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财务学论文

财务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25 15:02:04

财务学论文

财务学论文第1篇

一、基于信息经济学分析

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现在已经成为经济科学中重要的学科之一。信息经济学中的非对称信息指的是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与博弈论不同的是,信息经济学是在博弈论提供的方法论的基础上,研究什么是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交易契约。信息非对称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非对称发生的时间和非对称信息的内容。从非对称发生的时间来看,非对称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订契约之前,成为事前非对称,这类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非对称性发生在当事人签订契约之后,成为事后非对称,此类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而从非对称信息的内容来看,又可分为研究不可观测行为的模型(隐藏行为模型)和研究不可观测知识的隐藏知识模型(隐藏信息模型)。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军队财务控制可以理解为:国家和军队的代表者(委托人)通过制定、设计相关的控制机制,对各参与个体(人)施加影响,使各参与人能够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出与军队利益相一致的行动选择,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军队财务管理实践中,由于各方信息不对称,极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表现在:一是短期行为问题。委托人关心的是军队和单位长远建设和发展,而人往往只关心短期利益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如过度消费、享受优越的工作环境、政绩工程等。二是虚假信息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人往往处于信息优势,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极可能利用手中的信息优势,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决定信息的生成和利用,如粉饰财务报告、隐瞒失误等。此时,如果没有相应的财务控制制度,人极有可能会利用委托人的授权来谋求更多的私人利益,使委托人的利润最大化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如何规范军队人的行为以及如何向委托人披露真实的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其发端于罗纳德•科斯的交易成本说,它在沿用新古典主义学派的传统分析工具的同时,创新了制度分析法,将制度因素内生化,专门考察制度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并强调新制度经济学应该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制度的定义,诺斯将其看作一种博弈规则,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者更规范地说,是定义人类交往的人为的约束。包括‘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的‘实施特性’”;V.W.拉坦在《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一文中将制度定义为一套行为规则,它们被用于支配特定的行为模式与相互关系。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可将军队财务控制制度定义为:以军队则权划分为基础,旨在对军队各级单位、部门的财务活动实施监控,及时纠正存在的偏差,保证各项事业任务按计划进行的一种制度,其包括军队财务控制制度的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三个维度。采用制度结构有助于判断军队财务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即判断控制结果和控制目标的差异,也就是判断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它取决于军队财务控制正式规则的有效性、实施机制的有效性以及非正式规则对二者的影响。非正式规则、正式规则及实施机制的关系及军队财务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作者:杜芳欣丁琪单位: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一队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

财务学论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乡镇中学财务管理问题探析

 

近年来,乡镇中学的财务管理越发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中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市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关系到全市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乡镇中学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就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图就我市乡镇中学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作粗浅的探讨。

一、乡镇中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经调查得知,目前我市乡镇中学财务管理混乱现象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违纪收费现象严重

一是超标准收费。当前,虽然实行了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但是仍有一些学校在资料费、班会费、住宿费和代办费等方面超标加码。二是巧立名目收费。这种情况多见于一些特殊的年级,如毕业年级的照相费、考试费;起始年级的档案费。三是重复收费。这主要表现在学期开始已收缴了的费用,在学期结束或中途时,又再次收取该项费用。如有些规定的用书资料,其费用已包含在开学初规定的征费标准中,而中途发放时又要学生再缴这笔费用。四是搭车收费。主要表现在某些学校趁开学统一收费之机,将一些学生无需交纳的费用也“一视同仁”地收取。如某些学生未在学校搭膳住宿,也被学校收缴了搭膳费或住宿费。上述四种乱收费现象往往同时或多数存在于我市某些中学,积少成多,往往一学期、一学年乱收费的数量极其惊人。

(二)支出泛滥混乱

乡镇中小学的经费虽然紧张,但支出的无计划性和无预算性,使得支出过滥过乱。主要表现在:一是吃喝招待费过多。近年来财务管理论文,乡镇中学的招待费有增多趋势。有些乡镇干部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借口到学校检查工作,往往要求中学接待,大吃大喝,甚至还洗头、按摩、包小姐。学校也常常利用请吃请喝与地方拉关系。二是乱送礼现象普遍存在。每年春节、中秋节、教师节等节日,许多中学都有给镇领导、主管部门领导送礼送“红包”的惯例论文提纲格式。三是盲目购物。特别表现在各中学普遍存在乱购乱订复习资料、参考资料和教具等,尤其是近年来有关中学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名目繁多的“验收”,耗费大量资金,购买了大量的一时难以利用的幻灯机、录像机、电视机和电脑等。四是乱发钱现象时有发生。逢年过节,学校就想方设法给职工发些什么福利;教职工工作上每拖一点时间,校长都要发些加班费;每次考试,学校总想方设法发资金。吃喝招待和乱送、乱发乱购,是目前我市乡镇中学支出上的“黑洞”。

(三)会计制度不健全,票据管理混乱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没有使用符合规定的标准收据。部分乡镇中学收费不但没有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而且开具的收款收据手续不全,除了收款人签章外(有的甚至只写一个“姓”),没有任何其他签字和印章,更有甚者连学校的公章都不盖。二是收费干脆不开票据。部分中学除开学初的收费外,中途的其它收费,不管合理不合理,一概不开票。三是支出票据“白条”多。这种现象几乎各校都有,普遍存在。除了学校集体从新华书店购进的课本教材和主管部门统一购物和调拨的经费外,其余支出许多都是“白条”,并且“白条”上“经办人”、“证明人”、“使用人”和时间、地点都不全,往往只是会计写个条子,校长签了“同意支出”就入账。

(四)大量教育经费被严重侵占

一是学杂费被大量调用。按国家政策规定,中学的学杂费主要是用于改善办学和学校办公条件,而有的镇政府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不顾政策规定,大量调用中学的学杂费用于发放党政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甚至有些学校的代办费都被调用一空。学校处于“无米下锅”的状态,不得不出“乱收费”之下策。二是各种摊派伸手学校。什么治安费、环卫费、赞助费、捐款等应有尽有。三是固定资产被占现象屡禁不绝,突出表现在学校的操场、房屋常常被占用,至于课桌、砖瓦被盗现象则更为普遍。

