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设计理念论文

建筑设计理念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3 15:15:34

建筑设计理念论文

建筑设计理念论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应用

建筑行业能够使人们的居住需求得以满足,但是其在发展的时候,也要消耗非常大的能源,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稳定的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可持续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被提出,并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同。获得支持后,绿色建筑设计也逐步开始实施,并收到了非常显著的节能环保的效果。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和应用要求

人类和谐的象征、大自然的象征就是绿色。目前,节能环保得以广泛推广,而人们逐步开始重视建筑能耗问题。要想控制能耗,首要选择就是将建筑设计做好,通过控制能耗,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设计的能耗。而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设计当中融入绿色环保的理念,不仅能够弥补原有建筑设计的缺陷,还能够推动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从建筑行业当前的现状来看,时展的必然趋势就是对绿色设计理念进行引入,而要想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就要将设计要求明确下来,并遵守一定指导准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算作绿色设计。绿色设计理念主要在以下方面有所体现:第一,绿色理念是建筑设计的基础,但在追求绿色的过程中,不能过多的损耗能源,而要将绿色节约资源的理念体现出来,这里资源节约指的不仅是控制工程成本,也是将资源可行性价值实现的一种方式。同时,要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循环使用资源。第二,要以人类健康为出发的目的。不管是什么行业,其基础都应是人类健康,建筑设计也是如此。所以,在设计建筑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避免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伤害。第三,保护环境,当前很多的建筑设计不仅会消耗较大的能源,还会带来一些环境污染,所以要求今后在设计建筑时,要有效地使声音污染以及光污染的影响得以降低。

2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绿色设计理念

2.1以节能环保为标准对建筑材料进行选择

一般而言,建筑设计所用材料,能够决定最终设计成品的效果。而对能够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体现出来的材料进行利用,除了能够体现绿色的生活理念,还能够省下成本,将资源节约下来。建筑材料同建筑风格和成本以及安全性有着莫大的关联,所以要通盘考虑:首先,要按照当地材料的供应情况和建筑特点,优先对当地材料进行选择,这样能够将物流费用节约下来。作为设计师,要持有一物多用的观念,合理地利用建筑材料,确保在足够的条件下,将住户想要的效果设计出来。比方说,假如住户喜欢欧美风,那么可用到壁纸或者手工艺术,这样不仅能够节省设计成本,还能够起到美观的效果。其次,可在设计当中将高科技材料引入其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非常新兴,所以在对材料进行选择的时候,设计师可对高科技材料进行使用,这样不仅能够使节能环保的需求得以满足,还能使现代可持续的需求得以满足。

2.2对新型能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步提高,有了越来越大的建筑需求和居住需求,但由于在发展阶段,过度对能源进行利用,因此很容易引发能源枯竭的危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要将不可再生能源节省下来,利用新能源代替旧能源,使地球压力得以缓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节省天然气,天然气取代了原来的煤炭,在给人们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环境污染得以降低,但由于天然气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尽可能减少使用天然气,可用太阳能来取代天然气,因为其也是一种清洁能源。第二,节省电能。当今社会,由于全球变暖,因此在夏季会非常热。所以,不管是在企业还是家庭,很多人都会对降温机器进行利用,而这些要消耗很多的电能。所以为了将电能节省下来,可实现太阳能到电能的转化。可在有太阳的时候时,将太阳能存储下来,然后进行转化,这样不仅能够保障环保的用电和照明,还可以减少使用电能,可以说实惠又经济。另外,建筑道路两侧的路灯,也可利用到太阳能发电,从而给人们照明。另外,还可以开采如地热能和海洋能等一些新型能源。只有真正做到回收再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才能够实现绿色环保的建筑设计,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和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2.3在建筑布局以及规划中应用节约用地理念

可以说,我国是一个多沙漠以及多山的国家,实际上,并没有开发出多少土地资源,所以人均占有非常少的土地。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大节约土地资源的力度。而建筑行业,有非常大的用地需求,假如建筑规划不合理,会严重浪费土地资源,为了要利用土地资源的效率提高,需要对建筑设计规划的问题进行考虑,并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其中、对建筑土地资源进行合理使用。在实际的用地规划中,可同建筑现场的场地条件以及设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原来的基础上,将平整场地的工程量减少,整合利用生态能源。

2.4在平面设计中应用建筑节能理念

在建筑的总平面设计当中,也可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理念进行利用。可按照施工场地的气候条件,对建筑朝向进行合理布置,同时在设计时,还应对建筑给周边建筑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考虑。比方说,某一地区的建筑设计,由于西南风是这一地区夏季的风向,所以可以在为南偏西的十五度方向位置设置建筑朝向,这样不仅能够对自然风进行利用,将室内温度降低、将使用空调的时间减少。与此同时,还能够防止建筑受到的太阳照射太多,但由于我国南北的温差以及气象的差别较大,所以总体设计建筑的时候,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在进行单体的平面设计时,要对楼层间不同的楼板隔音以及房间隔音问题进行考虑。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将固体传声降低。另外,由于平面设计当中车行和人行入口布局同人们生活生产的节能性和安全性有着莫大的关联,所以在设置的时候,要考虑到周边建筑功能以及市政服务设施。比如在一些大型商场和地铁站以及公共汽车站对人行出入口进行设计,而在适当的位置对机车出入口进行设计,尽可能防止车流和人流混行致使安全事故发生。

2.5在景观结构设计当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要按照小区所规划的自然景观来协调设计建筑景观,对于建筑休闲广场的景观和小区入口的景观,在设计的时候,可对递次展开的方式进行采用,这样能够确保一切内部的景观能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结合景观设计和建筑布置,除了能够为人们提供较好的景观环保,还能够让其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因此,可在道路两侧对一种乔木和树木进行种植,但具体是否种植主要依照道路功能和性质来确定。一般道路用于车辆通行,就不需对树木进行种植,假如道路用于人行道,那么就需要对树木进行种植。另外,可在建筑室外,对花草进行种植,比如在靠墙位置对爬山虎类的植物进行种植,不仅能起到美观的效果,还能让人们拥有好心情。同时,可将花卉或者盆栽放置到室内,除了能够使空气得以净化,还能达到一定修身养性的效果。

