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费用预算论文

费用预算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6 15:54:31

费用预算论文

费用预算论文第1篇

关键词:预算松弛 管理层在职消费 产权差异

一、引言

Cyert 和March(1963)研究分析得出在谈判过程中产生了预算松弛问题。Young(1985)基于业绩评价选择的视角认为只有当公司的员工有机会选择他们的绩效评价标准时才会产生预算松弛问题,因为此时员工就有可能通过低估产能造成预算松弛。此后学者对预算松弛的研究从未间断, Dunk&Nouri(1998)为预算松弛给出了一定较标准的定义,预算松弛就是公司的员工在计划某项任务时,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故意的高估成本、资源或者低估收入与产能。余增彪(2001)也就预算松弛的概念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即预算松弛一种逆向选择行为,这种行为发生在信息不对称且利益相悖的委托关系之中。由于本文研究的视角,即管理层在职消费是管理层逆向选择的一个动因,所以本文结合以上文献将预算松弛定义为:在委托关系中,企业预算制定者在制定预算过程中故意低估收入、产能或高估成本、所需资源的一种逆向选择行为。作为在职消费的最早关注者,Berle&Means(1932)提出,当公司股权分散,且管理层持有少量的公司股权,公司的资产可能会被管理者控制来造福于管理者而不是股东,包括卸责、获取额外的津贴等,这里的额外津贴就与在职消费相类似。在我国的学术研究中,学者们普遍使用的在职消费的含义为:在职消费也可以称为职务消费,是指企业的管理层在履行其职责、行使其职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应该由企业承担的费用以及由此派生的其他的相关消费,在职消费通常被认为是隐形薪酬。

二、文献综述

(一)信息不对称 委托理论认为,当委托人与人拥有的关于某一事项的信息数量不一样时,拥有更多信息的人较之委托人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上述理论体现在公司的预算管理之中就是由于下级员工拥有更多上级没有的与预算相关的信息,从而在预算制定过程中,利用自自身的信息优势,建立有利于自己的松弛的预算。Christensen(1982); Young(1985)和Kren(2000)等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在公司实行预算管理时,下属可能会通过说假话或者其他途径来隐瞒部分或所有的内部信息,不让上司知悉公司的具体情况,从而造成预算松弛情况的出现。而国内学者张朝宓(2004)指出信息对称对预算松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影响非常明显。郑石桥和王建军(2008)也通过实验方法验证了上述研究结论。

(二)薪酬方案 20世纪70年代Schiff& Lewin的研究表明,预算松弛的出现是由于预算责任人非常知晓他们获得的薪资会随着预算的降低而增加,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预算责任人才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故意降低目标的实现难度,引起预算松弛问题。Hopwood(1972)提出如果用预算标准评价预算执行者的经营业绩或者管理业绩,这将会导致预算机制的功能发生紊乱。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中,马良勇(2002)的研究表明,利益诱使了预算松弛的产生,因为当预算执行者的绩效评价标准是有其自己制定的,预算执行者就有可能通过减小预算的目标,增加他们当期所实现的业绩,从而获得比较理想的薪酬。

(三)预算编制机制 公司进行预算管理时会形成相应的预算编制机制,企业编制预算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共同参与,预算编制机制并不仅指编制预算,预算的执行与反馈也对公司的预算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预算参与和预算松弛的关系研究中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Schiff & Lewin(1968)年通过研究发现经理人会故意利用预算参与导致预算松弛,这对提高生产能力有消极影响,降低企业的效率;另一种观点认为,在预算编制中经理人的参与并不会增加预算松弛发生的概率。Onsi(1973)指出,预算参与使得经理人相信没有必要将预算当成可利用的会计工具去制造预算松弛,而且预算参与还对减少预算松弛起了重要作用。Murray(1990)通过研究甚至指出,经理人参与编制预算不但不会引起预算松弛问题而且会激励他们难度更高的任务目标。国内学者林峰(2004)研究表明参与预算可能会导致预算松弛问题产生,给出的解释是虽然中下层的管理人员通过编制预算使自己拥有了表达意见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但是在此过程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仍会利用参与预算的机会增加预算松弛。上述文献对企业预算松弛问题的研究均未考虑不同的产权制度,在我国不同产权制度下的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有较大差别,国有企业问题明显高于民营企业,而企业的预算通常是由各级管理者编制的,管理者可能会出于自利心理的考虑为了增加自身的在职消费或许会影响预算的编制。因此,本文拟分析在不同产权制度下高管在职消费对预算松弛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根据产权制度的不同,我国企业分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控股的企业,相反,控股股东不是国家的企业就是非国有企业。由于控股股东的不同,两种类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企业中管理层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我国的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的薪酬激励机制尚不完善,一般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获得的货币薪酬较低,股权激励机制也不成熟,这就使得在职消费成为了管理层薪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额很可能已远超过货币薪酬。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薪酬采取的是企业自报、国资委审核备案的方式。因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管理层很可能会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来影响薪酬。而通过编制松弛的预算增加公司运营所需的费用,使得管理者个人可以尽享其行使职务所发生的在职消费。我国的民营企业多是家族企业,其控股股东同时也是公司的管理者。因此,企业经营获得的利润属于股东也就是属于管理者的,管理者就不需要寻求其他手段获得额外的薪酬。在职消费消耗了公司的资源的同时也就减少了身为管理者的股东的当期收益,所以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会比较理性的对待在职消费,也就不需要通过制造松弛的预算来增加自身的在职消费。所以,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在编制预算时会使用更加符合实际的预算,而不会出于自利心理的考虑而刻意编制松弛的预算。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国有企业由于管理层更容易获得在职消费;假设2:管理层在职消费与预算松弛成正相关;假设3:国有企业的预算松弛问题更严重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三)回归分析 本文用于回归的数据仅有2010年,为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对于本文所使用的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均通过Winsorize,剔除了0%-0.5%和99.5%-100%之间的极端值样本,而且也剔除了一些数据缺失的样本。经过上述筛选后,最后得到335个观测值。本文对国有企业与管理费用率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中显示解释变量STATE的系数为0.4981,表明其与被解释变量管理费用率之间正相关,并且是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即当企业的性质是国有企业时,管理层在职消费数更大。这一结果验证了本文的假设1,由于国有企业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权较大,而且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激励机制不健全,管理者的薪酬采取的是企业自报、国资委审核备案的方式。因此,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可能会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增加其可获得的福利,这些福利通常被称为管理层的在职消费。为进一步验证管理层在职消费与预算松弛的关系,将各项因素对预算松弛的影响程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解释变量管理费用率的回归系数为1.0819,表明管理层在职消费与预算松弛之间正相关,并且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管理费用率越高,预算松弛程度越大。这与前文假设一致,管理层在职消费情况愈严重,公司的预算松弛程度愈大。当管理层有机会享受在职消费时,会采用夸大预算的手段来增加其工作福利,这些福利可以是薪酬福利也可以是添加豪华的办公用品等其他福利。综上所述,模型一表明我国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其管理层享受在职消费的机会更多;模型二表明更多的在职消费使得公司预算松弛问题越大。根据以上两个模型的检验结果可以大体认为在国有企业管理层拥有更多机会享受在职消费的这一前提下,由于在职消费与公司预算松弛问题成显著正相关,所以国有企业的预算松弛问题比非国有企业的预算松弛问题更加严重。但这一结论只是通过上述实证结果推导出来的,还需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其进行实证检验,以得到准确的结果。表(6)显示的是企业性质与公司预算松弛之间的关系,被解释变量上市公司性质的系数为0.9787,与公司预算松弛在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国有企业的预算松弛问题更大。这一结果与本文的假设一致。从表中看出公司规模越大,预算松弛问题越严重。这可能是因为当公司规模较大时,管理层被授予了更多的权力,这时管理层通过编制松弛的预算来增加其在职消费的机会也就更多,另外,在我国,国有企业的规模普遍大于非国有企业,也就是说公司规模越大,其属于国有企业的可能性越大,由于国有企业更容易出现预算松弛问题,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可能造成公司规模越大,越容易出现预算松弛的问题。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分析得出结论:在国有企业中由于“一股独大”股权问题的存在,使得公司的控制权转移到管理层手中,而较低的货币报酬使得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有更大的动力去利用其拥有的控制权增加其隐形薪酬,即在职消费,而通过编制松弛的预算增加其运营公司的费用就是增加隐形薪酬的手段之一。相反,由于民营企业的控股股东与管理者通常是相同的,管理者在对待通过增加职消费侵占公司利益上更加理性,所以其通过编制松弛预算增加在职消费的可能性较小。根据上述结论,本文建议:我国国有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更好的监督管理层,降低管理层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可以将管理层的薪酬与公司的绩效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完善的高管激励机制,增加对管理层的外部监督,降低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完善的预算编制制度对防止预算松弛也是非常关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实现,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入我国市场,要在越来越激励的市场中获胜,完善的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本文仅就国有企业与预算松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实证分析,由于各个行业的情况不尽相同,后续研究可以选择某一个行业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另外还可以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分组进行讨论,本文仅在组间分析中对其进行了分组,在实证分析阶段进行分组可能会使结果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郑石桥、王建军:《信息不对称和报酬方案对预算松弛的影响研究》,《会计研究》2008年第5期。

