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专业监理论文

专业监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08 11:36:22

专业监理论文

专业监理论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教学目标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本文结合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实际情况、专业特点,分析了影响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因素,从多个方面对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论述。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全面检验,是集中训练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活化程度、学识水平和创新思维的主要标尺,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城市建设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科学地组织各项工作,形成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单位严密组织、指导教师认真负责、评阅答辩严格标准的教学氛围,做到加强“三个突出”、落实“五项检查”,关注薄弱点,制定激励措施,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前提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与其他教学环节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本科教学体系,是毕业前的综合训练,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升华,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川学校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有效的实施措施,从制度保障、时间安排、场地设备、资金支持等方面切实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环节,并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充实与加强校内外毕业实习基地,有效保障毕Zi9,:计(论文)的各项需求。各教学单位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展前成立由院系主管领导牵头的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专业特点与自身特色,制定本院系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审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定期检查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度和质量,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和成绩评。

二、针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影响因素。加强“三个突出”

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缺乏吸引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中常规、经典、虚拟题目偏多,部分课题仅仅是名称、数据等内容发生变化,研究过程模式化、程序化。题目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内容和学生将要就业的单位实际生产状况脱钩,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师资不足。招生规模连续多年扩大,一线教师绝对数下降,导致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上升,加上教师必须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指导教师的精力投入难以保证,工作负荷较重;同时应对扩招需求,教师队伍扩大较快,年轻的新教师直接进入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在指导能力、方法和经验方面的欠缺导致指导质量下降。三是质量监控体系难以实施。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环节多、耗时长的教学工作,为加强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制度多、要求多、可操作性差、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致使很多监控环节流于形式。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我校在工作中加强“三个突出”。

1.突出毕业设计题目与教师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

根据我校以工科专业为主的特点,强调毕业设计的实践性,注重工程实践和设计能力的培养。2008年,我校工学类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比例为科学研究l5.5%、生产实践64.2%、教师及学生申报的自拟题目20.3%。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与教师科研、学生实习及拟就业单位生产’科研等相结合,尽量采用科学、技术、生产等领域能体现专业特点的实际问题,题目的内容具有实践性,学生参与热情高,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得到训练和大幅度提高,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突出学科特色,校内指导教师与外聘指导教师相结合

教师比例下降和年轻教师增多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为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学校以建筑类为主的工科特点,我校采取了聘请校外指导教师的方式,既有效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又充实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提高了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指导质量。在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时,学校通过与实习单位签订委托协议书的方式,规定双方的职责与义务,对实习单位资质、指导教师资格严格要求,实行校内校外双师制。外单位指导教师必须是总工或正高工,每位指导教师指导一名学生,一对一指导;校内配备年轻教师作为助理指导教师,加强沟通与规范管理,弥补校外指导教师在校内规章制度和规范方面的不足;助理指导教师负责最多不超过六名学生,实行全程跟踪负责制,同时向校外指导教师学习实践指导经验。校外指导教师的引入,与校内指导教师的传统指导方式和方法也形成了对比,促进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不断改革。几年的毕业设(论文)检查情况表明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实践能力和设计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师队伍也得到了加强和锻炼。

5.突出检查关键点,由关键点控制实现全过程监控

理想的质量监控是指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详细了解每名学生、每个环节的实施进度,能够及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适当的反应。但毕业设计(论文)涉及的学生数量众多,耗费的时间在3个月左右,很难将所有的监控落实到位,从而使很多监控环节流于应付制度、填写表格的形式。因此,对质量监控不能全盘一手抓,要分环节,重点查找各环节监控的关键点。环节进行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与管理要求能够直接反映到关键点上,因此可以通过集中精力对关键点进行监督、检查,实现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切实、有效的监控。

三.落实“五项检查”,开展基于监控点的多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的监控

我校制定监控体系过程中,将毕业设计(论文)分为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初期准备与开题、中期进度监控、后期答辩与归档、学期末专项检查五项检查工作,根据监控的关键点,详细制定了检查要求和检查内容,明确教务处、各院系、指导教师的职责和对学生的要求。各院系根据检查内容和时间安排自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对检查情况进行书面总结和提交检查记录。学校组织专家组对毕业工作进展进行专项检查和抽查,加强监督和管理。

1.监控选题源头,严把指导教师资格关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基础,更是完成高质量论文的关键,题目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等后续工作的进行,因此是监控的重要环节。选题环节包括两个监控关键点,一是题目的类型,二是指导教师资格。对题目的监控,要求改变目前由指导教师选定题目的状况,按照题目申报、审查公布、学生选题(学生申报题目)、选题确认流程进行,实行双向选择,严格实行一题的原则。各院系按专业对题目进行类型统计,由教务处进行检查,加强工程实践、教师科研等题目的开设。严把指导教师资格关,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全部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严格控制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最多不超过8人,平均指导学生数小于6人。教师资格、指导人数的监控促使各院系必须吸引校外工程专家,组建校内外指导教师相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

2.强化初期、中期检查力度,确保设计进程

初期检查主要从组织管理工作、教学文件、师资力量的配备、设计选题、物质条件及学生的开题情况等几个关键点进行检查。重点包括课题符合教学培养目标的情况、课题名称、内容、工作量及要求,课题结合工程或科研的实际情况,任务书下达完成情况等。

中期检查主要检查毕业设计进度、教师工作状况、学生设计状况、教研室组织管理等方面。重点包括指导教师、学生到位情况,指导教师对学生课题的了解情况,存在的问题;外聘指导教师的管理、质量保证等措施落实情况等;题目展开情况,是否与进度计划相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初期、中期检查,实现对毕业设计过程的有效监控,确保了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到位情况和设计进度的执行情况,能够及时了解毕业设计进展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5.后期检查严把教学最后关

后期检点包括课题完成时间、写作规范、论文评阅、答辩安排、成绩评定等情况。严格审查毕业生的答辩资格,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不予安排参加答辩。各院系成立由学术带头人、优秀教师等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全面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下设若干个答辩小组,各答辩小组成员不少于5人。所有答辩成员于答辩前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答辩的有关事项,严格答辩程序和纪律,明确评分标准,统一答辩要求,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资格审查,严格控制优秀率和优良率。答辩完成后,各院系对年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认真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完成对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归档、保存工作。

4.强力度专项检查,促进工作不断改进与提高

我校连续几年来,在学期结束后,由主管校长带队,聘请由校内外一线教学和管理的专家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专项检查。根据院系数量成立9个检查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由3~5名校内外专家组成,分别深入各院系,按照文件规范和检查指标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检查日期设在周末,各院系所有领导、指导教师必须到岗,全程陪同,逐项进行。这有利于及时和专家沟通,听取专家意见,学习经验,改进工作。我校已经聘请了多所高校的主管校长、教务处处长、知名教授作为检查组组长人校检查指导,既加强了学校的工作,也学习到了其他高校的宝贵经验,发现改进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促进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查找薄弱点,解决实际问题

