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用电安全论文

用电安全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7 18:03:13

用电安全论文

用电安全论文第1篇

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由于导线的颜色不统一,误将火线接入电器设备外壳而导致机壳带电,酿成触电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将用电标志识别错误,导致触电伤亡的事故也时有发生等。因此我们应掌握安全用电标志,成为安全用电的义务宣传员,做安全用电的榜样。

其次,我国常用的供电方式为三根相线、一根中线,即三相四线制,俗称三火一零,在使用中能发生触电的种类主要有:单相触电,当操作人员或工具触及三相供电中的一根相线和中线时,就会承受相电压的冲击(一般为220V),而发生触电事故;两相触电,当操作人员或工具触及三相供电中的两根相线,就会承受线电压的冲击(一般为380V),而发生触电事故。就触电发生的形式而言,直接触电和两相触电的较少,而因设备、工具漏电,和人员站在地面上,而发生间接的单相触电者居多,这也告诉了我们安全用电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做才能够安全用电呢?

二、安全用电的识别标志

要做到安全用电,首先必须要做到对安全用电的标志有一个很清晰的了解。安全用电标志分为颜色标志、图形标志和灯光标志。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去附近危险的场所或不要进行危险的人为操作。

(1)颜色标志

红色:用来标志禁止、停止和消防,如信号灯、信号旗、机器上的紧急停机按纽等,都是用红色传递“禁止”的信息。

黄色:用来标志“注意安全”、“危险”之意,如“当心触电!”等。

绿色:用来标志安全无事,如“可在此工作”、“已接地”等。

蓝色:用来标志强制执行,如“必须带安全帽”等。

黑色:用来标志图像、文字符号和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等。

颜色标志除表示以上电工操作常识外,还经常用来区别电器设备特征.如电器设备的母线A相为黄色,B相为绿色,C相为红色,明敷的接地线为黑色。在二次系统中,交流电压回路用黄色,交变电流回路用绿色,信号和警告回路用白色。

(2)图形标志

“(”——“有点危险”“注意安全”标志。它常常在变压器、电气设备外相等。同时它也为雷电标志。

或——“禁止”标志。如点七位不标有红色,表示非专业人员切勿打开机盖,否则有危险。

——“注意”标志。如电视机侧后部印有,同时附言“如有冒烟、异味、异声等请立即关闭电源。”

——“接地线”标志。表示电器设备为安全起见,应在此处接地线。

除此之外,不同的电器在防火、防潮、防晒、防尘、防压等方面也有不同的要求,它们在箱体外部或机壳侧后部也均标有常识性易懂标志。

(3)灯光标志

红灯:表示“危险”或“用电器正在工作”,如电热器的红灯表示工作,警戒器的红灯表示危险,电器设备重地门前红灯表示“闲人禁地”。

黄灯:危险与正常的临界区标志,如电热器的“恒温”,警戒器的预警等。

绿灯:表示正常工作或安全用电。三、如何安全用电

掌握了安全用电的标志只是安全用电的基础,要想做到安全用电,还要在掌握用电标志的基础上,做到以下几方面(这里结合家庭安全用电进行阐述)。

(1)合理布置配电盘

配电盘上装有熔断器,在熔断器中以安装有保险丝,当通过保险丝的电流超过允许的安全数值时它就会熔断,因此不能将配电盘布置在堆放有可燃物品的上方,防止炽热的熔珠落后将物品引燃。保险线熔断电流通常为额定电流的1.5—2.0倍,对家庭中正常用电时各家用电器总功率之和不超过1100瓦的选择5安培的保险丝就可以了,当通过它的电流超过7安培时就会自动熔断达到保护的目的。如果选用的保险符合规格但又经常熔断电源线路或家用电器没有超过容量的,应及时查找原因清除隐患,切不可随意更换粗保险丝或干脆用铜、铁线代替使熔断器起不到保护作用。对单相电度表选择也要参照用电总功率,只要保证用电时通过它的总电流不超过电表自身的额定电流就可以了,另外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安装漏电保护器,当家庭中发生人员触电等事故时它可以及时动作并切断电流。

(2)正确选择电线

目前很多家庭使用的电源线路大多还是十几年前或更早建房时敷设的,与现代家庭电气化的要求不相适应。首先是电线绝缘层经过十几年使用逐渐松散老化造成轻微漏电,严重时会造成短路起火,因此要更换电线。还有用电负荷对电线的要求,用电负荷过大的情况下,使用的电线绝缘层的老化速度会加快,因此对电线的选择要考虑用电电流,然后加以确定。最后还要根据环境正确的选择导线类型,在干燥的屋子里可以采用一般绝缘导线,而在潮湿的屋子里则要采用有保护层的绝缘导线,如铝皮线、塑料护套线等,对经常移动的电气设备要采用软线等等。

(3)合理布置线路

某户居民刚装修过的住宅不久便发生了火灾,后经鉴定是在装修时民工将电线直接敷设在墙裙里,电线短路引燃了墙裙。对电线采取明敷时要防止绝缘层受损,通过可燃装饰物表面时要穿轻质阻燃套,有吊顶的房间其吊顶内的电线应采用金属管配线。对于需要穿过墙壁的电线为了防止绝缘层破损应将硬塑料管砌于墙内,两端出口伸出墙面约1厘米。

(4)正确使用家用电器

对于电视机、收录机等家用电器使用完毕后不仅要将其本身开关关闭,同时还应将电源插头拔下。这是因为有不少家用电器其电源开关设计在变压器副边,插头未断变压器内部的线圈和绝缘层便会短路或炭化而起火。另外,我国各地电网电压波动较大,在用电低谷时220伏的电源电压其值高时可达到250伏,对一些电容器被击穿耐压值不够的电器就会发生因电容器被击穿而导致烧毁的现象,为此应在线路中增设稳压装置。

(5)正确使用漏电开关

只安装漏电开关作为线路保护装置,也会存在安全隐患。用漏电开关上的扳动开关控制断电,时间久了,将会造成漏电开关由于机械部分磨损而失灵,失去漏电保护作用;小型漏电开关一般只安有漏电脱扣器和过压脱扣器,没有过流脱扣器。当发生短路故障时,由于漏电开关没有过流保护功能,将烧毁漏电开关或线路。因此漏电开关必须和断路器或闸刀开关配套使用。

