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课内阅读论文

课内阅读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0 16:17:49

课内阅读论文

课内阅读论文第1篇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尽如人意,但每个学校、班级总有少数语文尖子生,问他们经验,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无论是中学生中的语文学习尖子,还是一些知名的学者作家,大多在青少年时代有过大量自由阅读的经历,大量课外阅读是他们通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例如刘绍棠、丛维熙、叶文玲等一批作家就是通过大量阅读走上写作道路等。大量阅读还使曾一度被认为是低能儿的学生奇迹般地改变了命运,进入了优等生的行列,作家权延赤、特级教师钱梦龙等都谈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这种经历。显然,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水平、语文能力乃至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课外阅读会有这种作用呢?这是因为它是一种真实的阅读。在课外阅读中,阅读者是为了了解内容而去阅读的,通过阅读,他获得了新的信息,而阅读者语言能力在这种大量的持续的阅读实践中自然得到了提高。换句话说,就是阅读者和阅读材料之间存在"信息落差",阅读者为了获取未知信息,启动自己的语言习得机制,与阅读材料进行了信息交流,从而自然习得了母语书面语能力。正如儿童习得自己的母语口语,并没有什么人给他系统的讲解词语涵义、句子结构,他通过和周围环境的语言交际,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自然习得了母语的口语能力。此外,课外阅读对学生往往有极大的吸引力。我们发现,虽然学生对语文课和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但对课外阅读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国外阅读学研究中有一个"杰克现象"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一个叫做杰克的学生在学校被老师们认为缺乏阅读兴趣,他常常到原课文太没有味道,不精彩,然而在家里父母却埋怨他过分迷恋阅读,以致于一份杂志、一张旧报纸,甚至一页广告他都百看不厌。看来这种现象的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即使是同一作者的同一作品,放在课本以外,学生津津乐道,爱不释手,一旦入选课文,一到课堂上就精彩非昔了。一位叫做卡罗尔的阅读学家形象地把它概括为“课内海明威没有课外的海明威精彩”。其实,并不在于是课内还是课外,只要我们进行的是“真实的阅读”,“课内海明威”是可以和“课外海明威”一样“精彩”的。

与课内精读和语言学习相比,真实的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它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是一种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活动。真实的阅读既不需要像语言学习那样在阅读后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分析讲解,也不需要像一般阅读能力训练那样在读后完成各种阅读检测题。真实的阅读首先是真实的,阅读者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阅读者通过阅读获得了未知信息。因此,真实的阅读要求把说明文当说明文来读,把议论文当议论文来读,把文学作品当文学作品来读。读说明文能获得新知,读议论文能了解新的观点,读文学作品能受到感染熏陶,只要读懂了文章的内容,阅读的过程便是语言能力习得的过程。其次真实的阅读时实践的,语言习得论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自然习得的,而不是仅仅通过老师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讲解和对阅读方法的介绍提高的。而且这种阅读实践是真实的、负载信息量的,不同于阅读训练中针对阅读技能的阅读实践。第三,真实的阅读是大量的,只有大量、持续的真实的阅读,才能使学习者语文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由于真实的阅读减少了课文分析和阅读训练,也使大量阅读成为可能。事实证明,许多老一辈的专家学者,无论是文学工作者还是自然科学工作者,他们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就主要是通过这种真实的阅读获得的。

从教学理论上看,真实的阅读很容易在现存的语言学习理论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个体母语水平发展系统中,它与儿童母语习得一起反映了从口语习得到书面语习得的母语水平发展到全过程;在语文教学系统中真实的阅读与语言学习和语言训练共同构成了科学的语文教学体系;在语言教学系统中,真实的阅读和真实的交际分别在语文教学和外语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目前,通过大量自由阅读来提高学生书面语能力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国内外语言教学专家和广大于语言教师的普遍认同。美国著名语言教学理论家克拉申在谈到如何提高美国人母语识字读写能力时,特别推荐一种阅读方法──随意自愿阅读(freevoluntaryreading简称FVR)。“FVR是自愿进行的一种阅读。读自己爱读的书,不用写读书报告,要求在每章阅读后回答问题,也不要求查阅生词,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去另找一本”,他认为,如果能坚持这样做,“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一期)。显然,FVR就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不过,真实的阅读包括的内容比FVR更广一些。

从教学实践上看,几乎所有成功的语文教学者和语文学习者都注重发挥了真实的阅读在提高语文能力方面的主导作用。一些大型的语文教改实验方案也是如此。上海市有一个"扩大阅读,课时分段式"教改实验方案,这个方案从高中的5课时,初中的6课时中分别划出2课时来让学生自由阅读各种书籍,学生们对这种自由阅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通过大量阅读,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全面、大幅度的提高。(详见《语文学习》1989年第七期)目前,湖北宜昌市正在实施的初中语文“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教改实验,也将大量课外阅读放到了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将它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手段。无独有偶,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

,有两个成功的语文教改方案也是以大量课外阅读为主要特征的,一个是由国家教委发文推广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一个是山东烟台市小学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改实验。前者突破了小学低年级不能进行阅读和作文的模式,在儿童入学不久,尚不认识汉字和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利用汉语拼音使识字和阅读、写作同时起步,交叉进行,寓识汉字于阅读之中,发挥了阅读对识字、说话和写作的促进作用。后者把小学阶段的阅读和写作总量分别提高了5倍和4倍,把语文教学时间一分为二,一部分用于课堂教学,一部分用于课外自由阅读。在三~五年级每周开设三节课外自由阅读课,建立了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大量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双轨运行”新机制。这两个实验都取得了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显著效果。不仅如此,实验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等也起了积极的作用。(详见《人民教育》1992年第10期和《小学语文教师》1995年第10期)那么如何将真实的阅读和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呢?首先,我们必须坚持“大大语文”的语文教改方向,坚持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坚持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传播民族文化。因为从语言习得论的观点看,语言能力只有在联系信息和心理信息同时传递同时加工的真实的语言活动中形成,不负载信息量的语言活动不是真实的语言活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使真实的阅读占据主导地位,使阅读活动紧扣时代脉搏,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突出语言的民族文化特色,这些也是语文作为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