(五)财务赤字严重

收支不平衡,财务赤字已成为各中学的通病,尽管大家都不停地乱收,但远远不能满足支出的速度,因此赤字在不断加大。在制止乱收费的社会氛围中,在赤字的压力下,许多乡镇中学又不得不靠拿贷款过日子。个别无法拿银行贷款的中学又不得不去拿民间的“高利贷”。

二、乡镇中学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乡镇中学财务管理问题的成因很多,归纳起来分析,共性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一个地区中学财务管理客观上受这个地区生产力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本人认为,我市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尤其是地方政府对中学教育投入总额的不足财务管理论文,是造成中学财务管理混乱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政府该给的钱没法给,该发的没法发,该办的事没法办,逼着许多中学违反政策“自谋生路”。相反,因政府困难,不该调用的钱调用了(比如代办费),不该摊派的摊派了(比如订报纸、强制性捐款等),这些都加剧了中学经费的困难和管理上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说,经济越困难的地区,中学教育越难办,中学的财务管理越不规范。

(二)乡镇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忽视对教育资金使用过程的管理

近年来,许多乡镇政府对中学的财务管理,往往是注重了投入和支出,疏忽了使用过程的管理。乡镇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往往重视了各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和人事管理,而淡忘了对财务的管理,甚至对有关中学财务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睁只眼闭只眼,包庇问题阻碍查处。许多中学财务管理中问题的发生,还直接与某些有关领导及部门有关,比如“专款不专用”,招待费开支居高不下等问题。

(三)校长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教师的职业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很稳定的,一个大中专毕业生一旦跨进乡镇中学教师的行列,那么他(她)要改行从政或从事其他事业单位的工作,往往比登天还难。但乡镇教师的工作位置也不够稳定,许多乡镇每年暑假都要进行一定规模的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调整。队伍的不稳定是造成学校财务管理混乱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许多校长和教师对前任领导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概不负责”,而在自己短暂的任期内,对经费的收支也有恃无恐,更谈不上责任。

(四)教职员工的师德和法纪观念淡薄

应该说,这是造成中学财务管理混乱的非常重要的内因。目前绝大多数乡镇中学教师对教育经费收支的政策与法规知晓极少,对会计制度更是很少了解,因此往往是想收费就收费,想花钱就花钱。更有许多教职员工师德观念淡薄,目光总是盯住资金福利,不比贡献只攀收入,甚至逼着校长乱花钱。

(五)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因为绝大多数乡镇没有统一制订规章制度,许多中学也不主动制订关于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尤其预算制度、结算制度、内审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规章制度是应有全无,所以无制度可依也使许多乡镇中学在财务管理上是无拘无束,职、权、利、责和风险的关系非常模糊。

(六)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目前,我市部分中学的财会人员甚至由学科教师兼职,不仅不懂《会计法》、《审计法》等财会法规,而且对财务账目业务知识也是糊里糊涂,至于编制预算、提出财务报告和作出财务分析财务管理论文,更是不可能的事,而且这些乡镇中学的财会人员大多数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合格证”等证件。财会人员应是学校的管家,但“财会盲”型的“管家”是无论如何担当不起自己责任的,“不会管”必然造成财务管理的“不规范”。

(七)审计和督查工作滞后

及时审计和督查是预防和解决乡镇中学财务管理混乱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审计部门财会人手少,很难及时把握审计这一关;年度的例行审计无法解决财务管理中诸多的问题。甚至部分中学的财务多年没有被审计过,一直是“我行我素”,以致混乱的问题成堆,达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才被引起过问。

三、解决乡镇中学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无可置疑,解决目前乡镇中学一系列财务混乱的问题,应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关心教育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教育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解决乡镇中学财务管理一系列混乱问题,至少必须采取五大措施:

(一)地方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必须高度重视

强化乡镇中学的财务管理极其重要,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前提条件是地方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首先,要强化对乡镇中学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论文提纲格式。认识到强化财务管理是加强乡镇中学管理的重要的中心工作之一,是政府行为的重要职责,是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益、保证地方教育等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现在有些乡镇的党政领导抓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力度很大,对教育的投入也比较重视,教育经费的投入一般在地方预算支出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但往往只管拨付经费,不管经费的使用过程,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其次,要落实乡镇政府的财政所、乡镇分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等各职能部门领导在乡镇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尤其要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和领导监督的责任。再次,要定期通报各中学财务管理的状况,及时处理违规的人和事,尤其是对管理混乱、问题很多,并且领导和教职员工有以权谋私和经济问题的中学,一定要尽快审计和查处,迅速解决问题。

(二)加强教职工的教育,提高教职工的素质

广大教职员工素质的提高,是强化乡镇中学财务管理的基础。强化这一基础的重要和必要的手段是强化教育。一是要加强对广大教职员工的政治理论教育,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二是要加强法纪教育,不断增强守法意识。尤其是要加强《会计法》、《审计法》、《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以及预算内、外资金管理规定的教育,使广大教职员工尤其是中学校长在收钱和用钱问题上进一步慎重。三是要强化师德师风教育,不断弘扬敬业精神和增强奉献意识。尤其是要通过教育,制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唯利是图”思想对广大教职员工的侵蚀,使大家忍耐经济上的“贫穷”,追求精神上的富裕,坚决不做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的事。四是要强化乡镇中学财会人员业务知识的专项培训,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业务素质。

(三)建立和健全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

防止和解决乡镇中和学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重要的保证是建立健全有关财务管理的制度。从目前状况来看,必须建立和健全的制度与规定有:预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台帐制度、票据审批及管理制度、结算及转账制度、专款专用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收费许可证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审计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管理论文,取消校级招待费制度。当然建立和完善这些制度最好遵循“由粗到细”的原则,必须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要在操作性和实用性上动脑筋。

