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防雷技术论文

防雷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30 11:29:32

防雷技术论文

防雷技术论文第1篇

关键词:气象;防雷技术;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6-0045-02

现代气象防雷技术转变了传统的防雷技术的应用,主要突出了全方位的环境防护以及综合治理层层防护环节,尤其是在现代对待智能建筑防雷系统的运用更是对气象防雷技术的一个重大的突破,采取多层和多类别防护相结合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防止雷电对于生活环境的侵害,伴随着智能化防雷建筑的不断发展,综合防雷技术也在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对于气象防雷技术又增添了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本文转换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是分析了如何提高防雷检测的覆盖率;其次是分析了防雷技术在智能化建筑中的运用;最后分析了未来气象防雷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对其提出了一些建议。

1 提高防雷检测覆盖率的措施

对于气象防雷技术在防雷检测覆盖率的实施中有以下几种措施可以提高防雷检测的覆盖率,首先是要完善防雷检测考核指标,其目的是提高气象防雷技术预测信息的质量,因为气象防雷所搜集到的信息主要用于高大建筑的防护措施以及一些避免雷击场所特殊的需要,所以对于雷电信息的高度准确性以及完整性和及时性是非常重要的,提高了防雷检测考核指标,可以使得搜集到的信息通过高质量的标准,同时使得信息的使用人员可以作出充分、准确的决策;其次是要加强对于气象防雷技术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并将其培训作为日常工作以及期末晋升的考核指标体系之中,这样才能使得相关的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防雷技术实施以及搜集到的雷电信息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才能在工作中发挥出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对于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突发问题可以马上解决不会造成过度的损失;最后是要加强气象防雷工作的日常常规检查工作,保证一切设施都处在安全运转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雷电发生之前以及雷电发生时及时处理信息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2 防雷技术在智能建筑物中的运用

无论雷电以哪种方式进入建筑物,都会造成建筑物内部的电子设备等电子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更有甚者可能会造成电子系统的瘫痪,因此,防雷技术在智能化建筑物中的运用是气象防雷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一是外部防雷装置的设置在建筑物的外部主要是为了扩散电流;二是内部防雷装置的设置在建筑物的内部主要是为了减少建筑物内部雷电击穿产生电流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以及防治反击接触电压等二次雷击伤害;三是在综合防雷装置中主要采用了拦截直击雷设置是为了避免避雷针对于电子设备的很多副作用,采用屏蔽设置主要是为了表面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所产生的影响,这样可以使阻隔电磁场从空间入侵的通道有效规避对电子设备能量的干扰,采用分流指引下线设置主要是为了规避分流效果的影响,这样使得减少和降低电压电感从而降低反击电压,采用接地分流和泄放直击雷可以避免雷电电磁干扰能量,从而均衡电位有效保护建筑物在一个安全的方位内工作,采用电位均衡连接设置可以规避电位差对于电子设备所产生的影响。

3 气象防雷技术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建议

伴随着气象服务知识突飞猛进的发展,气象将被运用于多个领域。气象分为气象信息服务和气象工程服务两个方面:气象信息服务主要是为大众提供科学、准确、完整的气象信息,有效合理的安排我们的生活以及改善环境;气象工程服务主要是为了加强气象在工程项目中的运用,使其应用的范围更广、更全,同时也能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气象防雷技术在今后会朝着技术发展以及预测预警发展的方向前进,因为在事中和事后控制都不如在事前对发生的事项进行合理的规避,气象防雷作为一种在事前预测非常重要的技术,在今后的发展中对于雷电测报的技术以及事前预警预测的技术的提高是必然的趋势。其次,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做好事前的工作总结以及借鉴以往的不足不断改革创新,不能局限于现有的成果只有借鉴历史才能更好的前进,避免在前期重复犯过往的错误,要不断探索新道路,这样,气象行业可以实施总体规划、上下协同以及分层实施的道路,使其不论从横向还是从纵向都能确保信息的高度流通和统一,同时也可以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实现工作的有效和高度的配合,以免重复工作造成浪费时间的现象。再次,要倡导气象防雷内部的竞争机制使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面,如何加强工作效率提高质量是要高度关注的问题,这样也使许多激励机制以及评估机制的创新得到了发展。最后,在未来的气象防雷技术工作中保证气象防雷理论的敦实以及对于理论结构的建设,这样才能保证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气象防雷技术实践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对于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以知识经济思想作为理论指导来严格制定气象防雷工作的发展规划,进而不断修订和实施,同时要建立专业化的气象防雷预测专业团队,保证防雷工作科学合理地进行,进而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同时要重新审视和确定气象防雷工作在整个气象工作中的比重,以系统的观点来看整体的工作在部门内部相互协调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最后就是要以社会利益作为目的,让气象防雷甚至是整个气象工作服务国家经济增长,推动国家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万瑞,刘耀武.气象服务发展战略有关问题探讨[J].广西气象,2006(12).

[2]秦贻兰.浅谈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防雷技术[J].广西气象,2006(12).