[2]陈冬华、梁上坤、蒋德权:《不同市场化进程下高管激励契约的成本与选择:货币薪酬与在职消费》,《会计研究》2010年第11期。

费用预算论文第2篇

    文献综述

    (一)信息不对称:委托理论认为,当委托人与人拥有的关于某一事项的信息数量不一样时,拥有更多信息的人较之委托人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上述理论体现在公司的预算管理之中就是由于下级员工拥有更多上级没有的与预算相关的信息,从而在预算制定过程中,利用自自身的信息优势,建立有利于自己的松弛的预算。Christensen(1982);Young(1985)和Kren(2000)等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在公司实行预算管理时,下属可能会通过说假话或者其他途径来隐瞒部分或所有的内部信息,不让上司知悉公司的具体情况,从而造成预算松弛情况的出现。而国内学者张朝宓(2004)指出信息对称对预算松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影响非常明显。郑石桥和王建军(2008)也通过实验方法验证了上述研究结论。

    (二)薪酬方案:20世纪70年代Schiff&Lewin的研究表明,预算松弛的出现是由于预算责任人非常知晓他们获得的薪资会随着预算的降低而增加,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预算责任人才会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故意降低目标的实现难度,引起预算松弛问题。Hopwood(1972)提出如果用预算标准评价预算执行者的经营业绩或者管理业绩,这将会导致预算机制的功能发生紊乱。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中,马良勇(2002)的研究表明,利益诱使了预算松弛的产生,因为当预算执行者的绩效评价标准是有其自己制定的,预算执行者就有可能通过减小预算的目标,增加他们当期所实现的业绩,从而获得比较理想的薪酬。

    (三)预算编制机制:公司进行预算管理时会形成相应的预算编制机制,企业编制预算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共同参与,预算编制机制并不仅指编制预算,预算的执行与反馈也对公司的预算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预算参与和预算松弛的关系研究中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Schiff&Lewin(1968)年通过研究发现经理人会故意利用预算参与导致预算松弛,这对提高生产能力有消极影响,降低企业的效率;另一种观点认为,在预算编制中经理人的参与并不会增加预算松弛发生的概率。Ons(i1973)指出,预算参与使得经理人相信没有必要将预算当成可利用的会计工具去制造预算松弛,而且预算参与还对减少预算松弛起了重要作用。Murray(1990)通过研究甚至指出,经理人参与编制预算不但不会引起预算松弛问题而且会激励他们难度更高的任务目标。国内学者林峰(2004)研究表明参与预算可能会导致预算松弛问题产生,给出的解释是虽然中下层的管理人员通过编制预算使自己拥有了表达意见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但是在此过程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仍会利用参与预算的机会增加预算松弛。上述文献对企业预算松弛问题的研究均未考虑不同的产权制度,在我国不同产权制度下的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有较大差别,国有企业问题明显高于民营企业,而企业的预算通常是由各级管理者编制的,管理者可能会出于自利心理的考虑为了增加自身的在职消费或许会影响预算的编制。因此,本文拟分析在不同产权制度下高管在职消费对预算松弛的影响。

    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根据产权制度的不同,我国企业分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控股的企业,相反,控股股东不是国家的企业就是非国有企业。由于控股股东的不同,两种类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企业中管理层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我国的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的薪酬激励机制尚不完善,一般国有上市公司管理层获得的货币薪酬较低,股权激励机制也不成熟,这就使得在职消费成为了管理层薪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额很可能已远超过货币薪酬。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薪酬采取的是企业自报、国资委审核备案的方式。因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管理层很可能会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来影响薪酬。而通过编制松弛的预算增加公司运营所需的费用,使得管理者个人可以尽享其行使职务所发生的在职消费。我国的民营企业多是家族企业,其控股股东同时也是公司的管理者。因此,企业经营获得的利润属于股东也就是属于管理者的,管理者就不需要寻求其他手段获得额外的薪酬。在职消费消耗了公司的资源的同时也就减少了身为管理者的股东的当期收益,所以民营企业的管理者会比较理性的对待在职消费,也就不需要通过制造松弛的预算来增加自身的在职消费。所以,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在编制预算时会使用更加符合实际的预算,而不会出于自利心理的考虑而刻意编制松弛的预算。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假设1:国有企业由于管理层更容易获得在职消费;假设2:管理层在职消费与预算松弛成正相关;假设3:国有企业的预算松弛问题更严重

    (二)样本选择:本文选取沪深交易所上市的所有公司201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国泰安数据服务中心(CSMAR)提供的相关公司的财务与公司治理方面的数据,并且参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对样本公司的行业进行了相应的划分,实证分析部分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tata10.0。为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对于本文所使用的因变量和控制变量均通过Winsorize,剔除了0%-0.5%和99.5%-100%之间的极端值样本,同时,也剔除了一些数据缺失的样本。最后共得到335个样本数据。

    (三)变量选择与模型设计:以往关于预算松弛的研究多使用利科特量表来计量。但调查问卷的回复率并不能控制,一般情况下回复率较低,而且公司管理层填写问卷时也未必会按照真实想法或行为来填写。所以,使用上市公司已披露的客观数据来衡量公司的预算松弛更客观。本文使用公司年报中披露的预计净利润增长率与当期实际净利润增长率的差额,差额越大说明公司的预算松弛问题越严重。管理层在职消费,本文使用管理费用率衡量公司管理层的在职消费情况。我国管理费用是指公司的行政管理部门为了组织和管理公司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相关费用。企业高管人员在职期间的工资以及其他的一些在职消费一般都计入其中(陈冬华等,2005)。一般情况下,管理费用率越高就说明公司高管人员发生的在职消费就越高。公司产权情况,本文通过翻阅上市公司资料查看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性质来确定公司的产权情况。控制变量,企业规模对公司的预算松弛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规模大的企业管理更规范,预算编制制度更完善,所以预算松弛程度可能相对较低。变量定义见表(1,表略)。根据上述变量选择,本文使用以下三个模型来分析检验企业性质、管理层在职消费与公司预算松弛之间的关系:模型一:GUANLI=β0+β1STATE+β2SIZE+β3蒡IND+β4蒡YEAR+ζ模型二:YUSONG=β0+β1GUANLI+β2SIZE+β3蒡IND+β4蒡YEAR+ζ模型三:YUSONG=β0+β1STATE+β2SIZE+β3蒡IND+β4蒡YEAR+ζ