(四)强化全方位监督

光有整套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一定就能解决目前乡镇中学财务管理中的混乱问题,关键的是坚持监督,以防有关规章制度变成一纸空文。一是要坚持领导监督,二是要坚持群众监督,三是要坚持社会监督,进而形成全方位监督网络。特别是要强化学校内部的民主理财,强化学生家长、乡镇干部对学校的监督和教职员工对财会人员的监督。

(五)改善教育管理体制

解决乡镇中学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要在整治和管理效果上求突破,管理体制的突破很有必要。国家财政部和原国家教委制定的从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不具备条件或不需要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中小学校,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体制。即在一定区域内,设置中心财务机构,统一管理区域内中小学校的财务活动,学校只设报账员,在校长领导下,管理学校的财务活动,统一向中心财务机构报账”。“具体实行何种体制,由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本人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从实际出发,有必要对部分乡镇中学迅速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以规范乡镇中学的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周宁:《学校财务会计手册》,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3月

2、张以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刍议”,《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

3、张荣海:“我国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现状与改进措施”,《商场现代化》,2005年第8期

4、胡英梅:“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财务学论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目标

0引言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要通晓财务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财务理论去解决现实中的理财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中,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几乎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虽然各院校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均安排有校内、校外两个实践环节,但财务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大多因缺少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教材而不得不以会计专业的实习内容所取代。至于校外实践,则由于多种原因,其实习的内容也很难做到与投资、筹资乃至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等财务问题相关。为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如何突出“专业特点”已成为困扰该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道难题。

1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现状

从我国目前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情况看,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理论教学中穿插一些案例,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目的。这一形式的优点是对学生学习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但该方法效果依赖教师与学生之间准备、配合程度,特别是案例题材的选择,目前收集能反映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特点、有针对性、体现时代特征的案例比较困难,此外还存在案例过大过小的问题,复杂案例难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案例过小则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二是课内实验。首先任课教师按照财务管理各阶段内容设计实验内容,学生每4~6人组成实验小组,通过学生团队、任课教师辅导的方式完成实验项目,这种形式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任课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财务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改进下一阶段教学。这一实验形式优点是可以使学生掌握每一阶段学习中难点和重点,循序渐进,不足之处在于不能使学生系统性掌握财务管理知识。三是综合实验。综合实验也可以称之为课程设计,是在财务管理课程结束后集中1~2周的时间进行系统性操练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通过财务管理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知识要点,做到把专业知识和企业实务结合起来考虑问题,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

2财务管理实验室建设

2.1软件目标财务管理实验室的软件建设目标包括:实验内容系统化、实验手段信息化、实验组织科学化。

①实验内容系统化。在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建设中,首先要考虑财务实验内容的系统化问题,财务管理知识体系是相互关联的,在财务实验内容的安排上,需要按顺序、分层次编排。对于主干课程,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应该基本上都涵盖到,只有实验内容的设置达到了系统化的程度,才能保证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财务知识体系。②实验手段信息化。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给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了教育教学手段的进步。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高等教育传统教学手段,推动高校教学信息化进程,是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变革发展的客观需要。以信息化实验基本设施建设为基础,统筹规划、多层互动、加大投入、创新制度、分步实施等措施,将有效地促进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实验室实验手段的信息化建设。③实验组织科学化。现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效率与公平,效率是任何个人和组织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财务管理实验室,实验效率的高低对学生培养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财务管理实验室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实验组织是否遵循科学化的原则。对于财务实验流程、财务实验进度、财务实验内容安排和财务实验教学方法等,都要进行科学的研究,最终给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内容和方式。

2.2硬件目标财务管理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目标包括:实验模式多元化、实验资源公共化、实验测评自动化。超级秘书网

①实验模式多元化。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人才培养模式也将适应时展,进入模式多元化阶段。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建设也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充分考虑到实验模式的多元化问题。例如可以构建多媒体财务实验、远程财务实验和个性化财务实验等。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应用多媒体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全程展示主要环节的讲解。通过计算机网络,学生只要拥有一台计算机和上网端口,就可以随时随地完成财务实验教学,基本上实现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开放式实验模式。传统的财务实验教学,由老师指定相应的实验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就可以实现财务实验个性化视频点播,能更好的按照学生的爱好和个性完成财务实验。②实验资源公共化。财务管理实验室工作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财务实验资源的公共化,任何个人和社会团体都可以通过财务管理实验室来继承财务文化的遗产,学习当代财务文化知识。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所有的财务资源和财务实验手段都通过多种模式和手段展示在特定的网站上,任何读者或用户只要能上网,并且懂得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就可以自行完成财务实验。同时,通过网络手段,读者或用户可以任意组成团队,利用共享的实验资源,共同协作完成某项具体的财务实验。③实验过程自动化。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传统财务管理实验室的概念已经开始向网络化、电子化、数字化的概念转变。人们在进行人工实验纠错、提示、测评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实验纠错、提示、测评自动化的建设和发展。在进行实验纠错、提示自动化之前,要有每一步的标准答案和规范程序;在进行实验测评自动化之前,应该考虑针对原有财务实验制定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测评手段,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先进的软件技术进行严谨的财务实验纠错、提示、测评的技术实践。

参考文献:

财务学论文第4篇

1.1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机结合。

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以理论为主,通常先进行会计理论教学,然后再进行会计实践训练。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抽象性,加上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填鸭式"的教学常常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逐渐产生厌烦情绪,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在进行实践训练时,难免又会忘记前面学过的理论知识,造成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实践操作中,影响了学习效果。

1.2实践操作能力弱。

财务会计实训的资料不够真实,与实际经济业务相差较大,而且实践训练过于简单,通常是一些常规性的业务,缺少难处理的业务。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都相对较弱,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

