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护士防护论文

护士防护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0 16:16:01

护士防护论文

护士防护论文第1篇

1社会心理因素

助产士的每一项工作均关系到母婴安全,而产程中风险又是不可预见的,责任的重大常使助产士处于一种高度的紧张状态中,同时随着产科服务模式的改变,患者对助产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致使其要不断的更新专业知识,更增加了其紧迫感。这些因素都会使助产士产生疲惫感,影响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防护措施:助产士要注重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应保持自身心神健康、掌握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多与朋友沟通适当宣泄不良情绪。主管部门要关心助产士的身心健康,多组织郊游等户外活动,从而使助产士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体魄,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2饮食作息因素

助产士夜班工作紧张而繁重(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常致使产妇多在夜间临产或分娩及夜间工作人员少),三班倒扰乱了助产士生物钟节律,分娩过程的连续性常致使助产士不能按时进食或8小时就根本无进食时间,长期超负荷工作,脑、体并用的劳动等,造成助产士心力、体力同时过度透支。有研究表明长期值夜班的女性患皮肤癌和乳腺癌的机率比普通女性高,这与夜间灯光会使褪黑素分泌减少有关,助产士长期倒班,成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防护措施: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助产人员的配备要充足,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避免超负荷工作,保证助产士的睡眠、饮食及体力。

3工作性质因素

在分娩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站立低头操作,长此以往会导致颈椎病、胃下垂及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建议在操作不太紧张的情况下适当的做一些保健运动,例如做颈部摇摆动作并变换一些姿势,使颈部肌肉得到放松、休息,从而防止颈椎病的发生。站立时应保持双脚与肩同宽,不定时的双替放松,有利于促进双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必要时穿高筒弹力袜软底鞋,有利于防止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形成。

4感染因素

分娩过程自始至终都在于血液与体液接触,HAV、HBV、HCV、HIV等传染病威胁着助产士的健康。防护措施:应经常对助产士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及防护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从心理上要把每一位病人都看作传染病人,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为了避免传染病的血液传播,保持皮肤的完整、无破损至关重要。特别是对急入产房未来及检测肝功及乙肝五项指标产妇,更要从思想上重视。台上各种操作要规范,切不可图简便。对有可能发生体液、血液飞溅和粘膜暴露等危险时,应使用防护具。行肛查、内诊、人工破膜等,接触孕产妇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羊水时均应配戴口罩、乳胶手套。安全使用锐器,缝合会阴组织时避免手被针刺伤,如被刺伤立即脱掉手套,从伤口近心端至远心端挤压出血液,用流动水清洗伤口,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换新的无菌手套且必须是双层的。据调查研究表明,针刺入手套,通过有弹性的两层手套再刺入皮肤其感染率仅为0.20%-0.25%,故戴两层手套能有效防止感染和降低感染率。72h内作HIV、HBV等检查,当怀疑暴露于HBV感染血液、体液时,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和乙肝疫苗;当怀疑暴露于HIV感染血液、体液时,尽快检测HIV抗体,并做后期复查[1]。术中血液不慎溅入眼内应立即用盐水棉签擦洗干净,并滴氯霉素眼药水加以保护。

5环境因素

产房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相对密闭,存在着各种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化学因素,物品的消毒都要用到碘酒、酒精、甲醛、戊二醛等挥发性化学消毒剂,这些对人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呼吸道都存在着不良影响,易引起哮喘、职业性皮炎、机体免疫力下降。现在大多数医院采用灭菌王刷手,其有效成分为双氯苯双胍乙烷,含氯剂对人体有致畸、致癌作用[2],因此在术毕应及时有效彻底清洗双手及双臂,防止氯离子的继续吸收。分娩阵痛采用的笑气,为吸入性麻醉剂,长期接触可能造成肝肾病以及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较高浓度还可致自发性流产。因此要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掌握其使用方法、浓度、时间,并严格规范操作,进行消毒操作时,穿戴不渗透的个人保护装备。戊二醛应存放于有盖的容器内,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减少与有害气体的接触[3]。

总之,各级管理人员及助产士自身,要了解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意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有效降低职业危害,以促进健康,提高工作质量。在安排工作时对孕妇、乳母及月经期助产人员尽量给与照顾,避免其接触化学消毒剂等有害物质,安排其他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助产士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映兰.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217

护士防护论文第2篇

【关键词】妇产科;护士;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各种传染病发病率发生改变,包括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等。而助产护士是高危职业群体,易受尖锐器损伤且需接触经血液传播疾病患者,因此助产护士被传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1]。以往医院工作的重点多在于如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但助产护士本是提供服务的载体,若助产护士的自身安全的不到保障,优质服务便无从谈起。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助产护士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被调查者均为2011年至2012年在我科工作过的助产护士,共发放28份问卷,均有效收回。平均年龄39.6±10.5岁。

1.2研究方法对所有入选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姓名、年龄、理论知识、职业风险、防护措施、血源性疾病感染情况以及职业性钝器损伤发生情况等。

