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6 15:57:57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第1篇

题目:网络境遇下大学生身心素质与个性心理对策研究

摘要:大学作为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给大学生的生活、恋爱、学习以及择业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多重压力,在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现实问题和人生挫折,如果大学生缺乏自我调控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周遍人群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关怀,进而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出现各种不测的问题和严重后果。如今,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心理问题介入对象的重灾群体,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开展情感教育拓展训练,打造大学生强健的身心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日渐成为现实高等教育的一个主题。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情感教育

微时代以来,特别是微信的开通,学生有了更多的网络阅读的机会,而不再局限于在学校接受知识的传授,同时在课堂上也会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领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因为教师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使者,更是传授学生社会道德的先行者,特别是现今的网络社会,诸多教育方法和手段都是面向主体学生,并且是按照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既定需求对学生进行群体教育,以便最大限度保证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兼顾个别学生身心发展,调和个体的差异和满足情感需求,现阶段,在我国在高等教育中,依然还是以对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为着力点,而对大学生能否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否适应社会和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方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另外,旧有的体制造成的评价标准往往体现在考试分数及其能力的高低上,就是说所有的学习理念都服务于文化知识的提升,这种狭隘的教育目标势必会对学生形成较为枯燥的教育氛围,或者说将会不可避免地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忽视必然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网络高速公路的开通,负面的公共舆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较大,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特别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加剧造成大学生的独立竞争意识也随之增强,个体自我调节能力的不足使大学生追求的人生目标趋于功利性,变得更为实际,对社会主流大众文化和人文氛围表现出相对淡漠的态度,所有这些消极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其日后走向。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2015年公布的关于大学生心理调查数据表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约占17.37%,有某种单一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占44.9%,并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持续上升,大学时期是人生最为美好阶段,大学时光总是给人带来无比的留恋和无尽的人生回忆,大学期间的个性心理也日间趋于成熟,与此同时,也是大学生心理上情感较为丰富,情绪多变化,人格相对不够稳定的时期。

对调查结果做横向质性分析,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情绪化严重,遇事易兴奋,易暴怒,大学校园里可以经常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放松大学生的焦躁情绪,如果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便会使大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大学生从不成熟向成熟阶段的过渡,青春期极易产生兴奋冲动,遇事缺乏周全的思考,常常会有情绪失控行为。二是习惯性抑郁。大学阶段通常会感到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而使得自身心理压力超负荷,比如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等常常会使他们感受到外界压力而在学生内心产生抑郁的不良情绪,甚至会出现厌恶、痛苦、自卑,郁郁寡欢,觉得生活苦闷。三是嫉妒心强。高中阶段的佼佼者,自进入大学以后,遇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才俊们之后,自己的失宠状态使自己陷于孤立,可能产生嫉妒的情绪,若不及时调整心态,会使大学生的人格变得尖酸刻薄。四是易焦虑。焦虑想必是每个大学生经常会有的情绪体验,如考前对自己信心不足,对考试结果过于担忧,生活中无法适当与人正确沟通,与同学相处产生误解和摩擦等都会使得他们产生心理焦虑,身处群英聚集的大学校园里,如果过于轻视自己的能力和作用,偏颇心态得不到有效的干预,同样会使他们产生心理问题或者社会问题。五是冷漠孤独。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对大学的期望值过高,会使得大学生感到落空,进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态,日间变得冷漠,得过且过,感情淡薄,外加大学生普遍都是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和亲朋,对外界环境的陌生感,对家庭和父母的深深依恋,也同样会使他们感到孤寂,这些心理问题必须通过适当的心理拓展训练才能有效地解决。

目前,美国高校在大学生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干预教育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有一挡节目叫《生存者》,于2000年被《时代》周刊评为最受欢迎电视节目,节目通过其巧妙的构思、独特的情节设计以及高超的拍摄手法,值得我们好好品读借鉴,而对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拓展训练来说,实为一部好教材,对我国各校正在开展的入学新生军训加入拓展训练项目的编排设计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或告别虚弱,而且精神层面的健康也同样重要,所以健康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状况良好和道德评价体系健康。因此,改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紧迫任务。

