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地基加固技术论文

地基加固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7 18:04:24

地基加固技术论文

地基加固技术论文第1篇

关 键 词:重载铁路 路基加固处理 技术应用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以及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特别是煤炭运输等资源,通过铁路运输是相对较经济合理的,为此国家开工建设了我国首条重载铁路以及拟建设的蒙西至华中北煤南运大通道,这些铁路建设大部分建于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并辐射至内蒙及山西等黄土高坡、冲击平原及丘陵地带,以上地区的工程地质,有很多为淤泥粉土、淤泥粉质粘土和淤泥砂类土,属于饱和压实的软粘土。沿线裂隙水量较丰富,水位埋深较大;沿线部分地段断裂构造较发育,且规模大,延伸远,断裂构造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补给源远、水量大等特点,在这种地形、地貌及地质和水文等自然特征条件上修建重载铁路,必须对路基进行加固处理。

目前我国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逐渐成熟,较长使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高压旋喷桩、碎石桩、灰土挤密桩、浆体喷射搅拌桩、碎石垫层、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等。从发展趋势及理论研究来看,地基处理在应用上从解决一般工程地基加固向解决各类较软、深厚、重载等大型工程地基加固方向发展;从提高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为目的向以解决基础过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为目的方向发展;在加固技术发面,各类施工方法不断以现代新技术、新材料充实和改进施工工艺,向实用有效、随土质和加固要求而定,做到可控、可靠、保证质量、效益有效方向发展;在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方面,在大量工程实践基础上,修正了地基处理的设计规范和地基处理的验收标准,推动了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根据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已不限于单一方法处理,如液化土路基采用的抗液化措施加固处理技术(碎石桩与碎石垫层夹土工格栅综合运用)等。为便于推广应用,本文着重对重载铁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加固技术做简单介绍。

二液化土路基地基抗液化加固处理技术

液化土路基地基抗液化加固处理技术是近年来我国自主开发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此项地基处理技术吸收碎石桩、碎石垫层、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等加固技术的优点。该项加固技术,桩直径0.5m,强度高,有效加固最深达14m,施工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便于质量控制、监管,单桩承载力达156KN,造价相对较低。该方法采用振冲置换间断填料法施工,间断填料法即成孔后将冲振器提出孔口,直接往孔内倒入碎石填料,然后再下降振冲器使填料振密,每次都这样反复进行。具体方法是制桩采用“间隔跳打”的施工顺序以减少对地基土的扰动,并做好每根桩的详细记录,包括时间、高程、填料量、密实电流值和留振时间,特别是需要做好填料量、密实电流值和留振时间三个指标的控制。填料量、密实电流和留振时间三者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只有在一定的填料量情况下,才可能保证达到一定的密实电流,而这时也必须要有一定的留振时间,才能使填料挤紧振密。进而使得单桩复合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为保证桩与原状同承担荷载,在桩顶铺设碎石垫层夹土工格栅,使桩与桩间土和碎石桩联合处理以满足重载铁路设计复合地基承载力。

抗液化加固处理技术在重载铁路、客运专线、高铁等铁路工程软基加固中的使用,将有助于解决铁路工程中遇到的不良地质,相对节约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提供更好的前景。这里仅介绍碎石桩、碎石垫层、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在软基工程加固中的综合运用施工技术特点。

1)施工适用性。此抗液化加固处理技术适用于粉质黏土、粉土且原状土的承载力小于120kpa,处理深度可达4~15m左右,桩身强度较大,现场工艺成桩试验并确定参数后,可进行大面积施工。相对于粉喷桩等其他加固技术的施工质量来说,碎石桩质量高,且固结性好,满足重载铁路复合地基承载力。

2)施工质量控制。此项技术施工工艺较简单,现场进行成桩试验确定参数后,即可大面积展开施工。过程清晰,便于质量监督管理,随时根据施工过程中原地面下沉或隆起情况核减碎石填筑数量。可操作性强,随时检查成桩记录及碎石垫层的厚度,现场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3)桩基检测。对粉土、沙土等工程地质,一般间隔7天后,即可进行地基加固效果检验和施工质量检验。加固效果检验采取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检验方法为平板荷载试验。施工质量检验,采取单桩载荷试验,对桩身密度检验采取圆锥动力触探方法检测(N63.5);对桩间土的检验,采取标准贯入静力触探检验。此类检测方法为普通铁路软基处理时较常用的检测方法。对重载铁路来讲,只是相对应的检测技术标准有了提高。可操作性强,容易掌握,达到工点设计要求的承载力。

4)加固效果。采用过梅花等边三角形布置方式,系群桩基础,沉降、位移得到有效控制,大大提高了路基的承载力。同时土工格栅垫层具有一定的抵抗水平拉力能力,并提供较大的抵抗滑动之拉力,从而抗滑稳定性。有效地限制和减小地基的侧向位移,也使得竖向沉降随之减小。

5)经济比较。以中南铁路通道15标作为选择参考对象,本标段沿线所处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平原,工程地质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层,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和砂类土,局部地段下伏为第三系泥质砂岩、页岩等,水文地质沿线部分地段断裂构造较发育,且规模大,延伸远,断裂构造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补给源远、水量大。鉴于以上工程地质特点,若采取大面积挖除换填或以桥代路的施工方法,造价会很大,也不符合设计理念及投资要求。因此对部分地段采用碎石桩、土工格栅垫层等综合地基处理技术,无论从安全性、经济性、效益性进行对比,更符合设计要求,也符合投资要求,且更利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三水泥搅拌桩与土工格栅碎石垫层综合运用施工技术

深层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将软土或沙等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复合承载力。施工方法简单,可不需降地下水措施,对地基土无较大的振动,机械噪音较小。该方法在普通铁路软基处理加固方面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在我国重载铁路的软基加固处理中也必将会更加成熟且效果会更显著。其加固软基作用有:适用性和成熟性,桩体整体性,挤密固化性。其工程技术特征有:

1)适用性和成熟性。适用于加固深度小于15m的软土地基。试桩工艺性在普通铁路(设计时速)中已比较成熟,试桩合格后可大规模施工,在重载铁路中可操作性强,监管有力,质量有效可控。

2)桩体整体性。桩体呈梅花等边三角形形布置,水泥搅拌桩与桩间土形成整体大大提高了单桩承载力,达到设计的单桩荷载。与土工格栅碎石垫层综合处理更有效提高了复合承载力。更能发挥桩的侧阻力,有效减小侧向位移并增加抗滑稳定性。进而减小工后沉降。

3)挤密固化性。深层水泥搅拌桩是通过深层搅拌机械配置自动计量装置均匀、连续搅拌用水泥作为固化剂,使桩间土得到挤密固化,且水稳定快,经固化后原状土的含水量、空隙比、压缩系数均有所减小,与土工格栅垫层共同使重载铁路软土路基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有所提高,并满足每个工点设计要求承载力。

四塑料排水板与土工格栅砂垫层综合运用施工技术

塑料排水板与土工格栅砂垫层是软土地基处理的综合施工技术,是通过IJB-16型插板机或打桩机改装的简便插板机,在软土地基中插打塑料排水板形成竖向排水通道,并通过土工格栅砂垫层形成水平排水通道。通过路基荷载作用,使软土地基中的孔隙水,通过排水板及土工格栅砂垫层排出,致使地基固结,地基沉降,进而增加地基承载力的地基处理技术。在重载铁路地基处理中再进一步得到应用,施工技术标准将会再提高。这里仅介绍其主要特性及技术要求:

