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传染科护士论文

传染科护士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6 15:55:06

传染科护士论文

传染科护士论文第1篇

【关键词】 传染科;危险因素;护理;预防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4.087

我国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 一些传染性疾病呈现出高发的趋势[1, 2]。为了保证传染科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传染科护理中出现的危险因素, 并提出完善护理感染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3月本院传染科发生的护理行为危险事件共60例次, 对事件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事件当中主要的护理人员性别均为女性, 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27.8±2.6)岁, 护理年限1~15年, 平均护理年限(9.3±2.1)年。

1. 2 方法 对2015年8月~2016年3月传染科发生的护理行为危险事件60例次的资料进行分析,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比较实施预防措施前(2015年10月~ 2016年3月)、实施预防措施后(2016年4~9月)危险事件发生率。

1. 3 预防措施

1. 3. 1 健全安全质量制度 对传染科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 需要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遵守, 对于相对薄弱等环节进行重点的规范, 对锐利器械进行严格的控制, 废弃标本以及具有感染性的敷料进行妥善处理, 在规定地点进行统一销毁处理[3-5]。使用一次性的消毒物品, 并构建消毒隔离常规和质量分析, 在醒目的位置贴放宣传标语。护士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同时依据病情的具体情况, 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3, 6]。

1. 3. 2 加强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 传染科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自己的个人防护。首先是注重手的清洁, 手是医院医院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之一, 在护理过程中应当是一人一巾一消毒, 在护理前后都应当使用肥皂在流动水中洗手, 必要时候对手部进行消毒[7, 8]。另外将与手部接触的各类器械和卫生用具也进行消毒处理。在自身出现患病、手外伤的情况下尽量避免接触病人, 避免交叉感染。患者的血液和体液应视为有血源性传染疾病的传染源, 与此接触的时候应当戴上手套, 降低传染的可能性, 加强自身防护意识[9-11]。

1. 3. 3 加强对物品的消毒 对传染科患者进行输液的时候, 应当一人一管一带, 每天更换湿化瓶内的无菌蒸馏水, 每周使用消毒液浸泡湿化瓶两次, 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严格把握吸痰时间, 防止吸痰过程中对气道黏膜的损伤[12, 13]。τ诨颊呤褂霉的穿上用品等放置到专用的污染袋当中, 并且送到专门的污染室进行消毒处理。患者的口杯、脸盆、痰盂等也应当每日进行更换, 一次性物品使用之后进行统一的回收, 并进行无害化的处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危险因素分析 2015年8月~2016年3月本院传染科共发生60例次危险事件, 其中交叉感染29例次, 占48.3%, 消毒液处理不当13例次, 占21.7%, 针刺伤12例次, 占20.0%, 肺部感染6例次, 占10.0%。见表1。

2. 2 实施预防措施前后危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施预防措施前, 620例次护理行为中, 危险事件54例次, 危险事件发生率为8.7%;实施预防措施后, 708例次护理行为中, 危险事件11例次, 危险事件发生率为1.6%。实施预防措施后危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预防措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传染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质的疾病, 能够在人群中相互的传播, 病原体会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传染到不同的个体[14-16]。传染科护理人员由于对于传染病患者有直接的接触,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具有传染 的危险因素,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预防。另外, 传染科护理人员应当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自身的护理行为进行规范, 出现情况需要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判断, 沉着冷静[17, 18]。

本研究结果表明, 60例次危险事件, 其中交叉感染29例次, 占48.3%, 消毒液处理不当13例次, 占21.7%, 针刺伤12例次, 占20.0%, 肺部感染6例次, 占10.0%。实施预防措施前, 620例次护理行为中, 危险事件54例次, 危险事件发生率为8.7%;实施预防措施后, 708例次护理行为中, 危险事件11例次, 危险事件发生率为1.6%;实施预防措施后危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预防措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传染科护理人员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频率较高, 应当注意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素养, 规范感染科护理工作, 从而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红莲.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研究.中外健康文摘, 2013, 49(49):58-59.

[2] 武传霞.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健康必读(旬刊), 2013, 12(10):430.

[3] 张春艳, 常瑞.传染科护理行为的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2, 3(3):134-135.

[4] 谭双燕.传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 23(5):190.

[5] 葛金英. 传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大众健康(理论版), 2012(11):298.

[6] 邓德慧. 传染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 大家健康(旬刊), 2014(6):264-265.

[7] 李新, 薛芬. 传染科护士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医药论坛杂志, 2011(17):130-131.

[8] 刘宝咸, 李娜. 传染科护士面对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9, 20(12):123-124.

[9] 张丽梅. 浅谈传染科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当代医药论丛, 2013, 11(11):245-246.

[10] 林小娟, 洪清慧. 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5):112-113.

[11] 杨莹. 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中保健, 2009, 25(19):886-887.