2.6在外墙设计中应用绿色设计理念

墙不仅能够是保障安全,还能够分割地界。但相比于室内的其他设施来讲,墙要占据很大的面积,因此需要很高的成本。实践证明,最为复杂的墙体设计就是外部墙的设计,所以应在此设计上引起足够重视。设计人员应对房屋的隔热以及保温效果进行考虑,在对外墙宽度进行控制的同时,要对导热系数小以及热阻大的材料进行利用。还有,在选择门窗时,考虑其坚固性和节能性。最后,在筑墙的时候,应采用新型的筑墙理念,这样才能够达到保温以及节能的效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得以广泛地利用。通过建筑节能不仅能有效避免浪费大量资源,还能起到一定的环保效果,同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相符。因此,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应遵行一定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理念,重视以人为本,高效地利用能源,促进自然与人类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提供好的居住环境和条件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作者:杨涵博 单位: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圆,秦孟昊,ZHANGJianshun等.“绿色建筑设计工作室”———基于多学科协作的绿色建筑集成设计平台[J].建筑科学,2014,30(8):22-29.

[2]胡晶宇.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4):1734.

[3]刘凯英,田慧峰.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优化[J].施工技术,2014,43(4):60-62,74.

[4]刘勇,林边,贾宁等.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技术更新之刍议[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2,26(4):470-473.

[5]曾巍,郝军,徐稳龙等.城市更新过程中的绿色建筑实践———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创新科研示范楼绿色建筑设计[J].暖通空调,2012,42(10):26-29.

[6]刁海韬.解析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8):2063.

建筑设计理念论文第2篇

1)项目名称:××市绿色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2)项目地址:本项目地块周边均有城市道路环绕,交通便利。

3)项目概况:本项目建设用地100000m2,小区地上布置13栋18层高层住宅楼,1栋16层高层住宅楼,2栋17层高层住宅楼,地块西侧和南侧布置两层沿街商业等配套公建,地下建筑规划为地下停车库、设备用房,消防设施及配套人防工程。

4)本项目绿色建筑建设目标是达到标准。

2技术措施

2.1节地与室外环境

1)按照××市××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本项目周边范围为住宅区和市武装部、公安部、第四中学及××集团,缺少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因此本小区在经十路和南侧规划路沿街一侧设置两层商业服务设施,建成后可以综合服务周边18.84ha、六个地块的居民,与周边地区的已有的公共设施协调互补。

2)根据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居住、文化教育、商业办公区为声环境1类区,商业或者居住、商业混杂区为声环境2类区,纬二路、纬一路、规划四路、经十路、经十一路等道路两侧为声环境4类区。在小区周边设置禁鸣路段,通过路网和交通组织优化,控制交通量,抑制噪声源。结合道路绿化,采用侧枝发达、枝叶茂密的常绿植物乔灌草组合配置构成绿色长廊,形成道路绿色声屏障。在步行道和建筑之间再配以乔、灌、草结合的植物群落,逐级削减噪声。

3)在本小区建筑布局上,主要采用南北向行列式布局,并保持适当的建筑间距,用以加强夏季的自然通风。并通过建筑外墙、植物防风带等挡风措施来阻隔冬季冷风。

4)在绿化植物选择上,大力推广使用乡土树种,绿化建设以适于本地生长的树种为主,加强本地植物利用,本地植物比例不低于80%。小区绿化植物必须同时满足:乡土物种种类占绿化物种种类比例≥70%;乡土物种种植面积占绿化种植面积比例≥70%。

5)透水地面一般分为自然的地面、公共绿地面积、绿化和镂空面积≥40%的镂空铺地。在本小区绿地率为42%,同时采用镂空面积≥40%的植草砖,并设置透水垫层,如砾石、砂、砂砾料或其组合。

2.2节能与能源利用

1)本小区建筑体形规整,均为南北朝向,楼距符合日照要求,建筑体型系数、窗墙比满足节能要求,住宅前后无遮挡,各户型自然型采光效果良好。东西向的窗户设外卷帘或百叶窗遮阳装置。

2)本小区在公共部位的照明采用了高效光源和灯具,具体措施包括:地下室采用T5节能灯,直管式荧光灯采用电子镇流器;电梯间采用光感声控开关控制,楼梯间采用红外线感应开关控制。使用太阳能路灯系统,并使用LED灯作为光源,并由智能化充放电控制器控制。在自然采光的公共场所和部位(如楼梯),为照明系统配置定时或光电控制设施。

2.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本小区采用在建筑附近设下凹式绿地,采用:屋面雨水→下凹式绿地→植被浅沟→收集利用或排放的方式;同时小区停车位和部分路面采用植草砖等透水铺装材质,公共活动场地、人行道铺地材质选用多孔性材质,提高雨水入渗率;采用渗透管或穿孔管用于雨水排放,使其兼具渗透、排放双重作用;同时采用蓄水池增加渗透量,可作为景观用水。透水地面应设透水面层、找平层和透水垫层。透水面层可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面砖、草坪砖等;透水垫层可采用无砂混凝土、砾石或砂、砂砾料。

2)非传统水源利用应优先绿化用水,当保证绿化用水后有富余时,尚可用于洗车、冲洗道路、冲洗垃圾间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用水项目。本项目将屋面、地表作为雨水收集面,在绿地中设置适量的雨水收集池及渗透管,并设置二元供水系统(即自来水及雨水分别使用之管线)。处理工艺流程:雨水→初期弃流装置→贮水池→过滤→消毒→清水池→绿化、浇洒。

3)规划范围再生水水源为××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其供水水量及水质均满足区内再生水需求。现状沿纬二路设一根DN300再生水管,沿区内经十路、经十一路敷设DN150mm市政再生水管,枝状供水,并加强与周边地区再生水管的沟通。各地块分别从市政再生水管上接管。依托片区内部绿化带及主次路网布设中水管网系统,绿化带内管顶覆土按0.3m~0.5m,路段上管顶覆土按0.7m~1.0m控制。用作冲厕以及绿化、景观、道路浇洒、洗车等。

2.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本项目中使用和施工现场相距较近的工厂生产的建筑材料约占总材料总重的70%。