1)土工格栅砂垫层有效地限制和减少了因路基荷载对地基的侧向位移,其水平约束力增强了地基的抗滑稳定性。

2)地基承受到不均匀压力或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对所承受的压力进行调整。

3)具有隔离作用,使软土、砂垫层及路堤隔离,保证垫层的连续性,施工工艺简单,质量可控,监管有力,插打时对原状土破坏性小。

4)塑料排水板插打入土深度以穿透淤泥层为准,实际打入深度不得小于设计深度。其顶部插入砂垫层为0.3m,并严格控制填土速率,做好水平位移的观测。

5)通过路基荷载作用,大大减少了重载铁路运营后的工后沉降,提高了地基复合承载力及工后稳定性。

结束语

当前地基处理发展正处于新的水平,关键反映在机械、材料、设计计算理论、施工工艺、施工现场监测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和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如碎石桩与土工格栅碎石垫层的综合处理技术,既加速了地下水的排出及软弱底层的固结,也极大提高了地基复合承载力;深层水泥搅拌桩与土工格栅碎石垫层的综合处理技术,通过水泥的固结作用加速了软弱地层的固结,同时大大提高了地基复合承载力;塑料排水板与土工格栅砂垫层既加速了地下孔隙水的排出,又极大提高了地基复合承载力。以上几种综合地基处理技术大大减小了重载铁路的工后沉降问题。实际上任何一种地基处理施工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只有根据所加固工程的特性、地质条件、环境情况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一种或综合运用几种地基处理方法,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铁道部《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

《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

《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99)

《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TB10118-99)

作者姓名:张乐华所在单位:中铁十局中南铁路通道ZNTJ-15标项目经理部

地基加固技术论文第2篇

[论文摘要]地基处理的研究一直是土木工程的一个热点,常用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分四大类,应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经济的方法。

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中规定,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它是指基本上未受过地形及地质变动,未受过荷载及地震动力等物理作用或土颗粒间的化学作用的软粘土、有机质土、饱和松砂和淤泥质土等地层构成的地基。

1.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1],按其原理和作法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类:

1.1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又称预压法,其包括堆载预压法、超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真空与堆载联合作用法、降低地下水位法和电渗法等多种方法;通过在预压荷载作用下使软粘土地基土体中孔隙水排出,土体发生固结 ,土中孔隙体积减小,土体强度提高,达到减少地基施工后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1.2振密、挤密法

振密、挤密法有表层原位压实法、强夯法、振冲密实法、挤密密实法、爆破挤密法和土桩、灰土桩等多种方法;采用一定措施,通过振动和挤密使深层土密实,使地基土孔隙比减小,强度提高。

1.3置换及拌入法

置换及拌入法有换填垫层法、振冲置换法、高压喷射浆法、深层搅拌法、褥垫法等多种方法;采用砂、碎石等材料置换软弱土地基中部分软弱土体或在部分软弱土地基中掺入水泥、石灰或砂浆等形成加固体,与未被加固部分的土体一起形成复合地基,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的目的。

1.4加筋法

加筋法有加筋土法、锚固法、树根桩法、低强度砼桩复合地基法、钢筋砼桩复合地基法等多种方法。通过在土层埋设强度较大的土工聚合物、拉筋、受力杆件等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维持建筑物稳定。

以上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及工程实例可参考殷宗泽、龚晓南主编的《地基处理工程实例》[2]一书。

2.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

在地基处理中,我们要遵循的原则是: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3]。可根据以下条件进行选择:

2.1地质条件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可参看规范。

2.2设计施工条件

设计时应考虑工期及用料情况:工期不宜安排得太紧;时间充分,施工时地基稳定性好,遗留问题少。工程用料要求就地取材。施工时应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2.3场地环境条件

要考虑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新填土会挤压原有道路、房屋,产生侧向位移或附加沉降;用砂桩、砂井时,施工有噪声,靠近居民点会扰民;采用降低水位法时,要考虑引起周围地基的下沉和对周围居民用水的影响故应预先调查或做隔水墙,并考虑施工后注水复原的问题;采用填土堆载时要有大量的土料运进运出工地,会影响交通和环境卫生;打石灰桩、灌注药物或采用电渗排水时,会污染周围地下水,应慎重对待。

2.4结构物条件

要考虑结构物的等级、结构体系、断面形状、位置、埋深、使用要求和建筑材料等因素对所选择加固方法的影响,特别是有地下结构物(地下室、涵洞、地铁等),或者结构物高低不同、沉降不均时,应当特别注意。

3.地基处理技术的创新

近几年来,世界各地因地制宜的发展了许多新的地基处理方法。

3.1。 添掺外加剂方面[4]

以前的地基处理方法大多从机械设备着手,从而建立某种工法,而从材料入手提高地基处理质量和效果的较少。高性能土壤固化剂土壤混合后,特别是与高含水量和富含有机质的淤泥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相互连接的网状结构,从而提高固化土的强度,减少地基变形。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证明,用高性能土壤固化剂作地基处理特别是对软弱地基的处理很有效,比普通水泥加固效果好的多,此项技术在国外应用已相当普遍已有很成熟的研究机构和公司,但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

3.2 综合应用水平方面

重视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可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真空预压法与高压喷射注浆法结合可使真空预压应用于水平渗透性较大的土层,而高压喷射注浆法与灌浆相结合使纠偏加固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5]。

单用动力固结法(俗称强夯法)处理饱和软粘土地基时却极易产生“橡皮土”现象,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此,岩土工程界将强夯法和排水固结法结合起来,开创了“动力排水固结法”这项新技术[6]。

3.3.可持续发展方面

我国《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已经将粉煤灰正式列为换填垫层法可采用的一种垫层材料。

渣土桩又称“孔内深层夯扩挤密桩”,是一种新型地基处理方法,其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施工现场干净无污染。

地基处理技术还被用于防止有害物渗出液污染地下水以及防止其他已被污染区域地下水的流动造成污染扩散。近期出现的处理新技术是让被污染的地下水通过含有将地下水中有害物变性、吸收及降解的铁屑或碳颗粒的活性截水墙PRB使地下水得到净化[7]。

4.结语

我国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很快,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进一步研究:

(1)发展现场监测技术的研究。

(2)发展测试技术的研究

(3)促进地基处理理论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4)完善工法的质量检验手段。

(5)发展地基处理新技术,提高地基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水平的研究。。

(6)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处理方法。正确评价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性。

(7)研制新机械新材料,提高施工工艺,实现信息化施工的研究。

(8)深化施工管理体制改革,重视专业施工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 顾晓鲁,钱鸿缙,刘惠珊,汪时敏.地基与基础[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5):576

[2] 殷宗泽,龚晓南 地基处理工程实例[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1):14~17

[3] 陈莞尔 软弱地基加固方法的合理选择[J] 地基基础,2004

[4] 於春强,郑尔康 高性能土壤固化剂及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 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

[5] 朱祖梁, 黄光明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实例分析[J] 中国煤田地质,2005,6

地基加固技术论文第3篇

关键词: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概述;展望

中图分类号:U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9-0158-02

1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特点

1.1 施工技术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往往出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在施工前的地质勘查时期,由于各种勘查布点都是有间距的,对地下岩土情况的勘查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知晓;第二是在施工阶段,爆破、钻探、挖掘等手段必然会对岩土层造成不同程度的扰动。因此,在具体的岩土工程施工中,必然会出现不确定情况,这就要求施工人员及时发现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修改施工方案,改变施工工艺,解决施工问题。

