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设计改变生活论文

设计改变生活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01 10:11:44

设计改变生活论文

设计改变生活论文第1篇

现在的语文教学改革风风火火, 教学花样百出,但细细品味,我们不禁疑问重重:这节课中学生学到了什么?培养了学生哪些能力?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其实,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备课是根本,教学设计是关键。备课是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仅结合个人的一点教学经验谈谈我在备课过程中所思考的点滴。

一、新课程的主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了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性。作为基础科目中的基础科目,语文课程教学又有极强的综合性。随着人文、自然等科学的发展,传统的、落后的语文教学已不能满足学习和实践的需要,注重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终于“新课改”应用而生了。此后,语文教学的主导思想不在以传统的段落、中心等腐烂形式为主,而是别开生面,逐渐落入了情感、美感、人文教育等新的理念,这实际上也是新科程备课中的切入点,即“以文为本”代替“以人为本”的观念转变!

二、“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一要细研,二要深钻。所谓细研,就是要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遇到念不准音调的字,一定要查查字典,切忌以讹传讹.遇到似懂非懂的词,一定要查查词典,并联系上下文,说出它的确切意义,切忌望文生义。作者的遣词造句好在什么地方?段和段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以最少的文字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要弄个明白.切忌不求甚解。所谓深钻,就是深入钻研问题。比如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换个写法好不好?”去掉某一两段行不行?对刊物上发表的某些教材新探、新解、质疑,自己怎么看?如此等等,要通过独立思考和旁征博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只有自己“吃透”了教材,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教材。否则,以其昏昏,断难使人昭昭。

三、大胆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讲授为学生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

设计学习活动的方法有三。一是常规法,即把传统的字词教学、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课后思考题处理为学习交流活动,直接了当地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置。如《白色鸟》一课可安排以下六个学习活动:以四人为一组,先后交流“生难字词”、“我所了解的”、“两少年所做的七件事及其场景”、“对以白色鸟为题的理解”、“对穿插写外婆的理解”、“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等活动,充分使学生自主、独立、交流学习。二是挖掘教材或练习内涵,灵活设计活动,尽可能地寻找学生活动的载体。如初中第五册《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一文,根据文章驳论兼有立论的特点,为使学生充分理解驳论、立论的本质和该文敌论点、敌论据及敌论点、敌论据之间缺乏逻辑联系的特点,可把课后练习第一、二题改造设计成辩论会,小组内设反方、正方,反方扮“公开的文字”,说敌论点、引敌论据证明;正方扮“鲁迅”,驳敌论据如何不能证明敌论点,接着正面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观点,并举古今事实证明。又如根据课文、课题设计“家乡物候调查”、“社区生物调查报告”、“诗歌朗诵会”、“小说剧如《变色龙》创作与表演”、“某人物形象浅析”、“新闻与人物采访及写作”、“编写现代作家作品一览表”、“说明文文体知识卡片”、“文言文关键实词一览表”、“重要语段的选择及命题设计”、“我的课外优秀文章赏析”、“中考作文题命题设计”、“生活与作文的关系研讨会”等。第三,咬文嚼字,多向思维,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充分安排学生质疑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问题,促进新知识的生成。如学习《愚公移山》一文,愚公智叟谁智谁愚的反向思维,是挖山还是迁居的思考等。这种安排,教师要想多说也不行,只能做导演。

四、使用好《教参》

设计改变生活论文第2篇

关键词:历史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第十一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 课程标准

知道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 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通过问题设计、情景再现以及巧妙的过渡,有目的地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去探究。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民主、宽松的课堂环境,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重视教学过程的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更好地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合作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学生背景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照相、电影、电报是现代学生普遍熟悉的事情,分析教材时要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时间、内容和意义。

在生活习俗方面,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的原因、过程、意义。

2.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重新组合补充一些形象化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但学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了教育。

三、学习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知道照相和电影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了解民国初年剪发辫、改称呼等基本史实,分析其原因。并通过清末民初人们服饰的变化来了解社会的变化。

通过对民国初年社会生活变迁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得出这是等级观念和思想观念的改革,是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反映民国初年社会变迁的文字、图片等史料,并对其进行归纳,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搜集旧照片、旧服饰及车、船等交通工具的图片资料,加深学生的直观认识;观看相应的电影《西洋镜》,加深学生对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状况的了解。

通过学生表演不同时期称呼的变化,认识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同现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历史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教学重点: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亲情况,知道照相、电影的出现以及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等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

教学难点:分析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和从服装的变化中了解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方法:板块式、对比分析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和图片等。

四、教学流程设计

导言:前几节课,我们在学习历史时,心情一直很压抑、愤懑,列强一次次地入侵,腐败的清政府又一次次地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仅割地、赔款还开埠、通商,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今天,我们放松一下心情,共同研究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

新课:按三个板块分析问题:一是照相与电影的出现,二是剪发辫、改称呼,三是服饰变化。教学中展示课前收集的文字、实物、图片及音像资料,同时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的三个板块的内容。在教学中展开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

1. 照相术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它有什么历史作用?