总之,对于安全用电是我们每个都必须关心,并要认真对待的事情,做到丝毫不能马虎。同时,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留心观察用电标志,做到安全用电。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器的使用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近年来,家庭安装使用的电器设备越来越多,使得家庭中用电的总功率大幅度上升。要做到安全用电,首先必须要做到对安全用电的标志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我们应掌握安全用电标志,成为安全用电的义务宣传员。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识别安全用电的标志。

[关键词]安全用电识别标志家用电器

参考文献:

用电安全论文第2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依托于网络技术的“电子商务”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商务的运行环境和运作模式,迅速成为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电子商务是运用网络通讯手段所进行的商事法律行为,是基于网络特别是因特网发展起来的商事交易的新形式。它本质上仍是商务,只是在资讯媒介这一交易手段上有了创新,即以网络数据传递方式代替传统的纸介质的书面形式。因此,电子商务仍须严谨地按照传统交易规则进行。然而,基于网络带来的电子商务的特点却是:交易对象的盲目性和交易信息的虚拟性。这为网上真正开展交易带来了诸多问题,“信任与安全”问题直接构成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瓶颈”。对于电子商务中安全和信用问题的解决,IT行业侧重于提升网络运行品质,更多关注的是黑客攻击、病毒防范,提出的口号是“技术解决一切”。随着对电子商务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正如传统交易的信用环境建设尚且离不开相应的法规及制度,电子商务的信用与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包含了制度层面的建设。 由于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因此,它的交易主体、交易内容及履约方式必须符合现行法律的规定,电子合同同样必须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要求。电子商务交易的主体不仅与现实中的主体真实对应,而且所交易的货物履约支付的钱款也都是真实无虞的。 传统商务的制度建设已相当完善,公证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参与了传统商务的制度建设,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已为当事人普遍认可。国家赋予公证人一种特殊的信誉与权威,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提供给法院的各种证据中公证证据是最有效力的。所以,作为国家司法证明权在网络世界的延伸,公证服务应当而且必须在网络中展开,证明网上交易的主体身份、交易内容和监督网上的合约的履行,使电子商务能像传统交易一样在一个安全、信任的环境中正常有序地进行。 1.“网络公证”提出的信用与安全解决方案 公证有着其自身的严谨程序,依法进行相关证明活动,公证人本身是专业法律人员,被授予了国家证明权。公证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延伸到网络之中解决电子商务的安全信用问题,构建电子商务的信用平台,从制度层面解决电子商务的发展“瓶颈”。 鉴于网络的高技术性质,为了适应其特点,公证司法证明权在网上的实现,同样必须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有别于纸介质的书面证明方式,我们称之为“网络公证”(CyberNotary)。司法部网络公证课题研究组经过两年探索,提出了系统解决电子商务信任与安全的“网络公证”计划。 2.“网络公证”针对电子商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信任与安全问题,如果从交易流程的三个环节来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主体身份的问题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基于开放的网络交易环境,传统交易通常所要求的验证营业执照、法人资格等都已无法做到,网上身份与现实身份二者的联系有了间隙和分离。如何确认网络环境中电子商务一方当事人的真实身份成为电子商务开展的前提,交易对象的真实身份尚且都不敢确定,如何奢谈合约内容及判断履约能力。 交易内容的证据 基于网络中信息传递与记载数据电文的虚拟性,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经邀约、承诺达成的电子合同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在网络中实现,传统交易要求的“书面”及“签名”都已无法做到。一旦产生纠纷,各方据理力争明断是非所依赖的就是这样的“电子证据”。众所周知,电子信息非常脆弱,在传输保存的过程中也极易被截获窃取,更为重要的是究竟按照谁的电脑里记载的信息作为证据呢? (3)电子合同的支付 传统交易中的信用环境下,支付双方尚且忧心忡忡,往往还会借助公证制度中的提存服务,何况是信用更为恶劣的网络环境呢? 3.“网络公证”的解决方案 (1)以CA(公证审核的),为基础解决身份确认 ①CA,电子身份证 CA(Certificate Authority)认证作为电子身份目前在世界各国被广泛采用。国外的诸多电子商务法律都认可了以PKI技术为核心的 CA 认证制度作为网络身份的解决方案。比如联合国贸法会的《统一电子签名法规则(草案)》、新加坡《电子交易法》等等。CA 认证机构作为对电子商务当事人提供信用服务的受信赖的第三方,必须具备:独立的法律实体、具有中立性和可靠性、被交易当事人所接受、其营业目的是提供公正的交易环境等特点。 ②“网络公证”参与CA认证将对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CA 认证解决的是交易当事人之间的信用问题。由哪些实体来担任认证机构,则是每个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电子商务时所必须做出的选择。西方一些国家尚且还在探讨授予纯商业企业CA 认证资格在公正性方面的不足,而商业信用普遍低下的我国企业进入市场化竞争较晚,企业资产规模小、信用度普遍不高,况且我国一些CA 机构本身构成了电子商务合同的一方,这在纠纷处理时从法律意义上讲是有失公允的。而公证机构凭借其专职进行法律证明的地位与经验,以及为大众所接受的优势参与CA 认证业务,对于我国电子商务的普遍推广而言,具有一般企业提供的认证服务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CA 认证体系在颁发电子证书过程中除去技术环节外,最关键的是RA(Registration Authirity)审核程序——审验证书的特证主体与现实身份是否一致。只有对用户身份进行面对面的审核才能真正做到客观真实。国内目前部分CA 中心虽也发放CA 证书,但却并不审核其真实身份,使CA 证书徒具电子身份证的虚名;一般企业或其他政府部门依法都不是身份证明的合适人选。所以“网络公证”强化了CA 认证服务,其中的 RA 审核依托遍布全国的几千家公证处构成的中国公证网,由具有国家证明权的公证员完成。“网络公证”的RA审核系统也可以为目前国内已有的CA 中心提供配套服务。 网上证据(数据)备份 & nbsp; 对于电子商务过程中的证据问题,“网络公证”将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上数据备份”这项服务加以解决。“网络公证”服务克服了电子环境程序立法滞后等困难。在使网上交易主体使用了前述的CA 证书明确 身份的前提下,其交易过程中的任何证据(表现为电子数据信息)通过基于PKI公钥体系的电子签名加密后,网络公证数据备份中心都可为其保全存储,一旦发生纠纷,由公证机构出具证明文件作为证据向相关裁决机构提交。 (3)ESCROW网上提存服务 ESCROW是在网上交易支付环节中的服务。简单地说,这项服务就是指电子商务的买卖双方在有了交易意向,但由于在线交易的原因而互相缺乏信任时,可以找到一个双方都信任的第三方——网络公证,买方将交易价款先提交给第三方监管,然后进入供货过程。如果货无问题,网络公证提存中心将价款付给卖方;如货有问题则买方退货而网络公证提存中心把价款返还买方。由于网络公证易被双方依赖和具有公信力,可以免除支付方对付款的担忧,从而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总之,通过向网络主体在经过RA 审核后发放CA 电子身份证,解决了网上虚拟主体的真实身份及网上签名问题,并通过网络公证的数据备份中心为交易双方的网上电子合同提供了证据保全,最终以网上提存ESCROW为电子合同的履行提供网上支付信用服务。“网络公证”作为一个第三方法律服务平台,以其几个有机连结的在线服务系统、完整地解决了电子商务中的安全及信用问题,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构建起一座沟通双方的真实桥梁。 张晓丽

