进行披露。李国民,徐彦坤(2010)认为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可靠性和稳健性等原则产生负面影响,恶化了金融危机,其自身也存在着制度本身部分内容过于复杂、缺乏针对性披露和缺乏关于判断的具体指南等执行问题。谭锋、樊鹭等人(2010)认为金融危机实质上是经济问题而非会计问题。公允价值只是使金融危机中的问题暴露得更加清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的波动性,而并非欧美银行家为了掩盖金融危机本质所说的公允价值是金融危机爆发的“罪魁祸首”。因此,在我国,不应该摒弃公允价值计量,而应该通过完善市场环境、操作行为和估值技术等方法来促进公允价值的更好应用。

三、公允价值评估的应用

2014年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中第二条指出:“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时候,我国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即:“第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和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由于有着严格的界限,公允价值并不能像历史成本那样广泛应用。

(一)公允价值评估的主要服务领域

1.企业合并。在我国,外部专业评估机构的主要服务领域就是确认在企业合并中所得的资产及其负债的公允价值。对于不动产和机械设备若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又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通常必须通过评估的手段来确定其公允价值,该评估手段一般是由具有专业资格的评估师根据市场证据进行调查分析并得出最后的评估结果。如果因为机械设备的特殊性,不能得到有力的市场证据,则需要运用收入法和重置成本法来估算它的公允价值。

2.资产减值。在我国,一般发现存在内在的或者外在的因素可能已导致公司无形资产或商誉发生减值的,无论是否已经达到一年的期限,都会自己或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对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作出评估。资产减值测试也是外部评估机构专业服务的重要领域之一。

3.金融工具及金融衍生品。葛家澍教授称“对于衍生金融工具来说,公允价值可算是它唯一的计量属性”,可见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的重要性。当金融工具不存在较为活跃的交易市场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规定,需采用金融工具评估后的价值作为其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评估中,需要考虑类似可比金融工具的股利、市盈率以及预期增长率等因素,也正是金融衍生品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使得金融工具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的评估成为外部独立评估机构服务的领域。

4.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有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使用前提是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取得,而大量相关信息的取得必须借助于外部专业评估机构。所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评估已经成为外部独立评估机构最主要的服务项目之一。

(二)推动公允价值评估的因素

在公允价值评估的应用中外部专业机构的介入是多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1.专业性的需求。许多会计要素比如上述的金融资产以及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及其减值等公允价值的确定,已经大大超出会计领域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范围。所以,在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时需要专业知识很强的评估领域。正是这种专业性需求促进了评估业的发展,并对其评估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评估行业和会计行业一道推动公允价值的运用。

2.独立性的需求。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更多的是为现有的或者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方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由于资产评估的专业性、复杂性,外部相关人员更愿意选择独立专业评估机构去对所需评估的事项进行评估。在德国,上市公司如果对某种复杂的资产项目不单独聘请外部独立评估机构进行公允价值的评估,便会遭到财务报告使用者的质疑。而在公允价值的披露方面,如果公允价值仅仅是由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确定的,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就必须要充分披露公允价值计量的关键假设和具体方法。但是如果是应用了所聘请的外部独立评估机构进行专业评估所得的工作结果,就不需要像前者那样详细披露。

3.审计人员的需求。审计工作虽然并不对客户提供关于某资产的公允价值评估服务,但审计师却是该资产公允价值确认的最终审核人。对于审计人员而言,如果需要由专业评估机构确定的公允价值由企业内部会计人员自行计算,那么一方面,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将会有所增加,这主要来源于对会计人员自行进行公允价值评估结果的复核;另一方面,审计人员的风险和压力也会增大,这也就意味着公允价值评估结果存在偏差和问题的可能性会加大。所以审计师建议在公允价值评估需要由专业机构介入进行专业性评估的领域应该聘请外部独立的评估机构服务。这样在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也会降低审计人员的风险。因此,外部审计也是公允价值评估机构产生的推动力量。

四、博弈论视角下公允价值评估分析

博弈理论又称对策论,考虑赛局理论中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成为博弈行为参与的双方,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与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在博弈论中,参与人在他的策略空间中是自由的,但博弈完结后,参与人的支付不仅与他自身所作的选择有关,还与其他参与人决策的函数有关,即参与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在经济主体是有限理性的前提下,行为主体根据对方的行为(策略)来决定自己的行为(策略),从而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下面以博弈论视角来研究资产评估过程。博弈模型及假设:(1)理性经济人假设。所有的参与企业和资产评估机构,都有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机会主义倾向。(2)信息不对称假设。企业即委托方掌握着更多的资产信息。

假设市场上只有一个企业A和一个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B,企业A有一项待估资产,该资产没有准确的市场报价,也几乎没有相关市场,并且其相关内在价值只有企业管理者自己知道。现企业管理者将该资产交于B评估机构测评,并向资产评估机构提供一些待估资产的相关信息。这时企业A有两种选择:提供虚假信息以使资产价值被高估或者提供真实信息反映资产真实价值。若企业虚报信息,收益增加值为V;若提供真实信息,没有收益增加值,设为0。评估机构B有两种策略选择:对企业所提供信息进行诊查或不诊查。当B不诊查时的成本为C1,其不诊查行为在市场上带来的信誉损失和监管惩处为m1,诊查时的成本为C2,其获得的企业支付为R。博弈矩阵如下:

