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费用会计论文

费用会计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3 15:13:01

费用会计论文

费用会计论文第1篇

关键词产权会计交易费用产权会计理论

1产权理论

1.1产权的定义

产权是为了界定人们利用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而存在的。在经济学界,由于不同的经济学家研究产权的角度不同、时期不同,赋予它的含义也不尽相同。产权经济学的开山鼻祖科斯认为,产权就是财产所有者的行为权利,即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的权利。显然,科斯是从外部性的角度来定义的。产权经济学家德姆赛茨认为,产权就是使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来自于以下事实,即产权帮助人形成那些当他与他人打交道时能够合理持有的预期,这种预期通过法律,习俗和社会道德表达出来。以菲吕博腾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在综述现代产权理论时,对产权下了一个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定义,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于物的存在和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等。

以上产权的概念都是来自于西方学者,他们基本上是以私有产权为出发点,而我国学者大多是以公有产权或国有产权为出发点。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产权观点有:产权就是所有制权利;产权是反映经济主体对财产的权力关系的概念;产权包括两层含义即所有权与债权;产权是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人们使用资源的权利,或者说人们使用资源时的适当规则;产权是以财产权为基础所形成的权力集合体,这个权利集合体由一组权利构成,包括产权主体对财产享有的所有、占有、使用、处置、收益等权利。

尽管上述有关产权定义的表述各不相同,但学术界对产权的理解已达成以下共识:第一,产权不再简单地被看作是人与外界稀缺物之间的关系;第二,产权不只是所有权,也是一组权利束;第三,产权作为一种人造的社会工具或制度安排,在协调和规范人们争夺稀缺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得到社会的强制实施。这三点共识是对产权基本性质的界定,其他一切分歧主要是源于研究的视角不同。

1.2产权的种类与功能

产权一般可以分为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两大类。产权的功能是指产权对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的作用。产权一般具有资源配置功能、激励功能、减少不确定、外部性内部化功能、效率及效益功能的基本功能。

1.3产权与交易费用

谈到产权,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交易费用概念。尼汉斯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里把交易费用看成是起因于产权的转移,即由于产权的分散和交易才导致交易费用的存在。这就是说,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虽存在生产费用,但因无产权,无需交易,也就不存在交易费用。从这个角度看,交易费用产生于产权主体之间的交易摩擦。在传统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是没有交易费用的,是科斯在1937年首先把交易费用因素引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他把交易费用主要概括为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和签订合约的成本,但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趋向于把交易费用作更宽泛的理解,认为交易费用就是一切制度运行的成本,是除生产费用以外的一切成本。如果这样,交易费用就是一个很难定义的概念。笔者赞同马修斯对交易费用所下的定义,他认为,交易费用是事前发生的为达成一项合约而支付的成本和事后发生的监督、贯彻该项合约而支付的费用。

虽然交易费用起源于产权交易,但是,产权制度的不同安排,直接影响交易费用的大小。科斯定理指出,在交易费用为零时,产权作任何安排都是无所谓的;但在交易费用为正时,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张五常极而言之,产权制度的不同安排引起交易费用的多少,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2产权与会计

2.1任何时期的会计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产权关系上的

人类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等五个社会形态,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所有制形态和政治体制不同,相对应的会计也不同。这种不同从产权理论的角度来看,由产权关系所致。在原始社会,财产属于公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这一时期出现的会计是建立在朴素的公有产权关系基础上,其主要职能是简单地反映生产活动。从奴隶社会以后,随着私有产权,即排他性产权的出现,会计明显地表现出了双重性,即一方面要达到生产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要维护产权主体的利益。会计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手段所发挥的作用,更是最大限度地被财产所有者利用。如果说会计的产生是一种必然,那么会计也就是为特定的产权服务的,并建立在必要的产权关系上。

2.2任何一种类型的会计都要维护特定的产权制度

任何一种类型的会计都会受产权的影响,并表现为维护特定的产权制度。世界各国的会计模式同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由于法律体系是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在法律上的直接表现,所以会计模式更直接的是与一个国家的产权结构相关。由此可见,会计与产权的关系是密切的。

3产权会计理论

3.1产权会计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产权会计理论在学科渊源上起源于产权经济学与会计学的交叉与融合。会计学在发展过程中是不断借鉴相邻学科,尤其是经济学的新思想与新概念。产权会计理论则正是会计界在借鉴产权经济学的新思想与新方法的基础上所取得的一个研究成果。在产权经济学产生之前,中外会计界普遍奉行的是“技术主义至上”的研究思想,关注与研究的焦点主要是会计计量程序、计量方法等纯技术的问题,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结果却是事与愿违。会计界有识之士很快意识到以产权制度的合理配置为基础对会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认为其完全适用于会计领域。因为会计是一个人造的信息系统,在信息的接受、加工与传递的过程中,充满着行为选择与价值判断,而行为选择是否适当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样也应该产生着影响。按照产权经济学观点,这种影响是决定性的,它远远大于某项计量程序,计量方法的改进所带来的结果。于是从20世纪70~80年代产权经济学形成之后,会计研究人员广泛借鉴产权经济学的思想、概念和分析方法来研究和解释会计领域中所遇到的理论与实务问题,使得会计理论研究越来越经济学化。

3.2产权会计理论的主要特征与基本观点

3.2.1产权会计理论的主要特征

产权会计理论是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和视野来研究思考与解决会计领域中的一切问题.与传统会计理论相比,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从研究对象来看,传统会计理论主要研究会计假设、会计计价和会计计量方法等问题,而产权会计理论主要研究会计信息的产权制度与会计制度问题。从研究思想来看,传统会计理论关注的是会计信息的计量问题,而产权会计理论关注的是会计信息生成时所依据的一系列制度和制度背后所体现的各种产权利益以及围绕这种产权利益所进行的制度博弈。从研究范式来看,传统会计理论的研究范式:计量程序—计量质量—信息反映;而产权会计理论的研究范式:会计信息产权制度安排—制度变迁—制度效果。

3.2.2产权会计理论学派的基本观点

目前产权会计理论学派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按照它们间的关联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会计产权理论。该理论认为,会计从最根本上讲是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是为监督企业契约签订和执行而产生的,会计存在与发展的根本使命在于反映产权结构、体现产权关系、维护产权意志。

(2)会计制度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会计制度是一份公共合约,是一份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

(3)会计制度的博弈理论。该理论认为对各方利益同等的制度在理论上是不存在的,为了使得制度对自己最有利,有关各方围绕着会计规则制定权而展开博弈活动。

(4)会计制度可复制或可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会计制度中,正式契约性的制度具有可复制性,并且移植制度的成本比创立新制度的成本低。

(5)会计制度变迁理论。会计制度与制度环境具有一定适应性,制度环境的改变会导致会计制度出现僵滞,进而引起它走向变迁与创新,而会计制度的变迁与创新意味着新一轮的博弈活动的开始。

(6)企业剩余计量是靠会计系统来完成的会计对剩余的计量结果将直接影响着各主体的产权利益。

费用会计论文第2篇

中国特殊的审计市场关于审计费用的决定因素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众多决定因素中,公司治理是一个相对新的研究话题。自从安然与世通事件以来,内部公司治理受到学者们持续关注,会计师们也开始重点关注公司的内部公司治理。本文对审计费用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对以往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

