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关系营销理论论文

关系营销理论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6 15:56:16

关系营销理论论文

关系营销理论论文第1篇

关系营销(RelationshipMarketing)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是由Magarry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指出“营销的六功能”中提到功能之一。“契约功能”(contractualfunction)就是发展市场伙伴中的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这个观念一经提出,就被誉为是一个划时代的创见。自此之后,关系营销的概念又多次被不同的学者重新界定,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理论如下。综上可知,不论关系营销的内涵怎样发展,其核心概念仍是“关系”,如何通过创造价值与满易双方的需求来建立、发展和维持关系应是关系营销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和获取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和学生就是一种交易关系。教师是卖方(企业),学生是买方(顾客),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保持学生”。简单地说,就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设计到教学内容中,尽可能地予以满足,才能使学生被课堂吸引。这种交易关系得以持续下去,课堂的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如果上述师生之间的“交易关系”成立,那么教师就应该增加“关系价值”以确保关系的顺利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应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每一节课上都能获得“价值”,增加满意度,使学生觉得花时间学习这些课程值得,那么即使课程结束了,他的学习兴趣也能继续保持下去。

在本次调查中,有55.6%的学生认为“教师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其中,有40%的学生认为“教师创设的课堂气氛比较死板”,有15.6%的学生认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进一步的指导”。另外,有33.3%的学生认为“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11.1%的学生认为“教师照本宣科”。在对《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状况的调查中,有13.3%的学生能持续听80%的课堂内容,有58.2%的学生能持续听50%的课堂内容,24.2%的学生能持续听30%的课堂内容,只有4.3%的学生能持续听100%的课堂内容。不难看出,“教师不了解学生需求课堂内容不吸引人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教学质量受影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促进教学目标实现。

二、关系型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树立关系型教学理念是改善经管类公共课“教”的问题且重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尝试。在关系型教学理念的要求下,关系型教学模式是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实现教学目标”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新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关系“吸引”一词是这个环节的关键词。按照关系营销的思路,关系双方在搭建关系时都具有吸引对方进行交易与合作的某些要素,如经济、技术等。在教学中,这些因素就转化为经管类课程的学习意义、知名教师授课、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上一届学生的口碑等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此课程的欲望。

2.维系与巩固关系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防止学生因逃课、不认真听讲等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确保关系的维系与巩固,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从需求出发,精心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以维系和巩固关系。具体有以下做法:(1)增强课程体验,提升关系价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的差异,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将学生分成“普通组”和“提高组”两类,并有针对性地、分批次地安排并设计教学案例、辩论、讲演等各种课堂互动活动,并将其作为考核学生学习能力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2)全面评价学习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应加强平时考勤,以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另一方面注意课程考核的整体性。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课不进行考勤似乎是一件高兴事,但是在此次调查中,却有87%的学生希望教师应“注意点名,加强平时考勤”。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偏差,是因为课程考核方式,传统的考核往往“以结果论英雄”,容易造成学生考前突击的行为,并不能完全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因此,教师应注意考核的整体性,将学生的平时考勤、课堂表现、课程体验、理论知识、知识运用等全部纳入考核体系中,形成即时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结合的科学考核体系。

3.重视评教,发展关系课程结束之后,应注重双方面评教,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评价教师,包括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教学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教师的自评、同行教师互评、督导对教师的评价等。第二步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生能力培养情况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自评。将第一步、第二步评价进行对比,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明确学生需求,为自己完善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可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有利于经管类课程知名教师队伍的形成,并作为吸引学生选修课程的一个环节,形成良性循环。

关系营销理论论文第2篇

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市场营销

复杂环境下高技术企业营销风险研究

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的分析与研究

CRM在汽车营销企业中的开发与应用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实施策略

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的特征分析

新经济条件下的我国企业营销创新

企业营销的战术策略

提高市场占有率常见的错误及对策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

企业绿色营销与我国对外贸易

我国中小企业提升市场营销能力的战略选择

市场营销与企业文化

客户与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及其管理

试论企业营销能力的培育与增强

我国企业实施整合营销战略的对策

论生态型企业营销体系及其建立与改造

论营销渠道模式转型

论企业的网上病毒性营销策略

对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探讨

浅论市场竞争中的企业市场创新

构造3维市场营销 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合作营销战略研究

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营销创新

企业绿色营销探析

高科技企业的网络营销

企业市场营销组合决策的神经网络模型

提升中国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客户关系管理

我国科技企业营销体制中的观念导向

新产品试销评价方法研究

论中国转型市场中企业营销的预警管理

网络环境下企业创名牌的营销策略

论现代企业分销渠道建设

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及其解决方案研究

企业营销失灵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的合理化研究

浅论"知识营销"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基于环境管理的企业绿色营销对策

试论企业营销战略规划

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想与战略管理

面对全球竞争的企业营销对策

论企业营销的市场导向

"客户顾问制"与营销创新

供应链管理与企业发展

21世纪企业营销新理念

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

浅论企业顾客关系管理的核心——忠诚度

对当前企业营销问题的点评

世纪之初我国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绿色营销的探讨

分销网络的有效管理与创新

用服务"粘住"你的顾客——略论企业的服务营销

中小企业应确立营销新观念

现代市场营销信息系统探讨

可持续性发展与企业绿色营销

企业网络营销的策略选择

企业营销活动的"催化剂"

供应链企业外部绩效评价子系统研究

论渠道价值链增值管理对策

互联网技术与关系营销的实现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业务外包——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企业营销理念创新的几点思考

略论采购成本的控制

供应链中的合作与模式匹配的研究

论绿色营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如何面对和参与供应链竞争

我国企业营销策划的困境及对策

客户关系管理价值链研究

客户档案知识的挖掘方法研究

论市场秩序与企业信用

项目管理在组织市场调研中的应用初探

浅析新时期的合作营销关系

基于电子商务的物资供应管理系统设计

论网络营销与企业谋略

论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后的企业营销对策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战略

新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营销e化

企业供应链的结构类型研究

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方案的设计与选择

试论企业内部控制点的增设在企业材料采购中的作用

论企业建立顾客导向营销观念

加强商品审美研究 搞活企业市场营销

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分析

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是全球化营销的必经之路

企业虚拟经营的营销战略思考

网络时代企业营销策略整合

浅谈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营销战略

现代企业中的服务营销

企业市场策略常见缺陷分析

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中国企业实施营销战略的现实意义

信息传递障碍与营销效率研究

模仿创新的特性与营销环境分析

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客户关系为中心的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现代物流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

销售经理的基本素质

市场细分和定位技术在后发企业的应用

信息系统在供应链与物流系统中的战略价值

"青年文明号"在企业营销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越区销售"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企业营销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提高顾客价值意识 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方向

影响顾客忠诚度因素探析

论生产企业对分销渠道成员的管理

信息化、标准化是供应链管理实施成功的关键

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导入与实施

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与策略浅议

论加强物流管理提高企业绩效

让客户关系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企业发展绿色食品营销策略探析

市场对接过渡期的企业营销策略

无缝营销管理——企业战略联盟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

试论企业分销渠道的创新

企业营销管理研究——"顾客中心论"的企业营销战略

浅谈企业如何控制销售信用风险

上市公司关联购销交易实证研究

电网经营企业的营销战略

基于知识经济的企业经营方式与营销渠道的变革

WTO条件下的企业市场营销

WTO与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

营销管理支持系统及其内在运行机制

"差异化策略"在企业营销中的运用

企业物流一体化研究

论内部营销策略组合及其应用模型

论企业物流的营销战略

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发展的理论研究

信息经济中的管理锁定策略及其应用

试论企业绿色营销的发展

论协同合作式的供应链管理

开拓国际市场的产品营销策略探讨

现代企业如何保证物资采购效果

加入WTO后制造企业销售通路建设的思考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方式与营销渠道的变革