1.2 施工技术的区域性

受久远地质变化影响,岩土层的结构分布表现为多变的状况,除了地区性的大地域的岩土结构区别之外,即使在整个工程范围,甚至在同一工程标段,岩土层的性质呈现多变的情况是很正常的。这就要求施工人员针对不同的岩土层,设计不同的施工方案,制定不同的施工技术参数,才能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1.3 施工技术的隐蔽性

岩土施工的主要内容是巩固地基,所采用的锚杆、地下连续墙、桩基、地基处理等施工手段多处于岩土层内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这就给施工质量监控、施工效果检测等工作带来了麻烦。因此,不断提高各种检测和监测手段,对岩土施工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1.4 施工技术的依赖性

由前面的施工技术特性可知,岩土工程施工对高科技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一点也是人们追求安全、高效施工的必然要求。高压射流技术、真空预压法等跨行业、跨专业的技术被不断地用于岩土施工。

1.5 施工技术的理论推导性

岩土施工是一项周期长、花费大、安全性要求高的项目,为了实现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施工安全性、提高工程质量等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利用物理学、数学、信息学的理论研究专业知识,在材料配比、器材研制、施工工序等方面进行理论计算。这一点已经开始应用,尚处于萌芽阶段,相信随着科学理论研究与科学实用技术日益增强的,该模式会逐渐普及。

2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原则

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是随着岩土层特性不同而有变化,有些技术的差别并不大,有些技术属于创新性技术。不论技术本身有什么不同,它们都应该遵循经济、适用、实践和环保的原则。

2.1 经济性原则

岩土层结构的不确定性,导致工程施工需准备若干套方案,在选择施工方案的时候,应该综合安全、技术、经济等要素,提高工程项目的将综合经济效益。

2.2 适用性原则

针对岩土施工隐蔽性特点,任何一种施工方案,任何一项施工技术都会遭遇多种矛盾,调整方案与选择技术的重要标准是能否适用于工程的应用,能否满足项目的需求。

2.3 实践性原则

岩土工程施工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程项目,虽然理论研究和理论计算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但是,仍然需要依靠施工实践进行验证,只有在施工实践中,不断选择、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才能保证整体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2.4 环保性原则

重视工程环保是世界性的问题。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摒弃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污染的施工技术,积极研究环保技术并大力推广之,是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3 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3.1 地基处理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引进、消化吸收,我国的地基处理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在地基处理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①根据地基需要承载的建筑物质量、建筑物累积变形等情况,计算出基础地基的面积、深度等数据,然后利用渣土复核地基、钢渣桩复合地基、二灰桩复合地基等施工技术,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工程成本、综合利用废渣、落实环保管理等目的。②利用地基托换技术,有效实现建筑物的整体搬移,目前,不论是现代建筑、亦或古代建筑,我国顺利搬移的建筑物数量已经大于国外建筑物搬移数量总和。③在纠正桩基偏斜问题方面,利用掏心抽降法、应力释放法、水冲法和钢筋混凝土疏桩复核地基技术,提高了岩土与桩基的承载力,可以有效恢复并控制建筑物的沉降。

3.2 边坡加固施工技术

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岩土锚固技术是最主要的边坡加固施工技术。其主要工序包括:岩土锚固、二次灌浆、土钉支护、排桩支护等。为了提高岩土层中锚杆的承载力,为了提高支护质量,需要监测锚杆蠕变变形与预应力变化数值,根据数值结合土钉与微型桩、超前注浆等相关技术,完成复合土钉支护施工。

3.3 PPC桩技术

PPC桩技术的全称是“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技术”。该技术是利用机械振动力,在活瓣桩靴的带动下,将薄壁管打入到地基的预定深度,然后将混凝土均匀地灌注到薄壁管中,再次利用机械振动力拔出薄壁管,通过振捣和挤密,留下的混凝土在岩土层中形成混凝土管桩。该技术适用性强,牢固度高,多用于高强度地基的加固工程,例如:高层建筑物地基工程、道路路基工程、大型基础设施地基工程、大型污水池与江河堤岸的加固工程等。PPC桩技术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可以塑造大直径的桩基,目前最大的PPC桩基直径已达1.5 m。与直径在0.6 m以下的实心桩相比较,大直径PPC桩基可以增加桩与桩之间岩土层的紧密程度,可以增加桩的摩擦力,可以在节约原料、降低施工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地基的稳固性。②活瓣桩靴可以直接导入到岩土层中,无需再另外制作钢筋混凝土桩头预制件,不仅有效节约了时间成本和材料成本,而且具有灵活调整的特点。③PPC桩技术的理论推导性较强,虽然较大的桩径可以有效增强地基的承载力,但是也不是桩基直径越大越好,这就需要提前根据勘查与测绘技术计算出所需桩基直径,然后根据需要调整各个监测点的PPC桩施工。

正是因为PPC桩技术的特点,因此,在PPC桩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施工要点:①必须做好施工现场的清场工作,在整个工程施工期间,要始终保持桩位附近没有杂物,施工场地没有多余物件,整个场地平整。②桩基的位置必须精确,桩基的垂直度只允许有1%的误差范围,否则容易出现断桩、斜桩等质量隐患。在大型或超大型基础设施施工场地,在必要的时候需要使用卫星定位系统和中子速测量技术来保证PPC桩的位置与垂直度。③在安置沉管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沉管被压入到设计深度,必须保证沉管完全穿过松软的泥土层,到达坚实的岩土层。为了防止沉管在下沉过程中发生位移,需要采取辅助手段对沉管加以固定。

3.4 浆固散体桩技术

首先,使用钻机按照桩基设计直径,钻取到设计深度,安置注浆管,然后将碎石料投入孔洞,同时使用清水对碎石料进行清洗冲击搅拌,待投放完毕后,开始注入水泥浆料,最后固结成桩。该技术对施工场地条件要求不高,能够有效利用建筑垃圾等废料,机械化程度较低,是一项可以大范围使用的岩土施工技术。

3.5 加筋碎石桩技术

利用加筋约束、桩体置换、排水冲击的施工原理,在普通碎石桩的基础上增加钢筋结构,实现了岩土层应力的重新分配,将荷载均匀地传递到桩基周围岩土层,缓解了地基的沉降现象,提高了岩土层的固结能力,降低了桩基因为负荷不均匀而导致的破损。

3.6 Y(X)型灌注桩技术

利用等截面异形周边扩大原理,预先制作Y(X)型模板,将其沉入地下设计深度,然后在模板中浇筑混凝土,随着振动,向上提拔模板,混凝土会逐渐注入钻孔,经冷凝后形成形成灌注桩。Y型桩具有大强度和较大的承载力,同时,随着振动,桩间土层受到挤压,间接地增强了岩土层的承载力。

3.7 可回收式锚杆技术

基坑工程传统的施工技术不能对留在地基中的锚杆做到有效回收,不仅会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而且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经过设备改造升级,将钢拉管与活动式锚头做螺旋式连接,在钢拉管外层套接PVC 镂空管,制成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的可回收式锚杆。利用可回收式锚杆技术,可以实现对锚杆的完全回收,既降低了施工成本,又避免了环境污染,还能够及时清除障碍物,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4.1 非开挖施工技术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随着现代化交通设施建设的发展,高速涵洞、高铁隧道等涉及到岩土层的工程方兴未艾;地铁、河床、洋底等空间正在不断扩展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交通和环境的影响,非开挖技术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其中,盾构施工技术因为具有省时、省工、安全、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必将会得到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2 成熟技术不断被升级

对于常规的成熟技术而言,因为施工技术指标的精确度越来越高,随着施工设备精密度的提高,这一类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扩展,施工效果得到提升,技术的升级换代必然越来越迅速。作为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需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在工作中继续发挥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

4.3 环保与工程相结合

注重环保,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更应该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降低岩土工程对环境的破坏性,积极运用环保技术,为保护好祖国的优美环境,为国家经济建设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做贡献。

5 结 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进行,岩土施工技术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工程理论推导、新材料研制、环境保护等方面,尚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因此,岩土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应该牢牢把握非开挖施工、升级成熟技术、环保与工程相结合等方向,以此为动力,不断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忠先.浅谈岩土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2010,(17).

