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资源水利论文

资源水利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7 16:41:37

资源水利论文

资源水利论文第1篇

在水资源的污染与处理问题上,政府所持的态度往往都是“谁污染,谁治理”。污染的评价标准,即企业所排放的废水或废气超出了国家明确规定的污染排放标准,反之,企业则没有对水环境造成污染,也就无需承担水污染治理的责任。但是,不超标并不意味着企业没有进行污水会废气排放,只是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而已。企业只要排放了废气或污水,就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只是生态环境在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可以进行自我消化与降解污染,才削弱了污水废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但是,必须要做好水环境的治理工作。如果每个企业都按标准进行污水废气的排放,环境的自净能力又跟不上速度,同样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因此,各部门必须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计算出更为精确的环境自净能力,减小最大排放量,降低水环境的污染。

2水价制定不合理,无法使人们意识到水资源的稀缺

我国虽然是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还是非常有限的。节约水资源是我们亘古不变的话题。在日常的生活中,每一位公民都要有节约意识,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节约水资源,循环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感化身边的人节约用水。与此同时,必须要认识到光靠公民的自觉意识还远远不够,建立一套系统的制度,对公民的日常用水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包括对企业用水的约束。在水资源的使用是否收费的问题上,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可以用到免费的水,那么每个人都会想最大限度占用水资源,这样不能更好的实现节约用水。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制定合理的水价反而是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由于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价格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此外,在水资源的产权问题上要有明确的认识,水资源是上天赐予我们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从理论上来说,水资源应该改为其所在区域的居民共同享有,但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实现水资源免费基本上还是不可能的。在我国颁布的《水法》中明确规定了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其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实际上,在我国实行的是取水许可制度和用水有偿制度,也就是说,在水资源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水价的制定以及征收标准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制定,此标准的制定充分结合当地水资源情况,供需情况以及人们是经济生活水平,因此,不同地方水资源费用的征收标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很多地区存在的差异较大。由于没有进行全国范围内的集中管理与规范,各地方在进行水资源费用征收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严重扭曲了制定水价的初衷。可见,在我国水资源所有权的问题上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3结语

资源水利论文第2篇

城市水资源不同于其它区域水资源,广义的城市水资源应包括整个城市水资源系统即水源、输水、水处理、配水以及排水和污水处理等子系统,涉及技术、经济、立法、保护、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应坚持统一规划、科学开采、合理利用,严格管理的原则。

城市用水要求质量高、水量大、水量稳定、供水保证率高,并全部为高压管道供水,供水部门一般为单一部分,所以很难引入竞争机制。城市供水水源要求水量充沛、质量好、开采费用低。一般以地下水、泉水为最佳,其次为无污染的水库水,再次为江河水。由于城市用水量大,一般本地水源难以满足,多从市外或较远的地方饮水。例如山东省的济南、青岛及鲁北各城市引用黄河水较多,烟台、威海等市引用水库水较多。城市用水量大,但排水量却不大,大量的水用过之后,变成污水排出,排出的污水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城市污水的排放也是城市水问题之一。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城市水资源问题越来越严峻,由于降水量少,补源不足,本地水源越来越紧张,从外地引水越来越困难。以济南为例,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一度造成泉水枯竭和南部山区水库水量不足,引用黄河水处理成本高、水质低劣,市民怨声载道;鲁北各市以黄河水为主要水源,前几年的黄河断流,给鲁北各市造成了很大威胁;降水量不足,使烟台、威海水库几近干涸,2000年威海市出现了严重的水源危机,为此该市不得不限时限量向市民供水,水价曾达到每立方米40元,供水形势之严峻可想而知。

目前我国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盲目开采水源。部分城市忽视水文规律,肆意开采本地地下水,造成本地地下水超采,补源困难;不经过科学论证,盲目引用邻域水源,造成邻域水源缺乏,同时影响本域补源。沿海城市地下水超采,造成海水入侵、咸水扩散;内陆地下水超采,形成大面积漏斗区,地面沉陷。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不利于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水源单一。有些城市水源单一,缺乏后备水源和辅助水源,一旦出现单一水源断流、水污染等事件,将无法应对。

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目前,许多城市尚无中水利用措施,全部为一次性用水,浪费了大量优质水源。工矿企业用水,循环水和冷却水等如不能重复利用,是严重的水资源浪费。

污水处理不力。由于污水处理成本高,许多城市忽视污水处理工作,仅有小部分的污水得到处理,整个城市排放的大量污水,对下游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对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多源取水。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各项用水量将逐渐增加,现有水源将明显不足。城市水资源系统要充分利用本地和邻近流域的多种水源,经过科学论证、合理开采、联合调度运用。要保证既要满足生活、生产用水要求,也要满足生态用水要求。开采水源,必须进行科学论证,要符合水文规律,才能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地表水开采利用率应不超过天然径流量的40%;地下水的开采利用,以不形成漏斗区为原则。

