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安全健康论文

安全健康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9 09:22:03

安全健康论文

安全健康论文第1篇

1科学设计心理健康课程,配备专业的心理疏导教师

大学期间,学校要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到很重要的位置,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重要基础,如果一个学生虽然有着十分优异的专业成绩,但是心理健康存在很大问题,同样不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学校要在大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科学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配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安全防范教育才可以顺利地进行。

2注重提升文化教育水平,深入挖掘大学内在的潜质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大学期间的迷茫有关,从这个层面分析,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提高人文化教学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质。可以说,在当前大学教育阶段,对于学生内在潜质的开发,还存在不少差距,因此,在未来的教育发展改革过程中,应当遵循如下几点要义。第一,教育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人的一种生活过程。传统的教育知识论把教育过程看成一种单纯知识传授的过程,不仅忽视人的智慧的开发与挖掘,而且忽视人的道德的培养和养成。应试教育把学生作为纯粹客体和知识容器,获取的是狭隘的目标结果,并非智慧的过程。第二,教育是人与人的对话、沟通和理解的交往过程。教育在实现功利化和工具化价值的过程中,必然把满足外在的生存性需要而产生的适应性教育作为重点,但不能因此忽略了超越性教育。正如教育人本主义认为的,人之所以成为人,不在于人的工具价值,而在于其一般本性。它不仅要使人有富裕的物质生活,还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自由自觉的创造能力。第三,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教育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事业,是不断传承,不断创新的事业。教育伴随人类的存在而存在,引领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帮助个体不断提高和发展主体性,使之逐步地由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变为能够认识、改造和幸福社会的主体。

3提高对大学生生命、心灵的教育

加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让他们更了解生命的本质,对于生活中的困难要勇敢积极地面对。当今社会全球化迅速,各种思想百花齐放,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更多的竞争和压力,因此,高校要适应时展,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还要教育学生重视生命,加强学生的本性教育,让学生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更深的了解,“为何而生”以及“何以为生”,帮助学生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以及自信心,能够以平静、豁达的良好心态对待周围的事物,从容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怀着健康向上的心态走好自己将来的每一步。教育伴随和发展着每个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过程。教育实现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改造自己,在改善环境的同时发展自己,在和谐社会的同时幸福自己。教育的现代化从根本上讲是人的现代化而不是物的现代化。教育是人的教育,不是物的教育。教育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不是人占有物的需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

4整合资源,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机制

学生的教育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第一,学校教育。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第二,家庭教育。它能够有力地支撑学校教育,是其坚强的后盾。第三,社会教育。它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缺乏,为了解决该问题,各学校可以联合专业的心理医院开设“学校-医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心理疾患方面进行长期的防控合作,开设“学校-医院”24小时心理咨询和辅导援助热线。医院医生和心理专家担任大学的心理教育顾问,接待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专题研究,并培训相关人员,以便于更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让学生多参与活动

教师要给同学们创造集体活动的平台,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学生的心理压抑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从这个角度来讲,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还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思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缓解心理的负担,使得学生保持良好的态度和情绪,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去。一些社区义务活动、学校内部演讲比赛、辩论赛、创业计划大赛等,这些项目活动都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减少学生的独处时间,对于防范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二结束语

安全健康论文第2篇

铁路施工企业人员的工作本身是一种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职工心理上的紧张和疲劳,长此以往,就会造成铁路施工企业人员的心理压力过大。一旦职工的心理压力没有一个合适的途径去释放和调整,那么就会引发其情绪上的不安和烦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铁路施工企业人员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这种形势给职工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影响,甚至会引起一部分职工的心理崩溃,管理部门应该对此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铁路企业对于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各异性以及长期性。虽然心理健康的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但针对不同的铁路施工人员还是会表现出各异性。由于每个职工在不同的时期以及不同的工作环境的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倾向,而不同年龄段、接受教育水平不同的职工也会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心理健康的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需要因人而异,针对每一部门铁路施工人员的性格特征或者是其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的不同,产生的心理压力大小、原因都不同,应该分别制定不同的心理健康管理制度。心理健康的管理工作不能是临时的、短期的,它需要长期坚持并且不断调整管理工作的方向。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每个时期职工们表现出的精神状态与工作热情,定期地、长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对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修正职工的工作态度。