2)本工程住宅多数为18层,8度(0.20g),建筑结构形式为剪力墙,采用工厂预制混凝土。

3)本工程全部采用C30~C50混凝土、HRB400级钢筋。

2.5室内环境质量

1)窗户是沟通室内和室外空间的桥梁,除此之外,它还兼具有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作用,良好的视野、通风、采光有利于住户保持身体健康、心情舒畅。本小区住宅均为两个单元、三个单元相拼,前后两栋住宅楼间距在40m以上,在空间上,设计师最大限度地使不同栋楼之间住户在前后左右视线上的相互干扰,每两栋住宅之间的水平视线距离都大于18m,完全满足视线要求。卫生间开设外窗有利于污浊空气的排放,在一个户型有≥2个卫生间的前提下,实现了至少有一个卫生间开有窗户,方便自然通风。

2)本小区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将严格按照山西省的节能图集对外墙、屋顶、楼板及特殊的热桥部位进行计算。

3)本小区将严格按照当地节能规范,对屋顶和外墙、楼板等节点进行节能设计。

2.6运营管理

1)本小区在设计初期,重点考虑垃圾站的位置,垃圾站的建设要和住宅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垃圾站内应设置中水冲洗和排水设施,存放的垃圾分类、分区,及时清运,防止污染环境。

2)按照小区的实际使用情况,本小区将根据CT174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的相关要求,本小区将设置:闭路电视监视子系统;电子巡更子系统;可视对讲及远程控制开锁子系统;家庭自动报警及紧急呼叫子系统;防火、防煤气泄露子系统;三表远距离自动抄表子系统;给排水、变配电集中监控子系统;物业计算机网络管理子系统。

3)本小区严格要求采用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生物、仿生物制剂等新技术的应用,规范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等对生活有不良影响化学产品的使用,坚持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两者的结合。

4)小区园林绿化采用耐候性强的乡土植物,选择适宜的季节栽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树种的成活率;建立并完善后期的管理养护工作,定期修剪、浇水等,做好树木的病虫害预防工作,保持园林、草坪的完整性。

建筑设计理念论文第3篇

关键词:当代建筑理论西方建筑传统文化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总体来说中国当代的建筑市场更像是西方建筑设计师展示自己设计理念与才华的试验基地。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就是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全球化的世界发展模式必然包括了建筑领域的交融。而在这个阶段中国更多的是对外来文化的吸纳,由于长时间以来中国建筑理论的停滞与断层,必然导致外国设计思想的流入,对外学科、边缘学科的消化吸收。可是现实却是更多的照搬照抄西方建筑理念,中国建筑师自我健全中国的文化体系却是表现的极其不成熟。

二、原因

提到原因,我们有必要提一下当今中国的建筑现状,大量雷同的现代高层建筑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复制粘贴,大众对物质的高度追求,对精神生活世界的忽视。现在的这种状态更像是西方国家现代建筑状态的复制。诚然,经济的发展会促使建筑也需要模数化的材料设计,高技术的声光环境设计,舒适的室内环境设计来迎合高品质的物质需求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建筑的需求。由于中国建筑领域文化的部分缺失,政府对城市建筑景观形态的长期忽视,我们的建筑创作理论体系不够完善,不够地域性,过于玩弄形式主义,过于依赖外国建筑设计师的并不一定适合本土文化的建筑设计理念。

建筑设计的理论受基本理论(本体论、价值论、创作论等);应用理论(方法论、工具论、设计原理等);跨学科理论(建筑史学、建筑美学、建筑教育学、建筑技术、哲学、技术等)以及建筑评论的影响。在这些影响因素里边最重要的因素应该属人们的观念世界,人们的价值体系以及人们的认知体系。武汉大学赵冰教授曾经总结中国当代的建筑理论――“在我看来,中国近现代从西方输入的建筑理论,其中包括设计理论,在基本形态上保持了西方的特征,它伴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冲击,在文化理智上中断了中华文化八千年承传发展的易的设计理论,象我们通常说的风水理论等。一般的中国建筑师几乎对中华的易的设计理论一无所知,因而中国近现代的建筑根本上是和中国本土相冲突的。而随着殊相文化的中华主义的发展,我们越加感到了中华主义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必要。”

而他提出的太极理论,营造思想,语言与书写的设计联想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三、中国建筑创作的进步

时下外国建筑师的先进设计理念对我国当代的建筑领域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例如SOM建筑设计事务所、雷姆.库哈斯、安德鲁以及最近较为流行的“建筑女神”扎哈.哈迪得。我们以扎哈为实例来研究一下,扎哈推崇的是一种前卫艺术,她坚信建筑具备一种力量,可以从重力中解脱出来,让身入其中的人们获得解放,感受自由。无疑扎哈的作品充满着动势,流畅的线条让人震撼。扎哈的数学学习经历给她的设计具有深厚的结构到功能的设计能力。尽管人们对她的建筑设计作品褒贬不一。但是扎哈对自己建筑设计理论的深入探讨与执著追求也影响着很大一批中国的建筑师。我国对这类建筑师才华的吸纳也是建筑领域的进步。对处于全球化的中国,对外来文化有选择的吸收与自我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同等重要。

说到这里我们很容易想到提倡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共生设计理念的设计师――贝聿铭。贝聿铭有着丰富的西方留学经验,有着对中国文化的热忱,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公司经营管理经验。他成功的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建筑设计中去,为业主和更多人接受。这应该算是中国建筑创作的又一进步了。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贝氏的人生经历,他的早期作品偏密斯风格,继肯尼迪纪念图书馆之后寻求了新的出路――柯布式雕塑风,后来当他接手台湾省台中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的设计便开始寻求中国式建筑的出路。贝氏认为中国的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他援引自然,试图为中国的现代建筑寻找新方向。北京香山饭店借鉴古典园林与江南民居,是对中国式建筑的成功探索。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殊技法运用得淋漓尽致,随着贝氏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理解与发觉,他成功的为中国当代建筑创作提供了典范。

