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01 10:12:43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声环境课程;声学;声环境设计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懈追求,使建筑师的设计眼光从经营构图、组织空间扩展到创造环境。这是对建筑本质理解的深化,也是设计观念的进步与革新。“环境”一词的含义很广。它既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物质因素,也包括社会的、文化的和心理的精神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人所处的环境。而建筑环境是指对人的工作效率、身心健康和生活舒适有直接影响的声、光、热等物理因素决定的环境。它主要包括建筑外环境、室内空气环境、热湿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等。其中声环境是建筑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建筑声环境是应时展而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我校开设建筑声环境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声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声环境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和掌握室内空间结构、材料对声学特性的影响。从心理、生理角度分析人们对室内、外声环境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并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在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为人们创造适宜的声环境。建筑声环境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声学的基础知识,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计量、声音的频谱、声源的指向性和人的主观听觉特性等;二是室内声场原理,如室内声场、室内声音的增长与衰减、混响时间的计算、室内声场分布与混响半径、房间共振等;三是材料和结构的声学特性,如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材料和构件的隔声特性、反射和反射体等;四是室内音质设计,如音质的评价、音质设计的方法与步骤、电声系统、各类建筑的音质设计等;五是声环境的噪声控制,如噪声的危害、噪声的评价、噪声允许的标准与法规、噪声控制的原则与方法、吸声降噪等;还涉及建筑声学的测量方法,结合课内实验理解和学习吸声系数、混响半径等的测量方法。

建筑声环境课程是声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学生在学习基本物理课程和声学基础后开设。相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讲,声学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物理基础,对建筑声环境课程中相关理论的分析与研究更为深入透彻。但是,作为理科学生,由于接触建筑类课程的学习较少,学生的艺术修养及鉴赏水平不高,对声环境设计的一些设计技术指标、音质评价内容、厅堂的设计图纸等建筑学理论理解不够透彻。还有就是建筑声环境课程教学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大多数学生无法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厅堂设计的实际执行相结合。因此,作者在广泛征求了声学专业学生的意见和代课教师的建议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加强建筑声环境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和建议。

一、建筑声环境课程的理论教学

建筑声环境一般安排在声学专业的二、三年级,共32课时,16周教学时间。声学专业的学生有很好的物理数学基础但缺乏建筑类知识,学生可以在一、二年级选修一些建筑学专业的一些相关课程,如建筑制图、建筑设计、建筑欣赏等。建筑声环境授课教师在讲授课程知识之前最好补充一些相关的建筑学知识,这些预备知识的学习是建筑声环境课程的前提基础。只有具备了相当的建筑学知识基础,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建筑声环境中的音质设计内容。

建筑声环境课程的教学要以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并且可以适当调节它们的比例。理论知识是设计的基础,声学专业的学生数量基础较强,一些抽象的公式推导可以简化过程。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取舍,对于重要的概念与公式作简洁明确的介绍,对于繁琐的推导给出关键提示,让他们自己推导,以作业的形式上交评阅即可。这样既使建筑声环境的理论得到了证实与加强又节省了课堂时间,使授课教师能用更多的时间讲述理论对实际的指导和应用。建筑声环境课程教学应结合国家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对该学科的要求,加强课本内容与现行标准、规范的关联。并且向学生介绍一些现行工程中经常使用的新材料、新技术,解决教材滞后的问题。此外,针对声学专业的学生接触的工程实例较少,建筑声环境的授课教师最好在讲授课程中多举案例。利用互联网查阅下载相关案例图片,以幻灯片的形式演示厅堂作品的平、立面,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比较可能存在的音质问题,最后根据大家学过的知识讨论解决的方法并做出总结,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声环境设计理论的理解。

二、建筑声环境的课内实验教学

声学实验室的建设是实现工程实践课教学目标的保证。我校的实验室于2012年10月建成,目前已经投入使用。包括混响室、全消声室、隔声室三个部分。该课程设有8个课时的课内实验,安排了三个实验。一是测定混响时间,此实验可以与课程的第二部分理论室内声场原理、混响时间混响半径的计算与测量相结合进行;二是测量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此实验可以与课程的第三部分理论材料和结构的声学特性相结合进行;三是消声实验,此实验可以与课程的第五部分理论声环境的噪声控制相结合进行。这样通过实验使理论与实际相互印证,从而加深学生对建筑声环境理论的理解。

三、建筑声环境深入生活实际中的实践教学

在校学生本身没有实践工作经历,缺乏将理论与实际融合变通的能力。不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再多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在实际设计中往往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任何理论都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掌握。因此,要组织学生到校内及市里几个典型的厅堂建筑中去感受去鉴赏其中的声环境质量,分析其设计与声学的结合途径,找出解决体型缺陷的方法。

实践教学环节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生活实际情绪比较高涨,气氛比较活跃,讨论比较热烈,思路比较开放自由。此时将与实际相联系的重要理论强调提出,定会使学生印象深刻。所以,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授课教师必须准备丰富、充分的理论,以便能够很好的指导实践、加强理论教学。如果事先不做好理论准备,实践行为缺乏理论指导,学生不了解此次实践的目的和想要解决的问题,心中没有方向,最后实践活动变成了游玩,教学变成了闹剧。