分质供水措施。由于各用水部门对水质要求不同,可采取分质供水措施。市民生活用水,关系群体健康大计,且用水量少,应优先供应优质水,如地下水。工业生产和生态用水,用水量大,但对水质要求不高,可根据需要分别供应各种地表水。沿海城市应考虑充分利用海水。供水部门应按照部门、行业、厂矿企业对水质的不同要求,建立分质供水系统。日前,山东省邹平县决定按照“充分利用地表客水,储备限用地下水,优水优用,充分配置”的原则,对县城开发区及县城规划区自来水管网覆盖区域内一切自备水源井,分三步骤予以封井或优化并网,该区域内工业用水除特殊工序外,改用去年开始运营的邹平黄河供水公司工业供水网供水,居民生活用水全部改用自来水管网供水,达到分质供水的目的。

节约用水。各用水部门要采取各种有效的节水措施,防止跑、冒、滴、漏。要大力宣传节水,强化市民节水意识,做到时时处处节约用水。

中水利用和重复利用措施。建立中水设施是提高生活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根本措施。较集中的居民区、学校和用水较大的三产企业(如宾馆、饭店等),均应建立中水设施。将一次用水进行简单处理后,可供卫生、绿化等方面使用。工矿企业,应加强循环水、冷却水等的重复利用,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应建立再生水利用系统,再生水处理后,可向水质要求低的部门直接供水,或用于回灌补源。

加强污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是投资大,直接效益低,远期和间接社会效益高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污水处理系统可视情况分别对污水进行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由于二级处理花费较大,应在其处理上给予统筹安排。个别污染严重的企业,在排水系统中必须建立一级处理系统,降低水污染程度,做到达标排放。

资源水利论文第3篇

摘要: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计算是水资源评价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用常规的方法计算不仅需要大量的有关资料,而且工作量繁杂。根据全国《水资源评价导则》的技术要求,本文结合我省蓄、引、提水利工程运行情况,以及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建立经验公式,估算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关键词: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相关分析

1概述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有一定的程度。因此,在水资源评价工作中,不仅要评价地表水资源的数量,还要搞清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为合理形利用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对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计算,通常采用的方法:一是扣损法,即选定某一频率的代表年,在已知该年的自产水量(指当地降水产生的径流量)、入境水量基础上,扣除蒸发渗漏等损失,以及出境入海等不可利用的水量,求得该频率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二是根据现状中大中型水利工程设施,对各河的径流过程以时历法或代表年法进行调节计算,以求得某一频率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上述两种方法中,选择代表年具有一定的任意性,而时历法的调节计算不仅需要大量的相关资料,而且工作量繁杂。笔者结合我省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适合我省情况,并具有一定精度较为简便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2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有关因素与河道内用水量的估算

2.1频率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具有频率的概念。区域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在区域自产水量和区外流入水量的基础上分析计算的,而不同频率的区域自产水量和区外流入水量是不相同的。因此,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也必与频率有关。

2.2水平年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具有水平年的概念。不同水平年地表水的蓄、引、提等工程措施有所不同,其管理水平、调度运行方案也会有差异,因而在相同的区域自产水量和区外流入水量的条件下,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也是不同的。

此外,河道内用水、下游地区用水以及地表水水质污染程度等因素,也将影响地表水资源的可利用量。

2.3河道内用水

河道内用水包括生产(如航运、水力发电等)和生态用水。我省水资源十分匮乏,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对于河道内的生产用水暂不考虑,本文仅估算了河道内的生态用水。

河北省河流枯季断流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平原区分布的河流大多属于大清河水系及子牙河水系,现阶段改善河道内生态环境的具体目标是:大清河水系保证白洋淀不干淀,平水年白洋淀的蓄水量保持20世纪70年代平水年的水平。子牙河水系下游主要控制站--献县水文站平水年枯季平均流量,不小于20世纪70年代平水年的枯季平均流量。由于滦河、潮白蓟运河及永定河山区的大型水库及主要控制工程分属水利部、北京市和天津市管理,南运河水系的两大支流中,漳河出山口大型水库——岳城水库由水利部管理,卫河山区均位于河南省境内。上述河流我省均没有调度运用权和控制能力,因此,这些河流的河道内生态用水问题难以确定。至于大清河、子牙河水系的水质污染问题,应当依靠排污企业及城市通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来解决,在目前水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增加清水流量进行稀释的途径来改善水质。

