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财富管理论文

财富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5 10:49:16

财富管理论文

财富管理论文第1篇

【关键词】私人财富管理 资产分配管理方法 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一、研究背景

2012年11月,中国民生银行与麦肯锡联合《2012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预测我国高净值人群和超高净值人群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左右,高净值人群将于2015年达到200万,届时超高净值人群也将达到近13万,这是2012人数的近2倍。所谓私人财富管理(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指的是针对高净值人士而提供的金融服务,以达到保存、创造财富等目的。目前,我国私人财富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我国大多金融机构的私人银行业务是以个人理财、信托等为基础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难以摆脱同质化严重,对于客户群体定位及价值主张不明确等问题。前在私人财富管理中,个人投资顾问针对客户的投资需求进行资产配置时,往往使用的是单阶段均值-方差最优化(MVO)分析,而这种分析往往并不能真正针对个性化的最优资产配置。因此,在私人财富管理中,西方有学者提出了将机构头寸管理中常用的资产负债管理(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ALM)方法引入到私人财富管理中。在传统意义中,资产负债管理由于金融机构的资产为各种放款及投资,而负债主要为各种存款,费用收入、或投资人委托之资金。因此,资产负债管理的目的,即在于使银行以有限的资金,在兼顾安全性(Safety)、流动性(Liquidity)、获利性(Profitability)及分散性(Diversification)的情况下,进行最适当的资产与负债的分配(Asset Allocation),其核心在于对称原则。虽然这种方法起源于机构头寸管理,并且尤其在金融机构的日常管理中居于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其核心理念和方法对于私人财富管理有着相当重要的启示。因此将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应用于私人财富管理中是近几年在国际私人财富管理领域的趋势。

在目前中国私人财富管理业务风起云涌的时期,更加个性化和先进的财富管理技术必然能使得金融机构先发制人,并且也能为其客户提供更加符合其需求的资产配置。

二、私人财富管理理论演进

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前,在私人财富管理中大多使用的是单阶段均值-方差最优化(MVO)分析,这一方法简单易行,客户对于资产分配状况也相对容易理解,但是这一方法会使得客户面临更大的风险。后危机时代的来临,西方学者开始研究私人财富管理方法的进一步演进。

资产负债管理是在20世纪60年代即出现的概念,是针对利率风险而产生的管理理论,并且随着1979年美国放松利率管制而进入银行理论,目前是金融机构管理风险的重要工具之一。而在1993年,Merton在研究某大学捐助基金的投资规划时,首次将负债约束引入最优投资组合理论,这是对于投资组合理论中关于负债部分的重要补充。而紧接着Merton(2003)强调了在家庭财务计划中引入消费及未来负债等的重要性,可是他整篇却并未进行证明及提出合理化建议。接着Amenc等人(2007)也提出,由于个人不同的未来财务需求,使得标准投资组合理论已经不再适应个性化的客户投资需求。但是文章并未明确提出将ALM引入私人财富管理,而仅仅提出了家庭理财的资产负债决策,没有提出具体的负债项目,更没有提出相应的投资模型。因此,Campbell(2006)指出,“由于家庭面临着很难被教科书模型所能模拟的复杂的约束,因此家庭理财的研究变得非常困难”。同样,这一点也几乎在同时代引起了大批学者对于私人财富管理中约束条件的研究。Heaton和Lucas(2000)指出人力资本对于私人财富的影响,Viceira(2001)及Coco等人(2005)发展他的一些理论。而更要的是,Sinai和Souleles(2005)提出了不动产投资在私人财富管理中的作用,并且指出借款约束对于资产配置的影响。也对于以后在私人财富管理中,负债约束条件的模拟起到了重要影响。

在将ALM方法引入私人财富管理的研究萌芽时,ALM理论本身也在不断向前发展。Ziemba(2003)在一个广义的随机规划框架之下,广泛讨论了ALM作为一个管理多阶段投资期间的有效方法1。Rudolf和Ziemba(2004)在年金管理的研究中,形成了一个连续的随机规划模型。Stout(2008)为退休投资组合管理提出一个蒙特卡洛模拟,用以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

三、私人财富管理方法对比

前文已经阐述目前我国目前私人财富管理中多运用AO方法,但是根据CFAI的推荐,在进行私人财富规划中应当逐步引入相关负债(Liability Relative)视角。从下表看出,引入负债后的视角后,对于客户投资目标及投资范围将引起较大变化。

四、结论

首先,采取资产负债管理方法是私人财富管理方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是由于我国高净值人士的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占有很大部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模型中的现有负债不仅仅是对于银行的负债,当金融市场成熟时,应包括对于其他金融机构的负债。

其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我国投资产品会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的收益也会恢复到理论水平,对于私人财富管理会产生一定影响。

再次,我国在税制方面也不断进行改革,就私人财富来看,其个人所得手、资本收益税等都亟待完善。

最后,我国养老金制度短期内并不会完全采用401k的模式,但是这一计划已经在许多发达国家成为主流,而我国也在逐步试点实行。因此,对于未来的或有负债安排变得十分重要,合理的投资安排才可以使得退休后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即对冲或有负债以及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即“免疫”策略。

注释

{1}大多数早期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只能解决短期问题或能以公式明确表示的多阶段问题。但随着实际的需要,人们越来越多地提出多阶段模型。Ziemba提出了一个5年规划的多阶段随机规划线性模型,他们的工作表明,他们的模型优于5年期的决定性模型。

参考文献

[1]项俊波.资产负债管理:银行家创造价值与控制风险指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中国民生银行,麦肯锡公司.2012中国私人银行报告[R].北京:中国民生银行,2012.

[3]Amenc,N,L,Martellini,and,V,ziemann.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 Decisions in Household Finance(D).U.S:EDHEC Working Paper,2007.

