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8 15:01:04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第1篇

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以国外的经典音乐为例进行教育,让学生领略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音乐水平,并引导学生挖掘其蕴含的意象。利用国外的经典音乐进行教育,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教育素材,也降低了我们教育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在具体的实施中,可首先介绍一下音乐的创作背景,然后再进行具体的演奏教育,并在演奏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音乐曲调、节奏来挖掘音乐所要表达的意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鼓励学生独自进行音乐的演奏练习,然后学生在演奏中自己总结音乐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意象,继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解力。学生的理解力上升了,对音乐的感情脉络将把握得更加准确,其演奏的音乐也就越容易感染他人。不过,最开始的曲目不应过难,因为过难的曲子既谈不好,也没有精力展开联想,要采用循环渐进的教育手段。

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既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升学习兴趣的关键。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吸纳式学习向主动学习、探索式学习转变。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自制力、认识水平有限,如果在音乐教育中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会很快散失,而课堂的设置是音乐教育的重点,所以课堂的设置要注重趣味性的提升。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轻松愉快、互动性强的音乐进行教育,吸引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老师可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即兴改编,把学生熟悉、感兴趣动作和音乐融入到音乐教育中,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育活动的热情,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运用音乐教育能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避免单纯经典教育案例带来的枯燥感。

三、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第2篇

进行有声乐谱教学,在使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同时,还要将传统音乐教育运用到中小学音乐教育当中,以作为音乐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当乐谱在播放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发现有音符播放错误的时候,就会想音符修改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将鼠标修改操作展示给学生。用鼠标选种错误的音符,对音符的时值修改之后,再点击播放,以确认音乐是否能够播放正确,修改完成的乐谱要及时保存。在音乐软件的菜单中有多种保存格式,通常会使用默认格式,很多学生喜欢将文件保存为MP3格式,以便于随时播放。在文件菜单中,还有MID格式和MUS格式以及各种图片格式。为了能够让学生熟悉修改和保存操作,音乐教师需要对于每一种保存操作都演示一遍。

二、运用现代音乐对于有声乐谱教学进一步探讨

为了促进音乐教学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可以设计探讨式问题,让学生展开合作式讨论。将有声乐谱教学以欣赏课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以《幻想曲2000》为例,这部音乐是迪斯尼动画大师们所制作的动画片中的插曲。在教学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动植物的精彩动画表演,让学生通过欣赏动画来体会这不朽的乐章。学生聆听计算机所演奏出来的音乐,特别是发出学生所熟悉的电子琴声音,就会在计算机与电子琴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教师在播放过音乐之后,让学生明白通过MIDI协议,就可以在电子琴与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处理。此外,计算机会运用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电子琴演奏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录下来。音乐编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编辑、保存。教师对这些操作都可以进行演示,以让学生熟悉音乐的编辑和保存的功能。如果采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音乐智能演奏一遍,无法对正误进行比较。而使用计算机进行音乐教学,可以监听任意的音轨,并能够将音乐播放出来。启动Cakewalk音乐程序,就会出现主界面,各种重要窗口都呈现出来,教师要边操作,边讲解。针对乐曲的内容,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运用计算机网络查找资料,根据所获得资料整理思路,以引导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延展。学生运用多媒体查阅资料的过程,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并逐渐地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对课堂教学内容以深入理解。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中学生音乐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围绕着教师的问题独立学习。数字化音乐教育的授课程序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当学生的个体选题确定下来之后,通过学生自主学结出学习成果,针对信息反馈作出教学评价。

三、小学数字化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

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优化教学,为音乐教育搭建了合作学习的平台。传统的音乐教育只对学生的听觉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上较为单一,以被普遍使用的教学工具钢琴、电子琴或者是录音机等作为辅助工具。信息多媒体技术被引入到中小学音乐教育当中,使虚幻的音乐形象通过动态的画面、声音及文字合成为一体,给学生以新的感受。以识谱教学为例,采用打谱软件操作,可以将音乐的乐谱识别与音乐之间形成对应的关系。教师通过这样的有声教学的方式,会对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并全身心地融入音乐当中。