    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从表(2,表略)中可以看出,各个公司之间的预算松弛问题有些差异,这可能是由于行业不同、管理机制不同各企业的情况可能存在差异。我国公司的管理费用率较低,而且公司之间的差别不大,这可能是由于管理费用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公司的净利润,而且作为上市公司若管理费用过高将会被要求出具相关的说明,另外从税收筹划方面考虑,税法对公司每年可税前抵扣的业务招待费用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各上市公司每年管理费用的支出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例相差不大。

    (二)组间分析:表(3,表略)为不同性质企业管理费用率的均值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管理费用率显着高于非国有企业,这可能是由于我国国有控股企业的管理层一般是由政府委派,所有者缺位,多级形成的环节比较长,导致管理层在企业中处于强势地位,从而形成了内部人控制现象,管理层拥有更多的机会享受在职消费。结果验证了本文的假设。

    (三)回归分析:本文用于回归的数据仅有2010年,为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对于本文所使用的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均通过Winsorize,剔除了0%-0.5%和99.5%-100%之间的极端值样本,而且也剔除了一些数据缺失的样本。经过上述筛选后,最后得到335个观测值。本文对国有企业与管理费用率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如表(4,表略)所示。表(4,表略)中显示解释变量STATE的系数为0.4981,表明其与被解释变量管理费用率之间正相关,并且是在1%水平下显着正相关,即当企业的性质是国有企业时,管理层在职消费数更大。这一结果验证了本文的假设1,由于国有企业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权较大,而且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激励机制不健全,管理者的薪酬采取的是企业自报、国资委审核备案的方式。因此,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可能会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增加其可获得的福利,这些福利通常被称为管理层的在职消费。为进一步验证管理层在职消费与预算松弛的关系,将各项因素对预算松弛的影响程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如表(5,表略)所示。解释变量管理费用率的回归系数为1.0819,表明管理层在职消费与预算松弛之间正相关,并且在1%水平下显着正相关。管理费用率越高,预算松弛程度越大。这与前文假设一致,管理层在职消费情况愈严重,公司的预算松弛程度愈大。当管理层有机会享受在职消费时,会采用夸大预算的手段来增加其工作福利,这些福利可以是薪酬福利也可以是添加豪华的办公用品等其他福利。综上所述,模型一表明我国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其管理层享受在职消费的机会更多;模型二表明更多的在职消费使得公司预算松弛问题越大。根据以上两个模型的检验结果可以大体认为在国有企业管理层拥有更多机会享受在职消费的这一前提下,由于在职消费与公司预算松弛问题成显着正相关,所以国有企业的预算松弛问题比非国有企业的预算松弛问题更加严重。但这一结论只是通过上述实证结果推导出来的,还需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其进行实证检验,以得到准确的结果。表(6,表略)显示的是企业性质与公司预算松弛之间的关系,被解释变量上市公司性质的系数为0.9787,与公司预算松弛在1%水平下显着正相关,这说明国有企业的预算松弛问题更大。这一结果与本文的假设一致。从表中看出公司规模越大,预算松弛问题越严重。这可能是因为当公司规模较大时,管理层被授予了更多的权力,这时管理层通过编制松弛的预算来增加其在职消费的机会也就更多,另外,在我国,国有企业的规模普遍大于非国有企业,也就是说公司规模越大,其属于国有企业的可能性越大,由于国有企业更容易出现预算松弛问题,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可能造成公司规模越大,越容易出现预算松弛的问题。

费用预算论文第3篇

土地开发整理,是指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联合编制下发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该标准的执行,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预算的编制,提高项目预算编制水平,实现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起到重要作用。作为一名预算编制人员,对此深有体会。下面仅就预算编制说明中应包括的内容谈几点认识,仅供参考。预算编制说明是编制者向审核者交代预算编制方面有关情况的书面文件,是预算编制完成后,对预算表格中无法表现出来的内容或仅用数字无法让审核者看明白的内容的解释。因此,编制说明是预算表格的辅助“产品”,其文字“力求简明扼要”。

一、土地整理项目预算说明编制现状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第二章“项目预算文件的组成”中要求,预算编制说明主要内容应包括项目概况、预算编制依据、主要工程量计算及确定说明、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五个部分。实际工作中,招标文件一般要求在上述五个部分基础上增加工程方案、内容及工作量情况,以及采用的预算标准和计算过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主要工程量是土方工程。土方工程工作量有挖方、填方,进行土地平整。工作量大小受地理、地质条件、地貌、交通条件影响很大,项目之间不具可比性,工作量准确确定比较困难。因此,招标文件中增加了“工程方案、内容及工作量情况”和“采用的预算标准和计算过程”这些内容。目的有两个,一是向预算审核人员交代分部分项工程的内容,施工步骤,工作方法,二是让审核者据此衡量土方工作量计算的准确度,判定预算编制质量。这些在实际招投标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增加项,对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实现国家资金的有效控制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二、存在问题

据对某区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预算说明字数统计,文字达1万字之多。说明编制过于冗长。下面以该项目预算编制说明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1、在招标文件中及投标文件的项目设计、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已阐述的内容,在预算编制说明中再次叙述,增加了预算编制说明的篇幅。2、在“项目所在位置和项目规模”、“地形地貌”、“交通运输及施工现场道路”、“水、电、油料供应”及“生活区”这些对工作量计算所必须的条件时,应尽量简短,编制预算时不需要的内容和论证内容应删除,只保留结论性的语句。3、在对“工程方案、内容及工作量情况”叙述时,应直奔主题,删除应由工程技术人员论证的内容。在“工作量计算”过程中,应重点说明工程量计算规则,根据规则计算的过程应少写或不写。4、“采用的预算标准及计算过程”一节中问题最为严重。作为一名合格的预算编制人员和审核人员,掌握“工程项目费用”、“工程施工费”构成,“直接工程费”、“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计算方法,如何取费是起码的要求,因此,在预算说明中不应再用大量篇幅去向审核者交代这此内容。5、人工费、材料费、电风水预算价格这些“基础单价及计算方法”,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规定》第五章第一节——基础单价编制中作为教学内容交代给读者,预算人员及审核人员学习之后预以应用,不需在每个预算说明中进行叙述。6、土方工程量计算规则不统一。土方工作量不准确,一定运距范围内的土方推运工作量以估计为主,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三、自己认识

招标文件中,对预算编制说明给予积极引导,倡导写短文章。给问题说明到位、描述准确,语言精练、通畅的说明较高的评价,给更高的分数,让编制人员将主要精力放在预算编制上。土地整理工作比较复杂,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对预算价格影响较大,应增加项目前期勘查投入,提高地形测量精度,提高土方工程量计算准确度。应进行较为详细的原地面标高的测量,施工图设计完成后,配以专用土方计算软件,测算挖、填土方总工程量,继而划分出套用不同定额运距的挖运、推填工作量,让预算更趋合理。提高测量精度,可以实现“小投入、大产出”的效果;统一土方工程量计算方式、方法,使土方计算更加科学。“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应是立项文件中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反映的内容,放在预算编制说明文件中,目的性不够明确。如果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中规定的要求编制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小篇幅文字不能说清楚问题。实际工作中,只是简单说明该项目预算总费用,工程施工费、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等费用占总预算费用的百分比,说明预算按照国家批准定额编制,预算构成合理、可靠,能满足本项目的工作需求等,并无实际意义。提高预算编制人员的水平,将主要精力用在预算编制及投标报价上。做好项目成本分析,进行多方案比较,合理配置施工机械,用好投标报价策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实现利润最大化。