[2] 肖淼.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探究[J].才智,2013,(28).

[3] 陈焕标.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3,(12).

[4] 何旭东.论述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J].低碳世界,2014,(4).

[5] 王淳仪.探讨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J].中华民居,2012,(2).

[6] 余春文.当前岩土工程技术的创新及应用的几点思考[J].地球,2015,(2).

地基加固技术论文第4篇

【关键词】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技术论述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的公路桥梁发展历史悠久,最精美的典范便是隋朝的赵州桥,经过数千年依然坚固古朴,风雨难以损毁,是我国桥梁建筑设计施工历史上的经典之作。我国桥梁公路加固设计施工技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国门的打开,中国逐渐走向世界,受到世界各种思想的启迪和冲击,我国的路桥设计施工加固理论和技术都不断得到了完善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符合路桥发展现状系统设计理论,和科学的施工方法,不仅真正实现了与世界的脚步接轨,更在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常年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实现了施工设计的突破和创新,我国的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技术已经逐渐趋于成熟。

二.我国公路桥梁维修施工加固的意义

1.实施公路桥梁加固是保证运输安全的客观要求

伴随着运输业的发展,各种超重型车辆不断投产使用,跨区域物资运输,跨区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旅游业的兴起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都严重使得公路桥梁出现了一定超负荷现象,使得公路桥梁的承载力不断得到加重,加上公路桥梁受到风雨霜冻等各种自然因素的侵蚀,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损害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实施路桥加固,是保证运输安全的客观要求。

2.是保证路桥的功能正常发挥,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

交通运输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不断实现交通运输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就必须时刻保证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功能正常,可以随时发挥出这些基础设施的正常效率,因此,加强对路桥的维护管理,加大路桥的加固护理,是提升整个交通运输网络服务水平,提高整个网络的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

3.是公路桥梁养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近些年来,我国的公路为人们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很多便利,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质量,但不可否认的是,公路交通网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细节处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比如,桥梁的坍塌,桥面的裂缝,桥栏折断,桥墩破损甚至是桥上线缆的断裂,使得高速公路桥梁处隐藏着各种安全隐患,桥头跳车等各种事故不断发生,都是由于对桥梁的护养不力,负荷过度。因此,加强对公路维修加固,是解决我国公路交通中,发生众多交通事故,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之一。

三.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技术探讨

1.旧桥上部结构处加固方法

(一)桥面补强层加固法

通常使用先凿除旧桥面使其与原有主梁合二为一的方法来增大桥梁的有效高度,再在梁顶土加铺一层钢筋混凝十层,以有效提高桥梁荷载横向分布的能力;以便提高整体桥梁的承载能力。

(二)加大截面面积和配筋补强加固法

通常采用加大构件截面面积、提高配筋率等加固方法来解决桥梁刚、强度不足,稳定性及抗裂性较差等问题。这种方法通过增大桥梁侧面或底面尺寸,增加梁的有效抗压和抗弯强度来达到增加桥梁承载力的目的是被广泛适用于桥梁和拱桥加固的方法。

(三)锚喷浆混凝土加固法

通过高速喷射机器的引入。新的混凝土混合物将被连续喷涂到锚钢丝网面上,其硬化凝结后的表面将形成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这将加大桥梁的受力面积,从而使整体结构变得更加完整,进而能够承受较大的外部负载。

(四)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加固法

当交通流量增加时,梁板的主梁承载能力小于负载压力或受到严重锈蚀时,将极易产生严重的横向裂缝。使用锚杆和粘结剂将纤维固定于混凝土结构的薄弱部位或受拉边缘,使其与结构形成整体,以钢板或碳纤维代替额外的加强型钢筋,从而实现增加桥梁承载力的目的。这种加固方法的特点是:不需要破坏被加固的原结构;施工工艺简单,施工质量较容易控制,施工工期短。

2.增设额外的纵梁加固法

当桥墩基础的安全性能良好,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时,可以使用一个额外的具有高承载能力的新的纵梁,以便使其与老梁连接成为个整体共同受力。在新的桥梁结构下的主梁原来所承受的负载将进行再次分配,从而加固了桥梁,改进了其荷载能力和刚度。当在主梁一侧或两侧增设纵梁时,将同时具有加宽扩大的作用。为确保新老混凝土能够在-起共同发挥效用,一定要注意新的桥梁和旧的桥梁之间的横向联系。

3.旧桥下部结构处加固方法

(一)扩大基础底面面积加固法

这种方法适合用于承载能力不足或过浅的深度,而砖石或混凝土刚性实体又是作为构成墩台的主要成分的情况。应首先计算地基强度以确定是否扩大基础底面面积。

(二)新建辅助挡土墙加固法和墩台拓宽加固法

可新建辅的挡土墙以抵抗桥台水平土压力过大而造成桥台倾斜现象的发生。利用旧桥基础,靠墩台盖梁挑出悬臂加宽部分,以便于安装上部结构。此种情况为只加宽墩台下部的盖梁、墩台身和基础则不需予以加固。

四.关于公路桥梁维修加固的几点建议

1.要做到科学的加固维修设计,从路桥的现实状况和整个交通网络的实际出发,实地勘察,精密测量,采集第一手相关的地质地貌,施工高度,施工难度等一系列的客观数据,保证数据的真是完整性,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选择合理的加固方法,制定严格的施工规范,做好各种加固施工前的准备,比如对器械工具,人员的准备。

2.要采取先进的技术设备,对加固施工的各种机械设备做出科学选择,保证机械设备稳定安全,同时,要加强对加固材料的选择,采购质量管理,选择符合我国国家质量标准的材料,杜绝假冒伪劣产品,从材料商保证加固的质量。同时,严格执行材料使用制度,规范科学合理施工使用,避免浪费,做到物尽其用。

3.要对整个加固工程设计施工都进行全程监控,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监督。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的提高,培养其负责的工作态度,安装先进的监控设备,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规范性指导和管理,从施工细节到全局的施工进度,加固后的护理修缮,都做出细致全面的监控,保证质量的高标准。同时,要做好加固后期的定期实施路桥维护,管理。全程管理控制,保证加固的质量,提高整个交通网络中的路桥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五.结束语

交通运输领域是我国关系到国际经济发展安全命脉的关键领域,交通运输的安全关系到千万出行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我国经济文化交流,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将整个运输系统中的安全隐患消除,是保证我国经济政治安全的必然要求,路桥是我国交通运输网络中的重要部分,在设计施工以及维修过程中实施加固技术,实施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的加固设计,做出严密稳妥的技术施工,不断加强施工设计质量的监督,是保证加固质量,保证路桥功能完整,促进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的客观要求,必须严格科学实施,保证运输的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创理 浅谈公路桥梁维修加固技术 [期刊论文] 《中华民居》 -2012年6期

