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色彩营销论文

色彩营销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6 15:56:19

色彩营销论文

色彩营销论文第1篇

[关键词]色彩营销;市场营销;问题;策略

1色彩营销理论内涵及市场营销应用外延

1.1色彩营销理论内涵解读

所谓“内涵”也可以解读为狭义层面的色彩营销理论。根据ColorMeBeautiful公司对该理论的实践总结,色彩营销模式在市场营销中的实际运用,本质上是采取不同主题下多种色彩组合、搭配,以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选择需求。例如,ColorMeBeautiful彩妆产品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划分,供应市场上百种色彩系列,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基本上可以满足不同外貌体征的消费者需求,由此最大程度上挖掘市场利润。但是,局限于色彩营销理论“内涵”的市场营销管理模式,虽然可以最大限度上形成色彩需求系统,并围绕着“客户为中心”提供缤纷多彩的产品,却存在一个非常致命的缺陷,即在市场营销效应方面,无法很好地满足“精准性营销”目标。在意识到这一不足之后,关于色彩营销理论的内涵立即得到了丰富,在21世纪初,伴随着营销媒介的丰富、互联网科技的渗透,以目标人群筛选为先决条件的色彩营销模式成为主流,在原有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研究者认为应实现做好市场营销调查,熟悉产品的消费人群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色彩运用,可以有效实现营销成本节约、成功率提升;同时,色彩营销模式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的应用也开始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以企业为主体实施的产品开发过程中,了解客户的“色彩需求”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融合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形象设计、广告设计等,为企业产品的品牌化塑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1.2色彩营销理论外延分析

顾名思义,“色彩营销理论”中的核心要素是“色彩”,在针对理论进行外延的过程中同样要遵循这一基本事实。色彩心理学研究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色彩作为客观上对人类视觉影响的要素,不同在主观上会形成一系列对应的反应与行为。例如,现实生活中人们会经常出现色彩的物理性心理错觉——炎炎夏日,深处冷色调装饰的空间中能让人们感觉一丝凉爽,反之,严寒的冬日里,深出暖色调的空间中会让人产生温暖的感觉——基于“色彩视觉心理”的传道方式,将最终的心理体验锁定到产品的“消费意愿”上,正是色彩营销理论外延的探索范围。立足“互联网+”时代,以企业为主导的商品营销组织模式下,可以更为便捷地展开色彩营销调查分析,考虑到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色彩营销理论外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界定:一是民族性色彩营销。随着我国经济高速运转,产品集散面向全球市场,色彩营销模式的运用就必须考虑不同国家、地域人群对色彩的审美观念。选定“民族性”作为色彩营销的外延依据,可以满足空间性、历史性、宗教性等方面的需求,促进产品开拓海外市场。二是按需型色彩营销。相对“民族性”进一步缩小色彩营销外延范围,针对同一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进行划分,可以进一步实现在同一市场中的营销渗透。例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各自有独特的色彩审美标准,但在同一标准下,不同消费群体有呈现出细分化需求,如年轻人喜欢靓丽青春的色彩、老年人喜欢稳重练达的色彩。三是个性化色彩营销。作为色彩营销理论外延中最小的成分,个性化色彩营销面向个体消费者。在当今多元文化价值观社会中,具有个性化消费需求的人群不断增加,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的营销战略。

2色彩营销模式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应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方面,不断提高对色彩营销模式的关注,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该理论不够完整,实践经验相对薄弱,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色彩营销模式应用缺乏全过程认知

整体上,色彩营销模式对于我国企业而言还是一个较为新颖的概念,很多企业接触及实践中存在明显误区,较为突出的表现是,将“色彩营销”理解为“色彩设计”,并将具体的工作安排到企业产品设计部门,并为与营销部门进行有效的对接。由此,色彩营销模式只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发挥了作用,而无法渗透到市场营销管理的“全过程”,这种情况下出现“产品信息”与“营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必然的。

2.2色彩营销模式应用缺乏全生命周期

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产品设计研发,是现代企业主流的运营方式,充分考虑一个产品在市场中“创造推广成熟衰退”的各个环节,所采取的营销管理方法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其中,每一个环节中“色彩营销理论”所发挥的作用,都是逐渐增强的——具体产品的性能、功能等是有限的,随着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增多,尤其是可替代产品竞争对手的介入,会推出大量“创新产品”,为了维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就不得不在包装设计方面下足功夫,换而言之,色彩营销在生命周期后半程主要通过契合消费者心理实现营销目标。但现状是,大部分产品从一开始就沿用相同的色彩及色彩组合,在“更新换代”中色彩的变化性很小。

2.3色彩营销模式应用缺乏全要素支持

色彩营销模式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的成功应用,不能仅仅以来“色彩”的主角光环,还要配备对应的营销条件、资源等“全要素”,尤其是专业化的营销人才。营销人员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直接面对客户,要将色彩营销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自身就必须拥有相应的色彩学、心理学、美学及营销学知识,通过融汇贯通、灵活运用,将消费者“潜在的”色彩心理因素激活,从主观上建立与产品(色彩)之间的情感。但现实中,我国营销人才的培养大多是从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产品性能等方面着手的,鲜有专门从事色彩营销理论培养的教育资源,企业自身也匮乏对这一人才的重视。

3色彩营销模式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应用的策略

色彩营销模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色彩是影响人们购买欲望的主要因素上,根据营销业界提出的“7秒决定论”分析,消费者在接触到商品的7秒之内,很大程度上就已经做出“喜欢”或“不喜欢”的表态,而这其中76%的决定因素是色彩带来的。由此可见,利用“色彩”在第一时间捕捉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就成了色彩营销模式在市场营销管理中运用成败的关键。

4色彩营销模式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应用的策略

4.1完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促进色彩营销全程渗透

基于传统市场营销流程,一般包括市场调研、产品设计、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产品改进、营销优化等环节,从企业组织角度出发,应将“色彩营销”实现全过程的覆盖,而不仅仅局限于“设计环节”。其中,针对“市场调研”可以专门设置“色彩喜好”的调查选项,产品设计过程中探索更多色彩组合的方式,而“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可以进行捆绑,先以较小规模的产品投放市场,通过检验色彩营销的效果,进而决定色彩营销模式的具体策略。对应的,“产品改进”与“营销优化”可视为基于PDCA戴明环的检验机制,在色彩营销模式的市场营销管理应用过程中,不断进行小规模地“微调”,将产品始终处于色彩变化状态。

4.2将色彩营销纳入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范畴

通过研究,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经历“创造推广成熟衰退”的四个阶段,基本上呈现为抛物线形态,而色彩营销模式所发挥的作用,则是呈现为“直线型”状态,两种曲线在重合形态下存在多个节点,要维持色彩营销模式的价值,应该实现“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的色彩营销价值处于最高位,即在成熟期转向衰退期的临界点,实施色彩营销模式的新一轮创新。由此,将色彩营销纳入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范畴之内,能够确保产品在“成熟期”的维持效果达到最大化。

4.3提高色彩营销理论认知、重视色彩营销人才培养

就市场营销管理活动而言,“人”是决定性因素,也是整个营销过程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要素。关于“色彩”究竟如何理解,更多地依赖营销人员的说明与引导,客观上,企业应该提高色彩营销理论认知,利用现有的营销人员培训体系,将“色彩营销理论”作为一个创新要素进行渗透,培养一支具有专业色彩营销模式应用管理的团队;其中,在培训对象上也应做好科学分工,除了市场营销中“面对面”的知识之外,还要掌握色彩营销调查、推广、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将色彩所蕴含的寓意、价值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同时,立足我国国情,在色彩营销理论的运用同时,还要积极创新,将传统中国文化融入其中,以此提高产品在市场营销中的“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强坤.基于心理学视角的色彩营销策略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1):62.