2. 电影何时传入中国,刚传入中国时被称为什么?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简述中国电影的发展。

(二)剪发辫、改称呼

1. 介绍发辫的由来?(中国古代受儒家学说影响,男子与女子一样蓄发不剪,或披散于肩,或束于发顶,这种民族风俗经历了四千年,没有什么太大变化,到清军入关后,于顺治二年(1645年)颁布剃发令,全国男子一律剃发留辫,当时遭到汉人反对,但天长日久,人们剃发留辫成了习惯,拖在脑后的辫子就成了清朝国民外貌的最大特点。)

2. 剪发令的内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3. 改称呼的背景、内容和目的各是什么?

(三)服饰的变化

1. 西服由来?特点?如何传入中国?

2. 服饰变化的原因?中山装是谁创制的?你能说说它的特点吗?

3. 今天的旗袍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最后,以讨论“清末民初中国的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一题作为本课小结。

设计改变生活论文第3篇

【关键词】图像处理技术;Photoshop;应用型课程改革

我校是一所高职高专学校,培养的对象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如何培养出具有能在社会上立足的专业技能型学生是我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从2010年开始我校就从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方面入手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目的是使学生在校学习到的知识能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图像处理技术这门课程本身就是一门计算机应用型课程(本门课是以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教学的,教学学时数为:72学时),如何做好这样的课程改革使其面向应用,面向社会是本门课程建设的重点所在。

1 教学大纲的改革

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课程考核大纲等。在教学大纲的改革方面我们做了如下工作:第一步是确立教学目标,以前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软件的使用上进行设置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会Photoshop软件的使用,我们课程教学团队通过社会调研以及软件本身的特点进行了全面的整合,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调整为:学会应用Photoshop软件进行数码照片处理和简单的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其中又将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分为图像合成、文字制作和平面广告制作(综合应用)三个部分;第二步是进行教学时间分配,首先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分配,我们将时间设置为1:1,即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其次是教学内容的时间分配,通过几轮实际教学探索我们将教学时间分为:数码照片处理部分为,24学时,图像合成部分为,24学时,文字制作部分为,12学时,综合应用部分为,8学时。第三步是设计应用案例,以每两教学学时数为一个教学单元设计出课程教学的应用案例,每一个应用案例都以实际生活或周围人或事进行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应用本门课程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第四步是将软件的基本操作分配到各应用案例中去,在学习实际应用中学习软件的基本操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来掌握软件的使用。第五步是考核大纲的确定,本门课程的考核大纲确定为:数码照片处理、图像合成和文字处理的综合应用,学生成绩是根据其作品的实际应用的前景、可用性、美观性等来给分的。通过对教学大纲的改革,课程的顶层设计改变过来了,实际教学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

2 教学计划的改革

教学目标的改变,教学计划也应随之改变,本门课程的改革是将传统软件使用的方式分章节教学改为按软件的实际应用分章节进行教学:数码照片处理、图像合成、文字制作(特效文字制作)、简单的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综合应用)四个教学章节,然后再根据这四个部分设计具体教学学时内容。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我们将四个部分的教学学时内容设计(以每两个学时为一个教学单元设置,以理论教学为设置依据)为:数码照片处理部分(电子版标准照片的制作、打印版标准照片制作和5寸、7寸照片的设计与制作、旧照片的修复和删除照片中多余的东西、照片的裁剪和倾斜照片的处理、照片的修饰(有问题照片的修复和处理)、艺术照片的处理(美化和合成));图像合成部分(矩形选择工具组的使用和实例应用、魔棒工具套锁工具组的使用及实例应用、路径工具和通道及实例应用、图层和图层蒙版及实例应用、图层样式方向图像合成实例应用、滤镜方向图像合成实例应用)、文字制作部分(文字和路径文字的应用及卡版类广告设计与制作、特效文字1、特效文字2、特效文字3,三个特效文字主要介绍常规特效文字的制作以及特效文字的应用场景);简面广告制作部分(宣传单的制作(以单面宣传单和折页宣传为例)、户外广告的制作(以商店门面广告、路边广告版为例)。通过教学计划的改革,不仅将教学大纲进行了细化,而且确定了教学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这样课程教学就不会因教学教师的改变而改变,不会因人而异。