用电安全论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监督机制;管理水平;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近些年,各行业的发展也都需要电力的支持,随着企业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大,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力的安全生产会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虽然说我国对电力企业实行了垄断经营的模式,而且也非常重视电力的安全生产问题,但是电力这种危险系数极高的企业,其电力安全生产水平一定要达到国家的安全标准,就目前来看,电力安全的生产水平与我国当前的电网要求还是有一定差距存在的。对电力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当前电力企业工作的重心,我们此次主要列举了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完善的解决对策。

1.电力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安全是企业永恒而根本的主题,电力安全生产不仅与电力企业生存息息相关,而且与电力企业社会认同度和经济效益密切相连,特别是电力安全生产会直接对社会生产和公众生活带来直接作用和影响,因此全面而准确地剖析电力生产环节,确定电力安全生产隐患,是当下的关键要务。

1.1 电力安全生产意识不足

由于电力资源长期处于需求紧张的状况,这导致电力生产和管理中更多的精力被放在生产任务完成和生产目标保障之上,电力企业上至领导层面,中至管理层面,下至普通员工对电力生产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认知,导致电力安全生产存在不足,电力生产留有隐患和风险。出现因意识和认知方面的原因导致电力安全生产资金、人力投入不足,电力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不系统,出现了落后的电力生产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引发电力安全生产的隐患和问题。

1.2 电力安全生产协调不力

电力安全生产不单单是技术、管理和安全部门的专职工作,而是涉及到电力生产各环节和各单位,可以说电力安全生产涉及面非常广阔,这就给电力安全生产带来了组织上、体系上的协调难题,一些职能部门没有对安全予以正确而完整的认知,忽视电力生产的整体安全,形成了部门利益对电力安全生产目标的侵占和挤压,进而不能达到电力安全生产的体系建设目标。此外,没有对电力安全生产的监督机制,不能在更高的层面协调、管控电力生产实际,这样的一种管理模式就会使电力安全生产逐渐沦为一个大家都会说的口号,并不会真正落实到实处,也就是说电力生产的隐患被无限地扩大,造成严重电力安全事故的频率也会越来越高。

2.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和对策

生产是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取得,社会价值获得的基础,同时也是电力安全生产目标的核心出发点,因此只有通过电力安全生产的系统性建设手段,提升电力安全的作用,电力安全价值才能够得到稳定发挥,使电力企业的生产得到进一步规划,在有效防范事故和隐患的同时,以科学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起电力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新结构,做到对电力生产、电力企业发展的进一步强化。

2.1 增强电力企业全员安全意识

电力企业要从各个层面和各个主体上提升安全意识,将传统安全管理、安全理论、安全方法加以整合和再加工,将“电力生产,安全第一”的思想和意识落实在生产、管理与操作的细节和过程之中。除此之外我们的电力企业还要创建领导安全责任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主要是让电力企业的领导层们都能够真切地意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并结合电力安全生产的实际问题将主要的领导干部任命为电力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明确电力企业领导层的安全生产职责和需要履行的任务。这也是建立电力企业重视电力安全生产的意识基础。在管理者层面,电力企业要加强对安全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安全培训,展开电力安全生产的目标讨论,制定电力安全生产的应急预案,实现对电力安全生产隐患的快速识别、及时跟踪和有效化解,将电力安全生产的缝隙控制在最低的水平。在员工层面上,电力企业要加强安全人员的培训和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积极地组织我们的电力企业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开展经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办一些电力安全生产竞赛及相关活动。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电力安全生产的企业共识和意识,将电力安全生产内化于电力员工的头脑和认知当中。

2.2提升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管理是电力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在安全科学和电力基础理论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思想,先进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方法正在不断地创新和涌现。电力企业应该对各种安全管理方法和观念进行全面实践,以电力行业特点、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生存发展作为前提,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创新,不断地提升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质量,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尤其是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要进行及时有效地创新,电力企业的领导层更要给予高度地重视,以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建设作为电力安全生产的保障基础,电力企业发展的目的就是在提升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同时,有制度性、体系性地来确保电力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2.3 建立电力安全生产的监督机制

监督体系是企业内部以专业部门和专职机构对企业生产和活动进行监控和监管的职能体系。新时期电力安全生产中也离不开监督单位、监督机制、监督体系对电力安全目标的维护和监管。当前企业要加强对电力安全生产的全面监督,利用监督体系的组织功能来对电力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开展对电力安全生产隐患的检测及排查,进一步落实电力安全生产责任,保证电力安全生产能够稳步进行,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要加强对电力安全生产的各个细节上的监督和管理。创建一个系统性的全面性的监督管理机制,这样就能够更早更及时地发现电力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防止电力安全生产隐患的出现,以监督的特殊方式和手段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的目标。