通过资料分析,白洋淀20世纪70年代平水年年平均蓄水量0.69亿m3,全年水面蒸发量0.94亿m3,周边的侧向渗漏量0.22亿m3。由此可知,要保持70年代平水年的平均蓄水量,需要入淀水量1.85亿m3。因此,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如1984~1986年入淀水量为零)要使白洋淀年平均蓄水量保持0.69亿m3,则需要山区水库补水3.19亿m3(沿途输水损失按0.42考虑)。

子牙河系献县水文站,20世纪70年代平水年枯季平均流量为5.56m3/s,90年代为零,要维持70年代枯季平均流量需补水5.56m3/s,枯季按270d计,需要山区水库补水2.36亿m3(沿途输水损失按0.45计)。

为了实现现阶段大清河系及子牙河系河道内生态环境目标,河道内生态用水量共需5.55亿m3。

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

我省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高,现状平水年地表水的供水量达到自产水量的55%左右;偏枯年可以达到70%左右。因而目前供水水平扣除回归水的重复量,基本上反映了现状地表水工程措施可能控制利用的河道外一次性最大水量。

为了能代表现状条件下的自产水量、入境水量、出境水量及地表水的供水量,本次采用1990~2000年资料进行分析,为了顾及北京和天津两市的用水量,我们的入境水量中扣除了引滦入津及潮白河、蓟运河、永定河山区的出境水量,具体步骤如下:

搜集1990~2000年自产水量、入境水量,滦河(引滦入津)、潮白、蓟运和永定河山区的出境水量,以及本省地表水供水量。并分析自产水量的相应频率,计算自产水量+(入境水量--四河山区的出境水量)和地表供水量占该水量的比率(β,即地表水利用系数),其中1990~1997年自产水量、入境和出境水量采用《河北省水资源状况分析报告》中的数据,该数据基本上代表了现状水利工程状况下地表水的最大供水量,扣除重复利用水量,即为地表水的可利用量。1998~2000年采用《河北省水资源公报》中数据,1990~2000年地表水供水量采用《河北省水资源公报》中的数据。1990~2000年自产水量的相应频率是根据修正为现状下垫面条件下的产流量(1956~1997年系列)计算的统计参数求得。

通过资料分析,建立自产水量~“入境水量”相关图。建立自产水量相应频率与β相关图。

4平水年和偏枯水年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资源水利论文第4篇

1对策

1.1把节约用水放在解决我国城市水资源问题的优先地位,并作为一项国策,大力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以节水为先,即将节水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首要对策。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高度看,节约用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任务,应通过坚持不懈的节水宣传教育,在全民中树立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使节水成为全民行动和社会风尚,使我国逐步成为节水型社会的国度,其潜在作用是深远的。

应特别注重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节水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

1.2加强全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统一领导与管理

城市与工业节水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与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应实行在全国水资源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的各有关行政与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以克服目前存在的政出多门、管理松驰、无序状态,使节水工作纳入科学的、以全局利益为重的统一协调的管理轨道。

1.3全面制定和实施城市与工业节水规划与计划

在科学分析评价全国、各地区和城市水资源条件与用水(节水)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城市和工业生产用水特点,自上而下地制定全国及各地区的城市与工业近远期节水规划。规划应明确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节水目标、节水指标、节水计划与措施。更为重要的是应将节水规划纳入相应的国民经济规划或经济建设发展计划、分步实施。节水规划目标或计划指标应列入相应国民经济统计序列,定期审查公布。

1.4加强立法,统一制定有关节约用水的法律、法令和条例规定等,建立相应的节水技术法规体系

依法治水管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水的统一立法,是改变目前“多龙治水”、政出多门而又无法可依、管理松驰的无序的状态,将节水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的重要步骤。随节水工作的深入发展,原有技术法规在数量和技术上已日显不足,为此须从我国国情、城市与工业行业实际情况和节水实践经验出发,制定一系列有关节水的技术法规体系,包括标准、规范、规程、方法、指标、规定等,使之与节约用水的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等配套实施,以便将节水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其中至少应包括:

(1)基础性节水技术法规,如名词术语定义,节水考核指标定义、计算方法,节水指标体系等;

(2)节水统计数据与考核指标的上报、审核规程及分析评价制度;

(3)水量平衡测试方法、规程;

(4)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评价方法及实施办法;

(5)循环用水和冷却塔使用管理规定;

(6)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规定;

(7)冷却塔、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系统水质指标;