[2]黄静,王正荣,杨德春,等.色彩营销研究:回顾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40(10):40-53.

色彩营销论文第2篇

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升级,消费者从最初对消费的量的需求发展到对消费的质的需求,目前已经发展到对消费的美的需求阶段。因此,把握市场动态,及时引入色彩营销模式,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一)色彩营销模式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卡洛儿·杰克逊根据自己在市场营销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在世界上首次提出色彩营销理论。色彩营销是建立在对消费者的心理研究以及对色彩营销的组合上的一种新颖、有创意的营销模式。卡洛儿·杰克逊指出,色彩营销是根据不同人群的特征如皮肤的颜色、头发的颜色、身体的高度、从事的职业等,与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色彩相搭配,构成和谐的一体。有的研究者则认为,色彩营销是指企业通过研究目标人群对色彩的喜好,将不同的色彩运用到企业的形象策划、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广告宣传和营销策略等方面,达到目标人群的需求标准,从而完成市场营销的管理全过程。我国的企业虽然对色彩营销模式的引入比较晚,但发展趋势却不可小觑,在各个行业的市场营销中均有很好的应用。

(二)色彩营销模式的分析

色彩营销模式的实质是把色彩和营销进行有效组合,基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设计适宜的色彩搭配,以提升其产品的附加价值。有调查显示,在产品设计方案、材料质地等不变的前提下,只改变产品的色彩,同样可以提高产品的销售量。这就是相同款式但颜色不同的服装其销售情况却出现很大差异的原因。七秒色彩理论,就是指人们能在七秒内对色彩留下清晰的记忆,可见色彩对人的影响力有多大。运用色彩营销模式,企业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为色彩在营销中发挥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要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色彩的变化能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从而产生喜爱或者讨厌等不同感觉。其次,我们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所以当我们在做市场调研时,要尊重民族习俗,充分考虑不同民族对色彩有着不同的情感倾向,认真对待不同的消费群体。第三,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制造”在世界各国都有市场,国外的消费市场也是企业在做前期调研时需要重视的,不同国家的人,其肤色、发质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色彩的需求和喜好也有所不同,有的国家之间甚至截然相反[1]。第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消费者其审美标准也有很大差异,因此,一定会有不同的色彩偏好。最后,还要考虑不同的色系给人带来的感受,结合色彩的冷暖、对比等因素,设计出让人感觉赏心悦目的产品。

二、色彩营销模式的应用

目前,色彩营销模式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企业标志性色彩上的使用,因为这样不仅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而且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加深其印象,久而久之,就对产品产生了亲切感,建立起信任。比如肯德基以红色为主的人头标志,而红色可以刺激人的食欲;天美意鞋子的蓝白对比标志,彰显了青春与活力,抓住了年轻人的心理。这些色彩都已成为企业品牌文化的象征[2]。曾经有一家咖啡公司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相同的咖啡置于不同颜色的咖啡杯中,结果人们却尝出了不同的味道。咖啡并无差异,不同的味道源于不同颜色的杯子给人带来了不同的心理感觉,以至于影响到人们品尝咖啡时的味觉。巧妙地把色彩恰当地运用在产品设计、产品包装和产品宣传等方面,能够对产品的销售起到出奇不意的效果。因此,在产品的设计、包装和宣传等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色彩的作用,要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合理规划,精心准备,科学分析,最大限度地发挥色彩营销模式的优势,为企业提高效益。

三、色彩营销模式在市场营销中的问题

运用色彩营销模式可以在不增加企业成本的情况下,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提升品牌的竞争力。但是,作为还未发展成熟的营销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缺乏充分的认识

市场营销的管理者或工作人员对色彩营销大多数仅仅是有所耳闻,即使有所涉猎,也是处于入门阶段。在产品的营销中只能根据最基本的色彩特点进行营销,在颜色的选择上还有些理所当然,只是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为目标,没有理性地把色彩作为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3]。只是某种程度上把色彩当做一时的促销手段,不能给企业带来长久的发展,无法使色彩营销模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企业扩大影响力。

(二)缺乏专业的团队

在国外,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团队专门负责色彩管理。色彩营销模式的应用需要心理学、美学、市场营销学、色彩学等方面的协调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无法达到色彩营销的效果。即使通过前期的调研,准确地把握了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如果缺乏专业团队的支持,其营销的商品仍然不具有吸引力。

(三)缺乏及时的更新

时代在变迁,市场在变化,消费者也日趋理性、成熟,企业应随时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色彩营销策略。目前,有些企业不能很好地意识到这一点,不能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已有色彩管理系统,从而导致竞争力下降。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全盘考虑,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如果在色彩营销上失去创意、不符合自身的文化、与品牌不相符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色彩营销论文第3篇

说到色彩营销的成功典范,你会首先想起谁?是麦当劳黄色的大M还是红色的肯德基爷爷?不管是谁,至少证明,这两种色彩符号已经在你脑海中烙下印记。

色彩,作为产品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往往决定着产品在消费者脑海中的去留命运,而它所创造的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竞争力是更为强大的。

同样一种产品,色彩上的差别往往使其在受欢迎程度上截然不同,色彩漂亮的产品看起来好像档次要高一些,这就是色彩运用的功效。

在产品同质化趋势日益加剧的今天,在产品个性化需求主导市场营销的时代,产品凭借令人惊艳的色彩,往往能成功地在第一时间跳出来,快速锁定消费者的目光。因此打造品牌,最好要找到自己的符号色块,并且坚持使用它。就像看到红色,就想到可口可乐;看到蓝色,就想到百事可乐一样。有关这些色彩的基本知识,反映在品牌标志色的设计上,就是不同类别的品牌名称有不同的用色习惯。

7秒钟定律

色彩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对目标市场进行色彩分析,将色彩运用到企业形象策划、产品及包装设计、广告及推广活动等方面,以满足目标市场需求,实现交换的营销管理过程。

