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钳工工艺教案

钳工工艺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16 10:36:18

钳工工艺教案

钳工工艺教案第1篇

关键词:钳工实训;技能教学;综合训练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306-01

钳工作为机械加工中唯一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机电、汽车等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学生在钳工实训课程中往往积极性不高,可以说有些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钳工实训,因为它基本上都是纯手工操作,实训中劳动强度大,环境噪音大。还有不少刚开始接触钳工实训的学生认为,钳工已经与目前高效率、高精度、高利益的市场需求产生了极大的差距,这些想法严重的影响了他们对钳工加工的正确认识,使得钳工实训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这样下去若不及时加以引导,不仅难以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而且也降低了学生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操作能力不强的学生,在企业的受欢迎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加强学生钳工技能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石。本文针对以上问题,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1 改革教学内容,激发学习钳工兴趣

根据不同专业在制定钳工训练内容时力求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和趣味性。钳工实训初始阶段单调乏味,整天跟锉刀、锯弓、铁块打交道,日久生厌,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对实训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和技能掌握。学生学好钳工技术的关键就在于建立他们对钳工的学习兴趣,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全面介绍钳工基本操作和所涉及的范围,认识“万能的钳工”;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产品展览室,看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在实训课题的安排上多选用贴近专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零件来进行加工,比如模具专业学生钳工实训课题,可以制作简单的一套弯曲模及不锈钢开瓶器等。这些课题几乎包含了钳工全部的基本操作技能,如锯、锉、錾、划线、钻孔、攻丝等。通过不同专业不同实训课题的方式,让学生在生产实训过程中有兴趣、想动手、按照规范大胆去做,教师应多鼓励,多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制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一旦有了成就感,实训操作的兴趣和信心就会建立起来。

2 加强基本功训练,打牢实践基础

动手操作是理论知识得到实践运用,是学生理论学习的一种延续,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操作技能最终形成的必经之路。钳工是一个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对于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是通过反复的练习获得的,绝对没有捷径可走。因此基本功的训练是在整个技能形成过程中是最艰苦的,同时这个时候也是养成良好工作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训练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操作,示范动作的规范化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只有教师的示范动作规范化,才有学生动作姿势的规范化。一是姿势的规范化。动作和操作要正确,在示范中要尽量按照最佳操作法和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演示,让学生第一次看到的就是标准的、规范的、达到安全生产的姿势和动作,使学生养成好习惯。示范动作要求做到:动作正确、姿势标准、操作有序。重点部分重点演示、慢速演示、重复演示。二是解说的准确性。教师在演示时要同步解说,解说要使用专业术语并用词准确贴切。这样可以增强示范演示的效果。在实训过程中严格制定教学实施方案,始终把技术技能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对学生严格要求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循序渐进的打牢实践基础。学生在基本的训练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动作不到位等情况,这个时候若不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一旦养成习惯,就很难再规范化。因此,学生在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和姿势,并注意动作节奏和频率,及时指出问题并纠正,使学生在逐步的练习中能够动作速度协调一致,随着练习的深入,当学生能初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能够持续并稳定的进行正确的操作时,可以让学生单独自行练习。经过反复的练习,操作水平就会一次比一次提高,学生的身心与操作工具就会自然的结合起来,练习越多越熟练,技能技巧的形成就会又好又快。

3 培养“手感”技能,提高操作能力

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不同的工种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在钳工工种的技能实训中,钳工的基本操作主要是大量的手工操作,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要使用各种手用工具对零件进行加工,因此培养学生有一定的“手感”相当重要,特别是在钳工最基本锉削加工过程中,锉削力量的运用和发挥就可以说是一种感觉技能,通俗的说就是“下手要有轻重”,但是锉削姿势的正确与否,对锉削质量、锉削力的运用和操作者的疲劳程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当学生采用粗平锉、中平锉、细平锉进行锉削时,能在一次推锉中估计出锉削量的大概值。这就要求学生加强训练找对感觉、测量检验、观察思考,做到下手轻重有度,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手感”技能。