1.开展指导教师培训工作

随着学校的发展,学生数量增多和教师队伍的充实,指导教师中新增教师逐年增多,为使指导教师充分了解与掌握学校的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抓住学校的发展定位与培养特色,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学校每年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展前,都组织指导教师集中学习与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相关管理制度文件、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指导技巧、注意事项等内容,并要求各院系进一步根据专业特点和规范要求,对指导教师组织多主题的培训和学习。同时,教师通过集中的学习,能够交流经验,群策群力解决指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2.加强对新专业的指导与管理

新专业开设的逐年增多是许多高校共同的特征。我校将新专业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点对象,加强对新专业的管理和审查,提前与相关院系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编写指导手册、制度规范,制定从选题至最后答辩的工作流程,挑选优秀教师,积极调动优势教学资源,确保新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高质量开展。

五、制定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学生积极性

1.开展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

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活动。以专业为单位按当届毕业生数3%~5%的比例,由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中提出推荐名单,并由学生本人写出3000~5000字的毕业设计(论文)摘要,经所在院系审核,报学校评审小组评审。对评审通过的学生颁发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证书。

2.开展校级优秀指导教师评选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校级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校级优秀指导教师评选的首要条件就是指导的学生中必须有优秀成绩,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指导工作量饱满,指导效果优良,、学生评价高。评选活动增强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是对优秀指导教师指导经验的总结、交流与宣传过程,有助于全校教师的学习、借鉴,对提高指导水平,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良陛循环的推动作用。

5将毕业设计(论文)与校外竞赛相结合

仅仅是校内的评选,不能认清学校自身教学水平处于何种地位,因此,学校鼓励各专业积极参加全国性质的各类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竞赛。如我校艺术系将毕业设计坚持与“中国高校环境艺术专业毕业设计主题年竞赛”活动紧密结合,组织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展,由学生和教师投票筛选出参加竞赛的作品。此项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夔,也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毕业设计整体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增进了各高校之间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及学术交流,找出了与全国同行教学水平的差距,并能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教学内容,加强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

专业监理论文第2篇

[关键词] 人才 电子商务 质量监控 预警

一、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目前,企业信息化进程日趋加快,电子商务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人才培养的滞后、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在发展电子商务所面对的诸多问题中最根本、最紧迫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Internet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也开始迅猛发展,我国进入了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迅猛发展时期。截止到2007年,已经有600多所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在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数十万人。其中,每年有十万学生毕业,这样的数字远远满足不了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电子商务已经推广了7年之余,但毕业生就业成功率一直在20%上下徘徊,面对这样的结果不得不让人思考如何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才。

教学质量具有多元性,因此质量监控体系也是多元化的。不同面向的高校,可以有适应其实际客观需要的质量标准,而不能采用单一的、一成不变的质量评价标准。我们在这里所设计的监控体系,其特点是强调让学院充分发挥自我监控的核心作用,是一套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对质量进行自我监控和预警的系统。所设置的预警线一般仅指大多数高校所要达到的最低合格标准。

二、电子商务专业设置的监控与预警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来展开,其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对象主要包括专业方向设置、专业实施和专业考核三个部分。他们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现分述如下:

1.专业方向设置的监控与预警

电子商务专业可以设置数据库设计技术、网页设计技术、网络应用技术、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营销与策划等多个方向,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来进行专业方向设置。一般来讲,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设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主要是社会需求和资源条件。其中,社会需求包括企业需求和就读需求两个方面,资源条件则可分为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两大部分。在分别对社会需求和资源条件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预警指标:

(1)企业需求。即该专业方向满足行业企业等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程度。学院每学年必须开展专业设置与调整调研,及时掌握就业状况。例如,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子商务中的客户服务越来越重视和关注的情况下,需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预警,及时修改专业课程的方向,增加电子商务客户服务新课程。

(2)就读需求。即学生及其家长对电子商务某一方向的认可及就读取向。学院系部每学年对考生填报志愿及报名情况进行统计后排序,如第一志愿填报人数少于专业计划招生数时,应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预警。

(3)软件资源。包括专业师资、课程、管理等。通过对专业师资和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如当专业师资数量或质量不能满足专业设置的要求、课程或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时,需要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预警。

(4)硬件资源。包括各种各样的教学设备和设施等。对专业设置所需的教学设备和设施进行监控和评估,如当有三分之一设备设施达不到专业设置要求,则需要及时汇报预警。

2.专业实施的监控与预警

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实施进行监控和预警,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指标:

(1)专业培养目标监控。专业设置是否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当专业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偏离,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不符合专业要求时,应及时预警。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服务面向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变化或行业企业要求(订单教育),实事求是地调整专业方向或动态优化专业内涵。

(2)专业教育思想监控。专业教育思想是否重视教育思想改革,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有关文件,坚持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育思想观念讨论。如果偏离了方向,应及时预警。

(3)专业名称监控。专业名称是否科学、规范:尽可能与《中国普通高等学院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相符合,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如果偏离了方向,应及时预警。

(4)专业教学计划监控。当教学计划的制订与专业教学目标发生偏离,如实践性教学课时的比例偏低时,应及时预警。

(5)专业师资配备监控。在专业实施过程中,当专业教师和实习实训教师的数量和能力水平低于专业设置标准时,应及时预警。

(6)专业实训设施监控。在专业实施过程中,当生均实验实训设施占有率和使用率低于专业设置标准时,应及时预警。

(7)专业课程建设监控。当课程标准制订的工作程序、原则等不适应专业需求时,如没有及时引入行业标准或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等,应及时预警。

三、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的监控与预警

1.课程体系的监控与预警

课程体系结构设计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预警指标:

(1)理论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2)实践教学体系。要探索构建相对独立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占教学活动总学时比重,三年制专业一般不低于40%,二年制专业一般不低于30%。当实践教学比重低于此要求,应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预警。

(3)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要有一套科学、规范、稳定的专业培养方案(含专业培养计划),能够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适时调整更新。专业培养方案中对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清晰的阐述。如果没有应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预警。

2.课程结构的监控与预警

课程结构的监控和预警,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指标:

(1)科目课程监控。课程改革和建设要体现课程理论创新和应用,科目课程采用多种课程范型,运用得当,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特点。

(2)课程教学文件建设监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纲系统规范、完整、齐备,能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成果,指导思想把握准确。

(3)自身教材建设监控。能够组织合编、自编特色教材和配套齐全的实验、实训指导书,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校(规划)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扩充性文献资料。

(4)教师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监控。档案要规范、齐备。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严谨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完整、规范、齐备的教学管理文件档案。