四、结语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民族文化;民族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41-02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它经过世世代代的继承发展、演绎而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包括了哲学宗教、语言文字、道德伦理、文学艺术、文学典籍、民族音乐等方面。民族音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大地上的各民族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音乐,包括了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音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等形式。民族音乐一般主要产生于民间,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在小学中开展民族音乐教学,这对于传播民族精神、弘扬名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民族音乐启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知

民族音乐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共同创造的音乐文化,它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感情表达,通过此种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和愿望,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乡土气息,由于贴近劳动人民的生活,所以为他们所接受和喜爱。中华民族音乐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撑,激励着国人在民族文化的指引下坚强前行,已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在音乐教育中,向中小学生讲解和传授民族音乐的过程实质就是对民族文化进行宣扬的过程,也是让小学生对它认知的过程。例如,现在我们在音乐课中,安排有“民族文化”主题,向学生介绍中国各地的民歌,为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提供了平台。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和效率,学唱前可以让学生了解这首歌的社会背景、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相关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如唱《茉莉花》时,我就先向学生介绍其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在阔步向前,让学生在歌唱时更能体会此民歌的独特魅力。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域都有各自独特的绚丽文化,通过不同的民族音乐让学生感受各个地域丰富多彩的文化。

此外,我国民族音乐中还包括一些传统的民族乐器,如琵琶、唢呐、笛子、胡琴、笙等,小学音乐课中,加强对这些我国民族声乐知识的讲解和演奏,对于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民族音乐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在我们的民族音乐中,蕴藏着民族气魄、民族气概、民族感情等,它凝结了各族人民的智慧。民族音乐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对于中小学生有着一系列积极意义,它促使中小学生在坚韧顽强、自信向上的民族精神的指引下燃起爱国情怀,在青少年时期增强自身的民族意识。

当前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应将民族音乐和民族精神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民族精神的魅力,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如在演唱《黄河大合唱》时,可以通过讲解、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如临其境般感受到船夫们与大风大浪搏斗的激烈场面,感受到我国人民艰苦顽强的精神;在演奏《狼牙山五壮士》时,先通过电影片段给学生还原一个当时的情景,让学生在演奏时,用自己的真情去演绎出五壮士英勇善战、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从内心深处表达对先烈们的敬意。总之,在民族音乐的学习中,要让学生从内心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让学生从这其中深刻体会到一种无法抗拒的中华民族精神;理解歌曲中所包含的中国华夏儿女的民族感情,让学生自己去认识作品的内涵;在音乐作品的学习中,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学习我国中华儿女视死如归、前赴后继、英勇顽强、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将音乐作品与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向先人学习的动力,使之怀有拼搏向上、不怕困难、热爱祖国的坚定信念,让他们具有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三、民族音乐树立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显得更加频繁,在教育学生汲取他国优秀文化元素的时候,也会被一些不良因素干扰,让他们无法分辨“好”与“坏”,不能积极有效地对待周围的事物,缺乏正确的人生观。我国民族音乐以其丰富的内涵被认为可以“正身行”。因为高尚优美的音乐蕴含着一定的高尚情操和情怀,它独特的声情并茂艺术形式对于塑造小学生的灵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够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升华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灵起到净化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具有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此外还能够提高他们对“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的分辨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此外,高尚的音乐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塑造良好的性格和陶冶高尚的情感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生《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时,通过独唱、混声合唱、男生合唱、女声合唱等多种演唱方式,去表达出气势磅礴、展现出我们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精神,流露出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给人一种向往真善美、战胜苦难的信心和力量。让民族音乐以其超强的正能量去感染学生,让他们产生一种正义的、高尚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充满了对人生美好的向往,对生活和整个世界充满了挚爱,增强自己为之不懈奋斗的力量。

四、结语

如今,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已经明确指出,小学生需要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这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大高校和美体已开始重视这一问题,众多社会学者也呼吁社会要给民族音乐更大的支持和发展。但是普通基础音乐教育才是民族音乐发展的基石,所以,发展民族音乐,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应从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做起。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第4篇