2铁路施工人员的心理健康

对于铁路安全管理的重要影响实际上,有许多基层的领导还是忽视了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尽管这些领导都意识到了铁路安全的重要性,却没有理清职工的心理健康对于铁路安全管理的内在影响。从根本上来说,铁路安全的管理还是由铁路施工企业人员来完成的,因此,加强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实际上就是在提升整个铁路系统的安全方面的管理质量。对于铁路施工企业人员来说,一旦其心理过度紧张或者过于疲劳,直接就会导致其注意力的不集中,事故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这就对铁路安全造成了威胁。铁路施工人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保证其在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一些要求较高的岗位来说更是需要职工在工作时保持专注和稳定性。同时,铁路施工企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铁路安全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人的心理健康处于一个良好的情况下,那在工作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一个注意力相对集中的状态,对于工作相关事宜的发展判断也会较为准确。而对于铁路施工建设来说,要求铁路施工企业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认真谨慎、一丝不苟,同时,也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和标准来完成。因此,加强铁路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对于铁路的安全性管理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3铁路施工人员心理健康管理的主要途径

铁路施工企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管理既能够解决职工的心理问题,同时也能够为企业营造一个和谐的、良好的工作氛围。而对于铁路工作来说,除了要推动自身不断发展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创造经济效益,最基本的是保障铁路安全。因此,加强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3.1把握职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方向铁路施工企业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整体,因此,企业的管理工作也包括了多个方面,职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作为铁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心理健康工作不能是盲目的,也不能是一概而论的。由于心理健康工作本身具有各异性的特点,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并不是指针对某个职工,而是针对某一种不良现象或是一种普遍的不良心理倾向。因此,要求负责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自身必须正面、积极,能够与时俱进。这样的领导才能够准确地把握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方向,更好地在工作岗位发挥其作用。另外,在工作方法上也要与时俱进。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人们心中是十分刻板的,并且,铁路企业施工人员长期处于高压、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紧张的氛围可能反而使铁路施工人员心理上出现抵触情绪。新时代下,对铁路施工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要进行改革、创新,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趣味性的、生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法,让这种心理辅导成为铁路施工人员繁重的工作之余一种休闲、放松的渠道,从而乐于接受这种心理健康教育。

3.2掌握大多数职工的心理健康情况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要求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在铁路施工企业中的进行必须遵照大多数职工的意愿,了解大多数职工的心理健康情况,掌握并把握大多数人的心理倾向。只有掌握了大多数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其“心理亚健康”形成的原因,了解基层铁路施工人员的心理问题所在,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处理问题,修正其错误的心理倾向,以保障铁路事业的安全运行。

安全健康论文第3篇

    论文摘要:结合目前国内职业安全、职业健康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在当前形势下,需要政府、企业、员工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1引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 )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与is09000和iso 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2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作为iso正式成员国,1995年参加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组建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特别工作小组,2001年11月12日批准了gb/t28001- 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并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科学技术、管理工具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政府对于职业安全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不断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先后出台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就业促进法》等多部保护职工安全健康工作的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投人,尤其是高危行业的安全投人。这些措施对于改善安全设施、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统计,2008年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91172人,比上年下降10.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12人,下降24.5%;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82人,下降7.5%;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182人,下降20.4%。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万起,造成7.3万人死亡,30.5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4.3人,减少0.8人。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如下:

    (1)一些地方和企业,思想上对于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这就很难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尤其是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小企业,这种意识的树立还很不够,同时受资金投人等各方面的制约,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到位。