特别是对大一新生而言,经历了十几年寒窗苦读和紧张的高考,其社会适应能力显然会比其他高年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逊色一些,好的一面是进入大学之后便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期待,都试图去努力地做大胆尝试,较为自信地解决实际问题,再加入学心理教育的介入,都会使新生在新环境下尽快适应新环境,充满自信地迎接人生新的阶段,然而,有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偏差一些,原因就是能够进入高校学习的大学生大多都是高考分数较为理想的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相对比较强,但是,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和成长经历往往也不尽相同,同时又普遍都是从小就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长大,特立独行的个性比较强,规范自己独立生活的自律性较差,在与同学相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倾向,没有社会责任感和缺乏担当精神,自我约束上表现不佳,没有危机意识,对未来的人生走向缺少规划而且选择不够明确,在遇到困难时随即表现出的就是不知所措,有时会选择逃避现实。心理咨询网络平台的开通,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路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依赖心理健康资源,网络信息的内容涉及面广,丰富和拓展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通过网络可以使各个心理健康教育主体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空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新多媒体技术,采用多样的信息呈现手段,使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心理变化情景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网络世界是个虚拟社会,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去网上冲浪,可以使有心理疾病者通过网络平台毫无顾忌地倾诉,以达到心灵沟通和心理平衡,同时,网络社会又在某种程度上说存在着真实性,在虚拟空间里的人们反而更容易倾情流露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说,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洞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剖析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需要从多维度思考,比如家庭教育是否缺失、学校教育是否健全、社会因素以及大学生自身性格成因等因素做综合分析,家庭作为社会细胞往往承担着最基本的教化功能,家庭教育对学生个体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家庭环境是个敏感而又重要的因素,如父母的知识和阅历、家庭经济收入以及住房面积等都会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健全,家庭的和谐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完整培育,诸多家庭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生活在这个特定环境中的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外的研究数据表明,在信息高速公路未开通之前,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尊重了孩子的主体行为选择,并且鼓励和积极地去引导其思想的正确表达,并且耐心地听其倾诉,而且求同又忍异,以此方式为媒介将会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打开一扇开放的沟通桥梁,着往往使孩子们在追求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有效地抑制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促进他们向健康化轨道发展。相反,如果父母教养方式是以娇纵子女的手段去溺爱,这往往和子女的沟通经常告别使用处罚和拒绝等手段去无条件满足,这只会给子女在社会适应能力磨练上产生的负面影响。此外,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容易受到网络负面信息的思想侵蚀,而且较少得到家长的关注,大多家长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注重孩子文化知识的提升上,这更容易导致孩子身心发展陷入不健全境地,扰乱了他们正常的社会化历练并且直接影响其日后的人生走向,笔者在韩国留学读博期间,以自己在国外的亲身经历对中韩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做了横向比较分析,韩国学生在高中阶段在课余时间外出打工的经历基本都有,而国内的孩子上大学之前的勤工俭学经历基本很少,甚至说是没有。

参考文献

[1]夏和国。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第2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理想精神;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中指出:“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它也是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的精神宝库。本文侧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精神对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借鉴意义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还是低俗;是充实还是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保持乐观进取的健康心态,不断完善自我、建功立业、奉献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在这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可资借鉴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自强不息的民族,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凝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精神。它的核心是强调坚持真理、心系天下苍生的理想追求,把坚持真理、济世泽民作为不懈追求的人生目标,并由此生发出“三不朽”的人生价值观。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强调:“士志于道”,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1]以求“道”,追求真理,作为毕生的追求。更可贵的是,这种“道”,真理,主要是治国安民的道路、方法,它与造福天下苍生的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正如孟子所说:“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2]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抨击昏君暴政,同情民生疾苦,执着追求美政理想。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始终忧国忧民,追求仁政理想。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蛮荒,仍追求“辅时及物”、“利安元元”的政治理想。这些志士仁人追求的理想与国家安危、人民哀乐息息相关,故能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终保持以济世为民为己任,不计得失,不怕挫折,荣辱不惊的健康开朗心态。

这种坚持真理、心系天下苍生的理想追求生发出中国古代志士仁人“三不朽”的人生价值观,《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说:“大(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屈原以“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理想追求和以身殉国的爱国精神德被千秋,所以李白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江上吟》),每到政治黑暗、内忧外患的时期,人们都从屈原坚持真理、爱国忧民的精神中吸取力量。曹操的《步出夏门行》其四云:“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人已意识到人与万物生命的短暂,而以丰富人生内涵、积极建功立业来超越生命短暂的局限,从而达到生命的永恒和功业的不朽。曹操的《短歌行》更是典型的例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人面对着酒宴歌舞,产生了人生像朝露一样短暂的感慨,更为年华的虚度而焦虑苦闷。反复咏叹渴望广招贤才、早日实现扫平战乱、救民水火大业的愿望。诗的结尾说:“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以虚怀若谷、广招贤才的周公自比,表达自己思贤若渴、共建统一大业的急切心情。曹操可谓是“立功”不朽的典型。司马迁身受宫刑,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成为中国学术文化的渊薮。杜甫身遭“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穷愁潦倒,仍然忧国忧民,关注惨烈的现实,用如椽的诗笔描绘出战乱的惨象、国家的危难和人民的哀乐,表达民众渴望和平幸福生活的心声,他的诗被当时和后世尊称为“诗史”,他也为历代作家树立了一个崇高的精神标杆。司马迁和杜甫可谓是“立言”不朽的典型。