2结果

根据所回收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性伤害因素、社会因素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不足均是助产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具体见表1。

3讨论

3.1危险因素

3.1.1生物因素因工作需要,助产护士可能会接触到有传染病产妇的体液,眼、鼻、口腔及皮肤暴露在污染物或飞沫中,从而受到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威胁。

3.1.2化学因素由于分娩手术室需要严格消毒以及封闭,助产护士长期在此环境中工作,各种化学消毒剂会直接损伤助产护士的呼吸道、皮肤黏膜、眼睛或神经系统等机体组织和系统,损害到助产护士的身心健康,从而降低助产护士的服务质量[2]。

3.1.3物理性伤害因素助产护士在工作时不可避免的需要接触到针头等锐器,若操作不慎,极易刺伤自己。如果产妇自身携带有各种传染病则助产护士有感染疾病的风险。此外,由于工作过程中常受各种医疗器械噪声的干扰,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疲劳及烦躁等不良情况。

3.1.4社会因素当发生产妇难产或新生儿窒息等事件时,部分产妇或家属会将责任归咎于助产护士身上,并对助产护士进行辱骂和伤害,加上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导向,从而对助产护士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3.1.5自我保护意识的不足资历浅的助产护士由于专业素质较低且未受到正规的培训,而常将自己暴露于职业危险中。而资历深的助产护士则认为自己专业素质较高,术前未进行充分准备或术后未正规洗手,而常受到职业危险的影响。

3.2预防措施针对上文中所提出的助产工作中,我们提出下面几条防范措施,现总结如下。

3.2.1术前及时熟悉产妇情况术前对产妇进行必要的生化检查,明确产妇是否合并有传染性疾病。若在接生过程中发生针刺伤等情况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并尽可能地挤出污染的血液,并在术后将情况上报院感科。并注射疫苗或抗体,并定期复查[3]。

3.2.2化学预防在常规用甲醛消毒后,及时打开排风扇进行新鲜空气的交换。

3.2.3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举办自我防护培训班,提高助产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对该课程学习内容定期考核,以此提高助产护士的防护意识[4]。

3.2.4噪声预防在不影响分娩的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医疗仪器的噪声音量,并定时对医疗器械进行检修,以排除各种故障带来的噪音。亦可以采取一些专业手段进行降噪处理。

3.2.5提高法律意识对助产护士进行法律相关知识的宣教,使其法律意识得以提高。个体更加注重自身法律权利的维护,才能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从而有法可依地面对医疗纠纷。

总之,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所决定的,助产护士难免受到多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威胁,从而成为各种职业病的受害者。为避免以上情况,需建立有效的防护体系,从根本上培养助产护士的防护意识,更好地提高防护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风险,从而更好地提高助产专业素质、修养以及服务质量,从而为孕产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华.助产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1,08(04):324.

[2]遍彬.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预防[J].基层医学论坛,2010,10(05):247.

护士防护论文第3篇

【关键词】信任式护理;亲情式沟通;护理纠纷;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362-01

Trust-type care and prevention of disputes between nursing

Lin XiujuXuXiuyun

【Abstract】Objective: To prevent nursing dispute, reduce the risk of care and improve quality of care. Methods: A family-style communication, obtain the trust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And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year. Results: year nursing dispute was zero[1]. Conclusion: The type of communication to family-style care and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ust.

【Key words】trust-style family-style communication between nursing care to prevent disputes

我院于2010年1月开展信任式护理至今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一年来开展信任式护理模式,使护理纠纷发生率降为零。与上一年度比较收效率为100%。

1.2 方法:[2]采取亲情式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首先接诊患者的护士要以和蔼可亲的形象,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具有吸引力的语言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如果患者及家属对该护士有不信任感,应及时更换护士与其沟通,必要时护士长主动参与沟通,一定要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消除一切不和谐因素,为患者住院期间良好配合不发生护理纠纷奠定基础。

2 结果

效果良好,本年度无一件护理纠纷发生,收效率为100%。

3 结论

亲情式沟通,信任式护理切实可行,应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中,可防范护理纠纷的同时能提高护理质量。

4 讨论

4.1 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与患者建立起护患关系。护患关系是一种职业关系,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内容,也是患者授权护士进行护理活动的先决条件[3],护士与患者之间关系的矛盾点主要是患者对护士的不信任。只有建立了信任感,患者才会配合治疗与护理。

4.2 [4]护士在护理活动中要随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亲情式沟通,要以和蔼、可亲、自信的形象展现给患者及家属。取得他们的信任是很重要的。要维护病人知情同意权,将每项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和家属,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并在进行特殊治疗、护理、检查时要征得患者的同意,必要时可实行签字认可制度,使护患双方共同承担风险,建立抵御风险的共同体,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4.3 建立护患信任的根本在于实施[5]“以病人为中心” ,在整个沟通中,护士应尽量鼓励病人自行选择话题来谈,倾听且引导病人诉说,切勿打断。借此提升病人的自尊,增强其自我价值感。真正的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