建筑声环境课程教学还应配有相应的课程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声环境设计的知识对校内实验室、会议室、大教室、图书馆的环境进行布置,给学生留有探索和创新的空间,摆脱枯燥的理论计算,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向着自主、调研探索型转变。

建筑声环境的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加强其理论与建筑学理论衔接,要求建筑声环境课程相关的师生要做好前提准备工作,使声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声环境设计的理论;另一方面,要加强理论与实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强化声环境设计理论的理解及其实践作用。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理论;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生态建筑及理论的概念和特点

1、生态建筑的概念

不少学者就生态建筑做过一定的定义,它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建筑学概念,在狭义范围内,生态建筑是具体的建筑,是指在设计、建设、应用过程中融入生态学原理,与自然环境、人类等建立和谐的发展关系的建筑;就广义范围内来说,生态建筑是抽象的理论,它从生态学原理与建筑学理论相结合产生的建筑实物层面,已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建筑产物要具备可持续发展性。建筑生态化的实现过程中要重点考虑的内容有:构建更加适合人类居住的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降低对各类资源的消耗量,减少对环境、社会、人类等造成的负面影响;与周围的环境建立和谐统一的关系,实现建筑、人、环境的和谐相处。生态建筑的实现目标是,运用生态建筑理论的原理和方法,合理的利用并改造自然,达到建筑、人、社会以及自然的和谐发展。

2、生态建筑的特点

将环境提升到了与人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生态建筑是在重新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在生态建筑的设计、建设及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为指导,综合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科学技术等,针对建筑建设及使用中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的整体设计,实现建筑环境的健康舒适、生态平衡,实现建筑使用过程中的低耗、高效、无污染。它是以天然条件为基础,加以合理的人工创造,构建和谐统一的环境,以有效的控制资源的使用实现生态平衡。建设过程中的因地制宜使建筑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生态建筑的这种地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建筑与当地环境中的气候、地理等实体性特征要素的协调统一,二是生态建筑与当地环境中的历史、人文等抽象性特征要素的协调统一。建筑本身就是实体元素,与当地气候、地理等地域自然特征相适应是实现建筑正常功能的基本要求,建筑也是人类文明的参与部分和体现部分,与地域人文特征相适应是必然。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要求设计要尊重地域特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建筑生态化最好的实践,此过程中也赋予了建筑一定的地域特征。

二、生态建筑理论融入建筑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生态建筑理论的核心内涵就是取材于于自然,应用于自然,最终又无废无污染的重回于自然;运用生态建筑理论的建筑体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有机体,这要求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要组建起良性循环模式;自然环境中的多种因素也制约着建筑生态化的实现。技术环境。将生态建筑理论运用到建筑设计及建设过程中,需要良好的科学技术环境做保证,为建筑生态化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从建筑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到建筑材料的生态化选材和加工处理,再到建筑使用过程中多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后到生产生活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和废弃处理等,这些关系到建筑生态化品质高低的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做支持。

2、经济环境因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经济学理论在任何领域中都有着真理化的表现,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也会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发达程度较低的地域,即便引入了生态建筑理论、有了非常完善的生态化建筑设计,因没有符合要求的经济环境,建筑的生态化也没有办法顺利的实现。

3、人文环境因素

建筑的生态化目的就是为了给人们创建一个舒适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环境,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自然要充分的考虑到人文环境的影响作用。将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以及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更好的融入到生态化建筑设计过程中,使建筑在生态化的实现过程中更好的反应地方特色和风俗文化。

4、社会环境因素

建筑行业的高耗能、高污染特点增强了人们对建筑设计的重视,将生态理论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已成为大的社会环境下的必然趋势。生态建筑理论运用于建筑工程中,使建筑工程成为了涉及建筑学、生态学、经济学、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工程,只有在涉及到的每个领域之内都贯彻生态学原理,才能真正的实现建筑的生态化设计、建设及使用。

三、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的运用策略

1、建筑与不同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

地域自然特征的差异使得建筑在生态化的实现过程中,不能遵循单一固定的建筑设计模式,要结合不同的自然环境,设计方案力求将建筑与自然环境实现完美融合,在加强原有自然环境合理有效利用的过程中,减少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建筑设计中,实现建筑与不同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有两种主要的方式: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建立人与自然的良好关系;采用适宜的设计手段和技术,将自然环境引入建筑群体。

2、住宅绿化和水环境的设计

住宅区的建筑数量、建筑所用的材料、建筑的布局安排,会使室内外的温差急剧增大。所以选择效率高的绿化和水环境安排,借以消除这种现象。生态建筑不是简单的增加绿化的面积,绿化不能仅仅只是大片植被,这会使灌溉浪费巨大的资金。在绿化设计中,要合理构造绿色物和水景观的配合,让整个住宅区,既充满艺术美感,又充分发挥植被和水景观的作用。这是建筑和设计人员应通盘考虑的。在进行绿化的规划时需注意:第一要合理搭配绿化的植被,与建筑设计和谐融为一体,发挥绿化植物的吸热作用,改善住宅区的气候环境;第二设计要考虑到人的感受,让居住者充分参与进来,达到实用美观的程度。