四、当代建筑创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王澍的“业余建筑”是对中国建筑师职业“专业”但却商业的运作的反驳。国内专业领域中有很大一部分崇洋的心理成分。同时方圆大厦、福禄寿大厦以及新建成的广州铜钱大厦可识别性很强但显得过于商业化肤浅化,当然侧面也能体现出中国人对于本族文化浅层次尊崇。毕竟中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状态,而我们的建筑理论体系在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断层之后必然呈现对外来建筑理论体系的崇尚与偏好。当然我们当代有很大一批建筑师正在努力寻找本土建筑的出路并有了显著的成效。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状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首先,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文化很长一段时间被外来文化侵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理解的缺失导致当代建筑师失去了一部分最重要的文化建筑理论指导。其次,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当代紧张高效的生活状态中,我们似乎忘却了中国人温文尔雅的生活特质,更多的呈现出了对物质与金钱的过度追求以及对精神文化生活、个人修养的缺失。物质与精神,享受与品位同样重要。中国的建筑教育体系有待完善与提升。再者,中国的建筑大潮风生水起,开发商和业主要求的是高效,是利益,更多的建筑师为了生计会妥协于这个现状,缺乏创新性,忽视建筑环境与场所性精神。但我相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对艺术的追求愈加强烈,中国的建筑创作之路会愈加成熟。

五、结语

西方建筑美学讲求比例、尺度、色彩、空间、视错觉等分析,追求理性至上主义;而中国本土建筑理论讲求实用理性精神和中国建筑文化中物我一体的环境理论及营造理念,空间与实体并重,钟情于空间与意境的塑造。我们应该树立起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较为清醒地保持自身的文化独立性,与更新中传承,与传承中更新。

【参考文献】:

[1] 邹德侬 《中国现代建筑理论的解困――五谈引进外国建筑理论的经验教训》 [J] 华中建筑 1988.09.16

[2]刘林 《活的建筑:中华根基的建筑观与方法论――赵冰营造思想评述》 [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6.12.30

[3]黄海峰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共生――贝聿铭建筑哲学与作品诠释》 [J] 建筑设计管理 2009.08.28

建筑设计理念论文第4篇

关键字:建筑设计;生态建筑;理念应用;分析探讨;作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7-0178-01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能源和环境方面的问题,这对于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如果不进行能源消耗的控制,将会给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比较大的影响。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建筑领域中也在开展生态建筑的探讨。本文主要结合实践,就生态建筑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分析了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措施,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建筑设计水平的有效提升。

1. 生态建筑的概念探讨

生态建筑是一个十分广泛的建筑学的概念,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生态建筑主要指的是在建筑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将生态的理念融入其中,从而建立起人类和自然环境以及建筑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从广义的角度来分析,生态建筑的理论是比较抽象的,它主要是从建筑学的理论和生态学的理论相互结合产生的建筑的实物层面,进而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在实践过程中,构建更加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存环境,和周围的环境建立起和谐统一的关系,从而实现人和建筑之间的和谐,从而更好的降低对于资源的消耗,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 生态建筑的主要特点研究

生态建筑是在重新的对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审视的基础之上而提出来的,生态建筑在建设和设计的使用过程中充分的考虑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理论指导,综合的应用科学技术的建筑学的理论,实现建筑环境之间的平衡,以实现建筑的高效使用。生态建筑是以自然为基础,另外要科学合理的人工创造,创建统一的和谐环境,进而实现人和自然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 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主要应用思路分析

3.1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建筑理论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分析

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因素。就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来讲,无废弃物和无污染是最终要回归自然的核心内涵,也是生态建筑发展过程中所追求的重要目标。生态建筑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有机体,这要求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要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到生态建筑的有效实现,所以在生态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人、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经济因素。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生态建筑的理论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受到经济环境水平的影响。在经济水平发达程度比较低,且相对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就算是生态建筑的理论被引入,有了比较好的建筑生态化的设计,但也会因为缺少相应的经济发展环境,造成建筑的生态化很难得到有效的实现。

再次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社会环境。众所周知,高污染和高能耗是生态建筑的一大特点。这使得人们对于建筑科学合理的设计更加的重视,建筑设计过程中生态理论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目前社会发展下的一种必然趋势。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使得建筑成为了涉及建筑学、生态学以及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将生态学的各种理论贯彻到建筑设计的每一个领域之中,生态建筑的作用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实现。

3.2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用的策略分析

3.2.1建筑材料应当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做好各项工作

在生态建筑的实现过程中可以选择生态建材,选择建筑材料改善群体节能节约的过程中,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于环境的污染。因地制宜的开展就地取材,可以广泛的使用本地的一些建筑材料,有效的实现建筑的地域化和生态化建设。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传统建筑都坚持了就地取材的基本观点,通过使用当地的一些农作物废弃物来建设房屋,以达到废物利用和冬暖夏凉的目的,这是建筑生态化开展地域性设计最为重要的典范之一。

3.2.2实现优势能源在建筑中的高效利用

作为一个生态建筑的设计师,在强调建筑使用过程中环保节能的过程中,还应该在设计中将不同地域的各种优势能源充分的整合起来,。比如临海的一些建筑群,就可以充分的利用风能的优势开展设计,同时也可以通过在屋顶设置多晶硅面板来吸收利用太阳能发电,另外也可以配备智能电网,使得电能能够被很好的利用起来,最终使得能源能够被高效的利用起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小结

和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国的建筑生态理论和发展和研究都比较晚,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用生态理论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建筑设计师在工作的过程中要生态建筑理论开展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各地的气候和资源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实现生态建筑材料能够就地取材利用,在建筑合计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融入生态化的建筑设计技术,以此来实现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的理论能够被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梅琳,朱明健. 谈当代中国建筑文化“地域性”危机与“多元性”发展[J].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6(03).

[2] 陈燕菲,苗宁会. 体现地域特色的现代化交通建筑――凯里公路枢纽管理信息指挥中心设计[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04).

[3] 王宝荣. 浅谈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发展与应用[J]. 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1(07).