[12] 张友谊. 对传染科护士面对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的探讨. 中外医疗, 2009, 28(26):118.

[13] 王雄心, 魏娜. 传染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与安全防护. 临床医药实践, 2010(8):507-508.

[14] 段秀芬. 基层传染科护士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健康大视野, 2013(2):294.

[15] 刘瑞平, 张义文. 传染科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 健康必读(旬刊), 2012, 11(9):120.

[16] 刘凤惠. 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母婴世界, 2015, 25(2):263-264.

传染科护士论文第2篇

摘 要 目的::探讨肺结核病区护士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肺结核病区的护士60名(肺结核组)及非感染病区的内科护士60名(内科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职业性感染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分析肺结核病区护士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感染的对策。结果:年龄、护龄、文化程度、职称、感染控制知识、防护意识、标准预防、防护措施的实施、与肺结核护士医院感染呈负相关(P

关键词 肺结核 护士 医院感染 因素

肺结核是以细胞免疫低下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引起,可累及全身的各个器官[1]。肺结核的传染性较强,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接触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肺结核患者病情的控制离不开护士优质的护理。近年来,肺结核护士的职业感染也越来越引起临床上的重视。为预防医院的交叉感染,降低肺结核病区护士的感染率,现对我院肺结核病区护士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肺结核病区的护士60名(肺结核组)及非感染病区的内科护士60名(内科组)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其中肺结核组,年龄19~45岁,平均(29.7±5.8)岁;护龄1~14年,平均(8.7±2.5)年;学历:中转3例,大专32例,本科及以上25例;职称:护士24例,护师26例,主管护师以上10例;婚姻状况已婚24例,未婚36例。内科组年龄21~41岁,平均(28.4±5.1)岁;护龄1~14年,平均(8.5±2.7)年;学历:中转1例,大专41例,本科及以上18例;职称:护士28例,护师24例,主管护师以上8例;婚姻状况已婚25例,未婚35例。两组护师在年龄、护龄、学历、职称、婚姻状况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方法: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根据我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Guideline for Disinfection andSterilization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2008》规定的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设计出护士职业性感染危险因素调查问卷,其中包括:护士的一般信息(年龄、护龄、学历、职称、婚姻状况),医院感染职业性防护相关知识了解情况(10个方面,按照简单评分法计分,是为1分,否或不知道为0分,满分为10分)、职业性防护态度(7个方面,计分方式与前相同)、职业性防护行为(9个方面,计分方式与前相同)[2]。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做组间比较,卡方检验做计数资料比较,用双变量相关性Pearson系数检验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与年龄、工作年限和职称之间的相关性,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结 果

肺结核病区护士医院感染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护龄、文化程度、职称、感染控制知识、防护意识、标准预防、防护措施的实施与肺结核病区护士医院感染呈负相关(P

两组护士知识、态度、行为比较:肺结核组的知识总分和行为总分显著高于内科组(P0.05)。见表2。

影响肺结核职业性感染相关知识得分的相关因素:肺结核护士的知识总分与护士的年龄、护龄、职称和文化程度呈正相关(P

讨 论

肺结核病区护士感染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在从业中的职业暴露为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肺结核病率处在较高水平,临床上的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肺结核属于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其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较大。有研究报道,医护人员在医院感染后,会承受着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和心理压力,有时甚至会带来工作行为的改变[3]。因此,做好职业性感染的防治工作十分必要。要使防治工作有针对性,就必须了解护士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4]。结核杆菌本身就与护士职业感染的危险相关,护理人员每天接触肺结核患者,做大量的护理工作,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和传染源。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护龄、文化程度、职称、感染控制知识、防护意识、标准预防、防护措施的实施与肺结核护士医院感染呈负相关(P

肺结核病区护士感染的预防:本研究结果显示肺结核病区护士的相关知识得分与护士的年龄、护龄、职称和文化程度呈正相关(P

参考文献

1 董桂珍,王晓曦,刘鸿燕.肺结核病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7(9):133-134.

2 张兴华,徐凤霞,王沐荣,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HBV危险因素评估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2):1742-1744.

3 Charl ES SM,Pearson M.Risk to health care work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New Englang J Med,2001,345(7):538-541.

4 张三娥,熬丽君,周艳秋.感染性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防护[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5):1793-1774.

5 赵华,黄根梅.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与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45-46.

6 朱加亚,王婷婷.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安全防护管理[J].护理实践与究,2007,4(12):50-51.

7 李秀英,房伍磊.护理工作中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3(19):1694.