1.3对学生的考评过于单一。

现阶段对学生学习考核依然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此种考核方式缺乏灵活性,考评内容不够全面,考评结果不够客观,这不能更好地体现财务会计教学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会计教学改革的发展。

1.4师资力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中职学校担负着为社会输送会计人才的使命,而完成这个使命就需要依靠高质量的会计师资队伍,会计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而且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实际能够满足真正意义上的会计教师条件的人员并不多,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只是掌握会计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所以教出的学生也同样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1.5培养方向比较单一,会计人员不能满足多岗位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有调查显示很多会计毕业生不仅从事会计工作,而且他们还从事统计、文秘以及其它工作,但是学校对这种市场需求变化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还局限在单一专业培养方向上。这些都是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们对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目标,企业更强调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和会计专业技能,不仅需要掌握会计基础知识,还要具备综合业务处理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时,不但要教会学生会计的基本原理、技能和相关处理办法,并且训练学生将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于实践当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会计技能人才。同时,财务会计课程的实务性、操作性很强,因此,提高财务会计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核心,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和变化的会计专业人才,并推动会计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3财务会计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财务会计一体化教学简介

财务会计一体化教学指的是在会计教学中突破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将会计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师生双方边讲边做,边练边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最终形成一套"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的会计教学模式。财务会计一体化教学涵盖了很多的内容,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包含了工作情景与学习情景一体化、专业知识与会计能力一体化、会计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一体化,同时还包含了理论与实训教师一体化、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一体化等。一体化教学围绕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组织教学,开展岗位仿真实训。把学习场所模拟成仿真的工作环境,根据日常会计岗位让学生模拟企业员工,分组分岗位轮流进行仿真业务处理,实现体验式学习。教师把理论知识穿插于实训环节,并结合理论内容和实训项目编写工作页,使教学内容贴近实际工作过程。学生在仿真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会计部门整体工作任务,充分理解各会计岗位不同的职业能力要求。

(二)财会会计一体化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财务会计一体化教学的实现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而且要根据会计岗位的素质要求进行整合。一体化教学改革主要是围绕着会计理论和实际操作进行,具体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即对会计职业岗位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培养目标;在提炼典型工作内容的过程中确定能力目标;根据能力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再根据学习任务,设置训练模块。具体实施包括以会计职业生涯发展为背景,对会计职业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教师按照工作任务的要求将有关知识整合起来,把课程设计成和工作任务相对应的若干个一体化实训模块,主要有出纳岗位模块、往来岗位模块、财产物资岗位模块、纳税岗位模块、财务成果岗位模块等。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完成一体化实训模块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做中练,训练内容就是工作内容,达到在校学习内容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为中职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为教学改革效果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三)财务会计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第一,建立和培养一体化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是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改革的效果,所以在财务会计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想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以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两种途径。中职学校要在教师培养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邀请有关专家到校做专题报告,对教师进行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理论的培训,帮助教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让教师的能力得到不断地提升。还要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财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会计实务实践,及时了解行业的新知识、新信息,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中职学校还需要在校外引进一些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丰富一线操作经验的企业会计人员到校任教,增强教师队伍的会计实务处理能力。相信通过这两种方式能够建立起一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可以更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第二,开发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材是一体化教学的有效载体和必要条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所以编写一套科学、有效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在编写教材时,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参与一体化教学改革,按岗位要求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师编写团队根据经专家审查过的教材编写大纲,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现状和特点,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学习方式,结合当前会计专业就业的情况,编写出符合一体化教学目标的教材。教材的经济业务以原始凭证体现,各种原始凭证、印章、报表的设计力求与企业实际工作相一致,仿真性较强,提高学生对会计岗位实务的适应性。第三,建设一体化教学场所。实现一体化教学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一体化教学场所,否则一体化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财务会计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要重视一体化教学场所的建设。具体做法是按照一体化教学要求,将理论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把教学场所模拟成和日常会计岗位相同的一体化仿真实训室,教师在实训室里给学生讲解账务处理流程,指导学生完成实训模块的训练。学生通过轮岗实训,转换各个角色,真实体验到不同岗位的工作实际操作,对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性质、任务、职责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会计实践能力。

4财务会计一体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改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对财务会计一体化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要想解决财务会计教学问题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传统财务会计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中职会计教学的发展,所以要将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去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会计教学中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教学效率是非常低的,所以一体化教学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这些方法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可以说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完善考核制度

现行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制度主要是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这种考核制度不能全面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一体化教学中要打破以期末考试来说明一切的做法,建立多样化评价方式。在理论知识考试的基础上,加大实际操作能力考核,重实践、重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具体比例为理论知识10%、岗位技能考核40%、作业练习20%、过程表现20%。通过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课堂表现、任务完成状况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训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5结语

财务学论文第5篇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为会计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该课程是基础会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之间的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该课程内容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以财务报表要素为线索介绍企业常规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该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内容多。我国现阶段的准则体系中含有38个准则,除了少数特殊业务和难度较大的内容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中没有涉及,绝大部分内容都纳入了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因此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多,信息容量大。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的教师感觉时间紧,而学生也感觉内容多,学习难度较大。难度大。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有较多的知识点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如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有负债等概念理解对于没有金融知识和相关知识背景的学生而言理解困难。除此之外、像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运用、权益法与成本法的转换等知识点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反映普遍难于理解和掌握。内容更新速度较快。相对于其他专业,会计学专业的内容更新速度较快,而在会计学专业课程中,中级财务会计内容的更新速度较快,当会计准则、税法等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与会计相关的内容则随之要变化。这种变化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较大的压力。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后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在未来的职业发展。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目标、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需求情况及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应达到如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中级财务会计学习,学生应当理解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相关概念,理解会计核算核算的基本原理、方法,掌握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掌握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原理,并能编制财务报表。能力目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应当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职业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一种能自学、善于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内容有限、会计知识更新速度较快情况下,快速有效的获得知识的技能。职业判断能力是培养学生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等的能力,从而使得会计信息更相关、可靠。逻辑思维能力是要培养学生对会计经济后果的思维判断能力,要求学生在此课程的学习中形成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方法的采用及会计差错对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会计信息使用的决策的潜在影响。素质目标。素质是一种内化习惯、的思考方式及行为方式。对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而言,应当在此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素质、会计职业素质。终身学习素质是学生能偶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过程中培养喜欢学习会计、善于学习会计的一种习惯和品质。会计职业素质就是培养学生概念对财务的一种专业敏感性和和职业思维。