其次,我们要坚持在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这一点和目前具有广泛影响的语感教学论是基本一致的。按照语言习得论的观点,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是习得的,而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应大幅度增加阅读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减少对课文的讲析,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这种阅读实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而是主要关注内容的真实的阅读,所以我们还要减少作业量,使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主动的生动活泼的真实的阅读。

第三,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大幅度增加课内的真实阅读量。实践证明,大量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环节。虽然课外阅读就是真实的阅读,但二者并不能划等号,要使课内阅读更加科学,更有效率,就必须以真实的阅读为基础,从语言学习理论方面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研究,揭示课外阅读的本质属性。同时,我们也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内精读转化为真实的阅读,并大幅度增加课内真实阅读量,这样课内外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就有了的希望。

课内阅读论文第2篇

一、引言

“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指出了阅读教学的核心。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传统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三少一多”的现象,课堂上学生阅读的时间少,课堂上思考问题少,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自主地阅读更少,教师讲得多,满堂灌的现象比较普遍[1]。究其本质,“三少一多”的内在根源是传统教师将学生的时间过多用于讲解分析课文,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阅读。

本文在分析前人对任务型课堂教学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任务型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方法,引入课堂案例,对理论研究进行实际任务设计,旨在改善阅读教学课堂效果,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研究均建立在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基础上,包括课堂案例和实验数据。

二、任务型教学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海量查找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在关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中涉及的主要范围有:任务型语言教学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应用于汉语口语交际教学等。尽管国际语言学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发展经历了30年,但国内研究者和教师广泛关注任务型语言教学还是近十年的事,它的发展经历了实践总结和理论论证的过程,研究成果还不是很成熟。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于是自2001年以来从事英语教育的研究者以及一线中小学英语教师掀起了学习、研究和尝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热潮[2]。其中具代表性的人物有:袁昌寰、鲁子问、罗少茜和龚亚夫、程晓堂。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袁昌寰《任务型学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4],探索了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中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他倡导大学英语教师采用任务型进行语言教学。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鲁子问教授调查了任务型教学程序,在初中进行了英语任务型教学实验,总结出了课堂任务教学的三种程序,著有《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软件》等著作[5]。罗少茜和龚亚夫解释了任务的定义、任务的基本环节和过程,引进“任务链”等概念[6]。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来源、理论基础、定义、特征、教材大纲、任务设计和实施进行了阐述,从理论到实践为中小学英语老师、教研员、任务型教学的专本提供了实用参考[7]。此外还有余泽标、施嘉平、方文礼、刘福生等人在任务型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国内已有研究看,关于任务型预言家学的研究主要采用了经验总结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用以探索该方法的有效性,但这些研究是不足的,也没有达到成熟的结果,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更显稚嫩。国外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有些方法已经得到了实用,那么就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结合阅读教学自身的特点,研究阅读教学中任务设计的方法。

三、任务型阅读教学理论研究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任务的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从五个方面来设计阅读教学课堂任务。第一,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阅读课是学生提高阅读技能技巧的关键,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是影响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语文阅读课兴趣越浓厚,对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越有帮助。因此,阅读教学课堂任务设计要求真实、生动有趣能够提高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第二,阅读方法也是影响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使阅读达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不正确的阅读方法则是阅读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设置的任务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促进作用。第三,学生阅读能力c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正相关关系,即阅读能力越高,思维能力越强,语言表达能力也越强。因此,阅读教学设计中要带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都得到锻炼,从而促进这些能力的提高。第四,小组合作学习,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语文学习中的阅读教学很有帮助。在阅读教学课堂设计中,可以设置众多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中完成。协作中,小组各个成员通过讨论、汇报、交流,共享了阅读教学的成果,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第五,课外阅读面的大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影响是显著的。课外阅读越量大,阅读能力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小,阅读能力越低。因此,笔者不仅对课本的内容进行阅读课堂任务设计,同时还结合课外阅读的有关素材进行任务设计。

结合以上五个方面的因素,笔者把阅读教学任务设计分为读前活动、读中活动和读后活动[8]。在读前活动中,教师运用提问、讨论、图像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把任务呈现给学生,引入阅读文章话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充分做好阅读准备,熟悉阅读任务。学生的兴趣被激起,内部动机得以驱动,他们根据已有知识和自身的经验,纷纷发表看法,兴趣盎然,这时,教师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完成阅读。经过阅读前活动,学生无论在心理、情感还是在认知结构上,都得到了预热,整个状态已开始进入读中活动的阅读中,学生将检测并校正自己的预测,教师提出若干阅读任务,对阅读中出现的语言难点进行讲解,并向学生介绍阅读方法,发现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并予以矫正,帮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以阅读来理解课文,并获得一定的知识信息或培养阅读技能和阅读习惯,都只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在任务型教学中,阅读课文还是语言知识输入的重要途径。所以,小学教师还需要设计一些任务帮助学生发现语言规律、认识语言现象。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地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学生常常不得不进行诸如参考字典、阅读书刊、网上查找资料的课外阅读的能力。

四、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任务设计

下面是笔者利用上节理论研究内容,针对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课程内容进行阅读教学任务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缕缕、幽芳、漂泊、唯独、顿时、稀罕、离别、大抵、精神、品格、灵魂、骨气、民族、气节、磨难、欺凌、境遇、毕竟、梳理、衰老、珍藏、华侨、能书善画、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低头折节”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领悟梅花不畏“L欺雪压”的品格。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语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2.体会外祖父深沉的眷恋祖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步骤

1.读前任务

任务一:用一分钟的时间查字典,说说“魂”字的解释。

任务二:用两分钟的时间观察屏幕上的墨梅图后读课题思考:梅花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它代表的是什么样的魂,或者说品格?