[4]Campbell,J.“Household Finance”(J).Journal of Finance,2006,61(4):1553-1604.

[5]Campbell,J.“Intertemporal Asset Pricing without Consumption Dat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83(3):487-512.

[6]Coco,J,E,Gomes,and,P,Maenhout.“Consumption and Portfolio Choice Over the Life Cycle”[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5,18(2):491-533.

[7]Heaton,J,and,D,Lucas.“Portfolio Choice and Asset Prices:The Importance of Entrepreneurial Risk”[J]. Journal of Finance, 2000, 55(3): 1163-1198.

[8]Merton,R.“Optimal Investment Strategies for University Endowment Funds”(J).Studies of Supply and Demand in Higher Education,1993,(1):211-242.

[9]Merton,R.Thoughts on the Future:Theory and Practice in Investment Management(J).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2003,1(59):8-23.

[10]Stout,R,G.“Stochastic Optimization of Retirement Portfolio Asset Allocations and Withdrawals”(J).Financial Service Review,2008,(17):1-15.

财富管理论文第2篇

【关键词】 企业文化;财务管理目标;净资产收益率

一、引言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内部因素的日趋多元,企业文化作为代表一个组织价值观、愿景、理念、处事方式等特有的文化形象,开始成为企业管理者进行企业整体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因此,它逐渐被视为是企业稳定发展或成功变革的关键要素。毋庸置疑,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及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已经越来越大。而财务管理作为现代公司运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其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等)成为公司管理者努力的方向。在此过程中,与企业治理密切相关的企业文化将在许多层面上对公司财务管理目标产生一定影响。

二、理论分析

(一)企业文化综述

对企业文化的具体定义,学术界并没有一个定论,对其研究也一直没有间断过。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如同政治与经济一样,是客观存在的。从本质上说,它其实就是一个价值、信仰、理念或者行为规范的集合。精明的企业管理者,早就注意到不同的企业往往有不同的文化,认识到文化对企业发展前途有着重大的影响,并主动致力于塑造本企业特有的优秀文化,因此企业文化是一种能力的度量,并持续作用在企业日常的管理运营活动中。

企业文化实践于企业日常管理运营中,主要反映在企业基本价值观的形成、企业精神的培育、用人理念的改进和企业员工对文化的反应等方面。从企业组织机构的角度来说,企业文化的建立,贯彻和渗透将会作用于企业不同的部门中,指导不同的部门进行日常的运营活动,在此过程中,企业文化就是一种企业特有的管理氛围,引导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其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二)财务管理目标分析

1.财务管理目标概述。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指导方向,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直接制约着财务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财务管理目标应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以便通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兼顾各种利益主体的利益,实现经济性目标与社会性目标的统一;其次,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目前比较流行的财务管理目标观点主要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虽然他们的关注点不一样,但是评价这些管理目标的财务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 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是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表现出来。首先,用股价来刻画反映财务管理目标的进程是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根本理念出发,以市场价值的科学性和可依赖性作为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前提,符合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第二,其通过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追求短期利润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第三,考虑了当前利润与预期利润对股票价格的综合影响,客观全面的表述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第四,比较容易量化,便于企业的考核。本文选择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相关研究。

(三)企业文化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关联性探讨

1.范围相似性。从空间范围内讲,企业文化与财务管理目标分别作为理念氛围和具体目标共同作用于企业范围内;从时间范围内讲,企业文化与财务管理目标将发挥不同的作用长期影响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促进企业发展。

2.目标一致性。无论是为企业良好运营提供优秀的文化氛围还是实现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其根本方向最终仍是回归至企业最终的战略目标上。

3.过程相似性。从企业文化的产生到贯彻实践,再到企业的认可是层层推进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逐级实践也是依据管理者的认识及要求,从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到各部门组织的认可及渗透,是一个由上到下,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4.评价互补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各种管理文化及人文文化的总和,主要是通过管理决策层面、制度建设层面和员工行为层面等来评价。财务管理目标主要通过财务指标来评价。财务与非财务指标评价体系相互补充,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5.激励牵引性。在企业文化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建设及层层贯彻中需要对人员及相应的组织环节进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四)研究假设的提出

假设企业文化的强度与企业股东财务的变化是同向的,即企业文化强势的企业比企业文化弱势的企业股东财富更大。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价值,在一定范围内将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企业股东财富的大小。首先,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专用性资本,经过企业管理活动及人文素养的长期积累,将在某种意义上维持企业的有效运转,这将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其次,企业文化的强度大小,将反映出企业员工对文化投资表现出的受激励程度,而这将有助于企业进一步积累组织资本,而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立则成为了度量这种组织资本的手段之一,从而使企业文化间接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过程。

三、研究设计及实证检验

在进行研究设计之前,笔者认为需要对运用的理论部分作出前提说明。本文并不注重分析企业文化的类型及其具体内容,只是关注量度公司企业文化的强度。因采用调查问卷具体测评某企业的文化,受调查者和受访人的个人能力限制,主观性比较大,所以选择一些公开的有关企业文化的资料测评企业的文化强度是合理的。另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静态、缄默的信息,会稳定的通过一定形式表达出来,在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所以数据的选取时间对数据的真实性影响程度很小。由于得出的企业文化的强度只是一个时点的值,所以在对其他数据处理时笔者选择其在2000―2006年的平均值。

(一)研究设计

1. 企业文化量化指标体系构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专有性资本是不可复制的,对其量化依然是一大难题。选择指标体系量化企业文化时,笔者在借鉴有关学者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改进,分别从文化的建设力度、实践力度和认可程度来分析一个企业的文化强度。