电力安全生产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与电力企业、电力员工、电力产业息息相关的重要工作,必须结合电力生产的需求、实际和变化实施最为严苛而标准的电力安全生产,要把握系统安全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提升企业对电力安全生产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断完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电力安全生产制度,并以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发展作为最终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基准,将电力安全生产的相关方法和措施真正地落实到具体的操作、管理、监督和实施层面,已达到电力安全生产的终极目标。

结语

电力是一个国家生产经营活动最主要的辅助工具,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离不开电力,人们的生产生活更离不开电力。电力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长期处于垄断发展的状态中,有效避免了电力企业与其他工业企业的竞争,这也给电力企业充足的发展空间,但是这样的一种做法有好处也有坏处,电力企业由于没有了竞争,自身的创新力度也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下逐渐被消磨殆尽,自身的安全问题也逐渐被忽视掉了,而且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还缺乏相应的危机意识,这对于我们电力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现阶段我们要在发展电力企业的同时还要进一步稳固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紧抓安全生产问题才是电力企业当前最需要去做的工作,安全第一,经营第二,只有安全问题解决了,电力企业才能够急需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欣,高海军,付涛.浅谈工程技术人员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综合管理[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

[2]郭新.浅谈选矿厂的安全生产管理[A].安全责任重在落实――第四届吉林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C].2011.

[3]孙兆柏,袁宏伟.耐火材料行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探讨[A].2011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

[4]刘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5]俞廷标,冯祥军.掌握事物规律搞好安全生产[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十一辑)[C].2010.

[6]李宏魁,王辉.建设安全文化完善安全生产管理[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7]方晓.电力安全生产形势差距和对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

[8]陈玉基.新形势下的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改革深化、国际接轨、缺电局面)[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三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6.

用电安全论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本质安全;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框架体系

一、面向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背景分析

“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的优化提升、电力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及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等都对根本上、整体上保障电力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新业务、新模式、新技术快速发展也使得电力施工规模与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因此,一旦发生电力施工安全事故,必将导致一系列重大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蓟县公司开展本质安全管理框架体系探索与研究,通过深入挖掘本质安全体系框架核心要素,最终实现“责任落实、制度执行、队伍建设、电网设备、专业管理、隐患治理、风险管控、应急处置、监督考核、安全文化”等十项本质安全核心要素的统一。[1]电力施工企业是电力各项工程项目的实施主体[2],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施工范围大分散程度高造成的总体把控调度及现场控制难度大;二是从环境角度看,电力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聚集度高,多项目交叉施工,露天及高空作业较多,属高危作业;三是从人的角度来看,电力施工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从以上角度分析,结合蓟县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现状,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全面管理机制,安全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及监督措施需进一步完善,进一步适应“十三五”期间智能电网的建设背景,同时制度和管理架构及监督措施需要进一步创新。二是需要进一步开拓思路,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迫切需要新思路、新理念的注入。三是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管理不到位,急需建立“主动安全观”。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建立一套面向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管理框架体系,使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得到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促进安全管理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从根本上控制各类施工作业安全风险,真正实现本质安全工作的全要素统一。

二、国内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的研究现状

本质安全理论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和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密切相连的,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事先预防的过程,是在安全观方面上取得的一大进步。在研究方法上,国外主要多采用系统优化及控制论等方法,在系统可靠性理论上有诸多研究成果,总体更偏重技术因素;在总体思路上从单一的安全评价转向从设计解决方案的角度来设法提高项目的总体系统安全性。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本质安全理论发展水平较高,其本质安全管理更多地突出了对“安全文化”的研究,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目前,关于本质安全的研究已在我国安全生产领域得到大范围的扩展——电力、煤矿、交通、核电等对安全生产系统具有极高要求的高危行业,已把本质安全作为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是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稳定的重要基础,稳定可靠的电力生产是电力施工企业追求的目标。因此探索先进的、适用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显得尤为必要,研究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小危险的本质安全理论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三、面向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研究

(一)本质安全概念

狭义的概念指的是通过技术、设计手段使生产设备和生产系统的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人员误操作或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事故。广义的角度来说就是指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的人、物、环境、文化系统等各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类危害因素,始终处在受控状态,从而逐步地趋近恒久型、本质型的安全目标。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措施(包括教育、设计、优化环境等)从源头上堵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利用科学技术手段使人们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实现安全无危害化,即使出现人为失误或环境恶化也能有效阻止事故发生,使人的安全健康状态得到有效保障[3]。

(二)本质安全的三个阶段

交互性安全管理理论认为,实现本质安全需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分析如下:第一阶段:本质安全的基本阶段,即基本安全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基本达到技术、人员及设备可靠,可视为本质安全实现的基础。这个阶段的主要研究重点偏重于技术方面,即如何采用更可靠的设备和技术,消除故障。第二阶段:本质安全的规范阶段,即实现了规范化的安全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做到了规章制度规范化、操作施工规范化,管理规范化,建立一套系统规范化的框架系统安全流程模式。这个阶段主要规范了人在工作生产中的安全行为,通过落实规章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第三阶段:本质安全的文化阶段,即实现了文化安全的阶段,其主要特征为达到了人的安全理念、生产系统、管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的高度和谐,高度发展的安全文化如同一只看不见的巨手在引导着个体,组织系统迈向本质安全。在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已到达了本质安全阶段时,管理者意识到只有用安全文化去影响与激励每一位员工,建立一种“安全本能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构建一个预防安全事故的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可以说本质安全的文化安全阶段是电力施工企业构建安全框架体系的最终目标。