一、挖掘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二年级教唱《卖报歌》一课时,我首先介绍这首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挂图、配合音响,讲述旧社会上海报童饥寒交迫的生活,揭露了旧社会民不聊生,腐败黑暗,广大人民对光明中国的向往,通过这首歌的学习,激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强烈的爱和对反动、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的恨。在学唱《只怕不抵抗》一课时,首先向学生刻画了“手拿小刀枪,冲锋到战场”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儿童的形象,揭示了歌曲的主题:“不怕年纪小,只怕不抵抗”。为了突出这一主题,出示图片,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批驳卖国投降的不抵抗政策,赞扬了爱国儿童的抗日精神,学生在演唱时活泼中带着刚强、天真中显露严肃,在学生的心灵中激发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在欣赏《抗敌歌》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谱写的这首歌,是我国最早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合唱作品,把“几万万同胞”作为“中华锦绣河山”的“主人”加以歌颂,并把挽救祖国危亡的希望寄托在全体同胞的“奋起”和“团结”上,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表达了中华儿女抗战必胜的信心,使学生懂得我们今天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强盛。

二、情景渲染,激励儿童的民族自豪感

在欣赏我国的民族音乐和民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优美动人的民族音乐旋律,使学生充分了解存在我们民族音乐宝库中大量的音乐财富,强烈的民族自豪将会油然而生。《国歌》是一首雄壮、高昂、激人奋进的歌曲,教学中,通过教师讲述这首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结合周一升旗仪式,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手捧奖杯、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激动人心的场面,激起学生的满腔热情,点燃孩子们心灵中热爱祖国之火,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播种理想,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

在教唱歌曲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如你的理想是什么?长大以后干什么?你的理想怎样才能实现?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同学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战士,保卫祖国。”有的同学说:“我的理想是像妈妈一样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树立远大的理想,牵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胸怀大志、具有远大理想的孩子们,将会踏入美好的未来。

四、艺术活动,进行集体凝聚力教育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第5篇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农村学生的数量也是尤为庞大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农村教育有着尤为重要的推动作用。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就我国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来看,由于我国音乐教育在农村起步比较晚,所以小学生的音乐基础比较差,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并不可观。因此,改进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是教育工作者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1.教育观念落后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观念都相对严重落后。有些小学将升学率作为教育目标,从而忽略了小学音乐教育,在小学生的学科中音乐课被划分为所谓的副科,大部分音乐课都被语文课、数学课所占据,有些农村小学的小学生几乎没有上过音乐课。有些小学虽然设置了音乐课,但是音乐的教学观念还存在很多误区,比如有些教师的音乐教学以教学生们唱流行歌曲为主,并没有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进行系统专业的教学。还有些教师将音乐课作为学生们的自习课,音乐课如同虚设[1]。这种种现象,都是由于音乐教育观念落后,没有音乐教育意识所导致。

2.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农村教学条件较差,并且发展平台较窄,所以大部分年轻教师都不愿意都到农村学校发展。就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而言,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引进了不少音乐专业的教师,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影响,再加上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很多教师都会选择跳槽或者改行[2]。就目前而言,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严重缺乏专业音乐教师,由于音乐教师严重不足,所以很多小学的音乐课都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教学。兼职教师更没有先进的音乐教学观念、专业的教学水平,所以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也只是止步不前。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改进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

想要学校转变音乐教育观念,首先就需要学校对小学音乐教育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各级领导应该加强小学音乐教育的宣传,促使我国农村学校、教育工作者、家长、学生都能高度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思想观念,才能有效解决制止小学音乐教育的突出问题。首先,农村教育部门应该将小学音乐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上,积极关心和支持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挥发展。其次,学校要积极响应相关部门的教育要求,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高度重视学生的音乐课开展,只有学校能够将音乐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来看待,教育工作者才会积极投入到音乐教育中。