从以上志士仁人追求崇高理想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是人生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它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即使面对生活的贫困、人生的坎坷、为正义而献身的考验,也会襟怀坦荡、从容不迫、百折不挠、视死如归。如孔子为传播“仁义”之道,周游列国,屡次碰壁而矢志不渝。颜回因求“道”而甘贫,“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曲肱而枕之,回也不改其乐”。[3]文天祥被捕后,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视死如归,吟唱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贯长虹的人格宣言。崇高的理想信念使他们始终保持健康向上、自强不息的心态。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成才、择业、交友等方面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心理上也会产生矛盾和苦闷,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借鉴中国古代志士仁人的优秀文化精神,像他们一样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克服困难和应对挑战的坚定意志。二是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人,追求个人理想的实践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个人理想的形成要有社会理想作指导。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求和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另一方面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又依靠千百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中国的志士仁人始终把个人理想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为挽救国家和社会的危亡、推进社会进步奉献自己的一切。

参考文献:

[1]陈佩雄主编.四书五经[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18.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第3篇

关键词:人文素质 世界观 思政课教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受到极大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大部分人将精神的需求与充实抛于脑后,物质生活的好坏成为评判人之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很多大学生关心的是毕业后如何找个好工作以安身立命。大部分同学往往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忽视了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已有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的缺失,这一现象值得教育者深思。人文素质的缺失导致了当前大学生群体价值标准、道德判断的迷失,直接后果表现在自我发展、追求创新能力的弱化,以及道德感、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缺乏,对大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极为不利。[1]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独立精神、自由意志、责任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既懂得正确对待社会和他人,又懂得正确对待自己。随着时展,社会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正确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气质修养、现代的观念意识、高雅的情趣情操、健康心理的高校毕业生。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体现我国无产阶级意志和利益要求的、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它要求文化和教育也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方向,为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因此,我国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而且必须体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方向和基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承担着向大学生灌输和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引导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对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定向作用,能够保证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包含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要求是课程性质所决定的,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了对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与根本价值目标。培育人文素质的过程,也是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劳动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关系不断丰富、综合素质不断完善的过程,教育和劳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劳动者。正如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包含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要求是课程性质所决定的,它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关注人、培养人和发展人既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它的归宿。德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方式和路径,它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根本原则、方向和基本的价值取向。因此说,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最高标准和归宿。

随着学生人文知识的丰富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作用也随之深化,由原来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的素质系统开始逐渐影响大学生的行为与活动。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能够影响其行为的目的、方向、范围、种类,对其行为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还具有情感陶冶和审美教育的作用。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统率其它社会科学理论教育。它使大学生在信仰、理想、情趣等方面受到有益熏陶的同时,还能加强其文学、艺术修炼,提高其审美品味。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使青年学生懂得真、善、美的真谛,净化和美化其心灵、言语和形象,从而提高其审美能力。 [2]

在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知识、马列主义的精妙哲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尚道德、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情操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品质、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严密逻辑等,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既能塑造大学生的灵魂,又能陶治大学生的情操,一举两得。

新的形势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注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功能的基础上,需相应地突出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即坚持人文关怀的理念,在理论观点中渗入人文要素,依托人文知识,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良性互动,满足国家、社会和大学生个人的双重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教师过于注重政治知识的传授和政治能力的储备,忽视了大学生多样的精神需求。在知识递增、信息多元的语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拓展人文知识,应该不断探索教育方法改革,正确处理人文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如运用比较鉴别的教学方法, 对知识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形成科学的结论。这样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通过大量的人文知识综合对比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既可以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对历史规律、发展脉络的把握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一种以长远的目光看问题的、科学的历史观、方法论,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人文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文素质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强化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深化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有着相同的教学目标和互补的教育内容,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培养理性思辨能力的同时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第4篇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新思路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重基础建设,为政治理论课提供有力支撑

院领导高度重视政治理论课建设。我院政治理论课部作为学院二级机构,主要职责是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我院政治理论课部直属学院领导,学院为政治理论课部配备了与专业院系同等教学设备,包括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等。在学科建设上,直属领导模式保证了教学资源的优先分配和教学组织的统筹规划,近年来我院还整合全校、哲学、法学、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专任教师队伍,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统一管理,形成一支有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学科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等贯穿到学生课内课外,贯穿到学习、生活、实习、就业等各环节。

2重课外实践环节,实施综合素质教育

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理论、实践教育并重。对政治理论课都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实践环节教育,引入多种教学实践机制,如:英模报告、专题讲座、文艺表演、图书阅览、校史展览、研讨会、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校训、校歌、校报、校刊、橱窗、广播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政治教育大格局,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与影响,激发他们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热爱生活、富于创造的爱国热情等,使实践课堂与理论课堂相得益彰,互为促进。