[2]楚艳惠 桥梁维修加固技术 [期刊论文]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06年1期

[3]周宏礼 浅谈农村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及加固技术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8期

[4]庞欣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分析与维修加固技术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17期

地基加固技术论文第5篇

关键词:公路地基加固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公路系统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新技术的应用在公路地基加固工程施工中的意义

在我国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社会进程日益加快的带动下,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日渐成熟起来了,这就给我国的公路产业带来了极大程度的推助力,给予了我国的公路产业充分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普及,虽然也给了公路产业更多的发展机遇,但国人对于公路的刚性需求也逐渐增大起来,这就使得我国的公路系统面临着巨大的运输压力。

公路系统是一个大型的运行系统,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与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一旦出现了差错,都会影响到整个公路系统的整体运行的。就我国目前现状来说,公路系统的运行一旦出现了问题,则会严重地影响到我国国人的日常生活甚至阻碍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在科技日趋发达的今天,跨区域的竞争模式对于公路的需求已经愈来愈高了,也愈来愈多的企业为了企业的发展更多地依靠跨区域的竞争模式,这就充分地奠定了我国公路运输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基础。

公路地基加固工程是直接影响着公路运输能力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只有在保证公路地基加固工程是足够满足公路运输要求的前提下,整个公路系统的运行才能够得到根本性的保障。因此,在开展公路地基加固工程的时候,应该让地基加固工程中的各项举措都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公路地基加固工程的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就是实现公路地基工程高效化、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点,在确保公路系统的运行顺利的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公路地基加固工程施工人员应该起到足够的重视,了解新技术的各式特性,规范化、标准化、实际化施工新技术的应用,落实施工新技术的应用,避免因施工新技术的应用效率不足而造成的公路运输能力减弱等现象。

2、新技术在公路地基加固施工中的应用

近几年来,我国的公路运输压力日渐增长,以致公路常常会出现如公路路面不平整等一系列严重影响公路正常使用的现象。这就奠定了公路地基加固工程开展的基础,就我国目前现状来说,施工技术的应用成效是占据了整个公路地基工程建设成效中很大的一部分的。且由于公路地基加固工程本身所独具的迫切性意义,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当下加固工程施工实现高效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施工人员应该就公路加固的实际要点进行分析,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配合施工,针对公路所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剖析,从根本上落实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2.1换土垫层法

对于由于各方面因素而造成的地基松软问题,施工人员可以采用换土垫层法加以处理。换土垫层法是能够有效解决地基松软问题的一项重要技术,其对地基松软的各方面成因都能够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其原理顾名思义,即是对地基的松软部分进行换、垫。具体流程如下:

施工人员在使用这一个方法辅助施工之前,应先确定地基的松软部分,确保施工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施工过程脱离实际,把施工技术落实到位。在确定了地基的松软部分之后,就应该采取挖除的措施,把地基的松软部分移出地基,从源头上对地基的整体质量进行控制。在挖除地基松软部分以后,就应该进行换填了,换填工作就是在松软的地基被换下来后,填上夯实的砂土,提高地基的整体质量。但施工人员在进行换填工作时,应该注意换填区域周围地基的特性,选择既夯实又能够适应周围地基的砂土进行换填,同时,在换填工作开展时直到完成后,都应该树立明显的标语,严禁扰动换填区域,以确保换填工作的圆满完成。

2.2挤密压实法

对于处于深层的松软地基,在没有办法进行换土垫层的情况下,就可以采取挤密压实法来开展地基加固施工。这也是针对地基松软的成因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技术,施工人员在采取这一项技术之前也应该对地基的具体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对这一项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合理的评估,从根本上落实加固施工工作。在确定采取这一项技术以后,应先对地基出现松软部分的密实度进行测试,再以此为依据,使用振动的方式,让深层的地基密实度达到规范的要求,同时,在振动的过程中,应该在振动区域投入适量相应的材料以形成固定的砂桩,以达到加大深层地基密实度的目的。此外,重锤夯实法也是挤密压实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原理即是通过强大的压力对地基的松软部分进行强制性的压实,在压实的过程中,影响着深层地基密实度的主要因素——地基湿度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由于强大的压力对深层地基的压实,深层地基的湿度也得到了充分的挥发,这就从根本上提高了深层地基的整体压实度,消除了因深层地基的湿度过高而造成的地基松软现象。

2.3排水固结法

地基之所以会出现松软、不够牢固的现象,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地基本身所处位置的水分过高所造成的。地基是一个极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建筑要素,地基所处的位置一旦出现水分过高的现象,则会给整个地基的密实度带了极大的影响,直接导致地基出现松软。因此,在进行地基加固施工之前,应该先对地基进行排水固结,以达到控制地基水分的目的。

2.4化学加固法

指利用水泥浆液,水泥粉体,粘土浆液或其它化学浆液,通过机械搅拌,高压喷射或灌注压入,就地使浆液与土颗粒发生化学反应胶结起来,以致改善地基士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地基处理方法。加固处理方法有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和灌浆法等。水泥浆搅拌法是用网旋搅拌叶将压入软±内的水泥浆与周围软土强制拌和形成水泥加固体。施工结束后,应对加固地基层作质量检验,通过动、静力试验、取芯、开挖等方式对桩体的强度、承载力、外观等进行全面检验。灌浆胶结法利用压力或电化学原理通过注浆管将加固浆液注入地层中,以浆液挤压土粒间或岩石裂隙中的水分和气体,经一定时间后,浆液将松散的土体或缝隙结成整体,形成强度大、防水性能好的人工地基。

2.5复合地基技术

复合地基足由两种刚度的材料所组成,两者共同分担上部荷载并协调变形的地基。目前,在计算地基强度、沉降时,复合地基已成为其计算的理论基础和依据。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加固桩柱体为非刚性体所构成的碎石桩、挤密桩等,也适用于由非松散材料构成的石灰桩、深层搅拌桩、旋喷桩等。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理论,目前尚处于发展和研究阶段,虽然国外积累了不少实际经验和试验数据,但采用的理论计算模式仍是:先分别确定桩柱体及桩柱间土的承载力,然后按一定的原则得到复合地基承载力。采用的方法都是属于半理论半经验的,对于各种桥涵基础工程,复合地基必须符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等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国胜,探讨新技术在公路地基加固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咨询,2011(14)

[2]舒宗平,李宜远,公路施工中路基加固技术应用之我见[J],四川建材,2008(06)

[3]关政,公路施工中路基加固技术应用之我见[J],四川建材,2008(02)

地基加固技术论文第6篇

关键词:现代道路工程 土壤固化 固化剂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052-03

现代道路工程建设当中,通过对软弱土壤进行固化处理,不仅要满足施工要求,还要降低施工成本。随着软弱土壤固化技术的发展,它在现代道路工程建设中也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固化剂已经成为一种新型固化工程材料,并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和研究。固化剂相比较水泥而言有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固化剂己经在实际工程中取得成果。我国研究人员首先对国外土壤固化剂进行了研究和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土壤固化剂的相关研究有了更大的进步,在宁夏、广东、北京、公路中有广泛的应用[1]。