2、读中任务

(1)读前准备,任务是:用三分钟的时间扫除生字词障碍,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在这三分中内,学生可以就不懂的字词问题向老师提问。在老师指导下,全体学生正确朗读字词,准确地朗读课文。

(2)略读课文,任务是:用五分钟的时间自主略读全文,同桌交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脉络,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精读课文,任务是:用五分钟的时间细读课文,同桌讨论交流。课文围绕梅花写那几件事?

(课文中一共讲了五件事,分别是:第一件事: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第二件事:特别爱惜“墨梅图”;第三件事:因年老不能回国而难过;第四件事: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第五件事:临别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外孙女。)

(4)研读课文,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评析。

任务是:用五分钟时间根据老师出示的课文中的一系列句子,选择其中自己认为难易程度合适的一项进行优劣比较。学生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语句。

任务一: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罩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比较句子:“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很珍惜。”

小组讨论,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任务二:“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稠子慢慢抹净。”

理解:“清白”、“玷污”两个词的含义。

讨论: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它吗?

(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墨梅图的珍爱。)

任务三:“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讨论:梅花的秉性像什么?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的是什么?

(体会比喻象征的写作手法。)

任务四:“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一句,找出唐诗宋词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体会:老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任务五:学生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并写下自己对语句独特的感受。

3.读后任务

用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展示,小结“梅花魂”的含义。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

用两分钟的时间对本堂课进行小结。

用两分钟的时间布置课后任务:小组合作,找出一首与课文内涵相关的一首诗或散文的视频、录音带。先模仿,按照吟诵的要求派代表来在下节课展示。

五、结语

课内阅读论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自主性学习

一、自主性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自主性阅读是区别于被动阅读的一种阅读方式,此方式相对灵活,能够给学生提供自由的阅读空间和想象空间,使学生心无旁骛地享受阅读乐趣。自主性阅读教学不是凭空想象,其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第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阅读为娱乐”,提倡随性和开放的思维生活方式。人本主义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其理念正符合新课程改革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理念。第二,源于儿童认知发展的构建主义理论,其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路主要有四个方面:实际情景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协作交流教学和提供充足资源教学。第三,自主性教育理论强调学生本身能动的创造性,将学生放于对象与主体之中,通过引导教育,培养自主性学习方式。第四,“经典型”和“古典型”阅读理念,“经典型”阅读理念在我国教育史上源远流长,无论是在我国古代还是近现代,经典阅读始终在阅读中占据重要地位。英国的“古典型”阅读与我国的“经典型”阅读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讲究古典文献在阅读中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学习者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以上四种阅读理论均将自主性放在重要位置,可见自主性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在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自主性阅读教育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看自主性阅读

(一)传统阅读教学弊端分析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及方式受限于语文“课堂灌输、讲解”的模式,因而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较少,致使他们阅读能力较差,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低。针对这一现象,吕叔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少、慢、差、费”的根本症结。在开放性的读、写训练上,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知识面窄、思维呆板的现象明显,缺乏自主创新思维,无法完全释放联想和想象。其次,在课堂范文的解读方面,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其思维总被束缚在一定框架之内,无时无处不显现出浓重的“应试性”,过多强调“知识点”和“备考点”,过分注重“背诵”和“训练”。第三,抛开自主性的课外阅读,审视课堂教学发现,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对文章主体的讲解单一,其对学生的引导性往往集中在文意的片面理解上,并没有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开发和自主学习的培养,从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第四,学生学习方式片面性发展,一方面受教师授课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效果评价体制的制约。对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实效性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多层次的,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目标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内容面前太过单一,导致语文课堂上存在严重的话语霸权现象。

(二)自主性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相对比较模糊,无法明确每堂课的所学所得。从教学理念来看,中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既需要学生自主性的阅读,又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帮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处于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的地位。自主性阅读教学并非完全脱离师生关系,而是注重师生间的协作,否则既可能造成理念灌输式教学,又可能造成无目的、无方法式学习。没有正确的引导,往往使学生的自主阅读“浮光掠影”“一知半解”。因此,自主性阅读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自主性阅读教学亦十分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三)语文学科的自主阅读教学特点及原则

针对语文学科来说,自主性阅读颠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轻发现、轻能力、重知识的功利性目的,其教学具备以下主要特点:一,强调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二,强调学习过程的独立性;三,强调学习过程的发现性;四,强调学习过程的开放性。自主性阅读教学除具备这些特点之外,还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如读思结合,过程和结果结合,以学生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和教师启发指导结合。其中,学生与教师的结合还应处理好以下关系:自主与引导统一,个体与群体统一,单一与多样统一,计划与应变统一。

三、有效发挥自主阅读教学作用的策略

从教学程序和规律来看,语文阅读教学应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应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

1.课前指导学生自主性预读

阅读教学是具有层次性的,好的作品会不断地被重读,在每次的阅读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感悟,因此阅读教学也应分为直觉阅读、理解阅读、评价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四个阶段。自主性预读时,先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感知领悟,之后利用教案导航,以“学”的角度出发进行阅读,进而通过预读,鼓励学生间以小组协作的方式交流、感悟、分享、批评、联想、创造等活动。