(三)本质安全框架体系原理

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的各成分要素通过相互交互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结构模式,限于本质安全机理进化的限制,其复杂性围绕本质安全三个阶段不断交互、演变,在整体自由度中随着人、物、环境和文化等四要素的认知及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经过提升的本质安全将在本质安全体系结构中逐步达到四要素的稳定,增强各要素之间的信息传输率,以满足随时间移动下安全理论的实现方式。单从技术角度来说,技术管理的手段从本质安全概念设计上进行安全事故的预案设计、事故控制、事后分析。另外对于管理层面如何通过规范制度的约束以达到技术流程的创新则取决于第二阶段本质安全与第一阶段交互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认知水平的变化,从本质安全结构的宏观及微观入手,将本质安全系统内各交互要素即物质要素(物、环境)和社会要素(人、文化)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系统自身多重双向的有机交互形成非线性的和谐关系。本质安全基于系统的和谐性,对于系统内部各要素内外交互形成微观层面与宏观要素的统一,即人、物、环境、文化和企业本质安全具体措施实施方法论的相互引导。[4]根据以上对本质安全框架内部要素和理论的分析,对系统内部交互及和谐关系进行组织并形成安全管理框架(如图1所示)。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研究落实到电力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阶段演变、阶段设计、要素分级三个主要部分,三要素通过内部交互机制使框架体系达到最大的和谐性,即功能和结构达到最优化。在要素分级上分为一二级要素,其中一级要素涵盖了本质安全基本要素即人、物、文化和环境四方面,电力企业本质安全核心要素作为二级要素,主要包括人的要素之二级要素,即责任落实、制度执行、专业管理、风险管控、监督考核;物的要素之二级要素电网设备;环境要素之二级要素隐患治理、应急处置;文化要素及二级要素队伍建设、安全文化。二级要素目标的完成需要通过框架体系的三个阶段即安全基础、安全规范和安全文化逐步提升安全本质要求,形成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的风险防控体系。本质安全框架交互机制是从根源上消除或减少危险,而不是通过附加的安全防护措施来控制危险。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的十项核心要素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在人、物、环境、文化四项核心之下紧密联系、相互配合的[5],是一个通过复杂的交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对于自交互系统,可以通过优化阶段设计实现闭环管控,达到进一步的基础交互、规范交互和文化交互,如通过概念设计和危险识别完成基本本质安全阶段,以达到将目标系统的风险消除和减少危险的初步目标。通过阶段优化提升,逐步总结适合于安全系统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以建设本质安全管理方案,通过进一步优化机构与职责达到安全意识和能力的共同提升。最后通过具体措施的实现将安全意识融入本质安全绩效测量之中,通过事故、事件、调查与纠正不断实现本质安全绩效的提升,并逐步通过安全交流来巩固阶段成果,以达成构建一个内部要素互相耦合促进,内外交互和谐的本质安全框架体系。

(四)各阶段演变内容分析

第一阶段的本质安全包括人物环境的基本要素交互,如技术、设备及具体的工作场所,主要从客观角度从电力企业施工物质层面进行分析,包括电网施工现场设备、材料、施工类型、作业现场把控等方面急需通过技术改进和规范落实进行优化。第二阶段的本质安全主要对人与其他要素的交互行为进行分析,包括人与物、环境、文化的复杂交互关系,体现在电力施工中作为施工主体的职责分工、管理制度、监督体系进行问题分析和改进,面是否能对人物环境进行职责界面和风险流程的规划,能否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系统的应用与综合,并以此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的能力。本文从本质安全要素出发,通过抽象化电力施工各项安全生产要素,明确本质安全框架体系的演变阶段,设计电力企业本质安全体系框架。该框架从一级要素即人、物、环境、文化要素的特点延伸至二级要素,即电力企业施工安全十要素,提出基于交互的本质安全演变三阶段,并通过从设计到落实各阶段的具体步骤,形成本质安全的良性循环。该研究对如何落实电力施工企业的本质安全体系并改进、完善安全管理举措带来了进一步思考,旨在最终形成一套不断完善其自适应能力的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方法,为形成智慧、安全的“十三五”期间电力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提供有力参考。

作者:郭建涛 杨东 单位: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蓟县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黄志刚.探析城市建设规划中的电力规划[J].科技创新与应用——电力科技,2012(11).

[2]吴宗之,任彦斌.本质安全理论的若干问题研究[M].第三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481-492.

[3]吴宗之.基于本质安全的工业事故风险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7,9(5):46~49.

用电安全论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档案;档案保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我国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经过20年发展逐渐稳定、成熟,为了全面了解几十年以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领域的研究情况,笔者对1994-2013年间发表在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上的有关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期对我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现状有一宏观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考。

一、数据来源

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是探索数字信息的完整,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和法规体系的学科,其目的是保持数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长期可读性。某学科(或专业、或专题)的核心期刊,是指该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载论文较多(信息量较大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的,并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对于整个期刊出版业来说,核心期刊具有示范作用。研究核心期刊对于发展科学事业、推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1994-2013年间发表在中国知网中文核心期刊,按核心期刊表分类的中文核心期刊涉及到档案事业类的有9种核心期刊,即《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兰台世界》、《山西档案》、《档案管理》、《中国档案》、《北京档案》、《档案与建设》、《浙江档案》;以及涉及到非档案事业类的其他10种核心期刊,即《档案》、《湖北档案》、《计算机工程与设计》、《农机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水利水电技术》、《思想战线》、《四川档案》、《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市场》上的有关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借助电子查询,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以主题为检索方式,以“电子档案”、“保护”、“修复”为主要检索词,精确匹配,统计了1994-2013年中国知网的19种核心刊物上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是本文分析的依据。近二十年来,中国知网19种核心期刊共发表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学术论文108篇。

二、统计分析

1.研究发展历程分析

1994-2013年20年期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的逐年统计结果表明,年度论文数有较大的波动,见图1。波动曲线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表明了这一阶段我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1]。

第一阶段:从1994到1996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酝酿和产生,是学科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除《湖北档案》外,其它核心期刊尚未涉及电子档案保护或者电子档案修复相关研究,包括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在内的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队伍也很小,因此,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为数不多。

第二阶段:从1997年至2002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在经过90年代中的低谷期后,步入了平稳发展阶段。图1表明,自1997年始,相关核心期刊刊载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论文持续增多,在这一阶段,年均3.5篇。这表明,1997年后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已明显超过90年代中的研究力度,呈现出一种平稳的发展态势。