为贯彻中共中央第十六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学院还制定了“综合素质学分”管理制度制度。综合素质学分主要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纪律、心理等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的学生管理活动,是非课堂教学的实践学分。综合素质学分包含专业素质学分和德育素质学分两部分,其中德育素质发展的行为表现又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实践创新素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组织管理能力等)、人文素质(社会、人文、自然、科学通识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身心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各班级导师负责学生综合素质成绩的评定工作,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进行记录、评价,并依照考评内容和评分标准进行测评记载,正确使用“综合素质学分在线网上管理系统”,将考评结果确定后记入学生档案和电子档案。学院还开发出学生综合素质在线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家长账户,通过账户,家长们可以清楚了解到孩子在校的到课、参加活动、奖惩记录等情况,并可以通过留言、在线交流等方式参与管理。学院专门设立“德育奖学金”对于品行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截至2012年年底,学院累计发放“德育奖学金”2858550元,学生共有5899人次获奖。

3重平时教育工作,推行“倒三七”教学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后者属于教育启蒙阶段,多为应试教育,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应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他们在人生关键时期的迷茫和困惑。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仅靠课堂教育是不够的。我院高度重视平时教育工作,改变过去考核以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的传统做法,推行“倒三七”制度,即平时成绩占70%,考试成绩占30%,这种大胆的创新机制要求教师、辅导员一起参与,“润物细无声”似的教学、管理,着重培养、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解决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困惑、问题。“倒三七”机制的推行,也使学生有了一点小小的压力,自觉抵制各种不文明现象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争做文明模范和道德标兵。“倒三七”机制在我院的实践取得明显效果。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将学分制与素质教育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但素质教育学分制改革,拄拄将素质教育体系转变成可由指标量化的条目和细则,要求学生获得相关学分,体现了教育领域的功利化特征。本文分析了高校素质教育功利化的原因,建议从动机、素质教育本质、制度、校园文化、教育者素质等五个方面入手,解决高校素质教育功利化问题。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一、高校素质教育的现状

    学术界通常将人的综合素质分为非智力素质、智力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三大方面,也有人认为素质主要指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三个方面。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

    早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就开始倡导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并将之视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1998年,教育部在北京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又在一些普通高校设立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近年来,无论教育管理部门,还是社会舆论,都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我国高校素质教育正蓬勃发展。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素质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目标,引进灵活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很多高校实行了素质教育学分制,将素质教育体系转变成可由指标量化的条目和细则,要求学生获得相关学分,从而将素质教育推到了可供操作的阶段。通过素质教育学分化,可以实现素质教育评价与学校整体评价的有机兼容,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使素质教育成为学校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学分制与素质教育结合,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但校方为了增强素质教育的操作性、提高就业率,倾向于可量化的教育方式和内容,这种改革对于被高考指挥棒驱使了多年大学生而言,客观上扭转“素质教育无用’,的意识。

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增强了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了解市场对知识的需要,从而自觉调整知识结构;但也进一步诱使学生轻视基础、淡化理论,只重实用性知识,忽视基础科学与人文科学,轻视情感智力、社会适应力、承受挫折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淡化了学生对个人修养以及自身综合素质的追求,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二、高校素质教育功利化的表现

    功利在《辞源》中解释一是功名利欲—一《庄子·天地》说: 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二是功效利益—功利主义以人的行为的实际效果作为道德价值的基础和最高标准。教育领域的功利主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教育的实际功用作为原则来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在素质教育学分制的框架下,功利化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方案中,素质教育课程功能定位的功利化倾向    高等教育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侧重。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强调理工科的教育,用最快的速度培养一大批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现在国内的许多高校尤其是以理工为主的大学,为了推行素质教育,都设立了素质教育的课程,这是对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中形成的过分专门化的教育模式的一种反拨,客观上有着紧迫性和合理性。但在设置素质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矫枉过正的现象。人文素质的提高不是设几门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聘几个人文素质教育的老师就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无形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片面地强调每个学生一定要修多少学分的素质教育课,素质教育就有可能成为另一种应试教育。

    (二)学分制素质教育体系内容设置的功利化倾向

    当前各高校出台的学分制素质教育体系基本包含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具体内容和细则的设置则以可操作性、实效性为根本原则,以便于校方量化评估。这样一来,各项指标权重的差别,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做出较为功利的选择;另一方面,指标体系往往将利于就业的素质技能教育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这也是校方出于就业率考量的功利化行为。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三)学生对素质教育内容的选择存在功利化倾向,以获取素质教育学分为参与素质课程或项目的目标。

    社会实践只扎堆已鼎鼎大名的地方、只做容易出名的事情、做一点事就要最大化的媒体炒作;课外活动只参加素质学分予以认定的项目;只参加校方认定、有“加分” 的社团组织;只读名列“素质教育读书目录”的书;只选利于求职、易于通过的人文选修课……这种唯效果论,有投机嫌疑的态度,在大学生中并非罕见。