2.课堂指导学生生成性感知

无论预读还是课后重读,都需要建立在教师的课堂指引之下。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式,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会学习为根本目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应以“教读是过程,自读是结果”为目标。运用课堂的有限时间,多设置教“学”内容,以学生掌握“会学、会读”为最终目的,尽量减少知识点、考试点等内容的讲解。学生只有学会自学,提高自学能力,才能在课堂之外的时间自发性、自主性地广泛阅读,将所有“考试点”“非考试点”都掌握在内,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和学习的方法,又满足了考试的要求。

3.课后指导学生发展性阅读

如果说课前的预读是老师将学生引入正确的道路,课堂的学习是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引下的求知与探索,那么课外的阅读则是自由地、开放性地发挥自己的经验积累、想象力、创造力的审美感受。提高学生课后阅读的实效性,可通过以下方式:第一,巩固课内方法,自主迁移课外;第二,放开思想,给自主阅读充足的时空;第三,开展多样活动,自主分享阅读;第四,组织和参与阅读竞赛,自主展示成果;第五,以写作促阅读,自主体悟提升。

参考文献:

[1]顾雅芳.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模式浅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自主探究模式的践行[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8).

[2]孙艳花.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阅读策略的背景[J].文学教育(下),2008,(2).

课内阅读论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规定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充分说明多读书能提高语文能力。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效果却微乎甚微。因此,在当今信息量急增的社会,让学生学会搜索、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势在必行。

一、激发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书籍。

1.创氛围激趣。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找到快乐,从电子游戏中找到刺激,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无心课外阅读。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如:利用校会、宣传栏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意义;在教室里张贴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篇警句或激励性的语言;在教学楼走廊张贴古诗词,构建文化长廊,让学生随时诵读、记忆;还可以举办新书展览,在教室开设图书角,读报栏,提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报刊书籍等。

2.树榜样激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看的心理。平时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书的名人名家,讲名人读书的轶事,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读书的重要,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提高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和精神食粮。

3.展成果激趣。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同。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当努力得到承认,心中必会产生成功的喜悦,也更会激发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让课外阅读进行到底。如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向大家朗诵或背诵摘抄的内容,谈读书心得。举行读书笔记展等。让学生享受成功。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在阅读指导过程中,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1.召开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的读物介绍给同学,既可复述或背诵精彩的片断,也可谈自己阅读的体会。

2.开设阅读指导课。既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又可以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让同学们认真观摩,投票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并请获得荣誉的作者介绍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4.利用校广播站定期开设读书沙龙,介绍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

5.开展喜闻乐见的竞赛。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更有效地训练了阅读能力,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技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尤为重要,这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提高阅读技能和阅读效率的前提。

1.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意志力都还很薄弱,加上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地点的不稳定,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效果。因此,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阅读计划,使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课外阅读。

2.精心推荐课外读物。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而学生的阅历浅、鉴别能力差,课外书又包罗万象,良莠不齐。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帮助学生挑选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书籍,二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三是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的书籍,四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五是与习作要求有关的书籍,六是教材中“名著导读”的书籍,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读书欲望,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致。根据以上原则,制定《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建立一个品种多、内容丰富的书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资源,从而有序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和引领。

3.提示课外阅读方法。“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学生课外阅读个性强,随意性大,自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1)精读:精读就是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以便吸取精华。新课程标准指定的书目,“初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中规定的书目,教材中“名著导读”推荐的书籍,要求同学们认真细读,不仅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养成钻研精神,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培养兴趣、习惯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2)泛读:泛读即广泛阅读。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中学生到后阶段就要做到这点,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知识面。

(3)通读:通读即对书报杂志等读物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不做细细品味,不写读书笔记。对有启迪的可供参考的书,可以采取这种读法。

(4)电子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已进入千家万户,教师要适宜地指导学生进行电子阅读。电子阅读媒介包括看碟、上网、读电子书等,花样繁多,丰富多彩,且阅读便捷、迅速。但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保护视力,选择积极向上的读物。

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不同年级的阅读目的和阅读内容,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协助学生确定不同的阅读方法,并在具体的读书方法上给予指导。

总之,阅读方法很多,如略读、跳读、浏览等,我们要因人、因时、因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享用终身。

4.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做读书笔记,加大阅读的积累。如:摘抄,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列提纲,把读物的要点和基本内容整理出来,理清写作思路,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仿写,根据自己对读物的语言、写法的理解和感悟,仿写其中优美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断,提高写作能力;写感想,结合现实和个人的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看法和体会,提高分析能力;知识拓展,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写、续写,编课本剧等,培养创新思维。

我们要在指导中通过示范、讲评、交流、展示等形式,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能力。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课外阅读指导除了兴趣引导和方法指导外,还需要必要的督促与检查,况且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大部分都在家中。因此,要加强家校合作,重视家校联系的作用,形成家校一体的管理模式,这样学生的阅读任务才能及时完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才能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质量才能得到提高,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才能产生成效。

为此,我专门设置了一张“家校联系卡”,请家长填写。

课外阅读记录卡

姓名______ 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

记录时间_____________ __阅读时长_______________

读物名称__________ ___ 阅读字数_______ _____

读物类别:

童话寓言 文学名著 科幻小说

卡通漫画 自然科学 流行小说

娱乐杂志 学习辅导资料其他

五、注重行为训练,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使种种的方法都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1.培养学生制定阅读计划的习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阅读要求,制定计划,定时、限时阅读,这样,课外阅读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阅读基本上都在课外,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请教老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并习惯使用工具书,及时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效果,激发阅读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姿势。好的阅读姿势不易产生阅读疲劳,不会影响视力,不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因此,要教育学生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