Research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Meteorological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Zong Feng, Jiang Shan

防雷技术论文第2篇

关键词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TU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4-0023-01

0 引言

雷电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一类气象灾害。雷电基础理论主要研究雷电天气的发生、发展、消亡全过程中其内在本质的规律。雷电防护技术主要研究找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措施和手段。我国是一个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当前各类建筑物和工业企业的建筑任务越来越多,雷电灾害导致的建筑物受损也较大,防雷装置的设计和审核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做好防雷图纸审核工作对于防范雷电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当前的国家标准及相关防雷的法律法规,主要讨论当前防雷图纸审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对理顺工作思路,更好的完成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工作中几个常见问题探讨

1.1 加强防雷装置审核中的知识学习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的问题主要在防雷分类、接闪器保护范围的计算等几个方面。理解和掌握防雷装置审核中的知识架构对提高设计审核能力的重要基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需要多学科交叉运用的复杂知识系统,其由理论层、应用层、基础层三部分构成。在理论方面:需要掌握当前科技发展水平下,对雷电机理、活动规律、作用方式和防护方法的科学认识。在应用方面:掌握雷电防护技术服务过程中,所使用的现行有效的标准、规范,以及防护方法和采取的措施。如《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雷击风险评估等。在应用方面:雷电防护技术服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类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如电学、气象、地理、地质、建筑、电力、通信、计算机、石油化工、计量测量等。

1.2 防雷装置审核中的防雷分类界限不清晰

在防雷装置审核中,发现一些特殊的建筑物适用规范时分类不确定,这也是防雷分类界限不清晰所导致的一个问题。例如一些建筑物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应该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但从预计雷击次数等条件来判断,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界限模糊时,若就高设计则会导致浪费过多,建筑费用消耗过大,在经济上不合理;但若是就低设计则雷击风险增大,防雷设计先天不足。

1.3 加强防雷装置设计中的裙房避雷带审核

有很多建筑物为了节省成本,在设计时不设置避雷带。尤其是一些在塔楼建筑物,其裙房设计往往忽略避雷带设计。事实上,忽视裙房避雷带往往给建筑物带来较大的雷击风险。有些例子中滚球半径能达到45m,但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不足30m,很多塔楼建筑物的裙房有近30m宽,不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类。因此在防雷装置审核中必须加强审核,确保裙房避雷带或避雷网能满足规范的要求。

1.4 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中的暗敷避雷带加短针保护问题

在某些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中发现,若依据为双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的计算,发现女儿墙顶面的保护半径远远大于0.4m,能够起到保护的到女儿墙的作用。但2GB50057-94附录四中有关滚球法的规定比较模糊。一般来说,接闪器保护范围的外侧滚球法不能同接闪器内侧同等适用,此时采用暗敷避雷带加短针的形式也没有做明敷的效果好,而且设置暗敷避雷带是有条件限制的。一些规定是最低要求,是不能向下突破的,但提高要求在防雷技术层面上是允许的,除避雷针存在有效高度外,防雷装置设计技术标准取值是开放域,一般只设定一基准值和取值方向,对某一防护对象而言,在具体取值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考虑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因素。

1.5 重视接地装置审核

接地是防雷装置审核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一般来说,接地装置的组成包括引下线、接地母线、汇流排、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等。其中,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 通常称地网,地网的接地电阻值达到设计要求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各规范中都指明,“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因此评价时就不能只着眼于设计说明上提到的规范,还应根据被保护物的特点,查看相关规范、标准(含标准图集)的规定,若相关规范、标准中有其它要求,或虽为同类要求但要求严格程度高时,应要求设计单位作相应变更。因此,在接地体型式的选择、接地体屏蔽作用分析、屏蔽效应分析以及土壤电阻率的确定都必须仔细审核,认真设计。

1.6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的几个关键点

在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中,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把握,掌握这几个审核要点,能提高审核效率。要点主要包括:合理确定待审建筑物的防雷属性分类;直击雷的保护措施审核;侧直击雷的保护措施审核;雷击电子脉冲保护措施审核;建筑物内的电源等设施的过电压保护措施审核;感应雷的保护措施审核等。

2 结论

总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的目的是确保建筑设计工程设计文件的质量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以保证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为提高审核能力,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熟悉了解相关的业务技术知识,建立科学的防雷理念,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标准、规范。

参考文献

[1]机械工业部.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防雷技术论文第3篇

【关键词】防雷技术;智能建筑;分流技术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物的防雷问题正逐渐受到各方面的关心和重视。传统的防雷技术由于受到技术上的限制,往往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无法完全保障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现代防雷技术则能够有效地避免雷电对人们造成的伤害。现代防雷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包括了感应雷、直击雷的和电磁脉冲干扰的抑制等方面。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主要的几项防雷技术,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防雷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1.当前主要的防雷技术

1.1分流技术

所谓分流技术是指在室外进入室内的接地线和导线之间进行防雷泄流装置并接的方法。在未发生雷电时,防雷泄流装置对线路的正常工作不会造成影响;但当线路遭到雷击时,会产生过电压波顺着线路进入室内,迅速启动防雷装置,瞬间减小线路上的电阻,引导闪电流的分流,并将其引入地面,从而保护了室内的设备。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设备的需要和能力在线路上进行多级分流,以此来降低残压。

1.2拦截技术

雷电的拦截是指引导雷电按照事先设定好的路线进入地面的防雷方法。对雷电的拦截需要借助接闪杆等接闪设备,人为地控制雷击的发生点。由于接闪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对雷电发生点的控制,因而接闪杆的优化和研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投入使用的优化接闪杆有两种,一种是以先导放电为原理,它可以通过电子技术主动引发上行放电,进而实现电流幅度的减少和放电电压的降低,以此更好地控制雷击点,降低雷电发生侧击的概率;另一种是根据抗阻限流的原理而设计,其特点是可以适当增加其感抗或阻抗,有效地降低电流幅度,减少雷电的电磁效应,从而削弱电磁脉冲产生的影响。

