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程机械职称论文

工程机械职称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1 17:09:54

工程机械职称论文

工程机械职称论文第1篇

简历如同是产品的广告和说明书,是求职者给招聘单位发的第一份简要介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应届毕业生求职简历表格的模板,以供大家参考。

应届毕业生求职简历表格的模板一: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1987-1-16

民族

现居住地

广州

血型

B型

户籍地

广州

婚姻状况

未婚

工作年限

应届生

教育程度

本科

现有职称

政治面貌

群众

电子邮箱

联系方式

自我评价

1、性格开朗、爱好广泛,学习认真刻苦,每学年都获得奖学金,也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2、专业知识扎实,学习和适应能力强,善于动手操作;

3、在校期间,除了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喜欢参加各种活动。

担任过工程设计制造协会组织部部长,主要是组织会员进行CAD等制图软件的学习和户外活动,也成功参与举办了“广东海洋大学第四届CAD/CAM软件设计大赛”,表现出色,被评为“社团活动积极分子”,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求职意向

期望从事职业:机械工程师

实习经历

2010年10月—2010年11月:湖北东风汽车公司

单位性质:国有企业(100-499人)

实习部门:各生产部门/生产实习生

实习地点:十堰市

职责描述:了解各种大型加工设备、研究各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流程和整车装配,特别是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加深了对课本所学知识的认识,对往后专业设计积累经验。

2007年09月—2009年12月:广东海洋大学

实习部门:金工实习生

实习地点:湛江市

职责描述:多次在学校工程训练中心实习,主要是车、铣、刨、磨等机加工,研究各机床的工作原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教育背景

2007年09月—至今:广东海洋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方向)本科

主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精度设计与质量保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

已完成的课程设计:压床设计、二级减速器设计、镗孔专用组合机床的液压系统设计、零件的加工工艺设计等。

技能特长

1、CAD证书,通过老师的指导,学习各种绘图知识,完成各种图纸的绘制,并通过CAD中级考试,评定成绩为90(优秀)。

2、熟练使用英语,获得英语4、6级证书。

应届毕业生求职简历表格的模板二:姓

名:性

别:女民

族:汉族出生年月:1987年12月9日工作年限:三年以上婚姻状况:未婚身

高:155cm体

重:42kg户

籍:广东湛江现所在地:广东湛江毕业学校: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历:专科专业名称:会计电算化毕业年份:2010年职

称:初级职称求职意向职位性质:全 职职位类别:金融/财务/保险职位名称:会计 ; 出纳 ;工作地区:湛江市赤坎区 ; 湛江市开发区 ;待遇要求:可面议 ; 不需要提供住房到职时间:可随时到岗技能专长语言能力:英语 一般 ; 普通话 标准计算机能力:良好 ;综合技能:获得的专业证书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证