3 教学组织的改革

以往的教学组织就是把课本研读透,然后重新进行组织教学,基本都是以课本以主。改革后的教学组织,每一教学单元只有一个题目,内容、教学的重难点都需要任课教师来组织,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组织的难度,不过一轮教学下来再进行下一轮的教学就轻松多了。学生的学习重点也改变了,不再是以往的掌握软件使用为主而是一个教学单元掌握一个应用点,把学习落实到实际应用中。这就要求教学的内容和案例的准备上更贴近生活,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所以内容和案例在教学一轮后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来源于教师的认知度和实际应用环境的改变,这就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使自己的知识和应用能力能跟社会的不断进步。

4 教学过程改革

4.1 教师教学改革

通过多媒体将应用案例展示出来,即任务的提出,对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教师提示、讨论、讲解得到制作应用案例的思路,然后讲解运用到的Photoshop基本操作,通过提示共同完成案例,最后对案例进行扩展,得到相关、类似的一组应用,从而得到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内容,实践教学所应用到的素材等由学生自己组织,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设计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每部分教学内容完成后,组织一次讨论,具体内容是这部分课程除教学内容外,还应该加强哪方面的内容及哪方面教学内容应弱化;每一届学生实习回来,召开一次本门课程的座谈会,目的是收集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这门课程的需求点和要求,为下一轮教学提供改进教学的必要依据,使本门课程更有针对性和课程教学更贴近实际生活和工作,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4.2 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以学生具体操作为主,占总课时的一半(一周理论教学两课时,实践教学两课时),实践教学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完成教师教学时讲解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掌握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和基本应用,二是完成学生自行设计应用案例,这部分要求学生实践课程前要准备好所用素材。在实践教学过程更多让学生自己操作完成,教师只是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协同和引导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通过操作去体会、感受和领悟。每一次实践教学课后,每位学生都要提交自己设计制作出来的作品。

4.3 交流、讨论和总结

实践教学过后的理论教学首先花十到十五分钟进行交流、讨论和总结,交流和讨论的目的是解决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教学案例掌握的偏差和存在的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其次解决生自行设计制作的应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选出学生做得好的两到三个作品进行解析,分析设计和制作好的地方以及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鼓舞和激励做得好的同学,让他们知道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另一个方面也给做得较差的同学一些创作灵感,使其有一个渐变的进步,从而让整个教学在“好”生和“差”生方面都得到提升。总结是回顾案例的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通过案例中需要的Photoshop基本操作进行再讲解,以及设计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对那些操作有疏漏的同学或学习能力相对差一些的学生进行补习,让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基本操作和设计方法,从而达到教师的教学要求。

5 考试方式的改革

教学大纲、教学计划都改变了,考试方式也应进行改革。图像处理技术课程的考试以提交作品的方式进行,考试的内容为数码照片设计与制作、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综合了图像合成、文字制作两个方面),作品和主题和素材由学生自行设定。评分标准为作品的选题、作品的可用性、美观性以及Photoshop软件技巧的应用几个方面综合给分。总成绩由平时成绩(60%)+期末考试(40%)构成,加强过程管理,使学生注重过程教学的参与度,溶入过程教学中。

6 与传统软件教学的比较

传统软件教学,备课容易一些,只需把课本研读透了讲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改革后教材只作为一个参考工具了,内容和案例及素材都需要教师来组织,加大了教师的备课量。对学生来说,不再是为了掌握软件的应用而学习,而是为了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而学习,所以学习的知识有用了,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自然就有提高,教学的效果比以往更好。从实习座谈会上也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对这种教学改变的欢迎。

【参考文献】

[1]颜谦和,颜珍平.任务驱动教学在高职软件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8(11).

[2]吴隆鑫.《Photoshop》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01).

设计改变生活论文第4篇

关键词: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多媒体;有效教学 

 

指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从教学要求看,一是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二是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下面是笔者在公开教学中对指数函数教学设计的三处改进。

案例一:新课引入的改进

(一)原始设计 

1.复习旧知: 

②函数y=x的定义域是 

2.引入新课:师问:函数y=()与函数y=x,从形式上看有什么不同?生答:从形式上看,前者指数是自变量,后者底数是自变量。(引入课题) 

(二)改进设计 

1.创设情境:有人说,将一张白纸对折50次以后,其厚度超过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你认为可能吗?设白纸每张厚度为0.01mm,已知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为380000千米。 

对折的层数y与对折次数x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设纸的原面积为1,对折后纸的面积z与对折次数x又有什么关系?(y=2x,z=()x) 

2.提出问题:师问:能发现y=2x,z=()x的共同点吗? 