传染科护士论文第3篇

【关键词】眼科护士;医院感染;作用

医院内感染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必须全方位、高质量的操作,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起了关键性的作用[1],为了探讨分析眼科护士在控制医院感染中作用,笔者对2009年4月-2011年2月在本院眼科住院部就诊的20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4月-2011年2月在本院眼科住院部就诊的208例患者,其中男性105例,女性103例,年龄46-69岁,平均年龄(44.40±11.6)岁,老年性白内障101例、青光眼68例、糖尿病眼部并发症35例,外伤4例。2004年2月-2006年3月本院眼科住院198例患者,其中男性100例,女性98例,年龄47-68岁,平均年龄(49.30±12.4)岁,老年性白内障98例、青光眼64例、糖尿病眼部并发症25例,外伤11例。

2控制感染的措施

2.1专业特点及感染潜在因素眼科面对的患者病种较为复杂,住院时间较短,周转率高。潜在的感染原因有外伤、病毒、细菌、真菌、医务人员的污染、器械消毒不干净等,造成了患者眼部的感染。也由于部分患者年纪较大,抵抗能力下降,如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等,所以要求眼科护理人员在操作时要谨慎小心,各项操作的规范化。

2.2严格控制医源性感染患者就诊的患者其中一部分可能是显性或隐性感染源(带菌者),这是医院感染潜在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不规范,不遵循无菌操作,可能成为病菌的媒介,人为地造成传染病流行,为了预防这种传播途径,坚决控制医源性感染,护理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2.1强化思想意识在思想上强化感染意识。跟随科学发展的脚步、细菌菌种的变异及耐药性的增强等,抛弃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加强学习,充分认识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根据传染病学来寻找构成感染的最薄弱环节,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2]。

2.2.2手的清洁、消毒护理人员在洗手时遵循“七步洗手法”,无论是查房还是护理,坚持“一人一洗手”,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一途径的引起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2.2.3医疗器械、护理用物的彻底消毒灭菌医疗器械、护理用物的彻底消毒灭菌途径是切断传播途径的基础尤其是某些特殊的环境和某些侵袭性操作,必须在做治疗前后按规定对治疗环境进行消毒灭菌,对治疗用具必须在确定无菌后方可使用。同时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否则危害性更大。

2.2.4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和滥用与人体正常微生态失衡及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3]。护士必须掌握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应用特点及应用原则,不同药物间的合理搭配、配伍禁忌等;根据患者病情提醒医生及时停用抗菌药物;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2.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满意度进行对比,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是在患者出院前一天进行。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4结论

由于医院感染工作大多行为都是通过交流-实施达成的,所以护士沟通能力是医院感染相关法规贯彻中上通下达的基础,是医院感染防控制度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所以建议护士:(1)多与医师沟通。(2)多与药师沟通。(3)相互间更要加强沟通。由于护理“三班”制特性,在加强沟通中能做到在值班中除常规交班内容外,所发现的或可能发生的引发医院感染问题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交待,使值班护士做到心中有数,以保证工作的延续性和完整性[4]。

本研究发现由于我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严格各项操作,在完成医疗护理任务同时,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明显上升,建议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宗升,刘金淑,韩全乡,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效果评论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1, 11(1): 50-51.

[2]邱方城,王崇玉.医务人员洗手后葡萄球菌带菌的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3): 300-301.

[3]于丽荣.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3): 316.

传染科护士论文第4篇

本文对小型医院综合内科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与对策进行了分析。认为综合内科护士心理状况与工作责任重、繁忙,防护措施不力,经常接受垂危和死亡刺激及工作环境嘈杂,缺乏心理培训等因素有关,应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为之减压,以提高护士身心健康的同时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士 心理健康状况 分析

我院是一所小型部队中心医院,近年来,随着军队精简整编,床位编制一再减少,科室设置笼统,临床科室由内科、外科、五官科、妇儿科、传染科组成。由于多种原因,传染科、皮肤科患者均收入内科,有时还兼急诊科工作,使内科成为一个多专科集一身的综合内科。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做好心身护理。由于综合内科的工作性质及工作氛围的特殊性,在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今天,护士承受的专业、劳动强度以及人际关系压力较大,现就综合内科护士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引起机关部门及领导的重视。

1 影响综合内科护士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

1.1 病种复杂、工作责任重 综合内科患者来源广泛,病种复杂。综合内科护士工作繁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加上昼夜24小时倒换轮班,使工作和生活没有规律;护士配备比例相对不足,聘用护士跳槽现象严重,导致长期超负荷工作。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出现头痛、睡眠障碍,恶心、厌食、疲乏感等躯体症状。