4 加强综合能力训练,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钳工实训不仅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图纸,不同的技术要求能够清楚的分析出工艺路线并提出最佳的加工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课题的技能训练。综合课题的技能训练不仅是对基础技能的检验和再提高,还是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工艺分析能力及各种单项基础技能综合在一起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独立的进行操作实践,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在以往的实训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而忽略了工艺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工艺步骤,学生照着做。课堂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加工出符合图纸技术要求的零件,课后面对其它零件图纸时,就不知怎样的先后顺序的来进行操作。这种方法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维和独立技能的培养。只有让学生把获得的理论工艺知识,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不断深化总结,才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技能操作中,教师要采用启发引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空间,在综合训练中,学生是零件的生产者,从零件图技术要求的分析到工艺方案的确定;从零件的每一步加工、各工序的检测到完成零件,都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随着综合课题难度的增大,经验的积累,技能培养的深入,使学生经历了一个从引领模拟到独立运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教师制造”转变为“学生制造”。如在钳工的综合训练课题中,要提高零件加工工艺的分析能力水平,可以为每一个课题的一组学生提供几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加工方法,最后制作出同样的零件。同一组的学生在加工过程中可以独立分析、相互比较,独立制作、相互体验,最后选择出最优的零件加工工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各自独立的从分析图纸、确定毛坯尺寸、基准的选择、尺寸公差的计算、整个零件加工工艺方案的选定,到完成零件的制作。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综合技能培养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潜能创造的空间,加入创新的思想,创新的工艺,创新的方法。要由“学生制造”进一步转变为“学生创造”。例如,在我院机械系模具专业学生的钳工综合技能课题,是一套简单的弯曲模。学生从图纸的分析,工艺方案的确定,模具零件的制作和检验、到组装都是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起到引领、导正、协助的作用,特别是在工艺过程和加工方法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加工工艺步骤。最后,通过实践效果评判得失,带领全体学生讨论与评析,特别是要让技术好的学生主动介绍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积极主动的交流经验,因为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更容易理解接受,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自己选出最佳的工艺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刚,杨举銮.钳工教材(初、中、高级)[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1).

[2]张道行.机修钳工(初、中、高级技能)[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1).

[3]谢增明.钳工技能训练[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4]梁晓哲.对钳工操作考试试题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钳工工艺教案第2篇

【关键词】模具钳工 职业技能 项目教学

一、前言

模具行业是机械制造行业的重要基础性行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制造能力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模具专业金工实训中模具钳工实训,是该专业的基础课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模具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不断被应用,逐步取代、淘汰了一些落后的模具钳工加工技能。但由于实际生产和教学存在一定的差距,模具专业钳工实训教学目前还主要停留在普通钳工阶段,实际模具生产中模具钳工岗位的某些特有、典型技术在教学中没能准确、全面地体现,实训技能没有完全针对模具专业岗位所要求技能。而模具生产中的真实项目,受教学规律和教学条件的限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实训教学,必须加以改造,以适应模具专业金工实训教学的需要。

二、钳工背景与现状

模具工在早期曾经是钳工的一个工种,称为模具钳工,随着模具技术的成熟,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个新的独立工种,国家近期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模具工技能等级标准相关指导文件。当前大部分的模具零配件都主要由相应机械加工设备完成,钳工主要工作集中体现在模具的装配调整修配上,其中与装配相关的孔系加工技能在模具钳工技能中仍然占据着正要比重。

三、模具钳工金工教学改革思路初探

传统模具钳工教学模式严重脱离生产实际。金工教学迫切需要新的,贴合实际生产的技能要素融入教学中。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现代模具制造,模具钳工岗位的主要技能要素的分析,提炼出关键技术要素,吸收并进行教学化改造,应用于教学,改进实训教学内容,使之适应模具生产岗位实际要求,通过对适当模具项目要素的制作,初步尝试实现掌握模具钳工岗位核心技能的目标。

本项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直接经验 “工学结合”来掌握各项实践岗位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为了更便捷地展开教学,内容设置上需注意以下几点。

1.实训工件的内容应尽量全面地涵盖模具钳工涉及的实用技能。主要应包括如材料的选用,各种模具常用连接方法和标准件的选用原则、修配与调整、孔加工系列技能如钻深孔、相贯孔、斜面孔、骑缝孔等,铰削定位孔、导柱孔等,锪孔、内外螺纹加工、研磨与抛光、零件相对位置的调整等实用技能。

2.培养学生的读图纸能力,掌握对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初步学习制定零件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的方法,学会根据工艺需要选取正确的加工刀具、量具和工具。各种模具钳工常用量具的使用方法,模具装配质量检验方法和工具选用。