1.3均压技术

均压技术是一项可以有效避免导体闪络危险,防止发生高电位反击的新技术。当雷击发生时,由于避雷器的非线性电阻效应,使电力和通讯系统的路线与接地系统间瞬间进行等电位连接。因而在防雷电系统的设计时,应当使建筑物中的管线与各类电器设备和引下线之间保留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雷电的闪击。如果由于环境本身的因素使得各物体之间无法保持安全间距,则必须将设备中的金属部件与接地系统进行连接;当某些金属部件无法直接与接地系统相连时,此时则需要借助地电位平衡器来帮助实现。这样一来,当闪电电流流过时,可以保证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处于等电位状态,有效地防止旁侧闪络放电的发生。

1.4屏蔽技术

雷电波和雷电感应侵入造成的雷电电磁脉冲主要以路与场两种形式耦合来影响设备。屏蔽技术是有效减少干扰的基本措施,利用金属屏蔽体反射或吸收的方法可减少施加在设备上的过电压能量和电磁干扰。所谓屏蔽吸收,指的是通过防雷系统与金属屏蔽体的等电位连接使屏蔽体与泄流入地的接地体、引下线等电位,等同于泄流入地。所谓屏蔽反射,指的是雷电电磁波在线路传输中,经常会遇到线路突然发生改变的情况,例如,雷电电磁波从波阻抗较大的架空线进入到波阻抗小的电缆以及在线路末端或中间接入电阻、电容、电感或非线性元件(统称为集总参数),雷电电磁波在参数突变的边界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理论上可以证明这种折射和反射可以衰减施加在设备上的过电压能量和电磁干扰。

2.防雷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2.1防雷检测覆盖率不断提高

在实际运用中提高防雷检测覆盖率的措施有三点:首先必须完善防雷检测的考核指标,目的在于提高防雷技术预测信息的质量和准确度。由于气象防雷搜集到的数据信息主要应用于高大建筑物的防护及某些场所的特殊需要,这些对雷电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都有着重要的需求。而完善防雷检测考核指标,可以保证搜集到高质量的信息,并使信息的使用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其次应当对防雷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将其培训内容作为晋升和日常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这样才能保证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防雷技术的实施及搜集到信息的准确性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从而促使他们在工作中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这样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地处理一些工作中突发的问题。最后则是要加强气象防雷工作的日常检查,确保一切设备都处在正常运行的状态。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保证雷电发生时更好地应对需要解决的问题。

2.2防雷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不断扩大

无论雷电以何种方式进入到建筑物,都会或多或少对建筑物内电子设备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造成整个电子系统的瘫痪,因而防雷技术在智能化建筑中的应用必将不断扩大。首先安装在建筑物外部的防雷装置可以用于扩散电流;其次内部防雷装置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内部雷电击穿时产生的电磁效应及防止反击电压造成的二次雷击伤害;最后,综合防雷装置为了避免接闪杆对于电子设备带来的副作用而采用了拦截直击雷设置,同时为了防止表面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采用了屏蔽设置,这样一来便可以使得阻隔电磁场从空间进入的通道有效地避免了对电子设备的干扰。此外,采用分流引下线设置有效地规避了分流效果的影响,降低和减少了电压电感,从而降低了反击电压。

2.3防雷技术在预测预警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气象防雷技术未来会朝着预测预警的方向发展,在事先预测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效果都比不上事前对将要发生的事进行控制,防雷技术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事前预测的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对雷电测报技术及事前预警技术的提高必将成为趋势。其次,防雷技术工作必须做好事前工作总结并借鉴以往的不足,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只有充分地借鉴历史才能更好地向前迈步,避免以往发生的错误,不断开拓新的道路。只有这样,气象防雷技术的运用才可以上下协同,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使其无论在横向上还是纵向上都可以保证信息的高度统一和流通,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实现工作的高度和有效的统一,避免重复工作资源造成的浪费。再次,要不断完善防雷技术部门的内部竞争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最后在未来防雷技术的工作中,保证防雷技术理论的发展和理论结构的建设,这样才可以形成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这对于防雷技术的应用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结束语

对于防雷技术的发展,应当以知识经济思想作为理论指导来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改进,同时要建立起一支专业的气象防雷预测团队,保证防雷工作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重新审视和确定防雷工作在整个气象工作中的比重,从而将有限的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规划。最后防雷技术的发展要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使命,给人们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万瑞,刘耀武.气象服务发展战略有关问题探讨[J].广西气象,2006(12).