企业A:可以看出,不论评估机构B如何选择,企业A选择虚报信息都是有利的(V>0),所以对于A来说,提供虚假信息是占优决策。

评估机构B:当C1+m1≤C2,即R-C1-m1≥R-C2时,机构B会选择不诊查信息;当C1+m1>C2,即R-C1-m1

所以为避免资产的公允价值被高估,要确保有一个适当的m1值,即市场有效,监管有力。

动态博弈扩展形概述如图1所示:

动态博弈分析:在上述静态博弈分析的基础上,增加如下条件:若企业A提供虚假信息,评估机构诊查出后,相关机构对企业A处罚P。此时,企业A有两个选择,寻租或不寻租,即与机构B合谋串通或不合谋串通,若合谋,则A向B另支付X,之后机构B的策略空间为接受或不接受。若机构B接受,则相关机构查出之后会受到额外惩处m2。企业A会在X(V-P)。但如果(R-C1-m1-m2+X)C2,则评估机构B不会接受企业A的寻租。这时A的收益增加值为V-P。若P>V,即(V-P)

五、相关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博弈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以避免企业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时被高估:

(一)保证有效的市场机制

当市场资产评估机构怠于收集和甄选与资产评估有关的信息,造成资产评估价值失真时,其信誉和能力将会受到怀疑,对评估机构的市场要不可避免地造成损失。

(二)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对市场舞弊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惩罚

成立相关机构,或赋予有关机构相应的权力,当资产评估机构怠于收集和甄选与资产评估有关的信息,造成资产评估价值失真时,对其进行处罚,处罚的力度要使其损失大于怠于评估时所节约的成本。当发现委托评估单位与资产评估机构合谋串通时,要对其双方进行严格的惩罚,使其惩罚损失大于相关利得。S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J].会计研究,2009,(5):6-13.

2.陈丽花,黄寿昌,杨雄胜.资产负债观会计信息的市场效应检验――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实行一年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9,(5):29-37.

3.张勇.浅谈公允价值取得的原则、程序和方法[J].商业会计,2011,(1):11-16.

公允价值评估方法第3篇

1.应用公允价值的企业数量少

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环境的原因,国内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根据何建国等(2014)关于公允价值计量运用于投资性房地产中的规模的研究,虽然上市公司中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越来越多,但使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企业非常少。许多拥有投资性房地产且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公允价值能够确定的企业也不釆用公允价值。有些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公司本是最有条件釆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但是它们依然釆用成本模式。这些说明不是没有条件采用公允价值,而是另有考虑。

2.公允价值确定方法不统一

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了釆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条件,但是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并没有做统一的规定,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有的公司采用专业房地产评估机构的评估价格;有的公司釆用第三方公布的调查报告;有的公司参考类似市场价格自行确定。虽然每一种方法都参考了市场因素,但免不了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所谓的公允价值是不是真正的公允价值值得商榷。

二、企业较少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原因

1.公允价值模式会加剧公司资产与利润的波动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在每个会计期末编制报表时都需要按照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随着市场状况的变化而变化,这就加大了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不稳定性,这种变化超出管理层的控制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会掩盖管理层的能力和作为。通常企业都希望向投资者传递一个企业平稳增长的信号,如果釆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切都不在掌控之中,对于管理层来说压力甚大。

2.公允价值难以取得且获取成本高

釆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企业只需要在初始成本的基础上按期计提折旧或摊销,且资产的账面价格与计税基础一致,期末不需要为了纳税调整净利润。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需要在每一个会计期末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此外企业为了提高公允价值的可信度,需要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来评估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并出具评估报告。企业每年需要支付较高的评估费用,增加经营成本。

3.公允价值操作指南的缺乏

我国会计准则尽管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确定方法有一定的规定,但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实施和操作规定都过于简单,缺乏详细的操作指南。比如准则规定应用公允价值的条件之一是要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但怎样的市场才算活跃,准则并未做详细的说明。另一个条件中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但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太多,同一栋楼中的不同楼层价格都是有差别的。准则并未限定公允价值的计量依据,导致在实际中企业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各式各样,有的采用评估价格,有的釆用市场类比价格,还有的釆用第三方调查报告。计量依据的不统一会降低公允价值的可比性。这些问题准则都没有提到。

三、完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1.改进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

准则应该完善公允价值应用条件的相关规定,对于什么条件下可以采用应用公允价值模式给予更清晰地界定。另外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也需进一步的完善,特别是在不活跃房地产交易市场下公允价值如何估计。对于公允价值的估值原则、具体模型、参数的确定等建立一定的标准,提高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可信度。

2.完善房地产评估制度

目前多数企业釆用评估价格作为确定公允价值的基础,因此公允价值的完善离不开资产评估的发展。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提供的信息更加独立可靠,因此应引进第三方房地产评估机构。但对于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设立、运营等应进行严格的监管,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认证方可开展业务。对于机构评估人员的专业资格定期进行审查。

3.规范信患披露制度

公允价值评估方法第4篇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审计内涵

(一)公允价值涵义

广义地讲,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范畴,涵盖了其它几个计量属性,需要反映交易和事项内的公平、允当的价格,并同时兼具可靠、相关的信息特征。狭义地讲,公允价值作为独立的计量属性,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模拟的市场格,在尚未交易和非清算的情况下采用各种估价技术对缺乏有效市场的资产和负债项目的价值进行近似市场定价方式的评估,从而得到相对公允、合理的价格,以反映报表截止日各项资产和负债项目的静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在于投资决策的相关性更强,公允价值的最大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交易市场的确认。正是由于公允价值是理性双方自愿达到的交易价,所以,其确定并不在于业务是否真正发生,而在于双方一致同意就会形成一个价值。