费用预算论文第4篇

关键词:预算模式;组织分权: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1-0023-06

高校院系的调整和人才引进往往成为高校组织改革的主要抓手,对于高校中的多数改革设计者,财务预算管理常常被误解为简单的财务收支,很少作为改革抓手来进行突破。实际上,这种预算观只看到财务的基本收支功能,而没有看到预算管理最本质的功能,是“大财务”观,是落实学校人、财、物和事等各种组织资源基本配置格局,具体表现在资源如何在校级和二级部门之间,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甚至人与人之间进行分配,是高校管理的核心资源分配关系。

本文通过案例解析,从当前高校预算管理三种基本模式出发,分析不同预算模式下的组织。从组织机理角度,清晰说明高校内部组织运行的基本关系,并对高校组织变革给出理论预期的路径和依据。

一、研究的基本假设和理论基础

著名的组织社会学学者斯科特总结了组织理论的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三种逻辑体系。不同的体系,研究的基本假设不同。由于本文主要涉及组织内部结构层面的有效设计,主要基于理性逻辑,以效率为基本理论假设。但是,人的自然属性,以及与组织理性的矛盾,必然会影响组织理性的设计。高校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外部的信息影响着高校发展战略的制定,外部环境的运行规则也直接影响内部的组织机制的选择。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打破了高校封闭的组织运行,高校的开放系统已经形成。首先,在市场环境下,政府开始受到问责,政府的公共支出受到纳税人的监督,接受公共支出的部门所提供的服务,也受到质量的问责。其次,大学组织已经打破封闭的边界,各类高校已经处于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高校作为竞争的主体单元,正在成为市场主体,其生存发展越来越受到来自国际、国内行业和社会需求的压力,劳动力市场、生源市场等各种资源市场都对高等学校提出质量和效率的拷问,高校必须采取效率原则,配置组织资源。第三,经费的紧张一直是高校最现实的发展约束,内部经费的配置是否有效也是高校理论上应该遵守的原则,这也是理论上资源配置与组织管理都以效率为原则的依据,即资源稀缺假说。在这些环境下,组织效率已经成为高校领导者追求的组织发展重要目标。

在开放的系统环境下,以效率为原则,高校的组织内部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也有了判断的标准,也有了理论分析的基本出发点。正是缺乏外部的问责机制和竞争机制,我国高校才呈现“领导说了算”的“一言堂”运行方式:有了外部竞争。如果领导的出发点不是以整个组织的效率为目标,就会受到组织外部的问责和效率降低,带来组织生存危机。因此,大力提倡高校的组织效率原则,既可以促进组织有效发展,更可以打破当前高校行政化、“长官意志”的怪圈。

二、高校财务预算模式

财务预算管理是任何组织制度中最强有力的硬约束,最具有理性约束的制度设计。

高校的日常经费包括人员和公用两部分,二级学院是预算实体单位。通常,都是由所有二级实体单位做好各自的预算,汇总形成学校的预算。由于经费紧张普遍存在,不能满足学院实际需要,就产生学校内部预算分配的需要。

高校的财务预算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基数+发展的办法,各个二级单位除去得到往年基数经费,如果有新的需要,还可以在总预算新增部分中申请新的增量。这种预算控制办法适用于稳定的发展阶段,变化较大的经费需求不适用。通常,经费是按照职能部门的管理直线拨付下去。第二种是公式拨款方式,对各个二级单位采取公平的,基于学生数或者其他因素的一揽子拨款,给予二级实体单位比较大的预算控制权,允许他们按照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资金。这种拨款方式,相对于第一种,满足了学院的需要,但是每个学院同等对待,很难体现激励的导向。第三种是公式+绩效拨款,就是在保证基本需要的同时,按照科研绩效的高低增加额外的拨款。绩效指标的确立是这种拨款的难题,这就需要学校的战略和职能部门,在发展战略需要和平衡各个学院关系之间寻找最适合点。

显然,以上无论哪种预算模式,都是为了将预算经费配置到学院以及基层学术组织,如果按照理想状态运行,结果应该没有明显差别。但是,实际上,由于是有限理性人的假设,具体操作的组织人会基于不同岗位的条件,最大化其自身控制权,导致不同理论模式下的资源配置到基层的适切性实际上明显不同,组织的效率也呈现不同特点。

三、基于案例研究的高校组织运行模式分析

(一)基数+发展预算控制模式:A大学的校级领导预算控制模式

根据案例调研情况,基数+发展预算管理模式有两种分配路径,一种是财务部门按照前一年度的日常经费盘子以及各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将经费切块给每个校级领导,由学校领导在其分管的职能部门中分配经费,进一步的,职能部门再向学院进行三次分配。另一种是财务部门将学校经费使用分类成几个功能块,每一块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进行预算的上传下达及预算汇总。两种模式的区别就是多了一层控制层级,但资源分配重心都在职能部门,本文仅对其中一种加以说明。

A大学是地处南方发达省份的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大学,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其财务预算管理就是基数+发展预算管理模式,即切块给校级领导,再经各副校级主管的职能部门分配下去。

1.预算管理的内容

学校预算是根据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学校事业和各项工作目标的反映。学校实行综合财务预算。学校预算由校级和所属二级单位的收入和支出预算组成,收入和支出预算各自经预算分析、汇总变成学校综合财务预算。其中:

(1)校级预算收入和支出

包括国家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学费住宿费收入、学校经营性资产的投资收益回报、科研经费及教育服务收入分配、费用回收、未指明用途的捐赠收入及学校其他可支配的收入。

校级支出预算由校级基本支出预算和校级项目支出预算组成。校级基本支出预算包括全校性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费用、奖助学金、各项公务费、业务费及其他需要校级安排的经费等。校级项目支出预算是指学校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安排的年度项目支出经费。包括大型基础设施和修缮项目预算、基建项目预算、985工程和211工程项目预算等。

(2)二级预算单位收入和支出

二级收入预算包括学校分配下达的预算经费指标、二级单位捐赠收入、科研及教育服务收入分配及其他可支配的收入。

二级支出预算由二级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组成。基本支出预算包括应由二级安排和承担的人员经费、教学支出及办公费等。项目支出预算是指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安排的年度项目支出经费。

2.预算编制的程序

学校预算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

(1)计划财务处根据国家的法令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学校事业发展计划,确定预算编制政策,制定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程序和方案;

(2)计划财务处首先将年度总预算砍块给各主管校长,各主管校长再根据所主管的职能部门或直属二级单位,进行预算的进一步砍块给各职能部门,根据直线职能管理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标准实施院系预算的进一步向二级学院分配。院系根据职能部门下拨的预算指标和院系的情况,编制院系预算方案,交院系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由二职能级预算单位审核后,报计划财务处;

(3)计划财务处对各预算单位报送的预算方案进行汇总、审核,提出综合平衡建议,并编制年度综合财务预算草案,提交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学校综合财务预算方案由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讨论批准。

3.预算管理的控制模式

A大学的组织结构是直线职能制设计模式,其预算管理模式也按照直线职能组织设计思路进行,从机构关系来看,采取的是逐级控制的科层模式。

第一层次,校党委常委会是学校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学校综合财务预算经校长办公会审议后,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学校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是学校预算管理的具体领导机构,负责审议学校年度综合财务预算草案,审议学校年度综合财务预算的调整,审议结果报校党委常委会进行决策。