学生思考片刻,教师提示:从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点?并用红粉笔标出指数x。 

生答:指数x是自变量,底数是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引入课题) 

(三)教学反思 

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理论:“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作业” 目前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学。但如果总是这样一成不变,就显得呆板与程式化。我们现在上课总喜欢说:“今天我们学习……”。教师不说,学生不问,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学。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实践。在原始设计中,先复习与新授知识相关的内容,然后再从实际引入新课,与教材编排相一致,这样就数学讲数学,显得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从学生感兴趣的一个生活实例出发,引起学生注意与争议,教师再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了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案例二:多媒体使用的改进 

(一)原始设计 

1.电脑作图:教师用多媒体演示y=2x、y=()x的作图过程。 

2.观察猜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y=2x、y=()x的图像,猜想y=3x的图像形状。 

3.电脑验证:教师用几何画板做出y=3x的图像,验证猜想。 

4.归纳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给出指数函数的图像分为01两类,并用多媒体演示它们的图像特征和性质。 

(二)改进设计 

1.学生作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后用几何画板作y=2x、y=()x的图像。然后,让学生在电脑上作y=3x,y=5x y=10x,y=0.2x,y=0.7x等函数的图像,并对图像形状的变化加以观察与讨论。 

2.猜想形状:让学生猜想函数y=8x,y=0.3x的图像形状,师生讨论,并列出有关观察结论。 

3.分组探究1:一般地指数函数的图像大致有几类(几种走势)? 

 4.分组探究2:分别满足什么条件的指数函数图像大致是图1、图2? 

5.电脑验证:用几何画板作y=ax(a>0且a≠1)图像,任意改变a的值,展示底变化对图像的影响。 

(三)教学反思 

原始设计,多媒体演示放在猜想之后,仅仅起了一个验证的作用,体现不了 计算 机辅助教学的目的,有点画蛇添足,成了一种花架子。 

改进之后,按照“动手操作—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证明”的思路设计,首先电脑作图,为学生观察、交流创设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图像,学生在相互争论、研讨的过程中进行民主交流,倾听他人意见,分享研究成果,猜想出图像分两种情形;最后,再用多媒体验证猜想。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 和思维习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张扬了学生的个性,顺利地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 

我们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千万不要忘记“辅助”二字,辅助在不用多媒体教学时的难点处,辅助在点子上,而不能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

案例三:指数函数的性质发现过程的改进 

(一)原始设计 

1.师生作图:教师作y=2x的图像,以作示范。然后学生模仿作y=()x的图像,以巩固作图方法。 

2.电脑演示:教师用多媒体演示y=2x、y=()x的作图过程。 

3.观察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个图像的特征,并推广到一般情形。 

4.归纳性质:根据图像特征,写出它们的性质。 

(二)改进设计 

在前面学生分组用多媒体做出y=2x,y=()x,y=3x,y=5x,y=10x,y=0.2x,y=0.7x等函数图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得出性质。 

1.自主观察:对一般的指数函数,图像有哪些特征?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展示讨论的结果。除得到图像的一般特征,更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学生还说出了函数y=2x与y=()x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等特征。 

3.归纳性质:根据图像特征,写出它们的性质。 

4.作示意图: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师让学生作出y=8x,y=0.6x等函数图像的示意图。 

师:观察与猜想是一种感性认识,并不表示结论一定正确,还需要进行理性证明…… 

(三)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上述两种设计都注重让学生从事有意义的数学活动,都涉及了学生的探索活动和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如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类比、联想、猜想等。 

原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活动缺乏内在联系,加上教师的束缚,活动单一,学生得出图像分两类显得较为生硬,接着研究的一般情形又似乎来得“突然”,从特例到一般情形并未起到搭桥引渡的作用,形成了一个认知难点。这样的设计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上还是教师主导着课堂,牵着学生走,还是在教知识、教教材,是一种主导性教学模式。

改进后,改变了教学方法,教师放弃了全程主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由他们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在学生交流、研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观察深入,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教师则以学生伙伴的角色参与学生的认知学习,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指导学生,并积极地关注、倾听学生的交流。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 和思维习惯,为学生营造了安全的心理环境,学生非常顺利地学习了指数函数的性质,而且学生觉得这些思想方法是非常 自然 的,可以学到手且以后能用得上,为今后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这是一种典型的指导性教学模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是他们的天然权利,任何硬性灌输和强制训练都是侵犯学生学习主权的行为。 

参考 文献 : 

[1]罗文杰.指数函数的教学设计[j].广东 教育 ,2007,(7):205-207. 