(二)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公允价值是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最大亮点,在新准则中,直接、间接运用公允价值计的会计准则多达31项,而没有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只有8项,用到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比例高达79%。在直接、间接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中,有规定如何运用的会计准则有10项,没有规定如何运用的会计准则有21项,如(表1)所示。

具体来讲,新会计准则体系主要是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准则中大量采用公允价值。另外,存货准则、固定资产准则、无形资准则、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企业年金基金准则、股份支付准则、收入准则、政府补助准则、企业合并准则等,也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或接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三)公允价值审计

从公允价值审计的发展历程来看,公允价值审计是随着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正是因为在计量中公允价值的大量运用,才使得审计人员在对公司业务的审计时要采用公允价值审计。公允价值审计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在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的基础上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定具体的资产、负债和权益项目或交易公允价值确认、计量(包括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和披露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并得出相应审计结论的过程。200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国际审计准则公告第545号《审计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以及2003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01号《审计公允值的计量和披露》都指出其制定的目的是:为审计财务报告中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而建立标准和提供指南,并提出与在财务报告中以公允价值列报和披露的资产、负债和权益特殊组成的评估、计量、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考虑。由此可见,公价值审计的具体内容是财务报告中以公允价值列报和披露的有关资产、负债和权益项目的评估、计量、列报和披露情况。其中,IASNo.545指出:资产、负债、权益组成的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产生于交易的原始记录以及后期的价值变化,即除了在交易发生日对交易进行初次确认和计量外,如果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情况发生变化,公允价值还应按变化的金额进行重新确认和计量,这是公允价与其它计量属性重要的不同之处。从中不难看出,公允价值动态变化核算,是公允价值审计具体内容的重中之重。根据《中国注册计师执业准则(2006)》的相关内容,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实施公允价值审计的目的就是要审查公司会计计量过程中公允价值运用是否恰当,管理部门是否有过多的干预。在计划和执行公允价值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要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多种审计程序得到与公允价值有关的审计证据。

二、公允价值审计的现状分析

(一)公允价值计量确认困难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挑战性在于实践中公允价值的确定及其公允性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还缺乏比较完善的公允价值评估体系或存在相关的标准作为参考。在实施公允价值审计时,审计人员如何判断被审计单位公允价值的计量是否公允,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审计人员要通过各种审计程序和方法来取得审计对象的公允价值,从而保证审计的质量,并且要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当然,审计人员也可自行确定公允价值,进而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公允。一般而言,可以从观察到的市场价格或通过有效的估价技术直接得到公允价值,这样比较可靠,但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往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程序复杂,用时过久。此外,由于资产、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将会直接影响被审计单位的全面收益,从而给审计人员传达企业的全面收益信息。随着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进一步运用,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操纵利润,将成为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之后的另一个利润调节的重要手段。就拿非货币易来说,过去非货币易产生的收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而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可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企业利润表,高价“卖家当”是上市公司包装利润最常见的手法,资产置换双方都将各自的非货币性资产高估,然后互相交易,从而使双方账面上都有利润。审计人员能否对会计确认、计量的公允价值以及会计核算方式选择的恰当性、合规性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就显得尤为关键,如果审计人员缺乏对公允价值相应的判断和把握能力,将会面临寻找、确定的公允价值“不公允”的风险。

(二)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适应

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还处于逐渐完善阶段,运用内在需要完善市场经济的公允价值具有相当的风险。因为目前的市场经济中,寻找、确定真正的公允价值具有相当的难度,需要审计人员对经济、技术和市场环境高度的综合判断和把握能力。此外,由于公允价值审计不仅要了解企业过去的信息,而且要了解企业现在以及未来相关的信息,因而在实施公允价值审计时,仅仅依靠传统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就很难满足公允价值审计的目的和要求。随着会计信息化、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等技术资源,有助于及时、准确地获取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信息,显然这需要一大批精通电脑、网络技术的审计人员。同时,由于公允价值不仅仅只关注过去,而是更多地面向现在和未来。因此在公允价值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审计人员运用大量的职业判断,审计人员要更多地关注被审计单位潜在的风险,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市场状况、管理层,甚至对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整体经营状况都要有比较清晰地了解。审计人员只有在对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施公允价值审计,这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与业务素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职业经验,还要拥有对风险管理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专业知识,甚至还要具有相关的法律、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背景,而这点也正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所欠缺的,因此缺乏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可能会导致公允价值审计的风险的提高。

(三)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不完善

国际上从提出公允价值审计理论到审计具体实践只有很短的时间,这期间虽然对公允价值审计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关的审计理论和实践并不完善,公允价值审计仍然处在基础准备阶段,更多的问题还需要被逐步地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理论框架或指南为实施公允价值审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公允价值审计还未形成一套比较标准、规范的审计方法。虽然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大量使用,但新会计准则体系却没有进一步说明公允价值如何确定,新审计准则中也未提到有关公允价值的具体处理及如何审计等,这样必然加大了公允价值审计的难度。如在审计人员选择方法对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进行测试、复合和独立估计时,审计结果与账面结果可能存在误差,虽然可接受误差是审计抽样技术方面的问题,但是在公允价值审计中误差的可接受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公允价值可靠性的确认,可是在什么范围内的审计误差是审计人员或是财务报告使用者所能接受或承受的,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中并未予以单独指出,更没有给出一个计算可接受误差范围的方法。这样审计人员在实施公允价值审计时可能会因为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审计线索,而使得审计的正常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三、公允价值审计完善的对策及建议