建筑设计理念论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结构;措施;研究

建筑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有很多建筑结构利用传统的设计方法无法正确的计算出所需要参数数据,即使能够计算出来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而概念设计是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来考虑建筑结构,能够准确的计算出结构所需要的各种参数,以此来提高建筑结构的性能。

1 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设计的相关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不能永远遵循一种设计理念,否则将会阻碍建筑行业设计的发展,尤其是在建筑结构形式多样的今天,更需要转变设计理念,将全新的设计理念应用在是实践中,因此来保证建筑结构设计领域获得长久发展机遇。概念设计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应用而生,在此,笔者将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1.1 概念设计含义

概念设计与传统的设计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简洁,因为有些建筑结构利用常规的方法无法对其进行精确分析,而有些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也没有对其进行具体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概念设计能够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所谓概念设计就是从建筑整体出发,以宏观角度来完成建筑结构的设计任务,在设计中需要将建筑看作是一个整体体系,而将建筑结构看作是分体系,两者需要综合考虑,掌握其中的破坏机理,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力学关系。概念设计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从总方案入手,重点处理建筑结构构件延性等问题。

1.2 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建筑结构的重要性

建筑结构设计方法有很多,概念设计就是被普遍使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如果能够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充分合理的利用这种设计方法,对结构设计人员来讲,能够增加其实践经验,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角度来讲,对完善设计理念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工程实践中,大部分设计人员只是按照设计手册规定的设计方法来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只有很少一部分设计人员尝试使用这种方法,这对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理念的更新非常不利,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缺乏创新,缺少亮点。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经常会遇到理论与实际不相符的人情况,尤其是参数计算的理论数据几乎与实际要求一直存在差异,甚至有些建筑结构构件所需的各项参数数据不能使用正常的途径计算出来,这时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概念设计,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将非常容易的解决无法计算的问题。设计人员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最佳方案,既能够节约成本,又能够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可靠。一般情况下,设计人员使用概念设计方法,需要掌握大量的结构理论,并且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对建筑所有结构的各项性能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设计出优良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顺利完成设计目标。

2 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

概念设计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尤其是抗震性能,其具体的措施如下:

首先,确定建筑施工场地,场地条件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一般情况下,平坦的场地有利于建筑施工,建筑结构稳定性也有所保证,但是很多建筑物都不能建在平坦的地方,这时就需要尽可能的避开不利地段,或者利用概念设计计算出建筑结构所需的抗震性能,以此来保证建筑结构稳定;其次,正确选择建筑结构材料,建筑材料性能一定要有所保证,尤其强度性能,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建筑结构材料都需要达到高强度的要求,以此来保证建筑结构达到抗震要求;再次,优化建筑构件,在设计过程中,选择性能优良的建筑构件,并且需要设置多道防线,尤其是抗震防线,使其能够承受地震的破坏,而且在地震持续破坏中,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稳定;最后,在提高结构抗侧移刚度的同时,选择性提高重要构件的延性,使建筑结构达到合理刚度与承载力分布,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除此之外,具有以下措施,保证抗震的构造连接与经过计算的节点连接,把握好整个构造连接在规范内的度的问题,确保结构的整体性;让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与概念设计的要求相符,杜绝不规则方案;抛开常规的以计算机完成设计计算的方式,合理运用设计的实践经验,以概念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综合的分析计算,并实行合理调整。

3 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统一采用概率极限状态理论,以使建筑结构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以及安全使用的设计标准,但是概念极限状态设计在运算时也会有一些不够精确的近似,不能精准预估建筑物的实际承载力,所以需要结构工程师将概念设计结合结构措施有效应用到建筑结构设计中去。建筑结构设计中有关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 协同设计工作与结构体系

建筑结构构件要在能承载各类极限状态下的合理受力而不受破坏,就需要各构件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共同工作。协同工作理念已经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得以不断延伸,只是建筑结构的协同工作集中在建筑基础与上部结构关系的整体上,不能对二者分开进行处理。同时还应注意到建筑结构各构件的应力承载水平,特别是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应避免过多短柱以使同层承力柱都保持在相同的水平位移范围内。但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就必须增加短柱数量以免底层的竖向承力柱截面积过大。其实,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重点是抵抗水平力的作用以防出现扭转变形现象,而将巨型钢管柱设置在建筑结构四周的设计有效抵抗高层建筑的水平作用力,增强了高层建筑抗侧力结构的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能。

3.2 协同设计工作与材料利用率

结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协同设计工作与材料利用率的应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协同工作成都随着设计材料利用率的提高而不断提升,尽可能地提高设计材料的利用率,可以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经济耗损。同时,协同设计工作原则与建筑整体设计的工作原则保持一致,结构工程师在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不断受到重视的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在深入扎实自己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应不断汲取实践经验中的先进设计理念,让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做到尽可能精益求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将概念设计理念应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十分必要,既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能,也有利于我国的建筑结构设计理念的应用与创新,进而促进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广生.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6).

建筑设计理念论文第6篇

【摘要】本文基于建筑创作、城市设计的基本认识,认为:建筑创作的根本目标和本质特征与城市设计有着同样的核心价值评判――建筑职能空间标志性的构筑与城镇特色形象的建构,特别是建筑职能的标志性和独具文化、艺术、个性化空间的生成与城市设计文化、艺术、审美的特质性存在着内在的空间契合;表现在:建筑创作命题、文化意象生成与物质形态空间构筑的城市设计基本命题与区位空间特质性的一脉相承。

【关键词】建筑创作;城市设计;城镇特色形象的建构

引言

目前,城市设计与相关学科关系是学界广泛探讨的问题,其中建筑创作与城市设计相关性的探讨,主要从学科的对象、范围、操作程序、工作手段等方面展开讨论,主要的讨论与经典的理解都局限于尺度、规模、过程等,笔者试图从建筑创作与城市设计根本目标与本质特征探讨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1 关于城市设计的基本认识

城市设计作为人类基本的生存实践活动古已有之,随着现代城市设计理论探讨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对于城市设计的认识,不同国家及地区、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的价值信仰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诠释他们个人的城市设计观,导致了对城市设计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就目前而言,在学术界要形成一个能够被广泛认同与普遍接受的城市设计概念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国已经有学者对中西方众多学者的城市设计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1.西方学者关于城市设计理论探讨主要集中在:[1] “景观―视觉”、“认知―意象”、“环境―行为”、社会、功能、程序―过程、类型―形态七个领域。2.我国学者已开展的理论探讨主要有:[2]形体环境论、建筑论、规划论、政策论、全过程论、区位论六个领域。从以上中西方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学者的研究在城市设计概念、目标等认知层面与实际操作层面取得巨大的成果,但在社会生活、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等层面未得到应有关注,或者说同西方学者的研究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基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其理论研究的广泛性,从注重功能形式,到视觉感知,再到当代引入人的行为活动、社会学、类型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公众与个人的关系,强调公共生活空间环境的塑造。本文认为城市设计的是以城镇外部环境的物质形态空间为主要对象,其本质目标与整体特征是致力于城镇形象特色的建构,城镇历史、艺术、文化、审美的区位空间审视下的时空表达与城镇特质空间与城镇特色形象品质空间的生成与发展。