(1)文化建设力度。将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形成语言的过程表明了企业对其本身的思考,反映了企业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建设成果。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明确的企业文化叙述中。针对这一指标,笔者选择“是否有企业文化介绍”、“是否有明确的企业愿景”和“是否有明确的企业精神”三个指标来量化。主要是通过企业互联网主页及在相关搜索引擎中以“公司全称(简称) 企业文化”为检索词进行搜索,有相关信息取值为 “1”,否则,取值为“0”,

(2)文化实践力度。企业文化的实践需要全员的参与,在企业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人的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将企业文化层层分解形成各种具体目标和制度的过程,一方面是企业将其文化付诸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将企业文化的思想和内涵与企业进一步融合的过程。笔者在本文中选择三个指标来反映企业文化的实践力度,“是否有明确的用人理念”、“是否有员工培训”和“是否有企业文化推进活动”,主要是通过浏览企业互联网主页企业文化板块、人力资源及招聘板块和企业新闻等信息得到的,有相关信息则取值为“1”,否则为“0”。

(3)文化认可程度。本文论述的对企业文化的认可是针对企业外部因素而言的,一般来讲,强势企业文化比较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笔者选择“是否有社会媒体宣传过企业文化”、“是否有专著介绍过企业文化”和“是否得到过关于企业文化的官方荣誉”三个指标反映社会对企业文化的认可程度。通过查找企业官方网站中公司大事记和公司新闻项目或者输入“公司全称(简称) 企业文化”与“公司全称(简称)出版社”等词条在谷歌等搜索工具中进行信息检索,有,则取值为“1”,否则为“0”。

2. 股东财富最大化指标选择。股东财富最大化代表股东财富,一般认为股东财富=股票数量×股票价格。但是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尚不成熟,处于弱势有效市场阶段,上市公司的股价影响因素较多,人为操纵机会比较大,所以用股票市值并不能真正代表股东财富。从理论上讲,有效资本市场中,净值与股价应保持一定比例,净值增加,股价上涨,净值减少,股价下跌,所以可以运用企业披露的财务报表信息。综合考虑各种指标的优缺点,选择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来代表股东财富。首先,净资产收益率是相对数,代表每份净资产能带来的利润,可以在不同规模的企业间进行对比;其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动态指标,可以反映公司连续给股东创造收益的能力,基本能够代表对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追求,而净资产是一个静态数,反映按历史成本计量的企业为股东创造财富的累计数。

3. 控制变量。结合杜邦分析法中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分解(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以及历史文献中对净资产收益率的研究,本文在进行实证研究时选取了下列变量(表1):

(1)公司规模,为公司的资产总额取自然对数;

(2)公司成长年限,即公司从成立到2006年的成长年限;

(3)财务杠杆,即为权益乘数;

(4)盈利能力,即为销售净利率;

(5)成长能力,即为反映企业盈利水平增长能力的指标,选择主营业务增长率。

根据上述所选变量,笔者选用以往研究经常采用的关于净资产收益率的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ROE=β0+β1CULTURE+β2SIZE+β3AGE+β4LEVER+β5NIR

+β6GROWTH+ε

其中β0为常数,βi(i=1,2,3,4,5,6)为各变量的系数,ε为残差。

4. 样本数据选择

考虑到不同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存在差别,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在选择样本时笔者选择了制造业。一方面是由于制造业发展的相对较为成熟,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优秀的管理思想均来自制造业,该行业对管理的要求更细致,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在该行业的运用较成熟。

本文共选取样本193家,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126家,深圳证券交易所67家。所选数据为上市公司2000年到2006年间的数据。选择这个时间段是基于2007年到2009年间资本市场起伏波动较大的考虑,特别是金融危机对很多企业的业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存在许多干扰研究结果的因素。样本中的公司均在2000年之前上市,存在公司互联网主页,且相关财务数据正常披露。另外,由于企业文化是一个时点数,无法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时,笔者通过运用各个指标在分析区间内的平均值进行研究。

(二)实证检验

表3为回归结果,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为69.1%,调整后的拟合有度为68.1%,自变量对因变量变异的解释程度可以达到69.1%,方差分析中F值达到了69.234,说明回归方程非常显著,本文所做的研究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所选变量中资产规模和企业成长年限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不显著,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主营业务增长率、企业文化和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满足统计上的显著性。

根据前文所述假设,企业文化和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企业文化比较强势的企业股东财富较多,净资产收益率较高。回归结果显示了这一假设的合理性。企业文化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017,符合企业文化与净资产收益率正相关关系的假设,满足统计上的显著性。

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一般认为,企业的销售净利率和企业权益乘数和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越高,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就越大。在回归分析中,销售净利率和权益乘数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19和0.012,p值均小于0.05,满足统计上的显著性,且符合公式所反映的关系。主营业务增长率反映了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的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成长性,能间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理论上应该是和净资产收益率成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结果恰验证了这一假设。而企业规模、企业成长年限和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则不显著。

其他财务管理目标比如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EVA最大化等观点在财务指标选择上与股东财富最大化有相关之处。例如,股东价值最大化考虑的是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是股东的利益,而企业价值最大化关注的是企业股票和债券的市场价值,是股东和投资人的利益;利润最大化关注的财务目标是利润,与股票价值在理论上有一定的联系。所以,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的企业文化对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结论同样适用于其他财务管理目标。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强势企业文化对企业股东财富的积极作用,又因为各个财务管理目标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可以认为强势企业文化对财务管理目标具有正向效用。但是由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仍处于初期阶段,企业文化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影响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文化氛围,时刻影响着企业组织管理的各个环节,其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将对企业优化财务管理活动、实现财务管理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包括财务管理目标在内的各个组织管理目标也将自发形成一种与企业文化的良性循环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实践,为中国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提供新思路。显然,抽象的企业文化与具体的管理目标将通过一种优良的资源配置实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对企业更好地践行企业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明,林峰.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影响因素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1).