(一)全面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提高风险评估与应对能力

除了具备上市公司应有的会计知识及其运用以外,正确的审计理念辅以恰当的审计方法和程序,是提高应对审计风险能力的法宝。要顺利地实施公允价值审计,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必须要摈弃传统的审计观念,全面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产生重大错报的风险,并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分析,以此为出发点来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审计计划,将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在进行公允价值审计之前,审计人员应当了解并熟悉公允价值审计的相关知识以及各种可影响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预测期间的长度;与计量过程相关的、重要的假设的数量;与计量中所用到的假设和所考虑的因素有关的主观性的程度;作为假设基础的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的程度;在运用主观判断时客观数据的缺乏等。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把这部分影响因素从被审计单位的利润中分离出来,并进行适当分析,以判断被审计单位有没有进行利润操纵的可能性。鉴于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等交易或事项越来越多地涉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应当识别和评估与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审计人员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对风险加以识别,并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联系起来,然后针对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在进行与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有关审计风险评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对公允价值计量过程的控制;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人员的专业熟练程度和经验;信息技术在整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账户和交易的类型(如该交易是经常性的、常规的交易,还是偶然的、非经常性的交易);企业利用专家工作的程度;管理部门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用到的重要假设和估计;支持管理部门假设的证据;管理部门作出假设和估计的过程,用来控制管理部门假设和估计的变化的措施;对估计方法和相关信息系统的控制和安全步骤的完整性;对估价方法所用到数据的一致性、及时性和可靠性的控制。在风险评估结束后,审计人员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步骤。

(二)审计人员在公允价值审计过程中应加强与公司的沟通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与公司的沟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与管理部门的沟通,这里主要是指管理部门声明;二是与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沟通。在公允价值审计过程中,及时与公司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对于控制审计风险、降低审计成本是很有必要的。与管理部门的沟通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应获得管理部门就其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所做出的书面声明。管理部门声明因为管理部门所雇用的专家、所使用的计量方法和所依据的假设和估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无论何种情况下,声明都应当对下列事项做出说明:在公允价值计量中所使用的重要假设和估计的合理性;计量方法的恰当性和方法使用的一致性;对公允价值的披露是否完整、充分;是否参照期后事项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进行了调整。需

指出的是,管理部门声明并不能代替实质性测试。同时,审计人员应当确认,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于管理部门进行会计估计的过程和形成会计估计的基础有着清楚的了解。具体而言就是指:公允价值计量中所用的重要假设和估计、主观性的程度以及所计量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所占的比重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是隶属于管理部门的,代表着管理部门的利益,在地位和独立性上均逊色于审计委员会,所以在公允价值审计中,与内部审计部门的沟通,还要视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同而判断是否有实施的必要。

公允价值评估方法第5篇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2000年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将负债的公允价值含扩进来。“公允价值是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自愿的双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金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负债所使用的全额”。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各国机构对公允价值含义的表述都强调以下几点:(1)公允价值是在公平的交易中形成的,交易双方是自愿的,彼此熟悉情况,交易金额公平,是双方一致同意的;(2)公允价值计量的对象是全面的,即公允价值是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3)形成公允价值的市场是普遍存在的,只要在该市场环境下存在公平交易,那么不管是在活跃的市场中还是在不活跃的市场中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概念主要倡导的是会计计量要使交易的双方做到公平与公正,强调真实性和公允性。公允价值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而是几种计量属性的一种组合的概念,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都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

二、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取得不具有及时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都能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中找到其相应的价格,根据供需理论,活跃市场中的非货币性资产的现时价格应当合理反映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在最新颁布的SFAS157中,将活跃市场中的公允价值列为第一等级,充分肯定了活跃市场中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但是这种相关性应该具有一个潜在的前提条件,即公允价值的及时性。目前,企业主要是通过经纪商、行业协会、定价服务机构等获得活跃市场中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这些部门所的公允价值信息严重滞后于市场信息。一个不具有及时性的公允价值,很难具有相关性,这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带来了一定障碍。

(二)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中各种估计参数的取得具有一定弹性。

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思路简单、容易理解,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各种变量的确定方法都有很大的弹性,如果变量的选择不合理,将导致计算结果不具有公允性和可比性,会对投资者造成误导。一般情况下,能够反映不同类型的未来现金流差异的要素有五个方面:(1)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或者在更复杂的情况下,对一系列发生在不同时点的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2)对这些现金流量的金额和实践的各种可能变动的预期;(3)用无风险利率表示的货币时间价值;(4)内含于资产或负债价格中的不确定性;(5)其他难以识别的因素,如资产变现的困难与市场的不完善。而以上每一个方面都需要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估计,不同的参数将直接导致公允价值的重大差异。

(三)资产评估的流程尚不规范,资产评估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

如果既不能在活跃市场上,也不能运用模型法确定公允价值,那么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将成为企业公允价值取得资产或者负债公允价值的又一重要选择。但目前很多专业的评估机构不按业务操作规程执业,影响了评估机构的执业质量,难以取得客观、公正的公允价值。另一方面,评估师执业时的自我意识和专业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公允价值的一个原因。公允价值是评估人员根据被评估资产自身的条件及其所面临的市场条件,对被评估资产客观交换价值的合理估计值。也就是说,在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评估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允价值的公允性。

(四)公允价值计量为企业操纵盈余留下了隐患。

新准则使企业盈余管理的弹性增强。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准则规定在满足公允价值计量条件下,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损益。债务重组准则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由于公允价值的计量具有弹性大、不确定性的特点,管理当局很可能根据需要通过非货币易或债务重组操纵盈余。因此如何确保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防止管理当局利用公允价值操纵盈余,成为实施新会计准则面临的一项现实而严峻的问题。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运用的建议