1.2 防护措施不力 综合内科护士需经常对未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抢救和护理,其中包括一些处于潜伏期及诊断前期的传染病患者。即使诊断清楚的传染病患者,也因无专门的消毒隔离措施和防护设施而使护士暴露在传染病人之中。我科曾收治的传染病有艾滋病、甲型肝炎、乙型肝炎、肺结核、狂犬病、细菌性痢疾、恙虫病、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疟疾等;收治的皮肤病有银屑病、剥脱性皮炎、疥疮等。因此,护士在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或防护设施、物品不齐备的情况下易造成护患间的交叉感染,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1.3 经常接受垂危和死亡的刺激 综合内科护士经常面对的是急、危、重症患者,常经历人间的生离死别。有关人士认为垂危和死亡现象作为一种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可产生继发影响,造成护士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即对悲伤、生离死别的替换感受,这样就可能引起护士在精神上极度紧张。

1.4 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误解和冲突 综合内科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最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抢救重危患者最多的科室,一些老年患者或重要脏器疾病患者,表面看上去无大碍,而实际上已病情垂危,部分患者病情变化,家属认为是输了某组液体或护理措施不及时造成的,误解和矛盾随之产生。

1.5 工作环境嘈杂 刘素贞等[1]认为在诸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中,工作性质和环境是最主要因素。来自患者的呻吟声、喘鸣声、电话铃声、床旁呼叫器声,监护仪报警声等噪声;加之经常收到酗酒、农药中毒、安眠药中毒等病员,病区环境杂乱,哭喊声不停,使护士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

1.6 缺乏心理培训 胡敏予等[2]对长沙市650名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进行调查,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护士的心理障碍常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和强迫等。国外曾有学者提出采用救治后讨论、咨询方法清除、释放护士在救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而不是让其淤积。但国内尚没有对护士开展心理辅导和培训,使之不能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正视压力,或不能变压力为动力,其心理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从而影响工作质量。

2 综合内科护士心理现状

2.1 身心疲惫 由于长期围绕大量的危重病人进行护理工作,技术操作难度更大,要求高;基础护理任务重;病情观察项目多;医嘱多、变动大而零碎,工作时动作要快,思想高度紧张,特别是夜班只有一名护士时,所有工作一人完成,经常不能按时下班。另外,综合内科的设置要求护士掌握多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需要随时加强学习,以保证服务质量。久而久之,从脑力和体力上处于超负荷状态,严重者甚至发生精力耗竭综合征或慢性疲劳综合征。

2.2 恐惧、无奈 由于长期面对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死亡患者的刺激;患者家属的误解;医师的责备;管理者的检查等。使护士一进入工作场所就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和紧张,但得不到理解和释放,只能无奈面对。

3 对策

3.1 稳定护理队伍 针对综合内科护理工作任务重、待遇差、不安全、护理人员不安心的状况,应对综合内科护理人员实行政策倾斜,设法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可进行院内各科室间岗位轮换,增加传染补助津贴,改善条件、增加防护措施,达到相对的心理平衡。

3.2 加强对综合内科护士的心理培训,释放压力 Mitchell等提出急救处理后保持工作人员心里平衡的讨论方法,称为“危重救治后心理咨询”;Mastey等在总结Mitchell等方法的基础上,依照角色理论原理,提出进行救治处理后讨论的新设想,称为处置后讨论。以上方法,都是采用救治后讨论、咨询来消除、释放护士在救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以避免负性情绪淤积,而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

加强对综合内科护士的心理培训,通过各种心理辅导和培训,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本职岗位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有利于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正视压力;在工作中要注意培养自身对应激的适应和应对能力。

3.3 取得管理层的重视和参与 有学者认为,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3]。因此,管理者应经常倾听护士的心理感受和工作中的压力,及时进行安抚、反馈,并针对具体情况和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定时安排护士休假;组织丰富的文艺活动,使他们身心得到休息,更好地投入到新的工作;指导护士自我放松,如想象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令自己置身于其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放松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素贞,路英智.护士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1):57.

传染科护士论文第5篇

目的:探讨微信群平台在护理管理信息沟通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科室微信群并运用到护理管理信息沟通中,利用微信群平台进行医院及科室相关信息的、工作细节的提醒、各种问题交流讨论、业务学习等。并将使用微信群平台前与使用微信群平台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微信群管理后,护理人员信息知晓率、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率及患者满意度均较实施前上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医院感染率及患者投诉下降明显。结论:微信群平台的应用,不仅使信息的传递更加通畅和便捷,也能打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壁垒,为护理管理信息沟通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有效补充了以往护理管理信息沟通手段的不足。

关键词

微信;信息沟通;护理管理

信息沟通广泛存在于组织的管理活动中,对管理者来说有效的沟通至关重要[1]。在病房工作中每天有大量的信息需要传递、落实,但由于病房工作的倒班制、有些信息要求的时限性及与其他科室联系的互动性,信息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传递与互通。为加强病房信息管理,我科于2014年3月起建立科室微信群,加强了护士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利于各种信息的传递,在科室护理管理信息沟通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科室为综合内科病房,病床45张。医护人员22人,其中医师6人,护理人员16人。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1076人,其中2013年6至12月534人,2014年1至6月542人。