4.4 采用开放式的交流 ,少用说服的方式 ,在整个沟通中,护士最容易出的偏差是试图说服,反而使患者不信任,护士和患者应采用互动式方法,护士采取亲情式沟通、感动式服务,使患者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才能真正的得到患者的信任。

4.5 把握语言环境,语言环境的构成,一是主观因素,它包括使用语言者的身份、思想、职业修养、性格、心情、处境;二是受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掌握这些主、客观因素,是成功沟通的基本要素。

4.6 了解沟通对象,[6] 护患沟通效果受患者身份、文化、职业、思想、性格、心情、处境等因素的影响。护士应根据病人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征、心情处境、以及不同时间、场合的具体情况,选择病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和内容进行交流沟通。建立真正信任的护患关系。

4.7 综合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 ,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充分说明了语言艺术的魅力和作用。应以高雅脱俗的言谈、诚挚温馨的笑容、亲切谦逊的态度、庄重稳健的举止并举,构成护理语言、非语言交流方式。建立亲情信任式护患关系,把一切护理不愉快处理在纷萌之中,做到无护理纠纷发生。

4.8 [7]应加强护士纠纷防范的教育,强化护理纠纷意识,对护士进行持续护理教育和护理纠纷意识培训,不断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和诚信度,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防范护理纠纷的能力。对已发生的纠纷事件应当作教育素材,利用它向广大护士进行护理纠纷意识教育,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李月芹,郭爱莉,刘亚萍.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的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7):74-75

[2] 王思敏.如何主动预防护理纠纷[J]. 中国 医药导报,2006,3(16):148

[3] 周小英.产房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5):138

[4] 李菁.如何有效预防急诊科护理医疗纠纷的发生[J].中国 现代 医生,2007,45(15):106-126

[5] 张秀云,孙雯敏.论护患纠纷的成因与防范[J].中国医院,2006,10(4):3940

护士防护论文第4篇

关键词:急诊科;标准预防;依从性

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明确指出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1]。标准预防强调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双向防护。标准预防行为的依从性,是指遵循《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的规定,做好洗手和手的消毒,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以及锐器及伤口的妥善处理等[2]。急诊科护士面对的是急危重症患者,病种复杂,病情紧急,任务繁重,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但是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常常忙于抢救、治疗,对标准预防知识和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而忽视了自身的防护和对患者的保护。为了保证患者和护士的健康安全,需要提高护士标准预防行为的依从性。自2013年7月开始对本院急诊科41名护士进行标准预防知识的培训、监督、考核,改进设施,经过临床观察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急诊科2013年7~12月全体在职在岗护士41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3~45岁。学历:中专2人,大专24人,本科15人。

1.2 方法

1.2.1 干预措施 ①成立科室感染控制管理小组,将科室人员每8人一组分为5个组,由护士长和科室院感质控员选定5名在急诊科连续工作6年以上且取得中级职称的高年资护士担任组长,组成感染控制管理小组,组长分别负责组内护士标准预防知识的培训、监督与考核。于2013年7月的上半月首先由科室院感质控员对5名组长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为标准预防的概念、预防的疾病种类、隔离途径、手卫生、戴手套的指征、正确戴口罩和防护面罩以及穿脱隔离衣、医疗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安全注射、锐利器的处理、职业暴露的伤口处理和上报流程。②科室院感质控员从2013年7月~12月每月组织理论学习一次,内容包括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如何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六步洗手法、医疗垃圾规范处理、发生职业暴露时伤口处理程序及上报流程等,采用集中视频教学和发放宣传资料的形式进行学习,并在科室院感学习记录本上签名。另外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医院院感科每季度一次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学习,内容包括手足口病的防控指南、甲流的防控策略、医院感染暴发的案例分析,手卫生的宣传等,使标准预防知识不断更新,与时俱进。③每月组织操作练习一次。由感染控制管理小组的5名小组长分别带领组内护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标准预防操作的练习,项目包括六步洗手法、正确戴口罩、正确戴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隔离衣、锐利器的处理。④将标准预防知识贯穿于实践环节。在日班及夜班的每天8h工作时间内,每位小组长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要求每位护士熟练掌握操作流程的基础上,还要把洗手、戴口罩、戴手套、锐利器处理等涉及标准预防的行为渗透在每个操作中,随时对本组的护士进行观察、提醒、指导,发现不规范行为及时制止并督促改进,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将规范的标准预防行为在具体的护理操作中加以强化,使之成为一种习惯。⑤注重细节巩固培训效果。加大经济投入,配备齐全并符合要求的各种防护用品,如一次性薄膜手套、无菌橡胶检查手套、隔离衣、防护面屏,使标准预防的实施有硬件的保障。