2 关于建筑创作的基本认识

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坚固、实用、美观”三项基本原则,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阿尔伯蒂也在其著作《建筑论》中论述“实用、坚固、美观”三项基本原则及评价标准,并强调通过基础科学(数学与几何)知识表达对美的理解;而我国伟大的道家哲人老子在《道德经》中论述了关于建筑的认识――“器”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西方现代建筑理论与实践就非常丰富而多元化了,大家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广泛讨论。如,有从强调功能角度提出“形式追随功能”(沙利文),有的从侧重与环境的结合,提出“有机建筑论”(赖特),还有的主张把精神和愿望适宜的融入建筑空间的特性中,还有的从公共的角度,提出“市民建筑”的概念等等,其实关于建筑的认识与实践无论怎么变,始终没有离开“坚固、实用、美观”这个“器”的本体论,无论从什么角度的探讨与实践,只是这个本体的一个变异或引申而已。换句话说,建筑创作一直没有离开建筑的物质空间形态,及其所蕴含和承载的各种形式的精神文化。

就建筑创作的概念而言,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看似人们个个能“耳熟能详”,但学术界长期以来并没有一个标准而统一的定义。基于以上相关论述,笔者认为建筑创作是以建筑职能空间标志性的构筑和城镇特色形象建构为目标,主要侧重于建筑物质形态空间所具有的文化、艺术、审美与时代品质形象的创作,在理性思维、原创和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建筑空间标志性的构筑和独具文化、艺术的个性化品质空间生成。

建筑的坚固、实用更多是满足人们的物质、生理需求,寻求对身体的各种庇护;然而对当代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其物质空间所具有的精神与文化形象上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区位空间特质性的精神与特色形象上,并以此指导生成独具特质性的个性化品质空间;而特质性恰恰又是当下我们在建筑创作实践活动中最缺乏的,而且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在这方面的追求上有所收获,只要我们的心中抱有希望并且知道我们能做多少就可以了。

3 建筑创作与城市设计的内在关联性

基于上文关于建筑创作、城市设计的论述与研究,笔者认为建筑创作的核心价值在于建筑职能空间的标志性与城镇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城镇形象特色的建构。应从区位主体(建筑)所在城镇及城镇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特色、时代品质发展的区位空间特质性战略命题审视开始,其整体目标与本质特征应都是致力于城镇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城镇形象特质与空间标志性的建构,与城市设计有着同样的核心价值评判;特别是建筑创作的标志性和独具文化、艺术、个性化空间品质的生成与城市设计文化、艺术、审美的特质性存在着内在的空间契合,表现在:建筑创作命题、文化意象生成与物质形态空间构筑的城市设计基本命题与区位空间特质性的一脉相承。具体而言:

3.1 建筑创作命题的确立,在现状与区位空间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区位主体与区位空间关系的特质性进行城市设计战略命题的审视与把握,将建筑创作的命题与建筑职能空间的标志性、城镇形象特色建构相融一脉。

3.2 建筑创作的文化意象的生成是基于城市设计命题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在强调文脉的同时更为关键的是文脉传承与发展的时空性,因为文化的本质与主流是发展,今天的创造即是明天的历史。

3.3 建筑物质形态空间的构筑,应突出建筑、环境、景观的文化、艺术、审美品质及其物质形态空间命题与空间形式的整合性。

4 结语

基于相关的建筑创作与城市设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为本文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但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相关研究对于建筑创作与城市设计内在关联性的探讨,缺乏较为详尽的描述,仍是一个亟待探讨、完善与丰富的新领域,还需要全面、系统、科学的研究。鉴于笔者相关的建筑、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不足,本文的观点必然存在失之偏颇的地方,敬祈引起更多的学者对建筑创作与城市设计内在关联性的关注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吴 强.试论区位空间选择下的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2005(4):61-64.

[2][美]埃德蒙・N・培根著.黄富厢、朱琪译.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王建国著.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1

建筑设计理念论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现代建筑要想长久不衰,必须要加强对创新建筑理念的重视程度。将现代设计理念和传统的自然理念相融合是我国的建筑设计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建筑的创新理念正在不断的创新,因此建筑设计师必须抓住时代的脉搏,设计出更具时代特色的建筑。

一、建筑设计创新对实践工作的作用

1、 有利于建筑设计目标的实现

随着建筑设计研究的不断深入,建筑领域对当前的一些建筑设计理念,产生了一些争论。部分大城市的重点建设项目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争议,建筑设计的理念和目的性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从本质意义上来看,通过建筑人们拥有和使用更为舒适的生活空间,建筑的使用意义仍然是它的第一特点。建筑作为一种物质文化的表现形式,通过不同的类型和空间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艺术的美感和享受,建筑的发展水平和整体特点,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文化特点有着紧密的关系,怎样全面协调地促进建筑设计理念的科学化、与时俱进的水平,是建筑设计的永恒追求。当前一部分建筑设计没有很好地把握建筑设计的本质,忽略了建筑本质的功能和使用者的要求,没有很好地结合施工所在地的环境和状况、对传统文化缺乏适当的沟通,而单纯地追求所谓的造型,造成了对建筑本质理解的错误。

2、体现建筑设计的特点和特性

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模仿性较强的工作,设计者的思维和理念,实质上是对建筑设计规则和建筑设计方法的整合应用。设计时的大脑对已有设计理念的处理,实现使用者要求的满足。建筑设计作为建筑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建筑设计更好地实现建筑物的实用、经济表现、文化艺术展现、科学技术体现等几个方面的完美表达。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建筑设计,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音乐等艺术相比较,建筑的实施和运行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经济成本要求,建筑物需要以经济实用为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属性为主。

二、提高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有效方法

1、 加强对建筑设计理论创新设计的重视

建筑理论是指人们关于建筑设计知识的理解和论述,是设计师们对设计经验的总结和规律的发现。建筑设计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建筑科学理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在专业化的建筑设计理论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建筑设计实践水平和设计构思创意水平。这就需要设计师们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理论研究成果、新思路、新理念;逐渐开放思想,改变思维方式,大胆运用头脑风暴法,从而不断推动建筑设计向前发展,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要加强“本土论”探索,在建筑设计中,要集中反映地域、特色、民族的审美特征,把民族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凸显出民族文化特色和城市文化精神。