[2] 刘志雄,何忠伟,匡远配.企业文化对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来是中国上市公司的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9(2).

[3] 赵治纲.EVA业绩考核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4] 王国顺,张仕,邵留国.企业文化测量模型研究――基于Dension模型的改进及实证[J].中国软科学,2006(3).

[5] 宋英慧,刘朝阳.财务管理目标新论[J].经济纵横,2009(1).

财富管理论文第3篇

多项创新试点政策率先实施

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财富管理综合经营、建立财富管理综合监管协调机制等35项创新政策获得国家部门批准或得到原则同意开展

试验区建设重大创新政策试点“一事一报”通道打开

青岛保税港区贸易项下前置美元保证金制度、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等试点政策已率先实施

全国首单中韩货币互换项下韩元贷款业务开展

财富管理特色机构相继落地

民生银行在青岛市设立了该行第一家直属总行的私人银行财富中心

全市私人银行数量达到10家,管理资产超过500亿元

组织诺亚财富、宜信财富等独立财富管理机构在青岛发起筹备中国独立财富管理行业协会

宜信财富全国首家旗舰店、恒天财富华北区总部落户

全国首批财富管理家族办公室顺利落户

重点金融合作项目深入推进

市政府先后与中信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人寿等金融机构总部签署支持试验区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就引进财富管理机构、培育财富管理市场和开展财富管理创新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积极拓展境外合作,先后面向英国、中国香港、瑞士等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开展专业化定向招商推介活动,并与当地政府部门以及国际金融机构总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引入境外财富管理资源搭建了平台

财富管理要素市场启动建设

海尔联合信用资产交易中心、青岛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落地

大宗商品交易场所登记结算服务中心等进入报批阶段

综合融资服务平台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已有挂牌企业130余家,实现融资超过10亿元

高端教育科研项目成效显现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与青岛市达成多个合作项目意向,将在青岛开展一系列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和高端研讨活动

上海财经大学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挂牌成立,并已着手开展金融专业学历、学位人才培养

山东大学在青岛设立财富管理风险控制实验室工作全面启动

中信证券财富管理培训中心二期扩建工作展开

一批基础研究成果陆续出台

青岛市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中国财富管理报告》,推动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率先启动财富管理专业硕士教学工作

全国首套财富管理行业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完成,将投入应用

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办法出台

推出《财富管理概论》和《财富管理资料汇编》等一系列基础研究成果

“财富青岛”品牌效应不断彰显

密集举办金家岭财富论坛、齐鲁峰会2014、中国证券业协会财富管理研讨班、诺亚财富创新财富管理论坛、宜信财富管理创新与投资者保护论坛等财富管理专业化论坛活动

积极利用媒体平台开展持续性、常态化的宣传推介,推出500余篇试验区建设系列宣传报道

财富管理配套产业稳步推进

编制完成青岛市邮轮游艇、高端养老养生、慈善公益、教育文化影视产业、高端消费品零售业等高端配套产业发展规划

邮轮母港、新机场、轨道交通、世界园艺博览会后续开发项目、青岛东方影都项目等高端配套产业项目顺利推进

试验区组织管理体系全面建立

青岛市级层面成立了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委员会

建立试验区决策咨询机制

《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意见》《关于为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出台

各区市、各金融和财富管理机构积极参与试验区改革创新

各类优质金融资源加速聚集

2014年以来,新引进和培育各类金融机构12家,全市金融机构总数达到205家

财富管理论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目标,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财务管理目标是构建财务运行理论的基石。逻辑严密的理论不能简单的来自于惯例的描述和归纳, 必须采用归纳和逻辑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研究。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为财务理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从实践角度看, 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制约着财务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总之, 研究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需要, 也是指导优化实务的需要。

一、企业财务目标主要理论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从财务目标发展阶段来看,财务目标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

(一)利润最大化。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前,根据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以及大卫・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被认为是财务目标,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繁荣。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用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总目标是一种客观的选择”(何清波、邢建平,1998),学者提出“国有企业管理目标的完整表述应该是在履行足够的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祁怀锦,1999)。虽然利润最大化观点有优点,但有学者认为,利润最大化也向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利润最大化观点是静态的,容易引起财务管理的短视行为(牛吉平,2006)。

(二)股东价值最大化。就股东利益最大化而言,James C.Van Horne 指出由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为企经营以及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指导方向,因此不妨以它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国内许多学者也认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覃学强,2007),认为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不仅能给投资者和经营者带来利益,而且对国家、企业和职工都会带来较大的利益(石卫国,2008)。但是同利润最大化一样,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同样受到了质疑。有学者认为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理念过度强调股东利益,而忽略了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牛吉平,2006)。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由于30年代经济大萧条,人们对“股东至尊”的价值导向产生质疑,开始提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Modigliani和Miller(1958)还提出 企业价值等于按与之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折现率对预期盈利进行贴现的资本化价值。当今有学者指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总体目标是当今企业的最优选择”( 陈小平,2007) ,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理念对其法人人格给予了充分尊重。

但韩德静、王久霞 (2007) 认为,企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特点容易使得企业财务目标的选择在实际操作中变得不可行。魏磊 (2009) 认为,企业价值体现企业多边利益关系的总和,是企业未来盈利的贴现,这一特点也使得企业价值最大化不可操作。

(四)相关利益者最大化。王庆成( 1999) 认为应该是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思路下,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前提,谋求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满意值。他的观点可以说局部涉及了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朱玉红 (2009) 认为,我国现行企业财务管理注重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之间的协调,从而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对于该观点,学者徐淑红 (2010) 提出了其缺陷: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认识到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的冲突性与协调性,但在可操作性方面会因为利益主体的冲突性而变得不可操作。