(一)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

虽然公允价值并不等于市场价格但是市场价格毕竟是最为客观、可靠程度最高、最简便的公允价值的来源。所以当前应该努力培育各级市场,特别是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直接,最大程度地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为促进生产资料市场持续、稳定地发展,在市场运行过程中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生产资料市场监测与调控工作,不断提高监测、调控水平,适时市场监测信息,保证公允价值获取途径的通畅;二是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资料市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大力创新流通业,推动生产资料市场增长方式的转变;四是加快批发市场的改造和提升。对于二手交易市场,应引导品牌企业进入,建立适当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把资质审查关。在发展二手市场的基础上,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中介服务机构,从而使交易双方能够获得相对公允的市价信息。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

交易是人的活动,公允价值是人们计量经济业务的手段,没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公允价值不可能得到合理地估计和运用。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在新旧准则交替之际,加大教育投入,转变会计人员的计量观念,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得理论与实务的会计人员,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应用公允价值的需要。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应用中大量不确定因素的使用,为企业利润操纵提供了便利,这就要求加强会计人员的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从主观上消除利润操纵的动机。

(三)规范资产评估流程,加强资产评估队伍的建设。

公允价值的完善离不开资产评估的发展。(1)强化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一方面应当提高检查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从技术上防范资产评估机构违规操作,并提高对资产评估机构违规操作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应当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积极提倡、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此外,成立专门负责对注册资产评估师监督和处罚的机构,财政上要保证其资金的充足到位,不能因为对资产评估部门实施监管的成本过高而放弃对其监管,要确保资金的充分合理利用;(2)加强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素质。加快建立资产评估继续教育相关规范,在法规方面保证资产评估师的继续教育质量;加强资产评估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从思想上保证资产评估的公允性;(3)减少守信成本,增大失信损失,改善评估执业环境。充分发挥资产评估协会的作用,促使政府完善立法,改革评估执业环境,使得失信者遭受的损失大于守信的成本,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执业环境,将诚信建设在评估行业持续地开展下去。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公允价值可靠性的外部环境。

监管部门制定严格的法律,对通过操纵公允价值操纵盈余的行为,实施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市场准入等处罚手段,从外部环境上保障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当管理当局在权衡处罚成本与操作公允价值获得利益的高低时,更严厉的处罚能够震摄管理当局,从而在外部监管方面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起到保障作用。

监管部门修订相关的制度,不再用简单的净利润指标作为市场准入、分配监管资源的准绳,探索和制定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配套的监管规章和制度,从而从根源上杜绝企业通过公允价值操纵盈余的动机。

公允价值评估方法第6篇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公允价值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为更好地理解公允价值的产生、应用和发展,有必要系统分析其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作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信息不对称体现了专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只要存在非活跃市场,就会有信息不对称。理性经济人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能,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极有可能使占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他方利益。在证券发行市场上会出现“柠檬现象”,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产生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此外,在委托双方执行合同过程中,人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寻租败德,浑水摸鱼,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使另一方利益遭受损失,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市场的功能和定价机制与市场的活跃程度成正比,因此非活跃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更为明显,逆向选择导致市场效率低下,严重时会致使市场失灵,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随之上升。

(二)资产评估理论资产评估指对资产在某一时点(评估基准日)的现实价值作出合理的评估,资产的取得时间、功能及成本等是评估时需重点关注的因素。公允价值代表资产的内在价值,而寻找资产的内在价值是资产评估的目的所在,可见“内在价值”是连接公允价值和资产评估的桥梁。作为专业技能工作,虽然资产评估与会计在工作方法和方式上各有其特点,但从理论发展和现实需求的角度看,两者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评估方法与资产评估的关系尤为紧密。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的特殊性使其计量必须由独立专业的外部机构保障其可靠性。综上可知,公允价值符合资产评估理论。

(三)市场参与者观市场参与者观强调资产的计量要以市场参与者的“最高最佳使用”为前提,负债的计量要考虑“违约风险”问题。市场参与者观要求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主体使用的参数和技术与市场参与者在资产和负债定价时可能使用的假设保持一致,更好地体现了公允价值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和负债价值认定的本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明确指出,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是确定计量日出售资产收到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即便采用不可观察参数,脱手价计量目标仍保持不变。公允价值计量中贯彻市场参与者观是实现脱手价目标的必要条件,即使在非活跃市场上采用第二、三层次的输入值进行计量,报告主体仍要站在市场参与者的视角和立场对搜集到的可观察输入值和重要的不可观察输入值进行评估、调整后采用估值技术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二、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困境

我国于2014年1月26日颁布的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为活跃市场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清晰统一的框架,但并未对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如何计量提供相应的指南,致使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在理论和实务应用中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下面就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非活跃市场上遇到的困境进行解读。

(一)市场环境不完善作为世界通用性商业语言,会计的发展具有反应性,能适时地反映会计环境的变化和要求。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首先,我国作为新兴市场和经济转轨国家,市场准入门槛高,利率市场化改革仍在健全和完善中,市场监管不到位,非活跃市场上的交易成本扩大了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可能存在外部性和市场失灵。其次,受地域范围的限制和技术手段落后的影响,我国市场集中度不高,未在规模和地域分布上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结构,导致公允价值层级输入值质量不高,市场中获取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市场的公允性,导致市价参考价值不大。最后,市场参与者成熟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低,主要表现在:新兴经济体的市场参与者市场化程度低,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较低;市场参与者结构失衡,比例不协调;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多以短期获利为目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市场参与者知识层次偏低,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同时存在缺乏独立专业的第三方定价机构等问题。[5]综上所述,新兴经济体国家市场环境的不成熟使公允价值在非活跃市场上的应用严重受阻。