4.培养学生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而这三种文章都有各自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性文章:题目――体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写作特色;说明性文章:题目――体裁――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语言――说明方法;议论性的文章:题目――体裁――论点(分论点)――论据(理论论据、事实论据)――论证方法。每次学生拿到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5.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许多学生课外阅读也不少,但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动口、动眼不动手,不做摘录的不良习惯有关。因此,就要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批注、仿写、加标题、写段意等。学生借助这些技术来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并通过优美的语句摘抄和片断摘录,博采读物长处,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这样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学生的内涵,打下坚实的文化积淀。

6.培养学生互相交流的习惯。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其产生的作用和效果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辩论会、读书沙龙、专题墙报或手抄报,读后感评比等。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会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都大有裨益。

7.培养学生爱护书报的习惯。无论是对自己的或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都要注意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卷,做到爱护书就象爱护自己的脸一样。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是学生内在灵性不断成长的源泉。我们语文教师要以最大的热情潜心研究,努力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在快乐的书海中徜徉,积累语言,新近母语,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和芬:《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 《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第02期。

[2]龚建平:《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2期。

[3]赵海:《浅谈中学生课外阅读》,《成功》(教育版)2007年第08期。

课内阅读论文第5篇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材料的选择

如何为学习者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许多国外的研究人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Clarke&Silberstein指出应选择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兴趣相适合的阅读材料,其中兴趣是一个比语言难易度更重要的标准。有不少学者建议选择近期英文报刊文章,不进行任何加工直接提供给学生(Sternfeld 1989陈凯2000)陈琳(1996)提出了真实材料兴趣自读法SARP(Self—access Authentic Reading for Pleasure approach),认为应让学生以个人兴趣为导向,自己选择适合的真实材料,以便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而教师则应尽量创造时间和空间,提供正常的阅读环境和真实的阅读材料。针对这些理论,我们又对学生关于阅读材料选择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最能影响阅读兴趣的因素是阅读材料本身,最不堪忍受的是阅读材料的枯燥无味,他们认为最能吸引他们的阅读材料应该是有时效性,趣味性,知识性,篇幅适合,难度适中,生词较少,能增长知识,扩大视野,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而且可以是多种题材,标题本身要有吸引力,生动有趣。

二、压缩教学时数、引入报刊阅读

针对传统实际教学现状,我们在需求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大胆的尝试,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将课内的总学时数进行压缩,不增加学生的课时负担,并且对学习上的时间和结构形式上进行优化调整,把报刊阅读引入课堂。(原每周五课时英语课语言知识讲解及练习讲评,压缩为三课时,两课时作为报刊阅读课),当然减少课内语言知识的讲解并非降低对他们的要求。我们在减少课业负担的同时,注重增加教学的内涵,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中的学习方式,学习的内容必须是高度概括性的,我们将相关的内容进行优化,大胆放弃某些机械的、不合时宜的课后练习,保证每次讲课内容既精讲多练又丰富充实。

三、精读新闻模式,巩固课堂知识

英文报刊的作用是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阅读报刊杂志的基础,使他们掌握英文报刊的文体知识、阅读报刊的必要常识以及与报刊相关的国际知识等。我们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语言知识的重要性,语言知识和阅读能力缺一不可,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扩展其词汇量,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根据报刊的特点,新闻具有新鲜时尚,语言真实、简练、内容广泛,题材多样等特点,英语新闻的许多新生词汇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新闻中大量长短句的使用也是新闻英语的一大特色。然而新闻时事报道往往生词较多,句式结构复杂,难度较大,学生对阅读新闻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对长短句子结构的分析,把握句子的主干、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句式结构的理解,例如:

Gandhi is the granddaughter—in—law of India's iirstPrime Minister Jawaharlal Nehru,who led the country for 17years after it was given independence from Britain.这个长句中包含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时间状语从句。这种精读英语新闻的教学模式与课堂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可以巩固课内语言知识。

四、丰富泛读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21Century Teens(Senior Edition)丰富的内容:“校园热点、明星聚焦、开心驿站、体坛快讯、科技生活、你说我说”等中学生感兴趣的版面,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这样的阅读材料很容易在中学生心里引起共鸣,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泛读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符合中学生的认识水平。我们根据报刊的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采取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丰富的教学模式:

a.话题演讲:引导学生模仿“中学生英语口语竞赛”模式,由教师就21世纪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给出话题,让学生自己准备,查阅资料,(如:Confidence is the key to success)演讲课上,有话可说的同学踊跃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

b.即兴演讲:“主持人”(学生)提出的有关报刊内容进行全班性的讨论,教师随时参与讨论,讨论后让每个讨论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参加即兴演讲。因为涉及的内容都是他们所关心的话题(如:How to deal with your“lucky money”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学生特别有话可说,气氛热烈。

c.主题辩论:例如“Loving and learning”(北京一名教师把关系要好的男女同学编为同桌)一文,给出辩题“Do youthink it is a good idea to allow boyfriends and girlfriends inmiddle school to sit together?”,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开展辩论,学生根据论题,自由结成辩论小组,互相交换信息,共同寻找辩论论据,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

d.记者采访:就报刊内容自设话题,例如:Do you havelucky birthday?让学生充当“记者”进行“采访”,学生广泛参与,这样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表达欲望,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五、短剧表演:

根据报刊文章内容,学生自编短剧,例如篮球明星乔丹来到中国一文高中英语阅读能力教学大致分为:课堂阅读教学、学生课外的(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

课堂阅读教学包括:新教材的课堂阅读教学、课堂专项阅读技能教学和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后的课堂分享阅读及指导三个部分。

新教材的课堂阅读教学要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指导下,抓好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新教材的课堂阅读教学的科学性和效率。