设计改变生活论文第5篇

关键词:全球化;服装设计;现状;转变策略

1前言

社会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是当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重点发展方向,服装设计师必须及时了解并掌握全球化背景下服装市场所发生的变化,换而言之,服装设计的教学思路应当与当前服装市场环境的变化相适应,致力于培养能够把握住市场走向,创新服饰文化并创造出更多新颖、潮流作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服装设计教育,应当始终掌握服装发展的趋势,以文化全球化和教育全球化为核心,不但进行反思和创新。

2全球化背景下服装设计教育的现状

2.1教育背景

当前世界已经出现了经济文化的高度全球化发展趋势,特别是文化的全球化,将各种文化元素推动到国际间进行交流,不断碰撞融合造就了新的文化潮流。在这样的趋势下,一方面糅合了世界各地的文化、风俗等各个因素,改变了原本地域文化笼罩下的审美价值取向,导致服装设计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服装市场对创新型作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对传统教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教育成效紧跟时代的步伐,必须对教育工作本身进行改变,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譬如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搭配、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等。

2.2教育问题

从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可以分析得出,目前的服装设计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性,这对于服装设计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存在较大的阻碍,主要表现在:①教育特色不足。不同的国家和地域存在不同的文化,特别是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生以来,让人们看到了“民族”与“世界”相结合的可能性和可塑性,换而言之以民族、地域文化为基调对在服装设计中寻找灵感绝对是未来服装设计的发展主流。②谈及教育问题,就不得不面对理论与实践,在服装设计教育中,关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环节仍旧难以掌握,以教师为主导的说教式授课已经逐渐使教育本身与社会脱离。理论、艺术、文化如何通过实践设计和实践创新与社会接轨将逐渐成为一大难题。

3全球化背景下服装设计教育的有效转变策略

全球化营造了一个广阔的视域空间,让教育、经济、文化等发展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一些中西方的文化相互交汇,造就了新的流行审美元素,服装上的中文或英文字符就是最为直接的表现之一。这就意味着服装设计需要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对自身的内涵做出调整,以确保教育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对服装行业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这是相当重要的工作。

3.1教育方向的转变

在过去的服装教育中,更多是对学生关于服装的基本设计能力进行培养,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和人才培养更多的可能性。现代化的服装设计教育,应当将教学方向重新定位。一是要打造特色教育,例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在服装、装饰等方面的审美观念是不一样的,但并不意味着单一民族的审美观就得不到其他民族的认同。二是要更多地培养学生解读文化和流行元素,并用设计的手段展现创新过程的能力,因此必须对既往的理论引导实践或者是实践与理论分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活学活用。例如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参与相应的设计竞赛、深入服装企业实地锻炼、组织或者鼓励学生自发到社会中获取创作灵感等。

3.2教育内容的转变

①增加以民族文化元素为主的内容设计,例如中外历史、文字、图腾、民族特点、服装发展、市场变化等,让学生接触更加丰富的世界,开拓其视野。②增加交流能力的训练,包括学生的外语能力、审美解读能力、美学元素的提炼和构建能力等,让学生拥有获取创作灵感、交流设计经验、认知和解读设计作品的综合能力。③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如平面设计能力、作图及手工能力等,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掌握更多的实践精要,提高其社会适应力。

3.3教育过程的转变

通过对教育过程的转变,提高教育效率。一方面是可以合理运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培养等形式,增加服装设计教育的实践性,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机会。同时,由学校带动学生以竞赛、工作室、兴趣社等为形式,让学生相互之间拥有更多的沟通和合作机会,营造互助、互动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到国际合作当中,尝试开展多国家和地区的联合办学,不断对自身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等进行改良,学生在不同的教育模式下获得的启发更多,也能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反馈。此外,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应当尝试更多的可能性,例如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或教学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疑问去实践和学习,通过对任务的有意选取,培养学生专研、探究的能力,这实际上就是培养服装设计人才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4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与时尚潮流紧密联系的教育工作,服装设计必须始终坚持以市场走向为方向,不断改革自身的内容和手段。在全球经济飞速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地域之间的文化形成了快速交流和相互学习的趋势,因此全世界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都在发生改变,只有掌握这种变化,才能打造新形势下最具活力的教育工作。

作者:舒金梅 单位:四川省服装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张静.浅论服装设计基础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措施[J].开封大学学报,2012,(2).