防雷技术论文第4篇

关键词:气象;雷电防护;发展趋势

1 引言

雷电现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雷电现象极具破坏性,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我国众多的自然灾害不断加剧,其中最为突出的就要属雷电灾害,据统计来看雷电的发生率正在呈上升的趋势。对于雷电的发生对人们生活造成困扰的同时也使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针对这一灾害制定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与方案。伴随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方位智能建筑防雷系统的研发应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雷电灾害给人们造成的损失。

2 雷电灾害概述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物数量、建筑电气设备明显增多。此外,越来越多的用户对网络和室内电气设备过度依赖,这些原因导致建筑物雷电灾害发生机率逐渐上升。因此,加强对气象防雷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随着国家气象法的完善,我国的各个气象部门加强对气象雷电灾害的管理,促进了雷电防护工作及其工作检测环节的发展,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雷电是一种大气现象,遇到阴雨天,每一次雷闪可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的强大电流使放电通道温度在极短的时间内升高到6000―10000摄氏度,具有严重的破坏性。根据资料显示,由于雷电具有突发性,让人避之不及,导致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每年都会发生多起雷击灾害事故。对自动气象站来说,雷电可破坏气象站的主控危机、采集器和传感器。借助电源线路和通信线路,雷击电磁脉冲可瞬间入侵自动气象站,对此造成严重的破坏[1]。有资料显示,世界上的因雷电灾害所引发的森林火灾就占了全部森林火灾统计数据的五成以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拓展,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全世界每年因雷电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0亿美元以上,而在我国来说,每年遭雷击导致的伤亡人数更是近万,雷电灾害经常给很多家庭和受害者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和损失,建立一套较高防御级别的雷电综合防护体系意义十分重大。

3 气象防雷技术的现状

3.1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限

由于很多工作人员理论知识不足,专业技术薄弱。而防雷工作中,防雷装置的设计、防雷检测,其中的每个环节都对技术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资金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匮乏等问题,使得这一工作在技术上表现得较为薄弱。同时,在工作中还存在没有足够的责任感。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后果是防雷检测工作不能按照要求和标准达到预期的检测效果。同时,还存在气象防雷的相关检测设备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导致工作人员在进行正常气象检测时常常因为设备仪器的不佳使得检测效果较差甚至会导致检测失真的后果。这些问题最终会拖延整个防雷检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2缺乏规范化管理

在实际气象防雷工作过程中,有些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实施防雷工作,造成防雷装置不能起到真正的防雷效果,从而给人民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进行气象防雷工作时要做好自己的定位,不容忽视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2]。

3.3防雷检测技术的相对落后

气象防雷检测工作作为国家的一项利国利民工作,要进行防雷检测工作,必须按照严格的检测工作的技术要求和标准进行。但目前,由于我国气象局存在技术上的相对落后,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和水平。同时,在气象检测方面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也还存在欠缺和匮乏,使得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在技术上一直没有得到提升和发展,导致目前我国的整体防雷检测工作都得不到高效、高能的顺利开展。

4 气象防雷技术的发展趋势

4.1防雷技术应用措施

对于安全防护设备、可能存在的风险、金属设备以及静电设备等各方面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发现地面连接线有松动现象,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排除相关的风险,确保安全。还要完善应急系统,按照技术规范进行安全防护操作,定期对安全防护设备进行修理检查,尤其加强放置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防护,确保物品安全,避免因违规操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2改进传统方法,充分利用新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不断实现智能化,新型网络防雷器应运而生。这种智能化的建筑群的显著特点,就是有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网络和电子设备。这些设备极其敏感,在发生雷电或高电压、高电流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故障甚至被烧毁。不言而喻,传统的气象防雷技术和手段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智能化建筑群的需要。因此,对传统的防雷技术和方法进行改进,迫在眉睫。具体做法是在保护设备的前面安装相应的网络防雷器,这样就使得线路、设备和大地形成了一个等电位体,雷电流就被阻拦在外面。其与避雷针、电源防雷器就能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防雷体系,以保证后来接入设备的安全。

4.3健全雷电预警系统

气象防雷技术正在逐步像预测预警方向发展。我国雷达防雷系统正在进入转型和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从某种意义上看,气象防雷技术是事前预测和防控的技术。雷电防护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于预测和规避风险,将损失减少到最小。因此,气象雷电的测报是防雷工作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雷达防雷预警系统,能够提高信息的效率和速度,加强极端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及应急处置等灾害防御服务能力。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不断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能仅限于满足当前取得的成果,要对既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防雷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气象防雷技术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探索出未来气象防雷工作新的发展道路[3]。

4.4树立新观念科学发展

气象防雷技术在以后发展趋势将倾向于气象预测警示和精进技术,在雷电天气来临前做好预防工作,联合广大人民共同抵御雷电灾害。在未来发展趋势中,气象防雷技术需不断改革创新,严格工作防御流程,在经验中积累,提炼新的防雷技巧,为新技术的研发奠定技术基础。同时为促进技术人员工作上的积极性,可在气象部门中开展合作与竞争活动,给予工作人员压力时促进其在工作上取得一定的进步。气象防雷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气象防雷知识的支持,深入贯彻气象防雷理论,不断积累防雷工作的经验教训,增加防雷知识储备,为气象防雷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5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雷电危害性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开始有着越来越突出的影响,对于加强和预防雷电灾害工作也更加迫切,气象防雷技术的发展需凭借科学理论知识和真实可靠数据的支持,在知识时代的发展机遇下,制定可行的气象防雷工作计划,打造专业性气象防雷技术队伍,推动防雷工作的快速、良好的发展。同时在看待防雷技术发展趋势时需拓展视野,学习国外成功的防雷经验,将国内国外防雷技术有机结合,增强我国防雷系统。我们需要加强对气象防雷技术的研究,完善信息网络,加强防护,加大投入,提高雷电的预测能力,发挥出气象防雷技术的优势,降低雷电事故发生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倩君,王大雷.浅谈现代气象防雷设备与技术[J].地球,2014(7).

