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机械毕业论文

机械毕业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30 11:29:33

机械毕业论文

机械毕业论文第1篇

填表日期:2021年 3 月 8 日

年级专业:17 机制一班

学生姓名:单国

学号:1710818113

指导教师:袁络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机械式波浪能发电装置

研究目标与内容(包括基本内容、方案论证、设计思路等)

本课题来源于教师自主命题,把具有破坏性海浪转化为有用的能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波浪能发电装置体积大,发电量较大,但价格昂贵,工作环境恶劣,维修成本高。波浪能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可再生能源。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小功率的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通过某种传动机构实现波浪能从往复运动到单向旋转运动的传递来驱动发电机发电的方式,为航标灯和其他海上设施供电。

具体的工作有:(1)波浪能发电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选用摆式机构作为能量捕获

机构。(2) 采用齿轮棘轮等传动零件的机械式波浪能收集装置的结构设计。运用

SolidWorks 和 AutoCAD 软件绘制装置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结合

ANSYS 软件对装置的主要受力零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强度分析。

毕业论文

(设计) 工 作 安 排 计划

2021 年 1 月 15 日前完成文献检阅、市场调研,了解国内外发展和技术现状,提出初步总体技术方案,讨论并确定技术路线;

2021 年 3 月 10 日前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的撰写以及外文翻译;

2021 年 4 月 30 日前完成结构装配图,相关零部件图的设计与绘制以及相关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

2021 年 3 月 1 日至 2020 年 4 月 30 日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实习报告的撰写;

2021 年 5 月 4 日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检测。

学生签字:指导教师签字:

2021年 3 月 8 日2021 年 3 月 9 日

学院审核意见

机械毕业论文第2篇

机械设计制造是综合多学科的一门专业技术,由于在毕业设计当中,也会运用到多学科的知识,因此也会存在很多问题以及知识结构的不同,对此,这就需要学生要有创新精神,从选题到框架形成都应具有创新性,而学生的表现意识并不强烈,只是停留在基础阶段,知难而退占主导思想。(四)我们都知道,该专业的重要性就在于实践,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当前,由于这项专业没有安排较强的实践,所以在做毕业设计时也是较为空泛的,没有创新,没有实践,对此,并不能给学生进行良好的指导意义,这方面的缺憾是非常明显的。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方法措施

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要在该专业当中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对此,我们也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首学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毕业设计当中,不能以应付了事,其次,要注重课堂效率,确保教学质量,留有充分的时间来做毕业设计工作,掌握好难易程度,调整好实践的计划,对此,我们用几方面来更为详细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

(一)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基础技能,这是学校培养的重要目标,学生的基本功主要表现了对专业修养的重要水准,只有掌握好基本功才能更好的运用专业知识,并且在未来的工作当中自如的实践,所以,学生只有充分的掌握基础知识才能给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但可以推动该专业的知识力量,还可以提高专业发展,但在这其中也会存在很多不良的因素,比如:我们要提倡用计算机进行绘图处理,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却抛弃了传统手工绘图的锻炼,缺乏技术性,从而导致机械设计制图的要求不够规范,也不够明确,对此,我们必须要提高学生基本功技术的培养。

(二)在当前形势下,一般毕业设计都是由老师拟定方向,由学生进行选题,在这种方法当中存在很多优点,由于老师对这项专业是较为了解熟悉的,并且可以良好的掌握难易程度和工作效率,对此,可以给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意见,然而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不能全面的调动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的创造积极性,因此,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拟选题,再由老师进行审定,通过在拟题时,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进而也让老师更为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方向,找到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给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创新与独立思考的主观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等。

(三)作为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去企业锻炼实践完成毕业设计。由于在该专业领域当中主要是技术,因此,必须要注重行业的背景要求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由于在企业工作当中,可以良好的把选题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进行,通过在实践过程当中,找出毕业设计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在深入接触企业氛围时,也提升了他们的适应性,与企业达到了一个双赢的目的。

三、结语

机械毕业论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On Improving Employment Competi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Enginery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Yingfeng, ZHU Yongga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Zhengzhou University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64)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raduate employment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s private universities in enginery, analyses the problems that they are facing, and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y and effective measures for improving enginery graduates' employment competition in primary colleges.