(5)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监控。教师教学注重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开展互动式教学。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四、教学过程的监控与预警

教学过程是广义的总体教学过程。其监控与评价体系包括生源情况、教学管理和毕业就业的整个流程。高校重点是教学管理和就业二个环节:

1.教学过程的监控

(1)学生学习情况。对高校学生学业成绩的监控是实施学习质量监控的重点。对学业成绩的监控包括对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

①理论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理论课程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主要通过考查和考试建立起学生学业成绩的预警机制。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两次出现有20%以上的学生不合格,应预警。

②实践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主要通过实验练习、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岗位实习或毕业实习实施监控。除一般的技能考核外,“出勤率”是对实践课程学习质量实施监控的重要指标。应建立起学生“出勤率”的预警机制:学生在技能训练和实习期间达三分之一课时缺勤应及时预警;另外,对学生技能考核情况也应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技能考核达不到一定标准 ( 如一次通过率不到70%) 应预警。

(2)教师授课情况。对高校教师授课情况的监控分课堂教学监控和实践教学的监控。

①课堂教学的监控。在课前,当出现有教师教学资料准备不充分 (如缺教案、缺授课计划、缺讲课笔记等) 时,应及时预警;在上课时,当出现有教师授课内容或进度不符计划、教学方法一味灌输、从不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等,应及时预警;在课后,发现缺少明确的辅导答疑时间安排或执行不到位,作业批改量不足总量的一半或马虎潦草无评语或不做集体讲评等,应预警。

②实践教学的监控。在实践环节中,由于一般的教学组织比较松散,因此对教师的出勤情况考核可作为监控的重要指标。在实践教学期间,当教师连续缺勤二天,应及时预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当教师不巡视、不辅导、不管理教学秩序的应及时预警。

2.教学管理的监控

(1)学生违纪情况。建立学生日常行为档案,是实施对学生日常行为监控的重要手段。学生日常行为档案主要记录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的情况,并应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例如,当学生违纪次数累计达到3次时,对该学生应予以警告处分;累计违纪次数达到5次时,应予以留校察看处分;累计违纪次数达到6次时,应予以勒令退学处分。

(2)教学管理制度。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应建立弹性学习制度,而弹性学习制度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学分制。学分制实施的前提是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选课制度,以及要有一系列为学生提供非常规的教学培养计划和提供生活学习保障条件的配套方案。如果这些方面考虑不周或措施不全,例如发现学生选课余地不大、范围过窄、明显偏科,或者工学交替学分互换受到不应有的限制,造成知识能力结构失衡的情况,就应随时提出预警。否则不但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无法落实,更重要的是学生发展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3.毕业和就业的监控

学生毕业和就业的重点监控目标是学生各类资格证书的获得情况和就业率。

(1)对资格证书的监控。对资格证书的监控主要包括对外语、电子商务师资格证书和本专业技能的监控。外语方面,对在英语统考中连续两次达不到80%的通过率,应预警;电子商务师资格证书方面,对在该考试中连续两次达不到85%的通过率,应预警;本专业技能方面,学院应对每个专业方向的技能做出要求,同时要制定电子商务专业资格证书获得的预警机制。对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应以及时预警。

(2)就业率。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所在地区同类学校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应以预警;就业率连续两年呈下降态势,也应及时预警。同时要对各个专业方向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设置专业预警系统。这项工作原则上由学院就业办负责,同时,就业办应及时把每年的就业情况和市场动向等向院长汇报,以便院长组织人员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更新教材、开发新的企业合作伙伴等。

五、结束语

本论文是在浙江省教育厅科研2007年项目《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该项目分为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社会评价、用人单位评价体系建设和社会中介评价体系建设,其中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是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科目课程、教学环节、职业关键能力、教学环境、产学研结合、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学生素质、毕业生就业等11个方面分析了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本文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本项目的研究工作直接收益是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对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规范的、统一的、全面的认识;同时,它还可以促进和加快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和步伐,使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遵循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与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从而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钟波李书贤冯云:《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质量监控和预警系统的构建》.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专业监理论文第3篇

[关键词] 人才 电子商务 质量监控 预警

一、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紧迫性

目前,企业信息化进程日趋加快,电子商务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人才培养的滞后、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在发展电子商务所面对的诸多问题中最根本、最紧迫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Internet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也开始迅猛发展,我国进入了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迅猛发展时期。截止到2007年,已经有600多所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在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数十万人。其中,每年有十万学生毕业,这样的数字远远满足不了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电子商务已经推广了7年之余,但毕业生就业成功率一直在20%上下徘徊,面对这样的结果不得不让人思考如何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才。

教学质量具有多元性,因此质量监控体系也是多元化的。不同面向的高校,可以有适应其实际客观需要的质量标准,而不能采用单一的、一成不变的质量评价标准。我们在这里所设计的监控体系,其特点是强调让学院充分发挥自我监控的核心作用,是一套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对质量进行自我监控和预警的系统。所设置的预警线一般仅指大多数高校所要达到的最低合格标准。

二、电子商务专业设置的监控与预警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来展开,其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对象主要包括专业方向设置、专业实施和专业考核三个部分。他们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现分述如下:

1.专业方向设置的监控与预警

电子商务专业可以设置数据库设计技术、网页设计技术、网络应用技术、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营销与策划等多个方向,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来进行专业方向设置。一般来讲,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设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主要是社会需求和资源条件。其中,社会需求包括企业需求和就读需求两个方面,资源条件则可分为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两大部分。在分别对社会需求和资源条件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预警指标:

(1)企业需求。即该专业方向满足行业企业等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程度。学院每学年必须开展专业设置与调整调研,及时掌握就业状况。例如,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子商务中的客户服务越来越重视和关注的情况下,需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预警,及时修改专业课程的方向,增加电子商务客户服务新课程。

(2)就读需求。即学生及其家长对电子商务某一方向的认可及就读取向。学院系部每学年对考生填报志愿及报名情况进行统计后排序,如第一志愿填报人数少于专业计划招生数时,应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预警。

(3)软件资源。包括专业师资、课程、管理等。通过对专业师资和课程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如当专业师资数量或质量不能满足专业设置的要求、课程或管理水平比较落后时,需要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预警。

(4)硬件资源。包括各种各样的教学设备和设施等。对专业设置所需的教学设备和设施进行监控和评估,如当有三分之一设备设施达不到专业设置要求,则需要及时汇报预警。

2.专业实施的监控与预警

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实施进行监控和预警,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指标:

(1)专业培养目标监控。专业设置是否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当专业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偏离,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不符合专业要求时,应及时预警。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服务面向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变化或行业企业要求(订单教育),实事求是地调整专业方向或动态优化专业内涵。