1.2.2 效果评估 2013年7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实施干预措施6个月后,于2013年12月再次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理论试卷由院感质控员从医院院感知识题库内抽取。操作考核由5名组长负责,按照标准预防的十项具体措施,在跟班时间内对组内护士进行隐蔽观察和考核,考核基础护理和抢救操作中涉及标准预防行为的十个项目执行情况,当场记录打分。比较干预前后标准预防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u检验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对比分析,P

2 结果

干预前后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及具体措施执行率比较见表1、表2,干预后理论和操作成绩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 强化标准预防知识的培训力度可以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意识。研究中发现多数的护士不能完整地理解标准预防的概念和内容以及隔离途径,部分护士不能完整地了解职业暴露的局部处理措施和上报流程,可见护士对标准预防知识的认识不足。提高标准预防措施的执行率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防护意识。对护士标准预防相关知识进行强化培训,着重讲授根据不同的隔离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职业暴露的危害及处理等。培训的同时要进行效果的检验,护士长在每日晨会上随机提问标准预防相关知识,如标准预防的概念、手卫生的方式、洗手的指征等,培养护士主动学习的习惯,使标准预防的知识不断强化。科室院感质控员每季度组织理论考核一次,采用闭卷考核的形式,内容为标准预防的相关知识,使理论知识定期得到强化。通过强化培训,护士标准预防的理论成绩平均分由84分提高到92.9分。但是标准预防培训教育应该是持久的不间断的,只有不断强化防护知识,使护士充分认识双向防护的重要性,才能提高行为的依从性,保证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3.2 规范护理操作行为,保证防护用具的供应,提高标准预防的依从性。

3.2.1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以接触传播为常见,手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洗手是有效预防控制病原体传播,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最基本、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手段。因此,重视医务人员手部染菌情况,并采取干预措施,是控制院感,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4]。本研究中发现,只有56.1%的护士能够做到治疗、护理患者前后洗手。部分护士洗手时间不足15s,未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工作忙时就减少了洗手的次数,洗完手直接甩干或用工作服擦干。部分护士操作前不洗手但操作后洗手依从性高,对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却忽视了对患者的保护。通过对洗手依从性低的护士口头调查,部分护士了解洗手的重要性,但是工作量大怕影响抢救和治疗;用擦手纸擦手会增加科室支出;频繁洗手造成皮肤干燥。为了提高护士的洗手依从性,在洗手池上方张贴醒目的六步洗手法彩图,将以往的手拧式水龙头改造为感应式和脚踏式开关,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洗手液,并保证擦手纸的供应。每台治疗车均配备速干手消毒液,以便情况紧急时使用。

3.2.2干预前只有43.9%的护士能够正确穿戴防护用具,多数护士认为需要节约科室成本;穿戴防护用具不方便且影响操作;穿戴防护具会造成患者误解等。科室加大了经济投入,摒弃以往节约成本的观念,保证口罩、手套、防护面屏的供应。要求每位护士在穿戴隔离衣和护目镜等防护用具时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使患者也充分了解标准预防的重要性并取得合作。在每个抢救单元的操作台放置一次性薄膜手套、一次性橡胶检查手套。防护面屏及隔离衣等防护用品放在固定的储物柜里方便可取。每台治疗车均配备一次性锐利器盒,方便锐利器的及时处理。抢救室推广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将危险程度降到最低。

3.3 进行标准预防知识考核,提高标准预防行为的依从性。科室每季度组织理论考核一次,每个月组织操作技能考核一次。感染控制管理小组组长带领本组护士利用休息时间安排操作练习,要求操作考核时将标准预防措施贯穿在整个操作中进行评分,如吸痰操作时考核戴手套,防护面屏,适时更换手套,洗手等标准预防行为是否规范执行,培养护士将标准预防行为灵活应用在具体护理操作中的能力。将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纳入个人档案并与绩效奖金挂钩,起到督促和警示作用。

4 结论

随着人们预防医院感染和职业防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标准预防越来越被重视,实践证明 标准预防是成功、有效、经济的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策略,是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要措施[5] 。护士需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持续地进行标准预防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将标准预防行为渗透在整个护理操作过程中,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医院行政部门要从急诊科的专科角度出发,关心护士的职业健康,加强监控力度和防护管理,加大经济投入,保证标准预防行为不间断可持续地发展,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保证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S].2009.

[2]周建伟,罗阳.护士标准预防行为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7-10.

[3]陈佩,是俊凤,邹,等.急诊科护士标准预防措施执行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5):2269-2271.