略论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内涵,类型与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视角下的分销渠道整合

客户行为与区域市场渠道策略

企业名牌战略与营销策略问题初探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实施对策

基于供应链的网络化制造体系结构

谈知识营销在企业营销创新中的杠杆作用

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关系比较与选择

企业开拓目标市场策略新论

浅析企业如何获取分销渠道竞争优势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问题及道德风险的防范

基于顾客的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式初探

论现代企业的顾客满意观和顾客资产观

面对WTO中外企业营销落差比较

CRM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实施与应用

当代企业营销策略创新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构建

论产品的知识营销

方法目的链短化的原因浅析

CRM在药品营销渠道管理中的应用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基于移动Agent建立企业动态供应链

当前环境变革中我国企业营销理念的转变

中小企业实施CRM方案的误区与对策

WTO与中国企业市场营销

新世纪的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

加入WTO对我国企业营销的影响及对策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联合定价决策模型探讨

网络经济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

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双赢研究

客户关系管理(CRM)的理论及应用探讨

论网络营销对企业的影响

价格战的原因探析与对策研究

客户忠诚与客户关系生命周期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管理意义

绿色营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顾客关系管理:对顾客网络及其知识管理的系统剖析

中国 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所需条件分析

探究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的新型管理模式

理解客户关系管理——谈客户关系管理的战略意义

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当前企业营销观念及其规则分析

文化营销——企业营销能力构建的战略选择

论我国企业市场营销创新

创造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顾客价值

顾客忠诚的价值驱动模式

企业供应链管理及其信息保障机制

新经济下的企业网络与超市场契约

供应链竞争力的厂商均衡分析

绿色营销初探

高技术企业市场营销特殊性分析

网络经济与客户的数字化管理

数据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营销创新

组织市场上购买决策者的结构类型与企业的营销对策

论企业网络营销中的物流策略

论企业营销活动策划的专业化

西方的顾客忠诚研究及实践启示

以企业营销新理念迎接入世挑战

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模式与营销渠道变革

企业营销创新的内容和重要性

基于供应链伙伴关系的产品定价问题研究

供应链系统的物流规划模式

供应链的自动补货模式及其价值

博弈理论与营销创新

激励机制在现代人事管理中的运用

对客户忠诚创造价值问题的探讨

现代供应链联盟问题研究

顾客满意度中的顾客竞争性评价

建立企业采购内部控制制度的构想

绿色营销与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论企业产品营销策略中的道德问题

有形产品的服务提供方式研究

顾客价值提升的定位及途径

我国企业知识营销现状与对策

客户关系营销——现代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

论营销流程再造

谈企业营销费用分析和会计处理原则

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

面向过程的供应链工作流管理研究

企业应对价格战的策略

客户关系管理的困惑与发展

实施绿色营销的意义与对策

借鉴ISO9000的管理思想精髓优化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及备件订货问题研究

入世以后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试论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优化

牛鞭效应的危害及其对策

基于供应链战略目标的性能检测指标研究

企业电子商务盈利策略探析

基于企业整体模型的供应链信息流研究

供应链性能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基于零部件归并问题的采购策略模型(英文)

企业对市场需求的能动作用研究

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客户全生命周期利润预测方法的研究

谈新经济时代的营销创新

国际营销中产品的包装,促销与传播学

服务营销与企业经营战略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企业产品试销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基于资源利用综合水平的采购量分配方法

我国企业间促销管理的实证分析与对策

企业物资供应与管理改革探讨

信息传递障碍与国有企业营销效率研究

我国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运行

论交易成本与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客户关系管理核心思想浅析

基于机制设计的供应链优化整合决策效应分析

21世纪企业营销管理创新研究

诚信营销与企业发展

企业营销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论关系营销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全球绿色营销趋势和我国企业的策略

试论营销策略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

企业供应链构建与优化对策研究

市场营销战略失误与民营企业"流星现象"

试析企业客户资本管理

关于构建中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体系的探讨

阻碍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营销创新——21世纪中国企业营销的必然选择

现代企业实施关系营销的对策

VMI供应链系统的经济效果评价研究

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下的市场营销

浅析营销适宜度

基于相对熵的营销机会模糊评价

现代企业的物流革命与营销创新

电子商务下企业CRM的实施研究

当代企业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关系营销

企业营销理念与品牌提升策略创新

入世后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及企业营销对策研究

论企业营销形象内在素质的塑造

21世纪企业营销变革与创新方向

过程工业供应链计划调度模型?

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深层原因及其对策

基于客户发掘,客户全面解决方案的科技型企业盈利模式探究

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与实现"两个转变"的关系

论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顾客忠诚管理

试论市场营销组合4PS向4CS的转变

VE原理在营销策略中的应用

质量文化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融合作用

客户资源的特征及CRM模式在企业中的实施

企业内部营销及其实施策略探讨

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浅析

供应链系统运行评价研究

"定制营销"理念的前瞻及潜力刍议

浅论企业的营销腐败

供应链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供应链中的信息流运作模式

基于过程的供应链重构模式与选择

电子营销与中国企业营销策略的变革

关系营销理论论文第3篇

随着企业对市场和消费者关注的加强以及心理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心理学中对人的研究的相关理论被广泛地借鉴和应用,如威廉·莱泽(WilliamLazer)的生活方式理论,RichardN.Cardozo的顾客满意度理论,约翰·霍华德(JohanA.Howard)等的购买行为理论的提出,都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到了70年代,随着竞争的加剧,阿尔·赖斯,杰克·特鲁塔提出了著名的定位理论,这一即使在当前的营销实践活动中仍被广泛重视和应用的理论,一些学者如西德尼·莱维,P.科特勒还提出了扩大的营销以及ReedMoyer提出的宏观营销,C.L.休斯塔克(G.LynnShostack)提出的服务营销,杰拉尔德·泽尔曼(GeraldZaltman)和P.科特勒提出了社会营销,提出在关注消费者的需要的同时,更要考虑消费者与社会的长远利益。80年代至上世纪末,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营销理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营销策略上,雷维·辛格(RaviSingh)和P.科特勒提出了营销战的观念,重视军事理论和方法在营销中的应用,乔治·邓肯(GeorgeDuncan)提出了直复营销的理论,大卫·A·艾克(Aaker)提出的品牌资产理论,布姆斯(Booms)和比特纳(Bitner)在服务营销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营销的7P理论。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奥多·莱维特提出了全球营销理论,P.科特勒提出了大营销的理论。学者们也越来越重视内外部沟通的重要作用,如克里斯廷·格罗鲁斯(ChriStinaGronroos)提出的内部营销理论,巴巴拉·杰克逊(BarbaraBundJaekson)提出的关系营销理论。顾客也越来越被摆在企业营销活动的焦点地位,ColorMeBeautiful(简称CMB)公司提出的色彩营销,Oliver提出的顾客忠诚,劳特朋(Lauteborn)的4C理论等,也更加重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消费者和几何级数增长的市场和消费者数据,企业不得不考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庞杂的数据问题以及如何有效整合各种各样的资源来开发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因此,JohnTaylor,JohnOake提出了数据库营销,唐·E·舒尔茨(DonE.Schultz)等提出了整合营销。至此,学者们在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市场营销这一决定企业生存根本的问题上,走过了艰辛、漫长和多角度研究的孜孜探求之路,但似乎也在不断地反思一个问题,在市场营销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中,究竟什么才是企业追求的核心,而这个核心的确立能使企业真正明确其营销的真实本质。Heskett提出了服务利益链的观念,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顾客受让价值,Woodruff提出了顾客感知价值理论,Buttle提出了口碑营销的理论,CooperR.G.提出了4V’s理论。关键词“价值”是这些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进入21世纪,A.Augustinaitis提出了知识营销,萨姆·希尔、格伦·里夫金提出了激进营销的理论,维查·玛哈简、约罗姆·杰瑞·韦德(YoramJerryWind)等提出了聚合营销的理论。似乎意味着更加趋近于营销内核和本质的营销思想和理论的诞生。