证书证书名称: 会计从业资格证 证书机构: 海南省财政局

获得证书时间: 2008-06 获得证书成绩: 合格

证书名称: 初级会计师证 证书机构: 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获得证书时间: 2009-12 获得证书成绩: 合格教育培训教育经历:时间所在学校学历1994年9月 - 2001年7月湛江市逸夫小学小学2001年9月 - 2004年7月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初中2004年9月 - 2007年6月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中2007年9月 - 2010年6月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科培训经历:时间培训机构证书工作经历所在公司:广东中创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时间范围:2010年7月 - 2012年11月公司性质:私营企业所属行业:金融/财务/证券/保险担任职位:会计工作描述:我的工作是负责审单、做账和报税,还有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具体工作 是:负责每月单据的审核,做工资表,根据原始单据填写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做出财务报表,上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费用明细表;根据工资单在个人所得税申 报软件里录入,生成报盘,上传文件,全员申报个人所得税;另外,每个月申报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堤围防护费,申报印花税,申报缴纳社保;每个季度预申报企业所得税;每年办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离职原因:所在公司:湛江鸿雅石材加工厂时间范围:2013年2月 - 2013年9月公司性质:私营企业所属行业:五金/机械/设备/制造担任职位:工作描述:我的工作是负责审单、收付款和做账,还有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具体工作 是:负责每天石材施工单的复核,每天费用报销单的审核,根据原始单据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做出财务报表;登记现金日记账电子表,转账付货款;收款和催 款,尽可能收回应收款项;做出工资表,协助出纳发放员工工资。离职原因:其他信息自我评价:本人乐观积极,认真好学,性格好,责任心强,团结合作。我是学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已取得会计从业 资格证和初级会计师证。我在校表现良好,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已通过考察,正式成为中共党员;我曾在校学生会工作,责任心强,团结合作。工作三年里, 我一直认认真真,积累经验,和同事们友好相处。虽然这三年里我是做会计的,可我对出纳的工作还是有一定的了解,我也相信会计和出纳工作我都一定能做好。 我希望找一份环境较好、福利较好的财务工作,可以让我与公司一起成长,可以让我长久地做下去。希望贵单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好好工作的,谢谢。 应届毕业生求职简历表格的模板三:姓名性别女政治面貌党员民族汉出生年月1991年8月8号健康状况优籍贯天津身高168毕业院校天津大学文天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历本科地址天津大学联系电话*************邮箱*******@qq.com教育背景2010年9月-2014年6月就读于天津大学文天学院主修课程大学英语,大学数学,机械制图,AUTO CAD及应用,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C语言程序设计,理论力学,电路原理,材料力学,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设计,机电传动与控制 液压与气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数控加工技术,机械制造工程学,CAD/CAM及应用等自我评价本人乐观向上、工作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专业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有上进心和责任心,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能短时间内适应新工作环境,并会对工作付出全部精力和热情!

我是一个乐观开朗,能吃苦,爱劳动,责任感超强的女孩,有着大学四年学生干部工作经验,综合能力较强。获奖荣誉2012年5月 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

2012年4月 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3年10月 二等奖奖学金

2012年1月 优秀学生干部

2011年6月 优秀班长

2011年12月 国家励志奖学金实习经历2013年7月 - 2014年3月 深圳**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部助理

2011年7月 - 2011年9月 **烟茶酒商行销售员求职意向项目助理 行政助理 技术支持。

工程机械职称论文第2篇

一、CAD制图、机械制图、电气制图的课程描述

1.机械制图描述及其重要性

根据投影原理、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表示工程对象,并有必要的技术说明的“图”,称为“图样”。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无论机械制造、电气工程、建筑工程或仪器设备,都是根据图样进行制造和施工的。设计者通过图样了解机器设备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操作、维修和保养。因此,图样是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作为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学会并掌握这种语言,具备识读和绘制工程图样基本能力。

机械制图是研究“机械图样”的一门课程,是学习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技术基础课。

2.电气制图描述及其教学内容

电气制图是对电气技术领域中各种图的总称,主要用来表达电气系统、装置或设备的功能、用途、原理、装接和使用等信息。

主要教学内容有:

(1)图形符号、文字符号、项目代号的基本知识;

(2)电气制图的一般规则、电气图的基本表示方法和连接线的基本表示方法。

3.CAD制图在制图领域的发展前程

(1)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给CAD制图带来了更广泛的应用,CAD制图可实现精准的建模需求,更有效地画出三维立体图。

(2)CAD技术发展,画图员可实现无纸化制图,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CAD绘图有降低劳动强度、保持图面清洁、绘图精度提高、资料保管方便等优势。

二、结合机械制图、电气制图和CAD软件的教课模式

1.课程安排和教学定位

进行CAD教学时,教师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通过CAD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绘制到何种难度的图纸,是简单的二维平面图,还是复杂的三维立体图。我通过教学发现机械加工类专业的学生对机械零件图感兴趣、建筑学专业对建筑效果图感兴趣、土木工程专业对施工图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来选择教学内容。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机械、电气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科,它是工程界进行设计思想、技术交流的共同语言。先让学生学会这个共同语言是学习CAD的关键所在,所以安排课程时我先安排机械制图课程,再通过实习的形式进行CAD软件的讲解。

2.教学目标与课时分配

授课时采用了理论课程与实习课程相结合的形式,一年级上半学期理论课程比实际课程多一倍,机械制图主要讲解三视图、轴测图的基本知识、组合体的识图等,教学重点是识图与绘图,教学难度以基本知识为主避开了专业性较强的例题和练习题。CAD课程通过实习的形式进行授课,前两个月没开实习课,等学生有了一定的机械制图基础之后再让学生了解CAD软件,讲课以几何画法为主,让学生认识更简便的画图方式。