(2)专业教育思想监控。专业教育思想是否重视教育思想改革,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有关文件,坚持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育思想观念讨论。如果偏离了方向,应及时预警。

(3)专业名称监控。专业名称是否科学、规范:尽可能与《中国普通高等学院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相符合,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如果偏离了方向,应及时预警。

(4)专业教学计划监控。当教学计划的制订与专业教学目标发生偏离,如实践性教学课时的比例偏低时,应及时预警。

(5)专业师资配备监控。在专业实施过程中,当专业教师和实习实训教师的数量和能力水平低于专业设置标准时,应及时预警。

(6)专业实训设施监控。在专业实施过程中,当生均实验实训设施占有率和使用率低于专业设置标准时,应及时预警。

(7)专业课程建设监控。当课程标准制订的工作程序、原则等不适应专业需求时,如没有及时引入行业标准或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等,应及时预警。

三、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的监控与预警

1.课程体系的监控与预警

课程体系结构设计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预警指标:

(1)理论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2)实践教学体系。要探索构建相对独立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占教学活动总学时比重,三年制专业一般不低于40%,二年制专业一般不低于30%。当实践教学比重低于此要求,应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预警。

(3)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要有一套科学、规范、稳定的专业培养方案(含专业培养计划),能够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适时调整更新。专业培养方案中对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清晰的阐述。如果没有应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预警。

2.课程结构的监控与预警

课程结构的监控和预警,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指标:

(1)科目课程监控。课程改革和建设要体现课程理论创新和应用,科目课程采用多种课程范型,运用得当,符合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特点。

(2)课程教学文件建设监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大纲系统规范、完整、齐备,能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成果,指导思想把握准确。

(3)自身教材建设监控。能够组织合编、自编特色教材和配套齐全的实验、实训指导书,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校(规划)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扩充性文献资料。

(4)教师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监控。档案要规范、齐备。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严谨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完整、规范、齐备的教学管理文件档案。

(5)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监控。教师教学注重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开展互动式教学。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四、教学过程的监控与预警

教学过程是广义的总体教学过程。其监控与评价体系包括生源情况、教学管理和毕业就业的整个流程。高校重点是教学管理和就业二个环节:

1.教学过程的监控

(1)学生学习情况。对高校学生学业成绩的监控是实施学习质量监控的重点。对学业成绩的监控包括对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

①理论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理论课程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主要通过考查和考试建立起学生学业成绩的预警机制。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两次出现有20%以上的学生不合格,应预警。

②实践课程学习质量的监控。实践课程包括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主要通过实验练习、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岗位实习或毕业实习实施监控。除一般的技能考核外,“出勤率”是对实践课程学习质量实施监控的重要指标。应建立起学生“出勤率”的预警机制:学生在技能训练和实习期间达三分之一课时缺勤应及时预警;另外,对学生技能考核情况也应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技能考核达不到一定标准 ( 如一次通过率不到70%) 应预警。

(2)教师授课情况。对高校教师授课情况的监控分课堂教学监控和实践教学的监控。

①课堂教学的监控。在课前,当出现有教师教学资料准备不充分 (如缺教案、缺授课计划、缺讲课笔记等) 时,应及时预警;在上课时,当出现有教师授课内容或进度不符计划、教学方法一味灌输、从不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等,应及时预警;在课后,发现缺少明确的辅导答疑时间安排或执行不到位,作业批改量不足总量的一半或马虎潦草无评语或不做集体讲评等,应预警。

②实践教学的监控。在实践环节中,由于一般的教学组织比较松散,因此对教师的出勤情况考核可作为监控的重要指标。在实践教学期间,当教师连续缺勤二天,应及时预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当教师不巡视、不辅导、不管理教学秩序的应及时预警。

2.教学管理的监控

(1)学生违纪情况。建立学生日常行为档案,是实施对学生日常行为监控的重要手段。学生日常行为档案主要记录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的情况,并应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例如,当学生违纪次数累计达到3次时,对该学生应予以警告处分;累计违纪次数达到5次时,应予以留校察看处分;累计违纪次数达到6次时,应予以勒令退学处分。

(2)教学管理制度。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应建立弹性学习制度,而弹性学习制度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学分制。学分制实施的前提是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选课制度,以及要有一系列为学生提供非常规的教学培养计划和提供生活学习保障条件的配套方案。如果这些方面考虑不周或措施不全,例如发现学生选课余地不大、范围过窄、明显偏科,或者工学交替学分互换受到不应有的限制,造成知识能力结构失衡的情况,就应随时提出预警。否则不但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无法落实,更重要的是学生发展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3.毕业和就业的监控

学生毕业和就业的重点监控目标是学生各类资格证书的获得情况和就业率。

(1)对资格证书的监控。对资格证书的监控主要包括对外语、电子商务师资格证书和本专业技能的监控。外语方面,对在英语统考中连续两次达不到80%的通过率,应预警;电子商务师资格证书方面,对在该考试中连续两次达不到85%的通过率,应预警;本专业技能方面,学院应对每个专业方向的技能做出要求,同时要制定电子商务专业资格证书获得的预警机制。对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应以及时预警。

(2)就业率。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所在地区同类学校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应以预警;就业率连续两年呈下降态势,也应及时预警。同时要对各个专业方向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设置专业预警系统。这项工作原则上由学院就业办负责,同时,就业办应及时把每年的就业情况和市场动向等向院长汇报,以便院长组织人员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更新教材、开发新的企业合作伙伴等。

专业监理论文第4篇

1.1建立专业化社会监督程序的理论基础

1.1.1民主政治理论是专业化社会监督程序的政治理论基础

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与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理论的契合,可以使人大引入社会法律专业人士介入地方立法监督具有政治可行性。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政治参与,人民的参与过程是实现民主的根本途径。[3]在我国发展“参与式民主”,当然不能套用西方社会的政治模式。在立法监督关系中,国家也离不开公民的政治参与。当然,全民性的立法监督对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但调动社会法律专业阶层的精英人士,参与立法过程和立法结果的监督,却是现实和可行的。我们将法律专业人士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与人大对地方立法监督程序结合起来,使专业化的社会人士发挥地方立法监督作用,使地方立法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这正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理论的创新发展。

1.1.2宪法监督理论构成专业化社会监督程序的法理基础

我国宪法在地方立法监督机制上确立了监督体系,明确规定“省级人大及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会常委会备案”。这一备案要求,就为人大常委会对地方立法监督提出了程序建设要求,需要权力机关深化备案程序,完善备案制度。同时,宪法对于公民参与监督也提供了法律依据。第一,明确了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第二,明确了选民的罢免权,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单位和选民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由他们选出的代表,使国家机关的最终权利掌握在人民手中。由此可见,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监督,也是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应有内涵,具有宪法基础。