3.加工制作具有一定尺寸精度和配合精度要求的装配体运动机构,加强各种装配调整工具的使用技能训练,重点是对工件加工和装配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决方案制定。

4.实训材料上尽量选用常用的易于获取的材料毛坯,同时考虑成本和备料便捷。

5.考核的内容应便于在实习场所内组织考核,在一个工作日内能够完成。

当然,在一套练习工件中涵盖全部的内容难度较大,可设置一些列具有不同技术要素偏重的题目。现类举一例仅供参考。

图例一:

模拟冲模装配体(装配图)

模拟冲模装配体(零件图)

钳工工艺教案第3篇

【关键词】钳工 障碍 提高

钳工专业是职业技术学校中非常普遍的一个专业,是机械制造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专业。随着制造业的大发展,社会对钳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技工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实习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因势利导,及时分析制约学生技能提高的原因,尤其是在以下三个方面找原因,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不断提高钳工操作技能。

一 操作姿势不标准是制约学生技能提高的第一个障碍

在练习钳工的初级阶段,学生对钳工的操作动作能较快掌握,但在动作的到位程度和协调上总是与标准差一点距离。当然,让学生的操作动作达到完美的程度是很难的,但正是这种动作的微小变化,成为学生的技能达到一定水平时不能再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要使技能有更大的提高,就必须让学生克服自身的障碍,在动作上追求完美。我们知道在机械加工中,机床自身的装配精度、运动精度会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机床的微小振动或位置精度的微小变动都会造成加工精度下降,甚至出现废品。因此,在钳工操作中,实习指导教师要像在机械加工中控制机床的运动精度那样来要求学生的动作,实现动作的标准化和自动化,使每一个动作做到有理、有数、有度。

二 不能按照最佳加工工艺加工是制约学生技能提高的另一障碍

当学生分析工件的加工图纸时,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考虑方法,最后制订的加工工艺会有很大的差距,而按不同的工艺加工出的工件质量是不同的。

最佳工艺过程只有一个,只有按最佳工艺加工的工件才能保证各项精度质量要求。何谓最佳工艺呢?最佳工艺就是工件的最佳加工顺序,即在全面理解图纸的要求下,正确选择加工基准(有时加工基准与设计基准不一致),然后确定各加工面的关系,并通过尺寸换算,保证各项加工误差在要求之内。工艺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和生产经验,尤其要用到误差分析、尺寸链计算、加工基准的选择等知识。因此,工艺分析实质上是一个加工的逻辑思维过程,它是工件在人脑中的预加工过程,它的每一步都要受到工件整体精度要求的制约,能使所有精度都得到保证的工艺就是最佳工艺。如有的工件需要一次把所有的加工线都划出来后再加工,有的工件需要划一次线加工一部分,然后再画线,再加工。工件不一样,要求不一样,工艺也就不一样。有时可能会因一步之差而造成加工困难,甚至出现废品。这好比人穿衣打扮,先穿内衣,再穿外衣,最后梳头戴帽子,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形成一个完整的最佳过程。有些学生钳工水平较高,但是因为工艺分析不对,没有按最佳工艺加工,致使工件质量难以保证,这就影响了学生钳工技能的进一步提高,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急躁、厌练的情绪。因此,实习教师在指导学生钳工实习时,一定要加大工艺分析的练习力度,多出一些工件加工图让学生分析,然后与最佳方案对比,找出差距,逐步提高,在练习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钳工技能水平。

三 不能正确对待水平停滞的状况是制约学生技能提高的第三个障碍

钳工工艺教案第4篇

关键词 钳工实训 教学质量 问题 改进措施

0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机械自动化设备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一线技术工人十分紧缺,尤其是高级维修钳工更是供不应求。职业院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中高级技术人才的职责,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钳工课程是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主要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特点,因此钳工实训一直是钳工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但是,钳工实训内容还是以人力、手工操作为主,训练学生锯削、挫配等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与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相差甚远。在实训的过程中体力消耗极大、实习条件差,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钳工实训教学质量。因此提升钳工实训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机械专业研究的主要课题,对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就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钳工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对钳工实训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机械专业的学生对机械制造、研配、维修等都缺乏全面、准确的认知,只是单纯的以为所有的生产过程都已经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并且对现代机械设备以及制造工艺盲目崇拜,对其加工精度盲目自信。学生在开展钳工实训课程的时候,完全没有认识到钳工工种的重要性,对钳工在实际工作中的效作用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同时,钳工实训工作环境较差,操作技能较为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对实训课程产生了抵触心理,严重降低了钳工实训教学质量。