    (四)素质教育评价方式和结果的功利化倾向

    大学生素质评价的测评结果往往是各高校衡量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状况的唯一指标,是学生评先评优、评定奖学金以及对学生进行鉴定和毕业生就业推荐的最主要依据。这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对素质教育学分的重视程度超过素质教育本身。

 以上数据结论表明,大学生在接受素质教育以及选择活动项目时,有着明显的功利化倾向。尽管他们深知素质教育的重要,也渴望自身全面发展,但遇到具体情况,他们往往违背本意,做出功利化的选择。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师生双方、社会环境以及现行的素质教育体制、素质教育内容设置、素质教育评价机制都是引发功利化倾向的原因:

    (一) 学生方面,当前大学生的实际理论知识、文化修养、认识能力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框架下,没有得到真正的开发。当他们独立地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时,难以辩证地加以认识和分析,而他们的成人化意识、自我成熟感等又使得他们不愿意接受成人的帮助,于是这种身心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使得他们容易被局部的、表面的、眼前的现象迷惑,滋生追求实惠、急功近利的短期学习行为,表现为: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1.理想信念淡漠,道德修养有待提高;部分学生价值趋向功利化,协作意识低,缺乏奉献精神,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少数学生中有所蔓延。2.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优。如:感情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等。3.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百的就是为了求职、找好工作,无论人党、学习还是与人交往都围绕就业展开,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部分同学理想脱离现实,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他们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热衷于考证、考级。4.人际交往中存在失信现象:学习中弄虚作假,为过关、拿高分不择手段;为了找工作任意提高学习成绩,伪造荣誉奖励;随意违约,个别同学谎报成绩欺骗家长等。

    (二)教师方面,社会评价机制使教师更易受到名利诱惑: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滋长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导致了部分教师理想淡化、信念动摇、道德失范,表现出消极心态和实用主义价值观。2.责任心不强、敬业精神较差,缺乏创新精神,以自己的科研、职称或其它事情为重。

    (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极其深刻的社会变革。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各种阶级思潮、价值标准渗透进来,导致了部分师生更加注重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实用化。

    (四)高校规模化发展造成的影响:一方面,教学资源的紧张促使学校强调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人学分数的降低造成学生整体素质下滑。

    (五)高校承受的就业压力使高校在制度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往往一切以就业为出发点。

四、对策

    (一)从动机着手,满足学生成就感,克服功利化对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动机是一种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心理学将动机分成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大类,内部动机是因好奇心、求知欲、自尊心、责任感、学习兴趣和成功感等内部因素所引发的动机,而外部动机追求的目标是学习活动之外的目标,通常是由权威、领导或群体提供的分数、奖金、奖励等外部引诱而产生的。因此,减少功利性对素质教育的影响,关键从动机人手,引导学生重视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激发学生求知欲,尊重其自尊心,提高责任感,使其学习兴趣,成就感得到满足。冈在目前大学生学习功利化倾向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加强理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看到社会发展的远景以及自己的前途,不为眼前的得失而丧失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和追求。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二)回归大学教育本质,构建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培养方案。蔡元培认为“大学,并不是贩卖证书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未(上接第135 页)来”;“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人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唯有如此,素质教育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才不至于走向功利化。

    (三)健全制度,素质教育呼唤教学管理的创新。在素质教育的管理制度中应减少功利性太强的激励机制,不要误导或引导学生。面对功利,应理性地对待与适度地超脱,承认功利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十分有效的动力因素,但不能过度追求,以道义来约束自己,以良知来评判自己。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第6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成功素质教育;作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一、我校提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素质教育

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具备成功者的素质,到社会上成就一番事业,做一个成功的人。塑造成功素质、培养成功的人,是大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高等教育的崇高使命。基于这样的思考,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武昌理工学院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并创造性地提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成功素质教育。

所谓成功素质教育,即以促进大学生的成功为根本目的,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通过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念体系、品格体系、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方法体系等五大体系素质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开发,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消除失败因子,促使学生学业成功与就业成功,并为其今后的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成功素质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创造。从本质上讲,成功素质教育仍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但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又有显著的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在:第一,目标指向更明确;第二,定位更准确;第三,实践性更强;第四,符合大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努力争取成功成才。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实施成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教学目标和任务不是专门培养学生的某项技能和专业知识,而是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进行培养和引导。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信仰,对共产主义基本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充分信任的教育;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的教育,培育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法制观,培养“四有”新人。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对大学生进行成功素质教育的功能,其主要作用表现如下:

(一)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成功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给予方向性的影响,使他们朝着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目标发展,亦即培养合格的、可靠的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成功素质教育中的这种导向作用,完全是由它自身的内涵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解决学生的立场、观念、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体现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倾向,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起导向作用。