第二层次,计划财务处是学校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编制学校的年度综合财务预算草案和预算调整方案,统筹安排学校日常维持经费、重点建设专项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的预算建议方案,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预算方案,及时提供学校综合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组织、指导各学院、各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的预算编制。

第三层次,各职能部门、直属单位负责编制本部门(单位)年度预算以及管理职能范围内全校性校级项目预算,组织和监督本部门(单位)预算和校级项目预算的执行。

第四层次,各学院院务会议为院级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批准学院预算和预算调整。

具体的控制模式图如下:

校级领导预算约束控制方式,有效减少了财务部门无法拒绝也无力支付校级领导经费要求的尴尬,也使得各个校级领导有了理财的概念,有了预算约束的观念。为了调动院系人员综合管理的积极性,学校下拨给院系的经费,允许院系有一定程度的调剂使用,但必须保证下拨学院资金80%用于指定用途。

4.组织运行效率特征

显然。在这种预算模式下,是配合直线职能科层结构的高校组织,强调的是下级服从上级的直线管理,校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决定着资源的配置,基层学院只有使用权,并且各项资源的使用都被格式化,对下拨学院的经费也没有自主统筹分配权,这是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的一般模式。在这种高校组织结构及其对应的预算控制模式中。表现出以下激励及效率特征:

(1)这种预算模式主要实现的是平稳运行管理功能。校级财务决策侧重于基于往年的花费水平。将日常经费按照规定的用途拨给各个二级运行单位;富余的财力用于补偿短板,或者新的发展目标。至于经费是否每年有富余或者短缺,如何促进新的事业发展等变化信息,都很难激励基层学院去反馈上来。因为一旦反应上去,一是层层决策环节信息失真,二是引发横向单位之间的对比连带效应,扩大经费需求数,决策层很难平衡。因此,这种模式是维持模式,不鼓励变化。

(2)对基层学术组织自我发展的激励效果不明显。学院发展基本依赖学校的资源配置。即使学院的自我创收能力很强,有一定的收入。但由于校级集中分配原则,拿走大部分学院的创收所得。学院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学术市场禀赋,造成学院之间差距非常大。学校用于统筹资设立的项目源往往也呈现“马太效应”,不能形成学院之间的相对均衡的学术生态,不适用希望全面综合发展的一流大学,适用于在某些方面有所为的高校。

(3)富余的财力所体现的学校战略意图,能够迅速地集中优势资源,配置给合适的人和事,快速地达到一个发展水平。但是,长期来看。一方面要求学校领导层承担大量的复杂的管理职能和高度专业的决策,存在一旦失误影响面大而久:另一方面压抑了基层学术组织应当承担的专业发展决策责任,降低有效使用学校资源的积极性。这种不有效的决策和管理分工,不能持续的支持事务长期的发展,特别是不利于需要发展周期长的学科。从高等教育高度专业性本身特征来看,资源配置的专业化决策需要专家决策,是教育决策的基本特征,当庞大的组织发展到官僚机构和学术机构相对分离,而决策权没有相应分离时,官僚机构决定着资源配置,而学术专家没有决策权时,即使有参与权,激励性也很弱,组织的运行效率必然下降。

(二)公式拨款预算管理模式:B大学成本核算基础上的一揽子拨款模式

这种预算模式,主要集中在1999年扩招后,少数高校自发进行的改革。案例调研发现,由于扩招的压力,这类学校采取财务激励的办法,按照生均运行成本及学生规模一揽子拨给学院,但对学院的支出项目实行严格监管,激励学院扩招,减轻了学校的扩招压力。下面以B大学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B大学是一所东部省属工科类大学,学校1999年开始启动以自主理财为主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改革之初先进行的是基层学术组织调整,将过去以教学为主的教研室,改革为以学科发展为核心目标的组织结构。再配置以二级预算权限和人事聘用权限,改革成效十分明显,代表学校学术竞争力的一些核心要素,包括师资队伍、学科点、领军人才和科研经费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1.预算管理内容

(1)学校与学院的管理职责

学校的职责:1)统一领导全校财经工作,集中核算;2)核定学院的学年预算和决算,进行资金总量与结构的调控;3)进行财经政策引导,规范学院财经行为;4)运用专项经费对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进行调控;5)组织目标任务和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

学院的职责:1)根据国家、学校的财经政策和制度,制定学院内部分配政策、经济责任制度和财务管理规章;2)统筹安排学年经费。编报学年预算、决算和(月度)用款计划:3)开源节流,充分开发利用办学资源,提高办学资金使用效益;4)组织专项经费的申报、实施,统筹部分项目经费使用;5)配合学校做好目标任务和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

(2)学院的收入组成

学院的收入包括:学院的学生学费收入(按核定标准,本科学费的一半拨付;不同院系不同系数,例如文科0.9,理科1.0,工科1.1。艺术类1.2);学校校聘岗位的岗位津贴:学院之间的教学服务(包括交叉课时等)收入:学院完成目标任务和绩效考核而获得的奖励金(含重大奖励,办法另行制定);利用社会资源、为社会服务取得的按学校统一经济政策分配的各类收入;经政府或学校批准设立的学院可统筹的有关项目投入经费。

(3)校、院经费支付范围

学校承担的经费支付范围:1)各学院在编人员的基础工资、“四金”等经费;2)经政府或学校批准设立学校统筹的有关项目投入经费;3)经政府或学校批准设立学校统筹的各类奖励经费、配套经费;4)引进院士、年轻教授、博士及紧缺专业人才的科研启动经费、安家费、安置费等:5)学校统筹的本专科生奖学金、勤工助学金、困难补助金等,研究生的奖学金、补助费等;6)学校工会经费统一发放的福利费、活动费;7)学校统一组织的招生就业经费、学生社会实践经费、学生科研专项经费和学校承担的学生奖励经费:8)经学校批准的其他经费开支。

学院经费支付范围:学校经费支付范围以外的经费均由学院承担支付。

学校对学院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岗位责任目标管理和聘任机制上,经费主要起到保证目标实现的基本支持,经费的冗余度其实很小。学院要求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作为院级的决策机构,同时,学院的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制度,都对学院的重大决策具有参与权和知情权。另外。集中收付制度下严格的财务监管,使得学院经费随意支配的余地很小。

因此,校院两级管理如果强调以目标管理,并且在财务经费监管条件下,严格的执行目标考核机制、聘任机制以及民主决策机制,基本可以防止“一放就乱”的风险。

B大学的预算控制模式可以用下图解释:

3.组织运行效率特征

在这种预算模式下,资源配置重心在学院。学校不仅仅考虑了学院的日常经费开支,实际上赋予学院发展各个方面所需要的人财物的统配权,将人、财、物和事务在核算的基础上,一揽子下放到二级学院,学院的发展学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激发。中层职能部门原来的资源配置权没有了,功能发生了变化,由资源分配权,转变为配合学院争取更多了外部资源、监督和评估学院的目标责任实现情况。事实也证明,1999年改革以后的十年时间,B高校从原来的教学型大学发展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整体学术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公式+绩效拨款预算管理模式:c大学分项绩效控制的二级学院预算模式

财务分权最常见的风险,就是学院经费的混乱使用。学院的基本教学和学术发展需要经费的支持,应该由最熟悉学术支出情况的学院拥有决策权;但是,在院长的自主理财能力还没有成熟的时期,学校也要采取风险控制的手段,防止基层单位任意花费。如何将这两方面结合,下面以c案例学校预算情况加以说明。