三、教学方法与实际教学过程

1.电气专业以往的教学模式

很多学校的电气专业都采用分段式授课模式:先讲机械制图、电气制图,再讲CAD,这些课程分开讲,按各自方向讲解、各自理解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特点是,分别学习各自理论较多,对各自主要命令及功能掌握较多,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理论和实习没有融合在一起,理论课一直讲到底,大部分的学生在机械制图课还没有结束时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学CAD时也会出现学生忘掉大多机械制图图标等问题。

2.对口中职类电气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

为了减少遗忘对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我采用了融合式教学模式,把理论内容较多的机械制图跟实践性较强的CAD制图融合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教学时先讲简单的机械制图理论知识,再做画板绘图练习,从让中学生认识到画板制图的优缺点,对以后的CAD制图进行铺垫。

机械制图的教学难度和内容局限在最基本的教学单元中,中职类电气专业的学生因为制图课时有限,无法一一讲解所有的机械制图内容,我讲课时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了删减,从教学计划中删掉学生较难理解的“常用几件及结构”“零件图的试图与绘制”“装配图的试图与绘制”“零部件测绘”等内容。

机械制图、电气制图、CAD制图的联合授课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理论和电脑操作相结合减少了学生的厌学率。讲CAD时学生忘掉机械制图理论的现象也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姜毅平.《CAD》与《机械制图》课程的有机融合.

[2]钱克强.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

工程机械职称论文第3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机械传动;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工科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阐述了常用机构工作原理和通用零件的设计理论。根据近几年来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工程机械专业以及机械设备维修专业的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是机械设备操作、设备维护保养、设备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等岗位。这些工作对本课程知识的要求均不涉及机械零件设计方面的内容,而只要求对机械传动及其零部件熟悉即可。此外,学生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在课程学习中感觉抽象,难以理解,加之目前课时的不断压缩,更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课程名称更改为机械传动

《机械设计基础》无论从机械类专业角度和非专业的角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以为这门课主要探讨的是机械零件设计,好像与毕业后从事的技能型工作关系不大。实际上,《机械设计基础》主要探讨的是机械传动,零部件设计是次要的。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要学的课程较多,用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课时较少,一般在50~60时学时,从高职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出发,学生在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里,只要掌握机械传动方面的知识就可以了。如果在课程内容上做些调整,减除机械零件设计方面的内容,课程名称改成机械传动,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一开始就能领会到本课程的学习任务,把任何能从事施工的机械分成三大部分:动力部分(如内燃机、电动机等)、传动部分(如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等)和工作装置(如装载机装料装置、压路机的振动行走装置等)。将课程更名为机械传动,从课程体系上能体现高职机械类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点,也避免了非机械类专业人士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产生误解。

二、课程内容选取机械传动方面

将《机械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进行分类,如表1所示

将表1的内容按照绝大多数企业岗位对高职机械类毕业生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要求进行分类,第一部分机械传动方面,这部分在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上应用比较多;第二部分机械零件设计方面,该部分在工作中能用到的很少。根据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知识够用的需求,可将第二部分内容删减。这样既保证了机械传动方面的教学课时,又减轻了高职学生学习机械设计理论计算方面的学习负担,进而可以提高学生对具体需求知识的学习效果。

三、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机械传动部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比较抽象,如机构自由度计算中虚约束的判断、平面连杆机构曲柄存在条件的判定、滚子半径和基圆半径对凸轮轮廓的影响、渐开线性质等。这些内容学生在学习时既看不到,又摸不着,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以往我们大多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虽然也能有动画演示,但毕竟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还是不够直观。采用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容易的解决这些教学中的困难。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尽量多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习和理解。将让学生通过看的理解变为直接的体验或揣摩,例如在认识平面机构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平面机构,使学生能在制作中揣摩和体会连杆机构的特性及制作要领,这个方法我在模具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用过,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知识掌握效果比以往老师讲解效果更好。常用的实践教学法主要有实物教学法和实习教学法,这两种方法可以在具体的机械传动教学中灵活使用。