Key wordsprivacy; university students in enginery; competition

0 引言

目前,民办高校的发展仍处于弱势地位,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办学信誉、教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方面难以与公办高校并驾齐驱,所以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显得不是那么有竞争力。而民办学校得特色是面向市场办学的,毕业生的质量及他们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是民办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民办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只有学生就业良好,才能吸引更多生源,民办高校才能更好地履行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本文针对这种现状,分析了影响民办高校机械类毕业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希望能在民办高校更快更好的发展中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 民办高校机械类毕业生的现状分析

课题组于2010年9月至11月组织100余名师生分别在郑州科技学院、黄河科技学院、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等河南其他民办高校对这些民办高校的近万名机械类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与有关机械类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干部进行了交流座谈。

通过调研数据我们发现:机械类毕业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质、团队合作意识、诚信度等指标基本上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评价为满意和较满意的均占样本总数的84.23%以上,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外语水平、心理素质、计算机水平和吃苦精神等指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评价为一般和较差的均占样本总数的22.63%以上,尤其是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32.14%和28.39%。从这些调查数据看来,机械类毕业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诚信度是可靠的,这是机械类毕业生踏上工作岗位后最需要的条件,为将来的专业能力提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不够相对不足。这就为如何提高民办高校机械类毕业生的竞争力提供了分析依据。

2 影响民办高校机械类毕业生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2.1 民办高校机械类学生生源参差不齐

民办高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入学时的成绩普遍低于同等层次的公办普通高校,还有部分是中专学校的生源,这就给后续的教学质量提高增加了难度。针对这种局限,机械类民办高校的办学优势在于办学面向市场,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企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增强实习实训、校企结合和定岗实习来提高民办高校机械类毕业生的竞争力。

2.2 民办高校机械类毕业生择业时定位不准确

目前,现在全国民办本科院校仅有40多所,民办专科院校297所,绝大部分的民办高校主要是培养专科层次的学生,受各种传统教育观念及用人观念的影响,大专层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会受到冷遇。对于这些问题,民办高校机械类毕业生应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首先在职业选择时不应有自卑心理,或者是经过几番的择业挫折之后就心灰意冷,埋怨家长没有出路,埋怨所学的专业工作岗位太辛苦等;其次在择业时不应盲目从众,不要把把某些毕业生中的高收入,好条件和好职位当作参考系数,扎堆将工作地点选在大城市;再次择业时不应学盲目攀比,挑三拣四,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就发牢骚,情绪低落,集中反映出其就业的期望值偏高,错过了不少有发展前景的工作。

2.3 民办高校机械类毕业生在求职中仍时有遭遇歧视现象

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用人单位面对人才供大于求的情况,不少单位除了要求学历和一定的工作经验要求外,还在招聘栏上也清楚的注明了正规院校(全日制)的要求。这样的想法和做法让许多民办高校机械类的毕业生在求职时受到了歧视,使他们失去了这次的就业机会,导致现实中民办普通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竞争环境有失公平。在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认识,很多人对民办普通高校缺乏认同感。

2.4 民办高校机械类毕业生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首先,民办普通高校教育质量受质疑。在人们心中,好的大学仍然几乎都属于公办高校,民办普通高校只不过是二三流的学校,除非迫不得已是不会让子女就读的。有些高中老师也抱有同样的成见,极力鼓动被民办普通高校录取的学生放弃升学机会,劝其转读高中补习班,希望来年考上公办高校。其次,民办高校总体师资力量相对较为欠缺;缺乏稳定、可靠、充足的经费来源;生源质量总体不高等的局限。

3 民办高校机械类毕业生竞争力提升策略

3.1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及时适应社会需求变化

民办高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计划的制定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以期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实习实训这个教学环节已经成为是民办高校教学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相结合,通过实习实训培养出适应生产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根据机械类行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人才需求的类型与层次等,加强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及时根据反馈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先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环节,具有前瞻性地调整学生培养计划。譬如,部分企业最渴求的是机械类毕业生动手能力强,那么民办高校的机械类专业就应着重培养学生在一线机械类岗位的工作能力,调整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时间的比例,加强实践教学、现场教学,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师资队伍建设是民办普通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关系到的教学质量,更加影响到毕业生就业状况。首先,从民办高校机械类专业的培养目标看,民办普通高校定位于应用型人才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民办普通高校与公办高校最大的区别就是“双师型”教师。其次,民办高校对教师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教师的培养投入不大。民办高校机械类专业面向市场,知识快,所以教师的继续学习问题应得到重视。每年使教师参加数天的在职培训或短训班,这有利于民办普通高校培养人才、发展人才、留住人才的有效办法是值得借鉴的。再次,提升教师整体的创新意识。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和助推器,一个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民办高校需要着重对机械类教师进行创新意识培养,使教师熟练掌握创新教育的原则和策略。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及时更新知识,才能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一点对于实习实训教师显得更加重要。

3.3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

民办高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其生源参差不齐,基础普遍较差,求知欲不强,被动学习的较多。所以应对这些学生加以引导,要重视学生个体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努力营造优良的学风。机械专业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要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学生参加技能培训,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等。要引领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树立不同的学习目标,继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学习目标,学好专业知识。

3.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核心竞争力

民办高校机械类专业要提升其毕业生的竞争力,培养具有创新型的机械类毕业生也显得十分重要。民办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基本理论与创新实践相结合、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应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能力,鼓励学生查阅最新的外文文献料。教学过程中多组织学生讨论新学科的产生背景、技术支持、实现方法及存在问题,启发学生不断地思考新问题,学习新技术,解决新问题。目前就业形势比较紧张,而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生才更有容易被用人单位选中,在市场竞争中才能更容易脱颖而出。

3.5 引导职业生涯规划,坚定前行目标

在民办高校机械类专业中,“迷茫”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迷茫,就是因为看不清未来,把握住不住现在。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目标,也没有规划,所以机械类学生应在进入校园起就要认真做好自己的职业人生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坚定目标,不要盲从,又要灵活适中,把握机遇,坚信无论是职业规划还是求职择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4 结束语

从近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来看,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机械类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但民办高校机械类毕业生只要认清现实的严峻性,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相信在市场的竞争中一定会得到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吉臻.从行业需求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2008.