3、噪声和空气污染的控制和预防

生态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噪声和空气污染对人的影响。首先应检测当地噪声和空气的影响程度为多大。如果噪声超出标准,可以设计门窗采用夹层玻璃,既能保暖有隔音,而且还要避免住宅区与交通主线路距离太近。空气污染的防治,必须有效地结合绿化植被,改善建筑的通风环境,可以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并且可以采用节能的空气净化设备,整体改善空气质量。

4、建筑材料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以建筑材料的选用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可采用生态建材,增强建筑节能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地方性建材的广泛使用,实现建筑的地域性和生态化建设。福建的客家土楼是世界民居中的一朵奇葩,居民利用当地的红壤土混合糯米、红糖等建造楼体,达到了冬暖夏凉的效果,是地域性建筑生态化设计建设的典范。

总结

建筑生态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相对较晚,将生态建筑理论运用于建筑设计的实践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科技,以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为目标,以类的居住环境的提高,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为动力,创造更好的生态建筑形式。未来的建筑形式,就是要建立在人性化和自然化的基础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走持续发展道路,为世界节能减排,世界环境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翟宝辉,王如松,陈亮.生态建筑学:传统建筑学思想与生态学理念融合的结晶[J].城市发展研究,2009(04)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环境;水土;污染;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其发展状况对于社会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随着建筑行业发展的蒸蒸日上,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原动力,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建筑行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近年来,建筑施工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控制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当前和谐社会发展的关注的焦点所在。本文论述了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改善措施。

一、建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分析

(1)对水环境的影响

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利用施工现场附近大量的地下水资源,但由于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周期长、建设项目多的特点,建筑施工队伍往往会在施工现场附近生活一段时间,而施工过程中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往往直接排放。一方面,会影响到周边环境美观问题,另一方面,施工污水会直接污染地下水,给附近的居民带来水资源的污染。

(2)对声环境的影响

建筑施工的噪声污染现象目前极为普遍,尤其是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各地增加了庞大的房地产建筑项目,建筑施工往往需要利用到较为先进的施工机械,而这些机械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噪音。据监测, 推土机产生的噪声级一般达 78 dB ~96 dB , 搅拌机产生的噪声级达 75 dB ~88 dB , 重型载重汽车加速时噪声级可达 88 dB ~93 dB ,而这种级别的声音会严重影响到附近居民的听力,影响生活正常。

(3)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施工期间各种车辆和施工机械在行驶和作业过程中排放大量尾气, 而尾气中 含有许多种有害成分如 Pb、 C O 、 N O x、 H C 等, 这些有害成份分布在公路两旁的一定地域内 , 最终进入大气或土壤中,对环境造成危害。除此之外,施工所产生的扬尘也会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施工扬尘主要来自运输材料过程造成的建筑材料抛洒及车辆造成的道路扬尘,以及为施工工地装卸、堆放材料及施工过程中所引起的扬尘,扬尘不仅会严重影响沿线居民的生活及环境卫生,还能大大增加大气浮尘含量。尤其是在雾霾现象严重的地区,建筑施工所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空气质量的降低,严重影响到居民的出行以及日常生活。

(4)对水土环境的影响

建筑本身除占用土地外,施工过程中又会带来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地基,取土建楼等,对地表破坏较大,使周围植被遭到破坏,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大雨条件下,极易引起侵蚀,发生局部水土流失。此外,建筑施工中,存在大量的弃土弃渣,若处置不当,会影响周围自然环境。

二、改善建筑施工对环境影响的策略探讨

现代社会提倡“绿色建筑”,追求对资源的合理化利用,这种理念所指的并不仅仅是在建筑项目的结果,也就是建筑建成后,对于资源的利用是合理的、绿色的,它同样也在述求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实现“绿色”,而这种“绿色”的把握可以通过降低对施工建筑周边的环境影响去把握。基于以上建筑施工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分析来看,要想进一步的改善这些问题,必须通过“保护与管理的结合”的管控方案来控制施工过程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1).保护措施

保护措施是一种对建筑施工环境污染的预防工作,它首先需要得到施工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的支持。施工单位的领导、建筑项目的开发商都应该积极组织广大施工人员学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提高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意识, 在施工过程中 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环

保法规。其次,在建筑项目施工准备阶段,需要认真调查收集沿线相关资料, 结合环保要求对设计单位的工程设计进行检查和现场核对,充分考虑建筑施工环保措施,在工程施工设计过程中将降低水土流失纳入主要考量方位内,同时在施工流程以及施工工艺上选择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施工工艺,在做好建筑施工景观设计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尽量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最后,建筑施工单位,还应该制定详尽有效的环保措施,例如,采取搭建临时排水系统的方法控制施工污水排放问题,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来降低施工噪音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影响程度,对于建筑施工材料堆放应采取必要挡风措施,减少扬尘等等,来进一步的提高建筑施工的“绿色”化。

(2)加强管理措施

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工作是决定建筑项目是否成功的关键操作。如何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率,是建筑行业极度关心的问题。但许多建设单位,建筑开发商大多将管理的重心放在对施工现场管理、施工造价管理等直接与经济有关的管理项目上,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相对的忽视。实际上,这种本末倒置的管理观念往往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要想进一步改善建筑施工对于环境的影响,首先需要进一步纠正相关单位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的错误认识,并且要将施工建设中的环境管理纳入到终点管理的项目中去,这也是加强管理措施的首要任务。