1.2方法

于2014年1月在科室要求护士建立微信,护士长选择对微信功能比较了解的护士进行管理,由护士长负责监督。在以往护理管理手段的基础上将微信群融入到护理管理信息沟通中,通过微信流的信息包括:院务会及护士长会议的重要内容、上级部门和其他部门临时需传达的事项、科室重要会议内容、科室内工作制度、职责或流程的变动、下一阶段的工作布置、各种工作细节的提醒和告诫、业务学习、各种问题的交流讨论、节假日的温馨祝福、生日祝福、患者的口头或书面表扬等等。

2评价标准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在实施前和实施后半年对护士信息知晓率、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住院满意度进行调查。医生满意度的内容包括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病情观察、专业技能、应急技能、医护沟通协作、总体护理质量等9项。该自行设计问卷由在护理领域工作超过10年,临床经验丰富的5名专家评定,其内容效度系数为0.825。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调查表中包括入院介绍、健康教育、基础护理、责任心、服务态度、总体评价等20项内容,每个条目的答题方式从非常满意、满意、尚可、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比较2013年6至12月与2014年1至6月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依据医院感染诊断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护将理不良事件分为10类42种情况,再分为一级、二级、三级3个级别,在3个级别中三级情况出现多:护士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通过联合科室微信群实施信息交流

6个月后,护理人员信息知晓率由60.8%上升至98.1%;护士工作满意度由85.7%上升至93.5%;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87.3%上升至95.2%。

4.2护理质量达标前后对比

5讨论

5.1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减少投诉

护理管理是一个过程,是护士长让自己与护士共同实现既定的护理目标的活动过程,目标的确认及实现,需要科室成员之间的沟通[2]。以往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会议、记录本、电话、短信等渠道实施,由于护士工作轮班制的特点,想把相关重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每一位护士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严重影响管理者与护士之间的及时沟通。沟通、再确认、再解决,中间环节过多,费时费力,往往导致了很多信息传达的延误。通过建立微信群信息后,信息送达及时准确,各种信息可以通过文字、图文、视频、图片、语音等多种形式发送,使护士更容易理解和准确接受信息的内容,而且护士可以通过微信群及时确认和做相应的讨论沟通,达到双向沟通的意义,有效减少了护理管理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和人力,保障了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连贯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从而减少投诉。通过微信群的应用和科内护士沟通的增加,护理团队合作精神、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与沟通、应急能力等方面不断提高;通过微信群护士长既可及时向护士反映医疗方面的信息及需求,也可以及时得知护士对医生的建议及需求向医疗团队进行沟通协调,使护士与医生的合作更加顺畅和高效,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上升,同时减少了患者的投诉。

5.2减少医院感染

护理工作烦琐,事无巨细,护士时有遗忘琐事,难免会出现洗手依从性下降,护士长和全科护士在日常工作和检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和隐患、持续改进内容、科室内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制度的变动或护士提出的建议(或意见)等,及时通过微信群进行和提醒,提高护士的洗手执行力,降低医院感染例数、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应用前,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5.3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目前科室护理人力资源紧缺,护士上班工作量大,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想拿出大块时间学习是很困难的。护士长利用微信的特性,定期或不定期将业务学习内容、新动态、新知识等相关信息分期到微信群,让护士随时自行学习,有效节约时间和资源,也更让护士所接受和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成为每一个护士自觉行为,护士应不断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护理经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还可以遇到的护理难点,鼓励各位护士畅所欲言,广开思路,收集有效方法,逐步提升护士的专业内涵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6结论

通过使用一年的微信平台沟通知识,护士责任心加强风险意识提高,不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而且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及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罗娅,邹喜荣,王伟.护理记事本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8,7(1):55.

〔2〕廖惠莲.QQ群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5):103-104.

〔3〕钟春惠.QQ群与护理沟通交流本在护理单元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2,19(12):80-81.

传染科护士论文第6篇

关键词:感染科;护士;自身损伤;高危因素;防护措施

   众所周知,感染科病房是一个各种传染病聚集且病死率及感染率高发的科室之一。于感染科内工作的医护人员经常会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加之病房内的空气污染、生物污染及心理危害等危险因素而引起的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自身损伤逐渐的受到业内及社会的重视[1]。基于感染科护士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不但医院应重视和预防对感染科护士的自身损伤事件的发生,而且护士也应加强自身的防护意识。现为总结和分析发生感染科护士自身损伤的各种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通过对曾经或正在感染科工作的护士46例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本院曾经或正在感染科工作的护士4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例,女42例;年龄22~51岁,平均(32.5±11.2)岁;工龄1.5~27.5年,平均(11.3±6.4)年。其中本科13例,大专28例,中专5例;副主任护师4例,主管护师16例,初级护师18例,初级护士8例。