C大学是南方某省属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其学科发展特色鲜明。自2004年起开始实行校院两级经费核算管理制度,校院的财务制度分工明确,大大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率。在改革之初,财务部门按照往年学院支出情况,将学院支出按照某种支出结构,切块为几个支出大类,每类确定一个生均成本,或者拨款标准,学院所获得的经费就是这几个块的总和。具体的经费管理内容如下:

1.经费管理制度

学校校院两级管理的总体设计是,实行目标管理,分块划拨、绩效挂钩和年终结算的经费管理制度,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推进二级学院资自主理财,成为相对独立、充满活力的办学实体。

2.学院收入来源及支出约束

学校经费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按照人员经费、工作任务经费、绩效指标经费、政策补助和奖励经费四大块划拨。

其中,人员经费按照上一年度的教职工经费和学生人员为基数进行核拨。工作任务经费按照教学工作量(按照等效课时),学科建设(含实验室建设)和专业建设(含课程建设)核拨。绩效指标经费,按照年度二级教学单位完成的英语四级通过率、毕业生考研率、学位授予率、就业率、科研项目、师资队伍建设、学费收缴率等进行年终结算。政策补贴和奖励经费,主要对因政策原因造成的经费明显低的二级学院给予补贴,对于业绩突出或做出重大贡献的二级学院给予奖励。

制度还对学院的支出有所规定。要求学院要将经费的20%用于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学院领导班子的津贴按照学校规定标准发放,其他人员在学校的宏观指导性意见下,自行制定学院的津贴分配办法,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二级教代会审议通过,学校备案后实施。

3.学校对学院的控制及组织运行特征

学校对二级学院的经费管理采取年初预算、按照季度拨付和年终结算的方式。根据c学校的制度内容,实际上学院日常经费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和工作任务经费,而绩效经费和奖励经费都是在结算时才能兑现。学校不仅有明确的激励措施,也有控制措施,防范学院将有限的教学经费挪作他用,对学院的支出做出比较明确的规定。

这种预算模式通过支出切块的方式,进一步控制了学院支出的随意性,限制了统筹权力,主要目的是减少支出随意性风险,相应的肯定也降低了对学院自主发展的积极性。

费用预算论文第5篇

预算编制支出等情况的报告

县财政局:

根据你局财编〔 2004 〕 137 号文件精神要求,我们按照宣传部多年来经费支出的平均数,结合县委中心组学习、精神文明建设、对外宣传,宣传部长(县委常委)开展中心工作需要等多种因素,进行了经费预算,具体如下:

一、

基本情况 县委宣传部是县委主管意识形态方面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责是部署全县宣传工作,引导社会舆论,规划全局性思想政治工作方略,指导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等。内设 8 个职能科室(含正科级 2 个、副科级 1 个),现有在职人员 15 名。二 OO 五年主要工作任务是指导全县宣传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完成县委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二、

预算情况 县委宣传部属全额拨款行政机关单位,根据人员编制及工作任务,二 OO 五年度收支预算总体情况如下: 1 、财政预算总支出为 : 920790 元 , 其中人员支出: 354790.00 元(在职人员支出 245 , 090 元 , 离退休人员支出 76,300 元 , 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33,400 元) , 日常公用支出 566,000 元 ( 定额公用支出 148 , 000 元 , 专项公用支出 418,000) 2 、一般预算拨款 : 303920.00 元。包括人员工资 ( 含津贴 )177,300 元 , 公用经费

元 , 交通费

元 . 3 、其它资金安排应为 122 , 270 元,其中在职人员工资、津贴及补助 67 , 790 元,离退休人员津贴及补助 12 , 080 元。 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 33 , 400 元,日常公用支出 9 , 000 元 4 、定额公用支出 : 29 , 000 元,公用经费综合定额 19 , 000 元,交通费(小车费) 10 , 000 元。 5 、专项公用支出: 482 , 000 元 ①维持机关运转必须的费用 148 , 000 元,日常必备的办公费用 16 , 000 元,水电费 12 , 000 元,邮电费 30 , 000 元,差旅费 60 , 000 元,办公电话费 15 , 000 元,其它支出 15 , 000 元。该项支出是按照按照连续三年开支的平均数进行测算并兼顾今后物价等多种因素,为机关正常运转所必需,其它支出主要是单位或单位领导参与县公共活动及其它开支。

②会议培训费: 35 , 000.00 元,主要用于一年一度的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党报党刊征订发行工作会议及宣传干部的业务培训费,是多年来经费开支经你局核算的平均数。 ③接待费: 35 , 000.00 元,主要是接受上级检查、调研、考核工作的综合费用及省市艺术团体来我县的综合费用。 ④社会宣传(含扫黄打非): 35 , 000.00 元,主要是“扫黄打非”费用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经费。按多年活动及检查次数的平均数进行测算 ⑤文明创建: 60 , 000.00 元(见附件) ⑥中心组学习: 30 , 000.00 元(见附件) ⑦理论学习: 39 , 000.00 元(见附件) ⑧外宣经费: 45 , 000.00 元(见附件) ⑨小车费用: 50 , 000.00 元(见附件) 6 、部门办公用品采购预算 55 , 000 元,主要是各科室添置电脑 35 , 000 元,空调 20 , 000 元。 附件:县委讲师组、文指办、外宣、理论教育及小车费开支情况 附件; 县委讲师组、文指办、外宣、理论教育及小车费用开支情况

一、 中心组业务工支 1、 邀请省、市专家授课(每年不少于 5 次) 5 ×2000元=10000元。 2、 购买规定购置的中央级教授讲课光盘每年不少于5000元。 3、 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必备的刊物与理论书籍:①中心组成员必须订阅《求是》、《时事报告》、《了望》,所需经费4200元。②必备的理论书籍3800元。合计8000元。 4、 相关的指导用书及理论学习材料3000元。 5、 学习材料费:笔记本、笔、印刷打印费计2000元。 6、 省、市组织的理论培训费:1000元 7、 组织党课下基层活动经费:1000元 合计:30000.00元 二、 文指办业务开支

1、 省、市创建文明县城督查及综合执法。5次×3000元/次=15000元(文明县城督查),12次X 2000元/次24000元(综合执法) 2、 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及资料经费:10000元 3、 会议费:6000元 4、 文明单位管理及指导: 5000元 合计:60000.00元 三、 外宣支出

费用预算论文第6篇

关键词:概预算,编制,工程造价

 

一、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的措施

(一)提高概预算的工作质量,把对概预算的等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变“把关型”为“预防型”,不断总结并找出概预算编制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原因,对概预算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以防患于未然。免费论文,工程造价。。同时变“把关型”为全过程的全员全面管理,严格贯彻执行“3个环节”管理程序(即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品校审),根据概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进行预算编制。把影响概预算质量的制约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以防为主的自我质量控制,同时建立“质量信息卡”,对中间检查出的问题逐项记录、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从而达到提高概预算成品质量的目的。

(二)提高人的素质

在过去的传统质量管理中,对质量的认识倾向于狭义的质量概念,对人的素质、工作质量重视不够。概预算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心,费率、小数点、数字位置颠倒待出错,会致使全部编制工作都要返工,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影响概预算编制质量,所以,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的管理原则,在概预算编制过程中重点抓人的因素,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提高工程质量,通过工作质量来保证新产品质量。

由于建筑工程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施工因素千变万化,施工方法多种多样,就是概预算非常熟悉的编制人员,在工作中也难免会有一些疏漏和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加之目前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必须查阅大量资料,重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较好地完成预算工作任务,所以提高人的素质、加强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免费论文,工程造价。。