公司治理;审计费用;综述

目前关于公司治理和审计费用的关系问题至少有两种观点:分别是替论和信号传递理论。两种理论对公司治理与审计费用的关系解释不同:替论认为一个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越完善,成本越低,会计师面对的风险越小,因而审计费用越低,也就是说,外部审计可以看成是外部治理,某种程度上内部公司治理可以代替外部治理;而信号理论认为,管理层倾向于聘请严格的会计师来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公司良好的内部治理,因为就使得审计费用较高。然而当前的实证研究仍然不能证明哪种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实践。

一、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审计收费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不管在西方还是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都有很多的成果和文献。本节下面将围绕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综述与之相关的重点文献。

(1)国外文献综述

Simunic(1980)于1977年收集397家上市公司(美国)的审计收费数据。他使用最小二乘法做完线性回归分析,正式构建了非常经典的Simunic模型。他经过研究发现,控股的子公司个数、上市公司资产的规模、公司所处的行业的类型、公司前两年的盈余状况、公司的资产与负债比率、年度的审计意见类型和公司内部审计的成本对审计费用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而事务所的规模、会计收益比率、事务所审计任期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并不显著。

Francis(1984)通过研究认为:上市公司资产的规模、上市公司的业务复杂程度、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显著影响审计收费。

Firth(1985)研究了新西兰的上市公司后认为: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率和非系统风险对审计费用有着显著的影响。而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不显著。

(2)国内文献综述

朱红军,章立军(2003)对沪市639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了研究。作者深入分析了审计费用特点,并且深入分析了审计费用和公司所在行业、公司所在区域以及上市公司的性质等几方面的相关性。实证得出结论:审计费用和事务所规模、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行业分布、和上市公司股权的性质等因子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

林恋(2004)汇总了和事务所审计定价有关的数据,选取上市公司年报为样本对象,样本取自2000年到2002年三年持续经营,在上交所和深交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作者认为:三个变量与审计费用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事务所是否为“十大”、控股子公司个数的平方根的和以及取了自然对数的资产规模。

王善平,李斌(2004)选取2002年深交所的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文章研究的对象,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审计费用影响因素。作者实证的结论:资产规模、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数量、外聘的事务所的规模以及公司所在地区和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的比例、存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ROE、审计意见类型、资产负债率、和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关于审计收费及其影响因素旳研究分析大都是以Sununic的模型为基础的。而基本上所有的研究都证实了影响我国审计收费的最主要因素是上市公司规模以及审计的复杂程度。大多数研究表明上市公司所在地和审计收费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ROE等与审计收费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对于其它的因素,诸如应收账款和存货分别占总资产比例、审计任期、审计意见类型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等对于审计收费的影响程度,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

二、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相关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外国学者较中国学者更早的开始研究审计收费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并且做了一系列的尝试和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大家也没有得到非常一致的结论。

Goddard and Masters(2000)通过研究发现: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和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二者之间在审计费用方面并没有存在差异。

Carcello(2002)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如果不对董事会的特征进行控制,董事会表现出的勤勉性和专业性和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是正向的。而审计费用和董事会表现出的独立性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一个表现出独立和勤勉并且非常具备能力的董事会是同意主动增加审计费用的,董事会自身的监督不能代替外部审计,只能是起到一个协助的作用。

(2)国内文献综述

费用会计论文第3篇

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给您以下参考,您还可以在论文频道里看到其他有关论文方面的资料。 论成本管理办法 一、成本管理的基本任务 认真执行财经纪律,严格控制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通过预测、控制、分析和考核,挖掘降低成本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二、成本管理应实行归口管理责任制 1、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备品备件定额,运行材料消耗定额,检修材料消耗定额。努力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挖掘设备潜力,提出年度、季度的运行、检修、设备大中小修费用计划。 2、安保部门:负责安全保卫及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提出年度、季度消防、警卫、民兵训练等费用计划。 3、人劳部门:负责制定劳动定额,控制工资总额和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范围及标准。根据属地原则,制定社会保障措施,控制社会保障支出,提出年度、季度工资及劳保费用计划。 4、物供部门:负责制定工器具消耗定额,做好节约代用、修旧利废工作。 5、办公室:负责低值易耗品、电话电信的管理工作。提出年度、季度低值易耗品购置计划及电信电话费用计划。 6、总务部门:负责房屋、建筑物和福利设施等管理工作,提出所管辖资产的年度、季度修理费用计划。 7、财务部门:是成本管理的综合部门,汇总编制成本计划;掌握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控制成本;参与制定有关成本的各项定额;如实核算成本,并进行综合分析。 三、成本的开支范围及标准 1、工资:生产管理人员及由本单位组织安排工作并支付工资的临时工等的工资及津贴、补贴;按国家规定的各种假期工资;按规定发给的超产奖、安全奖。 2、职工福利费:按工资总额范围和提取比例提取的费用。 3、折旧费:按应计提固定资产原值,采用平均年限法及规定的提存率提取的费用。计提折旧的依据为月初应计提固定资产原值,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 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给您以下参考,您还可以在论文频道里看到其他有关论文方面的资料。 论成本管理办法 一、成本管理的基本任务 认真执行财经纪律,严格控制成本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通过预测、控制、分析和考核,挖掘降低成本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二、成本管理应实行归口管理责任制 1、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备品备件定额,运行材料消耗定额,检修材料消耗定额。努力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挖掘设备潜力,提出年度、季度的运行、检修、设备大中小修费用计划。 2、安保部门:负责安全保卫及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提出年度、季度消防、警卫、民兵训练等费用计划。 3、人劳部门:负责制定劳动定额,控制工资总额和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范围及标准。根据属地原则,制定社会保障措施,控制社会保障支出,提出年度、季度工资及劳保费用计划。 4、物供部门:负责制定工器具消耗定额,做好节约代用、修旧利废工作。 5、办公室:负责低值易耗品、电话电信的管理工作。提出年度、季度低值易耗品购置计划及电信电话费用计划。 6、总务部门:负责房屋、建筑物和福利设施等管理工作,提出所管辖资产的年度、季度修理费用计划。 7、财务部门:是成本管理的综合部门,汇总编制成本计划;掌握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控制成本;参与制定有关成本的各项定额;如实核算成本,并进行综合分析。 三、成本的开支范围及标准 1、工资:生产管理人员及由本单位组织安排工作并支付工资的临时工等的工资及津贴、补贴;按国家规定的各种假期工资;按规定发给的超产奖、安全奖。 2、职工福利费:按工资总额范围和提取比例提取的费用。 3、折旧费:按应计提固定资产原值,采用平均年限法及规定的提存率提取的费用。计提折旧的依据为月初应计提固定资产原值,当月增加的固定资

费用会计论文第4篇

[关键词]审计意见;国际四大;审计收费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220

1 引 言

审计意见是指审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对于鉴证对象是否符合鉴证标准而发表的意见。对于财务报表审计而言,则是对财务报表是否已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编制,以及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的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意见。而审计师是由被审计单位雇佣,审计费用也由审计单位承担,因此,一直以来,人们都对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是否会存在合谋现象,是否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行为持怀疑态度。此外,国际四大事务所相较一般事务所更有实力,那事务所规模又是否会影响到审计意见的发表。