设计改变生活论文第6篇

[关键词] 高职 计算机网页设计 教学设计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教育教学新理论的不断提出,教学设计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对教学设计的研究也如火如荼。教学活动设计的好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课程目标能否实现的主要因素。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而教学活动的设计决定了课程实施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却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研究才能做出回答。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的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与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背景和教学环境相符合的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包括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因此,教学过程中四要素所形成的稳定结构形式就是教学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作教学设计,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系统,以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当前世界教育改革潮流中,兴起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基本思路是,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自已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其理论基础是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二、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活动教学设计模式的构建

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的特点,本文以活动理论作为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教学设计的指导框架,依据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和基于活动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本文构建了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活动教学设计模式。

三、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活动教学设计模式分析

在这一模式中,整体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过程: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

(一)活动前(学习活动的分析与设计)

活动前主要分成两个阶段:

阶段一:学习活动需要分析阶段

阶段二:学习活动任务设计阶段

1.阶段一:学习活动需要分析阶段,主要包含:学习目标的制定,活动要素的分析

(1)确定基本的学习活动目标。学习活动要有一定的目标导向性,教师在教学开始前,提前进行学习活动导向性设计,即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目标、学习活动的思路及方式等进行总体性的规划,并提出相应有效的策略和建议。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活动目标是指导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的准则。在分析时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本院的高职《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确定基本的学习活动目标。根据《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并结合自身院校各自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衡量学习目标的支撑点,明确学习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进而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目标的制定做准备。

(2)活动要素分析:指对活动主体(学习者)、活动客体(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的分析。

2.阶段二:学习活动任务设计阶段,主要是学习活动系列设计,本阶段的设计分为学习活动任务设计、学习环境资源设计和学习活动规则的设计。

(1)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活动任务的设计是学习活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学习活动任务指的是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完成的具体事项或主题。教师在设计活动主题时要把《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与学习者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使学习者在活动中既掌握了计算机网页设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能够将其加以运用解决实际中的网络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学习活动形式的选择问题。

(2)学习环境资源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是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的选择、收集和整合。教师进行学习活动环境的设计时,就是为学生提供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图像、文本、音频、视频等),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背景下,同时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网络上的有关的学习资源并寻求探讨交流的专家、老师和伙伴。

(3)活动组织规则的设计。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应该共同遵守的必要行为规范构成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规则。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复杂多面且多维度的动态过程,既有学习者个体的活动,同时又有小组与集体的活动,包含着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

(二)活动中(学习活动的实施)

在实施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将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任务方案进行实施,将设计方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实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各种信息资源。教学效果的好坏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设计方案不一定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动,但基本思想保持不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记录学习者的各种反应,对学习者的反应给予及时必要的评价,最大程度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三)活动后(学习活动效果反思)

活动后不等于我们学习的结束,我们在活动后还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汇报与展示学生学习活动成果,二是进行教师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的反思。

1.汇报与展示学习活动成果

学习活动成果的汇报与展示主要是汇报与展示学习者完成学习活动项目与学习活动任务的情况。一般由各个小组或个人进行演示与汇报,师生共同讨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分为教师教学活动反思和学生学习活动反思两个内容。教师教学活动反思是指教师依据评价原则,按照规定的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主动对自己的知识、能力、道德品质、教育教学工作等作出评价的活动。学生学习活动反思表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过程肯定学习中的成功之处,找出学习中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积累经验。

四、结束语

通过对某职业学院《计算机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将活动教学应用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与传统教学相比,活动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学习活动为中介,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使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做,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单一局面,学习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表明,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J].教育研究,2005,(5).

[2]刘成章.信息技术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设计改变生活论文第7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生宿舍学生事务;管理空间研究与分析

TU984.14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目前在很多高校中因人为本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学生工作是所有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学生工作的地位在不断提升,这对于学校的良好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近年来,一些全新的宿舍事务管理理念被引入到我国,逐步引起了高等院校的关注和认同。

一、影响高校宿舍学生事务管理空间的主要因素

1.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目前高等院校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高校宿舍学生事务管理空间,在这些因素中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和改变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一些西方的文化和理论不断传入我国,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以及生活方式,这也就会对高校宿舍学生事务管理空间造成直接的影响。

2.高校生源及大学生群体结构的改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在不断扩招。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生源结构和以往相比有着很大的改变,在高校中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同时,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高校中的独生子女数量在不断增加。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思想都十分活跃、性格开朗具有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很多学生的家境较好,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这就使得高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非常大,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

3.高校教育管理及生活管理模式的改变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向社会化改革不断发展,以往传统的高校宿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因此,目前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对宿舍进行管理中的设施维修工作、卫生清洁工作、安全保卫工作等都是由社会企业来承担。

二、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空间的设计理念分析

1.融入教育为先导的设计理念

目前在进行高校宿舍学生事务管理空间设计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其中融入教育为先导的设计理念十分重要。这种设计理念是从国外传来的,这种设计理念人为,宿舍不仅仅是学生的住宿场所而是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场所。这种设计理念认为通过宿舍的设计应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