防雷技术论文第5篇

关键词:气象;防雷技术;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U856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世界上每年因为雷击而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十几亿美元,而我国每年因雷击和雷击发生的次生灾害而造成人员伤亡数量在 1万以上,可见,雷电灾害不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 了严重 的影响,同时还威胁 了群众 的生命 财产 安全,必须对这一 自然灾害予以高度的重视,避免雷击所带来的损失。

1提高防雷检测覆盖率的措施

对于覆盖率的提高,气象防雷技术主要采取了如下的实施手段:首先是要完善防雷检测考核指标,一定要确保所以对于雷电信息的高度准确性以及完整性和及时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准确的定位,才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只有完整性,才能做到不遗漏,不给安全问题留下隐患,只有及时性才能尽早采取补救措施,将危害降到最低。提高了防雷检测考核指标,可以使得搜集到的信息通过高质量的标准,同时使得信息的使用人员可以作出充分、准确的决策,只有数据绝对可靠并且足够丰富,才能警醒数据的详细分析,数据缺损 、不科学都会误导分析结果;其次是要加强对于气象防雷技术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并将其培训作为日常工作以及期末晋升的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定期对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考核和评比,培训之后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要分重点,有层次。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重新进行系统的培训,强化薄弱环节,屡次考核都不能达到要求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淘汰,以保证整个工作团队的整体素质。对于考核成绩突出的技术人员,要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奖励,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奖罚分明,才能把考核落实到实处,而不是走形式主义的路线。这样才能使得相关的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防雷技术实施以及搜集到的雷电信息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才能在工作中发挥出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这样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对于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突发问题可以马上解决不会造成过度的损失 ;最后是要加强气象防雷工作的日常常规检查工作,保证一切设施都处在安全运转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雷电发生之前以及雷电发生时及时处理信息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注意到没有遗漏的环节,逐一按层次、按步骤的规范检查,检查之后的数据及时填写,不能忘记填写或者是主观任意填写,这些数据都是以后处理问题的可靠参考,因此十分重要。其次是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在微小的安全隐患都能带来不可预估的事故和损失,所以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的降低经济和财产损失。

2防雷技术在智能建筑物中的运用

无论雷电以哪种方式进入建筑物,都会造成建筑物内部的电子设备等电子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更有甚者可能会造成电子系统的瘫痪,因此,防雷技术在智能化建筑物中的运用是气象防雷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一是外部防雷装置的设置在建筑物的外部主要是为了扩散电流,因为电流的来源量是不可控制的,所以只能在过程中进行消减,把降到建筑物上的电流尽量降到最低,减轻损害;二是内部防雷装置的设置,在建筑物的内部主要是为了减少建筑物内部雷电击穿,产生电流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以及防治反击接触电压等二次雷击伤害,实践已经证明了,二次雷电伤害的危害程度也是相当大的,不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也会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三是在综合防雷装置中主要采用了拦截直击雷设置,是为了避免避雷针对于电子设备的很多副作用,采用屏蔽设置主要是为了表面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所产生的影响,电子设备在雷电的干扰下可能瞬时间陷入瘫痪状态,使得通信等全部中断,阻隔内外人员的沟通,给抢救带来障碍。但是屏蔽设置的可以使阻隔电磁场从空间入侵的通道有效规避对电子设备能量的干扰,采用分流指引下线设置主要是为了规避分流效果的影响,这样使得减少和降低电压电感从而降低反击电压,采用接地分流和泄放直击雷可以避免雷电电磁干扰能量,从而均衡电位有效保护建筑物在一个安全的方位内工作,采用电位均衡连接设置可以规避电位差对于电子设备所产生的影响。 可以说整个防雷技术从预防到解决,每一个步骤都考虑到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最高效的解决方案,争取把损害降到了最低限度。

3气象防雷技术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建议

近年来我国的气象水平不断的提高,气象数据成为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依据。气象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宽。气象分为气象信息服务和气象工程服务两个方面:气象信息服务主要是为大众提供科学、准确、完整的气象信息,直观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比如,根据气象信息进行出行计划,或者是穿衣标准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气象工程服务主要是为了加强气象在工程项 目中的运用,使其应用的范围更广、更全,比如说利用人工降雨来环节干旱造成的农作物减产。首先,气象防雷技术在今后会朝着技术发展以及预测预警发展的方向前进,因为任何的措施都要进行事前的预测,只有这样才能将危害降到最低,而气象信息正是这种技术的最完美体现。其次,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做好事前的工作总结以及借鉴以往的不足不断改革创新,要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上总结教训,提高抵抗能力创造新思路,这样,气象行业可以实施总体规划、上下协同以及分层实施的道路,提高工作效率,节省社会资源,为建造和谐社会添一份力量。再次,要倡导气象防雷内部的竞争机制使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大为提高,每一个员工都将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在不断的竞争中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不断的提升。理论的创新和研讨是所有的技术研发的保证,要运用新思路 、新方法,研究新 的理论。

对于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以一定的科学数据和科学技术为支撑,把每一个具体的防雷计划进行系统的规划,并且严格按照规划来执行,对于不完善或者是不足的方面要及时的整改和调整,以达到最优。要把社会利益和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在气象防雷技术的指导下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S].2000.