课内阅读论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5-0101-02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英语教学的任务必须由传统的知识掌握转向语言交际运用,必须由原先的“下笔能成文”转向“出口也能成章”,由原先的能读、能写转向能听、能说。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一、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在高中课文教学中既要学习语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课文教学中应该是内容统帅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1.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培养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在高一、高二阶段。在教学中应考虑学生由浅至深,由外而内的认识规律。高二英语在高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课文教学的份量和力度,课文篇数增加,篇幅加长,围绕课文内容设计的阅读理解练习的题量也不断增多,题型也更为丰富多样。在教学中,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2.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培养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英语阅读就是要利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去解读包含一定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的阅读材料。英语知识是指英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篇章知识的总和,非英语知识是指英语知识以外的背景知识即直接或间接获取的知识经验的总和。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大量获取语言知识和大量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在课内外的阅读中既可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美,通过自然渗透,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

3.从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效来看,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分析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民族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断出现,反复循环,因而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记忆更加牢固,同时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得诸如语言背景、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文化信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摸索阅读技巧,积累阅读经验,他们的理解能力和直接应用能力不断得到训练和提高。在实际教学中,要尽量做到课文阅读训练与课外阅读指导相结合,课外精读和课外泛读相结合。由于学生在阅读中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英语知识水平得到了强化和巩固,进一步开发了智力,而智力的开发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意志和动机等非智力因素,促使自己去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

二、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

1.提前布置阅读任务,这是保证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前提。提前将阅读材料印发给学生,阅读前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结构,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预测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和讨论,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的知识网络,使他们处于主动认知状态,从而产生阅读的愿望和心理准备。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自学,每堂课开始,要求学生提出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然后再由他们自己讨论解决。不在阅读前单独教生词,而在讨论和语境中呈现生词,并借此检测或巩固学生对单词的理解。

2.启发学生阅读要点,这是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重要手段。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提问式、谈话式、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对所学文章要点提出要求学生阅读寻找答案、注意抓住全文的主旨,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答。在听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弄清学生的薄弱环节。这样阅读就能有的放矢,既不浪费时间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解答问题的同时阅读能力和口语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变单讲语法知识为知识讲解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变单纯讲语言结构为结构讲解和语言功能应用相结合。语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的基础,语言知识的运用促使交际能力的形成,交际能力的提高又促进语言知识的巩固和发展。

3.复述讨论强化效果,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措施。读过每篇文章后用自己的话去概括摘录其中的重点句子、复述其内容;通过再次阅读使学生获得准确的篇章信息分布,并检测学生能否迅速地找到某一具体信息,对课文中的理解障碍(如学生较陌生的信息,语言难点),以讨论的形式进行排除。教师使用提问法把学生迅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语言材料中来,引导他们整理、加工、联想,进行创造性思考,提高他们运用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提问时注意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他们有话可谈;同时,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学生获得了交际所需的语言技能和相应的语言知识,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性,逐渐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内阅读论文第7篇

关键词:承上启下导入新课过程指导巩固新知

高中英语阅读课是单元教学的重心。新教材阅读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知识点多,与旧教材相比,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保证足够的输入。要上好新教材的阅读课,教学设计十分重要。

一、复习旧知

这是每节课的必要步骤,既可以检查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又可以衔接本节课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做好这一步,可以让学生有一个主动的时间,并慢慢地进入到正式上课的状态。

二、新课导入

导入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做好阅读准备,引起阅读兴趣,激发阅读动机。这个步骤是整堂课的一个关键点,是使学生从平和达到兴奋的转折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常用的导入方法有: 1、背景介绍式。这种方法最适合于涉及外国文化,如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题材的文章。进行背景介绍可以采用图片展示,播放录象、文字、声音等。例如,上greatbritainandireland(sefc1bunit22)这一单元的阅读课时,可以通过图片或录象,给学生看一些英国的名胜,如泰晤士河、大本钟、白金汉宫、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作为导入,还可以通过世界地图,让学生了解英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组成。WwW.133229.CoM上abrahamlincoln(sefc1aunit13)时,可以播放美国南北战争的影片或录象作为导入,使学生对林肯生活的年代有初步的了解。

2、谈论式。教材中有不少文章的话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地震、火灾、吸烟、飓风等。上课前组织学生谈论与课文相关的话题,能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生活体验,以便在阅读中建构起联系。例如上earthquake(sefc1aunit7)时,可以组织学生谈论汶川大地震及青海玉树大地震。通过谈论,学生对地震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接下去的阅读就会更容易一些。又如教nosmoking,please!(sefc2aunit2)时,通过组织学生谈论他们身边吸烟的人,学生对吸烟的坏处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3、复习式。教材中大部分单元对话课内容与阅读课密切相关。上阅读课前,可以通过复习来引入新课。复习对话最常见的方法是角色扮演,或用第三人称复述。如disneyland(sefc2aunit1)对话课中谈到的景点会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去了解的欲望。

4、问题式。通过问一些与文章内容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引入新课的很好的办法。如上earthquake一课时,在组织学生谈论完他们所知道的地震后,可问学生这样的问题:doyouknowhowearthquakeshappen?whyaretheremanyearthquakesinjapan?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目的性更强,兴趣更浓。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教参中提供了很多这样的例子。

三、过程指导 1、了解语篇结构,掌握阅读方法技能。 《英语课程标准》对语篇能力基本要求为能分辨和理解文段,语篇中主要信息及观点的逻辑组织结构,了解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教会学生了解语篇结构,找准获取语言信息的切入点,加强阅读方法和技能的指导与训练。在教学中要整体规划阅读训练,同时教会学生各种阅读技巧,如略读、扫读、跳读,提高阅读速度。例如:在教《bodylanguage》中,可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各段主题句。在《alberte-instein》中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时间信息,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说出爱因斯坦的youth;education,scientific,achievements等情况。