1 传统无机筑路材料的固化研究进展

无机筑路材料的固化研究开始较早,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Shirazi等通过对水泥和粉煤灰混合进行实验并且判定加固效果,确定出二者的最佳配合比[2];Bell在石灰和水泥中分别添加PFA试剂,探究了加固效果[3];Kamon等研究了使用熟石灰和三氧化二铁的工业废渣对土壤进行加固时,加入一定量的含铝煤泥可以提高固化土的强度[4]。Zalihe通过实验得出了粉煤灰能增大或膨胀土壤的强度,减少其塑性[5]。Sivapullaiah等得出了在粉煤灰中加入硅粉可以,提高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结论[6]。Miller GA研制出ISS土壤稳定剂(Ionic Soil Stabilizer),通过化学反应使得离子进行交换进而减少了土壤中的空气和水,所以,土壤不会因为水分和空气的体积变化而膨胀或收缩[7]。

20世纪80年代土壤固化技术引进国内以来,国内学者对土壤固化相关技术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汪稔[8]等通过对石灰桩加固机理进行了详的分析,认为生石灰和粉煤灰搅拌并且夯实成桩后,生石灰吸收水分体积变大、释放热量同时产生Ca(OH)2,再与含有较高SiO2、Fe2O3、Al2O3成分的粉煤灰发生水化反应,将会产生强度、水硬性、水稳定性等性能良好的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和水化铁酸钙,提高了桩体强度。黄殿瑛研究水泥土添加硅粉后的相关变化,发现硅粉的火山灰效应与微粒充填效应[9],此技术使得水泥硬化,水化向更好方向发展,提高了固化土的强度。

2 高分子有机类化合物及生物酶固化研究进展

随着土壤固化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得到了推广与应用。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帕尔玛技术[10],它是一种高效生物土壤稳定材料。近几年来,南非的CON-AID系列、Pansai系列、美国的Magic系列等高分子化合物获得了良好发展。Magic系列产品是一种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并且易溶于水,稀释比例为1∶1000。Pansai系列产品针对不同的土质规定了不同的稀释比,面对不同的土壤选择不同的试剂浓度,可以直接将试剂喷洒于土壤表面来进行固化。以上两种固化剂也有缺点,它们的水稳定性不够高,使用时可能造成加固土壤的强度分布不均匀[11-12]。

国内在有机类固化剂的相关研究中,与国外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国内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刘瑾等通过高分子聚合反应将丙烯酸等乙烯基单体合成了一种水溶性高分子土壤固化剂[13],但是没有明确指出该固化剂的固化机理。王银梅等采用兰州大学开发的高分子类固化剂SH对黄土进行了试验研究,SH固化后黄土的韧性和抗水性能好[14]。邹斌将其他高分子材料加入到脲醛树脂中,脲醛树脂的浆液具有高强度和抗水性,将其掺入土体后提高了固化土的强度[15]。彭波在粉质粘土中加入一种以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为主的液体固化剂并且进行了固化研究[16],并阐述了双电层理论固化土强度的形成过程,并且试验证明石灰固化土的效果不如该固化剂固化土。

在新型复合类土壤固化剂方面的研究,东南大学的黄晓明等以石灰、水泥、矿渣等一种或几种互配物作为主固化剂,选用胺基磺酸盐、碳酸钠、马来酸、硫酸铝钾、氟化钠、胡马酸、氢氧化钠和三乙醇胺等作为助固化剂,配制了一种TR型土壤固化剂[17],通过试验证明路用性能良好。李迎春采用复合固化剂,分别对粘土和粉土进行了对比试验,发现粉土和粘土存在着活性物质被激发的现象,产生了CSH凝胶[18]。

3 土壤固化剂改性土料的性能研究进展

土壤固化剂改性土料作为基层填料时,除了保证路基整体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之外,土料自身还应具有合适的力学性能,以保证设计年限内路基功能的正常使用。肖寒冰等设计了普通硅酸盐水泥、硅灰、熟石灰三元混料方案,实验表明,其提高了固化土7 d无侧限抗压强度[19]。关喜才等利用EWEC土壤固化剂进行固化土壤的研究,通过对深层软土地基的实验,结果表明软土变硬且该地基强度和水稳性均有显著提高[20]。Himes[21]等利用季铵盐等改良材料来处理此膨胀砂岩,结果表明基本消除了膨胀砂岩遇水膨胀的特点,并且遇水之后渗透系数基本不会改变。中国矿业大学马占国[22]和淄博矿业集团亓爱国等通过对某矿区松散煤矸石进行系统的压实特性试验研究,测定了煤矸石的侧压曲线、压实曲线,探究了颗粒度对压实特性的影响,总结了泊松比、轴向应变、弹性模量、横向应变等变形模量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压实过程中的变形机理。张书立使用中路系列固化剂对沈阳地区广泛分布的粉土和风积砂进行固化实验研究,获得了较为全面的固化土路用性能相关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沈阳地区的混合土,添加了ZL-3固化剂之后,土壤力学性能得到提高,达到了二级公路道路底基层或基层的技术标准[23],对于缺乏筑路材料的施工地区,大大减少了运输距离,大幅降低了工程费用。

4 固化剂技术优势与存在问题

土壤固化技术优势明显,无论在技术性还是经济性都具有很的可行性,随着固化技术的发展,它在现代道路工程当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同时,土壤固化剂作为一种新型土壤加固材料与传统的加固材料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体压缩效果较好。固化剂(尤其是液体固化剂)施工时很方便,它与土壤接触较均匀,反应较充分。

(2)固化剂与石料相比用量很少并且可以在施工工地制作,在减少运输和节约施工时间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

(3)固化剂的固结速度快,固化土强度高,同时固化土的抗干缩、抗渗性和抗冻性都好于传统的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稳定土。

5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确认土壤固化剂可以定向地改变原土料的力学性能,使土料更适合路基工程。但通过整理分析,也可以发现对于这些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目前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土体的土壤固化剂较少,不同种类的固化剂对不同类型的土体的加固效果差异也很大,固化剂的不普遍性导致了它不能规模化生产,严重制约了它的应用与发展。所以,需要加强对土壤固化的相关研究,使得土壤固化技术更好地应用于道路建设。

参考文献

[1] 放春强.高性能土壤固化剂及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

[2] Shirazi H. Field and 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the Use of Lime Fly Ash to Replace Soil Cement as a Base Course[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1999,1652(1):270-275.

[3] Bell F G.An assessment of cement-PFA and lime-PFA used to stabilize clay-size materials[J].Bulletin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y-Bulletin de l'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 Géologie de l'Ingénieur,1994,49(1):25-32.

[4] Kamon M,Gu H,Masahiro I. Improvement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errum Lime Stabilized Soil with the Addition of Aluminum Sludge[J].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Materials Science Japan,2001,50(3):47-53.

[5] Zalihe N,Nalbantoglu Z,Gucbilmez E. Improvement of calcareous expansive soils in semi-arid environments[J].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01,47(4):453-463.

[6] Sivapullaiah P V,Prashanth J P,Sridharan A,et al.Technical Note Reactive silica and strength of fly ashes[J].Geotechnic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1998,16(3):239-250.

[7] Miller G,Zaman M.Field and 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Cement Kiln Dust as a Soil Stabilizer[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00,1714(1):25-32.

[8] 汪稔,陈善雄.用石灰桩加固软弱地基[J].岩土力学,1994(3):19-25.

[9] 黄殿瑛.硅粉对水泥土性能影响的研究[D].长沙:中南工业大学,1994.

[10] 汪建国.帕尔玛在道路基层中的试验与应用[J].湖南交通科技,1999(4):6-8.