对于施工建设环境管控的落实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招投标过程中,将审查施工招标时应将施工单位的环境保护素质作为评标定标的条件之一, 要求施工单位设立专兼职环保管理人员,拟订详细切实可行的环保方案。

第二,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应在施工承包合同中, 增加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条款, 同 时, 合同 条款对有关居民安全、文物保护等方面也应作相应规定

第三,在建设施工前,建设单位应于建设地区政府环保行政职能部门相配合。建设单位应成立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 负责对施工单位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对于不利于环保的措施和操作程序提出意见。

第四,在施工期间,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环保监测, 环保行政职能部门 对施工过程

中的水环境污染、声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水质污染、 景观破坏等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对于发现的污染情况,应及时补救,并且对建设过程中的不良现象进行批评,情节严重的应予以罚款或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加强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作用的发挥。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现象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配合环保职能部门做好施工期间的环境检测和监督工作。对于已经造成环境污染的施工活动,监理工程师应该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配合相关部门对该单位进行整改。

参考文献

[1] 李卫平.建筑施工对城市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0(12).

[2] 钟黎明.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整治策略[J].现代装饰(理论),2012(15).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第4篇

1、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建筑设计中,要求设计者将自然环境因素充分考虑到其中。只有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人类社会才能在和谐中发展。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收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任何一项工作都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生态建筑设计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和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大自然的朋友,建筑工程不能对自然产生破坏。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自然同建筑的完美结合

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有限的自然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这种充分的利用并不是说去对自然资源进行一味的索取。指的是在具体的建筑工程的设计中,要对建筑场地内的空间资源等因素进行有效利用,可以将其作为建筑的一个部分。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要进行一定的规划和设计,在此过程中就要对地上资源和地下资源都有所考虑,将自然合理地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同时设计师要对建筑的节能减排功能做到一定的认识,以便在施工中有所注意,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到建筑和自然地完美结合。

3、认真考虑相应生态环境地域特点

建筑工程必将对一定的土地资源进行一定的利用,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等因素进行有效的掌握,对其能源分布和文化特点进行调查。在具体的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对这些因素产生破坏,才能在总体上实现建筑和环境的完美统一。

二、生态建筑设计理论应用于建筑设计

1、通过科技手段解决生态问题

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找出影响生态平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在通常情况下,一些先进的技术会被广泛的应用。一般来说,对于建筑材料技术和物理技术方面来说,可以将自然界的风能和太阳能等无污染的能源资源进行有效地转化,成为人们常用的资源。同时还要将新能源和施工技术和施工手段等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达到生态建筑理论的要求目标。

2、进行因地制宜的建筑设计

上文已经介绍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是生态建筑理论的要求。在传统的建筑标准中,如果建筑作品与自然能够融为一体,那么,这样的设计应该是设计中的巅峰之作。优秀的建筑在保持自己独立的基础上还要可以和自然协调一致。在生态建筑理念的作用下,所有的建筑设计都要与自然相融,具体说来就是建筑风格和设计都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符合,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建筑的本身就可以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的体现,因地制宜的建筑设计方法可以将地方的独特韵味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空间; 环境心理学; 空间优化设计

一、办公建筑空间概述

国外学者早在《雅典》中就已经指出,工作时人类的四大基本活动之一,工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办公建筑空间环境无论对人类的生理影响还是心理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著名建筑学家布鲁诺•塞维曾指出,“空间是建筑的真正主角,是评价建筑的基础,空间决定了建筑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所以,对办公建筑空间的研究是了解办公建筑的基础。办公建筑又称办公楼,一般指专门用来处理办公业务或提供办公、会议等实用功能的建筑物。办公建筑的类型可以从使用功能和使用方式两方面来分类。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分为:行政办公建筑;通讯科技建筑;科研教育建筑;商务贸易建筑等。按照不同的使用方式可以分为专用办公建筑和出租办公建筑。建筑空间主要包含建筑形体要素、空间关系要素和空间视觉要素三个基本要素。建筑形体要素主要指建筑空间所呈现的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形态,抽象概括为点、线、面、体四种要素。建筑空间的关系要素主要包括方位、重力等。视觉要素主要是指建筑材料表现出来的质感、色彩等视觉特性。

二、环境心理学理论概述

环境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部分,注重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其重点研究对象在于建筑使用者的行为和建筑、环境、城市等宏观要素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目前国外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1.对环境认知的研究。这种方法着重于人们感知所处的物理环境过程,以Lynch的“认知地图”和Osgood的“环境的意义”研究方法为代表。其理论基础在于使用者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即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是完整地与对应的知觉相联系的。2.建筑评价。主要针对于建筑师、规划师和环境政策制定者的实用要求而形成,为建筑专业人士提供做出正确决策的信息。3.对个人空间的研究。这种方法主要研究个体使用者的心理感受,理论基础是环境心理学,本文也以此为基础。而迄今为止,它们并未涉及环境认知的研究,在环境评价中所涉也不深。1999年,清华大学教授李道增的《环境行为学概论》中阐释,行为与环境具有紧密的联系,书中对于“观察”这一环境心理学上的重要研究方法作出了技术上的探讨。2000年国内学者林玉莲、胡正凡的《环境心理学》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与城市规划中的实例,对环境心理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归纳了环境心理学研究内容的主要特点——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强调环境-行为是交互作用关系等。国外学者也基本认为,人类行为和办公环境的关系涵盖了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三、办公空间优化设计