1.2  危险因素:对于引起感染科护士自身损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及生理心理危害等因素。其中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经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血液传播及特殊病菌(如细菌、病毒等)等[2];化学性因素主要为工作中因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如戊二醛、甲醛、环氧乙烷、乙醇、甲苯、化疗药物、体温计水银及血压计汞外漏等因素所致咽喉炎、职业性哮喘及细胞突变等伤害;物理性因素包括辐射、触电、烫伤及噪音等引起的危害;生理心理危害因素主要为因护理诉求高、工作繁重、思维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及心理压力大等引起的失眠、抑郁及精神分裂等神经行疾病。

1.3  研究方法:对曾经或正在我院感染科工作的护士46例进行逐一调查,统计因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及其他等因素引起的自身损伤情况,自身损伤的鉴定以本院及上级医院的诊断书为准。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处理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行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于本院曾经或正在感染科工作的护士46例中发生过自身损伤的例数为35例,占76.09%,其中生物性因素14例(30.43%)、化学性因素15例(32.61%)、物理性因素4例(8.70%)、生理心理危害因素2例(4.35%)。

3 讨论

针对引起感染科护士自身损伤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感染科综合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两大类[3]。

感染科综合防护措施包含提高护士安全理念及防护意识和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安全理念及防护意识的培养主要通过专业的入科培训消除新入科护士的陌生、紧张及恐惧的心理;应用多形式及多途径的培训方法讲解感染科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传播途径、护理、治疗及消毒隔离措施等知识;通过管理培训干预来促进护士的自身职业安全与健康意识,从而加强自身防护以减少自身损伤。良好的工作环境是降低自身损伤事件发生的基础。病房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并设置负压病房或加强空气消毒,而且布局合理、通风顺畅;为避免交叉感染应提供多种防护设施和用具,并采用感应式或脚踏式洗手装置;病房常规提供隔离衣裤、工作鞋、防护衣、护目镜、防护面罩、锐器盒、真空采血管及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等[4]。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严格消毒隔离、射线性危害防护、化学性危害因素防护、职业暴露防护和生理心理危害防护等。严格消毒隔离要求护士提高认识、加强理论学习和贯彻落实,采用督促、培讲及管理的方法落实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同时还应防止或避免环境污染;对于射线性危害防护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暴露于射线和紫外线的时间并使用隔离衣裤、防护面罩及眼镜等工具;使用化学试剂时掌握并正确使用,同时保证易挥发试剂的密闭性,同时严格防护及通风;职业暴露防护的方法为加强教育及应用有效防护措施,如接种相关疫苗、正确使用医疗器材,特别是对利器的使用;生理心理危害防护时,应注重自身修养、自我疏导、自我调控、自我学习及加强沟通,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和职业价值观,同时还应培养兴趣爱好及丰富业余活动,以减少或避免因生理心理因素引起的自身损伤。

    综上所述,对于引起感染科护士自身损伤是客观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及生理心理危害因素等。其引发的职业危害不容忽视,针对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降低损伤的有效途径。

4 参考文献

[1] 李伟英,李雨思,蒋风仪.对感染科病房护士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5):248.

[2] 滕倩倩.护理职业损伤的风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8):59.

[3] 吕  红.传染科护士防护措施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7,2(4):120.

传染科护士论文第7篇

关键词:感染科;传染病;护理人员;职业危害

1 危害因素分析

1.1生物性因素 感染科收治的患者是传染病患者,其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患者的口鼻传播,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尤其是放置介入性导管的患者,其病原菌通过患者的排泄物传播。病菌传播的途径可以分为经血液传播、经呼吸道传播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有三种: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科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损伤是被针头等锐器的刺伤。国家规定的传染病有39种,其中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占到13种,从数量上便可知其重要程度[1]。此外,还有比如甲肝、戊肝、霍乱等通过肠道传播,破伤风、狂犬病等通过接触传播。

1.2理化性因素 感染科工作的理化性危险因素主要有烫伤、噪声、辐射、触电等,在对特殊患者比如放疗患者,其放射线的辐射较大,护理人员要提高相关的护理技能水平,避免对自己造成伤害。另外,护士在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有毒化学物质、消毒液等,比如戊二醛的挥发性会刺激到呼吸道、皮肤、眼结膜、胃肠道黏膜等,乙醇、甲苯、环氧乙烷等容易诱发细胞突变,产生累积效应。在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维护时,要避免医疗器械的毒物外泄,比如血压计、体温计等破碎后容易发生汞泄漏等。