[11] 柯结伟,庞有师,陈志勇.土壤固化剂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现状[J].华东公路,2007(5):48-52.

[12] 沈飞,曹净,曹慧.土壤固化剂的发展现状及其前景展望[J].矿产勘查,2008,11(12):62-66.

[13] 刘瑾,张峰君,陈晓明,等.新型水溶性高分子土体固化剂的性能及机理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1,19 (4):62-65.

[14] 王银梅,韩文峰,谌文武.新型高分子固化材料与水泥加固黄土力学性能对比研究[J].岩土力学,2004,25(11):1761-1765.

[15] 邹斌,沈如.改性脲醛树脂加固基床土质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36(1):33-36.

[16] 彭波,李文瑛,戴经梁.液体固化剂加固土的研究[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1,21(1):15-18.

[17] 黄晓明,张书生.TR型土壤固化剂路用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2,19(3):23-27.

[18] 李迎春,钱春香,刘松玉,等.粉土固化稳定机理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4,26(2):268-271.

[19] 肖寒冰,欧忠文,刘晋铭,等.基于混料设计的快硬土壤固化材料配方优化[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5(2):60-65.

[20] 关喜才,王德安.EWEC土壤固化剂在深层搅拌桩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30(4):65-67.

[21] Himes R E.Method for clay stabilization with quaternary amines:US,US5097904 A[P].1992.

地基加固技术论文第7篇

【论文摘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的重要保证。文章结合固原市的基础环境、实际条件以及以往在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固原市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一步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是新一轮部级强制性并涉及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

固原市因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艰苦、教育基础设施差,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非常薄弱,加之固原市财政困难,培训经费缺乏,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还处于初始试点阶段。笔者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主要依据,自制了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固原市四县一区60所中小学的部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82份,回收率为97%,其中有效问卷546份,有效率为94%。利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1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有一部分接受过教育技术培训。并且,他们主要参加的是由当地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这与教师期望的培训地点是不一致的。大部分教师是希望在本校、或本乡(镇)接受培训,即培训的地点要求便利、方便。这很符合固原市中小学教育的实情一教师授课任务繁重、经费紧张。接受过培训的教师所掌握的教育技术知识各有不同,需要继续提高的重点也不一样,对于今后教育技术培训重点内容的选择情况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有66.1%的教师选择多媒体技术,54.8%的教师选择计算机网络技术,54.2%的教师选择教学设计,52.4%的教师选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1.8%的教师选择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利用方面的知识,48%的教师选择教育理论。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对于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需求以多媒体技术为最多,其次则是网络技术,而教育理论比较靠后,这和在前面的知识与技能的调查结果相吻合,广大教师对教育技术是什么认识不清楚,把教育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培训所带来的实际效果也并不乐观。对于培训内容,只有9.7%的教师能全部掌握,有58.1%的教师大部分能掌握,23.1%的教师少部分能掌握,还有9.2%的教师几乎什么都没有掌握。当问到“培训内容对教学工作有无帮助”时,有35.9%的教师认为培训的内容对教学帮助很大,30.4%的认为帮助一般,30.4%的认为帮助不大,还有3.3%的教师认为没有帮助。

2培训存在的问题

2.1培训目标定位不明确

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首先要有一个明确合理的定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实施对于这些问题有所阐述,但是,标准只是对整体情况所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和规定,具体到不同地区、不同人员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j。就固原市已经开展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来看,在内容方面,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和简单的课件制作培训,而对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化作用等培训甚少,过于重视技术本身,忽略能力的培养,背离了培训的真正目的。培训的目的在于教师能把教育技术作为促进更高级学习的工具,用技术工具来收集、分析、解释、交流各种传达信息的数据资料,是为了在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目标定位不明确会影响教师培训效果。

2.2培训方法运用不够恰当

目前,固原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大多采用团体推进、整体划一的运作范式。这既不能满足个性学习的需求,又难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而在培训过程中,部分授课教师缺乏教学激情,不能“言传身教”。讲授教育技术却不使用教育技术,所采用的内容传递方法也不“对症下药”,使技术和理论脱节。忽略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的导向,培训模式单一,忽略教师已有的知识体系。教授理论的教师缺乏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联系与分析,教授技术的教师只局限于一般的基本操作,缺乏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应用案例的示范教学。受训教师要么听到的是高高在上、毫无可操作性的空泛理论,要么进行的是与其教学工作实际脱节、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般操作内容。教无所优、教无所长,学无所补、学无所获,使得教育技术培训只能流于形式。

2.3教师自学能力不足

由于教师平日里要忙于正常的教学工作,加上观念的陈旧,对于新教材的理念,新教材的渗入课堂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由于受自身水平影响,教师学习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上述所提到的课堂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教学软件的应用和课件的制作有很大的困难。加上繁重的工作量,根本没时间去钻研新的教育技术培训,更不用说自觉学习与钻研了,故此也造成了教师教育培训的阻力。

3解决对策

加强对固原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结合以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培训过程中应做好以下措施。

3.1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

由于固原市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远远落后于县城,所具备的软硬件条件也各不相同,再加上固原市基层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较低,甚至还有部分教师从未听说过教育技术。因此,在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时,起点就要与部级、省级的培训有所区别,应在国家统一的培训大纲、培训教材的基础上,从固原市各县已具备的软、硬件环境出发,选择适合当地中小学教师需求的培训内容,使培训内容和本市的实际相适应。同时,加强本市已有的媒体技术培训,让现有的媒体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在调查中当问到“您已经接受过的培训”时,有30%的教师接受的是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并且培训的内容简单、次数少,这与教育技术标准的要求相差很大,使得广大教师没有机会获得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成为阻碍本市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今后教师的培训中,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开展以建构主义心理学原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学习,使教师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并自觉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在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应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机制,明确教育技术在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还要加强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的培训,能够让广大教师从系统论、信息论的角度分析教育技术应用对课堂教学的实际作用,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精心筛选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技术手段。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把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关键,所以在培训时选取成功的案例加以普及,让教师的课堂教学由模仿向创新过渡。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观念、学生观念、技术观念发生根本的变化,只有观念变了,意识和方法也能改变,否则方法只是方法而已。

3.2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状况。走出教材展开培训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的传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那么教师完全可以自己完成。培训给教师提供的应该是仅依靠他们自己阅读不能获得的经验。通过培训,教师应能了解这种理念和技术在真正教育环境中应怎样被运用,帮助教师理清理论与技术、知识与运用的关系。 3.3依据教师实际,分层次进行培训。教育技术的培训是骨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要与教师自身所从事的教学实际相结合,使教育技术为教学服务。由于固原市各个县的经济和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必须充分考虑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在教育技术培训时应分层进行。

第一,根据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层培训。对教育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培训的内容就可以不一样。对有一定基础的专业教师,应重点培训他们对最新、最前沿知识的吸收,应采用研讨、观摩等形式,让教师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而对没有基础的教师,应从基础知识开始,让他们也能够掌握一定的技能,能够进行必要的多媒体教学。