(二)公允价值评估方法的局限性输入值和估值模型的选择是估值技术应用的关键,输入值分为可观察输入值和不可观察输入值,非活跃市场上使用可观察输入值和不可观察输入值都要进行评估,计量结果会因输入值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破坏了输入值与公允价值整体层级的对应关系。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使用的估值模型具有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特点。一方面,三种估值方法的使用都依赖一定的前提条件和技术参数,运用市场法要确定参照物、调整差异和确定价值;这用成本法不仅要确定被估对象的重置成本,还要对被估对象的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等贬值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收益法要求对未来现金流量和时间、风险与时间、风险等相匹配的折现率及所用现值计算公式等进行合理预测。这些因素使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难度增大。[6]另一方面,准则对如何选择估值技术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没有为各种估值模型的使用前提和范围提供统一的参照标准,导致各种方法的计量结果差异较大,很难准确判断哪种结果更科学合理。如非活跃市场上应用最多的收益法,不能简单套用活跃市场上的收益法计量模型,因为通常基于封闭市场环境的现值法、期权定价模型、二进制模型、多期收益模型等估值模型在进行估值时,很少将市场参与者的信用风险和计量对象的流动性风险考虑在内。估值技术的操作复杂性导致公允价值在非活跃市场上的推广应用难度加大。[1]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仍存在很多缺陷。首先,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看,“一股独大”现象并未消除,大股东仍然占据绝对控制权,使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受阻,从而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其次,股权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公司治理机制效率低下,在缺乏制衡机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下,一些道德观和诚信意识缺失的管理层,对不存在活跃市场需要使用公允价值较低层级进行会计处理的交易事项,表现出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的应用为管理层操纵利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与公允价值公平公正的计量观南辕北辙。另外,公司内部监管机构的治理和监督能力有限,不能有效控制公司管理层利用职权进行在职消费的行为,不能有效制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存在扭曲公允价值信息的风险。可见,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备,从内部阻碍了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的发展应用。

(四)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难以胜任首先,在已披露的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资产中,80%以上来自非活跃市场,需要使用第二和第三层级的方法进行估值,估值过程涉及大量的职业判断,而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与公允价值计量层级中涉及的价值评估和判断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且随着估值对象的复杂化、综合化及估值技术的演变,评估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给会计人员的技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次,新的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刚刚颁布且内容较为复杂,导致知识体系不健全、缺乏随机应变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且对公允价值的理解本身就不透彻的会计人员难以理解并掌握新准则的精髓。再次,公允价值计量的第二和第三层级的估值涉及较多的职业判断。因此,会计人员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制约公允价值层级理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若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能抵御外界利益诱惑,就可能为满足自身利益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三、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层级应用的对策

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作为公允价值计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中存在的困境直接制约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完善。下面就公允价值在我国非活跃市场上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关对策。

(一)改善市场环境,为公允价值计量孕育土壤市场的发展完善是解决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困境的关键,采用估值技术计量非活跃市场上的公允价值时,准确无误的市场信息能保证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精准度,使公允价值的估值最终落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因此我国应加快完善市场环境。一方面要加快经济市场化建设,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度发达的商品交易体系和容量大、时效性强的信息平台,持续推进信息资源公开化,降低公允价值信息收集和管理成本,提高获取公允价值信息的效率,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公允价值低层级所用输入值具有可验证性,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臆断,确保使用第三层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比如新型产业等)结果真实可靠,从而提高企业应用公允价值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推进我国的资本、债券、外汇等市场的成熟与完善,消除地域限制,扩大市场交易范围;破除行业壁垒,鼓励混合经营,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市场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为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的全面推广应用提供空间保证。[7]

(二)完善资产评估体系为提高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估值结果的可靠性,应为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提供额外的应用指南。首先,指南应提供有关市场活跃程度的判断依据,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估值模型和参数选择问题。其次,指南应规定不同估值模型的使用条件和示例,帮助会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合理使用各模型,减少模型选择的随意性。同时加强对参数和模型选择及核实验证的培训,确保计量结果的可靠性。再次,由于估值模型自身的局限性,并未使所有的估值因素都在模型中得到反映,因此需要对直接采用模型计量的结果进行估值调整,以精准掌握计量对象现金流量的数额和时间序列、选择权的条件及其保护等因素。指南应提供估值调整的操作案例,使会计人员更好地掌握估值调整技术。最后,加快独立专业第三方估值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使其为公允价值估值提供更多的保障,降低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的获取成本和实施成本。完善的资产评估方法,是公允价值在非活跃市场上推广应用的基石。[6]

(三)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外部监督机制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允价值应用不可或缺的内部环境,是抵御公允价值在非活跃市场上计量风险的重要屏障,同时可以缓解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公司治理的关键在于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之间高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保证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和制约。同时允许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咨询顾问和评估师进入董事会,增强董事会的专业化和多样性及履行职责的能力。为使公允价值计量在非活跃市场上得到有效的应用,还要细化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能,防止两权重叠;加强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约束,从根本上杜绝管理层的利润操纵行为。[8]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督体系,建立监管部门之间的互动机制,增强监管效能;建立以政府监管为主、行业自律为辅,金融机构内控和社会监管相协调的立体化、多层次的监管系统,对市场的准入、运营和退出实施全方位可持续监控,以“铁的纪律”为非活跃市场上公允价值计量保驾护航。