目前针对审计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的研究较多,但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Francis 和 Yu(2009)研究表明审计师事务所规模与审计意见的发表之间正相关,但Boone,等(2010)认为两者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关系。而随后Numan 和Willekens(2011)的研究结果显示四大与非四大相比更不会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同时,针对审计意见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论也不相同,早期的研究DeFond,等(2002)显示两者间并没有关系,但近期的研究Geiger 和 Blay(2011)表明审计费用与审计意见之间正相关。因此本文将基于中国2012年A股916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审计意见与国际四大以及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可以为审计收费的制度完善提供政策建议。

本文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二部分为研究设计,第三部分为样本选择与描述性统计,第四部分为实证结果分析,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

2 研究设计

2 1 研究假设

根据声誉理论(DeAngelo,1981),国际四大事务所具有的声誉是极具价值的,为了保全其声誉,四大事务所往往不会向客户妥协,出具低质量的审计意见。此外Lennox(1999)的实证研究支持“深口袋”理论,发现大的事务所审计质量更高,但仍容易被卷入法律诉讼。因此,国际四大最终出具审计意见时应该会更加重视对审计风险的规范。与此同时,国际四大的专业性也应该优于普通事务所,其应更有能力发现被审计单位的一些弊端(刘峰,2007)。因此,综上理论,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国际四大相较非四大事务所而言更倾向于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

从已有文献来看,审计费用由产品费用以及预期损失费用组成。其中,产品费用指的是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所需的费用。其会受到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大小以及业务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影响。因此当审计意见为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审计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审计,收取的产品费用也会更高。而预期损失费用主要包括诉讼损失和恢复名誉的潜在成本。所以当审计师预测要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审计师为了补偿自己面临的风险,将会寻求风险溢价(Geiger和Blay,2011)。因此,综上分析,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假设2:当审计意见为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审计费用更高。

2 2 变量定义

本文以审计意见为研究的因变量,当审计意见为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取值为1,否则为0。研究的自变量有两个,分别为国际四大和审计费用,其中将国际四大定义为哑变量,当审计事务所为国际四大时,变量取值为1,否则为0;审计费用的大小则用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值来衡量。由于影响审计意见的因素除了国际四大、审计费用以外,还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伍丽娜,2003)和公司财务状况(张凯文,2013),因此本文还选取了TACC、LEV这两个控制变量,以排除审计意见和国际四大以及审计费用相关性研究中的系统误差。其中TACC(应计利润总额)代表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LEV(资产负债率)代表公司的财务状况。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3 样本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取了2012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916家(剔除了财务数据不全的公司14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使用的财务数据全部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以及锐思数据库。分析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8 0,其中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

4 实证结果分析

4 1 相关性检验结果分析

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经整理后如表3所示。从表3可知: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国际四大之间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 051,但不具有显著性。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际四大更不倾向于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这与本文之前提出的假设相反。审计意见和审计费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 097,且在0 0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说明当审计意见为非标准审计意见时,审计收费更高。这与本文提出假设时的理论分析是一致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说明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更容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而非标准审计意见与TACC之间负相关,但并不具有显著性,这说明审计师没有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出具相应的非标准审计意见。

表3 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

[]审计意见[]国际四大[]审计费用[]资产负债率[]TACC

审计意见[]1[]-0 051[]0 097**[]0 177**[]-0 021

国际四大[]-0 051[]1[]0 560**[]0 005[]-0 020

审计费用[]0 097**[]0 560**[]1[]0 032[]-0 074*

资产负债率[]0 177**[]0 005[]0 032[]1[]-0 051

TACC[]-0 021[]-0 020[]-0 074*[]-0 051[]1 注:*表示相关系数在0 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表示相关系数在0 05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双尾检验。

4 2 逻辑回归结果分析

模型中因变量是0、1虚拟变量,因此采用逻辑回归。逻辑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审计意见与国际四大、审计费用关系的逻辑回归结果

[]非标准化系数[]标准误差[]Wald[]df[]Sig*

Constant[]9 544[]4 277[]4 981[]1[]0 026

Size[]-0 283[]1 080[]0 069[]1[]0 793

Fee[]0 965[]0 318[]9 213[]1[]0 002***

Lev[]2 387[]0 662[]12 993[]1[]0 000***

TACC[]-0 829[]1 370[]0 366[]1[]0 545 注:*表示在0 1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 05的水平上显著;***表示在0 01的水平上显著。

由表4可知:国际四大的非标准系数为-0 283,显著性概率为0 793,表明国际四大并不倾向于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但此结论并不显著成立。该结论并不支持本文的假设1,但在一定程度上支持Kaplan and Williams(2012)的观点。即在近些年,大事务所更倾向于通过集中化选择客户来降低诉讼风险,而小事务所则通过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降低诉讼风险,因此大事务所相较小事务所而言更少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费用的估计参数为-0 965,显著性概率为0 002。这说明审计费用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显著正相关,这和本文预测相符。证实了审计师会因为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从而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

5 研究结论

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一是审计费用高时审计师更容易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实证发现,非标准审计意见与审计费用之间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审计师并没有因为向被审计单位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而发表标准审计意见,体现审计师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而审计费用高时审计师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原因可能在于审计师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才能获取充足的审计证据来支持非标准审计意见。因此为了获取对自身劳动的补偿,审计师会索取更高的审计费用。此外,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时,审计师也会倾向于索取风险溢价。二是资产状况差的公司更容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此结论与之前很多研究的结论一致,如张秀梅(2008)。财务状况较差的公司经营风险较大,审计师承担的审计风险也较大,因此会通过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来规避诉讼风险。三是四大事务所相较非四大事务所更倾向于不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众所周知,四大事务所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有实力发掘出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弊端,但同时其也有能力选择客户,为了规避诉讼风险,四大可能倾向选择高质量的客户。

参考文献:

[1]刘峰,周福源 国际四大意味着高审计质量吗――基于会计稳健性角度的检验[J].会计研究,2007(3):79-87

[2]伍利娜 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影响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审计费用披露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3(12):39-44

[3]张凯文 政府控制、财务状况与审计费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3(4):71-75

[4]张秀梅 审计意见与大股东控制力的相关性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23(3):33-37

[5]Chen S ,DeFond M L ,Park C W Voluntary Disclosure of Balance Sheet Information in Quarterly Earnings Announcemen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2,33(2):229-251

[6]Francis J R ,Michas P N ,Yu M D Office Size of Big 4 Auditors and Client Restatement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3,30(4):1626-1661

[7]Kaplan S E ,Williams D D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Audit Firm Size and Going Concern Reporting[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12,37(5):322-341

费用会计论文第5篇

根据你局财编〔2004〕137号文件精神要求,我们按照宣传部多年来经费支出的平均数,结合县委中心组学习、精神文明建设、对外宣传,宣传部长(县委常委)开展中心工作需要等多种因素,进行了经费预算,具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委宣传部是县委主管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部署全县宣传工作,引导社会舆论,规划全局性思想政治工作方略,指导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等。内设8个职能科室(含正科级2个、副科级1个),现有在职人员15名。二OO五年主要工作任务是指导全县宣传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完成县委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二、预算情况

县委宣传部属全额拨款行政机关单位,根据人员编制及工作任务,二OO五年度收支预算总体情况如下:

1、财政预算总支出为:920790元,其中人员支出:354790.00元(在职人员支出245,090元,离退休人员支出76,300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33,400元),日常公用支出566,000元(定额公用支出148,000元,专项公用支出418,000)

2、一般预算拨款:303920.00元。包括人员工资(含津贴)177,300元,公用经费元,交通费元.