2.增强师资力量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师资队伍到各大专业音乐学院中进行培训,以此来提高小学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另外,学校应该引进一些专业的音乐教师,专业的音乐教师具有创新的教学理念、专业的教学水平、丰富的教学方法,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同时,学校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来留住专业的音乐教师,比如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薪资待遇和生活条件。在很多偏远山区学校中,有大量的教师选择到山区进行支教,这种行为并不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待遇,而是他们有一种奉献精神,因此,農村学校也应该积极宣扬这种精神,促使农村音乐教师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3]。当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队伍力量越来越强,音乐教育的专业水平也能得到质的提高,进而促进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3.加强音乐资源配置

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条件和教育条件都比不上城市学校,所以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条件也非常差。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学校只有有了专项的资金,才能有标准化、规范化的音乐教育。对于相关部门的资金投入,学校要做到专款专用,将投入的资金贯彻落实到音乐教育中,比如购置齐全的音乐乐器、聘请专业的音乐教师、购置丰富的音乐教材等。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设施、教学环境、学习氛围等得到了提高,进而也能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促进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不断发展。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第6篇

一、从备课入手,渗透德育教育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低年级的《国旗 国旗真美丽》《劳动最光荣》;中年级的《咱们从小讲礼貌》《小酒窝》《我们多么幸福》;高年级的《拍手 拍手》《明天会更好》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可爱的家》《保护小羊》《大鹿》《榕树爷爷》《永远是朋友》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劳动最光荣》在学唱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体会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的深刻含义。《国旗 国旗真美丽》从歌唱的角度和字面的意思就知道孩子们从小要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怀,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在各种课型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音乐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教材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体裁广泛,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內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在教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让学生先听,感受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新时代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学生演唱时要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都是好朋友》《南瓜和冬瓜》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和睦相处,而整个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歌曲《游子吟》是一首表现母爱的颂歌,通过熟悉的诗词亲切真纯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此曲以其动人优美的旋律,饱含深情的演唱,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与歌颂,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教学效果毋庸置疑。

在进行综合训练的视唱教学时,要注意在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视唱时,就要告诉学生演唱音符也要带着情绪去唱,在高音部分就要轻柔而明亮,在低音部分就要深沉而浑厚。使学生既掌握了正确的演唱的方法,又激发了音乐兴趣,陶冶了情操。

音乐知识的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心理的感受同等重要。例如我们在对各种音符的介绍时,如果简单告诉学生音的长短,学生不容易理解,而我们引导学生来体会音符时值长短,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它们的时值较长,会给人一种稳重,舒缓的感觉。而八分音符,比较轻快,十六分音符给人急迫感等等。把这些音符组合起来就构成了音乐的第一要素节奏。那么在音乐中节奏多种的变化组合,都会带来不同的心理反应,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反应和应变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以促进心理素质健康有效的成长。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在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

将音乐与相关的文化融合起来,把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音乐与历史、地理、体育的关系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来讲,会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第7篇

一、音乐教育的观念更新与基础理论研究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34篇,主要涉及音乐审美、音乐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研究中的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与音乐教育实践等问题。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一文认为,审美活动是生命情感解放的根本途径,通过音乐审美教育的方式寻求人的审美发展、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任恺《基于“相册”的动力学习范式与艺术学习中元认知的形成》探求了艺术学习中“学习主体――‘相册’――学习客体”的新学习范式。该专题的论文还有杨立梅《以大艺术教育观建设基础教育中的“艺术学科”》、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张媛《浅谈音乐教育与青少年EQ的培养――从青少年心理问题看音乐教学》、郑斌《激发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策略实验研究》、宋蓓《格式塔心理学对中小学音乐综合课的启示》、黄丽《试论我国推进创造性主题音乐教育的几个维度》等。