恰当的色彩能赋予商品情感,使之成为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实现“人心――色彩――商品”的统一,将商品的思想传达给消费者,提高营销的效率,并减小营销成本。

色彩理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它是由美国卡洛尔・杰克逊女士创办的Color Me Beautiful公司在企业营销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

该理论的实质是根据消费者心理对色彩的需求,运用色彩营销组合来促进产品销售,它是把上百种颜色按四季分为四大色彩系列,各系列的色彩形成和谐的搭配群,根据不同人的肤色、发色等自然生理特征以及个人面貌、形体和性格、职业等外表特征选取最合理的色彩系列,从而最大限度地发现美。

美国营销界总结出“7秒定律”,即消费者会在7秒内决定是否有购买商品的意愿。商品留给消费者的第一眼印象可能引发消费者对商品的兴趣,希望在功能、质量等其他方面对商品有进一步的了解。如果企业对商品的视觉设计敷衍了事,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份关注,更将失去一次商机。而在这短短7秒内,色彩的决定因素为67%,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色彩营销”。

色彩营销四大原则

一个成功的品牌,成功的因素尽管有许多,但其中有一条必定是运用了鲜明的色彩来表现企业品牌个性,如何运用色彩营销为企业品牌推广事业增添光彩呢?

一是选择和企业定位相符合的色彩。色彩营销总是以企业定位为基础的,定位年轻时尚的品牌可以采用鲜艳明快的色彩,定位年轻女性的品牌可以采用柔和梦幻的色彩。大体上来说,婴幼儿喜爱红、黄二色(纯色),儿童喜欢红、蓝、绿、金色,年轻人喜欢红、绿、蓝、黑以及复合色,中老年人喜欢紫、茶、蓝、绿。男性喜爱坚实、强烈、热情之色,女性则喜爱柔和、文雅、抒情的色调。由于光波长短的不同,红色、橙色、黄色,光波更长,充满活力,让人兴奋;而蓝色和绿色,则相反,蓝色是和平宁静的,绿色则接近于蓝色。

二是色彩可以和一些具体形象相结合。消费者在认知品牌的过程中,会更容易识别,也更容易形成记忆。

三是品牌色彩并非一成不变。很多企业制定好一套VI后,就将其视为天书,不允许对其中进行任何修改,其实当目标消费者发生变化时候,品牌色彩也应当随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四是色彩营销需区别对待。不同类别的商品,有不同的用色特点。建立一个唯一的品牌名称会有成千上万个词语供选择,但可供选择的颜色仅有几种。基本的颜色有5种(红、橙、黄、绿、蓝),再加上中性的没有特色的颜色(黑、白、灰)。色彩具有季节感、冷暖感。在不同的季节,尤其是淡旺季明显的商品,其色彩更要灵活运用。夏季是销售旺季的产品,可以使用冷色;冬季是销售旺季的产品,可以使用暖色。不同的人,由于性别、年龄、家庭、民族、文化、修养、职业、收入、习惯等不同,也有不同的色彩偏爱。另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其色彩的偏好和禁忌也各不相同。

体育向色彩说“hi”

无论是哪个行业,走在前列的品牌必定都有其鲜明的色彩特征,可口可乐走红色路线,百事可乐走蓝色路线;麦当劳瞄准黄色,肯德基看好红色;黄色的柯达、绿色的富士……众多的品牌,在消费者最直观的感受过程中,颜色成为最容易辨别的第一印象。体育用品行业也不例外。在多年的企业发展历程中,越来越多的体育用品意识到了色彩营销的重要性,纷纷闪烁着动人的魅影,向色彩大胆说“hi”。

“在未来的市场里,个性消费必将成为主流,特别是80后、90后的年轻消费者,他们在寻求一种另类、与众不同的产品,而色彩正是表现另类、个性的重要元素。”国内某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先生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随着体育用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跟风现象凸显,产品日益同质化,同样的色彩,同样的版式,同样的面料,消费者的视觉开始产生疲劳,面对如此困局,一些企业开始努力求新,求变,以色彩为重点,根据市场需求,寻求色彩亮点,全面导入产品,用缤纷炫酷的色彩,经典涂鸦的图案,流畅恣意的版式开创了新的市场空间。

“色彩,不仅是构成产品的一个重要元素,更是商品与消费者相互沟通的第一个触发点,在人们的购物心理中,色彩心理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如何科学地开展色彩研究,把握色彩流行趋势,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将色彩完美地应用于产品设计和开发中来,是诸多体育品牌进行产品研发时重点考虑的因素。”体育观察人士马先生如是认为。

色彩营销论文第4篇

关键词:色彩营销;服装销售终端;陈列设计

0 绪论

色彩营销――实现“人心-色彩-商品”的统一。建立在了解和分析消费者的心理基础上,针对消费者的思维以及商品的定位,对产品、包装、销售环境等配以恰当的色彩,在商品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将商品的思想传达给消费者,以提高营销的销量,降低营销的成本。随着色彩营销理论的发展,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对色彩策略的运用愈加的频繁,并成为获得市场竞争有利地位的重要手段。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实行“色彩营销”战略,而近10多年来,国内许多企业也愈来愈注重色彩营销的作用。

1 色彩在服装销售终端中的运用原则及手法

1.1 色彩在服装销售终端中的运用原则

首先,色彩与陈列商品要进行协调与平衡。如果把服装终端卖场当作一个硕大的舞台,那么商品就是这个舞台中的舞者,如何完美且顺利地进行表演,必须让观众感受到整个舞台与演员是浑然一体、协调并进的。多样有序的色彩能给人节奏感、韵律感。

其次,色彩需符合服装品牌形象。例如,运动服装店铺装修与商品陈列多数都是高明度、高纯度,给人带来的是兴奋、明快的色彩,能很好地勾起人们对运动的欲望(图1),耐克运动服装陈列,蓝色与黄色的对比给人一种运动的愉悦感。(图2)是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的店铺色彩陈列,店铺的装修采用深棕色、米色低纯度、低明度的颜色,这样的颜色给人稳重、沉静的视感。服装终端的色彩设置对应品牌产品的风格要恰如其分。

最后,色彩运用在服装终端中时忌喧宾夺主。卖场的色彩不但要与自家品牌形象风格相符,还要做到协调烘托出商品的美感和品位,不能喧宾夺主。例如,品牌Chanel(香奈儿)(图3),卖场的装饰大多以黑、白为主,蓝色其次,陈列色彩的明度为高明度,整个卖场用色简洁的冷色调使得卖场典雅。