第三阶段:从2003年初到2013年底,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在第二阶段的研究水平的基础上发展。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并在2012年形成了一个高峰。图1的曲线表明,从2003年到2013年底,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一直持续稳定地增长,在近几年达到了顶峰。统计表明,从2003年到2013年,年均7.8篇,比前一阶段年均增加论文4.3篇,是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繁荣时期,近几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达到了高潮。

2.核心作者分析

从本文统计的108篇论文的作者组成来看,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逐渐形成了一支由大学教师、档案局档案保护工作者、研究所档案科研人员等组成的研究力量。几十年以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之所以硕果累累,与他们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在这个不断壮大的研究队伍中,以辽宁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学术骨干是这个队伍的核心,组成了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核心作者群。统计表明,核心作者人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论文数为2.7篇,最高达6篇。

3.来源期刊分析

由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知:

第一,在20种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中,总体看来,只有《北京档案》和《档案学通讯》两种期刊20年中刊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论文数量基本稳定,没有出现“0”发文现象。这表明,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尚未趋于常态化、理性化,也从侧面反映出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队伍的不稳定性。

第二,《兰台世界》、《档案学通讯》、《档案管理》与《档案学研究》4种期刊刊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数量居多,这些期刊学术研究性和理论性较强,对电子档案保护技术较为关注。

第三,从年度论文数量分布来看,《档案与建设》、《兰台世界》、《农机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山西档案》、《浙江档案》、《中国档案》自1998年以后发表数量逐渐增加,可能与这些期刊对电子档案保护类论文的重视不无关系。

第四,《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水利水电技术》、《思想战线》、《四川档案》、《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市场》8种期刊近二十年在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发文量上均稳中有减。分析其原因,由于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探索,传统的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而数字环境下电子文件的保护研究工作对于保护技术学者来说还是个巨大挑战,处于潜心研究阶段,因此公开数量暂时略有减少[2]。

4.论文内容分析

依据搜索到的1994-2013年期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所包含内容范围,及现有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科结构,我们把108篇论文分为九大类,按年度进行相关统计。

从研究内容来看,在1994-2013年期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展,不仅涉及到前人的研究、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相关内容,而且还更多关注了档案保护技术发展、电子文件的安全、长期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保护的比较、数字化技术保护等问题。但是,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的研究在不同时期所体现出的侧重点有所差别,例如在2009-2013年,虽然论文发文总量有所增多,但是在电子档案长期存储方面,发文数量却减少,这体现出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也从侧面折射出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是一门与社会实践相伴互动的学科[3]。

从研究类别来看,电子文件保护的综述、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电子文件的安全和档案保护技术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是1994-2013年期间关注较多的内容。例如,电子文件保护的综述方面36篇,占到总1994-2013年期间总发文量的近33.3%,档案保护技术发展方面19篇,占1994-2013年期间总发文量的17.6%。

从研究热点看,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电子文件的安全成为近年来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热点。之所以成为热点,是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使用和保存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也成为档案保护技术的重要对象,但鉴于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不足和法律地位尚待明确,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保护必然成为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和电子文件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

三、总结与思考

尽管我国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发展的头二十年内硕果累累,但是仔细分析却也仍然存在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说对国外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理论和技术的吸收不多、与国际电子档案保护界接轨缓慢、重复性研究成果较多、科学研究成果真正应用于实践的较少、专业分工程度不高、电子档案保护理论研究基础薄弱、研究深度不够等等。这是不可忽视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可以说,这些问题解决的程度直接关系到21世纪今后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方向和发展的水平。在上述论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未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发展的几个方向,旨在分享、交流,共同促进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向前发展。

第一,深化现有研究。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是一个深化、持续的过程。在未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应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不断深化和拓展研究领域。如在电子档案制成材料耐久性上方面不断创新、研制更加有利于延长电子档案寿命的材料,针对材料性质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管理研究方面,更加突出非技术因素的作用。

第二,数字档案及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备份中心建设。档案数字化及数字档案的网络化应用已经成为网络时代服务的新模式,也是保护珍贵档案原件的根本措施,包括数字信息档案内容的真实可靠性保护、数字信息档案长期可存取性保护和数字信息档案载体保护三个方面。

在未来,数字化技术与存储解决方案及数字信息档案长期安全保存策略研究应从实用性、操作性角度出发,注重探索数字信息档案的长期安全保存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如以档案数字化实际业务管理系统为原型,研究档案的数字化方法与技术,提出较为通用的档案的数字化加工解决方案。

第三,电子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一方面提高了档案工作的效率,扩大了档案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存储介质的不稳定、技术过时、黑客入侵、电脑病毒破坏等都使得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未来,应注重分析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并研究建立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如针对电子文件移交的安全应用需求,应用可信网络、数字版权保护、版式文件、全程加密、打印控制和电子印章与数字水印等技术,解决电子文件利用中的惟一性、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防扩散和防复制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周耀林.对1949~2000年我国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J].档案学研究,2002,04:33-37+43-44.

[2]张艳欣.2000―2009年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统计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0,06:48-51.

用电安全论文第6篇

关键词:电力安全管理;电力企业;责任意识;安全素养;监管;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电力企业的安全是企业生产和企业经营的第一要务,即便是再优秀的企业,如果出现生产、管理过程的安全事故,就会马上危及企业的实际生存和长期发展。同理即便再优秀的电力员工,如果在工作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安全事故和本不应该出现的风险,不仅会危害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还会让我们的工作热源产生情绪上的巨大变动,会使其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降低了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价值,也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综合效益,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对电力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分析,尽量寻求出电力安全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如果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问题就更好了。

1.电力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

1.1 企业对电力安全管理监管不足

很多电力企业没有对安全管理以全面的监督和有效地监管,导致电力设施得不到维护,电力安全工作得不到强化,电力设备在运行中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和破坏加剧,进而出现电力安全管理结构、体系、实质上的问题,在电力安全上出现事故频发,烈度增加,难于控制等局面,严重影响了电力稳定和电力发展。