1.2专业化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监督的优势分析

专业化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监督可以发挥一般公民所不具有的优势。第一,专业化公民参与立法过程监督具有优势。通过对某项立法的全程参与和情况的了解,在座谈、听证、论证等参与形式中,发挥专业特长,对哪些是可以立法的、哪些是应当立法的、哪些是不应当立法的、具体规则设计的对错等作出明确判断,提出有理有据的处理建议,从利益中立者角度监督立法机关正确确立立法选题、制定立法计划和规划、制订立法草案,促使立法机关提高工作效率和立法质量。第二,专业化公民在立法实施监督方面更能发挥作用。专业化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监督的重要特点是利用其对立法的研究成果来为立法监督服务。他们参与立法监督最直接的动力是来自于自身对某个特定法律的研究,以及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系统的认识。一部法律出台之后,是否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有效实施,是否符合立法目标,一般社会公众都会很少自觉地去关心,只有对某个法律问题有专门研究的人才会不断地去跟踪,关注其产生的问题,并从理论上去加以分析,探讨改进的方法,并依此向立法机关提出监督建议。第三,专业化公民参与立法结果监督方面优势更明显。一项地方性法规、规章是否违反宪法、法律和上位法,是否可以建议国家权力机关予以审查,一般的公民是没有办法作出准确判断的,只有法律专业化公民在全面系统研究中国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才能作出较准确的判断,才能提出较科学的立法审查建议,启动立法审查监督,才能推动立法机关不断对已经制定的法律进行必要的和经常性的废、改和立的工作。

2地方立法的专业化社会监督程序构建

2.1国外立法公民参与监督程序对我国的启示

2.1.1对立法过程的公民参与监督程序的保障是促进地方立法社会监督的重要手段

当今世界法治国家都注重立法过程的公民参与监督程序,注重公民参与立法的程序性权利保障,公民在立法过程中享有知情权、评论权、听证权、意见反馈权,评论权,这些权利明显体现出立法监督程序性特质。对立法过程的公民参与监督程序的保障是促进地方立法社会监督的重要手段。如美国公民参与立法的制度化程度高,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要求联邦政府和州、郡(县)、市各级政府都要遵循《联邦行政程序法》和《信息自由法》。《联邦行政程序法》规定:“除国际、外交、人事等事务外,其他公共政策都要求必须有公众参与,违反此原则则属无效原则。”[4]

2.1.2各国公民参与立法监督表现出专业化、专家化态势

如美国立法中越来越表现出专家咨询与公民参与的结合。专家咨询是政府为了一些专门领域获得更精确的政策制定依据,采用召开研讨会或委托专家论证等形式,邀请某领域政策研究所或学会的专家、学者进行论证或进行专业研究。专家的咨询意见及评估报告往往是美国政府提交公民参与的政策方案的重要依据。德国对于一些重要的法律草案,由联邦议会的专业委员会举办专家听证会,听证会的代表可能是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也有协会代表。日本的审议会制度是一种社会专家参与立法的机制,它是为了防止行政权力过分向行政机关倾斜,由负责法规起草工作部的部长,聘请政府以外的包括已经退休的政务官及专家、记者、行业代表等民间人士,对决策草案进行审议,目的是通过立法程序上的民主性来获得民众对法案的普遍支持。

2.1.3各国都注重公民违宪审查启动权和公民违宪审查的诉讼参与程序

普通公民作为违宪审查启动主体,根据其受理机关的不同,主要有美国型与德国型。美国建立的由普通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司法审查模式,要求审查规范性文件合宪性的前提是必须有具体的诉讼案件发生。在一般诉讼中,当事人提出对本案所适用法律的合宪性置疑,受理法院才获得对之进行违宪审查的机会。自1803年后的205年的司法审查实践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共计宣告州立法和地方性法例1089件违宪无效,占总量的86%以上[5]。德国进行具体审查包括两种情况:第一,在普通诉讼中,案件的当事人认为该案件适用的法律违反宪法时,可以向受理案件的法院提出违宪审查建议。第二,通过违宪诉讼。当公民在穷尽了一切法律救济途径后,仍然认为自己由基本法赋予的基本权利及其相近权利受到国家公权力的侵害,可以向联邦提起违宪审查诉讼以求得救济。从38个国家的制度的研究表明,19个国家的职能权限中都列举了地方立法的监督权。

2.2地方立法的专业化社会监督程序构建

2.2.1主管部门

确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级人大常委会为主管主体地位。宪法和立法法中已经明确了人大常委会立法监督主体地位,我们在制度设定中也不能违背这一法定前提,要突出人大常委会主管主体地位。第一,监督项目由人大常委会提出。第二,专业化社会监督主体由人大常委会来确定。第三,监督结论由人大常委会决定是否。

2.2.2专业化公民的确定程序

可以采用三种形式:一是专业机构推荐。目前我国法律专业机构较多,主要有高等法学专业院系、法学研究所等专业研究机构、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党政机关法律专门部门。人大主管部门可以请这些专业机构推荐相关专家人选,形成专家库。具体推荐程序包括个人申请、专业机构推荐意见、主管部门审核。确定符合专业需求、有合理时间安排的专家,列入专家库,作为立法监督专家备选人。二是主管部门委托或指定。主管部门在所掌握的法律专家或相关专业专家中,委托或指定具体人,作为专题立法项目的监督参与人。三是以课题招标形式确定。人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年度的立法任务和法规审查任务安排,确立需监督项目,然后采用课题招标的形式向全社会公开招标,选择参与监督程序的专业人士。

2.2.3介入立法监督的时间程序

地方立法的专业化社会监督应当贯穿某项立法的全过程,应在前期准备、立法过程、立法结果各阶段都表现出监督的介入。前期准备阶段介入,是指在立法项目的征集阶段、立法规划调查阶段、立法计划草案初步方案形成后,立法部门都可以根据情况,组织专家座谈、询问、论证。立法过程监督介入,首先是在法规草案的起草阶段吸收专业人士参加起草小组,发挥监督作用,其次是在法律案的审议阶段,专业人士参与立法听证会、专家论证会等发挥监督作用。立法结果监督介入,主要是指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审查阶段介入。目前专业化人士介入备案阶段的监督更具有现实意义。人大主管部门可以区分地方性法规、规章备案审查和具体法律实施中存在问题得审查,采取专业化社会监督得手段,提出审查任务,明确专业化人士介入时间。

2.2.4专业化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监督形式

可以采用五种形式:一是讨论。讨论形式一般分为两种,即会议形式和书面征求意见形式。二是论证。专业人士参与重要法规草案讨论,依据专业水平,进行讨论、证明,提出立法取舍建议。三是听证。专业人士参与法规草案审议听证,提出问题和意见建议。四是审查启动建议。专业人士可以代表公民行使地方立法的违法审查建议权。五是课题形式的法规审查。主管部门根据地方立法审查任务需求,制作招标课题,向社会公开招标,确立法规审查承担人。采用招标公告、投标书、主管部门审查确认、任务完成要求、结论提交等具体程序完成。