1.2 色彩在服装终端销售中的设计手法

首先,根据卖场的服装的特点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服装品牌、不同的品牌营销方式、消费群体的不同特点、对服装终端卖场的商品进行分类。例如,可以按照类别、对象、价格、尺寸、用途等方式。分类方式不同,色彩策划上的手法也不同。因此,陈列设计者们需要明白自身品牌的具体特性,以此来进行具体的规划。

其次,掌握卖场的色彩平衡感。在规划服装终端卖场的陈列时,色彩的特性需要放在首位进行考虑。首先要考虑色彩的三要素,再考虑整体陈列布局的协调。在色相满足展现品牌特性的前提下,把握整体的色彩陈列平衡感,一定要注意色彩的色感属性,以及给消费者带来的视觉感受。

第三,制造卖场的色彩的节奏感。建立好色彩的平衡感后,还要注重色彩给视觉带来的节奏感。色彩在运用时切忌平淡无味,终端卖场的视觉变化不局限于造型中,不同的色彩搭配也可以让卖场充满“灵气”,更多的时候可以利用色彩的节奏感达到预想的视觉冲击力。

2 色彩在服装销售终端中的表现力

2.1 色彩陈列的语言性

色彩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色彩能代表不同的特定情感,在服装色彩陈列设计时,我们可以根据色彩语言的特性进行更好的勾绘。色彩具有热情、欢快情感,同时也有消极冷漠的情感。因此,在运用色彩陈列设计时,应更好地分析并利用。在服装色彩陈列设计中,色彩也是有性别之分的,在不同的终端卖场中可利用色彩性别来烘托卖场的气氛。在服装色彩陈列中以利用色彩语言不仅能吸引消费者,还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

2.2 色彩陈列的时间性

所谓的色彩陈列的时间性,就是说随着季节的变化,终端卖场需要不定期地改变店铺色彩形象,才能保持视觉上的新鲜感。流行色是色彩陈列设计必须要掌握的要领。在服装款式、功能完善的时代,在卖场中加以利用流行色的规律,可以对服装的销售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但流行色具有周期性,它只在某一时期某一群体广为流传,所以具有时间性。

色彩营销论文第5篇

内容摘要:运用视觉营销策略可有效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以及促进品牌成长,对我国品牌家具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家具品牌视觉营销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国内现状提出了家具行业视觉营销战略的意义、内容与方法。

关键词:家具 卖场设计 视觉营销

客观的说,我国家具企业在卖场形式、商品陈列、经营手段和技巧等方面的经营管理模式,总体上仍处于对国外家具零售业先进业态和管理方式进行模仿引进的阶段,缺乏本土创新,同质化发展趋势明显。品牌要发展,终端的视觉营销战略必须要跟上。在终端的营销战略上必须以品牌形象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视觉要素,注重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使品牌获得更多的销售额并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自2005年起,国内家具业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发展到品牌形象竞争的阶段,商家们开始通过树立品牌形象来争夺生存机会,由此展开了企业形象设计、产品设计、品牌代言人等营销策略,而作为品牌形象最直观的卖场形象,却被忽视了。随着国内家具业品牌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正视卖场的视觉营销设计,良好的卖场形象设计可以使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形成依赖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建立稳定的企业品牌形象,视觉营销策略在专卖店形象设计中为企业塑造品牌形象扮演着重要角色。

视觉营销的概述

“视觉营销”,简称为VMD,视觉营销是卖场终端的设计系统,视觉营销的概念在很多人眼中比较模糊,其价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视觉营销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功能和目的进行的有关展示空间、照明、道具、商品的安排和展示以及视觉传达等创造性工作的统称。视觉营销就是通过营造视觉冲击力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以增加销售额。销售终端的视觉营销设计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它包括卖场陈列设计、店铺设计、卖场POP广告、道具、灯光、音乐和气味等卖场氛围的营造。

视觉营销是渠道的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将原来有潜力的渠道网点做成样板门店和更具竞争力的门店;将原来弱化、视觉营销空泛的门店加强投入,最终打造出样板门店以拉动销量攀升。

(一)国外视觉营销策略的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视觉营销已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有完整的产业链条、行业协会、先进的材料工艺与技术手段以及专门的制作部门。在Fashion Avenue,有许多专门制作展示道具、灯具、模特、货架和装饰品的公司,每个季度都与品牌专卖店、百货公司有着大量的业务往来。在纽约,每年都有视觉营销技术的展会以及论坛,向零售商、广告公司和展示设计公司最新的信息以及最新的材料和制作技术。

在西方的时尚行业中,概念店一直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据视觉营销专家Martin MPelger介绍,纽约的大型百货公司每年要花大笔经费用于橱窗布置及店内的装饰。纽约SOHU区的时装品牌概念店都是不惜花大价钱打造自己的门面,它们的存在不是要卖出多少商品而是要树立品牌形象,来自世界各地游客非常多,他们并不是购买,而是通过欣赏卖场来全方位地认识和了解一个知名品牌。

(二)国内家具卖场的视觉营销现状

国内家具企业目前通常使用展示、陈列概念而不是“视觉营销”,在观念上和实践上都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笔者通过对成都某代表性的办公家具品牌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发现企业从根本上忽视视觉营销或者说没有视觉营销的意识,认为打价格战就能提高销售业绩,而视觉营销不如价格策略、渠道策略或促销策略那样直接提升销售业绩。家具品牌的展示长时间没有变化,只有家具上新货才进行展示的相应变化;店内装修基本4、5年左右才改变一次。此外,节假日销售旺季的到来,企业也仅仅在终端采取一些诸如POP海报等简单的视觉手段进行调整,卖场的总体形象变换不大。与之不同,国外的很多品牌每周都对店铺进行视觉的设计,如瑞典的宜家、美国的H&M商店,它的最大视觉营销特点是变化快,从橱窗、店内到产品的整理排列,每个星期都有变化,使顾客每个星期都有去H&M店的欲望,每次去都像到了一家新的店一样。

无论是办公家具、民用家具或是品牌专卖店,通常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充分表现出品牌个性。企业应明确提出自己产品的品牌个性,也就是与同类品牌竞争的差异性。店铺风格首先要与商品的定位相适应,其次要与消费者相适应。视觉营销的差异化设计不仅是在创造商机,同时让消费者沉浸在品牌文化中,让人们感受到品牌识别的理念。

(三)视觉营销对家具零售业的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商业卖场所接受的全部信息中,有83%来源于视觉。这充分说明,视觉给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提供了最广泛的素材,也给人的情绪体验创造了丰富的条件(白玉、王基建,2003)。视觉营销就是运用这个原理,借助视觉形象实现与顾客的沟通,以此向顾客传达产品信息、服务理念和品牌文化,以达到促进商品销售、树立品牌形象的目的。视觉营销对家具零售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形成关注中心。因为人的知觉具有选择性特点,人们在观察外部事物时,总是把其中很小一部分当成关注的对象,而把其它部分作为背景,因此色彩鲜明、轮廓清晰、具有整体性的专卖店形象,往往会吸引更多的注意力([日]田中直人等,2004)。借助视觉营销整体设计规划,能够使标志、产品、包装、广告和装饰等从背景中“跳”出来,形成顾客注意的中心。