3、其它资金安排应为122,270元,其中在职人员工资、津贴及补助67,790元,离退休人员津贴及补助12,080元。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33,400元,日常公用支出9,000元

4、定额公用支出:29,000元,公用经费综合定额19,000元,交通费(小车费)10,000元。

5、专项公用支出:482,000元

①维持机关运转必须的费用148,000元,日常必备的办公费用16,000元,水电费12,000元,邮电费30,000元,差旅费60,000元,办公电话费15,000元,其它支出15,000元。该项支出是按照按照连续三年开支的平均数进行测算并兼顾今后物价等多种因素,为机关正常运转所必需,其它支出主要是单位或单位领导参与县公共活动及其它开支。

②会议培训费:35,000.00元,主要用于一年一度的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党报党刊征订发行工作会议及宣传干部的业务培训费,是多年来经费开支经你局核算的平均数。

③接待费:35,000.00元,主要是接受上级检查、调研、考核工作的综合费用及省市艺术团体来我县的综合费用。

④社会宣传(含扫黄打非):35,000.00元,主要是“扫黄打非”费用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经费。按多年活动及检查次数的平均数进行测算

⑤文明创建:60,000.00元(见附件)

⑥中心组学习:30,000.00元(见附件)

⑦理论学习:39,000.00元(见附件)

⑧外宣经费:45,000.00元(见附件)

⑨小车费用:50,000.00元(见附件)

6、部门办公用品采购预算55,000元,主要是各科室添置电脑35,000元,空调20,000元。

附件:县委讲师组、文指办、外宣、理论教育及小车费开支情况

附件;

县委讲师组、文指办、外宣、理论教育及小车费用开支情况

一、中心组业务工支

1、邀请省、市专家授课(每年不少于5次)5×2000元=10000元。

2、购买规定购置的中央级教授讲课光盘每年不少于5000元。

3、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必备的刊物与理论书籍:①中心组成员必须订阅《求是》、《时事报告》、《了望》,所需经费4200元。②必备的理论书籍3800元。合计8000元。

4、相关的指导用书及理论学习材料3000元。

5、学习材料费:笔记本、笔、印刷打印费计2000元。

6、省、市组织的理论培训费:1000元

7、组织党课下基层活动经费:1000元

合计:30000.00元

二、文指办业务开支

1、省、市创建文明县城督查及综合执法。5次×3000元/次=15000元(文明县城督查),12次X2000元/次﹦24000元(综合执法)

2、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及资料经费:10000元

3、会议费:6000元

4、文明单位管理及指导:5000元

合计:60000.00元

三、外宣支出

1、材料打印费:10000.00元

2、外宣通联费:10000.00元

3、外宣奖励经费:15000.00元,按多年来投稿数量及质量在县委文件规定数额的基础上酌减。

4、外来新闻单位来我县采访车船交通费用:10000.00元

合计:45000.00元

四、理论教育版权所有

1、每月一期《太湖宣传》的编印费:12期*500元/期=6000元

2、理论调研及撰文必须的资料费;15000元

3、到乡镇和县直各各单位进行党和国家重大理论政策的宣讲及社会主义信仰的教育每年不少于30次:30次*600元/次=18000元。

合计:39,000元

五、小车费用

1、购买汽油,20000元

2、过桥过路费,10000元

3、车辆维修及保养,19200元

费用会计论文第6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公共物品私人物品交易费用市场配置会计管制

一、问题的提出

在论述会计信息资源的配置方式以及会计管制、准则制定等理论问题时,需要先对会计信息产品的性质-公共物品或私人物品-作出判断。当前学术界一般认为会计信息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会计信息资源市场配置机制的失灵,从而为政府介入会计管制、制定会计准则提供理论依据。会计信息公共物品论又可细分为三种不同的立场:一是认为会计信息产品在目前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等条件成熟时则将恢复其私人产品的属性(蒋尧明、罗新华,2003);二是认为公众公司的会计信息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非公众公司的会计信息产品是私人物品(陈汉文等,2001);三是认为会计信息产品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双重属性,但在分析会计信息市场失灵时,主要从其公共物品属性的角度出发,采取了工具主义的做法(watts、zimmerman,中译本1999,黄世忠等[①],2002)。三种立场的观点略有不同,但在分析公开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时,其逻辑是类似的:当会计信息作为公开信息时,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取,且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的消费。WWw.133229.CoM所以,公开的会计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公开”使得排除任何一个消费者都是困难的,因此无法实现会计信息产品的付费使用,从而市场供给不足,需要政府提供会计管制。会计管制是对市场配置机制的一种其替代(阎达五、支晓强,2003)。

本文认为上述判断逻辑存在漏洞,分析如下:

首先,上述观点在分析会计信息产品的供给不足时,仅针对单纯的会计信息产品消费与生产,并不符合会计信息交易的经济实质。会计信息产品作为商品(如蒋尧明、王庆芳,2002),其所具备的使用价值是“商业价值”,其特点在于消费者效用的间接性,即它不像电影、教科书等具备娱乐价值或教育价值的信息产品,能够从消费中直接获得某种“效用”,而需要附着在“宿主”商品上,通过“宿主”商品的增值来体现会计信息的“商业价值”。根据fasb颁布的第一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为现有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提供其作出理性投资、信贷和相似决策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可见,会计信息供给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企业募集资金和经营管理之需,而并非直接用于谋取信息销售利润(陈汉文等,2001)。企业为募集资金而向市场销售各种投资品,如股票、债券、信贷合同等,这些投资品都附加有相应的会计信息以降低交易成本。因此会计信息产品可以理解为是企业产品的附属产品,就像商品的包装物一样。显而易见地,一般不会存在单纯的对包装物-会计信息的需求[②],也不会有单纯的会计信息的供给,从而也不可能存在一个单纯的会计信息交易市场。任何只针对会计信息的供求分析必然得出误导的结论。由于企业销售的是“投资品+会计信息”这个复合产品,单纯的会计信息产品销售利润并非企业生产之动机,激励企业进行会计信息生产的是企业销售“投资品+会计信息”复合品的利润,即筹资成本的降低(包括减少成本、提升投资品的市场价格等)。因此本文认为,单纯的公开会计信息免费使用的市场现象,不足以成为会计信息生产不足的判断前提。

其次,上述分析逻辑都认为会计信息生产不足的关键原因在于私人生产者无法为生产会计信息的成本获得补偿(外部性或公共物品属性),从而导致生产决策扭曲和会计信息市场失灵。但实际上,这种公开会计信息的免费使用只是一种表面现象,通过后文的分析会发现,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实际从消费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中收取了费用,并完全弥补其生产成本(包括平均利润),私人生产决策并未因此而受到阻断,市场机制仍然是配置会计信息资源的基本制度。scott(2000)在论述这一问题时,尽管他认为会计信息产品是公共物品,但还是承认:“公司的年报并不是‘免费’的。投资者通过较高的产品价格来最终向年报支付使用费。”可见,“看不见的手”仍然在发挥作用。本文认为会计信息公共物品论对会计信息产品交易过程的理解有误。

一、会计信息产品性质与配置机制分析

本文首先讨论理想状态下公开会计信息的配置机制,即以如下假设为基础: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资本市场是有用的;市场中除了会计信息之外,其他信息是完备的;财务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一起使整个市场的信息集趋于完备;财务会计信息不存在质量问题。在对公开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再分析非公开会计信息的配置机制,并对二者进行比较。最后再将分析由理想状态扩展到现实中存在着失真、造假等质量问题的非理想状态下的会计信息的配置机制。

(一)判断物品性质的标准

为分析会计信息产品的性质,首先要分析决定物品性质的关键因素。在经济学中,一般根据排他性和竞争性对物品的类型进行区分。纯公共物品一般指同时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具有非排他性但有竞争性的物品称为共有资源,而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物品则为私人物品[③].