公允价值评估方法第7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公允价格;房地产评估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是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背景下出台的,吸收了国际会计准则的成果。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改变了以往企业会计制度对所有房地产都是按照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的局面,允许企业在一定条件下,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企业自己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其投资性房地产存在问题,企业自身很难具有真正的公允性,因此,必须委托外部独立的专业房地产评估机构。房地产评估属于房地产中介范围,无论从国外还是我国沿海发达城市来看,它都本应是一个前途无量的行业。然而,房地产评估行业中的业务费盛行,的确又给评估业界带来了黑暗。

一、房地产评估的类型

(一)一般评估

这类评估一般是在交易双方发生意见分歧或有争议时,求助于评估机构,以解决分歧和争议,使之趋于一致的手段,一般不具备法律效力,是参考性评估,它反映的是某一地域、某一时间点、某一特定物业一般的价值水平。

(二)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

这类评估是购房者寻求金融支持时,对自己所抵押的房屋的价值而进行的评估。它必须由金融部门指定或委派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一经确定,具有法律效力,形成法律文件,对双方具有约束力。这种评估值一般较低。

(三)特定评估

这种评估是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对买卖双方交易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水平而作的评估,为了求其公正合理,须采用两种以上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一经确定,具有法律效力,交易双方须按确定后的评估值计算缴纳税费。

二、新会计准则对房地产评估的影响

在新会计准则下,进行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时,可以采用公允价格模式和成本模式两种方式。有确凿证据表明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提取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评估的评估范围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是已经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是指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建筑物;第二是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企业取得,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当然已经被认定是闲置土地的不能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第三是某宗房地产,部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部分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这种情况下需要分开进行计量。对于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部分,应当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对于另外一部分,当然不能按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如果不可区分的话,也不能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涉及估价对象的法律权属,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房地产,应该是有合法产权的房地产。但是,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存在投机现象,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可能会因此产生扭曲,从而形成风险。第一个风险是,投资性的房地产公允价值评估的利益相关方比普通的房产交易评估涉及的利益当事人要多,从而造成相关责任的模糊不清等风险。一般的房产交易评估,往往只涉及交易双方,而公允价值评估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大致有七个:政府和政府的监管部门;公司股东, 因为公允价值的计量直接涉及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公司的企业价值发生变化,公司股东的利益会受影响;公司的高管层;公司的员工,他们也有切身的利害关系;公司外部相关利益人,例如公司债权人;潜在投资者;公司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第二个风险是,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会出现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上涨的时候, 按照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必然体现为企业的利润增加,公司在资本市场表现卓著,股票的价值会在资本市场上得到反映,在企业的现金流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仍然可能获得融资,这种情况下, 公司高管层会不会借助公允价值来进一步高估房产的价值?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另外一种可能是当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跌的时候,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企业的利润会减少,相应的企业价值反映在资本市场上,股票会有一些下跌,企业的现金流并不会因此减少。所以,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在一定程度上好比一个放大器,把企业价值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进一步放大。2006年12月中国允许外资银行在13个城市经营,外资银行在中国实行国民待遇,国外银行与国内银行在人员管理等方面形成竞争。这给房地产评估行业带来了机遇。境外银行对业务费抓得很紧,香港谢树林金铺由于与国内旅行社签订回扣协议,已被出局,信誉扫地。相信今后银行应当是通过吸收储蓄发放贷款来赢利,而不是通过收取业务费来占领市场,发展银行业。

三、新会计准则下完善和加强房地产评估的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

当前我国房地产评估行业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都不太健全,某些领域甚至是空白的。为了使我国房地产评估行业能够健康的发展,应该颁布一些相关的法律规范,从而解决房地产评估的管理问题,实行统一管理;解决房地产评估行业的竞争问题,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使评估行业健康有序地竞争;解决房地产估价师职业道德不高问题,提高房地产估价师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解决房地产评估结果客观合理问题,规范房地产评估方法和程序。对于目前已经有的一些条例、规定,要加以统一,打破门户之见,使它们统一口径,统一标准,排除相互间的干扰,互为补充,互为完善。

(二)加强理论研究

房地产评估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工作,其生存之本在于科学的理论基础。只有为客户提供独立、客观、公正又具有严密逻辑性的估价报告,客户才会信服这些结论,工作才能为市场所认可。估价工作粗糙化,估价结论简单化,估价报告没有理论依据,缺少技术含量,这样的报告是很难让人信服的。因此,必须加强估价理论研究,提高估价的技术含量。

(三)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

在纵向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即在房地产估价管理方面的重大方针政策应由国家统一制定,而在具体执行国家政策上,又要结合本地区和本部门的情况进行管理,要发挥各级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做好房地产估价管理工作。在横向上,应明确房地产估价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归口管理包括单位和价格的归口。单位归口管理是指那些跨行业、跨部门、跨系统的房地产经营机构和团体,不论其经营形式和隶属关系如何,都应归口到房地产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价格归口管理是指各行各业房地产经营单位房地产商品的销售、租赁、抵押等价格的确定和调整,必须由房地产管理部门统一审核、监督和检查。另外,还应建立房地产估价监督机构,包括对社会估价机构和对政府房地产估价部门的监督。对于估价中玩忽职守、串通舞弊、弄虚作假,致使估价结果有失公允的,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应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四)注重制度创新