第二,应考虑教师的层次,以骨干带骨干,层层推进。应先培训那些教学骨干,让他们首先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形成现代的教育观念,使其发挥先导作用,带动其所在学校、所教学科人员进行大胆尝试,使教育教学改革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具体的做法:①派教研员参加自治区或国家一级培训,回来后组织各乡镇学校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参加二级培训,参加二级培训的教师回校后组织三级校本培训,培训中心对三级校本培训进行检查、评估和回访,确保培训的有效性;②邀请骨干教师与教研员合作进行培训,在培训别人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才干,促进骨干教师快速成长;③聘请城区骨干校长对新任校长进行上岗培训,使新任校长在学校制度建设、教学管理、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有明晰的思路,以很快地适应角色要求;④实行帮带制。各级骨干教师在教学中都有承担帮助其他教师的责任,在教育技术培训应用中,实行“以一带五”的传递方式,较好地解决技术和应用问题。要求每一名骨干教师都要进行“一带一”的帮教活动,与其他教师共同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第三,应注意学校之间的差别。有些学校教学设备先进、计算机数量也比较多,对他们应要求大多数教师参加培训,并且可以根据其学校特点,给予一定的实验课题,让他们开发研究;而那些在计算机、教学设备较少、较陈旧的学校,则应从基本的技能培训开始,让他们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司以了,。

3.4加强培训管理

教师的培训应有连贯性和持续性。固原市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现代教育技术长期培训计划,建立系统的培训内容体系,规范培训机构,并对培训工作进行有效监测。合理运用政策,为培养、培训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提供政策依据,保证教师培训工作能顺利实施,并引导它步人正确轨道,促进教育技术的健康发展。具体的做法:①要建立各级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划分各自的职责;②要组织和管理好参加培训的教师,满足培训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聘请相关的专家和学者,结合实际制定科学详尽的培训计划,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培训工作;③要严格进行考核检查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教师的培训也应有发展性,在总结已经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以及评价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和完善培训管理。

3.5提供基本的资金保障

首先,阻碍固原市教育技术普及、发展的瓶颈是资金的不足。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固原市,财政本来就很紧张,特别是现阶段把重心放在“两基”教育,教师培训应有资金得不到保障。应拿出一些教师培训的奖励资金,对优秀教师实施奖励,以提高他们培训的积极性。目前,固原市按照“以项目争项目,以项目引项目,以项目促项目”的思路,积极开展教师培训。依托教育部李嘉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和试点等项目培养培训校长和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使校长和教师更新观念,丰富思想,拓宽学校管理层面,推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

3.6重视培训评价考核

要建立培训考核机制,搞好培训考核,保障培训质量。从调查情况来看,固原市中小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只看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往往依据考试成绩来评价。这在“考试”制度下看似是合理的,但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却只有其害而无其利。学校应建立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应以过程取向的评价为主,强调把教师应用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部情况纳入评价的范围,包括课前教学设计、实施以及课后练习等环节。强调评价者与具体评价情况的交互作用,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论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合,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

总之,应该从实际出发,科学决策,统筹规划,切实做好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做到教师培训与硬件配备同步走,使更多的教育技术教师能高质量地开好教育技术课,让更多的其他学科教师能高水平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各科教学服务。

地基加固技术论文第8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粘钢加固;环氧粘结剂

【 abstract 】 this paper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of several problems on briefly analysed.

【 keywords 】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Stick the steel reinforcement; Epoxy adhesive

中图分类号:U4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在我国已有很多工程实践,其中有不少成功之作,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因此,许多工程技术人员都在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的原则、材料、计算方法、各种加固技术等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与总结,并制定了《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力求使我国的结构加固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仅就几个与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有关的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一、重视结构加固前的鉴定工作

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应在结构鉴定的基础上进行。在加固前必须弄清造成结构问题的原因、结构的损伤程度和加固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采用加固方法,避免加而不固、加而有害、超标准加固、重复加固和遗漏加固事项等一系列问题,应真正做到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结构加固前的鉴定工作应该请在此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进行,一般来说,应遵循下列步骤:

1、收集资料。详细审核设计图纸,掌握结构传力途径,掌握施工情况、使用情况、地质情况、沉降情况等一系列资料。

2、现场踏勘。观察房屋结构及周围情况,注意结构异常部位(裂缝、钢筋锈蚀、构件变形、混凝土剥落等),充分了解构件的实际损伤情况和承受荷载的实际情况,并注意周围环境对结构的影响。

3、现场测试。通过一系列方法对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缺陷、材质、碳化、钢筋锈蚀、构件变形、裂缝等情况进行现场测试,为结构鉴定提供可靠的定量数据。

4、结构鉴定。根据检测结果按现有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结构强度与刚度验算,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最后作出鉴定。

二、进一步开展加固设计计算理论方面的研究

目前,结构加固设计计算较为混乱,大多数设计人员沿用普通结构设计的概念进行加固设计,而忽视了结构加固的特点。加固结构与普通结构有着本质的差异。首先,加固结构属二次受力结构,新旧两部分存在应变滞后和应力超前问题,新旧部分的潜力一般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轴心受压柱加固后的承载力并不是原有构件承载力和新增部分承载力的简单叠加。新增的钢筋和混凝土应力应变因滞后于原构件应力应变,当处于极限状态时,新增混凝土可能还达不到强度设计值。又如,加固结构属组合结构,目前由于加固结构模拟试验手段未能解决,对其整体工作和共同受力的实际情况,至今还不很清楚。所有这些都需要从理论及试验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三、进一步开展构件外部粘钢加固技术的研究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技术有许多种 ,在《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中,已经将各加固技术的设计计算要点、适用范围、构造要求和施工注意事项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加大截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等都是一些传统的加固技术,而构件外部粘钢加固法则是近年来在国内才发展起来的现代技术,这种加固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加固后构件自重增加甚微,不会发生柱、基础等构件的连锁加固。

(2)构件截面变化较少,不会改变原结构原形。

(3)加固技术施工简单,周期短,施工时几乎不影响正常生产。

(4)能够保证被加固构件和粘结钢板共同工作。

(5)能够封闭粘结范围内的裂缝, 约束混凝土变形,有效地提高被加固构件的承载力、刚度与抗裂性,能方便的解决梁式构件抗剪强度不足问题。

粘钢加固技术在国内发展很快,目前国内已有几个胶种用于外部粘钢加固,并已建立许多粘钢加固技术专业加固工程部。目前,这项技术的科研工作仍落后于实践,在规范中还没有定量的给出粘结剂应达到的性能指标,而只是推荐应用胶种。此外,比较系统的粘钢加固技术试验报告还不多见,结构胶的老化、耐久性、耐高温性、外露钢板的防侵蚀、防

锈、防振动等问题都有待解决。因此,构件外部粘钢加固技术还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四、新旧混凝土结合与共同工作问题

在加大截面加固法中,如何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牢固、共同工作是一个重要问题。新旧混凝土界面的处理工艺对粘结强度影响很大。用剔凿法处理的界面,新旧混凝土粘结强度一般都较低,这是因为处理后的界面粗糙度不合适或界面由于剔凿而受到微损伤的原因,如用高压水处理界面,则能得到较高的新旧混凝土结合强度。另一方面,采用环氧类粘结剂也能大大提高新旧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目前我国已有许多专门的界面剂和能使环氧在潮湿和有水环境下具有较高粘结强度的固化剂,这些粘结剂都能使新旧混凝土取得较高的粘结强度,但成本比较贵。

五、加强与加固有关的标准制定和基础研究

为适应结构加固工作的需要,国家已制定和颁布了几项国家标准,但在加固设计与施工中,还需要一些规范及大量工作要做。可以说此领域的底子还很薄,还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当前研究的重点应该是:结构可靠性鉴定的基础理论与实用方法;结构耐久性问题及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结构设计计算理论;现场检测技术;现代加固技术。

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