[2]袁祖黔,李赐平.论民办高校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J].成功(教育版),2008.

[3]魏捷,付春新.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分析――基于西安5所民办本科院校的调查[J].教育与经济,2006.

[4]李源.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09.

[5]李振湖.浅谈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J].中国电子商务,2009.

机械毕业论文第4篇

(一)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

毕业设计一般都安排在大学第七、八学期,这两个学期正好是学生考研和就业的关键时期。这些年,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和考研风气的高涨,许多学生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和复习考研上,没能在毕业论文上投入足够的精力。东抄西拼完成毕业论文,网上搜索资料后简单拼凑的现象尤为突出,学校规定的时间为12-16周,而有的学生仅用几周甚至几天时间就拼凑完成,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不合格。

(二)设计选题缺乏创新性、可行性

有些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时缺乏创新意识,不能面对工程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大部分学生是设计已有的机械装置的结构,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和校核,设计内容体现不出自己的创新。少数学生只是在网上搜索题目相似、内容相近的论文之后,将原文中大量观点和论述几乎原封不动地复制到自己的论文中,结果是论文缺乏分析和见解。还有少数学生设计中对已有机械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但因缺少工程实践,所设计的方案并不一定可行。

二、校企合作指导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可行性分析

德州学院地处德州市,德州市新能源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以皇明集团为代表的太阳能热利用方面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相继获得“中国太阳城”、“国家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国家火炬计划德州新能源产业基地”等称号,德州经济开发区获首批“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其中“太阳谷”已经成为引领太阳能和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和强大引擎。同时,德州市依托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在打造风电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环保节能设备等新能源产业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产品制造基地和国内重要新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面对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机械类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日益凸显,新能源装备制造的企业迫切希望和高校合作培养机械专业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条件已经成熟。目前,德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已经和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13个实习实训基地。与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山东通裕集团有限公司、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组建了景津压滤班、通裕班、光伏机电班。2010年与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节能环保设备研究中心”。这些都为校企合作指导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提供了保障。

三、校企合作指导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创新模式的探索

(一)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德州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围绕着我国重点支持的新能源产业这一国家战略性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从整体上提升本专业在新能源产业和区域内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和配置能力。德州学院召开“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人才需要研讨会”,德州市装备制造业推进办公室、德州市新能源产业推进办公室负责人及12家山东省新能源相关企业代表应邀参加会议,聘请了山东普利森集团有限公司、景津压滤机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负责人为校企合作专家。企业技术负责人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根据合作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中的第七学期,在11周的专业课程结束后,安排7周的专业方向实习,第八学期安排12周的毕业设计和6周的毕业实习。学生在学习了所有的专业课程后,先在企业进行专业方向实习。在实习期间对所实习企业进行了解,将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进行实践,初步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第八学期进行毕业设计和实习,可以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毕业后能够直接为企业所用,有效地提高了人才的培养效率和培养效果。使学生的应用能力达到工程需求,实现零距离就业。

(二)校企合作制定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保证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在第七学期,将机械专业学生安排到山东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习,这些企业有机械专业对口的生产环节,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较先进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经济效益较好,有接纳毕业论文教学与实践的能力。机械专业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时,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学校教师为辅,采用双导师制。学校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指导,企业指导教师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处理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专业方向实习期间,由实习企业提供与实际生产和技术开发相关的毕业设计选题,由校内和企业导师在11月份商讨确定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校内实习导师书写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题目能够体现机械的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方向。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介入生产技术,初步了解并能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第八学期学生在实习企业里进行自己的毕业设计,校内指导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保持常态联系,跟踪掌握学生毕业论文进程,并定期到企业检查、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书写,与学生探讨、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提高了教师自身科研能力。企业导师负责学生的实际设计、生产和技术开发相关的指导。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参与了企业的产品研发,学生了解了企业,企业也了解和掌握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为日后的择优录用人才提供了依据,通过双向选择,对愿意留厂且企业看中的学生,企业优先录用。