(三)严格按编制程序编制概预算

概预算编制必须遵循一定的编制程序,即:(1)搜集资料,拟定工作计划(2)计算工程量(3)计算单价;(4)编制单位工程概预算并汇总得到单项工程,工程项目概预算。

(四)应用计算机进行编制

建筑工程预算编制是一项连贯性强、抄录计算大且非常烦琐的工作。在以往的手工编制工作中,概预算编制人员不得不在大量的定额条目及各种计算表之间进行反复抄录和校对,在大量的简单重复计算工作中耗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不但效率低、速度慢,而且经常出错,与相关专业的设计工作很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改进和提高概预算的编制手段非常重要。建筑业建设项目目前已采用招投标形式,也要求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能及时准确地编制工程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这些都要求概预算编制工作有大的改进,要改变传统的手工编制方法,利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化的计算工具和预算软件来完成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提高概预算编制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根本保证。

(五)编制过程文治武功注意的问题

1、人工土石方工程中运距的计算,要按上下坡折距(见定额附录中的规定)计算准确,特别挖填方折距应取其重心位置,千万不可按最大尝试乘折算系数,且折距后按中的去路单位计算。

2、洞挖石方中洞内与洞外的运距要分别计算。

3、土石方运输应把“装、起|、卸”的运距计算在内,否则容易重复计算。

4、编制单价表综合几个定额时,要注意其计算单位,不同单位必须划成同一单位。即要注意自然方、松方、实方之区别,其相应的折算系数在定额附录中均有,应熟悉并掌握。

5、危险品运费计算不仅单位运价高,而且必须考虑毛重系数1.35和不能满载系数0.8(指公路运输)。

6、定额规定的高程系数,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实际高程调整定额;否则,高程对人工、机械效率的影响就会忽略,造成工程概算不准确。

7、单价表的计算依据一定要写清楚,简单明了、完整;否则,校对时费时间、审查时说不清。

二、影响工作投资的几大因素

(一)材料预算价格

在建筑工程中所用到材料品种繁多、规格各异,在编制材料的预算价时不可能逐一详细计算,而是将施工过程用量最大的用量虽小但价格昂贵的、钢材、木材、砂石料等材料价格应按照当地权威部门所出的最新材料指导价为准。

在计算材料预算价格之前,应认真收集基本资料,使编制的材料价格符合实际。通常需要根据工程的所在区域建筑材料关、对外交通条件以及已建工程的实际经验和有关信息。根据节约资金的原则,选择合理的供货地点、各种物资供货比例及其材料的价格、运输的方式等得到符合实际的材料价格。

砂石料在建筑工程中用量大,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在编制其单价时应深入现场调查,认真分析地质勘探、试验、设计资料,掌握其生产条件、生产流程、运输方式,正确选用定额进行计算,以确保砂石料单价的可靠性。

(二)费率选取标准必须符合现行规定

在编制不同行业部门的概预算时,必须按各行业部门的定额和现行规定、编制办法编制概预算,不随意使用不同行业的定额。

(三)正确使用定额和选用定额子目

在编制工程概预算时,由于阶段不同,选用的定额也有所不同,在各阶段定额不全的情况下,要注意定额的选用。

在选用定额编制工程概预算单价时,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机械设备配置、运输距离,选定条件相符的定额。同时,要对定额的总说明、章说明、节说明及附录内容认真阅读掌握,熟悉各定额子目和适用范围、工作内容以及相关的定额系数的使用方法。

由于每个具体工程项目施工时,实际情况和定额规定的,允许换算的进行换算,不允许换算的只能按定额选用,不得随意调整。当定额缺项时,可编制补充定额。

在编制概预算的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现行定额的变化和有关费用标准、编制办法、规定的变化,做到始终采用现行定额和规定。

(四)工程量计算

工程量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原因之一,工程量计算得正确与否,都将给工程造价、经济指标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工程量的计算,必须按《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或《青海省消耗量定额》中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结合设计图纸进行计算。免费论文,工程造价。。

(五)科学求实

概预算专业人员在编制概预算时,应坚持原则,科学求实,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工程设计内容及条件,正确应用现行定额和现行规定,做到量足、价适、费用准确,防止巧立名目、高估冒算的概预算。

三、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已进入一个全面发展和改革的新时期,建筑工程建设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概预算的编制方法、内容和费用组成近年来变化很大,加之建筑工程规模大、涉及面广、技术复杂、周期长,使建筑工程投资(包括估算、概算、预算、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任务非常繁重。提高概预算的工作质量,对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意义。

费用预算论文第7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财政按实际支付数反映支出, 人头经费和专项经费均采取直接支付, 高校不能随便改变项目和用途, 这就促使预算单位必须如实申报用款计划, 提高编制预算的准确性,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关键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财政按实际支付数反映支出 人头经费和专项经费均采取直接支付

【本页关键词】职称论文 职称期刊 MBA论文写作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

【正文】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国库管理制度, 是被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公共财政管理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在我国, 它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 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 由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在指定银行开设国库集中支付专户, 将所有财政资金存入国库集中支付专户, 单位在支付款项时提出申请, 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 将资金直接从集中支付专户支付给收款人的国库资金管理制度。实行这种制度, 能从根本上避免我国现行财政资金缴拨制度的种种弊端, 对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意义

1. 能从根本上解决过去财政资金支付层层拨付, 财政收入层层汇缴, 流经环节过多, 资金沉淀在预算单位的问题, 也能从制度上解决以往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截留、挤占和挪用等问题, 从而起到预防和遏制腐败的作用。

2. 能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成本,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预算支出所需资金由财政账户直接拨付, 减少了中间环节, 使预算资金到位及时, 从而有效地降低资金划拨支付成本, 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改变了资金由预算单位层层转拨, 工作效率低下的局面。既有利于财政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 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 又能有效降低资金划拨支付成本,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3. 有利于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 加大财政监管的力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预算单位支付每一笔资金的付款金额、用途、交易时间、账户余额等信息, 都可以在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中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由此, 对财政资金运转的透明度大大提高, 监管的力度也明显加强。

4. 有利于促进预算单位提高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财政按实际支付数反映支出, 人头经费和专项经费均采取直接支付, 高校不能随便改变项目和用途, 这就促使预算单位必须如实申报用款计划, 提高编制预算的准确性,从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同时,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专项经费必须事先提出详尽的论证报告和预期效益, 预算的执行与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在时间上一致, 这样就促使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水平, 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

【文章来源】/article/87/5845.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费用预算论文第8篇

关键词:总承包项目 预算控制 体系的建立

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施行中,费用控制是实现项目利润最优化的重要步骤,用科学客观的方法对工程进行预算与费用控制,施行阶段化的预算控制,对于每一个阶段,通过动态跟踪,项目监督,预算与实际费用对比,实际情况分析随时调整措施,借此对项目的费用有效利用,并且进行效益最大化管理。

一、预算控制工作的意义及现状

(一)预算控制工作的意义

预案控制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管理项目建设中的整体,实行动态控制,也是项目整体的计划安排。对于项目建设来说,财务预算和安全质量一样重要,而我国项目建设中就缺乏对预算财务的注重,很多工程都会在建设时或者完工后出现成本预算超标的情况,所以,建立预算控制体系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预算控制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应对项目建设和市场竞争中出现的不定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普及全球,我国工程建筑面临着国外工程公司的极大竞争力,所以要提高我国工程建设的质量与竞争力,就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从预算方面开始,建立项目承包建设中的预算控制体系,保证项目的效益,从内部提高竞争力。

其次,预算控制体系有利于项目工程的管理。我国项目建设逐步走向管理执行分化的道路,而预算控制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管理部门对于建筑商,参建单位的管理,对项目建设实行全方位的监管。