1.2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由于我国的教育模式所决定,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因为中考、高考失利,被迫选择职业学校的,生源本身的基础知识较差,在思想上也存在得过且过的情绪,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且职业院校钳工专业的学生大多都是男生,玩性比较大,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耐性,具有明显的畏难心理,对于枯燥、乏味的钳工训练很容易丧失兴趣,钳工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1.3钳工训练内容以及形式较为单调、乏味

目前,钳工实训课程的基本内容有划线、锯削、锉削、钻铰孔等,但是由于钻铰等都依靠定尺寸刀具来完成,容易保证加工精度,并且其操作难度也不大,容易学习和掌握,因此大部分教师都把训练的重点放在了锉削、锯削等基本技能的练习上,练习内容十分单调,并且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训氛围活跃度不够,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影响练习效果。钳工锉削练习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需要研配的工件,对工件的精度要求较高,工件操作难度加大。因此在制作这些工件时不仅耗时较长、学生体力消耗大,还需要学生保持长时间的高度集中,操作步骤十分机械、单一,学生心情会比较烦躁,缺乏练习动力。同时,学生练习的这些工件基本上都不会投入使用,学生缺乏成就感。在钳工实训过程中实训课题以及实训内容都是由教师制定,阻碍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降低了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2提升钳工实训教学质量的措施

2.1帮助学生正确认知钳工工种,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尤其是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许多人都忽视了钳工工种,并且产生了钳工工种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使学生在钳工学习之初就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提升钳工实训教学质量,必须帮助学生正确认知钳工工种,让学生明白其在机械生产制造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开展实训教学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到钳工工种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地位。虽然机械制造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各种先进生产设备以及生产工艺应用其中,但是钳工依然在机械生产制造中占据无可替代的位置。并且当前已没有一种设备同时满足钳工所具有的划线、锉削以及研磨的功能。

二是,钳工能够达到其他设备所不能达到的精度标准。目前,一些高档器材对配置零件的精度要求十分高,例如一些精密量具,无法通过机械设备直接加工达到其所需的精度标准,必须经过钳工工艺的研磨。

三是,钳工加工有利于节省成本。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小批量生产或是单件加工某一零件,采用钳工设计制造零部件是最节s生产成本的措施,并且十分实用和有效。同时,一些设备的维修、养护以及调试工作等都离不开钳工工艺,这也说明了钳工工种在当今先进的生产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实训课程正式开展之前,必须将钳工工种在机械设备制造中的作用以及地位进行全面的说明,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钳工学习的意义,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钳工实训中,提高实训课程质量。

2.2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训方案

钳工实训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实训方案,因此要想提高钳工实训质量,必须从实训方案入手,切实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制定钳工实训方案时必须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提高钳工实训课题的趣味性。上文中已经提到,钳工实训的内容以及操作技术十分单一和枯燥,基本上都是锉削等基础动作的练习,在这种枯燥的氛围中学生很难保持长时间的集中,影响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训质量,必须选择一些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的训练课题,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技能。

其次,明确实训目标。钳工实训最为根本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一定期限内,既能够顺利地完成技能的考核,同时又能够真正提升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有层次、有差异地设置实训的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技能掌握情况,为他们制定相应课题训练目标,以期实现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实训中成长的目的。

最后,训练的循序渐进。钳工实训教学应当有一个稳步推进的过程,也就是说,钳工实训应当按照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镶配综合训练和实际综合应用训练三个层次有序地进行。这三个层次的有序结合,实际上保证了学生能够在基本理论扎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技能的操作和实践能力。

2.3丰富钳工实训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钳工实习中,教师就应当不断丰富实训方法。一是,对比训练法。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首次面临钳工实习,很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的现象或者由于操作失误,造成原料的浪费,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用对比训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力度把握的差异,以加深他们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印象,并能够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二是,互动训练法。学生是钳工实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必然能够提升钳工实训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某一个具体的技能讲授完毕之后,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做出正确的示范,然后再让几个学生进行模仿训练。最后,教师对学生的钳工成果进行总结。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正确看到自己的不足,这对于帮助他们今后在实习中避免出现类似的失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钳工工艺教案第5篇