2.管理服务为宗旨的设计理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的招生人数在不断增加,同时有很多高校学生存在着无法上缴学费的情况。针对于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管理服务为宗旨计理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样的情况。运用这种设计理念来开展宿舍的设计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水平,能够让学生在住宿的过程中通过日常的变化来促进学生质的变化。

3.改善育人环境为目的的设计理念

在进行高校宿舍学生事务管理空间设计的过程中,以“改善育人环境”为目的的设计理念能够在设计的过程中达到一定的效果,目前在M行设计的过程中由老师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方向转变,这种理念能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发挥很好的效果。在运用这种理念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和管理的自主性,能够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4.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理念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理念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发展理念之一,通过这种理念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知识,能够丰富学生的经验,提升学生的能力。这种理念认为,学生的宿舍环境是学生十分重要的学习和交往平台,通过住宿学生能够在住宿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同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

三、高校宿舍学生事务管理空间设计方案

1.以思想政治为基础的空间设计方案

在进行宿舍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思想政治为基础的空间设计方案能够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达到较好的效果,具体的设计方案如下:这种设计方案为二室一厅的房间,这种设计方案主要是供教师使用。这种宿舍从大门进入之后主要分为三个主要的空间,中间的房间是供老师之间以及师生交流之间使用,两边的房间是供老师住宿使用,这样能够达到很好的使用效果。这种设计方案能够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

2.以专业学习为基础的空间设计方案

以专业学习为技术的空间设计方案主要是针对于学生日常学习的宿舍空间设计方案,这种宿舍是一种复式结构,在这种宿舍中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在复式的二楼是一个自习室,在这个自习室中配有相应的白板、投影仪、学习桌等设备,这样能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交流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空间,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

3.以社团活动为基础的空间设计方案

以社团互动为技术的宿舍空间设计方案,这种设计方案是在高校宿舍建设的过程中在宿舍内建立舞蹈室、文体活动室、娱乐室等。在设计和建设这种房间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提升建筑面积,这样能够更加方便学生的使用。学生社团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促进社团的发展,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开展。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在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阐明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宿舍学生事务管理空间的相关理论,探明了宿舍学生事务管理空间建设工作对于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影响。同时在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将宿舍学生事务管理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种空间类型,分别是:思想教育空间、宿舍管理服务空间、学习教育以与交流的空间、社团活动的空间。通过这些理论和概念的分析,针对于目前我国宿舍设计、管理和建设的现状制定出了不同类型的宿舍学生管理空间。通过这些不同类型的空间设计和建设工作能够大大提升学校宿舍的管理质量,能够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设计改变生活论文第8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创新;现代设计理念;融合

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了三大构成的设计理论、设计表现、设计思维,形成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模式,这是艺术教育改革的开端,使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取得了不错的发展。这三类基础课程构成了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现代设计是宏观、系统、多元、生态的大设计概念,现代设计理念是广义设计、综合集成和生态文明构成的设计观,这与以往的艺术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加入了更多的新鲜元素。当今是信息产业经济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制造方式、通讯交流方式、学习管理方式等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们不再一味循规蹈矩,而是根据自己的思想创造出了各种有趣的娱乐方式,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创造性思维呼之欲出。教学方式、模式都改变了很多,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型人才对我国科学技术、人文地理等诸多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而艺术设计课程在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以设计思路训练为主、动手能力培养为辅,激发大脑的潜能。所以,今天的艺术教育课程比以往更为重要,高等学校面对新的形势,要承担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建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设计理念的内涵

简单来说,理念就是理性的想法。脑海中的想法偏于理性,这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应。理性的思维模式和稳重的思想见解,体现了人的理性思维方式。理念具有区域性、概括性、客观性、间接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发展性等特性。设计理念是设计的价值、目的、意义通过人工物进行的表达。设计理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微小的时间推移都可能生成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所以说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并且受到全球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活文化和消费方式的改变等各方面的影响。设计在诞生之初,只是美术图案的装饰,现在的设计已经延伸到了诸多领域,具有宏观、系统、生态的大设计概念,并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现代设计理念应当包括广义设计的认识和综合集成的思维。广义设计的认识。设计是一个概括性的词语,包含的内容非常广。生活中一个简单的预设项目用文字、图案、符号等表达方式构建出实施方案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广义的设计。一般来说,生活离不开设计,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设计研究,每天都有新产品诞生,设计包含了人类一切有目的的活动。另外,人们创造各种设计,并且作出合理的决策,设计科学尤其重视从人类设计技能的本质上探讨设计活动的规律,核心在于探索人类面临复杂任务时的设计技能。综合集成的思路。这是一种现论开发出来的新的思维方式。在分析问题时,该思路能够考虑全面,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以思维科学作为理论基础,其方法基础就是系统科学和数学科学,技术基础当然离不开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辩证思维。所谓综合集成思路,做法就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其组成单元,再恢复为原来的主体。不难看出其中的方法思想:分解就是对事物的分析过程,恢复就是综合整理的过程。通过观察事物的自然发展过程,人们制定了相应的研究方法,但是综合集成思想中的分析与综合,成为人类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事物的要素经过主动的优化、选择搭配,彼此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优势互补、相互匹配的有机体,这样的过程才能被称为集成。这种新思想在21世纪被人们提出,在现代设计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创新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的必要性