1.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机械传动课程教学中,由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以配合课堂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此,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手参加实际操作。为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实验,任课教师应与试验人员密切配合,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认真做好准备、讲解、指导及批改实验报告等工作,提高实验的质量和效率。

2.实物教学。实物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大量生活中真实的物体和教具,模拟生活情境来进行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既古老又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机械传动课程的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离不开实物。在课堂上不易讲解透彻的机构,可以将其实物搬进课堂,对照实物进行讲解。再好的修辞,再好的演讲,也不如看到实物清楚明白。更好的教学方法,就是组织学生到工厂车间进行动态观察,从而使学生能充分地对机构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例如,讲解摆动导杆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时,在牛头刨床边对照机器的结构和运动情况进行讲解,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到工厂车间参观教学时,一定要做基本操作演示,切忌为了“保险、安全”而走马观花。在曾教过的工程机械专业的工学结合班上,便尝试过将学生直接带到工厂车间进行参观教学,学生通过眼观、手触,更直接更具体地感受到机械传动构件的应用,触发了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的配合性和主动性也显著增强,教学过程也进行得轻松自如。

3.实习教学。实习教学法是教师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机械传动课程教学可以结合专业实习来进行,即在专业实习前,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拟出实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机械传动问题去实习,启发学生自己动脑去发掘尚未掌握的知识,寻找尚未知晓的事物。例如,在齿轮传动机构拆装实习时,可通过对传动齿轮的装拆和齿轮侧隙的测量进一步理解中心距可分性原理;再通过讲解启发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充分分析,热烈讨论,去理解该原理的现实意义,即生产实际中齿轮的装配虽不按标准中心距安装,但仍然可使传动平稳的道理。因此,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好专业实习,认真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实习的结果要进行检查总结,以提高知识技能的运用水平。以上三种都属于实践教学法,在机械传动的教学中,还要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在整个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课程内容应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适应企业岗位需求,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而课程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推进机械类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工程机械职称论文第4篇

关键词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数控机床机械装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082—03

1 引言

数控机床机械装配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重点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有很强的实用性。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质量直接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所以对培养知识技能型的数控机床机械装配技术人才至关重要。数控机床机械装配是一门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是将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理论学习和实训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它的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训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职业院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各个任务和装配过程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学习的统一。

2 开发工学结合的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

开发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遵循赵志群博士提出的课程模式——以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将完成有教育价值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基本教学内容,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是完全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一门课程。

2.1 工学结合特征

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的工学结合是强调将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工作过程引入到教学中来,在学习中完成数控机床部件装配的工作过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所以工学结合强调的是工作与教学的结合,是指“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学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构建理论知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再有,积累工作经验只能通过重复工作才能得到,企业非常重视数控机床部件装配的工作经验。

2.2 确定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的学习领域

姜大源教授指出“所谓学习领域,是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课程名称),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

1)学习目标。通过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亲自体验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内容,掌握正确选择和使用装配工具、正确装配数控机床的功能部件,熟悉数控机床整机的检测标准和检测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严谨、规范的工作习惯,安全生产、团结合作的意识,使学生具备数控机床机械装配工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所谓学习情境,是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单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

2)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共有5个学习项目,具体学习内容见表1。

3)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数控机床机械装配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法,在实训室和装配车间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有讲授理论知识和实训两部分,采用讲授精、实训多的教学方式,以“做中学”为主,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动手实操等,调动学习积极性,共同完成实训任务。本课程学时是66课时,理论、实训教学比例为1:2,不仅保证理论知识的学习,还为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供充裕的时间。

2.3 编写特色校本教材《数控机床机械装配》

为培养数控机床机械装配技术人才,充分发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实训设备的优势,开发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编写特色校本教材《数控机床机械装配》。在编写本教材时,采用职业教育的“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用任务进行驱动,以工作体系为框架的现代课程结构”的推广方法。下面介绍教材特色与创新。

1)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践是实现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本教材的设计原则便于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提升实训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2)工学结合。编写本教材的主导思想是依据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生产过程,将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训任务,实施所有任务后就装配数控机床的主要功能部件。

3)企业专家鼎力支持。在编写本教材过程中,不断与北人股份有限公司侯智宝工程师等多位技术人员交流,深入北京第一机床厂生产现场。在企业专家的鼎力支持下,本教材已经编写完成,为课程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2.4 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