三、教学模式的回顾与评价

在中西方教学和学习实践中。人们不断探索教与学的本质和规律,形成了丰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下面就支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进行述评。

(一)支架式教学法

根据欧共体“远程教学与发展项目”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法是一种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该概念框架类似于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有助于学习者向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前行,建构新知识。该教学模式一般包括如下步骤:第一,围绕学习主题,按照最近发展区要求搭建支架。第二,通过引入情景,让学生逐步了解支架中的相关层次与节点,为其理解概念框架和后续自主学习奠定基础。第三,让学生在已建构起来的概念框架下开展自主学习,获得更多的新知识。第四,分小组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对不同意见进行分析,从而对学习者个体前面建构的知识、概念框架进行修正、补充与完善,并形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第五,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结果进行反馈评价。支架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于结构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并让学习者逐步一种学习能力,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对于非结构化的知识的积累有一定难度,而且给定既定的概念框架不利于学习个性发展和特长的发挥。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提倡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理念。任务驱动教学法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不应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应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一般包括如下步骤:第一,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工作情景。第二,创设任务,并分配下达任务给学习者。第三,学生围绕任务自主学习,以实现任务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在已分配的小组内进行讨论,协作学习。第四,对任务过程进行控制和完成结果进行考核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习者。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流动,通过任务使得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建构知识,并与教师和小组内的学生充分互动,培养学习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源于哈佛商学院,并在20世纪80年代后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该教学模式以真实、鲜活、生动的案例为依托,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案例教学法一般需要以下步骤:第一,围绕学习目标在社会实践中搜集、整理、撰写案例。第二,提前分发案例给学习者,让其独立的围绕案例查阅资料,分析案例。第三,组织案例讨论,让每个学习者都参与案例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其他学习者的观点进行评价。第四,根据学习者在讨论中的发言情况,对案例分析的结果等对学习者进行反馈评价。案例分析法要求学习者全面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对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素养等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该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枯燥、乏味,让学习者在案例参与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能有效的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但该教学模式对案例要求高,对于一些简单的结构化知识的传授效果并不是最好。

四、各教学模式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综合运用

从支架式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可以看出,支架式叫徐恶魔是一种知识获得为主的教学模式,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知识能力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而案例教学模式则是能力素质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由此可见,既有的教学模式各有侧重点,具体一种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所有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要求,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模式,从而更有效的实现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目标。

(一)支架式教学法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运用

中级财务会计内容多,并且变化快,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反映时间紧张,教务任务难以完成。其问题在于老师上课以讲授为主,面面俱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弱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事实上,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结构化的知识,可以采用支架式教学法让学生建构中级财务会计知识的支架,教师通过讲授帮助学生“搭建”支架,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相应内容,这样教师既可以从容的完成教学任务,做到讲解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中级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在于讲解资产负债表要素和利润表要素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而每一会计要素的会计核算具体逻辑基本一致。资产要素的会计核算是中级财务会计中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搭建”如下支架。上述支架在不同资产类型中有不同的体现,如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之间,货币资产、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等资产类别中其具体内容有所差异。在教学中可以具体资产类别的教学中,给学生细化支架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按此支架自学相应资产类别的内容。如在讲授金融资产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授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让学生对“支架”中的各节点由抽象认识到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按此“支架”去学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主要内容,当然可供出售资产的知识点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及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无法完全类比,在教学中则可以将这些不同点在分组论中提出,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使用支架式教学模式需注意,不同的知识点可以采用的支架有所差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针对典型的知识点为学生构建支架,支架可以相互嵌套使用。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在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中包含一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需要通过实践来强化学习效果的知识点,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财务报表的编制是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单纯以讲授实施教学,会显得非常枯燥,而且效果不好,学生学习后往往不会编制。这一教学内容,不太适合采用支架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相比而言,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以较好的适应这一内容的教学。比如在针对资产负负债表的编制教学中,教师可以按任务驱动教学法做如下设计。

1.划分小组。由于在会计报表要素会计核算的教学内容中广泛采用的支架式教学法也需要分组,因此此时分组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以利于小组间的沟通协调。

2.下发一个具体企业的年初资产负债表资料及本期的总账、明细账资料,并明确学生任务:按最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并结合企业的具体业务类型设计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具体内容,该任务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基本内容。根据给出的背景资料,编制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资料中应根据资产负债表编制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应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存货”等项目,该任务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报表的编制。总结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方法及编制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任务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进行总结、反思以加强理解。

3.组织讨论。在学生完成报表编制后,教师组织学生就任务中相应问题进行讨论。按此方法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避免了学习过程的单一与枯燥,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前已述及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还应当培养的职业判断等能力及学生的专业素质,作为知识获得性为主的支架式教学法及知识能力兼顾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太适合这一需求。相比而言,案例教学法在能力素质的培养上则有较好是效果。一般而言,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有引导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引导性案例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综合性案例则侧重于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本文所指案例为综合性案例。在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选择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而言,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的选择适量、适当的案例以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表1金融资产学习支架表支架节点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能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在准则框架内选择恰当的会计政策、处理方法,并能理解不同政策、方法对于会计信息的影响。如在投资性房地产中,我国准则规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或账面价值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在投资性房地产业务采用公允计量模式和账面价值计量模式的现状并选择典型公司来整理、编写案例。