1.学生的设计理念需要增强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部分学生以死学理论知识、在高考之前进行突击的方式进入高校。对于艺术类考试的题目、实践展现,一些教师并没有认真思考,这对人才的选拔造成了困扰。一些省份的艺术类高考只考一些简单的素描与色彩,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艺术设计了解不多,甚至缺乏基本的艺术设计概念,他们的思想被素描与色彩的固定模式束缚。如,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一项简单的设计室内风格的题目,学生想到的基本上是墙面的绘画风格,没有考虑到室内的结构问题。可以说提到设计,学生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绘画。所以,学生被禁锢的思维应该得到开发。教师应将传统文化思维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通过设计实践,使学生形成一种传统理念基础上的新思维。2.学生的设计水平有待提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过去一段时间一直被动接受教育,教师注重结果,学生也是应付,作业存在雷同、抄袭的现象。当然,不是学生不愿意自己设计,而是面对自己陌生的设计不知道如何下手,脑中毫无思路。艺术设计教学重在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接受新的设计思想并将其传授给学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艺术作品的优劣往往取决于设计思想的高低,取决于能否与当今时代挂钩甚至融合。高校实施艺术设计教学创新,将艺术设计教学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对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能增强学生的设计素养,为其以后的设计积累经验。

三、艺术设计教学创新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的措施

1.引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实施,诸多高校的专业课程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也顺应时代的发展,开发出很多新的课程。在新设计理念的指导下,高校针对不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不少。现在的课程不仅灵活多样,而且比以前更加实用,教师在新的课程教学中具体采用项目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辩论教学法等多种新奇的方法,在课堂上开展艺术设计作品赏析、设计模拟商业提案和多媒体课件展示等活动,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课堂上,教师在讲解的同时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奖励想法最大胆、最新奇的学生。讨论教学法和辩论教学法应当结合进行,先给学生一段自由讨论的时间,然后分组进行辩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更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让学生在辩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在增强表达能力的同时使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最后教师的总结不仅能让学生在设计思想方面积累经验,还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2.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增加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艺术设计领域也不例外。所以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除了要讲解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在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强社会实践。在加强社会实践之前,要做到的是加强研究艺术设计理论。艺术设计是设计者将自己的思想和自然事物相结合创造出新事物的过程。设计者的思想体现了设计者自身的综合素质,设计者创造出来的事物被人们接受和欣赏,说明设计者得到了他人的认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学生不能落下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美学、设计史都是学生应当学习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使学生具备深厚的人文功底,使其未来发展更有潜力。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实用性和实践性,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设计。教师应当在加强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实践,响应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该理念的提出者是包豪斯学院,该学院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意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其主要方法就是让作坊里技艺娴熟的工匠教授学生工艺,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在实际的创作中磨炼自己,不至于在大学中与社会脱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当以学生独立创造出优秀作品为教学目标,通过设计实战,使学生真正掌握艺术设计基础理论,形成自己的创作思维方式。3.在教学中增加数字媒体的应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国的高校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中增加了新的教学工具——数字媒体。数字媒体为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灵动的屏幕教学让学生对知识吸收得更快,记得更牢固。学生步入社会的困境之一就是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满足不了当前社会的需求,甚至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所以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该注重教授学生设计思维和创意,加强学生与外界的交流,引导学生走向设计的时尚前沿。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开创性思维和创新理念等。

结语

艺术设计教学创新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对学校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大的意义。在现代设计理念的指导下,艺术设计教学已经被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而且将艺术设计学科知识与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中进行系统应用,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艺术设计教学创新要注重设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寻找设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帮助学生在教学中把握市场经济的最新动态,为学生搭建进入社会的阶梯。

参考文献:

[1]董敬.传统图案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科技经济市场,2006(11).

[2]郭锐,李龙生.设计创新思考.包装工程,2004(4).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