二、营销理论嬗变特征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营销理论的发展轨迹呈现出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从市场营销活动关注的焦点来看,发生了几次以谁为中心的转变

以谁为中心的阐述见诸于当今许多学者的文献中,其中较早并比较完整的阐释是菲利普·科特勒,他也是社会营销理论的提出者。1.生产观念。这种观念认为生产是最重要的,只要生产出有用的产品,就一定有人要。顾客关心的主要是产品价格低廉和可以随处购得等,因而经营者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追求生产产品的效率上,这在早期的学者们关注的商品、职能和机构的理论提出方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2.产品观念与推销观念。产品观念认为产品是最重要的因素,消费者总是欢迎质量最优、性能最好的产品。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通常有购买迟钝或抗拒购买的表现,如果听其自然,消费者不会购买本企业太多的产品。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均会导致“营销近视症”,因此,特德·莱维特(TedLevitt)的营销近视症观念的提出是对产品观念与推销观念提出的解决办法。3.市场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认为,要达到企业目标,关键在于判断目标市场的需要,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这同威廉·莱泽(WilliamLazer)的生活方式理论,RichardN.Cardozo的顾客满意度理论,约翰·霍华德(JohanA.Howard)等的购买行为理论的提出是密不可分的,与此相适应的理论还有阿尔·赖斯,杰克·特鲁塔提出的著名的定位理论。4.社会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是营销观念的发展和延伸,强调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时,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个别的、眼前的需要,而且要符合消费者总体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企业要正确处理消费者欲望、企业利润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统筹兼顾,求得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协调。这个发展轨迹说明,营销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学者们在对市场营销究竟以谁为中心的认识上,经历了以企业为中心、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及以社会长远利益为中心的逐步转变的过程。

(二)从理论架构形成的过程来看,市场营销理论框架的形成,是不断借鉴

其它学科并与其融合的一个过程市场营销学自20世纪初产生以来,它就充分吸收了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为一门具有特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独立学科。1.与经济学的联系。市场营销学借鉴了许多的经济学概念与理论,经济学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消费者行为分析是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始,它广泛借用了偏好、无差异曲线、边际效用、机会成本和理性等经济学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了一些新的研究与分析工具。温德尔·史密斯(WendellR.Smith)的市场细分理论,阿尔·赖斯,杰克·特鲁塔提出了著名的定位理论是现代营销战略的核心,是以微观经济学中的垄断竞争理论为其理论支撑的。总之,经济学为市场营销学提供了许多的概念和理论,为市场营销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2.市场营销学与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们的心理、意识和行为以及个体如何作为一个整体。其研究对象就是人,而人正是市场营销活动面对的主体,也是市场营销学研究的对象。由于两者研究对象的相同,也就逐步形成了一门专门研究营销心理活动的新学科———消费者行为学。RichardN.Cardozo的顾客满意度理论,约翰·霍华德(JohanA.Howard)等的购买行为理论,ColorMeBeautiful(简称CMB)公司提出的色彩营销,Oliver提出的顾客忠诚,劳特朋(Lauteborn)的4C理论均借鉴了消费者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理论阐述。这些都能很好地解释消费心理学在营销学中得到了非常多的体现和应用。3.市场营销学与社会学。社会学的观点主要应用于市场分析,其中,又以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如参照群体、家庭、社会阶层、文化和亚文化等为其主要范畴和概念。威廉·莱泽(WilliamLazer)的生活方式理论,约翰·霍华德(JohanA.Howard)等的购买行为理论都是消费者行为分析的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新产品的扩散中,市场营销学应用了社会学的创新传播理论。关系与网络也是社会学的概念,现也已借用到市场营销学当中。因此,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在市场营销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市场营销学的发展是一个兼容并蓄的过程,这些学科都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从理论形成与实践活动的互动

关系看,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紧密性不断加强这个特点可以从当前在市场营销实践中广泛应用的4P理论、4C理论以及4R理论的发展关系来找到答案。20世纪50年代末期,当时市场正处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中,市场远远没有现在的竞争激烈。英国杰瑞·麦卡锡教授在1960年最早提出了4P理论。4P理论重视产品导向而不是消费者导向,它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然而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4P理论逐渐显示出其不足。主要体现在营销活动过于注重企业内部,对营销过程中的外部不可控因素考虑欠缺,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劳特朋教授针对4P存在的问题发展出了4Cs营销理论,4C理论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着重寻找消费者需求,满足消费者需求。但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求企业从更高层次上建立与顾客之间的更有效的长期关系,于是便出现了4R营销理论,营销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满足市场需求和追求顾客满意,而是以建立顾客忠诚为最高目标。市场营销学的各种理论模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和丰富,形成了把4P经典理论作为基础的,形式多样、不断丰富的综合体系。不管是4P、4C还是4R理论,都是从实践中被人们发现,并总结发展出一系列科学的营销理论,来指导后人进行营销实践,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紧密性也是在动态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关注和强化的。

三、营销理论嬗变动因

(一)从思维方式上看,人类哲学思考转变过程的影响

人类的哲学思考大体上经历了科学主义、人本主义以及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相结合的三个阶段。从早期的对产品、职能、机构到商圈的研究,学者们倾向于用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市场和消费者,如乔尔·迪恩(JoelDea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约翰·霍华德(JohanA.Howard)等的购买行为理论等,到中期转向了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关注,如阿尔·赖斯,杰克·特鲁塔的定位理论,巴巴拉·杰克逊(BarbaraBundJaekson)提出的关系营销理论。而以Heskett提出的服务利益链的观念,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顾客受让价值,Woodruff提出的顾客感知价值理论,Buttle提出的口碑营销的理论,Cooper,R.G.提出的4V’s理论为代表的上世纪80年代后提出的理论将人本主义推向了极致。进入90年代,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巨大发展使得人们不得不再次思考科学技术在营销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因此,JohnTaylor,JohnOake提出了数据库营销,唐.E.舒尔茨(DonE.Schultz)等提出了整合营销,A.Augustinaitis提出了知识营销,萨姆·.希尔、格伦·.里夫金提出了激进营销的理论,维查·玛哈简、约罗姆·杰瑞·.韦德(YoramJerryWind)等提出了聚合营销的理论又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推向了相互融合的轨道。

(二)从研究对象上看,市场营销研究的本质是对人的研究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人类在自然面前成为了主人,与此相应产生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西奥多·莱维特提出了全球营销理论,P.科特勒提出了大营销的理论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类中心主义有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最早产生的是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类对自然的无限制征服、掠夺,绝对地以人为中心,这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从而危及人类的根本利益。20世纪70年代后,学术界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开始产生质疑,在质疑中产生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是从生态伦理学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类应该以整个生态圈为中心,人类只是生态圈里的一部分,应该把道德关怀扩大到整个生态圈,保持大自然的和谐发展。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否定之否定。它强调人在自然中的优先地位,强调人类的整体利益,强调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尊重和保护自然。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在此阶段,P.科特勒提出了社会营销,KenPeattie提出的绿色营销。这些营销理论的提出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仍然重视人,同时强调人与社会及环境的和谐共处与互动。