引导品牌理念、激发购买动机。企业形象和品牌理念通常都十分抽象,视觉营销整体设计借助直观化、形象化的语言加以阐述和说明,把品牌标志、展示、空间和产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创造出某种意境和情调,使得企业和品牌形象在顾客心目中趋于完整和清晰。运用卖场环境的气氛、色彩、空间、灯光以及饰品所营造的某种别具一格的生活情调和情景环境氛围,使顾客如同身临其境,产生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相关的联想,萌发模仿和尝试的需要,从而产生购买的动机。

卖场设计中视觉营销的内容

通常,卖场的视觉设计要基于一定的标准,业内人士普遍认可的原则是“品牌标识高于卖场,卖场高于产品本身”。家具品牌店面设计大体又可规划为店面外观设计(门头及招牌)、橱窗设计、立面广告、入口设计、照明设计、内部空间设计、人流动线设计、产品陈列设计等几个部分:

品牌标志。对于家具卖场,店面招牌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醒目的店面招牌能给消费者带来深刻的第一印象和充分的视觉刺激。家具卖场最好是将店面招牌尽可能体量化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例如广告塔式、壁面式、横置屋顶式等等。店面招牌设计主要是由企业的品牌标志、标准色彩、标准字体组合而成。品牌标志形象墙一般在进门的显要位置,是一个重要的视觉中心。品牌标识是店铺的核心视觉要素,一般要求造型单纯,能传达品牌的理念、经营的内容、产品的特性等信息,做到简洁、注目、易识别,如宜家家具的标志给人简洁的整体感。

照明设计。目前的卖场大多采用金卤射灯和节能筒灯作为传达视觉要素的主要光源。照明可以分为基本照明、形象照明、气氛照明,借助灯光可使家具商品变得更有魅力;而对于消费者而言,灯光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商品的亲和力。

色彩设计。要综合设计家具专卖店店面整体色彩,这些色彩有品牌标志色彩、店面招牌与门头色彩、墙面的色彩、形象墙或形象板色彩、道具色彩、灯光色彩、装饰品色彩等,卖场的色彩也是构成环境特征的重要组成因素。色彩传达信息的速度胜过图形和文字。店铺的色彩大至整个卖场的总体背景色彩,小至家具搭配的色彩,再小到饰品的色彩、照明的色彩等等。同一个卖场的不同色彩组合给消费者的感受是不同的。根据品牌、产品、销售方式、消费群的不同,卖场的色彩组合各不相同,例如中式风格的家具要求店铺色彩沉稳大气具有民族特色、韩式风格家具要求卖场色彩亮丽素雅(唐玉林,2008)。此外,不同季节对店铺色彩设计的要求也不一样,同时还要考虑到流行色的因素。

陈列设计。货品的陈列设计是无声的语言,是一个家具卖场品牌形象的直接写照,好的陈列设计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增加顾客在店内的停留时间和销售成交的机会,就是所谓的“10元钱的产品摆出100元的效果”,可以提高店铺里家具产品的品质,增加产品的整体展示效果,有利于提高销售额度。针对不同的产品,卖场的陈列布置具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沙发、床等单类产品的布置主要是依据不同的产品材质、颜色等进行分区,但是应该尽量避免单类家具产品的陈列,最好以套房家具组合方式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式”、“互动式”情景,套房家具在分区布置时要注意产品的配套性,尽量使成套的沙发、床、餐桌和其他的柜类配合在一起,更好的营造家的“体验式”温馨氛围。陈列要具有动感,注重组合、搭配与对比,体量上注重“山高水低”的对比;色彩上“大协调小对比”,即大面积的色彩要协调一致,差别微弱,小面积的色彩要“大红大绿”,可以对比强烈;重点产品突出,做到主次分明、虚实相间、错落有致,卖场的层次才能凸现出来。

饰品设计。作为与家具卖场展示配套的饰品,在选择的时候不能从纯粹审美意义上的感观意愿来选择,而应更多地使饰品的风格与家具系列产品的风格统一,以及饰品点缀下所追求的整个卖场的效果,从而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并通过饰品的配置、摆设,强化家具品牌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理念,增强对消费者的感染力,传达家具和展示所追求的意境。

动线设计。通过空间分割、家具产品摆放、功能分区、照明引导等手段,对消费者在家具卖场的出入、活动线路的引导设计称为动线设计。动线设计要人性化,采用便利与亲和的原则,同时也要艺术化,采用移步换景、有视觉中心的原则。此外,动线设计要注重个性化的休息区设计,休息区中宣传册、POP广告以及色彩、音响和气味设计也非常重要,因为个性化的休息区可以让客户与导购交谈时情绪放松,减少戒备,成功的机率会高很多。动线设计还应当重视功能分区,不论店铺面积有多大,都可以人为地把一个店面划分为几个区域,如橱窗、货品陈列区、收银区、休息洽谈区等大小不等的区域;货品陈列区还可以再细分,比如中式家具根据产品系列的不同可分“高山流水”、“平湖秋月”、“松风荷影”等区,各个区域在色彩上要有适当的区分,但是要和店面整体的颜色相互融合,分区应遵循够用与实用、分区明显、空间错落有致的原则,切忌人流走向出现死角,以及很强烈的视觉不适感。

结论

当人类的需求与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时,消费者对家具产品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实用功能上的需要,国内家具业从单一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发展到注重消费者精神需要的品牌形象竞争的阶段。随着国内家具业的品牌竞争越来越激烈,品牌的全面发展显得非常重要,企业迫切需要用正确的视觉营销策略来解决与消费市场的沟通问题,实现更多的销售利益和扩大品牌影响力。

基于我国家具品牌行业现状,对比国内外家具行业在视觉营销策略上的差距,必须从认识上重视把先进的视觉营销策略放在品牌发展的高度。首先,有效的视觉营销策略应该明确提出差异化战略,突出品牌独特的个性和卖场主题的差异性,使之与其它竞争品牌鲜明区分开来,才能给顾客以深刻印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增强视觉营销与产品销售密切联系的观念,把握消费心理,发挥视觉的引导作用,让视觉营销从形而上为品牌服务到形而下为产品销售服务,同时注重视觉营销的人性化需求,关注顾客的需要,实现设计的合理性;最后,重视卖场视觉形象的多样性和变换的频率,保持视觉营销的新鲜度,长久地抓住消费者的关注与情感。

参考文献:

1.白玉,王基建.企业形象策划[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色彩营销论文第6篇

关键词:主观性;感受差异;规律;色彩营销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1-0028-02