(五)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林黎 (2007) 认为,企业之所以能够持续经营,主要是因为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到了协调,因此,将企业相关者的利益均衡作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仅使企业的经济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得以有机结合,更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上述理论的评价

首先,我们知道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是现在两个基础的财务目标管理理论。很多学者都是在这两个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其次,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而言,人们主要注重的是股东的利益,并以此为财务管理目标。但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必须要与其利益相关者相联系。因此出现利益相关者学派提出“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这是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个巨大进步。

最后,从可操作性来讲,每一个理论的提出可能只是考虑到它在理论上的正确性,却没考虑它的可操作性。为了让每一个理论都可以有效地运用于实践,学者们又纷纷开始考虑理论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比如说企业竞争力最大化。

三、未来发展趋势

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目标的提法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经历从利润最大化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主线的发展过程。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下,更多地学者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看成是企业财务目标。对企业理财目标的研究有以下几大趋势:

(一)确立企业的理财目标强调树立“战略眼光”,确立一个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理财目标,实现现金的时间价值、经营的风险价值和长期效益三者之间的完美结合。

(二) 对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角度在不断拓展。理论界由更多地从纵向角度关注企业财务目标的演进转向更多地从横向角度阐述财务目标与其他财务活动而存在各种特点;由更多地从空间角度研究转向更多地从时间角度研究财务目标。

(三)社会责任意识逐渐融入企业理财目标。尽管对企业理财目标如何具体体现社会责任还需要的探讨。但是众多学者开始关注企业理财目标中的社会责任问题。因此未来的企业理财目标必须考虑社会责任与社会利益。尤其在越来越强调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今天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袁振兴.《财务目标:最大化还是均衡》[J].会计研究,2004

[2]冯星.《对财务管理目标中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认识》[J].知识经济,2008

财富管理论文第5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 经济学 基础理论

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必然要合理解释和反映这种社会经济生活的新本质,从而在更新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基石上构建指导人类新的经济实践的经济学。事实证明,经济学的一些研究领域已经初步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着这种新经济的冲击。尤其突出的是贝克尔的人力资本论、发展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及一些管理性经济学科,这不断地加大着部门经济学科和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分离。我们已经看到了知识经济的现实,但我们用以解决问题的理论并非建立在这种现实基础之上。这便是旧理论无所作为的必然。

纵观人类社会全部的经济活动无外乎这样两个内容,其一是社会财富的创造问题,其二是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这里我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第一个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核心内容是一定社会的财富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财富的增长?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集中地形成了该社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即价值理论以及增长理论。我们从经济学角度考察一定社会所追求的新的社会财富是什么,如何创造出来,不能不看到,新的社会财富的创造总是受制于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从古代社会的钱物积累表现出的社会财富,及与之相应的注重农牧和战争掠夺的财富增长形式,到威廉·配第实质性地揭示出农业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财富创造中“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里的劳动成果是直接地表现为社会所认可的社会财富。随着自由资本主义萌芽的到来,重商主义坚定地认为商业贸易创造价值、增进社会财富。事实上,商业贸易只是转移现实的社会财富,并不能在根本上创造新的社会财富。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第一次真正深入到人类经济的核心,揭示了生产创造价值这一人类社会财富增长的实质。在资本主义进入典型机器大工业化生产条件下,马克思完善和发展了劳动价值学说(尤其是提出了揭示资本主义财富增殖的剩余价值学说)。这些理论集中说明的是在一定经济时代里新的社会财富的形成是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自然经济时代,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是人的劳动力,劳动也主要是人的体力劳动;工业经济时期,创造新社会财富(价值)的主要是先进的机械力,尤其是工业经济的成熟期,以机器为主的机械力劳动成为社会财富基本的创造形式。新增加的社会财富完全是表现为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生活需要的商品,商品价值的大小及其得到社会认可的多少都直接地决定于生产它们所使用的技术的先进性。这使工业经济时代的劳动价值论典型地表现为价值的技术决定论。当人类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知识经济时代,反映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创造的劳动价值理论在新的生产方式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其表现在:首先,在现代化的企业生产中,人们认识到外在于劳动过程的知识性的管理也成为创造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学界也提出了管理是创造价值的第四个要素。而管理正是随着人们对企业自身性质认识不断深化所形成的知识和信息,管理人员正是运用这些知识和信息,服务于生产过程而现实地增加产品的价值。美国德尔福集团甚至提出企业知识管理,认为这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指出,“虽然知识管理的首要目标不是技术,但是公司将发现,它们在知识经济中如果离开了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

其次,在市场自由竞争中企业所投入非生产性领域的大量广告费、赞助费及各类社会投入,都不是用于直接生产领域,按劳动价值理论是不会创造价值的。现在恐怕没有企业界的朋友会否认这方面投入的丰厚回报,在这些非生产性领域的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处于自由竞争市场中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知识和信息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对商品无论在价值大小以及实现多少上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第三,现在主要让我们来看看使工业经济时代跃升到知识经济时代的先导产业——信息产业。美国人不无自豪地指出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经济最大的新的经济增长源,约占近年美国经济增长的40%。如果你对这个数字还缺乏敏感的认识,那么你对这组数字肯定会感兴趣:一个发展才十几年但已拥有资产2000亿美元的微软电脑公司和已经发展一百多年才拥有400亿美元资产的通用汽车公司,后者曾是美国工业经济时代的象征之一。微软所要做的工作,并不是给你直接可以消费的面包、汽车或实实在在的钢铁。它提供给社会的只有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和载满了能满足你对知识管理需要的各种软件,这里几乎没有办法用劳动价值理论来分析,最高级的知识在这里直接转化为最大的价值,过时的知识在这里也一文不值。同样的编程人员、同样的工作强度,但可能所创造的价值相差悬殊。这里价值形成的唯一基础是以其知识含量的高低来比较的。其他如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光电子产业等等高新产业中,知识是与他们所能创造价值的大小、所能实现价值的多少直接地联系在一起的。也许仅仅因为一个连字符的遗漏而使数十亿美元化为乌有,也许仅仅因为一个新的配方而价值倍增。在这里已完全失去了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实现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财富已直接地与人类最宝贵的知识挂钩,这不但突破着旧的社会财富观,而且直接使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新的社会财富。