2、设置适当问题,拓展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各项任务,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合作完成。教师应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设计出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既有整体性又有延伸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savingtheearth》、《animdsindanger》课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whydidsarshappensoseriousinchina?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讨论,人人参与,最后各小组发言,归纳出非典肆虐中国的可能原因:环境污染严重,森林植被破坏,滥捕滥吃野生动物等。教师又不失时机的提出另一个问题:whatshouldwedotostopsarsfromspreading?学生各抒已见,有的说保护环境,绿化地球,有的说多让房子通风。通过讨论学生强烈体会到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又如,在教《computer》一课后,让学生分成小组,一组为computer,一组为jounalist相互采访,学生也运用刚学的知识进行训练,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促进学生表达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发展。

3、改进词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任何语言技能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词汇的积累与运用。平时,要多考查学生利用同义词、反义词、构词法、语法和语篇文脉等理解生词的能力。为此,词汇、语法和语篇教学必须融为一体。词汇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实际上,生词在阅读中的影响和作用大小存在层次之分。有些词,需要知道它们的确切含义;有些词,只需了解它们的类属;有些词,完全没有解释它们的必要。教师应告诉学生不能遇到单词便急于查字典。阅读中遇生词的理解可采取如下办法:⑴前后缀猜测。⑵根据合成词规律猜测。⑶依据上下文猜测。⑷根据字面意义猜在阅读中的意义。⑸根据常识猜测。

四、巩固知识

做好巩固环节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有机会训练刚学的知识。一些教师认为上完了教学内容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知识从理解到掌握需要一个过程,没有巩固是不行的。

1、复述(retell)。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内容复述出来,是进行口语训练的常用方法。为了扩大练习面,可以让学生先进行两人小组(pairwork)练习,再选择个别学生在班上复述;为了降低难度,可以把关键词或主要信息写在黑板上。

2、对话(dialogue)。学生以两人小组活动的形式,根据课文内容一问一答,这样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口语。

3、采访(interview)。这种方法把课文内容以另一种形式再现,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创造性。如在earthquake一课中,可以假设采访一地震幸存者,谈论地震的经过;还可以采访一科学家,谈论地震发生的原因。

4、角色扮演(roleplay)。学生把课文内容改编成短剧来表演。这种活动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指导,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及口语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如thenecklace一课就很适合角色扮演。 5、填空(fillinblanks)。把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然后设置空格让学生补全,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及对重点词、词组的掌握。 6、听及跟读(listenandfollow)。听录音跟读可以训练语音语调及听力。 7、改写课文(rewrite)。训练书面表达能力,适合做为课外作业。 总之,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不同年级应有不同阅读达标要求,课堂上各阶段的阅读理解训练也应随之有所侧重。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灵活地把上述教学设计运用于阅读课文教学中,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摘 要:上好英语教材的阅读课,教学设计十分重要。首先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重视新课的导入,激发阅读兴趣。对阅读方法和技能要给予认真指导,拓展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关键词:承上启下 导入新课 过程指导 巩固新知

高中英语阅读课是单元教学的重心。新教材阅读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知识点多,与旧教材相比,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保证足够的输入。要上好新教材的阅读课,教学设计十分重要。

一、复习旧知

这是每节课的必要步骤,既可以检查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又可以衔接本节课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做好这一步,可以让学生有一个主动的时间,并慢慢地进入到正式上课的状态。

二、新课导入

导入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做好阅读准备,引起阅读兴趣,激发阅读动机。这个步骤是整堂课的一个关键点,是使学生从平和达到兴奋的转折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常用的导入方法有:

1、背景介绍式。这种方法最适合于涉及外国文化,如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题材的文章。进行背景介绍可以采用图片展示,播放录象、文字、声音等。例如,上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sefc 1b unit22)这一单元的阅读课时,可以通过图片或录象,给学生看一些英国的名胜,如泰晤士河、大本钟、白金汉宫、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作为导入,还可以通过世界地图,让学生了解英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组成。上abraham lincoln(sefc 1a unit13)时,可以播放美国南北战争的影片或录象作为导入,使学生对林肯生活的年代有初步的了解。

2、谈论式。教材中有不少文章的话题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地震、火灾、吸烟、飓风等。上课前组织学生谈论与课文相关的话题,能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生活体验,以便在阅读中建构起联系。例如上earthquake(sefc 1a unit7)时,可以组织学生谈论汶川大地震及青海玉树大地震。通过谈论,学生对地震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接下去的阅读就会更容易一些。又如教no smoking,please!(sefc 2a unit2)时,通过组织学生谈论他们身边吸烟的人,学生对吸烟的坏处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3、复习式。教材中大部分单元对话课内容与阅读课密切相关。上阅读课前,可以通过复习来引入新课。复习对话最常见的方法是角色扮演,或用第三人称复述。如disneyland (sefc 2a unit1)对话课中谈到的景点会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去了解的欲望。

4、问题式。通过问一些与文章内容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引入新课的很好的办法。如上earthquake一课时,在组织学生谈论完他们所知道的地震后,可问学生这样的问题:do you know how earthquakes happen?why are there many earthquakes in japan?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目的性更强,兴趣更浓。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教参中提供了很多这样的例子。

三、过程指导

1、了解语篇结构,掌握阅读方法技能。

《英语课程标准》对语篇能力基本要求为能分辨和理解文段,语篇中主要信息及观点的逻辑组织结构,了解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教会学生了解语篇结构,找准获取语言信息的切入点,加强阅读方法和技能的指导与训练。在教学中要整体规划阅读训练,同时教会学生各种阅读技巧,如略读、扫读、跳读,提高阅读速度。例如:在教《body language》中,可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各段主题句。在《albert e-instein》中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时间信息,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说出爱因斯坦的youth;education,scientific,achievements等情况。