非竞争性是指一种商品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该商品的边际成本为零。这意味着共享消费的可能性,即一个个体的消费不减少其他个体可获得的消费量。竞争性源于商品本身的属性-成本属性,公共物品往往是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甚至边际成本为零的商品,于是私人市场上的均衡定价法则“平均成本=边际成本=边际收益=价格”失效了,需要引进新的定价法则。非排他性指无法将这种商品据为己有,而将其他人排除在消费之外,这意味着不能或很难对人们消费这种商品收费。排他性不是物品的自然属性,而往往依赖于一个社会的法律架构和技术实现能力。具体而言,生产者之所以能向消费者收费,一方面是因为“法律”(一种公共契约)赋予他该商品的产权,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技术能帮助他实现“占有”,易于实施的是对诸如椅子、面包的占有,技术难度较大的如用加密技术实现对软件或电视节目的占有。对公共物品而言,或者无法设定产权,或者无法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实现“占有”,因此无法向消费者收取费用,生产者也就失去了供应这种商品的动力。可见,排他性是影响物品性质的关键因素。具有非排他性的物品才会因无从收费而产生外部性,甚至成为共有资源或公共物品,从而造成市场配置机制的失灵,为政府管制提供了理由;而面对非竞争性,所需做的只是改变一下定价法则。

根据排他性情况的不同,一些物品可以在成为公共物品与成为私人物品之间变换,在确定一种物品是不是公共物品时,必须确定受益者的人数,以及能否把这些受益者排除在享用这种物品之外(曼昆,中译本2003)。排他性也是判断物品是否受外部性影响的关键因素。由于很多物品都有一定的外部性,从而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双重特征(deangelo,1981)。具有外部性或公共物品属性的商品仍可以由私人市场提供,只要一部分消费者从中受益的量大大超出了他们的成本,在能够将这部分消费者识别和分离出来的基础上,即使无法排除其他的不付费消费者,对供需决策而言,也不重要(布朗、杰克逊,中译本2000)。常见的如体育场音乐会、防病毒疫苗减少了他人的感染概率等。对于上述商品,虽然都存在一定的外部性,但市场仍将它们作为私人物品对待。本文认为其中关键的地方在于划分商品消费的“核心效用”和“非核心效用”。对于同一个物品,不同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效用评价(包括对同一用途的不同评价和对不同用途的评价),当消费者对该商品某种效用的评价高于获得这种商品的成本时,则付费消费对消费者而言是理性的;相对应而言,生产者从该商品的销售中获得的收益将大于生产的成本,则私人生产是可行的。此时,本文称商品具有“核心效用”。如果能够进一步在“核心效用”上实现消费的排他性,即不付费的消费者不能获得此“核心效用”,则生产者的生产决策就不会扭曲,市场配置机制就仍能有效运作。如体育场音乐会通过空间位置的阻隔将其产品人为划分为“场内音乐”和“场外音乐”,从而分离了音乐会的狂热爱好者和一般爱好者。通过对不同的亚产品实行区别定价:对“场内音乐”按照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收取完全补偿生产成本(包括平均利润)的价格;对“场外音乐”则按边际成本-零-定价,就能实现对“场内音乐”消费的排他性安排。理性的狂热爱好者掏钱购买体育场音乐会的“核心效用”-“场内音乐”,理性的一般爱好者则免费获得“非核心效用”-在场外享受免费音乐。购买“核心效用”的消费者即“付费消费者”,获得“非核心效用”的消费者即为“搭便车消费者”。显然,只有具备“核心效用”的商品才会为生产者带来超过供给成本的收益,才能在市场中得到有效的配置。

(二)会计信息产品的核心效用

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一般包括现在的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潜在的投资者、政府、竞争者、敌意收购者、雇员、社会一般公众等。对不同的消费者而言,会计信息的效用是不同的。现在的投资者使用会计信息来评估所持投资品的市场价格,以改善投资决策,增加投资收益;潜在的投资者利用会计信息发掘新的投资机会,以增加所持资金的回报率。潜在投资者最后会分化为两支,一部分成为企业的现实投资者,一部分则利用企业的会计信息改善了对其他企业的投资;竞争者企图从对手的公开会计信息的利用中增加自身的相对竞争力;敌意收购者则通过公开会计信息寻找收购目标;雇员对会计信息的使用应当很少,因为在其他信息完备的假设下,雇员只需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行情来作出是否签署劳动合同的决策;除上述使用者[④]之外的社会一般公众对会计信息的使用就更少了,因为收集和阅读会计信息是需要成本的,如果不能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理性的经济人是不会作出消费决策的。

对于上述众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是否购买了企业的投资品,将他们划分为投资使用者(包括现在的投资者和将转化为现实投资者的潜在投资者)和其他使用者。这两类消费者对会计信息产品的效用评价是不同的。正如科斯(1937)所指出的,企业可看作劳动与资本的长期权威性的契约关系[⑤].但由于分工的关系,在这一契约关系中,要素所有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劳动要素中的管理才能要素所有者是知情一方,资本要素所有者是信息匮乏方)。为减少交易费用,使企业合约顺利地达成履行,必须在契约中加入信息交易的安排,使契约中的信息匮乏方获得足够的信息。财务会计便是这种安排之一,其基本目标便在于提供据以进行经济决策的信息[⑥].基于此,本文认为会计信息最主要的作用就在于辅助投资者对企业投资品的购买决策,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并最终反映到投资品市场价格的提升上。此即为会计信息的“核心效用”。

会计信息的“核心效用”只有企业投资品的购买者(即前述的投资使用者)才能获得,其他使用者没有取得企业的投资品,也就无从获得投资品升值的效用,而只能获得其他的非核心效用。后者对会计信息的消费是真正免费的,不但如此,其中未转化为现实投资者的潜在投资者、竞争者和敌意收购者这种消费还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至于公众公司为何不避免这种额外成本,仍坚持公开会计信息,除了法律强制规范的因素外,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必然的经济原因,关于这一点将在后文展开分析。

(三)会计信息产品的排他性

能否在会计信息产品的“核心效用”上实现排他性是判断其性质的关键因素。而实现排他性的关键又在于生产者是否能够将产品的“核心效用”据为己有,从而将不付费的消费者排除在“核心效用”的消费之外。答案是肯定的。首先从当前的法律构架上看,会计信息产品上设定有产权,企业作为会计信息的生产者,拥有会计信息产品的原始所有权;其次,在企业合约中,各参与人通过“投资契约”这种手段从技术上实现了会计信息消费的排他性。