护士防护论文第5篇

【摘要】目的: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 通过对各种手术室危害因素一一举例的方法。结果:认识自我防护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自我防护措施。结论:手术室护士采取对相关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Operating room Nurses, Occupational Hazards and Self-protection

Liao Huiqin

【Abstract】Objective:To improve operating room nurses,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Methods: The risk factors for a variety of operating room 11 for example the method. Result: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rresponding self-protective measures. Conclusion: operating room nurses to take on th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protective measures are very necessary and practical.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 nurse; Ocupational hazards; Drotection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手术室护士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连续工作时间长、环境密闭、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经常接触各种危害性物质及面对一定的职业危害,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职业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根据笔者的工作体会对职业危害及防护作以下探讨。

1危害因素

1.1 化学性因素:手术室使用的化学性消毒剂种类繁多对人身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如过氧乙酸、甲醛、环氧乙烷戊二醛、吸入性麻醉剂等污染空气,可刺激呼吸道引起支气管炎、哮喘、厌食症、降低人体抵抗力易造成真菌感染[1]。

1.2 物理性因素:噪音:手术室的噪音来源较多如负压吸引器、空调、高频电刀、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等,长期处于噪音高的环境容易引起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烦燥、睡眠障碍。电离辐射:由于医学的不断发展,手术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X射线,手术室护士接触射线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少量多次接触X射线易致癌、胎儿畸形[2]。

1.3 生物性因素: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痰液、分泌物,而且手术室工作经常使用刀、剪、钩、针容易造成利器刺伤,有关文献报道: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着针刺或利器伤造成HIV病毒从患者传播给医务人员的危险性其发生卒在0.1%~0.3%,肝炎、结核等的发生率将会更高[3]。

1.4 心理、生理、社会性因素:手术室护士连续工作时间长、长期站立、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社会地位低,因为工作不定时及繁忙而造成家庭压力大等使手术室护士易患胃溃疡、下肢静脉曲张、腰、颈椎疾病、膀胱炎、肾炎、心脏病、睡眠障碍等。

2自我防护措施

2.1 化学因素的防护:接触化学性物品时要戴手套、帽子、口罩、必要时戴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挥发性消毒剂要加盖防止有毒气体挥发污染空气,外科洗手消毒液应选用对皮肤刺激及毒性少但消毒效果好的消毒剂。使用吸入性麻醉剂时避免泄漏,完善麻醉废气的排污系统,完善手术室的通风系统保持手术室空气洁净,并定时对手术间进行有毒气体的浓度监测。

2.2 物理性因素的防护:保持各种仪器的性能完好状态,选择噪声少的机器,尽量将电刀、监护仪麻醉机等仪器的报警声调小,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使用X光透视或摄片时应在设有防X线的专用手术间,摄片时护士尽可能离开手术间,并应备有防辐射服或挡板。

2.3 生物性因素的防护:择期手术病人完善甲、乙、丙肝、HIV病毒梅毒等传染病的检测,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时要戴手套、口罩、帽子、必要时戴防护眼镜防止病原微生物通过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传播。手术台上的器械要规范摆放、传递避免刺伤自己或他人,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不要回套和分离针头以免刺伤。如不慎刺伤应立即清洗、消毒处理伤口并上报院感科,查看患者的传染病相关检验项目并采取相应措施。

2.4 心理、生理、社会性因素的防护:手术室护士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良好心态,以乐观、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工作和生活,以更高的技术服务于患者。

3讨论

通过以上举例,我们认识到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多种多样且危害严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减少手术室护士被化学性物质、物理性因素的伤害及减少被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维护手术室护士的心理、生理建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结论 手术室护士对各种职业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也是保证我们身心健康、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葛翠花. 浅谈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J ]. 内蒙古中医药, 2010, 19:146~147

[2]曾其玉, 多桂元. 手术室利器致护士皮肤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6, 1:53

护士防护论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暴露;机械性损伤;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6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性损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职业的危害因素可以对相应的职业人群的健康以及作业能力产生一定的有害作用。而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常常暴露在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损伤的威胁因素,若不注意职业防护,很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护士,作为医疗事业的临床最前线,受到各类医源性损伤和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医技人员,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因此,通过调查临床中护士机械性损伤的发生率及研讨措施,对临床中损伤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并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作业能力及作业效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我院工作的200名护士做为调查对象,其中工龄分别在一年以内.五年以内.十年以内.和十年以上的护士各50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发生机械性损伤的次数.操作种类和发生损伤后的处理。问卷共发出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为200份。

1.3 统计学处理

计算构成比。

2 结果

表一显示:在被调查的200人当中,有27.5%的护理人员在被调查年份受到过针刺伤害,16.5%受到过锐器伤害,24.5%受到过玻璃害。并且发现护理人员受到机械性损伤的几率与其工作年限成反比。例如,在所有护理人员中,工作年限小于或等于1年的护理人员受到针刺伤害几率高达15%,而工作年限大于10年的护理人员受伤几率仅为0.1%。由此得到结论,在岗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减少职业性机械性损伤的发生。

3 讨论

护理人员机械性损伤事故高发原因有三:

3.1 与目前国内现行的一些管理制度有一定关系:如规定要求一次性使用注射器、皮条必须毁形,甚至要求用后点数和供应室交换,诸如此类的规定在无形中增加了护士接触污染针头的机会,而这与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针头使用后不要分离、不要回套而直接放入锐器收集箱”等预防职业性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指导是相违背的。国外众多研究一致表明:针头使用后重新套上针帽这类行为是导致锐器伤的最常见原因,加强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避免形成回套针帽的行为,可能会减少相当数量的锐器伤发生。