(8)节水装置、器具使用规定;节水装置、器具质量审查标准、方法及审查办法。

1.5水资源市场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费体制

水资源市场化是推动节水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对策之一。水资源是国有资源,但从市场经济观点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应有偿使用。为此应改变传统计划经济用水模式与状态,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其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与工业水费体制,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水费体制的建立是水资源市场化的核心,应兼顾水的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水费体制包括水费类别、标准(基准)系列及收费制度。应改变目前简单化的水费类别、比较单一的水费标准,建立各种水费类别与标准,全面推行浮动、累进收费制度。水费体制的建立,应在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逐步推行,应采取系统优化与社会公平原则,应考虑不同地区及其城市的水资源特点,应有利于提高城市供水部门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的良性循环。水费体制的建立是一项社会性、政策性、技术性极强的综合性课题,应专门立项研究。

1.6在工业节水中,研究引入节水机制——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

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工业生产成本中用水成本不及1%,因此在经济杠杆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之前,在工业节水中引入节水机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对生产者运用节水鼓励性对策,以激励其节水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节水的主人翁观念;对生产管理者,通过运用经济杠杆和实行节水计划目标责任制等,以加强约束。这样,可以补充用水(节水)计划管理的不足。工业节水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应作为节水管理科学课题,加强研究。

1.7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提高用水效率是工业节水的核心。从广义上讲,它体现了从提高用水系统的重复利用率、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济规模、生产工艺技术进步、到实行清洁生产和科学管理等所产生的全部节水效果。因此,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是一项涉及面广、科学技术性强和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它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总体上讲,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近期应侧重于系统节水和管理节水,以后应逐步把节水工作的重点转向工艺节水。有关技术措施后述。

1.8鼓励和提倡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水,包括中水)、其它低质水和海水

回用水、低质水和海水的利用,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水质、可利用范围、地点或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应因地制宜地判别其适宜的技术经济条件,解决好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管理以至社会问题,应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

1.9控制污(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改善水源水质

1.10以科技为先导,加大城市与工业节水的科技与资金投入

城市与工业节水具有丰富的科技内涵。从发展观点看,不加强节水的科技导向和投入,将难以推动节水工作向深入持续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单纯依靠目前节水技术力量也难以承受日益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节水任务。因此,必须提高节水人员素质,加强科学技术力量的横向联合,此外必须加大节水资金投入,注重节水技术经济分析,以提高节水经济效益。

上述各项对策是互相关联的整体,采取这些对策是我国城市与工业集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2关键技术

2.1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

技术基础工作薄弱,至今仍是全国、各城市和工业节水系统的突出问题,而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又是作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不可逾越的首当其冲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有:

(1)提高节水基础数据质量

节水基础数据直接关系到节水统计、分析、评价是否正确和判断的准确性。这方面须迫切解决的问题是: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相关统计口径,严格进行节水统计中的行业分类;

·统一节水名词术语、节水考核指标、指标计量单位与计算方法;

·通过统一的统计、上报、汇总和审核,确保统计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连贯性;

·分析、筛选、审定各水平年(1985、1990、1995、2000年)的基本节水考核指标数据与节水水平。

(2)建立较完整的基础数据库

其中应包括有关水资源开采利用数据、相关宏观经济指标、城市和工业行业生产经济技术指标、用水节水统计数据、节水考核指标等,使资源共享。

(3)建立各城市、各工业行业和企业的用水、冷却水、回用水系统技术资料库、冷却塔技术资料库。

2.2完善并加强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开展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

水量平衡测试是开展企业节水工作的基础。原来的水量平衡测试成果已逐渐失去实际应用价值,应在新方法和规程指导下定期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并切实进行用水合理化分析,判定实际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为开展企业节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3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

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是系统节水的主要途径。

应根据有关法规对冷却水循环系统和冷却塔实行科学监督管理,以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按文献规定目标,我国各类城市的有关指标如表1所示。

我国各类城市冷却水系统效率指标表1

指标

Pr(%)

Pcy

冷却效率(%)

浓缩倍数

城市类别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2000

2010

75

85

85~90

95~97

65~75

75~80

2.6~3.0

3.1~3.5

70

80

80~85

92~95

55~65

6~75

2.1~3.5

2.6~3.0

65

75

≥80

≥90

≥55

≥60

1.5~2.0

2.1~2.5

注:城市类别:一类为直辖市、开放城市、重点城市;二类为省会城市,日供水量大于40×104m3/d的城市;三类为其余城市

为实现上述目标,须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扩大冷却水循环利用范围,这对大量的小型企业尤为重要;

·关停或改造一批质量或性能不合格的冷却塔;

·开发、推广使用新型、高效(冷却效率>65%、吹散损失<0.2%~1.0%)、低噪音(<50dB)冷却塔;

·推行循环冷却水处理,提高冷却水处理率,这是提高冷却效率和浓缩倍的关键;

·全面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冷却塔运行情况,加强运行管理;