2.在讨论中,要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设计目标展开讨论,以达到相应的能力素质目标。如在投资性房地产的案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企业为何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或者账面价值模式?依据是什么?在选择的时候应注意哪些方面?不同的计量模式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财务信息如何影响?对信息需求者的决策有什么潜在的影响?等。

五、结语

财务学论文第6篇

(一)制度缺乏政策法规依据

出台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不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而是脱离学校实际情况,不合乎相关规定,缺乏严肃性。

(二)制度不健全不合理

制度建设严重缺位,相关内容片面、笼统、不规范,有的内容已不符合当前实际,失去其合理性,不利于操作。

(三)制度制订过程简易化

宣传工作做的不够,不能虚心广泛征求教职员工意见,制度不能被广泛理解和接受,不能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

(四)制度执行约束力软化

制度只能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落实不到工作上,流于形式。

二、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政策法律依据

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是高校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政策和法律依据。《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原则精神是高校制定内部财务制度的直接依据。它明确规定。

(一)高校财务管理基本原则

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工俭学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学校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

(二)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高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院)长负责制。高校应单独设置一级财务机构,统一管理学校财务工作。

(三)高校财务管理遵循的一般原则

预算编制应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事业基金管理应遵循收支平衡原则;专用基金管理应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原则;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竞争和择优原则,按科学规划、从严控制、保障事业发展需要的原则合理配置资产等。

三、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结余分配管理、专用基金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后勤保障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制度。

(一)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

区分不同性质收入来源,合理组织收入;根据资金支出性质、用途,加强支出管理;专项资金、结转和结余、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管理应专款专用、单独核算。

(二)重视学校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管理

加强财务管理科学性、真实性、有效性、均衡性,降低风险;建立基本建设投资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财务清算制度,定期报送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

四、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保障实施

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是高校开展财务工作,加强财务管理监督的直接依据。高校、财政、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应切实依法行使监督职能,与高校形成合力,保障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

(一)履行监督检查职能

财政部门应定期检查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管理措施是否有力,落实到位。监督高校专项补助拨款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

(二)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

高校应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如有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重大预决算方案变更、重大财务制度实施,应向财政部门报告,并自觉接受检查。

(三)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审批制度

高校的重大项目建设、重大设备购置,按财政管理制度规定,应实行报批和招标采购程序,高校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合理配置资源。

五、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财务学论文第7篇

摘要:从以往研究看,仅从区别和联系或边界和融合性方面探讨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对两者关系的研究需要从视角上创新。本文在分析会计学与财务学差异性和关联性基础上,引入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分析会计学与财务学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由此展开会计学与财务学共生关系现状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共生发展对策。

关键词:会计学;财务学;差异;关联性;共生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财务学作为独立学科已成为现代经济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会计学与财务学作为平行学科观点也得到认可。然而财务学在我国并不是很重视,财务学(我国又叫财务管理学)的名称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也不像会计学具有专业学术期刊。究其原因,人们对会计学与财务学之间的关系似乎仍然模糊不清,导致了我国的财务学发展远远落后于会计学的发展。国内学者在20 世纪8 0 年代开始就展开关于会计学与财务学间的关系研究。黄寿较早认为财务工作与会计工作有着不同性质和作用,财务工作是“理财”,而会计工作是“算账”。

乔元芳(19 9 8 )在支持财务与会计并列的基础上,深刻探讨了财务与会计在其对象方面的差异性。余金树(19 9 9 )较早从会计与财务的本质、历史背景、工作业务和目标解释其联系。毕业论文罗帮清(2000)认为财务与会计之间区别、联系、交叉和配合的关系。还有学者从中西方经济、文化、观念差异性分析财务与会计的关系(王远湘,2004;张妙凌,2005等)。   从本质上说,财务是管理资金的活动,会计是对财务活动的反映和记录,两者之间除了业务上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之外,是相互独立的。李心合(2008 )从历史演进、职能、逻辑差异和关联机制等方面重新解读了企业财务与会计的关系。

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差异性分析

(一) 从产生历史条件看会计学与财务学              

会计活动源远流长,据会计史学家郭道扬教授考证,会计行为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距今约有十至二三十万年。但会计学产生于15世纪商品经济发达的意大利,其标志是系统介绍了复式簿记基本原理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的面世。财务活动的产生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及货币的产生为条件的,距今不过五、六千年的历史财务的产生来源于私有观念的形成,并与资源稀缺相伴随。显然,财务学也不像会计学那样古老,直到19世纪末股份制出现才产生,是以美国格林18 9 2年撰写的《公司财务学》的问世为其标志。虽然财务学的产生比起现代会计学的产生晚了几个世纪,但自财务学产生以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已成为现代经济管理活动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分支。

(二) 从发展路径看会计学与财务学         

从学科性质上看,会计学学科性质曾有人认为隶属于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但20世纪9 0 年代,我国在指定学校设置专业目录上,将会计学列为管理类学科的二级学科。尽管对此提出了很多质疑,但会计学隶属于管理学得到认可。相比之下,财务学的性质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由于财务管理在专业目录隶属于管理学,随之财务学也被认为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然而,财务学源于资源稀缺性,注重资本配置效率问题,除了财务管理之外还包括财务经济学。因此,从逻辑一贯性立场看,财务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从发展趋势看,会计是一种国际化商业语言,会计的标准也逐渐趋于国际化,这使得会计学的研究可以选择普世主义的或趋同的模式。但财务学有所不同。财务学作为一种实体性的管理活动,深受会计毕业论文范文文化的影响。跨文化的财务研究表明,即使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管理方式也会因民族文化的不同而表现出巨大差异。我国将制度、文化等方面作为财务学内生变量因素进行研究,形成我国特色制度财务学,就是很好的印证。