【关键词】高级;模具钳工;教学

从市场就业范围来看,我们的就业方向基本是以本地区为主,就本地区的现有制造业水平和发展状况来看,需要的人才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大企业需要具有数控加工能力,冷冲压模具钳工,特种加工人才;②小企业需要冷冲压钳工,各种锻模、注射塑料模钳工,铸模钳工等。无论大小企业都要求员工具有扎实的钳工基本技能,具有模具拆装和维修能力,大企业更偏重于制造的先进性、精密性,小企业偏重于一定的设计能力,技能的熟练性、基础性。

高级模具钳工的培养目标为:培养从事金属材料、塑料制品的成型工艺规程编制、工艺装备的制造、装配等工作的技能人才,要求具有扎实的钳工基本技能;有较强的冷冲压模具加工能力和注射塑料模具加工、维护能力,具有一定的模具设计基础;具有一定的数控加工基础和能力;具有较强的看图能力。高级模具钳工专业课改注重了三方面的建设。

1. 教学资源建设

(1)建设目标:

完善精品专业教学的校本教材;进一步完善试题库的建设。

(2)建设内容及措施:

① 完善精品专业网站,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相关资料及专业研究和教学改革课题成果,实现资源共享。

② 逐步完善专业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料,如:课程教材、电子教案、习题集、试题库、实验实训指导、多媒体课件等在专业网页上,方便老师和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使教育资源得到共享。

③教材建设:教材编写以充分体现职业理论、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要求,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做到综合性、实用性 、先进性、时效性;体现理论知识为技能培训服务的原则,在现有模块式实习课题的基础上完善整理为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模块式校本教材,同时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与开发。

2. 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建立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要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上,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到基地的科研功能,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继续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将校企合作中一些优秀的单位建设成模具钳工专业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和专业老师培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3. 课程设置及教学实施

3.1 课程设置原则。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见《模具钳工国家职业考核标准》),围绕社会模具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结合我校教学条件,突出实训,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本着实用可行挖掘提高教学资源的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模式,加强钳工基本技能训练及铣、刨、磨等操作技能;突出模具专业技能(冲压、注塑模具制造、拆装及维护);加强综合技能和先进制造技术(数控加工特种加工),具有初步的模具设计能力(计算机二维绘图和三维建模)。从而实现发挥我校基本操作技能优势,形成突出模具制造专业技能,具有先进制造技术的专业教学特色。

3.2 课程设置内容。

根据当今企业对模具制造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本着“有用、实用、够用”的原则,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安排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1)理论教学部分。

① 机械制图。

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公差与配合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绘图技能以及尺寸标注能力。本课程以投影理论为依据,重在读图与绘图基本能力的培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② 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本课程主要是学习模具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模具的种类和结构、模具的装配、调试和使用,为模具加工、制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③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

主要讲授机械制造中的测量技术,金属切削机床结构、性能、传动、调整、使用的基本知识,机床夹具定位原理、定位结构、夹紧机构、专用夹具设计等基本知识和方法,机械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

④ 模具工程技术基础。

本课程主要讲授冷冲模、注射模、压铸模等十大类模具的设计基本知识。系统介绍了与模具相关的原料、设备及其基本功能和基本要求,着重介绍模具设计的一般指导性原则,并通过实例来介绍模具工程技术的应用,对国内外模具工业发展状况作简要介绍。

⑤ 模具制造技术。

本课程主要讲授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含数控加工)方法和工艺过程;模具零件的特种加工工艺;模具零件铸造成型及挤压成型工艺;模具的装配工艺。其内容应反映最新技术,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应用性,降低理论深度,使学生掌握模具制造的基础知识,具有编制模具制造工艺规程的能力;掌握模具制造、装配、调试工艺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有关模具制造的新工艺、新技术。

⑥ 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

本课程系统介绍各种冷作模具材料、热作模具材料、塑料模具材料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对模具质量和使用寿命的影响,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模具材料的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

⑦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

本课程主要针对模具的成型零件,讲授数控加工机床的工作原理、数控编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⑧ 模具CAD/CAM 。

本课程主要介绍CAD/CAM系统组成、数据处理、CAD/CAM技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CAD/CAM技术的发展动向、计算机图形处理基础、冷冲模CAD/CAM、塑料模CAD/CAM、CAXAME、MasterCAM、Pro/ENGINEER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实际应用等。另外,为了使学生有初步的设计能力及对模具有更深的理解,并能在实习中能完整地从绘图设计到备料到组装有一全程的了解。