2.2.5监督结论及效力

专业监理论文第5篇

关键词:建设监理概论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240-02

Some 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Chai Shengbo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Shaanxi,710054,China)

Abstract:“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for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The course has too much conception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ith strong application. In teaching,there are some common problems,such as students don’t pay enough attention and enthusiasm is not high,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evant content the due to lack of practical experience.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this paper performs education reform in aspect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nd proposes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Construction Supervision;Teaching Methods;Assessment Methods;Education Reform

《建设监理概论》主要讲授工程建设监理基本理论和相关法规,工程建设质量、投资、进度控制,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等内容,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建设监理的相关知识,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工程监理对规范建筑活动行为、提升建筑从业人员素质、确保建筑业的健康和有序发展有重要作用。按照我国当前的情况,普通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以施工单位为主,开设《建设监理概论》课程可以让学生系统学习有关监理的知识,对于提高其专业素养,加深对行业的了解大有裨益。对于这样一门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课程,在教学环节应给予足够重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实际教学环节,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学生对《建设监理概论》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安排上,《建设监理概论》的课时量往往较少,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不是主要的专业课,对课程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缺乏学习的动力。其次,由于该课程概念性内容多,专业性、综合性强,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的工程经验,很难对课程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导致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对于这样一门实践性强、概念多的课程,许多同学仍存在着考前突击复习的念头,寄希望于考前突击背诵重点内容,这样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 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建设监理概论》的相关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环节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措施如下。

1.1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要提高一门课的教学质量,首要对课程有准确的定位,只有对课程的培养目标有准确的把握,才能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此科学地安排教学活动。《建设监理概论》对于本课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了解掌握建设活动中有关监理的职责、实施手段及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工程监理概论教学必须确立以应用为主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的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同时应关注我国监理行业的发展动向,保持知识的不断更新。

1.2 增加案例学习,透彻理解理论和概念

建设监理这门课程的难点在于涉及到很多新的名词、概念。这些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缺乏衔接,更多的是通过具体实践才能对相关概念有较深刻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多的采用案例教学的手段,在讲解了相关理论知识后,通过具体案例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的方法是可以选择注册监理工程师考试案例真题进行分析,弥补现有教材缺少案例或案例过于简单的不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增强实战能力。同时,案例教学相比与空洞的理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时引入具体的工程事故,通过分析工程事故原因以及各方承担的责任、事故处理流程等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监理在建筑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以及所起的作用。在讲解监理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特点采用合适的组织形式时。以三峡一期工程监理部的组织结构图、星河苑住宅小区工程监理部的组织结构图为例,对比矩阵制监理组织形式和直线制监理组织形式,分别说明这两种组织形式的特点、适用范围,进而再引出职能制监理组织形式和直线职能制监理组织形式。

1.3 增加专题教学的内容

《建设监理概论》课程内容中可以将重点内容作为专题进行讲解,例如三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三管理(合同管理、安全管理、风险管理)等内容就可以分别进行专题教学。专题教学的优点是让学生在接受这些内容时,有总体的把握。在大的专题下在分解为几个小的专题,如对建设工程目标控制分解为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进行类比讲解。通过设置小的专题,让学生对不同的控制内容可以进行类比学习,有助于加深印象。在合同管理专题中,首先将合同管理相关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将合同进行分类如合同变更、索赔等内容,分别讲解其实施步骤,使学生接受知识时达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效果。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因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在专题教学中,首先给学生补讲解专题的基本内容,再通过一系列的实际工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1.4 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注重能力培养

我国建设行业引入监理制度尚不到30年的时间,监理制度在我国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在建设监理概论的教学过程中应紧跟行业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监理工程师是由全国统一组织命题的职业资格考试,其考核内容能够反映我国监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风向标。除此之外,授课过程中引入相关行业规范作为补充内容,《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执业过程中必须掌握的规范法规避免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脱节。针对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参与实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5 增加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思考

《建设监理概论》这样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本质上是规范建筑活动中人们的行为。不同于数学、力学等理论科目,其目的主要在于规范指导建设工程中单位及个人的行为,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避免“填鸭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时,学生已经通过前期学习掌握了监理的基本职责,而施工阶段的监理则是将监理的基本原则运用到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明确了这一点之后,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1)监理履行职责是否需要做哪些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由此可以引出设计交底时监理人员应了解的基本内容。(2)监理项目施工前对于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是否有必要进行审查?如果需要,应重点审查哪些内容?由此可以引出施工组织审查的基本程序、审查的内容和注意事项。(3)对于施工单位、分包单位的资质,监理是否需要进行审查?由此引出监理方对于分包单位审查的内容,及分包单位需提交的相关申报资料。(4)施工过程中监理可通过哪些工作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由此引出相关质量控制的内容及手段。以上问题都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对于学生考虑不全面的地方进行补充,最终引出需要讲授的内容。

1.6 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的效果息息相关。《建设监理概论》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概念多、如果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改善教学效果,可以尝试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纯粹的面授课程常常效率不高,板书过程中耗时较多,仅仅适用于对较难理论的内容进行讲解时,板书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多媒体可以高效直观的呈现相关内容,在对复杂的图表、相关案例进行讲解时,可采用多媒体的手段。但是多媒体手段并非简单的板书的电子化,或者相关材料的拼凑整合。多媒体呈现出来的应该是黑板无法承载或者来不及慢慢呈现的资源资料。另外,通过图片、动画等手段结合,使学生以直观的方式理解教学内容,相对于单纯的语言教学更有吸引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7 以能力为核心,改革课程考核制度

课程考试制度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局限、评价方法欠科学等弊端。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课程考核起到正确的评价作用、引导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程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紧跟监理行业的发展趋势,考试内容部分采用职业资格考试的题目形式;从单一考试模式向多元开放式考核转变,考试成绩采取平时考核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平时考核成绩与课堂互动相结合,鼓励学生平时课堂学习过程中多思考、多参与。考试中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具体做法是增加考试中案例分析分析题的比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样的考核方式改变了学生以往考前突击复习的学习习惯,更加注重平时课堂学习与能力的培养。

2 结语

为了提高《建设监理概论》教学质量,g该文提出了找准课程定位、增加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教学等手段。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根据监理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培养适用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徐雷.土建类高校《建设法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刍议[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4):79-82.

[2]孟韬,李海南.“建设工程监理”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9):134-135.

[3]陈静茹.“建设工程监理”课程教学的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07(2):23-25.

[4]刘林.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建设工程监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4):34-36.