塑造大学生成功素质,关键在于素质形成过程中的主体内化机制,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经过自身的“消化”,内化在心理层面之中,最终沉淀进而形成特定的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外在因素,但是它的方向性作用决定了其对学生素质的导向力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导向,是我国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紧迫需要。由于作为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大学生从小养尊处优,在其成长过程中又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诸多负面影响,相当一部分人思想政治素质缺陷显而易见。突出表现为缺乏科学的远大的理想,缺乏奉献精神、敬业精神、诚信意识、集体主义意识、道德法律意识,缺乏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心理素质脆弱等,这些境况无不令人担忧。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对他们从道德认知上和道德行为上进行引导。

(二)动力作用

在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中,科学的远大的理想是核心层次的素质和关键的素质。行为科学理论认为,发自内心的驱动力是一种最强大和最长远的动力形式,而不断提高需要层次,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则是增强这种驱动力的关键。理想一旦形成,就能成为学生的行为动机,成为实践活动的强大推动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动力作用,就是通过思想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促使他们把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其自觉追求的内在需要,并将其作为人生奋斗的精神支柱,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引导学生做到内在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统一,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有作为的地方。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的途径

实施成功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重大变革,必须对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形成的教学过程来一番彻底的改造,而如何真正做到成功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过程的融合是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的难点和关键。要实现这种融合,必须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素质,并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一)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

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功能实现的因素是综合的,其中在教学主体方面,除了有来自学生方面的因素外,更有来自任课教师素质方面的因素。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是保障教学活动成功的必要前提。因此,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是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1.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我的观念素质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观念方面,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成功素质教育教学观。要认同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把对成功素质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思想上和行动上。教师已不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使自己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应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2. 教师要苦练内功,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从职业角度而言,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是教育者。但是,教育者一定要先受教育,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不断进行自身的提升。要持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才干和能力;乐于创新,勇于开拓,在理论上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一定既要站在当论学术前沿,又要有异常活跃的理论思维,善于对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思考,这样才能以坚实丰厚的理论功底和令人叹服的逻辑分析,去说服崇尚真理的大学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焕发出强烈的理论魅力,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教学目的。

(二)积极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紧紧围绕成功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使课堂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变只注重学习知识为注重加强能力培养;变教师主宰课堂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使学生在良性学习环境中能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生动活泼地发展,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发展学生个性的主渠道。

1.教学内容要切合实际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教学滞后于社会的急剧发展、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情况,这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高的基本原因之一。因此,只有找准和学生思想实际、成才成长要求、全面素质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感悟、思考和探索的潜能,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切实改革教学内容。要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时展和国际局势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不断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其次是要努力回答在社会急剧变革进程中学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和深层次问题,既不能丢“老祖宗”,又要说实话、说新话。最后是要完善课程体系,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要求和课程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思想实际和以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主体,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

2.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实现成功素质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改进教学方法。成功素质教育观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并要落脚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是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启发不足,再加上有些教师以权威自居,尽管把教学内容设计得很好,但难以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因此要根据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教育的规律,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从学生实际出发,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要把以往单向“注入式”的教学变革为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教师要在课堂中积极大胆地尝试开发内化教学法,培养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课程,可采取课堂讨论、专题讲座、辩论、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等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3. 教学手段要先进

当代大学生崇尚创新,关注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希望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来学习知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推进网络化和多媒体教学。首先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音像兼备,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更直观、更容易接受。其次建立教学互动网站。网络正在对大学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已成为学生思想表达的新空间、学习和生活中的精神家园。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到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这块平台,迅捷、方便、全面地了解学生心理,掌握真实的学生情况与思想动态,然后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学生们所关注和讨论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及时有效地澄清学生头脑中存有的一些思想误区和排解部分学生的消极和偏激情绪。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实现网上教学互动,提高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切实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实施成功素质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赵作斌.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2] 范传鸿, 李永亮. 素质教育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功能的实现[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3).

[3] 王文新. 论高校素质教育教与学的统一[J]. 高教研究, 2006(16).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理论素养;现状;成因

作者简介:张亚男(1981-),女,黑龙冈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讲师。(辽宁 阜新 123000)张慧慧(1982-),女,辽宁锦州人,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测绘系,讲师。(辽宁 沈阳 110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课题“高校学生党员理论素养提升研究”(项目编号:GXDJ2013-B03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97-02

高校学生党员理论素养既是学生党员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一所高校综合能力的精炼表现;既需要学生党员本身的内在修养,又需要良好的校园氛围熏陶。所以,对高校学生党员理论素养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对学生党员的强化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一、高校学生党员应具备的理论素养