良好的办公空间环境是人们得以正常工作的基础。办公建筑空间环境在设计时,就应当考虑并尊重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办公室员工在忙碌的业务工作中体会到休闲舒适,并提高工作效率。物理环境总体满意度受空气质量、声环境、温度、视野环境、归属感、私密性、办公室布局等多个因素的交互影响;因此,通过对办公室物理环境的人性化建设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从而提高环境心理品质和员工的工作效率,能够从整体上改善员工空间满意度。1.环境质量。1.1人工照明。现代办公空间在光环境的设计中,通常采用低照度的统一照明和高照度的局部照明相配合的形式,并且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人工照明环境。办公空间良好的采光条件,不能能够刺激大脑皮层起到兴奋作用,并且能够改善使用者的工作效率,提高生理和心理机能。理想的光环境除了满足具体办公作业的照度外,还要根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做到冷光源与暖光源结合,并且能够自如进行调整,提供令人舒适的视觉环境。1.2声环境。办公空间环境中的声源主要包括人员活动与对话、办公设备和外界声音。具体的物理环境噪声源包括电脑、复印机、电话机、空调等。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发现,在有中度噪声办公室中工作会导致人体肾上腺素水平非常高,长期则会导致患心脏病的概率大幅增加。设计良好的办公空间声环境不仅利于员工工作效率提高,而且有利于防止“办公空间综合症”的出现。有效提高声环境质量可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对公司的归属感。1.3空气流通性。办公室空气流通方式主要分为两种:通过开关窗等方式的自然通风和通过空调等设施的人工通风。此外还有通过花草、盆栽等植物调节空气质量。国外学者的实证调查显示,现实办公室内空气品质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从总体上高于室外,有时污染程度甚至高出允许的上限值的2-5倍。在办公建筑硬件管理方面,企业也需要更加重视电梯维修、办公室清洁、空调系统清洗等方面。亚健康状态必然影响到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和结果,良好的空气质量是办公空满意度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2.服务性能。建筑空间的服务性能包括除室内环境之外的建筑使用过程中提供的服务质量的评价。国外学者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使用中的建筑进行了一系列建筑性能使用后评价,并总结了相关评价的规则和指标体系。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美国CBE建筑性能使用评价、美国ASTM标准评价尺度和德国Koblenz建筑性能评价等。本文针对办公建筑中的不同区域,将建筑服务性能按照功能、审美、空间布局和维护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办公向网络化迈进,员工的行为和环境息息相关,所以我们研究办公建筑空间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显示意义。办公建筑内部空间构成的建立与设计,首先要考虑进行办公活动时的交流、团队合作和空间的适应性。使用者的在内部空间的行为直接影响着空间的结构和设计,人类的复杂行为也要求在设计办公空间时对使用者的行为作出详尽的观察和总结。本文基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从使用者的视角进行研究,其他如成本、技术等方面尚未涉及,分析角度有限,分析层次有待深入。

作者:曹曼 单位:同济大学

参考文献:

[1]许安之艾志刚,《高层办公综合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P4.

[2][意]布鲁诺•塞维.建筑空间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9.

[3]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4]白旭.建筑设计原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5]朱小雷.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方法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6]常怀生.室内环境设计与心理学.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7]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8]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9]MonikaFrontczaketal.(2012)Quantitativerelationshipsbetweenoccupantsatisfactionandsatisfactionaspectsofindoorenvironmentalqualityandbuildingdesign:CenterfortheBuiltEnvironmentUCBerkeley.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艺术设计;线条韵律;环境艺术

线条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建筑方面也是一样,线条属于建筑过程中的一项最为基本的构成要素,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不同的建筑是线条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的一种体现。所以每个建筑上的线条都具有自己的独有的韵律与魅力。建筑环境上的构成会对建筑呈现的韵律提供一种特殊的氛围。使得建筑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气息与文化上的氛围。

1线条韵律的艺术表现

相关人员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艺术设计时,在立体的建筑空间里,让线条采取交错的形式来对建筑进行建造。因此,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得知建筑结构的艺术特色是通过线条所产生的韵律而决定的。建筑艺术的表现方法基本上与其他艺术的体现方法是相同的,因为与不同地域中的文化特色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在不同的地域中,所产生的韵律方式也是不同的。如有些建筑的风格是让斜线构成尖角的形式,而还有些建筑是采取弧线的艺术方式来呈现出建筑的柔美性;还有一些建筑大部分所使用的线条是直线,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具有地域风情的建筑特色。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主要使用两种艺术形式:一种是方线条;另一种是圆线条,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体现了较高的艺术价值。在最初的建筑里,主要用线条的形式来充分的表达出人们的情感以及建筑特色。线条所产生的韵律不管是从哪种角度看,都有着特别的魅力。在世界各国中,随着文化和艺术的不断发展下逐渐演变成自身的发展形势。建筑设计艺术中主要体现以下两种表现是手法:其一,竖直方向的直线,该形式的线条在一些国家建筑中能够得到较好的体现;其二,水平方向的直线,能够呈现出均衡的感受,让人们可以感受到松弛感,与此同时人们通过水平的直线来带来遐想,如在一片祥和的水面上有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和垂直方向的直线进行比较,水平方向的直线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艺术所产生的惬意。