1.3心理因素 感染科护理人员接触的都是传染病患者,对患者的治疗多采取隔离治疗,患者的情绪大多悲观,充满无奈、恐慌,这些消极的情绪也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影响其工作、生活和家庭。此外,护理人员与传染源的接触频繁,ψ陨砩硖逶斐捎跋臁8腥究频幕な炕挂承受着来自社会各界对传染病的歧视态度和恐惧心理[2]。

1.4其他因素 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对预防原则知之甚少,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医院管理人员缺少全面防护的管理观念,感染科的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压抑;又或者护士穿着厚重的隔离衣工作时,如洗手、喝水、如厕等活动不便,久而久之,对医护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

2 预防方法分析

2.1加强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护理人员一定要有自我防护的意识,对此,医院可以增加对感染科护士进行专业的职业安全教育的培训工作,加强对职业暴露防护的教育,要求护士强化传染病防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防护观念,遵守规范的操作流程,提高防护意识。

2.2重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手卫生是控制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感染科护理人员在操作前后必须养成洗手的习惯,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要戴手套,操作完成脱手套后立即对手进行消毒。通过提高对手的消毒,可以有效调低医院感染的流行传播。

2.3合理使用防护工具 隔离服、无菌手套、护目镜、面罩以及围裙等防护工具的正确使用,是护士必备技能之一。对于呼吸系统的传染病,要按要求佩戴足够层数的口罩,建立好可靠的防护屏障。对于艾滋病、肝炎、肺结核等疾病患者,护理人员更需着重加强防护,穿戴防漏渗得隔离衣,带好口罩、帽子、防护镜等之后,再进行护理工作,防止感染源接触到护士的身体或者面部,避免破损皮肤或自身伤口暴露。同时,医院的管理层也要为医护人员自身的健康问题考虑,置备充足的防护工具,为医护人员提供安全放心的工作环境[3]。

2.4化学性危险因素的防护 感染科日常所使用的易挥发、高刺激性的消毒剂和化学药物,注意要保存在阴凉通风处,掌握消毒剂的正确配备原则和使用方法,对患者的病房与义务要做好化学消毒剂熏蒸工作,严格密封消毒空间,减少人员出入。在消毒结束后要进行通风。对于不慎将消毒液滴溅到皮肤或眼中的,要立即使用大量清水进行冲洗。为护士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安排护士进行体检,一旦发现问题及早治疗,并进行相应的岗位调整,避免更多人的健康受到威胁。

2.5锐器的使用与防护 护士在工作时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保证在操作过程中良好的周围环境,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要规范操作,避免锐器刺伤自己,对使用过的废弃的锐器,及时进行处理,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2.6加强医护人员的心理素质,正确应对职业风险 医院可以定期组织进行心理学讲座和培训,解决护士的心理问题,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抗打击能力、抗挫折能力等,指导护士如何使用职业角色来调控个人情绪。对于临床上发生意外的护士,医院要及时地给予护士关心和帮助,从人文关怀上引导护士尽早走出健康困惑。同时,护理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自我调节,合理安排个人生活和工作压力,注意饮食,适当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在身体和心理上提高对工作的承受能力[4]。

3 讨论

感染科的护理人员既要预防各种已知传染病,还要遭受各种新发现的感染病毒的入侵,在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良好的个人卫生原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我防护知识的学习,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避免职业伤害。同时,医院也要在防护卫生和防护工具方面为医护人员提供充足的准备,在防范措施上要专业规范、明确具体,尽可能的降低职业危害风险。同时,随着人类素质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呼吁要对护理工作人员予以关爱,共同创造良好和谐的医护关系。

参考文献:

[1]何永丰,刘俊英,饶荣,等.综合ICU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J]. 现代医药卫生,2011(10).

[2]滕蜀镒.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J].内蒙古中医药,2012(02).

传染科护士论文第8篇

[关键词] 骨科护士;手卫生;执行率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a)-121-02

Survey of the hand hygiene compliance in orthopedics nurse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Zhanjiang 524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hand hygiene compliance(HHC) in orthopedics nurse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which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hand hygien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590 orthopedics nurses from 8 hospitals in Zhanjiang. Results: The HHC was bad; there were 89.89% of nurses gaining hand hygiene knowledge by different ways. Soaps that were kept in dry environment accounted for 37.5%. Conclusion: Completing the cleaning facilities, increasing the knowledge, reinforcing th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about hand hygiene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HHC in orthopedics nurses effectively.