    (2)职工对职业安全健康认识不够,尤其是那些在苦、累、脏、差环境下工作的职工,不了解什么是职业健康,企业也不对他们进行告知,有些职工得了职业病还不知道是怎么得的。

    (3)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有着很大的立法空间。目前,虽然我国有许多涉及到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一般夹杂在其他法律如《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等里面,在职业危害防治上,我国只有一部法律—《职业病防治法》。但从我国目前职业危害的现状来看,只有一部法律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和《职业病防治法》相配套的规章和标准的制定已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时刻。

3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举措

3.1提高安全健康意识,营造全社会安全健康文化氛围

    文化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安全健康文化是人们从事安全健康活动的安全健康价值观、行为标准和物态的总和,是尊重人的生命安全,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实现人的价值理念。树立社会安全健康文化理念,提高人的安全健康素质,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安全健康风气,从物质、精神两方面,从员工、企业、社会三层次,形成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健康文化氛围、舆论氛围,引导和启发全社会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和安全健康。

3.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从国家层面,加快劳动安全健康方面专业法规的立法工作,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健全各领域相关的法规、技术规程、标准,依法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健康管理行为,做好职业危害申报制度、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制度、职业卫生安全的许可证制度的建设工作,把安全生产和健康管理工作纳人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

    进一步完善经济政策,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安全科技方面的投人。通过加大科技投人来推进科技创新,从而运用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改善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健康面貌,从而使我国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健康工作能够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

3.3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度。根据目标管理原则,从企业法人、董事长等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普通员工,层层制定、分解目标,逐级落实目标责任,签订责任书。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健康管理考核标准。根据国家、部委、行业制定的《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因企制宜,制定公司考核标准。

    规定员工安全健康行为规范,《安全健康管理手册》,明确总要求、目标、职责等,为安全生产健康管理指明方向,做到有章可循。

    建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事故汇报、分析、处理、调查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等重视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将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管理中。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意识的基本方法和有效手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增强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身作则,自觉学习安全生产、健康管理相关的知识、法律,提高自身意识,将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人企业管理中,积极营造企业安全健康文化氛围,重视教育培训工作,为培训的组织、管理、资源等提供支持,确保安全生产与健康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安全健康论文第4篇

(1.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系, 湖南长沙410205;2.湖北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小学生生命安全事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生理和精神伤害,我国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并未引起重视。生命安全教育认识滞后、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缺失、增加小学生生命安全与生命机能的需要等都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从教学目标的统一性、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发展和谐社会的诉求角度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都是可行的,制定完整的教材和安全教育交流平台、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常态化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对策。

关键词: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 渗透 生命安全教育 常态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9—0007—03

基金项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级课题,编号:XYS4S07。

作者简介:1.钟小燕(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理论。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实施生命教育,以不同的名称、形式或手段开设了有关生命安全教育内容, 将生命与安全教育同体育课结合在一起, 而且相关实验研究也表明学生的运动能力不仅得到增强,而且事故发生也减少了。

生命安全教育在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名称、形式或手段呈现,大部分都是将生命安全教育同体育课结合在一起,而且相关实验研究也表明学生的运动能力不仅得到增强, 而且事故发生率也减少了。

目前, 我国的生命教育主要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程中进行理论宣传,作为特殊的教育活动尚未真正开始。生命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是加强了人们的安全意识[1],为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前提,提高安全意识,进行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教育[2]。

1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1 生命安全教育认识的滞后

我国0~14 岁儿童意外死亡专项调查显示: 在各种死亡原因中,意外死亡已占第1 位,占总死亡人数的31.3%。我国每年大概有10 万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给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生理和精神伤害,人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更多的是哀悼死者缺乏自救能力,也反映出学校和社会的生命安全教育的严重缺失。安全事故已成为学校管理工作不可回避的问题, 是生命安全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 少年儿童的生命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2006 年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建设部、交通部、文化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3 号)》,要求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2]。

目前我国生命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 学术界对生命教育的内涵、概念尚未达成统一,相关理论研究也缺乏系统性。