二、音乐教育的文化与历史研究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14篇,主要涉及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文化传承及中国音乐教育历史研究等问题。谢嘉幸《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大陆学校民族音乐传承》一文通过“传统文化”、“现代教育”与“后现代传媒”三个概念,透视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大陆学校民族音乐传承问题。文中指出要解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问题,唯有将文化与教育两方面统一于学校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使命。余丹红《文化守望与全球视野――论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一文通过对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的分析,阐述了该教材中蕴含的全球化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守望姿态的完美结合。这一专题的论文还有马东风《中国原始音乐教育的意识与形态》、林琳《哈尔滨早期俄侨音乐教育研究》、金世余《我国近代教会学校音乐教育之影响管窥》、罗琴《中美音乐课程标准比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张斐《文化传承与认同中的音乐教育》、郭洁《论文化与人类发展和音乐教育的关系》、李红蕾《“母语”的回归――浅谈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李望霞、赵昕《在国际交流中直面中国大陆音乐教育问题――音乐教育研究问题的国际论坛交锋》等。

三、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27篇,涉及基础音乐教育、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等问题。金亚文《我国基础教育音乐教学大纲的发展回顾》一文通过回顾基础教育音乐教学大纲的发展历程,得出启示:在纵向上思考,是对历史经验的继承与革新;从横向上梳理,是对国外经验的参考和借鉴。李冠莲《有关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预设与生成的辩证思考》从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方面入手,分析、反思现行音乐教学中出现的某些偏颇,探求导向有效生成的种种途径。本专题论文还有方楠《走进网络社会的高等音乐教育》、孙梅《网络音乐资源的缺陷与教育对策》、刘琨《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新课改背景下城乡基础音乐教育发展之比较》、黄文翠《“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彰显――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两个不同版本的取样分析及比较研究》、钮小静《基础教育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陈栋《国乐飘香飘香国乐――论高师民族乐器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费邓洪、费茸《我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不可忽视的内容――音乐的数学性》、许冰《论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在社区音乐教育中的开发利用》、梁莉《浅谈音乐课程综合理念的本质与实践模式》等。

四、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42篇,是所有参会论文中数量最多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音乐教学实践的研究始终是最受音乐教育工作者们所关注的研究课题。郁正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音乐课目标教学实验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一文依据教学论的基本原理,提出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学经验基础上,立足国内众多的实践模式中抽取出共同的、最能体现目标教学本质特征的、具有多种应变能力的结构因素和结构方式,组成最一般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音乐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形式。陈雅先《略论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一文通过对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考查,使音乐基础课教学工作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决策依赖的是哪一些心理学原理,以便更有效地解决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问题。本专题论文还有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陈玉丹《在〈音乐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发展学生音乐智能的策略》等。

五、音乐教师教育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27篇,主要针对我国音乐教师的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中外音乐教师培养比较等展开探讨。周世斌《我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现状之虞――从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引发的思考》一文以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先驱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为借鉴,提出“素质教育的实施,决不意味着精英教育从教育舞台的退出。两种教育模式必将是互为依托、相得益彰,形成民族和国家教育发达、人才辈出所需之坚实金字塔”的观点。代百生《德国的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对德国音乐教育专业的三种形式――普通学校音乐教师教育、专门音乐教师教育以及音乐教育学理论专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可资借鉴的方式与方法。本专题论文还有蔡世贤《音乐教师教育的重要构件――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迎《苏格拉底“助产术”对我国音乐学研究生教育的若干启示》、尹爱青、金顺爱《“尊重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王昌奎《试论高校〈钢琴文献与教法〉课程的性质与教学模式设计》、孙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元学习能力的培养》、李飞飞《从课程对比看音乐教师的培养》、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文化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吕志芳《对音乐学专业应届硕士研究生学习方法的几点思考》、张小鸥《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考――参加第27届国际音乐教育大会有感》等。

六、音乐教育研究方法与国际音乐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9篇。其中,涉及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论文3篇,涉及国际音乐教育研究发展趋势的论文6篇。马达《行动研究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论述了行动研究的内涵、特点和实施步骤,并根据音乐教育的特点,阐述了行动研究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郑卫新《从方法论角度探讨我国音乐教育学研究》通过对我国部分音乐教育研究文献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分析,阐述了音乐教育研究必须注重方法论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专题的论文还有马力《在“方法”的岔路口徘徊――对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学解释学思考》、冯洁《马来西亚第27届ISME大会的创造性教学教育观――对创造性教育论文及实践的评述》、吴珍《从〈2020视野〉展望美国音乐教育价值的新理念》、宋裴裴的《跨文化对话中的传统音乐――15届国际学校音乐教育和教师教育研讨会初探》、王丽莉《色彩斑斓的民族音乐教育――印度音乐教育一瞥》等。