色彩是神奇的,我们置身于色彩围绕的世界,它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获得了一种比语言更有魅力也更广谱的媒介用以形容世间万物,用来抒发最深沉的情感。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色彩并非那些光与视觉的原理,也不是色立体上理性思辨的清晰表达。它是一种直觉,是一种语言参照,是思想的辅助方式,智慧的支撑和生活的向导。很多时候,色彩可以传达出言语不能表达的东西。

色彩给予我们的是能够自由发挥的想象力,是更具创造性的传播元素,它是一种更接近于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语言。从色彩在历史上、民族间、政治、宗教等等不同的象征,和人们对其的把握及应用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色彩并不仅仅是我们单纯用以再现视觉刺激的工具,我们更多的是在充分的运用主观的能动作用主宰着色彩的性格,使其打上了深深的思维烙印,也正是这种主观性让色彩的世界拥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

一、色彩理论的主观性

色彩成为理论和语言,并在每一个时期都引起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的争议和兴趣。根据历史学家约翰・盖奇的调查,早在公元前五世纪,阿尔克米翁诗中就提到了关于色彩的话题,在诗中他对黑白这对基本的对立色进行了思索。此后关于色彩的理论,从模糊到清晰,从零散到系统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这其中有很多理论是依靠人们的感性认识得以确立的。

亚里士多德的传人泰奥弗拉斯托,在他著名的《关于感觉》中,首次确定了四种简单色,从而为持续至今有关色彩理论的争议拉开了序幕。泰奥弗拉斯托认为:白色是所有简洁、明亮和透明的象征,它是阴暗的克星;黑色则与它相反。紧接着是热烈的红色,而绿色是坚固和空白的代名词。这些叙述将色彩与其带来的感受相互联系起来,用其象征性来作为理论的证据。

在约翰・盖奇的资料中,雅典占星术家安蒂奥科第一个把不同的颜色定义为地球上的四种要素。他认为黑色表示土地,红色是空气,白色是水,而黄色是火。另外,他把春夏秋冬分别用红黄黑自来表示。无论这些理论是否能被现在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同,但在当时它却是色彩理论发展的一条支脉,而这也同样是把主观感受作为理论依据的。

许多生理研究和对比试验不容置疑的证明了,不是所有的人看到的颜色都是相同的。因为在人眼感知色彩的过程中,不能排除多种因素的参与。例如,个人观点,对色彩的记忆、习惯等,另外还有文化、地域背景,甚至还有遗传因素。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我们如果要科学的认识色彩,就必须考虑其主观影响。

色彩具有相互关联性和主观性,所以想要对它做一个具体的完全统一的定义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文化差异,理解差异,观念差异,甚至是遗传差异让我们不可能看到相同的色彩,也不可能对色彩的感受达成绝对的共识,所以我们也就不可能系统的定义一种色彩。

现今,一台普通的彩色显示屏就有大约六万五千多种颜色。这一事实毫无疑问将改变人们对色彩的感知方式和利用方法。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这么快速地变化着,人类的感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色彩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正如保罗・科利所言:“色彩已把我征服。从今天起,我和色彩已经合而为一。”

二、色彩的语法规律

色彩语言较之普通语言来讲,没有那么多严格的语法规则,因而能够更加自由的发挥,这种发挥依靠的是人类的想象力、感受力、创造力。色彩的语言神秘而又不乏自信,既有清醒的意识向导,又兼具潜意识的作用。

色彩的冷暖区分,是色彩语法的重要运用原则,也是色彩主观性的表现。由于不同颜色的波长产生的效果。产生了暖色和冷色,它们之间的区分包含着心理上的差异。正是人们赋予了颜色主观上的感觉和认识,颜色在其它领域的代表作用才显而易见,而且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代表着相同的意义,例如根据颜色的冷暖区分,人们将热水龙头标记为红色而冷水龙头标记为蓝色。

色彩并不是人类的创造,而是一种感知。色彩所代表的含义在其语言的运用中见仁见智,归根究底,是由于色彩在不同的人眼中经过心理的加工所呈现出强烈的主观性。例如,法国人认为酒的本色是红色,而希腊人则认为是黑色,但对于高卢思想家马丁来说它却是蓝色的。而同样的道理,当一个撒哈拉沙漠的人说绿色的时候,它所指的绿色一定不是一个爱斯基摩人所认为的绿色。颜色由于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使其不具有固定性和一致性,从而仿佛难以捉摸,这一切其实和自然本身并无关系。

在色彩的语法中,我们经常遵循它带给人心理感受的规律,来表达和创造。色彩的心理感受是指视觉对色彩的反应,随外在环境而改变。视觉受色彩的明度及纯度的影响,会产生冷暖、轻重、远近、胀缩、动静等不同感受与联想。色彩由视觉辨识,但却能影响到人们的心理,作用于感情,乃至左右人们的精神与情绪。色彩仿佛是一种表情,或直接或含蓄的表达着我们的内心感受。

三、绘画中的主观色彩

色彩的主观性在艺术领域的表现是最为丰富的,那无穷的想象力,象征和隐喻源源不断的带给我们视觉的盛宴和内心的波动,而这一切在绘画中则表现的更为明显。

“物质色彩”和“艺术色彩”的区别是很清楚的:一件艺术品中色彩的和谐是一种巧妙地结合,是主观色彩精心组合的结果,色彩游戏的奥妙就在于人的想象力。儒勒・普法伊弗说过,

“艺术家可以把天空画成红色的,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天是蓝色的,而普通人则应依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画,否则别人就会笑他们是傻瓜。”画家之所以能随心所欲的进行刨作是因为他们有日积月累的丰富经验,他们可以自由的选择颜色,来表达更深层的心理感受。色彩在一副作品中扮演一个充满着活力的角色,是沟通感受的桥梁。

在这个充满创造性和主观性的世界上,比色彩的物质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感情特征。这个感情特征是一个差异化的特征,能够影响它的因素非常的多,个人对其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较为偏爱的颜色,对于画家而言,他们会把这种感受在创作中做各种各样的尝试,于是我们的艺术世界便给人一种斑斓的感觉,它是如此丰富,以至于我们若要匆忙整理出头绪则显得极其不易。

通过续纷的色彩及它们与人类情感的亲密关系,我们能更好地体会到它们作为语言与概念在视觉上的延伸。绘画让我们懂得色彩是一个强有力的诱人工具。画家、作品与色彩让我们明白了在语言的世界里,色彩如同文学、诗歌、音乐一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绘画为色彩成为世界性语言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四、色彩与市场营销

在购买服装时,女性大多会受到色彩的诱导,销售者会告诉你某种颜色是这一季的流行色,而消费者也会根据自己对颜色的偏好做出选择。这其实就很好的反应了色彩与销售的关系。这种微妙的关系,被营销学把握利用,带来的是巨大的经济效应。我们不得不叹服色彩的广度,它占据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这种关平时尚、关乎效益的色彩应用不仅是主观的,更是对差异认识的一种统治,它让大多数认识在某个特殊的时期具有相同的导向性。