1.2 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传统文化教育根植于课本和教材,重视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注重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给教育者留下了不少弊端, 师生思维放不开、缺乏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勇气而习惯于循规蹈矩[3],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受到限制。

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往往表现为:缺乏处理事情的判断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等。

传统教育中,学校、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也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每年发生的触目惊心的生命安全案例,使教育工作者陷入了困惑、尴尬与无奈。

许多学校的安全教育往往只是通过一些报道, 一些知识竞赛,甚至用相关安全装置代替。有些学校的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比较简单,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而没有相应的实践操作,更没有设置相应的课程,使得生命安全教育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当学生真正面临危险时还是不知所措,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1.3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

目前,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生命安全教育主要采取以下五种方式:第一,热身准备活动,防止学生受伤;第二,教学过程中强调运动损伤的相关内容;第三,教学中对学生的保护帮助;第四,器械的安全使用方法的讲解及注意事项;第五,利用课堂对安全、健康知识的宣传和讲解。

依托“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方式很难保护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仅仅依靠空荡荡的讲座和纯理论知识的传授, 运动安全,缺乏体育卫生,体育急救等,使保护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没有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1.4 增加小学生生命安全与生命机能的需要

当前,小学生的生命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生理、心理系统发展均不完善;个人认知水平低,缺乏对风险预判能力,自我防范能力差,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更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生命安全事故。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传授生存的安全常识,使学生掌握生命发展的基本技术、技能,在实践练习中体会生命、尊重生命,培养小学生积极的生命意识,学会珍爱生命、享受生命。

2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2.1 教学目的统一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4]。由于课程的身体练习特征,以及大量的课外活动为载体。

因此,除了体育与健身课程本身具有的健身功能,体育与健康课程还能有效地提高自救能力, 避免机械外力的伤害和人身伤害。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生命安全的意识,掌握增强体质的有效锻炼方法和意外发生时救助的技能, 并能够具备应对危险的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和生命安全教育都是以体育运动为主体,最终实现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责任。生命安全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6]。

生命安全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生命,认识生命,使学生珍惜生命,培养学生建立对生活和人生价值观。通过急救技能和避险能力的学习、训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两者的教学目的具有统一性。

因此,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运动安全、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本质, 理解生命的意义和提升生命的价值。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理念,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和体能的练习,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并加以营养、健康、疾病预防、避险和其他健康教育等辅助教学。同时,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是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呈现方式的升华, 两者在教学内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3 发展和谐社会的诉求

据相关报道,2014 年岁末, 上海外滩发生的踩踏事故造成36 死47 伤的严重后果, 此次踩踏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后的应对措施都表明了国人在应对突发事故方面的知识和教育的缺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健身休闲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运动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运动损伤、运动猝死事件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的健康发展。如何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促进身体的健康是发展和谐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 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掌握安全自救、自护的技能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终身生命意识和能力。

3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渗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常态化策略

3.1 教育部门要制定完整的教材和安全教育交流平台

制定体育与健康课安全教育的相关教材, 这样体育教师就可以有章可循,有了一定理论基础才可以更好的实践。相信这一举措能为体育教师安全教育的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教育部门要构造体育与健康课安全教育交流平台, 分享一些好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供其他教师参考,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心得,为新老师能够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探讨有创意、有创新的教学内容方法。

3.2 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

首先,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生命与安全的知识和素养,加强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结合生活开发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体育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融入体育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生命安全知识。

其次,生命安全教育应依托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对体育教师进行“生命。生存安全”系列课程培训,如:“生命教育”、“如何识别危险”、“如何保护自己”等课程的培训,丰富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把“生命、生存”理论放在培训课程中,改变以往培训对运动技术和知识的“再翻抄”,把体育与健康课程打造成以“生命第一”为取向,以培养生命、安全、健康为目标,实现生命教育的广度、渗透生存能力的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赵萌,王焱森.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理念高校体育运动防护课程教学的常态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gov.cn/ziliao/flfg/2006-07/12/content_333420.htm.