·研究开发适合于不同水质条件、气象条件下的水质稳定、杀生和旁流处理技术——处理方法、设备与水处理剂,并分析确定其优化运行技术经济条件;

·研究推广冷却水系统(包括空调系统)的清洗技术,提高冷却效率;

·研究运用高效热交换器及其优化组合技术。

2.4因地制宜地研究推广各种节约循环冷却水量的其它技术

如空气冷却、汽化冷却、人工制冷冷却、大气冷源技术和物料换热技术。这些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大量减少冷却水量或不用水冷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5提高废水回用率

对于工业企业,废水回用是仅次于冷却水循环利用的另一个主要节水途径。

目前我国废水回用总水量不过5×108m3/a,实际回用率很低,为此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提高工业废水的回用范围,例如将其用作冷却补给水、锅炉补给水、空调除尘水、洗涤水、清洗水、冲渣(灰)水、熄火降温水和厂区部分生活杂用水等。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工业企业内部进行废水回用比外部污水回用经济可行。

·研究开发一系列经济实用的工业废水或其它废弃资源的减污排放、处理回收或回用技术。

·研究开发经济适用、高效的中小型工业废水处理装置,特别是含油、重金属、有毒物质和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废水处理装置,提高这些废水的回用量,以减少环境污染负荷。

·研究开发工业回用水系统水质稳定、杀生技术。

·对工业回用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实行监控,加强运行管理。

·扩大城市污(废)水处理回用规模和范围。

扩大城市污(废)水处理回用范围和规模的关键技术措施是:

·结合不同地区和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城市污(废)水回用的技术经济条件分析,确定污(废)水直接回用的范围和规模,作为制定污水回用发展规划的依据;

·制定不同回用水水质标准,研究确定回用水(特别是与人体接触的回用水)安全评价方法;

·研究开发适用于不同地区和条件的适用经济的污(废)水处理特别是深度处理技术及装备;

·研究、推广安全可靠的中水处理技术和设施;

·研究、建立城市、小区和建筑物的分质供水系统,其中城市分质供水系统应与工业企业、市政设施与农业灌溉分质供水系统相配套;

·污(废)水回用系统的监管技术措施。

从我国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发展情况看,除受到废水处理率(包括合格率目前二级生化处理i<5.6%)低和一些客观条件限制外,归根到底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估计回用率的年递增率会远低于20%。在考虑废水回用时,应考虑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的影响。

2.6扩大海水、低质水可利用范围,建立各类分质供水系统

据估计,我国1995年海水利用总量约为100×108m3/a,2010年预计达350×108m3/a,后者还远低于目前日本、美国海水利用水量。为此,要研究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的海水利用技术,如管路、冷却系统防腐、海生物防治、水质稳定技术及海水淡化技术。应积极研究开发海水循环冷却专用技术以取代海水直流冷却系统,同时应加强相应专门技术研究,如专用水质稳定剂、海水冷却塔等。此外,应开展海水冲厕污水处置问题的研究。

2.7开展工业生产工艺节水技术研究

近期可结合工业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快工艺节水步伐。从长远考虑,应注重下列因素对工业节水的影响:

(1)经济规模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生产工艺方法、技术、流程与装备的发展进步;

(3)原料路线与政策的改进或改变;

(4)清洁生产技术的实施;

(5)工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

(6)市场因素变化。

以上因素都可对工业生产用水情况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从发展趋势看绝大多数因素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不断地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减少水污染,致使单位产品(或产值)用水量、取水量逐渐减小,使水环境得以改善。对此,应按行业开展专门研究。

2.8研究开发性能优良的节水器具采用节水器具,一般可节水10%~30%。

我国目前节水器具多处于低水平、盲目、重复研制开发状态,近10年来几无进展,质量低劣,因此有必要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开发,其重点是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繁、易造成浪费的用水器具。例如,开发推广小容量(6L)或无“介质”的成套卫生洁具、限压节流水龙头、延时自闭水龙头、冷热水洗浴水龙头等。应坚持对节水器具的基本要求。

2.9加强对重要节水问题的技术经济分析、研究,提高节水工作水平和节水效益

节约用水是关系到资源、环境、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大事,属跨行业(专业)的综合技术领域。很多节水问题的决择,都须从技术、经济、社会以至政策等方面权衡利弊、得失,而技术经济方法则是在这类问题的多方案比较中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当前,对下列有关节水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普遍意义,例如:

·地区或城市范围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地区或城市在长距离调水与节约用水之间的权衡;

·地区或城市节水潜力分析、节水目标的确立、节水基本对策的制定及其定量评价;

·城市节水规划的制定;