(三)成立有合作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的答辩委员会,严格答辩程序、保证答辩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程序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学院聘请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的校内教师必须由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的科技人员)的人员担任。答辩委员会下设答辩小组,设组长1人(答辩委员会成员),秘书1人,各答辩小组具体负责学生的毕业设计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负责审定学生毕业答辩资格,选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参加答辩的毕业论文进行检测,总相似比超过33%的学生不允许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同时还负责对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进行审核:指导教师所带本组学生毕业设计成果以专利、、实物、模拟仿真、模型展示的不低于50%。毕业设计答辩时采用“回避制”,即指导教师不参加对自己指导学生的答辩工作。学生答辩前提交论文由答辩小组详细评阅,写出评阅意见,评定成绩,并根据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和要求,准备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试验或设计结果分析等方面不同难度的问题,以备答辩时提问选用。答辩时学生报告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答辩提问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答辩公开进行,从而保证了答辩质量。

四、结论

机械毕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就业观;机械行业;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P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243-01

一、引言

1、 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机械制造业作为基础行业,占有很大比重。而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发展的生力军,尤其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制造业仍然占有并将继续占有相当的比例,客观上要求有更多数量的人才来承担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大任。因此,机械专业毕业生就不乏就业岗位。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3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在8万人-8.5万人之间,连续三年就业率区间在90%-95%,属于就业率较高专业。虽然,机械类专业毕对热观,但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盲目就业,冲动就业等的情况。通过对江苏高校机械类本科生就业观的研究,有利于了解机械类本科生就业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高校职业规划工作提供一定得建议和意见。

2、研究过程

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是指高校毕业生对职业选择的基本看法,是其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从事职业和发展目标的基本认识和态度。本次调查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2份,其中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为100%,其中,在毕业生和非毕业生比例为77:115。调查对象为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调查内容为就业途径、企业类型、就业薪酬等方面。

二、 江苏高校机械类本科生就业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观现状

调查可知,在校生有31%的人认为实现就业最好依靠亲友介绍。而毕业生此比例下滑到18%,区别较大。反映出不少在校生依赖家庭,而毕业生由于已走出校门,认识到社会上的工作情况,对家庭的依赖减少。

可见由于就业压力的逐年加大,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更科学合理的选择自身的职业,不再强求与专业的相关性。

在薪酬期待方面:对于初始月工资的期望值,由表3可知,在校生期望较低,而毕业生期望较高。但总体对薪酬的要求较高,与用人单位给出的薪酬水平有较大差异。建议不论在校生或毕业生均应放低姿态,能够合理的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从工作中提升自己,之后再选择理想的薪酬福利。

在就业单位的选择方面:在可以选择的行业中,在校生最感兴趣的三大行业为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外企,而毕业生排名前三的为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私企。不论在校生或者毕业生,国有企事业单位和考公务员都牢牢占据前三的位置。可见国企和政府机关对于学生仍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校生和毕业生对就业考虑的主要因素评价一致,以经济收入、兴趣特长、地域占前三位。反映了不论在校生或者毕业生的就业观已经从单纯考虑福利待遇转变为更多地考虑个人发展和单位发展,对就业单位的选择认识更为科学合理。

(二)机械专业本科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

1、 机械行业本科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

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机械行业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

2、 机械行业本科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

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

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三、解决机械行业本科生学生就业观问题的对策

(一) 完善机械类高校就业教育和指导体系

机械行业本科生就业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机械类高校应该将团体就业指导向个体辅导模式转变,开展个性化的就业观教育。面对当代机械行业大学生就业观的种种问题,高校必须立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具体现状,从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入手,主动构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课程体系,以适应机械行业就业市场的变化,促使大学生就业观转变。

二、机械专业本科生就业观的自我塑造和调整

调查发现,个体差异对机械行业本科生就业观产生重大影响,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外在因素相比,大学生就业观的自我塑造和调整更加重要。

1、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2、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

3、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机械毕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 机械设计;毕业设计;TRIZ理论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1)06-0071-03

0 引言

Pahl和Beitz指出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大约70%属于变形设计[1]。机械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题目基本属于变形设计范畴,完全可以与创新教育即TRIZ结合起来[2],实施毕业设计的大学期间全程训练计划、校外毕业设计与所学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毕业设计全程监督管理的新方法。学生的毕业设计应与科技训练、创新活动结合,是学生在校期间科技活动的延续和总结,这样既可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营造学术研究氛围,又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1 强化机械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 重要性

1.1 毕业设计是建立知识联系的有效途径

毕业设计过程可以把学生大学期间学习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以及专业知识有效的融合,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有效联系,使学生的基本知识在设计过程中形成有序的知识体系,在毕业设计的实践中,通过设计指导教师的引导,掌握知识的运用过程和如何合理的利用所学。

1.2 毕业设计是进行专业综合训练的有效方式

机械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是机械设计专业教学必要的集中实践性环节,是实现该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的综合性课程,同时也是衡量专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该过程培养和考察学生应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与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毕业设计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职业培训,其成绩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