3.2 与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有关:曾有调查表明,国内护士学校普遍未设置职业安全防护教育课程,也没有相应教材,只有28.5%的临床护理人员得到相关的培训,而有97.5%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相关的培训。徐辉等[15]调查26所护士学院校发现98.6%护士上岗前没有接授过系统的职业损伤的防护培训教育。这就造成许多护士违规操作,用过的医疗废物未及时处理到相应的器具中,或者操作未戴手套等等。

第三,与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有关:从调查中发现,随着护士工龄的增长,临床经验的丰富,受到损伤的几率也逐步减小。工作经验少操作不熟练,条理性差的护士受伤率较高

4 预防

4.1 加强相关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教育,组织护理人员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寻找存在的问题,采取讲座及竞赛等方式,使护理人员进一步掌握职业防护相关知识,改变错误的操作习惯。

4.2 制定相关标准:

提供相关的防护物品,制定防护标准。注射器的针头是造成针刺伤最常见原因,采用先进的预防针刺伤的护理用具,使用带有保护设计的针头,如可收缩针头、带保护性针头套,针头可自动变钝的注射器。目前,我国北京等地区的一些医院已开始使用防止医务人员被针刺伤的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和可以自动回套的针头。大力推广真空采血管及留置针的使用,以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玻璃伤中主要是掰安瓿所致,虽然此种锐器伤并无感染的危险,但因其破坏了护士手的皮肤的完整性,增加了其暴露于病人血液与体液的危险,由此看来,采用一种工程干预法使掰安瓿的过程更为安全,可大大减少护士锐器伤的发生。

4.3 提高自身素质:

调查发现,年龄轻、经验少、条理性差的护士发生损伤的比例大。因此护士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才能真正的认识到职业暴露的危害,才能自觉执行预防措施:同时,护士在工作中还要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互相学习,才能有效预防同样原因的职业损伤。

4.4 规范医疗废物处理: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存放及处理,正确使用锐器盒,设置危险品的警示标志(黄色)。防刺破的锐器收集箱,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减少利器伤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雪英,陈华,李志伟.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防止职业的危险.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1):1263-1264.

[2] 郑晓澜,邸英如,郭蕾.医护人员医疗锐器损伤情况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01-503.

[3]蔡景一,张辰,刘红等.医务人员职业接触感染的调查与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10:464.

[4]毛秀英,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

[5]方琼,吴蓓雯,蔡明.护生临床实习中职业防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上海护理,2005,5(5):17-19.

[6]戴青梅,王文英.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防护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

护士防护论文第7篇

[关键词] 助产士; 实习; 自我防护;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52-01

分娩室工作环境特殊,如果助产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或防护措施落实不严,易致各种感染性疾病发生。有报告指出,助产士是护理人员中最易受血液性传播疾病伤害的人群[1],而实习助产士在实习阶段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技术操作欠熟练,更增加了职业性损伤的危险性[2]。本研究通过对2009年-2011年度在我科实习的56名助产专业护生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教育对策,以期进一步加强其防护意识及能力的培养。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选取2009年-2011年度在我院实习的56名助产专业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23岁,学历均为大专。

1.2 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3],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研究采用自愿、匿名方式进行,共计发放问卷56份,收回有效问卷56份,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3.1统计软件,百分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56名实习助产士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职业暴露情况,发生率为100%。其中被血液污染者51例(91.07%),被其他体液污染者44例(78.57%),被针刺或刀划伤者41例(73.21%)。

2.2 相关职业暴露环节的防护情况分析 绝大部分实习助产士对抽血、输液、肌内注射、人工破膜、顺产接生、会阴缝合等技术性操作,均有意识进行防护,但正确防护率仅占42.86%-62.50%;对会阴备皮、新生儿沐浴、协助母乳喂养等环节,则无意识进行防护。见表1。

3 讨论

3.1 实习助产士职业暴露的严峻性 实习助产士由于尚处于学习阶段,对职业暴露概念模糊,加之各项技术操作不熟练,防护措施往往不能到位而造成职业暴露。本研究中,56名实习助产士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职业暴露情况,发生率为100%。其中被血液污染者91.07%,被其他体液污染者78.57%,被针刺或刀划伤者73.21%。因此,实习助产士的职业暴露和职业损伤情况不容忽视。调查中发现,对于会阴缝合、顺产接生、人工破膜和抽血、输液、肌内注射等技术操作,绝大部分实习生均具有防护意识,但其中部分实习生防护不当或防护不全,主要表现为会阴缝合时操作不熟练;顺产接生时隔离防护措施不到位,血液、羊水涌出污染头面部及肢体部位;人工破膜时误伤自身手指;抽血、注射时未能坚持戴手套进行操作等。而在协助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会阴备皮中,实习助产士普遍缺乏防护意识,尤其是协助新生儿出生30分钟内的早吸吮、早接触工作中,实习助产士往往感同于平日中的生活场景或是被温馨的场面所感染,全然忽视潜在的职业危险,直接抱扶、触碰新生儿造成职业暴露。