2、 知识理论上的创新

我国的建筑设计虽然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理论和实例可供参考,但要想建筑设计得到质量上的提高,还需要充分借鉴先进国家的设计理论和经验,在借鉴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开放性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吸取先进的经验和理论为自己的设计所用,开拓自己的创作构思和推理分析。

3、建筑设计体现人性化

现在的建筑越来越注重人性化色彩,这样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与和谐社会相呼应,促进城市的协调发展,这应该成为城市设计的一大特色。现在社会上到处宣扬人文关怀,建筑作为城市的外衣,应该给人以温暖的印象,正是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指导着建筑设计的走向。建筑物所传达出来的美感是建筑设计所一直追求的,能够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当然就是一个建筑设计的成功所在。可以说建筑中也存在灵魂,那是一种公众精神和首创精神,建筑美越来越向艺术美靠拢。一个建筑如果没有人的味道,当然不会有情感的归属,对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将会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所以建筑设计应该尊重环境的多样性和整体性,给人们以真实存在感。建筑追求的是自然美,因为自然最接近人性,公众普遍支持纯真的事物。

4、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相结合。

一个城市建筑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城市建筑不仅带来的是视觉享受,更体现这一个城市的文化与精神,所以城市建筑必须与这个城市整体相结合,现代建筑要尊重环境与文化多样性的特征。现代建筑更注重美学的利用,最好的就是给人留下一种见一面就忘不了的印象,这就是城市文化的综合体现。建筑需要继承并且表现这城市的历史美德与特色,通过对比城市的建筑可以了解这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当然必不可少,这不仅可以给城市带来生机,还会给城市带来特色,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5、 以绿色思维创新建筑设计

面对能源与环境危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绿色建筑作为建筑领域循环经济的具体体现,如何科学地将其实现,值得我们深思。绿色建筑要以较小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控制能源消耗。建筑师应当以绿色思维从事每项建筑设计活动。绿色思维是以“创新为魂,平衡为本”的思维模式,创新性地从事建筑设计活动。绿色思维的根本,第一,创新。第二,平衡。创新将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方法、内涵产生一种革命性的冲击: 观念会更新,设计的内涵会增加,随之而变化设计的方法会改变,甚至设计管理体系也会随之而变化,这部分是软性的,因此一直没有得到建筑师的足够重视。绿色建筑的推行必然要用到新技术、新材料,这些属于硬性的,与投资造价密切相关的成为现今建筑师设计绿色建筑时关注的重点,而忽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我们应该提高对软性技术创新的关注度,这是建筑师的责任亦是以环境、功能、性能艺术等方面达到整体最优化。创新平衡之下的绿色建筑设计应提倡“精宜之道”“精”是指常规技术精细化,具体项目具体分析; 从经验中挖掘提升常规技术的效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宜”是四新技术应用适宜化: 风险管理意识下与项目定位匹配的四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应用一定会有风险,不能因新而盲目应用,也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用。关键是针对项目本身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用的模式和范围,控制和化解风险。

6、 运用数字技术创新建筑设计

数字技术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影响着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数字技术打破以往的简单形体,追求多元的审美情趣。形体塑造方面则反叛了以往现代主义的单一形体和强几何形体,体现为非线性形体的倾向。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更促进了这种多元化的趋向,在电脑中建筑师可以将形体任意扭曲变形,并对形体进行复杂的加减处理。数字技术也影响了建筑的表皮。无所不在的能够快速不断更新信息的电子显示屏或一些广告媒介,闪烁变换的霓虹灯等便自然成了建筑师设计的“新手段”。数字媒介文化的兴起将原来被看成是非建筑的因素推到了前台,在图像文化的影响下,建筑师营造烘托氛围的手段更加宽泛。在对建筑的感知中,各种因素同时起作用,从科技到时尚,信息与媒介都可以成为建筑的设计元素和表达手段。数字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创新发挥了不可限量的作用。

总之,建筑设计思想需要不断地创新,没有创新的建筑设计,就会使得建筑失去其灵魂。

参考文献:

[1]陈进良.新形势下我国建筑设计应如何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5).

建筑设计理念论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模式;建筑品质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推动下,建筑设计师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要利用现代科技来兼顾建筑的美观和实用功能,对于建筑外形遵循美学来展开创新设计,用现代化技术来创新设计建筑的实用功能,使最终的建筑设计成果既能符合社会发展,同时也能够凸显强烈的设计风格。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需要建筑设计师能够综合平衡各方面的设计元素,以高品质的建筑设计成果来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1建筑设计的概念和特点

1.1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设计是指在开展建筑施工之前,建筑设计师需要依据建筑设计的要求与任务提前预设,模拟建筑在施工过程当中或者建筑完工投入使用过程当中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化的施工设计方案,并对方案与方法进行设计表达与规划。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建筑设计者需要根据社会对于建筑的实用以及规划要求,综合考虑与衡量建筑使用者对于建筑物的相关要求,使得最终的建筑设计方案更加具有实用性以及适用性。

1.2建筑设计的特点

建筑设计师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需要从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建筑的整体外观形态出发综合考虑,使得最终的建筑设计方案所形成的建筑物能够具有最佳的实用功能以及突出的美观性。因此需要建筑设计师引入先进的建筑设计技术来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进行创新设计,同时还需要从美学角度,来对建筑的外观进行创新的形象设计,使得最终形成的建筑外观能够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协调,能够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标准,同时也使得最终形成的建筑形态拥有明显的个性与风格。因此,在建筑设计工作当中,需要建筑设计师对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因素进行综合的考量,通过综合化的建筑设计工作来完成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方案。

2创新建筑设计模式

2.1标准化的建筑设计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的高科技建筑设计水平使得建筑的外观形态以及内部空间设计越来越多样化以及复杂化。标准化的建筑设计使得复杂的建筑形态呈现了匀质感,复杂的建筑设计形态的韵律美感以及质量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构建以及模数来实现。独特化建筑设计形态需要综合建筑施工地段场地以及相关人文环境进行考虑,而独特化的建筑设计形态需要利用大量标准化构建元素来体现。