(2)实习操作部分。

模具钳工工艺:锯、锉、钻、刮等钳工手用工具应用自如,姿势正确。零件从下料划线制作符合图纸要求精度,编写出加工合格零件的工艺分析及工艺过程。

电加工知识:熟练应用电脑绘图,操作线切割机,加工出图纸要求达标的产品,熟练操作电火花机床,电极的应用及制作。

机械加工工艺:重点侧重于应用理论,应用技术的加工工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学生的实践训练,重点掌握普通车床及铣床的操作。

模具制作工艺:在制图、钳工工艺、电加工工艺、机加工工艺以及模具设计与制造理论课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自选课题,自己动手从设计绘图开始备料,机加工、电加工,模具组装,上机试模成功,制作出冲裁模具、拉延模具等类型冲压模具和注塑模型腔模具。

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的理论课程基本到位,只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还有待提高,比如模具的拆装、模具的设计与制作、电加工知识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余地。

参考文献

[1] 劳动和社会保障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钳工工艺教案第6篇

关键词:中职;钳工专业;实训;质量

中职钳工专业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技能熟练程度各异,探究其原因不难看出,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在实践操作训练中缺乏有效方法等,这些都造成了钳工训练技能差异较大。那么,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技能,提高课堂实训质量呢?

一、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是提高钳工实践操作能力的前提

积极探究多种形式的训练模式,调动学生实践操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能干”向“会干”转变,由“要我练”向“我想练”转变,从根本上提高钳工实践操作的质量。比如,实践操作的程序可以形象直观地记忆,将之口诀话,明确操作的要点,按照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提高训练的兴趣。实践操作训练要具有趣味性,按照书本的要求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往往感觉到枯燥无味,教师可以设计为技能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科学训练是提高钳工实践操作能力的保证

俗话说,苦练不如巧练。科学合理的训练能够保证训练的质量。当然,训练效果与训练的时间、认真程度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是每位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科学训练,提高训练的针对性,促进技能素质的提升。比如,在“锉削”课练习时,穿插“画线”课训练;在“锯削”课题训练时,穿插“錾子的刃磨”训练,在单调、枯燥的训练过程中穿插其他技能的训练,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同时,改变传统的课堂训练模式,积极倡导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让抽象理论与操作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习训练,提高钳工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积极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中职学生客观上存在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差异,积极实施分层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提升。钳工专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体能要求较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各有不同,教师要区别对待,根据学生的体能、综合素质,制订不同的训练方案,分类实施训练考核标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调动他们综合实践训练的积极性。比如,将班级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在实践训练时,根据工件的难易度,给出适当的任务目标,针对完成的目标任务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教师及时给出引导,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再进行重新分类,如此反复,让每位学生不断提升。

四、积极实施“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实习课堂教学质量

将钳工的工艺课与实习课有机整合,创新教学新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工艺课与实习课题不相符的情况,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将工艺课与实践训练课交叉,拓展综合实践训练的空间,提高技能训练的针对性。

总之,中职钳工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创新实训的新模式,结合企业单位对用人的要求,在加强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训能力,确保学生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林.“四个相结合”:钳工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1(04).

钳工工艺教案第7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改革;钳工基本技能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这一差距的直接原因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没有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在中等职业教育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和推进质量提升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教育观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都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技术技能人才”。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它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相应的教育方式应遵循基于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是指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生活,从事职业活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它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要培养职业能力,中职课程的内容就应密切联系工作岗位,分析岗位职业活动,选择与职业实践紧密相关的项目学习来实现专业知识的习得、实践技能的掌握以及工作经验的获取。

二、钳工基本技能课程现状

钳工基本技能是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目前采取 “2+1”教学计划,即开设钳工工艺学课程之后,进行为期四周的钳工技能实训,虽然力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仍以理论知识为主体,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职业教育的的目标决定了需从工作出发,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就是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进行的课程开发。它强调以工作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依据,以任务完成为线索设计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相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相一致。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钳工基本技能课程改革的研究

1.课程改革思路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基于工作过程的钳工基本技能课程开发思路是:根据职业岗位分析,同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设计学习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实施。对钳工基本技能课程进行准确的课程定位,制定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考核评价体系。