评估机构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要有一整套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树立质量至上的观念,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严格按《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评估工作,拟定科学的评估计划,采用正确、恰当的评估程序和方法,制作全面规范的评估报告。特别是建立完善并确实执行估价复审制度,复审制度不仅可以提升估价师的专业水准,可以加强委托人对评估报告的信心,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评价评估工作所采用的程序、方法是否适当,并对评估报告进行恰当性检查,从而有效地降低评估风险。还必须加强对行业的统一管理和监督职能,对评估机构和人员作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坚决查处,为评估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稳步设立评估风险基金,以提高评估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五)加强企业竞争力创新

创新是房地产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企业就可能在市场上萎缩甚至被淘汰。目前我国房地产评估机构本身的竞争力主要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房地产中介机构资质单一,仅限于房地产估价、经纪、咨询,因而较难在市场发展。房地产中介机构应寻求强强联合、资质共享,人员资格共用,以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二是对经营和股权的关系认识不清。个别机构对经营和股权的关系认识不清,为保护股东利益不顾外来人才资源的发挥,只有股东才能任部门经理,“任人唯亲”,不是采取任人唯贤、人尽其才的做法。三是大股东不是估价师。有些评估机构的大股东本人不是估价师。房地产估价是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不是估价师作为大股东违反了建设部142号令专职注册估价师应占60%股份的规定。四是股权集中。有些评估机构只有一个股东,股权太集中吸纳不了人才,也难以做大做强。应改变股权结构,吸纳优秀人才,获取管理经验,以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公允价值评估方法第8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资产;公允价值

一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概述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及其意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定义如下:在公平交易下,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一种评价根据市场信息,是市场的价值资产或负债,客观、公正。只有客观、公正的市场价格是公平价值的性能,可作为公允价值计量标准。

基于当前的公允价值建立在现实的公平交易中,使得会计估值从滞后的历史成本会计中摆脱出来,见证了一个伟大的改变。公允价值会计的创意体现为:一是坚持会计要素的定义,强调价值是为企业带来或将导致流出的未来现金流量,回答会计测量的两种不同级别的问题(计量什么?如何计量?);二是会计测量必须基于当前时间,摒弃了传统的静态报表,坚持动态会计概念。到目前为止,FASB建立公平价值理论为核心的会计计量系统框架,在代替历史成本计量模型作为主流在这个过程中,是关键的一步。

(二)公允价值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的非议

在金融危机的各种分析和批评中,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加剧金融危机的可能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所受损失是灾难性的金融圈,一致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加剧了金融危机,要求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金融部门和国会成员针对美国的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的需求过于现实,并迅速反映了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因此使危机的严重性进一步加深。他们的主要代表机构和人物是花旗、美林、瑞银、美国国际集团,美国金融家协会ABA ,美联储F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麦凯恩等。

会计界和经济界人士则认为,准则的指导方针没有问题,问题是金融机构对准则双向和功利主义的态度,将金融危机归咎于“公允价值”是不公平的,公平价值是忠实地记录和反映金融资产价格真正的改变,并没有恶化金融危机。他们的主要代表机构和人物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机构投资者委员会,审计质量中心,注册财务分析师协会, Robert Hertz,David Tweedie。Dennis Nally。

二、 金融危机下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问题

(一)各种估计参数的取得具有一定弹性

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中的各种参数估计是有一定的弹性。未来现金流贴现的想法简单、容易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变量的确定方法是非常灵活的,如果变量的选择不合理,结果并没有一个公平和可比性,从而误导投资者。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反映出不同类型的未来现金流量差异因素有五个方面: ①未来的现金流的估计;②在这些现金流的金额和实践各种可能发生变化的预测;③用无风险利率表示资金的时间价值;④存在于资产或负债价中格的不确定性; ⑤其他很难确定的因素,如资产变现困难和市场的不完善。上面的每一个方面需要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评估,不同的参数将直接导致公允价值的显著差异。

(二)资产评估流程尚不规范,资产评估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

如果既不活跃市场中,也不能使用该模型来确定公允价值,那么一个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将成为企业获得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另一个重要的选择。但目前许多专业评估机构不遵循操作规则的实践,影响了机构评估的质量,很难获得客观、公正公平价值。另一方面,评估部门执业时的自我意识和专业水平也是影响公允价值的一个原因,评估人员素质直接影响着公平的公允价值性。金融危机期间,对于美国金融机构来说,公允价值计量很容易导致交易价格下降——提取拨备、核减权益——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必须继续增加拨备的条款,并继续减少权益的恶性循环。

(三)容易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交易性金融资产及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记入当期损益,即把潜在的、未实现的投资损益列入资产负债表,从而使利润不变。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 活跃的资产交换二级市场尚未形成,获得的公允价值存在随意性,给人工调整账面价值留下操纵的利润空间。此外,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或者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者配股的需要,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这种人为因素的影响使资产信息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甚至带来任意操纵会计数据的可能性,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公允价值计量、债务重组收益可以进利润,使包装利润又有了可乘之机。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改革方向及相关建议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改革方向

1、不断完善非理性市场环境下的估值技术运用

研究表明,大约有85%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是在以二、三级参数估计体系下来报告的,对这部分资产的估价并非完全建立在市价的基础上, 而是将可观察到的指标和无法观察到的指标添加到模型中来估值。因此,只有建立模型和参数选择的指导,改善其规范和可靠性,才能减少企业人为影响经济后果的动机。我们应该考虑非活跃市场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即当市场价格是非公允的,是否通过考虑价格下滑时间长短、跌幅以及市场流动性等因素,借助内部估值模型和假设条件来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