防雷技术论文第6篇

关键词:电气技术 智能建筑

前言

智能建筑产业是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而诞生,且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建筑物的电气发展是经过电气化阶段、自动化阶段和当今的智能化阶段。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它是由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最先进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晶。特别是智能建筑系统工程,它作为弱电系统工程的延伸和发展,综合性强,涉及的专业领域更广,新的弱电系统不断加盟到智能建筑技术领域内。建筑物使用功能现代化的需求和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共同促进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

1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分析

智能建筑是在电气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建筑在其整体框架上,加上电气技术,就好比是一个生物躯体有了血管神经这些控制的东西,变得鲜活起来。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是在建筑平台上实现的,脱离了建筑这个平台,那么智能建筑也就无法实施。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设备、缆线安全必须依靠电气技术如:电源技术、防雷与接地技术、防谐波技术、抗干扰技术、屏蔽技术、防静电技术、布线技术、等电位技术等众多的电气技术来支持方可奏效。下面从几个方面入手介绍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

1.1 电梯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作为超高层智能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电梯系统在服务高层和超高层智能建筑时,必须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自动化程度。电梯系统的核心为计算,这是电梯作为一个建筑设备的自动化系统组成部分的必须要求,从而使一个控制、管理和监视与BAS中央计算机,同时也是属于BAS的一个子系统与整个BAS协调运行的对电梯设备的监控系统得以形成。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未做功能性接地导致电梯不能依照指令进行工作,也就是说电梯不能按照乘坐人员的需求进行停层。为了使电梯正常工作,必须使电梯功能性接地,具体做法是设置一根独立地绝缘线缆与动力线等截面的接地线在机房内,接地模式为非金属接地模块独立式,接地电阻R≤0.4Ω。接地极与原接地极距离为20m~25m呈零电位。做了电梯功能性接地后,电梯才能正常工作。

1.2 智能建筑中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数字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多采用计算多媒体技术,CCD摄像机作为报警探头。探头将获取的视频信号经光电转换传输到主机,主机里的高速图像处理器对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将视频信号形成的图像与背景图像进行分析比较,若发现有差异就报警,这种全屏报警系统最大的特点是不易漏报。但该系统的光发射机的光端数据接口RS422,室外摄像机防护罩配置的温度继电器、冷却风扇、电加热器、雨刷器经常会被烧毁,更新和维护量大,工作极不正常。主要是由于电力负荷的频繁开关和负荷频繁变化引起的。另外电磁铁的直流电源是由三相可控整流取得的,故电源线路内含有大量3、5、7、9等奇次谐波,远超过谐波电压限制和谐波电流允许值,谐波严重危害配电线路及设备安全。因此智能化系统多采用净化电源,有效地抑制瞬流、谐波的产生。低电配电线路还应具有雷电过电压、电磁兼容(EMC)、电磁脉冲(LEMP)的保护功能,最大程度地改善和提高电源质量,以确保整个智能化系统的安全。

1.3 防雷技术在智能化大楼中的应用

雷电危害建筑物有两种形式:直击雷击和感应雷击。直接雷击就是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其它物体、大地或防雷装置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 一般来说,直击雷击中智能楼宇内的电子设备的可能性很小。

感应雷击是静电感应、电磁感应、雷电波侵入的总称。据统计表明,因感应雷击而产生的雷击事故占总雷击事故的90%,可见雷电对智能建筑物的危害主要是感应雷击的危害。所以,建筑物内部设备的防雷保护重点是预防感应雷击―― 即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无论雷电通过哪种形式、哪种途径入侵,都会使建筑物内部设备,尤其是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造成信息系统瘫痪 因此,任何单一的防护措施,其防护效果都是有限的建筑物必须对雷电电磁脉冲采取综合防护措施,这些防护措施和技术可概括为两个部分(外部防护、内部防护)或称综合防雷六要素:接闪、分流、屏蔽、均压(等电位连接)、线路布置、接地。不同部分和各项技术都有其重要作用,相互之间紧密联系,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也不存在替代性。

(1)外部防雷装置

外部防雷装置(即传统的常规避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有三种形式: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它位于建筑物的顶部,其作用是引霄或截获闪电,避免或预防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或屋面其它物体上;引下线,与接闪器连接,下与接地装置相联,其作用是把接闪器截获的雷电流引至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位于地下一定深度之处,它的作用是将雷电流顺利流散到大地中。

(2)内部防雷装置

内部防雷装置的作用是减少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雷害。除外部防雷装置外,所有为达到此目的所采用的设施、手段和措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它包括等电位连接设施(物)、屏蔽设施、加装的避雷器以及合理布线和良好接地等措施。

2 目前智能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智能建筑的理念,陆续建成了一些“带有智能化系统”的建筑,“智能化”也成为众多建设者和开发商的时髦用语,尽管与之相应的理论和技术都不成熟,全国各地的“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在城市的最显眼处。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我国智能建筑系统存在着不少令人忧虑的问题。

(1)我国智能建筑缺少一整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现有的智能建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T/T16-9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评估标准》等。这些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对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还缺少智能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安全防范、计算机房等施工验收标准和规范。现行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智能建筑的可操作性还有些欠缺。这给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设计带来了较多的难点。

(2)智能大厦各子系统相互孤立目前已经建成的智能建筑虽然含盖了众多子系统,但大多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智能建筑设计,主要是以弱电系统为主,是按照各子系统分立进行的,各个系统彼此独立,没能够达到集成的目的,致使监控运行需要众多的人力财力。