2.2进行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应的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需要建筑设计者能够根据时展的需要来创新及升级建筑设计质量,利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理念以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设计出个性化的建筑设计成果。个性化的建筑设计方案是由设计师在建筑设计工作当中综合考量建筑所在城市的整体空间规划,让建筑形态以独特的风貌呈现在建筑空间的重要地标或者节点当中。个性化的建筑设计使得最终以独特的建筑风貌能够点状突破城市的扁平化环境风貌,同时建筑设计师能够根据建筑需求者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心理需求,以充满个性且和谐的建筑形态融入不同的城市街区或空间当中,不仅丰富及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并且给予城市活动更多的选择权。

2.3技术化的建筑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提高建筑科技水平,推动建筑设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以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方案来打造高品质的建筑物,使得在建筑施工以及建筑使用过程当中做到节约资源与能源,有效抵抗自然灾害,优化建筑的整体形象。利用现代化的建筑科学技术抵抗自然灾害,使得建筑使用者能够在保障人身安全的情况下通过建筑物开展正常的生产与活动,使建筑物更加具有安全性以及实用性;在生态环保理念的倡导下,在建筑设计当中应用新型的绿色能源已经成为建筑设计水平的评价标准之一;同时现代化的建筑技术优化了建筑的构造以及结构,使建筑的整体状态更加具有张力[1]。

3在建筑设计当中应用可拓展思维

想要做到建筑设计途径以及模式的创新,那么就需要建筑设计者优化建筑设计思维,利用科学化的建筑思维来开展建筑设计工作,下面从三个方面对建筑设计思维模式展开探讨。

3.1用逆向思维模式来开展建筑设计工作

逆向思维的建筑设计模式也可以当作求异的建筑设计思维模式,此研究探讨esearchR279种逆向思维模式是将已经形成定论的相关观点和事物进行反向思考的思维方法,此种思维模式注重利用科学化的方法,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待及解决问题,全面且多角度的对相关事物进行科学化的分析,制定合理高效的解决方案,利用逆向思维模式给建筑设计师提供更加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建筑设计逻辑思考路径,让建筑设计师针对建筑设计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个性化、科学化的解决方法[2]。

3.2利用联想思维来进行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当中的联想思维模式是针对于相关问题的某个角度来展开联想,而展开联想的相关内容可以与问题相关或者不相关。建筑设计师最终的建筑设计目标是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建筑方案最终形成的建筑物的品质取决于观者对于建筑物的联想性。

3.3应用传导思维来开展建筑设计工作

建筑设计师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经常会思考同一建筑物的不同单元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例如建筑设计中增加建筑物的窗户面积,可以提高房间内部的采光率,使得房间内部的光线亮度更高。但此种增加窗户面积的设计思维则可能使得建筑的整体保温效果降低,使得建筑物需要消耗掉更多的热能。此种设计方法不利于节能降耗,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因此建筑设计师在开展建筑的规划以及设计工作时,需要对建筑内部的传导效应进行考量。此种传导效应是指同一建筑物内部的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同一建筑内部的小区域发生的设计改变会对同一建筑内部的其他区域的相关环境以及风貌产生影响,此种传导效应所带来的影响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因此需要建筑设计者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能够结合实际的设计要求以及人文环境相关情况来开展科学化的建筑设计[3]。

4创新建筑设计方法

4.1创新建筑设计理念

在符合建筑设计要求以及建筑设计人文环境的相关条件下,通过对建筑设计功能以及形式的创新来传达创新的建筑设计理念,使得建筑使用者能够对最终的建筑物产生使用上的新鲜感和实用感,最终提高建筑设计的工作价值。建筑设计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需要建筑设计工作者能够利用多样化以及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来创新建筑设计理念,利用科学化以及丰富化的设计想象力来探索更加标准化、技术化以及个性化的建筑设计方式,让最终形成的建筑设计方案能够发挥应有的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工作当中,应对建筑设计工作以及建筑设计要求有自身理解,突破传统的建筑设计思维,利用更加新颖以及科学化的建筑设计方式来开展建筑设计工作,不仅能够体现建筑设计工作的价值,同时也能够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使得建筑物在使用上更加具有实用性,形态更美观,最终的建筑设计状态能够与周围的人文环境相协调,符合城市的建筑设计标准,使得最终呈现的建筑设计形态不管是在结构技术或者人文底蕴方面都能够支撑建筑设计质量。

4.2建筑设计理论的创新

知识的不断积累以及创新给现代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时代的发展需要建筑设计工作者能够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对关于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科学化的创新,利用更加先进化以及科学化的知识理论进行指导,来提高建筑设计工作质量。建筑设计工作者需要对建筑设计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的考量,最终设计出来的建筑设计方案能够形成拥有美观性以及实用性的现代化产物。因此建筑设计师在开展建筑设计时要使得建筑物具有美观性以及实用,同时也要使得个体建筑物能够发挥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对于城市生产活动的服务功能以及城市环境的点缀功能,使得最终形成的个体建筑物与城市环境相协调[4]。

4.3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建筑设计当中

建筑设计者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要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设计工作当中,意识到生态环保理念对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建筑设计工作中,生态环保理念能够引导设计师利用生态环保的思维来展开工作,使得最终形成的建筑设计方案与自然环境能够和谐相处;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以及建筑使用过程中,能够做到节能低耗,不破坏自然环境;让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建筑设计和协共存。在生态环保的理念倡导下,我国的生态环保建筑理念取得了显著的设计成果,设计师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时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对于生态环保而创建的多样式生态建筑模式,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工作当中将我国的实际人文情况以及生态环保要求相结合,拓展建筑设计发展空间[5]。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给现代的建筑设计工作带来了机遇以及挑战,需要现代建筑设计工作者能够根据市场对于建筑的实际使用要求来开展合理化的设计工作,利用合理化以及科学化的设计思维模式来创新建筑设计。在创新建筑设计方法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生态环保的理念融入设计工作当中,拓展建筑设计工作者的设计途径以及思路,帮助建筑设计工作者利用现代化的设计思维设计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作品,不断完善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美化建筑的外观形态,推动建筑设计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淑.探析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散装水泥,2021(03):122-124.

[2]王欣,胡钧韦.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的方法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1(10):55-57.

[3]胡啸.建筑设计中的可拓思维模式及创新方法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23):18-19.

[4]范丽红,田大义.绿色建筑设计的模式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