建设数控机床装配与机电联调车间,既能满足数控机床机械装配的理论教学,又具备数控机床机械装配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将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建设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注重生产性和教学性兼顾,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并重,典型性和灵活性共有,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保证“做中学”的一体化课程教学。

3 结束语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也亲身体会了“工有巧,技有法”的真谛。

开发数控机床机械装配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笔者深刻感受到,从课程理念角度看,一体化课程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从课程目标看,一体化课程注重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目标;从课程内容看,一体化课程基本上是从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学习任务,注重对直接经验的体验和学习;从实施过程看,一体化课程注重实践理论并行。

上述典型的特征是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标志,是本课程开发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工程机械职称论文第5篇

    中职的专业技能课是针对机床的种类开设的,如开设铣工工艺、车工工艺、数控加工基础等课程,只针对某一机床的操作而展开技能课程,学习起来缺少系统性,而高等职业教育不是针对某个机床进行技能课的开设,而是针对某个岗位需要的能力开展教学的,如车间普通机床操作员,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开设金属切削加工及设备、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车间班组长管理技术、机械加工实习、机械零件工艺实训、拆装实训、机床夹具拆装实训等课程来实现车间普通机床操作员所需要的技能,从而满足教学目标。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职的专业技能课设置是根据某个机床操作,而高职的专业技能课是根据工作岗位,所以二者课程衔接错位。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由于文化基础课程占的学时比例比较多,所以专业课程的学时比例相对高等职业教育较少,导致中职专业课开设的门数也相对较少,同专业的课程,中职没有开设,只有在高职开设,课程的衔接不对称。

    二、实现中高职院校机制专业课程对接前提

    1.中高职院校机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

    据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的共性和都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等特点,培养目标主要从行业的职业岗位不同要求及相应规范中去确定,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最终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继续到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实现技术型人才向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转变。

    2.中高职院校机制专业教学模式对接

    在传统的中高职教学中,普遍采取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方式,即学生先去学习理论知识课程,当课程学习结束之后,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这种教学容易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没有融合。目前,高职的教学正在进行改革探索,在这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职业技能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所以要想实现中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对接,必须采用一个合理可行的教学模式。

    3.中高职院校机制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阶段进行初级培训,获得初级车工、铣工等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进行中级、高级培训,获得中高级车工、铣工、数控车工等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实现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三、中高职院校机制专业课程对接研究

    1.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定制课程体系

    中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

    2.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3.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共同选择课程内容

工程机械职称论文第6篇

(一)高职阶段培养模式的“误区”

对高职学校来说不管是普高生还是中职生,其培养的目的都是将其培养成具有高职业素质、掌握熟练专业技能的应用性人才。如果这种“高技能人才”不能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不能使用电脑完成相应的专业工作;不能通过良好的语言能力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甚至不能在职称评定中考过职称英语。试问这种“高技能人才”能有多高?高职阶段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基础课程学习,等于斩断了学生的继续学习能力。在传统课程下培养出具有高技能的人才,只是一厢情愿。

(二)积极引导,因材施教

让学生了解开设的基础课程对自己就业和职业发展的作用,能够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学校可以采取新生与毕业生或企业管理者进行交流座谈,让新生知道基础文化课程在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使他们产生学习好基础文化课程的动力。鉴于普高生专业知识空白和中职生基础知识普遍薄弱的实际情况,课程设置的思路应该以人为本,不搞一刀切。普高生可以参考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循序渐进进行学习,中职生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进行一定调整。适当降低《高等数学》、《英语》的难度。《高等数学》课程可以从教材中抽取与高中数学内容相近的章节进行学习,主要巩固中职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大学英语》课程可以选用入门的机械专业英语教材,中职生熟悉教材中的专业内容,间接降低了学习英语的难度,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抵触学习英语的情绪。提高《机械制图》、《机械CAD》、《机械制造基础》等专业课程的难度,在课程中多选用企业实际加工图纸和工艺方案进行工作过程教学,以课程的内容拉开高职与中职的专业水平层次。