(三)从外部影响因素上看,营销环境的变化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作用

自20世纪的50年代至20世纪末期,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的50年代,市场正处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中,市场远远没有现在的竞争情况激烈。然而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媒介传播速度也越来越迅速,企业营销实践也随着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市场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以及信息产业、计算机网络、通信及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联成一个整体。加之竞争的不断加剧,新环境新条件下的营销理论也必须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潮流,进行新的营销理论和营销实践的变革。

四、营销理论嬗变趋势

基于对营销理论发展轨迹的梳理,基于对环境变化特别是营销实践的发展变化,基于对营销理论演变的动因的分析,本文尝试着对影响营销理论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如下的分析和预测:

(一)新的理论将更加重视人的因素

从Heskett提出了服务利益链的观念,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顾客受让价值,Woodruff提出了顾客感知价值理论,Buttle提出了口碑营销的理论,Cooper,R.G.提出了4V’s理论以及进入21世纪后,A.Augustinaitis提出了知识营销,萨姆.希尔、格伦.里夫金提出了激进营销的理论,维查·玛哈简、约罗姆.杰瑞.韦德(YoramJerryWind)等提出了聚合营销的理论这一营销理论演变轨迹来看,营销学者们在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完成市场营销这一决定企业生存根本的问题上,做了相当多的探索工作。越来越清晰的一点是,人的因素越来越被营销理论研究者们提及和重视,策略、方法、工具的提出和应用无不围绕着消费者来展开的。

(二)价值的增值是基础

围绕着人这个核心,提供社会、消费者和企业的价值是现今企业在营销实践中主要的策略和方法。价值运动过程是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升值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必须达到三者利益和价值平衡的一个动态过程。因为顾客是千差万别的,在个性化时代,这种差异将更加显著。围绕着千差万别的个性化消费者,企业提供的不能再是基本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期望价值、附加价值和潜在价值。与此同时,只有实现企业经营活动中各个构成要素的价值创新,才能最终实现消费者的价值最大化,而当消费者能稳定地得到这种“价值最大化”的满足之后,才能使企业与消费者、社会之间产生共鸣,共同创造出价值的累积效应。

(三)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信息社会的到来将改变传统市场营销的运作模式,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虚拟营销不仅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传统的交易方式,而且还将市场竞争从物理空间转化到虚拟空间,将生成新的市场营销模式———营销虚拟化。在知识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将通过互联网而转变为数字化行为。营销实践的运作正在从最初的粗放的、单一的状态,走向高效、系统和整体的运动状态,整合系统和资源成为必然。相关利益者之间关系不再是营销与被营销,传播与被传播的关系,而是公平地在各个接触点及各个接触点之间的伙伴关系。

(四)分享时代的到来———分享营销的提出

关系营销理论论文第4篇

关键词:顾客关系营销酒店业

”。结构性联系要求企业为交易伙伴提供这样的服务:服务对交易伙伴有价值,但交易伙伴不能通过其他来源获得这种服务。这种关系的建立是企业自身的行为,而不是仅仅依靠企业销售或者服务人员交际的态度和技巧。它分为企业与顾客(或客户)的结构性纽带和企业与企业的结构性纽带。

(1)企业与顾客的结构性纽带。企业与顾客(或客户)的结构性纽带是企业通过向顾客或客户提供独特的服务来建立起双方结构性的关系。如在厂家——商——经销商的销售体系中,厂家和商不仅仅充当向经销商提供商品的角色,而且帮助销售 网络 中的经销商特别是一些较小的成员提高其管理水平,合理地确定他们进货时间和存货水平,改善商品的陈列;向其提供有关市场的 研究 报告,帮助培训销售人员;同时建立经销商档案,及时向他们提供有关产品的各种信息等。

(2)企业与企业的结构性纽带。企业与企业的结构性纽带是指两个企业结成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在开发、研究、供应、人员等方面互相协作,以促进双方的共同 发展 。wWW.133229.CoM

因此, 目前 我国内资酒店企业关系营销改善的重点是:改善“协议”顾客折扣制定标准,开展企业间联合计划,改进对顾客认知管理,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拓展服务信息反馈渠道,正确对待和处理服务投诉等服务 内容 。酒店开展顾客关系营销不应只将眼光局限于酒店内部,酒店同行、行业协会、航空公司、 旅游 网站、政府、社会团体、媒体等单位也应纳入到开展顾客关系营销的体系中来。

五、结束语

从关系营销视角,我国酒店业市场营销的基本现状是:尽管对一些有形组织开展了一点社交层次的关系营销(二级关系营销),但总体上还只是在财务层次的关系营销(一级关系营销)上形成了一些制度,且很不完善。我国酒店业要完善财务层次的关系营销(一级关系营销),稳定发展社交层次关系营销(二级关系营销),开展结构层次的关系营销(三级关系营销)的策略。

参考 文献 :

[1]berry, l. relationship marketing of services in perspectives from 1983 and 2000[j]. journal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2002, 1(1): 59-77

[2]gronroos, c. services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a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pproach(2nd ed.)[m].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2

[3]陈首丽刘为国:酒店营销策略设计与策划[j]. 统计与决策, 2003,(05)

[4]程棘邱慧:酒店核心竞争力探究——忠诚顾客的公关策略[j].黄山学院学报, 2004, 6(2): 61-63

[5]窦凤英:酒店关系营销策略探讨[j].商场 现代 化,2005,(25)

[6]郭喜明:建立内部忠诚——酒店内部关系营销新方略[j].市场周刊.商务,2003,(05)

[7]汲剑磊崔光虎:浅析顾客关系营销三层次[eb/ol]. http:// /zhongguoyingxiao/guanxiyingxiao/116739291719399.html ,2006-12-29

[8]蒋晓川:论酒店企业营销竞争新策略[j]. 中国 科技信息,2005,(22)

[9]欧阳少娟王秀荣范武兵:关系营销在酒店[j]. 经济 论坛,2005,(18)

[10]王国秀:我国目前酒店营销的一些误区及其突破[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1)

[11]王秀玲:浅谈内部营销在酒店管理中的 应用 [j].台声.新视角,2005,(04)

[12]王旭:顾客关系营销 理论 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3]夏蔹岑成德:关系营销:酒店培育忠诚顾客的法宝[j].中外酒店,2004(1):54-56

[14]徐丹妮:酒店营销观念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06)

[15]杨菁:服务业中关系营销理论的运用及其模式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6]詹国新:崭新的营销观念:关系营销[j].商业文化,1999,(2)

关系营销理论论文第5篇

[关键词]营销组合;范式;市场交易

[中图分类号] F27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12-0030-06

1995年,美国营销协会做的一项调查表明,经典的营销组合理论――4Ps几乎成为营销学科的代名字。4Ps成为了营销领域内无可争议的范式,在营销学中,它拥有真理式的地位,为诸多营销者所信服,任何对营销组合理论质疑的言论都会引起研究者们极大兴趣,而且也为诸多学者所热衷的。我国营销学界前几年热衷讨论的4C、4R理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以经济学为母体的营销学从当初关注农产品分销问题发展至今,已有过一百多的历史,20世纪后半纪,经济持续繁荣与市场经济全球的胜利也让营销学成为一门显学。20世纪未期,营销学出现了中年危机,在此背景下,各式各样的营销组合理论纷纷出台:6Ps、8Ps、11Ps、10Ps、4V、4I、4Rs、4S等学说在理论界引起了大讨论。本文将营销组合理论最新的发展进行一番探讨,其中主要对消费品市场营销、关系营销、服务营销、零售营销、工业品营销、网络营销五大领域内相关学说进行分类说明。