七、其他方面

此次大会还安排了三场重要的学术报告,这三场专题报告分别是:来自美国的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前主席BennettGary博士的《音乐教育的全球展望与评价》,美国纽约大学音乐表演艺术系主任、著名的实践哲学的倡导者David J .Elliott教授的《实践的音乐教育》,香港教育学院体艺系主任梁信慕博士的《教育改革中的技术与本土化教学:音乐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新趋势》。三位国际音乐教育界专家的到来使会议具有了国际性的对话色彩。

在大会专门设置的workshop的教学实践研究会场中,许卓娅、李妲娜、杨立梅、郑莉、余丹红等分别就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学、综合艺术课堂教学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课题作了精彩的现场教学示范。

音乐教育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年轻的新学科,1990年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成立后,在曹理教授等一批音乐教育学者的带领下,平均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性音乐教育学科研讨会,这些研讨会有力地促进了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成果。2004年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吸纳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学学会为团体会员,同年8月两个学会第一次在大连联合举办全国音乐教育学科研讨会,本次长春会议是两个学会第二次的合作。从本次研讨会收到的论文来看,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较前几届研讨会有了一定的提高,拓宽了研究领域,运用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从新的视角看问题,特别是在音乐教育文化、音乐教学实践、音乐教师教育等研究领域出现了一批较高质量的论文。近年举办全国性音乐教育学科研讨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关注国际音乐教育研究发展动态,本次会议邀请国外音乐教育专家介绍当前国际音乐教育发展情况,使与会者获得不少新信息。本次大会还有一个特点,即来自全国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共70余人参与了会议。研讨会为研究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会议期间召开了研究生座谈会,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部分研究生导师参加了座谈会。与会师生就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及研究生培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次大会还评选出第三届全国音乐教育优秀论文。

从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紧密联系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已取得不少成就,相信此次长春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第8篇

【关键词】高师音乐专业 执教能力 策略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师资力量,我国要实现中小学音乐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音乐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优秀的音乐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执教能力。那么该如何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的执教能力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论述当今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执教能力的现状与不足,对提升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执教能力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毕业执教现状

笔者通过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的调查,对现今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执教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和总结。目前,高师音乐专业毕业学生执教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未能及时做好角色转换

大部分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只重视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登台亮相机会的争取,忽视了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音乐专业毕业生在步入教师职业后,不能及时调整好自身的心态,常把学生时期的一些不良习气带到工作当中,遇到问题不愿意向有执教经验的教师咨询和学习。同时,对音乐教学缺乏积极性,把音乐教学当作“形式”来完成,在每个星期一两节音乐课的情况下对课程也是敷衍了事,缺乏教学自信和学科自尊,对音乐教学缺乏必备的热情。

(二)综合素养不全面

当前许多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素质状况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一直以来,高师音乐专业的招生模式都是重专业轻文化的,这造成了学生文化知识结构单一。由于少部分音乐专业学生对国内外的音乐文化了解甚少,无法正确分析音乐作品所体现的民族风格和情感内涵,导致演唱和演奏作品时,无法诠释好作品的艺术魅力,甚至会出现曲解作者原来的意思的情况。

(三)执教能力欠缺

执教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指教学基本功,教师拥有扎实的基本功能有效转化为课堂教学能力,使课堂教学过程达到全面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存在着忽视教案的准备、缺乏教学设计的能力、课堂节奏把握不当等方面的不足。

音乐专业毕业生初任音乐教师时,因为教学实践经验不足,知识构建不全面,语言表达能力弱,很多时候仅仅是拿着课本在念,需要自己表达时往往不知道下一句该说些什么,常常出现沉默的尴尬场面。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学经验不足,在课前尤其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教案来指导教学的流程,减少失误的发生。然而少部分音乐专业毕业生认为音乐课堂仅仅是欣赏音乐与视频,不需要讲解太多复杂的知识,于是忽视了教案的准备工作。