(三) 从理论体系看会计学与财务学         

会计学与财务学诚然是两种不同的学科,使得两者的理论体系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核心问题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同点。从研究对象看,会计学已有向大会计学发展的趋势,对其研究对象必然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但是资金运动仍为主流观点;而财务学发端于资本市场,对资本进行有效配置,因而其对象是资本。从研究内容看,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学是以财务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为主要基础不断向其他会计领域拓展;财务学是探索资本运营规律,追求资本效率,总结资本运营观念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内容不仅仅包括传统的财务管理学,还包括研究资本筹措和投放及其配置效率的计量问题的财务经济学。

从研究目标看,会计学一直以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为目标不断进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建设;财务学源于资源稀缺性,必然以实现稀缺资源优化配置为己任。从实践基础看,会计学是对企业这个微观层面资金运动过程进行核算与监督,而财务学既要关注企业自身融资问题,又要考虑资本市场宏观政策。从假设基础看,任何学科都是建构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之上的,会计学是以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为研究限定时间和空间范围,而经理与股东目标函数一致性假设、债权人利益得到完全保护假设、市场有效性假设、社会成本为零假设是财务学的假设基础,尽管这些假设远离“现实世界”并已受到来自很多方面的严厉批评。从核心问题上看,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一直是会计学的核心问题,这是因为会计如果无力可靠地确认和计量这些对象,它就不会对其记录和报告,也就达不到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目的。财务学的核心问题是价值创造,其体系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价值最大化,现代财务学理论和实务的具体形态已是价值资源的开发、配置、利用和转变过程中的价值创造。

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关联性分析

(一) 价值成为会计学与财务学的纽带           

从历史考察可以发现,财务与会计两者的共同特征都在于对资金运动背后的价值创造过程的管理。只不过会计更为明确的职能在于以确认、计量及报告的手段反映这个价值创造过程的信息,而财务是直接对现金流转形式及其价值的管理。从现代实务看,财政部2007年了39 项企业会计准则和 48 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其突出特征是公允价值的引入。现值一直是财务学的核心概念,现实中财务价值创造与价值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基于“现值”的计量。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就是基于价值的现值会计计量。由此可见,

--> 财务上的“价值”与现实中会计界定的“价值”已无限逼近或相等。

(二) 资本市场促进会计学和财务学发展与完善              

资本市场的出现与繁荣和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发展密不可分。资本市场出现以后,企业与股东、债权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资本的种类繁多,资本的价格波动剧烈,剩余索取权的不确定性增加。这时与资本运营有关的财务学知识与技术变得必不可少了,而且随着要素市场的发展,要素资本的流动性增强,以人力资本为首的其他要素资本逐渐有了发言权,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变得复杂了,对资本结构、财务治理、控制权等财务问题研究变得重要起来。资本市场提供的广阔空间和提出的关于管理和信息方面的需求,使会计的作用和效果得以被广泛认知,同时和资本市场完成了会计由簿记向现代会计的转变,并开辟了许多新的子学科和领域,资本市场对监管的需求促进了会计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使会计宏观管理的职能得到强化。

会计学与财务学关系的新诠释            

(一) 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共生关系分析             

共生理论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存在于社会体系中。从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社会、人文、法律等方面的研究中都借鉴和使用了共生理论。其实,会计学与财务学两者之间也是一种共生关系。共生形成的条件为:必须具有在时间和空间联系的独立共生单元,还需要为共生单元形成共生关系提供接触机会的共生界面;共生单元之间必须存在必然物质、能量或信息联系,这种关系表现在共生单元按照某种方式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流;共生单元的同伴选择是有规律的,不是随意的,共生关系的形成是逐渐相互认识和识别的,也会随着环境和时间变化而发生演化。会计学与财务学是有着不同发展路径和不同理论的学科,因而是相互独立的共生单元,资本市场成为会计学与财务学相互交换信息的共生面,而它们的共生关系是在资本市场逐渐认识和识别的,因而会计学与财务学是共生关系。

(二) 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共生现状分析           

自然界共生有“偏害共生”、“偏利共生”和“非对称互惠共生”、“互惠共生”等多种类型。如袁纯清(19 9 8 )所认为的,共同进化、共同适应、共同发展是共生的深刻本质,共生单元之间的协同与合作,能使彼此间在经历中可以进化到更高层次的状态。会计学与财务学是相互依赖与合作关系的状态,因而最好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然而从会计学和财务学发展现状看(见图1),它们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中,会计学发展要比财务学的发展完善得多,在某种程度上,财务需要会计提供信息进行资本运行,本身不能脱离会计而存在。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公司会计与公司财务得以发展与完善,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政府相关的会计与财务由此而产生,这些方面会计学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与财务学有相似的路径。20世纪中叶,顺应社会发展要求,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碳会计应运而生,丰富了会计学领域的发展。然而,财务学至今仍然远离生态中心主义,相关的环境财务问题,并没有得到快速发展。

从行为角度看,行为财务不管在实践还是理论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行为财务成为现代财务学里的显学;行为会计为会计实践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很难断言行为会计已经从传统会计中独立出来。从教育角度看,会计学在教育方面取得丰富成果。自从19 9 8 年教育部明确设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国内高校纷纷以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为时尚,然而财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会计专业大同小异,没有实质性区别,发展空间可想而知。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会计学与财务学发展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中,不利于两者和谐发展,也不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只有“互惠共生”模式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会计学要加强行为会计研究。现行财务学模式侧重于经济活动,缺乏对环境资源、环境成本和生态资本的相关资本运作,忽视了环境自身的物质补偿过程和从环境中取得资源或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引致的对环境的补偿责任,导致财务风险加大。因此,财务学应该向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新的财务模式发展。同时,财务学应加强理论框架建设和教育方面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玮,卢兴杰,杨丹.实验研究下的行为财务会计综述[j].会计研究,2011(5)

2.李心合.重新解读财务与会计的关系[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8 (11)

3.李国运.论资本市场与会计的演化关系[j].会计研究,2007(5)