一、消费品市场营销中的新营销组合理论

在过去的20多年内,全球化经济也让各种文化渗透与转移变得频繁,社会转型与人口统计变量急剧的变化及二战后经济持续增长对社会产生极大冲击。与此同时,曾追求经济效率大规模生产日渐式微及新柔性生产技术的兴起对消费品市场中的消费者需求与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消费者更趋向于理性与实惠导向;传统的营销方式对他们影响越来越弱;消费者对品牌与营销接触点的反应也越来越迟钝;家庭、朋友与崇拜对象等其他参考群体对消费的影响力也变弱,甚至消失。总之,消费者对市场交易控制能力的增强,这些发展使营销者不得不改变原有大规模营销技术,实施个性化、交互性更强,更接近消费者的营销方式。

传统的营销组合理论4Ps的缺陷也使得诸多批评者认为4Ps不能再作为消费品市场营销的基础,他们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3点:

1.企业导向。对4Ps最大攻击点是缺乏顾客导向思想。Schultz(2001)认为这也是营销组合理论最大的限制。

2.缺乏与消费者的互动。Doly(1984),Yudelson(1999)认为营销组合理论忽略了消费者需求是变化的,他们喜欢控制交易过程,渴望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特点。良好的企业与顾客之间互动可以降低顾客的流失率,提高企业信任度。

3.营销组合要素中未包括战略因素。Ohmae(1982),Vigali与Davies(1994)认为缺乏战略内容是营销组合理论主要缺陷之一。在动荡的商业环境中,把营销组合仅视为一种营销计划的工具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消费品营销领域内营销组合理论的修正,学者们趋向于在传统4Ps的营销组合基础上加一些新的参数(见表1)。

二、关系营销领域中新营销组合理论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通过大规模流水线生产,采用大市场营销技术,借助于众多层级的营销渠道向顾客推销产品是传统营销管理基本内容。然而,20世纪90年代营销哲学从交易导向向关系导向转变,也使营销基本哲学发生一个显著变化:从关注交易导向向关注关系导向转变,营销者开始认识到顾客忠诚与终身价值的重要性。全世界市场饱和、经济危机与日益增长的全球化竞争力量与难以预期的顾客行为是关系营销推动力,许多学者认为关系营销交易中企业与顾客关系的转向也导致企业处理顾客方法上需要革新,从而可能使营销范式发生转变(Gummesson,1994; Sheth,Paratiyar,1995; Healy ,2001)。4Ps仍然是争论与研究主题,Ailawadi(2001)质疑促销与广告作为保留顾客工具的有效性,Alsem(1996)的研究证实,60%公司以建立与顾客长久关系为营销的主要目标。

信仰关系营销哲学的学者们认为,4Ps无法作为以保持顾客为主要思想关系营销的基本分析框架。对此,他们有许多批评意见,其中最突出有以下三点:

1.传统的4Ps与其说顾客导向,还不如说是产品导向。营销组合理论内部导向的思想不利于对企业对顾客反馈与互动,而这些恰好是建立顾客关系的基础。传统营销组合理论也不利于企业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

2.企业实施营销组合活动是企业单方面的行为,没有体现互动与个性化的交流,这也是传统营销组合理论特征。

3.4Ps操作起来具有较强进攻性,而不具合作性。

关系营销支持者对4Ps范式进行诸多批评,所有提出替代方案都强调营销组合应注重互动流、个性化与交互性的特点(见表2)。

三、服务营销中的新营销组合理论

20世纪末期,服务业已在国民经济结构中比重越来越大,服务的特性使得其有别于传统的消费品营销。早在Branton(1969)和Wilson(1972)就对服务的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随后,二战后经济繁荣,服务越来越成为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经济提供物,服务营销也在营销领域中取得一块独特的领地,许多服务营销研究学者也纷纷提出替代4Ps的新营销组合。

所有作者认可服务的特殊性,无形性与强调处理服务营销的特殊性。

1.区别于服务营销与商品营销的关键性因素是人的因素。人的因素说明服务营销个人化的本质。服务的提供者在服务生产中扮演了一种双重的角色:员工是一种重要说服顾客手段和一种影响顾客传递质量的重要因素。

2.在服务营销中,互动性与质量是4Ps框架引起争论的两大问题,也需要引起注意。而且,服务营销个性化特征使得质量标准化是一个艰巨充满挑战的任务(Bechwith,2001)。

3.在4Ps框架中,一对一的交流与关系构建也是服务营销基本组合因素,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

大部分服务营销评论认为,4Ps框架只是设计服务营销的一个工具,在实际运用,应在4Ps框架添加因素,或者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构建新营销组合理论(见表3)。

四、工业品营销中的新营销组合理论

工业品营销或B2B的市场营销理论在营销学发展早期就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枝理论出现在营销学领域之内。大部分的营销教科书把工业品营销相关理论单独列为一章来进行编排,对于工业品市场的消费行为进行详细地分析。尽管一些学者认为工业品营销与消费品营销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异(Smallbone,1969;Coviello,Brodie,2001),但大部分的研究者同意工业品营销应不同于消费品营销的观点,工业品营销存在正式的购买决策程序、理性选择的购买过程、买卖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合作与利益的关系、营销者对顾客需求的充分理解、服务是产品另一成功因素等特征。

工业品营销中,对传统营销组合理论的批评主要以下2点:

1.认为工业品营销中强调合作与个性化的研究范式与传统4Ps营销组合理论的强调人际影响、大规模与结果导向特征格格不入(Ford &Cunningham,1996)。相互依赖与业务上密切的关系是工业品营销的重要方面。在这种情境下,人员推销比大规模广告与促销更有效,信任与协调是工业品营销的核心因素,而且传统营销组合理论的强调操作导向与缺乏战略的思考也不利于工业品营销中长期关系的建立。

2.建立长期的产业关系不仅需要为顾客创造价值,而且还要理解与传递顾客价值(Anderson &Narus,1999)(见表4)。

五、网络营销中新营销组合理论

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网络公司与在线用户快速的增长使得网络成为一种新技术工具出现经济生活中。网络商业化促使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子商务也给营销理论与实践带来新的巨大的挑战:顾客控制交易权力的增强;新互动交流方式、全球供应链管理与超越时差限制的及时生产、市场透明度大大的增强、竞争优势易耗性。这些都给营销战略与计划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许多学者们对网络营销中的营销组合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营销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大部分学者认可传统的4Ps对网络营销的适合性(Peattie,1997,O’Connor Galvin,2000, Bhatt,Emdad,2001 Allen, Fjermestad,2001),只有小部分学者认为应对营销组合进行小幅度的修改来适应网络环境;

2.还有一小部分学者认为应采用新的方法来对网络营销组合因素进行新的组合。(Mosley,1997,Evans &King,1999; Chaffey ,2000 Kambil,Galvin,2000 Schultz,2001 Constantinide,2002),因为传统的营销组合缺乏互动性与个性化,缺乏战略因素考虑与缺乏与社会交流。

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型营销形式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所以研究者们都对网络营销形式下的传统营销组合批评较为温和与谨慎(见表5)。

六、小 结

综观以上所例的各营销领域内对营销组合理论批判与修正,可以看出具有以下特点:

1.营销组合理论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理论层面,很少是基于实践经验数据。这是因为缺乏实践者们如何运用营销组合可信的研究,同时,也缺乏实践者们如何使用营销组合工具成功或失败影响数据,这也意味着在21世纪,“营销组合理论是否依然是合适的营销管理工具”的问题会缺乏清晰的答案。

2.传统的营销组合过于内部导向。传统的营销组合理论缺乏市场导向的思想源头。营销组合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消费品制造企业向消费者推销产品的经验,这个时期,企业更多是关注消费者能否购买到产品,而今天的营销者则关注变化莫测消费者的需求。在今天高竞争强度、动态,技术快速扩散的市场中,以传统营销组合作为营销计划基础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地位,因为今天营销的成功源于对外在环境深刻的洞察力,对变化顾客需求即时的反馈,需要企业更多地把眼光投放企业之外,而传统营销组合因素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变量。

3.传统的营销组合缺乏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关注。营销组合理论源于大规模市场分销的经验,而今天的消费者行为已发生很大改变:个性化、消除品牌偏好、价值导向、日益成熟理性消费心理,这些消费特征会降低具单向特性的,建立在大规模分销经验的传统营销组合的影响力。新技术的运用不仅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也会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机会。商品选择的全球化与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兴起,在这种环境下,服务与个性化的营销方法是必要的,21世纪的营销要求不仅是更成熟老练营销方式,还要求营销活动具更强互动性与个性化。

[参考文献]

[1]迈克尔•J•贝克编.市场营销百科[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3.