[Key words] Orthopedics nurses;Hand hygiene;Rate of executation

医院内环境及各种物体表面存在大量微生物,护士的手在临床操作中不可避免地经常接触这些污染微生物而成为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1]。为了解骨科护士手卫生状况,改善手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防治因洗手原因而造成医院感染和医原性感染的发生,有效促进和提高骨科护士手卫生的执行率,我们根据手卫生的要求设计了调查表,对湛江市8所医院的590名骨科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湛江市8所医院的骨科护士590名,其中,三级医院3所,二级医院5所。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开放式问卷调查表,对我市8所医院的590名骨科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590份,调查人员通过监督和实时回收共回收有效问卷554份,回收率为93.90%。调查的内容包括:人员分布情况、工作年限、接触卫生相关知识教育情况、接受患者前后洗手情况、接触医疗物品前后洗手情况、洗手设施、洗手中肥皂和清洗液的提供情况、在临床工作中手卫生执行情况等。

1.3 统计学处理

对每份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检查,采用百分率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人员分布情况

554份有效问卷中,三级医院护士217人,占39.17%;二级医院337,占60.83%。工作年限分布:≤5年者160人,构成比为28.88%, 5年<工龄<10年者178人,构成比为32.13%,≥10年者216人,构成比为38.99%。

2.2 提供洗手肥皂和清洗液的情况

8所医院均提供洗手肥皂,干燥保存的只有3所,占37.5%,5所医院未进行干燥保存,占62.5%。使用手清洗液情况:4所医院提供快速手消毒剂,供连续治疗、护理活动使用,快速手消毒剂的提供率达50.0%。

2.3接受手卫生知识教育情况

见表 1。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内感染问题已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且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

3.1 严格执行手卫生是当今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美国CDC的统计,在美国每年有2百万~3百万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这些医院感染直接导致了每年88 000例患者死亡,而每年医院需要花费45亿用于治疗医院感染,所以如何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已经成为非常迫切和重要的问题。由于经手接触传播是导致医源微生物在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而通过正确的院内洗手可以显著减少手上携带的潜在病原菌,有效地切断直接接触传播,所以院内洗手已经成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之一[2]。据国外报道,通过院内洗手可以降低30%的医院感染,美国2002年CDC院内洗手规范所引用的大量临床报道也证实了院内洗手的有效性。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内部的所有患者,对可能接触到的患者血液、体液(除汗液)、黏膜或者是破损皮肤的医护人员都要采取适当的隔离预防措施。标准预防是院内隔离预防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结核等经空气和大颗粒飞沫等传播疾病采取一些特殊的隔离措施,如果忽略了标准预防、忽略了洗手,那么隔离预防的平台同样是无效的[3]。

3.2 完善医院手卫生设施配备

从调查中发现8所医院均提供洗手肥皂,但干燥保存只有3所,这种现象要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骨科护士在接触患者和医疗器械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为三级医院(67.74%)略好于二级医院(62.02%)。分析原因主要有:认为工作繁忙、时间紧而手看起来不脏,没有执行正确的洗手方法,担心频繁洗手对皮肤产生过度刺激;洗手设备没有安装在适合护理人员使用的地方而忽略洗手[4]。故应完善洗手条件,保证设施安全,包括安装感应式水龙头和干手设备等;配备含润肤成分的手消毒液,这样可以克服传统的洗手方法(肥皂、酒精等)对医护人员手部皮肤产生副作用;另外,科室的水池旁帖有洗手6步法的图示,为医护人员规范洗手提供便利,从而提高护士主观上对洗手的执行,促使护士洗手由被动执行转为主动执行模式。

3.3 强化手卫生知识教育,提高骨科护士手卫生的执行率

有研究表明,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是提高手卫生执行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本调查显示,554名骨科护士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相关知识的为498人,仍有56人对手卫生知识知之甚少(10.11%),说明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缺乏手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另外强化手卫生不够是导致意识淡漠和执行率低的主要原因,表现在接受相关知识教育后,洗手执行率大大提高了,说明教育是有效的方法。因此,通过不同培训形式,如医院组织集中讲座、科室组织学习、印发资料等,达到普及教育的目的。通过加强洗手教育,加强洗手意识,不断提高洗手的知晓率和正确率,改善临床不规范的洗手状况,提高护士手卫生的执行率。

3.4加强对手卫生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提高认识,落实规章制度,在管理措施中不但要提高护士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而且要特别强调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5]。管理者的重视与引导行为可以直接关系到规范洗手的落实情况。在工作中进行督导,不断强化手卫生知识,加强洗手质量控制,使护士充分认识手卫生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在工作中洗手的执行率。

总之,提高护士手卫生意识,普及、强化手卫生知识,配备必要的手卫生设施,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手卫生管理工作,加强从事院内感染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指导和督导作用,提高护士在工作中的手卫生执行率,才能有效减少护士洗手原因造成的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Widmer AF.Replace hand washing with use of a waterless alcohol hand rub[J].Clin Infect Dis,2000, 31(1):136-143.

[2]牟玉英,王新,李君.不同病区医护监测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3,13(5):440-443.

[3]王宏柏.院内洗手新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4,14(6):718-720.

[4]游速萍,黄庆,付伟灵,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5,15(4):426-428.

[5]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3,38(6):422-425.