2、设置适当问题,拓展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各项任务,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合作完成。教师应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设计出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既有整体性又有延伸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saving the earth》、《animds in danger》课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why did sars happen so serious in china?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讨论,人人参与,最后各小组发言,归纳出非典肆虐中国的可能原因:环境污染严重,森林植被破坏,滥捕滥吃野生动物等。教师又不失时机的提出另一个问题:what should we do to stop sars from spreading?学生各抒已见,有的说保护环境,绿化地球,有的说多让房子通风。通过讨论学生强烈体会到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又如,在教《computer》一课后,让学生分成小组,一组为computer,一组为jounalist相互采访,学生也运用刚学的知识进行训练,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促进学生表达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发展。

3、改进词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任何语言技能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词汇的积累与运用。平时,要多考查学生利用同义词、反义词、构词法、语法和语篇文脉等理解生词的能力。为此,词汇、语法和语篇教学必须融为一体。词汇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实际上,生词在阅读中的影响和作用大小存在层次之分。有些词,需要知道它们的确切含义;有些词,只需了解它们的类属;有些词,完全没有解释它们的必要。教师应告诉学生不能遇到单词便急于查字典。阅读中遇生词的理解可采取如下办法:⑴前后缀猜测。⑵根据合成词规律猜测。⑶依据上下文猜测。⑷根据字面意义猜在阅读中的意义。⑸根据常识猜测。

四、巩固知识

做好巩固环节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有机会训练刚学的知识。一些教师认为上完了教学内容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知识从理解到掌握需要一个过程,没有巩固是不行的。

1、复述(retell)。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内容复述出来,是进行口语训练的常用方法。为了扩大练习面,可以让学生先进行两人小组(pair work)练习,再选择个别学生在班上复述;为了降低难度,可以把关键词或主要信息写在黑板上。

2、对话(dialogue)。学生以两人小组活动的形式,根据课文内容一问一答,这样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口语。

3、采访(interview)。这种方法把课文内容以另一种形式再现,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创造性。如在earthquake一课中,可以假设采访一地震幸存者,谈论地震的经过;还可以采访一科学家,谈论地震发生的原因。

4、角色扮演(role play)。学生把课文内容改编成短剧来表演。这种活动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指导,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及口语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如the necklace一课就很适合角色扮演。

5、填空(fill in blanks)。把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然后设置空格让学生补全,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及对重点词、词组的掌握。

6、听及跟读(listen and follow)。听录音跟读可以训练语音语调及听力。

课内阅读论文第8篇

关键词: 大阅读 初中语文 渗透方式

语文教学的大阅读观指的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阅读为主,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感悟,在初中语文课中以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培养阅读习惯,带动听说读写的全面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大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不断的渗透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从教课文走到教“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海量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要以阅读为根基,教会学生阅读,教师要不断拓展多渠道的阅读方式,以阅读带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为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在各种阅读过程中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标准,在课堂教学中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主体的教学,在阅读方式中以阅读为主,采取多种阅读方式,如跳读、浏览、略读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如在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跟随课文教学学习阅读方法,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要拓宽阅读面,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尽管大阅读观不等于课外阅读,但课外阅读是实现大阅读观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推荐学生结合课文单元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也可以推荐学生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俗风情”时,在学生学完《社戏》等课文后,涉及语文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民俗风情赏析》、《新疆民俗风情》及鲁迅等作者的其他书籍。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只有进行海量的阅读,才能真正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二、开展班级读书会,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主动阅读。

初中生在生活中的阅读方式明显有别于学生学习课文的阅读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促进学生的主动阅读,开展班级读书会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获得有效的衔接,他的操作方法是由教师或师生共同确定一本书或相关主题的书进行共同阅读,班上进行思考、讨论和延伸活动。学生的阅读可以放在课外,但是在课内教师要用正式的课时进行讨论和延伸。教师要注意班级读书会与语文教学的区别,在班级读书会中学生是主体,要在共读一本书或者是一种主题的书之后交流阅读心得。在班级读书会中,主持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教师要多听学生发言,班级读书会要注重“选书――阅读――讨论――延伸”这样的教学模式,要善于设计班级读书会的讨论话题,让讨论话题着眼于对作品的整体把握,要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可以多讨论作品的问题特征和作家的表达风格,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感情世界。如教学八年级上册《至爱亲情》单元时,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文章,就可以针对朱自清的作品风格、内容简介、写作特点、好词佳句品析等进行交流探讨。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多提大问题、多提诠释性的问题、多提批判性的问题、多提创意思考的问题、多提开放性的问题”。这样的读书交流会将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选择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缺乏阅读兴趣,一切都是空谈。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取多种形式的阅读策略,如开展亲情阅读、竞赛阅读、欣赏阅读、主题阅读等,还要注重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不但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结合,还要注重自读与交流相结合。同时,教师要注意在阅读教学中讲究因材指导,在课外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吟诵赏析、知识竞赛、焦点辩论、资料呈现等多种阅读形式。教师还可以不断开发课程资源,如建立阅读网站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如在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会读书”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整合《威尼斯商人》、《江村小景》、《市长选场》、《一厘米》的阅读方法,精选适合的阅读书籍,采用本单元学会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可指导学生进行亲情阅读,让学生在家庭中调动父母阅读的积极性,与自己一起阅读,还可以通过本班或者本组同学的竞赛阅读方式进行阅读,并在班级阅读交流课中进行欣赏阅读和主题阅读。多种形式多种角度的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大阅读在初中语文课中的渗透,不仅依赖于课本中的课文教学,而且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指导让学生进行海量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达到提高学生多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建苹.重视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J].学苑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