企业可视为一系列契约的联合(jensen、meckling,1976),企业管理者作为企业的经营代表在销售投资品时(融资)和投资者签下“投资契约”,这一契约便将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分为契约参与人与非参与人。与此同时,企业根据“投资契约”中的信息交易安排而生产和公开的会计信息,又可人为地区分为两种亚产品,一种是作为投资契约补充的“附属会计信息”,即消费者同时消费投资品与会计信息,这种消费者必然是企业的投资契约关系人;另一种是与投资契约无关的“独立会计信息”,即消费者并不消费投资品,而将公开的会计信息用“独立地”作其他用途。尽管“附属会计信息”和“独立会计信息”在形式上是同一产品,但对消费者而言具有不同的效用,对生产者而言具有不同的收益,因此在经济实质上它们是不同的亚产品。显然,只有“附属会计信息”才具有辅助投资决策的“核心效用”。向市场公开之后,企业不可能将“独立会计信息”据为己有,但企业可以将“附属会计信息”据为己有,因为要消费“附属会计信息”,就必须购买企业的投资品,成为企业的投资契约关系人,而企业就可以通过在投资品价格中加入会计信息的价格来收取使用费。就这样,企业实现了“附属会计信息”消费的排他性,企业投资品的购买者成为会计信息的“付费消费者”,其他使用者成为会计信息的“搭便车消费者”。

(四)会计信息产品的竞争性

在实现排他性的同时,会计信息在“付费消费者”之间也是竞争性的。正如watts和zimmerman(中译本1999)论述的那样:“某个投资人消费(运用)它,会削弱其他投资人运用它并从中获得同样好处(价格已调整)的能力。”这是因为fama所提出的强式有效市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一般而言,信息的公开和传递需要一段时间,即市场价格并不是瞬间调整的,消费者对信息的分析能力也不一致,从而获得的信息效用也不相同。会计信息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而降低的成本或提高的经济效率是一定的,这意味着将这些好处在各“付费消费者”之间分配的总量是一定的,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投资者因善用会计信息发掘了该公司相对于当前股价的投资价值,而他购入股票的行为将引起股价的上涨,晚一步行动的消费者所获得的利益就受到影响。因此,可以认为对会计信息“核心效用”的消费是竞争性的。

二、分析的扩展

(一)公众公司与非公众公司提供会计信息产品的不同方式

上述分析均是针对公开的会计信息,即公众公司会计信息产品的。对于非公众公司的会计信息产品的性质,由于不对公众公开,在表象上就不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此一般认为是私人产品。非公众公司会计信息的交易主要是通过企业与投资品购买者(股东、债权人等)的私人契约完成的,并通过私人契约的方式保护会计信息产权,同时避免承担公开信息带来的额外成本。

两相对应,公众公司为何要放弃对自身会计信息产权的保护,选择公开的方式传递信息,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成本(如向竞争者、敌意收购者公开带来的损失等)?这个问题的解释与会计信息的交易成本有关。非公众公司由于投资者较少,达成信息交易私人契约的交易成本相对于信息公开成本更低,因此选择非公开的信息交易形式。公众公司的投资品(股票、债券)往往经过标准化,在特定的市场中交易,投资者众多,流动性极大,如果仍然采用私人契约的方式提供会计信息产品,则交易成本将会大得使交易变得毫无意义。公众公司采取公开的方式提供会计信息,虽然增加了信息公开成本,但节约了高昂的投资交易成本,使投资品的交易变得可行。因此对公众公司而言,公开会计信息是有效的。在当前较为成熟的现资品交易市场中,会计信息公开的经济有效性甚至转化为了体现公众意志的法律,用国家强制力来固化与保障这一制度安排。

(二)有质量问题的会计信息产品

以上的分析都假定会计信息不存在质量的问题,下文的分析将放宽这一假设。实际上,在以市场方式配置会计信息资源时,由于会计信息产品的特殊性,为解决企业投资品信息不对称而存在的会计又碰上了自身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首先,会计信息产品是一种相当专业性的商品,不具备专业技术的一般消费者难以判断其质量;其次,会计信息产品的质量在技术上也难以检验。因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多种,包括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吴联生,2003),其中规则性失真与行为性失真分别与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缺陷和人类的有限性有关,因此是难以逾越的。此外,根据投资的后果来判断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具有局限性,因为投资结果还受其他因素如经济环境、投资者能力等的影响,任何对投资结果的检验都是对会计信息质量和其他影响因素的联合检验。

可见,关于会计信息产品质量的信息,在企业和投资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带来欺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导致不完全市场,使某些投资交易难以达成,这种由信息不完全导致的市场失灵称为信息失灵。一般而言,解决信息失灵的途径有:一是仍在市场机制的框架内,用信息经济学提供的方法如信号分离模型来解决,如第三方审计;二是由政府介入管制,通过强制遵守一定的信息质量准则(如会计准则),为市场配置会计信息资源的有效运作创造条件。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观不能成立,会计信息产品在特定的消费群中(各种投资者)仍然是私人物品,会计信息资源的配置仍由竞争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来引导。当前之所以流行公共物品观主要是它便于解释会计管制。但实际上,针对公共物品的政府管制与针对信息失灵的政府管制不同,前者作为市场配置机制的替代而出现,或者通过政策法令使商品的外部性内部化,或者由政府代为生产;后者则通过维护市场机制运行的条件(如强制性地保证会计产品质量的最低要求)来促进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就目前管制的而言,强制披露、强制审计和公共会计准则并无法使会计信息消费中所谓的外部性内部化,也非由政府在代替生产,而更类似一种作为公共契约的质量标准或安全标准,以保护消费者使用上合格的、能有效地辅助投资决策的会计信息产品。这是国家履行其社会职责的一部分,同针对其他私人商品质量上的造假管制(如真实广告法)没有本质的区别,是在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竞争中,保护弱势消费者的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1]布朗、杰克逊。1990.公共部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版,42~64

[2]陈汉文等。2001.证券市场与会计监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54~57

[3]赫什莱佛、赖利。1995.不确定性与信息分析。刘广灵,李绍荣主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黄世忠、杜兴强、张胜芳。2002.市场政府与会计监管。会计研究,12:3~11

[5]蒋尧明、王庆芳。2002.论会计信息的商品属性。财经研究,3:68~73

[6]蒋尧明、罗新华。2003.有效需求主体的缺失与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研究,8:3~7

[7]吕晓梅。2003.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的经济分析,当代财经,9:113~115

[8]曼昆。2001.经济学原理。梁小民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32~236

[9]吴联生。2003.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理论框架与证据。会计研究,1:25~30

[10]吴水彭。2000.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1]阎达五、支晓强。2003.论会计管制。中国农业会计,1:10~13

[12]张维迎。1996.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3] deangelo l e.1981.the auditor-client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an economic analysis.umi research press.19~20

费用会计论文第7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费用;控制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1-0048-01