3.2 实习助产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教育

3.2.1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带教老师应加强对实习助产士上岗前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其防护意识。要求实习助产士如实记录被污染的次数,并查阅资料总结针刺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进行七步洗手法[4]培训考核等,使实习助产士在实习初期就具备相应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并不断强化以达到“标准预防”,从而减少感染机会。

3.2.2 重视操作环节,培养良好防护习惯 带教老师要重视实习助产士各操作环节的培训。①产妇入院时应认真采集病史,详细查阅以往的检查结果记录。②在助产操作中,要重点指导操作时的防护方法。在进行抽血、备皮等可能会接触孕产妇血液或体液的操作时更应特别注意。有研究表明[5],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1层乳胶手套,进入体内的血量会比未戴手套者减少50%。每次阴道检查或肛查前要注意膀胱是否充盈,避免在检查时由于紧张等因素使腹压增加导致尿液或羊水喷出污染自身皮肤或衣物。人工破膜选择在宫缩间歇期,尽可能避免高位破膜,并注意在产妇臀部垫好卫生棉垫,使流出的羊水集中处理[6]。行会阴备皮时,应尽量避免在产妇宫缩期备皮,以免胎膜突然破裂羊水流出被溅污。会阴缝合时,应充分暴露后再进行操作,在阴道裂伤较深时,缝合出针时最好学会使用血管钳夹出,以免针刺伤发生。③产后护理是职业防护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应加强防护意识教育,让实习助产士了解到产后护理各环节存在职业损伤的可能及其严重性。产后当天,如产妇恶露量相对较多,在会阴护理时尤其要谨慎。新生儿出生首次沐浴时均应戴上手套,如其母为血液传播性疾病病人,应安排在隔离沐浴室中。协助母乳喂养前,首先要注意是否具有传染性。自身有皮肤破损者,同样要戴手套才能接触乳汁。④意外接触血液、体液后,不论污染程度如何,均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如手套破损应立即脱去手套,并用肥皂和清水冲洗;皮肤黏膜一旦受伤,迅速按常规脱去手套,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患侧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以相对降低受污染的程度,在反复挤压的同时,用流水冲洗,然后用碘酊、乙醇消毒后包扎。

综上所述,实习助产士的职业防护意识比较薄弱,产科带教老师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规范其职业防护行为,培养实习助产士的自我防护能力。

参考文献

[1] 袁葵,王艳,郭玲玲.助产专业学生实习前经血液感染性疾病防护知识调查及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9):l17-118.

[2] 陈嫣红.实习生乙型肝炎防护知识与防护行为的调查及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9,8(1):9.

[3] 吕巧芸,高福梅,史月萍.医务人员锐器伤害的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6,20(6):1527.

[4] 方春燕.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J].现代医药卫生,2006,33(13):2081.

护士防护论文第8篇

【关键词】 护理人员 艾滋病 职业暴露 防护 培训求求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11-03

Nurses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and training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Hu Xiaoying,Fan Xiuqiu,Yeying Wu,et al.

【Abstract】 Objective Occupational exposure of nurses in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and level of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training needs of the situation, to further provide the basis for targeted training. Methods Tak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204 of hospital nurses and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HIV prevention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cognition skills, training needs and training effectiveness survey. Results Nurses on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was low;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of nurses and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AIDS-related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protection skills to master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90% of nurses in AIDS-related knowledge and the need for training, 100% of the nurses need knowledge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prevention training. Conclusion Nurses and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AIDS prevention knowledge, skills, lack of a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control, should formulate a scientific,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ining, to enhance awareness of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of nursing skills.

【Key words】Nurses; AIDS; occupational exposure; protection; training

随着艾滋病在全球的传播蔓延, AIDS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1]。由于护理人员直接或间接地与AIDS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接触的机会很多,护理人员的艾滋病病毒暴露机会也相应增加 [2]。?虽然相关报道经各种形式穿破皮肤暴露HIV血液感染的危险率大约为0.3%,但由于目前AIDS还缺乏有效的药物治愈,一旦感染其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加强护理人员AIDS知识、态度和职业防护技能的培训,对防治艾滋病,避免医源性感染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以本院204名护士为对象,通过调查,了解护士艾滋病及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展开科学、全面系统的培训,受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本院注册在岗临床护士204名,均为女性。职称情况:初级163人:其中:1~3护龄护士71人,4以上护龄护士52人,护师40人;中级38人;高级3人。科室情况:内科152人,外科19人,门急诊15人,社区6人、其他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内镜共12人;90.1%护士曾经接受过相关培训。