2线条韵律对环境艺术氛围的营造

线条和建筑都艺术的表现形式,其艺术语言也是独特的。建筑艺术设计过程中的线条韵律不仅能够表达出丰富的艺术情感,还可以营造独居艺术特征的也建筑环境艺术。建筑环境艺术中体现了线条韵律和环境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通过线条韵律所表现出的情感艺术只有与建筑环境相互融合,才能够表现建筑设计艺术的和谐和协调。线条韵律对环境艺术氛围的营造首先表现在对于艺术氛围整体、统一的构建理念。建筑中的线条是依附于建筑之上,而建筑又是依附于环境之中,因此脱离环境的线条是不存在的线条韵律对于环境艺术氛围的营造首先便是对于建筑设计艺术中固定元素的艺术表现,这种表现一旦确定便很难更改。如同一个人的骨骼一旦确定,这个人的一些基本特征也就固定了一样,后期的装扮也只能是在这基础之上的一些简单装扮,而无法从本质上改变一个人的整体艺术特征。线条韵律对环境艺术氛围的营造其次表现在对于一些半固定环境艺术元素的设计,也就是建筑的内部设计。

3线条韵律在环境艺术中的解读

线条韵律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气息,环境上的艺术与建筑上的线条有着交相辉映的艺术特点,环境上的作用就是会对艺术呈现出的氛围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环境的上的氛围会成为艺术呈现上的印迹,无论是在什么地方或是处于什么时期,环境都会给当代或是当地的建筑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会给当地的艺术烙上环境文化的印迹。作为线条的韵律来说不同的时期会给线条艺术下一个不同的定义,就是说不同的年代人们对于线条上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举例来说,我国不同年代的建筑就有不同的艺术特点,考古上的专家学者也是依靠这些特点对不同年代的建筑进行鉴别所以说不同年代上的建筑在线条的表现手法上也是不同的,拥有不一样的美感。环境上的背景会直接导致文化上产生不同的属性与不同的艺术特征。一个环境的形成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同样的环境对于建筑线条上的影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建筑上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在长时间的沉淀下而形成的,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艺术手法也会渐渐的得到改变人们的审美也会在时间的推移下而得到发展,所以说一出建筑上艺术表现手法会因当时文化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不一样的韵律,这种艺术上的韵律就是对那个时代文化环境最好的诠释与高度的概括。在文化环境影响力中较为明显的一条就是线条上的韵律,不同的时代赋予线条不同的美感与处理手法。例如明代的建筑在线条的处理上比较圆润并且有张力。而到了清朝,线条上的艺术手法就得到了发展与改变,人们开始开始将建筑上的线条变得庄严有气势。建筑上的线条艺术表现手法会对建筑环境文化氛围产生体现的作用,还会对建筑所处的文化社会环境,与艺术上的线条表现力产生决定的影响力。社会文化环境与建筑艺术表现手法,这两种不一样的艺术氛围在时间的流淌中会构成一副和谐的画面,两者会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建筑艺术上的表现手法会很直接的将当时的文化氛围融入进创作的建筑工程中去,这些文化氛围可能表现在工程的整体造型上,也有可能表现在建筑工内部的细节上。例如敦煌的莫高窟,因其所处的特定年代与特于特定的地域环境,造成了他恢弘巨有气势的整体艺术表现手法。

4结论

通过对环境氛围对于建筑线条上的影响论述,可以得出建筑上的艺术灵感主要来自于环境上的影响。而建筑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主要体现在线条上的运用。在建筑建造过程中如果将线条的艺术运用良好的话可以有力的体现出设计人员心里所要表达的艺术想法与整体灵感。不仅让人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内心天马行空的想法,还可以体现出艺术家在创作上的文化艺术功底。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如果建筑可以对,环境进行实地的考察并用线条的韵律进行着重的体现。可以让线条上的韵律发挥最大的效用,使得整体建筑的效果能与当地的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结合,并完整的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将艺术与设计师内心的想法进行整体的呈现。让人们在欣赏中得到艺术的熏陶与心灵上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金班逸,王晨松,张一峰.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探究环境艺术设计的现代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0).

[2]张子晖.浅谈人性化设计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11).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建筑理论;运用及分析

1.前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同样对人类资源、生态以及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人类的发展造成了很多消极的影响。随着我国建筑发展设计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对生态资源以及环境等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因此,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人们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现如今,我国对生态环境等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从而提高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2.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建筑理论的重要性

经过科学的调查及研究所知建筑行业所消耗的原材料以及能源资源占了全球总消耗量的50%左右,并且由于建筑用地场面较大,所以导致了农业用地减少了许多以及对周边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了使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类与建筑以及自然环境的关系,并且将生态建筑理论充分的运用到建筑设计中,从而使人类与自然建筑达到有效的结合。这就证明了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生态建筑理论的特征及概念