色彩营销理论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的Color Me Beautiful(简称CMB)公司在企业营销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该理论的实质是根据消费者心理对色彩的需求,运用色彩营销组合来促进产品销售。

美国营销界总结出一条“7秒定律”,即消费者会在7秒内决定是否有购买商品的意愿,而在这短短7秒内,色彩的决定因素为67%。这个规律提示了色彩实际已经成为一种到达率很高的沟通媒介,它对广告语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种国外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实施的色彩营销战略,现已被广泛采用。例如柯达胶卷的金黄色包装已经成为一个品牌的象征,始终强调着柯达的黄金品质,令人过目不忘;“可口可乐”的红舞动着年轻的意志和活力,并因为贴近中国传统习俗对红色的偏爱,在本土颇具影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充分说明了色彩与市场的关联,主观的影响让色彩跨越了众多的领域,丰富了色彩的内涵,也扩展了它的应用。

五、结束语

色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更是主观创造的表达。我们对色彩的理解大多是来自内心的直觉感受。色彩作为一种语言,具有强大的力量和表达的空间。在色彩的世界里,我们并不是在被动的位置上接受自然界最为原始的给予。无论是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还是艺术本身的变化,都让色彩拥有更多的功能。我们对它深入的认识、理解、研究仿佛一个“驯化”的过程,利用其本身的规律特于我们的生活,主观意志驾驭了色彩的世界。

参考文献:

[1](英)特列沃・兰姆.剑桥年度主题讲座――色彩[H].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

色彩营销论文第7篇

1.1时尚个性的需要

波普艺术在定义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个性化、流行化,如何来满足现代年轻受众的需求呢?运用波普艺术元素来设计图案可以有效的满足这类人个性、时尚的需求,吸引这类人群的关注和兴趣所在。Jeep牧马人的产品特点为个性化、时尚化的代表车型,定位为喜爱旅游、越野的男性消费者,采用了多张波普艺术元素的车型图片的文章所获取的订单数量是采用普通图片文章的订单数量的1倍多,浏览量的差距将近2倍,使用普波艺术元素的汽车营销视觉设计能更加有效的吸引精准消费者的关注,使用波普艺术元素运用到汽车营销视觉设计是时尚、个性的需要。

1.2商业价值的需要

波普艺术达到顶峰的背景正是由于商业化的需要,波普艺术对于商业化价值的呈现显得更为重要。针对客户群体制作了一项汽车购买倾向调研问卷,针对消费者对于购车需求的特点分析,从而印证波普艺术元素是否对于商业价值的需要。从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以下重要结论,25岁-34岁用户(80年代后出生的用户)占到了购车比例的40%;从这项数据可以得出,购车的主力人群在80后,这类人群具有桀骜不驯、标新立异,受到了波普艺术影响等特点。在80后这部分人群,对于车辆不仅仅只是代步工具,同样也是一种对于情感的表达,它们将车视为自己的家人,装扮自己的爱车成为他们的个性化情感宣泄的方式,在车贴的选择上,也会以更加独特、夸张的造型及颜色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1.3时展的需要

波普艺术这一概念是在1954年正是被提出,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达到鼎盛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艺术与设计是否还会被认可,是否还会成为现代及未来的需要呢?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购车已经不再单纯的为代步,也将车型视为自己的家人以及伙伴,成为自己对于生活的一种情感宣泄方式。在这样快节奏的社会里,更加需要波普艺术这样大胆、个性、与众不同的视觉设计来吸引消费者。

2波普艺术元素在汽车营销视觉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与方法

2.1波普元素在汽车营销视觉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2.1.1造型的表现形式。

波普艺术元素在汽车营销视觉设计深受大众流行的影响,这些理念和特点源自于生活的感悟、体验,波普元素在汽车营销视觉的设计先锋代表品牌——MINI的造型、颜色搭配、宣传设计的运用正是迎合了大众对于汽车的生活需要,这款车诞生后,逐步引起当时年轻人的关注,小巧的设计、时尚的造型、便宜的价格深受大众市场的喜爱。

2.1.2色彩的表现形式。

波普艺术十分注重视觉设计的新鲜感和形式感,这样的特点影响了其在汽车营销视觉设计里色彩和图案的表现。在色彩的运用上,波普艺术最多的是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大色块的对撞拼接,从而展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运用鲜艳、明快的颜色,通过色彩的对比、大面积的色块拼接组合,也正好符合了喜爱年轻、时尚、充满活力的年轻消费者们。

(1)用色的比例和节奏。

波普艺术的特点是将色彩创造成具有类似节奏般的色彩,使其展现出跳跃的节奏、感受。同时通过不同大小的色块搭配、颜色的位置顺序形成立体具有吸引力的视觉效果。具体的方法包括采用重复、重叠、变化颜色的形式营造出渐变的节奏感受。

(2)色彩的调控。

在汽车营销视觉设计中,常常会采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将车型的年轻、活跃进行表达。如果想要在汽车营销视觉设计中的色彩更加醒目,可以运用完全对立的色彩进行互补搭配,或者也会使用彩度较高的颜色作为视觉设计中的基调色,再搭配一些对比强烈的颜色,这些明快的色彩的运用即符合波普艺术的特点,也能营造出明快的视觉效果,这更加适合突出年轻有活力的车型。

2.2波普元素在汽车营销视觉设计中的表现方法

2.2.1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波普艺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在美国达到了鼎盛时期,波普艺术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富有商业气息的艺术,它非常关注大众商业形态的消费特征,通过复制、对比色的色调、拼贴组合图片等这些方式在汽车营销视觉设计的表现,使产品更具特色,另人耳目一新。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大众艺术,是通俗文化的象征,在艺术中大量的运用废弃物、招贴画、广告等进行拼接组合,并直接借用产生于商业社会里的符号,创造出来的艺术感受。时尚的元素、对比的色彩、消费性等都是波普艺术的特点,这些特点并不限制是东方或者西方国家,甚至通过东拼西凑,将东西方不同感受的作品拼接、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组具有强烈对比的艺术作品。

2.2.2多维性的创造。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满足大众的审美,从而创造商品的价值成为了十分关键的问题,通过运用设计语言表现产品的特色,充分展现产品的独特魅力,迅速而又准确的把关于产品的识别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并正确引导消费者,从而唤起消费者购买欲的同时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提高商业产品的附加值。“设计是对人和人观念的满足”,在如今大众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费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对美不同的追求,表现审美的方式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呈现出个性化、标新立异化。这就是“新鲜感”流行文化(也可认为是波普艺术),之所以一直延续下去,因为其本身不断的通过创造、再创造,对消费者不断保持着“新鲜感”、“潮流感”。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消费时不仅仅是在乎这件产品的使用价值,也会考虑到这件商品是否时尚、新奇,使用产品时不希望带有“过时”的感受。