[2]魏光兴.营销组合理论最新进展述及简评 [J].现代管理科学,2004,( 9):35-37.

[3]侯春江,周游.市场营销组合理论述评[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

[4]吴金明.新经济时代的“4V”营销组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6):70-75.

[5]吴长顺.营销组合理论困境与前瞻 [J].中国流通经济,2000,(6):21-24.

[6]晏国祥.营销组合理论演变动因分析 [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6):8-13.

[7]王秀村, 冯 姗.走出4P摸式 市场营销的新概念[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8]Borden, N.H. The concept of the Marketing Mix[J].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1964 ,June: 2-7. .

[9]Brassington, F. and Pettitt, S. Principles of Marketing(Third Edition)[M]. Prentice Hall / FinancialTimes,2003.

[10]Innosight / Christensen, C.M. After the Gold Rush:Pattern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on the Internet [M/OL]. 省略,2001.

[11]Kotler, P. Marketing Management(11th Edition) [M].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 2003.

[12]McKenna, R. Total Access: Giving Customers WhatThey Want in an Anytime, Anywhere World[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

[13]Porter, M.E. Strategy and the Internet[J]. HarvardBusiness Review, March, 2001.

[14]Coviello, N.E. and Brodie, R.J. Contemporary marketingpractices ofconsumer and business-to-business firms:how different are they[J]. The Journal of Businessand Industrial Marketing, 2001,16(5):382-400.

[15]Melewar, T.C. and Saunders, J. Global Corporate Visual Identity Systems: Using an Extended Marketing Mix[J].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0 , 34( 5/6):538-550.

[16]Peattie, K. The marketing mix in the third age of computing[J]. Marketing Intelligence & Planning,1997, 15( 3):142-150.

[17] E. Constantinides,The Marketing Mix Revisited: Towards the 21st Century Marketing[J].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2006, 22: 407-438.

[18]Schultz, D.E. Marketers: Bid Farewell to Strategy Based on old 4Ps[J]. Marketing News Feb ,2001, 35(2):7.

[19]Vignalli, C. and Davies, B.J. The Marketing Mix Redefined and Mapped, Introducing the MIXMAP model[J].Management Decision, 1994 , 32( 8): 11-16.

[20]Yudelson, J. Adapting McCarthy’s Four P’s for the wenty-first Century[J]. Journal of Marketing Education, 999, 21( 1): 60.

On the Latest Marketing Mix

Yan Guoxiang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Changsha 410205, China)

关系营销理论论文第6篇

关系营销导向的测量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相关的讨论最早出现在1995年的营销国际学术会议上。此后,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关系营销导向的测量量表,为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代表性的关系营销导向量表有以下两类:

(一)Yau&Sin测量量表

Yau和Sin等不仅从组织文化角度对关系营销导向进行了定义,还发展出了与其定义相一致的测量量表。量表包括信任、联结、沟通、价值观共享、理解和互惠等六个维度,采用likert7级量表形式。庄贵军等(2007)认为,Yau和Sin等设计的关系营销导向量表缺乏表面效度。因为关系营销导向更多的应该是企业的一种倾向或意识,而不是企业与其合作伙伴的关系状态,可在Yau和Sin等发展的量表中,却有很多是测量企业认识或评价合作关系状态的题项[5]。据此,他们对Yau&Sin量表的表达方式上做了较大的修改,将描述合作状态的语句改为表达观念或行为的语句。Yau和Sin等虽然认为关系营销导向是一种组织文化,但他们的量表主要是对关系强度和状态的测量,而没有对组织倾向于建立有效关系的文化进行测量。而一个企业与其相关群体之间的关系强度与状态是这个企业与这个相关群体互动的结果,并不完全取决于这个企业的意愿或努力程度[5]。因此运用描述关系强度和状态的语句来测量关系营销导向是不科学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庄贵军修改后的量表更加科学,是对Yau和Sin等人发展的关系营销导向量表的改进。

(二)Camarero测量量表

Camarero(2007)从企业对顾客的关系投资角度开发出测量关系营销导向程度的量表。该量表包括沟通、定制化、个性化(优惠待遇)和私人关系四个维度,由15个问题组成,采用likert7级量表形式。关系投资是指企业为了维持和加强与主要顾客的关系而付出的资源、努力和关注度[6],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企业的关系营销导向程度,但是否能完全代表企业的关系营销导向程度还应进一步研究。此外,在Camarero(2007)的研究中,关系营销导向四个维度和具体指标没有依照严格精确的研究程序进行选取,样本仅局限于金融与保险行业,样本的规模也较小,这些都可能使研究结论难以推广。

上述两类量表都是对关系营销导向程度的测量,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水平,是研究关系营销导向有效的测量工具,在相关实证研究中都得到了运用。但这些量表都仅针对企业与其主要顾客或主要分销商的关系,调查对象都为企业的营销主管或经理。事实上,关系营销导向不应仅仅关注企业与其顾客市场的关系,还应关注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调查对象也不能仅为营销主管或经理,还可将企业的普通员工、顾客、渠道中间商或其他合作伙伴作为调查对象[2]。

二、关系营销导向的涵义

在早期,尽管有很多学者对关系营销导向进行了诸多的理论探索,但都局限于一般性的讨论,而没有将关系营销导向的概念具体化,明晰其具体的构成[3]。直到21世纪,Yau&Sin等(2000;2005)和Camarero(2007)才分别从组织文化和关系投资的角度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关系营销导向定义。

(一)组织文化角度

Yau等(2000)和Sin等(2005)认为,关系营销导向是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这种价值观和文化将买卖者之间的关系看成企业战略或运营的核心,具体包括信任(trust)、联结(bonding)、理解(empathy)和互惠(reciprocity)、沟通(communication)和价值观共享(sharedvalue)等六个维度[1][2]。每个维度的具体内涵为:(1)信任是指能决定一方对另一方承诺的依赖程度的商业关系。(2)联结是指买卖双方之间为了达到期望目标而采取合作行为的一种商业关系。(3)沟通是指买卖双方以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形式,交换和共享有意义的、及时的信息。(4)价值观共享是指买卖双方在行为、目标、政策等是否重要、是否合适、是否正确方面具有相同的信念。(5)理解是指能使买卖双方站在对方的观点和立场看问题的一种商业关系。(6)互惠是指能使买卖的任何一方为对方提供支持和帮助,随后对方又以同等的支持和帮助作为回报的一种商业关系。