1.3 毕业设计是适应工作环境,建立学生与企业 之间的联系的有效途径

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本专业学生能否在毕业后短时间内适应社会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地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有关设计、制造和控制方面的问题。通过实践和实习,了解企业技术人员工作现状以及企业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1.4 毕业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毕业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直接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等实践环节中去,在实习、实验中获得大量的材料信息,通过实习和设计,将学过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培养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独立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2 机械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具备TRIZ 理论应用和创新实践的基础和条件

2.1 TRIZ理论的起源具有鲜明的工程技术特色

TRIZ理论是前苏联阿奇舒勒及其领导的一批研究人员,自1946年开始,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在分析研究了世界各国250万件专利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2]。阿奇舒勒开始就坚信发明问题的基本原理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原理不仅能被确认也能被整理而形成一种理论,掌握该理论的人不仅能提高发明的成功率、缩短发明的周期,也可使发明问题具有可预见性。

TRIZ属于前苏联的国家机密,在军事、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均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创新的“点金术”。如今TRIZ正成为许多现代企业创新的独门暗器,TRIZ可以轻易解决那些“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并形成专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从“跟随者”快速成长为行业技术的“领跑者”。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核心是技术进化原理。根据这一原理,技术系统一直处于进化之中,解决矛盾是其进化的推动力[3]。进化速度随技术系统一般矛盾的解决而降低,使其产生突变的唯一方法是解决阻碍其进化的深层次矛盾。阿奇舒勒依据世界上著名的发明,研究了消除矛盾的方法,他建立了一系列基于各学科基础知识的发明创造模型。这些模型包括发明原理(Inventive Principles)、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Algorithm for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及标准解等。在利用TRIZ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设计者首先将待设计的产品表达成为TRIZ问题,然后利用TRIZ中的工具,如发明原理、标准解等,求出该TRIZ问题的普适解或称模拟解,最后设计者再把该解转化为该领域的解或特解。

2.2 毕业设计的过程具备TRIZ理论应用的土壤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从选题、开题、结构设计方面具备TRIZ理论应用的土壤。从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再到工艺设计、从变形产品设计到系列产品设计再到创新产品设计,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应用TRIZ理论进行毕业设计流程,指导学生掌握TRIZ理论的创新技法,了解Pro/I和专利查询。

1)毕业设计选题。选题是学生提早进入毕业设计环节的前提,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体现先进性、市场需求性,结合学生兴趣、生产实际及教师科研课题进行选题与命题。指导学生根据今后的工作单位或拟就业方向的性质,通过图书馆、期刊论文数据库、专利库获得毕业设计课题资料。引导学生应用TRIZ理论中的技术成熟度预测方法对课题进行技术成熟度预测,培养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所需的科学决策能力。

2)毕业设计开题。开题是毕业设计前期环节的主要工作,开题过程着重于方案设计过程,应当使学生掌握在开题阶段应着重做什么及如何去做。在方案的提出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应用TRIZ理论中发明的5个级别分类方法,明确毕业设计课题属于发明的哪个级别[4]。同时,可以运用TRIZ创新设计的40个创新原理[3,4]提出可行的毕业设计课题方案。

3)毕业设计的原理设计和结构设计过程。毕业设计的原理设计和结构设计是毕业设计的主要工作环节。教师应在毕业设计选题和开题工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题目的原理设计和机械结构设计,从创新问题解决模式和流程图及解题工具的具体应用出发,定义设计所遇到的各种技术冲突和物理冲突,应用冲突矩阵或分离原理、发明理论解决冲突,得出TRIZ通用解,确定领域解;然后根据课题需要进行技术具体化,即进行详计。

3 实例

以“水射流喷丸强化测试件装卡装置设计”为例[4],说明机械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应用TRIZ理论的有效性。

3.1 选题

目前,公知的所有的机床装卡夹具不管通用夹具和专用夹具都是通过六点定位和卡紧机构实现对工件的准确定位和卡紧。在对工件加工时,加工工具对工件有力的作用属于正常的不可避免的作用,然而传动系统在传递转动或平动时会对工件有附加的作用力,这会影响到对工件的处理质量。尤其是在试验单一因素对测试件性能的影响时,现有的夹具不能避免夹具传动系统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本设计涉及一种装卡测试件的专用夹具,尤其是水射流喷丸强化测试材料性能或测试机床刀具切削力等单一因素影响时,测试件除了单一因素外,避免再受到其他力干扰的测试件装卡装置。

3.2 开题

为了克服夹具传动系统对测试件的单一因素性能试验的影响,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试件装卡装置,在试验单一因素对测试件性能影响时,避免夹具传动系统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本设计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传统的弹性夹头座和弹性夹头装卡工件,实现测试件的定位和夹紧。弹性夹头座的内锥面与弹性夹头的外锥面使用不能自锁的锥角锥面,调节螺栓的拧紧和松开可以使测试件夹紧和拆卸。为了避免测试件转动过程中受到传动系统作用力的干扰,采用驱动作用力与转动相分离的方法,把止口轴承架安装于箱体上支撑传动系统的作用力,由驱动连接盘通过渐开线花键连接驱动弹性夹头座转动,弹性夹头座的转动通过摩擦力驱动弹性夹头转动,由于弹性夹头夹紧测试件,所以测试件也会随着一起转动。测试件非夹紧侧是靠轴承和通用套支撑,并处于自由状态,测试件不同的尺寸可对应更换不同的通用套,增加专用夹具的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测试件转动,且不会受到传动系统在传动过程中的作用力影响,是理想的试验装置,而且结构简单。