2.教学项目的设计

通过对钳工基本技能课程对应钳工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以机械零件的加工、机械零部件的装调为主线,选择源于企业、经过教学化改造的典型工件及零部件为载体,设计13个学习项目,保证每个项目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完整的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的教学内容、可见的成果展示、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相关。

在项目设计中,我们还充分考虑到以下几点:

降低项目之间知识点的重复,保证项目之间的关联性;所有项目的知识总量要等于该课程的知识总量;各项目排列呈现出工件形状从简单到复杂、工艺类型从单一到综合、技能训练从模拟到真实的科学学习过程。

3.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

课程以典型工件及零部件为载体,辅助以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钳工、装配钳工实训工作台,培养学生钳工工量具的使用、工件加工、部件装配、零部件精度检验的能力。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完成渐次复杂的工作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强化专业能力,提升关键能力。

4.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方法

从注重知识的考核转变为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进行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过程考核占权重的60%,以项目为考核单元,按照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工作态度、操作规范、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定等方式综合评定学习成绩,学生必须完成所有项目的学习,且项目合格率达到80%以上,才能通过过程考核。课程结束后需考取中级钳工职业资格证书,把职业技能鉴定结果作为结果考核成绩,占权重的40%。综合评定两项成绩,作为课程的总成绩。

5.教学资源的开发

在充分考虑学校现有教学条件的前提下,我们编写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钳工基本技能理实一体校本教材。每个项目包括项目情境、项目目标、知识链接、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项目小结、知识拓展等几部分内容,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编写项目实施内容。

同时,为了克服传统实训教学,教师现场集中理论讲解、示范操作, 学生分组实习,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被动的弊端,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钳工基本技能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采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职业能力。

四、基于工作过程钳工基本技能课程实践

为验证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我们将钳工基本技能课程应用于教学之中。教学过程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引导贯穿始终。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四个环节:

1.课前复习。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是否掌握项目教学之前必要的理论知识,为任务的实施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新课讲授。以项目引入、布置任务、制定计划、项目实施、检查评价五个步骤展开教学。

①项目引入。利用仿真软件,创设项目情景,使学生明确项目的现实工作意义。②布置任务。学生分组,注意将基础不同、性格不同的学生分到同一组内,让每个学生都会有所收获,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下发工作任务书,明确项目内容和要求;下发任务进度表,掌握工作的进度安排,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下发评价单,了解评价标准,督促自觉遵守。③制定计划。下发图纸、工作页、工艺卡片。学生讨论,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填写工作页和工艺卡片。此过程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启发引导,提出建议,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大胆创新。 ④项目实施。小组选派代表陈述工艺方案,教师指导,提出建议,利用仿真软件验证工艺的合理性;利用软件的评价功能对学生的工艺知识进行考核,确定最后方案。

按照工艺方案,学生实际加工或装配。此过程教师监督学生做到操作规范,工作标准。在教师启发、提示性的指导中,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锻炼思维。

⑤检查评价。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从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安全文明生产和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种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全面评价。

3.项目总结。组织学生交流,评判工作中体会、收获、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吸收项目活动的精髓。

4.知识拓展

针对教学难点利用仿真软件提供更多相关项目,拓宽视野、升华知识、创新学习。

钳工工艺教案第8篇

关键词:钳工技能;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7-0226-01

钳工技能作为机械专业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目前在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训练缺乏体系、教学效率不高、师资素质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为此,本人就此谈谈改革钳工技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实训质量的一些看法。

1 校企合作,切实提高钳工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

钳工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技能的习得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实习指导教师,至少应具备以下专业素质。

宽广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钳工工艺课程的全部内容,还要掌握《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等相关学科知识。

校企合作,切实提高钳工指导教师生产一线的操作能力,逐步积累实际操作的经验。现在的钳工指导教师大多刚从院校毕业,理论知识面较宽,这是他们的长处,同时也存在着生产经验不足、好纸上谈兵的短处,甚至作为他们长处的一些专业知识也存在着知识老化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是校企合作。钳工指导教师下企业在技师的指导下顶岗操作,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操作技能,逐步积累操作经验,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只有自己掌握了操作技能,才能在指导学生实习的时候有的放矢,才能对操作的要领和操作的重点、难点了然于胸,才能发现学生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钳工实训的效率和质量。这是基础,是关键。