(二)关系投资角度

Camarero(2007)在Chaston(1998)和Wulf(2001)研究基础上,将关系营销导向定义为企业对顾客的关系投资[4],并认为关系营销导向由沟通(communication),定制化(customization),个性化/优惠待遇(personalization/preferentialtreatment)和私人关系(personalrelationships)等四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的具体含义为:(1)沟通是指公司与顾客之间以正式和非正式的形式,交换和共享有意义的、及时的信息。(2)定制化是指公司把每一位顾客看作具有独特需求的独立个体,并对服务和传递方式做适当修改以迎合每位顾客独特的需求。即利用与顾客进行沟通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合适的产品和服务。(3)个性化是指公司能以某些方式对部分顾客的独特需求进行优先传达和考虑;优惠待遇是指公司对待老顾客比新顾客要好。(4)私人关系是指企业员工与顾客之间在服务和产品传递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关系。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两种定义都只关注了企业与其下游顾客的关系。但关系营销应当关注“整个营销流程中参与价值交换的各个成员”,不应当局限于企业—顾客之间的双边关系。关系营销的市场不止一个,包括顾客市场、供应者市场、内部市场、相关市场、影响者市场和就业市场六大市场。企业的核心市场不一定总是顾客市场。如,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关系营销的核心市场是供应商市场;对于某些企业,关系营销的核心市场则可能是影响者市场(如政府部门)或是相关市场(如银行);另外,当企业处于产生、成长、成熟、老化与消亡的不同阶段时,企业的核心市场也会有所不同。由此可以看出,现有学者对关系营销导向的定义和运用范围还比较狭窄,有待进一步扩充。

三、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在关系营销导向的研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许多学者围绕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使得人们对于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间作用机制的理解更为深入。迄今为止,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

关系营销导向能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影响。多数学者的研究发现,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如,Heidi&Andrew(2006)以英国企业为样本,对关系营销导向和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关系营销导向对供应商的企业绩效和企业自身的绩效有正向影响[3];PhotisM.Panayides(2007)采用Yau和Sin等开发的量表,以香港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样本,对关系营销导向、物流服务传递效率和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关系营销导向能够提高物流服务传递的效率,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7];Camarero(2007)采用其开发的量表,以西班牙的金融和保险行业为样本,对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再次证实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正向关系[4]。

(二)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

有学者指出关系投资的回报尚不明(Gummeson,2004),关系营销并不适合所有的客户,也不适合所有的交易,在某些情况下关系营销导向可能会对企业绩效造成负面影响。如DeWulf(2001)的研究发现,在某种条件下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6]。

学者们对这一现象解释是关系营销导向是一种战略导向,以保留顾客为主,实施关系营销导向的企业会在某种程度上放弃短期收益,而关注长期收益。因此,关系营销导向可能会对企业的短期利益形成负面影响,加之现有研究的调查数据都是截面数据,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是一种可能出现的实证结果。

(三)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受到调节变量的影响

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研究的结论不一致情况的出现,促使学者们探求其中的原因。学者们推测,可能存在调节变量调节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如Yau、McFetridge、Chow等(2000)以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企业为样本,将产业类型作为调节变量,研究产业类型对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无论哪个产业,关系营销导向都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影响;但对于制造业,关系营销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最大[1]。Tse、Sin等(2004)的研究显示,关系营销导向对企业绩效有着正向影响,但影响作用的大小随着企业的市场地位不同而有所不同[8]。Sin等(2005)的研究发现,经济意识形态和产业类型对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9]。

(四)现有研究的评价

现有研究对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但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还没有就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间是否存在中介变量进行研究。虽然有很多研究表明,关系营销与企业绩效之间主要存在关系信任、关系承诺、关系满意、关系质量、关系强度等中介变量[10],但还没有研究将这些中介变量纳入到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框架中去。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中介变量一般是从顾客或企业其他关系市场来获取数据,而关系营销导向和企业绩效则是从企业方面来获取数据,他们针对的不是同一调查对象,放在同一框架中研究会大大增加研究的难度和费用。除了上述中介变量外,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间是否还存在着其他合适的中介变量,还需进一步探讨。

2.对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变量的研究还不全面。以往学者只研究了产业类型、市场地位和经济意识形态对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效应,还没有就市场动荡、竞争强度、技术变化、产权特性和交易类型等环境变量对两者间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探讨。所有的营销概念及其范式都是在各自有关消费文化的“公理性”假设中运行的,这就决定了它们有着各自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关系营销导向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环境。因此,在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框架中,应当加入环境调节变量,以进一步明确两者间关系。

3.企业绩效指标的选取缺乏科学性。关系营销以保留顾客为主,注重长期导向,具有非及时回报性。实施关系营销导向的企业会在某种程度上放弃短期收益,而关注长期收益,因此其短期利益可能不理想。现有研究对企业绩效的测量一般是采用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指标,而没有对关系绩效和长期绩效指标进行考察,调查的数据大都是横截面数据,这样可能会使研究结论出现偏差,且其因果关系的推断也会存在逻辑问题。

四、关系营销导向研究的展望

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关系的国度,关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与合作的资源,同时大量的企业关系营销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因此,在我国开展关系营销导向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上述研究文献的梳理,以下几个方面是有待人们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一)关系营销导向内涵的丰富

内涵和定义问题是理论发展的首要问题,所有的研究都是以定义为研究基石。现有的关系营销导向定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的研究应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提炼出关系营销导向定义的要素,进一步丰富关系营销导向的概念内涵。

(二)关系营销导向量表的发展

有效和可信的测量工具是验证理论假设的基本前提,是测量企业关系营销导向水平、分析改进关系营销导向着眼点,及评价关系营销导向水平改进结果的必要工具,目前主流的关系营销导向测量量表都存在一些问题。另外,中国的关系营销是建立在中国的文化基础之上,与西方的关系营销有着不同的文化起源。因此,发展与内涵相符合、信度和效度水平高、适应性较强、针对不同研究对象和关系市场、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关系营销测量表,是今后进行关系营销导向研究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关系营销导向前因变量的探讨

前因变量的研究能明确关系营销导向的推动和阻碍因素,帮助企业有效地执行关系营销导向,这是创建更具实践意义的关系营销导向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只有极少数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缺乏系统的研究成果。如PhotisM.Panayides(2007)将组织学习作为关系营销导向的前因变量,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组织学习能正向影响关系营销导向[7];H.J.C.vanZyl,B.Mathur-Helm(2007)以南非小的旅游观光企业为研究样本,提出企业家领导行为会对关系营销导向形成影响的理论假设,但只进行了理论推演,没有进行实证研究[11]。因此,未来研究必须对关系营销导向的前因变量进行深入的理论阐释和实证研究,以找到关系营销导向的关键驱动因素,为我国企业实施关系营销导向提供理论指导。

(四)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模型的重构

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是企业进行关系营销实践的动力,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对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研究范围还比较窄,研究内容不够充实,研究结论存在分歧。今后的研究应当在关系营销导向与企业绩效的研究框架中加入关系质量、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等中介变量,以及市场动荡、竞争强度、技术变化、产权特性等新的调节变量,以进一步揭示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

(五)关系营销导向实施的研究

此领域的研究应该是关系营销导向研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此进行探讨。因此,未来除了要对关系营销导向的内涵、测量、前因变量及结果变量进行研究,更要在这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关系营销导向实施机制和程序,这将是未来我们进行关系营销导向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OliverH.M.Yau,PeterR.McRetridge,RaymondP.M.,Chow,etal.IsRelationshipMarketingforEveryone?[J].EuropeanJournalofMarketing.2000,34(9/10):1111-1127.

[2]LeoY.M.Sin,AlanC.B.Tse,OliverH.M.Yau,et.al.Relationshipmarketingorientation:scaledevelopmentandcross-culturalvalidation[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05(58):185-194.

[3]HeidiWinklhofer,AndrewPresseyandNikolaosTzokas.ACulturalPerspectiveofRelationshipOrientation:UsingOrganisationalCulturetoSupportaSupplyRlationshipOrientation[J].JournalofMarketingManagement,2006(22):169-194.

[4]Camarero,C.Relationshiporientationorservicequality?Whatisthetriggerofperformanceinfinancialandinsuranceservic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BankMarketing,2007,25(6):406-426.