·地区、城市或企业范围,循环用水、污(废)水回用及低质水或海水利用中的利弊权衡;

·循环冷却水系统状态优化控制;

·污(废)水回用方式——直接回用与间接回用的选择与协调;

·污(废)水直接回用范围规模与水质指标;

·城市群污(废)水回用与流域污染控制技术经济分析;

资源水利论文第5篇

2012年长春市总供水量22.51亿m3(包括引用的过境水量)。用水量中农田灌溉用水量13.91亿m3,工业用水量3.16亿m3,城镇公共用水量0.68亿m3,城镇生活用水量1.89亿m3,农村生活用水量0.94亿m3,林牧渔用水量1.72亿m3,生态环境用水量0.21亿m3。全市万元GDP用水量为50.5m3/万元,人均综合用水量297.4m3/人。

二、长春市再生水资源利用情况

2012年在总供水量22.51亿m3(包括引用的过境水量)中,地表水供水量12.35亿m3,地下水供水量9.80亿m3,中水回用量0.36亿m3,见图2。至2012年,长春市北郊污水处理厂和南部污水处理厂生产再生水,规模分别为0.24亿m3/年和0.12亿m3/年。中水回用量共0.36亿m3,占总用水量的1.6%。

三、再生水资源利用的必要性

长春市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仅为400m3,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m3的水资源安全线,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全省的23%,长春是水资源短缺的城市。再生水可以应用到城市河湖景观、农业灌溉、工业(如热电厂冷却水)、地下水回灌、市政用水(冲洗马路、消防、冲厕、绿化浇灌)等诸多领域。如图1,长春市仅农业灌溉、城镇公共、工业三个领域全年共耗水8.9亿m3,占全市总耗水量的73%。长春市2012年全年经污水厂处理后污水排放量为4.3亿m3。大量污水排入河体没有得到利用。在全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及早重视和开展生活污水、雨水、工业废水的再生利用,以满足冲厕用水、河湖景观用水、道路浇洒、绿化用水、农业灌溉用水、洗车用水和工业用水等水质要求低的用户需求,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是十分必要的。

四、再生水资源利用的可行性

1.再生水应用在水处理技术具备可行性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要求,再经膜处理技术,出水可满足对不同水质的需求。

2.再生水应用可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污水回用可削减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含量,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目前长春市生活用水价格为2.5元/m3,再生水成本不足生活用水价格的一半,应用于地面冲洗、绿地浇灌、景观、冲厕、工业冷却水等,减少用户水费开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目前自来水价格提高正在调研阶段,涨价已成趋势,再生水的经济效益将进一步展现;再生水资源利用的开展将给污水处理的建设和运行带来新的发展模式,从而更好的吸引各种社会资本的投入,增强供水安全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具有良性的社会效益。

五、长春市再生水应用有利条件

《长春市排水专项》中已对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水量制定了规划,规划中到2020年,再生水量将达到85万t/日,污水回用率将达到27.3%。近期建设再生水资源利用工程3项,总规模15万t/日,管线长度52km。

六、关于长春市再生水应用推广的建议

1.政府支持和政策的引导是再生水推广的前提北京和天津是再生水资源利用推广较早的城市,出台的政策、法规、条例较完善、成熟。长春市在推行再生水应用的同时,借鉴两市成功的经验是必要的。如天津市政府制定的《印发市计委关于中水回用项目相关政策扶持意见的通知》津计基础(2002)778号文件;天津市物价局制定的《关于回用水试销价格的复函》津价商(2002)447号文件;天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天津市城市排水和再生水资源利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条例[2]。长春市政策较落后,2014年4月15号执行的长春市人民政府令第54号文件《长春市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办法》第五条“鼓励、支持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促进污水的再生利用和污泥、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提高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能力”,政府已经意识到再生水应用的推广,但力度不够,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条例约束和引导,只有政策先行,才能更好的推广和落实。

2.制定《长春市再生水资源利用规划》是再生水应用的纲领和依据长春市目前还没有这项规划,建议开展此项工作。合理的预测再生水的水量是十分重要的,规划设计前要做好调研工作,做到数据准确。不同用户不仅在水量上需求不同,对水质也有各自的要求。要考虑不同用户生产或用途的多方面的需求,不仅要对污水厂再生水水量规划,同时也要对再生水工艺进行研究,确定服务半径,供水水质和水量,最终选择合适的工艺。城市再生水资源利用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规划的要求,在新建或扩建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建设再生水资源利用工程。