应具有较高的分析工艺的能力和解决操作疑难的能力。一个工件,工艺方法、步骤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着工件的质量;一种不合理的工艺会降低工件的质量,甚至使工件报废。因此,要求钳工指导教师不但自己要具有较高的分析工艺的能力和解决疑难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分析工艺、解决操作疑难的能力。

2 以课堂效率为核心,优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钳工实训指导课的效率

钳工学科为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学生入门之初,因缺乏机械实物的直观知识,往往学得较为吃力,学习兴趣也大打折扣。教师必须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核心,优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操作前指导课的效率。

利用实物或模型,进行形象直观教学。钳工课开设之初,学生对机械工件的感性认识很少,教学时因学生缺乏感性知识的积累,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普遍感到较难。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或模型,利用形象的语言、挂图、演示等方式和手段,让学生逐步积累感性认识。例如:钳工实习课讲锉削一课时,可拿实物锉刀进行直观教学,并进行标准规范的锉削姿势演示。

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探究问题。学习是一种经验或技能的内化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主体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探究的兴趣,促使他们去独立思考,从而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或技能,以达到实习教学的目的。

钳工实习,首先得看懂图纸,会根据图纸分析出零件的加工步骤。因此,指导教师要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实习教学中,讲零件加工步骤之前,可先让学生自己制定加工步骤,再找出几个同学的典型加工步骤,进行讨论或分析,让学生自己分析优点及不足,最后教师综合这个方案的优点,提出一个合理的工艺方法及加工步骤。如在做凹凸块配合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先给学生分析工艺,分析时强调凸块两角不能同时锯下,但这种教法效果不好。现在采用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工艺,然后把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就加深了印象,既能培养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这个工艺的正确理解。

运用对比教学法,比较操作的优劣。在钳工实训过程中,因个体思想认识或个性的差异,难免存在操作变形或动作不规范等问题。要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把用错误方法和正确方法加工出来的工件加以比较和对照,让事实来说明问题。如在锯削实训中,部分学生经常快速锯削,导致边缘毛糙,锯条磨损。教师可用正常速度锯的工件与之比较,比较哪一个锯的直,锯的深,锯条磨损少,思考哪一种方法体力消耗小。这样一比较,同学的印象就深了。

因材施教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在钳工实习过程中,技能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需要教师考虑因材施教,既要让能力差的学生完成操作任务,又要让能力强的学生发挥潜能。可采取以下措施:(1)让技术好的学生给技术差的学生介绍经验,这些经验从学生嘴里说出来,学生更容易接受。而技术好的学生在介绍经验的同时也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能使双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2)给技术好的学生增加工件操作难度,让他们在技术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对技术差的学生,则加强其基本功的练习,以保证其能完成实习任务。

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法,体会钳工操作要领。在钳工实习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操作技能主体,教师是主导。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操作,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例如,讲操作姿势时,可以这样设计:首先,教师先把正确的姿势演示给学生,然后请几位同学复述示范动作,再分别让大家总结:这几位同学的姿势,其优点有哪些,缺点在哪里。这样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对错误的姿势加以纠正。别人出现的问题也能引起自己的重视,在操作时可避免再次出错,这样有利于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姿势。

运用巡回指导教学法,及时纠正操作偏差。巡回指导教学法的好处在于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操作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纠正学生操作当中的不正确姿势,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工件误差的症结所在,寻找减少和消除误差的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操作进度及技能熟练程度,传授他们不同的技能技巧,不同的操作方法。

3 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制订科学合理的钳工训练体系,切实强化操作技能训练

当前,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都突出岗位能力这一核心,着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钳工技能作为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技能,教师更应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为中心,制订科学合理的训练体系,切实提高钳工技能训练的效率。我们根据多年的钳工实习训练的经验,制订了一个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核心,较为合理的训练体系。它具体包括:入门教学:具体有工具的识别、量具的使用等。基本技能教学:具体包括錾削、锯削、锉削、划线、钻孔、扩孔、铰孔、刮削、研磨、弯曲、粘接、攻丝、套丝等基本技能。实行定向技能教学:具体指模具钳工、装配钳工、修理钳工等专业钳工技能的训练。

根据这一训练体系,我们对学生不断地进行强化训练,下厂见习,总结评定,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近几年学生考取中级、高级工的比例逐年上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只要我们在钳工实训过程中,自始至终抓住提高课堂效率这个核心,以培养岗位操作能力为中心,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进行科学合理的强化训练,就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涛勋主编.钳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