最后,预算控制有利于项目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传统的项目都是过多关注项目监督以及建设协调上,预算控制作为一种控制机制,是项目建设有序进行的保证,也可以作为对总承包项目承包商的考核依据。

(二)我国预算控制工作的现状

中国的国情复杂,对于国外的现代化建设项目预算控制理论要有借鉴的学习,我国国内新的管理模式正在发展之中,还不够完善,有些项目上仍然使用定额计价的传统预算方式来确定工程的造价,例如在一些仍然沿用计划体制的企业,就会使用传统的预算控制管理体系,有些无法适应正在发展的社会实际。而想要摆脱这一弊端,就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逐渐发现,逐渐完善,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管理预算控制体系。

中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工程建设项目最多的国家,但是项目建设理论体系没有国外发达国家的完善,尤其是总承包项目的建设方式,是近些年引入的,所以在总承包项目的费用管理上,无论是预算还是控制,都落后于西方,理论不够完整,方法不够先进。

我国项目建设中的预算控制工作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工程公司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预算控制的手段与模式不统一。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攀升,中国有一些工程建设总承包公司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有了一个质的发展,它们是以设计为主体,而在企业发生变化后,设计就由单一的发展模式向工程总承包模式过渡,而且企业的市场也不仅仅限于国内,国外的市场上也开始有中国工程建设总承包企业身影的出现。但是工程公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不是齐头并进的,有的已经在市场竞争中时间很长,有了自己的预算控制体系,有的却因为市场中的种种原因,停滞在传统预算模式和现代化预算模式的中间难以突破。由于各行业进入市场的时间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国内工程公司在项目管理的费用预算和控制方面不能达成一致,因此总承包项目的预算控制体系建立就面临一种两难的境地,业主,工程公司,分包建筑商等各部分之间难以实现共赢。

其次,项目的预算控制工作缺乏规范,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指导管理体系。与国外市场资本主义经济的情况不同,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项目的管理,预算以及控制尚且处于摸索阶段。例如很多预算规范针对民建,其他建设领域则不适合,在工业项目建设领域有很多不完善,看不到的死角,工程公司作为总承包商,只能在实际中探索经验。这种探索就会导致业主与工程公司(总承包商),工程公司与分承包公司之间难以达成统一意见,在遇到具体的预算问题时,双方会存在很大的分歧,工程的建设也会受到影响,项目管理的预算与控制工作变得越来越难。因此,总承包项目的预算控制体系要建立,就要在市场范围内达成规范的预算标准,有统一的指导管理体系。

最后,我国工程公司与发达国家的工程公司相比,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国内总承包项目预算控制体系的建立要学会取长补短。国外工程公司与整个市场关系紧密,所以在工程承包和管理上,它会获得更高级公司与金融财团的支持,近些年来,形成了一种趋势,国外的工程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项目,借此机会进入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面对国外工程公司总承包商的强大融资能力,技术水平,管理高度,中国工程公司的优势就在于成本低,在发展中国家的建设市场中,总承包项目的成本更加重要,所以总承包项目的预算控制体系要能够有效的对项目成本预算进行实际控制。

项目的预算控制背后是数以万计的统计数据,尤其是很多完工项目的数据作为经验对于后来的项目预算控制工作有着重要借鉴作用,因此,无论在总承包公司的政策支持或者投资上,还是对实际情况的运用上,我国总承包项目的预算控制体系都应该对已建设项目的预算数据进行收集分类,进行统计深析。基础工作的不看重,是我国工程公司的通病,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人力投入和财力投入没有保证,这是中国工程公司与国外工程公司竞争中的不利之处。主要表现在工程的预算上,由于预算的不准确,经常导致施工时遇到很多资金问题,这时又要申请工程变更预算,影响工程进度。

二、如何建立预算控制体系

(一)设计中的限额控制

工程的设计是整个工程整体规划,对实施意图做全面深刻描述的过程。是无形性的技术力量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是对技术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处理环节,具有关键性作用,也是对工程预算控制的重要阶段,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工程预算控制的结果,设计的经济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限额设计就是以前一阶段的所批准的费用对下一阶段的设计进行控制,在这一工程中,工程量的控制是一个重要核心,这样的做法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有利于养成经费意识,有利于投资的节约,增强设计人员的设计节约意识。

限额设计是技术与经济之间关系的中介,技术部门通过限额设计达到经济上的预算控制,经济上通过限额设计,达到技术部门的费用意识养成,对于技术的质量大大提高。但是限额设计不只是一味的节约经费投入,更不是对于费用实行一刀切,而是在重视科学技术,尊重实际情况,进行细致设计,保证科学发展前提下的预算控制手段。

(二)设计工作结束后根据工程量清单编制的直接成本预算

对于整个工程项目在实行过程中的指导因素,费用控制预算需要与总承包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组织结构相应,产生紧密的关系。费用预算控制中,费用类型大致有材料设备费用,施工建设费用,公司的费用,交通服务费,以及其他费用。

设备材料费用是成本预算中的重点部分(详细见表1-1),根据设计专业所提供的详细工程量表以及材料购买人员所提供的数据,进行预算。施工建筑费用是对施工过程中人员费用,分包合同费用等费用的预算。公司的费用包括承包者的设计费和各部分管理费用。交通服务费是施工现场交通产生的费用预算。

以上费用预算只是工程项目的管理执行人员对工程成本的预算,因此这个预算过程只是从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基本项目的预算过程,这一预算结果只能作为管理人员(管理层)对于费用控制预算最后决定的参考资料,经过对其的初步评审以及管理部门的调整后,获得管理层批准,成为项目费用控制预算。

(三)工程建设中的费用预算

费用控制预算不仅是一个预算的过程,还是一个从上级部门到下级部门的逐步分解的过程,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在费用控制预算的逐步分解过程中,要实现控制预算中的直接费用应该直接分配给其相应部门,让直接活动部门有预算,间接预算费用分配给对其有使用权的部门,对各部门的获得的成本预算和相应责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于尚无归属的预算要明确其职责,例如风险准备金。

(四)预算控制的执行

预算执行就是按照预算进行工程的各项活动,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于不合理之处及时发现解决。可以通过工程管理监控,预算与实际差异对比,考核评价制度来保证预算的控制管理。

工程管理监控就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预算目标应用到实际中,通过管理部门的管理和控制,将预算严格控制在计划范围内,收入的费用应该完成预算的目标。

预算与实际差异对比就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以及竣工投运后,将实际建设的费用与预算对比,从而进行分析,而且这一项也可以应用于总承包项目承包商的评价中,为其提供参考。

考核评价制度就是在项目建设以及完工后,对项目的基本工作进行评价,预算控制中,考核评价是一项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项目承包商的建设积极性,从而对预算控制工作进行落实,考核结果将会与日后项目建设时承包商的资信挂钩,有利于预算控制体系的建立。

三、总结

工程公司总承包项目的预算控制体系建立是一个长期过程,在现今这个信息化,技术化的时代,工程建设的预算控制应该与技术相联系,在与国外工程公司的沟通中,应该借鉴他们工程项目管理中预算控制的实际执行和程序,再将其技术创新,使其能够与中国国情相符合,将优秀的工程管理模式和预算控制体系与国内市场结合,建立自己的总承包项目预算控制体系,使工程公司在项目管理和预算控制工作中能够更加规范的管理,企业的效益也会不断上升。工程建设过程中,预算问题是一个很棘手的难点,但是现在社会发展的趋势又表明工程建设与预算控制,工程造价是分不开的,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在总承包项目的工程建设模式下,预算控制体系的建立是很迫切的,但愿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工程建设的预算控制体系早日成熟完善,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多优势。

参考文献

[1]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M].戚安邦,孙贤伟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

[2]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