财富管理论文第6篇

在家庭财富不断增长的中国,财富传承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也是意义重大,当富人们在积极准备下一棒财富接力时,我们也许不应该只做看客,也许用富人的思维方式和经验教训规划自己家庭的财富传承,才是明智之举。

财商教育宜早不宜晚

美国的中高产阶级认为一切都可以“外包”,唯有孩子的教育不能“外包”,其中就包括财商教育。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的富翁小洛克菲勒在谈到让孩子记帐时说:“要让孩子懂得金钱的价值,不要乱花乱用,要把钱用在益处。”而这些恰恰是我们现在家庭教育所忽略的内容,也是很多家庭的孩子所缺乏的品质和素质。

在中国,改革开放崛起的一代企业家们大多人到中年,可精力依然旺盛,面对财富传承的问题,大多数人还没意识到这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事情,总觉得自己起码还有二三十年时间,到时各方条件也会更加成熟。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这样的误区直接导致中国的家长考虑财富传承的问题普遍较晚,弊端也会逐渐暴露。其实,财富传承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所谓条件成熟的时间点,就国际上的经验来看,尽早完成交接恐怕是效果最好也最安全的选择。一方面,父辈身体和家庭的突发性变故等意外情况不可不防,而这种巨大变故将会对财富的传承造成巨大的打击;另一方面,从培养继承人的角度,提早考虑接班问题也有很多好处。“小孩如果到了20多岁,你突然一下子跟他说我未来5年让你接班,你朋友圈子得改改,工作方式得改改,你的行为得改改,你叫他脱胎换骨,这是不可能的”,清华凯风家族传承中心主任沈栋在谈到财富传承时说,“对继承人的培养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从小一步一步把他培育到继承人这个位置,扶他上马,然后带他一程。如果你七八十岁,再过两年干不动的时候再来说交班,还没来得及带一程,自己就可能不行了”。

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有过一段非常深刻的话,他说:“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会有其他人取代你。其他人是谁?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方,也许是骗子。这些人教出的孩子,会给我们带来多少麻烦大家都可以想象。”

金钱本身并不邪恶,不懂得如何运用才会让它变得面目可憎。无论财富多少,我们培养孩子财商的目的绝不是让他们成为拜金主义者,而是让他们尽早懂得正确认识金钱,以及如何运用金钱的规律为自己创造财富,赢得自由的生活。

家庭的财务问题多和孩子沟通

富人们已经渐渐认识到家庭在财富传承过程中的积极影响,纷纷努力寻求家族成员之间的良性沟通,而对普通人来说,这种沟通的成本要低得多,却往往更易被忽视。

清华凯风家族传承中心主任沈栋在中欧首届家族企业与家族财富论坛上强调:“对于家族企业来说,即使一年增收5%又能怎样,如果夫妻决裂、子女与父辈矛盾重重,对家族财富来讲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你和你的家庭成员详细讨论过生命和财富问题吗?你们有没有谈到怎样根据你们的价值观来规划你们的未来?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家庭内讨论钱或财富问题很困难,但是,这些讨论对于实现财务管理计划的目标、选择所需要的投资方法、工具和时间框架至关重要。

家庭成员之间应尽早就家庭的财务状况及其管理进行诚实的、相互尊重的、充分的交流,而且应当让最年轻的家庭成员也参与进来,这是让孩子较早认识财富的途径之一,无论他是否有能力提出自己对家庭财务问题的看法。

这种家庭成员的交流有两个目的:首先,利用定期或不定期的家庭会议,在交流中通过认同和加强家庭共同利益和财务管理目标来培养亲情精神;另外,让财务管理和投资的执行过程,在所有可能从中获益的家庭成员面前都是透明的,家庭中任何想对财务管理发表见解的人,都可以得到公平的表达机会。

你的价值观能影响后代多久?

铭刻在洛克菲勒中心黄铜牌上的语录上说:“我相信,任何权利都意味着责任,任何机会都意味着义务,任何拥有都意味着职责……我相信诺言的神圣,一言既出,即应恪守,人品——而不是财富、权利或地位——才具有最高价值。”

知名的财富管理顾问斯图尔特·E·卢卡斯认为,在家庭中树立精英价值观,有助于寻求和培养有竞争优势的家庭文化。要想确保家庭的下一代财富所有人成长为具有责任感和财富奉献精神,而不是傲慢、安于富贵的人,这是非常好的途径。

把财富和时间作为礼物献给后代能给人带来极大的满足。这些赠予品通常被赋予极其丰富的感彩,赠予者是在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最深沉的爱。在很多情况下,父母给孩子的深思熟虑的赠与可以让受赠者的生活有更多选择,如果没有赠予,这些选择可能就不会出现。

不过,当你在思忖你身后的财富去向时,也该琢磨琢磨把财富留给下一代与更为长远的管理财富的目标之间的区别。后者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操作条件,它意味着你在向后代传递财富管理责任的同时,还要支持他们,给他们灌输重要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文化观念。