高校学生党员理论素养的评价是高校学生党员的重要指标。中明确规定大学生党员应该具备的一系列要求,其中基本要求就是对大学生党员的基本素养要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高校这个特殊的群体里,大学生党员应具备以下几种基本素养。

1.较高的自身思想素质

学生党员的自身思想素质包括身心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而身心素质又是指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身体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一名大学生,要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神贯注投入工作和事业的发展中,不但要有健壮的体格,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这样才能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各种困难,并且圆满完成各项工作。而与此同时,对其政治思想素养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自觉抵制历史以及西方等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袭。无论是在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同学,服务社会。更要主动并强烈抵御拜金思想、利己主义等一系列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反对腐败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总是不断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内涵,对广大党员理论素养也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2]

2.丰富的基础文化底蕴

在十中强调,高校学生党员应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之余,要增强自己的人文修养,使自己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道德涵养。事实上,我们党历来都非常重视全党特别是高校学生党员的学习,因为,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改革开放伊始,党中央就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善于从各方面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争做全方位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3.过硬的专业素质

社会在不断进步,时代也在不断前进。当今社会是一个急需专业性创造人才的社会,我们必须从社会的角度去强化自己的素养。学习新文化则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生存方式,学习新技能也是我们人生的必经之路。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作为当代大学生党员,必须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水平,才能在高校以及今后的社会上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大学生要想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进步,就必须让自己拥有过硬的专业文化素质。

4.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中明确表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领导地位确定了党员不仅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且还必须具有较强的领导艺术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崇高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样,才能带领广大学生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1]

二、高校学生党员理论素养现状

高校学生党员理论素养提升,是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关键所在。面对当前复杂纷繁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各种思想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深刻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深化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意识和党性观念。高校学生党员理论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上呈现出的突出特点是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忽视政治理论学习,能够关注时事政策的变化但缺乏对党的基本理论的系统把握。其主要表现为:

1.入党动机趋于世俗化

转型期的社会对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趋向世俗化。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党员入党的动机只是为了自身能够更好地在高校以及今后的社会中发展,只是为了自己以后所谓的“仕途”能够更加通畅。现如今,很多党员入党的动机不再是为了祖国的更好发展,不再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2.组织观念不够强烈,模范带头作用不够

部分学生党员组织观念不够强烈,对党员身份和主体地位认识不够,一些党员在学生中的模范带动作用不够。党的十报告提出“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为高校学生党建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心,有关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的一系列因素是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点。

3.学习缺乏主动性,共产主义信念不坚定

一些学生党员学习缺乏主动性,对理论学习是被动接受,不够关注时事;在面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时,缺乏理性的观念、正确的认识、政治的立场,容易感性判断,导致共产主义信念不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牢固。对于高校学生党员来说,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要学会主动学习国家时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党员的现状却是缺乏学习主动性,对社会热点问题漠不关心,做事只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缺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三、高校学生党员理论素养现状的成因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长效机制,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3]每年高校发展的大学生党员人数超过全国发展的三分之一,但是学生党员理论素养偏低,这一问题应该受到高校党建工作者及高校所有党员的高度重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如下:

1.入党动机不纯,政治思想不成熟,党性观念薄弱

现在有许多大学生入党的动机不纯,抱着入了党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有更好的发展的想法才去入党。入党带有功利性、投机性,入党之后,即使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仍然没有完全入党。由于入党动机不端正,导致自己的党员先锋作用不强,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坚定,没有强烈的组织纪律性,从而学习上不思进取,对党组织造成不良影响。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的义务和宗旨,甚至有些党员只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对社会问题和国内、国际大事一概不理,认为那都是与自己无关的。

2.学习态度松懈,理论水平不高,自身认识不清楚

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后学习态度松懈,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以及对自身党性思想的要求不高,只注重于学习专业知识。即使他们在入党前对党的理论知识有了初步学习,但在入党后就放松了自己,未能继续深入系统地学习,导致其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始终停留在较低水平,对党的宗旨、理想也仅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进而使这部分学生党员缺乏对其他同学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党员的先进性在他们身上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对党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也不够坚定,因此不能时刻提醒自己应在同学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更不能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4]

3.社会不良风气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社会风气即社会群体的风尚习气,是指人们集体惯有的偏好和行事习惯,涉及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伦理和审美等多方面,是社会群体意识的外化和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大学生党员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高校是大学生党员乃至所有大学生步入社会的阶梯,也是高校学生价值观、事业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时高校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以及党性思想没有稳定的基础,很容易受到外界社会的干扰,意识形态被扭曲。

4.基层党组织教育力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名党员,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的党组织,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但是很多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理论素养教育不够,也不够重视,更没有建立完善的系统和教育机制。这对于刚刚入党的新党员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些学生党员本身应有的理论素养就不高,对自己的要求无法做到高标准,就会偏离一名真正优秀党员应有的轨道。随着学生党员的不断扩大,党支部对于党员的再教育日益松散,无严格规定的理论学习制度,学生党员既不清楚理论学习的要求,也没有参加理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导致理论学习流于形式或处于停滞状态。[5]所以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以有利于对党员进行管理、有利于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为目标,科学合理设立基层党组织,配备齐整负责人员。[6]