3.制定合理的价格是推行再生水推广的重要经济杠杆完善并实施分类且分档的再生水价格体系。再生水价格分民用、工业、农业、市政等几类,建议民用再生水、农业灌溉、市政用水价格为低档,工业用水价格为较高档。建议推行阶梯式水价,即分档设置用水定额,当耗水量超过第一档用水定额时提高用水价格,当超过最高档时应大幅提价。制定价格前,应全面和充分的进行调研和民意调查,制定合理的价格。通过水价体系的调整与完善,在确保普通居民低耗水量的价格不增加居民负担的前提,用水大户的自来水价应大幅提高,进而拉大再生水与自来水的差价,从而增强用水大户使用再生水的积极性。

4.建立再生水质标准和健全监测管理措施不同行业对再生水水量、水质的要求不同,建议拟定完整的可满足各行业回用需求的再生水水质指标及地方标准。城市市政管线规划的同时应考虑再生水资源利用工程的实施;管网输送再生水被二次污染的概率高,应加强对管网水质监控措施。同时要避免由于施工人员失误致使再生水与生活饮用水管道错接现象的发生,加强施工监管[3]。

5.建立和完善再生水资源利用行业管理机构建立行业监督体系,健全制度、依章办事、廉洁自律。应分阶段建立再生水行业现代管理体制,调整机构,使之有利于形成市场化,引领进入健康的市场竞争机制。

资源水利论文第6篇

论文摘要:社会和谐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水和谐又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内容。目前,人类面临严重人与水不和谐问题,所以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与措施,实现和水的和谐共处,构建人水和谐关系,以达到社会和谐。 论文关键词:社会和谐;人水和谐;措施;水文化;节水型社会 1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人水不断和谐的过程 1.1 水孕育了人类的文明 水孕育了人类的文明,从原始人类的进化到人类文明社会的产生都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整个自然进化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约300万年的人类历史中,人类选择自然所迈出的第一步是逐水草而居,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要城市都偎依着一条河流。回顾中国的历史,水正是中国文化产生的渊源。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前提,而人类的生存又需要人与水的和谐关系作为支撑,因此,人水和谐是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水孕育了人类的文明。 1.2 人类治水的四个阶段 人类治水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人类利用河流并听命于河流的自然阶段,大致相当于原始社会时期,虽有保护居民区的护村堤埂,但人们对水的自然状态无力加以明显的改变,不得不听命于大自然的主宰。 二是人类利用河流并抗御河流的阶段,大约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人们有能力一定程度地控制洪水的威胁,也有条件兴建较大型的灌溉和航运工程,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有限,严重的旱灾或水灾还常常成为改朝换代或重大社会动荡的直接原因。 三是改选河流为人类服务的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和生产力的迅速提前,人类支配河流的能力远远超过历史水平,但也带来对河流健康的伤害。 四是人类与河流和谐发展的阶段,当主要依靠工程技术措施治水出现困境时,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类与河流的关系应该是既要改造和利用,又能主动适应和保护,人类要由河流的征服者,转变为河流的朋友和保护者,把人类的治水实践推进到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阶段,即人水和谐。 1.3 人水不和谐问题 一是洪涝灾害,我国季节性,地区性洪涝灾害十分严重,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和快速的发展。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曾先后发生过近40次特大洪涝灾害,洪涝发生频次与灾害损失都在逐年增加,每次都导致上万人的死亡和千百万人的流离失所。 二是地下水超采与地质灾害。对地下淡水资源采取掠夺式开发,导致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形成大面积的降落漏斗,从而引起地面沉降,危害地下管线和建筑物。如西安市地下水的超采,致使地面连续沉降。现有大的地裂缝9条。天津、上海、北京等城市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其中上海、天津市累计沉降幅度己超过2m。 三是水土流失,据遥感普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不包括冻融侵蚀面积就达355.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42%。由于水土流失,每年损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之多,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在许多地方造成耕地减少、肥力下降、江河泥沙淤积、水源涵养缺乏、自然气候和生态环境恶化等不良后果。 四是不安全饮水,2008年11月21日,卫生部监督局局长赵同刚在第三届国家环境与健康论坛上透露,中国有3.2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有5000多万人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 五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目前,全国有超过一半的城市缺水,而水污染又使缺水形势更为严峻,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地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2 促进人水和谐的对策及措施 2.1 改变传统治水思路 “98洪水”之后,水利部与时俱进,创新理念,提出了现代治水新思路,并不断补充完善,成为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资源水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治水新思路的核心。概括地说,就是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 积极发展水文化 人与水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取决于人们对水的认识,而人们对水的认识属于水文化内