安全健康论文第5篇

作为本次美食节活动的核心项目,2016中国(昆明)健康养生论坛汇集了众多健康养生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杨柳,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昆明市副市长孟庆红、王建颖、赵学农,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原北京市药监局局长冯国安,原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于春泉,原北京市工商局副局长王建华,北京二商集团董事长孙杰,北京安贞医院院长魏永祥,中国生物技术股份公司董事长杨晓明,原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国家973计划中医药专项首席科学家高思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食药养生委员会主席邵刚,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梁硕等出席了论坛,论坛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监事会主席武力主持召开。

论坛上,程连元同志代表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生活幸福的基石,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高度重视和坚定信心。

此次“健康养生论坛”,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关于打造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围绕健康养生这一主题,邀请了全国健康养生领域的专家学者、精英翘楚,共同为弘扬健康养生文化、传播健康养生理念、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出谋划策、献智献力,将对昆明发展大健康产业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杨柳会长在致词中指出,膳食营养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中饮食是中华民族养生之源、健康之本,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更好地将饮食与养生相互结合,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与2016年6月成立了食药养生委员会,通过利用协会自身优势,搭建沟通平台和桥梁,以“社区医养、课题研发、会展服务、培训技能等项目”为方向,发展食药养生健康产业。

安全健康论文第6篇

摘 要 现代教育讲究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大学生不仅要学好各门文化课,还要均衡发展体育运动。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校田径项目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田径训练的前提是保证学生的健康安全,这样才能体现出田径训练的价值,才能让大学生真正体会到田径训练的意义。

关键词 田径训练 高校 健康安全

当代高校生的生活充满了各类活动,田径训练在大学生活中也占据一席之地。田径训练在某种程度上对大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辅助功能,俗话说的好,“一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适当的锻炼能够增强人的体质。但是田径训练同时又具有风险性,经验再丰富也不能保证每次训练都不失误,都具有意外性,大学生正是年少气盛的时期,更容易出现事故,因此高校田径训练一定要在保证健康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一、高校田径训练保障健康安全的必要性

田径训练能够提高人的体质,丰富日常生活,但是训练就是对不熟练的动作不断练习,谁也不能保证训练过程中不出现任何意外。因此,如果在训练前不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训练时尽是出现意外,训练也就起不到任何意义,甚至会有害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对于高校田径训练的教师来说,不仅要对学生训练,同时还要保障学生以及自身的安全。

(一)对生命负责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再也无法挽回,高校课程中安排田径训练直接目的就是提高高校生的身体素质,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因为动作不当或者是安全系数不够而出现意外,威胁学生身体健康,那就是校方对学生不负责的态度。

(二)对社会负责

如今为了丰富各大高校之间的运动会比赛从不间断,而其中田径类项目也占据重要角色。如果平时对高校生田径训练时就注重健康安全意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良好的训练习惯,即使在参加一些大型比赛项目时也会沉稳自如,做到安全第一比赛第二,运动会也能安全顺利地进行。这样的运动会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能加强各大高校的友好关系,同时也是对社会的负责。

二、高校田径训练保障健康安全的方法探究

高校田径训练中保障健康安全的必要性可想而知,那么高校体育教师就要起到主导作用,从自身做起,在田径训练时时刻做到安全保障,高校生也要积极参与,不能与老师的要求背道而驰。老师与学生同心协力,做好各种安全措施,保障在田径训练中做到安全第一。

(一)积极宣传安全理论

体育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经验,还要有牢固的理论知识,田径项目历史悠久,即使是一项运动也具有原则和理论。近年来,高校中引入了田径类教学,学生刚接触时难免会对其缺乏认识,认为只是一门体育课而已,这时候老师如果不积极向学生宣传安全理论知识,学生训练时建立不起健康安全意识,那么在正式田径训练时一些小事故就会屡见不鲜。