3结语

色彩营销论文第8篇

关键词:服装;视觉营销;橱窗陈列;管理

1 服装视觉营销

服装视觉营销大致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橱窗陈列和推广。不管是橱窗陈列还是推广,其都是为销售打基础,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橱窗陈列需要依照自身情况进行目标的制定,依据公司的业务流程对其进行相应的规范,结合具体要求进行相应的橱窗设计。其重点在于突出主题,让其能够成为吸引观众眼球的焦点。另一点则是营销策略上的推广,其主要是通过相应战略战术的应用将服装推到观众眼前,其重点是要让受众群体对服装有一个综合性的认识,让其在受众群体的头脑中形成概念性印象。

2 橱窗陈列管理的意义

在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的今天,服装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与以往不同,网购也对实体商户造成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橱窗作为服装销售陈列的主要部分之一,应该运用其独特的设计无声地吸引顾客。橱窗作为一种最直观的表达,可以将顾客带入店铺,这也是实体服装店与网店的不同之处,设计出出挑的服装再加上独具特色的橱窗陈列、广告设计,会推动品牌的发展,从而征服消费者,激发其购买欲望。

服装营销作为一种整体的营销策略,与橱窗陈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橱窗是展现商品形象的最佳载体,也是它独有的技能。服装是结合时尚,集变化性和多样性于一身的商品,这些都代表了服装是流行的产物。所以,橱窗需要结合这些特点进行设计和管理,同时,企业也应该把重点放在橱窗的设计上。

在国外,橱窗陈列管理的发展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顾客购买时会先关注橱窗的信息。所以,商家会在橱窗设计以及陈列管理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为了能通过橱窗呈现自己的品牌文化和主题。与国外相比,国内的橱窗陈列管理似乎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通过尝试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努力进行创新,使得橱窗陈列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3 服装视觉过程中的橱窗陈列管理

3.1 色彩搭配夺人眼球

作为直观的表达方式,色彩的运用是橱窗展示的手段。橱窗的色彩主要是对商品进行灯光的处理,背景、道具辅助衬托,色彩能对人们的心理产生物理性的刺激,对消费者的心理造成影响。人们在面对不同颜色时的呼吸心跳也是不同的,从而导致情绪出现变化。作为一个直观展示商品的橱窗设计作品,一定要针对主题,突出设计的特点,以柔和的色调为主,以少许点缀或其他辅助的颜色来衬托进行设计,增加橱窗的视觉效果。

在色彩搭配时要注意其目的性,针对不同主题的商品进行不同的搭配。调整色彩的明暗度刺激消费者的视觉神经,按照光谱的色彩排列从暗到明的色彩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好,明度高的放在侧面,起到一个陪衬的作用。其实无论怎么排列,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吸引顾客的眼球,达到销售的目的。

3.2 道具的独特性

橱窗陈列不仅仅需要色彩的搭配,也需要道具来使整个设计完整。模特、背景、展架、装饰品等这些道具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模特,对其进行一些艺术上的处理使得个性鲜明,突出品牌的理念。而装饰品就要根据视觉效果,选择不同的材料来起到绿叶的作用,这些道具的目的是要提升橱窗的整体效果。

4 橱窗陈列管理的应用原则

4.1 以人为本

作为一个服务类的营销项目,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为顾客服务,要站在顾客的角度,橱窗的设计是影响视觉营销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管理者应该从顾客的视角出发进行设计。应考虑到顾客对服装的需求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季节性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穿衣感受。作为静止不动的橱窗也要结合顾客运动的浏览习惯进行设计,因为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都爱靠右侧行走,所以浏览的视线也是由右至左,由远及近的,管理者应该根据这些特点将橱窗的正面效果和侧面效果进行整体的陈列,达到最佳视觉效果,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为顾客服务。

4.2 统一性

橱窗与商店的空间是一体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分离。橱窗是店铺的前沿,统一两者的风格,做到充分地协调、巧妙地搭配,使两者格调一致。管理者也要不停进行观察和思考,使自家的橱窗区别于别家的,进行创新的设计,突出品牌的个性,把握细节。橱窗是店铺的灵魂所在,是点睛之笔,要与店铺整体统一,发挥各自的作用。

4.3 信息性

橱窗作为一个店铺的形象,它的用途包括对店铺的新品上市,促销活动进行传达。橱窗作为一种传递工具将信息传递给顾客,这个窗口不仅能使顾客了解店内的活动,也能使顾客确定自己的兴趣,明确目标,增加顾客进店消费的概率,促进销售。

无论是提到的原则还是没提到的原则,都是整个橱窗陈列在服装视觉影响中需要注意的。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设计更符合大众的口味,达到最终的目的。

5 橱窗陈列管理需要注意的细节

橱窗陈列管理对管理者的要求是极高的,不仅要具备美学、心理学、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懂得一定的视觉艺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协调好各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时要注意许多细节,应该采用闭合式封闭式的橱窗达到一个整体的效果,增加视觉上的冲击。封闭式的橱窗也对服装道具的管理比较方便,且能达到一个统一的效果。橱窗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安排好视觉高度,展示的服装也应该选择那些能突出产品内涵,同时符合大众购买心理的。根据款式、风格、颜色的不同将服装与橱窗合理地进行统一组合在一起。田园风就可以用自然、植物来烘托氛围,达到很好的效果,也避免了太过吸引人反而不突出服装的问题。管理者要通过对顾客的观察掌握顾客的购买心理,总结办法来激发顾客购买的热情,巧妙地迎合设计提高销售的动力,表达产品的主题和内涵。

我们在设计的同时也要着重提高橱窗陈列艺术的创新性,能吸引顾客的一定是新颖独特的。早期的橱窗设计是采用巨型海报或是模特展示等方式作为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橱窗陈列也越来越具有艺术性,不仅仅是展示商品,同时也展示了一种文化或是情怀。管理者应该具有开放性思维,进行独特的设计,要符合产品本身,让顾客感受到橱窗的魅力。

6 结语

服装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品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作为视觉营销的一种手段,橱窗陈列管理对于提高品牌形象以及商品的附加值作用显得更加突出。橱窗陈列管理是否成功也会影响服装品牌的效益,所以管理者要在实践中探索出更多独特的管理手段,不断进行创新,使橱窗陈列更好地为销售服务,使服装视觉营销更科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朱一帆.论服装视觉营销过程中的橱窗陈列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2(06):259-260.

[2] 张琼.基于服装视觉营销之橱窗陈列艺术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3(05):18-19.

[3] 何佩云,邓德胜,王建军.论视觉营销对服装购买行为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4(28):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