3.3 原理及结构设计

应用的创新原理为物理冲突的空间分离原理。在如图1所示实例装配关系中,箱体(8)可以安装于机床的工作台上,轴用挡圈(7、12、15、22、23)和孔用弹性挡圈(9、10、18、19、20、21)用于对轴承(4、6、11)的定位,同时还可以定位弹性夹头座(16)和通用套(13)。调节螺栓(1)的外螺纹与弹性夹头座(16)的内螺纹用于调整弹性夹头(17)对测试件(14)的夹紧程度,测试件(14)的右侧是靠轴承(11)和通用套(13)支撑,并处于自由状态,测试件(14)不同的尺寸可对应更换不同的通用套(13),增加专用夹具的通用性。弹性夹头座(16)左端的花键轴段与驱动联接盘(2)上的花键孔配合,当皮带轮(3)转动时,通过驱动联接盘(2)带动弹性夹头座(16)转动,弹性夹头(17)与弹性夹头座(16)之间的摩擦力带动弹性夹头(17)转动,测试件(14)也随之转动。转动过程中,由于止口轴承架(5)安装于箱体(8)上支撑轴承(4)和皮带轮(3)之间,来自于动力传动径向力只通过轴承(4)和皮带轮(3)作用于止口轴承架(5),不会作用于弹性夹头座(16)上。这样,本装置实现了驱动测试件(14)转动与动力传动过程中的径向力分离。

4 结束语

机械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大多数设计题目属于实际工程应用类型,在大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把TRIZ理论的创新原理和创新过程应用在毕业设计的方案设计、原理设计或结构设计上,不但可以实现符合实际要求的变形设计产品设计,而且可以借助于创新工具实现原创性设计产品设计。这样的过程对于机械设计专业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无疑是有效的。同时,学生毕业后面对企业的管理、技术和研发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其设计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有着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G Pahl,W Beitz.Engineering Design[M].London:the design council,1984:186-188.

[2]马苏常,王健民,王宪成.应用TRIZ理论提升职技高师学生毕业设计创新能力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5):78-81.

机械毕业论文第7篇

针对当前《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现状,分析其不足,并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并付诸实践。《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学习《机械原理》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模式的改革为适应新形势下对机械类学生机构选型、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OBE;工程教育;《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为了推进工程教育改革,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由专门的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专业学会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了工程类专业实施专门性认证,工程教育认证强调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到行业提出的基本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合格性评价[1,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的三个核心理念:产出导向(Outcomebasededu-cation,简称OBE)、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这些理念代表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3]。我国若要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签约组织,就必须基于OBE理念,深化我国的工程教育改革和工程教育认证体制。《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研究机械的工作原理、构成原理、设计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紧随《机械原理》课程之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机械原理》课程的延伸[4]。基于OBE工程教育认证的12条毕业能力要求及课程规划,《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需培养的主要能力包括:1)掌握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工程问题(毕业要求1);2)具有分析和解释数据,得到合理、有效结论的能力(毕业要求2);3)具有综合运用机械设计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复杂机械系统、部件和过程的能力(毕业要求3)。本文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对《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能力的上述四条要求,结合近年实践经验,阐述我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模式,并为其《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改革提供参考。

一、机械传动系统设计能力

《机械原理》内容包括两部分,其一是对现有机构的学习,包括构型分析、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学习;其二是针对具体任务,利用所学机构学知识,设计传动方案。前者称为分析,后者称为型综合,《机械原理》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型综合的高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正是锻炼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遗憾的是,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体现不出OBE所要求的设计系统的能力,复杂机械系统更无从谈起,因此,改革势在必行。基于OBE教学理念的课程设计改革使设计题目多样化,调动学生设计的积极性而不限制其思维,并且课程设计只提出最终要求而不限制方法,为了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设计任务,题目不宜太深太复杂,其原则为:题目具有综合性,以运动方案设计为主;题目要覆盖《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题目应结合生产实际,是学生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所熟悉的;题目的设计结果应包括两到三种基本机构,也允许选用其他常用机构或组合机构;题目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设计题目确定后,需对已选题目提出三种运动方案,并经反复论证,确定一种最佳运动方案进行设计和分析。这种自由选题的模式可大大提高同学的兴趣。设计方案由学生独立提出,经独立地分析、比较后确定最佳方案,以发挥其主观性、创造力,使学生受到一次真实的设计训练,进而提升其机械传动系统设计能力。此外,改革后的课程设计,学生们可以自由组合,每个小组自由选择设计题目,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从选题、论证、设计到最后提交设计成果,共同讨论、研究,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不仅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使他们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作用。这也符合OBE培养大纲中工程毕业生个人能力和人际团队能力培养的要求。