教师要更能了解安全原则和经验,对田径训练时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事前向学生讲述清楚,例如高校每年都会举行800或1000米测试,老师就要向学生说明测试时不能张着嘴巴哈气,这样在天气寒冷时会肚子一侧偏疼,天气炎热时会口干舌燥,甚至会感冒;测试完后不能立刻蹲那,要慢走一段时间,让身体慢慢减慢速度,即使口渴也不能大口喝水,要适度而饮。高校生只有知道了这些常识性知识,才能够安全的进行田径训练,从而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

(二)积极贯彻各项安全措施

空有理论指导还不够,还要在实际训练中贯彻各项安全措施。如果只进行理论宣传而不实际指导,那就是纸上谈兵,不具有意义。也不能保障高校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健康安全,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实际带领学生训练,并在训练各个动作时都要给学生进行讲解。在每一个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方再三强调,并认真示范给学生,亲自看着每一个学生的动作是否规范,对此还要定期检查。

(三)全面了解学生体质

每个学生的自身体质是有差异的,同一动作适用于一位学生并不代表对其他学生同样适合。田径训练前老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体质进行检查,如:是否有先天性疾病,能否进行剧烈运动等。学校同样要担起责任,定期组织学生体检,这样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有备无患,才能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

(四)设立紧急医疗队

高校即使将安全保障做的再好也难免突发状况,因此为各项体育训练设立紧急医疗队是必要的。医疗队要随时准备,训练前要认真检查学生身体是否适宜训练,训练后也要再次检查以防有些学生在训练时出现了意外,但自己却不知道,这样给高校生的身体健康又加了一层保护膜。

三、结束语

高校教学中田径训练是一项重要组成,它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开展的体育运动。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安全意识,认识不到训练本身存在的各种隐患,因此为使训练能够顺利进行,高校必须加大对安全健康的保障,向学生积极宣传安全理论及相关知识,做到对学生生命负责、对高校本身负责以及对社会负责。

参考文献:

[1] 崔东霞,高慧娟,杜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安全健康论文第7篇

1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标志

1.1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基本内容与目的

当前我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职业安全健康的立法和监察、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与宣传、安全技术、工业卫生、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等。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目的是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工作条件,消除和预防劳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伤亡、职业病和急性职业中毒,保障劳动者以健康的劳动力参加社会生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1.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它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1.3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标志

2008年,在“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上,同志指出: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2]。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是实现全体劳动者体面劳动的基本前提。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其基本标志就是职业安全健康。2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国家“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安全生产严峻形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3]。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时刻不能放松。

2.1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重要性

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可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职业安全健康事关劳动者的基本人权和根本利益,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对人民群众生命与健康的威胁得不到解决,会使广大劳动者感到不满,严重时可能使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改革的目标产生疑虑和动摇。当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突然发生震动性事件的时候,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之一。人民群众的基本工作条件与生活条件如得不到改善,甚至出现尖锐的矛盾,也会直接影响稳定发展的大局。

2.2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必要性

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劳动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由于我国的劳动保障方面的建设滞后,致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从而出现了张海超“开胸验肺”、“‘苹果’有毒”[4]等事件,“要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的劳动”就要求我们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进程,要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帮扶、生活救助、医疗互助、法律援助等帮扶制度,着重解决困难劳动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让广大劳动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2.3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紧迫性

当前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形势十分严峻,近十年累计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高达120多万人[5]。截至2009年底,全国单是累计认定工伤就420万人[6]。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每年由于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概在8000亿元左右[7]。我国职业病劳动者人数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截至2010年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其中2010年相比2009年增幅达到50.3%[8]。可见,我国当前的职业病预防体系无法遏制逐年严峻的职业病爆发趋势。这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目标严重相悖。只有从中央层面高度重视,革新体制,加大投入,全面推进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才能真正地造福劳动者,提高国民幸福指数,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3职业安全健康的核心是对人力资源的保护