1.2 调查内容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艾滋病相关知识及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以下3方面:①护士一般资料:包括护龄、专业技术职称及学历。②对AIDS知识的态度和行为:内容包括恐惧及担心职业暴露、对AIDS病人有歧视心理、愿为艾滋病病人提供护理和帮助、感觉自身知识缺乏、愿意接受更多AIDS知识教育或迫切了解AIDS病人的防治知识及不幸感染HIV后态度,被调查者根据问题选择“是”或“否”。③ AIDS知识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职业防护知识3个部分共30题。问卷均为单项选择题,答案选择是或知晓、否或不知晓,每答对1题得1分,答错为0分,满分30分。④培训方式采取讨论、开动脑筋、小组活动、示范教学、角色扮演、个案学习、专题讲座、宣传专栏及知识手册,被调查者根据问卷选择“需要”或“不需要”。⑤培训内容以艾滋病基本知识、职业防护知识及技能、职业暴露后处理程序,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分批、分阶段教育,培训覆盖面100%,被调查者根据问卷选择“需要”或“不需要”。

1.3 调查方法

根据问卷,采用现场匿名书面调查方式,在答题前述明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意义及要求,让调查对象在统一时间内单独填写,答题时不给任何提示,问卷当场收回。发放问卷212份,回收有效问卷204份,回收率96.2%。回收后对调查问卷逐一核查,归纳整理,统计分析。

1.4 数据处理

获得资料先输入Microsoft Excel2000软件,在进行逻辑检查,经检查数据资料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t检查、x2检查对结果进行描述与分析。

2 结果

2.1 护士艾滋病及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见表1。

2.2 护士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情况见表2。

2.3 护士对艾滋病及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培训方式需要见表3。

2.4 护士对艾滋病及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培训内容的需求见表4。

表3 护士对艾滋病及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培训方式调查(n=204)

表4 护士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内容的需要(n=204)

3 讨论

3.1 护士对艾滋病及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够

从表1显示,护士对艾滋病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有培训前平均19.8分提高到培训后平均27.1分,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231,p

3.2 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存在偏见

从表2显示,尽管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工作在我医院普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护士对艾滋病存在恐惧心理及担心职业暴露有培训前的73.5%下降到培训后的51.5%,培训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3.3 选择适应不同层次护士培训形式及方法

从表3显示,护士在选择培训方式上,传统的培训方式,如专题讲座、宣传专栏、知识手册等过于正式和严肃,选择人数不到50%。83.4%护士选择讨论方式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优点可以确保老师与学员双向对话,是回顾经验巩固学习的快捷方式。76%的护士选择开动脑筋方式培训,开动脑筋是一种相互作用的技巧,帮助学员在短时间里尽可能多地提出观点。70.1%的护士希望通过小组活动方式培训,这样允许学员深入探讨问题,实践解决问题的技巧,养成独立学习,鼓励团队合作,分享观点和经验,互教互学。86.3%的护士选择示范教学,这样可向学员展示特殊技巧或实践方法,如静脉安全针的使用,这样容易使学习者集中注意力,对某种方法进行实践应用。82.8%的护士选择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可以使学员从不同角度体验曾经可能熟悉的情形,如护理人员针剌伤暴露后的处理,了解掌握护士职业暴露后处理程序及暴露后潜在的心理、社会及情绪影响。85.3%的护士选择个案学习,个案学习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或常见个案,如给艾滋病患者进行静脉置管,在保证置管质量同时如何做好职业防护,这样可以锻炼学员解决问题技能。国内各医院的护理管理者也在探讨着培训内容与形式,逐步完善护理继续教育工作。但在课程安排上过多关注基础医学知识及医学前沿知识,内容大同小异,忽视了以问题为导向,学员动手能力及个人解决问题能力培训。从表4显示,护士在选择培训内容上,除传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学习目标外,97.1%的护士选择掌握职业暴露后处理程序及应急预案,尤其是100%的护士选择艾滋病职业防护及技能知识培训,因此要加强护士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内容,以满意护士临床需求,防止或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

3 小结

随着艾滋病在全世界的迅速蔓延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几率的增加,如何尽快提高临床护士的艾滋病相关及防护知识,减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本次调查显示,培训前后护士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及AIDS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率有显著差异。培训前后护士对AIDS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比较,培训后仍有相当一部分护士对艾滋病存在恐惧心理,担心职业暴露。培训形式、方法以及内容,护士趋向于选择采取讨论、开动脑筋、小组活动、示范教学、角色扮演、个案学习等方式培训。因此,应加强护士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根据护士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帮助护士正确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提高护士的AIDS职业防护和暴露后的正确应对能力,将AIDS职业暴露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徐文严主编.性传播疾病的临床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5;

[2]徐国英,应菊素,王晶,等.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及其对策的调查研究.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428.

[3]李秀兰,陈征,丁丽英,等.对北京护理人员HIV/AIDS的知识、态度调查和HIV/AIDS医源性暴露风险评估.中国健康教育,2002,18(2):73-75.

[4] 杨红叶,刘琼,那文艳,等.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培训需求与实践.中国护理管理,2008,8(10):53-56.

[5] 黄艳华,李萍,李青,等.新缰艾滋病高发地区护理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