3.1生态建筑的含义

在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是一个较为广泛的建筑学概念,它在狭义上指的是将生态学原理融入到建筑设计以及建筑应用的过程当中,使人类与自然环境建立和谐的发展关系。而在广义上来讲,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是相对抽象的,它在建筑事物层面上将建筑学理论以及生态学原理相结合,然后使建筑产物上升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领域,从而使建筑物达到可持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产物,不仅是为了将人类与自然以及建筑能够达到相互和谐的体系,还有效的降低了能源的消耗,从而使建筑生态的运用以及建筑生态的理论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3.2生态建筑的特征

在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运用的提出是为了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实现建筑环境的生态平衡、人类的舒适健康以及周边环境没有严重的污染,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建筑理论就必须结合人类实际生活的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关系,在建筑设计以及建筑使用的各个环节中运用综合的科学技术、生态学以及建筑学,从而有效的指导建筑设计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产物,达到人、自然以及建筑的生态平衡。在建筑设计中其生态建筑的地域性非常明显,它主要包含了两层地域性,第一层面是生态建筑与地理以及气候等实体要素必须统一,第二层面是生态建筑必须与人文以及历史等抽象的要素形成统一。为了实现生态建筑与当地的地理以及气候等其他的特征要素相适应,并且还要求建筑中体现出人类文明抽象要素特征,就必须把地域历史以及人文要素结合起来然后运用到建筑设计的生态建筑理论当中。因此,因地制宜地取材不仅能在建筑生态理论中得到最好的实践,还赋予了生态建筑一定的地域性特征。

4.在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

4.1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建筑理论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给生态建筑造成的影响因素,为了使生态建筑将建筑转变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机体,就必须把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由于建筑中所用到的材料大多数来自于自然界,因此,将无废及无污染的材料重用于自然界也是生态建筑的核心理念,从而使自然环境与建筑之间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2)技术环境因素在建筑设计与建设的过程当中运用生态建筑理论时,必须有良好的技术环境为基础。在生态化建筑中生态建筑的取材、科学技术以及生态化加工处理,最后到生态建筑中各种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开发及再生利用等,成为了解决建筑生态化水平高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将相关的科学技术环境作为理论与实际支持的基础前提。(3)经济环境因素在一些经济发达程度不高或相对滞后的地域中,想要引入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是相对比较困难的,虽然建筑生态环境有了较为完善的生态计划,但是由于地域经济环境水平较为落后,所以导致建筑生态化在建筑设计中不能有效的得以利用。(4)人文环境因素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生态化建筑是为了创建一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舒适健康的发展空间,要想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融入地域文化以及风土人情,就必须将生态建筑理论合理的、周到的、细致的运用到人文环境中。只有将这些融入到人文环境中才能够更好的突出生态化建筑中的地域特色以及风俗习惯。(5)社会环境因素在建筑行业中高污染以及高耗能是建筑行业的两大特点,所以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将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人们对建筑合理的设计以及科学的设计重视程度的加高,因此,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在社会环境成为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科学建筑工程,其中包括了生态学、美学、建筑学以及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为了实现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设计以及建设,就必须将生态学原理都贯彻的落实到建筑设计领域中,从而有效的达到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

4.2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方针

(1)不同自然环境与建筑的有效结合在生态建筑设计中为了实现自然环境与建筑能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就不能遵循单一的固定设计模式,并且要根据地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设计方案所结合,然后有效的利用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结合,从而建立好人与自然良好的和谐关系。最终不仅可以实现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完美融合,还有效的实现了建筑生态化理论的运用。(2)高效的利用在建筑中的优势能源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除了要强调建筑使用过程中的环保功能,还应该将不同地域中的优势能源有效的利用到生态建筑中。例如,一些在海边的建筑群体,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的利用风能以及太阳能等潜在的一些优势,使建筑群体在这些能源的作用下更好的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效的利用优势能源在建筑设计中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3)在建筑设计中应因地制宜并就地取材在实行生态建筑理论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选用的材料是生态建材,它不仅可以减少废材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因地制宜有效的利用再生能源,比如,有些地方的人民利用当地废弃的材料来搭建小屋,为生活提供冬暖夏凉的居所。所以因地制宜的就地取材实现了建筑生态化以及地域性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明,饶永.浅议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J].安徽建筑,2005,05:24-25.

[2]童琳.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6,23:29-30.

建筑工程环境论文第8篇

关键词:绿色 建筑 设计 理念 方法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在最近的几十年间,世界能源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环境下,世界上许多建筑领域的工作人员也更加重视绿色建筑的设计。我国也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理念、材料以及成果,借助于先进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能够设计出即舒适优美又节能环保的新型绿色建筑,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是非常美好的。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用最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从社会的长久发展角度来看,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体系发展的趋势,建筑的节能设计也将因此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景十分广阔。

1 绿色建筑理论

1.1 绿色建筑理论的概念

绿色建筑理论是指将生态学理论应用在建筑设计、建设过程中,使得建筑物同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相互协调。绿色建筑理论能构建出更加适合人们生活需求的生态环境,减少建筑物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节省资源消耗,保证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应用绿色建筑理论,科学的改造自然环境,实现建筑、社会、自然和谐发展。

1.2 绿色建筑理论的特点

绿色建筑理论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根本,将生态学、建筑学、科学技术等理论融为一体,对建筑物的设计、建设、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保证建筑环境的生态平衡,实现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无污染、低消耗。因地制宜是绿色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最常见的应用,建筑要与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历史文化等相互统一。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特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