二、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一)基础课程设置

代表课程有《高等数学》、《公共英语》、《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CAD软件应用》。可以将上述课程的内容设为两种难度,让普高生和中职生通过选课的形式决定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好处是让中职生在学习基础课程时不会由于难度过大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学习行为。提高中职生专业课程难度,课程内容与企业工厂中的生产进行接轨,让他们避免重复学习,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专业课程及实训课程设置

代表课程有《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工装与夹具》、《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和与之相关的实训。在进行专业课程和实训的学习阶段,针对普高生和中职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可以针对中职生进行一次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测验,鉴定每一个高职生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一般的中职生与普高生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专业能力突出的中职生实行管理方面的能力培养。具体实施方法:在进行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时候,将学生划分为3至5人的若干小组,让能力突出的高职生担任组长。教师前半段进行教学,后半段下发工作任务,使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完成任务内容。由组长为组员分别评分,组员分别对组长评分。根据不同的课程和学生专业水平情况,灵活设置组长,最后老师对小组的综合表现进行总结评分。

三、总结

工程机械职称论文第7篇

摘要:在机械制图与AutoCAD融合教学的课程建设中,由于教学条件、师资、生源等方面的原因,教学改革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分析了技工学校在实际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阐述了“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质,提出了新课程建设的合理化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技校 机械制图与AutoCAD 工学一体化教学 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将传统的机械制图与AutoCAD有机融合为一门新课程,采用工学一体化模式教学,无论从两门课课程性质及其关系分析,还是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看,两门课程的整合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然而,在教学改革中却并非一帆风顺,上述两门课融合为一门新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以下一些新问题。

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体化教学难以开展

技工学校新生文化基础一般较薄弱,这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由于缺少基础知识从而信心不足、参与意识不强,甚至出现一些自由散漫现象。

2.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影响了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

有些教师没有领会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实质,在教学中还存在“教师发挥,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例如,在三视图的教学中,教师将立体模型制作成三维动画,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三视图的投影规律,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加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忽视,只是被动地接受,很少有机会参与。

3.重绘图轻读图使学生所学技能偏离用人单位需求

根据技校培养目标,机械制图教学应以“读图为主”,学生应提高识图能力。然而,由于学生基础不够扎实,读图普遍困难,因此对计算机简单绘图相对比较感兴趣。如果学生学习仅停留在绘制简单图形的阶段,到企业后就看不懂图样,因此无法适应工作需要。

4.讲练比例失调导致教学顾此失彼

一种情况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不到提高;另一种情况是教师没有将该课程的要点进行提炼,使学生盲目练习,抓不住重点。

二、改进的措施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工学一体化教学区别于“理实一体化”,是将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经过提炼作为学习任务。而这种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学习情境,即使学生产生求知欲,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得到解决的学习情境。面对学生学习基础不平衡的现状,教师应在分层、分组上下工夫,通过合理分组,使各个小组的文化基础、心理素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基本平衡,便于今后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

2.努力提升教师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水平,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还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提高教师对工学一体化教学的认识。这种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并得出结论,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实现在“做中学”。仍以三视图教学为例,改进后的教学,教师应创设学习环境,给出 “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温习或学习立体几何基础知识,探究投影的概念,探索视图表达方法,经过动手绘图,掌握用计算机绘制三视图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解决学生提出的疑点,并纠正学生的研究方向。

3.积极开展工学交替,使教学更贴近企业需求

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可以接触到在学校无法遇到的问题,符合“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认知规律,使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有机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掌握机械图样识读的重要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岗位的需求。

4.科学安排集中讲解、小组活动和个人练习的时间,按学生掌握情况合理调整

我们认为,在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可忽略教师的作用。教师应牢牢地把握教学的全过程。可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称为感知认知阶段。教师首先通过集中讲述,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基本内容。第二阶段可称为探索提高阶段。以练习讨论为主,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得到体验、参与小组讨论得到经验与技巧,另一方面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指导和纠偏。第三阶段可称为强化巩固阶段。教师及时总结学生中好的方法,善于发现创新点和闪光点,肯定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绘图习惯,促进学生提升应用意识。

另外,将机械制图与AutoCAD整合为一门课程,还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有该两门课的知识和技能,又对该两门课程及其联系有较深的领悟,同时还要领会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并不断总结经验,在教好学生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海丽.《AutoCAD机械制图》的三环一体教学法[J].机械职业教育,2011(3).