二、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方案确定之后,其相关运动参数也随之给定,每个学生需要做的就是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利用图解法和解析法对所选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及力进行分析,并绘制机构运动线图和作误差分析,最后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从本质上来说,这样的设计仅能算一次作业,效果并不理想。尽管学生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设计任务,但却调动不了学生的设计兴趣,对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缺乏深刻理解,谈不上对学生的毕业能力的培养。基于OBE教学理念的课程设计改革使设计题目多样化,只提出最终要求而不限制方法,学生可以充分地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考虑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时间较短,教师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需提前做出安排,如现代工具的使用、软件的学习、各种方法的比较、综合性作业安排等。任务的不确定性导致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学生需要根据所选择任务,基于所学的机构学知识,甚至查阅相关文献去设计解决方案,当多个设计方案确定后,需要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必然会深入了解每个所设计的传动方案,最终方案确定后,需对其进行结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因有了方案设计的深刻理解,设计的目的已非常清楚,在相应分析时,对方法的选择和掌握自然水到渠成,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识,明确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不至感觉学无所用。

三、分析和解释数据能力

在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中,第二条毕业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5]。传统课程设计整个传动方案为教师所指定,分析方法固定,无需学生深入了解,只需按部就班完成画图和分析即可,可见,传统课程设计在第二条毕业能力要求上基本没起到培养作用。改革后的课程设计,从设计任务到设计方案的确定,均需要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设计传动方案,并需要通过多方案的比较而得出可行方案。在方案确定后,详细设计传动系统时,需要根据实际任务确定各参数,最后对机构进行分析,并对数据进行误差分析。为了更真实地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意义和正确性,要求学生对所设计的传动方案进行全部或者部分的搭接实验,通过搭接实物并测量参数,再与理论分析数据进行对比,找出误差存在原因,从而得出相应结论。

四、考核方式的改进

评估学习产出是OBE教育模式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如何合理地对各项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对课程的改革及持续改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课程设计所培养能力相对应,《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成绩分为四部分:选题成绩、平时成绩、设计成绩及答辩成绩。各部分成绩分值及考核依据如下。选题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查设计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能力。每个团队均需通过PPT形式,结合参考文献查阅或调研情况,对自己团队的设计任务进行说明,根据所定任务设计两到三种机械传动方案,每个方案中必须包含两至三种典型传动机构,并且必须包含四杆以上连杆机构。根据传动方案是否合理、考虑是否周全、有无创新点、是否实用进行综合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主要依据设计阶段的出勤情况和态度评定,这是设计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也是初步对毕业要求9中个人与团队能力的培养。设计成绩占总成绩的40%,主要评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与分析和解释数据能力,根据所选择分析方法、数据分析的正确性、模型建立、运动仿真、简图绘制等进行评价。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20%,各组将集中设计阶段的工作及成果以PPT形式作汇报,主要介绍组员分工及完成情况,组员自评分,搭接视频等,并回答提问,据此评判答辩成绩。通过此类考核方式,对毕业生的能力9(个人与团队)和10(沟通,包括撰写报告和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也起到初步培养的效果。此外,上述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的考核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投入提出很高要求。例如:教师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和心血研究繁琐的教学目标分解和教学方法选择,要求其自身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广博的基础知识面、较强的动手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对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方案及其特点要有充分认识,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比较后,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方案。这样才能适应当前实践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从而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发现根据OBE教学理念改革后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为学生机械传动系统设计能力、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并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OBE工程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无论是在设计内容,还是在设计方法和评估方式上,还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探索,持续改进,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相应的毕业能力,实现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的目标。

作者:曾达幸 李飞 侯雨雷 宜亚丽 郑立娟 张芳芳 单位: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工程教育认证一点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余天佐,刘少雪.从外部评估转向自我改进—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EC2000的变革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28-34.

[3]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机械毕业论文第8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机械专业;教学改革;项目驱动

0 引言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完成全部学习课程以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综合性的设计。通过毕业设计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强化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与专业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不少学生缺少工程应用经验,对所要设计的题目一知半解,不知如何着手设计,以至于对毕业设计题目失去兴趣,且毕业设计中经常出现:设计出来的零件不一定能加工出来,能加工出来的零件不一定能装配到一起,装配到一起了,整机又不一定能运行。因此,这些“纸上谈兵”的毕业设计达不到巩固学生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考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这也不符合社会的发展以及对所需人才的要求。

为进一步提高高等院校毕业设计的质量,我们开展了“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研究,经过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毕业设计模式。基于项目驱动的毕业设计模式是以问题为先导,将毕业设计项目模块化,让学生组建项目团队,在接近实际生产的情况下完成毕业设计。此种毕业设计模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项目驱动的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架构