1.2 企业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很多电力企业职工在工作的时候忽视了现场防护措施的作用,自我保护能力相对比较缺乏,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违章违法的现象,职工也经常会遇到很多的责任事故,如果我们的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在日常的检验维修以及施工作业中没有及时地履行相关的组织措施,对操作的过程也是能简化就简化,甚至为了节省操作时间而违反电力企业设备的操作规定,那么造成安全事故的频率就会越来越高。

1.3 基层管理工作存在缺陷

目前很多的电力企业在管理上相对比较轻视,从近几年的电力企业事故来看,多数都是进行着分散式的小型的作业时发生的,所以说在管理电力企业安全的时候,绝对不能居安思危,出现了事故之后才知道要抓紧安全管理。还有的时候对整个工作情况并不是很了解,没有办法抓,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这类小事情碍于情面不去抓,监督检查管理都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对出现事故的个人处理不严,这样的一种管理手段很难遏制事故的再次发生。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也是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需要及时处理的问题。

1.4 违章现象频发

违章是目前安全生产工作中时常会发生的认为是以为常的违章行为,比如说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了一起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的情况下,就开始工作。如一些人身死亡事故,就是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变台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

2.提高电力企业安全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措施和对策

电力企业进行安全建设和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首要目标是预防相关问题的产生,防治安全问题的扩大。根据上文的分析,研究将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水平放在如下几个环节上。

2.1 加强电力企业对安全管理的监管

监督是电力企业重要的管理安全的内部工作,是对电力安全管理进行制度和体系监管,实现电力安全、电力管理系统化的重要保障。电力企业应该以生产、组织和管理的形式和体系为出发点,建立监管安全的系统,建立监管电力安全管理的平台,完善监管电力安全管理的制度,制定出监管电力安全管理的细则,有效落实监管电力安全管理的责任,进而提升监管实际电力安全管理的能力。监管电力安全管理工作要有相应的奖惩体系,通过制度实施树立监管的正确引导方法,使电力安全管理向人员明确企业价值和激励的方向,确保监管电力安全管理有效性和效率性。

2.2 加强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管理

安全设备是确保电力安全的基础性设备,作为电力企业要从两个层面上实现安全设备的全面管理。第一个层面,要做好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内部管理,一是,要消除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事故危险和隐患,特别对于临近或超出电力使用年限的安全设备,技术性能不能满足实际安全功能的设备更要及时更换,以便将危险消除在初期,有效预防电力企业安全设备隐患转化为安全事故。二是,要做好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巡检,及时而全面地跟踪和掌握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到对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全面分析,有效消除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不安全因素。第二个层面,要做好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外部环境控制,一是,要消除犯罪分子、意外状况对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破坏,严厉打击破坏和盗窃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行为,减少人为因素的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影响。二是,要做好自然灾害条件下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保护,建立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应急预案和事故抢修方案,使企业对大风、强降水、强降温等自然灾害有预警和应对机制,力保电力企业安全设备的稳定运行。

2.3 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安全素养

电力企业应该将安全素养问题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要为员工安全素养的发展提供路径和可能,同时设立经济激励机制。具体的措施有:电力企业管理层要对安全素养高度重视。电力企业还要定期进行安全素养的培训和讲座,进行安全事故的分析和研讨,以实践教育和反思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企业员工安全的需求水平,将安全素养转化为员工成长的一大要素,通过不断实践实现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的各层级目标和任务。

2.4 提升电力企业全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电力企业要组织员工对安全工作进行大范围地讨论,以实际电力企业事故对员工进行教育,同时建立管理电力企业安全的责任体系,一方面让员工看到电力企业安全事故的危害,另一方面让员工建立安全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思想,养成电力企业全员自觉遵守电力安全的规章制度,自觉尊重电力安全的约束规范,服从治理,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将电力安全内化为行为习惯和认知方式,正确执行电力企业的各项安全措施,一旦发现事故或者有其他不安全因素出现,就要及时向电力企业的领导及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报告,除此之外还要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一些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为用户提供可靠、安全高效可持续的供电服务,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有效地支持电力企业安全目标的实现。

结语

产业发展和创新艰难,维持产业的安全更是难上加难,作为支柱性的电力产业在当前遇到了维持行业稳定发展,促进行业创新变革的双重任务,这就更加凸显出电力安全的重要价值。要以电力安全的问题薄弱点和管理盲区的检查和研讨入手,对电力安全管理进行两个维度的思考,一方面要加强电力安全管理的有效监督,另一方面要进行电力安全管理的变革,有效改变电力安全管理,创立新电力安全管理样式,实现电力安全管理跨越发展,使电力企业和产业得到安全管理升级和强化的最大收益。

参考文献

[1]苏黎.对电力安全专家个人知识转化为团队资本的探讨[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

[2]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电力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征求意见稿)》[A].电站信息[C].2009.

[3]李春雨,郑灿涛,宋黎明.论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电力安全对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

[4]苏黎.对电力安全专家个人知识转化为团队资本的探讨[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

[5]林则夫,李建平,纪建悦.提升学术会议质量的若干建议[A].信息时代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协第四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

[6]吴佳蕾.国内英汉在线词典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

[7]蔡彦明,刘凤枝,王跃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之探讨[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用电安全论文第7篇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广泛宣传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紧紧围绕电力行业2009年“安全生产年”工作任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一步宣传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推广电力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和经验,积极推进电力安全文化建设,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文化保证。

二、活动主题

关爱生命、安全发展。

进一步落实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电力监管机构的监督、指导和协调作用。紧紧围绕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年”总体部署,扎实开展电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加强电力安全知识和电力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典型事迹的宣传,为电力安全生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创建安全生产良好法制环境,建立电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杜绝重大以上电力事故发生,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创造安全、和谐的电力供应环境。

三、活动时间

2009年6月。6月14日(周日)为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重点宣传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宣传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年”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宣传电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电力安全知识和安全生产的先进典型等。6月份的第三个星期(14日至20日)为电力应急演练周,结合电力生产工作实际,组织开展电力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提高电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月”活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力度,把“安全生产月”活动作为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年”重要内容抓紧抓好,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扎实开展各项活动,精心组织,务求实效,促进“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2、组织开展好宣传咨询日活动。电监会各派出机构和电力企业要与地方政府的有关安排和要求相协调,突出“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主题,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形式组织开展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基层文化阵地,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年”活动创造的先进经验,促使“安全发展”科学理念深入人心。