专业监理论文第6篇

论监狱学专业的教学工作

杨刚

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社区矫正专业科 江苏 镇江212003

 

 

摘要: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的关键在于监狱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人才素质的高低取决教学质量。目前监狱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依然是填鸭式的理论教学,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差,到监狱工作之后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本文将结合实际探讨监狱学专业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监狱学  教学

 

监狱学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监狱改造工作的质量,甚至对监狱学的研究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监狱学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监狱学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更好的培养合格的监狱学专业人才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目前监狱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监狱学专业教学还是传统的“填鸭式”为主,教学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监狱学相关专业的教学中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师资组成不够合理

监狱工作需要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授 监狱学相关课程的教师很多都缺乏监狱工作的经验,很多的年轻教师甚至没有在监狱实习的经历,部分教师在监狱实习的时间仅为一年,对监狱各方面都的工作了解还不够客观、具体,甚至监狱内很多的日常工作都没有操作过。可以说,这一部分教师对监狱的了解也只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层面上,更深层次的东西由于实习时间的限制并未来及进一步的发现与思考。同时,很多的教师所学并非监狱学的相关专业,没有学习过监狱学的相关理论,监狱学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师在教授监狱学的课程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时必然会力不从心,甚至在某些方面做出错误的解读,或者是所讲授的知识严重脱离了实际的情况。这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理论课程过多,实践课程不足

目前监狱学的课程中理论性的占有绝大部分,纵观目前的监狱学课程,专业理论方面的课程占了绝大多数,实践性的课程比重很小,即便是实践性课程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师资的原因也或多或少的变成了理论课程。

过多的理论课程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学生对监狱的实践越来越不了解,这些学生可以在理论考试中也许会轻易的获得高分,但是一旦遇到实践性的问题必然会无从下手。这也是很多监狱单位所反映的学生工作后适应较慢的根源之一。同时,由于监狱的特殊性,监狱不一般不欢迎学生直接进入监区实习,即便是进入监区实习的学生也成为基层民警口中的“监管对象”,疲于应付各种监区事务的基层民警没有精力也没有心思指导学生,而由于缺乏学校指导教师的参与,学生的监狱实习在某种程度上只停留在“观众”的层面上,无法成为具体事务的参与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实际的提高。

(三)课程设置仍存在短板

监狱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要求也比较高,不光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较好的心理抗压能力等等。面对这样一个高要求的工作,监狱学在课程的设置上存在很多的空白和短板。目前,监狱学专业的相关课程中并没有包含观察能力培养、沟通能力培养、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课程,即便有,比重也很小。而在实践工作中起到决定作用的又往往是上述看似和监狱工作不相关的课程。

(四)监狱实习工作困难重重

监狱学的学生必须要到监狱一线去实习,而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看这一制度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首先,从监狱来说并不欢迎学生到监狱实习,因为监狱的特殊性质和监狱工作的特殊要求,安全问题是监狱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没有丝毫监狱一线工作经验、年龄尚小、社会阅历不足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监狱一线民警的一种“负担”,一方面不能让这些学生承担任何一项具体工作,因为万一出现问题,都是民警的责任;另一方面,学生的存在让基层民警必须分出一部分精力进行“照看”,防止学生出现任何问题。所以对监狱基层民警来说,这是多出来的事情,自然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其次,从学校来说,学生分散到各个监狱和各个监区之后,也没有足够的教师进行直接的管理和指导。直接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基层因为缺乏教师的直接管理和指导而导致收获甚微,顶多是对监狱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甚至有些学生还会受到监狱民警中消极思想的影响,不管哪种结果都不是组织实习的目的。

二、加强监狱学专业教学对策

加强监狱学专业的教学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设合理的师资队伍

1、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

笔者认为要提高监狱学相关专业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监狱学专任教师的业务素质。拟任教监狱学的专任教师如不是监狱学科班出身就必须接受监狱学相关理论的系统培训,并且必须在授课前有至少一年的监狱基层实习经历,同时每学年在监狱实习的时间不能少于一个月。为提高专任教师实习的效率和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的实习必须带着相关的课题进行调研,并有意识的培养教师的研究方向,让每一个专业教师在监狱工作的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特长,并在课程的分配上尽量予以对应,从而促进教学相长、教研一体,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

监狱学兼职教师应该从监狱基层一线民警中产生,学校在进行遴选的基础上优中选精,并进行适当的授课技巧培训,同时课程的设置方面可以征求他们的意见。其实在工科类高职教育中,兼职教师在任课教师中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这也是被证明的、能够快速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当然,由于监狱工作的特殊性,兼职教师的选用、授课安排和工科类高职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别,需要形成一个机制来确保兼职教师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监狱学实践教学必须得到加强,这是提高监狱学教学质量绕不过去的坎。实践教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大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应该是一个缩小版的监狱,但也不能太浓缩,至少要有一个基层监区的规模。校内实训基地应该具备基层监区的大部分功能包括文书处理、罪犯的日常管理、教育矫正等各方面内容。实训基地应该是监区的仿真版,除了劳动车间中的劳动机械没有必要真实之外,其他设施应和普通监区的差不多,甚至还还应该设置监房,而且在实训期间,所有参与实训的学生要在实训基中的地模拟监房里住至少一晚。具体实训中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民警和服刑人员,教师负责指导。让学生能在校内实训基地中初步了解、熟知、掌握监狱基层监区的常规工作,为今后的实习大好基础。

2、抓好监狱实习工作

诚如上文所述,监狱实习工作确实存在较大的困难,但这些困难并不是不能克服的。可以采取集中实习的方法,即将需要实习的学生统一集中在一个或两个监狱内进行实习。而且,学生的安排要相对集中于几个监区之内,不能过于分散,否则不利于指导教师开展工作。负责指导的老师应该具备三年以上的监狱基层工作经验,最好由实习班级班主任和专业任课教师混合组成指导教师团队。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将学生进行分组并下发具体任务,并全程进行跟踪指导。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监狱基层民警的压力,并使学生真正的学到需要的东西,为今后在监狱工作奠定结实的基础。

(三)设置多元化课程培养高素质监狱学人才

监狱学要发展就必须培养和储备一批具备一定研究能力的监狱学人才。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到监狱工作之后能进行监狱学理论研究的学生凤毛麟角,取得一定成绩的更是微乎其微。究其根源,还是在于学校教育期缺乏相关的课程。一方面在校期间没有传授给学生进行研究的手段方法,一方面学生在工作后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迅速失去了进行监狱学研究的兴趣。所以监狱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多元化,可以设置相关课程,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同时让学生初步掌握用于研究的方法论。在校期间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或者提供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监狱研究课题,并指导他们完成。如此,监狱学的研究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并推动监狱学的进步。