2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

2.1建筑材料的循环和大量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绿色建筑设计也体现在使用节能环保的材料方面上。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废弃物有着广泛的来源,价格低廉,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并且能够节省现有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的墙体板材具有质量轻盈、强度高、安装方便等优点,符合绿色材料的指标要求。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的各种新型绿色环保材料都达到了使用要求。在成本、安全方面有着巨大的竞争力。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墙体产品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我国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墙体材料的研究已初见成效,成功研制出轻质砌块。石膏墙体材料的发展前景将非常宽广。因为石膏建材加工工艺简单,生产耗能低,且具有重量轻、凝结快、耐火性好、防磁辐射等许多良好特性。石膏材料施工方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有害气体,无放射性,可调节空气湿度,节省能源,是典型的绿色产品。在建筑设计时应尽量采用上述材料。

2.2新能源的利用

在建筑节能设计中除了使用新型的绿色墙体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建筑装修材料等各种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外,开发和利用新的能源也是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在绿色建筑中,新能源的利用对节约传统能源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能源危机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量设计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非常规可再生的绿色无污染的能源成为现在新的发展趋势,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建筑上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不失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行为,设计使用新能源,一方面可以解决当今世界范围内能源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现有的传统能源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利用这些可再生资源,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还可以结合建筑所在地的实际环境选择利用太阳能、水能或者是风能进行发电。目前,太阳能热水器的研究和生产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太阳能光发电,太阳能供热水,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通风降温以及可控自然采光等高新技术也逐渐走进了建筑设计中,还有风能发电,生物物质的高效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能源紧张的现状,并为将来的多种绿色能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基础性的支持。

2.3加强建筑绿化设计,实现绿化和建筑设计的有机统一

建筑的整体设计与规划是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所在,如果选址不恰当或者设计不合理将会导致建筑在后期运行中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此阶段,建筑师应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与结构设备工程师,能源分析专家和环境专家密切配合,达到从策划、选址到设计整个全过程都符合绿色环保节能的要求。

(1)合理的选择建筑的地址

选址时应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当地的文化、经济、气候、交通、能源供应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以达到最为经济、合理的效果。

(2)合理的设计外部环境

建筑物的外部环境设计也十分重要,合理的外部造型和环境设计可以有效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达到减少建筑内部对能源的消耗。

(3)建筑平面布局的优化

综合性地考虑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实现节能目标的重要环节,包括它的体形、朝向、布局等等,都要从全面的方向进行思考。一般在节能建筑的设计中,外形比较简单的建筑物性能反而更好。当外形变得简单后,与外界交换的热量也就慢慢地减少,因而建筑节能效果不断提高了。同时,通过适当的建筑体形的设计同样可以提高节能降耗效果。当建筑形体设计合理后,它在建设、运营、维护中需要的物质也减少了,造成的消耗也相应地降低。由此可以推出,建筑本身的节能性也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朝向。由于在不同的季节,建筑物接收到的阳光辐射以及热量的损失都有差异,而科学的建筑朝向能够保证建筑物在夏季良好的通风、冬季可以避开冷风侵袭。另一方面,较好的环保节能效果可以通过巧妙的建筑布局实现。因此为了减少空调和取暖的消耗、提供给住户最大的舒适住房,在用户时常出入的大厅、主卧等等地方,建筑设计师可以将其设置在日照、通风都较佳的南风位置。

2.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空调采暖的能耗占建筑能耗的大半,我国采暖和照明所用能量的增长速度已明显高于能量增长的速度。只有设计出高效节能的采暖、照明系统,才能真正的减少建筑能源的消耗。实现低碳节能,绿色环保的目的。

2.5 提升建筑物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隔热保温的性能,良好的隔热保温性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外部取暖设备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在取暖时对资源的消耗,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现状。

2.6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在设计建筑形态上也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要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条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内部在采光、取暖、通风等问题上对设备的依赖与需求。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减少建筑的空间使用能耗,这既是绿色建筑设计较为重要方面,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新领域和新方向。

2.7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绿色建筑强调要节约资源,因此,在设计的时候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合理规划建筑的配套设施,还可以开发地下空间,在最小化利用土地的基础上实现其功能的最大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可开发利用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地下空间的利用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还可以节约成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初始阶段是在地下建设地铁、地下车库等。此外,还可以采取新型的结构或材料提高建筑的质量。也可以利用废弃的土地资源或者破旧的建筑材料设施来较小成本,例如将废旧的厂房改造成休闲场地等。

3结语

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趋势,人类要想与自然和谐的共存下去,就必须学会节能,以减少对现有资源的消耗,维持现有的平衡状态。这就要求人们在进行生活生产时要绿色环保,绿色建筑设计就是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概念。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如果再进行以牺牲生态环境而建造的传统建筑,那么生态平衡必将遭到破坏。而绿色建筑的设计有利于与促进人、建筑与自然三者之间和谐统一,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下去,创造出宜于人类居住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晶颖.生态住宅绿色设计浅析[J].山西建筑,2006.

[2]周玮.住宅装修中的绿色理念[J].住宅科技,2002.

[3]童斌.绿色设计在住宅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