3、组织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教育活动。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安全文化建设情况,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扎扎实实地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安全生产教育活动。要组织好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和“我为安全进一言”等活动,保证“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人人参与安全生产工作。

用电安全论文第8篇

【关键词】电器产品 电源插头 防触电检测

随着电器产品的普及,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电源插头在拔下时伴有电人的情况,严重影响到用户人身安全。通过研究得知,主要在于电源内部的电容存有余电,在插头拔下的瞬间电容会释放电能,如果操作不慎,手指触碰到插头就有可能会被电击。之所以会出现电击,主要是电流流经人体而出现的,只要几毫安的电流就会给人体造成电击伤害。

1 电源插头放电线路的分析

电网能够影响电器正常工作,电器电源的开关脉冲也会影响电网,为防止电网与电器的互相干扰,很多电器产品的电源开关都实现了在交流电压中增加电源滤波器,且与滤波电容器形成并联。在电器正常工作时,能量将分别存在于电容器以及线圈中,在电源插头拔下时,这些被存储在电容器和线圈中的能量也会在一定时间内完全消失,这样就能有效确保用户人身安全。所以,应选取合适的跨线电容和电阻,切忌过大或过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在拔插头时出现触电危险。

2 国家相关标准对电源插头防触电的安全设计规定

2.1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指标

对于信息技术设备电容器放电安全指标,我国已经对其作出了明确规定:信息技术设备在设计时要确保电网电源不存在超负荷电容器情况,减少电击危险的发生。只有在电网电源标准电压在59V以上时才能进行电击试验。如果在信息技术设备中存有电容器,且在与电网电源相连接的电路上,电容器放电时间并未超出相关规定,这样的设备也是合乎规定的。

2.2 电器产品安全指标

国家对电器产品的电源插头安全指标做了如下规定:那些要用于与电网电源相连的插头,在设计时应保证在插头拔下时,如果手指不慎接触到插销时,不会因电容器中还存有电荷出现电击危险。同时,在插头拔下两秒以后,要求插脚不再存有电流。

3 电源插头放电回路的设计分析

要分析电源插头的放电回路,最先进行的应是分析与计算放电时间,一般情况下,电容器的放电时间用T来表示,放电时间与放电容量形成反比例,也就是说,随着放电时间的延长,放电容量就会减少。通常情况下,在拔掉电源插头的两秒以后,电源插头上的电压将从正常的220V逐渐转变为安全电压,甚至比安全电压更低,电容器的放电方式所组成的时间常数也会小于一秒。这样的设计将完全负荷国家相关规定。

4 电源插头放电测试检测方式方法的分析

4.1 测试电器产品的剩余电压值

为完成这项实验,需要选用多种类型的探头阻抗,分别为10欧姆、66.7欧姆以及100欧姆。在实验中,不管是哪种探头阻抗,在插头拔出时样品上的峰值电压均设定为310V,当时间为一秒时,被测样品的电压值理论值均为117V,时间为两秒时,其电压理论值为44V,但在实验以后,测得10欧姆的探头阻抗在一秒时的电压值为95V,两秒以后为29V,66.7欧姆的探头阻抗在一秒时的电压值为112V,两秒时则为41V,100欧姆的探头阻抗在一秒时的电压值为117V,两秒时为44V。通过这次实验得知,10欧姆的探头阻抗示波器,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较大,其安全性难以保证。而100欧姆的探头阻抗示波器,理论值与实测值相差最小,安全性较为可靠。

4.2 导致实际电压实测值与理论值出现偏差的原因

在实际实验中之所以会出现电压实测值与理论值不一致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其放电电阻并不单纯的是产品本身在放电,真正的放电回路在本身放电的同时也将与并联示波器探头阻抗。为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将融合示波器探头阻抗因素计算放电回路,并找出偏差的因素。

在这次实验中依然选用10欧姆、66.7欧姆和100欧姆的示波器,在拔出插头时其峰值电压设定为310V,在一秒时,被测电器的电压值理论上均为117V,两秒时,被测电器的理论电压值为44V,而实际上,在插头拔下的一秒后10欧姆示波器理论值为96V,实测值为95V,66.7欧姆示波器的理论值为113V,实测值则为112V,100欧姆示波器理论值为118V,实测值为117V;两秒后的10欧姆理论值为30V,实测值为29V,66.7欧姆示波器理论值为41.1V,实测值为41.4V,而100欧姆示波器的理论值为45V,实测值为44V。

通过以上数据证明在将示波器探头阻抗融入到其中以后,电器产品的理论值与实测值所存在的误差就明显缩小,这项实验也就证明了参与实验的电器在实际放电时,不仅有产品本身的放电,还有示波器探头阻抗的放电,示波器阻抗也会影响检测结果。

4.3 转变测试方式,注重高精度测量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中因示波器探头阻抗的不同而出现的测量偏差,保证测试结果,应当转变测试方式,将带有定时切换作用的定时器应用其中,在标准式示波器探头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再连接到相应的设备中进行回路测试。在这项实验中所使用示波器探头阻抗、峰值电压、理论值与之前实验中所使用的均不发生变化,只是在定时器被应用以后,其实测值发生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定时器的应用使得检测结果不再受示波器探头的影响,缩小了实测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差距,即便使用了不同阻抗的示波器探头,定时器被应用以后也不会影响检测结果,这样一来就有利于电器生产商和实验研究者做出正确的评价,保证用户安全用电。

5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电器产品电源插头安全事故频发,使得插头电源检测成为现阶段重点研究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分析电源插头放电线路入手,结合国家相关指标,提出了一系列检测影响电源插座安全性的方式方法,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对所提出的办法进行了研究,极大的提升了电器产品在设计、生产中的可靠性,更有效减少了触电事故的发生,将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提高了用户用电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何伟洪.家用电热水器安全使用风险评估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罗静,曹卫东,刘峰.部分电子电器产品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原因分析[J].家电科技,2012,07: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