4.成小云.简评“公司财务概念框架轮”[j].会计研究,2011(7)

财务学论文第8篇

(1)财务数据前后期口径不一致或刻意粉饰报表数据,使财务分析失去了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的数据基础。财务分析大多是基于报表数据进行分析,而分析的一个最主要途径就是对比。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一些原因使得财务政策和账务处理方法不连续,影响数据的可比性,比如学校财务人员的更换致使账务处理方法不统一,或者同一个财务人员对不同时期的同类支出归类口径不一致。极端的情况是主观故意对报表数据进行粉饰,严重损害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致使财务分析出现偏差。

(2)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时片面的注重相关指标的计算,使财务分析流于形式。尽管财务分析现在已经成为了学校财务人员的常规工作,但是仅仅停留在指标计算层面而不进行深入分析的情况仍普遍存在,这既不利于学校管理者理解,也不能发挥财务分析的真实效用,从而使得财务分析变成走过场。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财务人员与学校管理者日常沟通不足,致使财务人员进行分析时目标不明确,泛泛而谈或者只是按部就班罗列指标的计算过程。第二,学校管理层对财务分析不重视,挫伤财务人员积极性,或者财务人员本身重视程度不够,仅仅是应付了事,从而使财务分析流于形式。

(3)分析过程中缺乏整体意识,将各个指标割裂开来,从而错过了发现问题的机会。财务分析是一个严密的数据分析和比对过程,不仅要求就各项指标单独进行横向、纵向的分析对比,也要求对一系列关联指标进行分析比对,更要注重从整体上加以把握。很多时候,从单个指标本身来看并不能发现问题,而把有关联关系的一类指标放在一起比对或者从整体上来看待,就能发现端倪。

(4)财务分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的发挥效用。财务分析对于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发挥的效用却不尽如人意。导致财务分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除了前文中提到的重视程度不够之外,还包括:第一,财务人员进行分析时局限于对自身数据的分析,忽略了同规模学校间的比较,忽略了与预算数据的比较,使财务分析本身具有缺陷性。第二,财务分析始终停留在事后分析的层面上,抑制了其加强过程控制、进行预测谋划的效用的发挥,使得分析对管理层的帮助大打折扣。第三,缺乏有效的追踪机制,使得财务分析中提及的问题未得到重视,或即便得到重视但是未改进落实。

二、财务分析在学校管理中发挥效用的关键点

(1)学校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应当高度重视财务分析工作,对财务分析中提出的问题加以关注,及时落实改进措施,提高财务分析利用率。学校管理层对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视是财务分析发挥其效用的根本保障。学校管理层对财务分析中指出的问题加以关注,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将整改责任落实到人,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财务分析的利用率,切实发挥财务分析的效用,还能对财务人员起到激励作用,同时带动学校其他人员重视对财务分析的使用,形成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财务人员也应当从根本上予以重视,使财务分析不但能够总结过去、揭示问题、提出建议,还能够立足当下,对正在发生的各项支出进行预算控制,强化事中监管,同时也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趋势预测、推进超前谋划,从财务分析本身的角度不断改进完善,为财务分析发挥其效用夯实基础。

(2)规范财务操作,保持政策和处理方法的连续性,统一口径,确保数据可靠、可比、有效。学校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具有可比性对于财务分析而言是不可动摇的根基。要保障学校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且可比,一方面,学校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经办人员都应当增强法律意识,以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获取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财务人员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财务操作,使账面上反映的数据都真实有效;另一方面,在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应当保持会计处理方法的连续性,通过建立备案表等方式,对不同期间的同类业务进行归类口径的统一,这里应当要注意两点:第一,在判别是否属于同类业务时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第二,对推行财务集中核算的地区应当充分利用其优势,通过开展学习交流,共同探讨,逐步统一,进而实现地区范围内的财务数据可比性,为财务分析提供新的对比参照。

(3)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要注意从全面、整体的角度去把握,确保财务分析益于理解,指出的问题切中要害,提出的对策切实有效。第一,做到计算与分析并重,统筹兼顾。简单罗列指标的计算过程,而不加以诠释,对于学校管理层来说不易理解,更难发现问题。可以说,分析的重要程度绝不亚于计算的重要程度,甚至远比后者来的重要。一份有效的财务分析应当是在计算的基础上加以分析,一针见血地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专业的建议,让学校管理层在阅读时能够一目了然,明白学校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从财务分析中获取可以解决问题的专业性建议。第二,点面结合,系统性、综合性地看待各个指标,挖掘各项指标背后的关联关系。各项指标间往往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就单个指标来分析能够就某一个角度来了解学校运营的一个方面,只有系统性、综合性的看待各项指标,才能全面了解学校运营状况,也不容易遗漏潜在问题的细微表现。第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相结合,建立财务分析循环体系。财务分析是一个包含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三个部分的完整体系,只有改变传统的只重事后分析的观念,突出事前、事中的功能,才能够精准到位地指出问题,科学有效地提出对策。第四,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力求充分挖掘数据背后潜藏的问题。除了常用的水平分析、垂直分析、趋势分析方法之外,尤其要充分利用图解分析法。尽管图解分析法并不算一种独立的财务分析方法,但是毋庸置疑,它是将其他分析方式表达的直观生动、简单明了的有力工具。

(4)学校管理层要加强与财务人员的沟通,并逐步建立完善后续跟踪机制,保障财务分析切实发挥效用。财务分析的执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管理层与财务人员的沟通程度,这不仅是因为财务人员是财务分析的提供者,最了解财务分析所要传达的意思以及措施落实后所要达到的效果,还因为在措施实施后,财务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校的各项支出情况发生的变动,为财务分析对策的落实保驾护航。同时,学校还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后续跟踪机制,对财务分析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追踪,如有执行不力的情况应当追究责任,如果在执行中遇到问题也可以第一时间向学校管理层、财务人员反馈。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