1.前言

业主是工程项目管理中最主要的主体之一,在工程项目中都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聘请专业的工程监理公司来对工程实施全过程监理,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相关体制还不够全面,监理单位的专业技术水平及综合管理能力还难以满足日渐增长的工程项目建设需求,因此,业主多会亲自参与到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中来,从招标到施工到竣工后的结算等一系列过程,业主都需要进行严格科学的费用管理和控制,这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本和施工质量,业主实施科学合理的费用控制,不仅仅是工程管理中的关键性环节,也是维护业主利益的重大举措。

2.我国工程中业主对项目费用控制的现状概述

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迅速,但总体而言,承包商和监理单位的综合实力还相对比较薄弱,各种工程监管体制还不够完善,因此,使得业主在工程管理尤其是工程的费用控制中扮演着最为关键的角色。在我国,为了实施对整个建设项目的科学高效管理,很多业主都会自己组织管理团队,让隶属于业主的管理人员全员参与到工程项目的市场调研、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和施工现场管理等工作。

3.业主对建设工程项目费用控制全过程分析

业主是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最重要主体,由于工程项目建设一般具有建设施工周期长、工序繁多、专业技术性强、人员资金及机械设备原材料的消耗量大等特点,因此,业主需要全过程的参与到管理中来。项目工程的费用是项目总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工程总成本的高低,加强对工程费用的控制,是优化项目管理的重要举措。项目的费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施工的进度,因此,业主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合适的工程进度内,从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投标阶段、到采购施工、竣工结算等多个阶段进行审核控制,将各种费用控制在批准的投资额以下。并随时做好费用的核算检查,及时做好纠错工作,实现投资目标,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

3.1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费用控制

在工程项目开始阶段,业主按照项目计划,根据项目的使用要求、建设目标、建设规模、技术条件等启动项目,会同设计人员、工程人员、造价管理人员共同研究和提出初步投资建议,对拟建项目做出初步评价,并进行投资额分项估算。

业主要对项目和计划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评判、研究,对专业设计人员已经编制好的项目设计和项目目标,结合已经可以初步确定的各种费用总和,和各种方案设计,做出科学合理的费用投资预算并建立相关模型,从技术上,费用上,施工管理上对各种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比,在不断的分析、综合、论证中,多方面评判审核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减少因方案的更改或变化而引起的额外费用。

3.2在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费用控制

制定投资分项初步估算,根据估算及项目建设计划,制定资金支出初步概算表,以保证投资得到最有效的控制,并作为制定项目投资限额使用,在设计时采用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的方法实行限额设计,通过限额设计来完成费用控制总目标。业主要根据施工图的设计和详细勘察预算的工程量和具体的工程价格,对工程图做出合理的设计和完善,并严密科学的做好各种分项施工的费用预算,将每一种设计方案从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等各方面的成本进行核算,对比,将分项施工的成本和项目的投资额做出科学对比分析,使得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都会在合适的投资范围以内。

3.3工程建设招投标阶段的费用控制

业主在工程招标程序、投标报价及合同战略方面进行仔细安排,这是业主在项目组织设计完成后,对项目投资所能进行的最有效的控制,也将对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产生深远的影响。根据项目可能的招标和分标情况制订招标文件作为拟参加投标的承包商进行投标报价的依据,通过合理制订招标文件可以有效限制承包商的报价,从而达到控制项目投资的目的。结合工程的特点,确定科学的评标办法,选定中标者,然后对其投标报价进行分析,计算管理费率、利润率、材料用量、人工等的基价,这些信息为业主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投资控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4工程建设施工采购阶段的费用控制

3.4.1设备、材料采购的费用控制

建设材料和施工设备是保证整个施工正常进行的基础。设备和各种建设材料的采供是项目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材料,设备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寿命,材料设备的价格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费用和成本,影响到项目的整体效益。业主要对采购工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保证采购费用在控制范围内,制定限额采购工作包及工作包价格,并对限额采购进行跟踪,对各种超出范围的费用要严格审核对比,严格将采购清单和实际支出费用做出整合。

3.4.2设计变更

在具体的施工中,要对各种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做出分析,并通过科学的比较,结合工程项目投标报价中的各种信息,做出对比分析,综合论证。同时,要严格科学的控制设计变更,要在设计的环节上,节省费用支出。

3.4.3采取合同措施控制

业主应参与合同的修改、补充工作,着重考虑它对投资控制的影响,在施工中保存各种文件资料。在施工中督促、检查承包商严格执行工程合同,针对工程项目的特殊性,业主应该严格控制工程设计以及由于施工单位、监理工程师等工作不当引起的变更。

3.5采取决算审计控制

在项目工程建设竣工时候,业主要对承包商所交底的工程竣工报告书业做出严格公正的分析、评判、审核,结合项目合同和协议,对项目的交底时间,工程质量检测是否合格,项目规定的工程量做出对比、核算,同时也要对各种变动费用实施严密审核,公正合理按照实际情况和合同协议,遵守相关法律规程,确定各种费用的支付总金额,严格杜绝一些不合理或者是作假现象,比如低价中标,高价决算等,在最后一关将整个项目的总体投资和费用进行科学严密控制。

4.结束语

业主加强对项目工程的费用控制,有助于将项目的成本费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助于提高项目工程的质量,实现投资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光鹏.浅谈工程结算造价审核的工作要点.[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23期

[2]黄永强.建筑工程造价中各个阶段的费用控制探究.[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31期

[3]王茜.浅析工程造价过程管理与控制.[期刊论文]《发展》 -2011年6期

费用会计论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函数;线性回归模型;Eviews

一、研究背景

消费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世界金融危机过后,在我国外需下降的情况下,扩大居民消费就显得更加重要,而对于半数以上国民都是农村居民的中国来讲,能否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就直接关系着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快速增长。决定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在经济学中就存在着众多的消费函数理论,每种消费函数中的自变量不相同。

贵州省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内陆地区,其出口额本就较少,更能代表当下我国外需下降的情况,且其农村居民达到了2600多万人。因此,选择贵州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理论与实证分析

在西方经济学中存在着不同的消费函数理论,其中居于主流的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绝对消费理论、相对消费理论、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以及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每种理论的产生环境以及前提假设不同,因此其侧重的解释因素不同,表现在计量模型中就是解释变量不同。用计量经济模型来衡量各种消费理论的一个前提是理论中的解释因素要能得到量化,因此从该点考虑出发,永久收入消费理论就难以符合这个条件,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区别该理论中的持久收入和瞬时收入、持久消费和瞬时消费。所以本文仅对另外三种理论进行实证分析。

(一)凯恩斯绝对消费假说

1、相关理论依据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在影响消费的众多因素中,家庭收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即消费的边际倾向是小于1的。

2、绝对消费假说的检验

(1)模型的建立

根据绝对消费假说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Ct=β0+β1Y+Ut,其中:可支配收入是决定消费的唯一重要的因素;我们用Ct来表示当期消费,Y表示当期可支配收入,β0表示可支配收入为0时的消费,即为维持生存的最低消费量,β1为边际消费倾向。

(2)数据的采集与初步分析

我们从统计年鉴中搜集到了1978-2008年的贵州省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费水平的数据。利用Eviews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对上述数据进行散点图分析,由Ct和Y的散点图可以看出:Ct和Y的线性关系比较明显,说明假设的线性方程比较恰当。

(3)模型参数的估计

我们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果:

Ct=36.44+0.78*Y

P=(0.003);(0.00)