四、结束语

通过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理论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学习需要形成分层次、分阶段的体系,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党的理论知识以及国外先进理论也需要以不同的载体和丰富的教育形式向学生展现,通过学习促进理论素养提升,建立学生党员考评和监督机制,及时检验和监督党员教育培养效果,使理论素养提升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构建并拓展学生党员素质提升实践平台,在实践中砥砺党性,以实践育人的视角促进党员理论素养提升,进而全面提高和强化学生的理论素养,建立全新的体系,适应新社会新时代的要求,完成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培养出能够承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使命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明.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素质现状与培养方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2):75-77.

[2]刘光峰,曾以林.关于高校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问题调查分析[J].党史文苑,2006,(22):36-37.

[3]郝艳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探索[J].党政论坛,2012,(10):58-60.

[4]刘树道,安涛.对大学生党员开展先进性教育的理论探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0-12.

大学生心理素质论文第8篇

关键词:医学生 人文素养 基本途径

随着各国医学发展之间的联系的日益密切,各种医学类学术交流逐渐增多。我国也从其他国家医学发展中认识到一个问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必须重视,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医学院校都开始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也有相当一部分医学院校被合并进入综合性较强的大学,从而获得了较强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但是,我国的医学人文科学还不能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总结出了几点措施,希望可以帮助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理论结合实际,关注社会、医疗问题

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师要重视社会和医疗问题,并把这些实例纳入教程,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对过去那种空谈理论的革新,改变了以往坐而论道的局面,真正使医生能够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增强了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能力,使医学生能够解决医疗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理论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医学院校可以利用周末以及节假日的时间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深入到各个领域进行社会考察,职业体验以及勤工俭学等活动;另外,还可以到敬老院以及社会福利院等慈善部门参加义务劳动,体会社会生活的艰辛。当然,尤其要重视医德医风方面,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医德医风交流研讨会,不断更新学生的观念,共同进步。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纪念馆,如九・一八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在真实、惨烈的场景面前自然会激起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醒学生们勿忘国耻。除了这些惨烈的场面,学校也可以带领学生们去参观一下新科技的产生及发展,让学生们领略到祖国的发展进步,为祖国的强大、腾飞而欢欣鼓舞,激发学生们成为国家栋梁的决心。

仅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不够的,学生们还要深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到各级医疗机构调查研究,对村民进行健康普及教育,实现人人了解健康知识。学生们深入基层,能够了解到基层医疗卫生状况,树立正确的三观,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切实缓解基层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情况。另外,医学生在基层能够了解最真实的社会,有利于他们培养医学人文关怀的情感,自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基层的医疗条件也同时提醒他们医学生的就业机会并不都在大都市,在基层医院一样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人民服务。

二、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等教育不仅包括文化教育、素质教育,也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医生对心理健康的要求极高,想要做医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此外,医生必须具备的素质还有承受挫折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些都将列入医学生培养的课程。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他们要解救的不仅是患者生理上的病症,更重要解决患者心理上的障碍,所以,不能忽视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各医学院校应该重视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其纳入授课体系,针对学生的心理开展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指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学校应积极推广心理健康,为医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在校园内成立学生工作中心和心理咨询处,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在各个层面建立学生心理问题的防御机制,降低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几率。

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心理咨询,同时心理咨询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有效地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所以说,心理咨询是高校必备地基础设施之一,是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心理咨询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开设大学生心理咨询处,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定期进行专业讲座,使学生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在此基础上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改革临床医学教学内容,探索和寻找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帮助医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增强医学院校的知名度。

三、改革考核方式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考核模式仍然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在评价的过程中,考核分数为主要的评价依据,但是,人文素质教育注重的是思想教育,考核无法对其进行评估。因此,要从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创新考核模式。因此,在考核的过程中采取了四六分的新制度,即将学生的专业素质考核总分数的60%记为总成绩,将日常的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纳入40%的考核成绩。有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采用的是开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因此,在设计试卷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将分值侧重于案例分析、简述等题型,侧重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开卷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学生无法从课本中寻找到标准的答案,只能自己归纳总结,这在无形中就加大了考察的难度。这种考核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使教育真正地落到了实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这将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院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并不是理论的简单教育,还需要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更多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实践。应当充分发挥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教育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名称职的医生。

参考文献:

[1]王超.浅谈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02).

[2]谭宗梅,张小健,陈霖柏.定向免费医学生人文素质课教学内容科学体系构建的思考――兼谈定向免费医学生人文素质课教学内容的改革[J].大家,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