财富管理论文第7篇

一、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分析

1.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合理性分析。公司的基本目标是什么?传统的观点是,因为股东实际拥有并控制公司,因此,公司的管理者应为股东的利益而服务,公司的目标应是为股东增加价值。公司管理者应该努力提高公司的股价,以使股东的财富最大化。支持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摘要:

(1)公司契约集合理论。公司契约集合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包括公司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公司职工与公司管理者之间,公司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契约等。所有者权益是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在这种观点下,所有者权益可以定义为一种委托关系。公司管理者是人,公司所有者是委托人。委托理论假设委托人与人均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因此公司管理者与公司所有者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契约集合理论认为,公司股东可以通过契约建立对公司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使公司管理者的行为符合所有者的利益,尽量减少管理者背离股东利益的行为。该理论认为公司管理者的行为一般都是以股东利益为重的,因此,股东的目标就是公司管理者的目标。

(2)管理者目标的观点。在实际中,管理者的目标不同于股东的目标。威廉森提出费用偏好的概念。他指出管理者通过某些费用支出获得了价值,如对公司汽车、办公家具、办公地点以及自主决策的投资而获得效用。但多那德森通过对一些大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的访谈,认为公司管理者的目标与股东的目标是一致的。他认为,公司的管理者受到两种基本激励的影响摘要:第一是生存,组织的生存意味着管理者总是要控制足够的资源来防止企业被淘汰;第二是独立性与自我满足,这意味着公司管理者能够不受外界干扰和不依赖于外部的资本市场而进行独立的决策。多那德森由此认为,管理者不喜欢发行新股,管理者基本的财务目标是使公司的财富最大化,从而管理者能控制更多的资源并限制筹集新的权益资本。而且,从多那德森的观点引申可以认为,公司管理者通过使股东财富的增加以减少被其他公司收购的可能性。经理市场的竞争也促使公司的管理者以股东的权益为重。

2.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局限性分析。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有理论基础支持,易于直观理解,同时在实际中也有其合理之处。如股价的高低,代表了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它以每股价格表示,反映了资本与获利之间的关系。它受预期每股盈余的影响,反映的盈余的大小和取得的时间。它受企业风险大小的影响,可以反映每股盈余的风险。但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存在以下几点局限性摘要:

财富管理论文第8篇

论文摘要: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奠定了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要求我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应在坚持和继晕的同时.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目此,必须结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深化对“劳动”概念的认识,正确分析新的社会阶层.树立新的财产观,确立新的分配观:通过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创立的科学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当时面对的情况又有很大不同,因此需要结台新的实际,深人认识和准确把握一系列相关问题。通过坚持继承与发展剖新,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杜会劳动的认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核。可以简单概括为三点:一是价值是由人的劳动创造的,物不创造价值;二是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三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是简单劳动的倍数。马克思用“劳动价值一元论”来代替当时风行的“价值多元论”,这是对劳动价值论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围绕劳动创造价值这一中心.组成了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深刻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与延伸.也是人类智慧和认知能力的科学体现。历经一百多年的实践验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核和基本观点至今仍然闶烁着真理的光辉,是我们必须坚持和继承的伟大思想成果。

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必须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发展劳动价值论,关键是要科学拓展“劳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依据马克思的解释.一般人类劳动耗费是指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的生产耗费。基于这一质的规定性,劳动概念应当拓展马克思井的劳动。主要是指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这与当时物质生产是主体、非物质生产比重较低的经济结构、以及阶级对立十分尖锐的社会结构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分工的日趋复杂,以及消费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劳动概念发生相应变化,“劳动”外延也应扩大在社会主义社会尤其应当深化对劳动的认识。

我认为,物质生产的劳动和非物质生产的劳动,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和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总体上都属于“劳动”的范畴。进一步看,可从几方面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一)服务劳动创造价值。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迁,第三产业日趋重要,分布于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所占比例日益提高.其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发达国家都在6o%上,发展中国家均已超过农业(第一产业)和工业(第二产业)。与这种产业结构变动相适应.服务业的劳动。应该从总体上视为生产性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对于服务劳动剖造价值问题.马克思从一般意义上作了肯定的回答,明确指出服务是商品.服务具有使用价值,也具有价值。服务的价值就是服务劳动创造的。但马克思叉具体区分了创造价值的服务劳动和不创造价值的服务劳动,这就把创造价值的服务劳动的范围缩小了。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分工链条不断拉长,服务劳动范围越来越大。第三产业范围越来越广.包括了商业、金融、保险、信息、饮食、公共管理与服务等等;随着教育、医药卫生、文化等部门产业化的发展,从事这些产业的服务劳动也应作为创造价值的劳动。

(二)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决定一个国家的实力。马克思高度重视科技劳动在价值形式中、尤其在决定价值置中的重要作用。由于科技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是决定生产力水平高低进而决定价值量大小的重要因素因此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社会价值总量会不断增加,科技发展是推动价值量不断增长的根本动因。科技、知识是人娄劳动的结果。劳动创造价值,用新知识和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20世纪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前十几个世纪的总和。西方国家虎大而丰富的物质财富,都是由高度的科技水平铸造的。从科技发展实践看,科技劳动的范围应扩大,全社会范围内的科技劳动即物质生产领域之中和之外的科技劳动,包括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发明创造、实验设计等,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这种科技劳动,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应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是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相比,在相同时间内能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于科技基础——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仅创造和形成价值,而且造就高素质的现代劳动力,为创造更多的价值莫定基础和开辟新的道路,也应将其列人创造价值的劳动。