音乐专业毕业生刚走上教师岗位上音乐课,即使课前做了非常全面和细致的准备,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仍会出现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对课堂节奏掌握不准,处理不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的关系。音乐课堂只局限于讲授简单的知识,缺乏合理的创意与构思,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体会音乐的情感内涵,从而减弱了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二、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技能

当今的音乐教师正处在音乐教育改革的转型时期,新的教育理念要求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必须努力成为一名综合素质全面的音乐教师。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地。笔者认为,为了使每一个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都能完成好音乐教学,高师院校应注重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扎实的专业能力

音乐是一门强调技能的学科,它要求每一位从事音乐教育职业的工作者都应当拥有扎实的专业能力。音乐专业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专业能力:

1.歌唱能力

歌唱能力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的演唱应当是优美流畅、富有情感表现力的。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以充满情感表现力的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觉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体会和表现歌曲的风格和情感,帮助学生学会自信、大方地演唱音乐作品。

2.舞蹈编创能力

舞蹈是高师音乐学生的必修课,是“能歌善舞”的体现。舞蹈编创能力要求音乐教师不仅会跳、会教还要会编。如今许多中小学校都会在重要的节日举行联欢晚会,音乐教师要有能力选拔舞蹈人才组成校文艺队,教学生一些舞蹈身韵和基本手位、基本步。有演出需要时能尽快编排舞蹈,组织好每一次演出。

3.乐器演奏能力

乐器演奏能力同样是音乐教师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音乐教师在吹、拉、弹中至少要会一种乐器演奏和伴奏能力。在许多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钢琴和电子琴是最常用的乐器,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具备良好的钢琴、电子琴演奏和即兴伴奏的能力。教师要能够根据歌曲的旋律特征,选择和编配恰当的伴奏织体,增加音乐课的趣味性,达到创造性音乐教学的目的。

4.指挥和课外活动组织能力

音乐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指挥和课外活动组织能力。合唱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普遍存在。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学校组织建立的乐队和合唱队不断增多,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都有利于校园文化的进步和提升。音乐教师要积极学习和完善自身的指挥技能,做到完美地指挥好每一次合唱和乐队演奏。课外活动是学校普及美育的关键组成部分,音乐教师要具备组织合唱队、鼓号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的能力。

(二)全面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每个学科的教师都必须具备的教学技巧,有助于教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高师音乐专业应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哪些教学技能呢?笔者认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当具备课堂导入的技能、音乐讲解技能、多媒体演示技能、课堂管理技能等。

1.课程导入技能

导入就像一座桥梁,联系着新课的内容与旧课的内容,是开始一堂课的重要手段。有创造性、吸引力的导入技能有利于教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师在上音乐课之前应当利用音频、视频等条件设计好导入的部分,在新课内容讲解前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音乐讲解技能

是指教师运用规范的语言把课堂内容所要求了解的知识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若是具备生动活泼的讲解技能,能有效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点的印象,使学生在演唱时能够准确地诠释出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

3.多媒体演示技能

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学会运用各种多媒体辅助教具把课堂内容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全面地掌握技能。音乐教师若能正确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例如在投影仪上播放一段音乐时,适当添以优美且具有感染力的引导语言,有助于学生将自己带入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中去,加深学生的体验。音乐课堂教学演示主要有乐器演奏、教学卡片、挂图、幻灯投影等②。

4.课堂管理技能

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来维持学生的合宜行为,称为课堂管理技能。正确的课堂管理技能能有效约束学生学习的不良行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三、提升学生执教技能的策略