(3)智能大厦系统集成重点没有突出.达不到节能节电等相关指标。据统计中央空调系统、弱电系统和发配电系统占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总投资的86%以上。因此,对该部分的资源进行有效的优化配置,对降低大厦建筑电气设备的节能和投资有重要的意义。

(4)智能大厦系统集成概念理解错位。“集成”设计较弱一些大厦仅仅有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就称其为智能大厦,设计者没有理解系统集成的真正内涵。另外设计者对智能建筑设计的重点大多集中在智能化系统上,而在建筑平台方面注意不够。从而使建筑结构的灵活性、适应性欠佳,对智能化系统设备的安装空间、管线等考虑不周应采用统一设计,集成优化的方式。

(5)理论研究跟不上智能建筑的发展尽管我国在“七五”期间就确定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的攻关课题,但对智能建筑的理论研究和相关科技产品的开发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对其认识也停留在国外的研究成果上。

3总结

总之,智能建筑是利用现代电气技术将智能型电脑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智能建筑是人、信息和工作环境的智慧结合,是建立在建筑设计、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社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人类工程学等各类理论学科之上的交叉应用。智能建筑己成为未来时代建筑的标志,中国的智能建筑将面向新的世纪,面对信息时代,做好一切准备迎接更大的发展。本文从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入手,逐渐介绍了现代电气技术与现代建筑的智能融合,详细介绍了电梯技术,视频监控技术以及现代防雷技术在其中的体现。最后总结分析了现代智能建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景全.智能建筑的电气设备安装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7):226.

[2] 连文奇.电力监控系统在智能建筑和电气节能中的应用[J].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8(1).

[3] 蔡传俊.浅谈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0).

防雷技术论文第7篇

雷达主要是模仿蝙蝠超声波定位的方式,利用无线电磁波探测目标,实现对空间内物体的定位探测、测距、通信和导航的功能,多用于军事、气象、航空等领域。传统的雷达主要有相控阵雷达与激光雷达,尤其是相控阵雷达在军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保障国防安全至关重要。随着量子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量子雷达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雷达通信与导航的保密性与精确性提供了可靠保障。雷达通信技术与雷达导航技术是雷达的两种主要应用技术,本文将主要从雷达通信的原理与应用、雷达导航的原理与应用、两者技术综合应用三方面进行论证分析,探究不同雷达的适应领域,为雷达相关科研人员提供参考,以开阔其研发视角。

2雷达通信技术的应用分析

2.1雷达通信的原理

雷达通信技术是雷达系统与通信系统结合的一体化技术,主要由雷达、发射机、接收机、通信处理模块、信号通道等组成。根据通信媒介的不同,雷达通信主要分为相控阵雷达通信、激光雷达通信和量子雷达通信等方式。相控阵雷达是由大量独立控制的小型天线阵面组成。在通信过程中,地面上的相控阵雷达通过天线阵面向空间中发射带有大量数据信息的特定频率电磁波信号,并被空间内的战机、气象卫星、航空飞行器等设备接收。然后,空间内的设备将需要反馈回地面的数据信息通过其自带的信号发射器发射空间中,并被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面接收,然后经过通信处理模块处理后,以实现地面雷达与空间设备通信的功能。

2.2雷达通信技术的应用

在国防军事领域中,雷达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航母、战机、潜艇等重要军事设备上。航母雷达主要负责为舰载机提供气象保障监测信息、为航管中心提供数据信息、为异常敌机提供驱逐信息等。战机防空雷达主要负责为战机提供指挥引导的空间坐标与敌机坐标、为军事控制中心提供作战数据信息等。潜艇雷达主要负责为战斗群中其它潜艇提供坐标信息、为指挥中心提供数据信息等。目前,军事通信雷达多使用相控阵雷达,但随着量子雷达的快速发展,其高保密性将会使其被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中,对提高国防力量至关重要。在气象探测领域中,气象雷达被广泛安装在各山峰、丘陵、盆地等地理位置处,主要由雷达天线、雷达接收机、控制面板、显示器和波导等组成,将探测到的空气温度信息、湿度信息、气流信息和地形信息等发送到气象局的终端控制室,以实现气象监测与远程通信的功能。

3雷达导航技术的应用分析

3.1雷达导航的原理

雷达导航技术又名多普勒雷达导航技术,是相对于传统GPS、北斗、伽利略等GNSS卫星导航技术的一种无线电导航技术。因为激光雷达具有导向性好、分辨率高、抗干扰性强等优点,所以导航雷达多使用激光雷达。雷达导航是运用多普勒效应对航空器进行精确导航的,首先通过航空器雷达向地面基站发射电磁波,并经过地面基站反射后被航空器雷达接收,因航空器与地面反射点间存在相对运动,航空器上的雷达接收到地面反射电磁波的频率与发射时的频率会相差一个多普勒频率,从而通过相关数学运算,可参考地面基站的坐标位置进行精确导航。

3.2雷达导航技术的应用

雷达导航技术主要应用于测距器与多普勒导航系统中,航空器可通过导航雷达进行远程测距与精确导航。导航雷达进行测距时,需要航空器机载测距机和地面基站的测距器配合工作,主要由天线、收发信机、控制器和显示器等组成,用于测量航空器与地面基站间的距离。