按照现代的观点,全面的发展应包括三个层次:社会机构转化、社会经济文化生活质量提高和财富量增加,其核心是提高人民整体生活质量。为达到这一发展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重视职业安全健康,保障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1人力资本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资本

人力资本(HCM–HumanCapitalManagement)理论最早起源于经济学研究[9]。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关于人类生产能力的崭新思路。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表现为蕴含于人身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经济学家们通过系统地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使“人”这个最活跃的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认识水平。上世纪70年代,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出台了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并将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写进了标准之中,其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力资源。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保罗?罗默提出了生产四要素的理论,认为经济长期增长取决于资本、非技术劳力、人力资本(可按接受教育时间的长短衡量)和新思想(可按专利数量衡量)。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巴罗等人运用罗默的方法进行了调查,最后得出结论说:妨碍穷国赶上富国的,是人力资本的缺乏,而不是缺少有形资本。

3.2我国急需加强人力资源保护工作

一方面,我国当前劳动力大量过剩。在今后几年里,我国城市每年待业的人数在2400万左右,而城市每年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1100万个,缺口约为1300万[10]。由于劳动力大量过剩,从而形成人力资源买方市场格局。大量用人单位用较低的工资收入和不良的作业条件使用劳动者,造成了劳动力的不安全状态,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另一方面,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我国加快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脚步。据统计,未来10年我国18-22岁的人口将减少4000万人,而在20-40岁之间,中国人口更是减少1亿-3亿。据专家预测,未来我国劳力缺口达到1亿以上[11]。无论从重视当下人力资源质量的角度,还是着眼于未来人力资源数量的角度,我们都急需加强人力资源保护工作。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财富,人力资源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和发展高度。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存在着职业安全健康保护不足和远景堪忧等重要问题,加强人力资源保护刻不容缓。

3.3职业安全健康的核心是对人力资源的保护

职业安全健康的核心是对人力资源质和量的保护。对劳动者的关心和培养,让劳动者全面、综合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片面追求物质产品的丰富,忽视对劳动者的保护,其发展前景不会理想。具体地说,职业安全健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工伤事故与职业危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作业场所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可造成劳动者伤亡、残废、疾病、丧失或减弱工作能力,导致生产滑坡。尤其是企业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因职业安全健康保护不足不得不提前退休,而培训新工人又需要一定的时间,企业人力资源体系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命力。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力资源的保护。

4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全面提升人力资源保护战略

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升人力资源保护战略,树立“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确保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4.1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

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应该立足于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力度[12],根据不同地区企业的类型与特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重监管企业与用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以及工人的保障情况:一是企业与员工间是否签订劳务合同并参保相关的工伤保险;二是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班加点审批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劳保用品发放制度及特殊保护制度;三是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的制度,如设备维修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四是企业否为员工提供了安全的生产工作环境。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相关职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经销企业的监管,促进职业安全健康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13],增强职业安全健康对人力资源的保护能力。

4.2借鉴经验完善体制

除加强监管外,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可以借鉴其他领域或者其他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完善现有的劳动保障体系[14],如完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体系[15],以完善的教育培训体制提高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水平。我们还可以建立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工伤事故受害者的治疗与补偿,让那些有没有参保工伤保险、无法认定劳动关系的工人也能够得到应有的救助。同时,还可以考虑由政府出面主持或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类似于行业协会的专门组织,其组织形态以机构或公司形式存在,将地区的流动工人吸纳进来作为员工,与之签订劳动合同、为其参保社会保险,使用高级的防护设备。形成一支技术含量高,防护措施完善的施工工作队伍,既解决了工人劳动关系不固定的问题,又使其获得劳动者应有的保障与权益,从根本上防止了工伤事故的发生。