工程机械职称论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升本;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041-02

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就明确提出:“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面向更大区域配置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把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由此广东省职业教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急需一大批既懂专业技术又懂职业教育的师资人才。

2010年,受广东省教育厅重托,作为开辟广东先行先试的职教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三个试点单位之一的五邑大学,从当年的专升本招生中,以单独组班方式构成一个两年学制的机械工程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师范专升本班(以下简称职师班),这种模式与国内专门培养职教师资人才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四年制“本科+技师”的模式相比,有自身的特点:生源更优,培养人才的周期更短,能为各类中职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快速补充急需的职教师资。[1]本文以五邑大学机械类专业职业技术教育专升本为例,对此类模式下如何构建课程体系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机械类专业职师班办学目标的分析

广东省教育厅将职师班的岗位目标明确指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巨大市场,强调培养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高素质教师。鉴于此,我们走访相关的行业企业、中职中专了解需求,为了使学生可以尽可能的得到更多的就业渠道,五邑大学机械类专业职师班将办学定位于培养“中职教师+企业工程师”双师型高素质人才:一方面熟悉相关教育法规并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系统掌握机电装备与产品的设计、制造、自动化生产的理论及方法,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既能就业于中等职业学校或其他教育培训机构承担机电类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也能进入各类制造业企业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

二、机械类专业职业教育专升本课程体系的构建

众所周知,一个专业的办学能否成功、培养的人才能否达到预期规格,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或专业目标)实现的系统。[2]因此将“职业技术性”和“师范教育性”作为主要特征,五邑大学机械类专业职师班的课程体系设计为三大模块(如图1所示),每个模块或者子模块下包含对应的课程群。

1.工程技术课程模块。

该模块包含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两个子模块,着力拓展和提升学生在机电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所设课程既要考虑学生在专科阶段已具备的基础,又要考虑学生今后人生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反映出本科层次的培养规格更高、基础更厚、口径更宽。因此在“增补+强化”的指导思想下设置一定分量的侧重理论性学术性的课程,如工程力学(即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子技术、测试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等,为学生今后从事研发性的技术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同时还设置了机电系统实践、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等一系列有助于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专项实践课程群。

2.师范教育课程模块

该模块包含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个子模块,重点培养学生形成职业教师的素养以及教书育人的能力。该模块中开设了教育学、教学心理学、班级管理与教学艺术、现代教育技术等理论性课程,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树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观念。此外,再加上为期14周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实践、教育实习等实训专项环节,学生自己制作教案登台讲课,协助实习单位班主任管理班级,从而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

3.人文科学素养课程模块

高等教育的任务当然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某个具体专业的知识或掌握一门具体的职业本领,高等教育在为经济社会输送高端人才的同时也肩负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人才的特殊使命。[3]学校层面建构的通识课程体系,包含上百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课程,涉及艺术、人文、经济、管理、工程等等门类,课程短小精悍,学习者凭兴趣自由选择,这对于职师班学生扩大知识面,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持续性发展能力大有裨益。

三、机械类专业职业教育专升本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的关系

总理在《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和举措》中指出“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对照2013年9月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可以看到,对此类人才要求具备的知识包括:教育知识、专业知识、课程教学知识、通识知识;要求具备的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实训实习组织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教学研究与发展能力。而机械工程师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则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产品测绘与工程制图能力、数控装备操作与编程能力、设备安装与调试能力,(这四项属于基础工程能力)机械设计与制造能力(核心工程能力)等。显然,职业标准是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开发的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工作分析方法,描述了胜任各种职业所需的能力,反映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4]对照上述职业标准,五邑大学机械类专业职师班的课程体系基本实现了合理对接。两者关系如图2所示。

四、结语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带来的职业技术人才需求旺盛,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应用型高校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培养职教人才的工作。在这方面五邑大学勇于先行先试,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力求将“职业技术性”和“师范教育性”作为主要特征,既注重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又注重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视野,将专科起点的学生经过两学年的学习和实践,培养为具有本科学历的职业教育师范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初步认可,也为同类院校进行这方面的办学提供了经验参考。

[ 注 释 ]

[1] 罗文华.对“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116-118.

[2] 鄢晓.研究型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研究――从课程体系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4(2):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