[5]庄贵军,周筱莲,徐文.关系营销导向:量表的重新设计与检验[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191(9):42-48.

[6]DeWulf,K.,G.Odekerken-Schrder,andD.Iacobucci.InvestmentsinConsumerRelationships:ACross-CountryandCross-IndustryExploration[J].JournalofMarketing,2001,65(4):33-50.

[7]PhotisM.Panayides.Theimpactoforganizationallearningonrelationshiporientation,logisticsserviceeffectivenessandperformance[J].IndustryMarketingManagement,2007(36):68-80.

[8]TseACB,SinLYM,YauOHM,LeeJSY,ChowRPM.AFirm’sRoleintheMarketplaceandtheRelativeImportanceofMarketOrientationandRelationshipMarketingOrientation[J].EuropeanJournalofMarketing,2004,38(9):1158-1172.

[9]LeoY.M.Sin,AlanC.B.Tse,OliverH.M.Yau,et.al.MarketOrientation,RelationshipMarketingOrientation,andBusinessPerformance:TheModeratingEffectsofEconomicIdeologyandIndustryType[J].JournalofInternationalMarketing.2005,13(1):36-57.

[10]Palmatier,R.W.,etal.FactorsInfluencingtheEffectivenessofRelationshipMarketing:AMeta-Analysis[J].JournalofMarketing,2006,70(4):136-153.

[11]H.J.C.vanZyl,B.Mathur-Helm,Exploringaconceptualmodel,basedonthecombinedeffectsofentrepreneurialleadership,marketorientationandrelationshipmarketingorientationonSouthAfrica’ssmalltourismbusinessperformance[J].S.Afr.J.Bus.Manage,2007,38(2):17-24

关系营销理论论文第7篇

题目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关系营销研究

专业 电子商务 学号 200706065

主要内容:

根据所学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关系营销的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一些响应的解决方案,分析电子商务下的关系营销,以此作为论文的研究方向,撰写论文。

基本要求:论文格式正确,符合要求;6、及时上交论文及相关材料;

主要参考资料:

《市场营销管理》、《关系营销》、《市场营销》、《市场营销调研》、《管理营销》、

《客户关系管理的中国之路》、《电子商务概论》等

完 成 期 限: 2010年4月1日

指导教师签名:

评审小组负责人签名:

2009 年 11 月 10 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课题名称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关系营销研究

学生姓名 翟少雅 学 号 200706065 专 业 电子商务

一、课题来源:

根据指导老师给定范围自选题目。

二、设计目的:

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商务模式 ,目前 ,正对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关系营销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我们迫切需要营造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大环境。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对关系营销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所遇见的问题,并指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得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关系营销今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对策。

三、设计思路:

首先分析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关系营销发展过程中的机遇、障碍;其次进一步对中小企业关系营销的发展过程分析,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机遇、障碍及其网站对其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相应的对策;最后针对中小企业关系营销在电子商务影响下的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二阶段:2009年11月21日----11月30日 撰写开题报告,提交并经指导老师审查。 第四阶段:2010年1月1日----1月20日 与指导老师沟通、修改论文。

第五阶段:2010年4月1日前 定稿并提交正式毕业设计成果。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检查表

时间

(周次) 内容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签名

2009-11-10 论文题目 在给定范围内自选,超出给定范围需要另行审核 孟刚

2009-11-14 任务书 按照任务书方向查阅相关资料 孟刚 2009-11-29 开题报告 按照格式 孟刚

关系营销理论论文第8篇

期间,一些理论在传入国内的过程中,或多或少被曲解,以及因为市场环境、文化的差异而出现水土不服或者南橘北枳的情况。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这些系统的理论,使得原本还停留在销售认识阶段的中国企业,得以非常有计划地开展营销,并且迅速将营销提升,融入到企业的战略层面。

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中国诞生了一大批熟悉西方经典管理、营销理论的本土实战营销人,这群人分布在咨询、策划、广告公司以及企业中,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推动力量。然而,在运用西方的经典市场营销理论征战市场的过程中,这些思路活跃的人逐渐认识到,西方的营销理论虽然研究的是市场营销的普遍规律,研究的是营销行为的共性问题,但是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经济制度、不同的市场发育状况下的个性化营销问题缺乏关注和研究,导致出现一种现象:听起来头头是道,用起来却处处碰壁。另一方面,现代营销理论已经诞生多年,而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非常有创新性的营销手法层出不穷,并且无法在经典理论中按图索骥地找到。

于是,这些实战派专家依据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知识,以及在市场一线浸淫多年后养成的敏锐市场感觉,大都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市场观和方法论。这可以说是中国本土化市场营销理论的雏形。可惜的是,这些“大无畏”的、有着创新精神的实战派专家大都理论视野不够宽广、理论研究水平不够高,立足于本土市场所做的提炼往往只是感悟和体验,没有达到非常精细的系统化、理论化程度。更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所谓的理论创新,其初衷可能并不是为了理论研究,而完全是为了打造个人品牌,以获取商业上的咨询、培训、策划订单。“本土营销理论”就进一步给人以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之感。所谓新的营销理论,概念漫天飞舞,但是真正有实战指导意义的,有思维创新性的,可谓极少极少。

实战派大都有一定的理论功底,而学院派就可以说是闭门造车了。这话说得可以有些重,但是毫无疑问,学院派本来可以依托其多年的学术训练、扎实的理论积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为中国本土营销理论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可惜的是学院派最终还是在营销理论的本土化研究中缺席了。他们的营销研究成果以及营销教育工作越来越远离实践,就我所知,很多人根本就不熟悉企业,所做的大部分工作是案头研究,在故纸堆里翻来翻去,对于市场上的最新动态却一无所知。要知道,管理、市场营销原本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在美国其相关的教学都是案例式的,然而在中国,学院研究和教育却停留在自己的象牙塔里。

在我看来,这种局面的产生和当前科研体制的僵化及落后有莫大的关系。相关的例子可以随手拈来。比如,在大学里,教授们的管理、营销实践是不受关注的,受关注的是你在SCI、CSSCI上发表了多少论文,被检索引用了多少次,这几乎成为衡量教师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的全部。然而在我看来这简直荒谬透顶。自然科学有公论暂且不提,但是社会科学原本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有的只是百花齐放式的争鸣,是思维的开放。而在中国做的研究就应该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问题,不用太关注“洋大人”的看法,去追求所谓的国际学术前沿。

在我看来,中国大学管理学系、营销学系的教授们应该全都到市场一线去,深入企业,一边做咨询、做企业战略规划,一边进行研究。要解决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且提炼经验,形成理论观点,而不是在故纸堆里搜罗而后编造概念,完全脱离社会现实,变成一堆没有丝毫用处的文字垃圾。

纵观近年来管理、营销领域的学术研究,大都是实证分析,谈不上有何创意。但怪异的是,在国内恰恰是那些做纵向研究(国家、部委牵头)的显得高人一等,而横向研究(与企业的合作研究)好像不入流。然而,企业最需要的恰恰是贴合其问题、有借鉴意义的市场研究,最终帮助自己做出决策。中国企业渴望得到管理、营销支持,但学院恰恰将企业排斥在外。比如,商学院的教授深入研究一个企业,为什么就不能算是研究成果呢?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导向错误的问题。

好的管理、营销理论研究应该帮助企业做出决策,或者创新模式,或者开阔企业的视野,如果一条都不搭,这种研究就没有意义了。可惜的是,国内的理论研究大都还立足于原有逻辑的推演—印证而已。殊不知,一种创新恰恰是对原有逻辑的突破,从颠覆中寻找新的逻辑,从而得到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