R2=0.996

以上是就回归的结果,其中:β0和β1均通过了检验,且方程的R2非常高。

(4)检验与修正

a、异方差检验。对上述方程进行White检验(本文选择的都是不含有交差项的检验),检验得到的相伴概率P值为0.01,小于显著性水平,认为该方程存在异方差。

对异方差进行修正,因为消费Ct的残差随着解释变量Y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以1/Y为权,做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得到:Ct/Y=β0/Y+β1+Ut/Y。进行回归,得到估计方程如下:

Ct=11.85+0.82*Y

用修正之后的残差做White检验,检验结果说明已经克服了异方差性,但是修正的代价是方程的拟合优度大幅度下降,从0.996下降至0.2,考虑到异方差并不会影响估计参数的无偏性,因此使用未经修正的估计方程。

b、自相关检验。从原方程的输出结果得知D-W统计量为0.764,可知,该方程存在正自相关。再对残差进行LM检验,发现该方程只存在一阶自相关,得到残差的回归估计方程:

Resid=3.664-0.005*Y+0.635Resid-1

接下来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自相关问题进行修正。首先估计自相关系数:

ρ=1-DW/2=1-0.764/2=0.618

对原变量做广义差分变换。令:

GDCt=Ct-0.618*Ct-1

CDYt=Yt-0.618*Yt-1

对GDCt和GDYt,以1979-2008年为样本再次回归,得:

GDCt=18.73+0.76*GDYt

两个估计参数对应的P值分别为0.05和0.00,R2=0.986。经过修正之后的方程的拟合优度很高,且经检验可得误差项不存在自相关。返回运算得到:β0=18.73/(1-ρ)=49.03,则原模型的广义最小二乘估计结果是:

Ct=49.03+0.76*Y

(5)绝对消费假说的实证总结

从上可知,贵州农村居民消费行为比较符合凯恩斯的绝对消费假说,且贵州省农村人均消费性支出平均占可支配收入的76%,总体上来讲比较低,贵州农村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潜力。但是凯恩斯的绝对消费假说里有一个理论缺点,即建立在名义货币工资上的消费理论,不能反映:当名义工资不变,但是物价上涨时人们的消费变化。因此,在寻找影响消费的因素时,应剔除物价指数变化的影响,但这不属于本文的探讨范围。

(二)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1、相关理论依据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的消费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的消费水准的影响,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的。依照人们的习惯,增加消费容易,减少消费困难,因为一向过着高水准生活的人,即使收入降低,多半也不会马上降低消费水准。消费固然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

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的检验

(1)模型的建立

根据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自己现期可支配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过去时期的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在这种假设下,t期的消费可以表示成分布滞后的模型:

Ct=β0+β1·Yt+β2·Yt-1+Ut

其中:Yt为当期可支配收入,Yt-1为前期最高收入,Ut为随机误差项。

(2)数据的采集与初步分析

依然使用前面搜集的贵州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数据。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找出对应每一年的前期的最高收入。然后分别描绘Ct与Yt-1以及Ct与Yt之间的散点图,从描绘的散点图可初步判断,Ct与Yt以及Yt-1之间的线性关系比较明显。

(3)模型参数的估计

对于上述假设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估计,得到:

Ct=39.08+0.88*Yt-0.11*Yt-1

P=(0.003);(0.00);(0.22)

Ad.R2=0.995

根据回归结果,除了Yt-1的系数之外,其他系数均通过检验。Yt-1的系数等于-0.11,表明:贵州农村居民的现期消费与过去的最高收入成反向相关关系,明显不符合经济意义。并且,Yt-1的统计量对应的P值是大于显著性检验水平0.05,故认为Yt-1的系数不显著。再对Yt-1做多余变量检验,得到:F=1.57,对应的P值为0.22,远远大于显著性检验水平0.05,故认为Yt-1是多余的解释变量,不应该作为解释变量纳入方程。 转贴于  (4)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的实证总结

从以上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相对收入消费假说并不适合于贵州省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对于贵州省农村居民来讲,过去的收入对其现期消费并不构成重要的影响,而绝对收入才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三)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1、相关理论依据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认为人们会在更长时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开支,从而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抉择。一般说来,年轻人家庭收入偏低,这时消费可能会超过收入,但是随着他们进入壮年和中年,收入日益增加,这时收入就会大于消费,并且这些收入还可以弥补年轻时代的消费收入差额以及用于养老。

2、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检验

(1)模型的建立

根据生命周期消费假说,人们的现期消费Ct不仅和现期收入Yt有关,而且和消费者以后的各期收入的期望值以及开始时的资产有关。在这种假定前提下,用线性计量模型表示消费者的消费模型为:

Ct=β0+β1*Yt+β2*At+Ut

其中:At为即刻消费者拥有的住房财产,因为储蓄直接的由收入和消费决定,所以本文不将储蓄作为解释变量。

(2)数据的采集与初步分析

我们在统计年鉴上找到贵州1999-2009年农村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和每平方米的住房价值,经过简单相乘处理,得到农村居民人均拥有的房产价值。首先通过散点图进行初步分析,从软件给出的散点图可以初步判断,Ct和Yt以及At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

(3)模型参数的估计

对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消费函数,仍然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得到结果如下:

Ct=-56.92+0.73*Yt+0.05*At

P=(0.27);(0.00);(0.14)

Ad.R2=0.99

除了Yt的系数通过检验外,At的系数和常数项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由经验可知,如果模型的R2很大,F检验通过,但是有些系数不能通过T检验,则是出现了与经典假设不相符合的现象,接着做进一步检验。

(4)检验与修正

a、异方差检验。对上述方程实行White检验,以便找到是否存在异方差现象。得到LM统计量为5.5,对应的P值为0.24,远远大于显著性检验水平0.05,故认为该方程不存在异方差问题。

b、自相关的检验。接下来检验方程是否存在自相关问题,由于样本较小,不能用D-W检验,所以采用LM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残差项无自相关。

c、多重共线性检验。首先求出Yt和At的简单相关系数矩阵,为,可以判断两者存在很强的线性关系,需要进行修正。我们利用差分法对多重共线性进行修正,令:

dCt=Ct-Ct-1;dYt=Yt-Yt-1;dAt=At-At-1;

用OLS方法估计得到:

dCt=22.18+0.609dYt+0.045dAt

P=(0.49);(0.005);(0.19)

Ad.R2=0.72

重新检验方程的共线性,得到简单相关系数矩阵为:,可见两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0.34

(5)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实证总结

综合以上过程,我们可以得知,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同样不适合贵州省农村居民,人们的消费更主要的是受当期的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总结与建议

上文对西方经济学中三种重要的消费函数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最符合贵州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是绝对消费函数。这说明人们的现期可支配收入对当期的消费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其他因素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没有影响,而是从长期看来,起着持久决定性影响的是可支配收入。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是贵州农村居民比较贫困,刚好处在温饱线附近,故其消费更主要的是受现期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其消费的收入弹性很大。

目前世界经济仍没有明显的复苏迹象,再加上世界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我国出口复苏不会很快,因此我国还要坚持扩大内需,而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从上文的分析来看:增加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最有效的手段,而且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加大,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已是刻不容缓。具体政策可以增加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农民增收作为一项长久的政策来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张晓峒.计量经济学基础[M].南开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