资源水利论文第7篇

工业也是耗费水资源的一大方面,所以,政府应出台相关的规定,强制性的要求企业节约用水,对于产能较低、耗水严重的企业应下发整改通知单,通过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的方法实现节约用水。对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应加大关注的力度,一方面提高钢铁、电力、化工、制药业、造纸等消耗水资源严重的企业进行设备更新,生产工艺改进等措施节约水用量,一方面强制高耗水企业安装水资源回收处理利用设备,鼓励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的行为,积极探索工业用海水的可能性,加大对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回收和利用[2]。

2加强技术节水

农业用水中水资源的使用率通常较低,所以在我国发展农业的进程中,应致力于改变农业现有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用水布,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用水浪费的问题。以往我国农业结构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粮食,二是经济作物。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农业结构也应由二分变为三分,增加用于养殖的饲料作物。

3水污染防治的有效方法

3.1化学方法治理水污染

从化学的角度解决水污染问题,就是利用投放污水处理剂来改善水质。污水处理剂是一种化学药剂,按其成份可以分为有机处理剂和无机处理剂两大类。有机类分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非离子聚丙烯酰胺、两性离子聚丙烯酰胺等;无机类有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聚合氯化铝铁等。针对不同的水体污染,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化学试剂:用氧化钙来解决湖泊酸化;用杀藻剂断绝藻类的生育;用铁盐来化解水中的含磷物质[3]。

3.2生物方法治理水污染

从生物的角度解决水污染问题,就是利用水中的微小生物,通过其呼吸作用,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使水得到净化。基于此,可以人为的向污水中投放微生物,或是改善污水的水体环境,使其利于微生物生存繁殖,以达到增加污水内微生物的目的。这种方法能够使污水进行自我清洁和循环,不会产生其他的影响,所以利用微生物治理污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3.3物理方法治理水污染

从物理的角度解决水污染的问题,就是基于水的密度、质量等物理特性,对水资源采取截流、重力分离、气浮等措施,利用沉降原理,使污水分层隔离,达到污染物与清水分享的目标,从而得到洁净的水源。

4结语

资源水利论文第8篇

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多始于1950年左右,在长期的水利工程运作中,多数灌区工程已处于严重老化的状态,例如在灌区的渠道系统构建中,老化的水渠无法有效的提高水资源调配效率,并且由于其结构中没有修筑内衬支护结构,因此在水利输送的过程中,也无法有效的降低水损失。工程的老损不仅极大地降低了灌区水利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安全性,也阻碍了都江堰现代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效率的提升。

2都江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

为了更加有效地处理都江堰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就要以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为入手点,通过完善相关法令法规,实现对水资源开发的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设施,通过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的现代化水平,促进都江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1加强都江堰水资源开发工程建设为了实现都江堰水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必须首先强调灌区的水资源工程建设,通过完善并开展节水工程的修建工作,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创造前提。为了实现都江堰水资源工程建设的全面加强,要首先构建起灌区的节水主框架工程,并通过渠系的配套构建加以完善。在灌区水资源开发工程修建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还要有效地落实计量用水原则,通过水资源的计量收费培养地方居民的节水意识。在水资源的现代化开发与管理中,为了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还要构建起信息网络管理结构,通过对灌区内不同地区的水资源调配信息进行收集与反馈,提高都江堰地方的水资源调配效率,从而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2.2完善水利建设资金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的改革与完善,能够更加有效地调动都江堰地方的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性,从而有力地推进灌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在资金保障机制的改革中,应首先设立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地方政府通过拨款支持工程修建,从而为水利资源开发工程的修建提供资金保障。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的利用效率,地方政府还可以将不同部门的水利建设资金进行整合,从而使政府的资金调配职能得到更为充分地发挥,也为水利工程的完善和修建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此外,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工程的开展,政府也可以在整合多部门水利工程资金的同时,鼓励民间资金的投入,并通过分配投入方以一定的管理职能,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融资。

2.3加大灌区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灌区水资源生态环境的稳定直接关系到都江堰居民的用水供给和用水安全,因此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就要着重强调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由于都江堰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因此为了提高用水质量,就要针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制定水源保护机制,并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提高水源质量。为了更加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对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影响,在生态环境的治理中,还要强调对水资源周边地质资源的保护,通过控制树林和植被的砍伐量,阻止水土流失的进一步恶化,从而实现对灌区水资源生态环境的有效维护。

2.4强化水利工程和用水的现代化管理在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保证工程的稳定运行与发展,必须针对水资源的开发与用水分配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工程的建设管理必须以实时的监控提供保障,因此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中,要针对工程运作特点制定执勤方案,提高工程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了进一步实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还要注重对综合素质较高人员的任用,并通过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管理团队,为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工程的管理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障。在水资源的利用的现代化管理中,为了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就要将管理机制落实到法律法规中,通过落实合同用水,并建立对应的水费收缴机制,实现对灌区居民用水的有效控制。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