(三)管理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马克思曾指出资本家的管理劳动具有二重性,因为它所管理的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制造产品的杜会劳动过程,具有生产劳动的性质,另一方面是资本的价值增值过程,具有剥削的性质,这种与剥削相结合的管理劳动是创造和形成价值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管理具有多层次性:一是微观的企业管理,我国企业经营管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二是行业管理和中升组织管理,行业管理劳动和中升服务组织者的劳动,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组成部分,因而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三是宏观的国家管理、各级政府管理公共经济的管理劳动,也是社会必要劳动的组成部分,因而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市场经济越发达,经济关系越复杂,分工越细,管理就越重要.管理劳动包括决策、控制、监督、承担风险所支付的体力和赫力。也是一种复杂劳动。创造价值的管理劳动的范围应扩大,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是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些方面的管理劳动是全社会必要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作为剖造价值的劳动。

(四)精神劳动生产也创造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从事精神劳动生产的劳动者,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社会发展方向。用科学理论、正确舆论、高尚精神、优秀作品,努力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精神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使用。从事精神劳动生产的劳动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从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劳动者。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目标,也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从事精神交明建设、包括民主政涪建设的劳动,都应看作是全社会的必要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作为创造价值的劳动。

以上分析表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劳动”相比,呈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劳动,都是社主义必不可缺少的社会必要劳动。二是物质生产劳动向着服务劳动领域太幅度扩展,第三产业成为创造价值的劳动。三是价值创造已由体力劳动为主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高新技术的应用、电赫和机器人的出现,开始替代人的脑力和体力。四是科技劳动者的劳动,对价值的创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高科技武装的劳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量。五是管理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已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六是精神劳动生产的精神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使用,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只有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出发,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才能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正确认识新的社会阶层

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理论上应该澄清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的区别。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物质要素不创造价值;财富则是由所有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实际上,马克思早已肯定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创造财富过程中的同等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象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在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争论中,有时是把价值自造和财富创造混淆起来了,或者是把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等同起来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舟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不少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流动,职业身份经常变动,社台经济生活多样化的趋势明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带来的巨太变化,劳动形式和分配方式多样化会更加明显,新的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发展,还会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正确认识新的社会阶层,把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正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坚持发展和应用。

之所以这样讲的理由是:一、既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又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发,拓展“劳动”概念的范围。新的社会阶层广大人员,他们所从事的生产劳动、服务劳动、科教劳动、管理劳动等等,从事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总体上应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他们通过诚实劳动,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它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一样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二、财富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他们的劳动、资金、技术、经营管理等,也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的财富作出了贡献,他们也是社会主义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无论从价值创造还是从财富创造的角度讲.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太人员都应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正确认识新的社会阶层,关键在于正确认识私营企业主及其所从事的劳动。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丽发展是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国私人企业已达180万户左右,注册资金达13万亿元上,就业职工达2千万人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在工业总产值中占38%。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占62%。私营企业主这个阶层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太多数人的剖业资本是合法正当的,是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起步的,他们的生产经营行为总体上应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但这种劳动又不同于一般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他们的劳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们以自己的技术、业务、管理专长等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他们的劳动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劳动;另一方面他们又其占有的生产资料获得企业利润,取得非劳动收入。财富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各要素所有者当然也要参与分配。过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允许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私营企业主的生产要素投入,总体上或者说太多数是劳动收入的积累;用积累的劳动收入去投入、取得非劳动收入,其中还包括风险投资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经济行为。何况私营企业主的收入豫个人及家庭消费、回报社会以外,大部分还要投入扩太再生产,也是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企业主,不是剥削者,而是劳动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当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形成的私营企业主阶层成员差异很太,情况比较复杂。他们之中,有些人的创业资本不合法、不正当,坑蒙拐骗、制假赈假、走私套汇偷税漏税,不择手段敛财。这些害群之马的经济行为,既容易误导对私营企业主阶层的认识.又不属于劳动价值论的范畴。劳动价值论不适用非劳动领域,更不适用违法领域。

三、树立新的财产观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社会成员的个人财产也在逐渐增加。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而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差异,这种“差距现象”是必然而正常的。先富起来的部分人.个人财产较多,除个人消费外,也进行投资活动,转化为生产要素财富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十人投入的生产要素再参与财富的分配.“钱找钱”、“滚雪球”.以致部分社会成员拥有相当数量的个^财产,使社会成员个人财产问题和贫富差距问题凸现出来。

面对这种新情况,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新的财产观。一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成员个人财产逐步增加,这是社会主义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步.

我国全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个人财产都在增加。二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出现社会成员富裕程度和财产多寡的差别是必然而正常现象。三是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怍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应当“三看:看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样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在社会成员个人财产普遍逐步增加的情况下.如果简单地把有授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显然是不符台实际的。“三看”的论断.是从实际出发的、科学而完整的判断标准,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看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包括政治立场、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价值取向等等。思想状况和现实表现不是抽象的.具体体现为看财产怎么得来的、怎样支配和使用的,获得财产的手段和方式是否符合我国法律法规,是否诚实劳动、台法经营,财产的使用和支配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回报社会,看他们的劳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以“三看”作为判断标准,而不以财产多少来判断人们的政治归属,这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运用。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创造财富、增加个人财产扫除了政治障碍,并为树立社会主义社会新的财产观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确立新的分配观

对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的问题,经济学家们理解不完全相同,观点各异.争论激烈,这与经济利益的分配密切相关,一些经济学家试图用价值创造来判断价值分配是否合理,规范说明价值分配。在这些争论中.往往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等同起来了。实际上,价值创造与收入分配是两件不同的事情。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但价值如何分配,则是分配规律决定的。马克思认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新创造的价值分配,是由现存的所有制关系或所有权结构决定的。只要存在所有权差别,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就要参与价值的分配,这是必然的。因为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获得的收入,是其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否则他的所有权就是空的,在经济上是不存在的。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有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节约使用.激发所有者合理配置资源的积极性,是市场有效运转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