三、结语

监狱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实践中已经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及实习实训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监狱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关系着监狱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关系着监狱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做好监狱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严励 监狱学专业建设回顾与瞻望--监狱学专业课程建设研究[M].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3年4月第一版

[3]黄济 王策三 现代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4]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

 

 

专业监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司法类 狱政管理专业 核心课程体系 构建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监狱监禁与刑罚执行已不单纯是报应或威慑的工具,近代教育刑主义认为:监狱监禁的目的在于矫正罪犯,促使其再社会化。时代的呼唤要求监狱工作者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改造罪犯的需要。

2008年,中央政法委等十一部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其根本目标是要造就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政法人才。为落实中央政法委战略部署,结合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要求,需要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加强狱政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基于此基础,司法类警官院校狱政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该课题的研究价值可见一斑。

一、狱政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

纵观国内司法类警官院校的狱政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大多在理论上颇有成绩,实践方面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

狱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基于一线管教民警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理念,组织行业专家与专业骨干教师共同分析监狱一线管教民警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将工作任务与教学设计有机融合,构建课程体系。

二、狱政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

1.狱政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要素

核心课程体系是指教学课程的内容体系,即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

理论教学是围绕狱政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设计的,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实践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主要在教室或多媒体教室以集中讲授方式完成。其目的是讲授核心课程的基本概念与知识,强化巩固与提高。

实训教学是对学生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也包括职业岗位实践训练,是应用性实践教学。通过各种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尤其是综合实训,通过案例模拟、网络模拟、情境模拟等对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

实习教学是学生对真实职业环境的重要体验,是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了解职业、将课堂上所学理论与技能向实际工作能力转换的重要教学环节。

2.狱政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以司法类警官院校与各省监狱管理局、劳动教养管理局建立战略联盟为基础,以“教、学、练、战”警学结合教学模式为指针,通过与行业共建师资、共建课程、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相融合,毕业考核与职业认证相融合,校内专业学习校外基地警务实战相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专业专项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监狱人民警察。

从职业岗位出发,基于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构建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重点开发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加大气力完成省部级精品课程及部级重点课程的建设。

3.建立校内外结合的集“案例教学、模拟实训、实战协警”三位一体的实践基地

增建和改造已有的实验实训室,将部分传统教室改造为既能开展理论教学又能实施模拟实训的“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在原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完善。

4.组建和培养一支专兼结合、能教善战的师资团队

通过到国内知名院校进行专业进修、行业挂职调研等措施,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双师素质教师、兼职教师,建设一支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和中央政法委两年制狱政管理专业改革的,具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和扎实理论素养的专兼结合、能教善战的专业教学团队。

5.建立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成立教学质量监控小组,配合学院对本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和专业与课程质量进行监控,收集狱政管理专业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对本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配合学院建成“毕业生质量反馈”和“在校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导师制”两个系统。

参考文献

专业监理论文第8篇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土木工程建筑事业日新月异,各类超高层建筑物、复杂大跨度桥梁等新型结构层出不穷,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人才(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的需求不断扩大。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一门新兴的课程,相对于其他专业,工程监理专业起步较晚。我国从1988年开始试点推行工程监理制度,直至1997年通过《建筑法》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做出规定,才使得工程监理在全国范围内进入全面推行阶段,在工程建设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业主、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相辅相成的格局,与工程监理制度相关的实践和理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土木工程监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既要求任课教师对当前国家政策信息、施工现场状况以及企业的人才需求十分了解,又要求听课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造价及结构设计等专业知识掌握牢固。因此,基于教材的传统课堂理论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土木工程监理专业学习的需求。笔者有幸担任本校2012级建筑工程专业的该门课程的主讲教师,本文结合与其他兄弟院校的授课教师的讨论、课堂学生的课后交流以及相关企业的人才反馈,对《土木工程监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地探讨。

一、结合社会需求,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1.正确认识土木工程监理。尽管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推行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但由于长期以来在经济体制上、工程认知上等方面的原因,目前的监理工作仍然以施工阶段的监理为主,加上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惯性影响,时常造成监理工程师在项目管理方面难以发挥全部的力量。现存的工程监理局面导致了土木工程工程专业学生对工程监理的片面认识,影响了学生选择和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毕业后从事监理工作的热情。然而,随着科技水平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进展迅猛,不管是业主方、设计单位还是监理单位本身,对监理人员的需求都日益增长。因此,有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对土木工程监理的认识。在土木工程监理的绪论教学中,有必要对国外监理制度的历史和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引入工程监理制度的原因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详细的介绍,重点阐述工程监理在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深刻剖析监理工程师与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监理工程师的公正、独立和自主性。从建设工程项目本身的固有特性出发,论述监理工程师的服务性和科学性,重点介绍?O理工程师应当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并且能实事求是地开展监理工作。

2.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土木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科技服务活动,监理工程师不仅要掌握监理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与工程相关的经济和法律知识,才能有效地解决工程中常见的技术问题、组织和协调工程项目的开展和进行及完成工程合同的管理工作。为增加土木工程监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应该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安排。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确保在开设土木工程监理课程之前,应该完整地学习过一系列相关的专业课程,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和项目法规等。预先建立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思路,才能增强学生在土木工程监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3.科学使用课程教材。目前,市面上的土木工程监理教材大多内容陈旧,未能及时体现工程监理专业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发展水平,且教材中各个章节中的内容联系不够紧密,与实践工程相关的案例较少,不利于土木工程监理的教学。笔者在对比了多套教材的情况下,选择了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发行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工程监理》,该教材紧密结合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推行以来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丰富工程监理经验,融合当代工程管理领域新的研究成果以及不断变化的趋势和要求,从适应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事业和从业人员的教育发展的需求出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工程建设监理的基本理论,以及工程建设监理实施程序、工程建设监理目标控制的方法与手段。

二、丰富案例教学,真实模拟专业工作情境

1.案例选择。案例选择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案例选择时尽量做到统筹兼顾,好的案例既能完整地反应工程背景和工程问题、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争论和进一步探索,使得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笔者在讲述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时,以2007年湖南省凤凰沱江大桥垮塌事件为案例,组织学生对该案例中的事故发生原因进行讨论,重点分析监理工程师的事故责任,较好地实现了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教学效果。

2.鼓励独立思考,重视双向交流。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为教师讲解,学生听和练习,教师只负责告诉学生如何去做和解决问题,忽略了课堂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适用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设置唯一标准答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要求每一位学生以专业知识为背景就所选案例发表见解。同时,引导学生由注重知识转变为注重能力,根据学生对案例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增加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3.总结归纳。在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后,教师应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提出的见解进行评论,并进行必要的补充,分析案例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归纳过程中,重点揭示案例中蕴含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强化相应的教学重点,给参与学生予以鼓励,为日后的课堂案例教学做好铺垫。

三、加??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