4雷达通信技术与雷达导航技术的综合应用分析

雷达通信技术与雷达导航技术是雷达的两种主要应用技术,往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两种技术相互融合。尤其在国防军事领域中,军用雷达需要同时具有通信与导航的功能,以对战机、航母、潜艇等重要军事设备进行精确控制。雷达通信技术主要应考虑其保密性,而雷达导航技术主要应考虑其导航精确性。随着量子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其高保密性与导航精确性将使得雷达通信与导航技术也得到高速发展,对提高国防军事实力、航空管制能力、无人机探测能力等方面起着重大作用。

防雷技术论文第8篇

关键词 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

中图分类号 TU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06-0023-02

雷电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自然灾害,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尤其是在雷电频发的季节,会产生较多的安全问题,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为此开展气象防雷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气象防雷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宗旨,就需要不断提高防雷技术。但是从气象防雷工作的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总结其中问题的基础上,对其解决措施进行论述具体如下所述。

1 我国气象防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政府的大力支持

目前,雷电灾害造成的严重后果已经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在防雷工作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防雷工作的关注度逐渐下降,重心发生了转移,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招商引资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上。这样,气象防雷工作的发展就只能依靠社会力量,相关规范得不到有效落实,严重制约了气象防雷的健康发展。防雷工作并不是个人事业,也不只是某一行业的事情,其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但是由于缺乏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持续性发展的后劲乏力。

1.2 人们的防雷意识有待提升

我国的气象防雷工作主要是由相关事业单位负责完成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相关人员的防雷意识较为淡薄,导致他们并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在防雷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方面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甚至还出现了不合格的设备。还有部分单位甚至完全忽略了防雷工作,管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执法工作漏洞连连。另外,由于缺乏足够的防雷意识,导致被管理对象不愿意服从管理,也增加了执法的难度,严重影响了气象防雷工作的实施效果。

2 雷电频发季节做好气象防雷工作的主要措施

2.1 增强人们的防雷意识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要做好气象防雷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转变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大众对防雷的认识,加强他们的防雷意识,充分认识到开展气象防雷的重要性。首先,气象部门的领导者要积极转变思想,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摒弃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综合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加大防雷工作的宣传力度。其次,对内部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教育和培训,对社会大众则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方式进行宣传。当雷电灾害出现后,要在第一时间内,让大众了解其具体情况和发生的原因。

2.2 完善气象防雷的法制建设

一方面,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培养严格执法的意识,充分认识到自已的权利以及义务,自觉履行职责。另一方面,在开展气象防雷工作时,上级部门也需要履行好自己的监督职责,督促工作人员及时改进不足,提高气象防雷工作的成效,同时为气象防雷工作的宣传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人员在气象防雷的执法工作中,还应该加强与消防和安检部门之间的联系,相互配合,建立协作机制,对气象防雷检测、规划与建设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从根源上解决各项问题,保障安全生产。

2.3 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气象防雷工作的主要是由人来执行和完成的,所以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责任意识的高低,会对气象防雷工作的开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此,提高气象防雷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促进该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定期举行培训与教育,加强气象防雷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教育,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组织大家进行集体学习和讨论,加强与其他兄弟单位的合作和交流,为他们提供更多提升自己素质的平和机会。第二,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包括防雷装置的设计、防雷施工、防雷竣工验收等环节,这是确保检查工作科学性的基础。这就需要每一个工作人员掌握全面的防雷知识,积极参与学习与培训,提升防雷技术可操作性。

2.4 强化防雷管理,扩大业务范围

采取科学的措施强化气象防雷的管理,可以扩大其覆盖范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气象部门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内部的组织结构,建立专门的计算机场地检测部门、防雷图纸监审室以及防雷电装置检查部门,对每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划分,每个岗位要实现责任到个人,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如果相关部门无法履行自身职责,适应气象防雷的需要,应该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对应的措施解决。另外,气象部门还应该及时添置设备,积极利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制定出完善的基础规范,不断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2.5 严格控制防雷技术的风险

在雷电频发季节开展气象防雷工作时,要做好易燃易爆场所的防护工作,提前制定紧急预案,严格按照相关的流程完成工作,提高执行的规范性,及时对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马上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同时,进一步扩大电子信息的利用率,按照规范进行执行,在雷电频发季节中,需要尤其注意到各类电子设备,定期对设备的运行进行评估,检查是否存在雷击风险。

2.6 增加气象防雷的技术投入

气象站的湿度、温度等气象要素信号需要通过传输线汇集,为了保障这些参数的准确性,在遥测信号线缆位置禁止采用电涌保护器,需要将观测地网与信号箱相连,保障信号箱接地准确性,对于输出线,需要采用金属线槽进行屏蔽,将观测场地与金属线槽首端相连,保障两端连接的牢固性。此外,屏蔽金属线槽两端,安装好信号电涌保护器,避免雷电浸入到通电线路中。

3 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的气象防雷工作对于减少雷电灾害的损失,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在近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防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其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其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政府支持力度不足以及人们的防雷意识淡薄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增强人们的防雷意识、完善气象防雷的法制建设、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强化防雷管理,扩大业务范围、严格控制防雷技术的风险以及增加气象防雷的技术投入等方面,就如何在雷电频发季节做好气象防雷工作提出了几点个人意见,旨在为提高气象防雷工作的水平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剑强,丁宗强.刍议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关键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气象,2014,11(2):45-46.

[2]朱明,丘志彪,蔡木民,等.探讨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防雷减灾对策[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30(1):90-92.

[3]杨鹏武,尹丽云,许迎杰,等.2008年云南省雷电活动及雷电灾害特征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S1):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