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模式,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机械专业的综合毕业设计项目交于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行完成收集信息、设计方案一直到实施项目及最终的评价,而老师会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分解,设计出各个任务的项目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以项目为主体,教学和项目的实施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的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强调对学生统筹规划、自我培养、动手实践、工作应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同与传统的教学方式,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理论知识,而是在实践中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教师只是以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身份起辅助和促进作用,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目前,在国内的应用多局限于某一门课程。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引入到高等院校毕业设计课程教学中去,让学生在科研项目中开展毕业设计,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加工制造检验设计的可行性,并加以修改和完善。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来评定毕业设计的质量。

2 项目驱动的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流程

2.1 项目的选择

教师选题时,要结合时代的变迁更新观念,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了让学生的设计项目与生活实际相贴近并将设计成果转化为有价值的参考依据,采用了两种方式提供项目:一种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为毕业设计项目,进一步的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和更好的发展;另一种是选择实际生产为主的毕业设计项目,为以后的工作需求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奠定基础。

2.2 项目分析

在项目驱动模式中,项目分析是项目设计的前提条件。拿到一个项目,首先要对其可行性进行全面技术的分析论证,结合实际的生产应用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设计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为项目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可行性分析在项目设计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3 项目设计及分解

在项目驱动模式中,项目的设计是关键,项目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的结果,因此,老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并联系实际应用,制定具有实际意义的可行性综合项目。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将一个综合的项目模块化,划分为若干个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子项目,再将子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包括所学课程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要遵循科学实用的准则,以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向导,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考虑到每个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项目的操作与学习中去,每个小组以4~6人为主。因此,每个班将有6~8个项目同时进行,尽量做到项目不重复,以保证每个学生不仅通过自己的项目得到锻炼,同时在与其他小组交流与展示过程中获得各个领域与行业直射的积累。

2.4 组建学生项目团队

将一个综合的项目模块化划分为若干个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子项目,再将子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根据学生的基础特长的不同以及子项目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不同的子项目任务去完成,借此把学生凝聚成一个拥有共同个目标的团队,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培养良好的团队能力和精神。打破以往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毕业设计模式,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辅助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工作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加快了毕业设计的进度。

2.5 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是为了在评价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查看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阶段性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项目任务。通过一轮一轮的反思和修改,明确自身优缺点,从而获得更全面的进步。

2.6 项目的实施

具体项目的实施分为CAE仿真分析和实际制作两类,CAE包括工程数值分析、结构与过程优化设计、强度与寿命评估、运动、动力学仿真等。通过CAE仿真平台,可实现无差错的设计与制造,发现设计缺陷、优化零件尺寸、优化性能等,并及时进行综合探讨答疑,从而提高设计项目的综合性能,缩短设计周期。实际制作则是通过具体的实际零部件加工、并组装成实际的装置,通过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进一步发现设计生产中的一系列问题,然后再进一步的改进,并提高同学们的设计、制造、创新和实践能力。

2.7 项目过程管理

整个项目驱动的毕业设计的管理过程,严格做到分工明确,要求具体,规定每一个进度的完成时间,集中时间进行探讨答疑,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全方位协调进行。大多数的同学都非常积极主动,争取能够早日完成任务,有的设计内容则需要多次修改,从完成一直到完善。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个人服从集体的能力,而且能更好的与客户、其他项目组及内部人员沟通协调,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 项目驱动的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效果

“项目驱动”的毕业设计模式是在机械专业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出现脱轨的情况下而产生的改革研究措施,是一项综合性强、互动性高、适应范围广、知识量大的改革研究。经过实践表明,该模式打破了常规的单一模式的毕业设计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辅助”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个体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和答辩评价,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很多学生由此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职业目标和就业方向,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2007级到2011级的毕业生,以项目驱动的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总共指导过42名学生,在最终的毕业设计评定中,其中有54.76%的学生获得优秀,38.09%的学生获得良好,7.14%的学生获得中等,及格率100%,远远高于传统毕业设计的平均水平。通过该实践结果可知,基于项目驱动模式下的毕业设计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4 结语

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成功应用,与其自身的特点分不开。该模式不仅明确整体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注重科学选题,因材施教,对于个别创新型、应用型学生可提前进入毕业设计,为毕业设计的完美度保证充足的时间;此外毕业设计期间,指导老师与学生要经常进行交流,能够及时答疑。在该模式下,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的社会实践及综合职业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基于项目驱动的毕业设计模式,使我们培养出的机械专业毕业生,无论在工作岗位,还是在以后的研究生学习中,都能表现出良好的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获得认可,达到了工科院校的最终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世通,侯信华.“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应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经济,2014(17):111-113.

[2]董克权,陈英俊,钱灿荣.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2):119-122.

[3]张颖,丛蕊,戴光,等.采用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J].石油教育,2003(2):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