安全健康论文第8篇

1.机制创新。突出“责任关怀”,推动职校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中心,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关口前移,纳入课程体系,细化技能安全操作规程,形成融企业安全文化的6S教学管理模式,改进评价体系,将行业安全标准融入课程,推进职业安全资格证书准入制度。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被省教育厅纳入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和“五课”教研、“两课”评比范围,为全省职校大面积普及与应用提供了保障;《关于制定江苏省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条例的建议书》被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为“地方立法方面的提案”,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2.架构创新。系统构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体系”,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开发、授课计划、教学组织到考核评价的各个环节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实现了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教育全覆盖,即覆盖全体学生、覆盖教学全过程、覆盖职前职后。绘制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教育“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目标全图,从科学性和教育性双维度构建内容体系。

3.内容创新。成果汇聚19所职校群体智慧,组建跨校际、跨专业教科研团队,主持完成了5项省级课题研究,发表了88篇专题论文。构建“防―控―治―护”“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研发首本“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立项教材《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创建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精品课程,建立全国首个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资源网站学习平台。

2008年6月,项目组结合江苏省公民教育项目课题“学生在工学结合实习岗位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问题实践研究“,率先开展职业伤害研究,以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开展学生在实习岗位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调研。2010年8月,教育部决定在全国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教职成司函〔2010〕130号文件)。同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江苏省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方案》,省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教科研中心组(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牵头学校)组织19所职业学校开展研究与实践:一、二年级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教学实践,每周1~2课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通过情景体验、互动对话,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基于工作情境的实践训练实现安全操作无缝对接,完成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知、情、意、行”的完整学习过程。近4年来的职校毕业生、安全培训学员、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反馈表明,学生在企业安全意识强,能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企业认可满意度超过90%。培训基地依托国家安全二级培训资质,每年为企业、社区开展安全技术培训8000余人次,累计培训5万余人次,近三年连续获“江苏煤矿安全培训先进单位”称号。

项目组围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通识意义、行业意义、岗位意义,紧扣岗位特性和职校实际,根据2012年最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方面“知识、技能、思维、习惯、文化”五要素内涵,构建岗前“预防”、岗位“控制”、事后“应急”、权益“维护”的“防控应护”“四位一体”课程体系。研发教材《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涵盖职业健康与安全法规、职业健康、职业安全、个人防护4个模块29个话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和岗位实际,还开发了补充教材《珍惜安全,远离危险》、专业教材《矿井通风技术》《矿井瓦斯防治》等。开发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项目“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精品课程资源。搭建了全国首个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目前,全国有16所职校正使用该资源,发挥了课程示范辐射作用。

该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和实训基地为阵地,以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依托“人人通”“云课堂”等现代教学手段,突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方面的“前知识”“前概念”,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将“事故案例”“情景导入”贯穿“探究与实践―知识拓展―综合演练―综合评价”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预判、分析职业岗位存在的潜在风险,形成自觉遵守职业健康与安全法律法规,强化职业健康安全与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推进校企紧密合作,成立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中心,完善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制度、细化实习实训安全规范与规程,开发符合行业、专业岗位特点的安全实习手册。引进企业安全文化,在实训教学中形成了“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的6S管理模式。建立安全体验馆、自救器训练室、创伤急救训练室、电气安全实验室等9大安全实习实训基地,每学期为3000多名学生提供安全技能体验。还将行业安全标准融入课程,推进职业安全资格证书准入制度,安全上岗证年通过率达98.8%,提高实习生的安全修养,让职业健康与安全意识融入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该项成果着力破解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为何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难题。

一、破解为何教:明确方向,列入方案

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应涵盖职业健康与安全法律、职业病预防、生理性伤害防控、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等层面。亟须将其作为一门课程列入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关口前移,进入课堂,融入活动,渗透专业,引入岗位。

二、回答教什么:研发教材,开发资源

根据国家最新《职业病防治法》和教学实际研发教材,内容包括职业健康与安全法规、职业健康、职业安全及个人防护4部分29个模块,既有通用模块,又有结合专业大类的专业模块。建立全国职业健康与安全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开发知识点积件数162个,PPT162张,测试习题205道,及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精品视频、主题教育活动创新设计等原创性资源,服务教学。

三、落实如何教:全面覆盖,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