高师音乐教育肩负着为中小学培养音乐教育师资的重要任务,笔者根据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执教能力的现状分析,认为要提升高师音乐学生毕业后的执教技能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培养目标,突出师范性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校提供优秀的音乐师资力量。在教学中务必要强调师范性,改革传统的重“音乐”轻“教育”的模式,注重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毕业之前,熟练地掌握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技能。师范类音乐专业的教学,不必钻得太深,要注重“一专多能”的培养。同时还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强音乐教育理论课程改革力度,注重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制定“师范性”音乐教育模式。排除过于重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训练,忽视音乐教学能力培养的弊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又要让学生“会学”“会教”。

高师音乐教育的音乐课程设置,应把基础音乐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音乐教学方法的培养贯穿在所有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现在的“学”是为将来的“教”服务的。面向全体音乐专业学生,开展演唱、演奏理论课,突出师范性。合格的音乐教师应当能唱能跳能弹还能写能说,许多音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才深刻感受到,在大学时学的知识在中小学中都用不到,需要用到的都没学,以至于在中小学多姿多彩的校园音乐活动中无法适应和胜任。因此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引导所有的学生向“舞蹈家”“歌唱家”“演奏家”靠拢,不能背离了高师音乐专业的真正目标。应当引导学生区分好音乐学院与师范学院音乐系的区别,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技能和素质,将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都培养成合格的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音乐教师。

(二)重视理论教学,优化课程设置

音乐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依靠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综合知识基础。高等师范院校应当加强对音乐专业学生的理论教学,优化课程设置,为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储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1.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培养学生执教能力

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指的是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史论类课程和作曲技术理论类等课程。重点开展好基本乐理、视唱练耳、舞蹈、和声等理论课程,改革传统的不适应培养音乐教育者的落后教学模式,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在这些理论课堂上教师除了教授知识外,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去教。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如钢琴、声乐、即兴伴奏,应增加一些相关的理论课,例如声乐理论基础,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增加音乐教材教法课时,使学生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目的和任务,为了使学生将来走向教坛能对所完成的任务有了解。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范唱的能力、运用专业术语讲解知识的能力、对他人的演唱进行指导和评价的能力。

2.加强学科融合,提高综合素质

艺术不是孤立的,音乐教育也不能脱离其他学科独立存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步入教坛打好基础,就要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重视其他学科的作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例如在教学中大力加强音乐理论课程与历史、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帮助自己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音乐知识。

(三)强化实践演练,提升排练能力

教育教学理论必须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验证,从而转换为教学技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应当在课余时间多增加一些实践活动课。师范院校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理论知识,还应增加学生的教育见习和观摩的机会,例如定期组织教育教学模拟试讲,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站在讲台后就应当把自己当成一名教师,大胆实施教学,管理课堂;同时还应经常带领学生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观摩学习或组织学生看一些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吸收前辈授课的优点,并充分了解中小学音乐课的教课方式和特点,为学生将来做好教育实习以及毕业后进行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名真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有能力教好每一堂音乐课外,更应该具备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一直以来,音乐专业的学生都是在教育实习期间才能参与教学实践,得不到较大的锻炼和经验积累。师范院校应当给每一位音乐专业的学生提供各种独唱、合唱、伴奏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在课外组织一些文艺活动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有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独立地开展开设鼓号队、合唱队、舞蹈队等课外兴趣团队,并组织好每一场文艺晚会。

结语

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审美感知教育,有着巨大的教育和陶冶作用,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是未来音乐知识普及者、教育者中的中坚力量,因此提升音乐专业学生执教能力迫在眉睫。笔者认为,音乐专业学生应当在掌握好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了解一名音乐教师须具备哪些基本技能,在步入教师工作岗位后,要善于总结,找出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业余时间主动与有经验的教师讨论并学习前辈教师的教学优点,从而完善自身的执教能力,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做贡献。

(注:本文为《地方本科院校声乐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RKJGY1312)

注释:

①李雁等.挖掘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力量[J].梧州学院学报,2007(4).

②靳晓莉.论新形势下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J].菏泽学院学报,2011(2).

参考文献:

[1]李鸿雁.音乐剧与音乐课[J].中国音乐教育,2007(3).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2011(9).

[3]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J].中国音乐教育,2009(1).

[4]郑太年.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任友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